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教学中的妙用

2024-10-28

情感在教学中的妙用(精选12篇)

情感在教学中的妙用 篇1

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情感体验有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之分;我们探讨情感教学是着重探讨积极的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情感教学既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教育教学方式,达到“育人育心”的教育目的,又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即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因此,鉴于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及音乐教育的目的,探讨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学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并且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情感教学,易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音乐教学本身固有的情趣性、愉悦性特点,因此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便是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保证。情感教学以教师的情感为引导,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尤为重要。

有人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因此,教师应时常把微笑挂在脸上,当微笑着走上讲台时,这种愉悦的表情就会直接感染学生,从而缩短师生的距离,产生亲密、友好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且这种积极的情感及心理状态不仅十分有利教学和学生知识的接受,而且使学生们在无形之中受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美的感染和影响,这时青少年品质的发展,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满怀爱意的眼神犹如缕缕阳光,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和鼓舞。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并且他们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因此,教师应时刻用积极的情感来引导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的情感,多用鼓励、尊重和信任的语言来暗示、提醒,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的温暖的眼神,会时刻让学生觉得“老师喜欢我、关心我、信任我”,这种力量是巨大的,能使同学们自觉地和着老师讲课的节奏,成为教师忠实的“听众”,或者成为教师这位“导演”手下的优秀的“演员”,这对达到圆满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运用情感教学,易于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于音乐课而言,情感教育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音乐课不但要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如在初二年级《长江之歌》歌曲教学这节课上,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歌词产生的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作为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的这首歌,其词是从成千上万件应征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作词者以宏伟的气势、深情的语言、概括的手段,描绘了长江的伟大形象,并赋予它巨人般的性格:“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又赋予她慈母般的胸怀:“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从而展示了长江的宏伟气魄;又以:“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等生动的词句、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人景融为一体,使人倍感温情与亲切。

通过对歌词情感的分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诵,同学们产生了情感共鸣,产生了学唱该曲的欲望,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作好了有意的铺垫。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因此,基础教育的音乐教育应把情感教育及情感体验的引导贯穿始终。

(一)情感教学在视唱训练中的体现与应用

音乐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艺术。乐谱作为音乐情感的载体,蕴涵着深刻的情感意义,只有懂得它的人才能理解并享受到它的美。因此,视唱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音准和节奏”这种及其表面和浅显的层次上。教师应把学生全面深层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正确地表现出视唱曲的情感与风格特点。如旋律中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蕴涵的情感因素,比如下面一首视唱练习曲:

谱中第一句与第二句从旋律上看,具有自由模式与贯穿的因素,起伏连贯、平稳,具有甜蜜和温馨的情感特征;结束句(第四句)中的半拍休止符,具有活泼的性格特征特点,语气上要连贯、统一,从感情上具有前句的延续与深化。

因此,教师可面带微笑,流露着幸福、甜蜜般的盼望与欣喜之情向学生示范,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表现音乐的情感内容。

(二)情感教学在歌唱教学及欣赏中的体现与应用

基础教育的音乐课多采用综合课形式,如歌唱教学可与歌曲欣赏相互搭配来安排。关于唱歌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在前文中有关《长江之歌》教唱部分已有略述。情感教学在歌曲教唱中的运用,总的来说要求教师通过备课来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注意以教师的丰富的情感运用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产生共鸣,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的。

欣赏课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课堂,因此在欣赏课上十分有利于运用情感教学。在欣赏课上教师应努力创设相应的有利于调动和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图像、声音、实物等教具和教学意境,并且要善于运用音乐本身具有的美育功能和因素来激起学生的共鸣共感,如用音乐节奏的美来激起学生美的行为、行动;由和声美来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取长补短的优良品质;由旋律和声音的美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等等。因此,教师应注意把深刻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情感教育内容以一种轻松自然、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同学们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教育。

亨德尔说:“假使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来。”只要教师关注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学这一问题,并不断创新教法,则学生不仅会越来越愉快,而且会越来越高尚。

情感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意义及应用,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题,本文的目的在于起到“以石击波”的作用。正确对待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学问题,必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学生们的喜欢,也定会为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在教学中的妙用 篇2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四川 刘文东

(一)在导入新课时,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其方法多种多样。如果采用音乐的形式开头,那么对激起学生接受知识的欲望,将有一定的作用。

朱自清的《背影》,融合着作者丰富的、深挚的感情,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父对子满怀热望的慈爱之情。在讲课时,我先请学生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接着讲道:“同学们,这首歌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母亲、妈妈这是世界上最神圣、最辉煌的称呼,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父亲还是母亲对子女都充满着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发自内心的。”然后教师范读,学生看着课文,听着声情并茂的朗读,整个教室沉浸在感情的海洋里。

