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反思

2024-05-29

教学理念反思(共12篇)

教学理念反思 篇1

教学反思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意义, 前者指对教学活动的回顾、评价、重构和升华, 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形成的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或意见。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 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实践证明此言不虚。

与专家学者对教学反思的高调倡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线教师不以为意的态度, 他们不善、不会甚至不愿进行教学反思。从主观上看, 教师群体更多地秉承了文人的习性和气质, 自我认同度高, 容易固步自封, 不愿自找“麻烦”。尤其经验型教师对轻车熟路的教学更不愿改弦更张, 自然谈不上有效教学反思。但笔者认为, 阻碍教学反思深入推进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客观上的“不能”。

一、理论缺失

“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 “博学”是“叁省”的前提和条件, “叁省”是在“博学”基础上的提升。只有广泛学习, 扩大视野, 提高认知能力, 才能对自己的言行作检讨, 进而“叁省”。反之, 绝无“叁省”的可能。教学反思也应该建立在教师的业务进修和能力提升基础之上。教师学习内容庞杂, 重点应是教育教学理论。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 从而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 为教学反思提供基础;理论学习还可以为教学设想提供豁然开朗的原理阐释, 给反思提供新鲜视角;理论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提炼教学经验, 升华完善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促使普通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而一线教师忙于事务性教学, 最缺乏的就是源头活水式的理论学习, 务“实”多务“虚”少。其实“虚”、“实”并非泾渭分明, 完全应该相辅相成。

1.强化务虚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投鼠忌器, 担心务虚害实, 而应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和保障条件, 主动搭建平台, 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如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等, 使学习由“任务”转变成“福利”甚至是“权利”, 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 促使其从“被迫学”转变成“主动学”。

2.重视化虚为实

教师理论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实践。因此, 理论学习要有“问题”意识, 即必须从解决现实教学困惑开始逐步深入, 以理论学习所得来化解教学困难。理论学习不是形式, 而是有的放矢的自我提高途径。

3.狠抓虚实结合

教育教学理论本就是从教学实践中提炼而来, 一旦再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两者很容易融为一体。在学习与教学的关系上, 学习是手段, 教学是目的, 教学又激发学习愿望。《礼记·学记》中“教学相长”的本意就是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相互统一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是后起之意) 。教师学习的源动力和归属点都是教学实践, 缺失理论学习的经验型教学必然缺少反思, 是不完整的教学。

二、角度机械

教学反思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 自然讲究方法。方法得当, 一通百通, 得益匪浅;方法失当, 徒劳无功, 索然无味。笔者观察, 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角度僵化, 方法欠当, 始终停留在原始的自我认识水平上。所以, 矫正教学反思的角度是当务之急。

1.由课例反思向专题反思转化

有教师认为, 教学反思就是指对某一节课或一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 这也无可非议。但这样的教学反思看重的是“点”, 指导意义不明显。若能连点成面, 就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现象作专题式的反思效果更佳。如学生难以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内涵, 教师就得反思杜甫诗风的形成与其个人气质、人生经历、时代氛围以及同时代诗风的关系, 进而调整原有的教学策略;由此可延伸反思教学李白诗、苏轼词的策略问题。对同类现象进行全面深刻的比较分析, 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合理整合, 提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策略, 这对今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既鲜明又经济。

对某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 这也是专题反思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学案模式下的概念教学, 探寻如何呈现、推演、迁移的方法, 这种反思有明确的主题, 既可以联系教学理论又可以兼顾教学实践, 可从宏观着眼, 或从单一的问题线索入手, 追寻概念教学法的最佳实施方案。

2.由行为反思向习惯反思转化

对教学工作的部分环节从设计到操作到效果进行反思, 寻找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突破口, 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的方式, 但也仅仅停留在行为层面。教学工作周而复始, 鲜活的教育过程常会变得机械化、程式化。教学行为经过不断反复就成了教学习惯。教师要勇于对日常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考察, 就教学习惯进行反思, 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惯性, 将“理所当然”的理念悬置起来, 以怀疑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它;以积极的心态分析教学习惯的意义与缺陷, 颠覆不恰当的教学习惯。如作业布置“一刀切”的现象就很普遍, 能否分层要求, 甚至划出一定的作业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 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但限于习惯, 教师很难跨出这一步。

3.由结果反思向过程反思转化

最常见的教学反思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 多是宏观反思。教学阶段可长可短, 可以是一个学期, 也可以是完成某一章节教学内容所需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从教学效果角度进行的。我们提倡过程性反思, 即就某一节课, 甚至就某一个教学环节展开反思;反思可以在事后, 也可以在事中。事中反思更便于教师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行为, 获得最佳教学效果。都说教学是遗憾艺术, 但为什么要让教学成为遗憾后再哀叹呢?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找出问题症结求得解决办法, 就是要由结果反思向过程反思转变, 深入到教学中一个个细微的过程环节, 边反思边改进, 体现高超的教学智慧和策略。

