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2024-10-18

陶行知(共11篇)

陶行知 篇1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

3、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6、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7、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8、民之所好好这,民之所恶恶之。管众人之事者,拜众人为老师。

9、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0、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2、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13、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14、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1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6、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17、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我们爱师范教育,我们更应爱全国的儿童和民族的前途。惟独为全国儿童和民族前途打算的师范教育才能受我们的爱戴。

18、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19、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0、我们应当有广义的师范教育——虽所培养的人以教员为多数,但目的方法并不以培养教员为限。

2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22、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23、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24、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5、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2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27、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是战斗的音乐,最伟大的文学是战斗的诗歌。

28、我们希望以集体的力量来纠正个人主义,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谈与幻想。在共同努力创造学校上来学习共同努力创造新中国新世界。

2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0、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有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3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事人。”

3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3、学校既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于工作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

3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5、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之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改造乡村之实习。我们不要以为把师范学校搬下乡去就算变成了乡村师范学校。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

36、在学问上能追求真理,则在政治上必忠于革命。依据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看来,学问与革命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37、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38、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篇2

2011年的10月18日是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重庆、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太原、合肥、成都、南宁等地及淮安、嘉兴、无锡、歙县、休宁、大埔、运城……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陶行知辞世也已经65周年了, 我们不禁要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他?

人们对陶行知持续不断的缅怀和纪念, 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 陶先生的伟大人格为人们树立了一座道德的丰碑。凡对陶先生有所了解的人, 无不为他的人格风范所感动。在他心中始终装着的是平民、是农人、是小孩子, 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 唯独没有他自己。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 他可以抛却名利官位, 可以不计利害成败, 虽屡战屡败, 仍屡败屡战, 用不断的创造、试验, 全力以赴那个崇高而伟大的信念。他用自己的行动, 践行着他“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许诺。“万世师表”的评价对他来说, 真的是名至实归。

其二,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富含的价值和智慧, 值得人们永远去开采和借鉴。教育为了什么?对他来说, 就是为了个人人格的完善, 使人成为“真人”, 成为自觉、自动、自立的共和国的公民;就是为了社会的改造, 使社会充满和谐、创造, 民主、富强, 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是为了生活的提升, 使人人都能过上向前向上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并使人人都能够成为这种社会和生活的创造者。但是“旧教育”、书呆子教育、文凭迷教育等等, 都是“大规模的消灭民族生存力的教育”, 对这种教育必须彻底改造。他提出的能够彻底改造旧教育的教育, 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提倡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他要求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 与社会的结合,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对人心的改造进而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最终创造出一种新生活——健康的生活、民主的生活、创造的生活、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创造这样的新生活, 不是“坐而言”, 更要“起而行”, 用“做”来统一“教”和“学”, 让大家在科学的生活中学习科学, 在创造的生活中学习创造, 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对他来说, 生活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 因而是为共和国打基础的事业。教育与生活隔离、与社会隔离, 这个“打基础”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教育毫无意义。

走进陶行知 篇3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他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读书。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奋斗。1914年,陶行知以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1917年,陶行知毕业回国。他立下志向,说:“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

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的晓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

陶行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山海工学团成立后,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于是,学校请了木匠师傅来帮忙。这个师傅只顾闷着头做凳子,陶行知就对他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锯了起来。

第二天,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说:“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提意见的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3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用上了自己做的凳子……

陶行知身为高等学府的教授、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却没有一点架子,时时注意拜普通劳动人民为师,他是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楷模,更是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

脑瓜转一转

陶行知名言 篇4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陶行知

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陶行知

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

8、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陶行知

10、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陶行知

11、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

12、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王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陶行知

1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

1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15、教育是立国之本。

——陶行知

16、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陶行知

17、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陶行知

18、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陶行知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

