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学理念

2024-11-26

绿色教学理念(精选12篇)

绿色教学理念 篇1

新课改以其科学的发展观, 提出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 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 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的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 让课堂教学呈现生命之色, 呈现勃勃生机, 让素质教育人文化与原生态, 让生物学科实现绿色教育。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绿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尝试, 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绿色资源再生来自于全方位的教学设计

教学应该回归原生态, 去除华丽聒噪, 注重人文关怀。让绿色理念回归生物课堂, 应从最基本的教学设计入手。生物教师在备课之初就要对全册生物教材进行全面了解, 深入探究教法, 对于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与接受能力等做统一的研究, 学会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他们, 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教学氛围, 合理处理各种各类教学资源, 让其一切为教学服务。整合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和可再生的“绿色”教学资源, 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延续的可贵进行思考, 了解人是怎么出生的, 又是怎么发育的。通过自然知识, 丰富自己的头脑。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 他是学生的引路人, 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并创造性的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 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二、绿色资源探索来自于人性化的师生关系

若师生之间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愉悦的情感氛围, 那课堂气氛便会很自然地活跃积极起来, 学生对于生物的抵触紧张心理也就不自觉地得以放松, 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学习效率都会因为教师的关注而有所提升。

1.尊重与赏识

“绿色”理念视角下的初中生物课堂应该是清新自然, 充满关怀暖意的,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人文关怀, 让学生的自尊、人格、思想等能充分被保护, 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开启心智, 开启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之门, 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善待、积极赏识, 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的劳动成果充分尊重, 对生物科学的探究才能执着。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实验方式, 培养学生体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自然奥秘, 明确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 努力让生物课堂回归“绿色”。

2.激励与唤醒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 有了自己的思想, 特立独行的作风愈加明显,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更要注意到此时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思想活动, 但这个时期学生有一个更大的特点, 那就是渴望被注意, 渴望被认可, 因此, 教师若能抓住这个特点组织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对其成功进行肯定认可, 并鼓励进取, 那生物课堂会一片平和, 不仅仅会让学生轻松走向成功, 绿色生物课堂的实施也会取得可喜的成绩。例如, 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 了解与生命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然后课上通过步步讲解总结, 通过学习, 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 不要浪费生命, 浪费年华。最后升华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让他们闭眼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 体味不一样的生命之音;讲述海伦·凯勒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故事等,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欢。诚然,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 这些资源将会源源不断地、深刻激励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将其唤醒。

3.宽容与期待

期待是塑造学生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的期待是为学生前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所期望的要求。学生在求知过程中需要自由, 自由的思维和自由的观点, 罗杰斯曾经说过:“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这就提醒我们,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坷, 难免会出现错误, 教师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宽容与期待, 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 允许学生的暂时落后, 并始终相信其日后必会进步与成功, 引导学生尽自己的能力摘取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果实。

三、绿色满园来自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生物课堂绿色回归, 需要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杜绝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乏味的教学手段, 课堂主要应以创造型、互动型的活动为主, 努力营造出和谐积极的绿色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物教师应从实验探究、任务驱动、团队协作、积极评价等教学模式入手, 实现生物课堂的“绿意盎然”, 还生物课堂的生命之色。例如,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幻灯片, 把相关知识用图片等形式来展示出来, 这样课堂气氛可以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欲望, 轻松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知识, 认识了自然知识, 进而实现了生物教学本身的价值。

生物课堂应该还归本色, 成为生命舒展之绿, 成为灵性生发之地, 让这种原生态的自然浸润学生美好的心灵, 让永恒的生机靓丽生物学科, 推动教改。■

绿色教学理念 篇2

绿色教育中的绿色代表生命,代表成长和生机,代表活泼清新的未来。绿色教育就是现实生存的教育,适应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扩充,是素质教育的外延。本文拟就英语教学角度来谈其绿色内涵。

一、要进行绿色英语教学(下文简称:绿色教学),首先英语教师本身要“绿色”

(1)英语教育的绿色不是在于教师的年龄,而是在于他们的心灵。英语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他们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走上讲台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有用人才而不是为了“名次”“平均分”“奖金”,即以自然纯洁的心态投入教学,以自身的崇高品质教育影响学生。只有去除杂念,潜心教学,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这方教学成为“净土”。

(2)英语教师本人的英语是原汁原味的。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这句话仅强调了水的“量”,如果这桶水的质不纯,势必学生苦心换来的水也不甘甜。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外语,语言学得好与差不仅要看是否“知道”,而且要看是否“地道”,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花时多,收效少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初高中学了六年英语,表达时尽是Chinglish(汉语式英语),除了一部分归咎于应试教育制度之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本人的英语不是在英语环境中自然获得的,他们的英语汁味有变,因此,标准的语音语调,是教师进行“绿色”教育的必备条件。

二、要进行绿色教学,就要营造“自然”学习的氛围

绿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绿色”学习,为此教者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创建轻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的前提,首先,教师应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这是创造课堂氛围的首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会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会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调节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师生情感交融,“爱屋及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行为。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母语,学生受母语影响,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英语教师不要用责备的语气批评回答问题时出错的学生,否则,学生会因自己表现欠佳而沮丧,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感,继而对英语学习淡化兴趣,降低学习热情。而且,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导致整个班级英语学习的下滑。2)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和蔼的态度。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他的人格吸引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种舒适,宽松而有动力的学习气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没有这种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就是学生的需要,是学生动力性的需要。教师的爱对转变后进生往往起关键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转换学生爱教师,甚至导致学生爱教师所任教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种示范,是教师为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起的一种良好气氛和环境。当学生生病时,主动关心他,一句I am sorry to hear you are ill.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Are you feeling any better?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每当节假日到来时,说一句祝福的话,使他们倍感温馨。这种情感就象涓涓细流深入人心,沁人心肺,温暖学生的心,也一定会激发他的英语学习热情。

(3)精心创造一个全方位的视读环境,让英语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整个校园,提高学生的接受性语言技能。例如成立英语俱乐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看英文原版大片,欣赏英文歌曲。

