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课堂论文

2024-09-29

绿色课堂论文(精选11篇)

绿色课堂论文 篇1

浅谈绿色教育理念下的绿色课堂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钟歆

摘要 “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其核心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本文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之下提出如何构建“绿色课堂”,从绿色课堂的定义、特点出发,就如何创设绿色课堂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绿色教育 绿色课堂

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这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实践教育理念、形成并展示教育技艺的平台。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学科里有所创造、有所收获,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是的,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天赋得到发展,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爱好、才能、志向。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那就是在“绿色教育”理念之下构建的“绿色课堂”。

一、绿色课堂的定义

绿色,在汉语语言中是充满着希望的生命的颜色。绿色象征着生机,繁茂和永恒;绿色意味着气息的清新,机体的舒展和灵性的激发。“绿色教育”不同于以往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其精髓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对自然的开发,必须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进行,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人的开发,同样要维护生态平衡,这就是说在提高科学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文素质,否则,这个人的科学能力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反,还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即便没有给社会带来危害,也成了不能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机器人”,这就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下衍生出的“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在绿色课堂上,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将课堂演绎成为妙趣横生,激情飞扬,智慧灵动的场所。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发展自身潜能,张扬个性,陶冶性情,享受学习的情趣,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着生命的活力。

二、绿色课堂的特点

1.实惠

对于课堂教学,通常人们总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上,关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其实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内核,教育对象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发展说到底就是变化,但应该是积极的变化。因而,上你的课之前与上你的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绿色课堂”的重要尺度。绿色课堂上的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

当然,绿色课堂教学引发的学生变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变化,表现在知识的量的累积;能力的变化,表现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维的敏捷、深刻、缜密);情感的变化,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受到赏识的愉悦,战胜困难的快慰,收获成功的欣喜等),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心向的变化,表现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兴趣更浓厚,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坚定,投身学习的态度更积极、更主动,正所谓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总之,通过绿色课堂,学生真正的得到了实惠,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得到了快乐,面对未来更加坚强和自信。

2.高效

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考量的问题。绿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而速度、收益、安全是高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得益,经过学习产生变化、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同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方式。在伴随学习活动的同时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越来越爱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原有的学科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异,学生的强势、弱势智慧有侧重。一个班级内又有优秀生(尖子生)、中间生(边缘生)、后进生(学困生),即使是在同一类的学生中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使一堂课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如何使一堂课对于所有学生的意义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必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去思考、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绿色课堂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学生各自已有的经验和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展开,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着力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热情,以确保课堂上没有学生是“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

3.鲜活

一堂课,相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单位来说,肯定有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前预设的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然而,绿色课堂的价值和魅力远不止于此,因为,一堂课不因也无法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再现。绿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新鲜的,紧跟时代潮流,不是陈旧、过时的,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能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最新的教学理念来教导学生;而教学方式和方法则应当是新颖、灵活多样,而不是单

一、枯燥的。

绿色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探奇览胜的一段精彩旅程。舞台上常常有高潮迭起,悬念频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屏弃了呆板与僵死,凸显出开放性与挑战性;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数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神游,这对于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绿色课堂因为它的鲜活可能会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这不是上课老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同其他鲜活的事物一样,绿色课堂不可能十全十美,留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课,而教师也正是在这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之中才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曾见教师在课前精心打磨煞费苦心,领导临场指导,小组合力攻关,再加上数轮试教,几番修改,才换来教师在课堂上的神采飞扬挥洒自如,知识呈现如剥茧抽丝,问题讨论应者如云,解决难点势如破竹,落实重点学生心领神会。课堂结构之严谨,课堂节奏控制之恰当,教学用时分配之合理与精确,让听课人实在无可挑剔。这样的课在“精彩”与“完美”的背后是矫饰、贫乏、苍白和了无生气,是对创造的扼杀,是对鲜活的窒息。从这点来看,绿色课堂因为它的缺憾和瑕疵而变得更加鲜活。

三、绿色课堂的构建

明确了绿色课堂的定义和特点,再来思考如何构建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绿色课堂的构建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惠”,着眼于“高效”和“鲜活”,无论是教师、教材还是教法都应当有所改变。

一是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绿色课堂上教师不是公正的裁判、威严的法官,对学生的回答、思考、合作进行裁决,更应是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修改张扬的促进者,对学生的回答,思考,合作进行激励,启发,调整。让学生从老师热情洋溢的赏识评价中形成自信,从委婉无痕的否定评价中,从充满期待的暗示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让思考更深刻,表达更生动,合作更有效。教师的激励方式可以是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抹真诚赏识的微笑,一个透着期盼的眼神,一句热情鼓励的话语。这点点滴滴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都会化作涓涓暖流,沁人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是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需求相应地拓展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拘泥于书本教材,更多的是从社会,这一真实鲜活的教材中汲取营养。

