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教学中

2024-10-04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精选12篇)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 篇1

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许多课文都是饱含作者深厚情感体验的。在《我与地坛》中我们收获了对生命的真诚和感动, 《兰亭集序》让我们感知生死大事和那些生命的流逝, 《沁园春·雪》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沙漠中心》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主人公对理想锲而不舍的追求, 而《孔雀东南飞》让我们领悟了什么才是爱情的忠贞, 篇篇情思浓郁的文章为我们的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我们将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 充分地利用好语文教学来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在听中激发情感

文学是借助文字来表达的, 白纸黑字只能给学生视觉上的单一冲击。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 饱含感情色彩地朗读出来将会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 在视觉感受的同时通过对文字信息进行声音处理, 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形象, 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 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 以情发声, 以情带语, 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 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 该扬时扬, 当沉时沉, 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在教师范读的同时, 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或个人读, 或集体读, 或小组读, 或分角色读, 或配乐读, 力争让语文课变得琅琅有声, 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 何愁学生不能得到美的享受、爱的熏陶呢?

二、在看中新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 还可以把“绘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景中有情,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近距离感知形象美。如教学《沁园春·雪》时, 为了使学生感知“北国风光”之美, 可播放投影图像, 让学生仔细观察, 雄伟的长城、起伏的山峦、滔滔的黄河, 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了美的画面, 为进一步领会诗人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奠定了基础。又如《安塞腰鼓》, 那种雄浑、豪迈的生命力量对于一个没有去过西北黄土高原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体味的抽象感受, 而视频资料可以将黄沙狂舞, 锣鼓轰鸣的豪壮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强大的视觉震撼自然会勾起学生的一种情感共通, 使之更加的形象化、具体化。

三、在读中品味情感

文章无处不藏情, 一切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人品鉴诗文, 主张熟读成诵, 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充分尊重作品, 通过朗诵, 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 渐入佳境, 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 爱作者所爱, 恨作者所恨, 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四、在想象中深化情感

鉴赏美须凭借想象, 创造美亦离不开想象。而情感就像想象力的发酵剂, 像托起想象力的风, 只有让学生在想象中倾注情感, 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 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体会意境的美妙, 感受语言的美妙, 激发学生的情感, 深化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五、将书中情、生活情交融

在文本教学中, 应注意把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导入文本中来, 又时常把文本的思想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的思想中去。教读《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 面对一群天天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学生, 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文章:母亲, 人间第一亲;母爱, 人间第一情。母爱是人间永恒不变的一个话题, 那我们在深深感悟母爱的同时是否也体会到父爱的那份深沉, 在你的印象中, 有什么事情让你最能体会到父亲对你那种默默而又严厉的爱呢?运用学生实际体验来导入文章的学习就更具吸引力。再者, 郑振铎在《猫》中通过对养猫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最后一只猫的自省, 其实是表达一种待人接物的道理, 在文章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适宜地将这种道理引出我们对实际生活的思考。这样“一导一引”, 就能使得我们的教学紧贴生活实际, 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的教育, 就如同肥沃的土地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对于极具可塑性的中学生,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使命除了使学生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同时还在于培养学生健美的感情取向, 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 篇2

摘 要: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反馈和师生精神情感融会的过程,是用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教学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

关键词: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融洽和谐;金钥匙

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仅仅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反馈和师生精神情感融会的过程,是用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教学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这一现象在农村特别突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几乎就为“零”了,再加上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再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数学教学更是如此,新课程里有许多生活情境,我们只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这些生活情境当中,就间接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了数学教学中了,这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更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情感教育有以下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要说育人的目的,在平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中,已经润物无声了。其实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正因为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有“融洽和谐”就有“宽松的感觉”,有宽松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有“融洽和谐”就有“信任的存在”,有信任就会使教师输出的信息在学生那里有一种“易接受”的心理势态;有“融洽和谐”就有“期待的表达”,有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能源;有“融洽和谐”就有“感染”的展现,有感染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模范。

情由境生,境从心来。课堂是一种情感场,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走入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情感荡漾,融洽和谐”。

三、通过数学教学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如果数学教师本身就不热爱数学,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和老师沟通,和同学交流。把情感教学运用在教学中,这是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做的事。我想这样才能做到古人所说的:“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爱”是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金钥匙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说得多么透彻: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积极情感;情感熏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课堂,不仅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题方法的传授,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积极情感,服务语文教学

