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2024-05-10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精选12篇)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篇1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 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 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学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 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关键词:班主任,情感效应,运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 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如能有效地运用这块法宝, 在繁杂的班级管理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讲, 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效应能增强个人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教师怎样才能树立威信?让学生发自肺腑地欣赏你、崇拜你呢?班主任, 首先是教师,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 他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智慧的化身。你确实有真才实学, 学生才会尊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其次, 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给学生以示范, 做学生的榜样。

二、情感效应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 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 深入了解学生, 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这样, 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 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 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式和良好的习惯, 收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三、情感效应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 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 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生才会把班主任当作可以依赖的人。

四、情感效应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只晓理, 不动情, 干巴巴地说教, 枯燥乏味, 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 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 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 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五、情感效应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教育和转化差生, 必须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扫除他们心头的阴影“:我不是学习的料子, 我不行!”必须用真挚的情感, 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与其共同制订学习目标。

总之, 班主任要坚持“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和学生打成一片,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每个学生在朝气蓬勃、团结进取、拼搏争先的集体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篇2

丁立群

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感受到了学生工作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面对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

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方法,我做为一个辅导员,责无旁贷地思考、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担任辅导员的加工9.10班,由于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在学院的表彰中,两年获得六个奖项:两年的先进班级和四个文明寝室。成绩的取得与学生处、系领导的正确指导及学生的努力分不开,借此机会,与大家谈谈我做学生工作的体会,和大家切磋。

一、我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我院学生特点:自律综合素质偏低,表现在集体观念、劳动观念差,意志力不强,自身修养差,行为规范不到位等;学习专业思想不稳定,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业对毕业后的自主择业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只有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学生才能在学会做人,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职业能力上,与学校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同时要清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虽然它应融合和全方位地渗透于各项工作之中,但不能包容和代替一切。因为教育与管理必须如影随形,才能相得益彰。所以,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的要求和管理,注重整体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运用情感效应,实现个体教育的有效性。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影响和造就跨世纪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品质。

二、严格管理与情感效应并用的工作方法

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作用,将外在规范与学生的内在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条件。基于此,必须在日常生活规范、量化上严格要求。这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但个体的差异,需要我第 1 页

们注重个体教育的有效性。在个体教育中,我较多地运用了情感效应。

情感效应的含义: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当外在情感触及到学生在的情感需要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状态。我们要运用情感艺术来推进学生的正确认知,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运用情感效应的前提是思想上的勾通。必须深入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关爱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心灵上的沟通从加工9.10班入学起,我每周末都要去宿舍,和同学谈心,下棋娱乐,有时间到课堂听课,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时间允许的话,参加学生的劳动、演讲、才艺对抗赛等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既能建立真挚的师生情,又可以发现很多鲜活的思想动态,工作针对性强,实效大。

下面谈严格管理与情感效应并用在学生工作中的几个运用实例。很多同学对学校的严格管理有认识上的误区,觉得大学生应是活跃、自由的。我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及深入同学得到有关第一手材料:第一,学生不能理解或完全适应学校的严格管理;第二,学生就是学习,奖学金就只应考虑学习成绩;第三学校只重视量化,不重视学习,值周、劳动、整理内务占用时间多。

为此,我利用热点辩论、演讲交流主题班会或调查实践等形式提出:⑴一个集体没有制度、制约机制行不行?⑵严格的管理与灵活的头脑、思想是对立的吗?⑶志不强者智不达。⑷大学生能否谈恋爱?⑸劳动中的苦与乐⑹学业、就业、事业。⑺知学、好学、乐学等问题,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影响,最后达成共识,用共同的认识来指导行动。因而,同学们正确地认识量化,明确做人是第一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培养是第二位的。所以,同学思想非常活跃,学习、各种活动主动性高,针对性强,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敢于向自己挑战、敢为人先的风气。量化、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学院前矛。

严格的管理还要有恒。今年下半年开学后,因为已到三年级,同学们一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我没有放任自流,而是体现了管理的严而有恒。就要不要保持集体的先进性与同学座谈,班集体中的正确

第 2 页

舆论形成后,再与一些较散慢的同学谈心,指出养成教育、意志力对人一生的影响,我也坚持出操、听课,进行检查、监督,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班集体保持了积极进取的态势。

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管理,需要一支过硬的班干部队伍,但同学中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全局观念差的现象,所以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如班干部换届时,有个女同学想由原来的学委改任班长,她的见解、威信、能力都无可厚非。但从全局出发,团支书已是女生,为了男同学工作的开展,任命一男同学更合适。当时,这名同学挺冲动,一人去海边坐了一天,然后找到我辞职,原因是心照不宣的。我耐心地听她渲泄后对她说:做班长是锻炼,其它工作也是锻炼,为大家服务;人应该正确地评价自我,同学选你做班干部,是希望你做学委而不是班长(我将选票给她看了一遍)。进一步开导她,每个人都应顾全大局,有整体观念,老师和系里的最后分工是从全局出发的。她是个明事理的学生,同意了老师的观点,但还没能完全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我同意了她的辞职要求,并鼓励她集中精力学习提高。事后又多次与她谈心,并介绍她加入科研课题组。使这个原本很出色的同学在一上一下中,走出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端正了态度。现在,她与老师和同学仍保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已成功地应聘于鲅鱼圈嘉荣公司。

由此,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还有欠缺,对此,我们做师长的要包容,要有胸襟。有时候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遇到,这时情感效应的运用更为必要。

