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政治(共11篇)
教学理念政治 篇1
在政治教学中, 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培养信任与情感。政治教师的情感教学不仅影响其教学效果, 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 它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情感教育目标, 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而且,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马列主义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增强其认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此, 政治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自觉以情感信息为纽带, 来加强情感教学, 从而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政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一、教学中要充分展示人格魅力
做任何事都要有的放矢, 事先要有个目标。一堂课只有有了明确合理的目标, 师生才有正确的活动方向, 教学效果才有了检验的标尺。要研究学生的学情, 看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于那些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恰当地降低目标, 或分步达成目标。对于那些内容简单的知识, 就可以适当地提高或增加目标。在运用教学手段时要和教学目标相符合, 避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相互脱节。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手段的灵魂, 教学手段是教学内容的支撑。教师必须把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此要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与老师的学术水平、精神状态以及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还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提高自身素养和品位, 增强人格魅力和影响力。面对蓬勃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渴求新知识新思维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提倡有激情、有微笑的政治课教学, 即快乐教学。政治课堂教学尤其要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 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政治课堂教学常用的情境包括认知情境、情感情境、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 即以质疑的方式来创设的教学情境。政治课教师要做到:以问题切入, 以问题引导, 以问题过渡, 以问题深化, 层层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二、实施灵活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政治的教学与学习,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高中政治概念原理很多, 而且知识分布较广, 学生们感到知识背过了, 但成绩总是无法提高。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 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首先教师要掌握教材基本内容, 尤其是概念理论, 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其次, 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教师要将提高学生能力的工作放在实践中, 同时注意知识和材料的积累, 要培养学生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学生结合实际,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 使他们觉得所学的知识不是空洞的, 而是实实在在能够在生活中用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尽量用他们平时能够接触到的, 或者是能够听到、看到的现象来作为实例, 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看问题才能更准、更深、更透、更远, 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感觉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 政治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 要逐步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及培养创新意识。
三、在政治教学中了解学生需要, 做到因人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 顺从学生自己的心意, 从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取向和情感需求着手, 掌握学生的各种情绪, 把这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人文关怀理念付诸实际。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 不要单纯地了解学生学习成绩。学生的任何一个决定性的思维都是经过内心判断思考之后得出的。现在, 大部分教师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是考试分数的高低, 对每位学生的成绩起伏心如明镜, 甚至可以用一个曲线图来诠释一位学生在一段时期的成绩。学生的内心具有判断与思考的能力, 教师的态度、思路甚至一些细小的表情, 都能够影响学生的内心健康。因为内心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因。学生的意识的产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课堂氛围的影响和教师主观思路的引导下, 学生的头脑中会产生一种主观思维, 且将这种思维传输到内心, 在内心的发展过程中, 这种思维就会逐渐成为一种导致学生发展的关键内在因素。教师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成绩, 学生的成绩上升还好, 一旦下降, 教师就会有不满的情绪发泄, 这样的消极情绪, 会影响学生内心的成长甚至是扭曲性发展。
总之,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内心发展, 抓住学生的内在成长动向, 培养学生潜在意识层面的积极因素,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篇2
我们说课堂教学,包含密切相关的两部分,那就是教与学。而作为教学的主体的教师,与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又需要做怎样的改变呢?我就从以下两方面谈一些想法。
一、教师方面
《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各种素养,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教师从头讲到尾,可能有的教师一节课都不离开讲台,无形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多,但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转变理念,由“以我为中心”向“以生为中心”转变,必须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要从教案、学案的设计,课件的选择与制作,事例的选择等等多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这样才可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例如,《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我在处理这课内容时,就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四个方面,在自主课时就针对内容让学生作了小组分工,让各组提前准备,注意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相联系。展示课时,各小组就自己组的内容进行展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组同学,他们展示的内容是传统建筑,包括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知识,最后还举了一些例子,如被称为中国第一砖塔的汾阳文峰塔,保存完整的平遥古城,北京的四合院等等,他们展示简单明了,举例恰当,贴近生活实际,也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对要进行探究的内容,教师必须精心安排,合理取舍。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把探究的内容切实地放在学习的重点、难点处,放在学生易混淆处。同时难度要适宜,使学生经过探究后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探究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和内容都必须是探究性的,否则就会“矫枉过正”。
例如,文化生活第六课的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有三个表现: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前两个特点都比较简单,不需要探究,但第三个民族性在理解时是一个难点。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我在讲授这个问题时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总称,她具有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等等文化道德品质,具有春节、中秋节等共同的文化节日。傣族是一个少数民族,她具有中华民族的所有文化特点,同时她又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节日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在我举例的同时,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动脑,参与讨论发言,共同解决了教学难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作为旁观者。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自主学习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自主展示的课堂上,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教学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并为学生探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出现的疑难杂症和迷惘困惑及时进行指点;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一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由“教师讲”一下转变为“学生说”,自主展示的课堂同样需要教师的主导。而且教师必须要引导好,才不会让课堂混乱或低效。我记得在听同学科的一位教师的展示课时,这位教师很放心地让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新内容。某同学在讲“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却说成“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这位教师还是继续让那名学生说完,没有及时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作用,不能让错误的知识出现在课堂上,以免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
