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2024-10-10

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精选8篇)

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篇1

相信在了解了一些经济学和金融知识之后,你可能会想学习更深一层的内容。下面推荐一些觉得值得一读的金融学教材:

1.《货币金融学》

作者:弗雷德里克 S.米什金

但凡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这本书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金融专业第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过去我国大学课程里叫“货币银行学”,后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货币逐渐成为金融产品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银行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于是和国际接轨改成“金融学”或者“货币金融学”,其实是同一类书。弗雷德里克 S.米什金是这个领域绝对的权威。FRM君当年直接读的英文版,和中文版还是有差别的,建议有能力的、正在备考FRM/CFA的同学也直接看英文版。

2.《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

作者:[加] 约翰・赫尔 (John C. Hull)

对于考证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个大概是心中永远的痛……FRM也好CFA也好,金融衍生品都是必考的内容。《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期权与期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提供了大量业界事例。主要讲述了期货市场的运作机制、采用期货的对冲策略、远期及期货价格的确定、期权市场的运作过程、期权市场的运作过程、股票期权的性质、期权交易策略以及信用衍生产品、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希腊值及其运用、气候和能源与保险衍生产品等。顺便考FRM的童鞋还可以看看作者的另一本书《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可以帮助理解考试内容。

3.Financial Modeling

作者: Benninga, Simon

学金融玩不转excel,怎么进投行?这本书教你各种各样的金融模型,从CAPM、公司金融到投资组合模型、VaR,搞定这本书你的思路也会清晰很多。总之,这本书几乎包含了金融学入门的大部分领域,并且给出了实践的模型和数据分析。尤其是希望学习计量或者想成为分析师的同学,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不过缺点是目前没有中文版,阅读难度较大。

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篇2

1923年,德国化学家F.费歇尔和H.托罗普施开发出费托合成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技术投入规模生产,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费托合成通常采用金属催化剂,如铁或钴。催化剂往往被担载在碳或二氧化硅上以优化其活性。所得产物主要成分是直链烷烃、烯烃,副产品有少量芳烃、水和二氧化碳。

不久前,中国化学家首次实现了在水介质中进行费托合成,比现有的费托合成过程更清洁、更高效。

在全世界都面临石油短缺的现状下,费托合成成为各国政府能源战略决策中的重要研发目标。

自2005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寇元的课题组进行离子液体和水相费托合成研究,实现了在水中用水溶性的高聚物保护2钠米尺度的钌金属簇催化该反应。该成果近日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在线发表,立即引起关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会刊《化学世界》于2007年12月以《水相费托清洁绿色》为题作了评述,指出“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水介质中实现了费托合成,这是迈向烃类燃料绿色生产的一大步”。

寇元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工业上费托合成主要采用负载金属催化剂在浆态床等反应器中进行,这种方式有非常明显的缺陷:能耗高、效率低、操作复杂。反应的温度通常要达到240℃,反应后生成的油体常常与催化剂混合在一起,反应器越大,浆态反应操作越复杂。

该课题组提出的全新方法是让反应在水体中进行,采用钌原子簇作为催化剂。这种非担载的催化剂比通常的催化剂活性更高,因此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使反应运行,在150℃下催化活性高出传统的负载催化剂35倍,100℃时的活性与负载催化剂200℃时的结果相当。由于减少了反应过程中高温导致的能耗,经济性明显改善。此外,由于碳氢产物不溶于水,反应后生成的油体会与水体分相,所以得到的燃料油不会被催化剂所污染。

费托合成的总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费托合成和产品精制改质等。合成气中的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摩尔比要求在2~2.5。反应器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两种形式。如以生产柴油为主,宜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如以生产汽油为主,则用流化床反应器较好。近年来正在开发的浆态反应器,则适宜于直接利用德士古煤气化炉或鲁奇熔渣气化炉生产的合成气。铁系化合物是费托合成催化剂较好的活性组分。

目前,以煤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制取的轻质发动机燃料,在经济上尚不能与石油产品竞争。但作为能生产石油替代品的工艺,费托合成在各国都是研发热点。

寇元说,能源的利用是科学和技术问题,然而,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则是政府的对策问题。美国在能源的每个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就是由于政府决策在其中起作用。

寇元认为,这一研究成果提出了全新的思路,给未来费托合成的工业开发提出了新的方向,这就是要实现低温、水相。另一方面,能源研究涉及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中国科学家应该加倍努力,发展自己的专有技术,为国家解忧。

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篇3

【关键词】金融证券 市场监管 问题

一直以来,金融证券市场都属于风险系数比较高的行业,如果市场监管不到位,就会有一些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随意对客户的资金进行挪用,进行违规操作,破坏股东或者投资者的利益。此外,由于出现金融风险后,风险会进行传递,并引发连锁反应,出现系统性或者全面性的金融危机,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情况,破坏国家的稳定。所以,做好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作用

(一)可以帮助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

为了确保证券交易和发行的顺利开展,国家首先要采用立法的方式允许部分中介人和金融机构在国家允许的政策范围内取得买卖证券的基本权益。但是在现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市场上存在着垄断、欺诈、操纵交易、哄抬股价等问题。因此,需要做好证券市场活动的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查处非法的证券交易活动,对一些正当的交易进行保护,保护证券市场的秩序。

(二)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我们都知道证券投资是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的一种投资。为了使投资者能准确把控投资方向,了解市场动向,以避免其在投资中受到较大风险的冲击,国家相关部门可通过采取相关立法程序或者管理手段督促筹资者定期向投资者公开证券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经营状况,使各项信息都透明化与公开化。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组织专门的领导小组对筹资者的信用等级进行测评,对欺瞒行为或是扭曲事实等行为要严厉打击,并制定相关法律进行约束与制裁,使证券投资市场持久、有序的发展下去。

