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

2024-10-13

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精选12篇)

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 篇1

崇尚自然, 重视环保, 追求健康, 已成为现代生产与消费的潮流。伴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正迎来绿色产品设计时代。当代企业在经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的同时, 也在进行着绿色产品设计竞争。正视绿色产品设计, 积极利用绿色产品设计增强其竞争优势是企业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产品的绿色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 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要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对人类生存无害或危害极小, 资源利用率高, 且能源消耗最低的产品设计。它是一种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设计。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绿色设计, 不难发现, 绿色设计实际上是针对“产品———人———环境”系统进行的设计。绿色设计涉及机械制造学、材料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 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因此绿色设计的系统思想就是要把设计对象以及有关的设计问题视为一个整体, 然后用系统论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 绿色设计包含产品从概念形成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处置的各个阶段。实质上是一种对产品“从摇篮到再现”的全过程控制的设计, 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因此, 绿色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系统化设计程序, 对设计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在产品设计初期, 就必须考虑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等性能在成本分析时, 就必须考虑污染物的替代、产品拆卸、重复利用成本、特殊产品相应的环境成本等。

绿色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方法, 更是一种观念, 一种看问题的立场和立足点。绿色设计的系统观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产品的开发时, 采用新的观念和思想方法, 系统地、全面地进行绿色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应置身于“产品———人———环境”等要素构成的新的大系统之中, 结合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 在产品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 全方位、多目标地进行整体思考和系统规划。充分考虑产品的绿色宜人性, 发现市场的绿色契机, 引导绿色消费, 关注产品包装设计、运输中的各种绿色问题, 协调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 更加完善和强化“设计链”的各个环节, 使设计走向新的台阶。

应用绿色设计思想和系统思想, 在设计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资源最佳利用原则。资源最佳利用原则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在考虑选用资源时, 应从社会可持续生产的观念出发, 考虑资源的再生能力和跨时段配置问题, 不能因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加剧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枯竭危机, 从而约束生产的连续性。因此设计选用资源时, 应尽可能选用可再生资源。二是在设计上应尽可能保证被选用资源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2) 能量消耗最少原则。一方面, 在选用能源类型时, 应尽可能选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型可再生能源, 而不是汽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 从设计上应力求产品整个寿命循环周期中能源消耗最少, 并减少能量的浪费, 并避免这些浪费的能量可能转化为振动、噪音、热辐射以及电磁波等, 对环境造成污染。 (3) “零污染”原则。绿色设计应彻底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环境保护方式, 而实施“预防为主, 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战略因此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如何消除污染源, 从根本上防止污染。产品寿命循环周期中环境污染趋于零为最佳状态, 也是绿色设计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4) “零损害”原则。确保产品寿命周期中对操作者良好的劳动保护是绿色设计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上不仅要从产品制造和使用环境以及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考虑如何确保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安全, 而且还要使产品的寿命周期符合人机工程学、美学等有关原理, 以免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总的来说, 应尽量使损害趋于零。 (5) 技术先进原则。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 不仅要实现产品方便实用、无冗余的功能, 而且还要力求所生产的产品节资、节能、劳保性好、环保性好。这是传统生产技术所难以做到的, 而且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也是没有解决过的新问题。 (6) 整体效益最佳原则。与传统设计不同, 绿色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要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 考虑产品寿命周期的环境行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以及其带来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 绿色设计不应只片面地追求某一项效益而忽略其它, 应该追求整体效益最佳化。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贯彻绿色理念与绿色设计原则:

首先, 要注意选用中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满足一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的材料。绿色材料在制造、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 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1) 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 尽量选用回收材料, 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尽量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 (3) 尽量选择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 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如在进行家电产品的结构设计时, 应尽量选择无卤塑; (4) 尽量减少产品中的材料种类, 以便于产品废弃后的有效回收; (5) 设计时除考虑减少材料的种类外, 还必须考虑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好, 意味着这些材料可一起回收, 能大大减少拆卸分类的工作量。直接使用天然材料, 不但节省了能源, 而且缩短了生产环节, 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 要实行节能设计。节能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产品结构、功能、工艺或利用新技术、新理论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少、能量损失最少。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及其给环境带来的负担。美国能源部估计, 美国每年要为待关机的电视机和录像机支付约10亿美元的电费。待机功耗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 对其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能源需求可以通过减少实际应用能源消耗和减少待机能源消耗来实现。

再次, 要注意可拆卸性设计。绿色设计要求把可拆卸性作为产品结构设计的一项评价准则, 使产品在报废以后其零部件能够高效地不加破坏地拆卸下来, 从而有利于零部件的重新利用或进行材料循环再生, 达到既节省又保护环境的目的。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面向可拆卸性设计的软件工具的开发;拆卸和再循环的经济性和环境后果分析;拆卸深度的研究;拆卸顺序优化及其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系分析;起源于面向装配设计分析的再设计建议与可拆卸性设计的兼容性分析等。这方面的成果已在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如德国的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将可拆卸性设计应用于Z1赛车的车门和缓冲杆的制造中;依兰根大学也开发了名叫Recyclinggraph的软件对经济的拆卸步骤的数量和优化的回收策略进行辅助决策等。由于产品的品种千差万别, 不同的产品必须采用不同的拆卸性设计方法。概括地说, 可拆卸性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 (1) 减少拆卸的工作量。明确应该拆卸的零部件, 将多个零件的功能集中到一个零件; (2) 预测产品构造。避免相互影响的材料组合, 避免零件的污损; (3) 易于拆卸; (4) 易于分离; (5) 减少零件的多样性。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 紧定方法标准化。

最后, 要进行可回收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是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的各种材料回收再用的可能性、回收处理方法 (再生、降解等) 、回收费用以及产品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从而达到节约材料、减少浪费, 对环境污染最小的目的的一种设计方法。回收性设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回收材料的识别及标志; (2) 回收处理方法的研究; (3) 可回收性的设计原则研究; (4) 可回收性的结构设计; (5) 进行可回收的经济分析。其途径一般有两种, 即原材料的再循环和零部件的再利用。鉴于材料再循环的困难和高昂的成本, 目前较为合理的资源回收方式是零部件的再利用。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很低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沿袭的生产模式是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的开式循环, 现在应提倡的是闭式循环的生产模式, 就是在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增加一个“回收”环节。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仔细考虑产品的回收性能, 并将其体现在具体产品的结构中。

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 篇2

——阿勒玛勒乡中学特色办学介绍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学校被全面推到了改制的风口浪尖。能否结合时代的要求,抓住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机遇,是所有学校迎接挑战,立足长远的根本。我校根据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将“绿色理念 绿色文化 绿色环境 绿色办学”作为追求的永恒主题,狠挖环境育人的文化主线,精心塑造有形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力量,为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潜心把握无形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构建一种有形体系,不断巩固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办学的内涵式发展。

一、把握学校绿色生态线,构筑潜移默化的德育天地 位于巩乃斯河谷东南端的阿勒玛勒乡中学创建于1982年,是一所民汉合校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1982年这所学校最初落成,服务于本乡5个行政村和两个国营农牧场。现在学校分东西校区。总占地面积99.4亩,绿化总面积33496m²,校舍建筑面积11563m²。学校现有在编教师131人,学生1496人,其中民族学生1002个,教学班共39个。校园内树种共计40余种,花卉种类达30余种,共计11258棵。学校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模范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学校”、“州级花园式窗口学校”。

校园绿树成荫,有美丽的“书香亭”,“惜阴亭”、“读书长廊”,孩子们在健康和谐的绿色环境文化中,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强化校园文化中素质教育中隐性教育功能。

在基础环境中,学校还努力建设好校园区域主题文化,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宿舍休闲区等,每一个区域展现着“步步皆景观、处处有绿色、时时能育人”的主题。

1、学情交错的教学区 彰显育人环境。

在教学区,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班级格言:“提高创新能力,展现真实自我”,“亮出我们的风采,彰显时代特色”,“礼貌使你变的高雅,助人使你收获快乐”。在所有的教学班级里,我们都能看待类似的标语和学期目标。教室里三同一位置悬挂国旗,三表一册以及在同一位置的展板上各班设计不同风格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规范而又不失个性的班级风格。黑板报更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内容丰富,颜色悦目。班级内的花卉更是夺人眼目,绿的翠绿,红的艳丽,黄的娇柔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座在这样的教室上课,还没有学知识,就已经在文化的熏陶下荡涤了心灵。

走廊上,也是体现校园文化建设韵味的主要阵地。进入教学楼大厅,我们就可以看到靠东的墙上写着我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我校校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校风:勤奋、进取、开拓、创新。教风:爱生、笃学、合作、垂范。学风:尊师、守纪、乐学、善思。西边墙上则是我校的校园规划图。在走廊的墙体上悬挂了名人名言及其肖像。摘录的都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根据每层楼的年级分配,不同楼层有不同的文化含义,一楼教孩子乐学,二楼教孩子善思和学习方法,三楼教孩子刻苦钻研,合作探究。让学生进入教学楼就已经潜移默化的接受良好的学情教育。

文化墙更是体现着“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的理念,通过布置,形成一个附有文化气息和人文气息的交流场所,不仅渗透了校园文化,更是发挥了育人功能。如在教学楼西边的小小乒乓活动场,悬挂了这样的宣传语:“学习运动思考一样都不能少”和“以锻炼为本,学会健康;以修进为本,学会求知;以进德为本,学会做人;以适应为本,学会生存”等。这些温馨而富有文化特点的文化墙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景观。又让学生的身心时常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学校行知楼的布置更是别具匠心,体现了文化和智慧。在走行知楼大厅左边墙体上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标语,定格着行知楼的格调,这里就是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审美的地方。楼内走廊里全部使用学生自己的美术、书法作品进行装饰,即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加喜爱艺术,在艺术殿堂陶冶情操,做一个知识、涵养兼有的新一代。

2、朴素严谨的办公区

体现进步与效率 在老师办公区的走廊里有教职工一览表,有激励教师们用心工作的名人标语肖像,布置简单,却是干练、效率、进步的体现。教师办公室内都悬挂着工作职责,规章制度,课程安排表,值日表等,教师的工作场所总是朴素又严谨,紧张又有序。

3、丰富多彩的活动区

展现健康与活泼

在活动区,除了操场以外,我们有课外运动场所,篮球场、乒乓球场、田径场、文化广场,彩砖广场等。在这里不能不提到我校的文化广场,周围花团锦簇,中间是学生活动场地,四周有各种健身器材,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场所,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地方。这是学校学生蓬勃向上体育精神的“健康会所”,是孩子们奔跑撒欢的快乐天地。