校园内所有的名人名言,标语牌、指示牌、门牌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例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No spitting(禁止吐痰);Keep clean(保持清洁);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地);Entrance(入口);Exit(出口);面向师生发布的通知、公告、决定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校园内的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尽可能编排一些英文稿件。

三、要进行绿色教学,就要优化教学手段

(1)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任务型教学法”在绿色教学中很起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白怎么学,学什么。具体做法是:

1)教师把一堂课作为一个主任务,然而分为若干分任务,向学生交代要求后,由学生通过回答、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任务。但有一个要求在课堂上只讲英语。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如果不直接影响对话的进行,教师一般不予纠正语法错误,让学生的英语能力自然地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语言素材,让他们自然地得到英语学习习惯。3)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不是以“讲解语法”为目的。

(2)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语言生动、风趣、优美,口头性强,所以英语言语表达应精雕细刻,反复琢磨,并和其他语言信息输出手段(文字、符号、图像、录音等)结合起来,增强课堂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进入最佳思维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3)摆正师生关系

要使教学绿色化,摆正“师生”关系很重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者和鼓励者;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情态的关注者;学生思考的启迪者和发展者,做到目标学生明,课本学生读(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课本,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识记那些基本知识点)规律学生找,问题学生议,思路学生想,繁简学生比,错误学生析,效果学生评,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要进行绿色教学,外语教材要创新

课程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各种教材应是创新课程的具体体现。因此,教材从内容、体系、训练形式、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需要创新。教材的内容应富有时代感、文化交际内容和现代科技信息,教材体系的创新在反映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结合上应更为紧密,教材的语言训练应当由机械模式转向任务活动型,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绿色教学理念 篇3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挖掘“教材”资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多一点主动关注。关注是了解学生的前提。教师要随时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哪些优点、有些什么烦恼,需要一些什么帮助等等。蹲下身子向他们学习,与他们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心灵,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由此来营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多一点亲力亲为。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要去体验、尝试,这样就容易与学生换位思考,想他们所想,少一些指手画脚,多一些亲力亲为,使学生能更容易接近我们,喜欢我们。同样,学生们喜欢的是能与他们一起同甘共苦的老师,当老师能与他们一起思考同一问题、一起处理碰到的难题,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时,我们的老师可以说已融入了学生们的心田。

多一点人格魅力。不管我们做什么,一次评价、一个批评,都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处事要公平,正直。或许,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而对学生来说则是天大的事情,或许是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事情,因此,我们品德老师处事应该谨慎、细微。用我们的行动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那更是一门好的活教材。

二、拓展教材内容——来源生活回归生活

让眼睛越过教材。现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自私自利、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为此,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如:观看PPT《他们怎样工作》,知道学校内外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让学生身体力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看过的我会忘记,听看过的我会记得,做过的我才会理解”。所以,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话题更丰富。面对《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大而泛的问题,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运用“绿色教育”理念,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插入一些鲜活的问题:“不和烟酒交朋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酒驾?”“隔海相望,为什么祖国还不能统一?”“从人的影子长短判断地处哪个温度带?”“探索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春节和圣诞,你更喜欢过哪个节?”“人种有不同,我们怎样优胜劣汰做优等人种?”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又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三、转变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生机

搭建支架促自主。既然我们追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的教育价值,那么在教学中,老师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教师必须通过搭设阶梯、降低坡度的方法,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支架,使学生能够逐渐通过起点一步一步地走向目标,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时,先让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并标出自己想要去的国家路线如何走?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能够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重视体验养习惯。简单的说教对于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善用体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境,如:在教学《感受村民选举》这课时,我们可以配合学校进行少先队大队部的民主选举,或者进行班级班干部的民主选举,从而让学生亲身感受真实的民主选举;还有一些大家必须遵守的规范,可以由学生共同讨论制定规则,并共同遵守、自我制约、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理、自律能力,促进社会性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有机渗透强内化。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随机性的、渗透性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学生能将“道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尽力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真正提升个人品质。

《品德与社会》课堂实施绿色教学——就是要综合运用教学论、环境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来探讨每一学科的发展规律,以人、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观点去思考、应对教学中的问题,寻求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建立起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学系统。《品德与社会》绿色教学要求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绿色使者”;要求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倡导“绿色对话”,向学生奉献真实的“教”;使学生在“绿色活动”中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通过扎实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提升自己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绿色教学还要求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绿色成长”。

绿色教学理念 篇4

又是一次家居设计课程结束了, 从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表现和课题设计方案来看, 普遍存在对“绿色家居”的不理解或误解。我觉得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在于学生绿色设计理念的薄弱, 从而导致了学生在进行家居设计时, 设计手法过于单一, 空间布局不合理, 材料选择范围狭窄, 对装饰材料不够了解, 对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知道甚少等。

谈起装修, 大家都不陌生, 几乎每个家庭都经历过装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居环境的环保也逐渐受到重视, 人们倾心追求的绿色理念和行为, 已逐渐深入人心。回归自然、关注“绿色”, 成为我们家居设计面临的重大课题, 也是人们的强烈愿望。但人们真正认识, 甚至做到绿色装修, 还是很遥远的事。因此, 作为“准设计师”的高校设计专业学生, 怎样培养他们的绿色设计理念, 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那么, 什么是“绿色家居”设计呢?“绿色家居”设计涵盖了设计布局、绿色饰材、绿色施工、绿色照明及绿色植物等诸多方面。绿色设计理念是在考虑室内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思想, 它关注设计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 力图回归自然, 并以此对绿色家居的要素进行定位。健康、环保、宜人、自然、亲和, 是“绿色家居”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我们怎样才能打造出绿色家居?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绿色设计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掌握和运用室内设计的基本规律

室内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 是对室内设计学的原理、法则的具体应用, 学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 才会有创新的力作。设计作品应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 对于设计的基本原理、法则的把握应恰到好处。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刻意求新, 积累和总结经验, 从而掌握规律, 开阔视野, 提高审美水平。