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陶行知语录 篇5

2、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能有热烈的兴趣。——陶行知

3、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陶行知

4、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不断进步。——陶行知

5、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陶行知

6、人生需要刺激,需要鼓励,更需要奋斗!——陶行知

7、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追求真理的人是要以与患难搏斗为乐。——陶行知

8、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陶行知

9、我们中国必须领受科学的洗礼,才能在科学的世界中适于生存。——陶行知

1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1、“会做的教人,不会做的跟人学”,是我们的座右铭。——陶行知

12、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行知

1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陶行知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1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17、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陶行知

1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9、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陶行知 20、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21、人生志在创造。——陶行知

2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23、我们的希望是:处处读书,人人明理。——陶行知

2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言 篇6

岩寺小学 叶秋华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正如宋庆龄对陶行知的题词:万世师表。在这背后,隐藏的是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行动举止、言语行为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为人师表”让我想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能否做到以身作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爱戴。反之,如果教师只是说得好听,而在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学生就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甚至言行不一,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同时也给我启示,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要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给学生做表率,做榜样。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我认为: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作为人而存在,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只有其主体地位确立,主体作用才能发挥。首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其次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更有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其三是相信学生,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需要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差生,更要有爱心、耐心,不放弃一个学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特别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认真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学习,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认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 2 作。在教学上,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尽量做到教法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健康成长。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及时作好培优辅差工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前准备:认真备好课。为了备好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此外我还努力了解学生原由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后辅导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常和差生交谈,先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走进陶行知的“生活”世界 篇7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具有无限的魅力, 给人以永恒的启示。从陶行知的文字里, 几乎找不出那种注文繁密、格式纯粹的学术论文, 而只是看到这样的篇什:长短不一, 或泼墨如雨有万言之多, 或惜墨如金有百字之少;文体很杂, 有报刊文章、现场演讲、日常通信, 也有带韵的诗歌、抒情的散文;材料鲜活, 多半是大胆的想法、现身的说法和具体的做法, 很少往故纸堆里钻, 几乎也不拾取自己老师杜威的牙慧;语言朴实, 有严密的推理但很少拿名词术语显示高深莫测, 通俗地打比方有之, 大俗的顺口溜亦有之。这些篇什, 倘使放到现在, 是很难发表的, 它们似乎就是笔记本上的发言提纲、挂在墙上的教育计划、置于案头的工作总结, 等等。陶行知先生正是用这种大雅若俗的语言, 明白晓畅地表述了生活教育所具有的根本意义、价值和作用。

因为陶行知非常注重“生活教育”, 所以他的眼光总是往生活的根基上看, 然后让自己的文字一如生活本身———顺生活之需要而自然挥洒, 便有篇幅之短长;随生活之场合而开口动笔, 便有文体之多变;依生活之脉络而观察、思考, 便有材料之活水;据生活之俗尚而演说、作文, 便有语言之本色。一言以蔽之, 陶行知的所有文字, 都来自生活, 都是为他的“生活教育”服务的。

读经典, 人们最爱说“常读常新”。那么, 这本书究竟“新”在哪里呢?作为一种理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虽然是上个世纪叶提出来的, 但在今天, 仍处于思想领先的水平, 仍然是今天教育的指导。如今应试主义愈演愈烈, 如果我们真想扭转这种不良倾向, 唯一的出路就是冲破分数至上的藩篱, 让教育与生活同行。事实上, 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把“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提了出来, 但愿我们在努力“面向生活”的过程中, 能够从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如果“生活”是一个母概念, 那么在陶行知的文章里还有一系列子概念, 比如经验、行动、时间、社会、大众、民主等, 它们既是由“生活”概念衍射、生发出来的, 同时又众星拱月般地揭示出“生活”的精义。比如“经验”一词, 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一个逻辑起点。他说:“我们个人受到周围的影响, 常常有变化, 或是变好, 或是变坏。教育的作用, 是使人天天改造, 天天进步, 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 来改造学生的经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 已把“经验”纳入了课程体系之中, 倡导经验性课程, 这是喜人的景象, 然而我们似乎还停留在纸上谈“经验”的水平。如果不在生活中谈“经验”, 不让教育与生活接轨, 那么实施经验性课程只会成为漂亮的口号。