4.由缺陷反思向成绩总结转化

通过教学反思查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但我们常忽视对教学优点和教学成绩的总结提升, 这会造成优质教学资源的流失。只反思教学的缺陷会使教师始终处在失败压抑的心境之中, 缺少成功的喜悦和改进尝试的欲望,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状态。教学反思要由反思缺陷向总结优点转化。教学优点经过总结提炼和铸炼升华就是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学名师产生的必备条件。教学反思不纯粹是“挑刺”, 它更应该着眼于培植优良教风, 壮大教学优势。

5.由个体反思向合作反思转化

教学反思以个人为主体, 但并不拒绝合作反思。合作反思是教师通过与他人 (包括学生) 就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进行的研讨和反思, 常见形式有学科研讨、教学观摩、师生座谈等。合作反思的优势是教师跳出自身的思维和认识苑囿, 吸纳他人的见解和实践, 扩大认知范围, 提升认知能力。

①比较式反思。在比较中反思, 就同一教学内容借鉴多位教师的教学处理, 就备课设想、施教过程、教学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 再选择并提出改进的方法。②观摩式反思。常与同题异构、主题沙龙、课题论证等相结合。教学当事人在与其他教师切磋过程中, 达成新的认识, 生成新的教学理念。也可以就某一教学活动请专家诊断, 或请其他教师集体会诊,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③互动式反思。通常指教师一改自身教学习惯, 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策略上研究课, 其他教师观摩, 课后共同切磋反思, 由专业研究人员归纳点评。

三、引导缺位

教学反思是教学的理念和习惯, 是教师的“软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学反思要因势利导, 讲求实效。有些学校规定, 教案后必须要附上教学反思, 否则将被视作不完整。谁能肯定教学反思必须落实到纸上?写到纸上的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反思吗?作为对教学活动的调整改进策略, 它是观念性的, 未必是操作性的。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管理教学反思是粗暴无效的, 长期施行必然导致教师的反感抵触。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反思要有引导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教师反思途径, 引导教师将教学反思视作家常便饭。

1.对话反思

引导教师与同事一起观察教学实践活动, 就实际问题进行轻松愉悦的互动讨论, 分享成功、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实践, 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 获得更广泛的问题解决途径。即使认识上有冲突, 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2.录像反思

观摩录像教学, 施教者可以客观审视自我, 揣摩自身教学优缺点, 通过微格回放方式, 将精彩片段或“败笔”进行回放, 捕捉教学细节, 开展反思活动。观摩教师剖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帮助探寻厘清问题的方法。

3.争议案例反思

教无定法, 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 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开展教学常会有争议。引导教师把握机会, 找准争议问题的焦点, 寻根探源, 在阐释各自想法的基础上, 存同求异。

4.教学机智反思

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爆发智慧的火花, 其特点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捕捉反思, “火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引导教师养成“速记”习惯, 课后当场就将感悟记录下来, 集细微的教学机智便能汇聚成智慧之洋。

其实, 教学反思并非面目可憎, 只要教师端正心态, 辩证看待教学各个环节的优缺点, 勇于去伪存真, 舍粗取精, 将教学反思由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去, 就能获得提升教学技艺的新增长点。

教学理念反思 篇2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燕赵之家王占学

8月15日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杨会芹博士的讲座,此次讲座杨博士从大量调查结果以及心理学理论角度谈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听后,有很多收获,对于我本人来说,一个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教师,意义重大。

下面,我谈一下听后的思考。

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由于农民工的逐年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这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课余时间大多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看管。隔辈人的溺爱等原因就造成这些孩子在校表现较差。表现在:

1、上课听讲状态不佳。这些孩子在家缺乏规矩,零花钱多,吃苦耐劳的品质不具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睡觉,白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而到了晚上他们的精神头来了,在宿舍里打逗,上网聊天,不但自己成绩差,还要影响他人休息。

2、听不进别人的规劝。这些孩子任性,因为时处青春萌动期,部分孩子存有逆反心理,所以他们不愿听老师的规劝、教诲,自以为是。

3、在这些孩子当中,还有部分人,他们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些特点,老师应该多关注他们。具体做法是:

1、平时多和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想法(心理状况),以便研究以之相对应的教育策略。

2、善于捕捉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的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做好班级里其他学生的工作,创建良好的班级同学关系,发动学生多和这些孩子沟通和交往,尤其是在生活上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这样,这些孩子就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学习生活的美好。做到这些,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才会是健康的、有益的。

在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切忌批评中的恶意中伤语言。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求方法和策略。不然的话,就可能激化师生关系,对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反思 篇3

关键词:反思现状;对策;主体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53-01

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之一,其作用越来越大。在我国,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那么英语是理所当然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但收效甚微。在初中教学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因此,我们对于以往陈旧的英语教学理念应该认真反思一下。

