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学理念(精选12篇)
STS教学理念 篇1
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简称“STS”教育.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 要求我们的物理学科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策略、教育评价都需有新的定位.以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教育要求.STS教育的实施, 可以克服或弥补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STS教育的实施途径
STS教育的实施途径可分为独立式和融入式两种, 其中独立式教学是指设置一些独立、完整的STS课程, 所包含的课题多是一些重大、宏观的社会问题, 如人口、能源、生态、医疗科技等内容.独立式教学最能切合STS教育目标, 不过在施行时, 难度较大.融入式是在现存的科学课程里加入STS的课程内容, 是设计开发有关的STS模块, 将其融入现有的课程之中.笔者根据目前物理教学的现状, 结合STS教育理念, 将其融入物理教学当中.
二、在物理教学中融入STS教育理念
1.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 当前和今后STS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技术情景和社会情景中学习和理解物理科学知识, 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会理解与合作, 培养认识和掌握物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获取个人发展的机会.
因此, 在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上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消除学生与现代物理科技的隔膜;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科学探究方面——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使学生更为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在重视知识的同时, 协调知识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 注重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实现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创新能力等.
2.教学内容——与STS理念结合的教学内容
在物理教学中与STS结合的教学内容, 有两个方向:一是物理学科内容, 例如, 密度的知识;电磁学的知识等等.二是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社会学的知识.这两部分内容不应有明显界限, 诸如, 可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找出物理学科的知识;物理学科的某方面内容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学科知识, 是学生分析其中的科学依据;物理学科当前的热点问题;物理学科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 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笔者提到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说, 目前的物理教学一概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而是这方面的内容不够突出, 目的不是很明确, 尤其是物理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学关系的知识结合方面较为缺乏.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开发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不仅懂得物理学本身的知识, 更了解物理学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3.灵活多样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亚格尔 (Yager) 认为STS的教学策略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特征如下:呈现教学或课程想法之前, 先引发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向原有的想法或概念提出挑战;采取互助合作、尊重个人和分工工作的合作学习;鼓励反思与分析思考, 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尊重与运用学生所产生的想法;鼓励自我分析, 以新经验与证据来重组自己的想法;运用学生的思考、经验及兴趣来引导课程;鼓励运用不同的教学信息来源;采取开放式的问题来引导学习.STS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提供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并增进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理解, 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意识, 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全面地思考.STS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六个部分. (如图1所示)
图1 STS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参与者、引导者、辅助者的位置, 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 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不仅授予学生物理学知识, 更使学生在其中能够体会物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4.教学评价——体现全面客观
STS的评价是多元化的, 强调的评价范式, 更加强调人类的特性, 强调使用更具开放性和个性特点的评价范式.真实地描述学习的过程, 全面考虑学习的复杂性.STS的评价具有多种评价方式, 例如, 量规、教师口头评价、试卷、学习日志等方式.
STS教学理念 篇2
论 文 题 目: 物理教学中的STS的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STS的教育
摘 要:本文先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分析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有四方面的优势,最后又进一步提出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STS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其目标是不仅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和社会意识,使学生形成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福利、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并努力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进而去引导学生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乃至观念、意识、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去研究并掌握如何对这些关系进行有效调控,从而使人类文明得以长期稳定。因此物理学与STS问题有着天然、广泛的联系.