4、景色宜人的休闲区

掩映绿色与幽雅

学校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映入眼帘的斗是一幅美丽的画面。看:芳草如茵、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整洁美丽。再看:每一种植物前都有造型可爱的名称牌,写着植物的名称,所属的科目,习性等。苍翠的树木下面有造型各异的休闲椅、读书廊、娱乐桌、运动角。校园处处可以看到温馨的提示牌、警示语,如水池边是:“如果你不珍惜每一滴水,最后一滴流的将是你的眼泪”,垃圾桶旁边则是“垃圾说,我想有个家”,楼道里是“脚步轻轻,动作轻轻”。这些都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使学校融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营造学校绿色生命线

创造适宜发展的教育天地

(一)深入挖掘绿色文化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在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学校将各类活动赋予“育德、育心、育智”的积极文化内涵。

1、凝主题文化,聚教师心智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要让每一处地方都充满“文化的绿色”,凝主题文化,聚教师心智是重点,学校引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立行知文化为主题文化,引领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更细致、更理性、更贴心。同时这种文化让全体教师更团结、更积极、更敬业、更投入。

在每年的学生运动会上,一定有教师积极参与竞赛项目,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引领学生锻炼的最好榜样。学校利用每年三月和教师节工会举办的各种活动激励、凝聚全体教职工。每年6月,学校工会都组织全体教职工去野果林改良场春游,在活动中全体教师进行了野外拓展训练,增强了教师的整体凝聚力,加强了教师的集体主义观念,锻炼了广大师生的意志品质。每年的元旦,学校都组织教师举行教职工卡拉OK比赛,在活动中放松教师的心情,提升教师的爱校如家的热情,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亲和力。

为了全面总结和巩固学校的教学成果,学校从2006年开始每学年在教师节上对全年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进行总结表彰。校级表彰大会成为学校每年的盛事,有效的促进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教研的积极性。

在聚教师心智方面,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教师师德、师风、教风方面做出实效。对班主任实行政策倾斜,奖励、激励都与班级目标挂牌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班主任的工作成效。对一线教师实行量化考核办法,让全体教师都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斗志,大家都开始把教书作成艺术,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2、思校园文化,想学生管理

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和校风学风的间接反映,是一个学校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突出的主题文化思想可以有效地培育人和塑造人,其中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则是学生管理的重点。我校教学楼实行校中层领导与年级组长包干管理制度,重点考核学生的精神面貌、可见学生的行为习惯、走路的避让情况、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利用九年级学生毕业典礼的机会举行隆重的毕业仪式,学校领导亲自为毕业生致欢送词,学生代表也深情发言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家长,让孩子们把感恩之情在离校前进一步思考、挖掘、升华。学校还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小广播、讲座等宣传形式,感受学校的绿色文化、主题文化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实践基地义务劳动,参加社区绿化活动,并广泛征求全体师生意见,参与学校楼宇、道路、景点的命名工作。调动广大师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了师生的首创精神,捕捉和培育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亮点,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利用学校的环境育人资源,强化学生管理,提升文化层次。

3、张个性文化,扬特色教育

针对学校实际,开发并深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完善课程教材的制定、标准、评价工作。其中英语课实行了英语角活动,体育课开设了适合本地的摔跤,足球等,音乐课开设了冬不拉弹唱、钢琴演奏班等,美术组开设了民族刺绣,书法等,舞蹈组开设了民族舞培训班,劳动技术组还开设了苹果树修剪技术,服装裁剪技术培训等。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努力研究,学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课程育人思路,使个性文化得以发展。特色教育的实施使学校文化更加饱满、更有深度、更贴近生活。

(二)建设校园媒体文化

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1、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做到内容添加完整,更换及时,便于社会全面了解学校的管理运行状况,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开通了两个信箱,实现了一线教师与学校管理层的对话,实现了社会与学校教师的对话;学校还开通了校长热线,便于学生与校长之间的零距离对话。

2、少先队、团总支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发挥学生校园小主人的作用。广播站推出了自己的栏目,通过节目的播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大事、校园内外的新闻、了解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学生自己参与选稿、播音等工作,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3、与媒体建立联系。学校每年开展的各种活动,都与新源县广播电视局联系,由电视台派出记者采访,采影。定期对学校的活动进行电视报道,扩大了宣传力度和影响面。

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 篇3

关键词:绿色理念;绿色施工管理

1绿色施工(GreenCorstruction)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术。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先进施工理念。

2.践行绿色施工的意义

2.1绿色施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它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绿色施工减少资源消耗、有助于产生清净、清洁的环境,提高环境品质。

2.2绿色施工有利于建筑类企业实现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

中国很多建筑商不太采取绿色施工技术,国家通过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必然从思想意识上重视绿色施工,积极主动地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建筑类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2.3绿色施工是有助于建筑类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企业效益

绿色施工的引入,有助于企业加快转变发展观念、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3.绿色施工推行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尚未达到理性的自觉时还需要靠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以及相应法规的约束制定有前瞻性的市场规则和法规体系形成强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绿色建筑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绿色施工的法规可以是环境保护法规的分支及文明施工管理的规定,它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的协商,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3.2确定合理的绿色施工方案

总体施工方案要体现绿色施工的理念,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建设单位要提出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提供场地、环境、工期、资金等保障,并负责协调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设计单位要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向施工单位作整体工程设计交底,阐明设计思想并综合土建、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及市政设施等各专业,使工程设计和各专业施工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便于施工单位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工。

3.3材料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是指改变了建筑垃圾的性状,作为一种新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从浪费型社会转向一个材料循环利用的社会,有助于以多种方式使生活标准有广泛的提高。去年的世界形势评述中我们已说明了材料回收利用的“必然的优点”:在环境方面,减少能源的利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酸雨和过量开采矿石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从经济上来说,材料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垃圾占地的面积,也降低了收集和处理垃圾的费用。从社会观点来看,材料的回收利用可减少废弃物。正因为材料的回收利用可节省能源和资金,并提供就业机会,因此,它也就完全适宜于未来的世界经济――那时,资本和能源是昂贵的,劳动力相对来说是充裕的。就国家安全来说,一个材料回收利用的社会是不易于遭受原料输入中断的影响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进口能源的国家对材料回收利用更感兴趣,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建筑企业可以在这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可以作为资源加工利用。对于砂石等固体废弃物,也可加工成各种墙体材料、再生混凝土骨料等。施工现场解决了建筑垃圾,为绿色施工创造条件。

3.4施工高效、节能

施工过程中,应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施工现场应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通过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5节水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要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安装必要的节水型设备,并定期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供水管网检查,防止跑、滴、冒、漏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出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前期,就需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建设几个污水处理池和雨水收集井,这些池子和井中的水在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绿化灌溉以及混凝土的养护,这就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需求量。

3.6环境保护

如今,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已成为绿色施工管理的目标之一。主要是根据环境管理要求,制定环境保护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工程施工带来的揚尘污染、噪声污染等有害物质,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l)扬尘污染控制。施工时产生的扬尘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的之一,同时也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产生了不良影响。施工扬尘是主要根源,大致分为:施工道路扬尘、施工垃圾扬尘和施工生产扬尘。其次是生活扬尘,如整理物品、打扫卫生等。对于不同粉尘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场地沙土覆盖、进出路面硬化、车辆冲洗车轮、工地洒水压尘和尚未动工的空地进行绿化等。

(2)噪声污染控制。施工现场要对现场噪声进行调查,分区测量现场各部分的噪声频谱与噪声级,再依据相关的环境标准确定所容许的噪声级,获得降噪量后,设置合理的降低噪声的措施,进行吸声降噪、消声降噪或者隔声降噪,使得现场噪声不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或者地方有关标准规定。

4.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施工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也放远了未来,造福后代,节能、节材、节水、减噪,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强力推进绿色施工,制定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措施,引导建筑类企业主动推行绿色施工,全面推进绿色施工的管理、技术,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环境秩序良好发展,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佩刚.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2

绿色理念开启绿色之门 篇4

一、反思

全球因工业造成环境污染五大事件:

1.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此次事件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930年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 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 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 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 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 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许多牲畜死亡。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的夏天, 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 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 形成浅蓝色烟雾, 使该市很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 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 伦敦烟雾事件。

自1952年以来, 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罪魁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 汽车白天开灯行驶, 行人走路都困难, 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发生的烟雾事件, 仅5天内就造成4000多人死亡, 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相继死去。

4.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一开始人们没深究毒物来源, 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 手掌出汗, 全身起红疙瘩, 接着肝功能下降, 全身肌肉疼痛, 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

5. 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11月1日, 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 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 60多万条鱼被毒死, 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 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 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 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人类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理性反思, “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这句话多次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报告中被提出;《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人类环境宣言》等重要报告, 有力地唤醒了人类的环保意识, 并促进了联合国环境署以及一些区域性或国家层面环保机构的建立。

二、理念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首次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与此同时, 中国也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历程

1949年至1972年——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进行大规模的发展过程中, 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能力不足, 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成效甚微, 但毕竟从无到有, 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2年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觉醒时期。这一时期从治理传统工业环境污染, 整治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起步, 中国政府开始探索避免走西方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道路, 主导开展了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工作, 为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至199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从无到有, 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转变, 中央政府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进行很多污染预防的探索,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

1993年至200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生态文明迅速发展时期,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促进社会和谐, 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面快速的发展时期。

四、推进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后, “生态文明建设”已正式被国家列为“十三五”规划的十大任务目标之一, 这也是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的任务目标中。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 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 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 篇5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筑绿色生态课堂

------------工商小学教学理念

“绿色教学”,就是顺着学生自然的天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焕发绿色课堂的生命。构筑绿色生态课堂,应做到:

一、师生关系平等化

互相尊重、坦诚相待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有利于学生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因而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尊重学生天性的需要,是构建 “绿色”课堂的基础。

要学会尊重和喜欢自己的学生,学会尊重学生自然的天性。学会与学生一起学习,学会向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一个真正指引自己不断成长的朋友。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能记得与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的情景,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造福于社会,这样的教学才富有绿色的生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要融入真实生活,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更具开放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体现出知识的生活价值。要勇于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鹇、家庭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学习。通过引入生活事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角色、任务中去学习。让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我们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

三、教学方法活动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一句话:I hear, I forget.I See,I know.I do,I understand!(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要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种群关系,它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互相激发。

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彼此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里健康成长。

四、教学环境开放化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情感因素的调动,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关注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必须充分关注师生在课堂上的心态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和主动性,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乐于合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勇于接受批评,正视错误,乐于竞争,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迸发。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件事,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品性、人格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五、教学手段现代化

三大理念之绿色奥运 篇6

Green Olympics, High-tech Olympics and People’s Olympics.

