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式教学理念(共7篇)
行知式教学理念 篇1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 宋庆龄赞其是“ 万世师表”, 毛泽东更是赞誉他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榜样, 为人民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即使是半个世纪过去了, 陶行知思想仍然引领着我们, 关怀着当下。 陶行知先生尤其重视德育的重要性, 其“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教学宗旨, 更是给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小学《 品德与社会》 的教学中, 陶行知的育人教育思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面, 笔者就结合陶行知德育思想理念, 对小学《 品德与社会》 德育功能发挥略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一、知情意行, 在以生为本中培养道德意志
陶行知先生说过:“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他认为只有道德的认知, 没有道德情感教育、道德意志磨炼, 是不完善的德育。 信念与行动的统一, 需要学生将对书本上的道德认识在内化过后付诸于行动, 才能在“ 知情意行”中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以《 抄袭害了谁》 一课为例, 我先以书本P31 - 32 上《 沉重的书包》 为例, 呈现矛盾, 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是你, 你会如何面对同学递来的纸条呢? 请学生换位思考一下, 自己是否能够理解金宇内心沉重的心情呢? 在此基础上, 阅读故事《 我的作文》 , 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探究:为什么张军的作文能得高分, 却连基本的信都不会写呢? 并结合故事《 作弊也是犯罪》 , 联系自己身边的抄袭现象, 谈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认识, 明白了什么道理。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 在上例中, 教师很好地将“ 知情意行”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从而不仅知道抄袭是一种对人、对己、对社会有害的事情, 也能将在本课中的认识自觉地内化为自己日后的道德行为, 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发展。
二、生活即教育,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 教学做”合一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潮之一。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开展社会实践正是引导学生与社会多接触, 避免抽象、复杂的理念让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以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例如在《 逛商场》 一课的教学中, 我在揭示课题、学生回忆购物经历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自行布置小型购物超市, 在多种商品中选择一件, 以自己原有的购物经验, 自主谈谈这些商品包装袋上都标注了哪些内容;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哪些小常识。
活动二:从生产日期、保质期、口碑、食品成分、厂名厂址、包装标志等方面, 以牛奶为例,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比较中学会购物的技巧。 知道“ 三无产品”不能选。
活动三:假设自己在商店中所购买的东西未出保质期就发现坏了, 不能使用了, 去商店更换时营业员却不认帐, 此时我们该怎么办?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 可以通过找到生产厂家、商店经理、媒体投诉以及找到消费者协会等方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上述过程中, 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购物活动增强了学生生活中必备的消费技能。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真实地去体验一次购物经历, 把自己“ 货比三家”的经验在课上与同学分享, 促进学生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等方面的提高。
三、心心相印, 在和谐氛围中实现教学相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他主张师生间要“ 共学、共事、共修养”。 因此, 我们教师应放下传统“ 师道尊严”的身段, 与学生“ 打成一片”, 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 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教学相长,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例如《 我来做市长》 一课, 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生了解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公共事务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后, 我开展了一次以“ 我来当一次市长”的施政演说, 同学们虽然年纪不大, 但一个个意气风发的演说, 不仅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未来的市长在为我们家乡美好的未来献计献策, 在同学们诉说着自己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与能力中, 也正是学生让自己真正成为了社会的一员。 同时在大家为建设新港城而献计献策中, 也让我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一个充满激情、现代、美感的新港城。
在上述过程中, 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活跃的思维、多元的价值观, 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得以充分显现, 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 笔者都极力捕捉其最大的亮点予以肯定, 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 古人云“: 三人行, 必有我师。 ”一个人只要是闻道在先, 都可以成为他人之师。 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互学, 实现教学相长。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新课改下,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精髓依然是实现课堂有效性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指引。 在教学中, 我们应灵活运用陶行知理论, 结合课标教学理念, 在“ 知情意行”“ 生活即教育”和“ 心心相印”等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搓揉中提炼出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刘立.浅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德育中的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 4.1 2:55-56
[2]张珠.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J].福建陶研.2005.3:41-43
行知式教学理念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陶行知 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把人的发展视为学生发展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成绩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要要遵循发展规律,把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展示放在首位,并勇于接受实践的检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教师关注学生,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知识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面发展。在“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探究就会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受益终身,促进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感。教师有了“育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就会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语法《定语从句》的时候,教师不要把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和思考进行规律的总结。为了让学生掌握介词加关系代词的定语从句中介词的选择时,教师可以展示:Do you know the boy with whom Tom talks?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on which I joined the Army.等句子,让学生去总结这些句子中介词是如何选择的,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总结出:第一句中的with 来自习惯搭配;第二句中的介词是由先行词来决定的。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就总结出了知识规律,而且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课堂积极思考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教师给学生设置科学的问题,一方面会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会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从而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育人为本”。
三、任务学习方式,学生主体课堂有的放矢
