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2024-12-30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共12篇)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1

皮亚杰说过: “没有一个行为模式 ( 即使是理智的) 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由此可见, 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学, 主动融入情感, 开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向上的学习态度。

一、巧用激励评价, 开启学习兴趣

学生获得表扬、奖励, 其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学习动机也会更加强烈。因此, 为了激发学生的正面学习情感, 教师要巧用激励评价, 满足学生的受表扬心理。在运用激励评价时,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 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励表扬, 不能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得到, 也不能让学生感觉“习以为常”, 而应注重把握“度”, 关注学生的动态心理。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的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单元时, 教师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 成功开启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本单元的主题为“运动”, 运动本身动作性很强, 所以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 Whatsports do you like? 有个别活跃的学生立马举起手来着: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I like Yao Ming. ( 做着投篮的动作) ”教师立马表扬学生: Wow, I like Yao Ming, too. You really do a good job. 此时, 有一名女同学站起来说: “I like play table tennis. ”教师实施激励评价: You are so active in class. I am proud of you. 真情实感的评价能够真正激励学生, 温暖学生的心灵, 开启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平等对话, 建立友好关系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百分百地投入课堂教学, 利用自身积极、正面的情感, 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在这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 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 从而促进师生之间上升到情感的交流。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中的Unit 3“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时, 教师利用问题, 与学生平等对话,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保护动物、与动物做朋友的思想意识逐渐提高。为此,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围绕此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 师: Do you like animals? 很多学生回答“Yes”。紧接着, 教师继续: Which animal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有学生说: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dogs. 有学生说: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cats.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教师俯下身与学生对话交流, 从而营造出愉悦的沟通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现情感渗透。

三、融入文化教学, 培养学生情感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异国文化学习内容的融入, 以异国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包容的情感,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目前来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过于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 忽略文化知识的渗透, 所以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不强。为此, 融入文化教学, 培养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Unit6“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一单元时, 教师融入文化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所讲述的是有关澳大利亚这一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图文结合、语言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澳大利亚, 讲述有关澳大利亚的文化知识; 紧接着, 教师还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旅游景点、饮食习惯、生活习俗等, 较好地激起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除了介绍这一国家, 教师还征求学生的意见, 询问学生还想了解哪个国家的知识, 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简单介绍, 以此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开展合作学习, 调动合作情感

现代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合作意识。特别是在情感教学中, 教师更要开展合作学习, 调动学生的合作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实施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调动起学生互动交流的欲望, 与其他学生一起朝着利益共同奋进。例如: 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这一单元时, 教师展开合作学习,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完基本的词汇、句型后, 教师设计合作任务, 引导学生依据之前的分组, 展开合作学习, 任务如下: 请与小伙伴们一起制作暑假为期三天的出游计划。计划中要包括出游的时间、地点、乘坐的交通工具、游玩景点等。在这个任务中, 小组学生需要共同制定这份暑期出游计划, 从目的地的选定, 到交通工具的选择, 再到游玩的地方, 学生都需要写在计划中。最后, 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计划 ( 用英文表述)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合作情感被激发出来, 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要努力融入情感, 最大化地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璎.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 , 2013 (01) .

[2]张爱平.情感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新课程 (小学) , 2010 (07) .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2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情感培养是英语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意识,采用适当的.情感策略,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 者:赵志成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黑龙江双鸭山,1551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情感培养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可分为积极的态度体验和消极的态度体验。人的行为又受情感支配。对教学而言,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其本身虽然并不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却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与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紧密相连。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因,能激励学生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和保持知识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反之,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水平,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情感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强调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一定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满足学生情感上对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使学生的情感品质得以发展与提高。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语言行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研究并开发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呢?这就是求我们必须按照新的教育观念对我们可样教学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教师要求教学的主宰者、操作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如果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高超的驾驭情感能力,利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例如,当教师一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充满激情,信心百倍,衣着得体,循偱善诱,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总是用一颗友善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学生也不必担心因自己的问题的冒失和解答的滑稽而受到讥笑和批评,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无拘无束,不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此教学,学生岂有不愿学及学不好之理?反之,教师讲课伊始,表情冷淡,或木然,或呆板,或随意,言语乏力,服装不整洁,对不专心听讲或答错问题的同学冷嘲热讽,一节课下来,全是训诫式的沉闷,不见一丝情感上的火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教学,岂能成功?