(三)增强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的有效化

增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一方面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证券市场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还能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要使证券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拥有一套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系统不可或缺,二是严密的科学信息网络体系;三是专业能力强的技术管理人员。

二、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在监管方面所遇到的难题

(一)监管主体在监管中目的不明确

监管主体在实施监管这一职能时,必须将证券市场所具有的相关特征像高风险性、易变性等特征考虑其中,倘若监管单位在职责分配上不明晰,当出现某些突发事件时投资者与监管机构会因为职责的不明晰而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最终使得监管机构的有效性大大降低[1]。作为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他们往往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权利而不是应该承担过多的责任,当监管机构中的人员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影响等极容易出现分歧现象,这使得某些利益追求者乘虚而入,使得监管工作丧失其真正意义。

(二)金融证券市场监管方式过于老套

我国关于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内容较少,而且较为陈旧,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原有的法律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之所需。我国现存的证券相关法律有《证券法》等,而且对于相关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其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不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使得监管的成效性显著降低。此外,我国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计划经济仍然是一种主要的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往往较多,还存在很多金融证券市场的管理者法律观念不足,在行使相关权利时不能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我国在证券监管方面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不能有效调动广大工作者的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金融证券市场中介结构监管方面较为欠缺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投资理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多,金融证券市场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金融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队伍也在不断发展与壮大,但是存在不足的是很多中介机构在管理形式以及内容上还较为落后,不能有效处理相关问题。有的中介机构为了获得巨额的利润,为企业报假账或者提供虚假证明等以此来误导投资者,这种行为一方面会使得消费者的财产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金融证券市场正常的运营模式,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持久、健康发展。

三、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的重要举措

(一)创新监管理念

金融市场在创新监管理念中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重视:第一,准确把控市场动向。监管单位要在掌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与有效评估,并根据当前发展趋势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还应对所指定的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进,以使其与当前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第二,监管工作在合理运行中还应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金融证券市场中风险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好风险的准确评估,不断完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使监管工作真正有效化与合理化。

(二)建设全方位的证券市场监管机制

为了使证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构建一套全面的证券市场监管机制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当前政府在监管方面以及企业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寻求有效的管理体制已是大势所趋[2]。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只有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深化监督管理力度,使监管工作真正有效化。此外,还应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将政府的监管规定的许可的范围内,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性能高的投资渠道,全方位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的力度

对在金融证券市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使投资者在受到相关侵害时能够有法可依。

1.应在短期内真正将证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弥补相关《证券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增强政策制度在制定、实施以及处罚等方面的监管力度。

2.制定有效的监管机构管理制度体系,对证券机构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拥有的权利要作出明确的界定。不管是在机构的设置上亦或是人员的配置上等层面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

3.制定监管道德行为规范,用以约束相关人员的某些行为。

4.制定具体的行政复议以及相关诉讼程序,确保行政监管工作的合理化与有效化。尤其是政府部门要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并结合市场发展的相关需求不断改进与完善证券监管的法律制度,对制度中的具体细则进行逐一细化,增强监管的成效性。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已经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监督管理制度也日渐完善。为了保证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更加的成熟、稳定,需要建立可续的监督管理体系,认真分析市场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国的证券市场进一步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靖辉.我国资本市场法律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7).

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篇4

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冲击。与欧美各国相比,虽然日本金融机构的证券化商品交易损失有限,金融体系整体上保持稳定,但金融机构收益恶化,企业融资困难。同时,金融危机的深化严重波及实体经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负面的相互影响”愈演愈烈,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困境。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外需减退的影响,日本经济大幅恶化,受挫程度甚至超过金融危机震源地的欧美国家。日本始于2002年的经济复苏主要靠出口拉动。近年来,日本汽车、电气机械和一般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受益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和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实体经济受到打击,全球经济急速收缩,以耐久消费品和资本品为核心的外部需求降低,对日本的制造业造成强烈冲击,导致其出口大幅减少,产量下降,经济增长失去主要动力,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2009年2月1 6日,日本内阁府公布2008年第四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3.3%,换算成年率为-12.7%,是继1974年一季度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经济出现衰退以来的最大降幅。2009年3月的日本银行“金融经济月报”指出,“日本景气已经大幅恶化,而且恶化的情况很可能会持续下去。”2009年4月,日本政府下调了2009财年经济增长预期,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为一3.3%,名义GDP增长率为-3.0%。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日本经济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下滑。

一、日本经济正处于二战后最严峻时期

(一)经济下滑

日本内阁府于2009年2月16日发表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速报,数据显示,该季度GDP比上季度实际下降3.3%,按年率折算下降12.7%。

首先,作为日本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受到了沉重打击。2008财政(当年4月至翌年3月),日本国内销售新车(不含微型车、卡车等)289万辆,同比减少15.6%,连续6年出现下滑。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预计2008财政将出现1950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不得不为此调低2009的生产计划。日产、本田等汽车厂家的业绩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各公司将被迫大幅减产和控制人工成本,可能会导致就业环境和经济局势进一步恶化。金融危机还使得地价大幅缩水。截至2009年 1月1日,日本全国150处主要商业和住宅用地有 148处的地价较3个月前出现下跌,仅有两处持平。其中,跌幅超过3%的有115处,占总数的 77%,大大超过前一次的33%。不仅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主要经济圈的地价下跌,其势头已经蔓延到地方城市。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对汽车和电子产品的需求剧减,严重影响了日本的出口。2008年11月日本的出口额降至5.3万亿日元,同比降幅达到创纪录的26.7%。12月份同比下降

