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2024-10-12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通用11篇)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1

小学数学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标科教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那么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按照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插图 运用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的小学生整天忙着做作业,什么“课后练习”、“单元测试”、“升学练习”,手头上一大堆资料,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不提高,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吃透教材的基本原理,遗漏了教材中的插图在学习上帮助。对于现代的教科书而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者来说,理应更多地引导小学生要从插图入手。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小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利用教学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力的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例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特性、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利用教学插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基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有效教学的内核,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交错在一起的,教学难点解决了,重点也就理解掌握了。所以课堂上巧妙利用插图的直观形象性,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从而使知识进一步深化,以至完全内化,从而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作为解决重难点的突破口,往往会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中“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后展示三幅小猴子吃桃子的插图。第一幅图是小猴子拿着两个桃子,第二幅图是小猴子吃掉一个,还剩一个桃子,第三幅图是小猴子把桃子吃完了。通过盘子中桃子由两个桃子变成一个,最后一个也没有,小猴子吃桃子的过程生动地展示了0的意义。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插图,引起了学生对0的兴趣,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既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创设了良好的情绪铺垫。

3利用几何图形插图,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素养。利用几何图形插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对几何图形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稳固、清晰的空间观念。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教材编入这些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础。例如,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让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同时,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如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4利用课本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课本中的情境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特点。例如:“教师节”让初入学的学生懂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数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再如:教材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早晨8时,也有晚上8时,还通过小朋友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此外还有开学图、小朋友做好事等插图,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我们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插图具有显著的、多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作为教师,要学会恰当运用这些插图搞好教学。当然,教材中的插图也并非适合所有地区、所有年龄段的学生,插图教学也不能代替其它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合理安排,充分了解插图的功能,将插图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2

一、通过插图的画面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加以重视, 从而确保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以综合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理解插图的内容, 然后和学生一起讲插图所传达的思想, 再结合当课所学, 比如在开篇的第一课“Hello”中, 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单词和短语, 从而进行自我介绍。因此, 我先讲解了一些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在让学生掌握了一些表达技巧过后, 并不急着继续讲解课文, 而是带领学生去观看插图, 并且鼓励他们用中文猜测插图上的人物都说了什么, 在他们说中文的同时, 我也用英文将内容加以简单概括。在学生对于插图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过后, 我便将本课所学的知识点插入其中, 然后对他们进行教学。之后, 再请一些同学上台将插图的内容进行演绎, 大多数学生可能还不能完全熟练地掌握这些对话, 但是在我的提示下也逐渐能够说出来。通过这种方法, 既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 同时学生也在认识插图的过程中收获了欢声笑语, 活跃了课堂气氛,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二、通过插图去猜测课文的中心思想

英语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等。但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下, 教师总是机械死板地教学教材上的文本知识, 所以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着, 使得学生学起来枯燥无聊, 教师讲解得多了也觉得索然无味。在双方都没有兴趣的情况下, 学生的各项能力也自然得不到发展。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插图教学。比如在课堂的开始, 教师不要急着对学生进行任何的语法和知识的灌输, 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内容, 然后对于课堂文章进行大胆的猜测, 这样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 对于插图内容进行大胆的推测, 这个过程就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面对有些较为抽象的插图, 学生可能怎么也猜不出讲了什么, 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学生在带着疑问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三、通过插图, 对于本课思想进行总结

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 教材的难度也会不断增加, 因此在学习完课文过后, 教师总会对于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讲解。由于课文的中心思想变得越来越抽象, 这也使得学生的总结渐渐变得困难起来。而大部分教师考虑到课堂的时间有限, 所以一般都是由教师进行总结, 然后让学生摘抄在书上加以背诵和记忆。但这个过程使得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无法有效提高, 学生对于教师辛苦总结的内容也并不会领情, 只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然而借助插图进行总结和记忆, 就相对容易多了。比如, 我在教学六年级英语课文“A farewell party”时, 先对课文进行了讲解, 在讲解完所有的语法和课文后, 让学生发表一些学习本课的感想, 由于刚刚学习过课文, 学生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会感触颇深, 在学生发表感想时我会用英文进行简单的复述。基本上, 学生的发言已经涵盖了本课的所有内容与知识点。对于学生没有提及的地方, 我会加以补充, 然后我让学生再对课文的插图进行思考,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根据插图的提示, 再结合之前学生的发言与我的补充来对课文进行总结。紧接着, 让学生不看书本, 仅仅看着多媒体屏幕上的插图进行文章的总结。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逐渐加深了对于课堂知识的记忆, 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通过插图加深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