“良好的开端即成功的一半。”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上好第一节化学课是学生今后喜欢并决心 学好这门课的基础。因此每当我接上新班,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并不急于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赶教学进度,而是讲化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化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化学。并补充一些趣味试验,如“魔棒点火,滴水生烟”,讲一些有关化学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趣味故事。一节课下来,声情并茂,跌岩起伏,节奏明快,情感把握自然和谐。我通过这种方式来推销化学,推销自己,使学生对化学钟情,感到化学老师可亲、可敬、可爱,化学课有趣、有味、有用,同时也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好化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生开始激发起的兴趣渐渐下降时,课堂上要积极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努力做到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运用熏陶、渗透、感染、点化等情感教育的方法,以求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学化学数理科范畴,作用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和发展基本技能;作业也可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已变更完善地规划今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上的不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考的是特有的情感来塑造辛辛学子的灵魂。学生作业的好坏,也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缩影”。教师若能在作业批改中恰当地渗透着激励的情感给学生以鼓励,会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发展其智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我在平时作业批改中,特别注重书面评语。对于作业优秀或学习有进步的学生,首先肯定其闪光点,然后用由衷的赞美语言进行情感交流,如“思维严密,方法灵活”“让优秀永远伴随着你!”“此题解法真妙!”“志当存高远!”“后来者居上!”等。对于作业书写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并没有用责问或教训的口气去评语,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造成抵触心理。中学生是非观念尚不健全,有爱屋及乌的心里,往往由于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某门课。艺术是架于师生情感的桥梁,对这样的学生,在其作业批改中要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教育,如“你漏做了一题,能补上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相信你一定能掌握这题的解法!”“愿你的化学天天有进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继续努力!”等,这样使学生感到亲切关怀,老师并没有放弃他,看不起他,于是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按暗下决心学好这门课,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这样,就可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同,也可以说“差学生”和“好学生”主要差在非智力因素上。学化学的人都知道,中子轰击轴核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差生”也会释放出超乎人们想象的智慧能力。由此可见,作业批改中不可忽视情感教育。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知识、认识世界,得到心

灵的感受和切身体会,掌握课堂教学中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使

学生在原来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的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充分施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我结合教材内容,经常选择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活动课,如红砖是由粘土烧制的一种常用建筑材料,红砖的颜色是因为含有氧化铁而造成的。要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只要检验含Fe即可。学完高二《铁》一章内容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找来一块红砖,组织全班同学到实验室后,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展开组内讨论,如何检验出Fe?从使用什么样的药品、仪器到如何操作等方面,于是各小组的同学兴致勃勃,热情洋溢,各抒己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评比出最佳方案。这种活动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是他们感到所学知识能在生活中应用,或者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成为活的知识,同时,让他们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受到深刻的生动的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便是如此。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如果语文教师能恰到好处、不适时机地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 我们的语文教学将较容易地收到传播知识、陶冶性情的双重效果了。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更为熟悉数字化的电脑程序, 而情感世界却相对贫乏、狭隘。面对这种状况, 语文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学生“情感”的矿藏。

一、精心设计导语, 创设良好情境, 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

“兴趣”是整篇文章教学的起点, 而导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语引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整篇文章兴趣的高低。一个好的导语可以很快让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情感”。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 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 说说你们的童年吧, 你们的童年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幸福、快乐、美好……) 可是, 你们知道吗?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里, 有很多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儿童, 伴随着他们更多的却是寒冷、饥饿, 死亡时刻在威胁着他们。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发生在一个小男孩身上的故事吧!” (放录音) 这样设计导语, 学生很容易把故事的主人公和自己对比起来听录音, 这就为学生学习文章的内容创设了一定的情境, 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二、教师适当点拨、演读, 唤起学生“情感”的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 适当给学生设置问题并加以点拨, 对精彩部分不妨演读, 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 唤起学生“情感”的想象。如在教学《小珊迪》时, 当小珊迪去换零钱好久不见回来, 可引导学生思考:小珊迪去了什么地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会不会是受骗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各抒已见。如果能达到畅所欲言的境地, 那就说明学生是真正进入文章中去体会资本主义社会里发生在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身上的悲惨故事了, 学生也就更容易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了。