三是从教学方面讲,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绿色课堂,尊重天性,激发灵性,调动悟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智、潜质、潜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悠然心会、深得吾心。绿色课堂,在学生的心灵上播种阳光,让学生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让学生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绿色课堂,帮助学生勇往直前,尽心竭力,乐此不疲,好学不倦,领舞他们学习的激情,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绿色教育,绿色课堂,让所有的学生在有所学的同时,能够有所得。

On Green Class under the Guide of the Idea of Green

Education Abstract: The green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core is the amalgamation between the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 education, and foste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Under the guide of the idea of gree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ets up an idea of building up green class, discussing how to construct it from its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Green Education Green Class

参考文献

[1]杨叔子.脸色教育: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 教育研究, 2002 ,(11)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选编)[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高帆.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 九州出版社, 2006 [4]林全辉.树立 “绿色教育”理念 构建温馨和谐课堂[J].内江科技, 2007,(01)[5]许金胜.转型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6]张艾君.构件脸色课堂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绿色课堂论文 篇2

一、节约资源, 一言一行皆环保

美术课不仅是美的课堂, 更该是绿色环保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 了解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认识环境的现状, 加深对绿色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让学生自觉地去做与环保有益的事情, 从小培养节约意识, 将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想法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1. 引导班级垃圾分类化。

针对教学中产生的废旧材料,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垃圾分类的方法, 将其分成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再利用两种。每次美术课结束前的收拾整理环节, 是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好时机。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浪费行为, 让学生将不能用的物品放到垃圾筒里, 把还可以利用的边角材料、废纸放到自备的材料袋里, 以备下次需要时再用, 对于自己实在不想要, 还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则放入教室的公共“百宝箱”中, 有效地将资源整合、回收, 同时也可解决一些同学的不时之需。

2. 寻找生活里的可用之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 如酒瓶、一次性杯子、各种包装盒等合理收集, 不要随意丢弃, 把这些材料带到课堂上用作美术课的手工制作材料, 不但解决了美术课中制作材料的问题, 也能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从节约一张纸、一个瓶子开始, 在潜移默化的行动中, 逐步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 减少浪费的好习惯。

二、废物利用, 一事一物皆素材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废物”用得好它们还有价值, 用得不好它们还是废物。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要合理利用这些材料, 为它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安身之所, 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素材。

教室里的“百宝箱”为那些忘带材料的同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也让那些原本已被丢弃的物品重新有了利用价值, 让学生懂得了废物利用的道理。比如棒冰中的小木棒, 吃完棒冰之后便失去其价值, 但在美术课堂上, 在师生的巧妙设计和创作下, 小木棒却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小书签、手机小挂件, 成了古时候的竹简。学生还将自己喜欢的古诗《三字经》、《弟子规》写在小竹简上面, 颇有创意, 学生们念着自己写在小竹简上的古诗词, 不但忘却了背诵的枯燥与乏味, 还盛行起了一股复古之风。又如一次性筷子, 在学生的小手中, 经过精心的设计, 变成了小木屋、飞机模型、创意笔筒等;蛋壳变成了不倒翁、拼贴画等。这些被丢弃的物品, 在活跃的美术课堂上, 经过学生的巧妙创意, 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三、变废为宝, 一举一动皆创作

变废为宝, 是在原本“废物”的基础上, 经过一番精心的艺术加工, 使之变成具有一定艺术欣赏价值的物品, 它的价值应是长久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变废为宝, 就应让他们学会一定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让他们具备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1. 佳作欣赏。

多关注、收集国内外各类变废为宝的奇思妙想, 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可让学生猜猜这些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让学生讨论交流, 说说还可以用这些材料做出哪些富有创新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如中央台热播的少儿节目《艺术创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平台, 可以让学生立足于大师们的创作灵感之上, 进行学习与再创造。

2. 教师示范。

再好的作品, 再好的创意, 如果只出现在电视或投影仪上, 都不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如果教师能亲自示范将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 经过现场加工变成一件精美的装饰品的话, 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 让学生看得见, 想得到, 学得会,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乐于创作的兴趣。如教学中将废酒瓶变身成美丽的沙瓶后, 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他们看了教师的示范后, 都觉着制作过程并没想象的那么复杂, 觉得艺术创作也不是什么难事, 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创意达人了。教师可以将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工艺品摆放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 直观地感受到“废物”在重组、改造、装饰、美化后的华丽变身, 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与创作兴趣, 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受到美的熏陶。

3. 集思广益。

变废为宝不仅要学他人的经验, 还要引导学生集思广益, 进行发明和创造。平时的教学中以班为单位, 开展主题式变废为宝探究活动。如三年级 (1) 班同学探究瓶子的再利用; (2) 班探究各种包装盒的再利用方法; (3) 班探究废作业纸的用途……在每个班中又将学生分成小组, 要求各小组提出各自不同的创新方案, 并开展评选活动, 评选最佳方案在全班推广, 进行集体创作。有些创意还可以全校推广, 编成校本课程。