陶行知认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育人为本”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用任务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促进学生在任务中内化知识,习得知识。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在课堂探究中就有了动力,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向去探索,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模块六 Unit 2 阅读中的重点词语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堂练习任务,写出汉语让学生找出英语短语。“回顾__、优先__、解决问题__、帮助某人做某事__……”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生命活力。
四、学生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氛围畅所欲言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和交流的舞台,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无形中让没有思路或者不知道该如何用英语表达的学生产生了灵感的火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兵教兵”,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提高。
例如在学习模块六 Unit 4阅读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共同去讨论:what’s the best ways to help people whose houses were hit by a flood? 面对这个话题,有些学生并没有思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使用怎样的英语去表达。可是通过讨论的方式,英语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就会用到donate money,built a house 等表达方式,这样在这些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下,其他学生也产生了学习的思路,开始用英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随着学生的不断交流,一个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成为另一个学生灵感产生的导火索,促进学生更全面、完整地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时刻牢记“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桂锋.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国教师. 2012.04.
行知式教学理念 篇3
一、教师关注学生,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知识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面发展。在“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探究就会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受益终身,促进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感。教师有了“育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就会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语法《定语从句》的时候,教师不要把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和思考进行规律的总结。为了让学生掌握介词加关系代词的定语从句中介词的选择时,教师可以展示:Do you know the boy with whom Tom talks? I'll neverforget the day on which I joined the Army.等句子,让学生去总结这些句子中介词是如何选择的,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总结出:第一句中的with来自习惯搭配;第二句中的介词是由先行词来决定的。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就总结出了知识规律,而且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课堂积极思考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教师给学生设置科学的问题,一方面会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会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从而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育人为本”。
三、任务学习方式,学生主体课堂有的放矢
陶行知认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育人为本”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用任务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促进学生在任务中内化知识,习得知识。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在课堂探究中就有了动力,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向去探索,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习模块六Unit 2阅读中的重点词语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堂练习任务,写出汉语让学生找出英语短语。“回顾__、优先__、解决问题__、帮助某人做某事__……”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生命活力。
四、学生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氛围畅所欲言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和交流的舞台,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无形中让没有思路或者不知道该如何用英语表达的学生产生了灵感的火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兵教兵”,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提高。
例如在学习模块六Unit 4阅读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共同去讨论:what’s the best ways to help people whose houseswere hit by a flood? 面对这个话题,有些学生并没有思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使用怎样的英语去表达。可是通过讨论的方式,英语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就会用到donate money,builta house等表达方式,这样在这些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下,其他学生也产生了学习的思路,开始用英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随着学生的不断交流,一个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成为另一个学生灵感产生的导火索,促进学生更全面、完整地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行知式教学理念 篇4
我们要提倡生活教育, 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目前, 学习英语的途径有许多, 其中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是生活化英语教学.因为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每天重复出现的生活内容, 能降低学生学英语的难度, 自然而然地运用.反之, 学生容易遗忘, 甚至会影响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 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因而我们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受、谈体验、大胆探求、畅所欲言, 使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 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学习, 而是有血有肉, 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具体形象的活动.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英语贴近生活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 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 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 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 易学, 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我们所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如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 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橙汁, 同学们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 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因而, 在日常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 把他们带进课堂, 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 我拍摄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 M, Size……搜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巧克力包装上的chocolate, 牛奶盒上的milk, 橘子汁瓶上的juice……这些生活中的英语, 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 让学生感到生活无处不“英语”.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让英语走进生活.