三、引发学生联想, 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欲

语文课文中, 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可以感受惊天动地亦或是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 但更多的是我们可以深层次地感悟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对信念的追求, 对真理的敬仰……一篇课文学完了, 老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模拟场, 让学生自由联想, 有时甚至可以改变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如在教学《小珊迪》时, 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假如小珊迪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假若小珊迪来到我们生活中间, 故事将会怎样发生呢?”这样一问, 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上几句, 这样一来, 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表现欲,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种学习的成功感。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输入 篇5

陕西师范大学06级英语教育硕士

摘要:在我们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较重视知识的使用价值,教学的目标限定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认知活动,而忽略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于是,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情感输入,做了一些尝试与大家共商.关键词:情感输入

教学中的情感输入即情感教学.是指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的实现.而学生的情感因素具体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和性格.他们都随时在影响学习效果或促进学习或干扰学习.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中鼓舞。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会影响人的自我创造的发展和实现。而对各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1.教师改变角色,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上课要面带微笑,眼神时刻流露出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和鼓励。课堂上给予较差或胆小学生参与的机会,如朗读课文,组词造句等简单的问题;批改作业时,我会给每一个学生留下激励性的名言警句,让他深悟英语难学却能感到温暖。老师与每一个“珍贵的个体”共肩并进;闲余时间勤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困难,尽力给予援助。从而增进了师生友谊和信任,对英语的学习增加了兴趣。而情感教学的学生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当前的学习条件.”差生的形成是由于学习过程的失误积累而造成的,只要及时补救学习过程中的失误,逐步消除积累的失误,差生的出现可以减少,这一观点表明了教师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教学的情感输入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2.教师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还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做学生的知己,当学生对教师有要求时,教师应设身处地的多为学生考虑.理解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桥梁,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往,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心智水平,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整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努力与学生达成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并去理解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己.不时地在各个教学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励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欢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给学生一个吐露心声的途径 〈1〉每次写作业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喜欢课堂那些活动?为什么? 2.你认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3.你在课堂上如何表现自己? 4.在英语方面你的困难是什么?你如何克服困难的? 5.与你的情绪生活有关的其他内容? 首先,这样可以使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进度,目标过高,导致学生门学习动机降低;目标过低,成功来的太容易,使学生好高骛远.因此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学习的内部动机,促进学生能力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其次,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环境带来的挑战.Krashen 认为语言学习者实际上并不全部吸收他们所接触到的英语素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自信、焦虑,甚至性格等情感因素却会对输入的语言素材进行筛选.因此这种吐露心声的途径,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提高他们对新形势带来的压力的承受力.再就是因为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立即见效.如果学生对此认识不足,极容易产生急噪情绪.这种情绪又可能见不到学习效果感到无奈失望,以至于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不仅在教知识,而且在教人,所以要对学生的情绪给予关注.三、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对英语求知的情感态度 〈1〉输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化知识,如“the Rules for Gift-Giving”一课,我搜集了关于阿根廷、瑞士、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的送礼之道材料与美国进行比较,那天我边讲边在黑板上书写与此有关的词汇。学生非常专注,这样既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又记住了相关的重要词汇和句型,更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学生操练英语方法多样化。因为我们所授课和班级都是五六十人,如果仅传统教学,学生渐渐会厌烦。于是我采用了下列方法:单词编故事比赛法;上课期间观察学生精神疲惫时,采用分组比赛,男女比赛朗读或抢答此时正授课的内容;做练习题时采用“开火车”一人一个,定时定量。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情感参与;学习动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065-01

一、何谓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的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地活动情景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的一种教育,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地认识和考虑到认知因素的同时,思考情感因素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为何我们要进行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课,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却很大程度上不喜欢政治课,学生们缺乏对政治课学习的内部动机。原因有二:第一,教材的问题。现行的初中政治课教材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现行的教材虽然重视了学生的心理的特点和年龄的特殊性,在形势和内容上都比较具有亲和力,但是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教材就有着知识的枯燥性和理论系统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老师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就不得不去大量的讲理论知识和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还处于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概念和理论知识没有什么兴趣。第二:教师的问题。有很多的教师没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索然无味,学生没有学校的积极性,这样教学的效果也不好。