(二)寓教于乐、巩固知识

课堂求活忌沉闷。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操作。学生学习兴趣高了,才会积极地参与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如《〈白毛女〉选撤中的杨白劳父女间的深情厚意,如果单是讲解分析,就显得缺少滋味没有波澜。这时可先让学生集体唱一曲《北风吹》,再找几组学生来一首《红头绳》的对唱,学生会兴趣大增,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在课堂上,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是不是对该掌握的知识都记得住呢?一节新课下来,学生大都有些疲倦,这时若能让他们唱或听一首优美的歌曲,既可得到美的熏陶,解除疲乏,又巩固了新知,真可谓一举多得。如在讲完高四册毛泽东的《词二首》后,可为学生播放歌曲《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在动人的歌曲声中,学生既受到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又顺利地记住了这两首词的内容,而且印象尤深,久久不忘。

(三)增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语文课中,特别是在赏析文学作品时,适当地播放些相关音乐,把教学内容和乐曲意境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身临其境。

比如教《孔雀东南飞》这首长诗,穿插播放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曲子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对封建压迫憎恨、反抗的中心,与《孔雀东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或高亢或低沉,或急促或悠长,或强烈或轻柔,高低起伏变化不一,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能有机地结合。在讲到长诗的结尾部分时,长笛的华彩旋律,结合着竖琴的演奏,把音乐带入了神仙境界。再加上在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重新奏出了爱情主题,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想象―――梁祝双双化成彩蝶,翩翩起舞,人们歌颂着他们忠贞的爱情,憧憬着自由美好的.生活。由此,师生们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又从梁山伯与祝英台联想到课文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这时,学生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鸳鸯相向鸣、彩蝶恋花舞的美好景象,师生们又驾驭着音乐联想的翅膀,眼前浮现出林黛玉、牛郎、织女、孟姜女、白毛女、王贵、李香香、林觉民……

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篇3

一、楹联设疑,开启教学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长河中,有关重要历史人物的文学资料俯首可拾、比比皆是。如我在讲《秦王扫六合》课时,首先给学生印发了一份阅读资料,是一副赞颂长城的长联:“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这副对联一出,学生马上大赞此对如同万里长城,气吞山河,真是聪明的学生。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课堂上表现得极其活跃,课堂效果可见一斑。而且在课后,一名学生很高兴地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封建秦朝一始皇,修筑长城功无量。若无焚书坑儒事,千古流芳万古长。”这是课堂上学生自己写的一首小诗,虽青涩,但将秦始皇的功过分得清清楚楚,看来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同时给我的这节课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又如我在讲《明朝君权加强》一课时,有效运用了一副对联:“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都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学生看后争相猜测,既感叹又迷惑,感叹对联的绝,迷惑这说是谁呢?在学生基本熟识了对联中的地点与事儿之后,我告诉学生,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了解这位平民皇帝的传奇一生,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的热情大增,开始积极在书本中寻找正确答案。

二、诗词激趣,活跃课堂

中国五千年的诗词歌赋可谓博大精深,选其耳熟能详的为教学所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项羽、刘邦是古代中的两位风云人物,从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推翻秦朝的封建统治,再到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楚汉之争,这是军事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在讲述这一子目时,我把两位英雄人物的诗作拿了出来,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从两首诗中学生不难发现,一个悲观叹息,一个是豪气冲天,两种状态,决定着两种不同的命运,由此看出这不同的结局,成者即为王,败者则成了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慨叹的悲壮英雄。面对两首诗的表述,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始在书中寻求答案,在学生积极热情的探寻下,一节课的任务很快完成。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则成了教学的上乘之作,每一首拿来都为历史课堂添光增色,如一首《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行程,完全展现在毛泽东的笔锋之中,所经过的险山有五岭、乌蒙山、岷山,惊涛骇浪有金沙江、大渡河。如此艰难险阻却没能阻挡住红军前进的脚步,为民族的解放,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即使刀山火海又奈我何?看着孩子们闪现的坚毅的目光,以及对红军战士由衷的钦佩的表情,以及对蒋介石政府的唾弃憎恶,这正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契机:“什么是长征精神?”“我们今天该怎么做……”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学生纷纷表示,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一定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三、巧用诗词,巩固教学

在诗词歌赋的辅助下,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呢?这就需要配备相应的习题,诗歌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运用学生已有的文学知识,完善历史知识,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扎实知识,让学生觉得既亲切又奇特,如古有杜甫的《忆昔》、岳飞的《满江红》;今有毛泽东的《占领南京》,还有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及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无一不是巩固教学成果的最佳选择。