1.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任何教育内容都来源于生活, 英语也不例外.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把抽象而枯燥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7At Christmas这一课时, 教师可把教学内容安排在圣诞节前两天进行教学, 精心准备好圣诞树, 在上面挂好各种各样的礼物, 并渗透有关圣诞节的语言及文化 (Merry Christmas, Christmas Father, Christmas tree, Jingle bells) 然后教学生学唱有关歌曲, 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 最后让学生再来学习有关礼物是谁送的, 给谁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2.再现生活, 创设生活情境.
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英语, 用生活中的实际情景生动地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 努力做到让生活走进英语, 让英语再现生活.例如教Asking the way一课时, 可重新编排座位, 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城镇:history museum, primary school, middle school, shopping centre, post office, train station.让学生根据模拟的情境问路和指路.再如学习shopping这一课时, 可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大超市:toy shop, book shop, fruit shop, food shop, clothes shop, shoe shop把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 由六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他学生当顾客进行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把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交流场所.
3.运用实物、简笔画、图片、教具等巧设情景.
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方法最能引起学生注意.例如:在教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 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 让他们谈谈:“What is long?”“What is short?”等等, 这样一来, 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课堂.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让英语融入生活.
课堂教学在教育新理念驱动下, 已有一定成效.然而, 作业的布置仍跟不上教材生活化的步伐, 传统作业形式仍占主要地位.作业的内容方法、手段、技术单一化, 强调死记硬背, 统一单调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遏制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机械的抄写读背成了学习的沉重负担, 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 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 英语作业改革势在必行.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对英语作业的设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改变了以往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状况,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实践, 谈谈生活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一) 自主学习型作业
1. 说一说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数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学完课文后, 可以让学生围绕话题说说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有感而发, 自然就有话可说.例如在学完6B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比较级后, 布置让学生以My friend and I为题, 说一说自己和朋友的特征.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 不仅消化了课内的知识, 巩固了比较级的用法, 而且也增加了自信, 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 唱一唱
在江苏牛津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的歌曲, 唱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这些歌曲又都能够加快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掌握.对于这些歌曲, 学生们会很乐意唱.以此为契机, 我让学生课后在原有的乐谱下面, 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重新编唱歌曲.在愉快的歌声中, 语言不再陌生, 学生很容易就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 探究学习型作业
小学生随着自己对于各种知识能力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增加, 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他们会渴望在更广泛的时空中, 探究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 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这些目标的全面发展.
可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给食品、学习用品、电器等帖英语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的目的, 他们书写、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也能提高书写水平.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 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等.如Bank of China、CCTV、KFC、E-mail、Welcome等.通过这样的作业, 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掌握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兴奋.