最后,教师应明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环节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以前的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而现在学生必须主动去学。我们学校的学案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必须课前做学案,预习新内容,如果不做,那么在课堂展示环节上就会出问题。课后的巩固和提高对于知识的落实也同样重要。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性是探究自主展示活动的核心,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情况,应该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理解和尊重学生,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有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尤其注意不要把学生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生搬硬套到教材中来,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要牢记过程重于结果。
另外,探究活动还应强调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合作探究要以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合作学习的合力,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群体之间的凝聚力,和谐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认识到每一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协作,形成互相依存的关系,不断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小辉是我班上一个性格内向的男生。他平时很好学,但不爱与人交流,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我鼓励他要多和组内成员交流沟通,学会和别人合作,积极发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不仅成绩有所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了。
总之,我认为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让学生通过学案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最后课堂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发挥的是主导的作用。
在新的课堂模式下,体现出的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位置不是固定在讲台上,而是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课堂气氛,而同学或小组的展示比教师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者是“卡壳”的情况,教师的精讲或点拨会很深入人心,给学生带来启示或帮助。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和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责任首先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新的理念,而不是封闭在自己的理念里。教师应善于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思考的维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观念的突破。
最后,我认为不管哪种模式最终是要看知识是否得到了落实。作为主导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探索 篇3
一、大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教学, 是教育界一直在深入研究探讨的热门课题。如果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那么, 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思想政治, 自然而然地也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笔者认为, 情境教学、导语设计的优化以及注入乡土气息对于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至关重要。
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发现, 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那么非但学生会感到非常痛苦, 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会高。假使教师能够稍有变通, 将知识揉进情节之中, 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翁, 就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那时, 学生不仅会兴致盎然, 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 从而能够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效果。
中学生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引入乡土教育内容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要, 从而增强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比如, 对于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三党性教育的重大课题, 教师可以挑选家乡籍的先进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他们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 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二、加强举例频率,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性强, 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举例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举例是一门艺术, 举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最终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 在举例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结合时政、引出其他学科内容以及启发学生。
政治课永远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国际风云的变幻, 经济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结合我国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分别从财政、税收、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职能等方面分析。
举例时要注意与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综合, 让他们在学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同时, 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反过来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如讲政治学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 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 结合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只能是空想的原因。这样既符合文综高考的要求, 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学这门学科的有用性。
教学过程不是为了举例而举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选择精致而具有启发性的例子, 这样才能抛砖引玉, 引导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这个例子又是怎样说明相关知识的, 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既要备好课, 也要布置好课后作业
实践证明, 如果要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用性仅仅抓好课堂上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以及课后的作业布置。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课程标准, 备教材, 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课程标准能让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 掌握好这些内容教学的层次和要求, 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因此, 备课时要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或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
