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情感散文

2024-06-04

信仰情感散文(通用14篇)

信仰情感散文 篇1

爱情中,勇于低头的那个是伟大的。

相爱久了,本来相敬如宾的两个人也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却都想要压倒对方,不能说这样的不是爱情,只是这样的爱情还不足够成熟,这样的爱情还需要时间的锤炼。但是我们要始终坚定一点,绝对不要因为矛盾,因为挫折,因为倔强,因为自尊,因为所谓的面子而失去一个相爱的人。有些人一旦失去,我们便会后悔不已,会一生怀念。

都说恋爱能够使人成熟,但是失恋能够让人看清更多事情。失恋一次,我们仿佛一夜之间就能够听懂所有的情歌,能够瞬间明白那些前任教会我们的事,我们也必将带着满心的沉痛在爱情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着。2010年的春天,一个依然下着大雪的季节,我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告别了初恋的时光,那时我一个人站在漫天雪花飞舞的校园里,望着到处白茫茫的雪地,内心是多么地茫然和心痛。

那时起我终于听懂了张信哲的《白月光》,在后来半年的时光里我不停地单曲循环着这首《白月光》。世界上最无情的是时光,最温暖的也是时光,转眼间已经六年过去了,那时的心痛已经消失殆尽,随着岁月的流水流进了不见边际的茫茫海洋。只是有时偶然听到《白月光》,当时那种心痛难耐的感觉又会突然来袭,从那时起我就不停地思考着这是一种什么因由。我不停地叩问自己的内心:“我还在害怕吗?”只听内心深处传来一声坚定有力的声音:“我不再害怕。”终于我敢于勇敢地去面对,鼓起勇气再去听过往悲伤的歌曲,内心却再也泛不起半点波澜。从这时起我终于走出了当年的人生阴影,敢于去回忆前任教会我的事,能够去理性地分析我败在哪里,突然明白以往所有的伤痛似乎都是为了如今的爱情寻找矢志不渝的良方。我深刻地记在心里那些女孩教会我的事:我爱你,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

爱情中,千万不要提起“分手”两个字,除非心已死。怕的是那时的年少无知,怕的是那时的年少轻狂,因为自尊说出倔强而无情的话,一句推一句,最后断送了大好姻缘。不要因为一时的任性就轻易放弃一段感情,如果没有努力过,你怎敢说你真爱过。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相遇,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才有了那一次人生之初见。遇见你不容易,遇见了,我就再也不想放手。爱情中,低头并没有什么,自尊也并没有那么重要,起码没有那个人重要。只要在内心认定:“只能是你”,坚定告诉自己:“我只要你”,其实所有的困难也都变得不那么难了,心里就再也不会动摇。我们会因为别人的忠言劝慰而“一语惊醒梦中人”,所以我们要牢记爱情中那些刻骨铭心的箴言,在关键的时候自己能够想起,能够说服自己,只因为我爱你。

真正爱一个人,我们会思考,会反省,会默默付出,会用心改正缺点,会对她很用心,会对爱情很上心,会想着在平凡的日子里制造出只属于她的惊喜,因为爱情需要仪式感,这样才能保持爱情的新鲜和浪漫,才能够一生履行“我爱你”的诺言。真正爱一个人,会为了她而拒绝一切暧昧,因为我们的内心非常地清楚,因为别人而失去她是非常不值得的,会让我们终生悔恨。真正爱一个人,你会知道她什么时候是发小脾气,什么时候是真的生气,什么时候是任性,什么时候是小孩子气,而你能够以一颗从容爱怜的心,微笑地看着她在那里闹,只因为看着眼前的她会觉得很幸福,会觉得她在身边是最重要的。

相爱的两个人是勇于低头认错,是相互珍惜的,这样的爱情才是深沉的,才是成熟的,而爱情中勇于首先低头认错的那个人则是伟大的。

想起《匆匆那年》中,陈寻在毕业晚会上深情地望着方茴,大声地唱着张信哲的《信仰》:“我爱你/是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我爱你/是多么温暖/多么勇敢的力量。”听着陈寻深情的告白,方茴奔跑着拥入了他的怀里,紧紧地抱住陈寻,不停地哭着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喜欢这样的爱情,一个爱得深情入骨,一个爱得努力用心,这样的爱情才是我们渴盼的刻骨铭心吧。