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STS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能够了解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价值,了解现代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且能够应用科学技术的人才,它要求科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注重渗透技术教育,要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价值。物理教学内容与技术、社会和生活密不可分,基本教学目标之一是向学生介绍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运动、力、热、声、光、电等物理现象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物理教学从其内容本身讲就必须联系技术、生活和社会加以展开。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有四方面的优势:
1、物理教学与STS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容性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实现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的结合,STS教育所具有的多样性、开放性、综合性、参与性等特点,对消解和纠正长期以来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封闭灌输、单一狭义、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等弊端将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物理学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现代科学观点把科学视为一种不断前进和自我矫正的对于大自然的探索过程,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科学探索的结果。STS教育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也含有动态的科学过程。在科学探索过程中,还需要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坚韧的科学精神,就STS教育来说,主要是提高人的这 些科学素质。物理学中蕴涵有极为丰富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假如能把这些内容同具体的物理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使之转化为有血有肉的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维过程,则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3、物理教学中有着丰富的STS教育内容 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即使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上也有不少体现。例:噪音的危害问题、惯性与交通问题、能量与能源问题、内能利用与污染问题、电器使用问题、核能与核辐射问题等。在物理教学中,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学习进行拓展、加深。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懂得科学知识的应用,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4、物理教学要求与STS教育任务是一致的 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常见、常用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化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的,都蕴涵了STS教育的思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只要将物理再向生活和环境延伸,给学生的智慧和思想以倾向性的触发,既体现了STS教育思想,又有益于完成物理教学要求。
三、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STS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可在物理教学中尽可能地联系各种自然现象,突出基本的物理原理。例如:学习了物态的变化后,要求学生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放进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如何才能保留这些水分?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后可以布置探究性活动,如: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社会问题有充分认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收集STS教育素材,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及生活体验进行探究,最后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例如:电能表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仪表。我校使用的电能表的表盘上都标有2500R/kwh。如何用秒表和电能表测白炽灯、电熨斗等用电器的功率?如何检查电能表的准确程度?如何测照明电路的实际电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推导了一系列公式,然后在课外进行测量。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功、电功率的理解,掌握了电能表的使用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和参加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介绍一些现代化科技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反映了物理学习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够 用现代观念看待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加深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代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物理学习的社会意义。
例如:学习激光时学生了解到激光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的特性。接着可介绍激光在高新科技中的应用:利用激光方向性好的特性制成的激光雷达,它可以准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对卫星、导弹等目标进行精密跟踪;医学上利用亮度高的激光作“光刀”来切开皮肤、切除肿瘤或做其他外科手术,不仅能完全消毒杀菌,而且手术时间很短,减小患者痛苦;利用激光单色性好的全息摄影,在防伪、防盗等技术上更是一般光源所不及。从这些介绍中,学生把“激光”这个物理概念与社会生活上的一些尖端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认识其物理原理。
4、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观看录像或实地参观电厂,了解生产过程和应用情况,调查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这些污染的设想等。又如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引导学生写一篇调查报告。要求检索相关的地理和环保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与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并从影响蒸发的因素上分析开发大西北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间的关系。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调查心得,评比所写的论文或报告。这样,使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形成保护环境、防止噪声污染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深化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学习科学的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合现代科技的应用,根据现行教学大纲、教材的需要和未来社会实践中生活的需要控制渗透的深度、广度,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物理课具有时代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美]李克特著顾昕张小天译(1989)《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北京:三联书店 [2] [美]L·劳丹殷正坤等译(1989)《科学与价值》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 [法]维克多·奥斯特(1996)“未来几十年理科教育的目的”《教育展望》第93期中文版1996年第1期P37 – 44 [4] [法]克里斯蒂昂·苏贡(1986)“关于自然科学教育新方法的一些想法”《教育展望》第56期中文版1986年第5期P47 – 52 [5]钟启泉主编(1993)《国外课程改革透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6]STS教育研究小组编著(1990)《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7]孙可平1999“STS课程综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2期
STS教学理念 篇3
关键词:STS教育理念;高职体育;体育教学
一、STS教育理念与高职体育教学概述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主要强调理科教学应该把相关的学科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STS教育理念的渗透,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在教学及训练中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且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职体育在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应更多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STS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高职体育教学与相关科学的联系
体育的英文名称是PE,即physical education,中文直译是物理教学。体育教学内容都遵守物理学规律。例如,三级跳远前的助跑就是为了获得较大的初速度,从而能够跳得更远;短跑起跑前后脚用力蹬地是为了短时间获得较大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初速度。体育教学设施所用的材料都是化工合成的材料,力量型健身器材中改换砝码即可改变训练强度,是应用了物理中的滑轮组理论来实现的。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联系相关的物理学原理,从而能够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体育运动中来。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工作压力,突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作用。
2.高职体育教学与相关技术的联系
体育教学中应用到的技术非常多,首先体育理论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就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可以通过视频来演示具体技术动作,重复播放有利于学生细致观察和学习。其次,在体育训练中,对于学生的柔韧度训练和力量训练是通过相关的器材来实现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练习,从而避免了训练强度激增而导致运动损伤。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技术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技术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量化自己的训练强度,从而能够进行科学的锻炼,达到避免运动损伤的目的。
3.高职体育教学与社会的联系