三、情感教学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问题,情感教学有着实施德必要性,那么情感教学有些什么作用呢?首先,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教学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运用迁移的教学规律,因此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激发并且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二,情景教学能够促进血上潜能的开发。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在课堂的发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才能。如口头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其三,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学生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之中学会了如何的尊重人,在课堂之中学生养成了相互帮助,培养了相互的合作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其四,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情感教学的模式冲破了原始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尽量,的表达,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提供自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

四、如何运用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教学的运用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掌握学生的学习的基本步骤,要以情激学。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较,政治课的教学有他的特殊之处。政治课的概念较多,而且抽象、枯燥与初中的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让政治课枯燥乏味。老师则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求学欲望是由老师激发出来的,这句话就显示了老师的作用之大,情境教育之中以情激学的重要性。怎么样做到以情激学呢?这要求老师要处处关心学生,和学生做好朋友深入到学生之中去,了解学生的共性同时发现学生的特性。与学生共快乐共忧愁忘记自己是领导者,做感情投资,这样就能和学生走到一起,做到以情激学。

情感教学要以情明理。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概念还是原理都要寓情于理,抽抽象得概念情感化,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我们不妨在讲概念的时候讲讲相关的趣事或者给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的环境。在讲活知识的时候饱含感情,注意感情的交流语调的变化。在讲任务时穿插点带有故事情节的内容。如在讲“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时穿插些为人民服务的的感人的事迹,雷锋的感人事迹,为人民服务。在做到故事穿插的同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建立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

情感教学以情导行。在情景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做好带头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就是强调老师的表率作用。老师在教学中要明理践行,同时要端正学风。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已达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情感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也要注意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注重和教材的连接,老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增加知识的储备,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有情感的教学以到良好的效果。其二,老师在创设情景问题时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做到相互融洽。其三,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抓住实机,适合教学,促进教学质量质的飞跃。老师在运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现状,抓住学生们感兴趣的点,然后进行教学,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学生学习都有个好的时期和不好的时机,所以老师要注意抓住时机。老师在情景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最后在情景教学之中老师要做好一个良好的启发者。

总之,在当解决当今政治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中使用情景教学有着它的必要性与实用性。针对现今遇到的问题我们要进行解决。在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政治课上的问题的同时运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思维,增强教学的效果,以达到教学目的。

情感: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篇7

使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从而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们发现, 细致的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中的许多不足。 (1) 诱导法。帮助学生克服心里障碍, 启发他们“乐谱是记录音乐语言的符号, 是学习音乐的工具, 那么唱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迈向音乐之宫的阶梯, 是进一步学习、深刻理解、亲身体验音乐之美不可缺少的手段。”让他们懂得唱谱是基础, 只有通过认真练习, 才能唱出准确美妙的歌曲。 (2) 分解法。告诉学生, 音乐中的许多较复杂的节奏实际上是由各基本节奏组合而用变化多端的练习, 让他们在对比中去认识, 在练习中去获得。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 器乐的演奏, 歌曲的演唱中,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 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 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 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 以优美壮阔的旋律, 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 讴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 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 使人沉思, 使人奋发。所以, 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 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 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 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 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 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经过这系列针对性的练习, 我们感到, 课堂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学生在识谱、节奏和音准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从而可以对他们进行培养, 让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应给予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 由浅入深地引导向更深层发展, 激励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 通过努力, 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让学生的创造力上一个台阶。从而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技巧,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摘要: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 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 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 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 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8

关键词:教师,情感教学,情感交流

所谓情感教学, 从根本意义上而言,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者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现代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交流的主线外, 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新课改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能够协调、平衡的发展。这就要让学生眼里不能只有知识, 而且还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受到方法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熏陶。

一、情感教学促进认知

1. 人心者莫先发乎情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牵制下完成的。进行情感教学, 不仅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对培养良好的个性, 提高人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 内化。情感教学是一种与从认知角度研究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 情境教学, 愉快教学等都是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探索。它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情感, 净化自己的心灵, 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单纯的知识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自主个性和独立人格, 要解决这一问题, 不仅要从技术层面, 还要从情感培养层面入手。因为情感价值观是一种深层的根本的制约力量, 学生的情感有了一定的倾向, 才会产生持续不断的, 对个体生命构成意义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 而学生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学, 没有人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整个教学过程, 不仅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拨动学生的心弦, 就要以情感人。认知决定情感, 而情感影响认知。因此, 要想提过课堂教学的质量, 老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2. 以情而激

