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2024-11-27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共12篇)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小学思想品德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生的心灵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措施。

小学阶段是我们进行系统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 它为初中高中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小学阶段养成的思维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生可塑性极强, 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 因此, 加强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 让情感之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绽放,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点, 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 思想品德教育与普通的文化课教学不同, 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施加正确的影响, 最终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 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 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 因为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 比如, 我们在学习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 说说平时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商店是什么样子的, 商店都卖什么等, 最终可以升华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是一门与人的思想紧密相关的学科, 信息时代,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 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学也应适应这种潮流。对小学生来说, 单纯的课堂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因为, 多媒体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料, 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同时, 多媒体的运用,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思想品德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中“不屈的中国人”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我们中国人有多么的伟大, 学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 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 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 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曾经受到的屈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屈不挠, 顽强抵抗外来侵略和振兴中华的辉煌历程。观看视频的过程中, 学生就会很容易跟随视频进入情境, 加深情感体验, 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 还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应该是紧密相连的, 理论知识只有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才更有说服力, 才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激起涟漪。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在家庭生活中, 家长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尊敬长辈、乐于助人等好习惯。同时学校还可以和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合作,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多去倾听一些劳动模范、英雄的故事,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真正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让情感之花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绽放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2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受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轻政治的影响,导致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假大空”,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由低效走向优化,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情感的驱动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促发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在思品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之间缺少情感的驱动,就会导致知行脱节。因此要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知中激发行的情感,利用情感的驱动,促使学生自觉去实践道德行为。思品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一些鲜活的事例,唤起同学们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但是有的课文中的事例,不足以引起学生道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时事资料,充实感性材料,满足学生道德情感上的需求。如讲《一念之差》这一课时,我借助大 量丰富的录象图片及报刊杂志的报道并加上严肃的表情、动情的语言介绍黄、赌、毒以及邪教的诱惑及危害。当学生在观看了因赌博和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的录象及图片后,都为片中的当事人感到愤怒,有些同学甚至还留下了同情的眼泪。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利用了情感的渲染,达到教学的效果。

二、让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教师,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如在学《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迹,准备在思品课上交流。等到思品课交流时,学生异常活跃,有的组列举了“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发射成功的动人事迹。有的组收集了很多有关512地震中出现的感人事件:9岁小林浩背出两名同学;谭千秋老师为救4个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女警蒋敏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我们 国家的人民在前所未有的灾难面前,团结一致共同面对;社会各界伸出无数只援手,百亿捐助物资迅速聚合,突破万难调集到位;在天安门广场,默哀完毕后,人们列队高呼“中国加油!”等口号,显示出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等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同学们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真切地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纷纷表达了对祖国最诚挚最深厚的感情和热爱。当学生的情感涌出,课堂在情感中开始,他们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走进教材,主动探索知识。与课本材料相比,时政材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这一手段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思品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的阐释!思品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思品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对学生而言,思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思品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的种种现象,因此,让生活化走进课堂,构建生活化课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如教学《可持续发展》一课里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课例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掌握一些处理问题的技能,并满足他们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各种需求,以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3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作为一名教师,我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好”的意识战胜了我。我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我首先运用了“以情激学法”。

情感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 像大哥哥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有一次,一个校外歹人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二、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1.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 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我点明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让同学们高声朗诵。

2.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讲“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时,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四个持刀歹徒博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五十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形象的手势象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他们深深地被英雄事迹所感动。我还从本县找典型,增强学生们的亲切感。如结合讲“关心热爱周围的人”,我向同学们讲述了本校九年级小李同学如何把饭钱节省下来,为帮助同学缴纳本子费的事。最后我问:“这位大哥哥值得不值得学习呀?” “值──得!”有的学生当时就摸口袋,表示也要把零花钱捐出来。

三、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1.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弟弟妹妹,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主动当他们入团介绍人;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护送路远的同学回家。讲“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2.以情启思,明理践行。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挂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述说怎样跟爸爸下地干活, 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才回家的事。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4