一、反思原因

尽管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不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十九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但令人不安的是,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英语教学实践的专业教师对语言理论和英语教学理念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极其不利的。

二、反思内容

1、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时间长达十年,可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那原因何在呢?说到底,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围着升学考试在转,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而且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许多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2、语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受此观点影响,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英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英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生活中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

3、现代英语之变化

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的变化很大,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如“e-mail”,我们可以说,“Please send me an e-mail.”但更直接的说法是“Please e-mail me”;还有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等变化。当我们的英语教师仍在课堂上反复教学生“How are you?”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 are you doing?”更为流行等等,他们尚不知自己的语言知识已陈旧落伍,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

4、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在课堂上一遍一遍教学生读单词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编写教案的时候,他们不知道“金山词霸”能如此轻松地查找英文单词、自动给出发音,还有中英文对照的例词句等。当我们想查找教案实例、想了解英语教学新动向的时候,这些都可以轻松地在互联网上找到,但我们的英语教师使用过互联网上英语教学网站和英语教学资料的却屈指可数。由此可见,英语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对策建议

1、英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2、在教学理念上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要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水平,必须破除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现代英语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随着现代英语的变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创造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用交际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英语教学中,侧重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鼓励学生好问、善思和勤记。重视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在问题情境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教学手段上英语教师急需改进方式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自学”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辅导者,帮助学生学习使用电脑,掌握多媒体电化教学技术,使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教育理念得到根本变革,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让英语教师成为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 《最新教学模式》(下).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8):1.

从理念到行动: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4

从主观上看,教师群体更多地继承了文人的秉性和气质,自我认同度高,容易固步自封,不愿自找“麻烦”。尤其是教龄长的教师,对于轻车熟路的教学不愿改弦更张,不愿创新求变,自然也谈不上有效教学反思。但笔者认为,阻碍教学反思深入推进的根本原因还在教师客观上的“不能”。

一、学习的缺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是“参省”的前提和条件,“参省”是在“博学”基础上的提升。只有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扩大视野,提高认知能力,才能对自己的言行作检讨,进而“参省”。反之,绝无“参省”的可能。教师的教学反思更注重自身的业务进修和能力提升,注重教育理论的指导,应该建立在不断扩大教学视野和不断增强教学能力之上。教师学习的内容庞杂,但重点是教育教学理论。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改革信息,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确立崭新的教学观念,为教学反思提供理论基础;理论学习还可以为熟悉的教学活动提供豁然开朗的原理阐释和别开生面的工作方式方法,给反思提供新的视角;理论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自身提炼教学经验,升华完善成为独特的教学风格,促使普通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而一线教师最缺乏的就是“源头活水”式的理论学习。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使教师无暇顾及理论学习,务“实”多,务“虚”少。其实“虚”“实”并非泾渭分明,完全应该相辅相成。

1. 强化务虚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投鼠忌器,担心务虚害实,而应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和保障条件,主动搭建平台,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如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开展教师读书沙龙等,使学习由“任务”转变成“福利”,甚至是“权利”,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其从“被迫学”转变成“主动学”。

2. 重视化虚为实

教师理论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实践,因此,理论学习要有“问题”意识,即必须从解决现实教学困惑开始逐步深入,以理论化解教学困难。理论学习不是形式上的学习,而是有的放矢的自我提高。

3. 落实虚实结合

教育教学理论本是从教学实践中提炼而来,一旦再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两者就融为一体了。在学习与教学的关系上,学习是手段,教学是目的,教学又激发学习愿望。《礼记·学记》中“教学相长”的本意也是强调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相互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是后起之意)。教师学习的源动力和归属都是教学实践,缺失理论学习的经验型教学必然缺少反思,是不完整的教学。

二、角度的机械

教学反思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一通百通,得益匪浅;方法失当,徒劳无功,索然无味。笔者观察,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角度僵化,方法欠当,始终停留在原始的自我认识水平上。矫正教学反思的角度是当务之急。

1. 由课例反思向专题反思转化

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指对某一节课或某一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这也无可非议。但这样的教学反思看重的是“点”,指导意义不明显。由此及彼,连点成面,就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现象作专题式的反思效果更佳。如学生的确难以理解杜甫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内涵,教师就得反思杜甫诗风的形成与其个人气质、人生经历、时代氛围,以及同时代诗人、诗风的关系,进而反思自己教学的策略;再由此反思教学李白诗、苏轼词的策略问题。对同类现象进行全面深刻的比较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类比归纳,在概括教学行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合理整合,提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策略,这对今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既鲜明又经济。

对某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这也是专题反思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学案模式下的概念教学,如何呈现、如何迁移、如何生成等,这种反思有明确的反思主题,既可以联系教学理论又可以回顾教学实践,走整合之路,从宏观着眼,从单一的问题线索入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提炼、概括,并就某一方面的教学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2. 由行为反思向习惯反思转化