1.作好学生情绪的内部调节工作

个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调节属于内部调节。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情感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上我们应为学生创造感兴趣的情绪气氛,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富有兴趣地学,这无疑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正确学习态度的指引下,很好地发挥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除了关注课本知识外,更多的应关注课外知识的拓展与教法、学法的设计。比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补充的是背景材料及相关作品资料,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在比较中寻找共同的东西。当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有所获时,内心会萌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对古诗词学习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做好学生情绪的外部调节工作

外部环境对个体情绪的调节有支持和破坏两种可能性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满足和支持学生的动机行为,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提高效率:(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师生的情感关系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期望,在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同时,师生情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期望、要求等。因此,教师要通过师生的情感交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2)注重课堂导入。一节课的前几分钟是教师激情、学生入境的关键时刻。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教师意识到课前几分钟激情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课堂变了——学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了。(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高高在上,应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课堂行为。尤其是对后进生,当我们以欣赏的目光去平视甚至仰视这一群体时,会发现他们背后有许多足以让我们兴奋的闪光点。

二、抓好语文教学,进行情感熏陶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文中与生活相似的,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熏陶感悟。当前语文教材中收入了许多现当代名家的优美散文,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兼容,既是好的阅读材料,又是好的写作素材。教学中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过程也是悟情明理的过程。文章所写的事情也许在学生以前的生活中都曾发生过,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抓住自己的生活点滴感情,也就不可能有和作者一样真切的感受。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以文章为载体,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用学生曾有的经历帮助他们解读文章,这样既可以达到悟情明理的目的,同时也可在阅读教学中指引学生写作的思路。

2.借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

一方面要求学生写随笔,及时准确地把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表达出来,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渐具备较为丰富的情感,会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会把生活中情感丰富的事理,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去判断,并会产生写作的冲动,自觉地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应该珍惜课内的作文前指导,在作文课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结合作文要求寻找以往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进行联想,帮助他们培养写作情感。

3.以课外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

阅读名著名篇可以培养学生对人类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感激发的目标。这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完美的情感有重要意义。名著的阅读重在引导,许多学生仅满足于对故事情节的了解,而不注重去更深地感悟作品。这方面语文教师应加强引导,让学生从名著的阅读中收获更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所到,事之所成。”让积极的情感旋律回旋于我们的课堂之中,以语文的情怀去拥抱学生的心灵。当语文教学与情感熏陶比翼双飞之时,便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大获丰收之日。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青岛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我被选中去平度送一节英语课。我非常珍惜这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认真地进行了前期准备, 也满怀信心地登上讲台。始料未及的是农村孩子的语言基础低于我的想象, 整堂课的效果对我来说不尽人意。现在回味起来, 说始料未及是给自己找借口, 说语言基础低于想象, 也有推脱责任之嫌。我应该对农村孩子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 应该意识到孩子们面对陌生的老师时所有的羞怯、焦虑的心理, 应该更尊重、保护孩子们的情感,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语言学家克拉申说过:“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 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可以说, 情感因素是决定外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处在极不成熟阶段, 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和关注。在不断的反思中, 我领悟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 运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 大胆发言

这一点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致命根源, 因为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 信息流通不方便, 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 胆量不大, 所以必须先鼓舞勇气, 克服害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气氛, 让孩子学得轻松自然, 教师一定得做好榜样, 尽可能用些委婉语气。必要时课堂教学可加些汉语, 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克服他们因不懂而出现的焦虑情绪。让学生觉得愉悦, 同时还应更多地创造运用英语的环境, 如课堂上值日报告的情景教学, 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方法之一, 可因材施教, 见机行事, 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这次送课的主题是谈论最喜欢的食物的阅读教学, 上课伊始, 我自编了一首歌“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I have….” (通过两个手偶演示) 我观察到孩子们饶有兴趣, 如果接下来能让孩子们作一个跟主题有关的值日报告, 互相用英语交换信息, 我多从积极方面给与肯定, 树立其信心, 逐渐形成积极参与、争相自由讨论问题的学习气氛, 从而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 提高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我会逐渐摸清他们的前置英语基础, 及时灵活地调整教案和教学策略, 学生们会慢慢卸下难开口的害羞心理负担, 这时再树立典型带动其他学生说英语, 起到传、帮、代的作用, 形成一种好风气, 浓厚的学习气氛会制止哑巴英语的蔓延, 从而人人爱讲英语。