一、创设直观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认知

在课堂情感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情感交流以爱心为前提, 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及教学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根源。教学中, 许多教师都知道亲和的师生关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上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 其中提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教师的关爱。所以教师应在爱生的基础上, 努力营造平等、互爱、轻松的教学气氛, 在课堂中带着微笑教学, 给学生强烈的亲切感, 讲课时充满热情, 带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若发现学生生病了, 一定要及时询问, 并给予关爱与指导。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让自己与学生处与平等状态, 体贴、关心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爱心投入到学生身上,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促使学生思维更活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保护自我》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 一课时, 我结合现场模拟录像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应对方法。如为了教学生怎样拨打110报警电话, 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 还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深入浅出地讲事实、摆道理, 让学生感受到上思想品德课既轻松又有收获。

二、实施情趣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 指人认识或掌握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力营造积极的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掌握知识。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 在课前准备中, 广泛搜集和积累教学中可能用到的如文学、历史、科学故事等方面的各种资料, 课堂上提出各种有趣问题, 偶尔穿插一些典型例子或令人深省的语句, 尽最大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 发挥多媒体的最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种资源都突破自身所在科目的限制, 实现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所以多媒体课件能够改变学生视觉疲劳及听觉疲劳的现状, 运用更为感官的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中的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内容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展示香港、澳门及台湾的不同风土民情、地理环境及历史地位等, 并讲明这些地区的发展现状, 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统一大业的前进步伐, 同时体会到党和政府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在日常教学中, 可有意选取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 这些生活中的典型范例, 大部分学生普遍了解, 有自己的看法, 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第三, 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 选取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教材,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如在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 时政内容很重要, 因此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分析, 还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在课前进行“一分钟国内外大事述评”, 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祖国大事和世界的风云变幻, 不仅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 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情引导, 创建良好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质量虽然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及教学方式相关, 但是, 应该看到教学主体是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 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良好心境, 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因此, 教师要想增强教学效果, 必须与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互动引发学生的情感, 保持沟通和交流, 交流方式很多, 不一而足。如教学中, 可通过对话的教学模式达到目的, 具体表现形式是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或评论、修正等, 尽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相互启发, 为师生交流提供有利条件。课后, 学生与教师沟通与交流,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明确学生的需要, 及时对学生的困惑做出引导。实践证明, 课后交流方式更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 但思想教育绝不是光靠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 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二框“少年能自强”时, 学生列举了匡衡、桑兰的故事, 我们可以从“愚公移山”讲到“虎门销烟”讲到“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靠的就是“自强不息”, 今天的中国走向富强更需要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大量实践证明, 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 用情感教学, 才能使学生爱学、会学, 学会用思想品德课知识提升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新课标提出教学应以人文本, 目前, 国内大力提倡素质教学, 学生正在向全面发展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掌握, 更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情感。本文详细讲解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几种具体的情感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教学中会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同样教学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凤库.小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新课程.中学, 2012, (11) :73-73.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5

摘 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其核心在于有机整合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情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有利于领悟思想品德课精神实质,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我们就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教师必须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3.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通过教学不断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爱憎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情感架设心灵之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二、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在情感教育上,我们应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做起,向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这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从点滴做起,在细小之处关爱孩子们,这才是为孩子情感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2.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积极互动,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尝试着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加入了辩论会、嘉宾访谈、小品表演、小合唱等形式。初一上学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看了孩子们写的洗脚感想:“母亲的脚长得很难看,也很粗糙,像鱼鳞一样。一开始我有点不好意思,洗着洗着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落下来。母亲一直没说话,我一直低着头慢慢地给母亲洗脚。心里挺难受的。”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初二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诚实守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然后又讲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诚信月”活动。我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初步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搜集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资料,应用教材中知识去分析其危害,寻找解决办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后,既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乐趣,也改变了以前对思想品德课的轻视态度。