35%,仅为4.8万亿日元。

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等因素,日元升值也未能使日本的进口额得到增长。2008年11月,日本进口额降至5.2万亿日元,同比减少13.7%。预计 2008全年进出口总额将会出现大幅减少。

此外,企业家信心普遍不足。《日本经济新闻》于2009年3月份面向日本主要企业进行了“企业领导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6%的被调查者认为日本经济形势正在恶化。同时进行的“地方企业500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这些数据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担忧和不安。

(二)经济形势预测

由于日本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严峻,特别是受2008年第四季度GDP大幅走低的影响,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本综合研究所、三菱东京 UFJ银行、三菱综合研究所、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等13家权威经济研究机构,纷纷下调对日本经济的增长预期。

1.2009年日本经济将出现负增长

2009年日本经济将呈现负增长,而且减速幅度加大。2009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的平均预测值为-4.1%,日本综合研究所的预测最为悲观,甚至达到-6%。

2.2010年有望复苏,但增幅低于美国

2010年日本经济有望复苏,但是复苏的步伐缓慢。大部分预测认为只能增长1%,难以恢复到 1.5%左右的正常水平。预测同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地美国反而有望比日本快速复苏。这说明日本经济依然依赖——美国经济复苏→日本出口扩大→日本经济增长→日本企业投资增加——这样一种外需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3.日本将重陷通缩态势

2008年夏季之前由于资源价格暴涨导致物价攀升,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跌以及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物价开始快速走低。2008年CPI增幅为 0.2%,大大低于2007年的同期水平。而2009年的物价涨幅将大大低于2008年12月份的数值,平均为-1.2%。没有一家

机构预测物价会上升。

4.失业率攀升

随着非正式员工数量的减少,日本失业率将会攀升。预计2009年的失业率为5.3%,高于2008年的4.4%,将会逼近2002年5.4%的历史最高水平,而2010年更会高达5.7%。由于日本企业不能随意解雇正式员工,因此企业会希望员工主动提前退休或者减少新员工招聘,这将严重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很多机构认为,即使日本经济开始复苏,就业形势的好转也需要较长时间。

5.下调中期经济预测

另外,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还下调了自身的中期预测值。新的预测结果显示,2009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1.8%,2010年为0.4%,2011年为2.7%,2012年又会跌55-O.5%。民间需求、公共需求、外需在2010年前均为负增长或零增长。消费物价指数近期也会走低,容易引起通货紧缩。政府财政收支和职工收入均为负增长,完全失业率趋高。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业的影响

美国此次爆发的次贷危机对整个日本金融业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相关数据显示,日本四大银行(三菱UFJ、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和住友信托银行)2007-2008财年次贷相关亏损预计达47亿美元,约占其预期利润的近30%。瑞穗金融集团作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受害者,可谓受害非浅。据该公司发布的最新一季财务报告预计,公司在美国次级贷款相关资产方面的损失将达2750亿日元,直接导致全年利润下滑26%,至4800亿日元。该报告同时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利润下跌了65%,净收入跌至660亿日元,目前,瑞穗金融集团正在考虑采取非常措施,通过股票发行弥补其在次贷危机方面的损失。日本市值最大的银行--三菱UFJ去年第三季度利润下滑了68%:东京三菱UFJ表示,正准备分拆住房信贷业务到一个专业公司,目的是整合该领域的业务发展。据消息人士透露,东京三菱UFJ的核心银行部门将从集团分离其约140个贷款促销办公室的全国网络,创建这个专业公司。三井住友与次贷问题相关的损失扩大到990亿日元:住友信托的相关亏损达299亿日元。美国次贷危机给日本银行界带来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此外,曾成功进军美国RMBS业务领域的日本最大的证券商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也表示,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利润下滑71%,净收入也大幅下跌至226亿日元。

二、金融危机对日本汽车行业的影响

汽车行业是日本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对就业和税收的贡献都不容忽视。然而目前日本汽车行业正面临严峻考验,众多企业正在采取各种可能的办法,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汽车业三大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公司相继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低迷不振,导致1月份汽车产量锐减。已经取代了美国通用汽车全球销量第一宝座的丰田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其1月份全球汽车生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1%。仅为48.8万辆。其中丰田在日本本土的汽车产量下滑了34.6%,海外工厂的产量降低了44.2%。该公司日前证实。丰田汽车2008年出现亏损,预计亏损500亿日元。这将是丰田汽车46年来首次亏损。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木下光男表示,上一次丰田汽车出现经营亏损,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次则因为金融危机,目前丰田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大幅减少。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12月,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总销量为220万辆。尽管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6.2%上升至16.7%,但销量却同比减少了40万辆。美国汽车市场陷入萧条,对丰田汽车打击甚大。

本田公司则宣布,其全球汽车生产量1月份下滑了33.5%,为22.7万辆,其中产量锐减最为明显的是本田在美国的工厂。这已经是本田公司自去年以来连续3个月汽车生产量大幅下降。日产公司1月份的全球汽车生产量下降了54%,为14.5万辆,美国工厂的产量减幅最大。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汽车销售颓势,日本汽车厂商纷纷减产、裁员。

三、金融危机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以来外部需求低迷,日本出口遭受重大打击。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去年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是衡量一国与他国的贸易、资金往来情况,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收益以及单方面转移)较前年下降34.3%,其中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下降81.7%。2008年全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为16.28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2日元),较2007年下降34.3%。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为1.8万亿日元,较前年骤降81.7%。去年日本商品贸易出口额为77万亿日元,较前年减少3%:进口额为73万亿日元,增长8.8%;商品贸易顺差为4万亿日元,比前年减少67.3%。可见,经济危机给日本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各个贸易公司绞尽脑汁,寻求良策,渴望尽早渡过难关。