又比如“行动”一词从另一维度定义了“生活教育”。陶行知早年提倡“教学合一”, 几年之后他把这一提法又调整为“教学做合一”, 而且把“做”放在突出的位置。他在阐述“追求真理”时生动地说:“为教育而教育, 不许行动的教育, 乃是加重国难的教育, 而不是解决国难的教育。”他还以比喻的形式, 强调“行动”的首要意义:“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 才有真知的收获”。从现实来看, 当代中国教育有多少机会真正地走向“生活” (下转第34页) (上接第32页) 呢?课本知识、课堂知识、反复练习知识, 有没有跟“行动”相结合呢?我们的校园有自身沸腾的生活吗?是不是“静止”太多了, 而“行动”太少了?我们的课堂, 除了教与学, 有多少环节是在“做”中教、“做”中学的呢?当然, 如今在新一波的新课程改革中, 活动性课程已经写进了“标准”之中。课程的“活动性”, 无疑就包含在陶行知所强调的“行动”之中。但愿陶行知的理想在今天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

陶行知的平民情怀 篇8

于是,怀着非常虔诚的态度,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对于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位人品和思想都堪称万世楷模的人,我只能高山仰止。

陶行知先生对中国教育的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民族振兴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无不令人顶礼膜拜。他丰厚博大的教育理论,对今天的教育的确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本人愚钝,对于陶公丰富的精神与理论,我自然是不可领会其万一。阅读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先生的平民情怀。

在那个风雨如晦、国难当头的年代,陶行知先生敏锐的意识到,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强国必须强教育。他希望通过教育开启民智,教化人民,通过普及教育,拯救民族。

因此,他辞去大学教授职务,专任平民教育促进会书记。他的目标是,让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读书识字。他把为大众办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大事业。他说,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

他在全国各地发动成立平民读书学校,遇见车夫、渔民、要饭的孩子、饭馆的厨子,他都教他们识字,并送上自己编的《平民千字课》,让他们再去教身边的人。他的行程甚至到了蒙古包里、监狱里、和尚庙里。《平民千字课》的发行量也超过了三百万册。“凡我脚迹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但是,国土之大,人数之众,仅靠陶行知一双草鞋,怎么能救助七千万失学的孩子呢?于是他创办了晓庄师范,打造了这个乡村教育的典范。

我难以想象当时的情境,这位全国有名的大教授,大教育家,本可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然而,国家和人民惨痛的景象,让他寝食难安。他放弃了一个大教授的优厚待遇,脱下西装,穿上布衣草鞋,来到晓庄,来到这荒山野岭、荆棘丛生、贫困混乱的地方,办学校。青天为顶,黄土为地,这位大教授亲自带领学生建校舍、盖礼堂、修图书馆,开荒种地,挑粪施肥。他要从这里开始,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去改变一百万个乡村,从而使整个中国都富强起来。凭着先生的一腔热血,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陶先生说:“我们的希望:处处读书,人人明理。”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在《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说: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一)女子教育;(二)乡村教育;(三)老人教育。时至今日,乡村教育依然是我们国人心上的伤痛。

先生提倡,要重视女子的教育,重视乡村教育,要兼顾老幼的教育。他在《小先生与民众教育》中说:干民众教育,便是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为了普及平民教育,陶行知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开办平民学校、创建平民读书处、设立平民问字处。他还创造性地使用“小先生制”来普及教育。让小先生“即知即传人”,由小先生去普及最难普及的女子教育,小先生制的实施,“把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有得到沾施的机会。”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陶行知的育才学校。这是一所创建于抗战中的学校。陶行知在《致育才之友书》中讲到,创办育才学校是由五种动机结晶而成。

在汉口沦陷前20天,先生在临时保育院看见一位害癞痢的小朋友在那儿指挥许多小朋友唱歌,他便请了一位音乐家教给这孩子音符和拍子,这孩子三天竟能将一支不曾听过的歌用音符记录下来。于是他发现这是一个极有音乐天赋的孩子。

