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时机效应(通用3篇)
班主任工作的时机效应 篇1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好恶的活生生的人的群体, 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攻心为上”, 而“攻心”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最有效。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捕捉最佳的时机?在我看来, 一要善于发现, 二要善于创造。
一、所谓发现时机, 即观察、捕捉时机
这基于对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查看档案、寻访教师、沟通家长、邀约谈心、深入学生生活等, 由此便摸准了他的好恶、思想动态和家庭背景, 为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提供依据。进而留心观察, 随时捕捉住最佳时机。
二、所谓创造机会, 便是从长计议, 有计划、有步骤地预设学生转化的时机
例如, 今年分班时有个小插曲:搭配好的新班编号, 班主任抓阄领班。我抓得2号, 坐在我身边的一位身材娇小, 睫毛长长, 嘴快如刀的女班主任抓得1号。她端详着自班的名单, 开始吧嗒嘴, 像是对我诉说又像是自言自语道:“哎呀, 李敬业又分到我班里啦, 去年我带他一年了, 哎, 这宝贝可是软硬不吃, 刀枪不入哇!”我搭腔道:“有那么厉害?他家长怎么样?”“反正我是管不了他了, 他家长也治不了, 放弃了, 还曾经对我说, 只要圈在学校别出事就行了。家里开了个小工厂, 顾不上他, 现在他跟爷爷奶奶住。”我虽心有不服, 却也只得无语。谁知道她又朝我“嘿嘿”坏笑道:“要不咱俩换换吧?”她眼神里透出调皮和央求。大概她猜到, 我是农民汉子出身, 老实憨厚, 挡不住她的央求。果然, 我答应了。其实, 我这憨人也自有盘算:一来这1号班里有一个顶尖人物, 是个好领头羊。二来我还真想见识一下这李敬业是何许人也。
调查后得知:李敬业特愿帮老师干活, 但不愿学习;上课要么睡觉, 要么搞出点动静来引同学哄笑;放学不背书包, 不写作业;着装不爱穿校服;喜欢上微机课、体育课, 跑1500米最拿手;批评他, 是软的不起效, 硬的不理睬。可归结为十二个字:愿表现、有特长、不学习、恶批评。针对其特点, 我为他预设了层层递进的转化时机, 有序推进。
1. 委以班干一职, 搭建师生沟通平台, 创设转变受重视角度的时机
那是我和他第一次见面, 安排座位时我不歧视任何学生, 并委以李敬业卫生委员一职。从学生的角度看, 初识的关系是全新的, 教师一眼就重看他, 给予他重新开始的机会, 使其能在班级管理中崭露头角, 满足受人重视的心理需求, 相对减少其负面影响。对教师而言, 则提供了更多的、自然而然的与之接近、沟通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 便可以开始经常进行师生平等交流, 共同研究班级管理, 共同解决工作中的疑难, 师生间的心理防线先行打破。
2. 依托友好氛围出现的时机, 疏导转变陋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等交往和共同工作, 渐入如友如兄之佳境, 转变其陋习的时机已成熟, 我便先从简单的事情入手———穿校服。我问他见到同学留怪发型, 戴首饰, 染指甲, 心中是什么感觉。“搞怪, 狗头长角出洋相。”“如果在成人社交场合见到这些, 你心中还会不满吗?”“应该不会在意。”“你可知道, 这就是准绳约束力的大众认同感。在学校就要有个学生样, 谁不像学生就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和疏远, 成为异类。你想想咱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噢———老师是在说我经常不穿校服!”“聪明!”“叫您这么一说, 穿戴不统一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我原来认为敢不听老师的教导, 穿得像社会小青年, 同学会觉得我挺牛!现在想想他们看我的时候, 那眼神里不是崇敬, 是排斥!”“嗯, 你分析得很准确。”
3. 借心灵沟通的直通车, 开始交流学习问题
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已完好架起, 涉及学习转化的时机已到。我便开始询问他的作业情况。他说语文、历史有的还会做, 数学、英语一点也不懂。我知道他是个不写作业的主, 能写一两科已是进步。我们双方达成口头协定, 保证每天上交两科作业。起初几天还好, 可他没能坚持下去。也难怪, 他没有这习惯和毅力。
4. 以重用为名, 设机拓宽学习兴趣
这孩子家里有计算机, 上网爷爷奶奶不管他。于是利用这一点, 语文课中如《三峡》、《观潮》等很多课文在学之前我托他帮我查找一些地方的地理位置、人文风俗等, 创造了引导其学习地理的时机。还有的课文中涉及一些动植物知识, 我便托他查找相关知识, 并在班上为同学作介绍, 这便提供了建立生物学习兴趣的时机。同时我又与历史教师商谈, 请他也有意识地为李敬业布置一些拓展内容, 以利拓宽他的学习兴趣面。至于数学和英语的学习, 推后一步, 待其学习困难减少了, 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的时候, 再择机引导。
班主任工作千方万法, 而时机效应值得重视, 谨以体会, 在此交流, 以期探讨。
班主任工作的时机效应 篇2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伟大事业。它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像个万花筒千变万化充满艺术。做班主任可以咀嚼到失败的苦涩,也可以品尝到成功的甘甜,经历一次次心灵的经历,所以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充实、完美的老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好班主任。当好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掌握一点有关心理效应的知识和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中就介绍了班主任必须了解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下面我就以几个心理学效应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框架效应
心理学上把由于表达和描述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不同决策和判断的现象叫做框架效应。许多人深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述,收到的效益却大部相同,比如,你对你朋友说“祝你成功”就绝对比“祝你不要失败”好。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尤其是本来就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的积极鼓励可以带来莫大的鼓舞,老师的消极指责则可能会摧毁他的自尊,甚至导致习得性无助。还有,适当的幽默能够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奇效。教师无论在处理课堂问题还是在进行知识教学时,适当的诙谐、幽默一下,就可以调节气氛,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轻松、愉快,其思维自然也会活跃起来,再枯燥的知识学起来也就不累了,再棘手的问题在师生会心一笑中也会烟消云散。