在2016年的跨年晚会上,听着张信哲深情地唱着那首《信仰》,吴昕感动到泪流满面。但是我们不应该为情歌流泪,也不应该为“情歌王子”流泪,我们应该为爱情流泪,只应该为爱情流泪。因为爱情,那么美。

听着张信哲的《信仰》,我总会感情深陷,沉醉不已:“每当我听见忧郁的乐章/勾起回忆的伤/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月光/想起你的脸庞/明知不该去想不能去想/偏又想到迷惘/是谁让我心酸/谁让我牵挂/是你啊/我知道那些不该说的话/让你负气流浪/想知道多年漂浮的时光/是否你也想家/如果当时吻你/当时抱你/也许结局难讲。”是啊,如果当时吻你,当时抱你,也许结局难讲,我一时的低头是对你最大的温柔。

爱情,也许真的就如方茴说的那样:“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信仰情感散文 篇2

那么, 如何正确解读散文呢?

1. 品味语言, 把握情感。

一般的教学总以为思想最重要, 语言品味只是为理解作者情感服务的, 习惯把作品放到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前些年, 甚至现在很多老师阅读课几个步骤:中心思想。僵化的教学模式丝毫体现不出散文的特点, 学生无法体会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生活感受。如果这样分析, 是否那一时期所有作品都表现苦闷, 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呢?不要忘了, 语言是载体, 语文教学根本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作者的思维痕迹、表达出的个性情感。散文是一种充满感情色彩的主情文学, 常常被用来表达内心体验, 抒发内心情感。散文的教学内容, 重点在于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过程。事实上, 阅读教学的主要特点也在于此。“教读一篇文章, 必得有一个咬文嚼字的重要环节, 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必须有一个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重点环节, 引导学生品味一个段落的语言组织、一句话的遣词造句……”分析一篇散文还应从文本开始, 在具体的字词句中体验、感悟、品味。

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和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本文体现的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热爱、眷恋之情一读就懂, 而作者深沉、落寞的情感常寄寓在细微的景物中, 需细细品味。例如: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透过词句, 可以看出郁达夫眼中故都的美是宁静朴素的, 把北平作为一个美的对象来欣赏, 这里所表现出的是他独特的审美体验。像这样的关键语句一定要带领学生读、悟。

“最好, 还要在牵牛花底,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使作陪衬。”

这一句子中的定语使本文添了几分孤寂落寞的情调, 深刻地体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郁达夫的审美情趣。这就是散文作为“这一篇”的特性所在。

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 即注重语文教学过程化, 要认清语文的本质。很多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课堂学习收效甚微。思想存在于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在引导学生品味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 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不至于出现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的心里。

2. 借助外力, 调动情感

这里所说的外力主要指教师备课时运用的相关资料, 从老师的角度谈解读散文。当然, 本人没有好的方法提供, 只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点心得而已。

语文学习需要媒介导入。学生的审美情趣距离郁达夫的独特体验较远。教学中可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挖掘散文的内涵, 感受散文的情感美。有的资料上说“当时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原因, 郁达夫思想苦闷。”很多老师没经过认真思考就照本宣科, 结果误导学生。孙绍振教授曾对本文做过深入的解读:“郁达夫在本文中主要表达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以悲凉为美。”“郁达夫显然有意把秋的悲凉作为美来系统地欣赏。”普通的一线教师要理解到这种程度是比较难的, 但是不能因为有难度就放弃尝试或是浅读文本, 这样长此以往我们很难在课堂上站得住脚, 你的学生很快就会把你忘记。

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的特点, 教出散文的韵味。教学设计重点应是帮学生鉴赏, 去发现作品的好处, 传染语感给学生。教师首先被作品打动、感染, 才能带着学生在作品中走个来回, 才能让学生领悟散文的韵味。文学作品, 尤其是散文不同于实用文体, 艺术性、审美性是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的。

信仰情感散文 篇3

的确,还没有哪一部电视剧像该剧一样涵盖了如此大量的历史内容,而全剧看上去又是那么浪漫温情、大气别致。张黎的镜头足够炫,视角也足够特别。缓缓的调子让一部浩瀚的戏韵味了起来,许多次,观众几乎都快为它通篇的慢调节奏着急了时,却又被它精准的台词与故事的张力撑住,看得久了,倒会觉得这是一份华丽的质感。正是在这份华丽与讲究间,没有丝毫的官腔与口号,家与国的密切关系被大写了出来,信仰被大写了出来,爱情被提纯了出来,坚守爱情与信仰必须一致的人被肃然起敬地大写了出来!