二、激发学习动机, 产生积极的情绪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思维也会活跃开阔, 所学知识就容易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英语课是实践课, 工具课, 上课应“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即使是阅读教学, 也应在充满情趣的练习中, 完成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2. 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 备课内容要有所选择, 灵活地设计教案,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意思, 好学、乐学。

3. 教学方法要生动。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 可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 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激情、喜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同时有着改进英语教学的愿望, 善于运用各种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兴趣感, 并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 信念上的自觉, 行动上的顺应, 目标上的认同, 达到教学活动的共振。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过程,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 心灵碰撞的过程, 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情入手, 以情唤情, 以情激情, 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 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 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而只有用真实的, 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教师改变角色。

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 关爱他, 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 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穿着打扮简洁明快, 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 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每一个教师都要有爱,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爱护、宽容学生,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 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 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微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面带微笑, 从容而自信地步上讲台, 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 价值百万美元。”的确, 人与人相逢时, 各种表情中, 只有微笑才能最动人, 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 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3. 多赞美, 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了解学生的优点, 并加以真诚的赞美、接受、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你说他行, 他就行;你说他不行, 他就不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多一份宽容、体贴和关怀, 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深切的爱心和多用“我相信你”、“你能行”、“你真行”等激励的语言去启迪他们的潜能, 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 就会使他们在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 在爱的沐浴中克服困难, 战胜逆境, 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 获得的赞美越多, 就越希望做得更好, 慢慢地,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总之, 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四、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应渗透情感教育 篇5

在英语教学中应渗透情感教育

学生的精神生活与情感世界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道德的养成、审美活动、人际交往.等等.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教育的理念.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是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必须与英语教学本身相结合.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发挥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特殊作用.

作 者:张武平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6)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 情感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研究 篇6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采取的情感学习的特点及作用

(一)情感式学习的特点

顾名思义“情感式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感情的身临其境,去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进而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它主要强调的是深感其中的这样一种感受,总体来说具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强调以学习者的亲身感受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我思想及行为真正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去切实感受。

二是强调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学要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及人物情境,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三是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要通过不断的体验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氛围从而学习到不同的知识,这个过程是持续的。

四是强调学习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学习者在体验中及体验后要不断的对学习知识进行积极的反思,通过反思把学习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吸收知识内容。

(二)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情感式教学的作用

1.情感式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没有形成自主意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虽然能够学习到知识,但是学的却不牢固。有可能会,情感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一种亲身经历、亲身实践的活动过程获得身心感受,学习到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实践,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情境,在感悟中获得成长知识,综合来说这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模式或可称之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获得知识,加深知识吸收程度。

2.情感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唤醒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以老师主动传授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模式,这种学习方法对于现在的学习来说,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初中语文教学而通过情感式教学,把学习知识寓于日常活动或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活动或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学习到他们需要的知识。

3.情感式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感的形成。通过情感式学习的方法,把抽象的情境物化与学生的感知之中,初中语文教学中把情感式教学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文学知识物化到比较容易接受的理解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感。

二、改进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情感式教育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是应对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而兴起的全新的、更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无论是从感官上还是从身体上的身临其境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策略是:

1.模拟故事情景,增强学生切身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的进步。语文教学一般是文学故事为主,老师根据不同的故事,创设不同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体验故事中的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思想,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故事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思维广度得到扩展,更牢固的整合知识。

2.增强互动交流,活跃学生思维,在创造中体验知识。有效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多是要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文章中的思想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现在的教学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思想认识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语文学好,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4.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习环境。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中职院校必须加强教育硬件与软件的资金投入,不断地吸取外国教学中的优秀资源,运用到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水准,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文学人才。

情感式教育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或体验,去了解周围的事物,进而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学把这种方式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切实把这种学习方式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篇7

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从选文上来看, 无不包含着作者深刻的认识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挖掘这些情感因素, 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在导读、诵读上下功夫, 要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变化深情诵读, 似演讲, 似谈心, 似诉责, 如歌如泣。