如刘红霞同学入学之初,父兄迭遭意外而离开人世,她在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各方面比较消沉。我与全班同学每人写一封信从精神上鼓励她;也在经济上给她承诺,告诉她我会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又为她在饭店联系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彻底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现在她已顺利完成学业。

第 3 页

我觉得对贫困生,“助其贫困”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育其精神”,让他们自信、自强,有坚韧的意志力。

谭明辉同学患腰脱,医生嘱其不能剧烈运动,我一方面为其调换床位(原床位在窗前)、联系针灸,怕他因治病花费而影响生活,多次找他到家里吃饭,谈心,给他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没因其有病放松要求,明确告诉他,早操可以不上,但必须按时起床,整理内务,参加不受病情限制的活动。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受到影响。经过治疗,病已好转,现信心十足地参加实习,准备在实习单位就业。

还有一同学因父病故,突发感应性精神病。当同学把我从课堂找出来见到他的病态时,我流泪了,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又是预备觉员。我想,我们一定要挽救他。我与周书记一道,安抚他,使其镇静,周书记为其脱鞋盖被,联系医院和车。我在第二天要考计算机二级而准考证还没取回的情况下,带着两名学生将其送到鞍山康复医院。

一周后,我与周书记带着礼物再次乘车去医院看望他,鼓励他振作起来,让他明白学校和老师不会放弃他。我与全班同学一道为其捐款(他现在仍不知情),在师长和同学们的关爱下,现已完全康复,顺利通过学业,在鞍山蔬菜保温贮藏库实习。

个别生人数虽少,但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心理、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付出大量爱心和精力,也最能使学生接受你、拥戴你。

经过在校期间,学校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这个集体产生了院学生会主席、卫生部部长、保卫部部长、英语协会会长、红杏文学社社长等优秀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毕业前顶岗实习中,由于全面发展,具有竞争力,同学主动出击寻找岗位和机会的占50%左右,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觉得,严格管理和关爱是可以协调统一的。只要正确引导,达成共识,学生自我管理是没问题的。说句实话,我工作虽有热情,肯付出,但由于教学、实验、科研和自身提高培训,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是不客观的。可我勤奋务实进取的做法,也在影响感召

第 4 页

着学生。学生看我太忙,都说,给老师省点心吧,老师太累了。我与学生建立了真挚的情谊,工作和思路易为学生接受,工作效果较好。另外,健康心理教育和挫则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来达到目的。

总之,我们做师长的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后者有着大量的、无形的、不计工作量的工作。我的原则是: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恒,严中有活,不管以何种方式,只要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才算不辱使命。我的信条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01年1月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五论 篇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里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讲,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增强角色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二、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 遇到这样的班级,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学生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四、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 心理學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班主任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可以看到,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

五、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转化差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班主任工作的时机效应 篇4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捕捉最佳的时机?在我看来, 一要善于发现, 二要善于创造。

一、所谓发现时机, 即观察、捕捉时机

这基于对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查看档案、寻访教师、沟通家长、邀约谈心、深入学生生活等, 由此便摸准了他的好恶、思想动态和家庭背景, 为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提供依据。进而留心观察, 随时捕捉住最佳时机。

二、所谓创造机会, 便是从长计议, 有计划、有步骤地预设学生转化的时机

例如, 今年分班时有个小插曲:搭配好的新班编号, 班主任抓阄领班。我抓得2号, 坐在我身边的一位身材娇小, 睫毛长长, 嘴快如刀的女班主任抓得1号。她端详着自班的名单, 开始吧嗒嘴, 像是对我诉说又像是自言自语道:“哎呀, 李敬业又分到我班里啦, 去年我带他一年了, 哎, 这宝贝可是软硬不吃, 刀枪不入哇!”我搭腔道:“有那么厉害?他家长怎么样?”“反正我是管不了他了, 他家长也治不了, 放弃了, 还曾经对我说, 只要圈在学校别出事就行了。家里开了个小工厂, 顾不上他, 现在他跟爷爷奶奶住。”我虽心有不服, 却也只得无语。谁知道她又朝我“嘿嘿”坏笑道:“要不咱俩换换吧?”她眼神里透出调皮和央求。大概她猜到, 我是农民汉子出身, 老实憨厚, 挡不住她的央求。果然, 我答应了。其实, 我这憨人也自有盘算:一来这1号班里有一个顶尖人物, 是个好领头羊。二来我还真想见识一下这李敬业是何许人也。

调查后得知:李敬业特愿帮老师干活, 但不愿学习;上课要么睡觉, 要么搞出点动静来引同学哄笑;放学不背书包, 不写作业;着装不爱穿校服;喜欢上微机课、体育课, 跑1500米最拿手;批评他, 是软的不起效, 硬的不理睬。可归结为十二个字:愿表现、有特长、不学习、恶批评。针对其特点, 我为他预设了层层递进的转化时机, 有序推进。

1. 委以班干一职, 搭建师生沟通平台, 创设转变受重视角度的时机

那是我和他第一次见面, 安排座位时我不歧视任何学生, 并委以李敬业卫生委员一职。从学生的角度看, 初识的关系是全新的, 教师一眼就重看他, 给予他重新开始的机会, 使其能在班级管理中崭露头角, 满足受人重视的心理需求, 相对减少其负面影响。对教师而言, 则提供了更多的、自然而然的与之接近、沟通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 便可以开始经常进行师生平等交流, 共同研究班级管理, 共同解决工作中的疑难, 师生间的心理防线先行打破。

