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家访工作

2024-06-14

班主任的家访工作(精选12篇)

班主任的家访工作 篇1

一、家访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说到家访,大家自然都认为就是教师一个拎一个包,包里放着学生的成绩单,然后挨家挨户到学生家串门,这是一种对家访工作的误解。我的家访工作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至少三名学生陪同我一起家访。事实上,在家访工作开展前,我已经把班级中每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作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哪些家庭境况穷一些,哪些富一些;家长是公务员,还是自由职业者;是农民还是老板,了解这些并非为了厚此薄彼,戴上有色眼镜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我的做法是,到富有家庭去家访时,我带的是穷人家的孩子;而到贫穷一点的家庭去家访时,我带的是富有家庭的孩子;到学生优异的孩子中家访,我带的是成绩差一些的孩子,相反,到成绩差一些的孩子家庭去家访,我带的是成绩优异的孩子。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让家访成为另一种育人的方式。我常对贫穷家庭的孩子们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鼓励他们自强不息,我也常对富有家庭的孩子说“富贵不淫,厚德载物”;我时常鼓励学习差一点的孩子多向学习优异的同学学习,也时常鼓励学习优异的同学要乐于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因为我们是一个家庭。而这一育人过程都是在家访中完成的。

二、家访内容的创新

家访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向家长介绍他们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这只是战术任务,班主任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要有班级管理的全局意识,家访的真正目的不只是改变一名学生,而是改变整个班级,是改变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这是一个战略构想。所以我的家访内容也随着家访形式的改变而扩展。如在家访时,对于那些正在创业中的家长,我同随去的学生共同静心听取他们创业过程的坚辛和不易;对于创业成功的家长,我们会静心分享一下他们成功的故事,家长讲述过程中,我不仅受到感染,家长自己的孩子及随同我前来的三名孩子也深深地受到感染,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点燃了他们奋斗的激情,激励了他们顽强打拼的学习精神。有意思的是,正是在这样的互相家访中,我居然帮助几名失业家长在那些创业成功者的家长那里找到了工作,还学到了不少门路和方法,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们的孩子是共同上进的好同学,他们的家长也成了为人称道的好朋友。

三、成立互访平台———家委会

为了使班级成为一牢不可破共同奋进的组织,学生的团结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为了让每一名家长不仅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了解别人的孩子和家长,我们学校成立了家长互访平台———家委会。家委会的责任是了解学校政策和教育大事,协助好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家委会更是家长互相交流的平台。在我的班级中,每学期要开两次家委会全体会议,每次家委会都会有几个主题,针对学生现在的年龄阶段,在校的表现互相切磋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法和心得,哪位家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拿到家委分里来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方法。也正是在家委会的大力帮助下,我的班主任工作好做了,家长对学校更多的是理解,同时,不同的家长所传达了不同的家教内容和方法,无疑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使大家开了心胸,拓宽了视野,更懂得了教育。

四、送教下乡———开拓家庭教育新篇章

学校教育和班级教育都不是孤立的,孩子的第一学校是家庭,其成长自然离不开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讲,家庭教育更重于学校教育,是育人工作的主阵地。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家长的素质也必不可缺,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家访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的父母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他们的时间也不会整齐划一,所以我的家访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为了节省他们的时间,同时又能使他们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个系统的认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个大致的了解,也为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的做法是把先进的教育知识送到他们的家门口,他们只要有时间,我们利用节假日和晚上任何一段时间都可以到他们家中。同时,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专门根据他们的家庭住址按片区划分,定期组织他们共同观看教育名家的专访和教育论坛,现身说法传播教育科学知识。为了便于随时交流,我们设立了班级咨询热线,教育心灵小屋,家长摸起电话就可以同教师进行交流。为了随时了解相关教育知识,我和学生家长们建立了“同心共进微信群”,所有人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和视频都可以发送到群里,共同传播和学习,我还会对群里活跃的家长和传播教育知识较多的家长发布专门表彰信息,号召向他们学习,并向他们颁发书香家庭和书香家长的荣誉称号。总之,通过送教下乡,近距离无缝隙联接,共同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的家校共建的教育模式,揭开了家庭教育的新篇章。

班主任的家访工作 篇2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家访可直接跟家长进行沟通,无须遮遮掩掩,而对于一些特殊学生、特殊事情的家访,班主任则须讲究语言艺术。

一、旁敲侧击地暗示

王勇这学期学习明显退步,在与该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爸爸妈妈从工厂辞职做生意,每晚在家大战“方城”,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我决定通过家访解决此事。

还没进门,麻将声、欢笑声已经不绝于耳。进得门去,互相打了招呼,我细心打量起屋子来。屋子不大,孩子做作业的桌子几乎紧挨着麻将桌,难怪孩子学习掉队呢。孩子的父亲见我环视着屋子,很不自然。此时,如果我直接表示对孩子学习环境的不满,效果并不一定好。于是,我忙对趴在桌上做作业的孩子说:“小勇,你怎能把写作业的桌子挨着麻将桌放呢?”这样一来,既表明了自己的意图,又不致使家长难以接受。

二、顺水推舟地运用

家访的目的如果难以直接表述,班主任可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捕捉时机,然后顺水推舟地说出来意。我班李浩的家长让孩子停学帮助开小店。事实上,李浩家中人手较紧,开店确实要个帮手,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上小学的孩子停学啊!我决定前去家访。

进得屋去,发现孩子的父亲正在大发脾气。原来李浩刚才卖牙膏、牙刷、肥皂和火柴时,把钱算错了,少收了八角钱。了解情况后,我对他父亲说:“真不怪你发火,小本生意,还吃得消在算帐上出错吗?可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孩子。你想孩子才多大,三年级还没有上完,这几样东西,又是乘法,又是加法,又是减法,而且又是口算,还不是为难孩子?这些在三年级还没有全学到呢。”他父亲无奈地说:“这倒也是,要不是家中人手紧,我也不会让他停学在家。”见时机成熟,我紧接着说:“真是为难,他不在家,开店就不方便,他在家又没有这个能力,你也不放心,太难了。我了解你的苦心,一切还不都是为孩子着想?但让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还是知识。”他父亲终于说:“看来,我还是让他读书吧。”