四、金融危机对日本电器行业的影响

由于日本、欧洲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导致消费者削减开支,为了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巨额亏损,松下预计截至3月份的当前财年将净亏损38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松下财务主管上野山实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09年3月底之前关闭27家工厂,裁员1.5万人,预计至明年该数字会进一步增加。

NEC公司与日立公司1月30日下调了2008财年业绩预期。受半导体业务下滑与日元升值影响,NEC预计将净亏损2900亿日元(约合219亿元人民币),并宣布将在2010年3月底前在集团内裁员2万余人,其中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各裁员1万人以上,日立连续3年亏损。公司曾于IT泡沫经济破灭的2001财年亏损4838亿日元,此番的亏损额刷新了这一纪录。预计净亏损将达7000亿日元,刷新创业以来的最差纪录。另外,日本的东芝与索尼等电机企业也出现了巨额亏损,纷纷宣布裁员。据专家分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电子企业带来巨大打击。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需求减少、出口萎缩、日元升值等。为渡过难关,日本高科技企业除减产、裁员和削减投资外,还应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汽车业与电机业并为日本的支柱产业,但如今电机巨头可谓“全军覆没”,预计今后业界将加速重组。通过并购等大举改革经营状况。

五、金融危机对日本工薪阶层的影响

据日本媒体不完全统计,日本工薪族的月薪和年终奖金持续几年连续下滑。此次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工薪阶层这一支撑日本社会发展的庞大群体自然不能幸免。统计显示,金融危机使普通的工薪阶层薪水缩水5%至25%不等,临时雇佣者的时给也有所下调。2008年12月,失业率已经升至4.4%,攀升到40年最高水平。在日本,工薪族的工资一般是在员工与公司签订合同时商议达成的。每年年初,公司通常都会给员工增加“工龄工资”。而今年,许多工薪族接到工资商议通知时,得到的是减薪的消息。由于日本劳动合同法和派遣劳动合同法相对健全,人们纷纷借助互联网咨询减薪相关法律问题,部分工薪族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更多的人则选择接受降薪的现实,采取节衣缩食,减少家庭开支等方式重新考虑养家糊口的现实问题。

六金融危机对日本大学生的影响

另据一项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生活费下降,日本住校大学生的伙食费已经降低到30多年前的水平。在日本大学生综合互助组织--“全国大学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去年底对日本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调查中,有接近1万名学生提供了有效答卷。根据日前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住在公寓或宿舍的学生平均每月从父母处得到的生活费为7.75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500元,同比减少2350日元,降至1986年的水平。而从父母处拿到的生活费不足5万日元的学生达到20.7%,首次超过20%。另外,完全没有父母资助的学生占到8.3%,同比增加0.4百分点。由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减少,大学生不得不缩减开支。在他们的生活开销中,同比增加的只有“存款”一项,其它开支均出现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省钱,学生们的伙食费减少到了2.443万日元,已降至1977年的水平。90.0%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每天的一日三餐至少有一餐是由自己做。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对消费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对食品要求上的“经济性取向”已经超过以往的“安全取向”居首位,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出口需求减弱,日本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的困境。这必然会导致国民内心恐慌。日本每年有3万多人自杀,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在泡沫经济破灭后

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篇5

周一发布的两份新报告显示,金融服务行业在将妇女提升至高管职位方面取得缓慢进展。

Globally, women make up only one-fifth of boards and 16 per cent of executive committees in financial services, according to 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Oliver Wyman’s Women in Financial Services report. This is only a slight improvement in both categories on the figures.

根据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的报告《金融服务业的妇女》(Women in Financial Services),从全球来说,妇女只占了金融服务业董事会的五分之一和执行委员会的16%。相比的数据,这两个比例都只有微小提升。

Rebecca Emerson, UK head of Oliver Wyman, said: “There’s been slow progress in getting more women leaders in financial services. At the current rate it will take a further 30 years (by 2048) for executive committees to reach 30 per cent female representation.”

奥纬咨询英国主管丽贝卡埃默森(Rebecca Emerson)表示:“金融服务业在增加女性领导人方面进展缓慢。按照当前的增长速度,执行委员会还需要30年(到2048年)才能达到女性占30%的程度。”

In UK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ies, only 14 per cent of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s are female, and 23 per cent of board directors, according to a separate report on Monday from think-tank New Financial.

智库新金融(New Financial)周一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在英国的金融服务公司,只有14%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和23%的董事会董事是女性。

Yasmine Chinwala, partner at New Financial and author of the report, said: “The data clearly shows that without an active focus on improving gender balance in the executive pipeline, it just won’t happen. Companies need to work out for themselves why diversity is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to their business.”

新金融合伙人、报告作者亚斯明钦瓦勒(Yasmine Chinwala)表示:“数据清晰表明,如果不主动专注于改善高管培养管道中的性别平衡,平等就不会发生。企业必须自己想明白,为什么多元化对它们的业务有战略上的重要性。”

Research suggests that 30 per cent is the level at which a minority’s voice comes to be heard. The 30% Club, a lobby group, initially focused on achieving a minimum of 30 per cent women on FTSE 100 boards, and has subsequently turned its focus to younger women in a push to improve the pipeline of women progressing to management positions.

研究似乎显示,30%的比例是能让少数人的声音受到重视的最低水平。游说团体“30%俱乐部”(30% Club)最初关注的是在富时100(FTSE 100)成分股董事会中实现最低30%的妇女比例。后来,该团体将注意力转移至更年轻的妇女身上,试图改善妇女晋升至管理岗位的培养管道。

According to New Financial, when women do sit on executive committees, they tend to be in support roles such as marketing or human resources, rather than in revenue-generating roles. This puts them at a disadvantage because executive committees tend to be dominated by people in the most senior and revenue-generating roles.

