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4-10-09

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12篇)

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

长期以来, 中学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 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 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 必须还要加强, 关于这一点, 古今中外都有共识, 另一方面, 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 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 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不会过份。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 只重视分数, 为分数而学习为分数而学习, 知行脱节;不重视的公开喊出60分万岁;甚至出现根本不想学的状况, 以至社会上出现一种说法: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高中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育, 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教育......形容文化水平越高高, 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等水平越低的状况, 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及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讽刺。

我认为, 造成政治课难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社会方面:

第一, 文革中的极左路线、空头政治、教条主义影响, 人们厌倦了政治, 使得社会上的确存在一种说起政治就反感的倾向, 而这种倾向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混淆政治和政治课的界线, 提起就烦。第二,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 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 一段时间内, 社会上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 一手硬、一手软, 形成了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的风气,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泛滥, 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感觉政治课中的道理是虚的, 个人实惠才是实的, 因此, 对政治课表现出不感兴趣。第三, 腐败、不正之风的存在和影响。使学生感觉理论与实际脱节, 反差大。加上各种政治活动和集体活动中的形式主义, 甚至弄虚作假, 使学生认为政治课假。以上这些严重损害了政治课的可信度, 成为影响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家庭方面:

现在在校学生的父母, 都经历过十年动乱, 而且大多文化程度不太高, 做为被耽过的一代人, 他们普遍都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 对子女的学习都有高标准、严要求。但出于各种原因, 他们对子女的政治课学习要求只集中体现在一个字。就是背, 那怕是死记硬背, 那怕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只要能及格就行, 说到底是一种应付的态度。这不仅降低了学习上来自家庭的期望值, 而且助长了学生对政治课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行。三、教育体制方面: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而应试教育特别是3+2的高考对理科生政治课的学习影响和冲击是非常明显的。四、教材方面:政治课教材虽说不断在改进, 但如何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要求, 既加强科学性、知识性又结合学生特点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很好解决。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不感兴趣。五、教学方法方面: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条条, 学生背条条, 考试考条条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以至影响学习。以上原因, 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就表现为厌学。怎样在现有条件下, 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 促进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我是这样考虑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 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 情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 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 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 那么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影响。因此, 通过沟通思想, 转变学生情绪应该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寓教于乐, 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从而促进教学,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 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 同时, 还组织了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 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 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 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推动了教学工作。

四.理论联系实际, 在“用”字上下功夫。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 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 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 祖国跳动的脉博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 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中东问题、中日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 通过学习、讨论, 基本达到共识。同时, 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根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辨证法以后, 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 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 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五、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政治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些。首先, 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 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 更不能歧视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成绩差距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 而且也不是绝对的。对优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要提出新的要求, 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避免盲目骄傲;对差生, 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外, 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 及时给予肯定,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有些差生思想特别活跃。其中不少错误思想。但只要能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兴趣, 事实证明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学习。

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促使他们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 它是政治课教学取得一定成效的必要因素。

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说的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现代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

汪国真说:“对没有感情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苦不堪言的”对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充满感情能大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激发人的潜能,从而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一位教授曾说:“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添加剂”,前南斯拉夫教育专家鲍良克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可见,情感是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

1、运用教材中的大量的事例来感化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感恩之心等。政治教科书上有很多情感教育素材,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展现素材中的人物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如在学习责任一课时就应与学生分享名言警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在学习如何孝敬父母时就让学生回顾《游子吟》;在学习自尊时,《晏子使楚》的视屏就应该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习法律时,以蹬三轮车为生的白礼芳老人的故事就不得不谈。总之,这些素材既加深了学生对考点的印象又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爱国情感、责任心、荣誉感、自尊心、奉献精神等高贵品质,进而陶冶学生的品格与情操,启迪智慧,达到“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应以充沛的感情感染学生。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以充沛的情感感染学生,则需要教师以充沛的感情来描述枯燥的案例和其他素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进入“角色”,才能够变呆板的文字说明为生动的政治知识,才能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交流,才能使学生陶醉其中,达到师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交流。如讲授《自尊是人人需要的》,应饱含激情地描述:晏子出使楚国时,楚国为了给晏子一个下马威并达到羞辱的.目的,一是让晏子从小门进城,二是用晏子的矮小说事,三是用罪犯来羞辱。而晏子则巧妙地用“狗国”、“小国”、“贼国”来化解了楚王的招式。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情感渲染,就会对晏子的机智倾心不已。教师再适时地对学生提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激情大谈感悟。学生们再也不会感到政治课的枯燥了,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课本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