斐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本剧得到了自然不过的印证,但我认为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宣告了影视界:历史题材也可以拍得这样人文!

张黎在本剧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很多处黑白的色调,突出了历史真实,有时则表达了人物内心世界没有表露出的另一种可能,比如:当立青“看见”大屠杀枪口下的共产党人最后一个倒下的竟是瞿霞!当然,这只是一个幻觉,但这幻觉才能更好反映当时他内心的震撼与重创。再如林娥学枪时,画面出现了林娥臆想中开枪射杀立仁的场景,等镜头定格归位,再看现实中二人仍和气有加——谍战人员内心世界的微妙较量展露无疑。

只是故事的衔接与逻辑还显得不够松驰有度,之前给予瞿霞与立青太多相处的镜头,而后面的事件叙述则显得紧张,一笔带过。并且通篇慢调的氛围令人觉得有点压抑,张导似乎也吝于给观众一点阳光的气息。

说到阳光,就不得不提到柯蓝饰演的瞿霞,她的阳光与单纯和孙淳扮演的瞿恩的冷静与浪漫都分外珍贵。黄志忠的戏真是出彩,林娥的扮演者杨雪倒没有让她的演技为漂亮脸蛋加分。

孙红雷的戏则有点乱,一会儿带兵打仗,一会儿又当上了特工,一会儿去教书,一会儿当机要局长,一会儿又去当刺客、当团长,且第一主人公的戏份屡次被其他人物冲散。

但《正道》的主题始终如一,信仰与理想第一次不当口号的被观众认同。杨家和瞿家,一个实用主义与一个理想主义的家庭,分别代表了当时中国的两种命运,而两家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化为一家。“家族”之上是“民族”,“家”和“国”原来如此相近,没有说理,没有教诲,只让人真切地了解并理解了那段历史的必然。

信仰百景散文 篇4

神殿里面就站着我和祂。祂是我的主,是这所建筑殿堂里面萦绕浮泛的香烛所供奉的对象,是教堂修院里耸立的洁白塑像上头的人,是我们所有人的父亲。我是个虔诚的教徒,若是平时的话我一定是会马上咚地一声跪地敬仰祂;我会亲吻他足下的大理石以示我最高的敬意,因我不愿以我负罪悖德的嘴唇亵渎他圣躯。但是今天不一样,我的女儿死了,死在不知名凶手的恶意砥砺而成的利刃下。我想,我身为被害人还是可以任性一下的吧。自暴自弃,怎样都好。我已经没有气力敬拜我的主啦。

「我为你女儿的死感到非常抱歉,也非常难过。」祂说。我看不清祂的表情,但有谁能看清一个没有五官的神的表情呢?祂的脸上只有一轮模糊的轮廓,和女儿幼时在长滩上塑的沙雕是有几分相似的.,以此比喻神明听似不敬,但我想以我挚爱的纯真行为去比喻我的主并没有甚麽不对。

「我的主,」我如此问,让人窒息的哀恸中带着泪水,「为什麽您能容许我们受苦呢?即便这是给予我的试炼,但您又为甚麽能容许您的子民作恶呢?」

我的主,我全知全能的主不能给我一个答案。

「我的孩子,对不起。这世上有很多事都不是我能控制的。」良久,祂才缓缓道。我从祂的脸庞和声线之中读到了无奈和凄然。我觉得我与我主的距离倏忽缩短了。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我长吁一声,里头沉着太多太多我数不清的喜怒哀乐。随即我转而深吸一口气,放任我的声带和喉咙嘶吼咆哮,那嘶哑听来空虚悲切。即便会因此而哑了嗓子也无所谓,我的两个毕生挚爱——我的妻子和女儿——都已经不在人世啦,一切都已经无所谓了。

那声音响彻夤夜。

我的信仰经典散文 篇5

七月,大片的流云如火般滚滚而来,仿佛要把尘世里所有的清凉带走而只余下滚烫,向来不喜欢这样的炽热,心里蓄满了太多太多的话也无从记下,仿佛所有的一切都被炙热灼痛,想写下来的终是寥寥数语……

有人说每个人的生命里注定了会有一场宿醉,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信仰,而这所有的一切终是逃不脱所谓的命中注定几个字。

我是个宿命感极强的人,很多时候本着一颗琉璃样的心做事,可是,无论生活中怎样的遇见,或者怎样的艰难,我总是习惯性的将一切归于命运的安排。

秦说我迷信,可我觉得那是我的信仰,我一生都想要坚守的信仰!