这次家访,如果我直接说明来意,未必能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而巧借家庭**,借助家长怨气,顺水推舟,三言两语就使家长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次颠倒地捎带

有时,教师对家访的话题可以来个主次颠倒,对主要话题先避而不谈,而对次要话题加以渲染,待告别时再捎带说出主要目的,其效果往往很好。开学初收学费,一家长总不让孩子带钱,其实该生家庭条件并不差。因此,我决定登门家访。如果直接提要钱的事,会给家长难堪。为此,我首先告诉家长自己到前村有事,顺道来看看孩子。然后就跟家长谈起了该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充分肯定了该生的进步,并了解了该生在家的情况。谈了好一会,我才起身告辞。临出门,我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事情似的,漫不经心地说:“噢,还有一件事,就是孩子的学杂费,如果你手头一时不宽裕,我先给垫上。”家长连连点头:“老师,都怪我,明天就给你带去。”

四、以退为进地迂回

如果孩子在学校出了意外,班主任去家访时家长往往满腔怒气,甚至恶言相加。此时,如果与其据理力争,往往会火上浇油,于事无补。有效的办法是避其锐气,以退为进。

放学了,李兵一下课就直冲出教室,不小心与迎面而来的同学撞了个满怀,头撞破了,到医院缝了四五针。晚饭后,我去李兵家中看望他。不想,李兵的父亲一见我竟发起牢骚来,言下之意是说老师不负责任。此时,我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申辩,但如果这样做,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我不动声色地来到床前看了看李兵,问了问伤情,叫他安心休息。当家长的火气渐消时,我真诚地说:“其实,也真别怪你发火,如果是我,可能比你的火气还要大,孩子中午去学校时还好好的,傍晚竟包着头回来了,哪个家长不心疼呢?做老师的是干什么的,下课为什么不时时关照孩子小心点呢?”他父亲不语,我接着说:“其实,做老师的哪有不关心孩子的,对孩子的安全是时时提醒的,今天的事情纯属意外。还好,事情发生后,附近的两个老师立即把孩子送到医院。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对我们来说都是教训。”至此,我才把事故的来龙去脉对家长讲清楚,家长的怨气全消,并反过来要我原谅他的无理。

班主任的家访工作 篇3

关键词:家访 交流沟通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28-01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家庭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家访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家访工作呢?

1 有备而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

班主任家访前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成绩、参与班集体活动情况;近期的突出表现、情绪变化等。其次,要了解其家庭情况,包括地址、家庭电话号码、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经济收入等情况。再次,要了解家长情况,包括家长(或监护人)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爱好、脾气等。如果你对以上情况充分了解,心中有数,那么你就能胸有成竹地与家长交谈,相信大多数家长听到你对其子女情况的详细介绍之后,他们肯定会非常高兴的,家长就会觉得你很关心他的孩子,你在他的孩子身上花了不少心思。接下来家长就会很乐意跟你谈下去,这就意味着你的这次家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2 把握时机——预先联系,多手准备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都比以往大大加快,不少家长因工作的关系比较忙碌。因此,班主任进行家访,应事先向学生了解其家长通常什么时候在家、什么时候有空,或提前与家长电话联系,约定家访的时间、地点。如果你选择的时机不合适,例如当你去家访时,他正在忙着做生意或工作,或者正在做其他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么他就不可能专心地跟你交谈,最多只是心不在焉地听你几句,随后就会流露出厌烦的表情。有时甚至还会吃闭门羹。班主任与家长没有默契的配合,就可能导致这次家访失败。如果班主任事先进行了联系、预约,那么双方都有了准备,交谈时双方就会更加融洽,家访的目的就比较容易达到。有的家长确实太忙或者路途遥远,班主任就可选择电话家访。

家访除了选择好时间外,班主任还要选择合适的家访地点。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出现了过失或不当行为的时候,班主任切忌叫家长到学校,到办公室来,当着许多学生及家长的面“告状,数落”学生。这样可能会使家长反感或者恼羞成怒打骂自己的子女。这样既达不到家访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要顾及家长的自尊心,要给家长“面子”。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亲自登门拜访,最好是没有外人在场,因为不少家长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而当学生有了进步或者是获得了好成绩之后,班主任要及时告诉家长,并给予肯定,表扬,而这时候班主任不妨适当为学生“张扬”一下,有意无意地让“外人”知道一下,让家长有自豪感,激发其进一步督促子女上进。

3 处理有别—— 不同家庭,方法不同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每个家长各有各的性格,作为班主任,在家访时要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不同的家长情况区别对待,以达到家访目的。

(1)对待溺爱保护型的家庭,班主任要多谈及孩子独立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提示家长要多给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2)对待放任自流随意型的家庭,班主任要多谈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无人管教,无人照顾的不良后果。(3)对待苛刻粗暴型的家庭,班主任应多反映孩子的优点、长处、特长,向家长解释打骂是教育子女的不当方式,希望家长改变家教方式,切忌火上浇油。(4)对待民主型家庭,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情况,还可以适当收集一些家庭教育方式与家长交流,看看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恰当,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5)对待单亲家庭,班主任要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切忌幸灾乐祸,讽刺挖苦,要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态。(6)对待个体户家庭,要引导他们不能光满足于经济方面的需求,只是口头上叫子女学习,而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7)如果真的遇到蛮不讲理的家长,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冷靜,切忌与之以骂相对,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他们。

4 以言动人—— 家访语言,讲究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家访能否成功,有时和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因此,家访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言辞恳切。在家访中,这真的是很有效的。如果你以诚恳的态度家访,大多数家长都能配合;但如果你一见面就以骄傲的态度面对家长,或以教训的语气跟家长谈话,那家长一定会很反感的。例如,我教过一个叫陈桃的高三学生,据说他爸爸是开摩托车载客的,经常不在家;而他妈妈在私营工厂当工人,中午不回家吃饭,所以没精力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有时贪玩,有时侯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属中下。每当孩子考不好时,父母就谩骂他。这样,孩子“变乖”一两天后又恢复原状。有一次,我知道他父亲在家时,就抓紧时机去家访。当到他家时,他父亲正在打麻将,正打得起劲。我首先对他微笑,并轻声问:“你就是陈桃的爸爸吗?我是陈桃的班主任,能和你谈一谈吗?”他见我言辞诚恳,就急忙说:“老师,你请坐。”我又开门见山地说:“听陈桃说你们很疼他,又对他很严格,严格到谩骂他,是不是?”家长一听就会意地笑了笑。显然他知道我的来意了。这样经过一番真诚地谈话,我达到了家访的目的:家长后来尽量挤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且不再动不动就谩骂孩子。后来该学生也变得爱学习了,成绩也就慢慢的上来了。