布置好课后作业也很关键。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 看到的记得住, 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 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 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 如通过对本地居民小区进行调查, 撰写报告, 根据教材的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 这些活动能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 (试行) :思想政治学科, 2008.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魏国栋, 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新课程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篇4
实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知识授受的教学传统,探索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均衡发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个中学的政治教师如何进行政治课课堂教学?如何将新理念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
从教师的角度看,我认为以下两方面比较重要
1、大胆转变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就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挖掘、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1、要端正对学生的根本态度
在角色定位上,教师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学,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学,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见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
2、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师生情谊深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情谊有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呵护学生的内心情感,融洽师生关系,达到课堂教学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之效果。这样才能树立师生间平等、尊重、信任的观念。
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一、对教材的丰富和整合的探索实践
以往思想品德课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则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而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教材与鲜活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如:在学习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按教材的编写顺序来讲,而是请学生先谈自己家庭近几年的变化,感受生活所在社区的变化,然后,再看国家的变化。就向聊天一样,学生情绪也很积极,从“吃穿住行”,从“小家”到“大家”,从“神六”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最后展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用科学的数据再次证明学生的“感觉”,最后得出结论。再如:在学习“关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时,教材讲的比较简单,我从网上查阅这方面资料,从“国家的政策”、“国内外的市场”、“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予以补充和讨论;而谈到“挑战”,则从学生所熟悉的“资源、环境”入手,然后到“老百姓关注的上学、就医难”以及“区域经济的平衡问题(共同富裕)”等问题,其间补充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典型的事例,整节课学生不再象以前那般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而是积极的参与,那种为祖国自豪骄傲的感受,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们的眼睛更加明亮起来,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也体会到了该学科的价值,内心充满了愉悦。
可见,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料,使其成为课程资源,进入课程流程,使我们的教材直面社会,关照现实,捕捉前沿。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的形象、生动、具体而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对学生合作学习具体方式的探索实践
合作学习是达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统一。
如何去实施才更有效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何创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这样在施教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式,如:怎样分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给学生等。最后: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阐述个人见解,将学生认识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如:在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十二课“消费者享有的权利”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如果按常规方式:看书找到各项权益的含义-师生例证—归纳总结,学生肯定不会有兴趣。所以我采用了另一种方式:一走进教室我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有奖竟猜”的游戏,谜面可得你们自己来出,一听这话,学生一下就欢呼起来。接下来,我根据就近和不同层次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并指定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然后由负责的同学来抽取题目(既是教材中介绍的消费者的六项权益),最后宣布规则:每组将抽到的题目用小品的方式演绎出来,大家猜,准备时间为十五分钟,最后将由大家评选出“最佳组合”、“最佳表演明星”。接下来的十五分钟里,同学们看书、找素材、分角色、排演,每个人都忙的不亦乐乎,后来的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顶点,最后的大奖由一个独具表演天分的男生获得,他们选择的素材是报上曾刊登的一面馆和面小工将粘过苍蝇的面用来拉面端给消费者。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方式激活了学生的优良的品行,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趣,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竞争意识,相信这定会成为我们师生都难忘的一节课。
三、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索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课程实施就会落空。评价既是对事物估定价值,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是为了预测教育的需求,其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要考察学生在思想政治可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1、课前5分钟演讲,对个体实施分层评价。
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习惯,我把课前5分钟“还”给学生,每节课安排一至二名学生,或是播报自己采编的新闻,或是讲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每个学生都有这样一次机会,也都很珍惜。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若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不合理了。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从演讲的标准、选材立意及影响力等来综合评价;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从态度、声音是否洪亮、流畅等来评价。特别是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赞扬和鼓励,以上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评定等级并记载。以此来激励后面的学生,激发他们想要超越的愿望。
2、合作学习过程,对小组的量化综合评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对其过程的量化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如: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人口、资源、环境”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根据每个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是否有时代性、有代表性、是否图文并茂,途径是查阅资料还是实地调查等评出等级;其次,小组对采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找出对策,并形成报告,每小组一篇,根据其可行性等再次评出等级;最后,每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该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再次进行评定。
3、作业信息反馈,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这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书面测试来进行的。具体来说,对作业,老师批阅后,根据书写、正确率、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交给科代表评定等级,由科代表登记,这样可有效督促学生认真作业,掌握基本知识;测试则指每期末常规的书面考试。以上是我对政治课实施有效教学的点滴看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政治课的有效教学让我们一同扬帆远航吧!