二、绿色环保设计的要求

家居设计发展到今天, 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装修之类的事情, 它是一个需要与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人文发展紧密配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环保的角度来讲, 学生首先要领悟不断更新的生态行为观念, 其核心就是按照生态行为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业行为, 而这正是绿色环保装修与传统装饰的不同之处。传统装饰观念以构建舒适的人工环境, 以人的使用要求和审美为追求的目标, 对自然界采取掠夺、征服、改造的消费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过量地、不能再生地消耗自然资源, 并大量排放废弃污染物。在房型的客观条件下进行装修的全盘谋划, 这是实现“绿色环保”目标的关健一环。在这一阶段, 学生要将环保、生态, 作为设计考虑的基础, 使装修过程逐项实现“绿色环保”。具体说来, 进行绿色环保设计, 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 注意空气流通。

要尽量使室内各个角落都能进入新鲜空气, 千万不要在门窗附近设置隔断物, 以免阻隔空气流通。对于厨房、卫生间等, 要设计排风的强制换气。而做吊顶, 无疑会占用空间, 降低房高, 减少室内空气容量。所以, 设计时要尽可能从“简美”的角度考虑。

(二) 不要选择单一的材料。

如在地面装饰材料的选择上, 不要全用复合地板或石材。由于居室的空间承载量有限, 如果大面积使用同一种材料, 空气中就会有某一有害气体超标。如果全用复合地板, 房间的甲醛含量会100%超标, 而全使用地砖的话, 又会造成氡超标。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几种地材掺合着使用。

(三) 注意采光、布灯、色彩等的搭配, 以及家具、装饰品等的设置。

色彩不仅是装饰居室的主要手段, 也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因素。大面积的镜面在强烈的阳光下会产生“光污染”, 对人的视力有损害, 而且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而大面积使用过于深的颜色, 容易让人产生压抑感。

三、绿色饰材的运用

通过“用料选材”教学与饰材市场调研相结合, 让学生充分了解利用不同材料的质地特征进行合理搭配, 可以获得千变万化、不同风格的艺术效果。然而, 要打造出“绿色家居”, 还必须实现对绿色饰材的运用。绿色饰材是指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 既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又不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室内装饰材料。一般来说, 装饰材料中的大部分无机材料是安全和无害的, 而有机材料中含有的部分化学合成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它大多为芳香烃, 如苯、酚、蒽、醛等及其衍生物, 具有浓重的刺激性气味, 可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病变。目前市场上不少调节板、刨花板、胶合板及复合地板, 都使用了含有甲醛的粘合剂;油性多彩涂料中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占20%-50%。这些物质在室内不断挥发, 如果空气流通不畅, 其浓度就会不断增高, 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为此在选择饰材时, 最好选择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或方圆标志产品。如果产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授予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书, 或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荐的消费者信得过绿色产品和国家医防、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 更可以放心使用。在装修中一味追求豪华, 大量使用再生性材料, 会造成市场上对高资源性消耗材料的需求, 形成资源的过分开发, 破坏了环境和生态, 并非明智之举。

四、绿色环保施工

通过“施工工艺”教学与专家访谈相结合, 确定最优施工工艺, 这对确保绿色环保施工十分重要。

当前, 体现现代环保意识的室内装修施工十分流行。我国城市楼房多为砖混结构, 依靠砖承重, 尽量不要拆墙打洞。特别是承重墙, 无论改动大小, 都会削弱承载力;有的甚至整体拆除承重墙, 更增大了楼房的危险度。楼上铺地板, 楼下装吊顶, 一层楼面遭遇上下两面破坏。绿色装修是以人为本, 在绿色、环保、生态的基础上追求高品质生存和生活空间的活动。环保家居装修是指装修后的生活空间不受污染, 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和外界造成损害——主要指空气污染、视觉污染、噪音污染、饮水污染等。

在施工工艺上, 也要避免不正确的做法。如在墙面的处理上, 为了墙面不起皮、不裂缝, 现在许多家装公司用清漆对稀料来代替107胶, 但无论是清漆还是稀料都含有苯和二甲苯, 会造成苯的严重超标。更何况, 在墙面的最后处理上, 还要坯腻子, 这样会把苯封在墙里, 并漫漫渗透到墙体里, 这种有害气体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散发出去了。还有, 不要在房间中做太多的木工活, 装修风格要尽量简洁一些, 这样可以使有害气体减少一大半。这些都应在设计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考虑。

五、强化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毛泽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设计知识, 相对来说过于理论化, 缺少具体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度,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应的实践课, 让学生外出调研考察。这类调研考察, 一般应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市内一些楼盘的样板房, 重点考察家居的设计布局与饰材运用, 分析其可借鉴之处及问题所在, 并完成一项调研报告, 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一个新的飞跃。再者, 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后, 让学生在讲台上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在介绍设计思路和重点部位功能特点的同时, 增加讲解如何体现“绿色家居”的实施方法。听讲的同学要对其方案是否符合“绿色家居”的要求进行讲评, 讲解者在整理、总结同学们的讲评后进行修改, 确定最终的作业方案。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调研考察和分析讨论, 学生家居设计作业的质量会不断提高, 学生的“绿色设计”理念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增强。

参考文献

[1]张青萍.室内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倚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4]熊微.关于当前设计教育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 2002 (6)

绿色环保理念 篇5

一、依据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建筑设计理念:

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共性,它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依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对建筑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作为个体的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人们不仅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享受,而且需要温馨体贴的精神抚慰,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和紧张,人们渴望以之相伴的办公和家居用品更具有人情味,能缓解身心的疲惫和放松自己,使家能有像在大自然中的感觉。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状态的体验,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一直讲求精神、肉体的修养,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世界是与人的本性,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相互交融的,更多地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生、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便是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理念。

二、人性化设计体现:

对于人们来说,满足个人的自身需要,减少需求过程中的一切不便因素,做到功能明确,路径简洁,流程清晰就是人性化设计的最大体现。

打个比方来说,一座优秀的公共活动场所需要拥有以下几点特征:(1)规划布局的人性合理化:依据当地的文化设施建设的需要,合理的布局空间,形成一个功能开放性,设施齐备的现代城市公共活动场所。