四、历史谜语,寓教于乐

猜谜语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做的事情,取材广博,通过猜谜语,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在课堂教学当中,恰当地使用谜语,把谜语作为课堂沸腾剂,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猜谜语的活动中锻炼智力,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维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人物篇:山下有条虫,象龙不是龙(蚩尤),千头万尾一条虫(禹),妙手回春(霍去病),保护幼苗(卫青),凿壁偷光(孔明),孔雀东南飞,枝头又相逢(孙权),孔雀收飞屏(关羽)等,还有字谜篇:毛遂自荐(衙),改革旧业(晋),天上飞鸟鸣(吴),七擒孟获(惩),刘邦大笑,刘备大哭(翠)等,恰如其分地将谜语运用于课堂,或导语设计,引入主题;或课堂中引入,引出主人公;或在学生疲惫时,来一个谜语,使学生瞬间兴奋等,所以历史谜语的巧妙引入,是非常富有成效又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方法。

废铁罐在田径教学中的妙用 篇4

方法一:踩高跷

在铁罐的中间钻一个两边通的洞,然后穿一条绳,根据学生各自的需要调整长度。练习时,学生手提绳子,脚踩罐子,做踩高跷直线走、花样走等练习。

注意事项:

1.绳子的长短要合适。

2.练习时,手脚一定要协调配合,以免翻罐而引起受伤。

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锻炼学生的胆量,发展学生的平衡与协调能力。

方法二:掷准

(一)滚铁罐

把铁罐竖立叠放呈各种形状,学生将一个铁罐用力向前滚出,以击倒铁罐数的多少来计分并决定胜负。

(二)投罐进篓

在规定的距离内将铁罐投入纸篓内,投中一个记一分。以投中总和多的组为胜。

注意事项:

1.投罐时,不能踩线。

2.注意安全,一定要等整组的同学投完才能去拿罐。

目的:发展学生的投掷准确能力。

方法三:标志物

(一)足球小门

做小场地比赛的门侧柱,竖放(可叠放),根据需要摆放门的大小。

(二)曲线跑的障碍标志物

将铁罐竖放成一排,根据练习需要摆放间距的大小。练习时,学生绕过各个铁罐直到终点,然后直线跑回。

注意事项:

1.铁罐一定要竖放,防止乱滚而使学生受伤。

2.铁罐之间的距离一定要适合学生练习,避免学生把铁罐弄倒而发生意外。

3.直线跳障碍物:用适量的铁罐沿直线按适当间距均匀摆开,用单脚或双脚连续从铁罐上方跳过。

4.做跳高、跳远、支撑跳跃等的起跳点标志,竖放于助跑道的外侧。

方法四:独木桥

将铁罐间隔一定距离排成一条直线,学生从上面走过,以脚没有落地或落地少者获胜。

注意事项:

1.铁罐一定要放稳。

2.间隔距离不宜太大,要适合学生练习。

目的: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方法五:哑铃

在铁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并封好口,然后把几个铁罐捆在一起,两手持铁罐,进行上肢力量练习。

注意事项:

装好沙子的铁罐口一定要封牢,避免练习时漏沙,既影响练习效果又污染空气。

目的: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篇5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优势。

1.引入新课时,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更容易理解。比如《将相和》一课,其中一词“负荆请罪”让学生说,学生很难理解。当看过画面之后,他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轻而易举的就说出来了。又如《威尼斯的小船》一课,因为我们不了解外国风情,所以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可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威尼斯小艇的美丽,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情练笔,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出效果。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课文中只写了黄山一小部较有名的奇石,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通过多媒体,让他们查找与黄山有关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练写,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黄山“怪石”的特点,还了解了黄山“奇松”“温泉”“云海”等特点,大大丰富了学生视野。根据教学要求达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二、发挥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课堂激趣

如在教《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时,我选播放美丽海边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海的博大、壮丽,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2.课堂教学具体、生动

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过程具体,也可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所描绘的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现真实画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丽与壮观,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1.恰当而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难点

如学习《火烧云》。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时,适当地调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在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时,也适当地调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再仔细读课文,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2.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在教学“影”字时,老师根据“景”字的形貌,利用多媒休放一座亭子,亭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学生把图和字进行比较,观察,发现亭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影”字。又如,在教学“鼠”字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出“鼠”字从图形到字的演化,这样的识字教学既轻松,又有趣。学生由此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网上丰富真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如在学习课文《东方之珠》时,学生对香港的美赞叹不已,恨不得马上能到香港旅游一趟,亲眼看看这个经济繁荣、景色优美的大都市。从网上调出相关资料,作知识拓展。让学生一边欣赏香港的美景,一边听一首优美的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入画面和歌声中,让学生真正“走进”了魅力之都――香港。使学生在画面和歌声中对香港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表扬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篇6