2. 依托友好氛围出现的时机, 疏导转变陋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等交往和共同工作, 渐入如友如兄之佳境, 转变其陋习的时机已成熟, 我便先从简单的事情入手———穿校服。我问他见到同学留怪发型, 戴首饰, 染指甲, 心中是什么感觉。“搞怪, 狗头长角出洋相。”“如果在成人社交场合见到这些, 你心中还会不满吗?”“应该不会在意。”“你可知道, 这就是准绳约束力的大众认同感。在学校就要有个学生样, 谁不像学生就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和疏远, 成为异类。你想想咱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噢———老师是在说我经常不穿校服!”“聪明!”“叫您这么一说, 穿戴不统一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我原来认为敢不听老师的教导, 穿得像社会小青年, 同学会觉得我挺牛!现在想想他们看我的时候, 那眼神里不是崇敬, 是排斥!”“嗯, 你分析得很准确。”

3. 借心灵沟通的直通车, 开始交流学习问题

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已完好架起, 涉及学习转化的时机已到。我便开始询问他的作业情况。他说语文、历史有的还会做, 数学、英语一点也不懂。我知道他是个不写作业的主, 能写一两科已是进步。我们双方达成口头协定, 保证每天上交两科作业。起初几天还好, 可他没能坚持下去。也难怪, 他没有这习惯和毅力。

4. 以重用为名, 设机拓宽学习兴趣

这孩子家里有计算机, 上网爷爷奶奶不管他。于是利用这一点, 语文课中如《三峡》、《观潮》等很多课文在学之前我托他帮我查找一些地方的地理位置、人文风俗等, 创造了引导其学习地理的时机。还有的课文中涉及一些动植物知识, 我便托他查找相关知识, 并在班上为同学作介绍, 这便提供了建立生物学习兴趣的时机。同时我又与历史教师商谈, 请他也有意识地为李敬业布置一些拓展内容, 以利拓宽他的学习兴趣面。至于数学和英语的学习, 推后一步, 待其学习困难减少了, 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的时候, 再择机引导。

期望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篇5

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期望是指班主任对班级中的人和事的前途有所期望和期待。它表现为一种心理作用,通过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收到德育效果。班主任从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设计出对不同学生的德育期望值,然后通过师生间各种活动作用于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将其内化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动力学生自觉地行动,逐步使自己越来越接近于班主任的期望目标。

针对我几年来接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有效地发挥期望效应,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有效发挥期望效应的前提。

学生是一个个有灵魂、有血肉、有思想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他们每一个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身上有待领略的无穷魅力和需要挖掘的无限潜能,其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深入地、有计划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心理特点、行为表现、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并进行分析研究,捕捉学生个性的积极因素并以此为出发点,设置符合学生个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期望,逐步引导他们前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了解学生,就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深入地、有计划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表现、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进行分析研究,捕捉学生个性的积极因素并以此为出发点,设置符合学生个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期望,逐步引导他们前进。

2、了解学生,就是要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有独特的兴趣、爱好、特长,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和获得成功的要求,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潜力,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提供条件。

3、了解学生,就是在班主任管理班级实现“不管”的最终目的时,应善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动学生本人的内驱力,使学生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自我加压、自我调动、自我管理努力的过程中,逐渐地实现班主任的期望目标。

二、情感教育——有效发挥期望效应的关键。

“感人之心莫先于情”,有了适合学生实际的期望,还必须利用情感因素实现这一期望。“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是由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它不仅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在有效发挥班主任工作的期望效应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能提高班主任在期望效应中的威信。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威信,首要一点就是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要严于律己,具有高尚的品德,还有就是钻研业务、具有渊博的知识,这是班主任赢得学生威信的前提之一。班主任能淡化教育者形象,代之以慈母、伯乐两种角色,随时不忘“人师”的导向,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真正益友。基于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高度责任感而产生的真挚的高尚的慈母的爱,关心、热爱学生,甘当服务员。以善于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推荐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的“伯乐”意识。由此教育者形象,随时不忘以多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与学生共欢乐、同烦恼、解忧愁,从关心学生的成长入手,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为班主任工作的期望效应奠定了有利的感情基础。

2、能增加期望效应的实效性。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主动沟通与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讲、所感,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才能一方面从中因势利导,一方面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使期望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进而转化为外在行动。(班主任

)同时,班主任表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冷静、沉着、坚定、自信,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给以极大的鼓舞力量。也就是说情感信息有更深刻、更直接的感染力。因此,班主任应有意识地运用情感,提高期望效应的实效性。

3、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可以感受到的积极期望信息。班主任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表达情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采用心理换位、师心童化、移情体验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期望。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是言语的,通过交谈沟通,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发展智能,强化自信;也可以是非语言的,诸如目光、表情、动作、手势,传递班主任对学生肯定、满意、赞赏等积极的情感。

三、分层达标——有效发挥期望效应的途径。

班主任期望的目标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期望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体现在班主任工作目标的完成之中。因此,班主任要合理地实施期望目标,采取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目标,与学生共享达标的乐趣。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期望目标的达成,尤其需要教师深入而细致的有效帮助。每个学生都会因目标的完成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赖与激励的良好期望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班主任期望的目标也应该随着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努力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尤其是,后进学生一般来说都没有什么理想,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别人的眼里还是在自己的眼里都是“后进生”。于是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甚至破罐子破摔。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歧视他们,打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分析后进的原因,找出可能进步的条件和闪光点,帮助他们制订出学习上和纪律上的近期目标与远景规划,使他们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树立起进步的信心。使期望效应圈影响全体学生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集体和集体活动对于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每个学生都能给集体生活带来某种自己独特的东西时,集体生活才丰富多彩,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样每个学生的爱好、才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感受到成功和喜悦,才能产生力量感和安全感,从而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实现班主任期望目标。

