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的效应

2024-10-05

情感教育的效应(共12篇)

情感教育的效应 篇1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是学生工作生活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学科, 可以说, 学不会数学, 就像是一个没有目标, 没有方向的盲人一样, 在社会生活中寸步难行。所以学好数学不仅仅是现阶段教育目标的要求, 而且还是学生自己将来生存的保障。但是因为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 复杂、枯燥、难懂的数与图的计算、证明, 为了各种计算而诞生的各种定理、命题,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很大一部分, 学习数学成为被动事情。因此, 要想让学生从被动地接收数学知识, 转变成主动地、带着兴趣的学习, 就需要广大教师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 利用各种可能的办法, 尽量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感效应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 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 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 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我根据从教多年的实践生活, 认为要想让学生拥有主动地学习数学的欲望, 就必要注意数学教学中情感效应。所谓情感效应, 是指通过教师自己的个人魅力, 使学生首先喜欢上教师这个人, 对教师有一种喜爱和依赖, 从而也喜欢教师的教学。这里有一个说服力的例子:日本宝物公司曾经推出的丽卡娃娃玩具, 在日本玩具销售中取得了长久不衰的销售业绩, 后来根据专家的分析, 才知道他们销售的秘诀是:用温馨的服务和孩子之间建立了长期的、稳固的情感基础, 使孩子长时间保持对丽卡娃娃的兴趣, 主打的是情感牌。从一些小小例子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奥秘:在公司推出丽卡娃娃的同时, 还创造性地开发了丽卡娃娃的“爸爸”“妈妈”和“朋友”, 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是公司还同时发售丽卡娃娃的替换衣服, 使每一个丽卡娃娃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而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 不仅是孩子们的愿望, 也是所有父母的愿望, 因此, 不仅赢得了孩子的喜爱, 还迎合了广大父母的情感取向。而且更具创新性的是, 每一个拥有丽卡娃娃的孩子, 还可以通过“丽卡娃娃专线电话”“丽卡娃娃之友俱乐部”, 随时可以通过电话, 互相谈论丽卡娃娃的情况, 就是这创造性的举措, 融合了最具人文色彩的和情感色彩的小小举措, 就走进了孩子的心, 使他们需要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因而对丽卡娃娃表示出强烈的欢迎、接纳、信任的态度, 甚至是依赖性。从以上例证中, 我们可以看出, 创新的思想和情感的完美结合, 创造了极具戏剧性的销成就。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如果广大数学教师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也能够想出具有创新性的点子, 使学生喜爱上教师以及教师所任教的学科, 甚至会产生依赖性, 那么, 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变得十分简单, 成为学生的最爱, 可想而知, 学习的效果, 肯定很好。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生动的教育情境, 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信赖、互相依靠的情感, 充分发挥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效应, 使学生愿意主动地、积极地、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无数事实证明, 没有情感效应的数学教学肯定是失败的, 是学生所不喜欢的教育。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能够在愉悦地心境当中, 带着一种享受心理, 愉快的学习数学, 并成为他们主动去学的学科, 这就是教师最开心的梦想。

二、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新时代新的教育体制, 要求广大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 充分领会新教育理念的指导精神, 认真贯彻新教育理念的方针策略, 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是新的教育形式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每个数学教师所必须具有的基本教学指导思想。新教育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创新能力就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它不但是针对于学生而提出的基本素质之一, 而且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就必须自己首先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假如教师都不能够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 那么再谈学生的创新教育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首先,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 不要停滞不前, 而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 经常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互通有无, 共同提高, 借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其次, 敢于尝试把一些原来没有应用过的方式方法, 或者新奇的想法, 在教学中进行尝试, 不断地总结得失, 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使学生感到数学的魅力和兴趣, 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墨守成规是教师进步的最大障碍, 所以教师要想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不要坚持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 一成不变, 不思变迁, 而要不断地革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向, 只有这样, 才会永远走在教育的最前列, 而不被时代所抛弃。