在英语学习中对于一些晦涩难懂及一些相似的词组或者语法重点, 教师也会遇到无论教了多少遍学生还是记不住的情况, 而通过插图漫画等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图像, 能够加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进而加深理论记忆。通过插画教学, 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 对于今后遇到相似的问题, 学生也会逐渐养成通过此类方法进行记忆。对于那些一直弄不懂的问题, 在插画等图片的辅助教学下, 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五、结语

通过将插图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 在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 也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教材所介绍的场景中, 从而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将英语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 对于想不起来的内容, 学生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当页的插图, 通过对于插图的内容进行回忆, 从而进一步地回忆出所学的知识点。可见, 插图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所以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插图, 将插图的学习价值发挥到最大, 因为插图对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 一幅幅色彩鲜艳、传神的插图总是最先映入眼帘, 插图不仅在视觉上更富有观赏性, 而且学生可以通过插图加深对课文以及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提高学习兴趣, 它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辅助教学工具之一。教师通过对插图的巧妙应用,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插图教学,小学英语,课堂创新

参考文献

[1]杲占红.例谈插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 2016.

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篇3

关键词:思维力 表达力 想象力 情感力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一篇篇图文并茂的课文呈现出来,这些插图是根据小学生具体、直观、跳跃的思维特点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年龄特点设计的,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每篇课文里合理配置了新颖传神的彩色插图,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充满童趣,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关注,这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一种体现。文中的这些插图色泽鲜艳、形象生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插图与课文内容教学相辅相成,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发挥其独特作用,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一、插图能促进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收

教材作为教与学的桥梁,主要是借助文字内容来表达,而文中插图则是帮助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具有文字内容本身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结合插图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插图说明,课文内容由难变易、由抽象变形象,使学生能更好地消化和接受课文内容。

1.用插图,识知课文内容。刚入学的孩子,对文字内容毫无兴趣,但对书中的彩图却兴味盎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如《a o e》课文中的插图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教学手法,我上本课伊始先出示文中的三幅插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整个画面,认识画面中的内容,说说图中主要画了什么。很显然,孩子们一看图就知道将要学习三个字母,小女孩张大嘴巴“aaa”、公鸡喔喔叫“ooo”、鹅的水中倒影“eee”就很自然流露出来。在教学中只要巧妙地引导学生看图,再配上情境乐曲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富于情趣,教师教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阐述插图,诠释教学重难点。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比较深奥,即使教师反复讲,学生理解仍然模糊,这时如果教师适当地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课文内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句子,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这些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并问这些小动物在画什么东西,接下来继续问:“小鸡为什么画竹叶,小狗为什么画梅花,小鸭为什么画枫叶,小马为什么画月牙?”然后教师再提示小学生这些动物的脚印与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形状相似,从而学生们很容易理解这些动物不同的脚印。

再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了原处”这句话,在常人看来,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开始作诗,谁都会觉得他了不起,都会对他鼓励,而作为父亲却说出这样的话来打击孩子,难道父亲就不爱他的孩子吗?这时我引导学生看图领悟其寓意,如通过观察父亲身边的包和桌子上的食物来理解父亲对孩子的情意:父亲回来后顾不上把包放好,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和母亲说话……就认真地看“我”写的诗,而父亲真诚的评价是为了让“我”更好地成长。这样孩子们可以体会到父爱就在那“糟糕透了”,体味出父爱与母爱的不同,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文的主旨了。

3.结合插图,总结全文内容。如《比尾巴》这篇课文有六幅插图,课文学完后,教师请孩子们依次看文中的插图,再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通过插图学生很自然就说出了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尾巴似一把伞、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尾巴最好看等内容。再如在学习《颐和园》后,教师出示文中的三幅插图,孩子们就会通过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处景点联想到颐和园的美。

二、插图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维能力

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文中插图训练小学生这种能力,如借助挂图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培养他们具备“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由人到景、从表及里”的观察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长此以往,小学生观察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三、插图能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小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小学课文中许多图画不但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如《秦兵马俑》一文,文中说仔细端详兵马俑,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用“有的……好像……”句式,想象人物不同的神态、动作和表情。这样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闸门,促进其思维能力拓展,达到了语言表达训练目的。

又如学习《一株紫丁香》,文中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诗里洋溢着孩子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清纯明洁,想象丰富、美好、贴切,是小学生敬师、爱师的好教材。在上课前教师出示一幅“老师认真备课”的插图,让孩子们通过看图来说一说图中主要画了什么,说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以启发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此时孩子们可从图中人物的神情、外貌、书橱及书桌上的台灯,窗外盛开的紫丁香等不同的视角,说出这位老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和蔼可亲、美丽温柔、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无私奉献、令人尊敬……这样,插图使师生情感得到互动,促使了学生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也把其崇高形象播种在学生们的心灵里,对孩子们接下来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四、插图能锻炼孩子们的言语表达能力