Bingo! These three concepts state the determination and ambition that Beijing will host a great Olympic Games in 2008.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 key 1)prerequisite for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Olympic Games’ 2)facilities.

The environmental symbol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which is based on a 3)calligraphic art form, is composed of human and tree-like shapes. The symbol 4)resembles a large tree reaching the sky, representing 5)harmony and unit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The green lines, which form a 6)luxuriant tree crown, look like swinging 7)ribbons that encircle and cross each other, embodying the 8)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maintaining an 9)ecological balance are the three main goals to realize for the Green Olympics. Therefore, Beijing has already promised to spend US$ 6.6 billion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Soon coal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clean natural and liquid natural gas, while solar power will be more widely used. Waste and

10)sewage systems will be improved to recycle resources. Many factories will be moved out of the city to help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Beijing. What’s more, 11)reforestation projects are being undertaken in both the mountains and plains surrounding the city. This will help to reduce the dust and sandstorms. Of course, the concept will not only be displayed through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but also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

Let’s take a look at how Beijing integrates the “Green” concepts into Olympic venues. In 2006, Beijing’s National Olympic Stadium, known as the “Bird’s Nest” because of its appearance, signed a US$1.25 million contract with domestic solar company Suntech Power to install a 130-12)kilowatt 13)photovoltaic system at 12 stadium entrances. The installation will supplement the venue’s conventional power supply and make the “Bird’s Nest” the world’s mos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porting 14)arena.

A world-class solar system has also been installed in Beijing’s Olympic Village to power streetlights and provide hot water for athletes. Through the use of advanced solar direct-current pipes on the Olympic Building’s 1500-square-meter roof, the 15)thermal collection system can provide hot water to 200 people a day, at an average volume of 50 liters per person.

Olympic planners have struggled between the high costs of this 16)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desire to meet long-term environmental goals. 17)Ultimately, officials are taking the long view, advising project developers to focus not just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o future generations.

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什么吗?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以及人文奥运。

没错!这三大理念表明了北京要在2008年主办一场精彩纷呈的奥运会的决心与抱负。环境保护是设计和建设奥运会硬件设施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北京奥运会环境标志是按中国书法艺术形式设计而成的,由人形和树形组成。整个标志很像一棵参天大树,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组成茂盛的树冠的绿色线条仿如舞动的缎带,环绕交错,体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以及维护生态平衡是实现“绿色奥运”的三大目标。因此,北京已承诺拨款66亿美元来改善环境。很快,干净环保的液体天然气将会取代煤矿,而太阳能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被改善后,将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再用。很多工厂将会被迁移到京城外以改善市区内的环境。另外,绿化造林工程正在京城外围的山区和平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样将会减少尘土和沙尘暴。当然,这个理念的体现不仅仅通过对环境的改变,还在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让我们来看看北京是如何把“绿色”的理念与奥运场馆融为一体的。2006年,北京国家体育馆(因其独特的外形又称为“鸟巢”)与国内的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25万美元的协议,确定在“鸟巢”的12个主通道安装一个总装机容量为13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整个装置对场馆的传统电力供应将会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并使“鸟巢”成为世界上最环保的体育竞技场。

北京奥运村已经安装了一套世界级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来为村内的路灯照明供电,以及提供热水给运动员洗浴。通过在“奥运楼”的1500平方米的屋顶上使用先进的太阳能直流真空管,集热器系统每天便能为200人提供热水,每人平均能用水50公升。

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 篇7

节能建筑 尽享乐活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总能耗中超过20%的部分来源于建筑的整体能耗。在建筑节能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之下, 陶氏化学始终致力于提供全球领先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为中国节能建筑的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

陶氏舒泰龙隔热保温板拥有出色的抗水渗透性、高热阻值以及高抗压强度, 能够有效控制室内温度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使我们在冬暖夏凉的舒适空间享受生活。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吸引了亿万人的眼光, 陶氏舒泰龙隔热保温板凭借其行业领先品质及周密技术服务, 入驻两个世博会建筑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与“法国罗纳-阿尔卑斯馆”, 协助展馆树立舒适环境典范, 向世人展示陶氏化学在节能环保建筑领域的技能与创新, 推动节能环保家居走入千家万户。

循环用水 尽享洁净

陶氏FILMTECTM反渗透膜可以分离溶液中水溶性的矿物质和有机物, 使水的纯度达到目前最严格的标准, 以更低成本生产出最高质量的水。目前, FILMTECTM反渗透膜已在全球范围内为日常家居提供新鲜、干净的水。

陶氏反渗透膜过滤孔径仅0.1纳米, 相当于发丝的80万分之一, 将拦截掉普通饮用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只让水分子顺利通过, 充分体现陶氏反渗透膜卓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陶氏FILMTECTM反渗透膜全球领先技术的依托下, 各种直饮水质处理器已悄然进入千家万户, 为日常家居生活制造更加新鲜、健康的高品质纯水, 每天泡茶、洗菜、做饭等家务也因此变得更加舒心与放心。陶氏将凭借其世界领先的水处理技术及优秀的解决方案, 让千家万户的寻常百姓喝到更加洁净、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澳大利亚珀斯地区利用陶氏FILMTECTM反渗透膜技术, 每天能够净化14万4千立方米的海水, 为逾20万居民改善了饮用水条件。此外, 陶氏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赠的可移动式饮水设备为受灾群众提供24小时安全饮用水的同时, 还为当地居民有效地改善了饮用水条件。

提高能效 尽享清凉

炎炎夏日, 空调已成为人们躲避闷热天气的不二之选。当我们在家中享受着空调为我们带来的清凉舒适家居环境时, 可否想到千家万户、不分昼夜地将空调开足马力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会有多么巨大?在世界能源危机不断加剧的今天, 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急需共同应对的首要问题。

因含有陶氏专利抑制剂配方, D ow ther mT MSR-1载冷液具有出色的金属腐蚀保护性能, 能够延长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 降低能耗与成本。目前, 陶氏DowthermTMSR-1载冷液以领先行业的技术和服务标准, 在全球众多民用设施中被广泛应用。上海中凯城市之光住宅区的冰蓄冷空调装置就选择了Dowtherm SR-1载冷液用于暖通空调,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保护系统设备, 大大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源效率及节能效果。

环保装修 尽享安全

涂料是室内装修中隐形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保因素, 因为使用劣质涂料而导致人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作为“人元素”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陶氏涂料是为环保住宅配备的另一剂“内用药”。陶氏将包括环氧、特种胶乳和安格斯化学公司在内11个事业部的先进技术兼收并蓄于一身, 通过运用以天然油为基础的多元醇与RENUVA可再生资源技术以及陶氏安格斯化学零VOC涂料多功能胺, 向全球配方设计师提供“绿色”的可再生涂料应用解决方案, 从内部强化室内装修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让您在尽享家居亮丽色彩的同时, 呼吸着更加健康洁净的室内空气。

生物降解 尽享清新

在日常生活中, 用来洗涤衣物和清洁厨房、浴室、地板等硬表面所用的清洁及洗涤剂都含有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的品质直接影响清洁及洗涤剂的功效和环保标准。陶氏推出的兼顾清洁与环保双重功效的ECOSURFTMEH特种表面活性剂正是秉持“为环境而设计”的理念, 产品中不仅不含任何烷基酚成分, 同时加强了产品使用后的可生物降解性, 水生毒性 (EC50) >10mg/L, 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这些产品特性的增强与改进体现着陶氏对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坚持, 是陶氏在努力实现“可持续化工”和“2015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的坚实例证。这一产品的面世将为使用者的个人健康和使用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并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作用。

除以上家居生活创新技术之外, 陶氏化学多元化的产品和创新技术, 已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个人护理, 电子, 纺织, 运输, 汽车零部件, 农产品, 营养保健等领域。陶氏化学正在孜孜不倦地努力, 以不断创新的科技理念与解决方案, 充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关于陶氏 化学公司

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 篇8

一、“浅绿色”理念的形成及意义

“浅绿色”理念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首先, 工业革命以来, 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类干预和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突飞猛进, 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因之空前繁荣。其次, 人口与城市化的巨大压力。到20世界末, 世界人口已接近63亿。要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 本已脆弱的地球生态系统将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不仅如此, 世界范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使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与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 最终形成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废物的排放水平的倍增效应, 由此给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第三,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 全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受到极大破坏, 以致达到难以为继的严重程度。在工业文明的短短200年里, 人类活动遗留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恶果使人们在深刻反思中认识到, 人类如果不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 人类以致整个地球最终必然走向毁灭的深渊。第四, 20世纪50~60年代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形成的教训。八大公害事件是自然界对我们进行报复, 西方国家步入工业化进程, 最先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繁荣, 也最早品尝到工业化带来的苦果。

在以上背景下人们对环境问题进行思考逐步形成“浅绿色”理念, “浅绿色”理念是指浅绿色的环境观念, 它主要是指环境意识的觉醒以及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绿色行动分散展开时期。此间出现了传统经济在发达国家逐步减少,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急速增多的“两极分化”现象, 但总体上全球传统经济的黑色现象加重。浅绿色的环境观念, 较多地关注对各种环境问题的描述和渲染它们的的严重影响, 常常散发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情绪甚至反发展的消极意识, 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偏重于从技术层面讨论问题, 其结果是对旧的工业文明方式的调整或补充。

在“浅绿色”理念的影响下,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发达国家国民的环境意识逐步觉醒, 各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各种环保组织, 环境保护运动日益全民化、普及化;国家环境立法日益完善;污染治理力度日益加强, 环境保护投资加大, 并由污染防治理向污染防治转化, 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但是尽管从官方到民间的“绿色”理念越来越被重视, 社会各阶层也已经日益关注环境问题。但是, 环境事件的数量还在增多、规模仍在加大, 性质和后果也似乎越来越恶劣越来越严重。

二、“深绿色”理念的产生

1. 对GDP的美好与幻象的反思。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简称, 是一个国家一年之内由企业和政府生产并提供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和。自从GDP的核算进入社会以来, 它就成了财富与福利的标征, 成为人们攀比的对象。各国人们都狂热地追逐着GDP, 关注着自己的国家的GDP在世界上的排名位置的变动。

GDP是美好的但是GDP有时候仅仅是幻象, 因为它不能提供我们福利状况的全部信息。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 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 它不统计环境污染, 不统计生态破坏, 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 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 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 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 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例如, 发生了洪灾, 就要修堤坝, 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 GDP数据也随着增加。再例如, 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 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 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 GDP也跟着大发展。另外从社会学角度看, GDP也不能反映社会贫富差距, 不能反映分配不公, 不能反映国民生活的真实质量。总之, 对GDP的美好与幻象的反思, 促进了人们对GDP背后问题的思考, 促进了“深绿色”理念的产生。 (2)