农九师163团中学
教学理念政治 篇5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人文教学理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渐进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开始重视“人”的因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些教学理念的转变,给当前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本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一直是以教学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思想和道德观念上,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得当前很多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在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人文教学理念的渗透,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中职思想政治人文关怀不足的现状
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不足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普遍现状。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要求人才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技能,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人文关怀的不足,将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中职思想政治人文关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尺度。在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但是,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都缺乏人文关怀精神,教师的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上,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接受水平,只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授课,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当前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2、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体差异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很少渗透人文性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不同价值观的树立,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严重阻碍了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3、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应当具有人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在实际的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关注一些枯燥乏味的教条,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苦不堪言,难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中职思想政治人文教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面对当前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不足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积极思考,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标准,不断促进人文教学理念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彻底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民主,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讲,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会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不断的改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总之,人文教学理念的渗透,需要以师生之间的和谐、平等、民主关系为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2、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因此,在中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通过学校的在职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保障人文关怀理念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的保障。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形成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封闭、独断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要想促进人文教学理念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形成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人文关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的问题。面对当前中职思想政治教學中人文关怀不足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标准,不断改革和创新,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促进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广华.论人文关怀的现实含义[J].兰州学刊,2006(11).
[2]肖明亮.拓展政治课程资源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3).
教学理念政治 篇6
一、从爱学习理念入手进行课堂内外有效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含义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可总书记提出的爱学习理念正是据于此的重要文化学原理。学习是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也是我们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具体到政治课教学,我们发现需要学习内化领悟把握的基础性知识、生活性知识、指导性知识、探究性知识与技能比比皆是。思想品德政治课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硕士、博士领域均有设置,这就告诉我们,该课程的性质决定该课程设置的不可或缺性,毕竟培养人的思想、人的意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奠基性灵魂塑造工程。空谈误事,实干兴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自信,传授学生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是落实爱学习理念的必要措施。时政热点课前五分钟全班学生轮流发布法,焦点问题点评法,重大时政与课堂教学有机契合及其启示法, 时政情景材料及相关图片采集放映法等是我们在政治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法的灵活性、趣味性、探究性运用是培育学生爱学习、乐学习、愿学习意识和理念的重要途径。
二、从爱祖国理念入手课堂内外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理念培养教育是教育界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试想一个学生连自己的生母养母———祖国母亲都不爱惜尊敬,谈何学习与为人呢? 政治课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发现与挖掘,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实际,切实做到让学生在学习接受相关知识的同时自觉激发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子,避免假大空枯燥说教式灌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上午国旗下轮流主题性启示性讲话教育, 政治课教学中有关学生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原则及其现实转化教育, 民族英雄人物先进典型事迹的感化教育, 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历史与现实对比教育, 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与主权完整性教育等都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重要素材。生活中爱国主义教育缺少的不是相关素材资源的简单罗列与堆积, 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捕捉爱国主义教育契机的慧眼利耳灵脑及综合领悟力。当前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核心是必须贯彻知行一致的原则,做出相应的实质性行动,积极践行与有效落实身边的小事细事,关注生活中爱国主义的点滴故事,积极集聚爱国主义的强大正能量。教育学生学会传播中国故事,发扬中国精神,坚持走中国道路,汇聚成一股巨大的中国力量。
三、从爱劳动理念入手课堂内外教学,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政治课教学中蕴含着大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创设劳动情境的教育教学素材资源。有效提高与转化相关劳动情景教学素材资源的习得明理启思导行的育人功能是增强政治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劳动系统知识的同时教育引导他们力戒不劳而获、安逸享乐的不良心理心态行为, 适时地引进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与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实质的情景材料,启发学生对之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思考,积极创设课堂教学现场模拟动手动脑参与劳动的情境,或要求学生单一劳动或分小组劳动,比比谁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内开展劳动知识技能竞赛, 促使学生既学习领会课堂教学有关劳动的知识,又不断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操作技能与劳动创造意识,充分体现与落实新课程改革“一专多能”的要求,避免出现“理论知识高人,实践行动矮子”不和谐发展的现象,切实做到让学生在掌握劳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实践创新劳动,在学会动手实践创新劳动中更有效更优化地领会与内化爱劳动意识和理念。在高一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中,我们围绕马克思有关劳动的至理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均离不开各阶层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智慧汗水结晶,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劳动的极端重要性,启发学生对比分析与把握不同时代劳动内涵的发展变化,努力构建劳动、知识、人才、创新、创造五位一体的逻辑发展体系。让学生明白单纯付出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掌握实用的劳动知识技能,明确人才培养,创业创新创造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好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内在关系,在付出体力劳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有效渗透脑力劳动知识和技能,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一幅劳动和谐生活甜美的幸福画卷。