切莫“一言堂”。因为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情感的好机会,班主任不要自己一个人说完了就算,而应该在恰当的时候让家长谈一谈,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共同的认识和一致的要求。当家长在说话时,班主任应要集中精神听,切忌打断家长的话语,或目光游离,飘忽不定,这样家长会以为你无诚意来家访。同时还要注意哪些话能在孩子的面前说,哪些不能。例如当和家长商讨应用哪种方法教育孩子时,就应避开孩子。

总之,家访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学问。

参考文献

[1]曾爱莲.中学班主任工作[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家访策略 篇4

1.思想活跃, 但学习兴趣不高。

2.价值观念多元化, 理想信念淡化。

3.自我意识增强, 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4.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 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

做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班主任, 要管理好班级, 教育好学生, 只有懂得了他们的心思, 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家访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 它可以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及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 真正的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 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 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 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但家访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 采取怎样的家访策略才能使家访发挥应有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适当增加家访次数是做好家访工作的基础

家访作为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适当增加家访的次数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通过经常性的亲切交流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有利于交换意见, 也有助于达成共识, 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是出现违反纪律或学习方面的问题才去学生家, 就容易使家长产生错觉, 甚至认为是教师拿学生实在没办法了, 才到家中请家长教育, 这会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很大的压力, 家访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经常性上门家访, 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这对学生是个激励, 对家长也是个触动, 容易在教育上形成合力,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教师家访的内容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 通过与家长谈话, 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 以及在家里做家务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 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 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 多发现一些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 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儿, 鼓励孩子,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二、制订灵活的家访实施方案

开学初,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 (每学期每个学生老师家访不少于三次分别是期初、期中、期末) ,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 自行申请教师家访, 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 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 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 讲究艺术, 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 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 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要善于捕捉与家长之间的共同语言, 避免单刀直入, 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 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 创造良好的谈话气氛, 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 取得家长信任, 然后, 再逐步引入正题。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 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和好的方方面面。要以表扬为主, 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 对学生的缺点则用借桃喻李的方法委婉地指出, 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 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 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 家长也比较容易接受, 这就自然而然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也使谈话气氛轻松活跃, 场面融洽和谐。

四、充分发挥家访记录在家访工作中的作用

每次家访后, 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 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 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并经常根据记录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不断改进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 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 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 有针对性的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五、把电话作为家访重要的辅助手段

电话是班主任设在学生心灵上的交通岗, 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 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电话告知家长, 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电话上讲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 家长就亮红灯, 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电话里说的是学生的点滴进步, 家长就亮绿灯, 予表扬鼓励, 长期这样, 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 在家访中, 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 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 思想动态等等, 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 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 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 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自觉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 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问渠哪得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准确的把握时代的脉搏, 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惟其如此, 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实施家访策略, 了解学生, 进行针对性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 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班主任工作,家访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课题组.当前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特点与教育思考.教育研究, 1993, (3) .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3]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篇5

家访目的: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初三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时间:2010年11月10日

那天是周日,我去的有些早,他妈妈正在做早饭。一听说我的来意,立刻将我拉进屋,让我坐下,然后有连忙叫起还在睡觉的孩子。孩子见了我,又是惊喜又是紧张。我一见这情形,我说:“许毅,你放心,老师不是来告状的。”这时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妈妈听我这么一说,她倒有些急了说:“老师,这么早不知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该不是他犯错了吧?”我让他们都坐下。我说:“孩子这段时间进步可大了。”接着我一五一十地将孩子在校的好表现说了一遍。可以想象他妈妈心里一定美滋滋,因为整个谈话过程她就给我斟了五杯茶。

谈话终于告一段落,问了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说,这段时间他挺高兴的,因为他真的感受到了进步的滋味……

当天,他和家长硬是留我吃饭,不过我没有,登上自行车回了学校。孩子后来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更可贵的是他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自信。

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的六个小技巧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主任 家访 小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75-01

农村小学班主任通过家访,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劳动等诸多方面的表现,结合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帮助;以此影响学生家长,对学生严格要求、科学管理。然而,如果在家访中不注重技巧,不但难以达到家访的目的,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小学班主任只有掌握一定的家访技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那么,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时应注重哪些技巧呢?本人认为:应注重如下六个方面的技巧:

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前,必须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就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前必须先了解学生监护人的基本素养、家庭收入等情况。其次应事先电话预约好学生的监护人,以免白跑一趟。再者应做到心中有数,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尽可能地估计出来,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免得到时候手脚忙乱,说话无章节、做事乱了分寸。最后,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罗列出不同的家访提纲和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该出手时就出手

本人在这里所说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指的是农村小学班主任要选择巧妙时机进行家访。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了,班主任应及时家访,向其监护人通报情况,与其分享喜悦,共同促进学生更上一层楼。“学困生”进步神速,班主任必须家访,向其监护人一一陈述学生的点滴进步,促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学生的学习成绩退步了,班主任更应该家访,同其监护人一起,共同分析学生退步的原因,帮助其制订进步计划,为其加油鼓劲。一句话,班主任一定要选择好家访的时机。

三、高调报喜,婉转报忧

每次家访时,班主任都要对每一名学生的点滴进步“高调报喜”,使学生的监护人及学生感觉到其是个好学生、是个佼佼者。此举不但能满足学生监护人一时的“虚荣心”,更加起劲地支持学生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更加刻苦努力,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对小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班主任家访时,万万不可竹筒倒豆子般“实话实说”,而应婉转地向学生监护人报忧,通过列举实例等措施,使学生监护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学生监护人一起帮助学生改进不足、知耻后勇、奋发图强。如果当着监护人的面直白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监护人也会无地自容。