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带动了全面健身的热潮,社会上健身会馆的数量明显增加。2022年中国冬奥会的承办,又将再度掀起体育锻炼的狂潮。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将体育健身的项目和技术渗透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更广泛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有选择性地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健身社会项目,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健身方法,以便日后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体育项目进行健身。社会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群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体育课上教师可以从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等维度对这些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2016年,两会着力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为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灵感,进而让体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都有密切联系。当代高职体育教学中所用的运动器材都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产物,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健身会馆的健身项目对接,这是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的延伸。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科技对体育的推动作用,以及体育对社会的正向影响,从而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反观体育与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结合自己的经验优化和完善体育与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
STS教学理念 篇4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来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技术体系,是现代生物技术四大工程的核心,也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起着连接生物技术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因此它是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5]。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涉及面宽,实践性极强[5,6]。自2008年以来,我们一直承担塔里木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任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该课程开展了改革探索,将STS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STS教育理念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引入手段
1.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关键[7]。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课程共6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20学时,课程内容包括发酵菌种的选育、培养基设计、发酵无菌技术、发酵种子制备、发酵动力学、发酵过程控制、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发酵设备、发酵清洁生产技术、发酵技术应用等。此外,还另有为期一周的发酵工程实习课程,另计学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选择知识体系完整并且适合于本校特点的教材尤为重要。目前我们选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余龙江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同时推荐 《新编生物工艺学》、 《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生化生产工艺学》等作为参考书。
在教学内容方面,本专业作为理科专业缺少工程类学科的基础,所以对一些复杂的数学推理内容,我们在保证科学系统的前提下给予了简化,重点以发酵产品的工艺生产为主线,讲解生产中的共性技术与控制措施,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发酵工艺流程。此外,对在其它课程中已涉及的部分内容,如发酵菌种选育的原理与方法、发酵培养基组分、 灭菌原理等,在普通微生物学中已有全面介绍,故本课程不作详细的讲解,而是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以突出本课程的重点。
在章节顺序上,基本按照工业生产操作的流程安排,并结合一些典型发酵产品的工艺过程进行讲解,有机结合了发酵工艺的各个流程,也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并掌握工业发酵整个过程。
1. 2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发酵工程学科应用型较强,具有内容广泛、知识点多、发酵参数多等特点[8],加上一些理论比较抽象、枯燥,单凭书面讲解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影响教学进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节省板书时间,扩大信息量。并且我们整理了大量的动画、视频、图片等材料,避免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罗列,给学生视觉和感官刺激,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充分利用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在前述其它课程已学的部分章节,比如发酵菌种的选育一章, 让学生分别针对新种筛选、高产菌育种等方面查找文献,然后拿到课堂上共同分析其中涉及到的原理、技术,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以及菌种的特点与应用前景。在发酵技术应用的章节,除了给学生讲授经典的发酵产品案例外,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动手做课件到讲台讲解,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清洁生产技术环节,清洁生产的概念、政策法规等不作重点阐述,而是对近些年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介绍分析,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冲击,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进而树立起社会责任感,这样自然对清洁生产有了更好的理解。
1.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发酵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其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由理论学习转向实际操作,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9]。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我们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我校实验条件,编写了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校内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发酵菌种选育、发酵基本单元操作( 包括种子制备、小型通用发酵罐的构造与使用、发酵罐空消与实消、发酵过程检测与控制、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等)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三大部分,前两部分是设计性、验证性实验, 综合实验的内容主要依据本区域发酵产业类别及发展趋势所设置,主要涉及酒类发酵、氨基酸发酵、酸乳发酵、微生物油脂生产、抗生素生产等。
综合性实验在摇瓶中完成产品的全部生产流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条件优化和发酵参数检测。而在发酵工程实习中,则利用10 L通用机械搅拌式发酵罐,模拟发酵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发酵罐,分析发酵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完成产品生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之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发酵实验室平台,申报各级大学生科研项目,或开展毕业论文实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此外,我们还利用生物技术专业参观实习的机会,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如啤酒厂、氨基酸厂、酸奶厂、油脂厂、生物肥料、生物制药企业等,带领学生到相关工厂实地学习,深入发酵生产车间,了解整个发酵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发酵生产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规程。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查阅相关文献,提交一份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指标之一。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了思想和专业能力准备。
1. 4完善考核体系,优化考评方式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衡量[10]。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灵活多样,不能仅是书面的考试,也要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考核[10,11]。我们将发酵工程课程的考核分成3部分: 平时成绩20% 、实验成绩3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50% 。其中平时成绩有10% 是考核学生出勤率、平时表现等,另有10% 是针对上述参观实习所提交报告的考核。期末考试则全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或案例分析等。
2实施效果与体会
通过积极引入STS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吸收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优点,加强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对发酵行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课程改革实践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根据学生、同行、校视导组专家共同评教,发酵工程课程获我校首批 “优课优酬”奖励。此外,发酵工程实验获我校首届实验教学竞赛三等奖。在多年改革与实践基础上, 发酵工程获得了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课程组教师共指导与发酵工程有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均结题验收优秀。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 获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1篇学术论文入选参与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交流。
STS教学理念 篇5
摘 要:一、STS教育的内涵 所谓STS,就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它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方面组成,即STS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STS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改变科