课文插图是根据文意插进去的,与课文重点部分内容紧密结合,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妙用这些插图补白,能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从而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起到锻炼孩子们言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略带伤感色彩的童话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回来了,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请同学们想一想,小鸟会对灯火说些什么呢?假如教师要求学生们根据插图把小鸟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时孩子们可能说“我的好朋友,树啊,你还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吗……”“我的好朋友,我飞回来了,我来看你了……”等话语,从而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小鸟与树之间那份真挚的友谊。

再如《搭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通过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可能说“我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峦、清澈见底的小溪……”“我看到了有一个人挽着裤腿在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摆石头……”这种看图说话的教学方式对孩子们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材中的插图作用非凡,它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正确、合理地利用插图,不仅使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精彩,而且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孩子们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咀中心小学)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4

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它又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掀起了一场革命的风暴,几乎席卷了中国教育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近七、八年以来,随着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建成,“班班通”工程的逐步实施,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达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让你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思想、教学结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利用“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猎奇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一方面就具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首先利用课件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故事(图略):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 三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的九分之三。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然后提问: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呢?他怎么这么大的魅力呢?他给三兄弟讲了哪些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同学们兴趣盎然,这三个分数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一下进入了思考状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想办法证明这三个分数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这个事实可以看出,恰当的运用“班班通”设备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学习知识。

二、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化抽象为直观

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的教学充满形象,声音,色彩,就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形、声、色、动、静于一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材上列举出了三种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几乎全部学生都能想出这种方法,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容易。

2、把一个梯形从它的中位线处剪成两个小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也能看懂。

3、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求出它们的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第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学生一下就能找出来,可第二个三角形选哪条边为底,高又在哪里,好多学生就糊涂了。这时,我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己利用鼠标来指,选哪条边为底,它对应的高是哪条线段,同学们一看就明白了。

多媒体课件能将你想说说不明、想画画不准的内容迅速地直观展现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给教学带来了很多捷径。同学们在欣赏图形的变换过程中不仅潜意识地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还看得清楚,想的明白,学的透彻,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三、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教师一生的追求与信仰,它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底蕴、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等,而“班班通”设备则给你提供了一条这样的渠道。当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教师们凭着一张三寸不乱之舌对同学们苦口婆心最后还是收效甚微;为了给同学们拓宽知识面,加大训练量,靠一枝粉笔,一块黑板写了又擦,擦了又写,累的筋疲力尽,却还没多少收获,许多时间就在这样的反复中消逝。有了“班班通”后,教师只需提前将这一切做成课件,抄题目、订正答案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方便而快捷,既加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传播中国数学文化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新颖的特点,在教学中能让我们穿越时空,去追寻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激励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努力。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时,我总是利用网上搜集的课件或将书后的“你知道吗?”自制成课件,让学生尽情阅读。每当这时,同学们总是非常投入。然后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辉煌、灿烂与悠久的数学历史的国家”;“那些数学家真了不起!”;“要想完成一项数学证明得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不懈追求;”“我们也应该以我们的祖国为荣,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数学„„”

重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5

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几乎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是因为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由此可见,插图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于是,我大胆进行了尝试,因势利导,让学生为没有插图的课文配画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给课文配插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单纯地学习课文所难以达到的。

激发兴趣,再造想象

心理学家指出:单调的劳动会使人产生厌倦的情绪;而创造性的劳动,会使人的兴趣与热情经久不衰。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无生命无激情的“输入”,就容易使学生的头脑简单化、程式化,耽与思维。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思维。

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在学生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再上课时学生带来了“驻守赤壁”、“黄盖献计”、“诈降”、“乘风前进”、“火烧曹营”、“狼狈而逃”等虽不成熟但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插图。“驻守赤壁”展现了东吴的兵马与曹军隔江对峙,互不相让的情景,借助地图明了了两军所处的地理位置;“诈降”一图则贴切地表现了东吴所做好的袭击曹军的准备工作,例如船上扎的稻草人,以及船舱里藏的火药、硫磺等等;当船队乘风冲进曹营后,曹军抵抗不及,“狼狈而逃”,士兵们丢盔弃甲……学生借助手中的画笔,表现了自己读文后的理解,尤其是对课文里战斗过程,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明白地展现了全文的主旨。显然,这是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咀嚼、形象的揣摩、主题的领会,到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劳动的结果。这是一个深化认识,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与课文塑造的形象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形象共鸣,进而进行形象的补充和再造,使形象更为生动、丰满的过程。这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渗透的理解,也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不亦乐乎”的感觉和认识,对调动学生乐学语文极为有利。

