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怀念的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2024-10-13

令人怀念的小学语文课本插图(共5篇)

令人怀念的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篇1

令人无比怀念的小学课文插图

1,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2、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3、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哎,感慨啊,当年小学生摇头晃脑读书的情形又浮现,那时看到课本上得那些插图,感觉生活是多么神奇和温馨,连小溪的一个浪花都拥有可爱的笑脸,下山的猴子、种鱼的小猫在心里基本上是人一般的温馨的生命,而不是动物,天空飞舞的风筝和小燕子永远是那么亲切,农民伯伯永远是满脸丰收的喜悦,邻居老大爷和叔叔阿姨们基本上是一家人般的亲切,晚上的捉迷藏的公园基本上如同自家的院子不存在被人拐卖的危险,小河里的水基本上在口渴得时候可以捧起来喝,„„

虽然,当我日益成长起来,发现一切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甚至有些丑恶。

但是,与我的童年,这些让我充满温馨和快乐。不管怎样,作为孩子,能拥有过无邪的童年,是幸福的。

复杂是社会,长大后自会适应,想想如今早熟的孩子们,不知道该为他们高兴还是悲哀。

我想,我小时候那些可爱的画面,他们的现在的脑子里是否有过呢?实在无聊,来贴点小学课本的插图,怀念逝去的童年!不知道你还记得多少呢?

1,乌鸦喝水...呵呵..好经典.2,2,落花生

3,完璧归赵....4,景阳冈...嘿嘿

那时候老师也没有说过老虎是保护动物来着....5,这个叫什么?不记得了...大概是讲美术课画杨桃,不同角度观察,画出来的画不同...6,狐假虎威...吼吼..7,皇帝的新装...现在想想..这样的故事似乎一直在上演...8,猴子捞月...9,老版喜洋洋与灰太狼....哈哈..10,小壁虎找尾巴....11,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嘿嘿.....现在还能背..12,骆驼和羊...还记得寓意: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道理。不能因为各自的高矮,而相互歧视。与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能因为自己能做某种事情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自己不能做某种事情而垂头丧气。

13,司马光砸缸...14,这个实在想不起来叫什么了...大概是说一个老人捕到一条神鱼,鱼求老人放过它,它能满足老人的任何愿望,但是老人的妻子太贪心,结果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15,狼牙山五壮士...学了这个文章之后,就爱上了枪战片...16,大森林的主人...应该是这个名字了...17,达芬奇画鸡蛋...18,好像叫 雨中情...不知对不对..19,初冬~当时真是羡慕他们,可以大吃柿子...20,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 狗吃肉 奥特曼打小怪兽

21,小木船..大概讲珍贵的友情啥的..22,难忘的泼水节? 是讲周总理的哦...23,这个印象很深...月光曲

24,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她长得俊不俊。” 一会儿把姑娘领来了。

西门豹一看女孩子满脸泪水,回头对巫婆说:“不行,这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到河里对河伯说一声,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送去。” 说完,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让她徒弟去催一催。”又将她一徒弟投进河里。

等了一会儿,又将她另一徒弟投进河里。.......好吧,我承认,这是我接触的最早的很黄很暴力的文章

25,毕升

26,这个不记得了..好像叫列宁吧

27,这个也忘了...-_-||

28,少年闰土...嘿嘿..29,只记得军需处长了---长征不怕远征难

30,小足球赛

31,杨科..不知道还有谁记得 记忆中好像挺凄惨的..32,难忘的一课...不太记得了--

33,打碗碗花...34,忘记了..35,这个应该都记得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6,让我们荡起双桨...还学过唱同名歌曲呢..37,伏尔加河上的纤夫..38,鸟的世界...当时还真向往..39,小摄影师..40,小站..41,夜莺的歌声...外国版的放牛娃?

42,奴隶英雄...猛!

43,记得叫 琥珀..44,苦柚..45,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不记得了..46,蟋蟀的家

47,翠鸟..嘿嘿,当时幻想着要捉一只呢..48,凡卡 写信给爷爷的凡卡,连地址都不知道..不知道他爷爷现在收到没..49,我家的猫..50,她是我的朋友...好伟大的童鞋..51,马踏飞燕..嚯嚯..52,吃墨水..俺当年还真学习吃了次墨水呢,被骂了一星期..呵呵

53,一夜的工作 这个不多说,敬礼

5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55,挑山工...56,第一场雪.57,珍贵的教科书..