关键词:表扬肯定推心置腹

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我们教师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多数学生成为优秀的、有能力的人才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实际去做的。回顾这些年的教学工作,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可喜的成绩,我认为表扬在我的教学工作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论述一下我是怎样充分发挥表扬的作用的。

一、在班级中进行表扬

记得2005年时,我任教的七年级(3)班,由于班主任是新老师,没有经验,对班里管理不太好,学生纪律差,大多数老师上课都头疼,课上乱哄哄的,没有人学习。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在上课时注意哪些同学不起好作用,然后尽力去发掘他们的优点,并把他们的优点夸大去表扬。这些从没有受到过表扬的同学,得到了我的表扬,他们太高兴了,深刻认识到自己那样做不对,对不起老师和同学,再也不好意思去搞恶作剧了。我趁热说:“你们的优点一定很多很多,我才刚发现这么一点点,希望你们再多努力些,把你们的优点都展现给同学和老师 ,好吗?”这些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了,知道老师看得起他们,于是他们努力学习了,尽力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好。通过我的努力,我的课上的很和谐,效果非常好。从此这个班的同学都爱上我的数学课,说上我的课心情愉快,听我讲课简直是享受,我真高兴!

二、对中等生进行表扬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力量是很大的,你既可以把一名学生推上前,也可以把一个同学落在后,我在教学中努力运用表扬的力量把学生向前推。讲一个叫章林的同学的故事。他第一次期中考试是60分,我看他是比较尽力了。我和其他老师了解,大家说“他用大劲也就是个中等生”。我看他很懂事,很努力,我想尝试一下:让他在数学课上成为一名优等生。于是我课下找他谈心,表扬他这次考的很好,如果再使点劲,我相信他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的。他听了我的话,眼里闪着希望之光,脸上充满灿烂的光彩。从此他努力学习,我又在班上多次表扬他,果然他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期末考试竞考了满分,我认识到表扬的力量是不可预测的,它能把一个中等生变成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对学习上有困难和品德上有缺陷的学生进行表扬

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和品德上有缺陷的学生,不是开始上学就这样的,往往是自己学习上不够耐心,家长无暇顾及,再加上老师关心不够,于是导致他们的成绩不太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同学和有的老师看不起他们,因此他们就破罐子破摔,搞一些恶作剧,使大家都讨厌。我在认真分析他们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之后,开始亲近他们,找他们谈心,与他们推心置腹,进而开始在学习上引导他们,使他们有一些进步。他们哪怕仅有微小的进步,我也及时抓住它,然后对他们进行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了希望,从而树立信心,这样他们在学习上就会不断进步。学习上进步了,他们会力求其他方面的进步,于是品德方面自然就好了。我用这种表扬的方法使许多学习上有困难和品德上有缺陷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他们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四、对优等生进行表扬

我们大多数老师对优等生往往不太重视,因为他们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上进,老师就对他们放心,但往往因为我们老师有这样的心理,使得一些优等生在没有人督促下就开始掉队。我针对这种情况,对优等生也特别关心和重视,课下多谈心,课上也不忘记对他们经常表扬和鼓励,使得他们特爱学习数学,他们除了课本知识外,还经常钻研一些课外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也有了深入的研究。表扬能使学生做到“优者更优”。

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7

一、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1.音乐能使学生快速地集中精神, 进入目的学习状态。常常看见幼儿园的老师一首钢琴曲就让嘈杂的孩子们迅速安静下来, 等待老师的安排。学校现在的上课铃声也已经把单一刺耳的敲击声换成了世界名曲。优美熟悉的音乐声让学生即刻收神, 尽快进入课堂的状态。在英语课前, 可以选择一些与课堂内容有联系的英语歌曲, 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之余, 充分地做好上课的准备。英语课堂上, 教师不再需要用力敲击, 大声地喊“stop”来结束同学们热烈的活动了。选择一曲节奏感强的乐曲, 当习惯的音乐声响起, 学生们会立刻自动复位, 等待活动的交流与汇报。

2.音乐能提高注意力的分配和稳定。音乐的乐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要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稳定注意力, 整体感知, 用心体会, 才能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东西。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方面, 也学会用欣赏音乐的方法, 不逐句断篇, 断章取义, 而是全情去聆听、整体欣赏, 全方位思考、感悟。这样才能提升听力和阅读的专注度和仔细度。也能养成良好的听力和阅读习惯。

二、用音乐来辅助语言知识的记忆

我们在学习语言知识时, 碰到最头疼的是对知识的记忆。这时总希望有一种好办法能让我们时间花得少, 记忆的知识多并且保持的时间长。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好方法。音乐强化了人的神经系统功能, 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 从而可以增强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和准确性。最简单的, 学生们在学习名词的单复数时, 吟唱“Ten Little Indi-ans”就能很快明白名词数量超过“一”了就要用复数。复数的基本构成是在名词末加“s”。在阅读时, 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文章中, 再辅于轻柔的乐曲, 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 产生情感体验, 发展形象思维, 促进记忆。当要记忆一些语法规则时, 我们可以把规则编成口诀或童谣或顺口溜的形式, 加上一个敲击或踩地的动作帮助打节奏。这样的诵读记忆更为短时有效。