2. 对《增长的极限》论点的进一步思考。

《增长的极限》书中曾指出, 如果按那时的人口、工业、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的这种发展趋势不改变, 在从那以后的100年中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将达到发展的极限, 人口、经济容量将大幅度降低。因此, 全球都应该来关注自己的环境, 改变这种发展趋势, 建立一种生态和经济能维持至将来的稳定状态。

然而20多年过去了, 当我们回头再来看这20年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轨迹时, 发现尽管世界技术不断改进, 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环境政策更加有力, 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 人口、物质财富的增长、资源的耗竭、环境污染不但没有减缓, 反而有所增强。康奈勒·H·梅多斯再一次向人类发出了警示忠告:许多资源和污染的流动已经或正在超越其自身的支撑极限,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已迫在眉睫。

虽然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转变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但来自于人们思想和心理上对财富和人类进步的价值取向极大地阻碍着这一进程的发展。鉴于以上原因, 人们提出一种新的理念即“深绿色”理念要求改变那种消耗越多、生产越多、消费越多、生活质量就越高的传统思想, 建立高效使用能源和材料, 维持充足、公平而不是过度奢侈和浪费的生活的行为方式。

3.“深绿色”理念的内涵。

深绿色的环境观念要求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 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次环境运动的主题。深绿色思想家普遍要求人类需要有一场划时代的环境革命。人类应该通过环境革命来改变和提升自己的命运。深绿色的环境运动不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简单修补, 而是要与严重牺牲环境的旧文明进行决裂, 建立一个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求得人类发展的绿色新文明。

21世纪, 人类在享受产业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辉煌的同时, 也体验到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带来的巨大创伤。从这个意义上说, 21世纪可以称得上是:全球环境破坏的世纪, 也是环境觉醒的世纪。面对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人类已经开始进行生存策略的调整和改变, 这是一次席卷全球的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的根本转变。深绿色的环境观念重在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及在此基础上的解决途径;深绿色的环境观念要弘扬环境与发展双赢, 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深绿色的环境观念, 洞察到环境问题的病因藏匿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之中, 要求从发展的机制上防止堵截环境问题的发生, 因此, 它更崇尚人类文明的创新与变革。

三、“深绿色”理念的本质

1.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深绿色”理念在自然观上坚持, 第一,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中, 人依赖于自然, 又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同时又可以各种方式限制人类活动。第二, 人与自然相对独立。人为了发展必须利用和改造自然, 但必须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规律, 这样人类才能持久的利用自然, 并获得发展;如果人类不合理的干预自然, 甚至破坏自然, 那么自然失衡的同时也将危及人本身。第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发展需要不断打破旧平衡, 这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 随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第四, 人与自然关系调控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系统的调控。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主要通过调整人类的行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自身的过程。第五, 人类利用自然的机会平等。人类利用自然要维持自然资本存量及其相应社会、经济条件的总体平衡。

2. 建立在环境与经济发展整合基础上的经济观。

“深绿色”理念在经济观上认为, 经济是生态系统物一个物理子系统。一个子系统不能超越它置身于其中的母系统的发展。如果有些服务子系统自身无法提供, 必须依靠母系统继续提供, 那么它就必须避免扩张到与母系统发生冲突的程度, 因为这会削弱母系统提供这种服务的能力。经济的规模应保持在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提供如光合作用、授粉、空气和水的净化、气候维持、紫外线过滤、废物再生等服务的能力之下。

我们要区分“可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增长”可以理解为通过物质吸收或增加导致的实际规模上量的增加, 而“发展”指的是质的变化, 潜力的实现, 转变到一个更全面或者更好的状态。这两个过程是截然不同的———它们有时联系, 有时则没有。例如, 一个孩子“增长”的同时并“发展”着;一个雪球或者肿瘤只是增长而不是发展;地球作为行星发展而没有增长。经济上常常同时增长和发展, 但也能分开进行。但由于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当增长导致经济不断将母系统中更大的一部分合并到自身时, 它的行为必然同母系统的行为越来越相近, 这时就是发展而没有增长了。正是对规模增长最终走向不可能的认识——并已经为这个认识付出了并不值得的成本———导致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紧迫性。可持续发展是经济规模增长没有超越生物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并不意味着经济的结束——如果它意味着什么的话, 那就是经济变得更重要。它是可维持的、可共享的、节约的、适应自然限制的微妙复杂的经济。它是更好的经济, 而不是更大的经济。

可持续性并不意味着没有增长。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将对质量上的发展, 而不是物质上的扩张有兴趣。它把物质的增长作为重要的手段考虑, 而不是永久的使命。它既不会支持增长也不会反对增长, 它只是对多种增长和增长目的进行区分。在社会确定任何增长的意向前, 它会询问增长是为了什么, 谁会从中得利, 成本如何, 它会持续多长时间, 它是否适应于地球的来源和归宿。可持续的社会将利用它的价值和它对地球极限最好的认识来选择那些实际服务于社会目标并能加强其可持续性的增长类型。 (3)

3. 技术不能根本解决资源和生态问题。

“深绿色”理念在技术观上认为, 技术不能根本解决资源和生态问题。因为技术即使可以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但不能克服地球物质系统本身的极限性。“深绿色”理念相信地球的承载力和物理的限制。认为生态危机中产生的物质技术问题, 如空气污染, 本质上是当代社会机制的问题, 必须根本改变当代社会的整个方向, 根本改变人的价值观念, 才能对各种全球问题有一个总的解决。如果仅仅提出一项尽管必不可少但已不言自明的倡议, 即可持续与自然协调发展, 这实际上忽视了驾驭科技发展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 尤其是经济结构。纵观整个工业时代, 经济力量一直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步伐、技术的选用, 以及技术向全球经济拓展的方式。资本主义的增长天性要求扩张市场, 并且开发规模经济控制的范围, 技术的应用再不是直接从属于有关社会与生态维系继承的考虑。

“深绿色”理念认为, 技术如同人口稳态, 发育于一定的社会和政治框架之中。诚然, 我们需要非污染的洁净技术, 但是, 不了解影响技术发展的更广泛的受制于形成主导世界观的文化与社会制度。只有在这一更加宽广的视野中, 在我们对这一视野所做的反应中, 我们才可求得一个生态和谐的未来。 (4)

在技术史上, 每一个阶段流行的价值观念或者推进或者制约着技术的发展。工业化以前的社会一般重视广义的生命, 包括社群及其自然环境的存续, 这一宽泛的价值观限制了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则高度重视谋利及与此相随的效率、物欲、经济增长等价值观, 并进而激发技术服务与这些价值观, 甚至不惜毁损地球。对技术进行综合改造并不能求助于技术本身, 相反, 它需要重新构建一套视野宽广、重视生命的社会价值观。只有这样的价值观念至上, 生态可续的技术发展才会有坚实的支撑。

“深绿色”理念认为面对目前的危机, 单一的技术方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说我们的现有技术脱胎于为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控制的需要而效力的现代科学的世界观, 那么, 现在需要的应是一种植根于新的社会秩序之中的新世界观。

4. 环境安全是政治稳定的最终的安全。

在政治观上, “深绿色”理念从环境整体主义出发, 认为在不发生核战争的情况下, 当今人类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环境的衰竭。环境安全是“最终的安全”。“深绿色”理念认为环境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 “因为太多的人口对过少的可耕地、水源和其他日常生活必需品提出了过多的要求, 他们不断依赖武力去确保他们分享的资源。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在一个短缺日益增长的世界上, 必定会引发未来因环境而起的暴力冲突———不论这种冲突的档次高低、地域大小或距离远近, 人们是否意识到它起源于环境问题。” (5) “深绿色”理念认为世界需要新秩序, “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必须集中考虑这样一个新的世界。这个新世界拥抱所有的国家, 把所有的国家作为一个更加伟大的同一个团体的一分子, 而不只是世界各个部分的总和。” (6) “深绿色”理念认为, 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是互为前提的, 只有与地球和平相处, 我们才能在地球上获得和平———而只有通过人们互相之间的和平相处, 才能做到与地球和平相处。国家之间的援助的实施不应出自慈善施舍的精神, 相反, 应该出自对于一个相互依存世界的一种共同的责任感。

“深绿色”理念认为人类已经成长发展到了相互之间在自己的事务上和需求上不可避免地互相联系。人类必须相互合作、相互依靠、共存共荣。安全与环境因素是息息相关的。环境已经成为安全问题的一个基本要素, 并且在未来将会愈成为世界各国安全事务的核心, 环境因素对于国家安全来说, 如同军事威力一样极端重要。

“深绿色”理念认为, 面对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 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和战略上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我们需要享有的安全形势是一种令人可以接受的洁净的、未受污染的环境, 优质的水源、食物、稳定的大气与气候等环境物品。简言之, 所有的国家都需要一个地球栖息地, 这是一个从各个现实方面而言都是安全的地方。人类需要注重“集体安全”。地球只有一个, 环境安全是共同的。因此, 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新的利益目标, 这就是保护全球的环境, 从而促进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进程, 以便确保一个有利于所有国家的安全的环境基础。

摘要:“绿色”理念是人类在对环境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中产生的, “绿色”理念经历了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浅绿色”理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 它促进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 促进了各国环保组织的建立和环境运动的全民化。“深绿色”理念是对“浅绿色”理念认识的深化, 它产生于对GDP的美好与幻象的反思, 对《增长的极限》论点的进一步思考。“深绿色”理念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建立在环境与经济发展整合基础上的经济观;技术不能根本解决资源和生态问题;环境安全是政治稳定的最终的安全。

关键词:“绿色”理念,“浅绿色”理念,“深绿色”理念

参考文献

①诸大建.绿色前沿译丛.总序1

②赵晓.超越增长.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③[美]唐奈勒·H·梅多斯.赵旭等译.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 展望可持续的未来.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④[美]丹尼尔·A·科尔曼.梅俊杰译.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 篇9

我国的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是一个独特的地区,有着南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这一地区的建筑以夏季防热为主,无需考虑冬天的采暖。由于我国的建筑节能是从北方开始的,本区的建筑一直以来只是在建筑热环境方面进行努力,而并没有建筑节能的概念。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建筑空调的安装日益普遍, 本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逐步受到重视。2001年,本区的建筑节能标准开始编制,2003年发布第一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这本节能设计标准中,建筑遮阳和自然通风首次纳入建筑节能的措施中。2006年,我国的第一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确定了我国的绿色建筑是以“节能、节水、 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和创造舒适室内外环境为主的基本指标体系。

自绿色建筑标准发布之后,广东省在绿色建筑方面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建设了很多示范工程,广东省的绿色建筑标识总量在国内也一直名列前茅。较为突出的有招商地产的泰格公寓、南海意库,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办公大楼,万科总部大楼——万科中心,万科城四期项目,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实验大楼等。