令人怀念的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篇2

一、引导学生学习插图的类型

现阶段, 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都包含了大量的插图, 插图的增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快速、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 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插图,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 识字解词型

识字解词型的插图一般情况出现在小学低年级的课本中, 这类插图的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对于刚开始识字的小学生来说, 有很有效的启蒙和引导作用。低年级的学生主要通过形象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 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 而学习字形比较抽象的汉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这时, 教师就可以借助识字解词的插图来引导学生识字。如“翠绿”“海蓝”“火红”等一些表示事物颜色的形容词都可以借助插图来让学生认知, 这样学生就能从直观上感受各种颜色, 而不是只能依靠凭空想象了。此外, 课本中一些难以用口头语言表达清楚的字词, 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讲解, 这样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单幅学文型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文中插图画出了一位在大年风雪夜披着卷发、美丽可爱的小女孩, 蜷缩在街上的墙角里, 右手拿着一盒火柴, 左手捏着一把正在燃烧的火柴, 右上大半部分是由火柴光幻化而成是她被冻死时的美好想象:搂抱着她慈爱的奶奶, 那么幸福, 美丽的圣诞树等等, 从而让同学们知道, 她对这种美好的想象在她所处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的, 这只是幻想。但与她的凄惨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 更显出她命运的悲惨。同学们也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理解到作者对这种不合理制度的不满, 对穷苦人民的深深同情。

3. 多幅连贯型

多幅连贯性的插图常用在学生较难理解的文章和看图说话的练习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阅读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识字和理解水平较低, 因此对教材中出现的较为抽象的语句不容易理解。若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分析和理解, 他们就能够通过形象的画面来阅读文章, 而相对抽象、难理解的语句也就变得浅显易懂了。

二、利用插图促进语文教学

1. 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老师在讲读课文前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景物,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 并提出问题: (1)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2) 邱少云为什么趴在火堆中一动不动呢?这时候的邱少云在想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图想象会急于想知道结果, 渴望学习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从而更好地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

2. 利用插图, 为学生的说话、写话搭建平台

小学生由于语言发展有限, 口头表达常出现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的问题, 写作时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可巧妙借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 引导学生利用插图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课文每幅插图都蕴涵着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教师可结合实际让学生口述他所理解的插图或用语言描述下来, 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等。如人教版教材中《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的第一幅图很美, 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勤劳的母亲的形象, 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这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话描述你看到的, 感受到的东西。这是作者记忆中母爱的画面, 课后, 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母亲的形象, 然后把印象最深的场景写下来。这正是一次训练学生表达的好机会。

3. 利用插图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通过观察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同时可以根据插图用语言描述它,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三得, 何乐而不为呢?具体地说就是, 每幅插图都蕴涵着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教师可结合实际让学生口述他所理解的插图或用文字描述下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利用插图, 激活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学生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动力和源泉, 它是学生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学会利用插图, 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观看插图的同时, 教师适当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古人云:“学贵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有问题, 学生才会思考, 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因此,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求异等多方面的思维。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中依据自己的能力, 发挥思维, 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简述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有效使用 篇3

关键词 课本插图 有效使用 主次分明 使用策略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漂亮的插图。对于课本插图不同方式的使用,在达成教育教学效果方面,表面看、短期看差距不大,实质上却大相径庭。不合理地使用插图,很可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转移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束缚学生想像力的自由发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理解、诗词意境的感受方面千人一面。如果在教学中巧妙、策略地利用插图,突出发挥其辅助功能,就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文拟就上述几类插图使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简要阐述。

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主次不分问题就是喧宾夺主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语文课必须是语文课,它不是美术课,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为归宿,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图片鉴赏课,弱化课堂的语文特点,冲淡学习效果。

当然,几乎不会有人反对,语文课上语文目标的达成方式主要应该是凸显语文特点的“读写听说”,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与典范的语言材料的亲密接触,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深入理解文本,创造性的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或者文本意境。图片哪怕再精美,由于上述的接受方面的特点,其作用应该是辅助性的。

有位教师在公开课上教读陈毅的《青松》一诗,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看、描述课本插图,这还不够,还在其课件上每一页都附上不同姿态的青松的图片,使得学生在聆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还对画面指指点点,转移了对文本的注意,这种做法显然削弱了课堂的语文性,值得商榷。

二、诗词意境插图和人物形象插图的使用策略

人物形象插图和诗词意境插图在类型和使用上有共同点,因而放在一起说明。在语文课堂上,是先由插图到课文,还是先从课文到插图,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区别甚大。