3、充分利用班级环境造就有“共同目标”的文化氛围。“有了共同的目标才有整齐的步伐”,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班名、班旗、班级口号的设计,调动学生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等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渲染一种文化氛围,而将我们的期望溶入到这种文化氛围中。

4、开展有亲和力、有实效性的家校联系活动,为家长送去解班主任期望效应的教育信息,使“期望效应”触手得到延伸,促使“家校”共建。如举办“感恩父母”征文比赛活动等。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是班级文化形成的有效载体,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有助于班主任期望目标的达成。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情感效应教师的情感投入在教育学生中有重要作用,如孔子主张“诲人不倦”,《学记》提出“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不同情感表现会带来不同的管理效果,愉快耐心的情绪可使学生感知敏锐,亲近信赖;相反,消极烦躁的情绪易让学生悲观失落,厌倦逆反。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个体发育发展最有特色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叛逆期”,班主任要重视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恰到好处的关爱对于这一时期学生在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产生的效应

1.真挚情感提升教师魅力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较高的威信,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生阅历,做学生的榜样,以心换心,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学生的敬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2.真诚情感取得学生信任

常言“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样齐”。面对成长背景存在差异的学生群体,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从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入手, 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营造融洽的氛围,使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或表扬理解为是对自己的爱护和鼓励,从而引起情感共鸣,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形成,也会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3.真情流露增强班级凝聚力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班主任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为他们着想,引导其发展,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班主任表现出自信沉着,就能给学生极大的鼓舞。师生的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勁往一处使,形成一个强具凝聚力的团队。

二、运用情感教育产生良好效应的措施

1.垂先示范,以情施教

以情施教就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以达到情育交融的效果。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自尊心,但是对于班主任的情感变化,学生尤为敏感。因此,要做到以情施教,班主任首先要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影响学生。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给学生真、善、美的体验,用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情感去感染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爱与向往。

其次,班主任要做好自己情绪的主人,尽量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笔者刚参加工作在处理学生日常生活问题时,态度、方法简单生硬,甚至放声大吼,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教育效果欠佳。经过反省与实践,笔者明白了轻声细语的嘱咐、委婉的批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创设师生交融氛围,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班主任要通过平时的班级管理和各种活动,主动走进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活动中关注他们的成长。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最后,对班级管理工作出现的各种情况,班主任要坚持以情促育的方式处理。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班主任的情感教育是一种纯朴而高尚的大爱,是感召学生的动力源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当他们违规犯错时,班主任要以仁爱之心,引导其往好的方向发展。

2.以情促情,从转化出发

情感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情动情,因此,用真挚的感情打动并转化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教育工作中,不少教师采取训斥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学生比较敏感,会从教师的语气上感受到盛气凌人。此时,就算道理讲得再透彻,他也不愿意接受。这就是未到动之以“情”,当然晓之不“理”了。所以,引导和转化学生的情感在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

3.善用平常心,一视同仁

多年的班主任生涯,笔者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就像端一碗水,一定要端平,公平对待学生,互相尊重,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天,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便于因材施教;也会借助多种场合及时赞美和表扬,哪怕是进步一小步,也要及时肯定,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要拉近师生的距离,活动是一个不错的载体,班主任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无论活动成败,都为他们点赞,真正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的情感交流,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总之,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教育工作时要做到爱字当头,唯有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生,才会收获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张冰洁.浅谈中职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职业技术,2010(4).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启示 篇7

1. 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北风南风打赌, 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强劲, 可越刮, 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 轻柔温柔, 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 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 做为班主任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 同时管理措施需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 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 在情感上尊重他、关心他, 在行为上激励他, 容忍学生的缺点, 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 一个平时表现非常不好的男生, 总是不按时到校, 我找到他时, 他不在乎地说:“我起不来!”我说:“晚上早点睡!”他说:“睡不着!”我跟他商量好了, 每天早六点二十我准时给他的奶奶打电话。就这样, 我坚持了一个半月, 终于有一天他说:“老师, 你不用再打电话了, 我能起来了!”从此, 他就再没迟到过。

2. 自己人效应

即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 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 也就是说, 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每当我接手一个班级, 我先对这个班级做较为全面的了解, 同时对班级“差生”的情况也做了较详细的调查。怎样才能让这样的一群孩子接受我的观点、我的态度、我这个人呢?当我踏进教室, 开始第一次“演说”时, 我首先列举了我了解到的他们的所有优点, 然后我告诉他们:“就因为你们身上的这些优点, 老师喜欢你们, 老师想与你们共同度过学生生活中最关键的几年, 只要努力,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当时, 我在他们的眼中找到了一份接受与认可, 同时也找到了一份信心与勇气。这样的认可让他们在犯错误时, 即使我们很严厉地批评他, 他也会理解这是为他好, 从而能虚心诚恳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3.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 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 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启示就是由低要求开始, 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 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 人们很难拒绝, 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 再提出较高的要求, 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 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这一效应告诉我们, 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 应少一些, 小一些, 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有一次我接了一个差班, 学生站排、走路、做操都是一塌糊涂, 每次间操评比都是全校最差的, 学习成绩就别提了。临近毕业仅有几个月的时间,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既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真让人着急!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则小故事:门槛效应, 我的心豁然开朗。第一天, 我只要求间操站排要快、静、齐, 他们做到了;第二天, 在这基础上我要求走路要挺胸抬头, 坚定有力;第三天, 我要求操姿端正, 严肃认真;他们都做到了, 每一次我都很认真地总结, 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 我都报以热情地表扬与鼓励, 后来这个班级的间操已是全校评比中的中上等班级。

