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探究思想情感意蕴

2024-10-04

散文探究思想情感意蕴(通用4篇)

散文探究思想情感意蕴 篇1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把握散文丰富的情感意蕴》教案

溧阳市竹箦中学洪超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的特点,把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技巧

2、探究文章饱含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探究散文的情感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散文,讨论了阅读散文的方法,比如(圈点勾划等),本节课再来探究散文的丰富情感和意蕴,请大家阅读《在风中长大》。

二、课堂研讨

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在风中长大的风,主要有哪些风?长大是什么意思?

研讨

1、文中有哪些类型的风?这些风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海风山风

小乡扇风 村晚风 空调风 城大市台风

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要椐结构,找物象----------研讨

2、在文中这些风各代表了什么,请指出?

主要代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活 海风 山风

童年生活

扇风 晚风

朴素简单的生活 空调风

城市生活 台风

大自然

研讨

3、这些风又具有怎样的特征,给他们加上一个定语修饰词?并体会其中情感?(讨论交流)

可自主选择能体现情感的段落自由朗读。并作交流。

清新的海风山风

怀念 朴素温馨的扇风晚风

眷念 清冷生硬的空调风

排斥厌恶 狂暴肆虐的台风

台风

敬畏

战台风

批评

避台风

欣慰 顺便解决课后第四题

4、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6分)【答案】

①对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的留恋; ②对温馨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③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 ④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1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⑤对人类改造自然不自量力的批评;

⑥对人类摆脱愚昧思维、认识上获得进步的欣慰。(每点1分)

研讨

4、概括主旨

长大了(通过结构看结尾段把握主旨)顺便做第三题

3.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4分)

【答案】①身体的成长(或“肉身的伸张”,2分); ②摆脱了愚昧思维(或“认识上获得了觉醒和进步”,2分)。

研讨

5、总结把握散文情感的阅读方法(讨论交流)

其一、找准物象,分析情感 其

二、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其

三、关键句段,把握主旨

三、课堂训练

做《故乡草》第4题

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① 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

② 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 ③ 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 ④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例文.在风中长大

朱以撒

①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

②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③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

④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

⑤台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台风时,已经是这股力量穿行过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了——楼房倒塌,桥梁倾圮,林木拔起,船只颠覆。装点城市的无数大型广告,妖冶的美女花容失色,断成几节,只余一只煽情的眼。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

⑥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风》。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

⑦然而,自然界永远是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

⑧在风中,我们长大。(选自《十月》,有删节)

1.文章第③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4分)2.文章第⑥节写《战台风》这出戏有何作用?(6分)

3.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4分)4.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6分)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1、【答案】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1分),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1分),运用细节(1分),从视觉、味觉等多方面描写(1分),使人如临其境。

2、【答案】①写出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不自量力(2分);②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写到的台风肆虐,开启下文对于人在大自然面前低头的评述(2分);和下文人对风、对自然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在风中长大”的主题(2分)。

3、【答案】①身体的成长(或“肉身的伸张”,2分); ②摆脱了愚昧思维(或“认识上获得了觉醒和进步”,2分)。

4、【答案】①对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的留恋;②对温馨的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④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⑤对人类改造自然不自量力的批评;⑥对人类摆脱愚昧思维、认识上获得进步的欣慰。(每点1分)

故乡草

刘翠婵

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年第1期,有删节)

1.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分)

2.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4分)

3.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

1.运用了比喻(1分)、比拟(1)等修辞,运用了对比(1分)的手法,描绘了春天村庄里小草竞相生长的情景(1分)。

2.稻草香甜(1分),带给村里人一年的希望(1分);稻草温暖(1分,或“有温度”),温暖作者童年许多个冬天(1分)。

3.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2分);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2分),以及他们乐观面对命运的精神(2分)。

4.①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②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③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④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散文探究思想情感意蕴 篇2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育情

教学本身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就可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愉悦、亲密、共存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相容。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情,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就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以“情”育情。正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面带微笑化解学生内心的紧张,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使用生硬的命令式的语言,尽量运用启发式、鼓励式的语气,时时微笑面对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使用“你说得很好,还有要补充的吗?”“这个想法不错。”“你的分析很到位,或许这样说会好些……你觉得呢?”等等。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无意或是有意地变换语言的表述,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再比如,我常常利用值班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像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与他们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二、创设温馨的课堂氛围,以“景”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要创设温馨的课堂氛围,以“景”育情。温馨的课堂氛围将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领悟,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如何创设温馨的课堂氛围以“景”育情呢?