当今的教育方向就是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 通过前边所述丽卡娃娃的例子,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 仅仅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小点子, 就创造了商业的传奇, 足以说明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了。但是就这一小小的想法, 却能够折射出宝物公司主创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就非常迫切, 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履行的教育义务,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俗话说:“教无定法, 学亦无定法。”很多教师为了推进创新教育, 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了很多因素, 有的利用游戏的形式;有的利用比赛的形式;有的利用表演的形式, 教学形式多样化, 多元化, 使数学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妙趣横生。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师的讲课之所, 而是师生共同用活泼的形式, 探讨研究数学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 快乐地汲取着数学知识的甘泉, 遨游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 品味着学习数学的快乐滋味。这就是创新教育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 数学教学中, 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启迪自己的智慧, 用创新的教育思维方式, 融合最感人的情感因素, 打开学生情感与智慧的大门, 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铺上一条平坦、幸福的大路, 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生活中去。

情感教育的效应 篇2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里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讲,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增强角色魅力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心理学认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二、能增加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可信度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遇到这样的班级,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学生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四、能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的有效

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效应 篇3

【关键词】情感效应 意识活动 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6-01

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信息在两者之间互相传递及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种有意识的进行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而且应该重视情感态度、意识活动、个性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写到:“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互相交流着信息的,同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互相交触着、互相磨合着。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每个班都有的厌学、怕学和被别人认为已经无可救药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在教学中对他们单纯传授知识是不能起效果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关于此问题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师生的心理沟通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学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若果教师的教学无情感,要教育好学生是很难的。有些孩子就因为在小学、初中、高中这一阶段由于家庭或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对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学习不利的因素,例如:有些孩子在家里经常承受着家长无休止的谩骂:“学习学不好,不如张三、李四家的孩子”;在学校里由于学习差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冷落,得不到别人的关注,时间长了就被遗弃在冷落的角落里。从而使得他们逐渐成长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在这部分人的心里就会认为自己今后没用了、永远也成不了气候了,任何事情上好也是坏、坏也是坏,都一样。因此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恐惧之感,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此而变得冷漠无情。智力的发展也随之受到影响,而且非智力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倾向等都有了相应的消减。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变得迟钝,对学习毫无进取心。心里状态常表现为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针对这样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决心、爱心和热情,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动。如果发现他们有异常表现,要及时开导并慢慢地解除他们的烦恼,使他们愉快的学习。在学习中的困难,要耐心地辅导和帮助,使他们摆脱被动学习的局势。

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心态好,精神振奋,富于热情,充满活力。教师只有在轻松愉快的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才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激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温和的目光,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都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动的表情、形象的手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保持一种愉快欢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相应的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就随之提升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采取先易后难、适度适量、小步教学、激励对比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的教学原则。加强课堂练习,使学生每节课学有所得并有所成就感。

三、用情感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质

教学过程中,品质的培养和教会知识是统一的。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不仅要靠老师的教技,还要靠教师本人的素养。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学生直接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影响,好的身教能提高老师的威信。做出一个好榜样,即使道理讲得不多对学生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要给学生灌输一些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人物、科学家崇高形象和生动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他们上进和努力奋斗的决心。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学方法得当,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非常重要。学生对每一门学科的兴趣,常常是在每节课上产生的具体的情感和兴趣逐渐积累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每节课不要总是在喋喋不休的讲解,这样会使学生厌学,他们的能力和智力得不到发展。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有愉悦的心情学习。要做到“长善救失”。对有才能的学生要精心的培育,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成长。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和关爱,使他们学有所得。让他们也感受到在教师的心理他们也很重要,感受老师真挚的爱。例如:我在AUTOCAD教学中经常给他们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主观题让他们自己设计、构想,反而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好、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尊重学生不仅是添给学生自尊心的能量,也是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种,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