按照新金融的说法,当妇女真的进入执行委员会时,她们往往担任销售或人力资源等支持性的岗位,而不是创造营收的岗位。由于执委会往往由级别最高和创造营收的岗位主导,这令她们处于一种不利地位。

Ms Chinwala said: “If we want to see more women on executive committees and taking executive directorships, women need to be running business lines, not doing the work behind the scenes that make them run smoothly.”

钦瓦勒女士表示:“如果我们想看到更多妇女进入执委会和担任执行董事,妇女需要掌管业务线,而不是从事那些帮助业务线顺畅运营的幕后工作。”

Oliver Wyman’s report ha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number of women at executive level. These range from structural changes such as putting in plac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pipeline and making flexible working more available, to cultural ones such as encouraging men to take their share of parental leave and training people about unconscious bias.

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篇6

一、股权众筹定位于解决传统金融市场上小企业融资的痛点

《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 金融市场上突出的痛点,一方面是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是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渠道狭窄。长久以来,低成本、高效率融资对于数百万计的小企业,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无论银行贷款,私募股权投资(含天使、VC、PE的投资),还是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都存在门槛高、成本高、周期长、限制条件多等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当今主流金融机构是人类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们规模化运作、集权式决策、金字塔结构,争相演变为“大而不能倒”的金融帝国,与大型企业集团荣衰一体,相辅相成。众多创新创业的小企业和广大的居民投资者之间,阻隔着金融机构的高堂大殿。

二十一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中国两大经济体的结构相继发生微妙而重大的变革。新兴、创新型小企业层出不穷,在国民生产总值、税收、就业等方面从配角走向舞台中心。一场场去中介化、去中心化、民主化、透明化的业务创新、组织创新层出不穷。在金融市场,第三方支付、各种“宝”理财产品、网络借贷、众筹等新金融业态呈星火之势。互联网虽不是万能钥匙,但它能够改变过去高门槛的投融资决策模式,使之以接近零边际成本的方式实现。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企业融资信息的迅速低成本扩散,另一方面,社会零散资金也能以极低的成本,极高的效率汇流成河、聚少成塔。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存在价值和立身之本,正是充当小企业与广大投资者的连接器,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润滑剂。

二、纳入监管与市场化改革相辅相成

《指导意见》的全称是“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落脚点是“健康”。具体到股权众筹、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小微企业和大众投资连接起来、跨越几乎所有的金融中介和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因此,众筹平台本身的合法性、规范性、风险管理能力,就至关重要了。

如果众筹平台野蛮生长,暗箱操作,成为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的乐园,会把国民经济拖入不可预知的黑洞。今年六月份,举世罕见的股灾,暴露出金融创新真假混杂、互联网渠道的场外配资游离于监管之外、制度套牢大行其道等问题。为规范发展,鼓励良性创新,防患未然,必须将众筹平台尽快纳入立法和监管的正常轨道。

《指导意见》提出,“股权众筹融资必须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进行”(本文用“众筹平台”和“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表达同一概念),透露出立法和监管的导向:对企业的股权众筹融资实行充分的市场化,同时把股权众筹平台纳入牌照监管。监管部门不直接介入企业的众筹融资,而是监管众筹平台的资质和规范运作。市场化改革的要义是弱化行政管制和强化市场监管。股权众筹的市场化和股权众筹平台的牌照管理,体现了这一改革逻辑,代表了国家行政管理和监管理念、方式的重大进步。

三、股权众筹的“公募版”与“私募版”并行不悖,各司其职 《指导意见》提出,“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公开”、“小额”意味着股权众筹是一笔迷你型IPO或再融资。这就与去年年底中国证券业协会出台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厘清了界限。其实“私募股权众筹”一词略显矛盾,“众筹”天然具有公开的属性。准确的提法,应该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私募股权融资”。

给公开发行的股权众筹加了“小额融资”和“分散投资”的限制,导致股权众筹较难实现经济规模。适合大多数众筹平台的,应该是私募证券融资这条路。《证券法》界定的私募有三条红线:不得面向不特定对象,面向特定对象融资的人数累计不得超过200人,不得采取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以下简称“公开宣传”)。如果对公、私募的红线界定过于僵硬,会大大限制众筹平台的生存空间。《私募股权众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给“公开宣传”、“特定对象”这两条红线提供了充分的弹性:其一,只要认购对象能够被众筹平台注册确认为符合条件的“合格投资者”,即便发行过程中融资信息公开,也仍然适用于“私募”;其二,经平台注册确认的合格投资者,可以视为“特定对象”。当然,私募仍受到累计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的限制。为了鼓励公募和私募并行不悖的发展,应明确企业股权众筹(公开发行)的投资者不在200人的计算口径之内。当然,上述规定是否与作为上位法的《证券法》冲突尚存争议,需待新《证券法》修订予以明确。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借鉴美国《JOBS法案》的做法,明确在依法注册的众筹平台上的信息推介不属于“广告宣传或公开招徕”,将会为众筹平台的私募融资业务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基础。

四、探索创新业务模式,股权众筹才能生存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对业务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为何强调模式的创新?因为若要将小额、快速、低成本融资变成现实,众筹平台需要翻越传统业务模式的藩篱:(1)互联网平台成批量、可复制地实现家数众多、单笔小额的快速融资,与传统投行或投资机构对特定企业开展尽职调查的“重线下”模式存在天壤之别;(2)为小额、分散融资提供服务,难以符合传统投行和投资决策的成本收益原则;(3)小企业融资的低成本,与传统融资中介的高额收费相龃龉。没有模式创新就没有发展出路,股权众筹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创新:

(一)基于互联网的诚信系统、大数据模型、云计算技术是股权众筹的基础设施。企业及其创始人、管理团队的各种活动互联网上不断留痕积累,沉淀下来丰富的关联关系、重大合同、对外投资、重大诉讼等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同行业、行业上下游、所处市场的信息也通过大量的证券分析师报告,宏观经济报告,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在网上呈几何效应积聚。基于海量数据和数据发掘模型,能够对企业的市场空间、行业状况、运营情况、诚信程度提供多维量化分析。通过对融资企业应用大数据模型,不但获得了有价值的分析数据,又促进了更多信息的积累和汇集。

(二)金融市场的配套措施是股权众筹发展的侧翼。(1)与央行征信数据库及各种商业化运作的诚信数据库对接,构成对企业及管理团队诚信积累的激励和约束。(2)与中央登记结算公司等后台系统联通,真实完整的记录众筹完成后,融资人的历次股东变更、增资扩股、分红送股等信息。(3)众筹平台纳入中国证券业协会管理,众筹平台的企业融资信息与协会建立数据化接口,不断完善企业基本信息、融资信息、诚信档案的积累。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协调配合,是股权众筹发展的引擎。传统资本市场与众多新兴企业素昧平生,不相来往。只有走到挂牌、上市的关口,企业才开始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改制规范,尽包装重组,报表粉饰之能事。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以来,一再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如果没有历史准确完整的信息数据,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在巨大的融资利益面前,就可能演变成以信息披露粉饰为中心。新三板、创业板审核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企业历史记录不完备,提交的挂牌或IPO申请系经过券商等专业机构从零起步规范改制,层层包装的结果。企业、专业机构、监管部门围绕挂牌上市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展开猫和老鼠的博弈,巨大的社会资源在无形之中消耗。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有可能彻底改变这种状态。股权众筹作为一次迷你型IPO或再融资,此后企业经营和融资的各类重大信息在众筹平台上持续积累,为将来申请上市提供了可验证的历史资料。可以探索规范运作、诚信良好的众筹融资人的上市激励机制,对于融资后自愿披露历年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提供新三板挂牌、创业板上市的绿色通道。充分依托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协同创新、监管体制配套改革,为股权众筹的规范创新铺设一条“正道”。惟其如此,才能防止股权众筹在摸索中变异,落入传统金融中介的窠臼,披上互联网伪创新的外衣,走上变相吸存或非法集资的邪路。

五、信息披露是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武器

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受众度,但尚未解决信息披露本身的质量,即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问题。传统资本市场依靠券商、会计师、律师等专业机构进行信息披露把关和信誉背书。在众筹平台进行融资,不再对保荐、承销、审计、法律意见书等服务做出硬性规定。这种情况下,更须强化融资方的信息披露责任和义务。《指导意见》指出,股权众筹融资方“应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不得误导或欺诈投资者。”

《证券法》的核心要素是信息披露和反欺诈,完全适用于股权众筹。融资方及其实际控制人对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负直接责任。不但要进行本次融资的信息披露,还要通过众筹平台履行持续信息披露义务。考虑到信息披露的成本,持续信息披露宜设置底线要求,比如经会计师审阅的基本、半财务指标;临时公告设置重大关联交易、重大合同和诉讼、重大风险事项等。众筹平台的职责是事前对融资人的信息披露进行形式审核,而且还要提供持续信息披露、风险预警等筹后管理系统,并依托互联网平爱开发股东评论、同行业社区等,以期达到“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的效果。

六、线上互联与线下金融,是股权众筹摆脱估值困境的现实选择

将小企业和广大投资者一步到位的连接起来,去掉若干金融机构的服务链条,目的是降低小企业融资和居民投资的成本,但马上遇到新的难题。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远高于成熟企业,而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低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一般解决方案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对投资金额的限制。《指导意见》提出,“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股权众筹融资活动风险,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小额投资。”操作层面很可能参照美国《JOBS法案》,将投资者区分为普通和合格投资者,分别规定投资于股权众筹的金额和比例上限。

这种投资限制保证了投资者“赔得起”、“输得起”,避免引发系统风险和社会问题。但本质上没有解决投资风险问题。任何投资都会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风险,关键是企业融资的风险定价是否合理。而风险定价尚未在线上实现,仍然依赖专业金融机构的工作。

分散、小额投资还可能出现估值定价上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每位投资者抱着“小赌怡情”的心态出资,投资前缺乏专业能力和时间精力去甄别项目,投资后不去监督项目实施和企业的规范运作。这就会出现“逆向选择”:投资者分不清估值定价是否合理,只好给融资企业一个市场平均化的估值,好的企业认为被低估,于是放弃该市场;差的企业则试图浑水摸鱼,卖个高价。投资者吃亏后或干脆预期到这种状况,继续压低定价,结果更多的较优质企业离开这个市场。最终,市场沦为只剩下劣质品的“柠檬市场”。

一种解决方案是寄望“维基经济学”的效应在投融资领域显现。感兴趣的投资者群策群力,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起研究、讨论、比较、分析,合力的结果不次于专家评估。但在融投资这种商业利益交织和金钱动机弥漫的领域,维基经济学能否显灵尚待观察。目前可以尝试营造网络社区环境,吸引专业投资人、业务兴趣者、行业从业人士广泛参与企业融资的路演和定价,但目前仅是辅助手段。当前较可靠的是“领投+跟投”模式。例如WiFi万能钥匙的众筹项目,由于刚刚完成A轮融资,以此为估值依据发起众筹,众筹投资者自然而然的成为“跟投方”,搭上了机构投资者的便车。