四、不亢不卑,据理力争

学生监护人的素养不一样,因此,他们对待班主任家访的态度也不一样。当遇到有的学生监护人对班主任的家访不理不睬,甚至有意为难班主任时,班主任一定要不亢不卑、据理力争。比如:本人刚参加工作时就担任了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有一天,一名学生未到校上课,经了解同村学生,确认该学生在家玩耍不愿来校上课。午休时分,本人来到了学生的家中。学生的父亲大字不识几个,却是本村有名的“土豪”。见到本人,听明白了本人的来意后,他对此不理不睬,态度极不友好:“小孩子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就拉倒。”本人见状,不亢不卑,和风细雨地为其上了一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政治课”。在本人的据理力争下,他才配合本人说服孩子到校上课。

五、功劳是学生监护人和学生的,不足之处是班主任的责任

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时,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归结到学生监护人和学生的身上。这么做,既体现了班主任老师的谦虚;也能让学生监护人和学生体验到“严格管教”、“勤奋好学”的乐趣。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尽可能地往自己的身上揽责任,这样,学生监护人就会感觉到坐在他们面前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责任心、事业心特强的老师,把学生交到他(她)的手里是那么的放心。同时,他们还会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工作。

六、要“常回家看看”

农村小学班主任家访策略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家访,策略

家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通过家访,班主任能切身感受到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能为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找到家庭根源,并能对症下药地教育学生;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他们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提供依据。

针对农村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常规家访的各个环节突出农村特点,确保家访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收到预期效果。

一、筛选家访对象

农村小学生各种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常常和家庭状况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农村家庭有许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诸如父母外出务工、大人沾染恶习、隔代教育、社会环境差等。现在的班主任工作都很忙,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家访,这就需要精选家访对象,确保家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般来说,学生有如下情况时,班主任方可考虑家访,如学习成绩退步较大、有不良表现(上网、打架、逃课等)、家庭有变故、生病或生活困难等。

二、制订家访计划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要针对不同情况制订不同家访计划。家访计划主要包括:初步确定家访的大致时间、地点,精心设计家访内容。

家访前,班主任需初步确定家访的大致时间,并通知家长,以便家长腾出时间来配合家访。农村家长多忙于生计,或打工,或务农,或做生意,无法自由支配时间。特别是那些在外地务工的家长,接受家访涉及请假、返乡、误工等问题。所以,家访的确切时间不能由班主任随意提出,须由家长在权衡各方面情况后,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是非常紧迫,班主任可选择家长打工返乡之时或农闲时间。

至于家访地点问题,通常情况是在学生家里,但也可以变通。有些家长担心老师笑话自己家里不干净或贫穷等,最怕老师上门。如遇这种情况,班主任就让家长任选方便之处,如茶吧、公园、影院,甚至田间地头。总之,要让家长心里感到自在,不能使他们有为难和不安情绪。

精心设计家访内容,指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事先准备一些需要了解的事项,以便家访能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比如学生成绩突然大幅度下滑,就要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周边环境,摸清学生不上进的原因,从而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影响学生成绩的不良外在因素。

三、确定家访目标

家访的目标与学生的具体不良表现相关。比如对于逃课的学生,家访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孩子逃课的家庭和社会根源。一般情况下,原因有如下几种:多数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教育重视不够。更有甚者,由于一点小事,对孩子非打即骂,动不动就说:“拉倒,别上学了!”有些家长,看到村上只读过小学的人发了财,就跟孩子说:“念书顶个啥用?看人家XX,没上多少学,钱挣得比谁都多,再瞧那李X,大学毕业了,还给人XX打工呢!”有些家庭,父母不和或几近离婚,孩子感觉生活无望,对学习不再感兴趣。有些孩子,学习本来可以,但自从跟着邻居小孩上网后,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中,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班主任找到了孩子逃课的具体原因后,方能有针对性地制订措施,逐渐把孩子拉回课堂。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制订不同的家访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次性解决问题,而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为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依据。

四、实施家访工作

1. 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和找茬。家长和班主任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平等的,一定要尊重家长。家访时班主任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对话者、朋友的位置上,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流。家访最忌讳的开头是:“你们孩子怎么怎么了,你管不管?”如此居高临下,家长如何接受?另外,班主任对家长的称呼也很重要,这关系到家长对班主任能否信任和接受的问题。班主任要根据对方年纪和性别,选取恰当的称呼,如张哥、李姐、小张、小李之类。如果对方是生意人,则可以尊称“某经理、某老板”等,这样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保证家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不可直奔主题

家访时,班主任要先从家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家长的工作状况、工作环境、农业收成等。谈着谈着,话题逐渐转到孩子身上,切不可一坐下就直奔主题,要给家长先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谈话环境。如果是班主任第一次见家长,更应该循序渐进。农村家长对老师还是怀有敬畏之心,他们不会轻易张口和老师进行交流。所以,在正式谈孩子的问题前,最好先谈谈与家长相关的话题。

3. 高调报喜,婉转报忧

作为家长,最喜欢听老师夸自己的孩子。所以当话题转到孩子身上时,班主任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把孩子好好赞扬一番,让家长知道孩子是可造之才,这样就调起了他们“望子成龙”的愿望。而且班主任要把孩子的成绩和优点归于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老师提出的问题了。然后漫不经心地把话题绕到孩子存在的问题上。这时,班主任要注意掌握家长情绪,多说些宽慰的话。还要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揽,这样就不会使家长感到难堪。

4.“和风细雨”开展“双边互动”

班主任和家长谈话,要和颜悦色、不愠不火,似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慢慢让家长明白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从而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家访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分寸,巧妙掌握谈话话题和进程,把谈话当成“双边活动”,你一言我一语。千万不能“一言堂”,把家长当成听众,因为家访时班主任一定要听取家长对孩子的反映。

五、完善后续措施

1. 与家长保持联系,关注学生动态

家访式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要指望一次家访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必要时,班主任可“常回家看看”,进一步巩固家访成果。

当然,限于时间和精力,班主任更多采用的方式是通过电话和填写“家校联系卡”。这两种方式要合理使用,如果学生有点滴进步和些许变化,班主任就可通过电话,以随意的方式给家长汇报,并听取家长的意见。但当期中考试结束和学期结束,班主任有重要事项通知家长,而此时家长亦有正式意见向学校反馈,这时最好使用“家校联系卡”。这种情况下使用电话,一则显得不太郑重,二则有些数据和确切情况,电话中的口语表达难以说清。