2013年的国务院1号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上升到了国家的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m2;到2015年末,20% 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2013年11月11日《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由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标志着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全面升级,该方案确定了“十二五”发展期间4000万m2绿色建筑的目标,明确了大力实施城市降温行动、开创绿色建筑“十百千”试点示范等10项特色工作任务。截至2013年12月份,广东省绿色建筑项目总数达到207个, 建筑面积达2234万m2,面积及项目总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其中,2013年全省绿色建筑项目面积新增90个,建筑面积达1143万m2。

但是,当前的很多绿色建筑不过是在凑指标、拼设备投入,没有示范真正可以大量推广的绿色建筑技术, 也没有做出很突出的地方特色。在绿色建筑大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筑大量的绿色建筑,通过绿色建筑的大量建设, 使得本地的建筑文化得到传承,是建设行业必须回答的问题。

2岭南建筑的基本元素

岭南建筑从颇具江南特色到兼具中西方建筑风格, 它在历史中经历了数次变化,最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1]。 明末清初的“小江南”,广州的镇海楼、岭南第一楼,潮州的广济门城楼,琼州的钟楼等,粤中、粤西花塔类的楼阁式砖塔、粤东的砖石混构塔、珠江三角洲的文塔等, 以及广州的海山仙馆以及清代粤中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国、东莞可园),潮阳西园、 澄海西塘等。此外,书院、学宫、宗祠、会馆、府邸等大型建筑组群,则以广州陈家祠为杰出代表。

“岭南建筑”的概念不是一种形式、风格或符号,它是一种根植于地域气候环境和文化的设计思想[4,5,6]。岭南建筑具有四个方面特征 :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 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轻巧的外观造型(建筑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虚实的对比,多用轻质通透的材料、以及选用通透的细部构件等);明朗淡雅的色彩(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青、蓝、绿等纯色基调);建筑结合自然的环境布置(建筑与大自然的结合,建筑与庭园的结合)。

岭南植被丰富,园林植物也有很强的岭南特色[2,3]。 而且岭南的气候更适合植被生长,茂盛的植物让岭南园林独具特色。岭南气候湿热,建筑相对于江南更加开敞, 通风也更好。加入了本土化元素,建筑显得更加休闲, 而且相对人工痕迹较重的江南园林而言,与自然结合得更多。建筑的不同风格,也表现出岭南人的心态——与世无争和融入自然。

在岭南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夏昌世先生是代表人物, 在他的影响下,本地区建筑师以佘峻南、莫伯治、何镜堂等为代表,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性的现代岭南建筑[4、7、8]。“岭南建筑”的概念是基于地域气候特征的创新设计思想[6、9]。“岭南建筑”鼓励设计创新, 通过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使建筑具有地域性表现并融于地域文化之中。塑造岭南特色的关键在于适应岭南气候、 岭南文化,形成生态自然的生活环境。岭南的现代建筑师们结合工程实践对岭南建筑的创作进行摸索,如广州白云山上的白云山庄旅舍、双溪别墅,市内的矿泉别墅、 友谊剧院以及白云宾馆、东方宾馆、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等。这批建筑物都带有明显的岭南色彩,如开敞通透的平面和空间处理、轻巧自由的建筑造型、淡雅明朗的色彩格调、富有南国特色的细部处理,以及建筑与大自然、庭园的结合等。

3岭南地区的气候和地域特征与绿色建筑技术需求

岭南的大部分地区地处“南亚热带地区”,这个地区有着明显的气候特征。这里夏天时间长、基本无冬,夏季长达半年 ;是海洋性气候、台风多、气候变化快 ;紧临南海,台风多发 ;高温多雨、潮湿、四季常绿。针对气候,岭南的建筑要以防热为主,应重视自然通风、遮阳、 隔热,而不考虑冬季的保温 ;建筑长时间需要空调,节能以空调节能为主,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 ;建筑规划可适当满足日照,尽量满足自然采光 ;建筑应充分利用雨水,严格雨污分流 ;注意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应用,水系、生态的保护 ;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建筑需要防潮,室内新风需要除湿,材料需要防霉。

岭南也有相应的地域特点。这里山丘、水网密布, 土地资源紧张 ;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 ;经济发展迅猛、 城市规划滞后(城市随道路扩张),城中村、规划滞后的旧区众多 ;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噪声,空气、水污染,城市垃圾),交通拥堵。根据这些特点,岭南的绿色建筑应该实现高容积率下合理进行规划布局,依地形布局 ;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建筑需要防洪涝、泥石流等,生命线设施要防水淹 ;做好建筑节能,优化建筑布局、总平面设计,建筑平面优化,传统岭南建筑要素; 对室外声环境采取一定优化措施,重视建筑隔声 ;应对围护结构节能性能进行优化 ;空调系统应进行节能优化、 智能控制,要提高设备高效率 ;关注公共建筑照明节能 ; 做好建筑的智能化节能管理 ;适当应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源热泵,光伏发电照明)。

4岭南建筑元素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最为重要的首先是规划和建筑,因为规划和建筑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必须的空间和基本的环境,而且规划和建筑是长远的,设备、设施的寿命相对而言是短暂的。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庭园的协调结合,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讲究自由和自然, 均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

在华南地区,绿色建筑非常重视园林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10]在室外环境和节水章节都与园林有关,岭南园林可以在室外热环境改善、绿化、 改善声环境、风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岭南园林以水为主,围绕水配置亭、廊、楼、 桥、山,最为突出的是岭南丰富的植物。水面、植物和亭子、廊道的阴凉,可以改善室外热环境(降低热岛强度), 水面还可以用来蓄积雨水。树荫、亭子及廊道利于人在其中休息、行走而较为阴凉,亭子、廊道还利于避雨和行走不被雨淋,这些元素都可以为休闲提供良好的环境。 丰富的植物使得所在区域空气清新,风景迷人。园林的围合布置,使得园林内很安静,改善了声环境。归纳说来,岭南园林在室外热环境、声环境、风环境、场地绿地、 场地生态、雨水设施、控制径流、植物配置、灌溉节水、 雨水利用等方面对绿色建筑做出贡献。

其次,岭南建筑的一些与气候特征有关的元素可归纳为遮阳、隔热、通风、抗风、防潮几个主要方面[5]。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冷巷、天井、露台、敞廊、敞厅、敞梯、敞窗、敞门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 空间自由、流畅、开敞。冷巷、天井可以形成阴凉的室外环境,加上这些开放性空间,与室外阴凉环境相结合, 炎热时可以利用自然风。而且,这些空间根本不用装空调, 从而使得需要空调的建筑空间大大减少,这是从建筑设计方面最为有效的节能手段。岭南建筑这些开敞、开放的特征,可以在满足建筑节能标准、建筑体型优化设计、 通风散热、分区空调、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等方面为绿色建筑加分。

第三,岭南建筑的轻巧、通透外观造型,与北方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轻巧造型可以使得建筑不蓄积热量, 加上建筑通透,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在夜晚很快就随气温下降而快速散热而变得阴凉,从而大大减少空调的开启时间。轻巧的造型风格,有利于遮阳构件的设置 ; 通透的外观造型则非常有利于自然通风,有利于设置开敞空间。传承岭南建筑轻巧、通透的造型,可以使本地的绿色建筑做出本区域的绿色建筑风格。

第四,岭南建筑的外立面颜色以灰色、浅色为主, 符合此地建筑以防热为主的要求。浅色有利于建筑反射太阳的辐射热,明朗淡雅的色彩是在湿热环境下所必须的,淡雅的色彩可以使人心平气和,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燥热。灰色调较为清凉,而且雨后也显得清新自然,耐污染,适应湿热气候。灰色调或淡雅色调,也使得建筑比较清新轻盈,不那么浮躁,创造较为稳重(不轻浮) 的文化氛围。

另外由于气候多雨,岭南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也往往设置种植屋面,同时结合庭院和园林设置 “渗、滞、蓄、用、排”功能的理水设施,这些特征都与南方的湿热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处理好雨水的排放、收集、 蓄积,建筑的垂直绿化,这也是本地绿色建筑的关键或亮点。

5华南地区建筑的绿色技术方向

绿色建筑应该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求为基本前提,以全寿命期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基本思路,充分挖掘传统建筑技术和应用业已积累的绿色建筑技术,形成可以大量推广、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针对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要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走出地区独特的技术方向。

(1) 节地与室外环境方面

要能够充分适应高容积率的现实需要,通过优化总平面布局,做好区域自然通风优化(通道、间距、架空), 避免大厦高速风 ;合理应用岭南传统园林,通过水面、 水景、乔木、灌木、喜阴植物、草地、透水地面,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营造舒适室外热环境和绿色景观 ; 在场地充分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有条件的项目根据地形利用池塘、人工湿地控制雨洪等 ;利用架空地面、 地下组织交通,接驳公共交通,方便行人,并合理设置停车 ;利用围合空间优化室外声环境等。

(2) 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利用天井和开敞、半开敞空间,减少空调空间,并合理设置空调分区 ;采取多种适合气候的围护结构隔热降温技术,包括遮阳构件、遮阳产品、保温隔热材料、反射隔热、绿化隔热、蒸发降温、 通风隔热等 ;合理设计空调系统,寻求更适合的空调节能方式。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

采用风冷系统空调、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减少空调补水 ;结合景观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景观用水补水、灌溉、清洗、道路浇洒等 ;种植岭南园林植物,节约绿化灌溉用水,使用必要的滴灌等灌溉节水技术 ;合理设计排水、排污系统,确保雨污分流。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

积极采用钢结构等轻质、耐久的结构体系 ;采取功能性构件设计,避免过多装饰构件 ;积极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性能材料,以及高耐久性材料 ;室内房间隔断优先使用绿色轻质内隔墙或灵活隔断 ;积极探索工业化构件,减少建筑垃圾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指导施工, 从而缩短工期、减少浪费 ;根据条件,尽可能对于建筑废弃物和可循环材料再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方面

空调系统对新风进行除湿,控制湿度 ;通过屋顶隔热,东西墙隔热,采光顶遮阳和通风等措施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和舒适性;采取有利于自然通风的通透、开敞设计, 并对装修材料的污染物释放进行控制 ;考虑结合声学的围合设计,在进行自然通风的同时采取措施隔绝室外噪声,并减少设备噪声 ;重视办公室的自然采光设计,以及地下空间的采光、通风改善 ;充分利用天井、中庭进行室内的自然采光 ;积极考虑设置结合立面和景观的可调节外遮阳装置。