情感跟人的需要相联系, 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驱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当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达到一定的学习要求之后, 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学习欲望, 促使他去完成新的任务, 达到新的学习要求。同时, 情感跟人的认知、记忆及思维等认识过程的各种成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感不但能激发、调控认识活动, 而且还能充实认识内容、使认识更加丰富, 推动认识的发展。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增强活动能力, 促进学习发生迁移, 使得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弥补缺陷。而消极的情感则使得学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 甚至厌学。当然,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劳动, 必须要有坚强意志力的参与, 情感的渗入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的情感逐渐内敛和收缩, 不再轻易的外露和被激发, 因此, 对于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 教育者应该分析其所学专业特色情感特点和发展水平,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激发其热情, 将注意力集中于创造性的学习中。

二、如何进行情感教学

1.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 以促进学生智能、情感价值观的主动发展。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要求师生间的相互尊重, 尤其是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地位, 心里时刻装着学生, 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让学生彰显个性, 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合理的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生命, 成为一个健全、独立、完整的人。此时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所谓的“我与你”, 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而不是“我与他”或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当初一个独立的个人, 可以自己主动探索,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挖掘其潜力,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的潜能是惊人的、无限量的。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 信任、期待的情感, 可以产生一种意向效应, 给人一种器重的暗示, 增强人的自信心, 唤醒“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 产生一股力量, 促其不断努力, 取得进步。这种效应主要源于教师对学生发展潜力的信任和期待, 源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 不失时机的鼓励、称赞学生, 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此时的课堂, 就是一个能够教会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 教会学生用合理的方法、创新的方法、自己的方法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发现问题, 乐于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和谐的课堂气氛, 也要求学生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让学生能满足情感接触的需要, 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和同情, 感到自己与周围人是和谐的, 感受到周围其他人的悲伤和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对形成学生团结合作、关爱他人的精神有重要作用。学生因学习成绩和能力的不同而进行不同层次的合作学习,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所在的集体中是不可或缺的, 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从而更加乐意的为共同的集体奋斗。

2. 综合性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是传统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还有对个体情感、操行等方面的要求。正是这些新的要求, 不是我们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因此, 在现代的课程改革中, 总是提倡合作学习, 启发教学等, 希望能够使得学生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 认识到自己的无可取代, 不断探索和创造, 形成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要不断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在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 习得积极的情感态度,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对知识的教学, 我们首先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某些现象和刺激的存在, 产生兴趣, 引起注意, 由此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联系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创设直观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质疑问难,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要求, 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发现并认定的学习目标,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以自身独特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注意调控学习过程,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启发点拨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知识, 使得学生会动脑、动眼、动手、动口、动手、动情, 会想、会看、会做、会说, 敢于抒发情感, 敢于标新立异。

同时, 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及时鼓励, 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 激活学习的创造热情, 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同时, 由于情感是富有个性特征的, 所以在事务评价以后, 教师要善于将学生获得的价值观、信念组织到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内, 并用来指导学生的行动, 内化为学生的性格, 让学生受到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

3. 教师自身素质

要带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信服老师, 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尤其要求老师要能够为人师表进行言传身教, 寓情于教。“正人先正己”, 教师只有自己先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才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生有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且直接证明着教师言行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学生对教师知觉过程中, 会对教师知觉的某种映像不加分析的扩展到其他方面去。另外, 学生对某教师产生了好的映像, 就很可能对该教师所教的课程的学习产生好学之心, 上课认真, 积极思考;反之, 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某一方面产生了不好的映像, 就可能贬低或是看不到教师的其他优点,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晕轮效应也告诉我们, 人的认识经常发生偏差。因此, 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 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 都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 切实做到为人师表, 用自己的高尚的言行感染和带动学生, 增进师生的情感,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感觉到来自老师的真诚情感, 激发心灵深处的火焰, 克服生命本能的惰性和自卑, 萌生仁慈和关爱。

教学过程, 本就是教师传授知识或经验给学生的过程。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媒体和中介。教学内容不同于教科书, 他是教师内化了的知识, 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特殊加工而形成, 其中已经包括了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 带有教师自己的意志色彩。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有详细的了解, 把其和自己融为一体, 这样才能为其教学工作做准备, 在教学的过程中重难点突出, 真情流露, 真正感动学生。课堂教学是丰富情感, 体验情感的主战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 运用各种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小结

情感是教育工作的前提, 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切实做到以情施教, 以情动人, 真正做到既是学生的良师, 又是学生的益友, 定能真诚所至, 金石为开,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 岳麓书社, 2002.