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

教科书里有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因为它蕴含了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修养,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审美创造的角度而言,给课文配插图,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受到课文内在美的教育。学生从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到引起情感的渗透,再到感情共鸣的深化,逐渐进入情境,并显现于笔端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从内心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的过程。

如让学生给古诗词插入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就是使学生一次次受到美的教育。《游园不值》中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诗僧志南的《绝句》中绵绵柔柔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枫桥夜泊》中对愁眠的“江枫渔火”等等,或娇俏可人,或潇洒泼墨,或萧萧瑟瑟,其情其意尽显于尺幅之中。学生这些小插图,使人感到其中蕴涵的深沉、含蓄、隽永之美。它们既表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以及所展示的或柔婉或开阔的意境,沉醉于诗意浓郁的山水之中,又表现了学生对诗句主旨的把握,对其中蕴含诗意的领悟。应该说,它是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积极性的结晶。很明显,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个工具,不过这个工具与锄头、刨子那些工具不同,语文这个工具本身长着好些东西,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文道统一。”因此,教师不能把语文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只满足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发现、创造能力。

让学生给课文配插图,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课文是“主”,配画插图只是“宾”。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视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6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4”时安排了“乘客排队上公共汽车”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乘客在上公共汽车?谁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有2只杯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有1只杯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一只杯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说图以及据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插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7

一、充分认识各类型插图的教育功能

一是识字释词型的插图, 具有看图识字的启蒙功能。这类型插图多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 具有极其有效的启蒙作用。由于初入学的儿童的认识能力的局限, 对于汉字的这种抽象的字形、字音、字义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儿童就可以借助认识实物图形, 即可识字。

二是多幅连贯的连环型插图, 具有揭示句段的诱导功能。这类插图多出现在看图说话的练习题中。在语文教学中, 对于文章的阅读分析, 理解句、段的含义, 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由于缺乏形象思维, 对于有的句段或较浅显的词句, 也不容易理解, 待阅读句子后, 再对照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分析, 句意就变得简单浅显了。

三是看图学文型的单幅插图, 具有揭示课文中心的点晴功能。如看图学文《坐井观天》《从现在开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等。这些课文的插图, 图意就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要部分, 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分析文章时, 重视了插图在这方面的作用, 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概括分析的能力。

四是寓图以道型的插图, 具有德育功能。课文插图不经意中觉得它是为了点缀课文, 是文章的装饰, 其实它都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编排设计的。图以载道, 结合课文讲解, 可直观、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

二、如何做好插图教学

第一, 教学生学会观察插图的方法, 做到“看”“说”结合。分三步进行:第一步, 要让学生了解图的大意, 用图上画“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培养说话的完整性;第二步,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察,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品质, 培养说话的深刻性;第三步,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或先人后事, 先主后次, 从左到右等, 培养说话的条理性。

第二, 图文对照, 理解课文的方法, 做到“图”“文”结合。有课文单单看图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或单单读读课文也不能理解其中的难点。教师必须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 才能深刻理解课文。

第三, 凭借插图, 启迪思维的方法, 做到“看”“想”结合。思维是学生智力因素的核心, 没有思维的智力, 仅仅是一种本能行为。因此, 教师凭借插图, 启迪思维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求异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大特征进行训练, 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8

【关键词】插图教学 小学 英语教学

著名的美国教学理论专家哈拉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语言教学中,千言万语起到的教学效果都不如一幅图画”。这一观点被国内外的语言教育界所广泛认同。小学生年龄段低,容易被图片所吸引,兴趣容易被调动,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配入大量插图是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通过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设置的情境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一、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插图

1.借助插图导入话题。我国的英语课文都是设置了一定的情境,每节课具有一个主要话题。如果课文的话题导入得顺利了,就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这节课程的教学变得容易很多。所以,小学的英语教学一定要注意借助插图进行话题的导入,精心选择话题的导入方式,让教学话题的带入显得自然。比如人教版PEP教材的《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中的前几节课都是关于指路的内容。教师借助地图,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教材中各个地点的位置分布,结合课文内容对英语中的指路方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利用插图猜测课文内容。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提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基本上都是直接去进行课文的内容讲解,这就违背了综合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初衷。在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来猜测课文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插图来寻找课文内容的线索,猜测课文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通过猜测课文内容,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急于学习课文内容,到课文中验证自己的猜测。这就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采取专注、认真的学习态度,达到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插图突破重点难点。如果想要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必须要对课文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小学的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每堂课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数量比较少,而且往往是重合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插图来突破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很良好的效果。比如人教版PEP教材的《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的有几节课是介绍家人。这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课文理清这些任务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理清任务的关系。由于插图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通过插图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课文具体内容,并且与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一一对应。这就是通过插图来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典型案例。