4. 大胆尝试。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作品, 学生在尝试创作时可以大胆、随意地发挥自己的想法, 不受各种限制, 他们通过切割、雕刻、剪制、造型、粘贴等方法创作了许多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真可谓废物不废, 合理利用, 变废为宝。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创造了很好的平台。

绿色指标 绿色课堂 篇3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教育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在这一要求下,构建了以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十大指标评价系统,即我们常说的“绿色指标”,它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等十个方面的内容。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学生的学习动力、师生关系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度。这再一次地提醒了我们,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也促使我们认真地思考“绿色指标”的实施。下面是自己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首先,实施“绿色指标”的意义。“绿色指标”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贯彻,更加具体地、准确地来量化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很显然,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绿色指标”已成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导向。围绕着“绿色指标”的教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够做到“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其次,实施“绿色指标”的途径。为了保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执行,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动力、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来入手。在上课前,我们要充分备学生、背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要为学生准备精炼的作业,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日常学习中,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引路人、知心朋友;在教学方式上,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改变教学手段,做到应材施教。

再次,实施“绿色指标”的几点要求。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绿色指标”的基础。再知识渊博的老师上课,学生坐在下面不听,也是枉然的。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们要睁大我们的眼睛去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犯错误时,用宽容的心去分析事情的起因,而不是劈头盖脸地乱骂一通;在学生无助时,无私地伸出我们的援手;在学生面对难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怀着最大的耐心帮他讲解……..当我们用真心去对待学生时,换来的肯定是真情;当我们的师生关系和谐时,一切才皆有可能。

第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实施“绿色指标”的关键。每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正如每位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学习方式一样。当我们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我们的教学方式时,或我们的教学方式在某些地方存在不足时,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的、要做的,就是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合理、科学和有针对性。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改变过去的“传授式”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第三,教师的自身提高——实施“绿色指标”的桥梁。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的博学多才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教师的层次上去了,对课堂的把握更加到位、更加准确,教学上也更加独到,也才能更好地实施“绿色指标”。教师发展了,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途径。

绿色家装课堂活动方案 篇4

一、目的1、推广全程绿色家装服务理念,让业主感受阳光生活品质;

2、普及绿色家装知识,为业主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时间和地点

2009年8月15日上午9:00

公元国际大厦大会议室

三、活动主题

阳光美第全程绿色家装知识讲座

(一)四、活动准备

1、邀请专家:市质监局杨工程师、红星美凯龙建材专家、博洛尼装饰行业专家

2、邀请一期业主和媒体;

3、购买相关专业书籍,制作《阳光美第全程绿色家装服务手册》赠送给业主,载明全程绿色家装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流程;

4、布置会场(桌签、背景、欢迎戗牌、投影仪、手提电脑),准备小礼品、茶水等;

5、安排接待人员(4名)、保安(6名)

五、活动议程

8月14日会场布置完毕,8月15日上午8:00所有资料礼品袋、茶水等到位,工作人员就位 8:30奏乐,来宾陆续抵达

9:00张总主持,宣布全程绿色家装知识讲座开始

9:10包总致辞

讲课安排:

9:20—9:30

工程部李经理介绍全程绿色家装服务特点

9:30-10:00

红星美凯龙客服部朱经理讲课

10:00—10:30

博洛尼公司讲课

10:30—11:00

市质监局杨工程师讲课

在绿色课堂中徜徉(网友来稿) 篇5

[关键词]:绿色课堂    浸润    快乐层次   写意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课堂应是怎样的课堂,说教、传授?还是“稻花香里说词句,听得书声一片”?本来课如人面,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可是,仔细看我们的课堂,神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竟然惊人的相似,仿佛一个模子里压出来的一样。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绿色课堂!

一、营造“爱意”浓浓的课空

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地学;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于永正在上《小稻秧脱险记》中杂草被化学除草剂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这句话时,学生读得声音很大,于老师笑着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产品!说完,朝学生做了个喷洒动作,惹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消除了紧张的情绪,精神放松了,对如何读好这一句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如果没有于老师的“爱意”,是不会有如此效果。

“赏识”“尊重”“期待”也是示爱的一种方式,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能揭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上课时教师的口袋中不要舍不得多带些“高帽子”,舍不得多说几句赞美的话,表扬的词,学生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课堂中教师要舍得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见解,不强求,不压抑,不扭曲,还要充满期待,等待后进生反复转化,等待“千年的铁树开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有百年的耐心,不是“一锹挖一口井”。

二、享受课“意”未尽的欢乐

课堂应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只有那种游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创新的课堂;也只有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感受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 学问,学问,应该是在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儿童对自然世界、人文世界的探寻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比如,看到树叶在风中翻飞,他们会问:什么是风?它是怎样形成的?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几年学习,不少儿童去变得一脸木然,心扉紧锁,犹如被秋雨中台阶上暗淡的青苔所包裹。因此,营造诗意的课堂,,首先要唤起一颗尘封的心,让他们问题中产生新奇,在陌生中产生疑问,用心灵去叩问赖以生存的世界,在诗意的课堂中享受快乐。