3.身正为师,教师要做好榜样。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老师的不足,其实也是学生的不足:一个充满活力爱唱、爱跳的老师,他的学生一般也充满朝气;一个书写工工整整的老师,学生的作业和笔记也会很棒;一个随时穿着干净整洁的老师,他的学生也邋遢不到哪里去;一个成天满口脏话的老师,要求学生不讲脏话是不可能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倡导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4、教师应投入真诚的感情。教师只有带着积极的情感上课,学生才会受到感染,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乐其道,学其道”。 如果教师缺乏关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教师应真挚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再怎么差,都需要关爱,都渴望掌声和喝彩,都想饱尝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欢笑;教师也应热切期待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哪怕再差的学生,其实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敢说学生现所学的一技之长在将来无用吗?你敢说现在所谓的差生将来在社会上混不好吗?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适时鼓励学生、期待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信心和勇气,朝着老师期待的目标努力。

谈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3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必须还要加强,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共识,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

我认为,造成政治课难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社会方面

(1)文革中的极左路线、空头政治、教条主义影响,人们厌倦了政治,使得社会上的确存在一种说起政治就反感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混淆政治和政治课的界线,提起就"烦"。(2)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一段时间内,社会上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形成了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的风气,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泛滥,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感觉政治课中的道理是"虚"的,个人实惠才是"实"的,因此,对政治课表现出不感兴趣。(3)腐败、不正之风的存在和影响。使学生感觉理论与实际脱节,反差大。加上各种政治活动和集体活动中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使学生认为政治课"假"。以上这些严重损害了政治课的可信度,成为影响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家庭方面

现在在校学生的父母,都经历过十年动乱,而且大多文化程度不太高,做为被耽过的一代人,他们普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对子女的学习都有高标准、严要求。但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子女的政治课学习要求只集中体现在一个字。就是"背",那怕是死记硬背,那怕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只要能及格就行,说到底是一种应付的态度。这不仅降低了学习上来自家庭的期望值,而且助长了学生对政治课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行。

三、教育体制方面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而应试教育特别是3+2的高考对理科生政治课的学习影响和冲击是非常明显的。

四、教材方面

政治课教材虽说不断在改进,但如何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要求,既加强科学性、知识性又结合学生特点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很好解决。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不感兴趣。

五、教学方法方面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以至影响学习。

以上原因,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就表现为"厌学"。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基于以上考虑,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情感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透”字下功夫。

虽然中学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從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二、增加趣味性,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三、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

四、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博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中东问题、中日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学习、讨论,基本达到共识。

五、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政治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些。首先,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成绩差距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而且也不是绝对的。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骄傲;对差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有些差生思想特别活跃。其中不少错误思想。但只要能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兴趣,事实证明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学习。另外,坚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外,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看法甚至是错误意见。思想政治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政治课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同学的活思想之间的矛盾。我的做法是,鼓励同学场所欲言,并帮助分析归类,用所学知识为指导去辨别,一般情况下,可以达成一致意见。

论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4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 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 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 枯燥无味,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 才能有效地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 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 政治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不仅要为学生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 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 调动学生的感知与情绪,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由于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能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运用已学的方法,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学习新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积极努力地学习, 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 不再是教师“满堂灌”,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不仅学到知识, 同时也开发自己的潜能, 如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 增强自信心, 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 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又让学生学会了团结他人, 学会了合作与竞争, 产生了时间观念, 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 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情感教育教学的方法

新型课堂应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和创造性, 关爱学生生命个体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 充分信任学生, 相信学生都有闪光点, 为学生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认真倾听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情感, 真实感受, 真心接纳。只有这样, 师生才能真正沟通, 使其“亲其师, 信其道”。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与对话, 并加以理性引导, 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实践证明, 教师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 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 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实现教学的正迁移, 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 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 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 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 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 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 而且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 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 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 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 还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 即做到“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为此, 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 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提高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可采取制作性活动、社会调查、专题性研究和课内模拟实践等。