(2)自然原景与规划场所的合理搭配:从自然利用自然,并还原自然,达到人造空间与大自然的日渐统一,形成重返自然地实践。

(3)通过设计,达到人性化的注入:通过在设计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可称为设计中的“以情动人”。通过对设计物品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如尽量多的设置导向图、路标方向标牌、指示牌,在下山坡陡路急路段,路面设置缓跑路段,并铺设材质塑胶软质路面,安防感应式饮水处,设置发泡式节水生态厕所,在休息座椅旁边设置驱蚊贴,采用太阳能式照明与通信设施等),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如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款款真情,可谓是设计中的“以义感人”。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给设计物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命名,往往会成为设计人性化的点睛之笔,可谓是设计中的“以名诱人”。(4)人性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设计的人性化也使设计师去多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老人、妇女以及儿童。设计师只有用心去关注入,关注人性,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

绿色教学理念 篇6

关键字:绿色环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用到各种化学药品,其中不乏一些污染严重又难以处理的化学药品,而全国各地的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染和化学浪费累计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教学,应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逐渐渗入绿色环保的理念,把绿色环保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做到环境友好的化学实验教学。

充分理解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环保是指充分利用可循环。在高中化学实验里的具体体现在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进行反应,并且把废气、废水、废渣降到最低,减少环境的压力。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做到废气、废水、废渣的再次利用,不可利用的就改进化学实验,将难以分解、污染严重的化学药品做出恰当的处理,使整个化学实验做到循环可利用的“零排放、零污染”实验教学。

加强学生的环保理念

高中化学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会让学生多次接触到各种化学药品,包括有害、有毒的化学药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绿色环保理念,严格按照教学步骤进行实验,减小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首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密切与现实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联系,将生活中的化学带入的教学情境中去,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和生活更加密切的联系起来,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和兴趣,也使得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化学是怎样一步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例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天然气来代替煤作为家庭里的主要能源,而未来最新型的理想能源则是氢气,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为什么家庭能源在不停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环保理念的培养。

其次,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实验时,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用最少的化学药品进行实验,不仅可以降低实验的费用,节省了能源和资源,而且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也意味着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危险系数降低了,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就绿色环保来说,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也意味着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也减少了,既实了现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效果,也降低了环境的压力。

再者,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时,向学生强调各种药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过去很长时间里学生在做完实验后,都会把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渣、废水倒掉,污染严重、毒性严重的废渣、废水则由老师收集起来处理,然而这些废气、废渣、废水很多都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在其他的化学实验中将处理过的废气、废水、废渣再次利用起来的,成本比直接处理掉要低很多,而且减小了对环境造的压力,节省了资源,减少了教学开支,利于教学的良性发展。所以,在实验完成后,处理药品、废渣、废水时,应该特别注意它们的二次利用价值,做到循环可利用的“零污染、零排放”教学。

教师改革创新,环保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各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实验现象,为了明确的分辨出各种化学元素的特征,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会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知识。但是有些实验反应过程很剧烈很危险,有些实验反应速度极快,各种实验现象一闪即逝,来不及仔细观察,有些实验的实验过程过于冗杂,拖慢教学进度,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同学面前,并且根据多媒体可以反复播放、细节放大、重点突出等特点,恰当的和教学相结合,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些污染严重、有毒的化学药品参与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改进实验方法,将污染严重、有毒的化学药品替换掉,利用更加安全、更加环保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若干改进实验的建议,假设、分析哪一种方法是最节能环保的绿色实验,进行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例如,讨论如何将实验装置经过恰当的组合,使得产生的废气直接回收并反应处理掉,保护实验室的空气与师生的安全。如何在实验中试用控制装置,可以使化学实验及时在恰当的时候终止,这样不但利于教学与观察实验的时间搭配,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去,顺应健康化学、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改革创新出绿色环保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绿色环保放的意识,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做到健康绿色、环境友好的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静玲.绿色生活与未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陈淑芬.高中化学绿色实验途径初探[J].现代教学,2009年第11期

[3] 高兆林,谭丕亨. 1999.绿色化学浅说.山东化工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

随着生态城市概念的普及,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各地区建设的首选建筑形式, 并且在一些经济发达、概念先进的区域建成了众多绿色建筑展示馆, 如伤害科学节能展示馆、江苏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中心、杭州绿色科技馆等, 针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和产品进行展示, 供人们参观了解。在绿色建筑广泛的展示平台和应用中, 最大规模的展示应该属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自世界各国的展馆都极大的展示了本国的绿色建筑艺术, 如日本馆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中国馆的雨水回用系统等。世博馆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 绿色建筑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为绿色建筑全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绿色建筑具有通风性好、采光强、维护结构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优势, 在各大校园内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现有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许多先行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绿色建筑类的专业课程, 但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绿色建筑授课教师专业性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绿色建筑课程通常都是由传统建筑专业讲师进行授课, 针对绿色建筑本身的认知度和技术掌握上比较粗糙, 对绿色建筑课程探讨和研究不深, 授课的重点仍然停留在传统建筑的功能与形式构造方面, 无法引导学生在绿色建筑上有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眼界。

2. 绿色建筑课程与实践相脱轨。

绿色建筑是基于建筑学知识储备基础上的进一步钻研的前沿技术和理念。目前, 多数高职教育中绿色建筑课程受诸多限制, 还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 无法将教学与实践相关联起来, 学生对绿色建筑只存在感官认识, 暂时还做不到切身的感受。

以上两点主要因素的影响, 导致目前绿色建筑课程教学还不够成熟, 在高职院校中亟待提升。

三、高职院校中绿色建筑课程体系构建讨论

1. 扎实建筑学科基础, 逐步培养学生绿色建筑意识。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 高职院校中建筑专业的也变得火热起来, 在建筑专业课程中, 我们教师需要稳扎稳打为学生扎实建筑专业基础知识, 将建筑空间、功能与环境、技术结构、建筑材料特质等相关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 结合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将绿色建筑、生态化建筑的观念引入到课堂中, 让学生在扎实建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针对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和设计。

在建筑的功能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 建筑规模也逐步增大, 加之绿色建筑概念的引入, 对于学生综合技能的考验正在加强。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建筑学知识, 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建筑作品, 而这不仅是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考验, 也是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学生的办学目标的严峻考验。因此, 学生只有扎实了自身建筑专业的知识, 才能更好地应用于绿色建筑、艺术建筑中去。