二、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时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环境传递了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信息,环境中的任何一种不良现象一旦被容忍,这种不良现象就可能被无限放大与扩展,以至于环境大大变坏而一发不可收拾。在班级管理中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破窗效应。班级管理中,一种小小的问题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这种情况就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相应的规则是不必认真遵守的。遵从这个规则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最终积重难返。“破窗”止于萌芽,对于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否则就会纵容更多的学生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对于学生偶发的“破窗”行为,应出手迅速,处理得当,将其止于萌芽状态。当然,每个学生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不犯错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班主任不要把学生的“破窗”看做一件严重的事,而是本着欣赏教育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总之,班主任要重视破窗效应,预防破窗效应,但一旦出现“破窗”,要善于寻找教育的契机,成功维护班规与学风。
三、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强调,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促进竞争的作用。在管理上,如果组织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使组织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员工容易变得安于现状,缺乏竞争力。只有增加压力,创造竞争气氛,才能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从而使组织充满活力。对
鲶鱼效应的应用必须足够谨慎。一方面,要根据班集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班上学生一盘散沙,不够进取且班级缺乏活力时,鲶鱼效应才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反之,如果班级的竞争氛围已经比较浓厚,再引入“鲶鱼”则可能带来过度的压力甚至恐慌。另一方面,在引入“鲶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度量,不易过火。因为如果老师过分关注和赞扬“鲶鱼”而忽略他人,则可能使学生们产生不公平感甚至产生对老师的负面情绪,并很可能通过孤立、排斥“鲶鱼”的方式来加以应对,不利于班级关系的健康发展。此外,能够充当“鲶鱼”给班级带来活力和新鲜空气的,除了学生之外,也可以是班级制度。班主任可以通过重新洗牌,定期归零的政策,保持学生们持续的活力与班级旺盛的竞争力,使整个班级在没有明显“鲶鱼”同学的情况下,达到了鲶鱼效应。
四、霍桑效应
人们把这种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现象叫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启示我们,作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老师的关注对学生的心态和努力是有影响的。班主任往往需要面对几十多个学生,在管理中就会抓重点和难点,容易忽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平平又比较怪乖的学生。他们不会像尖子生那样受到表扬,也不会像后进生那样需要老师的特别辅导,他们行为乖巧,不会惹是生非,也不是班主任关注的对象。他们是班级的一员,却没有存在感。如果老师能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鼓励,他们可能会表现的更好。在给学生施加关注时,最后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应当是无条件的,积极地。当学生表现好时,老师给予关注,这是不言而喻的,老师也乐意去做。关键是当学生表现不好时,老师也关注他们,给他们雪中送炭。老师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沟通导致了解,了解导致理解,理解导致尊重,尊重导致接纳。了解理解尊重并接纳学生就是一种积极地关注。
班主任工作的时机效应 篇3
在今天这样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写书、出书的时代,可以给予读者启迪的书实在不多,能让读者受益终生的更是凤毛麟角。在即将踏上教师岗位之前,我有幸读到这本《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不得不说,这本书正是让读者受益终生的好书,它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思考该怎么做。不管是面向全班同学,还是面向个体学生,甚至是面向家长、同事和自我,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它会让你不禁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睿智的班主任?
亲近全班,让全班同学喜欢自己。首先,利用“自己人效应”来亲近全班。俗话说:“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自己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成为学生的“自己人”,他们就会亲近你,相信你的建议和观点。与学生同立场、共命运、利益一致,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可以达到老师说教绝对达不到的效果。其次,利用“相似性原则”获得学生认可。古时有“割席断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为谋”之说,其实都在反映相似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告诉我们,人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在外貌、年龄、行为、习惯、经历、社会地位、信念、价值观、态度和品质等众多相似性因素中,内在相似性对人际吸引产生的作用更为重要,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喜好,寻找与学生的相似之处。再次,善用“白璧微瑕效应”,提高人际吸引力与亲和力。对于那些非常权威、从不犯错的教师,学生也许非常尊敬并且崇拜他,但不见得就会欢迎他,一般是敬而远之。所以教师一方面不要装完美、端架子,疏远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千万不要故意地频繁犯错,以免给学生留下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不良印象。还要避免“合法化效应”。班主任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班主任能够勇于纠正自己不当的态度和行为时,反而更能够赢得学生们的拥护和爱戴,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合作更加高效,工作更加顺利。
【班主任工作的时机效应】推荐阅读:
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05-10
班主任效应08-21
一天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心得10-19
班主任论文:班主任工作的"六导"07-27
班主任工作中的尺度把握-班主任工作艺术07-11
班主任工作中的语言魅力-班主任工作艺术07-29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班主任工作经验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