四、情感教育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师不但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 而且是改革的实施者, 所以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教育理念, 探索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 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 通过教学评价增进师生情感。我们必须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研究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 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增进师生情感, 达到知情互促的效果有深刻意义。

五、结语

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5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受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轻政治的影响,导致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假大空”,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由低效走向优化,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情感的驱动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促发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在思品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之间缺少情感的驱动,就会导致知行脱节。因此要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知中激发行的情感,利用情感的驱动,促使学生自觉去实践道德行为。思品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一些鲜活的事例,唤起同学们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但是有的课文中的事例,不足以引起学生道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时事资料,充实感性材料,满足学生道德情感上的需求。如讲《一念之差》这一课时,我借助大 量丰富的录象图片及报刊杂志的报道并加上严肃的表情、动情的语言介绍黄、赌、毒以及邪教的诱惑及危害。当学生在观看了因赌博和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的录象及图片后,都为片中的当事人感到愤怒,有些同学甚至还留下了同情的眼泪。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利用了情感的渲染,达到教学的效果。

二、让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教师,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如在学《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迹,准备在思品课上交流。等到思品课交流时,学生异常活跃,有的组列举了“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发射成功的动人事迹。有的组收集了很多有关512地震中出现的感人事件:9岁小林浩背出两名同学;谭千秋老师为救4个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女警蒋敏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我们 国家的人民在前所未有的灾难面前,团结一致共同面对;社会各界伸出无数只援手,百亿捐助物资迅速聚合,突破万难调集到位;在天安门广场,默哀完毕后,人们列队高呼“中国加油!”等口号,显示出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等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同学们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真切地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纷纷表达了对祖国最诚挚最深厚的感情和热爱。当学生的情感涌出,课堂在情感中开始,他们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走进教材,主动探索知识。与课本材料相比,时政材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这一手段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思品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的阐释!思品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思品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对学生而言,思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思品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的种种现象,因此,让生活化走进课堂,构建生活化课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如教学《可持续发展》一课里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课例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掌握一些处理问题的技能,并满足他们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各种需求,以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谈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6

那么,政治课如何体现情感教育呢?我的体会是:入课——参与教学;入情——动之以情;入理——寓情于理。

一、入课——参与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内在的学习动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我国现代教学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一切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和合作。例如,在讲性格的作用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十四个小组,分别收集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老师导入情境以后,个体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他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展所长,取长补短,积极查找资料,深入、广泛地与小组成员进行研究,得出了“性格与生活密切相关”“性格与职业相辅相成”“性格给人的成功带来更多机遇”等重要的命题,自发地激起了他们优化自己性格的欲望。少数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的同学已经将这次活动作为自己性格优化的起点。

二、入情——动之以情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感。面带微笑的教师站在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师生的距离缩小。一次,在讲婚姻家庭时,当我发动同学们进行制定“美满家庭标准”“文明家庭公约”的比赛时,一位同学伏在桌上哭了。原来这位同学的父母刚离婚,她是触景生情,不能自已。我在用轻言巧语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爱心去鼓舞她的同时,抓住契机,又引导全班同学就“父母出现矛盾,性格严重不和时怎么办”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达成共识: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离婚是为了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家庭。这位同学的情绪也在同学们善解人意的理解中稳定下来。可见,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这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三、入理——寓情于理

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据,但有时也不宜过分拘泥于教材而放走了转瞬即逝的教育教学时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由教材扩展开来,关注社会问题,在教师的情感熏陶之下,由情入理。因此,能关注现实的政治课肯定很受学生的欢迎。鉴于此,作为政治教师,首先就要努力做一个关注现实的社会观察家,并且还要把社会问题以及自己的评判灵活地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也学会观察和判断。比如,在伊拉克战争和台湾大选期间,我在课堂上增设了一个“时事点评”环节,每堂课始,先由学生自由点评,老师再进行精辟的总结。同学们对老师敏锐的眼光、富于皙理的分析非常佩服,并自觉地加入了观察社会热点问题的行列。这样既促进了学生课堂教学的情感参与,又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人格精神,许多智慧灵感与真知灼见火花就在心与心的碰撞与沟通中产生了。