对教学工作的部分环节从设计到操作再到效果进行反思,寻找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突破口,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的方式,但也仅仅是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工作周而复始,鲜活的教育过程也会变得机械化、程式化。教学行为经过不断反复就形成教学习惯。要对日常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考察,就不能仅就某个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而要就教学习惯进行思考,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将“理所当然”的理念悬置起来,以怀疑、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它;以积极的心态分析教学习惯的教育意义与缺陷,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习惯的联系,彻底扭转不当的教学习惯。如作业布置“一刀切”的习惯就很普遍,能不能分层要求,甚至划出一定的作业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但限于习惯,教师很难跨出这一步。

3. 由结果反思向过程反思转化

最常见的教学反思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多是宏观反思。教学阶段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个或半个学期,也可以是完成某一章节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从教学效果角度进行的。我们提倡过程性反思,即就某一节课,甚至某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展开反思。反思可以在事后,也可以在事中。事中反思更便于教师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行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都说教学是遗憾艺术,但为什么要让教学成为遗憾后再哀叹呢?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找出问题症结求得解决办法,就是要由结果反思向过程反思转变,深入到教学的一个个细微的过程环节,边反思边改进,体现高超的教学智慧和策略。

4. 由问题反思向成绩总结转化

通过教学反思查找并解决存在问题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我们常常忽视对教学优点和教学成绩的总结提升,这会造成优质教学资源的流失。只反思教学的问题和缺点会使教师始终处在压抑失败的心境之中,缺少成功的喜悦和改进尝试的欲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个人教学状态。教学反思要将重点由反思缺点向总结优点转化,教学优点经过总结提炼和升华就是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名师产生的必备条件。教学反思不纯粹是“挑刺”,它更应该着眼于培植优良的教风,扩大教学优势。

5. 由个体反思向合作反思转化

教学反思以个人为主体,但并不拒绝合作反思。合作反思是教师通过与他人(其他教师、科研人员、管理者、学生等)就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进行的研讨和反思,常见形式有学科研讨、教学观摩、师生座谈等。合作反思的优势是教师跳出自身的思维和认识苑囿,吸纳他人的见解和实践,扩大认知范围,提升认知能力。

①比较式反思。在比较中反思,就同一教学内容借鉴多位教师的教学处理,就备课设想、施教过程、教学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再选择并提出改进的方法。②观摩式反思。常与同题异构、主题沙龙、课题论证等相结合。教学当事人在与其他教师切磋的过程中,达成新的认识,生成新的教学理念。也可以就某一教学活动请专家诊断,或请其他教师集体会诊,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③互动式反思。通常指教师一改自身的教学习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策略上研究课,其他教师观摩,课后共同切磋反思,由专业研究人员归纳点评。

6. 由学院催化向校本研习转化

教学反思所以始终停留在口头上或书面上(交差式的书面教学反思),而不能转变成教师的内在需求,原因还在于教师将教学反思看得太高和看得太神秘。教学反思就是教学“回头看”,就是改进后的提高。因此,它不应该靠专家、学者的鼓吹和催化,而应该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去。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学反思的最佳途径。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交流教学“法子”、碰撞教学“点子”、形成新的教学“路子”就是教学反思。

三、引导的缺位

教学反思是教学的理念和习惯,是教师的“软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学反思要因势利导,不能只求形式,不顾实效。有些学校规定,一份教案后面必须附上教学反思,否则被视为不完整或不合要求。谁能肯定教学反思必须落实到纸上?写到纸上的对教学的回顾和评价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反思吗?作为对教学活动的调整改进策略,它是观念性的,未必是操作性的。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管理教学反思是粗暴的、无效的,长期实行必然导致教师的反感和抵触,这样的引导不如没有。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反思要有引导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教师反思途径,引导教师将教学反思视作家常便饭。

1. 对话反思

引导教师与同事一起观察教学实践活动,就实际问题进行轻松愉悦的互动讨论,分享成功、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问题解决的更广泛的途径。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2. 录像反思

观摩录像教学,施教者可以客观审视自我,揣摩自身教学的优缺点。录像反思可以采用微格回放方式,就精彩片段或“败笔”进行回放,便于寻找教学细节,开展反思活动。其他观摩教师发表各自反思意见,帮助寻找厘清问题的思路。让观摩者认真研讨,剖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3. 争议案例反思

教无定法,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开展教学常会有争议。引导教师把握机会,找准争议问题的焦点,寻根探源,在阐释各自想法的基础上,存同求异。

4. 教学机智反思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产生智慧的火花,其特点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成熟教师常有此等感悟。若不及时捕捉,也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引导教师养成“速记”习惯,课后当场就将感悟记录下来,集细微的教学机智便能汇聚成智慧之洋。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 篇5