4.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如,在学习“我与祖国共命运”时,例举了学生看过的影片《亮剑》、《铁道游击队》等片中一些人物、情节,以及现实生活中“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活动中涌现出先进人物、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好工人徐虎等等。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 :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学习“描绘自强人生”那一框,学生们举了匡衡、桑兰的事例,我从“愚公移山”讲到“虎门硝烟”。今天的中国走向富强更需要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我能感觉到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希望。

总之,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敬、信任、体贴、关爱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打造崭新的思品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6

一、以情激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班级,像大姐姐一样关心他们,与他们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有一次,一个校外歹人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忙安排学生看书,自己跑出去。看到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危险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此举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执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二、以情明理

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我点明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然后话锋一转,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耻、国荣我荣”八个字,让同学们高声朗读。

三、以情导行

在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挂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他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安静下来。过一会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的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启发大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说怎样跟爸爸到煤厂买煤,累得满头大汗把煤拉回家。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有了深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知识。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7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情明理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不论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1. 故事渗情,吸引学生。

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又如讲“为人民服务”时,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再如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四个持刀歹徒博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五十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形象的手势如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深深地被英雄事迹所感动。我还从本市找典型,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如讲“关心热爱周围的人”时,我走访焦作工学院,向同学们讲述了大学生如何把饭钱节省下来,为治疗一位教师三岁孩子的疑难病症捐款的事。最后我问:“焦作工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值得不值得学习呀?”“值得!”有的学生当时就摸口袋,表示也要把零花钱捐出来。

2. 教具育情,形情交融。

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的内容时,我挂上彩色大地图,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又如讲“为人民服务”时,我用投影机播放周总理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了他那博大胸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再如讲“发挥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二、以情激学

中学思想政治与与其它学科相比,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受社会上某些重金钱、实惠,以及重经济轻政治的影响,学生往往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教师,我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好”的意识战胜了我。我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我首先运用了“以情激学法”。

1. 情感投资,以爱结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有一次,一个校外歹人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立即安排学生看书,自己便跟了去。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

2. 真情实话,以情诱学。

我在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说出它的内容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以及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升温”,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三、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1. 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弟弟妹妹,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主动当他们的入团介绍人;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护送路远的学生回家。又如讲“热爱劳动”时,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2. 以情启思,明理践行。

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出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别学生说出了父母的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不少学生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学生述说怎样跟爸爸到煤厂买煤,满头大汗地把煤拉回家的事。

要做一个很好的中学政治教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有“情”,还要有“爱”,只有有了浓厚的爱,我们才配当学生的老师。

参考文献

[1]刘凤平.课堂导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科学, 2001.2.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德育教育

二十年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 要使教师对学 生做到“晓 之以理 ,导之以行 ”,首先必须 “动之以情”,“寓教于乐”。因此,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注重情感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热爱和尊重学生出发,以积极的情感,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和手段,激发和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拨动学生心弦, 振奋学生的精神,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感染,进而形成情绪记忆,促进信念的形成,行动的转化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 本文就此问题中的教师因素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 ,信其道”。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更是一种高尚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想和学生真正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一开学 ,我就利用周会课、课间、自习课、找个别学生谈话、查找学生的档案材料等,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并且一一做了登记,在教学中,我主动了解他们,接近他们,和他们聊天,注意观察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

2.真心关爱 学生。对于学生我不但把他们当成教学对象 ,更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子女。我通过谈心、家访等形式,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以后,我会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他们找回自信。生活上,我更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我班有一个学生手被玻璃划伤,我立即开车送他去医院包扎伤口,并垫付医药费用;冬天,有寄宿生学生感冒输液,我陪在他们身边,让学生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慢慢地,我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3.做学生的榜 样。教师为人师表 ,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做到,在教育学生时,我不仅用说教的方法,更注重身教,比如:有的学生有乱扔垃圾的恶习,作为老师,我看到地上的纸屑时,主动弯腰捡起,慢慢地学生的恶习改掉了,班级环境变得优美洁净。

二、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注重情感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讲授时,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