6岭南绿色建筑小结

随着大批量建筑的建成,今后20年,建筑的建设必将从“飞行”走向“着陆”,建筑的设计、建设等必须从“粗放”走向“精细”。今后,只有融入了更多的绿色建筑元素、更多的岭南建筑文化,这样的建筑才能称得上“精细”, 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绿色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

华南地区的绿色建筑应该充分应用岭南园林技术, 以水为主线,围绕配置亭、廊、楼、桥、山以及岭南丰富的植物,从而在改善室外热环境、声环境、风环境、 场地绿地、场地生态,完善雨水设施、径流控制、植物配置、灌溉节水、雨水利用等方面做出精细化的规划设计。 在建筑风格方面,应该秉承岭南建筑轻巧、通透的建筑风格,在立面上设置遮阳构件,应用遮阳产品,并设置足够的通风开口。在建筑色彩方面注重灰色系和淡雅色彩,形成地方风格。在建筑的空间设置方面,应设置天井、敞廊、敞厅、敞梯、敞窗、敞门等开放性空间,与室外阴凉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风,不装或少装空调, 减少需要空调的建筑空间,做好建筑体型优化设计、通风散热、分区空调、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等。针对多雨气候,设置种植屋面和建筑的垂直绿化,处理好雨水的排放、收集、蓄积,同时结合庭院和园林设置“渗、滞、蓄、用、排”功能的理水设施。

为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本地的绿色建筑还需要在室外环境、建筑节能、节水、节材和室内环境方面多做提高。如在规划建筑方面,要优化总平面布局,合理设置空调分区,采取多种适合气候的围护结构隔热降温技术 ;在节水方面要节约空调水耗,使用必要的灌溉节水技术 ;在节材方面要优化结构体系,采用高性能材料 ; 在室内环境方面要隔绝室外噪声,并减少设备噪声,重视自然采光设计,设置结合立面和景观的可调节外遮阳装置 ;等等。

奥运场馆的绿色理念 篇10

在北辰路, 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 这个巨大的半透明盒子, 近乎透明的ETFE膜能让阳光照射到建筑物里面, 阳光房成为可能。不过, 让阳光照射进来并不是水立方的目的。水立方设计的奥妙是在冬天需要阳光的时候让它尽量进来, 在夏天不需要太多阳光的时候对它加以阻止。虽然水立方看上去是个半透明的盒子, 其实盒子上分布着很多银色的镀点。这些镀点就像小小的遮阳伞, 起到隔离、反射光线的作用, 可以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挡在场馆之外。北面, 阳光负荷很少, 镀点的密度就相对镀得疏一点, 整个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而在西面、东面, 由于入射阳光比较厉害, 我们在那里会镀比较密的斑点。要想在烈日当空或太阳西晒的时候, 让水立方能保持凉爽的温度, 这些小小遮阳伞的分布就必须十分精确。

水立方首次运用的钢架结构和膜质墙体不仅成就了水立方令人赞叹的外观, 也带来了日后使用过程中的能效节约。

“水立方”的这层“外衣”可保证90%的自然光进入场馆, 每天就可享用9个小时的自然光。这样不仅场馆内部的采光不受影响, 而且大部分时间里场馆内部都不需开灯, 大大节省了能源。而且ETFE膜材本身具有不侵水性, 就是水从上面滑过却不留水痕, 而气枕上面的杂物、尘埃、尘土等, 则会通过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 大量的清洁用水也因此被节省下来。“水立方”不仅利用雨水自洁, 还专门设计了雨水回收系统, 一年回收的雨水量一万吨左右, 大约相当于一百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大到对太阳光的利用, 小到卫生间的一个水龙头, 水立方在节能方面究竟做了多少举措, 连设计者也很难数得清。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 游泳场馆的能耗通常是比较高的, 在奥运场馆中, 水上项目的场馆是最难设计的, 而水立方在世界范围内都算得上是一个节能的建筑。

国家体育场的科技含量

在落实“绿色奥运”方面, 国家体育场采用了雨洪利用系统, 该系统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建筑雨水深度处理回用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雨洪利用系统。建有六个储水池总容积12000立方米, 年处理能力5.8万吨, 处理后中水用于比赛场地草坪灌溉、空调水冷却、冲厕、绿化、消防等9类用途。利用了先进能源利用技术:地源热泵, 利用场地中间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的足球场草皮下的土壤资源, 为国家体育场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提供了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此外, 还有先进的空气处理技术、微气候研究, 绿色照明技术、能源系统及高效智能管理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总发电容量为130千瓦。

国家体育场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针对建设过程中的若干“瓶颈”和焦点问题, 重点安排一批科研攻关项目和课题, 解决设计和建设中的难题。在各专业设计上重点应用较成熟并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 体现一流的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的科技水平。如首次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基于CATIA空间模型的三维设计方法, 成功地解决了复杂空间结构、扭曲构件与特殊节点建模问题。在ANSYS软件平台上开发了大跨度结构读者设计与优化功能模块, 满足鸟巢复杂大跨度结构设计需求。提出钢结构创新设计方法研究:大跨度结构温度场计算方法。在新材料新技术方面应用了ETFE和PTFE膜结构。此外, 科技方面还表现在消防性能化设计和安全疏散模拟分析、声学环境的研究、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热环境舒适度的研究等。

丰台垒球场成节能示范场

丰台垒球场是北京第一个完工并投入使用的奥运场馆。应用于丰台垒球场的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项目多达34项。

外挂太阳能电池

走进北京丰台体育中心西门, 一座5层的白色建筑映入眼帘, 这是丰台垒球场的功能用房。

功能用房的南侧和西侧外立面上, 共安挂了135块灰黑色板材, 与建筑相配, 甚为美观。这是200Wp的太阳能电池 (Wp是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 , 它们组成太阳能电池阵列, 并分离为三个发电单元, 通过两台3kw和一台3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组成完整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该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达1.9万度。

这套系统有一些创新点, 如首次采用两台单相并网逆变器与一台三相并网逆变器同时工作, 做到互不干扰。此外, 还采用了远程无线数据传输管理系统, 该软件已获得了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看台可回收

丰台垒球场占地面积8.4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 属于奥运场馆中的改扩类场馆, 这里曾经是亚运会的棒球场。

改建之后, 该场馆有2个比赛场地, 2个训练场地, 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垒球场馆。整个垒球场有4700个固定座位, 还拥有5000个临时座位。

丰台垒球场的看台引进了世界先进的CRAB预制模块式脚手架成套技术。该系统产品的结构形式属于国际主流的脚手架支撑结构, 已在许多国际体育比赛和大型活动的临时看台工程上成功应用。它的可拆除率为100%, 材料可重复利用率为99%。

临时看台的承建方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赛后场地复原。现场夯实土地上铺设了一层碎砂石, 保证雨季的排水性。碎砂石赛后易转移, 减小了因铺设水泥毁坏现场绿地, 同时预制水泥底座浮置在碎砂石上, 不影响绿地复植。

奥运会大约需要20万个临时看台, 如果全部采用可回收看台系统, 综合成本将节约50%以上, 约合人民币2~2.5亿元, 钢材重复利用达到1万吨。

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漏斗屏”亮相

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是一座设计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体育馆, 奥运会后可举办各种大型赛事和大型文化演出活动。该场馆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 地下三层, 地上四层, 可容纳观众1.8万人。

金光荡漾的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 其外立面是由一块块的铝合金板“贴”成的。紧挨着金衣的一层是low—E玻璃幕墙体系。low—E玻璃又叫低辐射镀膜玻璃, 因为它镀的膜层表面辐射率很低而得名。这种不到头发丝1%厚度的低辐射膜层对红外热辐射的发射率很高, 能将80%以上的远红外热辐射反射回去, 利用low—E玻璃合成中空玻璃, 与普通单片玻璃比较, 夏季就可以节能60%以上, 冬季可以节能70%以上。

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的low—E玻璃表面采用了中国科学院自主开发的纳米易洁镀膜, 经过了镀膜处理。这项技术改变了过去易洁玻璃采用憎水材料的方法, 采用纳米级超亲水材料对玻璃进行处理。一旦水接触玻璃表面就会形成均匀的水膜, 同时完全浸湿玻璃和污染物, 最终通过水的重力将附着于玻璃上的污染物携带走, 从而达到清洁的效果。为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 在外挑玻璃肋和幕墙的第二面上进行了彩釉处理。同时在幕墙的第三面增加了一层低辐射镀膜, 可以有效的防治冬天室内热量向外辐射。通过纳米材料镀膜、彩釉、中空、低辐射镀膜等多道立体设防, 使五棵松体育馆的外墙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使玻璃幕墙具有很强的自洁功能, 到达自然维护清洁玻璃的作用。

走进场馆, “漏斗”型的中央吊斗屏系统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国内首套全彩高清LED显示系统。据介绍, 这套显示系统在比赛中可完成精彩瞬间捕捉、奇特镜头回放、实时直播同步、赛况信息播报、计时记分统计、广告播出等多项任务。可满足奥运会篮球比赛和NBA篮球比赛的需要。

整套系统由漏斗屏、环形屏及计时记分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 悬挂于场地正中央的显示屏自重22吨, 因形似漏斗, 俗称漏斗屏。漏斗屏具有升降功能, 在屏幕上方有四台升降机组。漏斗屏的升降由计算机系统控制, 最高可升至斗屏底部距地面15.922米。可根据观众视角和客户需求升降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而看台层环形显示屏, 安装在场馆首层内廊一周, 由110面屏幕组成。主要用来播放渲染现场热烈气氛的视频图像, 比如焰火、水流喷洒等场景。

赛场计时记分控制系统可综合设定和控制赛场分数和时间, 将比赛结果通过控制室内的设备投放到漏斗显示屏和看台层环形显示屏上, 并同步更衣室计时时钟和比赛时钟, 使得赛场秩序井然有序, 比赛结果更加准确、公正。到时, 国内球迷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世界顶级的“NBA”赛事。

北京大学体育馆的科技亮点

北京大学体育馆是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专用馆, 也是世界上首座乒乓球比赛的专用体育馆。场馆的设计和建设涵盖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馆内从由不同支撑体系等7个部分组成的钢结构, 到能实现远距离实时遥感测、遥信、遥控的灯光照明以及地源热泵系统、虹吸式排水等细微之处均可见到的科技之光, 被建筑专家称为“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奥运场馆。大跨度钢结构屋盖的建筑外形类似旋转中的乒乓球, 被形容为“中国脊”, 较好地将北京大学的人文理念和乒乓球的运动精神融为一体。此场馆还广泛运用环保技术的场馆设施规划, 多方位地推进了学校和周边绿地美化发展。场馆建筑面积26900平方米, 分为地下二层, 地上四层, 比赛时可提供固定与活动座位7557个。