一、新的学生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把选择权归还给学生,教学要减少统一性和刚性,多增加选择性和弹性。

比如,在新知探究阶段要充分相信学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这道例题时,采用了分层教学法。首先是独立探索。其次是提供求助热线。师:“如果你经过独立探究后,还有困难时,老师提供给你两条求助热线。第一条热线是寻找他人帮助,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第二条热线是请教课本,看书自学。”这样就把学生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充分的选择权和操作权。同时在习题的解答上也重视让学生理解习题的不同解法,但不强调所谓“最佳”策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解法。不对学生整齐划一、千篇 一律。在习题的提供上,教师精心为学生设计练习“套餐”、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二、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首先提供了三条生活信息:一张长方形纸、一间长方形教室、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水库。然后质疑:如何知道一张长方形纸的大小、一个长方形教室地面的面积、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水库的占地面积。这种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探究的`氛围,感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较麻烦,会想到有没有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激活了思维,引起了注意期待,诱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是寻找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谁有关,可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框架,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纸片,通过缩、拉、折、剪,学生会发现长方形面积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有关。

三、新的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的决策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要提供情境,营造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气氛。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亲历性”,落实教学“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例如,一位教师把“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融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1、提供现实情景。质疑: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比一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知识中有没有?能举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教师引导学生用“变与不变”的眼光观察身边的教学环境,进而采撷现实生活中的有趣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2、探究发现。板书每一位同学独立地举出数学知识中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例子。

师质疑:①这些算式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②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地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能用一句话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教学理念反思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73-02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而且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笔者通过上课、听课、与教师交流评课、课下对教师工作的观察,对我校常态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开展了认真的研究和调查。旨在理清目前学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聚焦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上的问题

1.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中过分突出认知目标或技能目标,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重视不够,且空泛难以落实和评价。

2.教学设计未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移。部分教师未能从一个对学生的控制者转变为与学生一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无论是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手段的设置,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思考的,缺乏换位思考。

3.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的创设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缺乏“教学策略”的研究,难以做到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素材或教学方法,特别是探究、自主、合作、交流等方法。

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够,体现在问题目标不明确,问题数量过多,提问对象个别化,轻易否定学生提问,开放性不够等问题。上课时提问随意化、无序化。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中师生角色定位把握不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片面化。课堂上教师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有否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

2.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停留在创设情境及ppt应用上。对如何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用好几何画板等数学教学工具,优化媒体搭配考虑不够。对媒体应用的主、辅关系把握不好,或滥用或不用,顾此失彼。

3.课堂教学中未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生成性资源。面对课堂生成的新东西,缺乏灵活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相应的教学机智,教师往往成为“教参”的传话筒,让课堂少了生气和活力。

二、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入手,切实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全面把握课标要求,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1.正确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教材的教育价值,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关注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在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会思考、敢质疑、勤探索、爱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逻辑的魅力,计算的精准,推理的严谨,让学生爱学、乐学数学。

3.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分析并处理好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把握住教育的核心内容,选择并适当补充相应的素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1.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课堂氛围,教师的“导”要恰到好处,启发引导,摒弃“满堂灌”、“一言堂”。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2.课堂教学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合理选择讲述、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主动猜想、积极论证、大胆质疑、动手实践,获取知识,实现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转变。

3.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差异与个性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存在智力的差异性,教学过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学生同样给予适当关注,既要注意面对全体学生的目标达成,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承认差异,设计梯度问题和练习,让学生获得学科自信。

4.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生成资源,弥补教学预设的不足,让数学课堂在师生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敢于猜想和探究的学生感受到不同思维方法带来的解题乐趣。

5.精选课堂训练及作业。控制训练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

显然满堂灌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要让学生去感受语言,在逐步的语言学习中去体会到一些东西,从而使语法方面的知识得到不断地提升。其实,这就是让学生成为主体。但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去忽视语法的教学,而只是要求我们教师变通一下教学方法,将语言学习从多方面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到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地表达。比如,在学习比较级时,我们可以叫三个高矮不一的同学上讲台,让他们按照高矮次序或者打乱次序站成一排。然后教师可以指着他们问:

T:who are they?

S:They are…

T:Who is taller?

S:The second one is taller.

T:Who is the tallest of all?

S:The first one is the tallest of all.