总之,老师的爱心是学生产生积极性的源泉,同时也换来了学生的尊爱友情。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学生都会看做是关怀和爱护,学生当然愉快地接受,作为鼓舞他们的力量。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对学生关心,师生之间才能交心、知心、贴心。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参与,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师生关系融洽是教育教学的成功之道。师爱是教师在施教中向学生做出无私的奉献,用炽热的情感温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他们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孟庆国.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编辑部 2011年7月

[2]徐峰.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2011年8月

情感效应中的师生关系 篇4

一、“三省吾身”,完善自我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现实教育活动中,有个别教师重自业务素质轻思想素质,育人意识淡泊,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缺少关爱,管理学生的方式简单粗暴;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教师自身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对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危害也很大。我们应坚决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维护教师形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并遵循教育规律,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顾全大局,维护学校利益,关心集体,尊重同志,团结协作,恪尽职守。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观念、态度、行为,实现心灵的转换,才能创造新的自我。

二、“海纳百川”,尊重学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应有宽广的胸怀,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积极因素,多鼓励、多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待雕刻的树木,教师应把学生的所谓“差异”当作丰富教育艺术的源泉,而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以致给学生造成心灵的惩罚与折磨。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我们应选择相宜的、多样的评价手段,以自身别具的眼力和襟怀来包容学生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学会蹲下身子与孩子们谈话,学会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思考。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做到心与心的沟通。诚者可及,诚者可信,只有教师“诚”,才能换得学生的“信”。我们只有以宽容、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真诚来教育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学会倾听,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逆反心理,与教师和谐相处,友好合作。我们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与学生共同参加活动,亲近学生,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敬畏生命”,情感激趣

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教育应尊重与敬畏生命,呼唤良知,提升情感意蕴。课堂应焕发出生命力,教学应是质量与效率的双重创造。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听讲、被动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创造”的世界。

四、“爱屋及乌”,循循善诱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正是这种真诚无私的爱,使孔子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尊敬,而且师生亲密无间,并升华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就要爱学生的一切!爱学生的缺点,就是对学生的宽容。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

有这样一则寓言:

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进屋,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两个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

确实,爱能带来智慧和成功,很浅显的一则寓言,但它所蕴含的教育智慧却是值得深思的。只有对学生施以爱,才能启迪他们的智慧,带来成功,并由其继续传递出去。许多年来,人们总是把教育比作一首诗,一支曲,因为它能使人们懂得什么是爱和如何去爱。是的,每个学生都需要爱,而教师的爱就像播撒在他们心田的种子,给他们带来希望,从而获得教育的成功。为人师者,应用爱去开启学

总是难以避免的,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有缺点、错误,是正常和必然的。对待有错误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板起面孔来教训,甚至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最忌讳的是利用教学时间以点带面地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和体罚学

爱使教育充满生机

文/冯尚国

生的心灵之窗,因为每一扇窗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海洋;每一扇窗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既然师爱如此重要,作为一线教师,应怎样去做呢?

一、教师要明确师爱的内涵,善于用心去贴近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渗透爱

师爱是对学生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心贴近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怀、信任和宽容,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教师还要通过语言、手势、作业或试卷评价等多种形式,把对学生的欣赏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

生,应冷静地接纳他们,艺术地宽容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而不愠。营造绿色的情感通道,用尊重、信任、体帖与关怀去充实。给以宽容使之学会宽容,给以公正使之学会公正,给以善良使之学会善良,给以真诚使之学会真诚。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为懒惰的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更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打动和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一个微笑;开小差时,给予一个微嗔……这些就如同滋润心灵的春雨,缩小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达到教育的效果。相反,当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或开始做得不对时,或当学生对你提出的问题反应迟缓时,教师要克制自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体验,避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