作为世界首座乒乓球比赛的专用体育馆, 该场馆根据乒乓球项目要求有三个特点:第一, 整个背景比较暗, 这符合乒乓球项目观众的视觉感受。背景选择了灰色, 而不是红或黄这样的亮色;第二, 根据乒乓球运动规律, 本次赛事场馆内风速控制在每秒0.2米;第三, 场内的灯光根据比赛时的需要将可进行明暗程度不同的变化, 不会让比赛者和观看者有不适之感。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天窗”开启占尽“风光”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出于奥运比赛用馆和高校体育馆的双重定位, 建在校园的中心区。体育馆主比赛厅新颖而不张扬, 采用了门式钢架结构, 建筑整体强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吸声、保温的特点, 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在主馆北侧建有一附馆, 内设有5个摔跤垫的热身场地、体育赛事管理和组织运营以及运动员休息、训练用房等。

在这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都可以使用地热水进行淋浴。奥运比赛期间, 整个摔跤馆主、附馆都将用上地热水。

屋顶天窗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好。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平面是一个约82.4米×96米的矩形, 屋顶则是反对称的折面, 由12榀钢架组成, 跨度82.4米, 中心距8米, 形成高低错落的造型。

体育馆充分利用了屋顶造型特征的高度差, “敞开天窗向太阳”, 形成了效果极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一般情况下, 每天16时之前, 馆内均能保持充足的光线。

北京奥运村:宜居北京的“绿色建筑”典范

奥运村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西北角, 分为南部居住区和北部临时设施区两个部分, 共占地66公顷。

奥运会期间, 奥运村能满足17200名运动员及官员 (残奥会期间7000名运动员及官员) 居住、生活、训练、休闲和娱乐等需求。赛后奥运村将成为具有奥运文化遗产特质的高档居住社区。由于奥运村实现了零排放的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集中式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等先进环保技术, 奥运村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高水平、有特色”, 也将成为宜居北京的“绿色建筑”典范。

奥运村的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采用热交换的方式, 从清河污水处理厂排入河道的再生水中提取温度能量, 然后注入河道, 不改变水质, 不消耗水量, 而水中蕴含的能量却被利用。再生水中的低品位温度能量经热泵提升, 可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

利用这项技术, 奥运村冬季采暖从再生水中提取的能量折合标煤约3000吨, 占奥运村采暖总能耗的82%, 折合天然气约225万立方米, 比燃煤采暖可就地减排二氧化碳7200吨,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123吨, 一氧化碳4吨, 粉尘33吨。夏季时, 这套系统制冷比普通分体空调节电40%以上。由于不用冷却塔或室外机, 不但没有噪声和烟气排放的污染, 还可以有效地将夏季大型建筑群的热岛效应归零。达到了城市污水能源利用的国际先进水平。

奥运村的太阳能集热管安装在屋顶花园, 成为花架构件的组成部分, 与屋顶花园浑然一体。全区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奥运会期间能为17200名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 较大地超过了往届奥运会水平。奥运会后, 这套系统将供应居住区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

此外, 奥运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对集热传热、换热升温、储热杀菌、余热利用、自动控制等环节进行了综合考虑, 系统采用间接循环换热的方式, 具有系统独立、出水温度稳定、赛时及赛后保障性能好、便于计量等优点, 其工程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超过历届奥运会,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套系统年节电约500万千瓦时。

奥运村的微能耗建筑, 将在奥运会后“变为”幼儿园。该建筑采用了冬季自然储冰用于夏季空调技术, 能提供建筑物整个夏季20%左右的供冷量。2000平方米的微能耗建筑, 每平方米全年节电36千瓦时, 是现行节能建筑能耗量的三分之一, 年节电14万千瓦时。该建筑还集成应用了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热水、太阳能除湿、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供暖制冷、真空玻璃窗、智能化控制等20余项高新技术。

遵循循环理念发展绿色包装 篇1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委会于2006年在苏州召开的“全国首届绿色包装大会”上通过的绿色包装定义及其评价方法如下:

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的内涵是制定绿色包装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目前,绿色包装的内涵为以下五点:

1.实行包装减量化。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欧美等国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无害包装的首选措施。

2.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或回收再生。通过多次重复使用或通过回收废弃物生产再生制品,或对废弃物焚烧利用热能,或通过堆肥化改善土壤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既不污染环境,又可充分利用资源。

3.包装废弃物可降解腐化。为不形成永久性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须能分解腐化,在大自然中自行消融,不污染环境,进而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为此,世界各工业国家均重视发展可降解包装材料。

4.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不应含有毒性的元素、卤素、重金属或含有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

5.包装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即从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造成污染。

前面4点应是绿色包装目前必须具备的要求。最后一点是依据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绿色包装提出的最高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对绿色包装可做出如下定义: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称为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分级标准

绿色包装系一种理想包装,完全达到它的要求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分阶段达到目标,可以按照绿色食品分级标准的办法制定绿色包装的分级标准:

A级绿色包装:指废弃物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所含有毒物质在规定限量范围内的适度包装。

AA级绿色包装:指废弃物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含有毒物质在规定限量范围内,且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

上述分级,主要考虑的是解决包装使用后的废弃物问题,这是当前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关注的热点,也是提出发展绿色包装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解决包装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绿色包装的科学评价方法

绿色包装的上述内涵使包装与环境相融,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性能被称为绿色包装的环境性能。科学评价绿色包装环境性能的法官法是列入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中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ISO14000明确规定,凡是国际贸易产品必须进行环境认证和生命周期评价,并使用环境标志。

1.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按照一定的目标要求(减少环境污染或节约资源消耗),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原材料的提取、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回收利用直至最终处理的全过程,主要采用量化比较,对产品的环境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量化计算就是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即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因消耗资源和排放废物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用一个“环境负荷”(或称总的环境影响潜力)指标来表示。该指标越大,产品的环境性能(绿色性能)就越差。

2.生命周期评价和技术框架的组成

(1)首先对研究的目标和范围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明确研究的范围,人为界定出研究的产品系统边界,并建立起产品系统统一的功能单位,以有利于进行产品环境性能的比较。

(2)清单分析。进行清单分析是生命周期评价量化分析的开始。清单分析即对产品在生命周期各阶段对环境所造成的负担(污染排放或资源消耗)进行量化评估,并列出数据清单。

清单分析的步骤:建立产品系统模型,绘出产品生命周期流程图;细分流程中的单元过程;收集产品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即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数据;进行数据分配,如某工艺同时生产出两种产品时,其输入输出数据可按产品重量进行分配。

(3)影响评价。这是生命周期评价进行量化计算最复杂、最困难的一步。影响评价即对清单分析中列出的各项输入和输出数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其步骤是:首先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类型分类,通常指影响人体健康、生态健康、资源消耗三个方面的环境问题。每个方面均包括一些环境影响类型,如在生态健康下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光化学延误和水体富营养化等;人体健康下有中枢神经系统效应、生殖系统效应、呼吸系统效应和致癌效应等环境影响类型问题;特征化,就是将同一环境影响类型的各个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汇总。通常是选择其中一个影响因子作为参照物,再将其他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相对于它取当量系数,以量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进行汇总;

量化,为对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影响程度进行总的环境影响潜力的汇总,需再进行量化评估。其方法是先确定不同环境影响类型对环境影响的相对大小或称取权重,如我国专家采用目标距离法计算出我国全球变暖、酸雨、富营养化三种环境影响类型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82、0.73、0.74,再汇总即可算出总的环境影响力。

(4)结果解释(或称改善评价)。对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其步骤为识别、评估、结论和建议。对改进后形成的方案,也需再次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的评价,成为改善评价。

3.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缺优点

采用上述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包装产品的环境性能具有以下优点: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避免了过去仅在某一阶段对产品的环境性能评价的片面性、局限性的弊病。因而是全面、系统评价产品环境性能的科学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一大特点是量化比较,用经过量化计算的“环境负荷”指标来表现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环境性能,具有数值化、直观的优点,避免了用专家经验定型评价产品环境性能的随意性和不可相比性的缺点。

由于上述优点,因此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绿色包装的环境性能具有全面、量化、直观的优点,因此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可用以制定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标准,或用其数据作为数字环境声明的全部内容。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如下缺点:

进行生命周期评价,从“摇篮到坟墓”,计算操作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工作量和难度均较大;

生命周期评价的中心环节清单分析的数据收集困难。我国企业普遍尚未对产品在生产加工阶段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数据进行搜集,更无国外一些企业及研究单位建立的清单分析数据库。由于条件相差甚远,故国外清单数据库的数据亦不能为我所用。因此,目前进行生命周期评价还只能采用资料、报告中提供的数据,而通过企业监控、取样、测算的数据或通过模拟工业生产过程取得污染排放量的模拟数据却近于空白,因而进行清单分析的准确度差。?这也是我国开展生命周期评价工作须尽快解决的首要问题;生命周期评价的影响评价,需确定各种当量系数和权重,以及各类量如生物、化学、物理、环境量之间的量纲折和也均十分困难。目前,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对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当量系数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对权重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目标距离法来计算获得。由于模型误差,使权重计算的准确度受到影响,计算的难度也更大。

总之,由于生命周期评价存在上述问题和我国开展生命周期评价的条件目前尚不完全具备,故目前尚不宜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普遍对绿色包装的环境性能进行评价,不能以此来确定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

4.中国绿色包装目前应实行的评价方法

根据我国目前还不能普遍实行生命周期评价的实际状况,为能更好地推进绿色包装的发展,应在对绿色包装实行分级的基础上实行不同的分级评审标准。

AA级绿色包装可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制定认证标准或直接利用其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数据作为评审标准,并授予相应的环境标志(ISO14000的I型和III型环境标志)。

A级绿色包装,是目前应推行的重点,可根据其定义制定如下五条可操作指标,符合指标的则授予单因素环境标志。

包装应实行减量化、制止过度包装。减量化是国际上普遍认为发展绿色包装的首选措施,它能从源头上节约原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的物量。一般而言可通过包装结构设计,如包装材料或制品薄壁化及轻量化来达到减量化。制止过度包装,提倡适度包装是包装减量化的最低要求。

包装材料不得含有超出标准的有毒有害成分。在包装材料全生命周期内,不得释放有害环境和人身体健康的受禁物质。在包装期内,包装材料或容器不得像食品迁移有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

包装材料包括印刷油墨中所含有机溶剂及重金属残留物质,必须严格限制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和聚溴联苯等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出国际流行或国家规定有关标准。