这种做法可以多做几次,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来进行一个对比,再把这些学生得到的带比较级的句子板书在黑板上,加深他们对该句型的印象。最后,教师再通过一些实例,通过反复的大量的练习,学生就会对比较级产生一个较深的了解。

二、尽量用简单一些的词语来讲语法,切勿用太过专业的词语

大多数教师在讲解语法时,常常会用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词汇,或者会用一些比较难懂的复杂的语句来分析语法,这样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些东西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想不透的话,试问他们又怎么听得下去呢?当然,语法本身含有的概念都是较抽象的、难懂的,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去化解它,让它变得简单、有趣、易懂起来。因此,我们有时要多和学生互动,尽量使用一些简单的容易明白的语言,并多问问学生的意见,或是多上网查询一些好的方法来普及给学生,因为总有一种是适合他们的,让他们豁然开朗。

三、多用简化的东西来教学

例句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切忌拖沓冗长,这样学生记住这些语法知识就会容易些。我们可以一边讲解语法,一边给学生举大量的例子,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而让他们学会语法的用处。但是我们发现要把语法记牢是不容易的,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句子、比较简单的句子甚至是小篇幅的文章来帮助学生。我们以there be句型为例: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

There are two birds on the tree.(单复数)

There is some rice in the bowl.(不可数名词)

There are some pears on the tree.(可数名词的复数)

There was a girl by the window this morning.(过去式,单数)

Thereweresomeflowersinthegardenlastyear.(过去式,复数)

There is a pen and two books on the desk.(主谓一致,跟第一个名词的单复数有关)

There are some pencils and a book in the table.

四、让学生通过背诵短文来掌握语法

语言并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单词,而是一串串句子。学生要想成为语言学习的运用者,简单掌握几个单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会使用句子,但每个句子基本上都是需要用语法来串联的。因此,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好的文章中学句子,通过句子来感知语法,那样他们记住该语法就会得心应手了。高中课本当中每个单元都会涉及到语法的编排,如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课文“安妮的日记”中就含有许多语法项目在内。它里面讲到了一些词组的用法、情态动词的用法、时态等。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必纯粹去灌输这些语法理念,可以让学生们自己主动起来。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时间去先背诵这篇短文,其效果应该比机械地讲解整个语法结构效果要好得多。

五、可以通过唱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等学习语法

英文歌曲或是电影中的句子较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更快、更行之有效地记住这些比较地道的语法。同时,还可以调剂一下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在讲解虚拟语气if、would rather用法这一语法点时,我们可以采用《El Condor Pasa(if I could)》(老鹰之歌)中的句子:I woul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Yes I would.If I could,I surely would.I woul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Yes,I would,If I could,I surely would(我宁可是只麻雀,也不愿做一只蜗牛。没错,如果可以,我肯定会这样选择。我宁可是只铁锤,也不愿是根铁钉。没错,如果真的可以,我会这样选择。)又如,在教wonder这个词时可以采用《lemon tree》中的歌词:I wonder how,I wonder why.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这些语法知识,而且同时还记住了一些经典的句子,那样以后就可以更好地去运用它们了,可谓一举两得。

六、要多做关于语法的练习

只有多做了,才能从中有所体会。但是我们也不能光做单纯的语法方面的练习,因为单纯的语法方面的练习很难把语言知识转化为己用。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含了听、说、读、写等多方位、多层次的运用。如It must have rained last night,did not it?仅仅这一个句子里头就包罗万象,涵盖了it作代词时可以特指天气。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拓展下it的一些其他的用法,如it还可以指代距离等。我们还发现这个句子里还讲到了情态动词的用法,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回想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情态动词,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展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另外,就是它还涉及到了反义疑问句,我们这时可以板书一些学过的简单的句子,让学生上台写出这些句子的反义疑问句,这样就将时态给串联起来了。反正我们一定记住要先做一些单纯的语法练习,然后再慢慢地过渡到一些综合性的语法练习上。单纯的语法练习是综合性练习的基础,学生做了综合性练习后才能得到整体的提高。我们重在要把两种练习形式结合起来,让他们互相补充、交替运用,但还是应多以综合性的练习为主。

七、结束语

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去分析、去总结、去探索、去借鉴别人好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找到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效率的大门,让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

摘要:文章从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尽量用简单一些的词语来讲语法,切勿用太过专业的词语;多用简化的东西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背诵短文来掌握语法;可以通过唱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等学习语法;要多做关于语法的练习六方面进行研究,对英语语法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而让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

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反思 篇8

一、教学行为的转变要切合课堂实际而“不作秀”

根据我的教学和观察, 课堂有小组发言, 张扬民主和谐的气氛, 也使用了多媒体、自制教具或学生喜爱的小奖品等, 教学准备形形色色, 课堂形式花样百出, 师生之间热热闹闹, 生龙活虎, 看起来进入了课改, 过后体验, 却只是迎合课改理念, 没有将教学行为与课堂的教学目的、重、难点、突破点及任务统一结合起来, 具有盲目性和滥凑合, 从而收效甚微, 致使新课改和教学质量没有完美结合, 使教学质量未能得到提高。

我思之, 上课绝不能失去上课的本真, 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进行优化组合, 不要一概而用, 要自我创新, 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新意, 将课改与教学质量相统一, 开辟自己的“特色课改之路”。