(三) 合作学习型作业
在平时教学中, 如果能精心设计小组活动作业, 可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更好地培养兴趣.如学生学了“职业”为主题的对话后, 我设计了一个以四人为小组的“survey”活动, 调查各自父母的职业, 并完成表格.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另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如:角色表演对话、创编对话等课外作业, 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后,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提高.由于兴趣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非常积极, 学习效果也很好.通过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还养成了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学生时刻会注意搜集身边的英语, 并把它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 同时还积极把课堂上的英语带到生活中去运用, 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确实是有效的, 它是新《英语课程标准》“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它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生活背景之中,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的同时, 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 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让我们坚持做到:在教学中, 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 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2].袁昌寰主编《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丛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道义著《刘道义英语教育自选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2)
行知式教学理念 篇5
一、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概述及启示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理念, 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是核心, 他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中职英语教学要随着生活的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人才;“社会即学校”则阐述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并将之具体化, 它启示我们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使学校教育向生活、社会拓展延伸;“教学做合一”强调教与学、做三者是互相联系的不同要素, 三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这就启示我们不仅要重视教与学, 还要将之与做结合起来, 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
二、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 切合学生职业特点, 灵活运用英语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与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不同, 我们要践行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 突出英语教育的职业特点, 灵活运用教材。“中职英语教师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率。”教材是英语教与学的有效载体, 它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目前, 中职英语教材都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 但并不具有普遍适应性,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 合理优化英语教材, 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合理增删英语教材的内容, 根据学情与专业知识合理调整教材编排顺序, 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创新教材内容, 消除教材的滞后性带来的不足, 充分发挥英语教材载体作用。
(二) 创设生活化情境, 增强学生语用体验
英语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 这就需要中职英语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 增强学生英语语用体验。“语境具有言语表达的‘促动’性。它是人们使用语言时思维的背景依托, 表达脱离语境就失去意义。”在实际教学中, 英语教师要善于还原英语语用情境, 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类似于学生生活情境与职业情境。传统手段有图片、故事、音乐等。新形势下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 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兼具等优势, 如运用模拟情境动画、电影、视频等。这样, 创设英语生活语用情境与专业语用情境等,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实际运用能力等。
(三) 贴近生活, 实现内容、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应该体现在英语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生活化。中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根本, 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 优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内容的亲和力、人情味、实用性、趣味性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此外,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要秉持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目标引领法、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通过创设英语语用情境, 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通过目标与任务引领,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针对性, 使学生在实际语用要求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尤其是学校实训实验室, 为学生积极创造语用情境, 提升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等。无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都要基于学生既有生活经验,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四) 构建开放模式,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 需要我们构建开放的英语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封闭式英语教学,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1. 结合学校社会实践搭建语用平台。
职业学校实践活动是教学基本活动之一, 它是最生动的课程教学资源。英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一切英语语用实践机会, 使学生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 真正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 彻底颠覆传统“哑巴英语”教学现状, 最终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2. 充分运用生活化环境资源。
学生在课堂学习英语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好生活化环境资源, 有意识拓展学生英语学习时间与空间。如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学内容, 布置一些弹性作业, 要求学生观看一些英语电影, 选择其中一个片段进行角色表演。“角色扮演法使课堂教学变成动口、动脑、动手、动情”的活动, 有助于矫正学生不愿开口的不良习惯, 培养表演能力、交际能力和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 我们要灵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使英语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职业, 这样才能改变目前中职英语低效的现状, 为中职英语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与岗位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珊.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探索[J].校园英语, 2014 (32) :67.
[2]吴智婵.浅谈中职英语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读书文摘, 2015 (12) :42.
行知式教学理念 篇6
一落实“养成教育”, 激活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及遵循“行——知——行”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这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关系是密切的。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教师要适当地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交替互换, 通过“有意注意”落实来树立培养学生养成圈、勾、划的好习惯, 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知、情、意、行, 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1. 强调“手与脑”并用