课堂享受快乐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搞笑层次,只是形式上说笑,没有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二是浅尝层次,孩子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但仅停在表层;三是实质层次,孩子深入到学习内容的宏大世界中,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学生先议论然后提出:“盲姑娘眼睛看不见,以前也没听过贝多芬演奏,贝多芬刚弹完曲子,盲姑娘怎么就知道他是贝多芬呢?”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在讲课时讲了“知音”这个词,还介绍了我国古代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经我这么一讲,学生开了窍,知道是遇到“知音”了。不仅原来的疑问解决了,而且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下课铃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致还很高。这节课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课堂上既展现了学生蓬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风采,也享受到了第三层次“语意”未尽的欢乐。

三、浸润“写意”的空间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以这种观念看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则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使其浸润。浸润,主要指儿童可以凭借信息技术,置身于内外信息全面沟通的世界之中。浸润,不仅意味着学习是无边界的,儿童可以把整个世界作为学习的课堂,也意味着每个儿童敞开开心扉与世界对话,在交互中丰富和完善自我。换句话说,让儿童在三个世界中去学习。

(1) 走进现实世界。突现儿童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来学习。让儿童投身于大自然,走进火热的生活中去学习。当他们感到有一滴纯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他们被没膝的风划过所震憾的时候,当他们被蜻蜓 的薄弱而感动的时候,通过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播撒的种子,就已经在一颗幼小的生命里生根,发芽。我们也可以说,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2) 投身虚拟世界。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博大而无边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信息的“源头活水”。就完全能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去学习。

(3) 敞开心灵世界。也就是要让学生的情感、思想参与到学习中,去感悟,去碰撞,去丰富,去升华,在对话中迸发智慧的星星之火。比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生病真好。静静地躺在床上,想自己的心思,又不用做那一大堆家庭作业。爸爸,妈妈还会放下手中的活儿来照顾我。这的确是写了真的感受,是可以表扬的。

“写意”能让学生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文章精髓,领略文章的美妙,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春草年年绿”,走进绿色课堂,关注绿芽发展,绿色课堂是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也是语文教学的新境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能真正与学生一道走进绿色课堂,在绿色课堂中徜徉,我们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真谛!,

[参考文献]:《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学习方法》

作者邮箱: hxhm@mail.jtcsx.com

我校教研员精心打造绿色课堂报告 篇6

11月30日,教科研中心召集兼职教研员和部分教研组副组长,在科技楼三楼多媒体室,观摩了生物组副组长王子武老师精心准备的绿色课堂实践报告。

王子武老师在报告中引述了我校绿色课堂的内涵,介绍了我校绿色课堂操作的流程和方法,重点阐述了绿色课堂贯穿的7个理念,如转变教师的观念、联系生活、营造学生敢于质疑的氛围等。

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了王子武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解士敏委员作总结发言。解委员指出,绿色课堂是理念不是模式,展示要实,节奏还可加快,语言简洁点,增加生动性,最终打造成可以对外展示我校课改实绩的一道风景。

各位教研员最后表示,将密切结合本学科绿色课堂推进情况,尽快做出绿色课堂报告ppt,把本学科绿色课堂的成果和好的做法及时展示出来。

附:【兼职教研员会议资料】

利辛高级中学“绿色课堂”建设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30日

一、“绿色课堂”的基本内涵

我校绿色课堂,是巩校长提出的新课堂教学理念。

“绿色课堂”建设工作,目的是通过改变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绿色课堂”实践

近年来,我校绿色课堂追求的是教学理念的革命,教学方法的改变。

1、学案的编写。

①基本原则。第一,正确定位学案的性质。学案的基本功能是“导学”和“助学”,而学习的对象是教材,因此导学案要紧扣教材内容,对其进行精当的解说和适度的扩展。第二,正确定位学习难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提出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不超纲要求。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60%以上。第三,科学设计练习。精选题目,控制题量,分层设计,把大部分学生完成一个学案自主学习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②基本形式。学案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分组讨论、学习小结等。

③编写流程。当前阶段学案的编写采用以下流程:主备人写出初稿 → 研发小组讨论 → 主备人修改完善 → 研发小组确认 → 付印。

2、以“学”为主的课堂。

我们努力探索实践,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一反过去围绕老师的“教” 建构体系的做法,而围绕学生的“学” 建构体系,由原来的“教中心”变为“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合作解决问题,讲解、探究甚至拓展的权力也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一句话——精彩留给学生。

(1)充分的自主学习。

①改变教师观念,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树立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学观念。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教学观念。②建立制度,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

对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采用小组检查、老师抽批的方法,保证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

(2)深入的小组讨论。

围绕学案上设计的问题,各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讨论,形成本组的学习成果,提出本组解决不了和发现的问题。

(3)激烈的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主要采用板书和解说相结合的形式,展示结束由其他组点评,双方形成争论,教师引导、补充,形成结论。

(4)适时的教师主导。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2013级高一“绿色课堂”建设

1、学案编写要求(略)