2. 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扩大学生的“建筑视野”。

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多元化、多需求的建筑专业课程, 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深入浅出的完成专业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应用软件的完善, 在绿色建筑中可以很好的弥补学生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空白。教师可以通过建筑模拟软件, 将所要讲授的绿色教育的众多类型和理念进行模拟演示,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为学生的思维空间扩散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建立绿色建筑实习基地, 将实践与理论关联起来。

建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只有坚持直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建筑设计这一专业, 但是由于绿色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 其建筑技术还不曾全面普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当地的建筑设计院、规划院等部门建立实习合作, 让学生参与到建筑设计的前沿阵地中, 从设计到施工等步骤中接触到当前建筑的主流技术, 关注生态建设与绿色建筑的必然关联性, 注意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4. 建立跨学科融合的绿色建筑教育基础平台。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技术、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面对这一教学目标, 建筑专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融合的方式, 将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与科学专业、节能材料等相关专业课程融入进来, 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 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将绿色建筑理念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当中。

5. 加强师资力量, 引入双导师制。

高职院校在积极引进教师资源、完善教师队伍的同时, 还需要结合绿色建筑的特殊性, 引入双导师制。在绿色建筑课程讲授中可以邀请当地建筑科研部门的专家或是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设计师, 针对绿色建筑做专题讲座, 以弥补本校专业教师与实际科研和实际应用脱轨的现象。同时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应用。

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的前沿领域, 需要从业主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界限, 将建筑设计与环境、新材料等多学科联系起来, 才能真正掌握绿色建筑的精髓, 不断设计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绿色建筑来。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生态城市概念的普及, 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因此, 在建筑教育体系中已经形成了绿色建筑教育体系。为了适合建筑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中也引入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本文就目前高职中绿色建筑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为高职中绿色建筑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教学应用,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薇, 周圆圆.基于绿色建筑教育目标的建筑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5) .

[2]陈圆.将建筑集成设计理念融入绿色建筑教学的探索[J].绿色建筑, 2015 (1) .

绿色教学理念 篇8

一、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重要性

现在, 全球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 学校中的绿色实验因此也成为焦点问题。再加上新课标的施行, 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使得环保与化学的联系成为必然。如果将环保意识与绿色化学的相关成果相融合, 并且有效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实际中, 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同时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二、绿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化学的教育工作者, 要想加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就必须要在实验课的各个步骤上向学生灌输环保思想, 将绿色真正融合到实验中来。

(一) 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培养

初中正是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所以化学教师在课上一定要多多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思想, 加强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 为接下来的化学实验绿色化奠定基础。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绿色化学的意识, 就会对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良好的定位, 直接进行排放处理。久而久之, 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日渐淡薄, 在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都会养成不良的习惯,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觉就给环境增加了很多负担。所以, 在化学实验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各项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使他们懂得身上的责任, 在社会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教师可以在课下布置一些小实验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让学生测饮用水的安全性, 在普及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对实验药品的取用进行规范

实验药品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必需品, 而大部分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染都和药品的使用不当有莫大关系, 特别是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时, 对待药品往往不够重视, 不但影响了实验结果, 而且极易造成药品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 一定要对药品的取用做出明确规定, 而不是用类似“适量、少量”的字眼含糊其辞。我们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 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减少药品的取用量。以“硫燃烧”实验为例, 0.02克的硫磺粉就能产生所要的实验效果, 在取用时完全可以按照此标准进行。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实验的成本, 而且也大大减少了产生的实验废弃物。

(三) 严格把控化学实验过程

初中时期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活泼、好奇心强,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很可能会不按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 导致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有些实验即使按照步骤操作, 也会产生有毒物质, 严重影响着师生的身体健康。加上实验室设备简单, 气体不易收集, 更增加了实验过程的潜在危险。所以,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 一定要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控制, 确保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再以“硫燃烧”实验为例, 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 它是一种有毒气体, 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可以用一张在碳酸钠中浸泡过的纸片来代替放在集气瓶口的玻璃片, 这样二氧化硫就会与碳酸钠反应进而被吸收, 避免了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污染。

(四) 对实验进行适当改进

实验时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 使用不同的实验装置与材料, 产生的废弃物也会有所不同。所以, 在绿色化学的理念下, 我们可以改进实验的方法、材料和装置, 实现同等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污染最低的结果。以“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为例, 可以对其进行如下改进:减少白磷的使用量, 将反应使用的烧杯换成稍小一些的250毫升的, 然后把烧杯放进盛有少量水的水槽, 再在外面加一个玻璃钟罩。这种情况下, 即使用很少的白磷, 也能保证学生看到其燃烧时候的白烟, 而且白烟也不会扩散到大气中, 而是逐渐被水槽中的水吸收, 大大降低了实验造成的污染。

(五) 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产物

初中的化学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实验产物不会对大气造成太大影响,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将其直接排放, 一定要严格进行处理,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实验为例, 实验中会用到酸和碱进行探究, 实验之后的废弃物中仍然会有酸或碱, 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腐蚀管道, 造成安全隐患。所以, 化学实验中对于所得产物要做到能回收尽量回收, 不能回收就倒入废液缸集中处理, 要保证无毒害才能排放。除了实验产物之外, 损坏的实验仪器也不能随便丢弃, 要进行回收处理并加以重新利用, 这样既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仪器的资源, 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污染。

三、结语

现在,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思想, 可以使学生在早期就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进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环境有基本的评价能力, 这是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在实验课上让学生形成绿色理念, 能够培养他们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环境治理中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化学实验在一些情况下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废弃物, 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 所以一定要将化学实验绿色化。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因此可以从初中化学实验抓起, 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就养成绿色实验的习惯, 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绿色化,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马锐.浅谈初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青春岁月, 2011 (6) :179.

[2]薛秀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效果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1 (12) .