二、自主、合作、探究三大教学主流要深入、扎实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而忽略了“创设问题、自学自悟、质疑研讨、总结规律、迁移运用”。使讲、说的时间多, 情景创设少, 从而发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担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占用过多的时间, 会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完成”之感叹。其实, “三大主流”浅尝辄止, 课改真正实施在课堂教学中, 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教学体验, 教师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只要在“三大主流”上下功夫, 走出传统教学模式, 精心准备设计, 学生学习兴趣浓,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扎实, 质量就会稳步提高。

教学理念反思 篇9

一、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与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随之提高。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紧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基础的一门文化课程, 在开展教学时要以实践与应用为主, 不要只会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新课改实行后, 学校一定要改变以前那种只注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 要带领学生自己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与态度, 关注他们的兴趣与特点, 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数学教学体制。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大量弊端, 我们应该开展新课改教育模式, 应对初中教学进行反思, 不断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数学的教学结构, 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1.恰当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的数学课堂不但是发现问题, 而且是解决问题的地方。初中数学与学生各种生活的环境相联系, 若能从学过的知识、学生个人的经验出发, 创设出有用的教学情景则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 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情景创设非常适合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 每堂课都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 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方便。但是有的教师认为创设教学情景不一定对每一堂课都适合, 过多的教学情景创设会使课堂教学过于的牵强。

例如, 在学习“代数式的值”这一节时,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 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并从学生中选择男女两位个子较高的学生, 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其进行预测, 男生以 (x+y) ÷2×1.08来计算, 女生则是以 (0.023x+y) ÷2来算, 其中x代表的是父亲身高, y是母亲的。由此引导, 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计算。教师再对这个结果给予一些引导, 告诉全班学生, 刚刚那位同学求出的数值就叫代数式的值, 同学们用来代替父母身高的x和y来计算时的过程, 就是求出代数式值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较为实用。但在进行情景创设时, 要确保创设的情景与教学的内容相符, 不要过度,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投身于新课堂的学习中, 才可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用性。

2.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把初中数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但能让学生乐意接受,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体验到生活。

新课改理念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 应该积极提倡这样的教学观点, 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部分老师认为, 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虽然让学生畅所欲言, 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时要适度, 不能脱离了教学的方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们关注生活当中的数学价值, 而且要确切地把握数学化和生活化的关系, 避免喧宾夺主局势的出现。

例如, 在对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的研究时, 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探究活动, 在纸上画出一个圆, 直尺上下移动, 在移动直尺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能不能描述出来这种变化?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 学生可以与生活中相同的情况进行联系对比, 结合对活动现象的观察, 掌握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3.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提出, 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 需要开展鼓励性的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要以教师为引导者, 学生为教学的中心, 给学生较充分的鼓励, 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 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 当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 用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在纸上摆出一个图形, 看两根线的四个端点顺次连接起来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说自己的摆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鼓励, 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动手摆出平行四边形,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从而使课堂效果更突出。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反思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改革使化学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变化, 改变了以往系统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学模式, 也要求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建构知识的参与者、研究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教学模式新的巨变, 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呢?

首先,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重在准备, 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 做到有备而教。

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 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 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 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 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 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 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 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一、条框较多, 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注重。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完善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 主要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 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 以练促教。

其次,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 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背景下, 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 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 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 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 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 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 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 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 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 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 年轻教师要善于用口头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 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 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 为课堂教学服务。

那么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 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 发现问题, 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使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一堂课下来, 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 引起了师生的共鸣,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 为以后教学作参考。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认知方式的不同,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 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 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 年轻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 产生一些瞬间灵感, 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 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教师的深刻反思,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 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 加以推敲总结, 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 获得规律性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篇11

一、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通过自我反思,逐渐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个人教学水平,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有效。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反思哪些内容呢?

(一)反思教学理念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新课标语文教学,要从片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加强语文积累和整合,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进而扩展语文学习范围,最终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如在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时,笔者先让学生细细品读第1节中的三个“轻轻的”,感受徐先生对母校的万千离愁,然后再让学生品读第2至6节,感受徐先生对母校的舐犊情深,最终引导学生感悟第7节中的“不带走一片云彩”与第1节中的“作别西边的云彩”遥相呼应,一气呵成,达到领悟徐志摩先生“诗化人生”的境界。

(二)反思教学过程

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是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课前反思是教师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中即将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反复的改进和完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反思。课中反思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状况所作出反应的反思形式。由于课前完善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适用,所以在课堂运用时难免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就要主动、及时地作出调整。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再创造。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教师要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课时安排为2课时,因为这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所以计划是第一课时简单介绍鲁迅先生,以及让学生通读课文,先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但教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在不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无法领会课本中的意境,因此,教师临时决定调整内容安排,让学生停下自读,由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写作时的心境。这样虽然缩短了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时间,但对学生理解全文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达到不需要老师讲解就能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效果。学生真切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创作心境,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教学方式