三、用音乐在情景教学中帮助烘托气氛

英语学习离不开情景。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对英语的运用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情景中加入音乐作为背景或串联, 可以使情景更为生动真实, 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沉浸到英语氛围中。能真切地去掌握和运用英语言。以一个讲述地震的课题为例, 教师先给同学们呈现美好的大自然, 背景音乐为轻缓舒心的轻音乐。学生们如身临其境, 所以同学们在表述过程中的语音也如音乐般轻柔优雅。但在地震要出现前, 突然的一声震响, 然后是破裂般的音响效果, 把美好的环境瞬间破坏。连可能进入情境较慢的学生, 也一下子都会聚精望向屏幕。比仅仅面对满目疮痍的画面, 学生们的感受更为震撼、伤感。

四、用音乐去除学生的胆怯, 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主要功能是交流。现实情况是,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有许多学生不敢大声说, 甚至有的学生就是学习“哑巴”英语。学生英语不大胆, 最主要的是害怕自己说错, 在别人面前出丑。而如果没有“大胆子”, 就不能在英语语言能力上有大的发展。接触音乐可以去除学生的胆怯, 助长学生的说话“胆子”。因为音乐可以让人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能较自由地表现自己。音乐还可以帮助摆脱孤独, 沟通情感, 交流思想, 增进社会交往能力。曾经有过一位口吃的学生, 课堂上一站起来就说不出话。老师改变思路, 让他每周学首歌, 读英语前先唱首歌。朗读英语也可以和着音乐的旋律。一段时间下来, 这位同学竟然可以流利地读英语短文了。

音乐还可以完美英语的语音。能把歌唱得准的, 肯定不会说一口方言英语。有漂亮的英语发音的, 自然也有自信用英语去交流。也乐意秀秀自己的漂亮语言。

五、用音乐帮助缓解学习压力, 激扬学习情绪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总会碰到学习障碍或是压力过大的时候。这往往会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导致有的学生学习情绪低落。甚至有些学生就会有一个由好到差的决定性转折。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激扬学习情绪。因为音乐是一种娱乐活动。在音乐面前, 人们会不自觉地释放负面情绪, 振奋精神。但音乐又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是一剂良药。它可以使人身心放松, 纠正不良行为。更为有效的是, 它可以带给人满足感, 能丰富和启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 可以设立一些如:每周一歌、课前热身曲、最佳背景乐等等环节, 作为常态陪伴我们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以每周一歌为例。先可以让学生提前选一首英文歌。选歌的过程要求学生查阅资料, 做好一个简单的英文背景资料记录。在轮到播放你的歌曲的那一周, 在播放前作一个两到三分钟的介绍。然后一周内, 全体传唱这首歌。选歌可以个人完成, 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小组互助。这样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组织、书写表达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团结合作。在你处于低谷时, 这样的活动还能带给你成功感, 寻找到美好的体验。

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8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范围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习俗文化和自然概况等几个方面。

1. 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 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它寓予人的思想之中, 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 作为一种精神支配力量, 是对人的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观念形态。一定的价值观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价值观念因其环境适应性、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一般来说, 语言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并不困难, 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观方面的分歧。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 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对于社会成员的绝大部分来说, 价值观念最初来自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 随后在学校的正规教育中逐渐树立。由于中西方人所生活的家庭、时代等背景不同, 其价值观念就不尽相同。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中西方人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

2. 习俗文化

习俗文化是指由风俗习惯积淀而成的文化, 它贯穿于日常生活和交际活动中, 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 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在习俗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可以分为:与言语交际有关的习俗, 如节日习俗、称谓习俗、问候习俗、称赞习俗、致谢 (歉) 习俗、色彩习俗、饮食习俗、禁忌习俗等;与非言语交际有关的习俗, 即体态语, 主要指身体、面部、头部的动作或身体某部分的姿势等非言语交际中的礼节习惯。

事实上, 不同的价值观念也正是通过具体的习俗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西方人对隐私极为重视, 这也反映在中西方不同的问候习俗中。中国人见面时会问:“吃了吗?”“你到哪儿去啊?”这是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 人们并不真想知道别人是否吃过饭, 也不真想知道别人去哪里。如果我们把这些直“Haveyouhadyourmeal?”“Whereareyougoing?”作为与外国人打招呼的用语, 就会产生误解。前者外国人会误认为你想请他吃饭, 后者他会误认为你在打听他的私人事务, 让他很反感, 他会认为“It′snoneofyourbusiness”。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

胡文仲指出, 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沉浸在目的语文化的氛围里, 并同目的语使用者直接接触。这不仅可以使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所属的文化有理性上的认识, 还可以让他们在同本族文化进行感性比较的同时“习知”目的语所属的文化。然而, 客观的现实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是在本族文化的氛围里学习外文, 很少有机会与目的语使用者在一起, 更不用说生活在其所属的文化氛围里了。那么, 外语学习者如何在汉语的文化环境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呢?