很小的时候我就独独的喜欢烟火,尤其喜欢家乡松香的味道,看着松香在香炉里忽明忽暗的闪烁,我内心里的踏实感是无与伦比的宁静。还记得因为机缘巧合第一次听到佛教音乐时,冥冥中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让我哭了,只是一瞬间我觉得那是我一直想要寻求而没有找寻到的东西,是我心灵最后的归宿。

她们说这就是佛缘,于是,我信了。

我知道,这就是我的信仰!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可我依然的还是喜欢家乡松香的味道,每当心情低落或无助的时候,我总是默默的燃一柱松香,然后虔诚的站在一边静静的陪松香燃烧,那是我生命里最安静祥和的时刻,而那一抹淡淡的气息也是我此生都无法忘记的味道……

最近忙着装修房子,没有忘记的依旧是家乡的松香,在跟装修人员谈具体装修方案的时候,我想了许久才张开口告诉他们我想要一个神龛,可以有我挚爱的松香绽放的地方,祁寒笑,说你也信佛,我笑,是啊,佛在心中!

生命本是一场轮回里的琐碎,人生的某些粗糙在某一个时刻是可以掩盖的,比如疼痛,而我的信仰是可以将这些悲伤悉数隐藏。

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努力,努力的让自己活得真实,伪装着内心原本的冷寂孤独试着让灵魂里的寂然慢慢的在风起的岁月里消融,我期望自己有足够多的勇气,能够将这一生的悲凉安放,因为我始终相信时间可以将任何荒芜的风景变成人生另一种姹紫嫣红的繁华。

我热爱文字,所以无法泯灭的依旧是血液里根植的凉薄感及骨子里的自负,我渴望生命最初的.原色,所以我坚守我的信仰。我渴望一段永不凋落融进世间所有倾城色的葱茏年华,就像是生命还没有出发时一样的纯白色,放进我生命的热望里,然后,像风一样无拘的生活,那是我想要的真正鲜活的人生!

对我来说或许那只是一个风烟俱净的梦,是一个我此生都难以抵达未知的远方,但我依旧在努力,以心为本,在岁月的长河里给自己留一份独白,梳理着这尘世间的繁杂和荒芜,冷漠着等待。

至于生命里那些关于爱情,关于昭昭诺言,关于烟火离离中的情感我亦不想再用文字去典藏。是非恩怨已经不再重要,一个人无论你有多么深重的悲喜,无论你的诉说是多么的精彩维妙,始终都不会落到别人的心底,所以,有时候沉默是人生最好的抉择。

写到这,我忽然的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这些仓促之下而写下的文字,其实内心里想要说的话还很多很多,就像这七月的火烧云以不可阻挡之势燃烧着尘封在心底的痛感滚滚而来,而我却始终都难以表达清楚……

十年信仰,质朴为真散文 篇6

一、文章起于琐事。

前些日子,隐居芮城期间,由于吹空调过度,加上兄弟来访,膳食失衡,最终导致身体发虚,感冒头昏。夏季感冒最为烧脑,如若不及时医治,总有恍恍惚惚之感,一整天都干不好事情。为此,我就近选了一家公寓附近的中医诊所打算让大夫给我打个针开个药。

诊所的主人是一对年过古稀的夫妻。当我走进里面时,看到诊所男主人正在与棋友下棋,忙得不亦乐乎。女主人则在柜台忙着手边的活计。当看到我进来时,女主人一脸慈祥地用纯正方言问我哪不舒服?我赶忙把我症状告知她。随后她便拿出体温计让我量一下体温。