领投人可以是天使、VC、PE等专业投资机构,也可以是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个人,例如投资机构从业人员、保荐代表人、证券分析师、具有行业投资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等。从依托机构投资者做领投人,逐渐发展有职业背景和声誉的“个体户”、“专业户”发起众筹融资,逐渐营造大众参与的投资文化和融资人自愿信息披露的融资文化,则众筹平台有望逐步构建中介化、去中心化的新金融生态。

七、作为多层次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允许众筹平台试点适当的流动性机制 《指导意见》指出,“发挥股权众筹融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企业。”将众筹平台定位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之外的,纳入监管的场外市场。这个新的市场层次能否发展起来,最起码取决于三个要素:市场规模、风险可控程度和市场的流动性。前两个方面前面已有多处涉及,现在讨论市场流动性建设。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顶层设计中对交易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认为鼓励融资带有政策动机的高尚性,允许交易则带有鼓励投机之嫌和风险扩散之虞。事实上,缺乏市场的流动性,必然产生深度的发行融资折价。沪深交易所、新三板等市场的经验教训反复表明,没有活跃的交易,就没有便利、低成本的融资。另一方面,为防范过度交易带来风险扩散,避免击鼓传花式的风险膨胀,就不能把交易放的过开。妥当的做法是禁止连续竞价交易,允许监管范围内的平台开展非公开性质的股份转让。操作层面,取舍借鉴美国144规则和144A规则,规定股权众筹投资一定的锁定期(比如一年)。锁定期后,在经过众筹平台注册确认的合格投资者范围内,可以进行报价和一对一的转让。

绿色金融的机制化机遇 篇7

“今后要进步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共同探讨怎么样形成一种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的,各种主体风险共担的可持续的发展机制。”6月末举办的“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上,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这样说。

从机制层面探寻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国内各界人士的共识。这种共识同样体现在6月初举办的“地坛论坛2010”上,多位官员和专家都发出了相同的呼吁。

可持续金融的核心是以金融手段支持客户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环境改善,具有三个属性:一是可持续性,二是金融性,三是金融对社会和环境的正向反馈属性。可以说,绿色金融要机制化,要成为“可持续金融”,其内涵已经超越了绿色信贷本身。

让低碳投资资本化和证券化

“中国如果要在现有机制上推进低碳投资的话,有天然的体制优势。”北京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说。

王忠民的主要论据有两点。首先,如果低碳成为政府认同的目标,以政府拥有和可配置的资源,能够使低碳目标迅速、积极成为政府行为。其次,中国是人多市场大,一旦被全世界认同为可追求和可盈利的目标,社会资本将会积极涌入。他认为,如果这两点体制优势再和低碳结合起来的话,可以在较快的速度下推动低碳在中国实现目标。

最近几年,和低碳相关的政府资源配置都在积极运作,和低碳相关的不同政策也在迅速制定。与此同时,近年企业低碳投资在短期内业已形成了规模化,甚至超规模化,比如多晶硅和风力发电,社会资本在可追求和可盈利目标下,聚少成多,迅速形成了强大力量。

但如果全社会市场性的哄抢低碳蛋糕,形成过剩乃至恶性竞争怎么办?王忠民建议,应该着重让低碳投资资本化、证券化和基金化,而不是个人化。如果有了更多的低碳的东西都变成金融资产,不仅是金融资产,而且是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低碳金融会促进低碳经济的有序推进。

作为最大的碳资源国,中国已经签发减排量达1.3亿吨,占全国59%,这些碳资产主要供给方是在京央企。目前在京的碳资产中心也有很多,该市环境交易所是碳交易的重要平台,合计减排量700万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姜再勇认为,“低碳领域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就是产业领域,第二是企业,第三是项目,第四是交易。”

绿色金融产品,需要一系列的产品研发和设计,以及运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前进。他举例说,目前已经能看到兴业银行以“赤道银行”为LOG0在宣传,“赤道银行”实际就是绿色金融,将来类似的银行机构会越来越多。

用碳交易机制确保可持续

中国的碳交易机制能不能建立?能不能利用市场化方式建立起中国的碳交易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如果要建立碳交易机制,在中国面临几个问题:第一个是碳交易确定的配额的量的问题,第二个是减排限额问题。张建华认为,用市场化的机制比较容易实现。

首先,可以形成市场交易价格。国外现在排放权交易所交易的二氧化碳基本上是30欧元左右,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的报告,32欧元属于均衡价格,而国内现在也在卖二氧化碳排放量,卖出去也就8欧元左右,仅仅相当于国际市场交易价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由于我们自己国内没有这个市场,这个交易价格并没有形成市场化。所以第一个好处就是形成价格。

其次,就是对企业形成正向的激励。比如一个企业单位GDP碳排放不能超过多少,超过多少就罚款,罚款罚多少?这个标准怎么制订?政府再设一个限额,企业减排得越多,在市场上可以变现的能力就越强,这样就可以建立起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和约束机制。

“你如果想排放,可以,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自我投资,你开发新技术,还有一种你上市场上买,而这种交易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对企业有激励,谁投资谁受益。”张建华说。

还有一个好处则体现在吸引投资上。“金融业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业,你永远不要指着金融业最后是雪中送炭的,它更多的是锦上添花。我们说你要承担社会责任,这都没问题,但是最终你要确立一个市场化的导向,你让他资金投进来是要有利可图的。”

他表示,政府建立交易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就是要使银行进来以后要有利可图。“一旦吸引资金之后,一旦我们有金融衍生产品,比如碳配额这个产品,我们就有下一步的衍生产品,就可以开发了。”

未来,碳交易机制能不能建立起来?张建华透露出乐观态度。

他认为,现在企业都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有市场需求: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已经实行很多年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也有很大的积累;同时,目前有很多地方性的排放交易所,有些已经尝试着做了一些资源减排的尝试。