首先, 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只有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比较才能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对比法是语言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 只有通过不断地比较文化差异, 才能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 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与实质, 增强文化意识,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东方人习惯以握手、鞠躬来表示友好, 西方人更倾向于拥抱与接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同国家表现也有所不同。在英国, 人们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美国, 人们比较随意, 当然同性朋友交往时很少保持亲近距离, 更不会手拉手、肩并肩, 否则会被视做同性恋。与此相反, 中国文化中, 上级与下级, 父母与子女, 朋友之间, 距离越近, 越显得亲热。

其次, 教师可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资料, 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场景, 如餐馆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机场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对答、打电话时的用语及各种场合的谈话, 引导学生观察谈话者的语调、音调、谈话风格、表情动作、着装等, 在观赏间隙或之后进行文化分析、评价加深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和习惯。教师还可利用当今信息来源广泛的便利条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直观再现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 并做好跨文化的对比教学。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学唱英语歌曲, 特别是传统的歌曲.举办英语晚会, 多同外国人接触, 切身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 直观地感受外国的文化。

第三,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手绝大多数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 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靠间接地大量阅读有关的材料。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这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阅读报纸、杂志是了解当前英美社会各阶层、各种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广泛的阅读, 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成熟、全面。广泛阅读有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异国文化, 帮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另一民族所崇尚的价值和信仰, 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情感在教学中的妙用 篇9

场景二:唉!怎么越看越高啊!我怎么能跳过去呢?

这样的场景, 在学习支撑跳跃的课堂上经常遇到, 在女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那么, 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对此, 笔者采取了“对比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颜色对比

色彩的深浅、浓淡能引起学生对物体大小、轻重和高低的错觉, 同样的高度, 深色调的物体给人感觉高, 浅色调的物体则会让人感觉低。因此, 在跳箱、山羊等支撑跳跃项目的练习中, 可以把器材漆成淡黄色或咖啡等颜色。如图1所示, 把A跳箱漆成黄色, 把B跳箱漆成黑色, A~B跳箱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此引起学生的错觉;同时, 安排女生在A跳箱进行支撑跳跃的学习, 从而使她们消除恐惧和胆怯心理, 并怀着愉悦的心情进行练习。

二、高度对比

同样高的两个物体, 把一个单独放在一个地方, 而另一个放在两个或多个比它高的物体旁边或中间, 给人的感觉是后者变“低”了。所以, 在进行支撑跳跃的练习时, 可以在跳箱、山羊等器械的旁边放置几个比它高的跳箱、山羊等器械。如图2为两组器械的摆放, A器械单独摆放在一个地方, 而B器械的旁边还摆放了两个较高的器械。这样, 在练习时, A、B器械对学生视角的冲击, 会让胆怯的学生产生想在B器械练习的冲动, 从而激发学生需于挑战的情感, 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三、条纹对比

乐声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妙用 篇10

“点, 尔何如?”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礼记》说:“乐所以修内也, 礼所以修外也。”音乐陶冶情操提升了曾皙的人生境界。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尤其是诗歌教学中, 不妨也让乐来教化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乐声就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 它浸润学生的心灵, 让乐传意会, 茅塞顿开变为可能。在我的诗歌教学过程中妙用音乐,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 妙用乐曲营造氛围, 在愉悦的心情中, 让学生迅速入境。比如在学习《琵琶行》的时候, 在导入部分, 我配上《琵琶语》的纯音乐, 伴随着优美的琵琶声, 我开始引导学生体悟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相逢, 由乐而起, 由乐而终。一如伯牙与子期, 在有月的秋夜, 琵琶声撼动了白乐天的愁思, 而我配乐的导语也让学生渐入佳境。情境教学, 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 而乐声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只有选择准确的乐曲, 才能传达出诗境,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比如学习《赤壁赋》的时候, 我为四个段落各选了一首乐曲, 乐曲的基调与每个段落内容保持一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诗乐合一的滋味。特别是第二段, 我选取了一段哀婉的箫曲, 当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响起之后, 同学们诵读的声调与表情变得深沉、凝重, 让我感受到乐声化人, 诗可以感而不教。于是我把准备的提问与讨论全部删除, 就让学生配乐, 反复诵读, 连同我自己也沉浸在了深深的体味之中, 也许“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 在我们师生的身上也体会到了吧!所以音乐教化可以省去枯燥的说教, 在音乐的特定氛围中,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自然事半功倍。