二、运用插图时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到现代技术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插图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说,通过把插图通过扫描存入到计算机当中,再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能够让插图中的人物更加鲜活,教材设置的情景更加生动,更容易让学生感觉场景和人物的真实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英文教材中有一些猜谜游戏,也可以通过PPT软件来进行。教师盖住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们去进行猜测,最后揭晓答案。这样一种利用方式,能够增加插图的生动性,让课堂教学充满了趣味,被广大学生所欢迎。

2.多关注其他版本的教科书。我国并没有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小学英语课本。市场上存在的教材版本极多,比如人教版、上海版、苏教版、浙江版等等。这些小学英语教材虽然内容上有所差异,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存在着丰富的插图。小学的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多多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插图,与自己所运用的教材进行对比,吸取别的教材在插图上的优势,借鉴其他版本教科书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

3.注意插图运用的灵活有效。虽然小学的英语教材给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配置了相应的教学插图,但是并不意味着限制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插图的运用。只要教师有更适合学生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插图,都可以拿来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况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一味地按照教材死板地运用插图,只能削减插图教学的情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结论:语言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具有极其强烈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谨记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记忆、表达、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插图教学作为一种直观、灵活、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导入话题、猜测课文内容、突破重点难点上都有良好的效果。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在教学中运用插图,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灵活有效地进行插图辅助教学,同时还要多多关注其他版本的教科书,借鉴其中的插图运用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俊萍.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67.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篇9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9-16 11:38: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

【摘要】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如何优化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多年来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作者就有关这方面的实践和体会,提出并证明了“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多媒体技术,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优化识字教学。

1、看视频,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看动画,教笔画,正确识字书写。

3、多形式,巧练习,巩固识字教学。

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教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视频 辅助教学 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以下举例一二,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

一、看视频,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一》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春天的田野美景。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特别摄制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白”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二、看动画,教笔画,正确识字书写。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训练效果不佳。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我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投影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丿”和“乀 ”,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例: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奶”字的笔顺和第四笔“ㄋ”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奶”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ㄋ”这个笔划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蹈、摔、鹰”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三、多形式,巧练习,巩固识字教学。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这一点在学生自学时优势很大,我想谈谈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个例子。

(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方”、“里”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给予鼓励:“太棒了, 还有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方”繁衍出“放、房、访、仿、芳”等字,“里”繁衍出“理、童、埋、哩”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2)相近字比较。

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晴、睛”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晴”字,让学生明白晴天跟太阳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闪动偏旁“日”,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睛”字,让学生明白睛就是眼睛,所以是“目”字旁,闪动“目”,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晴”字还是“睛”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3)寻找错别字。

中低年级学生在写话、作文中错别字的数量多得惊人。尤其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字。小学生写错字,有一些字是因为还不会写,另外就是受其它字的影响,如桌写成卓(受早影响),南写成“”(受羊影响),练写成 “ ”(受东影响)。小学生写别字,多用音近字或声旁相同的字来代替。针对小学生犯错的原因,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寻找错别字的“啄木鸟”的过程中,正确书写、合理用字,如出示几句话或引导学生,找出后放大错字或将别字移至别处,闪动错的笔划或用错的形旁。换之正确的字,返回原处。(4)写字教学

写字在识字教学中,写字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范写时,屏幕上出现较大的田字格,教师可根据需要调控“描红”的速度。学生跟着屏幕逐笔“描红”。书空完毕,田字格中出现的是笔画形状准确、布局合理的范字,右边是同步显示的该字的笔顺。这种比传统书本、小黑板字样更清晰、对比更强烈的范例,使学生一开始学写字就有规可循。如在教“禾”字时,先慢速播放由谷子的根、茎、穗整体形象变成“禾”字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谷穗”变成了禾字的哪一笔?学生很容易地指出谷穗变成了“禾”字的第一笔,这样一来,“禾”的字形被牢记住了,不会与形近字“木”相混淆。(5)编儿歌,打字谜

根据记忆原理、识字教学的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如:“大雨推倒一座山”———雪,“人在门中站”———闪,“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们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产生了创造的欲望,要自己给新学的汉字编顺口溜。学“天”时,有的同学说:“大字上面加一横”,有的说“一人顶个二”,学“入”时,有同学说出:“人字照镜子”,还有的如:“国”———口里含块玉,“会”———人在云上站,“雷”———雨在田地上等等。这些充满稚趣的儿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又如学“月”时,我问:“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八月十五;“弯弯的月牙象什么?”———相继出现小船、香蕉、眉毛等图象。这样就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配合所学汉字,我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些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增强观察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图形组织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篇10