情感教育的效应 篇5

——以暗示效应为例

一、选题来源

心理效应,是指某种客观现实在人的大脑得以反映后,对人的言行思维产生的一定影响和效果。这是一种以心理活动为主要表现过程的效应。以暗示效应为例,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暗示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积极的暗示效应能给我们传达正面的力量,使我们心情愉悦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消极的暗示效应则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情绪,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尽力避免消极暗示给学生带来额负面影响,多用积极的暗示去影响学生。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是以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且素质教育也要突出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这就是必须要求学生要以建全的个性为基础,而中学生又处在人生发展的重大变化时期,个性心理正在定型,个性心理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生的发展。男生又有着一系列与女生迥然不同的个性化的心理。这些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初中生理客观条件的转化对他们的思维言行产生影响形成的。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就要善于分析客观存在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教育过程中。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学校教学管理过程 ,实质上是教师和管理者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认知水平、情绪和情感状态、意志水平、个性心理成份以及自我意识等)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方法、技术 ,选择适当的途径、时间和场所 ,按照教学管理目的的要求 ,向学生传授知识 ,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广博的学识、非凡的创新素质。成功的教育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和谐的教学氛

围,它是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这种心理场让学生感到轻松、积极、无压力,让学生充分地释放能量、舒展灵性、展示风采、张扬个性。这种心理的创设不仅要靠教师的新观念、高素质,还要靠教师发挥教学中的心理效应,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

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所注意。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教师,应掌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三、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理论上的研究已日渐成熟,但是总体来说应用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怎样把心理效应很好的应用到学校教育中,这还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本课题将在以往的研究之上,通过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重点关注暗示效应的应用效果,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四、课题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1课题的目标: 2课题的原则: 3课题的方法: 4课题步骤: 5预期的成果 6经费预算:

五、选题的研究方法;

5.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心理学效应的资料,总结出可以运用到学校教育中的效应。搜集现阶段已有的关于心理效应应用于课堂的文献,在此之上联系本课题其他方法,得出具体的应用方法。

5.2实验研究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进行实验。首先,确实实验班级,根据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结合学生成绩与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情况档案,档案包括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上课注意力情况、体育及能力发展情况等等。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学习

以及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针对实验组的学生应用暗示学效应,并采用变动比率程序的予以强化。研究结束阶段,再由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比分析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生的差异,得出暗示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优劣。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暗示效应应用的具体实施方法。

5.3个案研究法:随机对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选择2-3个典型个案(如学习主动性稍微落后的学生),利用暗示效应,对该学生进行积极关注,研究结束阶段以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六、课题步骤;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准备阶段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研究阶段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提炼研究成果

七、参考文献;

[1] 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大出版社

[2] 赵晓亮.登门槛效应带来的启示———浅谈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3] 章立早.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校长阅刊[J].2005.(Z1)[4] 李梦月.试析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效应[J].青海师专学报, 2002,(03).[5] 冯秋萍.利用心理效应 展现教育魅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3)

情感在教学中的效应 篇6

关键词:情感;教学;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67-01

英语由于分值的降低,地位在减弱,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它并不是就成了末流学科,它的改革并非简单的去留问题,而是要改变“题海战术”的教育方式,真正发挥英语的语言交流工具的作用,它和其他学科相辅相成,它仍然是先进技术和潮流的代表!英语在我校一直深受重视,并且越来越旺!那么英语为什么能在我校发展的这样轰轰烈烈呢?