另外, 情感体验要进一步与严谨的理性分析相结合,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再作以细致的理性分析。例如, 《孔乙己》一文中描写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时, 有这样一个细节:在被人“笑”过、“说”过之后, 他“便排出九文大钱”。在这里, 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主人公的心态进行理性分析。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 其神情怎么样?心态如何?让学生走进孔乙己的内心世界, 学生就会透过“排出”一词看到孔乙己拿钱买酒时的阔气、自慰、得意的复杂心情。学生在这种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交融的过程中, 其品德、情感、审美、知识、能力诸方面均得到了发展。

2. 运用富于美感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富于美感的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情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于亲”。学生一旦进入了作者描绘的情境, 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哲理, 便会有一种亲近感。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可通过实物演示、饱含感情的教学导语、声情并茂的朗读、挂图、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

如教学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一课, 我先播放《思乡曲》, 然后在乐曲的伴奏声中深情地朗诵《乡愁》这首诗, 让学生上课伊始就深深地沉浸在这凄凉而缠绵的思乡情感里, 接着不失时机地引出《听听那冷雨》的课题。在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描写“听雨”的佳句时, 我用多媒体展示雨的画面、雨的声响, 让学生身临其境, 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而在课文结束时, 出示余光中的《当我死时》, 再一次感受余光中先生浓郁的乡愁和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至此, 这一课的学习就圆满地结束了。

3.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情感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 如果能引导学生敢于在自主学习中加以情感体验的尝试, 无疑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验情感。古人品鉴诗文, 主张熟读成诵, 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充满激情的诵读, 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 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况且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 读者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之前, 我要求学生反复吟诵, 深入理解苏轼当时既有建立功业的奋发之情, 昂扬之志, 却又涌动着失意之苦, 难言之隐, 无奈之情, 这样做的效果是学生深切体验到诗人“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 也完全能够感悟词人陷入矛盾中的既超脱又无奈的双重感情。

同样,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诵读中体验情感。对比诵读, 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诵读, 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的相关作品的对比诵读。如拿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乌江亭》来比较诵读, 就可以看出对同一历史事件, 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人看法和所寄托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杜诗主要是借古抒怀, 暗含诗人以英雄自许的气质风范;而王诗则比较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一史实, 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 渴望安定生活的情景, 在思想性上高于前者。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情感表达。学生在进行阅读和学习后, 必然会对文章有所感, 有所悟, 这时如果教师能加以积极恰当的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等方式来进行情感表达, 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会更深刻。如在结束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一课的学习时, 我用这样的结束语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 篇8

一、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人们的某一种情感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情境中被激发而产生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教育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具体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点,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渲染浓重的情感氛围,带领学生走进情境中去,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这一文章时,我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黄山的风光片,让学生观看风光片了解黄山诸多景色的特点,带领学生走进黄山,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二、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情感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理解文章情感的路径。文章的情感是渗透在语言文字里面的。朗读可以变文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上对话。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飞红滴翠记黄山》《鼎湖山听泉》《春》《紫藤萝瀑布》《散步》等文章,情感丰富,语言生动优美、富有韵味,能够很好地激发读者的情感,陶冶读者的情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文章的情感,适时对学生的朗读给予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掌握正确的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内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朗读中陶冶情操。

例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这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别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在朗读中作圈点勾画和旁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揣摩语气语调,在朗读中思考、感悟,体会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

三、采用多种形式,深化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恰当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化对情感的体验。如鼓励学生想象文章是所描绘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激发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来呈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来扮演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加深对文章蕴含的情感的感悟。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写一写剧本:设想菲利普一家人从外面旅游回去后,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正在自己家门口,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学生写好课本剧的剧本后,鼓励学生自导自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喜悲、共命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残酷的金钱关系,很好地激发学生内心的爱憎情感。

四、情感教育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准确合理、具有鼓励性的积极评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同,让学生更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一)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了解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表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理解。

(二)尊重多样化的答案,鼓励多角度的思考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同一个文本,由于不同的个体处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提出来的多样化的观点和看法。同时鼓励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判断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活动,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及时地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中体验求知的满足感,获得心情上的愉悦感。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创设适宜的情境,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采用多种形式,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给予积极中肯的评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以下几点思考和认识。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顺利实施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