1. 在讲课时 , 我特别注重讲 话的语言、 动作、表 情的感染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语调抑昂顿挫,同时,配以相应的动作渲染气氛,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效果。如在讲《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老师,并讲述和自己关系最好的老师之间的故事, 以及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最不喜欢的老师及其对自己学业的影响, 从而导出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接着用设问的方法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你们愿意和老师搞好关系吗 ? ”进而进入课堂主题 ,有了上面的铺垫,下面的内容学生学起来轻松多了。

2.在讲课时 注重用情 启思 ,使学生做到 明理践行。 如在讲“孝敬父母”时 ,我讲解了古今大量事例 ,表现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同时,课件展示《游子吟》的诗句,紧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是怎样关心父母的? ”教室里安静下来。随即我启发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课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作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课堂教学 中严中有 情 ,端正学风 。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一味迁就,而是包含有理有节的批评教育,记得有一次上课,有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怪调,弄得全班哄堂大笑,课下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从思想上、行为上指出了他们的错误根源,使他们真正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最终,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今后绝不再犯。

三、坚持原则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与学生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诚意,用真诚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还要把握原则, 这个原则指的是学生的任何行为都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以学习为首要任务,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由于初中生处于思想的萌芽期, 所以他们的思想情感上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较先进的思想情感和较落后的思想情感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相互作用,会阻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教师要能够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引, 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原则性。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9

关键词:情感教学,思想政治课,职业高中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引向了考高分的需要,学生成为知识的存储器,厌学情绪普遍存在。职业高中作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技术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职业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我国职高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不断发展,教育质量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教育中仍旧存在诸多不足,部分职业高中学生道德责任感不强,价值观扭曲、双重人格等情况也日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职高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开展情感教学,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充分地发挥师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互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关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信念、态度,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情感教学是一种教育观,认为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个性的培养以及学生品德的提升,注重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情感教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科学性,包括情感教育目标的科学性、教育方式的适应性;二是发展性,是指情感教学机制是不断发展的;三是创造性,是指教育的理念要不断更新、不断创新。

二、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运用的问题

(一)教师主观情绪影响教学的效果

研究发现,部分职高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习惯地把个人的主观看法或情绪流露出来,使得学生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部分教师在使用案例分析的时候,案例延伸得过长,并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愤怒、不满等主观情绪,这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判断,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对情感教学的适用范围不清晰

在当前职高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用情感教学的方法。思想政治课本身是比较严肃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果不加分辨地采用情感教学,不仅不能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情感教学流于形式

情感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情感共鸣,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内容源于生活。因此,如果教师没有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深刻的领会,盲目地运用情感教学,就很容易使得授课内容因为缺乏深度而让学生游离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外,最终使得情感教学流于形式。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教师而言,只有对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目前,职高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以考试为主要的方式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实际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等因素,比量化的考试成绩更有价值。

三、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精心设计情感教学的过程

首先,要设计适用的教学情境。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热身,可以采用对上一节课知识点以及重要内容的回顾,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既可以起到复习知识的效果,又能够很好地启发思维,让学生获得思维上的连贯性,使其逐步融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使得后续的情感互动更加自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从辅助教学角度帮助学生主动创设情境,只要学生创设了和课堂教学相关的情境,这一情境就会延续到整个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且难以偏移。其次,可以运用具有美感的事物来获得学生的响应。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比较严肃,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具有美感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内容

通过精读教材,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内容,使得一些一成不变的内容融入情感的形式和内涵,使得所处理过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引发学生联想,产生积极的情绪。在备课中,应充分熟悉教材,对其中可以进行情感处理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再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自己的阅历,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形成一种正面的激励,逐步引导学生联想,最终产生和自身情感相同的情绪,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情感教学手段和方法

首先,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情感教学不仅需要师生的行为互动,还需要师生情感互动。其次,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情感交流更为顺畅。最后,积极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完善情感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在情感教学中,应适当延长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需要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还要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进行考核。更要对情感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提升情感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丽敏.谈高中思政教学中的有效情感渗透[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3):132-134.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0