后来,陶先生在参观重庆临时保育院时,院长说常有达官贵人大学教授来院选择干儿子,他们当着难童说,这个秃子不要,这个麻子不要,这个嘴唇缺的不要,那个长得好我要。这些失掉父母的难童于今还要受这难受的刺激,听了令人愤慨。当时先生表示若他来选,只问他有无才干。倘使有才干,虽是秃子、麻子、缺嘴都要。不要他们做干儿子,只是为民族培养人才之幼苗。

于是先生决定创办育才学校。随即募集资金,物色教师,派遣测验团分赴各地选择难童。那个害癞痢的小朋友即有幸被选中,据说后来成了著名的音乐教授。

后来,由于经费紧缺,学校难以维持,已是山穷水尽了。很多朋友劝先生将学校停办。但先生考虑再三,想到山东武训先生,以一个乞丐而创办三个义塾,而自己的处境比武训要好,连一个学校也不能维持,将何以对得起小朋友,何以对得起中华民族!于是下定决心,坚持到底。给朋友们写信,请求赞助。这样,凭着先生的民族大义、平民情怀,以及朋友们的博爱精神,育才学校得以生存下来……

陶行知先生,这一位杰出的践行者,谱写了中国平民教育最灿烂的篇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导师,万世师表!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点军区点军小学)

陶行知教育文集 篇9

安庆十六中胡章平

陶行知先生的文集应该是比较散乱的,我找到这本是四川教育出版社的,收录了陶先生从1912年到1946年的一些有关教育的文章,内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读起来与活和平年代的教育家所叙述的教育文章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陶先生所处的时代应该正是中国最动荡不安的年代,各种思想交汇撞击,与教育的目的,方法等与现在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陶行知先生投身于教育,恐怕更多的还是想以教育来救国,希望开启民智,以挽救那个久已积弱的泱泱大国,如果在读他的文集时,不从这个高度出发,单纯以现在和平年代的观点来读他,恐怕会觉得当时他的许多想法和做法与现今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出入,甚至会觉得过时了,却不知,陶先生的教育和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不同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所教的是所谓的知识,讲究的是技巧,而知识是什么呢?学生可能不知道它是什么,就是老师自己也未必就清楚的。更多的时候,知识也不外乎是敲门砖,升入高一级学校筹码或是谋衣食的工具而已,归根究底,我们现在的教育并非开启民智,所以学生一旦离开了学校,那教育也就结束了,因为他们或已凭此找到衣食,或是已无需凭此来谋衣食了。

陶先生的教育却是生活的教育,也就是他所说的教育即生活。人既生了下来,总是要活下去的,只要不死。所以他所进行的教育是对人进行一生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只此一句,就足以说明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了,在这句话面前,我们平时所采取的小技巧,小方法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因为大家所讨论的立足点本身就不同。“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这是陶先生提出来的教育的目的,当然他所说解决问题,并不是说让我们这些教师去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更不是让我们去解决班上纪律差,学风不足等。他所说的实在是教育的根本,即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解决我们这个社会上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倘若教育的功效达不到这个目的,那么这个教育就不是真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教育也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因为,我们现在许多的教师对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盲目的,模糊的。当前教育遇到许多的问题,其实质的原因大约也正是在这里,无论是育人者还是被育者对于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师者莫名其妙的教,所授者多是知识学问,或者说是解题考试的法门。为生者稀里糊涂的学,所学者也多是知识学问,当然更多的是解题的技巧,但是这法门学了之后有什么用处呢?除了拿来解题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好处呢?学生大多不知道,其实也不怪他们,因为做老师的,比如说我,实在也是不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技巧、教育方法等实在都未必有用,我觉得,陶先生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才是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宝。正因为教师知道为什么而教,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无论是师还是生都会觉得有干劲。现在教育中一线教师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呢?只有一样,孩子们不愿意学,不想读书,陶先生在《强迫教育新义》(1935年5月16日《生活教育》第2卷第6期)中说也有提到类似的问题:“好教育是人生的必需品,如同饭一样。好饭人人愿吃,吃饭也要强迫吗?强迫教育是成了问题。什么是强迫?怎样强迫?强迫谁?我们必定要弄个明白,才能向前干去。否则一味蛮干,难免走入歧路。”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恐怕在很大程序上也是强迫式的教育,否则哪有那么多的体罚呢?孩子们不愿意读书,不想学习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想读书,最多的是我们的教育不好,或是教育原是好的,但是孩子们可能不知道它的好。我们现在如何对付孩子们不愿意读书呢?诱之以利的有,动之以情的有,威逼之以棍子的有,对年纪稍大的孩子以光明前途作饵的也有,就是不愿意晓之以理,平时的上课,讲道理的少,说知识的多,就是说道理,就是孩子们犯了错误才开始说道理,这里的说道理其实也就是一种批评,正常上课时,读书的好处的道理是从来不说的。所以那结局自然可想而知了。