[2]周海玲.借助潜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J].教育探索, 2007 (9) .

[3]张君静.积极情感教学刍议[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5 (1) .

[4]柳虎.浅谈教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吉林教育, 2007 (5) .

[5]徐红霞.浅析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J].科教平台, 2005 (25) .

[6]潘晓霞.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于教学之中[J].科学教育, 2003 (4) .

[7]李兰京, 优化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发展[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7 (6) .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9

关键词: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心智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要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 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 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目前我们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 内容贴近现代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 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不只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标, 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健康的情感,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他们日后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添加内容, 增加趣味

我经常在课上用英语添加一些有趣的内容, 如儿歌、笑话、脑筋急转弯、小故事等, 不仅活跃了气氛, 增加了词汇量, 锻炼了口语和听力, 还增强了学生们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我曾用下面的一个猜谜游戏导入新课:When I was young, I was very fat.I felt unhappy.What did my parents encourage me to do?Can you guess?这个游戏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 也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积极动脑, 回答问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学生编排, 勇于创新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该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发展的空间, 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信任, 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积极性的爱护和尊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时可以让学生编排, 改写教材内容, 培养他们活学活用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 编写课文。如在教7B unit2 Integrated skills时, 两个学生根据书31页中的poster设计出下面的对话:S1: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zoo is?S2:It is in 137 Xizhimenwai Dajie, Xicheng District.S1:Do they have to pay to get in?S2:Yes.S1:What’s the price?S2:For students, it is 5 yuan each, for adults, it is 10 yuan.S1:Which day do you plan to go?S2:Any day next week, because it is open every day.在这种模拟的情景交际活动中,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也在学习与他人的交往。这种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要学”, “爱学”。

三、联系实际, 综合运用

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们才能活学活用, 才能感兴趣。比如讲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中如何在地震中逃生时, 我的问题是:When the earthquake comes, we should try our best (not) to do sth…,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给出了丰富的表达:S1: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stay in the corner and protect our head.S2: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hide under the desk.S3:We should try our best not to run wildly.S4: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calm down.S5: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run to the street.通过这堂课,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地震认识的了解, 还扩充了词汇量, 加强了听和说的锻炼。我也在复习过程中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 有现实情境和实际教育意义的练习, 循序渐进夯实学生英语基础。通过这些练习, 学生获得了积极的, 丰富的情感体验,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教材, 拓宽视野

有的内容可以以背景知识为主, 课本知识为辅, 既增加了词汇量, 丰富了知识, 也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奥运会的“You and me”, 世界杯的“畅爽开怀”, 世博会的“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主题歌都是英文版的, 教师可以先与同学们分享然后可以根据这些主题歌的歌词, 让学生试着把王菲的“传奇”翻译成英文版, 这样也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心理动力, 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五、立志内容感悟情感体验

学习英语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 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 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迸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比如我在教授9B unit4 Main task时, 利用书中Mother Teresa的动人的事迹和优秀的人物品质,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引导, 让他们去感悟人生, 让学生知道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学习, 要学习这些名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总之, 《英语课程标准》在情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挖掘教学素材中的精神内涵和语言文化之美, 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化与情感的美, 使得情感教学目标达成水到渠成,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历练他们的学习意志,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帮助学生取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同时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促进他们情感智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庆福, 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英语》第10期[1]宋庆福, 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英语》第10期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青岛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我被选中去平度送一节英语课。我非常珍惜这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认真地进行了前期准备, 也满怀信心地登上讲台。始料未及的是农村孩子的语言基础低于我的想象, 整堂课的效果对我来说不尽人意。现在回味起来, 说始料未及是给自己找借口, 说语言基础低于想象, 也有推脱责任之嫌。我应该对农村孩子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 应该意识到孩子们面对陌生的老师时所有的羞怯、焦虑的心理, 应该更尊重、保护孩子们的情感,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语言学家克拉申说过:“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 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可以说, 情感因素是决定外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处在极不成熟阶段, 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和关注。在不断的反思中, 我领悟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 运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 大胆发言