社会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长期以来,高中语文的教学以精读精讲、反复做题为主,虽然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但很少主动提供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多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学,至于阅读效果更是“没有时间”关注。高中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高考制度也作出相应的调整,有意识地考察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典阅读以及考察学生阅读面和阅读品味。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是一篇著名的演讲,全文表达了一名黑人对自由、平等、民主的渴望,极富感召力,很适合让学生朗诵。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在课前先让学生预习,并给学生提供几本类似的参考书和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让学生自由朗读,并鼓励学生与阅读到的类似文章进行对比。由此一来,整节课进行地激情澎湃,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前所未有地迸发,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了真切的感受,在培养学生感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引导学生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反思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会学习,为他们走更远的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知识的反思和对试题的反思。

(一)对知识的反思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虽然各自独立,但它们之间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毋庸置疑,构建知识网络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如李白的《蜀道难》,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上,教师在讲解时遇到以前讲过的词或句式,可进行知识巩固讲解,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系统的认识。

(二)对试题的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带动了高考制度的改革,在高考试题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学生正确解答语文试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做过的试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学会找出解答试题的关键点。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阶段小结,或是学期测验,教师都要精选试题,既要注重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又要注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每次练习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对此次练习作小结,在不断地练习和总结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无论是教师反思还是引导学生反思,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教或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理念反思 篇12

一、教学前的反思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体现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构建新课堂。因此,在教学前,我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钻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并对过去设计的方案做了深刻的反思。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延伸和推广,在以后计算正多边形的角、边以及生活、生产实际都有较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其应用;难点是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及运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多边形内、外角和边数的计算;关键是如何将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问题转化成具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增长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到受到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及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想。

2002年,我第一次上这节课时,呈现的方式是:由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归纳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应用公式。现在,我觉得这是行为主义观点指导下的传统教学,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和共同的活动显得至关重要,“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及对课堂情境的营建成为获得数学学习成败的重要途径。

这次,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将呈现的方式改为:创设意境,激发情趣→协作讨论,探求方法→提出猜想,归纳公式→剖析实例,应用公式→测评效果,反馈信息→小结归纳,引申拓展。以下是教学设计的描述:

1. 创设意境,激发情趣

通过问题的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2. 协作讨论,探求方法

探究问题:如何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把六边形化归成已学过的三角形。

学生活动:个人探索、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相结合。

这里除了课本上的分割方法外,还探求了公共顶点在六边形内部及六边形外部的分割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出猜想,归纳公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探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直至n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规律。

学生活动:选择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分割方法,分小组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的填写任务,并在全班交流。

4. 剖析实例,应用公式

另外,课本上例1、例2,教师分析后由学生完成。另外,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反求边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对这部分内容课本没有配备例题,而在习题中出现了,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补充了一个例题: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求它的边数。这题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学时我与一元一次方程相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5. 测评效果,反馈信息

学生做课本第89页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做完后,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修改、完善。

6. 小结归纳,引申拓展

本节课教学的结课我采用交流式和发散引申式。

交流心得式结果法是适应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结果方式,它是利用授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本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从同学和老师身上所学到的东西做一个交流,这种交流在全班进行。

本节课我提出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交流:

一节课下来:(1)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谈起)(2)你对自己的表现感觉如何?(3)你从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你对老师的这节课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你可以从中选一条或几条来回答。最后,我把同学的发言扼要地进行了归纳。

发散引申式结果法是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结尾时作为课内外的纽带,从而达到拓宽发展课堂内容的目的。我要求学生在课下除完成习题7.3的第1题、第4题、第5题、第7题作业外,还要搜集一些其他用多边形镶嵌的平面图案,或者设计一些地板的平面镶嵌图,然后在全班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例如,在“猜想、归纳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时,我原来打算按照课本上的设计进行,可考虑到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列表的方式帮助学生观察和思考,效果更明显。

三、教学后的反思

在教学后进行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后,我对本节课作出如下反思:

本节课沟通了多边形内角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自主、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动手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割成已学过的三角形,探求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规律同时渗透了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利用电脑动画演示多边形的分割方法效果很好。若能进一步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当多边形的边数不变,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时,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否发生变化?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那就更好了。

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对《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进行反思性教学,可以看出我的教学实践经历了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到教学新方式(自主—探求—合作)的转变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反思性教学研究可以使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发掘和发展个人职业的潜能。教育是改造人、塑造人的工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做好的事情,需要从基础做起,从中学抓起,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勤勉思考,需要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式,为培养创新能力强的新一代而不懈努力。未来的社会将日趋呈现信息化、知识专业化、终身学习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知识结构的同时,改变教育观念,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反思,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谈一谈如何进行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

上一篇:池塘网箱下一篇:工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