首先,从认识上来看。我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教育怎样改革,英语始终是重头戏!我们学校多次派老师外出学习,他们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吸收其精华,随时给我们学校注入新的血液。疯狂英语在我校更是开展的有板有眼!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改变了以往那种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宜川”三段式教学,已在我校生根,成长。我们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自然而然,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安上了电子白板和其他教学媒体。教师可借助直观教具如卡片、情景、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课件等,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适时灵活地运用启发式、快乐式、情景式等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讨论、短剧表演、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进来,体验成功的喜悦,自然上英语课会兴趣盎然,充满自信。另外,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学习策略。现在给学生使用的是导学案,能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底,胸有成竹。及时做好预习、复习,防止遗忘等等。教师重抓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及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这可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如: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及点滴进步,灌输进步就是成功的观念。让学生明白,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工具,学习英语是为了发展自我、挑战自我、追求幸福、赢得尊重、获取认可的一种途径。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期望教育及成功教育。关注每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学生的共性,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因此,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让他们“吃得好”;对中等学生,要多引导、督促,让他们“吃得饱”;对学困生,要主动亲近,及时补救,让他们“吃得了”。另外,分层教学可表现为内容分层、问题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如在评价分层中,对学困生的评价重点不是在分数上,而是在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上,哪怕点滴的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只有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各有所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充满激情的教学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不同情绪和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及课堂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教师自信、向上、饱满、充满激情的情绪会感染每一位学生,会带动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使他们处在一种开放、投入的学习状态,不知不觉中会学得更多。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学得轻松愉快。然而,如何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放下师道尊严,主动去亲近学生,对待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主动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换位思考,勇于反思或认错,虚心向学生征求教学建议等。教师努力去感动学生,同时也会收获感动。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调控自如,教师要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每个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放置着多种学习工具,认真构思、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查阅新的知识和信息,保证知识点的绝对准确,更使课堂浅显易懂。让每个步骤事先在大脑中放映一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应用教材,不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或整合,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务必布置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画出各自的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最后,从学生来看,我们学校已经有一股学习英语的强流,学生们已把对英语的学习看做是件轻松,愉悦的事情。早上一起床,校园里到处都是书声琅琅,就连课外学生们都拿着英语书和英语卡片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津津有味的品读,各个神采飞扬,精神抖擞,精力专注。

相信,英语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关注和付出下一定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 篇7

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 激活课堂, 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披文动情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 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其思想内容讲, 既有对真理的追求, 也有对谬误的批判, 既有对未来的向往, 也有对现实的针砭;既有对英雄的赞歌, 也有对邪恶的诅咒;既有对祖国的爱恋, 也有对蹂蹭过祖国的恶势力的愤恨。语文教师首先要“沉入”课文, 深入钻研教材, 进行情感体验, 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 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动情于衷, 激起清波, 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随着教材内容的不同, 尤其是教材中所蕴的情感特征, 相应地做出或僧或爱, 或优或喜, 或褒或贬的反应和评价。

二、引生入情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 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 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 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潜思暗构的运思路向, 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 达到“神与物游, 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 实现读者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编织的故事、论证的事理、抒发的感情在想象中的一致或大体一致, 情感上的和谐共振。情与境在语文教材中是水乳交融的。作者描绘情境, 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思想, 抒发感情, 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而教师分析情境, 是为了揭示情境中的寓意, 从中“引发”出“情”来, 陶冶学生的性情, 净化学生的心灵, 感染学生的教学“情味”, 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 是为了深刻理解和体味情境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之 (指作品中的情) 交流、共鸣的机会, 激发他们产生出新的更加美好的情感.显然, 在这过程中, 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怀情而教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言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就要把自己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科、对所讲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一腔深情熔铸于言语中。教师的心中充满深情, 教学言语就会饱含深情。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教学言语屡见不鲜。有些教材本身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 但经过教师了无生气的冷漠讲解, 使教材的情感感染力也消失殆尽, 知识成了支离破碎的材料分析, 既无感人的力量, 也无令学生感兴趣的力量。

巴班斯基认为, 记住事实当然是应该的, 但不能对这种专题的课淡然处之, 应当充满生动鲜明、令人激动的材料, 讲授要有炽热的情绪情感。教师的教学言语的情感, 是教师真实情感的反射。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 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 人为地夸夸其谈, 企图借此来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影响,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可悲的:虚张声势会使人空话连篇, 爱说漂亮词句, 所有这些都会腐化学生的灵魂, 使他们内心空虚”。

教师言语要强化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突出不同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 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四、充分发挥非语言行为的情感传递功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传递信息, 进行交流的。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运用非语言行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眼神等于学生交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尼说:“在课堂教学中, 动作和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 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 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使语言表达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情感的表述, 只用语言有时难以奏效。若辅以动作、神情, 则会收到好的效果。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效应 篇8