4. 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有趣味的实验, 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 把其中的一辆摆在柏罗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 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一辆, 他把车牌摘掉了, 并且把车篷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柏罗尔托的那一辆, 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 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破窗效应在教育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就给他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 那么人们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他, 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 就抓住不放, 使所谓的“差生”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 他自己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我班一些学生在回顾以前的学习生活时说:“以前, 所有的老师都看我们不顺眼 (因为他们表现的极差) , 一周内班级能被扣100多分, 有时我们迟到了, 连跑都不跑, 反正都扣那么多分了, 也不差我这一个迟到的。”“当值周老师提醒:你们班有3个学生在走廊说话时, 他们会说不是3个是6个!”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 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加强了, 谁要是违纪为班级扣分了, 谁都觉得抬不起头。孩子们都有集体荣誉感, 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所以我们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及时修好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才是明智之举。

5. 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 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 就准备捐款, 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10分钟后, 牧师还没有讲完, 他有些不耐烦了, 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 牧师还没有讲完, 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 马克·吐温由于气愤, 不仅未捐钱, 相反, 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 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对于这一点, 作为班主任的我是深有体会。有一次, 我针对班级学生上网吧现象, 开了一个班会, 最后由我来总结。我准备了很多数据材料, 以说服他们, 刚开始学生听得入神, 我一时兴起, 说了很长时间, 当我发现他们已不再入神、脸上出现了不耐烦的表情时, 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败。所以, 班主任在总结班级事务时,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 一定要注意适度。

6. 期望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 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 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 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果然进步很快。岂不知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又叫期望效应。它告诉我们, 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教师的期望及如何看待学生, 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篇8

班主任工 作是一项 需要付出 爱心与耐 心的细致 工作班主任 的付出、努 力及取得 的成效 ,对一个班 级的好坏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 心、求知欲 不强、自制 力较差等 特点 ,对中职职 业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不断充实自己,储备丰富 知识和技 能 ,提高自身 整体素质 的前提下 ,应富有责任 感和使命 感 ,讲究教育 方法 ,才能实现 预期的教 育目标。

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学实验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与老师的关注度成正比。积极的期望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将“期望效应”付诸班主任各项具体教育工作实践中,把教师的积极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按照教师期待的方向塑造自己,可以使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品行、人际关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一、应用信任激励模式,培养称职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组建一支负责任、守纪律,有整体观念、能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的得力班干部队伍,有助于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

招收初中毕业生后,班委成员的确定和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仅凭初中毕业证书报到,不再像招收高中毕业生那样,附有学生档案。班主任只能通过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向其他老师、同学了解等渠道获取信息,了解学生,做出判断(2)就读中职 学校的学生 , 绝大部分 之前没当过 班干部 , 缺乏经验,工作能力、组织能力较差。 (3)班级部分学生素质差,不好管理,有些工作难以开展,影响班干部积极性,有些会产生退缩心理。

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应认真观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各方面表现,从中挑出较出色的几位,与这些学生单独谈话,阐明当班干部的责任,消除他们的顾虑,肯定他们的长处,提出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后,以合理方式确定班委会成员。对所有班干部提出期望勤快、踏实、工作细致、一丝不苟;个人要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班干部之间要团结互助、协作配合,争取成为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在以后工作中,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通过个别谈话和班干部会议,好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指出不足的地方,与他们共同分析原因,对他们提出进一步期望和要求。平时,注意树立他们的威信,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用心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在他们工作不顺心时给他们以全力帮助和支持。注意灵活运用“期望效应”和激励机制,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励班干部向更高水平迈进。

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鼓舞和鞭策。借助“期望效应”,用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激励、引导班干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传递积极期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从入学开始,班主任应反复强调,让学生明确:就学阶段一是学好文化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二是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三是提升职业素养和整体素质。为下一步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打下良好基础。不同场合多次输灌,学生会慢慢接受这思想。但是,在实际课堂学习、实习、实训中,能真正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掌握良好,让老师很满意的,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迟到、早退、缺席;不认真听课甚至不听课;不做练习;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成绩好坏无所谓,等等。也有小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科学、接受能力差等原因,成绩不理想。

针对种种情况,班主任应加强与各任课老师、指导老师的联系,深入地、多方位地了解学生,跟得紧、抓得严。更重要的是要深得人心。靠近学生,亲近学生,讲究方式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引导和教育。

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提出合情合理的积极期望。分步骤、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朝着老师期待的目标,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原来的好学生更乐于开拓知识面,深入钻研,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精益求精。原来学得吃力,对学习没信心的学生,在期望效应驱使下,会增强自信,有意识地改进学习方法,在老师帮助下,提高学习成绩。原来表现不好、不好学的学生,慢慢跟着老师的引导,取得一个个进步。

应用“期望效应”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会耗费班主任很多时间和精力。然而,每当体验学生取得的进步,和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便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三、以现实可行的期望,促进后进生的良性转化

后进生主要表现在:违反校纪校规;不讲文明,不够礼貌;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对班级工作,班级荣誉漠不关心;劳动观念差,分配到的劳动任务,能逃避则逃避,等等。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掌握三点:一是尊重学生,即使是对犯错误的学生,也给予必要尊重。二是尽量贴近学生的心灵,多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真心关心他们。这样,对他们的批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他们更容易接受。三是充分利用“期望效应”,通过耐心细致地完成期望的传递与实现,达到促进后进生良性转化的目的。