绿色教学理念 篇9

当前化学教学中的实验环节, 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其中有实验仪器陈旧、化学试剂药品设计的不合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及无意识的随意倾倒废弃物等各方面的因素, 导致化学实验中一些未能顾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出现。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不仅会造成当时的直接污染, 更会纵容学生的思想为以后的行为埋下隐患。所谓绿色化学, 即是以化学技术或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化学制造或应用中有害物的产生, 使得化学过程与环境更加和谐, 实现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作为化学发展的最高方向, 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将绿色化学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中, 使之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部分, 成为当前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 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迫在眉睫, 陈旧的化学教学模式很难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绿色化学的特色概念愈加突出, 需要我们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着重深入和强化。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价值与意义

绿色化学, 也可以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主要是指在化学设计中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并且实现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化学教学绿色化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和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最大限度地通过节约能源和材料, 在各个环节实现纯净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具体说来, 就是要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实现“5R”, 即减少用量 (Reduction) 、重复使用 (Reuse) 、回收 (Recycling) 、再生 (Regeneration) 和拒用 (Rejection)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绿色化学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 是社会化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获取化学知识为基础, 同时培养其深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1. 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实践实验, 都要严格宣传、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 通过控制化学药品试剂用量、优化化学实验装置、回收处理废弃物等措施, 尽量减少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 强化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指导绿色实践行为

通过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 不断减少毒害气体的释放, 让学生掌握化学污染产生的原理, 制作一些简单的废弃物处理和吸收装置。当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习得一些治理污染的小技巧时, 他们可以认识到在面对环境污染时并非不知所措, 而是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处理和预防, 使得受污染程度尽量减小。

3. 控制化学实验污染

尽管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近半的实验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不少实验的重复实施, 累积使用的化学药品和产生的污染是巨量的, 这些成分复杂的化学污染迫切需要有效的控制。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导向

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除了出现在各个必修和选修模块中, 教材还专门设计了在“实验化学”的版块。这样的教材编排设置, 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化学实验在高中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跟上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实现改革。绿色的高中化学实验是指通过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原理方法、工艺技术、仪器操作等进行绿色的改进及优化, 主要从化学改进实验和化学设计实验两个方面入手, 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化学实验的原理、方法、设备和操作等环节, 以实现传统化学实验的绿色武装。

1. 推行微实验, 减少实验试剂用量

所谓微实验, 即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仪器进行缩微, 对化学试剂进行限量, 甚至可以在实验中将一些实验仪器诸如烧瓶、容量瓶等进行微化创新。当微实验推进的实验效果不明显时, 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强化实验教学。

2. 改革实验方式,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要逐步摆脱对玻璃器皿的依赖, 比如一些颜色变化的实验可以在点滴板上施行, 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铁离子的显色反应等都是这类实验;另外一些定性的实验则可在滤纸上完成, 如醛基的检验、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等实验。

3. 提高环保意识, 科学处理化学残余物

对于化学实验后的废液和剩余药品, 一定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 不断提高其绿色环保意识。废液一定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有毒物也要经过分解, 而废酸要经过中和后排放。在传递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绿色的化学观。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环保的融合与实施

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意义和导向进行分析,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1. 革新实验设备仪器, 进行绿色化实验设计

作为化学实验取得有效效果的关键, 实验设备仪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化学实验的成败。化学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革新实验仪器设备, 或者改进实验程序, 以尽量减轻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例如, “稀盐酸与铜”的实验可以这样改进:将一小片铜块放入洁净的针管中, 排出空气, 通过注射器吸取少量稀盐酸后, 迅速盖住注射器吸口, 当观察到蓝色溶液时, 打开吸口推动活塞吸入空气, 可以看到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 再将气体迅速注入氢氧化钠试液中。这样改进的实验, 既不影响实验的教学性和效果性, 同时也可以减少药品和试剂用量, 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可谓一举两得。

2. 选择环保的实验药品, 加强实验原料绿色化

经常性的化学药品浪费, 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的诟病, 而其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更是直接污染环境。所以, 在保证化学实验现象和效果的前提下, 要尽量选择环保的实验药品和控制试剂的用量, 实现科学无污染的实验过程。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 在不违反化学原理的前提下, 创新一些效果更佳的实验方式, 以降低实验成本。比如, 用饱和的Fe Cl3溶液和沸水制取胶体, 实验操作的难度和危险性较大, 这时可将沸水用肥皂水代替, 实验现象显著且操作相对简单, 在节省实验成本的同时减少了污染。

3. 及时回收利用废弃物, 优化实验后续绿色环保

化学实验中往往存在着“三废”的问题, 尤其是在化学反应的废液中含有各种酸碱、重金属化合物及其他有毒化合物。大多数实验室都是直接将废弃液体排入下水道, 这样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久而久之, 学生的环保意识受到冲击, 绿色化学的意识也越来越薄弱。在化学实验之后, 有必要对废弃物进行无公害处理, 酸碱废弃液进行中和检验成中性后再排放, 金属废片、有机溶剂则可进行回收再利用。高中化学教学应将废弃物的绿色化处理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 在培养学生良好实验意识的同时, 也能够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对于化学实验反应产物的回收利用, 要尽量做到“零”排放, 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4. 拓展微型实验教学, 以“5R”标准践行绿色化学实验

微型实验教学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设备中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微型实验所使用的化学剂量要比以往实验节约80%以上, 加上实验仪器的占地少、成本低,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的危险指数, 能够减少火灾、意外伤害等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 微型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有着独特的定位和作用, 帮助学生正确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遵照“5R”原则践行“绿色化学”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头戏。比如“氢氯”的爆炸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是通过集气瓶收集H2和Cl2各一瓶, 然后将两瓶气体混合反应, 这样的实验方式需要的气体量较多, 且容易溢出污染周边环境。我们可以设计微型实验, 对Y型管进行改造, 在Y型管两边装入高锰酸钾和锌粒, 向两边各滴入几滴浓盐酸, 接着在Y型管外点燃镁条, 完成光照氢氯的爆炸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而且简化后的装置使用的药品更少, 甚至不用更换药品只需添加浓盐酸即可, 这样重复进行的实验方便进行实验教学, 也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避免因大量使用化学试剂、药品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所以, 微型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绿色化学思想下的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预防化学污染、革新实验思想与技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实现绿色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对化学实验的原理、设备、操作等进行模拟演练, 一方面可以提高某些演示实验的可视性, 另一方面则能够规避一些有毒或危险的实验操作环节。尤其是当遇到一些过程复杂又对反应时间和速度有一定要求, 或产生严重污染或需要分析化学原理的实验, 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 辅助观察粒子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这样的教学效果比真实的实验效果要好。在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实验过程的教学中, 同样要注意引导他们注入绿色环保的观点和理念。