一是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思想品德八年级“难报三春晖”一课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播放和古诗《游子吟》的朗诵,为学生展现一个母亲为即将离开的儿子缝补衣服的情境,这样的一幕看似平淡却极其感人,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一针一线都流露出浓郁的母爱。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厚重,父母为了子女成长付出了太多,我们理应感恩父母和孝敬父母。

二是发挥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创设温馨课堂氛围。教师的语言是给学生描绘梦想的美妙音符,是启迪学生智慧的神奇钥匙。因此,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而且通过这种幽默、深情、激昂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要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温馨的课堂氛围,以“景”育情,教师必须要做到在睿智活波、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中传授知识,要做到在幽默风趣、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中“传道授业解惑”。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师生之间也多了一次情感交流。

三、激发浓郁的学习兴趣,以“智”育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关键要素。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当学生充满兴趣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学习中是高高兴兴……充分体验到快乐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心理和求知愿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何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呢?

一是运用艺术性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借助于音乐、电影、诗歌等艺术表现方法,通过变化课堂教学方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内容。例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品味生活”一课,通过艺术性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这样,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以“智”育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课堂学习的佳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品行也得到很好塑造与培养。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假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书本知识不能够联系实际,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知识灌输就会变得枯燥而乏味,空洞而无力,思想品德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如果在传授学生知识时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就会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例如,在讲解思想品德“关注经济发展”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企业去考察,让学生自己思考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消费方式,辨明哪些是合理消费,哪些属于不合理消费。这种联系实际,使生活贴近课堂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说教对学生心理上的触动更加深刻,从而坚定学生保护绿水青山的信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提高情感的自我修养,以“能”育情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但要教知识,而且更要育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就是无形的力量和榜样。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提高情感的自我修养,以“能”育情,这样才有助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才干就在于他善于以自己的感化力达到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体验到应该体验的情感。”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本人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和较高的人格魅力,才会赢得学生的喜爱,才可以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涉及到学生关注的兴趣领域,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而折服。同时,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充沛的情感组织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思想品德教学所具有的以“能”育情。要在言谈举止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幽默睿智、乐观豁达和宽容大度的精神品性,做到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展现,是传统说教方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取代的。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情感的自我修养,优化自身的个性,完善自我人格。

散文探究思想情感意蕴 篇3

一、句、段内涵题

首先是题干复位,不管是句子还是段落,都必须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其次是抓住句、段中的关键字词,由浅入深,反复揣摩关键字词的内涵。接着深入挖掘出句与段中隐含的主旨义,这个主旨义主要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最后要适当考虑句、段的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

以2013年江苏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何容何许人也》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探究段落内涵题。根据以上探究句、段内涵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道题可做如下思考:首先要将这个句段放到全文中考虑,文章共六段,前五段主要照应和解释了题目,何容究竟是何许人也,何容是一位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他的交往、生活、心理等方面。最后一段是在前五段内容基础上的升华和总结,进一步指出了何容的为人。其次要抓住此句段中的关键字词,“最大的原因”、“说得来朋友”。“最大的原因”说明何容对社会的失望,他留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朋友;“说得来”说明何容和朋友之间的默契、投合,何容理解朋友,朋友也是何容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接着在理解此句段时,还得适当地结合文本的主旨义,因为此句段在文章的最后,而文章的结尾往往具有卒章显志的作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何容的赞许之情,何容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那是何容的不幸,但那样的时代有何容这样的人,又是那个时代的幸运。最后,在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等方面,如果有涉及则有必要考虑,如果没有则不必生搬硬套。综合以上解题思路与技巧,再加上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考生的答案距离高考参考答案也就近在咫尺了。