四、从节水、节粮、节电理念入手课堂内外教学,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努力构建节约型、环保节能型与循环绿色社会。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具体国情决定了快速稳健发展的中国资源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已不再是神话,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取之有度、用之适度、用之有益、用之可持续的活生生现实。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求加快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技术改造创新内在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积极把握与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有效创设资源短缺枯竭与资源分类有效利用两组对比性强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上述两种做法的不同后果,启发学生彻底摒弃资源浪费的不良行为习惯,积极培养学生珍惜爱护节约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一味地无节制挖煤造成全国好多地方地层塌陷,近则百姓生命代价无辜付出,远则地层断裂危及当地百姓的宜居环境和日常生活可适性。在学生关注地球生存生态环境危机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落实身边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如教室的日光灯节能灯定期及时关闭,电扇、宿舍的用水、用电、食堂的一日三餐等都要本着节约的心态与行为,循环地、可持续地有效使用,还可以从学生日常回收空矿泉水瓶等资源循环利用直接体验节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节约行动中培养节约意识,在正确有效的节约意识的指导下积极示范节约行动,并身体力行地扩大宣传,让节约意识和行为在班级年段和学校中蔚然成风,使之成为良好班风校风的催化剂和助推力。
教学理念政治 篇7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高中政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从当前高中生的组成来看, 当前国内高中生组成复杂, 分布广, 而高中对高中生政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表现在部分高中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认识不够, 重视程度不高, 存在一定的偏见。部分教师认为,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高考的各门课程知识, 只有学习能力提升了, 高中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因此, 高中政治教学作用不大。另外一些教师认为,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应该让专门的教师队伍去解决这个问题, 与自身无关。导致一些教师在此方面的投入不够, 深入程度也不够。
(二) 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从目前国内高中生的特征来看, 他们普遍年龄较小, 生理和心理上还处在有待提升的阶段。这对于一些意志薄弱的高中生来说, 往往会出现信仰迷茫、价值扭曲等问题。问题一旦出现, 不仅荒废了学业, 还有可能导致触犯法律, 影响今后的发展。当前,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一般集中在培养和提升一些当前政治事件的敏感性等方面, 对于高中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创新能力教育、独立自主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另外, 教育内容更新不够。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发展形势等结合不紧密, 也不够深入。
(三) 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创新不够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 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一起冲击着高中生的思想意识。但是目前一些高中开展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 还十分的传统和老套。没有很好地结合高中生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由于忽视了学生个性程度的差异, 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 导致学生感觉教育课没有新意, 没有综合考虑高中生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领悟能力、思想意识形态等, 根本无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另外, 由于在政治教育课堂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不足, 直接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
二、柔性管理理念下加强和完善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具体策略
柔性管理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已经变成了一个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重大问题。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这一个特殊的群体, 高中如何加强政治教学等的管理, 做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 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 笔者以为, 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进一步更新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价值观念
高中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在一个还不是很稳定的阶段, 他们的思维活跃、也十分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 接受各种社会思想的挑战, 或是被其熏陶感染。政治教育的开展应该是对于时代精神、所弘扬的正能量等的一种深入挖掘, 高中政治教师要注意对政治教育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深入剖析, 从中找到能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的具体内容, 让学生将相关的思想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情操的熏陶, 要在政治教育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高中生真正体验到教育之美, 使其真正在教育中达到心灵共鸣。鉴于高中生特殊的心理、思想和政治表现, 要做好其高中政治教学工作,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
(二) 进一步优化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教育内容
当今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知识创新的日益加剧,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 人文情怀的培育对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生来说,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政治教学课程中, 许多经典教育内容都是各个时代不断锤炼最终留给后人的, 它所含有的深刻思想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对于今天的高中生生, 仍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立足长远, 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增长才识、拓宽视野。同时, 在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必须是符合时代要求, 与高中生活实际相结合的, 要注重以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中心, 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下的政治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开展政治教育时, 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治教育的内核, 加强对时代背景的分析, 让学生立足自身所处时代背景, 加深对高中政治教学内涵和时代内涵的理解, 将政治教育中所体现的思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做到深入思考, 学以致用。
(三) 进一步创新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教育方法
要注重将高中生的思想问题与现实问题相统一。要不断变革现行高中政治教学形式, 要做到传统的道理教育与处理好高中生关心的事情相结合, 让高中生真实地感受到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工作。要不断提升高中政治教学人文环境, 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 加强他们自觉抵御苦难的能力, 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熏陶, 让他们克服现实困难与解决思想问题的思想意识得到提升。要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更强、适应社会的实践性更强、更符合高中生自身发展需求,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要不断地向社会开放、向高中校园开放, 通过信息媒体、网络新媒体手段等多种现代化的方式向高中生实施正确的引导, 提升高中生在现阶段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交汇的生活环境中的辨识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皮连生, 吴红耘.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 2011 (5) .