读《陶行知》有感 篇10

肖秀锦

对于教育工作者陶行知思想耳熟能详是是先生为百候中学所作的校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会都发现: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陶行知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陶行知在倡行科学教育、生利教育、生活教育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对学生的做人教育。他认为,教人做人、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一贯坚持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他所谓的做人乃做“人中人”,即心怀国家和社会利益、一切为人民、平等互助、公德和私德都不可欠缺的人。正如他在年为百候中学所作的校歌中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种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教学论,也是其倡导的成人教育的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员的学与做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学生具有一定的生产、生活等实践经验、实践技能和理解能力,把教、学与做结合起来,“在劳力上劳心”使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其获得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交融的真知。惟其如此,才能培养陶行知所热切期望的“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才能培养一大批对改造社会有实际作用的“手脑并用”的真正的人才。

他的思想让我不断的反省,不断的醒悟,使我懂得知识一定要学以致用,只有把知识用于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无穷力量。我从陶行知的身上看到了光明:学会了追求。

爱的教育的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学习的一本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读《陶行知》有感——学陶子 扬陶思 做阳光教师

2011-10-30 16:01:32|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他的伟大实践中,留下了一系列丰富的教育理论,如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论、教育论、学校管理论、创造教育理论……这些理论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其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科学而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策略,不仅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开拓性,即使在高度发达的今天,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切实的指导性。

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细读行之思想。此次借培训之际,又恰逢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我及我的同期学员们在南京陶馆汤翠英馆长慷慨激昂、饱含深情的、所谓随便聊聊的介绍中,被“教育大家”伟大的人格、创造的精神和崇高的师德折服了。汤翠英馆长对陶先生八大教育思想如数家珍,字字珠金,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得人手购了一本“陶书”回去研读了。

在这本汤版陶书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全面深刻地诠释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阐释了“阳光教师”的特质。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学习其崇高的师德修养、学其献身精神;学习其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感悟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蹲下来看孩子”、“艰苦奋斗、抬头乐干”等教育工作思想,让光明留守的花朵也灿烂开放,更加美好等!让我们感受到陶行知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时代价值,激励着我们,启发着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的目的是什么,学的目的又是什么?那就是一个字“真”,做个“真人”,真正的人。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不光要在文本上下功夫,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受到心灵的启迪。更要注重学科的整合,学科间的合作,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的亲切联系,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的心灵。通过家访,谈心等多方面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方能对症下药,百战百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让学生走入社会,走入自然,走入生活,感受教育,也是更好地接受教育。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所以老师和家长就有责任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和家长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给学生一个健康的环境,让学生茁壮成长。如果是一个经常吵架、骂人的家庭,一个经常看不起学生的课堂,学生又怎会有成就感,心理又怎能健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又怎能成长为真正的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富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让学生受到熏陶。因而,我们要千方百计“教人求真”,联系各方面力量同心协力让学生“学做真人”。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这是陶行知先生说的,他是这样的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可见“爱”对于教育有多么重要。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爱”,尤其对“学困生”更应当充满“爱”。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学困生心灵深处的自卑感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求上进、求发展的自信心的树立。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爱应是宽容的、理解的、真心的爱,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爱。宽容即是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就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当学生对教师的真心心领神会的时候,自然就亲其师、信其道了。