2、学案基本结构

原则上统一采用“一标三案”的结构模式,即,(1)学习目标:这是学案的核心内容,主要呈现知识和能力目标,让学生明白必须识记、理解、运用的内容。(2)预习案:让学生记忆并初步理解所学内容。(3)探究案: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4)检测案:本案为课时案,内容不宜过多,学生当堂完成,老师及时点拨。

3、学案版式(略)

4、“绿色课堂”操作流程

高一“绿色课堂”的课堂操作流程简称“四步一检”。

第一步,自主学习。要求学案课前发放,学生带着学案中的问题,学习课本,完成学案,然后老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记录共性的问题。这一环节主要解决学习目标中识记和理解层面的问题。

第二步,合作探究。教师课前将学案重新发给学生,学生在二次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案。

第三步,展示交流。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之间的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通过相互质疑,碰撞出思想火花,以期产生发散思维和多元视角。

第四步,点拨升华。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要指导学法、解答疑难、呈现知识脉络,力争实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高效目标。

“一检”就是指完成课堂检测案。检测案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或者课后完成,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标。

5、高一年级“绿色课堂”建设工作路线图 9月 动员发动阶段:培训老师和学习小组长。10月 进班听课,检查学案使用和课堂操作。11月 绿色课堂示范月,打造精品课堂,引领示范。

绿色课堂论文 篇7

一、创建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 坚持生本理念

(一) 自由是绿色课堂的基调

小学生在内心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 在课堂学习中都会显得紧张和拘束, 会影响到学习效果。绿色课堂, 提倡以生为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起辅导作用。因此, 在绿色课堂上, 教师应该多微笑, 表情不要严肃, 多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尊重学生, 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营造和谐、宽松、愉快、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这就能让学生非常放松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潜能、智慧以及好奇心, 学生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积极地探讨、交流、质疑、释疑, 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 增加对语文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

(二) 自主是绿色课堂的线条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 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 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绿色课堂, 让语文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 是一种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快乐氛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实现自主。教学大纲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肯定要讲解到, 更多地选材于生活, 或者借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语文学习素材,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在学习《赵州桥》时,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提前找一些关于一些著名的桥梁的图片, 如中国古代四大明桥赵州桥、广济桥、卢沟桥和洛阳桥等, 简单地加以介绍, 在课后总结时, 还可以播放一些现代桥梁的照片, 让学生感受到桥梁的魅力。

二、丰富教学艺术, 培养发散思维

(一) 丰富教学艺术是绿色课堂的实现路径

教学艺术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表现方式, 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更能体现出绿色课堂, 它涵盖了教学语言、教学幽默、教学机智、教学创造等多种方法和知识, 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方法。绿色课堂, 就是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语言风趣化、学生学习快乐化。因此, 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 综合各种教学手段, 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月球之谜》时, 教师可以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先给学生讲几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 再进行全文的学习, 然后联系到航天科技的发展, 简单介绍我国“登月工程”的一些近况, 最后还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假设你有机会登上月球, 你最想干什么?人类登上月球, 那么能登上火星吗?

(二) 重视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在绿色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要设定一些教学活动让他们去运用, 在运用的过程, 还能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自主去思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太阳是大家的》时, 当学习完这篇文章后, 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去拓展和延伸, 设置问题“假设太阳消失了, 我们怎么办?”“假设真的像古代传说中一样, 天上有10 个太阳,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由此还可以引申到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 告诉学生要珍惜自然资源, 保护我们的家园。还可以告诉学生要学会分享的道德品质。

三、运用真诚、幽默的评价语言, 激励学生

(一) 运用真诚的评价语言, 提升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是应该在充满鼓励和关爱的环境成长的, 所以教师在绿色课堂上, 要多鼓励和赞美学生, 其态度要真诚, 像“你真聪明”“回答得太好了”“老师很喜欢你哦”等这样的激励性的语言, 纵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错误, 也不能直接批评, 仍然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真诚的评价, 比如“你那样的回答并没有错, 但是如果这样……就更好了”“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你这样理解说明你平时很用心生活, 但对于这个问题, 应该从……来分析要更好”等。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一定要切合实际,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鼓励, 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 不能多次套用, 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真诚, 也降低了自信。

(二) 运用幽默的评价语言, 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 所蕴含的感情很丰富。所以教师在评价课文时, 要学会用生动幽默的语言, 将课本内容故事化, 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绿色课堂上, 多运用风趣的语言, 将会构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幽默的语言更能生动地传递出情感, 学生也乐意接受这样的方式, 在快乐中逐渐丰富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绿色课堂, 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也给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 让课堂学习活灵活现起来, 在快乐的氛围中教学和学习是所有的师生所期望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绿色课堂, 是教学效果的促进, 更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需要。

摘要:绿色课堂, 是近几年来提出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它重点强调“以人为本, 以发展为本”、是一种和谐、自由、动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手段。因此, 打开小学语文绿色之窗, 将绿色课堂理念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绿色课堂的几种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绿色课堂,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环保课堂 绿色美术 篇8