传统的教学观把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为教师讲授, 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呆板, 导致课堂沉闷、无效的现象。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性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精选学习内容, 变革学习方式, 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 通过探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及实践性等多种学习方式来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角色,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与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 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勾、圈、划、写的好习惯;在解决问题时, 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整合材料的能力;在回答问题时, 要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此, 在执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 探究“哪些细节体现了林黛玉进贾府是‘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的?”为了避免学生捧着资料书照本宣科的现象,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分三步解决:一是检查学生勾、圈、划、写的过程;二是聆听学生整合材料的结果;三是比较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如此答题设计虽然多此一举, 实践表明,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 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 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 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学生能够按要求有条不紊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养成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口脑”并重
在执教过程中, 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 当教师提问时, 原本抬头看黑板的学生一个个都低下头, 课堂显得异常沉寂, 教师处于无奈点名回答, 学生回答后, 整个课堂开始“动”起来。针对这一现象, 我曾与学生进行过谈话, 很多学生觉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是担心答非所问;二是站起来心里紧张, 影响答题思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明白在教学时应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打消学生心中的疑虑, 同时, 教师在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动口与动脑的能力, 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手、口、脑”都动起来。
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养成书写发言提要的习惯, 有助于学生提高信息梳理能力、知识概括能力, 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概括问题, 同时也帮助学生摆脱了回答问题时的尴尬,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成就感,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久而久之, 使他们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改变了他们对待语文课堂学习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生活即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理论给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是:高中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 要反映生活的内容。这无疑与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高, 不仅靠积累, 还要靠应用、拓展。只有在积累、应用、拓展的不断循环中, 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还指出:“应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 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个目标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 而应回归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因为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源头, 语文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才会枝繁叶茂。
语文教育教学要体现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切实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施生活教育最重要的是语文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这是语文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生活教育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核心之一, 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去思考:教师应该怎么教, 学生应该怎么学, 生活教育应该怎么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真正落到实处。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 只是在教语文课本, 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 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高中语文教学, 只有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才可以消除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畏惧感和倦怠感, 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 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优化教学资源、组织教育活动, 要克服过多的接受性学习, 提倡探索性学习, 让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趣味化”, 这无疑与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三“社会即学校”, 高中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 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 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 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 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 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 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 学校里的东西太少, 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 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的增加, 学生、先生可就多起来。”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 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 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进来, 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面高墙”, 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 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 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 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 我们应具备一双慧眼, 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让生活时时处处伴随语文教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是学习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 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 成了学生创新的广阔天地。高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 表现在两方面:联系生活, 由生活导向新知;走向生活, 由生活决定教学。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之中, 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自主, 更为积极, 更为活泼。一方面, 由生活导向新知, 通过再现生活这一环节走向课堂。另一方面, 由生活决定教学, 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他们感兴趣的, 他们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内容为重点进行教学。实际上, 短短45分钟, 是无法把所有的知识全面讲透的, 我们应该删繁就简, 把常用的、必需的知识与方法教给学生。这样, 实用性与有效性相结合, 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生活处处是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语文,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学习平台, 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将高中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衔接,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高中语文素材,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学习高中语文如身临其境, 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社会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 切实感受高中语文在生活中的原型,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语文知识, 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语文知识的世界, 从而更加热爱高中语文学习。