随着半小时课堂理念的纵深推进,我们发现“删繁就简、简中求精”的课堂形态已经初步形成,以生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主”“探究”“先学”等字眼在课堂上不断地闪现,从表层次看,半小时课堂的目标要求已经达成。但从深层次看,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伪高效”“伪生本”的现象,为保留课堂练习时间过度缩减教学内容,为保证课堂教学时间过度提前先学,为保持课堂紧凑性压缩思维过程,为体现生本探究或简化方法或降低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他们的学习能力却没有明显地提升,探究、高效的自主学习仍是建立在教师精心“安排”之下的,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停留在“学会”的层面上,却没有到达“会学”和“爱学”的层面:他们积极地思考探究,却没有达到思维的高品质:他们努力地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内容却不知用何法;他们快乐地学会了却又轻易地忘记了。

针对上述现象,寻找一个科学的学习工具、一个科学的教学工具,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把握知识的呈现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将学生从“听”阅读分析引导至“做”阅读分析,“探究”阅读分析,通过多感官协同学习,保持记忆的牢固性,成为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如何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呢?图形组织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图形组织者是一种实用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它通过与智力相关的图形化符号来连接创建对知识的认知模式。通过可视化组织,图形组织者可以形成促进思维发展的引导框架和网络,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各种思维结构以直观、形象、清晰的结构图示表现出来,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它被设计成结构化、半结构型或开放型的框式,便于使用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和拓展补充,以此体现不同的认知加工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形组织者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表理清作者的思路,形成不同观点间的对比,建立自己的学习监督体系,将阅读活动从简单的聆听中剥离出来,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做到“心动”“手动”“眼动”,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语言等各方面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深层次意义上的高效要求。

图形组织者以多种不同的模式展示:层级的、概念的、循环的等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选择图形组织者的类别,将之与教学内容的组织模式相对应,将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将知识转换成自己的内部表达能力。

一、概念图

这是一种层次模式的图形组织者,适用于组织一个信息的层级序列;同时,它也是一种学习策略,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1)一般使用步骤

列出相关概念——把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作为中心圆——往下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用连接线连接,并注上连接词——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或图示写在概念旁。(2)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效的课堂始于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学习思路和科学的学习策略。以人教版四下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为例。导课时,通过视频了解黄河的历史,揭示学习主题,列出中心圆;课始,引导自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目标,增加二级图;课中,围绕概念图架构学习框架,引导自主探究,补充完善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课末,围绕完整的概念图,从内容和写法上整理归纳本课知识点,并加以提升应用。如下图:

(3)在写作中的应用

概念网是围绕一个中心将大脑中产生的思想以网状图形记录下来的思维模式,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可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①选定话题。②自主思考,围绕话题自由想象,记下相关要点;分组讨论,激活思维,完善补充。③教师引导下的进一步完善。④尝试把概念图作连贯陈述,确定最佳陈述顺序。⑤动笔写作。如下图,这是人教版三下习作练习《介绍自己》中学生所画的概念图:

二、流程图

流程图主要用来显示一系列事件是如何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系列结果的。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流程图既有助于理清文章结构,为学习概括主要内容做好铺垫,也为写法迁移,有效地读写奠定基础。如四下《蝙蝠与雷达》一课,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形成下图: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具备条理清楚、逻辑紧密的特点。传统方法很容易变成科普知识讲解,而忽视语文的特点。采用程序图,既能清晰地理解文中的科普知识,又能很好地把握这篇文章的写作脉络,从而把握这篇文章乃至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写作。

三、鱼骨图

鱼骨图主要用来显示一个复杂事件或复杂现象的互动,是一种将与问题相关的因素按相互关系整理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主要分为整理问题型、原因型和对策型三大类。

在阅读教学中,用其架构学习框架,可辅助学生自主阅读:用其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可帮助突破阅读难点;用其显示文章的写作脉络,则有助于写法迁移。其作用与流程图相似,却又高于流程图糅合层级图和概念模式的特点。以四下《七月的天山》一课为例。课前,教学生认识鱼骨图,初步把握它的使用特点:课始,结合先学和学习提示明确文章结构和自主研读的内容填写鱼头、鱼骨和鱼骨图中间部分的关键词:课中,围绕关键词,研读文本,体会景物特点及其描写方法,补充完成鱼骨图;课末,围绕鱼骨图,整理写法所得,迁移运用,读写结合,写写某一处景物。在鱼骨图的帮助下,学生左右脑协调,既快速有效地把握了学习内容,又灵活创新地使用了学习所得,可谓高效。