每个学生内心都有成长、进步、发展的欲望,都有为实现心中目标而努力的内在潜能,都具有可教性和可塑性。班主任要全面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 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亮点,给予肯定,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学生做出合理预测,提出现实可行的积极期望,将其灵活持久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变得自信、自尊,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向着班主任期待的目标努力。

大部分学生本质是好的,之所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懒惰、缺乏自控力、放纵自己的行为等原因造成的。对于班主任给予的期望, 他们一般会接受。但是,引导教育过程中 ,发现几乎 所有后进生都有一个特点:行为上具有反复性,错误容易重犯。为使期望效应达到最佳效果,班主任可以把期望目标划分为多个层次递进的过程性要求。每当学生取得阶段性小进步,即给予鼓励性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及时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有信心向高一层次要求进取,完成人生蜕变。

四、在班风建设中应用“期望效应”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 具有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重视班风建设,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塑造良好的班风,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班主任要善于应用期望效应,始终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班级充满信心,只要大家尽心尽力,班级可以向着更好方向发展。适时提出班主任对班级发展前景的期盼。在遵纪守法、课堂纪律、学习气氛、学习成绩、劳动卫生、文明举止、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约。经常组织主题班会,对班风建设成绩与不足进行探讨与总结,给予肯定,提出更高期望。

在班风建设中,一般说教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树立明确目标, 制订详细计划, 张弛有度地管理班级。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分层次管理学生。对全班、小群体、个人分别给予合理期待,并长期关注、耐心引导。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团结文明、严谨刻苦、勤奋好学的班风。让班级全体成员在良好班级氛围中,接纳道德规范,长期坚持,内化为行为指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整体素质。

教育是一门艺术,既要制度手段,又要灵活应变。教育就是引导,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荣辱观、价值观。班主任应付出满腔热情,关注学生,当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充满期待。将教师期望效应创造性地应用到班主任工作中, 更好地挖掘学生潜力,引领班级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完善,有效完成班主任的崇高使命。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是重要的育人工作。班主任应富有工作热情,投入爱心与耐心,灵活应用“期望效应”,对不同学生传递不同的积极期望,引导学生不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以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篇9

边际效应这个名词对于大家而言或许感觉陌生,可以用陈佩斯“吃面条”的小品来诠释这一现象:当他吃第一碗面条时,瞒着导演快速地吃完了,感觉“味道不错”。吃第二碗时,也很痛快,“没感觉”。第三碗时,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第四碗……后来,再吃,表情越来越痛苦,直至最后送到医院。这就是典型的“边际效应”。

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它是19世纪末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当投入开始增加时,产出随着增长且获得效益最大;随着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产出的增长速度出现递减直到为零;继续增加投入,产出不仅不再增加,反而会减少。

二、班主任工作中的“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能力下降、无责任心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出教师角色的转变,那就是教师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要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充满生命活力。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事事必亲为,这样做是能帮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班级也井井有条,而当班主任老师想起来放手给学生们的时候已为时已晚,不仅体现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更是一种班级荣誉感和责任心的被剥夺。班主任表面上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处处关爱,实际上这是“害”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边际效应”(二):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放在城市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并把它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后一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一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他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它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打碎了一个建筑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烂更多的玻璃窗。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班级管理亦如此,班主任一旦发现某些不好的“苗头”而未及时采取措施,那么,这样的“苗头”就可能燃烧成“熊熊烈火”,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边际效应”(三):严爱失度———趋向极端

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如对于学生中一些不良的思想苗头,要及时给予引导、转化,防止其扩大化。而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则要等一等,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以后再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如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班主任往往会大动干戈,立即大加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对“边际效应”的矫正对策

充分发动学生,相信并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班级一切事务实行“层层落实”制度,发挥集体监督的强大作用,做到班级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从而彻底杜绝部分学生充当“看客”的角色。提倡“各人自扫门前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学生干起事来积极性更高,干劲更足。

在班级管理中,应懂得“破窗理论”,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小题大做”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的玻璃的明智之举。切不可听之任之、姑息纵容。

师生交往,该严肃时要严肃,当认真时需认真,但如果对学生过于严格,总是表情冷淡,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那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长此以往,会造成师生间不能互相理解、沟通,更不利于班级管理。因此,我们应做到严而不过,爱而不溺,让学生既感受到教师爱的阳光雨露,又能体察教师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

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情感艺术 篇10

一、以情育情,爱心倍增

《颜氏家训》有云:“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信其所服。”俗语也有:“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些都说明了教育者的示范性对被教育者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我对学生进行的爱心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我们班的闫志勇同学,在六岁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了双臂,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从此,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当闫志勇第一次站在我的面前时,他是那么孤独、胆怯和自卑。在震惊之余,我心里升腾起的是浓浓的母爱和神圣的师责:我一定能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对我班全体同学进行一次生动的爱心教育。

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我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能聚到一起,是我们的缘分。你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闫志勇是你们的同学,也是你们的兄弟,大家以后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关心他,帮助他……”之后,每天上课之前,我都要帮助闫志勇收拾一下书桌;课上,给他投去亲切、关爱的目光,鼓励他开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课下,我时常帮助他整理衣领,还不忘摸一摸他的小脑瓜,问一问:上课听懂了没有,作业会不会做。闫志勇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给予奖励:或口头表扬,或摸摸他的脑瓜,或握握他的脚丫。当他在第三学期期中考试里,取得较好成绩时,我还亲切地拥抱了他,并且在元旦联欢会上,单独和他合影留念……在我的倡导和身体力行的感召下,我班的同学对闫志勇,个个都像兄弟姐妹一样。两年来,没有一个同学与闫志勇发生冲突,甚至连一次小小的口角都没有,有的只是关心、帮助和照顾。同学们对闫志勇来说,不是兄弟姐妹,却胜似兄弟姐妹。如今的闫志勇勇敢、自信、乐观,并且在游泳方面已初露锋芒。