亲其师, 信其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老师通过自己亲切和蔼的态度、真诚恳切的语言、得体的行为, 打动学生, 使其自觉地接受教诲, 相信并乐于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并在老师的积极启发、诱导和帮助之下, 善于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这样, 情感教育就推动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课堂上, 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富有鼓动性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 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老师的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 会马上拉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乐于和老师进行交流, 乐于倾听老师的声音, 乐于接受教育, 从而能够高度集中精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

二、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 增进学生智慧

情感教育, 要求老师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出问题后, 迅速将学生的头脑带入思考的领域———“请运用你的智慧, 联系问题出示的情境, 设计出最合理的解题方案”。在学生思索出正确答案后, 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语言鼓励:“真聪明”, “真是聪明的小一休”……这样, 可使学生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鼓励, 并逐步培养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乐于思考的一代新人。在你的“情感”雨露的滋润下, 相信你所培养的智慧的“小一休”、“小阿凡提”们会更加茁壮成长。

课堂上, 老师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未知的神奇的世界, 使他们因对知识充满渴求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在充满情感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诱导下, 逐渐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王国。这样, 学生经长期的激发诱导式的训练, 思维会越来越活跃,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得到提高, 而这将直接推动学生智力的发展, 使他们的头脑越用越灵活, 真正成长为一个个高智商的人才。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 树立远大志向

教师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 有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如针对部分同学虚荣心强、考试作弊等状况, 老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惩罚, 而是细心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首先, 要用诚恳朴实的语言使他们真正认识到, 学习的目的绝不是获得好成绩, 而是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考试并不是学习的终点, 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因而我们不能单纯为考试而考试, 弄虚作假不但不利于自己的成绩的真正提高, 反而会妨碍自己的学习, 有损自己的形象———从某些方面讲, 抄袭作弊无异于盗窃。其次, 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不断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鸿鹄之志”, 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气魄;“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做到心胸宽广, 心地坦荡自然, 志向高远, 绝不为生活中的小事情而患得患失或不思进取, 而要像大鹏鸟一样“搏击长空志在千里”。通过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充满着激情的语言的陶冶, 引导学生立长志, 勤思勉, 并将自己的志向进一步转化为自觉的奋斗, 从而不再刻意着重于某一次考试的成绩。对考试有了正确的理解, 可以大大避免作弊行为的出现, 使学生不再只看重名利, 而是自觉追求一种脚踏实地、纯朴务实、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路漫漫其修远矣, 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一句句亲切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 即老师在情感教育方面的言传身教, 可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明确学习目的, 自觉地使学习目标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将内心的理想转化为自觉的奋斗。通过情感教育, 学生的思想境界会上升到一种全新的高度, 这将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培养他们的理想人格, 使他们为远大理想而奋斗, 以一种恬淡的心态对待多彩的世界, 在各种意外的境况下把握自己, 成长为真诚有信、心高志远的具有理想人格的一代新人。

四、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有人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却是无尽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正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激情, 就没有想象, 就没有闪光的创造力, 而激情教育正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情感教育中, 老师那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神态, 师生间密切的配合, 会使整个课堂都显得激情澎湃, 意气风发。这样会极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极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情感教育中, 学生沉浸在一种平和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气氛中, 很容易张开理想和想象的翅膀, 扬起创造的风帆, 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五、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成为复合型人才

老师对学生施以真情的关心和爱护, 可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和愉悦, 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及同学与同学之间心与心的沟通,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 有助于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位教育家曾说:我们现代教育下的人才应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有灵活的头脑, 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二是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具有较强的人与人之间顺利交往的能力;三是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情感教育正是顺利实现以上三种能力的必要途径。

实验证明,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表露出种种情感需求, 如果该合理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则他将会及时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及生活的温暖, 并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思想, 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增强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与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良好的心态也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和想象能力, 而想象能力正是创造力的基础, 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 通过情感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便会逐渐被培养成为能够处理各种事情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篇10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 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学生对地理学习如果有积极情感, 他们将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之中, 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地理教学中, 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 才能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 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初中地理教科书, 文字流畅、生动, 图像美观、简明, 漫画幽默、辛辣, 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 趣味性、审美性强。在地理教学中, 挖掘情感因素, 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露出来, 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富有情感的地理知识比考试分数的刺激更直接, 更能吸引人, 它们是推动学生学习更持久、更深入的强大动力。如, 在介绍洋流对航海的作用时, 我举了哥伦布两次从伊比利亚半岛出发到达美洲, 却因路线不同而造成时间上的差异的例子。学生的好奇心很快被激发出来, 积极性也提高了。