四、实现“三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把研究性学习带入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促使学生极主动地认识事物。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发表新看法。对讨论中意见不统一或与教材意见不相符的观点,教师应引导他们课后进一步讨论研究,这样,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论坛,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在其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当然老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研究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分类处理信息,提炼观点,和学生磋商成果反映形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内部学习动机(比如好奇心、求知欲)支配的学习行为相对而言会比较有效,因此,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学科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7

一、注重科学性,以理服人

虽然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能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要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二、增加趣味性,以情动人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会引起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必须以理育情,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入手,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教学中,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又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就能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会增强,教师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我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了无比的乐趣,更激发了参与意识,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理论联系实际,亲临感受

学生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学生不仅增强了政治敏感性,而且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学习、讨论,基本达到共识。同时,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很多同学反映,在学习了辩证法以后,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坚持正面引导,教书育人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首先,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绝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后进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成绩差距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而且不是绝对的。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骄傲;对后进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有些后进生思想特别活跃,其中有不少错误思想。但只要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兴趣,就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他们学习。另外,坚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外,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看法甚至是错误意见。思想政治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绝不是只靠政治课,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同学的活思想之间的矛盾。我的做法是,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并帮助分析归类,用所学知识为指导去辨别,一般情况下,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不行,则容许保留,适当时候再提出来讨论,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基本可以逐步解决。也可与同学个别交换意见,促进其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求知识。这样做,使学生感到老师理解自己,并且通情达理,从而产生一种向心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篇8

一、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 师生情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据调查:学生喜不喜欢某老师上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取决于教师是否和蔼可亲, 平时是否喜欢他们。这就告诉我们建立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师生相互理解、信任, “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良好的情感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友善热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并提高教学效率;反之, 教师刁难或讽刺学生, 将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其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消失。

二、在教学中注意情感教育

1. 增加趣味性, 尽量做到以情动人, 在“活”字上下工夫

教学中, 自己要充分投入, 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 以此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情绪。同时, 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 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 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 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 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 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 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2. 寓教于乐, 在“乐”字上下工夫

配合教学,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从而促进教学。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 还可以组织社会调查、义务劳动、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 而且能感受到无比的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 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推动了教学工作。

3. 理论联系实际, 在“用”字上下工夫

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 不仅在课堂教学的举例中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 还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 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 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 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 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4. 坚持正面教育, 在“育人”上下工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首先, 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 但绝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 更不能歧视学困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坚持正面教育, 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外, 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看法甚至是错误意见。鼓励同学畅所欲言, 以所学知识为指导去辨别, 一般情况下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不行, 容许保留, 适当时候再提出来讨论, 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 问题基本可以逐步解决。也可与个别同学交换意见, 促进其主动、积极思考问题, 探求知识。这样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 并且通情达理, 它可产生一种向心力, 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三、教师还应重视情感评价

学生需要老师去评价, 他可以从中感受到老师尊重他、关心他, 公平地对待他。评价时, 不仅可以用语言进行简单评价, 还可以用表情和手势示意评价;不仅可以用鼓励、表扬或检查、批评来评价, 还应用情感评价、暗示的目光、热切期望的口吻、正确引导的语言以及启发示范性的讲解。关键在于情感的作用, 期望的效应使它恰到好处。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一、以情激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个难点:一是意识概念、观点较抽象, 枯燥无味, 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社会上某些拜金主义、实惠的诱惑, 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 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首先, 情感投资, 以爱结情。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班级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 共同参加活动,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首先做在前面, 给学生榜样示范。由此赢得了学生的敬意, 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 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与我交谈。其次, 真情实感, 以情诱学。在课堂上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故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就等于没有灵魂。”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以情明理

不管是讲概念还是一些理论, 我都注重寓理于情, 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 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首先, 语言含情, 讲活知识。我用饱满的激情、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 同时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精炼, 使学生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 如我讲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同学们的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其次, 教具育情, 形情交融。根据课文内容, 恰当地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讲“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时, 挂上彩色地图, 祖国地大物博, 山川秀丽, 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