是呀,花有花的风采,叶有叶的荣耀,而根有根的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爱的应是根的事业。

三、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创造

陶行知先生提出只有“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创造是陶行知的人生之柱,陶行知一生的教育信仰、教育情感和教育实践无不渗透着他对创造的向往之情。可见,创造思想是陶行知教育哲学中最鲜明、最活跃、最深刻的内容。他的一生有丰富的创造思想,有不少创造性的贡献,他的开拓进取精神令人惊服。他的创造,他的开拓,体现在一个“新”字。他自新,立新,创新,提倡新教育,构想新蓝图。强调教育是“行动的教育”“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可见,“行动的教育”必然产生创造的活动,教育与创造是一脉相承的。

每一个孩子在潜意识里都有创造的欲望和创造的可能,关键在于是否认识到并能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使孩子将自身的创造本能和欲望很好地得以培养和发挥。而传统的僵化封闭的教育观念和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教育行为,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和创造表现,使得原本富有生气、活力,充满好奇的教育变得呆板木讷、唯唯诺诺了。“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身体力行予以倡导的新教学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这个做,不是盲干、盲动,它必须具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和新价值之产生。而这三个特征的集合便构成了关于“创造”的定义。“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时,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时已有的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我感慨颇多,当下倡导的素质教育和课堂革新不就是要解放教育对象的身心,塑造其创造力,使他们得以自然、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吗?

陶行知提出了“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在这六个解放中,陶行知特别强调时间的解放,他说:“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我想,这将会作为陶行知创造思想中最闪光、最具有价值的精华永载教育史册。

四、从平民教育看均衡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差别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能保证和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学校才是主阵地,学校应有所为。要想培养具

有创造精神的儿童,教师首先应当具有锐意进取、不懈求新的创造精神。陶行知先生在提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时,也十分强调教师的创造精神。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即: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先生主张先生既要向学生学习,又要去创造新型的学生。他认为,“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生活力丰富不丰富”。教师的发展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得不到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支撑、依靠。要让教育均衡发展,使学生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教师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他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先生”。

感悟陶行知“爱的教育” 篇11

——本刊注

1940年前后我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是一名不安分的学生。这并非是我调皮捣蛋,而是思想激进,参加左派组织中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抗敌文艺习作会、读书会、妇女慰劳会、复旦剧社等。

当时学校里的三青团、蓝衣社、复兴社等是和我们针锋相对的组织。他们是国民党政权的维护者,我们是被监视者。在那个时代,双方的斗争很激烈。而我又是位出头露面、个头儿高大的女学生,则成了校方训导处的注意对象。

在嘉陵江畔的不远处,有个特殊的学校叫“战时儿童保育学院”。院长即是陶行知先生,李鹏的母亲赵君陶也是该院的负责人之一。学生的来源多是抗战时期无家可归或是父母参加抗日的子弟。

一天,复旦的教务长孙寒冰先生和训导长温崇信先生想借鉴陶先生的育人方式,便带领几个不同思想和不同年龄的学生一同前往参观,其中有我参加。

我们乘坐一只木船沿嘉陵江顺流而下,一路上青山绿水,百鸟齐鸣,风和日丽,微风拂面。我们这几个无家的流亡学生,在教务长和训导长的带领下,参观闻名遐迩的教育家办的学校,就好像由家长带着孩子旅游一样,心情特别激动。大家有的打逗取乐,有的哼出抗战的歌曲。忽然训导长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有人向我反映,在我们的学校里,左倾的同学之间彼此有一种暗号,互相一看,便知道是志同道合者,从而可以串连了。”说完他环顾了一下在场的同学们。

我听完他的话,心中暗想,好容易大家出来迎着阳光,在碧水蓝天中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风光,他却又开始找茬儿训人了。