几分钟后,我突然听见女主人叫我:娃,量好了没有?不知是这里的方言还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缘故,她对我的亲切令我欣慰无比,病魔似乎也一退千里。接下来便是诊断病情了,非常少见的是这家店居然用把脉的方式来诊断病情。而今信奉中医的人已然不多,更别提号脉就诊了。我个人对老中医有一种莫名的崇敬,虽然把脉被视为跟不上潮流,但却体现着医生的妙手回春的本领与中华医术的博大精深。

到了抓药结算时,我看见这家诊所沿用的依旧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诊所的抓药习惯,用白纸将所需药片包好嘱咐我一包是一次的用量。问及价钱后,女主人打了打算盘,细声说,14元。我的心又一次被打动。在现代化的今天,科技引领时尚,改变人的生活,而这家店面为何要执拗地留恋着旧物呢?或许是他们习惯了传统技艺与工具。与其说习惯,倒不如说缘于心中的情怀吧。任凭时间飞逝,心中的情怀却始终保留着……

二、回忆源于信仰。

曾经说过,我无故留恋初二的一段时光。留恋之情讲不清道不明,很是让朋友费解。后来遇见芮城后,我以为我留恋那段时光只是为钟情芮城做铺垫,其实这是主观的解释。遇见芮城虽然在那年算比较有意义,但一件事情毕竟不能概括三百六十五天。那么,到底是什么牵动着我的惆怅呢?

姑且将之搁浅,先来说说我记忆中的初二吧。初二当年,生活其实并不一帆风顺,老师错怪过我,与同学闹过别扭,差点离家出走……尽管如此,但当时我却并未被击垮,反而自诩为“阳光下的绝缘体”,这个网名曾经用过一段时间。其实人的`乐观都是伪装的,之所以会波澜不惊,是因为当初的信仰支撑着我。这个信仰源于一个女孩,算是初恋情愫吧。纵然全世界不信任我,她却会待我如故。纵然会无限悲伤,一念想起她,便心若向阳。虽然现今这些话挺起肉麻,但却是当初真实写照,谁没个青春呢。

当初的我已然接触到电脑游戏,而且乐此不疲。可怪异的是每当我回到河津老家之时,看到家乡人们朴实归真的生活时,刚被网游占住的内心又飞回大自然。那时起,就有点向往小环境里的学生生活,总觉得那里有动听珍贵的故事,那里的生活不仅仅只有网游。加之遇见芮城县,所以芮城县便成了我唯一的信仰。

三、清流需要常驻。

缅怀过去是因为对现今的不满。准确地说,是对现今的自己不满。曾经的我棱角分明敢爱敢恨,随着时间更迭,性格被磨圆了,真爱也离我越来越远。当初一夜读万卷,而今一页啃万年。新鲜事物的生长牵引着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抹杀着当初的质朴。久居市区,一部手机走天下,苦涩空虚,没有追求。言语里多了些戾气,思想内少了点内涵;处世交往中少了点真诚,生活工作上多了些慵懒……

后来想想,我之所以留恋十年前的初二,亦或是钟爱芮城十周年,无非就是留恋曾经的质朴年华和芮城的质朴水土。虽然求此答案,耗尽十年心血,但大道至简,悟者天成。越是宝贵的道理,其实越通俗易懂。道理虽通俗,求解却不易。

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芮城的质朴就是我对清流人生的追求。清流的人生本该超然脱俗,与众不同。清流模样我的理解为,笔下有乾坤,生活有格调,讲话有率真,做人有傲骨。而这种清流的性格在俗世是难以培养出来的。周敦颐虽然认为莲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但绝不代表污水里可以酝酿出莲花的圣洁节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质朴的山水孕育出清流的人生自然不在话下。

人生之中总需要一股清流常驻,境遇才会出彩。

四、伪隐者的自白。

中国古代道家学者东方朔曾说过,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是心境高低对待外物的看法。

有能力的人可以借助周围的环境来忘却世事,沉迷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藏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卧虎藏龙之地,这是指中隐。唯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廷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朝政,却能够大智若愚、宠辱不惊,这才是真正的道家隐者。