绿色教学理念 篇10

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是一个“新化学婴儿”, 又被称作“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相比传统化学, 绿色化学具有以下优点:

1. 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采用无毒、无害的新型环保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大大降低实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 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力图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

基于绿色化学的以上特点和国家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关注, 如何在中职化学教育中充分渗透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实现绿色化学等问题成为现代中职化学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中职化学教学中绿色环保理念渗透的途径

1. 在理论教学实践中贯穿绿色环保知识

绿色化学作为比较新的理念, 在中职化学教授过程中应当在适当的机会作为重要的补充知识加入其中,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然后渗透到教学环节.比如, 在讲碳的相关章节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低碳探究活动.首先提出问题:你所了解有关三大能源的知识有哪些?三大能源物质各自的利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这些开放式的问题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再次, 在碳知识的讲授过程中, 让学生对碳的历史、现状都有所掌握, 并且深入了解其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让学生从能源结构角度意识到低碳环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联系实际, 从新能源的发展入手, 结合当代的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电池等等, 让学生了解到新能源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2. 在实验教学中做到绿色化学, 加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在化学实验中的渗透要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都要从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在实验药品的选择、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药品用量的节约化、实验废物规范处理等方面都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 在Mg的提取及应用实验中, 指出氯气可以循环使用, 易溶于水形成盐酸, 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中, 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 防止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指出化学电源会对土壤、地下水等产生的严重污染问题, 并号召学生回收旧电池, 设置专门的电池回收处, 将环保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

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不断的创新,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和质量的前提下, 本着环保的原则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 在浓硝酸和铜片反应的实验中, 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是有毒有刺激性的气体, 直接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如果将实验中的铜片用铜丝来代替, 在反应过程中, 只需要把铜丝拉出到溶液外就可以中断此化学反应, 这样既可以看到实验结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又可以减少不断逸出的二氧化氮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可以把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这类有毒的实验改成针筒式的密闭实验, 这样产生的有毒气体就不会排到空气中去, 污染环境,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3. 在课外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污染的严重性, 开展环保行动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模式, 课外实践教学也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环保知识和养成的环保意识最终通过学校和社会联合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强化也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参观, 对附近污染的湖泊、渔场进行取样, 与环境污染当地的民众进行沟通交流, 这样直观的面对环境污染的种种结果, 能够更加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加深对环保的认识, 切身感受到环保的必要性, 并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在切身的实践中, 使学生了解周围污染的原因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与对策, 在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的同时, 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用于生活的实践中, 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借助现代网络等多媒体优势, 发掘最新绿色化学资源, 开阔学生视野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网络时代, 这为我们获得最新的资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工具, 挖掘网络上与绿色化学相关研究成果, 还可以将其整合, 选择性的融入课堂教学, 开阔学生视野, 保证教学内容的最新性.

参考文献

[1]李红.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 2011 (21) .

[2]张韵红.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J].科学教育, 2010 (4) .

[3]王盟.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绿色化学教育[J].教育导刊, 2009 (6) .

绿色教学理念 篇11

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按照《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要求,狠抓重点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编制完成《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聚焦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明确提出绿色制造工程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组织编制“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工业绿色发展宏观指导。开展工业绿色低碳试点示范,组织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批复51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11个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积极利用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了一批绿色制造项目,利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51项节能、节水技术示范项目建设。联合国开行遴选出200个绿色重点项目,带动总投资约1500亿元。深入推进四省一市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共批准备案11个甲醇汽车试点城市,投入运行车辆数达到628辆。

二是大力推行绿色清洁生产。实施高风险污染物削减工程,利用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对高风险污染物削减项目予以奖励。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组织实施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的通知》,加快指导、督促地方实施汞削减、铅削减和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重点工程。加强有毒有害污染控制,发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公告,制定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推进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发布电器电子、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41家试点企业名单,指导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发布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产品标识、家用洗涤剂等产品评价规范等国家标准。加快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落实《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组织开展环保装备科技成果鉴定,促进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发布工业清洁生产审核规范、工业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评估规范,组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能力提升培训,累计培训学员6457人次、企业772家。

三是狠抓工业节能降耗。编制《全国工业能效指南(2015年版)》,推动制修订一批强制性能耗标准。印发2015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推动电石、铁合金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贯彻实施。实施数字能效提升计划,发布钢铁、轻工等行业企业能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会同国管局、国家能源局推进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确定第一批14个试点地区名单,推进全国工业节能监测分析平台与山东、湖南、上海系统对接。加快节能技术、产品、服务推广,评选发布《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六批)》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5)》,组织实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电机能效提升计划,编制起草水泥行业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实施方案,会同财政部印发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编制《电解铝企业电耗核查手册》,会同国家发改委起草《关于水泥企业用电实施阶梯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制定《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建立节能服务产业联盟。

四是切实抓好工业节水指标的落实。组织制订一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发布乙烯、味精等行业节水型企业标准,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开展节水型企业评价,在钢铁、造纸、纺织、饮料等行业评选了首批12家节水标杆企业和标杆指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会同水利部对安徽、江苏两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筛选91项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公告印发《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第一批)》,推动高耗水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印发《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引导企业对标达标。

五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积极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联合国家安监总局实施34项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深入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开展评估验收。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规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管理,制定废塑料等一批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发布一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推动85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范围,起草完成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指标体系。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组织开展产业对接,推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联合住建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发展,组织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进行验收,启动第二批试点,深入推进再制造产品认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第五批)。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工业系统要坚持把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硬任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为实现国家“十三五”绿色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组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面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重点区域流域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重点行业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等行动计划,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建设、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有关要求,抓紧组织开展落实工业领域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实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行动计划,加强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交流。深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继续开展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区域间协调发展新模式。推动提升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推进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实施工业园区和城镇供热一体化工程,促进产城融合。