第二, 妙用歌声, 激发兴趣, 在乐学的动因趋动下, 让学生更易穿越时空, 体味诗意。

比如在教《氓》时, 我用动力火车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开启全课的大幕。我把歌词打在PPT上, 并亲自深情地演唱,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 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历史惊人地相似, 曾经先民的爱情生活, 何尝不是今天的恩怨故事。我以歌解诗, 让学生更容易走进自己不熟悉的情感领域, 更准确把握诗歌内容。

在古代, 词是用来演唱的, 所以我在宋词学习中把今人的演唱引进课堂, 柳永的两首词我分别选用的是林志颖与邓丽君的演唱。林志颖演唱的《望海潮》刚柔相济, 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缠绵悱恻。轻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产生了乐学、爱学并能学好的积极心态, 正是学海无涯“乐”作舟。

课堂上, 我还采用其他的形式, 比如学习李煜的词《虞美人》就直接教学生唱这首词, 展开赛歌会, 让语文课堂不再只有读书声, 更有优美的歌声, 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诗文。

第三, 声画结合, 打开想象, 在主动探索的心理支配下, 由被动的“要你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 我带着同学们赏析《葬花吟》, 选择了一段《红楼梦》的经典片段, 歌声与画面紧密融合, 让学生感受到林黛玉生活在凄风冷雨中, 葬花, 何尝不是埋葬命如落花的自己。打开想象, 体味到了画外之像, 像外之像。绘画讲求留白, 诗歌教学同样如此, 过多地剖析破坏诗境, 让学生去想象, 去探索,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化学生认识, 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千古名篇, 如何打开突破口?我选择了《三国演义》的片头, 展示给学生刀光剑影、战马军旗的浩瀚场面, 让他们认识到那个时代的特点, 当读到“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时, 我问学生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有学生回答, 不仅看到怒涛卷雪的豪壮, 更看到三国时期冷兵器交接的残酷与激烈。我很欣慰, 学生达到了佛家所说的“看花非花”的境界。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音乐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69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已经完全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并且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配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优美而有节奏的乐曲。把美妙的听觉艺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会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选择音乐

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所选的音乐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武术教学可以选择节奏感强而有力的激昂顿挫的音乐。如《中国功夫》《龙的传人》《男儿当自强》等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营造的氛围,使动作和音乐相协调,振奋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表现力。

由于田径项目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励志的一些音乐。如《我的未来不是梦》《相信自己》《海阔天空》等歌曲,在音乐的激励下,学生会变得愉悦和兴奋,可以减轻疲劳,顽强地战胜困难。

球类教学,像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和这几个项目相关的符合教学情境的音乐。如《灌篮高手》《排球女将》《世界杯》的主题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学过程,合理使用音乐

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师选择怎样的音乐可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开始部分,也就是准备部分,其作用是使身体发热,使身体机能逐渐调整到工作状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关节,预防运动损伤,为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教师在开始部分可以选择轻快活泼、旋律鲜明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快乐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自然轻松地过渡到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也就是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部分,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新授课时,学生以学习动作技能为主,开始时神经处于泛化阶段,其动作还没有达到熟练程度,这个时候融入音乐可能会给学生思维上带来干扰,所以不建议教师在这个阶段使用音乐。如果教学需要使用音乐,教师可以选择节奏平稳、舒缓流畅的轻音乐,让学生精神放松而不涣散。在复习巩固动作技能时,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明显、旋律欢快的音乐,使学生在运动中情绪高昂,精神振奋,避免枯燥的反复练习,在练习中感受快乐,从而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结束部分,也就是放松、恢复身心部分,是指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到相对安静的状态。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清缓、悠扬的音乐,使学生充分做好整理放松活动,让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促进疲劳消除,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同时陶冶情操。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音乐,如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技术水平、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

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以选择卡通、儿歌类音乐,如《丢手绢》《健康歌》等。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教师可以选择当今比较流行的音乐,如《奔跑吧兄弟》的主题曲《超级英雄》《小苹果》等。

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基础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快,没有基础的学生学起来就慢一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选择音乐,对于学得慢的学生可以选择节拍慢一点的音乐,等学生熟练掌握动作以后,再使用节拍较快的音乐。如果一开始,音乐节拍过快,有的学生跟不上节拍,就会出现动作错误或者动作不到位的情况,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耐久跑是学生最怕的一个项目,往往出现不愿意跑或者跑不完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感较强、气势宏厚、激情高涨、让人兴奋的音乐,如《飞得更高》《真心英雄》等。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两三步一吸气”“两三步一呼气”,消除身心惰性,提高兴奋度,激发内心的斗志,从而提高运动效果。