[2]耿向林.重庆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问题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8) .
[3]吴海莲.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互动教学[J].学理论, 2010 (5) .
[4]曹延波.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9 (4) .
[5]李培凤.重新认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几点研究[J].华商, 2008 (18)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学 篇8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正视和思考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其对策, 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这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层面看, 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制定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既具有各门基础课程的共性亦具有自己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1. 新课程理念被误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其理念的片面误解, 对新课程改革精髓把握得不准,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造成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 二是绝对化。
2. 教学方法陈旧,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很少使用, 而是将“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发挥到极致, “题海战术”被我们的老师应用得炉火纯青, 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任课教师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工作
教师是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 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政治课的开展情况, 直接决定着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着对新教材不适应, 教学方法不灵活的问题。
二、应对的措施与对策
1. 要做到“面向全体, 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 分层教学”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反对一个模式, 一刀切。因此, 就必需认真分析和考察, 根据学生实际状况,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 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采用愉快教学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 若要学生乐学, 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即“亲其师, 才信其道”, 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3. 要做到“把握大纲, 吃透教材”
“把握大纲, 吃透教材”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 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及重点、难点。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
由于在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困境, 因此我采取了以上措施, 在教学中注意了分层教学, 采用了愉快教学法, 另外, 教师吃透教材, 讲透观点, 使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政治课中学生总是处于兴奋状态, 不仅让他们掌握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他们正确面对挫折, 树立远大理想等美好品质。
参考文献
[1]刘丙元.生活叙事:道德教育方式的新取向[J].基础教育研究, 2007.
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政治教学分析 篇9
一、生本理念的内涵和主张
高校教学改革中所提出的生本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所有的教育内容都要根据学生来设计。生本理念强调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 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尊重,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调整, 或者是教学方式的优化, 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来进行。生本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生本理念下的教育, 强调实践活动, 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中的乐趣,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本理念主张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学习状态, 积极地投入于教学活动中, 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认为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人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以形成新的教育动力机制。
二、在高校政治教学中坚持生本理念的重要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各种思潮也随之产生, 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的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些传统的价值观被抛弃, 学生的思想受到不健康的观念影响, 使得高校政治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除此之外, 随着时代的变化, 学生接触世界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其所接受的观念也有正有误, 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则必须在高校政治教育中坚持生本理念。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政治教育, 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把握学生的情感思想, 帮助学生分清道德界限, 以消除学生的不良思想。在高校政治教育中, 坚持生本理念, 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 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提高高校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保障高校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政治教学
(一) 转变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政治教学, 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在高校政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因而, 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 树立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教学理念, 做到与时俱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其积极参与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潮。实现政治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 可让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焦点话题进行讨论, 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加以引导, 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 让学生主动的关注社会问题, 进而能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真正的参与到政治教育中。
(二) 坚持以人为本
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政治教育, 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以培养学生政治素质。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尊重, 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开展有效的政治道德指导, 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领悟来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 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 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政治教育中, 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在高校政治教育中, 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有思维有想法的生命, 具有主观性。教师的政治教育是对其思想加以引导, 但其思想的最终形成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在竞争愈来愈烈的今天, 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坚持爱国主义。教师要注重内化的作用,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提高学生的俄合作能力, 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
(三) 积极开展政治教育事件活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政治教学活动。教师不仅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还可将政治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以培养学生的校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让学生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 进行社会调查, 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 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
结束语
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政治教学, 是坚持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作为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学设计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2-0052-02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树立新课程理念,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应试教育的“满堂灌”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我进行了如下改革和实践。