2. 跟踪受访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班主任对家访过的学生进行动态管理,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随着“问题学生”逐渐进步,要减少与其家长联系的频次,降低对该学生的关注度。二是等“问题学生”一切归于正常后,班主任要及时更换家访对象,争取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的家访工作 篇8

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困扰于懒惰成性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届届都有, 面对他们, 我无计可施。这些孩子只有在课堂上, 在老师的眼皮底下, 他才会慢吞吞地提起笔, 写几个字, 而下课铃一响, 哪怕还有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愿意多写。更有意思的是, 一个星期有五天上课, 他们交不上一次作业, 我却能听到五花八门的理由, 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让老师万般无奈。也有穷追不舍、极负责任的老师会在放学后, 把他们“拎”到办公室, “押”着他们写完作业, 才允许回家, 天天如此。

我知道这样做或许有用, 但我从来不愿意, 这是一种狱卒式的教育, 我不想尝试。可是身为班主任, 又不能不管:小孩子不懂事, 现在还有几个勉强写作业的在一旁瞧着呢, 说不定, 放弃了一个, 紧跟着有一批就撂笔了。

彭强 (化名) , 本班一男生。说起他, 我是又爱又恨:班上的卫生打扫他任劳任怨, 给同学们拎牛奶、发副餐是一马当先。可是跟他要作业, 可不是一般的难。说他不爱学习吧, 读起书来, 声情并茂, 班上能比得过他的, 还真是寥寥无几。其实我知道, 他不写家庭作业, 完全跟他的家庭有关:由于父母是外地来我们这儿种地的农民, 本身识字不多, 平时又忙着做农活, 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辅导他的学习, 加上四十多岁才生了这么个宝贝儿子, 只要他吃饱穿暖, 身体无恙, 还真的别无所求。晚上回家, 也从来不看看孩子的作业, 更别说和孩子一起读书什么的了。这样, 几年下来, 他也没能养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学习习惯。

这天, 星期五的早上。课代表送来作业, 又提到他:“老师, 就差彭强一个, 他说写了, 没带来。”从周一到周四, 我如同要债的黄世仁一样, 天天催着, 作业到现在还没送来, 说是作业本丢了, 钢笔坏了, 写好的作业找不到了, 现在, 居然又有了新花样!我火冒三丈, 恨不得一步跨到教室, 狠狠地收拾他一顿, 但我忍住了, 顺嘴说了一句:“不想学就不勉强他了, 让他坐到‘卫生角’, 去当班级的‘勤杂工’吧。”

课代表离开后, 我翻开一本书, 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一连五天, 彭强的作业像一团乌云笼罩着我, 极大地影响了我的情绪。要知道, 鼓励、孤立、写检讨、加倍罚、找家长……除了狱卒式, “十八般武艺”我可都用上了。看来, 这回他的懒病又发作了。我还是班主任呢, 我布置的作业他都不写, 其他科目, 就更别提了。

孔子曾经说过:“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既然最优秀和最顽劣的人是不可改变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教育只对中等资质者发生作用?是金子, 在哪儿都会发光, 而我们彭强呢, 早就修得金刚不坏之身, 还是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第二节语文课, 我走进教室, 突然发现有点异样:彭强, 他居然不声不响, 真的把课桌搬到了“卫生角”!我假装没发觉, 继续上我的课, 课上我找人读书时, 他依然高高地举着手, 若无其事。

下课后, 我打电话给他妈妈, 告诉她情况。说到作业几天没写, 她表示不知道这个情况, 说到位置调过了, 坐到了最后的“卫生角”, 她妈妈急了, 说“陈老师, 我知道这孩子怕写作业, 但他眼睛不太好, 个子又不高, 坐在后面看不清啊, 你看, 还请你把位置调一调, 麻烦你了。”

我没有多说什么, 敷衍了几句, 挂了电话。都六年级了, 连最起码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 家长不急;这六年里, 老师好话歹话说尽了, 闲气呕了多少, 家长不急;现在位置坐到最后, 就急了!

之后, 她妈妈带着彭强来找我, 跟我表态:保证他以后每天都写作业, 再不写, 就怎样怎样。说到底, 还是一点:把位置调一调。我没有固执, 在这件事情上, 我的处理也过于简单粗暴。只是我不用想也知道, 他保证写作业就像我无数次下决心不再管他一样, 有效期实在短得很。

好在彭强的父母还是不错的, 因为他们的勤劳、朴实, 所以孩子也很爱劳动, 这也算他的一大优点吧!在我所知的家长中, 不乏只养不管的潇洒派——他们的孩子不仅自己学习、品行一塌糊涂, 还影响到班级。如果彭强父母能够多问问孩子的学习, 多关心他的作业, 我想现在的彭强应该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吧!

我又一次跟彭强较上了劲, 盯上了他的作业。不过不会有任何过激的言行, 只是好言相劝。

对家访工作的几点看法 篇9

一、家访中的不良心态

家访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求教师在家访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 但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家访时往往会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

1. 告状式心态。

学生在校不争气, 屡教不改。万般无奈之下, 教师便上门, 把学生讲得一无是处, 以泄“恨铁不成钢”之愤, 希望家长对其好好“管教”一番, 以取得心理平衡。

2. 推卸责任式心态。

有的教师由于学生行为习惯不良, 如经常打架, 不讲卫生, 学习成绩差等, 认为学生在校表现不好的原因是家长未尽教育的责任, “只养不教”, 或是遗传所致。“龙养龙, 凤养凤”, 让家长明白, 学生的缺点, 非学校教育所能转变, 责任不在教师, 以推卸责任, 获得心理上的轻松感。

3.“名利”式心态。

教师对学生夸夸其谈, 把学生说得完美无缺, 以示“名师出高徒”, 以赢得家长的放心和夸奖, 皆大欢喜。

4. 任务观点式心态。

教师为完成工作任务, 应付学校的工作检查等, 敷衍地进行家访。这类教师中有些怕与家长接触交谈, 因为教师本身工作忙, 没有时间家访。此外, 还有考虑到家长方面的因素, 如有的家长工作忙很难见面, 有的家长素质差, 使得教师不愿与之交谈。也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 认为没有家长自己能行, 不相信家长也是教育工作中的助手。这种家访, 教师往往泛泛而谈, 毫无针对性, 家访有否都一样。