二、喜怒哀乐,皆成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受到感染,这样的教育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 不失时机,表达欣喜。

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看到一些不经意的需要倡导和赞美的小事。这时,我都会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对这些学生的做法进行点评,并表达自己的欣喜和赞美。

2. 当怒则怒,是非分明。

我班学生很喜欢上物理课,因为物理老师年轻、漂亮、随和又特别有耐心。但物理课上,总有一些学生忘乎所以,大喊大叫,以致影响老师讲课。我了解情况后,非常严肃地说:“我对某些同学在物理课上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由于你们的为所欲为,给老师和同学带来烦恼,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这样的学生也是不受欢迎的。”之后,这些同学主动找物理老师承认错误,并表示今后一定认真遵守课堂纪律。

三、真情挚爱,科学合理

刚升初二时,从外校转来两名学生(实际是被原校劝退的)。一个是把同学打成脑震荡的刘某,一个是处处与班主任作对的李某。好朋友事先就对我说:“千万不要接受这两个坏学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当时也下了决心:坚决不要!可是当这两名学生真正站在我的面前时,看着他们那充满渴望的眼睛,我犹豫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他们自尊心很强,责任心也很强,还特别讲义气,同时我还了解到他们以前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且常常是“急风暴雨”,于是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以致于后来的“破罐子破摔”,严重违反学校纪律。针对这些情况,我对他们采取“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方法,在不得不批评时,也时常采用“关怀式批评”、“微笑式批评”,甚至是“暗示性批评”。经过师生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在我们班竞选班干部时,这两名同学以绝对的优势分别当选为班长和体育委员。从此他们的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在他们的带领下,我班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纪律、卫生、体育和学习成绩样样领先。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 篇11

【关键词】马太效应 ; 晕轮效应 ; 标签效应 ; 定势效应 ; 布麦伦效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09-02

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成败。然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一些常见言行却不自觉地使工作陷入误区,给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误区往往是班主任老师没有明确认识常见的心理效应造成的,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弄清楚产生误区的原因并加以防止。

一、马太效应——荣誉过度集中,学生“贫富不均”

我们经常把荣誉、奖励、表扬过分集中在几个优等学生身上的现象。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是精神上的“富翁”,而那些学习中下的学生什么也得不到,自然成了精神上的“贫困戶”,甚至连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老师也视而不见,不能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赏,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尊心严重受挫。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分析社会现象发现命名为“马太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标准仅仅是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班主任心目中的好学生来说,爱“过剩”的时候,就会贬值,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对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就会长期处在被班主任的关爱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班主任应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利用好教育的“关键点”,给学生以激励和赏识。在给优等生“锦上添花”时,对学习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不要忘记给他们“雪中送炭”。

二、晕轮效应——评定学生“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班主任往往是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丈量学生。就像月亮的晕轮向四周弥漫扩散,令人看不清月亮的本来面目,这种现象称为“晕轮效应”。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也踏入这个误区,就会陷入迷茫,造成失误。实践证明,成绩一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比较内隐,而缺点和短处又往往比较外显。“晕轮效应”导致班主任看学生时,外显的缺点掩盖内隐的优点,就会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白遮百丑”的认识偏差,不能真正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使工作处于消极被动的境地。

三、标签效应——乱帖“标签”,草率裁定学生品行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某学生一个无关紧要的过错,就说是“品德问题”;一道题目不会做,就说他是“懒虫”、“不爱动脑筋”等。这些“烙印”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心理学家克劳特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被帖上标签的人往往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帖标签内容相一致。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慎之又慎,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四、定势效应——不以发展眼光看问题,“人云亦云”

当班主任学期初接一个新班或接收新学生时,总会千方百计地去打听、了解这个班、这个学生过去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工作更有的放矢,这本无可厚非的。然而所掌握的这些信息却常常在班主任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定势,使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带有一定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常常会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来判断眼前的人和事,下意识地把学生分成“好”“差”两组,用不同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不同学生。如对一个学生有好的印象,就“和颜悦色”甚至对他行为表现中的一些明显错误也持肯定态度;而对一个学生有不好的印象就“全盘否定”,甚至对他的一些良好表现也持否定态度。心理学就“定势效应”告诉我们,思维一旦形成某种定势,必然导致思想僵化,而僵化的思想指导,必然造成工作的失误。定势效应不仅有碍于班级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碍于对学生现有表现作公正的评价,更有碍于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因此,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和班级时,应把重点放在这些学生身上有哪些好的品质、良好个性和特长上,尽量少去了解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犯过什么错误,有什么毛病,避免把这些信息当作经验带到工作中。班主任在工作中不要用“老眼光”带着成见看学生,应客观地对待每个学生,用辨证的不断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发展中的学生,做到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处理问题。