一、营造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创造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授课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无忧无虑地、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进而顺利导入新课。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教师先提出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情绪,再引导学生将“情感上升为情操”,诸如“爱国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这样的导入,可为新课教学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二、合作探究
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促使学生对不懂的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调动群体智慧,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辨,合作探究,并在其间适时启发点拨,去伪存真,释疑解难,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认识模糊的某些问题,要启发他们提出探索性“看法”或“意见”,例如对于改革开放中我们党政机关个别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的现象有什么看法。还可让学生课前预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或课前做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练习、实验等,以营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初一《爱国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时,课前我就把已准备好的挂图、图片、文集和幻灯机、幻灯片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观看和演示,老师在旁边指导。其中,有邓小平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和战争年代率军挺进中原、决战淮海、横渡长江、挥师西南的图片及新时期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图片,有远离家乡的海外学子为祖国、人民捐款的图片,有钱学森排除万难飞回祖国的图片,还有师生自制的刘胡兰、刘文学与敌斗争的图片等等。这些,有效地启发了学生,引导他们深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展望美好前景,热爱领导人民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然而,也激发学生提出了有份量的质疑,例如,社会犯罪增多是不是改革开放造成的?目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也出现物价上涨呢?这些尖锐的质疑说明我的教学工作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为了解决学生的这类实现问题,我结合初三政治第四课第三节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学生们旗帜鲜明,发言争辨,列举事例,以理服人,终于疏通了思想,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提升了思想,师生都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三、强化理解
在政治教学中,有些重点理论、概念,基础知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识记,在识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探究内涵。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重点质疑、简答,举一反三,强化理解,巩固记忆。
在初一《勇于开拓进取》第三框《开拓进取品质从何而来》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共同归纳出开拓进取品质的五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其间,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择要提问、解疑,强化了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口才能力。
四、能力测试
不论教师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后都要落到实处——学生的能力测试上。书面能力测试的目的,一是巩固新知识,二是促进利用新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认知方式、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实践能力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培养。因此,作业练习不能“一刀切”。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精选和自编一些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政治课的基础理论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理解、掌握;对于难度较大的“论理”习题,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应该完成;对于个别智商、能力都较高的同学,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合作、创新,完成较高层次的实践练习,让他们“吃饱”、“吃好”、“消化好”。教师再通过作业信息反馈,对学生认识上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补救。这样分层次优化作业练习,培养能力,让所有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巩固认知,深入理解,提高思想觉悟,全面达到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篇11
一、对教材的丰富和整合的探索实践
以往德育教程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 教师则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 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而今,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德育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 主动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 从而使教材与鲜活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在学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部分知识时, 我没有按教材的编写顺序来讲, 而是请学生先谈自己家庭近几年的变化, 感受生活所在社区的变化, 然后, 再看国家的变化。就向聊天一样, 学生情绪也很积极, 从“吃穿住行”, 从“小家”到“大家”, 从“神六”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最后展示我国2000年——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 (教材所有例证的数据一般时间截止到2000年或2001年) 用科学的数据再次证明学生的“感觉”, 最后得出结论。可见, 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料, 使其成为课程资源, 进入课程流程, 使我们的教材直面社会, 关照现实, 捕捉前沿。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的形象、生动、具体而有用,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对学生合作学习具体方式的探索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合作学习是达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 同时它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 情感升华的过程, 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统一。
如何去实施才更有效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何创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 这样在施教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以“人”为本,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式, 如:怎样分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给学生等。最后: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 适时引导,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大胆阐述个人见解, 将学生认识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三、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索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 课程实施就会落空。评价既是对事物估定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 主要是为了预测教育的需求, 其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还要考察学生在思想政治可程的学习过程中, 是否开始形成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 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 我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1、课前5分钟演讲, 对个体实施分层评价。
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习惯, 我把课前5分钟“还”给学生, 每节课安排一至二名学生, 或是播报自己采编的新闻, 或是讲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 每个学生都有这样一次机会, 也都很珍惜。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若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不合理了。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 我们从演讲的标准、选材立意及影响力等来综合评价;对能力较弱的学生, 则从态度、声音是否洪亮、流畅等来评价。特别是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赞扬和鼓励, 以上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 同时评定等级并记载。以此来激励后面的学生, 激发他们想要超越的愿望。
2、合作学习过程, 对小组的量化综合评价。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 对其过程的量化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
3、作业信息反馈, 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这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书面测试来进行的。具体来说, 对作业, 老师批阅后, 根据书写、正确率、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交给科代表评定等级, 由科代表登记, 这样可有效督促学生认真作业, 掌握基本知识;测试则指每期末常规的书面考试。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记载, 在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上每期给予学生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实践证明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