当然, 人的心理是微妙复杂的。有时教师往往兼有几种类型的心态, 但不管如何, 以上家访中教师的不良心态都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后果。前两种心态会使家长听了火气上升, 当场责罚学生, 结果不欢而散, 不仅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 家长与教师产生感情上的隔阂, 对孩子失去信心, 甚至破罐子破摔。第三种心态会使家长盲目乐观, 从此放松对孩子的要求,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第四种心态会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缺乏了解, 对自己配合学校的家庭教育心中没底, 家校没有衔接, 往往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相互抵消的现象, 教师和家长都劳而无功。

二、不良心态的矫正

那么, 家访中的这些不良心态该怎样予以矫正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家访体验, 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与家长交谈时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情况。

教师应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 首先要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样能使家长增强教育学生的信心。然后, 教师再指出缺点, 提出学生努力的方向和家长应做的工作, 这样可使家长更容易接受, 以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2. 要尊重家长。

即使学生不好的重要原因在于家长, 教师在家访时也应婉转、含蓄地说明, 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指责, 家长会下不了台, 不仅内心不赞成教师, 而且会对孩子索性放任不管。

3. 与家长站在一边, 教师和家长共同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 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应与家长成为“同一战线”上的朋友, 更多地了解学生, 并与家长商讨他的学习和教育, 甚至与家长一起为他的成绩和前途而高兴。

当家长把孩子的不光彩的“秘密”信赖地告诉教师时, 这意味着教师已成为这个家庭的朋友。

4. 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 指导家庭教育。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家访,教育意义,家访方法

家访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但家访更多的时候是围绕着小学、初中或者高中等教育阶段而展开, “高校大学生家访”的概念往往被人忽略, 尤其是对高校“问题大学生”进行家访。事实上, 学校和家庭作为对教育影响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 加强两者的联系与沟通对大学生培养同样重要。笔者对家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剖析与思考, 提出家访是解决问题大学生的一种途径和艺术。

一、大学生家访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 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社会群体观念的多元化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严重的冲击。导致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二、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景象不会再现, 原本环绕在大学生头顶上的光环开始慢慢褪色。大学教育普及化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 但也带来了大学生生源良莠不齐的弊端。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部分学生则缺乏自控能力。另一方面, 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目众多, 难以面面俱到。因此, 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 加强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 配合辅导员开展部分工作, 并提供关于孩子成长的合理化建议, 是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种较好方式。

三、学生思想观念呈现新的特点

目前, 在大学就读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他们作为家庭的重心, 父母长辈都爱护有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他们充满创新力和想象力, 却缺乏韧性;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却有待进一步加强;他们善于同他人交流, 却缺乏集体意识和责任心;他们为人处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却对他人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问题不断, 学生自身的思想性格特征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四、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家访前, 辅导员要制定家访计划, 并对在家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自己严格要求, 要在家访前确立以下三点思想准备。

第一, 要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长对就业的看法、家长对学生的认知,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同时, 介绍学校的学分制、收费、学生管理等情况。

第二, 要注意家访纪律, 即四不:不接受吃请, 不收受礼金, 不求家长办事, 不向家长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任何承诺等。

第三, 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和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家访过程的完善

在家访过程中, 要善于与家长沟通, 把家长关注的重点引到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上。老师上门家访, 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 促膝谈心, 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 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 在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之间形成合力,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

在谈话过程中, 还应了解学生的小学、中学及班主任老师教学的情况, 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成长过程, 为学院即将开展的成长规划活动提供了依据;同时, 也向家长介绍了渤海大学的办学思想和整体发展情况, 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发展方向。

在与家访老师的沟通中, 学生家长会介绍子女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特长等。由此可以增进家访老师对学生的了解, 家访老师可以把在家访工作中获得的信息。比如, 家庭背景、父母教育方式等一一整理, 便于日后因材施教。通过家访, 还可以获得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这有利于学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六、家访的教育意义

第一, 建立辅导员与家长良好沟通的途径。

家访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共同培养好学生。在家访的过程中, 首先, 家访老师便会看到学生的家庭居住环境, 以此了解学生家庭大致的经济情况及时并发现特殊情况学生。其次, 在家访过程中, 家访老师还会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详细地向学生家长介绍。

第二, 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客观地反映给家长, 并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举例来说, 寒假我去一个问题学生家作家访, 该生家庭贫困, 但他平时大手大脚, 学习认真但参加集体活动较少。通过家访, 和父母探讨, 共同找出了孩子这种异常行为的原因, 第一个异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对家庭经济状况没有个正确认识, 又与班级同学有攀比的虚荣心, 加上有一些亲戚怕她受苦给她邮钱, 导致生活上大手大脚, 与家庭经济情况极不相符, 经教育, 该同学认识到了错误并也保证改正, 家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 共同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家访的细致进行, 辅导员可以了解把握学生的总体情况, 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也可以总结工作成效,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四, 听取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建议, 形成教育合力。

沟通信息和了解情况是家访最主要的却也是最基本的目的。在家访过程中, 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教育子女, 交流想法和对学校的管理建议, 从而在今后的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形成一股合力, 共同监督, 共同促进。

七、大学生家访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

1.家访存在的问题。

在家访工作中, 我们发现, 大范围开展家校高校合作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 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学生人数众多, 学生家长人数更加众多, 而且学生家长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 如何让他们有效地投入与高校的合作中来呢?如何将家校合作的面拓展的更为广泛呢?如何让这种合作长期有效呢?家长自身也存在的种种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如何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 让他们更加主动呢?这些都是需要继续探索的话题。

2.家访工作未来的发展。

大学生家访是思想教育的一种探索, 学校让学生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事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当中, 在沟通中家校互相支持, 在合作中共同探讨并寻求处理学生事务的最佳方式。

班主任家访“六要”和“六不要” 篇11

关键词:家访 家访的意义 家访的六要 家访的六不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宗旨。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家访恰恰能够在这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里成长的,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背景,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教育观念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我们通过家访,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从而因材施教。家访能加强个体的差异教育和情感教育。教育是一门艺术,家访工作同样要讲求艺术性,笔者担任过十几年班主任工作,以下就粗浅地谈谈对家访工作的认识:

一、家访时的六要

1.要明确家访的目的

教师进行家访,必须明确目的,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途径,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形成什么共识。只有明确家访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让家访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要做好家访准备

家访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在家访前要对被家访学生在校的表现,各科学习情况,待人处事的优点、缺点等都了如指掌。这样既可以提高家访的时效,又可以让家长感到老师很关心学生,从而拉进家长与教师间的距离,便于更深入的交谈。家访事先要有计划、有准备,要了解什么,要阐述什么,需要家长协作解决什么,自己心里要有底。可以先写出家访设想,提出明确要求,以便在家访过程中有的放矢。

3.要选择合适的家访时机

家访,一定要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时刻。对于选择什么时间去家访,我个人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学生家长是否有空闲。其次要考虑学生的问题是否是要急于解决的。总之,班主任在家访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学生表现、学生心理、家长作息规律,以便确定出最佳家访时间。

4.要讲究谈话的技巧

(1)对于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交谈中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

(2)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是告状的机会,特别是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要求家长不要放松要求。总之,家访时不要一味指其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使家访能够达到让学生放心、家长开心、老师省心的最好结果。

5.态度要真诚、谦和

与家长的沟通,不同于学生。当班主任与家长接触时要尊重对方,谈话时要集中精神,学会聆听;说话时要把握分寸,留有余地。特别是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应该先扬后抑,正确评价。这样的访问能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不会在家访后置之不理或秋后算账、大发雷霆;也会对老师增进信心。为以后的双方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6.要做好记录,及时总结反馈

在家访的时候,老师应多倾听,多记录,这既是对家长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在家表现情况的激励。家访结束之后要及时做好家访小结,既包括对单个学生的家访小结,也包括对整个班级的家访小结,从而才能制订对单个学生和整个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管理的措施。

二、家访时的六不要

1.不要告状出气

学生在校偶尔犯了错误或出现点问题,这都是正常现象,无须大惊小怪。不要学生有了一点毛病,就急于找家长。这时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又有助于在学生中树立老师的威信。特别是学生与科任老师发生矛盾,或者与班主任直接发生冲突后,班主任一定要用理智控制感情,不要一气之下,去家访告学生的状,出一口气。那样学生会遭到家长的“惩罚”,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和抵消了教育效果。

2.不要讽刺挖苦

大多被家访的学生是犯了错误的学生,或班里的差生,家长本来对他们就“恨铁不成钢”。如果班主任去家访连讽刺带挖苦,则是火上浇油,班主任家访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既不讽刺,又不挖苦。不能只提短处,不讲长处,班主任家访要把严格的要求和良好的愿望圆满地结合起来,从对学生关心、爱护、负责、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使学生与家长都感到老师的批评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格要求,也有富于人情味的热情关怀。

3.不要为己徇私

班主任家访一定要目的明确,严肃认真,不要动机不纯,把家访当成自己托学生家长办事的机会。如果老师借助家访去求家长为己办事,势必削弱家访的实际意义。其弊端是:有碍于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滋长学生的“特殊”感,“犯点错误也没啥,我爸爸还给他办事了”。另外,也会造成家长特殊的依赖性。因此,班主任借家访为己徇私,这会极大地损害老师的形象,也很难实现老师和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4.不要访后了事

班主任老师家访的目的在于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配合,班主任切不可抱着应付差事,完成任务的态度访后了事,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家长,而后自己一推了之,获得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那样由于缺乏教育合力,常常会使班主任大量辛苦的教育工作前功尽弃。班主任家访后,要及时搜集反馈信息,调整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教育工作;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分析学生反应,掌握好再教育的时机。当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有了成绩后,要及时进行回访,巩固和延伸家访的教育成果。

5.不要留教育死角

家访工作不应单单针对后进生,对中等生,甚至优等生,家访工作也不能忽视,只有班级里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班集体才会更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6.不要多人集体家访

班主任在家访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取得家长的支持,若班主任个人单独去进行家访的话更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若集体家访会给家长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会给家长不良的感觉——这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班主任单独的家访,能够与家长建立私人感情,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12

一、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 特殊群体学生的需要

辅导员家访特殊群体学生家庭,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增强生活信心;家访使学生家长能清楚孩子在校表现, 明确今后教育引导的方向;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加深了对受访学生的了解, 为今后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在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家访中我们发现, 家长们虽然很关心孩子, 但从孩子口中无法了解其在校表现, 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以至于“管不了, 长期不管”。因此, 通过家访建立了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有助于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摆脱不良状态。

(二) 学生成长的需要

由于中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习惯于应试教育, 习惯在家长、老师的监管下学习和生活。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不用再管, 但是孩子却不容易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生活的方式。一些学生由于环境改变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目标缺失、学习松懈等现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两翼, 家访工作架设起学校、家庭联系的桥梁, 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提高了教育的成效。

(三) 辅导员提升素质和水平的需要

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通过谈心将工作落到实处, 并深刻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所从事工作重要性和肩上承担的责任, 为做好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同时, 在实际调研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特点, 把握学生工作规律, 总结家访体会, 撰写相关工作论文, 有条件地上升到课题研究。因此, 辅导员在开展家访活动的同时自身工作水平也得到较好提升。

二、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高校近几年来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 人们对这项工作多数是认可和肯定的, 但也有人持有质疑态度。有的老师认为家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有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家访是学校派来核实经济情况、送资助物品, 或者反映在校不良问题的, 对家访没有足够重视和正确认识。部分辅导员认为家访增加了工作量, 使得本就忙碌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 没有认识到家访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缺少参与家访工作的积极性。

(二) 覆盖面偏小

各高校家访工作将家访对象重点定位在特殊群体学生, 没有普及到所有学生;受到经费、时间的限制, 辅导员很少对外省、远距离的学生家庭进行实地家访;能较好综合运用实地家访和远程家访的还比较少, 没有实现家访的普及。

(三) 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家访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或者学生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 忽视了日常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 没能有效起到畅通家校教育渠道、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作用。