关键词:教学方法论文投稿,物理教学论文发表,高中物理论文发表
一、STS教育的内涵
所谓STS,就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它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方面组成,即STS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STS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改变科学和技术的分离为目的,重在扭转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之有利于人类。STS教育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理念。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科学素质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公民。STS教育重在理解科学、社会以及技术之间的联系,面向全体公众,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当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避免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并为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负责任。它也要求教育者重视对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注重教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
二、高中物理教育和STS教育之间的联系
高中物理教育是具有基础性质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中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内涵。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上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STS教育和高中物理教育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说教学目标和教育宗旨。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STS教育将引导高中物理教育从现在所面临的教学窘境中走出来,实现教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第一,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道路是由STS教育理念指引的。STS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思想,将科学、技术和社会结合起来并对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宗旨进行探究。现在的素质教育与STS教育的思想相类似,STS的核心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高中物理教育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依然有传统教育应试理念的烙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与现在提倡的教育理念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物理教育是类属于自然科学的,这和STS教育的科学性是相联系的。从目前的状况来看,STS教育对于指引物理教育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从包含的范围来说,高中物理教育是STS教育的缩影。STS教育既包含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包含公民的道德修养,旨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此STS教育是通过探究科学、社会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出提高公民整体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简单的去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STS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大,高中物理将会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体,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掘问题,彰显个性化教学观念。这将是对STS教育理念的正确贯彻,所以说高中物理教育是STS教育的缩影。
三、高中物理教育中渗透STS教育的策略探究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育的教学安排中仍然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但是我们不可忽视STS教育在其中的应用。STS教育的实现要妥善处理好教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要处理好教材中的STS教育理念,教师要不断进行挖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要充分全面的.熟悉了解教材内容,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教材,这是教学活动的必备环节。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现在的高中物理教材中在很多方面都渗透了STS教育理念,有很多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物理知识,例如学生们熟悉的“练一练”,“演示实验”等,课后还有“STS”、科学足迹等都体现了STS教育。教师则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实例,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开发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寻找教材中包含的STS教育素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发现STS教育渗透的内容,整理教材中的STS知识点,结合课本资料适时拓展课外素材,与学生共同解决教材中的STS习题。第二,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渗透了STS教育的,有部分模块是专门为学生学习设计的。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渗透STS教育光靠教师是不够的,学生也需要参与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从生活实际和课后的阅读材料中让学生找到他们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形成学生自己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第三,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新课程和STS教育理念下要改变这种状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要求教师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改变过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STS教育。例如在习题课、实验课等中都可以合理渗透STS教育。让学生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实验分组让小组同学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逐步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将会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对STS教育有自己的认识,渐渐地将其运用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四、总结
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 篇6
首先,在教材上要融入“STS”的教学元素.要进行素质教育,改变那些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的旧的教学观念,就要先从教材改起.选用的教材要有现代科学所涉及的知识和渗入“STS”的教学元素.而选用的“STS”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社会生活相适应,必须符合物理学科特点,做到学科特点与现代科技相适应,必须注重和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和教学内容同步.现在我们所用的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写的物理新教材也就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的应用.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改革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STS”的教学元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利用探究式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时机利用“STS”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动手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学会方法、回馈社会”的目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1. 我国是个土地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环境、生活习性都不一样,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山区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差异等.而教材中的例子又不能顾及得很全面,所以在不同的地区要根据当地不同的情况,引举一些与学生有关联的、尽量是学生所熟悉的素材融入教学中,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使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在讲压强一节中提到“在雪地行走时,脚容易陷入积雪”,在北方才会下雪啊,在南方地区学生大多没见过雪,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时教师可补充一些他们熟悉的例子.如:沿海地区学生都到过海边,在沙滩上行走时会留下深深的脚印;在农村地区的学生大多下过田里劳动,插秧时走到稻田上时,脚同样会陷入稻田中.这些例子同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都能很好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2. 注重学科的渗透,科学技术的应用,将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融入教学.如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对环境没有污染;光纤通讯、光纤上网,速度快,容量大等.将与家庭、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应用的例子融入教学,如安全用电的常识、家用电路与家用电器维修和保养问题,还有用浮力来打捞沉船、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激光在切割和医疗上的应用,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加以利用.
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生产带来很大的帮助,但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影响,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我们现在主要用的是石化能源,是利用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但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害的废气,而且石化能源用完后又不能再生;以汽车代步,效率是高,但也会放出大量的废气和噪声;还有工业废气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新的途径,使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我们不断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少其危害.