三是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开展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编制发布能效之星、节能机电产品推荐目录,提升终端用能工业产品能效,推进工业电机系统节能技术创新和优化升级。继续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工作,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开展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专项。实施先进环保装备应用示范工程,发布一批落后技术装备负面清单。编制第二批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技术目录,组织召开工业节水技术交流会和鉴定会。推进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创新中心等建设。编制并实施《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重点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削减计划》。

绿色教学理念 篇12

有助于促进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构建“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和高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绿色课程的建设延伸了绿色教育的内涵, 关系到高等教育中师范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各门学科增强实践性, 要求教师具备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新课程提出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使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发展各种能力, 更加重学生实践, 增加课内外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适应和融入社会。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相应能力, 这就为高校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特别强调“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高校教师教育在整个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作为一个起始阶段, 加强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 对于培养适应教育改革的合格师资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到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 为基础教育输送具有良好语文教学素养的教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最能体现中文学科教育教学专业特点的核心课程, 是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的h手:段, 更是体现高师教师教育水平的窗口, 在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长期性的角度上, 兼顾职前教育与职后专业发展, 将职前教育置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中进行整体考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具有社会效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针对学科问题, 有效改善学科现状, 符合了学科实际需要。“学科教学论”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把它看成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由于实践教学自身不够完善而导致学生的实践遭受轻视, 一些常规的实践流于形式, 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 构建和完善语文教学论体系, 有助于增强这类学科的实效性, 改善学科现状,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立足于课程建设, 有助于提高师范学院的社会声誉, 更广泛的扩大经济效益

师范院校应该立足于学院的根本, 塑造学院的社会形象, 突显学院“师范性”的特色。近年来, 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必然导致大学生数量的急 (遽扩张, 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师范学院面临着人才质量下降的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招生的生源与毕业生的就业, 间接影响到学院的经济效益。师范院校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 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就必须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 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 因此加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第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体化”课程的设置, 调整课程学习内容的比例。“绿色”课程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课程, 不断完善的课程, 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课程, 对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以及一代代的教育而言, 都蕴含着这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首先“绿色课程的和谐性”要求课程正确定位, 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我国教师需求量最大的市场是在基础教育, 高师教育专业课程必须与基础教育联系起来, 研究基础教育的需要, 为基础教育服务。本课程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 理论学习与学生实践的比例约为1:4较为合适。在理论学习方面, 除了对语文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探讨, 还关注理论向实践过渡的“中介”, 通过“案例教学”“片断分析”“名师观摩”“实地见习”等方式, 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间接经验,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实践应该贯穿在四个学期的“语文能力训练”, 在训练中,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和热情。第四学期主要观摩名师的课堂录象, 揣摩名师的教学经验, 并学习研究他们的教学思想, 积累感性认识;第五学期以实地见习为主, 可以去到实习基地听课学习一到两周的时间或者旁听地州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第六学期结合语文课程论的理论知识学习分析课堂教学的案例, 撰写语文教案, 并要求应用所学理论说明自己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意图;第七学期进驻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八到十周的语文课堂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另外, 拓宽选修课程,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一个是教学理论的巩固和深化, 使学生掌握教学的艺术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前者可以开设名师教学论坛, 特级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研�究,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等, 后者可以开设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第二, 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的管理。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的管理, 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 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应用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可分为间接实践和直接实践两部分。 (1) 间接实践就是在不直接接触中小学学生的情况下,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的形式观摩。另外在《语文教学论》中利用“小课堂”的形式进行模拟教学, 也是很有实效的互动方式, 每个学生尝试讲课, 同学们互评, 老师点评。这种实践形式一方面能够节省时间, 另一方面则可以增进师范生对中小学教育的了解探索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法, 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感悟。这就要求增加教育理论教学课时数, 以保证间接实践的开展。 (2) 直接实践就是让师范生进入中小学进行现场的见习或实习, 见实习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班队工作、教育调查等, 这种实践形式可以让师范生获得最直接的经验, 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的掌握, 有利于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实习向学生提供了进入真实教育情境的机会, 从而有可能使学生习得教学所必需的技能, 形成恰当的工作方法、信念和价值观。因此应该加强实习管理和指导工作, 从备课到上课都要把好关, 积累好资料, 如指导教师对每节课的指导和评价, 小组的听课评价和鉴定, 自己上课的反思和总结, 听课记录, 教案设计, 作业批改, 学生反馈等等。实习结束后, 要从实习的内容、收获、体会和建议等方面进行实习工作总结与鉴定。

第三, 加强课程与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创新内核可进行如下尝试:首先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建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资源网站, 汇集基础教育的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视频、优质教学设计、优质教学光盘。师生互动共同创建资源网站, 即可以保留学生电子版的优秀作业、讲课视频资料, 又可为学生提供钻研教学的电子资源, 还可以在网站开设教学论坛, 促成历届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对话, 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其次专业课程导师制管理, 培养品牌的学生。要避免导师制培养目标宏观空泛化、不明确性的局面。应该制订专业课程导师制的管理计划, 为导师制确立了明确的工作范围。考虑到高校普遍本科生导师资源不足的实情, 可以实行“培优”方式。目前我系实施的导师制, 主要针对大三的学生, 选出12人分为两个小组, 两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专职教师每人负责指导一组。培训制订了专门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素质拓展导师制教学计划, 分小组训练和集体培训两种形式。小组活动时间、内容由本组指导老师负责安排。集体培训要求两个小组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参加。培训内容分为阅读研讨、诵读指导、试教练习、见习等。

如何在课程建设中营造绿色空间, 使课程具有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性的绿色生命力, 这是课程主持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共同肩负的使命。

摘要:“绿色教育”一词源于环保教育, 随着研究者的解读与探索, 其内涵日益丰富。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首次提出现代教育也应为绿色的, 用可持续发展的的核心理念重构了现代教育。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理念, 逐渐强调和突出了这种绿色精神, 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启示下, 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构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绿色课程空间。

关键词:绿色课程,一体化设置,实践,资源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 2002 (11) .

上一篇:城镇综合体下一篇:煤炭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