一次班级讲故事活动,有一个学生给大家讲《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我注意到学生主要是根据电视连续剧《三国》的镜头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在他讲完之后,我就特意提了一个问题,请他描述一下曹操的形象。他的描述结果很显然就是演员鲍国安饰演的曹操形象,并且他也承认不是通过小说和故事书而是通过电视了解赤壁之战的。

这个例子发人深省。从电视画面的形象入手把握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基本是画面给定的,固定的人物造型和性格。即使他长大之后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他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大概很大程度上仍会受到影视图像——演员扮演的人物形象的束缚。反之,如果他首先接触的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体的文本,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首先就是主动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此后无论是图画还是影视形象,都只能是对他的个性化解读的补充、完善。因此,在教学当中,课本中人物形象插图和诗词意境插图的使用,适当的顺序很重要,即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理解,然后再细读插图,对插图作描述和品评,对自己个性化的或不全面的理解作丰富、补充或修正。

苏教版小学教材五年级(上)第三课《寻隐者不遇》一课,文本页旁边配有一幅诗意插图。这幅插图的画面色彩淡雅清新,境界高远。近景是几颗高大的苍松掩映,松间小径之上,一位老者斜挎包袱,背插雨伞,正在向童子询问着什么,童子手持树枝应答,身后跟着一只小狗,面对来客正警惕地张嘴吠叫。远景是云雾笼罩中隐约呈现的高大山峦。由图片引入课文:初读古诗时,教师先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幻灯片,配上舒缓的民族音乐,教师进行范读。接着让学生对照幻灯片、自读古诗来进行说话练习。结果,学生几乎全盘接受了來客与童子的人物造型,包括形象、年龄、装束等,甚至包括插图中的一条小狗。

由文本研读到图片欣赏,在充分朗读诗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文字进行大胆想象:谁问?问了什么?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回答问题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师傅有没有出现?寻隐者而不遇,师傅没有遇到,但是你有没有感受到隐者形象的存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插图,看看插图上少了什么?评价插图是否充分表现出了诗歌的情景?

由此一来,人物的朝代、来访者的年龄、身份、衣着、来意,学生们都莫衷一是,对童子的年龄、身高、衣着、身边有没有狗、回答问题时的神态动作也态度不一。有的学生认为仅从图片是不能感受到隐者形象的,但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就能想象出图画中所没有能表现的隐者的形象。对于诗歌主旨的探讨也是动态性的,个性化的:有的学生认为通过对话感受到了隐者的高洁的品质,作者对隐者非常仰慕;有的学生认为诗人的情绪变化很大,由充满希望到失望,到还有一线希望乃至最后绝望;有的学生认为虽然诗人没有探访到隐者,但是置身于这云雾迷蒙的景色中,心情还是愉悦的……

令人怀念的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篇4

摘要: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内容、社会、生活、插图、教学、作用

课本插图是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这几年课本不断更新,使课本插图也变得更加丰富,色彩鲜艳且内容广泛,这不仅丰富了课本的内容,还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的气息。下面以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为例,谈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求知欲强,容易被课本中色彩绚丽,生动有趣的图片所吸引,顿时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插图中让学生感兴趣的因素,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将学校生活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特别是第2页插图中黑板上醒目的“欢迎新同学”几个大字,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并为成为小学生感觉到骄傲和自豪。课本中还有

许多生动有趣的练习题插图,例如“放风筝”、“开火车”、“小动物回家”等插图,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好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概念、定律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数学知识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常常运用一些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以及教学挂图、动画课件等来帮助学生来理解。课本里的插图,正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媒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在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能提出问题和利用图中的信息将问题解决。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通过数天上小鸟的只数,路边小树的棵数以及国旗上五角星的个数等去理解和认知数。又如五年级(上)第一页“小数乘法”的主题图所展示街道的一角,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学生可以根据插图中人物对白,提出相关问题,并质疑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教师因势利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好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部分练习题插图中还提示出了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例如插图中包装箱上数量的提示,动物园门口票价牌上票价提示等等,这些图中的信息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社会生活的一角。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难看出,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都是符合小学生各阶段的认知特点来编排的,因为这些插图都贴近生活。例如学校生活的场景、商场购物的场景、公园游玩的场景以及街道、汽车站、游乐场的场景,都是学生所经历过的社会生活场景,使学生具有亲切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感觉到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学。此外,还可以用购物发票图、外汇兑换图等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四、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德育首当其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随时随地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编者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让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其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教师应抓住课本中的插图这块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课本里用得最多的学校生活场景图中,用国旗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用操场上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安全及卫生的教育;用整洁干净的校园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环保的教育;用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打招呼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等等。此外,插图中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南京长江大桥图,司机叔叔节油图,农民伯伯种田图,排除买票图等插