四、维恩图

维恩图用于显示事物的异同点,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部分重合的圆组成。每一个圆代表一个特定的概念和观点。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相似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独有的特征则写在相应圆中的重叠区域之外的部分。在语文阅读中,可运用维恩图来寻找事件发展中人物间的异同点,突破阅读难点;比较文章间的写作方法,掌握语文写作的技巧:还可借助图形呈现学习内容,清晰有序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如四下《尊严》一课,其教学难点在于体现何为尊严?尊严的价值何在?文中面对食物,年轻人哈默和其他逃难者之间不同的表现,是突破感悟难点的关键所在。使用维恩图,结合具体的语言,开拓思维,学生找到了需求共同点“极度饥饿”,抓住了态度不同点“马上接受”和“先劳动后接受”,初步体会了“尊严”的含义,随之,拓展思维,想象到了“成就”的不同、“旁人态度”的不同和对“自身激励”的不同,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尊严的价值。一个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懂的问题迎刃而解。

五、对比图

对比图用来对比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与独特性,与维恩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它一目了然,形象具体,在使用中更具开放性,便于建构和拓展补充,适用于某一专题的比较和群文阅读。

如四下第一单元《桂林山水》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文章,同样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但具体到文中,又各自选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来突出主题,就可以进行表现方式的专题比较来加深理解,有效迁移。

再如四上第20课《古诗两首》的教学就可以依托对比图进行群诗比较教学,在初读古诗的基础上构建开放性的对比图,随诗边学边补充完善,不仅理解诗中重点词的意义和遣词造句的精妙,更体会到了浓厚的友情和巧妙的表现手法。如下图所示。

六、循环图

循环图用来表示事物的循环变化,是一种序列模式的图形组织者,在科学课中较为常见。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巧妙运用,可突破科普文的知识难点,可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可帮助理解一般较为复杂的因果循环的语段,是有效快速阅读的好帮手。

如四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黄河变化的社会原因是一段复杂的因果关系的语段,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紧抓关键词构成循环图,再进行“因为——所以——”的语句训练,不仅将知识清晰完整地加以呈现,加深理解与记忆,还巧妙地将阅读理解与语言训练加以结合,使学生从简单乏味的读、听中脱离,转向“探究”阅读,提升了学习能力,促进课堂的高效。

而在《夜莺的歌声》一课教学时,文章按板块叙事,条理清楚,事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丰满,运用循环图有助于理清文章结构,突出人物特点。如下图所示。

一般而言,人的左脑偏重于逻辑思维,右脑偏重于形象思维,形象记忆更轻松,更易为人接受。但我们的教学往往偏重于逻辑思维。

图形组织者调动人的右脑机能,使人的左右大脑一起配合,更充分地挖掘人的思维潜力,锻炼大脑的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插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插图;语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1-0039-03

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现行的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个语篇都配有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插图,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然而,笔者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观摩活动中时常发现,插图这一优质教材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大部分教师对语篇中配有的插图熟视无睹,置之不理,忽视其应有的教学价值。殊不知,如果我们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插图辅助语篇教学,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插图,导入语篇话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紧扣语篇教学目标,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话题,将为整个语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篇导入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目前,除了采用谈话、唱歌、TPR活动、猜谜语、做游戏等导入方式外,我们觉得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导入,同样也能高效地导入语篇话题,让课堂教学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8 A camping trip PartA时,由于话题“野营旅行” 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于新课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故采用常规化、程式化的导入方式,收效甚微。如果我们先呈现课文中孩子们和老师在野营地活动的场景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认知图式,再利用问题Where are the children and their teachers?What are they doing now?与学生交流,就会自然、顺利地导入语篇的话题。

二、借用插图,预测语篇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采用视听动画、阅读文本等方式直截了当地感知、理解和体验文本。其实,在进入语篇文本学习前,教师不妨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利用插图能对课文提供直观线索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测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像力。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7 At Christmas PartA时,在进入文本学习前,我们先呈现对话中Jim一家人坐在客厅沙发上,手持各自礼物,在圣诞树旁谈话的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根据问题What holiday was it?What did they do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How was everybody?预测文本的信息,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对话的动画来解疑、释疑。由于学生急切想知道他们的预测正确与否,所以在之后的视听对话、理解文本和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异常地专注认真,整篇文本的学习就在验证预测结果的过程中轻松顺利地完成。

由此可见,借用插图让学生预测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推断和探究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插图,突破语篇重难点

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基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有效教学的内核,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交错在一起的,教学难点解决了,重点也就理解、掌握了。这就好比一根绳子绑着东西,找到绳结的头(难点)一扯,重点就显而易见了。所以课堂上常常是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等,突破重难点的方式很多。其中,巧妙利用插图作为解决重难点的突破口,往往会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On the farm PartA课文中Helen上周在农场上所做的6件事情,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在教学中,我们可首先指导学生利用跳读的方法划出文中的6件事,再呈现这些关键词,同时巧妙利用文中6幅所做事情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后把所做事情和插图连线,由于课文插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就轻松理解了这些事情的含义,此时对话主体部分的理解也就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在教学难点突破中有效地凸现并掌握。