一、节约资源,一言一行皆环保

美术课不仅是美的课堂,更该是绿色环保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了解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认识环境的现状,加深对绿色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自觉地去做与环保有益的事情,从小培养节约意识,将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想法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1?郾引导班级垃圾分类化。针对教学中产生的废旧材料,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垃圾分类的方法,将其分成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再利用两种。每次美术课结束前的收拾整理环节,是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好时机。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浪费行为,让学生将不能用的物品放到垃圾筒里,把还可以利用的边角材料、废纸放到自备的材料袋里,以备下次需要时再用,对于自己实在不想要,还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则放入教室的公共“百宝箱”中,有效地将资源整合、回收,同时也可解决一些同学的不时之需。

2?郾寻找生活里的可用之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如酒瓶、一次性杯子、各种包装盒等合理收集,不要随意丢弃,把这些材料带到课堂上用作美术课的手工制作材料,不但解决了美术课中制作材料的问题,也能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个瓶子开始,在潜移默化的行动中,逐步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好习惯。

二、废物利用,一事一物皆素材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废物”用得好它们还有价值,用得不好它们还是废物。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利用这些材料,为它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安身之所,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素材。

教室里的“百宝箱”为那些忘带材料的同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让那些原本已被丢弃的物品重新有了利用价值,让学生懂得了废物利用的道理。比如棒冰中的小木棒,吃完棒冰之后便失去其价值,但在美术课堂上,在师生的巧妙设计和创作下,小木棒却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小书签、手机小挂件,成了古时候的竹简。学生还将自己喜欢的古诗《三字经》、《弟子规》写在小竹简上面,颇有创意,学生们念着自己写在小竹简上的古诗词,不但忘却了背诵的枯燥与乏味,还盛行起了一股复古之风。又如一次性筷子,在学生的小手中,经过精心的设计,变成了小木屋、飞机模型、创意笔筒等;蛋壳变成了不倒翁、拼贴画等。这些被丢弃的物品,在活跃的美术课堂上,经过学生的巧妙创意,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三、变废为宝,一举一动皆创作

变废为宝,是在原本“废物”的基础上,经过一番精心的艺术加工,使之变成具有一定艺术欣赏价值的物品,它的价值应是长久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变废为宝,就应让他们学会一定的创作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具备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1?郾佳作欣赏。多关注、收集国内外各类变废为宝的奇思妙想,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可让学生猜猜这些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还可以用这些材料做出哪些富有创新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如中央台热播的少儿节目《艺术创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立足于大师们的创作灵感之上,进行学习与再创造。

2?郾教师示范。再好的作品,再好的创意,如果只出现在电视或投影仪上,都不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如果教师能亲自示范将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经过现场加工变成一件精美的装饰品的话,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让学生看得见,想得到,学得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乐于创作的兴趣。如教学中将废酒瓶变身成美丽的沙瓶后,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他们看了教师的示范后,都觉着制作过程并没想象的那么复杂,觉得艺术创作也不是什么难事,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创意达人了。教师可以将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工艺品摆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直观地感受到“废物”在重组、改造、装饰、美化后的华丽变身,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与创作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受到美的熏陶。

3?郾集思广益。变废为宝不仅要学他人的经验,还要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进行发明和创造。平时的教学中以班为单位,开展主题式变废为宝探究活动。如三年级(1)班同学探究瓶子的再利用;(2)班探究各种包装盒的再利用方法;(3)班探究废作业纸的用途……在每个班中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各小组提出各自不同的创新方案,并开展评选活动,评选最佳方案在全班推广,进行集体创作。有些创意还可以全校推广,编成校本课程。

4?郾大胆尝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作品,学生在尝试创作时可以大胆、随意地发挥自己的想法,不受各种限制,他们通过切割、雕刻、剪制、造型、粘贴等方法创作了许多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艺术品,真可谓废物不废,合理利用,变废为宝。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创造了很好的平台。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今天我们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了绿色、文明、节约的种子,明天整个人类社会就会收获希望。”让我们在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督促学生做一个环保小公民,让美术课堂成为绿色的环保的课堂。

绿色课堂论文 篇9

各相关单位:

“全国中小学新课标‘绿色课堂’优秀教案及论文评比活动”是为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服务于基础教育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我专业委员会评价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教研人员在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中的创新探索,共建优质资源分享平台,推荐优秀的教学设计作品、优质的课程资源,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全面展示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将相关教学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示范和交流而举办的全国性评比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各地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及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欢迎。教师们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研作品。同时很多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在教师进行评职晋级及评优评先活动中把参加本次活动获奖作品作为教科研加分的依据,并给予教师科研奖励。

首届活动已圆满结束,获奖名单已在全国教师绿色课堂研修网及绿色教育微信公共平台上公示。为展示教研成果,大兴教研之风,“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新课标‘绿色课堂’优秀教案及论文评比”活动于3月1日正式开始。相关事宜如下:

一、参评对象

基础教育领域一线的中小学学科教师、班主任、教育与教学管理人员、教研人员、教师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教师与研究人员。

二、参评要求

1、内容:教育教学管理及科研过程中设计制作的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优质课、课件、说课稿、创新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行政与教学管理研究论文及“微课程”教学视频等(具有相对完整性)。

(注:教育的“微”时代已经来临,开启教育“微”时代的,正是“微课程”。微课程是什么?“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地教学活动,并配套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一般时长在10-20分钟之间。请老师们提交时注意控制时长!)