三、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不仅是交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 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培养高尚的品格。首先, 教师身先士卒, 作出表率。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学习上要耐心辅导, 讲了“热爱劳动”课后, 在学校大扫除中, 我不怕脏, 不怕累, 干在学生前, 在我的行动中, 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其次, 严中有情, 端正学风。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迁就, 而是包含有礼有节的批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 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次, 有两个出名的“捣蛋”学生, 在课堂上做猴相、出怪调, 课后被叫到办公室。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帮助他们挖根源, 分析危害, 并与他们一起学习本校的规章制度, 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他们终于认真地检查了错误。谈完话天色已晚, 我让他们回家吃饭, 他们却坚持去上晚自习。我立即打电话告知家长放心。从此, 二人改掉了坏毛病, 还争着为班集体做好事。再次, 以情启思, 明理践行。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 我列举大量事例, 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引出《游子吟》的诗句, 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 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 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家:“想一想, 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 而是要行动, 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 就有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 给妈妈做生日卡, 还有的述说怎样跟爸爸到煤厂买煤, 累得满头大汗把煤拉回家的事。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 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情感教育发挥得好, 会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教学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 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声情并茂, 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 以声传情, 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 激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情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 思想政治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 只有当教师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 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使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 也才能真正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目标相接轨, 也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才能使学生亲近自己, 才能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摘要:在四川新一轮课改中, 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应注重情感教学, 要做到以情激学、以情明理和以情导行等,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人进行认识活动和产生行动的动机。情感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和谐发展的要求所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不仅是对智力教育的一种补充, 也是让学生感到身心愉快的教育。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 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活动。重视情感教育, 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有尊严的有思想、情感独立的个体来看, 这才是教育真正的宗旨。

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还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渠道。那怎么样将外在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需求呢?情感就可以作为中介来发挥其催化和调节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情感教育就会显示出一种情感的内驱力, 会对学生道德的培养产生推动的作用。情感教育可以让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变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加速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加强情感教育, 也是改革思想政治课现状的需要。

目前思想政治课还处于说教型教学阶段, 教师用生硬的大道理教育学生,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当前说教型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缺情”。老师讲的无味, 学生听得瞌睡。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中注入情感因素, 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情感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寓教于乐的原则。以情施教, 情知交融, 实施情感教育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 注意力集中放到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学生学习源动力,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快体验, 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以情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 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 伴以积极的情感, 从而突出展示情知交融所产生的教学魅力。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 设置情境来增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 以教师积极的主导情绪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3、师生情感交融原则

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的情感因素, 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促成师生情感交融, 以发展和谐师生关系, 优化教学效果。情感教育能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尊重, 从而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依赖和敬慕。这种积极的情绪, 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接受到这些反馈的信息后, 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情感, 增强自信, 使教学效果更好。同时, 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四、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不应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而应该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相待, 以诚相见, 平易近人, 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师生间成为朋友, 可以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老师在平等的心理环境下与学生进行沟通, 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体验学生的心理, 循循善诱, 滋润心灵, 以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教师的关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形成悦纳、共存、亲密无间的情感体验, 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尊重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创设生动新颖的情境,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作为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钥匙, 通过捕捉事物本身所隐含的感情色彩加以因势利导, 将逻辑认知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必然会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强烈求知欲,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选择情感教育方法, 激发学生情感需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 努力做到以“情”动之。思想政治课中理论性较强, 比较枯燥, 干巴。教师的情感只有通过严谨、准确和抑扬顿挫的语言, 切当、合适的动作、和蔼可亲的表情等来传授知识, 实现以情育人。

3、创造学生自主活动情境,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创设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的提前, 教学中, 创设一些情景, 使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进行比较、抽象和概括, 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提高自己认识水平, 是思想政治教学必须注重的问题。学生自主活动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特别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课堂讨论活动、案例辩论活动、角色体验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情景展示法等等。

总之,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没有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就失去了神韵和灵魂。只有充分重视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并认真把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进步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 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不断地走向健康、文明。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部分,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行、情、意等诸要素的变化过程, 情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运用情感教育要遵循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师生情感交融等原则;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进行情感教育, 充分激发学生内心体验,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

关键词:政治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

[2]、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学教育研究2007.4.

[3]、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与研究《江南教育资源网》2006.6.

[4]、李雪莲,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教育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1

一、情感教育及其必要性分析

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因为,情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在心理活动上的表现。情感根据所表达的情感因素不同会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积极的情感,另一种是消极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学生对知识所产生的消极情感,充分利用积极情感来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情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从而推动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观念。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辅助政治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情感教育的开展和应用就能够综合实现学生知识、情感、道德、价值观等内容的共同发展,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应用所学到的政治知识,这样就实现了政治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其次,提升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每个人的需要在不同时期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而情感教育的开展就能够帮助学生改变消极情感,从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二、情感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和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积极开展情感教育。那情感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和应用呢?