又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 PartA时,其中短语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的理解是个难点,笔者就呈现对话中的两幅插图,一幅是苏海和她朋友一起吃饭的插图,一幅是苏海和亲戚一起吃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图片来选择哪幅图意指visit relatives,哪幅图意指visit friends,此难点在插图的比较中很快就会迎刃而解。

毫无疑问,巧用插图来突破语篇教学重难点效果显著。然而,部分教师对教材语篇中的插图视而不见,总喜欢想方设法去找一些课外的图片资源,替代那些与语篇内容十分吻合的教材资源,其结果是引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却削弱了对语篇内容的关注,使得重难点的突破不到位,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原则。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妨先看看教材上是否有合适的插图可用,把握教材中的每幅插图的教学意图和功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巧用插图,突破重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四、运用插图,辅助语篇复述

复述是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必要环节之一。它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把文本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话,有重点、有条理地进行叙述,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由于复述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背诵,而是经过自己大脑言语中枢的加工,创造性地再现已知语言材料的内容。对于缺乏一定语言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让学生复述前,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息提示。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2 A new house PartA时,学完对话后,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帮助学生分析和概括对话内容,鼓励他们在插图的提示下,边看边描述,将对话的主要内容以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一位学生看着课文的插图发言如下:Yang Ling and her parents live in a new house. It is big. There are three bedrooms, two bathrooms, a study, a kichen, a dinning-room and a large sitting-room. There isn’t a garden. In her bedroom, there’s a desk near the bed. On the bed, there are some dolls. There aren’t any pictures on the wall. But there is a map of the world. And there’s a telephone on the desk. They like the new house very much. 这样通过多次复述,大部分学生已经将插图印入脑海中,然后不需要看插图就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对话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虽然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不高,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这方面能力不够强的学生,教师最好要在插图的提示下,同时提供一定的关键词句作语言支撑,以免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变换插图,整体教学语篇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有一些语篇的内部结构不是那么连贯自然和衔接紧密,它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子话题,而且各个子话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给教师整体教学语篇和学生整体感知、理解语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能利用语篇中的插图适时变换场景,使得教学承前启后,各个子话题自然连贯和巧妙衔接,整个教学浑然一体。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 Halloween Part A时,对话中两个子话题,一是本和家人在客厅谈论万圣节晚会所需物品,二是本和家人在商店购物时的谈话。在语篇文本中这两个话题之间并没有什么衔接语,是两段独立的对话文本。教学中,可先呈现本和家人在客厅谈论万圣节所需物品的插图,让学生边读图边听录音回答问题:What do they need for Halloween party?学生回答问题后,再问:Where do they buy these things?学生回答:They buy things in the shop/supermartket.此时可趁机呈现本和家人在商店购物时的插图边说边问:Look, they are in the toy shop now. What do they buy then? How much are all the things?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听录音,轻松解决了问题,理解了对话内容。正是由于插图的变换,使得原本不连贯的话轮巧妙地衔接起来,整篇对话内容的教学就一气呵成,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六、凭借插图,总结提升语篇

在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中,每当语篇教学结束,文本的主旨、人物的形象、文本所蕴含的内涵等等似乎脱离了语言知识的本身,渐渐变得抽象起来。而这种由直观到抽象的跨越是一般学生都难以接受和理解的,因为它往往是教师自己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常常忽视了学生语言体验、思维规律和认识局限,其结果只能是越俎代庖,劳而无功。凭借插图,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语篇内容,升华主题,提升文本价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3 It was there Part A时,当学生理解文本后,一位教师再次呈现对话中两幅Su Hai和 Su Yang在操场上寻找物品的插图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a lot about Sports Day?

Ss: Yes.

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ry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ports Day.

S1: It is Sports Day. Su Hai and Su Yang are watching the running race. Su Hai wants to take some photos. She is looking for the camera and the films, Su Yang is helping her…

T: Look at the two girls,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m? Are they careful?

Ss: No, they aren’t.

T: Yes, they are careless. They don’t look after their things carefully. What should we do then?

Ss: We should look after our things carefully.

T: Yes, I think so.

正是有了形象直观的课文插图的牵引和教师提问题的引领,学生才会自主总结、概括对话大意,课堂气氛热烈,最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刻领悟了文本的教学价值。

总之,插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随机应变,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就一定能把插图的功用发挥到极致,最终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钱希洁.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坐标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4).

上一篇:村团支部工作汇报下一篇:职场新人求职面试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