4.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如橡皮筋吉它、小孔成像、水三棱镜、橡皮筋测力计、楼梯电灯开关电路、自制指南针、电磁铁等.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除课本实验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自行设计、自行制造器材做实验的同时挖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潜在的学习动力,培养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在讲电磁继电器的应用时,除课本中提到的自制电铃、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外,我还讲了个例子,有些人家里打了水井,楼顶有水槽,当水槽没水时只要打上开关,抽水机就会自动抽水上去,但经常会忘记关开关,水满出来白白浪费掉,又不知什么时候会没水,该开抽水机.我就问:能不能做一个没水就自动抽水,水满就自动关的装置呢?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虽然在课堂上暂时没人能解答出来,但第二天就有学生拿着自己画好的电路图来问我,看能不能行得通,这就充分说明了学生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STS教学理念 篇7
一、土木工程专业“STS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手段的改革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借“口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被动接受知识) ——是非自主的、主体性的知识获得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间的沟通模型有:确认反应型、单向传递型、师生互动型和对话沟通型。从STS教育理念出发应更多采用后面两种沟通模型,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辅导”、“教导”等方面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程规划者。从而有必要把传统的“人对人”教学系统往“人对环境”教学系统方向发展。后者是将学生置于由教师所创造的直面应答性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统的教与授, 还要创造环境。教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可从学校到社区甚至于全球, 教师需要设计出能够调动校内外的种种教育资源的教学方案, “人—环境”教学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STS教育的理念是相吻合的。这种“人—环境”教学系统, 虽然目的是为了摆脱以往以教师、教材及课堂为中心的弊端,但并非完全脱离教师, 环境的创设仍需教师控制, 只是更具开放和自主性, 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 展现自我, 释放个性, 但又不逾越教学要求的范围, 更能体现“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辩证师生关系, “STS教育”是一种进行科学教育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3]
STS教学的内容包括:与个人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及技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有广泛应用的土木工程知识;土木工程学科理论、技术、设计及施工发展历程;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学科前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土木工程学知识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及相关的热点问题(比如美国“9·11”中的建筑、东南亚海啸中的建筑等)。以前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并非完全没有这些内容,但做得远远不够,在这里单独专门提出土木工程课程STS教育,目的是希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符合STS精神的内容,使“STS教育”能够早日受到专业教师和学生重视、接受和实施。
二、土木工程专业“STS教育”——社会教育手段的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比授课更容易灌输这一理念,可以成为“STS教育”面向社会的一个有效的桥梁。
1. 采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保证学生教学质量密不可分的重要阶段,将二者分开对待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时代需要。而新的模式应当是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按一个阶段考虑,将两个阶段的时间合并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灵活处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课题之间的关系。学生既可以按照毕业设计课题规定的内容进行毕业实习工作,也可以根据所实习设计单位的实际问题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 (某些在设计单位实习的学生,从设计单位引进实际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根据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并对较难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 一般的问题可以通过Email、Uctalk、QQ等网络通讯手段迅速加以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设计, 而设计的成果反过来又丰富了实习的内容, 从而有利于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及更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课题。
2. 生产实习采用校外施工工地现场实习与校内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新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除了应有施工现场实习外,也应完成“施工工艺实习”。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我院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是到施工单位,面向施工第一线,从事施工管理、施工技术、监理等工作。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是懂理论、会管理、能动手的综合性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本身,历来强调学生既学习施工组织管理又适当参加施工工艺的操作,了解施工的工艺过程和现场组织施工的方法和步骤。但目前的施工企业承受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能接收学生实习已属不易,让学生再亲手操作实践,考虑安全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因素一般不太现实。针对如此现状,如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施工工艺技术,成了生产实习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67-168.
[2]蔡铁权.STS教育和科学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5) :109-114.