2、注明引用出处:标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标注内容包括编(著)者、出版单位、文献名(报刊列参考文章标题报刊名称及期次)出版地、出版日期等,国外文献另需注明作者国籍及翻译人姓名。

3、制作:标题简洁概括,摘要、关键词齐备。摘要部分要求文字简洁准确,不超过200字;关键词以3-5个为宜;格式以PPT、word、Authorware、Flash及其他多媒体软件制作均可。

备注:英语论文请附汉语表述,以免误评。

4.严禁抄袭和剽窃,文责自负。对有抄袭嫌疑的,一经确认,即取消评审资格。5.文后附作者简介(含: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及职务、主要教学科目或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等)。(具体格式详见后页附表)

三、投稿事宜

来稿请发电子邮件,优质课课堂实录请邮寄光盘。收稿必复,来稿不退。

四、评奖与发表

1.来稿由专家组统一评审,主要评审专家由教育评价专委会绿色课堂课题组相关学科专家及部分知名学校资深骨干教师组成;

2.评审按学科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审定后统一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全国教师绿色课堂研修网上公示、查询;

3.为了活跃教学,推动教改,促进交流,每期遴选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公开 发表,作品由组委会按一定比例从一、二等获奖作品中遴选并以电话或用稿通知的形式告知作者,经作者同意后推荐发表,编辑对遴选刊用文章有权进行适当的删减修改。

4.为配合职称评定及年终考核,本活动全年评审和签发荣誉证书。

五、论文评比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 刘老师 周老师

联系电话:(010)59461752 ***(手机)***(手机)(010)63333953(组委会)***(手机)QQ联系方式:2857408870 全国教师绿色课堂研修网网址: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 《绿色课堂》课题组 全国教师绿色课堂研修网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具体要求:

1、各个学科的论文

2、各个学科的教学设计

3、各个学科的录像课(40分钟光盘、教学设计、说课稿、本课的教学反思)

4、各个学科的课件

绿色能源与绿色工业 篇10

绿色能源与绿色工业

摘要:1 Modified Four Point Probe The aim of this report is to present and justify a new tool(Mo4PP)for Monitoring processing of solar cells.作 者:James Chen Dimitar Dimitrov James Chen Dimitar Dimitrov 作者单位:Four Dimensions,Inc.,Hayward,California,USA期 刊: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Journal:EQUIPMENT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MANUFACTURING年,卷(期):2010,39(3)分类号:

寻梦“绿色课堂” 篇11

全县共谋绿色课堂改革棋

顶层设计,高标准谋划。2015年,县教育局组织了两支“取经”团队,赴武汉小学、北京密云县南菜园学校等考察学习课改经验,寻求竹溪课改新路。随后县教育局请来了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阳光教育研究院的专家教授,为竹溪的课改把脉问诊,高标准谋划竹溪课改工作。专家们通过研究对比发现,竹溪课改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很多课堂模式,尽管叫法不一,但其背后都是“自主、合作、探究”新理念教学方式的呈现,环节大同小异,学习方式都是强调以学生为主。经专家的指导,县教育局提出整合各类教学模式,淡化各学校原有模式的称呼,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模式统一称之为“绿色·生态”课堂。

整体推进,高规格部署。2016年春,教育局出台了《竹溪县中小学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三三六”工程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三三六”工程即抓好三个管理(课堂管理科学化、过程管理精细化和常规管理规范化)、抓好三大活动(校本教研创特色活动、联片帮扶活动和课堂达标评比活动)、抓好六个环节(集体备课环节、自主学习环节、展示交流环节、信息整合环节、作业反馈环节、课堂评价环节)。

课堂的变革带动了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流程和教学理念等一系列的变革。《指导意见》明确了整体推进不留空白的课改重点。不分年龄,青年教师要主动,中老年教师要出彩,骨干教师要带头;不分学校,小学要创高效课堂,初中和高中也要创高效课堂;不分区域,城区学校要搞课改,农村学校也要搞课改。课改以后,教师更多的是认真聆听、适当引导、恰当评价,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坚持“四动”,高水平落实。营造氛围,宣传发动。中心学校多次召开课改动员会、推进会,让所有教师了解课改形式,给人以兵临城下的紧迫感,营造“主动心更动,被动变主动,磨磨蹭蹭推着动,不用鞭子抽着动”的氛围。发现典型,榜样拉动。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一路扶持,渐渐形成气候,把典型和榜样当作为财富珍视,当作灯塔一样守望,让灯塔照亮周围的人,给远离灯塔的人指明方向。奖惩兑现,考评推动。一批人领先行动,一批人跟着排头兵积极行动,对畏葸不前,不知所动的人,在改革的浪潮中推着前行,结合年度教学成绩,分类定等,凸显先进找末位。强弱联手,校际联动。中心学校和协作区基地学校组建教育教研团送教到基层,“草根”专家深入到6个协作区包校包班指导村小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讲课改示范课达80节。今年中考第五协作区的丰溪镇、天宝乡、泉溪镇和兵营镇四所中心学校全部跻身全县前列。联手联动,加强了校际联络,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课改的种子在每所学校生了根,发了芽,结了果。