2.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科学合理的并具有一定趣味性、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如, 学习“气候的主要特点”时, 可将学生课前在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等制作成PPT展示, 提出一些问题, 如: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人常常爱吃米饭, 而从小生活在北方的人却偏爱各类面食,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国川、湘、黔等地方的人们为何喜欢吃辣椒?我国西北地区的人们头上为什么总是戴着纱巾?从这些平时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中产生的问题, 充分激起了学生的热情, 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变得很热烈, 学生上课情绪也高涨起来, 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乡土教材介绍的是学生生活的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模式等。教学时, 利用典型案例, 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和反思, 树立建设家乡的理想。通过让学生欣赏家乡的优美图片, 陶冶学生的情操。

4.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地理教学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通过活动, 学生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技能, 丰富了学习地理的情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 对学生的观点、想法等, 教师不要直接给予肯定或否定, 而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活动结束后,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疑惑, 教师尽可能地让其他学生释疑, 引导学生继续提出新的疑问。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5.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师的地理知识渊博, 容易为学生所叹服。教师要用饱含真情的话语,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把学生引入地理学习的殿堂。如学习“大陆性气候”时, 引用“早穿棉袄, 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 形象逼真, 富有感染力。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入, 再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分析这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最终得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结论。

6.走向大自然, 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身走进大自然,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走向大自然既可以以当地景观为目标, 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外地景点去考察。

7.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把教学需要的资源搬到课堂上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 学习“洋流”时,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模拟环球旅行, 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呈现各种景观, 让学生思考所呈现的各种景观是受到哪些洋流的影响。学生在快乐的探索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学习任务。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篇11

一、拥抱现实,贴近生活

1,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现实是历史的折射,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现在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历史加以解释和说明。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讲解帝国主义抢劫、火烧圆明园这座举世闻名、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时,先展示《圆明园遗址》挂图,再出示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的一段材料,后又报道2000年10月《新闻联播》中的一则新闻:被英国、法国掠去的原圆明园十二生肖文物中的虎头、牛头已被中国通过拍卖竞争胜利收回国内。这样,古今相连、图文并茂、真实地反映那段历史,可以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和现实感,这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重视乡土教材的利用率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了关于本土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即乡土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比如讲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李大钊时。可以告诉学生李大钊就是咱们河北省乐亭县的人,从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就在身边、就在家乡,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开展适时、适度的历史活动课

1,开展课内历史剧、讨论课

历史是由时、地、人三要素构成的活的人生戏剧,感性、形象本应是它深入民众、通俗感人的艺术魅力所在。如《戊戌变法》一课,可以让学生分饰光绪、康有为、慈禧、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变法初始中的君臣长谈、南海阔论推改革,变法受挫中的母子反目、慈禧揽权再垂帘,变法失败中的志士诀别、去留肝胆两昆仑等三幕的表演,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由兴起到失败的过程。

2,户外活动课的开展

感受历史智慧是一种愉悦。现在教学已经不再拘囿于课堂教学,学生完全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感受社会所蕴涵的各种历史智慧。历史课可以成为一种智慧性的学习活动,可以从中寻得快乐。如学生可以集体开展一个课题,如研究一个古城镇的发展史,研究乌镇旅游景点的由来及所蕴涵的人文底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更为可贵的是,通过户外活动,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加深对珍惜生命、珍惜文明的理解。

三、信息技术的利用:让过去的历史“重现”

“过去性”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征,因此人们无法再经历、再触摸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而单纯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却可以快速便捷地使学生观看到大量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材料。如我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导入新课时,以蓝色的大海为背景,伴随着一段缓慢而沉重的旋律,轻轻地、慢慢地朗诵着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的一首诗“甲午风云/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中华民族将永远记住1894年”,营造出一份凝重、悲壮、肃穆的气氛,紧扣学生心弦。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时,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甲午风云》片段。当画面上出现左宝贵亲临玄武门城头,身中数弹仍继续指挥作战,和致远号中炮船身倾斜时管带邓世昌挺立舰头沉着下令向敌舰撞去的场面时,同学们被他们拳拳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着。当画面上出现日本帝国主义在旅顺对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同学们愤怒不已,情不自禁地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憎恶之情。当录像放完之后,我又用鼓击打《义勇军进行曲》,那雷鸣般的鼓声揪住了同学们的心,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篇12