四、根据教师素养,合理选择音乐

在体育教学中,音乐的选择直接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养和加工音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才能使音乐在课堂上运用得恰到好处。教师在选曲方面,要准确分析音乐与上课内容是否相吻合,如节奏、节拍、速度、旋律、歌词、音量等,也可以自己尝试进行剪切,切不可乱用音乐或者滥用音乐,否则会得不偿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使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运用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消除学生的紧张状态,缓解学生的疲劳,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气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妙用 篇12

一、探究氢气的性质

在教学氢气性质一节时, 我带着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走进教室, 问学生:这个气球为什么飘在空中而不下沉, 这里面充满的是空气吗?立刻把学生带入氢气性质的讨论中, 通过讨论得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接着我又问:节日里我们能不能携带氢气球聚在一起?学生大多回答能, 我告诉学生其实不能这样做, 有人曾经因这样做而造成巨大的灾难,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立刻看书并很快找到了答案, 进而告诉学生节日庆典使用氦气球。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知识远比教师单方面教效果好。

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设计的实验常常因为白磷燃烧产生的热使得玻璃熔化而导致玻璃管的一端堵住, 膨胀的气体顶松橡皮塞而造成五氧化二磷散逸, 质量变小。笔者将单孔塞改为双孔塞, 一孔插着一端系有气球的玻璃管, 另一孔插着一只玻璃棒, 这样, 在白磷燃烧时气球胀大, 当白烟消失后气球变瘪, 效果特别明显。此时, 再问学生为什么开始时气球胀大而结束时气球又变瘪, 学生通过激情讨论很快得出答案。创新教学需要敢于创新的教师, 教师改进实验装置无疑给学生作了创新的示范,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为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烧杯中放一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 让全体学生看到气球沉在烧杯底部, 此时请体育委员上台用手将其固定在烧杯底部;接着向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一段时间后停止通二氧化碳气体, 让体育委员轻轻地移开固定气球的手, 全体学生立刻会看到烧杯中的气球慢慢地飘浮起来, 奇怪的现象立刻使学生想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四、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无明显现象, 为此我设计了实验:在一个广口瓶上塞一个双孔塞, 其中一孔插一只一端系有气球的玻璃管, 另一孔插一只胶头滴管。广口瓶中先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数滴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会立刻看到广口瓶中的气球慢慢地鼓起来, 奇异的现象让他们很快想到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 广口瓶中的气压变小了, 所以气球鼓起来。

五、收集尾气

在高温下用碳单质还原氧化铜, 由于高温时碳单质的还原性很强, 不仅能和氧化铜反应, 而且还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有毒的CO污染空气, 因此, 可以用气球将通过石灰水后的气体收集起来, 待反应完毕后引爆气球消除污染。

再如探究CO的化学性质, 为避免CO污染环境, 我设计如图示实验方案:先通过A装置制取CO, 并将CO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B装置, 然后通过盛Cu O玻璃管, 继而通过一个三通导管, 导管的一端接一个气球, 另一端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 在盛有石灰水的广口瓶上接一弯长尖咀管 (长5cm左右, 防止E处酒精灯火焰碰到气球) 和一酒盏精灯。

(1) CO的可燃性:加热浓硫酸至80℃~90℃, 逐滴滴入甲酸 (3~4滴,

量多会导致产生过多CO使气球胀得很大, 甚至破裂) , 有CO产生, 观察发现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证明CO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待D处的石灰水中气泡均匀放出时, 用止水夹夹住通入D装置的导管, 气球不断胀大, 待气球不再胀大时, 点燃E处的酒精灯, 手握气球打开止水夹, 立刻看到CO燃烧产生的蓝色火苗。

(2) CO的还原性:关闭止水夹, 点燃C处的酒精灯, 打开分液漏斗逐滴滴入甲酸4~5滴, 一会儿就发现黑色的Cu O逐渐变红。点燃E处的酒精灯, 手握气球打开止水夹, 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E处有蓝色火苗。证明CO还原Cu O的产物是Cu和CO2, 同时还存在未反应的CO。因此, CO还原Cu O后要进行尾气处理。通过这一改进, 不仅克服CO污染环境这一危害, 而且实验现象特别明显。

改进实验教学, 一方面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机会自己进行实验,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体会化学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有些实验需要几个学生共同合作,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间的小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要改进实验方案的设计, 让学生能清楚看到实验现象, 直观地获得化学知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实验进行创新, 也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挖掘他们的潜能进行创新实验, 若能做到后者, 那将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测绘技术的相关分析下一篇:粮食流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