STS教学理念 篇8
第一,物理教学没能与学生的专业紧紧密联系起来。在理工类专业上,许多学校校笼统的开设一些基础课程,比如说:机电电类、建筑类、网络信息类等专业在大一第第一学期就学《电工技术》这门课。许多学生生学习的物理知识与本专业联系不大,而与与专业联系紧密的物理知识少,学生在学习习物理时根本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非常常迷茫。
第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在职业业大学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理解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物理学习中会运运用到大量微积分知识,而学生在此之前并并没有接触很多微积分知识,数学知识的缺缺失影响了物理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逐渐渐降低。
第三,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许多教教师认为物理课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物理理知识在学生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和地位,而这种教学观念又潜移默化的传递递给学生,教师不愿意教物理,学生不愿意意学,物理教学效果差。同时,在物理教学学上,教师没有意识到物理知识与其专业的的联系,没有将课本上的物理概念、理论等等运用到相关行业中,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物物理知识与社会生产建设联系起来,学到知知识被束之高阁。
2 STS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STS就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缩写,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STS S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位于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中心,学生既要理解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又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运用这些些知识的技术,以社会价值为指导,正确认认识科学和技术。
STS是一种新教育理念,它希望在理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STS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强调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 许多科学发明、技术进步乃至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理知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STS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带来的社会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创造型的适用人才。
2.1从社会问题出发,探寻物理知识
物理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它与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在教学中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容易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物理知识有何用处。如果从社会问题出发,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探寻物理知识,那么,物理课堂氛围活跃了,物理知识也活化了。
比如说:从卫星的发射、回收、应用和航天器的飞行中探寻质点的运动知识。从汽车的安全带、枕垫和安全气囊中探寻牛顿运动三定律知识,寻找牛顿运动规律。 从高速行驶中出车祸容易发生伤亡现象探寻功率、动能的有关知识。并用功率、动能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几点生活中应注意的地方。
从社会问题出发,探寻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好理解物理知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理解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用价值,将科学、技术和社会完美结合起来。同时,从社会问题出发,探寻物理知识,改变传统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知识,促进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2.2讲解现代技术,挖掘技术与科学、社会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创新离不开物理知识的支撑,在物理教学中讲解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在了解技术的同时理解其与科学、社会之间的关系。比如说 :讲解最新的摩擦焊接技术、机械设备克服摩擦设备的研究,将其回归到物理中的摩擦应用知识,科学运用于社会生产,产生了技术,而技术又创造社会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中学习的摩擦知识对摩擦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动员学生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学会将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再比如说:在转速表的研制、改进中探寻刚体转动定理,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转速表中隐含的物理知识,并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促进转速表的改进。运用实例进行物理教学,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3客观认识科学和技术产生的社会价值
科学和技术产生了社会价值,促进了人类进步,而这种社会价值并不全部是正面的,科学和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应用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带来了自然环境破坏问题,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应多在课堂上组织类似课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两面性,使学生关注社会,并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树立起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观念。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STS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兼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探索物理知识,挖掘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在理工科专业教学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而STS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知识,活跃课堂氛围,活化物理概念和定律,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摘要:物理学是自然基础学科,承担着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重任,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分支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发展的基础。在大学教育中,物理学更是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本文从职业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出发,探索STS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以促进物理教学理念的变化,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STS教学理念 篇9
1. STS教育理念内涵
STS (Science Technology&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念,是人类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重新认识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的专业化、系科化的教育范式,STS教育更侧重于寻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1,2]。STS教育的宗旨是在将技术作为科学与社会的桥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树立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3]。STS教育意在让学生对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及好奇心,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的概念知识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这同我们培养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并重的应用型海洋技术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STS教育对于海洋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基于STS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本文从课堂、实验、实践教学三个环节进行探索性改革。
2. 课堂教学的改革
STS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努力使学生从哲学、历史、文化和个人的角度去定义科学与技术,学生在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历史观[4]。《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视频等手段,充分展现人类探索、认知海洋的历史文明;结合已有成果,补充海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典型国际合作调查项目,进行时事案例分析,有侧重、有前瞻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动态优化,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一种先进海洋仪器的问世,都带来海洋理论深刻的革命”。通过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历程的“漫游”,接受科学方法与精神的熏陶,感受科技创新和发明飞速发展的激励,并借鉴科学思维的方法,领受科学新观念的启迪。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引领、启发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3. 实验教学的改革
3.1 实验课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科学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科学概念和技能应用在实际情境中。仪器操作是海洋调查的根本,也是海洋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在以往的仪器使用实验课程中,往往都是教师教授,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验课教学改革中,深化STS教学理念,将实验课堂模拟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销售平台,通过“仪器经销商”、“安装培训”“售后服务员”等角色的扮演,从仪器工作原理、安装测试、使用方法、后期维护等全方位进行系统介绍。这种情境导入式教学法不但加深了学生理工科知识结构层次,而且深化了人文社科教育内涵,为学生走入社会,更快适应社会角色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3.2 出海实习改革
STS教育理念的真正精神所在即对科学真正的学习是个人在解决其所面对的问题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意义所产生主动建构的结果。建构的学习模式是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5,6]。海洋调查出海实习是《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课程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最佳平台。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负责为建构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创造并设计学生所要面对的结构不良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扮演积极的探究者的角色。教师则作为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解题方案与步骤,直至问题解决。
为更好地搭建问题情景模式平台,海洋调查出海实习应充分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和社团活动等,在提高实习经费利用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期盼度。为完成不同的调查项目,教师拟定项目任务书以及相应的实习经费配比,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书,通过实习设计可行性分析讨论后,以一名组织者的身份独立完成海上观测,资料预处理,提取海洋信息,最终形成海上调查报告。实习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设计合理性、操作规范性、经费使用、调查结果准确度等。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面对专业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处理诸如车、船的租赁,人员协调及工作环境差等意想不到的棘手问题。这样全方位的自主实习,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加深学生对海洋科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更好地从事海洋研究、海洋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 实践教学的改革