二、全文深刻意蕴题

首先梳理、概括全文内容;其次抓住不同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在探究的时候要注意探究的广度;最后深入挖掘全文的主旨。通过对考点的解读,发现很多作品的深刻意蕴都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所以在探究的时候还要注意探究的深度。

以2012年苏中三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水乡的日子》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探究文本深刻意蕴题。

首先要梳理概括全文内容,这篇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水乡的人,后半部分主要写了水乡的水鸟,全文人与鸟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水乡日子图。接着抓住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从人与水的关系来看,表达了水乡人对水乡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作者希望人们多亲近自然;从人与水鸟的关系来看,说明了水乡人对水鸟的爱护,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要敬畏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最后还要注意挖掘的深度,这篇散文最深刻的主旨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标题意蕴题

首先,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分别理解关键字词的本义、比喻义(如果有则答,没有就不需要答)、情感义、主旨义等。当然,有时还需适当考虑标题本身存在的表达技巧。

以2014年苏锡常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垂向大地的杨柳》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标题丰富意蕴题。根据以上探究标题意蕴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道题目可做如下思考。首先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杨柳”,当然“垂向大地”也得关注,这是怎样的“杨柳”,是“垂向大地”的“杨柳”。接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理解关键字词的本义、比喻义、情感义、主旨义等。从“杨柳”本义来看,就是指丰子恺最喜欢画的杨柳以及他专门写的一篇散文《杨柳》;从“杨柳”的比喻义来看,一方面,它可以比喻为丰子恺先生的画作,这些画作影响深远,能穿越时空,温暖后人心田,洗涤后人心灵;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比喻丰子恺先生高而能下不忘本的美好品质,表达作者对丰子恺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从“杨柳”最深刻的主旨义来看,它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也寄托了作者希望中国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传的美好愿望。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靠的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运用一些已知的技巧进行高效解题,做到“举一隅能以三隅反”;另一方面,亦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继续总结更为清晰的答题思路和更为有效的答题技巧。这样相辅相成,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的得分率就可以提高了。

散文探究思想情感意蕴 篇4

一.立足本校实际,选材回归生活——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前提

在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设计了一个与该单元知识内容相配套的主题探究活动。但如果只是照搬上面的设计,必然会出现本地本校不相适应的地方,难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另外,有不少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内容空洞,就是讲大道理,脱离生活实际。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主题探究设计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材一定要回归生活。要从学生关心、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选用社会时政热点及学生关心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进行主题探究的兴趣与热情,更容易引起共鸣,而不是将其当做一个任务去完成。

2014年的两会期间,不少同学感到好奇,想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两会的内容,培养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与情感,我们设计了一个主题探究活动 :童眼看两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搜索两会的相关内容,就两会知识或热点问题做一份手抄报,可以是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周一回校,学生们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经过评比,优秀的手抄报在年级办公室门口张贴展示,在年级引起轰动,还吸引了不少其他科目老师的关注,掀起了学习两会的热潮。

二.注重情感体验,以情动人——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关键

胡云琬先生曾说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情感的形成,需要经历感知——内化——升华——实践复杂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和熏陶”。要达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不能仅通过讲解或传授的方法把其直接交给学生,而是需要创造有利于其参与、体验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因此,主题探究的设置必须要注重情感体验,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在参与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形成态度,进而内化为价值观。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例,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能体会父母抚养自己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工作的繁忙,很多父母与孩子直接交流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以至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理解、孝敬父母的品质,我们设计了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沟通、理解、成长”。整个设计以情境再现的方式来促使家长与孩子坦诚地进行沟通,同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并且对知识和情感的内化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以某位同学完成的作业为例 :