一、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效应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也说明阅读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作为“主导”者, 教师首先应做到爱学生, 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提问时, 面对迟疑不决或紧张拘束的学生, 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 一瞬鼓励的眼光, 一句可人的话语, 都能使答题者树立信心, 增强勇气, 有的同学还会因此产生心灵一颤, 记忆终生。

从阅读教学实践中可知, 那种对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在阅读空间进行不同层次的创造思维。虽然学生智力因素不等, 对同一难度的阅读题目理解掌握的程度不同, 但同一环境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相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学生非智力因素施教, 保证全体教学对象都能“吃饱”。然后提出一些能体现梯度差的阅读思考题,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吃好”, 我在进行小说《药》人物描写片断阅读教学时, 一气提出了“辨别人物描写类型”、“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与意义”、“比较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等具有梯度差的思考题, 然后要求语文程度较差的同学作答, 请程度较好的同学作答题点拨, 而我就用眼神、手势和简短的话语不停地给答题同学以鼓励, 结果发现, 答题质量远远超过我预想的效果。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课文本身这一阅读载体, 分别与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如多给胆子小的同学提供个别诵读课文精彩片断的机会, 多为性格内向的同学设计一些与课文有关而又最能接近他们实际的发言命题, 肯定并鼓励思维敏捷的同学进行阅读理解或分析时敢于突发奇想。这样, 就能增强学生整体的阅读教学活动参与意识, 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形式多样, 且具有相对广阔的抽象空间, 为学生活跃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因此, 学生因人而异地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表现自我意识, 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过激言行。但是, 中专学生的自尊心强, 又十分敏感, 教师不可训斥学生。任何向学生心灵施暴的行为都极可能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其结果必然是施教活动的失败。相反, “情感交流”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增大学生思维的投入,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情感意境”效应

语文课文大多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或严密的逻辑推理。有的或喜或悲, 有的或褒或贬;有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有的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有的洋溢着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有的说理有力无懈可击。课堂教学前, 老师要细细品味文中的情感因素, 以便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法使学生受到文章情感因素的感染, 师生共同相融在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意境中。譬如《药》的阅读教学, 教师一定要用人物可悲可怜、可气可恨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为人物的不幸而“哀”, 为其不争而“怒”, 这样, 就能顺利地把本文的阅读分析导入更深层次。

结合课文设计情感意境的过程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创造思维过程。创造“情感意境”的方法灵活多样;一盆花草, 一幅图画, 一个谜语, 一声问好, 一句比喻或笑话, 一段诵读或吟咏……只要是为具体的阅读教学主题服务的, 且运用得当, 都能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意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就文章某一点创设局部情感意境。

三、注重利用学生的批评意识发挥情感效应

一些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批评意识, 他们在课堂上不喜欢人云亦云, 更不愿意不加思索地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常对老师的说法提出异议, 对课文的某些观点或内容提出批评。对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有实事求是之精神, 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没有哪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出差错的, 也没有哪一篇文章是尽善尽美绝无瑕疵的。学生能发现并指正这些差错和瑕疵是难能可贵的, 这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思维的表现。教师一定要加倍保护学生的批评意识, 并利用它发挥情感效应。即使这种批评失之偏颇, 甚至毫无道理, 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进行辨析, 以求取得理解和统一。学生提出的批评一旦被接受或得到解释, 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和成熟感, 提高阅读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会更加尊重施教者, 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谈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篇9

一、唤起学生的情感

在学生面前, 教师要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具有乐观的且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以亲切的面容和充满期待的目光去了解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要驾驭好自己的情绪, 随时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用友好去感染他们, 用爱心去温暖他们, 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学识上必须居高临下, 但在情感上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中, 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讲解知识要有耐心, 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 要尽可能地点拨学生思维的火花, 要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从而使他们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在教学中, 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 摸清病因, 科学地纠正学生的不足,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激励学生敢于发言, 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挖掘教材内涵, 丰富师生情感