1.教师要丰富自身情感

高中政治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是教师,教师是主要情感的源头,那么要想进行情感教育就应该从教师自身的情感入手。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好自己的情绪,用自身的情感来带动学生的情感。同时,情感教育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尽量了解一些情感教育的方式,并与政治课堂的特征相结合,这样教师就能够将情感教育开展好。

2.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情感规律为基础

由于高中学生的情感还处在不断变化与形成的过程中,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情感特征,而政治教师的情感教育也需要以这样的变化规律为基础进行。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情感特点是活跃、强烈而且极易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来上课,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的情绪。在情绪较高的状态下进行政治学习活动,实际效果会比较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在上课中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能够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实例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保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情感教育。

3.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感状况有所了解,但是,如果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学生就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绪,教师也就无法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基本情感。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引用音乐、视频、故事等方式来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优选教学策略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每个不同的特殊知识点中都会表达出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对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对具有普遍性的内容进行讲解,不断用这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政治教学除了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讲授文化生活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切实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文化印记收集”活动、文化故事比赛等等,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情感因素是一个相对难掌握的内容,高中政治教学要想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教师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教学热情和对情感知识的掌握;其次是重视情感规律,创造和谐的气氛;最后,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一、情感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又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 是学习的内聚力。教师的情感就像融合在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的催化剂和粘合剂, 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发挥着动力作用。

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情感相投, 彼此亲切, 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若能在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上和由此产生的行为上给予正确的评价, 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则能激发其求知欲, 调动积极性。反之, 如果师生情感格格不入, 彼此厌烦, 教师经常冷淡、训斥学生, 会使学生灰心丧气, 甚至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这样, 必然抑制学生的积极性, 并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1.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 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不满或恐惧的情感情绪, 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削弱, 阻碍学生认识过程中智力活动进行。学生不仅注意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方法, 而且注意和判断教师的情绪, 通过这些情绪, 了解语言以外的很多东西, 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肯定的情感,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的迁移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政治学科往往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学科受学生的喜欢和重视。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偏爱和喜欢,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往往倾注着学生的情感因素, 政治教师对此一方面要对学生正确指导;另一方面, 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 把学生不太重视的政治学科讲得生动活泼, 喜闻乐见, 就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发生迁移并扩大。

3. 教师的情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尊重,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依赖和敬慕。于是尊重、自信、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 导致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师接受了这些良好的反馈之后, 必然自觉地强化这种感情, 给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二、成功的教育教学必须以情感因素为基础

无论是心理学家的实验, 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 都足以说明, 成功的教育教学是离不开情感因素的。那么, 政治课教师应怎样在教学中发挥情感因素呢?

1. 教师首先应有真挚、深厚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使教师的情感真正能够感染学生, 从而产生师生共鸣, 那么, 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真挚的、深厚的。而这种情感来自于政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和对知识的科学态度, 才能从自身产生出真爱, 方能在课堂上打动学生。而且教师只有与学生发生共鸣, 才可以展现其力量,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为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接近学生, 才能感化学生。教师的尊重将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 教师真挚地爱, 将打开学生的心扉, 使学生真心接受教师的帮助。

2. 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技巧把握情感的方式。

教师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神态等形象的活动来表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亲切和谐的面容, 充满期待的目光, 适当的手势动作, 严谨、简洁、意深、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 以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 并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反应, 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 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 教师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3. 寓情于教中。

这里的“教”是指政治课的教材。政治课教学中, 要求教师的情感不仅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谐统一, 还要与教材内容的情感和谐统一。因为, 认识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对客观事物无所认识, 自然也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 情感总是随着认识而产生的, 没有正确认识的情感, 只能是情感冲动。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 用精辟、深刻的理论和故事来吸引学生, 使教材内容本身所表述的情感体现出来, 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在情感交融中, 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认识水平。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 相互干扰的。一方面, 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认识越丰富、越深刻, 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另一方面, 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也可以引起不正确或肤浅的情感;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 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中, 必须以理育情, 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入手, 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知情交融, 情理通达。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等, 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 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

上一篇:合理编制下一篇:同质团体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