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是STS教育产生的现实社会背景。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新技术的应用对海洋事业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但是,在人们利用先进的技术了解海洋、利用海洋、改造海洋的同时,海洋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海洋资源开发无序,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海洋管理工作缺乏统筹,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突出。
4.1 实践基地建设
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权益、国土安全、减灾防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与海洋调查与观测密切相关。在海洋环境监测中,进行现场观测的认识实习,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各课程学到的有关海洋的各要素的联合观测过程,以及各要素在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中所起的作用。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连云港海洋监察站、连云港市海洋工程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渔业信息服务与智能检索公共平台、连云港市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部门,拥有国内外最先进、最齐全的海洋环境监测仪器和海洋预报设备。与上述部门协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有力平台。
4.2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深入STS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调查、模拟决策等鼓励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参与,从而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兼容。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优势,组织多种多样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拜访海事局、海洋与渔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进入海洋调查仪器销售公司实习,掌握海洋调查相关仪器的发展水平;深入海洋资源利用区(海水养殖区、石油勘探作业区、海盐晾晒区等),了解可能造成海水污染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倾听从业者对政策、制度及需求的声音。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在科学与技术中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伦理、道德对科技行为的意义;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科学与技术,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对个人、社会和全球发展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
从“地理大发现”到联合科考船,再到立体化海洋监测,人类探索海洋的过程,就是人类自我认知,实现科学、技术、社会大融合的过程,是方法、过程、创造力还为应用的综合体现。我们在《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课程中要深入STS教育理念,力争在传授海洋科学知识,增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透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问题的探究,培养了解社会、致力改善社会并能参与海洋科学技术事务决策的合格公民。
摘要:《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是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将STS教育理念融入该课程建设, 从课堂、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力争将学生培养为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并重的应用型海洋技术人才。
关键词:《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STS教育理念,科学素养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4, 81, 229.
[2]蔡铁权.STS教育和科学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 :109-114.
[3]许洁.STS教学对学生形成科学、技术、社会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吕康社, 王欣.新课程理念下开展STSE教育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 (2) :45-46.
[5]黄健敏, 江永春.大学普通科学教育中STS课程的设置[J].宜宾学院学报, 2004, (7) :78-79.
STS教学理念 篇10
1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 STS 教育理 念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制药工程专业是适应现代医药行业的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工科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的应用型人才[2]。 我国在2009年共有34所高校设置制药工程专业,到2014年, 发展至已有240余所高校设置制药工程专业,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药科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农学类院校、医学类院校和独立学院等[3]。制药工程专业的迅速发展充分说明了当今社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大学教育一直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态度熏陶以及科学精神培养的问题; 教学只是为专业知识服务,教学过程中沿用以分科知识为基础的纯学术化的知识结构,过分强调专科化,致使许多科学的分支或者综合性问题无法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缺少最新科学技术信息的融入和对陈旧知识的更替,缺少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缺少与当前重大社会问题有关的研究和讨论,缺少对各种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忽视专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使专业知识越来越远离生活,忽视生产技术和应用知识,忽视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科学过程[4]。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缺乏兴趣,对所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素质提升受到阻碍。
制药工程专业包含化学化工、药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且应用性强,采用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过分强调专科化,会导致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相对孤立,不利于综合各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各学科分支学科的学习更是被忽视; 此外,传统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得专业知识远离生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难以认识到专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
STS教育理念体现了现代社会对科学素养的更高要求,体现了现代科学教育不仅要培养理科专家,更要培育理解科学事实、方法、对象、对科学政 策具备判 断力的公 民的教育 思想[1]。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引入STS教育理念,可使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对个人、社会以及全球发展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使制药工程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制药工程专业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倾向,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 STS 教育理 念的方法
2. 1 明确培养目标
制药工程专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学科范围广、应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认识到制药工程专业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统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避免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忽视素质教育,要从单一的专业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应用能力的训练,做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观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2. 2 调整课程体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应不断发展变化。 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工程类课程和药学类课程分布不合理、专业界限划分过于明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不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可引入STS教育理念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在课程体系调整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在基础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注重化学类、化工类和药学类课程的均衡分布; 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注重通识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的开设; 细化核心课程,突出其专业性和应用性; 注意各个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相互衔接,突出课程体系的连贯性。
2. 3 改进教学方式
实施STS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向导”,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参与的程度[5]。根据STS教学的要求和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可以通过在常规教学内容中融入STS内容,紧密结合相应主题,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中开展STS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多介绍制药工程专业的前沿知识; 拓宽知识面,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 改变传统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
2. 4 建立评价体系
STS教育理念体现了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因此,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不仅局限于获得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对社会生活中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的认识、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过程、应用等方面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实施 “全面考核”。评价过程应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阶段,真实地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 结 语
STS教育理念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科学素养的更高要求, 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使制药工程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制药工程专业的社会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建立评价体系等方法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STS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摘要:STS教育理念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应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注重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STS教学的要求,可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建立评价体系等方法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STS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STS,教育理念,制药工程
参考文献
[1]Yager,RE.Th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Origin,Evolution,Rationale[J].Social Education,1990,54:198-201.