一、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内蕴

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是指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中, 把情感的因素完美地融入到知识的讲授中, 以实现教学目标, 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在初中思想政治的情感教学中, 完全摈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用枯燥的说教语言来“满堂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的束缚, 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受教育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 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它是教与学双方情感的互动与升华。因此, 情感因素的有效运用, 使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与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的教学意义,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渗透的必要性

新时代的初中生思想活跃, 情感丰富。同时,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 不仅要传授教材知识, 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启迪, 使政治教学成为知识育人的教学。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就应该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 因此, 采用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初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 教师应在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避免空洞乏味的语言说教, 要注入情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 一方面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学习中收获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初中思想政治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承担着教授学生知识与培养其政治素养的责任, 并且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 所以, 作为教师要先从自身出发,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 引起其情感的共鸣与互动交流。因此, 实施情感教学必须把握好情感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

(一) 要重视情感教学环境的设定

教师要从学生情感兴趣出发, 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来设置符合学生情感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 还要将自己的情感因素也调动起来, 并融入到教学中, 使课堂教学能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情与动作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 与他同欢乐, 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老师, 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所以, 用情感引导的方式, 设定教学环境。例如, 在讲授与学习《难报三春晖》时, 就采用情感教学。此知识点是旨在培养学生要孝敬父母、理解父母, 与父母多加强沟通与交流。因而, 在设置这一情感环境时先让学生重温《游子吟》这首诗, 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怎样做到对父母的孝敬, 触动他们心灵的深处。使在对基础知识梳理讲解的过程中,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孝道的意义。这样一来, 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 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达到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 要优化情感教学的方法

为了有效实现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效果, 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方法, 摆脱以往“填鸭式”模式的束缚, 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极致, 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所以要对情感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讲授是一门艺术, 教师的讲课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师一方面要用幽默的语言色彩去感染学生, 避免那些空洞的、政治性的说教, 这比起平铺给学生讲述内容来说,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强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强化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自己真实的情感去触动学生, 向学生表示自己的情感态度, 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与学生发生交流与互动, 让学生加入对教材的讨论, 最大程度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使学生的想法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展示。

(三) 注重知行统一的情感体验

初中政治的教学目标不仅只是传授书本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 因此, 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 而且还应该把教学重心延伸到课后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增进感情。还拿学习《难报三春晖》来说, 教师在讲述知识后, 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给父母写封感恩信等, 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实践活动的开展, 不仅使学生的品德素养有所提升, 情感产生共鸣。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来说, 也收获最优效果。注重知行合一, 把课堂的情感带到课后行为中, 并转化为一种具体真实的行动, 从而真正实现情感与行为的统一。

综上所述,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情感教学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同时在初中教学实践中也具有普遍性。因此,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情感教学的内涵, 设置情感教学的环境,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 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 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承担着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功能,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提倡以人为本, 确保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 需要实施情感教学。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从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的内核入手, 阐述了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重点论述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运用情感教学的策略。

情感思想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措施

G633.2

思想品德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而情又是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只顾把课程内容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课程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而如果在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升高,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一、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于中考的压力,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只顾把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俨然成为了教学的说教者,而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忽略了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和情感教育,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部分学生甚至是放弃了思想品德课程,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而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更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所以,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轨迹、并且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教育有效的渗透于教学中,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思想品德新課程中有明确的指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重知识,轻技能,会使课程内容过于枯燥,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积极性不够强烈,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让单向灌输模式转向为双向式探究课堂,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在情感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挖教材内容,探索情感资源

教材既是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对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然后再寻找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并加以引导,便于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譬如:在教学《老师伴我成长》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情感采用一些带有情感字眼的文字,然后,再鼓励学生说出教师为自己作为最感动的一件事,待学生分享完毕之后,教师再引入正文。