沟通·理解·成长——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主题探究活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开始拿着手机在QQ上和同学聊得没完没了,渐渐地疏远了,住在同一屋檐下,却一天说不了一句话的父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开始追明星、追电视剧、追日本动漫,渐渐地冷落了跟不上潮流的父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锁上自己的卧室、锁上自己的心房,渐渐地忽略了父母语重心长的关心和劝诫……亲爱的同学们,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于家和父母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也应该将自己感恩的心情付诸于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切,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反思自己的作为。

三、活动 方式多样 , 学生喜闻 乐见——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保证

从活动方式上看,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提供的主题探究可以分为三类 :1. “资料搜集、整理型”,即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收集和整理所需资料 ;2. “调查型”,即通过问卷、采访、观查等手段,了解现实问题并解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体验型”,即通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动手操作、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从中掌握技能、学会分享与合作。

刚开始进行主题探究活动时,学生会有较强的新鲜感,也乐于完成。但如果每次的主题探究活动方式单一或者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则活动完成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难以达成。因此,在设计主题探究活动时,老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结合本单元的知识主题,做到活动方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根据具体实际,学生可以是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是通过小组合作甚至是家校合作方式完成。

案例一 :“了解身边的险情学会自我保护”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方式完成。学习完七上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后,为了引导学生意识到身边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我们设计了该主题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广州实际情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我们身边的险情,并提出保护措施。有个小组就广州是雷雨天气多发地区,针对雷击这一严重而又容易被忽略的自然灾害,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案例二 :“磨练意志、战胜挫折”主题探究活动,通过个人采访、家校合作的方式完成。为了更好地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是在不断经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的,进而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某同学在采访启示中写道 :“这次简单的采访令我受益很多,我不仅更了解爸爸的经历,从他的经历中学到不少。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平凡如我,高大如爸爸,都会面临挫折的挑战。而在挫折发生后,爸爸的两个做法也是最值得学习的 :永不放弃和冷静分析原因。虽然这两点我都没有在前面的内容中明确写出,但不容置疑的是,它们是成功的基础。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都应该永不放弃并冷静分析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相信挫折终会被克服。”

案例三 :“寻找自立自强务实人”主题探究活动,通过个人观察、演讲的方式完成。鉴于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容易依赖他人,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立自强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养成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我们设计了该主题探究。在该探究中,寻找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身边的同学,确定对象后,要搜集其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以演讲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同学这样讲到 :“他,玉树临风,目光炯炯有神 ;他忠厚老实待人质朴,再配上乐于助人的美德,犹如山寺始盛开的桃花,在颠沛流离的季节,越发芳香。他是考场上的霸主,却从不为几次考试的失败而沮丧 ;他是课外书中的主宰,每每与作者的心灵共舞。他热爱学习,经常在课间阅读《哈利波特》等英文原著,遇到不会的单词马上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耽搁一分一秒。他还制作自己的错题本,时常翻翻看看,以加深记忆。这样的学习态度,想不成为学霸都难!他不但热爱学习,还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在学生会的纪检工作,他每天都会环校一周,查岗完毕,没有任何差错才会回去午休。这样全面发展、自立自强的男孩,谁会不敬佩他呢?”

在实施主题探究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转变观念、充分重视。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通过知识与能力训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内在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在主体性认识和情感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并在品德行为的反思中不断丰富和修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追求。在这个复合、循环的教育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是实现知识、能力等其它目标的工具,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本身。

2. 适当分组,适时介入。对于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主题探究活动,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分组,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搭配,分成若干个“同质”探究小组。对于个别有人际交往障碍及学习基础较弱的同学,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3. 科学设计、适度指导。主题探究活动要结合学生实际及相应知识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整个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任务及流程等,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

摘要:主题探究活动对弥补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体验不足的缺陷,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题探究活动设计要立足本校实际,选材回归生活;做到注重情感体验,以情动人;方式要多样,为学生喜闻乐见。

上一篇:越来越勇敢的我作文下一篇: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