一、实施情感教学, 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和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 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 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 (刘朝锋, 王晶, 2010)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激情满怀, 用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 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1 Reading, 这节课主要学习用形容词描述朋友的外貌和个性;学会表达朋友的品质。笔者根据课文中的任务创设情景, 询问学生: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学生答:He is very slim.She is small and pretty…接着又问:What kind of person is your friend?学生继续说:She is generous and helpful.He has a good sense of humour…不断地创设新情景, 这些句子学生朗朗上口后, 再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记者采访”来完成刚才的情景对话。在这种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 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并且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实践活动中学会语言交际。

二、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情感兴趣

在学习动机之中, 兴趣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部分, 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张艳萍, 2007) 。教师在围绕提高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 要努力探索活跃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例如, 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3 Online travel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 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让班级学生在网上搜索学习英语和地理知识的教育性游戏, 使之与课本教材结合起来。学生们课前可以在网络上试玩自己找到的游戏, 然后用英语将游戏的内容 (包括人物的设置, 游戏需要过几关, 如何过关等等) 写一个简介, 上课时向班级同学作介绍, 让其他同学选择自己所介绍的游戏。最后投票, 得票最高的游戏将挑选出同学在课堂上试玩闯关。在试玩过程中遇到的英语或地理问题可以跟全班同学讨论或立刻上网查找, 学生们在这种新奇的课堂气氛中眼、耳、手、脑同时动起来, 感受新知和新奇。在这种既真实又开放的环境中交流学习,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三、注重情感交流, 构建和谐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 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 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从而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信息, 并能较长时间保留记忆 (凌勇军, 黄昆萍, 2007) 。因此, 教师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交流的作用, 让课堂变成一个活的“情感交流平台”。

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1 Reading一课时, 笔者在课前设计了一张调查表, 让学生讨论家乡的变化情况。

在学生讨论期间, 笔者走到学生身边, 和他们交流看法, 看看他们写的是否正确, 存在什么难点和困惑, 并对学习有困难者提供帮助。之后, 每组选一位代表, 用口头和书面表达相结合的形式, 把他们所写的内容告诉其他同学。有的学生写道:In the past, the houses in our hometown were very poor, but now many people have moved into tall buildings.People used to walk or ride bikes, but now they can take buses or drive their own cars to go to work.The water in the rivers was very dirty, but now the rivers are clean and people can swim…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 也沟通了师生的情感,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自然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开展积极评价, 强化成功体验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调控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与否, 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2010) 。学生有机会表现, 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 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英语, 最终形成行为习惯。因此, 教师要利用学生好表现这一天性, 让他们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发掘出他们自身的潜力, 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例如, 在阅读教学时, 笔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情况, 采用了问答、朗读、报告、表演等多种形式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只要学生在原其有基础上, 有所进步就是发展, 就给予他们肯定性的评价, 如用:“Wonderful!”“Excellent!”等评价。在阅读活动的基础上, 笔者不断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 (如图) , 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等作出评价。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评价阅读策略、评价语言知识、评价语篇和评价语用的阅读能力 (教育部, 2012) 。课堂表现自我评价表避免了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不良倾向,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敷衍了事, 确保了英语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合作者和参与者。

情感因素是直接决定学习者学习质量高低的主要自控变量之一。初中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的阶段, 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个性逐渐成熟、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 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可以大大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不断发展学生的智能水平。因此, 教师要在重视基础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 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育。

摘要: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发展学生的智能水平。教师要在重视基础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 更加重视情感态度的教育。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谭春虹, EQ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 (全新修订版) [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9.

[2]刘琦辉.试论英语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 .

[3]刘朝锋, 王晶.教师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张艳萍.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策略论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 (3) .

[5]凌勇军, 黄昆萍.营造良好的情感交流平台[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 (5) .

[6]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CAN网络论文下一篇:变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