以财政与金融互为驱动力

绿色金融是金融和财政两个方面,所以既包括财政政策还包括货币政策,还包括各种金融手段。从财政政策来说,要支持新能源的发展,一个就是税收上,补贴可以算是负税收了,所以税收上要优惠,对新能源的发展也要补贴,比如在欧洲,太阳能企业都是能获得补贴的。

成思危提醒,财政方面还有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政府采购。

“财政政策是两个,一个是税收,一个是政府支出。所以我认为在政府支出上政策上要明确,优先采购绿色的产品,这也是在财政政策上体现的。在货币政策上,我认为对绿色项目的融资应该给予差别化的对待,个是利率适当地降低,另外一个期限适当地延长。”成思危说。

另外,在政府管制上,成思危认为政府管制应该是有利于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尽可能地调动企业和市场的力量,而不要过多的审批等等。

此外,如果发展绿色金融,中国首先要在支持的项目方面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没有技术上的突破实际上很难取得发展。成说:“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那么竞争就是有限的,因为现在我们风电成本大概是火电的倍,而太阳能的成本是火电的四倍。从市场经济原则来看,你要解决这个还需要靠手段。”

成思危透露说,中国在新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目前水能是1.9亿千瓦,到2020年达到3亿千瓦,核能将近10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六七千万千瓦,这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现在在建项目就有2450万千瓦,我们风能是2000万千瓦,到2020年到1亿千瓦,太阳能少一点,是550万千瓦,我们希望发展到2000万千瓦。

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篇8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临夏州积极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景区开发和基础实施改造升级,推进5A级旅游景区建设。实施“旅游+”战略,以旅游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发挥旅游业的主导产业辐射作用。全州累计接待游客221.78万人次,同比增长27.8%;实现综合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9.26%;旅游景点达到14个。

一、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临夏州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打造了牡丹文化节、东区民族风情一条街等旅游项目。金融机构围绕旅游业产业特色,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截至20末,全州旅游业贷款余额达24.27亿元,占贷款余额5.82%。但金融支持旅游经济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旅游金融服务不足

一是金融主体参与度不足,只有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大部分银行没有旅游业的直接信贷,更缺乏旅游金融产品创新。二是旅游金融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全州旅游景点POS机、ATM机等硬件设施投放不够,一部分饭店没有安装POS机,旅客无法快捷支付。三是金融创新深度不够,针对旅游大型项目金融产品较少,旅游业以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为主,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机构旅游贷款多为担保贷款,且贷款期限短、额度低,无法满足旅游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二)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一是缺乏抵押资产。旅游投资金额大、周期长,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收入,在融资阶段难以找到足够价值抵押品,金融机构项目投资积极性不高。二是金融部门间协作不够。旅游项目融资需求较大,而临夏州金融机构资金实力相对薄弱,不能独自承受信贷风险,在整合信贷资源,提供批量化、集中式信贷服务方面缺乏有效合作机制。三是旅游保险产品少。全州针对旅游产品局限在旅行社责任险、人身保险等方面,没有开发出自驾游等新型保险险种。

(三)融资渠道单一

临夏州旅游业融资局限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期限一般局限在内,而旅游的项目开发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资金回收期与贷款期限的属性错配,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同时,全州旅游企业实力不足,缺乏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制约旅游业大规模发展。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面板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以~年全州县域数据为样本,以旅游业产出(T)为解释变量,以金融发展规模(FS)、金融发展效率(FE)、金融机构创新(FII)、金融发展环境(FPI)、人均GDP(PGDP)、财政支出(PEE)、人口数量(POP)为解释变量。数据摘自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县域数据库,金融发展规模用年末贷款余额表示;金融发展效率用年末贷款/存款表示;金融机构创新用新型金融机构数量(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商行)表示;金融发展环境用金融中介服务(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担保机构、公证处、评信机构)的数量表示。

(二)实证分析

面板模型考虑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用hausman检验选择。Hausman的检验结果如下:从实证结果看,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机构创新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有限;旅游业依赖的金融发展效率存在着一个最佳存贷比;金融环境对旅游收入作用不强,主要原因与中介服务数量匮乏有关;财政支出与人口对旅游业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或行业补贴、旅游业需求人员的可利用程度构成旅游业发展的两大非金融必要条件。总体来看,临夏州金融发展从体量和结构上均促进旅游业,但与旅游业发达地区比,推动作用较小,造成的原因与临夏州金融发展状况有关。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受众面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甘肃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信贷支持。二是支持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降低旅游业金融服务成本。三是加快旅游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投放更多金融便民服务,加大布放POS机、ATM机、三维商城等现金或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针对大型项目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大型项目提供集约式融资服务,降低融资风险。

(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由借款主体、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共同承担的贷款损失处置机制。二是搭建旅游业投融资需求信息库,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构建旅游业相关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机构的配合,服务金融机构与旅游项目的对接工作。四是建立与推广旅游保险产品,丰富旅游保险市场,对日益火爆的“休闲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提供保险产品。

(三)创新融资方式,打造多元融资格局

一是增加社会资本与政府的合作,形成PPP合作机制,择优选择政府购买服务、使用者付费、还款来源为特许经营权收入的优质项目实行统贷统还;建立和壮大政策性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旅游项目落地生根。二是完善旅游企业治理,实现企业债券、票据等多种渠道融资,减少银行信贷压力。三是创新传统银行融资模式,根据旅游企业经营特色和资金回收特征,制定多元融资方案,开发多样金融产品,满足旅游企业个性化融资需要。

上一篇:论孔子的教育思想下一篇:教育局财务科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