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情感, 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 把趣味性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满足和快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实际结合教材, 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会透析社会现象, 洞察文化底蕴, 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使一些语言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运用。

四、帮助学生控制不良的情感

中学生情绪不稳定, 有时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沮丧, 甚至放弃该科学习、有时因考得好而骄傲自满。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每次考试, 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做出客观的总结。首先, 应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 也要从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获得成就感, 从而提高自信心。而对暂时的失败, 则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找出原因,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减轻焦虑。

五、应用情感效应, 促成学生的成功感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行为若能引起教师和同学的表扬与肯定, 他就会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 并且生成积极的模仿或反复的趋势。成功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 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与否没有绝对的标准, 好的考试成绩、正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圆满地完成练习等, 所有的点滴进步均可视为成功。这种成功引起的满足与兴奋可以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渴望。一次成功的体验可以推动第二次成功, 多次成功会使学生增强信心, 不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 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 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评判, 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

六、借用情感效应,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力

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效应的运用 篇10

关键词:班主任,情感效应,运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 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如能有效地运用这块法宝, 在繁杂的班级管理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讲, 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效应能增强个人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教师怎样才能树立威信?让学生发自肺腑地欣赏你、崇拜你呢?班主任, 首先是教师,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 他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智慧的化身。你确实有真才实学, 学生才会尊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其次, 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给学生以示范, 做学生的榜样。

二、情感效应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 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 深入了解学生, 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这样, 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 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 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式和良好的习惯, 收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三、情感效应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 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 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生才会把班主任当作可以依赖的人。

四、情感效应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只晓理, 不动情, 干巴巴地说教, 枯燥乏味, 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 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 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 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五、情感效应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教育和转化差生, 必须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扫除他们心头的阴影“:我不是学习的料子, 我不行!”必须用真挚的情感, 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与其共同制订学习目标。

浅谈小学作文情感教学的审美效应 篇11

一、美的发掘

小学生受其年龄、阅历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美的概念是朦胧的,对此,我告诉学生:“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并把这句话制成标语,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让学生时刻都有意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还常常用浅显、形象的语言告诉学生,审美对象包括社会美、自然美、人物美和艺术美等。然而,空洞的说教常收益甚微。因此,每次写作文之前,我总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规定的习作要求走向自然、社会、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譬如,在进行六年制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时,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人将“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理解成为“助人为乐”等狭义的概念,这样很难出新。针对这一特点,我重点在“新”与“美”的统一上下工夫,着重启发学生: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能做到新与美的统一?其中一女生说她的伯父出海时将一条落网的鱼放走了。问她原因,她说那鱼是带“籽”的。全班哗然。我紧接着说这位伯父是为了保护海洋资源,放弃眼前小利,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渔民的情怀,这件事很“新”,这位伯父的心灵是美的。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顿时开阔了,从异彩纷呈的生活中发掘出形形色色的新风尚来。

有一位女学生曾经问我:“老师,骗人也美吗?”我反问她:“假如你的小弟弟生病了,你把药说成是糖骗他吃,这是不是美的?”她不服:“那打人呢?”我又反问道:“警察叔叔打拒不伏法的小偷是不是美?”事后,我告诉全体学生:生活中的美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丑可以看到美,美也可以感化丑。

二、美的再现

现代写作学认为:“把客观事物加以意化,只完成了写作活动中物转化为意的第一次飞跃。”(裴显生主编《写作学新稿》)那么,怎样才能把原始的、粗糙的美孕育成内在的、可触可感的美并予以再现呢?为使学生能够接受这一过程,我用“捏泥人”为例来加以说明:最先看到的只是一滩不具形状的泥巴,后来泥被组合成若干块,这些泥块又变成头、身、手、足,最后把它们拼到一起,泥便不仅仅是泥,而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了。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感受到一切美的事物,表现出来却给人以空泛、零散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告诉学生:这主要因为再现——即常说的“构思”的盲目上,我们不提倡“主题先行”说,但为材料凝聚一个中心还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又如何处理、表现已获得的材料呢?我大致总结了如下三点:抓住景物的描绘,可以再现自然美、环境美及祖国美山河美;通过人、事的叙述描写,能够再现人物美、人情美及社会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以体现语言表达的艺术美。