图,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有机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数学课和德育课有机地整合起来。

总的来说,西师版数学课本的插图,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打破了学科界限,有效的实现了课程整合,它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和挖掘课本插图中蕴涵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令人怀念的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篇5

【关键词】插图 初中 课本

一、语文教材插图的作用

在长期的语文教育中,学者发现,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插图具有视觉冲击力,通过插图能够使学生对文中多一些感性认知,帮助学生提升理解力。同时,插图还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1.激发阅读兴趣

由于插图比较形象,因此学生更喜欢带有插图的课文,这样较为直接的视觉冲击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更受到学生的欢迎。

2.更好的阅读课文

很多学者认为,具有插图的课文比不具有插图的课文更能被学生所理解。由于插图具有较好的视觉性,能够很巧妙的让学生一眼记住插图中的东西,并将此理解代入到课文内容中,并形成反复的思维理解。这比用纯文字来诠释文中内容更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由于插图较为鲜明的直观性,也使得学生更容易激发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阅读文中的语意环境,形成一种较好的代入感。因此可以说,图文程度越高,对方便学生理解。

3.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由于插图比纯文字带有更强的视觉效果,因此对于人脑的冲击更大,这些信息也更容易被大脑所识别,因此学生往往对带有插图的课文记忆程度更加深刻,而对于纯文字的课文则完全靠知识的积累,记忆程度相对较难。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苏教版初中课文的插图绘制相当精美,选用的插图也较为科学。这些生动的插图是画家根据对文中的理解进行绘制的,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多学生往往对这些插图爱不释手,例如曾经风靡全国的“杜甫很忙”的插图就是如此。

5.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

很多课文中的插图功能不仅是便于学生记忆,由于绘制精美,惟妙惟肖,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很大的帮助。那些课文中的插图有的是描述祖国山水、有得是历史人物的画像,有的则是古代精美的字画,这些优美的插图能够引发学生追本溯源,去研究插图里面更深层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苏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插图的运用

1.巧妙使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

在苏教版课本中,有很多插图配图的功能是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内容。哪怕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对插图的理解和对文中内容的结合,就能独自完成对正篇课文的大致内容理解。可以说,结合插图和文字的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大有帮助。例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进中举》、以及《我的老师》等这些插图的作用,就是将文中的主要内容浓缩到一张图片中,这样学生仅仅通过对插图的理解和认识,就能大致看到整篇课文中要阐明的思想。

2.巧妙使用插图,训练学生片段描写

在苏教版教材中,片段作文是写作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生篇”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说,文章的构成是由多个不同有机的局部组成,而片段作文就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能力。如果没有片段训练,那么学生的作文内容就会平淡无奇,阅读性较差。所以良好的插图就是训练学生进行片段作文很好的素材,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以根据插图进行不同的片段训练。比如课文《故乡》,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插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写闰土之前的生活境遇,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利用插图,巧妙的介绍作家

很多学生了解文中作者如果仅仅是看剪短的作者简介,是很难记住作者的大致资料的,这对于了解作者的信息是很不利的。那么为了能改变这一状况,就可以有效利用插图介绍作家的生平。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和作者有关的插图,因此教师就可以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者的生平趣事,从而引发学生对于作者的钻研兴趣,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中的作者的容貌,来感悟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或者是通过插图,让学生搜集和作者生活环境相关的资料。例如在七年级的课文《社戏》中,这是一篇鲁迅的作品,插图就配有鲁迅的照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鲁迅的外贸特征,例如头发、胡子和眉毛。并通过观察作者这些外貌特征来判断作者的性格,从而提升学生对作者以及作品的兴趣。

4.使用插图导入新课程

对于语文课来说,导入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创造一种适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课文插图进行环境导入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触景生情,又能因势利导。比如在学习《雨中登泰山》、《沙漠里的奇异现象》,就可以通过由“读”图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倒”泰山的恢弘气势和沙漠中的奇观景象能。再比如学习《三峡》,由于这是一篇古文,学生兴趣不强,这是就用到插图《西陵峡》,并让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当学生看到插图中的震撼三峡壮观时,就会对三峡产生足够的兴趣,这样就很容易带领学生去探索课文。

【参考文献】

[1] 曾天山. 国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研究的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12(3).

[2] 宋凤宁、宋歌. 插图与阅读理解[J]. 四川心理科学,2011(2).

[3] 金宏炜. 文学插图的审美价值[J]. 文艺争鸣,2013(2).

上一篇:巫婆的告示牌排练台词下一篇:五年级新班主任开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