隐居芮城一直是我一个梦想。但我的隐居实际上连小隐也达不到,因为我美其名曰的隐居其实也就是换个环境去生活,并未看透世事忘却世情。如果真要定论,应该算伪隐者吧。关于伪隐者,元好问在《市隐斋记》有记载,“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文饰之物,身体将隐居,还要文饰做什么呢?是为了求文以显耀自身而已。其实我所谓的隐居与元好问所讽刺的伪隐者的本质既有相同,亦有不同。不同之处在,我的隐居并非为了求名图利,而是为了寻找一片净土来净化慰藉自己的心灵。

五、守护心灵净土。

儿时,我家住在小区后面的筒子楼里,那时虽然食物匮乏,却充满着童年的味道。那个筒子楼里,我和儿时的伙伴嬉笑打闹,骑着小车,无忧无虑。筒子楼里的人大都是进城务工的人,他们贫穷,经常为了早市上的一丁半点毛票和菜贩子斗智斗勇,发挥着嘴上功夫。他们又很大方,当别人送来的好东西时,他们都会挨家送去,逐一分享。他们喜欢捕捉新闻却不喜欢后面嚼舌头;他们恩怨分明却同情难者……

我在那个筒子楼里生活了七年,之后大家都搬到了新小区,有的之前的邻居与我们住在一起,依然肝胆相照。有的虽然去了别地奔波,但逢年聚会如故。后来,那个地方被逐渐改变逐渐扩建,虽然总有人小孩子在现今的筒子楼上刷抖音,也有大人在居住,但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心中久违的童年感觉便如此丢失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的一切都在改变着。网咖、迪厅、桑拿屋等花样齐全,但这些新鲜的东西也渐渐地吞噬着我的净土,犹如被丢失的童年。而我心中仅留下的一块净土便是她——芮城。

从20到,钟爱芮城始于缘分,贵在质朴,终于苍老。她已然成为我心中的净土。我一直觉得工作的地方不能称为生活,只能为生存。生活是应该积极地投入生活,热爱生活。而只有在这个天蓝水甜的小城里,我才能本真地活着,抛去所有的头衔与名利,“赤裸”地活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隐居吧。

或许在未来的一天,芮城会转型发展,空气不再新鲜,或许有一天芮城将改名换地,或许有一天……无论未来,芮城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我心里她的地位是永恒的。因为我钟情的是我心中的芮城,这片净土是我自己的独家记忆,心灵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缘分有时说来可笑,我五岁,去过除老家之外的第一个地方居然就是芮城。这次的出行虽无收获却为年的遇见奠定了基础。2008年的我兴许有些早慧,在寻求质朴的生活时,将遇见的芮城作为向往之地。,为了破解心中答案,我到这里顶岗实习,可笑的是答案追寻未果,却愈发对这里有感情。20的今天,开始实现芮城隐居的梦想,终究探寻出了十年谜题。然而这时,我与这里已经融为一体,再难分离。

信仰情感散文 篇7

一、心随文动, 感受散文的抒情美

散文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它是作者在生活中的有感而发。写作散文往往运用象征、比拟等手法将自身的情感蕴藏于景物之中, 使情感与意象能够巧妙地结合。另外, 散文的抒情特点使文章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文章与“我”融为一体, 赋予文章以“灵性”。散文抒情美的特征要求学生能够用心感受每一个文字的灵动, 透过字词来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做到心随文动。因此, 教师要怀着一颗寻美之心, 以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观察来引导学生解读散文。

1.吟咏品味

散文用语生动活泼, 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行文如涓涓流水, 娓娓而谈, 颇有细泉叮咚而出之势。吟咏散文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经常阅读散文对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感受散文的抒情美离不开对文本的吟咏品味。

例如《济南的冬天》一课, 为了加深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开展朗读比赛, 随后评出最贴近文本意境的朗读, 并给予奖励, 然后可让学生谈谈朗读之后的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以清新的意境呈现出了清丽隽永的风格,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会发现作者在朴实的语言背后对济南山水的迷恋和喜爱, 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懂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一句, 质朴的文字掩盖不住作者对济南的喜爱, 学生要用亲切的语气来朗读, 以表现作者的深情。