三、美的升华

学生的知识面和表达能力毕竟有限,过于轻率地让学生习作定稿,往往会使其萌发的审美意识僵死。所以,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把草稿抄到作文本上了事。在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候,为使学生表现出来的美得以升华,我给学生施加了更多的“压力”。我采用了双重“批、议、改”的方法,即先粗略地批阅草稿,从中选出优差作文各若干篇,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地集中评议,使其知道好在何处,差因何而差,有修改价值的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精批之后,再评议修改。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知識应该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能力的提高。由于作文中审美效应的“参预”,使学生智力与智力的因素都得到开发,教学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不能不归功于“美的召唤”。

(责编 潘冰)

情感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说明阅读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作为“主导”者,教师首先应做到爱学生,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提问时,面对迟疑不决或紧张拘束的学生,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抹鼓励的眼光,一句贴心的话语,都能使答题者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有的学生还会因此产生心灵颤动,记忆终生。

从阅读教学实践中可知,那种对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在阅读空间进行不同层次的创造思维。虽然学生智力因素不等,对同一难度的阅读题目理解掌握的程度不同,但同一环境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相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施教,保证全体教学对象都能“吃饱”,然后提出一些能体现梯度差的阅读思考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好”。

如在进行《小镇的早晨》一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自主解读,感知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之后,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小镇早晨的图片,然后这样引导学生:作者在感受了小镇的早晨后,总结了它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形容小镇的早晨?有的学生用词语形容,有的学生用四字词语或成语形容。我没有立即就给学生作评价,而是继续引导:还有其他的方式吗?我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这些字(喧闹、寂静、繁忙……)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出示了这样一个句式:小镇的早晨真(%%)。我问: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写。学生自由仿写后交流。……

课堂上我通过不断引导,把学生引入了预设的环节,通过先读后写这样的教学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把阅读教学中的读与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我以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从而使其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阅读教学中,要利用课文本身这一阅读载体,分别与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如多给胆子小的学生提供个别诵读课文精彩片断的机会,多为性格内向的学生设计一些与课文有关而又最能接近他们实际的发言命题,肯定并鼓励思维敏捷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或分析时敢于突发奇想。这样,就能增强学生整体的阅读教学活动参与意识,激发其语言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形式多样,且具有相对广阔的抽象空间,为学生活跃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不同的表现自我意识,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过激言行。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强,又十分敏感,教师不可动辄训斥学生。任何向学生心灵施暴的行为都极可能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必然是施教活动的失败。反之,“情感交流”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注重“情感意境”效应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挥

阅读教学中,课文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课文)之一,是师生赖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无论是诗歌,还是记叙文,都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含其中。当教师和学生围绕同一篇课文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课文—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认知信息的传递,还发生着情感的交流。从情感入手确定教学内容,在表达情感的有关词句段上着力,并适时适当引进课程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语文课文大多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有的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有的洋溢着诗情画意令人神往,有的说理有力无懈可击。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前细细品味文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法使学生受到文章情感因素的感染,师生共同相融在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意境中。如《五彩池》,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五彩池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人间的瑶池”,接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五彩池的美景,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到五彩池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五彩池的神秘面纱:大大小小的水池,五光十色的池水……使学生们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奇异”,“是个奇特的地方”,喜爱五彩池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在阅读中注重追求语言学习与情感熏陶的统一

在情境中读,可以用语言创设情境,也可以借助画面、音乐,甚至是多媒体创设情境。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未穿御寒衣服被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教学,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天气,战士们艰难的在路上行走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下面的学习便水到渠成了。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一篇:颌面部修复术下一篇:盖挖法施工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