这一点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致命根源, 因为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 信息流通不方便, 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 胆量不大, 所以必须先鼓舞勇气, 克服害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气氛, 让孩子学得轻松自然, 教师一定得做好榜样, 尽可能用些委婉语气。必要时课堂教学可加些汉语, 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克服他们因不懂而出现的焦虑情绪。让学生觉得愉悦, 同时还应更多地创造运用英语的环境, 如课堂上值日报告的情景教学, 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方法之一, 可因材施教, 见机行事, 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这次送课的主题是谈论最喜欢的食物的阅读教学, 上课伊始, 我自编了一首歌“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I have….” (通过两个手偶演示) 我观察到孩子们饶有兴趣, 如果接下来能让孩子们作一个跟主题有关的值日报告, 互相用英语交换信息, 我多从积极方面给与肯定, 树立其信心, 逐渐形成积极参与、争相自由讨论问题的学习气氛, 从而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 提高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我会逐渐摸清他们的前置英语基础, 及时灵活地调整教案和教学策略, 学生们会慢慢卸下难开口的害羞心理负担, 这时再树立典型带动其他学生说英语, 起到传、帮、代的作用, 形成一种好风气, 浓厚的学习气氛会制止哑巴英语的蔓延, 从而人人爱讲英语。

二、激发学习动机, 产生积极的情绪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思维也会活跃开阔, 所学知识就容易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英语课是实践课, 工具课, 上课应“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即使是阅读教学, 也应在充满情趣的练习中, 完成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2. 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 备课内容要有所选择, 灵活地设计教案,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意思, 好学、乐学。

3. 教学方法要生动。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 可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 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激情、喜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同时有着改进英语教学的愿望, 善于运用各种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兴趣感, 并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 信念上的自觉, 行动上的顺应, 目标上的认同, 达到教学活动的共振。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过程,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 心灵碰撞的过程, 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情入手, 以情唤情, 以情激情, 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 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 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而只有用真实的, 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教师改变角色。

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 关爱他, 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 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穿着打扮简洁明快, 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 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每一个教师都要有爱,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爱护、宽容学生,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 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 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微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面带微笑, 从容而自信地步上讲台, 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 价值百万美元。”的确, 人与人相逢时, 各种表情中, 只有微笑才能最动人, 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 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3. 多赞美, 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了解学生的优点, 并加以真诚的赞美、接受、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你说他行, 他就行;你说他不行, 他就不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多一份宽容、体贴和关怀, 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深切的爱心和多用“我相信你”、“你能行”、“你真行”等激励的语言去启迪他们的潜能, 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 就会使他们在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 在爱的沐浴中克服困难, 战胜逆境, 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 获得的赞美越多, 就越希望做得更好, 慢慢地,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总之, 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四、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突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11

一、精心创设良好情境,开启学生“情趣”的大门

“兴趣”是整篇文章教学的起点,而导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语引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情趣的高低。一个好的导语引入正是开启情趣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的情趣大门一旦被打开,学习激情便会点燃,学生兴趣盎然。他们马上对要学的内容产生激昂的“情感”。我们在教学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说说你们欢乐的童年吧!畅谈一下你们自己的美好未来,好吗?”学生们一下子开始“唧唧喳喳”起来,他们有用“幸福的”“快乐的”“灿烂的”“美好的”等词语来描绘自己的未来,也有的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用“苦难的”“悲哀的”“ 坎坷的”等来描绘……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年龄段,环境不同,情感各异。对此,我适当穿插一些课件和影视片段,创设美好情境,加强学生心灵上的触动,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情趣大门,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二、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欲

天真的小学生最容易异想天开,对事物特别好奇、好问。因此,我们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奇异思维特点,多设问、多引导、多启发、多设疑,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引起他们大胆联想,广泛思维,多方探索,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欲。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对课文有多层次的感悟,也可激起对人生的思考、对信念的追求、对真理的敬仰……教师也可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模拟场,搭建个自由联想“情感”平台,开展一些展现、抒发学生激情的演示场所,有时甚至可以改编课本小剧,点燃学生激情,使其展示才华。如,结合课文题材,展开一系列的“假如”与多个“为什么”。

在教学《卖火柴小女孩》时,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假如我是那位小姑娘会怎么样?假如小姑娘来到我们中间,故事将会怎样发生呢?……”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上几句,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表现欲,让每个学生都能领悟到一种成功感和乐趣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恰如其分地实施“情感”教学,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我们的语文创新教育将会产生明显的效应。