[2]滕杨,谭天,焦淑清,等.浅谈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0):96-99.
[3]陈三宝,朱智勇.制药工程本科教育与执业药师人才培养相衔接的思考[J].药学研究,2014,33(11):672-673.
[4]罗新湘,文瑞明,丁亮中,等.高师化学教学实施STS教育的研究[J].益阳师专学报,2002,19(6):83-85.
STS教学理念 篇11
一、认识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英文字母的缩写。近几年中考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基本理论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强调化学知识在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这类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较好地体现了化学这门科学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它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上形成的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一)在理科教学中不应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二)重视技术教育。技术是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桥梁,进行技术教育可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三)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明确的直接的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四)重视素质教育而不是片面强调精英教育。科技发展需要精英,但精英毕竟是少数的,只有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更好的利用,使经济得到振兴和发展。(五)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和扩展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参与者,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二、实践
几年来,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上级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STS教育主要采取如下做法:
1.改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加强应用科学的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科学的价值,使教学的目的具有直接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应用知识的增加,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看到了科学知识在生产及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形成了自觉渴求新知识的意识。
2.加强技术教育,提高学生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通过这些技术教育,使学生学会了一些劳动生产技术,提高了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看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和价值。
三、体会
STS教学理念 篇12
一新教材结构体系中的STS理念
1. 新教材章节内容体系的构建
苏教版新教材章节内容主要由观察、实验、探究、实习、调查等活动组成, 构建了解决问题、知识背景和辅助内容3个模块, 比较深入地阐释了建构主义的观点, 可使教师成功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做到STS理念和生物学知识的统一。
第一, 通过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解决模块,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探究活动是STS教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所经历的过程,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和动手能力。
第二, 通过概念模块培养学生丰富的生产生活知识背景, 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给予支撑。所以“本章重要概念”、“本节目标”、粗体部分 (新版给重要概念加上粗体) 和正文共同构成教材的主体。这样的设计克服了过去教材在直接呈现答案、限制学生思考等方面的缺陷, 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学和对学习活动的反思。
第三, 通过辅助模块, 实现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知识的延伸。由“本章题头图”、“本节题头图”、“课外探究”、“课外阅读”等栏目组成, 具有进一步开拓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不同需要、更好认识生物学等作用。
2. 新教材章节编排与STS理念
第一, 新教材章节编排概述。苏教版新教材共分有4册10个单元26章, 围绕“人与生物圈”这个重点进行编排。
第二, 新教材章节编排与STS理念的衔接。结合STS理念中的第二个“S” (社会) ,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来编纂章节, 以“人—生物—环境”角度来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 让青少年从内心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可持续的发展的态度, 包括: (1) 用大自然各种生物独特的美来感动学生, 欣赏生命, 爱护生命。 (2) 在获得生命健康的知识中,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 (3) 通过设计亲历活动, 使学生体验、探究生命历程, 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4) 学生在彼此的合作、交流中, 逐渐感悟和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新教材中的典型STS实例说明
1. 课堂教学案例
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中心”这一部分, 教材中先通过思考生命信息怎么传递, 然后提出为什么伞藻的移接体长出的帽是伞形而不是菊花形?学生在阅读正文后, 找到了答案——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2. 课外阅读案例
新教材开辟了“课外阅读”、“课外探究”等新颖的栏目, 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科学本质——为实际生产生活服务的理解, 了解了生物科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及学科的最新进展。
3. 验教学案例
新教材在STS理念的引导下将过去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了探究性实验, 完善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在“实验”这个栏目上, 从不同角度形成实验思路, 采用自学—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等步骤组织教学, 意在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培养创新操作能力,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引导教师实施STS教育
1. 探究法
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 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讨论法
如八年级《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中遗传病这个章节, 教材当中有如下几个问题:什么叫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有哪些危害?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3. 调查法
在讲授七年级下册教材关于“环境在恶化”时, 可带学生参观本地的化工厂、制药厂的污水排放情况, 或考察本地的河流、水域的污染情况等, 让学生去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在融入国内外优秀教材特点的同时,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并从生命教育的层面来深刻认识生物科学的本质, 突出自然、社会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可以说是做到了有机的整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