四“教学做合一”——教学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 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 就是生活现象之说明, 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 对事说是做, 对己之长进说是学, 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 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 指出种田这件事, 要在田里做的, 就在田里学, 在田里教。在陶行知先生看来,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 也是教育法, 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 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 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陶行知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给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启示是: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反映的语文教学理念是:现在的高中语文在注重高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时, 更强调高中语文课堂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中由“给自知识”转向“引起启动”, 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使学生充分地享受语文、体会语文、发现语文、运用语文, 进而得到语文方向的发展。高中语文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 在实践中体验“做”语文, 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语文。学生体验学习, 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 在体验中思考、创造,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学生通过亲身感受, 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 才会根深蒂固, 印象深刻。
行知式教学理念 篇7
一、创设情境,悬疑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起点,学生学习注意力的调整和积极性的调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这一“开场白”的精彩与否。运用生活中的生动事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迅速融入课堂。
导入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我问:你平常购物一般是通过哪些方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抢答激烈,“超市”“商场”“专卖店”“淘宝”“卓越”,五花八门,手段多样。我展示相关图片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点明这是实行市场经济后自由贸易带来的便利。再问:那你知道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怎么买东西的吗?出示凭票购物的图片,说明上世纪60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什么都缺,买颗糖都是奢侈。衣食住行不论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粮票、布票、肉票、豆制品票、肥皂票、自行车票、手表票、缝纫机票、煤球票等。没票的话,有钱也买不着东西。以此鲜明对比点明现代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通过现在和过去的对话,学生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简单直观的切身感受,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引入本课的教学。
导入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时,我改编了一则材料:我的早晨———起床后,用潘婷洗发水洗头,佳洁士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洗面奶,穿上艾格外套和耐克运动鞋,带上索尼MP3和诺基亚手机,出门吃了肯德基早餐,喝了杯雀巢咖啡,开着新买的奥迪汽车上班。设问:材料中你可以看出我身边的物品有哪些国外品牌呢?你身边多吗?在你我普通人身边出现这么多的外国品牌物品,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则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迅速营造了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了解的期待。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才是成功的。运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事物联系看不到摸不着的历史现象,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觉得历史离我们其实不远,就在我们身边,充分调动了主动性、能动性,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二、问题探究,讲授新课
历史是过去式的,我们无法穿越,在还原历史真相时只能运用史料推理。如果单靠史书资料分析推敲,则显得深奥难懂,这种“古董式”教学方式理论性过强,学生往往食之无味,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联系生活常识,通过身边活生生的事例,能使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
在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时,最早我是通过运动目的和具体做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学生对此很难理解,往往是死记硬背强行记忆,不但对事件本身缺乏深度理解,而且不利于后面资产阶级倡导政治改革的教学;不仅失去了对知识探求的欲望,而且对学习历史丧失了兴趣。通过学习,我发现运用生活中的嫁接原理就可以很简单地解释运动失败的原因,通俗易懂。把封建制度比做植物已经腐烂的根,把西方先进技术比做植物生机勃勃的枝,问学生:“我们把这正在发芽的枝条嫁接到腐烂的正在死去的树根上,能成活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能想到什么好方法来使这根发芽的枝条成活呢?”学生立即得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要想成功,一定要把烂根挖掉。由此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知识点,而且明白了反封建的重要性。
又如:古代“市”和“草市”的辨别。“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这句诗说的是草市中饮食服务设施的发展,但是学生总是把它误认作是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的表现。就知识点而言,“市”和“草市”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但照本宣科讲解的后果就是学生做题时总是混淆。后来我联系生活中居住地的购物场所对照解释两者的含义。问:你家附近有没有集中做买卖的场所?这个场所位于城中还是乡下?学生稍作回答后,我就点明“市”是有些学生所住的市区方塔街地区,是城里做买卖的地方。“草市”是大部分学生所住的梅李镇或者其他乡镇买菜买东西的地方。通过对比联系,学生恍然大悟,在以后的练习中错误率明显大大降低。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常识解释历史上相类似的事件或者概念,简单而易懂,快速而实用。历史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真实感受到遥远的历史,不会觉得历史是缥缈的过去,学起来动力十足。
三、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我们应该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高考指挥棒下,枯燥的练习总是让学生望而却步。要使学生增强做题欲望,变枯燥为生动,离不开生活化的材料与情景。
选择题:1.午餐时间,经常看见同学图方便,去小卖部买个面包,冲一杯咖啡解决午饭。你可知面包和咖啡不是中国的传统饮食,它们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开始出现的呢?
A.乾隆年间广州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
C.辛亥革命后南京 D.新中国成立后沿海城市
2.同学们旅游期间去了尚湖游玩,都对这样一个工具(如图)很感兴趣,纷纷上去实践了一回。这件工具在中国古代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A.曹魏灌溉 B.唐朝休闲
C.宋朝灌溉 D.明朝休闲
非选择题: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超越7000万的参观人数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前40届博览会我们无法参与其中,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了解其中几届的相关情况:
(1)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被称为“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英国为什么能举办第一届博览会(从经济角度思考)?请你列举一些可以在博览会上展出的工业产品(两例)。
(2)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有八个主题展馆:……电气馆、机械馆、运输馆……如果你是策划者,在电气馆中会展出哪些产品(三例)?机械馆中展出了各种能源发动机,你认为当时有哪几种新能源被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运输馆中展出了新型运输交通工具,你认为应该最有可能被展出的是哪一种?
在练习中运用学生生活中参与过、接触过的事件物品检查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又提高了做题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应付做题慢慢转变为乐意做、主动做。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产生了对学习的热爱,就会用心学习。
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把历史知识同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更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透彻书本的知识,真正学到“活”的、“动”的、“真”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金林祥, 张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03-01.
[2]赵德奎.抓住历史教学的切入点——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青岛教研, 2002 (一) .
[3]周明学.“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中学历史教学, 2013 (4-5) .
【行知式教学理念】推荐阅读: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09-19
散文教学中的行知合一12-07
行知理论09-01
行知课堂09-14
行知文化10-30
行知教育思想10-19
陶行知10-18
《陶行知文集》06-01
陶行知文集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