课堂监测催生教学改革潮

2016年高考成绩揭晓,县一中文理一本上线111人,体育艺术类一本上线47人,一本上线率达19%,二本上线555人,上线率达67%。几年来,县一中坚定不移地推行“绿色·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今年的高考,为学生赢得了美好未来,也让全县教育人看到了课改的魅力。

“绿色·生态”课堂有以下几个特征——

教学方式上做到“三学”。“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向小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构建一个同伴互助的学习型课堂。“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力争通过“群学”解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课堂流程上做到“五步”。即“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释疑点拨、巩固拓展”。具体操作上,学生课间板书成果,课堂站立交流,学生围绕目标自学,教师根据学情精讲点拨,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

课堂操作上做到“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教师不讲。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对话,用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语气、眼神来期待、激励和调动学生,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点拨、激励作用。

学习状态上做到“三能动”。学生能动脑想、能动口说、能动手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训练提高”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上做到“三个有”。课课要有导学提纲,学生要有自学时间,教师要对学生自学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把自学环节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演讲、质疑、演板、讲解、辩论等课堂展示学习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案编写上做到“三突出”。“突出自学”着重体现出“先学”的思想,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性。“突出展示”着重看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结合度,教师力争让每一名学生有展示的机会。“突出检测”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延伸与拓展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课堂监测上做到“四过关”。“堂堂过关”就是每堂课都力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当堂完成作业,由任课教师负责验收。“天天过关”就是每天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由班主任负责验收。“周周过关”就是实施周五验收制度,每周从数学、英语、语文等学科中随机抽一科进行验收。“月月过关”就是每月组织一次过关检测,由学校组织验收。

“三位一体”引领“绿色课堂”梦

2016年中考前夕,县实验中学毕业生周天祎因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好,被华师一附中破格录取,实现了自建校23年以来被华师一附中零录取的突破。这一结果,得益于县实验中学的课改。学校按照全县课改的总体目标和全面推开、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基本思路,按照城乡课堂一体优化、城乡教师一体提升、城乡学校一体推进的‘三位一体课改蓝图整体推进。

统一模式——让城乡课堂一体优化。针对课改中出现的“小组合作低效”“展示交流走过场”“课堂语言无效”“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县教育局提出了推进课堂教学的“约法三章”:一是“三控制”,复习导入不超过5分钟,学习新知不超过20分钟,巩固提升不少于15分种;二是“三不说”,能一遍说清楚的内容绝不说两遍,学生交流到位的绝不简单重复,与达成目标无关的话尽量不说;三是“三提倡”,浅显知识自主学,重点知识合作学,难点知识探究学。广大教师紧扣“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以生为本的“绿色·生态”课堂基本范式。

树立典型——让城乡教师一体提升。县教育局着力抓好“五个示范引领”和“四个支点切入”,让城乡教师整体提升践行课改的能力。“五个示范引领”就是把建设课改“示范乡镇”“示范学校”“示范学科”“示范班级”“典型教师”作为行动指南。“四个支点切入”就是抓住校长这个核心点,抓住青年教师这个切入点,抓住骨干教师这个关键点,抓住中老年教师这个困难点,力求在校长身上找突破,在青年教师身上找入口,把骨干教师作为示范培育,把中老年教师作为主攻难点。

建构体系——让城乡学校一体推进。县教育局在课改管理过程中不断改革,勇于创新,构建了城乡各学校推进课堂改革“215”课改落实体系。“2”是指各学校成立两个“督导组”,督查组对课堂实施“巡查式”听课,研评组对课堂实施“蹲点式”听课;“1”是指每学期所有教师都必须上一节“过关课”;“5”是指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写反思,每天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反馈小结,每周每个学科组要上一节公开课,每周要举行一次论坛交流,每周研评组要对教师进行一次评价。

“结合实际、注重内涵、创新发展”成为全县学校的共识,在“215”课改落实体系的引领下,广大教师从“形似”到“神似”,再到“有所创新、形成特色”,课改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2015年,10名教师在省教学比武与优质课大赛活动中获奖,2名教师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奖,8名教师获省级优课,80位教师在市级优课评比中获奖。

(作者单位:竹溪县教学研究室)

上一篇:金蓝盟业务信念下一篇: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类比推理题中的语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