(三)创设情境,以境育情

情感可以在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能使学生与学科知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创设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促景生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状态。譬如:在教学《爱在屋檐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出各种各样有关于家庭温馨的图片和视频,或者再教学中穿插一首《烛光里的妈妈》,然后,教师在设计出合适有效的导入语,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用一段话来描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状态,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认知程度,还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加强实践,以行育情

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能够更好的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观察、想象、探究及合作的欲望,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各种课型中适当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辩论会、小品表演、小合唱、采访、编故事等形式,以此来做到以行育情。譬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学生都已经染上了网瘾的恶习,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开展出辩论赛活动,辩论内容学生应不应该上网?通过让学生辩论,既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打破传统教学气氛的枯燥无味,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学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适当的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着情感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旖旎. 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

[2]罗瑞长. 高中思想政治课体情感教学应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杨芳.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165-166.

作者简介: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或技巧,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在心境欢快、情感融合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并最终形成稳定乐学、勤学的态度和能学、善学的能力。实行情感教育,关键是改善和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对人智力发展的作用早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明。英国优生学者心理学家高尔顿研究了“热情”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认为:“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这里所谓的热情,在普通心理学中称为“强烈、稳定、持久的情感”。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在谈发展学生的智力时强调:“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他曾用大量实践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初中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三、情感教育策略

(一)倾注情感,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心和求知欲。“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他的课。在教学中,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创造一个师生相容的良好环境,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这样学生就会由爱老师到爱上思想品德课。由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由“苦学”到“乐学”。

(二)优化心理素质。

缺乏信心、胆怯,意志力不坚强,缺乏兴趣往往是阻碍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自主学习的障碍,尤其是缺乏信心和胆怯,这也是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消除学生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习的信心,从而消除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

2. 尽可能分层教学。

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让其参与不同程度的学习活动。如在“案例研讨”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分别给予不同的任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能有所收获,避免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 尽量使用评价效应。

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态度及时予以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见解,通过互评和师评,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自信体验。成功和表现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身的潜力,这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大有益处。教师可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研讨”,给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得到表现机会,唤起情感共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多给些鼓励和表扬。对无法一步到位的学生,教师还应帮助他们架起走向成功的“桥梁”。同时应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提供好的学习经验、方法和积极的反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

(三)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宰,要求学生“唯令是从”“我讲你听、我讲你做,教师永远正确”,学生不得违背教师意愿,这导致学生不敢言,不敢思,不敢自主,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何谈自主性和能动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的新型结构,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彻底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由单纯地被动“装知识”变为自己“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四)重视情感因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积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序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年龄和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在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教师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在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教师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注意问题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传统教学是以“应试教育”和“升学教育”为特征,教学中教师重于传授知识,学生偏于追求分数。因此,有人认为,在中学施行情感教育将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这实际上是对情感教育的一种误解。事实上,情感教育以“乐学”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并非摒弃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这些基本要求,而是通过情感教育这一形式,寓教于乐,乐中求趣,趣中催人好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二)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单是指教师的学历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习惯及知识储备的了解,并能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李素艳

(唐山市路南区第三十九中学,河北唐山

摘要: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不断创新。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标新立异,从而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方法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我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

一、学习历史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培养想象力的过程。历史教材是以文字为主的信息载体,概括性的文字叙述较多,如果能够依据文字材料的揭示,在头脑中想象出具体生动的形象,将会更真切地感知历史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借助于历史教学发展他们的再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历史教学对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有效,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说了。

中学历史教育也存在着培养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有利条件。历史教育由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生动的故事性、强烈的感染力,并能为学生树立典范,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效尤前人,做个品德高尚和有作为的人无疑是有积极影响和作用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是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 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 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不一地自身修养,勇于教改实践,大胆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三)协调两个关系,确保教学质量。

施行和推广情感教育,还须处理好乐学与严格、乐学与勤苦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地为获得活跃气氛,让学生玩得愉快、开心。教师要按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严要求、严训练、严把教学质量关。同时,仍要大力发扬刻苦精

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2.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把“苦学”与“乐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上一篇:理论课教学下一篇:从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