五、“布麦伦效应”——表率不力,方法简单、粗暴

一位班主任要求学生不准迟到,而自己却经常上课迟到;要求学生不要讲粗话,而自己上课却“笨蛋”、“傻瓜”地不绝于耳;要求学生不要乱丢废纸,而自己却烟蒂随手乱抛……可想而知,尽管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惩治手段,但学生迟到现象不断,脏话、粗话依然连篇,教室里纸屑、杂物随处可见。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布麦伦效应” 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教不力。“身教”既可以增强“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察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充分发挥“身教”的感召力,这样班主任的要求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二是心教不诚。教育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弄清除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整治学生的理由,把学生作为“改造”的对象。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对立、反感情绪,对教育形成“阻抗”,甚至“背道而驰”。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三是言教不服。教育要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工作中出现的言者谆谆、听者茫然的局面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学生中出现了问题,一味地去“堵、管、卡、压”不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使学生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改正,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班主任工作中的消极心理效应,容易给学生的心灵蒙上抹不掉的阴影,给工作带来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如何从自身的言行和教育方式上探寻有碍于教育的因素,并加以克服,是值得班主任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管理 篇12

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是有效实施情感教学的基础

(一) 用真诚的爱获取信任

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 教师如果爱学生, 师生感情就会融洽。 教师表扬, 学生认为是鼓励;教师批评, 学生认为是爱护。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表扬, 学生认为是哄人;教师批评, 学生认为是整人。 所以, 只有真正的师生之情, 才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 首先应该是爱学生, 对全班学生, 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或者是令人头痛的后进生, 均应一视同仁, 爱得公正, 爱得让人信服。 当我们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时, 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正因为有了师爱, 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育, 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 公平公正, 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 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 在学校生活中, 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 教育上的公正, 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儿童。 ”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 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因而, 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一般来说, 教师关爱优秀学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但要关爱那些学习困难的, “有问题”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了。 尤其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遇到困难, 碰到沟沟坎坎, 心理出现困惑的时候, 特别渴望老师能够理解他们的苦闷, 向他们伸出“爱”的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优秀生看成是同等重要的, 同样有价值的事情。 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真挚的爱心。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 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 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因势利导, 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 从而以点带面, 使学生全面进步。 因此, 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 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三) 在尊重、信任中肯定学生

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尊重的爱是对学生价值和潜能的一种积极肯定, 它是教师用行为表达出来的一种人本理念和态度。 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 这样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敞开心扉, 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都渴望得到尊重。 教师要坚信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是渴望前进的, 是能够进步的, 只要对学生抱有热切的期望, 并经常给予鼓励、表扬。 在学生内心就会激起层层波澜。 须知教师的每个眼神, 每句话语, 每个手势, 每种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鼓励和期望。 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接受到期望后, 他们会主动地按教师的希望去做, 就会获得成功。 所以, 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权利, 对学生的问题甚至错误表示关心和接纳, 才能使学生排除紧张、惧怕、担忧的心理, 从而畅所欲言, 真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

班主任更是要充分相信学生。 更要学会用“你能行”的语句, 而不说“你不行”。 要尽力发掘他们的长处, 可以用语言暗示其优点, 或是利用机会大力表扬他们的成绩抑或委任他任科代表之类的职务, 学生增添了荣誉感, 无形中和教师的情感就靠拢了。

二、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用

(一) 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用

在小学课堂上, 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好和学生之间情感互动, 有效地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学模式。 这样不仅仅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拉近了, 而且对于课堂情感教学的开展更有利。教师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 教师开展情感教学的方式运用得好, 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达成一致, 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中, 彼此更好的熟悉, 课堂环境得到很好地优化。 例如, 对于性格比较孤僻, 不愿意表达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勇敢的说, 不要害怕犯错, 如果做出的答案不正错, 教师应该对他们更加宽容, 不要轻易否定他们, 要帮助他们竖起自信心, 培养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 我对学习困难生还特别关照, 在课堂上要求他们集中精神听讲, 不时地用鼓励的眼神示意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鼓励他们多发言, 哪怕只答对了一点点, 我都给予表扬,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进步的信心.我还在学生中提倡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让学习困难生充分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逐渐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在作业批改中的效用

作业批改是我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又一重要环节。 我不管多忙, 在批改每一次作业时都认真对待。 有时在作业本上有针对性写上评语, 而不是简单地画“勾”画“叉”, 或者写上等级。 如:看到你进步了, 老师真为你自豪。 其实你很聪明, 只要你坚持下去, 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相信你。 好可爱的小姑娘, 如果把字写得和你一样漂亮, 那多好。 嗨, 你最近怎么了, 可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呀!

这些评语成为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环节。 他有时也会给我留下一两句话表达他们的意思, 一下子缩短了师生的距离。 尤其是是学困生, 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认可, 进步尤为明显。

(三) 在日常生活中的效用

对于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和性格, 老师都应该有很好的了解,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情感沟通。 真爱学生, 情感升华, 当班主任的真情感化学生时, 学生会自然而然打开接受的心扉。 如对于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学生来说, 教师就应该注重与其思想情感的沟通, 耐心、主动地和他们谈心, 让他们把教师作为知心朋友, 能够真正地走出生活的阴影, 可以积极健康地成长和学习。

我所带的四年级学生, 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学校住宿, 很不习惯, 有偷偷哭鼻子的、还有借口生病回家的等等。 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 我在平时注重和他们的沟通、 交流。 和他们一块吃饭、一块做游戏、一块看电视, 一块上自习。 叫他们按时睡觉, 按时起床。 让学生时刻感到教师就在身边, 产生情感的依赖。 所以, 我的学生有事没事总爱和我在一起, 和我交流他们认为有益的事情, 师生其乐融融。

总之, 班级管理是一项充满人性和挑战的工作, 很值得所有的班主任去探索、研究。

摘要: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 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情感的投入会使师生的心理距离缩短, 关系会平等、融洽, 变得好学上进, 积极向上。

上一篇:胎儿心电图下一篇:手机单手操作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