产品包装上必须有生产企业的“自我环境声明”。为了对使用者和环境负责任,企业生产的包装产品应有“自我环境声明”,声明内容应包括:包装材料的成分,含有毒有害物质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是否可以回收及回收物质种类;是否可自行降解;固态废弃物数量。若连同被包装产品的“自我环境声明”则除上述外还应有:是否节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为避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而应注意的事项;其他。

包装产品能回收利用,并明确是由企业本身还是委托其他方回收(须有回收标志)。

包装材料能在短期内自行降解,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凡符合前四条的,根据分级的A级标准,应属于可回收利用的绿色包装,并授予相应的单因素环境标志;而符合除第四条之外所有的,则属于可自行降解的绿色包装,并授予相应得单因素环境标志。5.绿色包装的环境标志

符合评审标准的绿色包装,应标志明显,这种标志即环境标志。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对环境标志的定义是:环境标志是对绿色环境产品授予的一种标志,该标志告诉消费者这一产品与其他类似产品性比环境更加友好。

ISO14000为了消除因各国都搞自己的环境标志而形成绿色贸易壁垒,特将环境标志制度统一规定为三种类型,I型为生态标志,表明该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对人体及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在要求范围内,需经第三方认证;II型为企业对产品自我生命式的环境声明;III型为数字形式的环境声明,也需经第三方认证,并发予检测评估证书。我国和日本等国使用I型标志,我国由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组成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所以第三方认证是政府认证,在国际上信任程度很高,其环境标志是绿色的十环标志。美国等国使用III型环境标志,其数字是经生命周期评价计算得到的清单分析及影响评价数据,它是一种先进的环境标志类型,是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手段。

对AA型绿色包装,在使用生命周期评价对包装产品进行环境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可应用ISO14000的I型和?III型环境标志来表示:对A型绿色包装则根据前述五条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环境标志,即可回收复用标志、可回收再生标志、可自行降解标志来表示。即:I型环境标志。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数据制定授予I型环境标志的认证标准,以对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行合理的开支。凡合乎认证标准的包装产品授予I型环境标志。

III型环境标志。III型数字环境标志被定义为带有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参数的产品的定量环境数据。目前各国对III型环境标志的目标对象主要是工厂级消费者,他们对这种用生命周期评价获取的数字声明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可回收复用标志。生产商或销售商自己负责回收复用或委托其他方回收复用的包装,并经行业协会认证的,可授予此标志。

可回收再生标志。生产商或销售商自己负责回收再生或委托其他方回收再生的包装,并经行业协会认证的,可授予此标志。

可自行降解标志。凡能在短期内自行降解的包装,并经行业协会认证的,可授予此标志。

制定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和相应的环境标志将有力推动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国家应尽快成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中心,推动我国包装行业的生命周期评价以及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工作的开展。

绿色理念绿色元素论文 篇12

一、环保施工

把基坑“围”起来——基坑统一围挡。从环保、从人们的视角、从方便施工等环节形成了规范化、正规化。

把垃圾“装”起来——按照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方专门设置了垃圾房和垃圾桶。由专人及时清扫、分拣、归类、码放、清运。防止垃圾乱堆乱放、形成脏乱差、污染环境的现象。

把噪音“藏”起来——针对电锯、切割机和混凝土地泵等机具噪音较大等实际情况, 为不影响周围2000户居民的正常生活, 减少噪音污染, 项目部把这些器具放在专门房间加工、作业, 把噪音“藏”在室内, 避免了露天加工和施工现象。

把尘土“盖”起来——除了工地道路正常硬化外, 凡是基坑内外裸露的地面, 全部用绿色密目网予以覆盖, 达到黄土不露天。与此同时, 他们还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 使环境优美化、人性化和规范化。

二、造型奇特的世纪工程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是目前单体用钢量最多的钢结构工程, 被国内钢结构建筑专家称为“世界级工程”。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 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 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由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 造型独特、结构新颖、高新技术含量大, 在国内外均属“高、难、精、尖”的特大型项目。

三、不规则菱形整体构架

央视大楼的结构是由许多个不规则的菱形渔网状金属脚手架构成的。这些脚手架构成的菱形看似大小不一, 没有规律, 但实际上却经过精密计算。作为大楼主体架构, 这些钢网格暴露在建筑最外面, 而不是像大多数建筑那样深藏其中。由于大楼的不规则设计造成楼体各部分的受力有很大差异, 这些菱形块就成为了调节受力的工具。受力大的部位, 将用较多的网纹构成很多小块菱形以分解受力;受力小的部位就刚好相反, 用较少的网纹构成大块的菱形。

四、桥状塔楼连接

央视大楼塔楼连接部分的结构借鉴了桥梁建筑技术, 不同的是, 如果把那部分看作“桥”, 它将是一座大得出奇、非常笨重的桥。这个桥的某些部分有整整11层楼高, 桥上还包括一段伸出75米的悬臂, 前端没有任何支撑。北京市政府组织13位结构专家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 专家组做了一个3层楼高的复制品用来研究, 它被放在一个能模拟地震的液压平台上, 上面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 用来监控“塔楼”上1万多条钢梁的位移, 并测量在不同情况下哪个部位承受的压力最大。

五、适应“空气污染”的玻璃

央视新大楼外面由大面积玻璃窗与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 大楼外面采用特种玻璃, 其表面被烧制成灰色瓷釉, 能更有效遮蔽日晒, 适应北京的空气质量环境。实际上, 在空气污染很严重的日子里, 这种玻璃就像融化在空气中似的, 人们只能看到大楼的网状结构, 彷佛闪电被凝固在空中。

CCTV大楼——环保施工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是目前单体用钢量最多的钢结构工程, 被国内钢结构建筑专家称为“世界级工程”。它地处北京中央商务区核心地带CBD规划范围内, 用地面积总计187, 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550000平方米, 最高建筑约230米, 钢结构总重120000吨, 工程建设总投资约50亿元。由著名的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 主设计师为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雷姆·库哈斯。

朝阳门SOHO——节能环保

SOHO中国的银河SOHO位于北京内城罕有的大型地块。这是一个占地5万多平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集商业办公于一身的大型综合项目。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 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SOHO中国委托荣获普利兹克奖的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 普利兹克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作为这一奖项设立26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得主, 扎哈·哈迪德用其充满幻想和超现实主义的设计理念, 将银河SOHO打造成为与鸟巢和新央视大楼齐名的北京建筑新地标。

一、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建筑

Soho对于节能环保的努力, 目前已取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认可, 预期目标为LEED CS 2.0银级。做出的努力包括:景观节水, 中水回收利用以及节水器具的广泛使用, 这使得soho项目综合节水至少20%;采用节能灯具、高效冷机、高性能双银-LOW E玻璃等节能策略, 综合节能可以达到14%。

除此以外, soho在制冷方面还选择了绿色制冷剂, 减少对大气臭氧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办公空调设置分户计量, 以有效利用能源, 减少能源浪费等等。

二、网壳屋顶结构

如同清风薄雾般的玻璃采光天顶飘浮在四个椭圆形的商业中庭之上, 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也随之被结构通透的特性所消融了。这种轻质透明的结构给建筑施加了最小可能的荷载, 并极大提升了公共空间品质, 在视觉和力学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三、360度全角视野

soho在建筑设计策略上, 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 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 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

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访客可以仰望, 也可以地向前远眺, 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和方向。这里的关键策略是空间的流动性和导向性。当走近建筑的时候, 访客会观察到光影的游戏, 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转换。

四、流线动力构筑奇特地标景观

soho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 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 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 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 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

北京国贸三期——抗灾防火

国贸三期工程由美国SOM建筑师事务所以及奥雅纳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ARUP) 共同担任设计工作,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Tower 3) 简称国贸三期, 是现在北京的最高建筑。其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 地处北京东长安街延长线与东三环路交界处, 毗邻使馆区。由国贸中心和郭氏兄弟集团联合投资建设。其与国贸一期、国贸二期一起构成11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 是今日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一、北京第一高楼

高330米的国贸三期已经在2010年8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面积达到280, 000m2, 地上74层, 地下4层, 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为确保大厦有可靠的支撑, 大厦的地基挖到了地面以下23米深, 相当于8层楼的高度;基础底板下面共布有350根直径1.2米梅花形布局的工程桩, 深入地下最长75米, 属北京地区最深、直径最大的桩基础群。

二、防火钢结构避免911惨剧

为了避免9·11时钢结构剧烈燃烧熔化而导致高层建筑轰然倒塌的惨剧, 国贸三期大楼专门进行了调整, 主梁采用一种名为“劲性柱”的结构, 并在柱体外包裹钢筋混凝土以加固并隔热, 次梁则采用防火涂料喷涂。即使在遭遇飞行器撞击时, 也不会造成钢结构熔化而使整座楼倒塌的情况。

三、钢构幕墙高速电梯

从扶梯上到一层, 眼前是京城最大的拉索幕墙, 25米高的一面墙上, 用钢索织成“渔网”, 网间嵌装玻璃, 这种去除了框架的玻璃幕墙, 不仅令使用空间更大, 采光更好, 也方便在幕墙上张贴商业广告, 随时为商业裙楼更换“外衣”。

为高效解决第一高楼的客流, 52部垂直电梯在大厅里蔚为壮观。其中有4台高区直达电梯为国内第一高速电梯, 速度可以达到10米/秒。从一层到72层, 用时仅30秒左右。在电梯间里几乎感觉不出震荡和噪音, 只是随着电梯的快速爬升, 耳内压力有所增加, 如同飞机起飞时的感觉。

侨福芳草地 (芳草地中心) ——环保理念深入每个细节

作为2012年新完工的建筑, 侨福芳草地的设计周期长达10年之久, 由主持建筑师徐腾操刀, 综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IDA) 负责, 致力于对办公环境的一种全新变革, 将城市街景的感念引入建筑, 大范围使用绿色环保理念, 使得这座位于朝阳区CBD核心区的建筑刷新了北京地标的理念。

一、中国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铂金级预先认证的综合性商业项目

Parkview Green芳草地利用创新的环保技术以及对建筑材料的斟酌使用, 使得能源使用量为同等规模建筑标准的50%, 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铂金级预先认证的综合性商业项目。

二、环保理念深入每个细节

侨福芳草地外顶部采用的ETFE (四氟乙烯与乙烯共聚物) 膜材料, 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及钢架结构, 组成独特的节能环保罩, 形成独立的微气候环境。不仅做到了冬暖夏凉, 从而也节省了空调系统的使用。

从内在来说, 稳定的内部微循环系统, 结合楼群VAV冷水吊顶系统和智能BMS系统, 可以至少节约60%的能源使用率, 最高达到80%的比率。同时, 模块化办公格局的灵活性和兼容性也为租户节省了10-15%的装修成本。

上一篇:操作系统的备份与还原下一篇:供电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