三、配合学生演读,唤起学生“情感”的想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给学生设置问题并加以点拨,对精彩部分不妨配合学生演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会,唤起学生“情感”的想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各抒已见。尤其是随堂演读,随时可激发感情,联想美好的未来,就文章中的一些人物,联想到社会上发生的悲惨故事和感人事迹,学生也就更容易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了。

教学诗歌时,教师首先在心理上要融入作者当年的环境氛围,应立足当年的时代背景,富有感情地示范诵读,再让学生以同样的饱满激情来演读诗歌,感受热烈的课堂气氛,产生强烈的共鸣,展开无限的思维想像,激活我们的新型课堂。

实际上,在情感教育方面,语文学科相对于数学等学科所包含的情感更为丰富而又贴近。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情感力量,凸显着真诚至上的情感魅力。所以我们就要以自己独有的体会与情思将这些内容表演式地化为课堂中的喜怒哀乐,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课堂角色,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从而真真切切,愉快愉快地吸收其中的语文经典知识。

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原则 篇12

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的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一切活动, 总伴随着某种或者多种情感体验, 反过来, 人们的自身情感体验对人们相应的活动也有较大的支配作用。研究者发现, 人们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产生积极的摹仿, 而人们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会导致行为的停滞或改变。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包含相关的情感因素。

英语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 积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及时主动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 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果, 努力实现教学中的师生良性互动和交流,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

(2)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情感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语言、情感与教学艺术、情感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几个方面。

1) 情感与语言

情感对于提升语言的活力非常重要, 没有情感就没有语言的活力。任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倾注积极的感情, 积极向上的情感会使语言更加情趣盎然, 而且教师通过自己的激情能够影响、感染学生, 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语言的学习需要一种学习的氛围。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潜能。研究发现, 对于学生, 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成长而言, 教师的情商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 情感教学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当前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 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更需要教师在语言运用上投注更多的激励情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 情感与教学艺术

情感与教学艺术的形成关系密切。可以想象, 一个没有情感投入的教师, 在教学中不可能会产生教学的艺术魅力。教学艺术除了需要坚实的专业知识做铺垫, 也需要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实践运用。教师如果不重视情感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形成艺术的光环和美的意境, 课堂自然乏味。然而, 语言课堂更需要情感的积极参与。语言课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教师情感投入的多少。要让学生热爱学习, 勤奋学习, 灵活学习, 教师的情感因素是一个潜在的动力源。情感也是教师自身教学艺术形成的重要基石。没有情感, 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是一潭死水, 没有生气, 没有活力, 更别谈艺术成分了。

3) 情感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 ,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 (Robert Rosenthal Effect) 或“期待效应”。按照该理论的说法, 人类的“暗示”在本质上, 是人的情感和观念, 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 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1) 古希腊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启发了罗森塔尔, 因此, 在对小学生进行试验的过程中, 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望的重要性。

然而, 没有情感投入的期望是不称其为期望的。在教学过程中, 情感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最好的催化剂和黏合剂。这种情感期望、情感投人必将是教学活动中别开生面的教学效果的质的飞跃。 (肖美良等, 2011) 特别是中小学生, 教师个人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个学生的未来。所以, 一个成功的教师, 就应该用丰富的情感以感染学生, 让学生受到激励并成长。

(3) 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把握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情感教育渗入课堂。

1) 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做到仪表大方、笑容可掬、和蔼可亲, 树立在学生中的威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是生活上的朋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挫折, 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 树立信心。作为生活上的朋友, 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 及时了解学生, 关心学生, 以利于正确引导学生。

2) 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最直接、最持久的推动力。学习兴趣不仅仅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 它还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强大动力。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出于对身边的事物的兴趣, 学生自然去积极探本求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 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很重要。创设情境是激发学习动机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特定的社会情境, 就没有语言的交际活动。

3) 情感态度的培养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以教材为依托, 将其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 关于英美文学的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国外成功人士的事迹。教师可以用这些成功人士的优良品质来影响学生, 使得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英语学科的知识, 还提高了其人格魅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自我表现欲强, 且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随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氛围中, 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摘要: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过程。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情感的投入。情感在语言运用、情感与教学艺术、情感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意义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充分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情感教学,英语教育,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益创业下一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