船上的学生由欢乐变得很低沉。这时只听到船桨在水中拍起浪花的声音,浪花溅到身上。划呀划,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家登岸离船。岸上站着一位40岁左右的学者。他身穿蓝色中山装,理着平头,足登一双单鞋。在他的身边,还有两个20来岁的老师陪同。经过介绍,终于知道他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我们一行来到一座农家大院,并未见到里面的学生和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而是一排排整齐的土坯房。房门上挂着分门别类的牌子,有的是教室、有的是厂房、有的是实验室,还有的是教师休息室。在抗日战争的年代,能有这样的栖身之处,就是得天独厚了。

当我们来到厂房时,看见几个学生正在那里劳动。他们个个都会车钳铣刨。有的在木头上雕出花纹,有的做桌椅。听说学生们的桌椅都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我们又来到生物研究室,房里有许多小动物,如洁白红眼的小兔子、美丽花尾的山鸡等。它们都是喜欢生物的学生们自己从山里捉来的。

陶先生说:“我们上午学习书本上的东西,下午从事自己喜欢的劳动,这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星期天我带他们到郊区去打猎,我相信从我这里出去的学生能文能武,将来他们还要去打日本帝国主义。”听后,我对陶先生的乐观和可亲的样子肃然起敬,便问他,若是碰到有思想问题的学生,您会怎么办?

陶先生望了望我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年轻人的头脑很活跃,他们有自命不凡的、思想左右倾的,有想谈恋爱的、有想当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甚至还有想当总统的。这都是正常现象,没有想象便没有奋进。”

另一个同学问道:“陶先生,能举一个例子给我们吗?”

这时孙教务长在一旁说:“年轻人的问题多,今天打扰陶先生了,他可是很忙呀。”

陶先生摆摆手说:“年轻人有问题,说明他们在思考。我上课讲完了内容,一定要留出十分钟让他们提些问题。如果他们没有问题,你怎么能知道他们的活思想。”

我们的训导长对陶先生的教育方针很感兴趣,便向他请教关于学生思想教育的问题。

陶先生说:“我的办法很简单,告诉他们什么是对和错,因为我没有时间啰嗦。比如说,有一个学生的脾气很特别,他沉默寡言,看见不满意的事情,有时就会动手打人。同学们向我反映,要我给他警告处分。我调查了他的情况,写了一张纸条,请他在某日某时某地等我。

“日子到了,我来到教室,看见他已经坐在那里,面带愁容,低头思索。我走进教室,微笑着向他点头,并从衣袋里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说:‘吃糖吧,你很守时,我迟到了。’他接过糖,握在手中,脸上松弛下来。

“我第二句话问他:‘你经常打人是不是?’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打过人,那是我的错。但是有些事情我控制不住。’我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他说:‘你承认那是错,今后改正就是好的。’又问他:‘你最近又打了你的同学,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对女同学不礼貌,有时讨嫌,我看不惯。’听完后,我告诉他他的方法错了,同学应该互相帮助,不能动手。同学之间都是内部矛盾,只有对付敌人,才要狠狠地打。然后,我又从口袋里取出一块方糖,告诉他,这块糖是我用节省下来的钱买的,我在这里办学,对你们抱有无限的期望。

“他听完后一言不发,十分感动,眼睛里含着泪水。这个学生从此成为了最勤奋最努力的好学生。”

我和几个同学听完陶先生的教育方法,都转过头去看我们的训导长。陶先生又接着说:“年轻人的思想活跃,我们只能引导他们,未来的中国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应该做出贡献。你们不要形而上学,目前我们的大方向无论左右,关键是大家齐心抗日,让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不要将内部矛盾变成敌我矛盾,这就是我办教育的目标。”

那一次听陶先生谈教育方法,很受启发,他对学生独特的教育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爱他的学生,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

如今,我这个已经87岁的老妪,还对陶先生的教育方针记忆犹新:要以“爱的教育”引导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上一篇:五年级作文关爱500字下一篇:六一家长代表发言稿与六一家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