(四) 缺少全员参与氛围

多数高校家访工作由辅导员独立完成, 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导师、班主任等参与较少。而有些特殊学生的问题, 是辅导员难以自己解决的, 需要导师等的充分介入, 因此, 仅有辅导员开展学生家访限制了这项工作的作用发挥和影响力。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一) 拓宽家访内容, 增强家访工作的针对性

家访既要把关怀教育普及到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 同时要对特困学生、特殊群体学生有所侧重, 体现促学风、促就业的导向。

1. 以关爱为导向, 给特困学生家庭送去慰问和祝福。

送去慰问和温暖的同时, 掌握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 有助于合理搭建资助体系, 因地制宜地提供服务。有时家访人员走进困难学生的家, 会发现困难和原来想的并不相同。如在家访济阳县崔寨镇张辛村的小袤时发现, 虽然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 但是父母都已经60多岁, 靠干农活供他上大学很吃力。

2. 以关注为导向, 走访特殊群体学生家庭。

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人际适应困难、就业目标模糊等需要特别关怀的学生, 营造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家访过程中, 辅导员们向受访家长介绍校院情况, 分析就业前景, 解读奖助政策等, 介绍学生在校表现, 沟通如何保持优点、克服不足, 让家长掌握学生在校情况, 一起做好学生工作。特殊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走进学生家庭, 了解真实原因,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营造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良好氛围。

3. 以促学风为导向, 介绍学生学业情况。

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介绍学校、学院发展情况, 邮寄学生成绩单等方式, 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 使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对不及格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信件联系, 使学校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目标, 促进学校学风建设。

4. 以促就业为导向, 走访学生家庭和企业。

家访中辅导员、导师为学生家长介绍就业政策和形势, 分析所学专业主要就业去向, 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中, 促进学生早日明确就业目标, 积极为实现顺利、理想就业做储备。同时, 学院可以利用家访的机会, 积极走访本单位的各类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 为学生的就业教育引入社会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学校通过走访用人单位, 对企业需求、就业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促进学校及时、合理调整培养计划, 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积累现实经验。

(二) 构建多渠道的家访模式, 扩大家访工作的覆盖面

高校辅导员家访目前主要有实地家访、远程家访、家长会等三种形式, 科学设计、综合运用不同家访方式, 能够大大增强家访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1. 实地家访是最重要和效果最佳的家访形式。

家访人员以集体家访或者分散家访两种形式, 实地到学生家中走访, 与家长和学生面对面交流, 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孩子的期望, 拉近心理间的距离, 进而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由于经费、家访人员时间和精力的有限, 实地家访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 对距离远的学生鞭长莫及。

2. 创新运用远程家访形式。

远程家访即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形式进行家访, 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精力的限制, 方便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辅导员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实施电话家访, 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可以随时把学生在校表现快速反馈给家长, 便于辅导员和家长及时在学生教育方面达成共识, 并获得家长建议。电话家访的覆盖面很广, 但缺少了当面的情感交流和对学生家庭环境的直观判断。辅导员通过计算机网络视频、QQ聊天工具、飞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实施网络家访, 不受时间限制, 快速便捷, 节约成本, 缺点是受到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网络覆盖率、家长对网络技术使用状况等制约。辅导员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实施信件家访, 既让家长了解校院情况、孩子在校表现, 同时体现出对学生的负责和关心。随着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 信访家访主要采取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邮寄成绩单等形式。

3. 选择合适时机召开家长会。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了解校院情况、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 共同引导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 同时解答家长疑惑, 收集家长对学校、学院工作的建议。但缺点是家长会所谈话题多是共性认识造成个别交流不够。有的高校、学院会利用新生入校报到的契机举办新生家长会;部分学校会在某地中心召开校企家见面会, 邀请企业、家长参加, 共同介绍和讨论如何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 完善家访实施过程, 保证家访取得实效

家访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具体实施、访后总结、跟踪服务等四个步骤。

1. 前期准备。

充分的前期准备是做好家访工作的前提。在进行家访前, 精心筛选、确定家访对象, 选择合适的家访形式, 掌握受访学生的在校各类表现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明确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列出家访重点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目标。

2. 具体实施。

在家访的过程中, 家访人员要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 介绍家长普遍关心的校院基本情况、学生成长关键环节、就业前景等, 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努力与家长就学生培养达成共识。家访还要针对学生、家庭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做好政策讲解和分析, 如向贫困家庭详细介绍各类资助政策, 使他们体会到国家和学校的关怀, 感受到温暖;向毕业生家庭介绍国家就业政策、分析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等, 鼓励学生主动出击争取获得较为理想的就业岗位等。

3. 访后总结。

家访结束后, 家访人员要认真地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同类学生的特点, 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同时将家访案例、感想和收获进行整理和分享, 扩大家访工作的影响力和效果。

4. 跟踪服务。

学校及家访人员要迅速采取有效举措, 努力解决发现的受访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辅导员要对受访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给予关注, 予以及时指导和提供服务, 做好受访学生在校期间的跟踪服务, 巩固家访取得的既有效果, 帮助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四) 探索以家访为媒介, 把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1. 合理组建学校的辅导员家访队伍。

部分高校配备专业导师、班级导师等, 实现由辅导员单一管理到多头管理的转变, 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校家访要以辅导员为主体, 吸收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导师、班主任等参与。家访工作有了专业教师的参与, 既增强家访效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专业教师更加了解和认可辅导员工作。有时辅导员在学生指导教育上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专业教师的真情投入和参与能够化解危机, 达到辅导员起不到的效果。

2. 积极联络政府部门和企业参与。

通过和政府部门对接、校企联合, 解决特别困难家庭就业重点推荐和帮扶资助。高校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企业等共同走访特殊群体学生。如《光明日报》题为“济南大学辅导员家访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助航”的文章中, 提到“济南大学在寒假前通过书信等方式与山东140个县 (区) 取得联系, 提供所辖贫困学生信息”, “有的县 (区) 主要领导亲自作出批示, 安排民政局、教育局、资助中心等与学校对接, 深入村庄一一落实贫困生情况并给予资助”, 这是高校家访工作与政府对接的一个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白雪峰.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研究[J].理论界, 2012 (05) :189-191.

[2]郑宁.高校辅导员家访实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 2013 (10) :228-229.

[3]陈永华.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新途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3 (04) :446-448.

上一篇:当前医院制剂室发展下一篇:创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