2.梳理文章脉络

作者的情感常常隐于文章的脉络之中。通过对文章脉络的梳理, 不仅可以掌握文章的行文特点, 还可从字词中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细微变化。因此, 教师在散文阅读过程中要重视梳理文章的脉络, 从而帮助学生捕捉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会散文的抒情美。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 作者的言语中包含着对济南的赞美。从首段直指济南是个宝地到第二段勾勒的江南冬景图, 都不难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深情。在第三段中, 作者更是以轻松的语言描绘了小雪过后济南小山的秀气模样, 紧接着又以白描手法“绘制”了一张“小水墨画”。第五段则展示了济南冬天的风情万种。文章仅一千多字, 却处处可见作者对济南的喜爱。教师可要求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概括段落大意, 并谈谈每段都是如何赞美的, 并在此基础上弄清楚文章的脉络。

心随文动要求学生跟随着文字展开情感的深入, 全心全意地感受文字跃动下的情感, 在吟咏中将语调转化为情感因子, 在梳理文章中将文字转化为情感, 从而充分地感受散文的抒情美, 提高审美能力。

二、剖析感悟, 把握散文的内在美

散文思想精辟且富有诗意, 当深刻的思想与情意盎然的文字擦出火花时, 散文不仅具有了华丽的外表, 而且散发着内在美。另外, 散文在用词方面极其讲究, 读者常常能透过表层的文字挖掘出深层的含义, 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深度剖析文本, 一方面要营造氛围,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享受散文的美妙,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进而深刻领悟散文的哲理美, 把握言外之意。

1.调动感官, 身临其境

散文将意象与情感融为一体, 意象常常简约而不淡薄, 就像中国山水画般大致地勾勒形象, 恰到好处的留白为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 在阅读中,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 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以更好地感悟散文的内在魅力。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课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 跟随作者“看花”、“忆花”、“思花”的脚步发挥想象力, 感受紫藤花从生机勃勃到历经苦难再到重焕生机的过程。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感官参与来表现紫藤萝花的生命力, 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的视觉描写,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的触觉、听觉描写, 以及“这里除了光彩, 还有淡淡的芳香,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的嗅觉描写。教师须鼓励学生调动感官, 跟随作者感受紫藤花的美, 从而展开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2.剖析表现手法, 感悟运用

散文的独具匠心不仅表现在谋篇布局上, 而且还体现在表现手法上。因此,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 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与点拨, 提高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以《背影》一课为例, 全文用白描的手法记叙抒情, 明丽典雅、古朴质实的语言巧妙地传达出了“父与子”之间的无限深情, 特别是“父亲”买橘过铁道的场景,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勾画了“父亲”的高大形象。教师可以着重分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我赶紧去搀扶他”这一小段, 要求学生揣摩白描手法的作用。当然, 教师也可要求学生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个片段, 以深化对白描的理解。

散文具有凝练性的特点, 相较于议论文而言, 往往将情思深藏于景物之中, 将生命体验寓于事物之中, 将深层的哲理启示蕴含于浅显的文字之中, 具有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等特点。在鉴赏语言、剖析字词、体悟表现手法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深化对美的感悟,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循文入情, 解读散文的自由美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 也是散文自由美的集中体现。从取材上来看, 散文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 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从结构布局上来看, 灵活自由的幅散结构突破了僵化刻板的规范和格式的限制;从表现手法来看, 散文可运用多种修辞表达情感, 形式灵活。因此, 学生对散文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在教学中, 一方面应注重探寻散文的结构、题材, 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创造和对文本解读的差异, 鼓励多元化、创造性的文本解读。

1.循文入情, 体味情趣多样性

散文往往蕴含着多种情趣,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以及发现童真的情趣, 《旅鼠之谜》一课体现了发现自然奥秘以及体会自然的情趣, 《端午的鸭蛋》一课则可挖掘风俗民情、体会乡俗的情趣。实践证明, 丰富多样的情感渗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探究质疑, 发散思维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 因此,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和独到的文本理解。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分享阅读成果, 鼓励持有不同意见或想法的学生互相质疑, 在质疑与讨论中取得进步。

四、结束语

让情感流淌于初中散文教学中 篇8

一、教师要提高散文感悟能力

学生对一篇散文情感的认识和把握与教师的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教师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鉴赏水平。文学感悟能力是鉴赏能力的重要部分。感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首要条件是爱好文学,善于阅读,唯有如此方有机会做一名善教者。散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若远离文本,对动人的文字熟视无睹,就不会有贴切的感受,只会见识浅陋,以致文本解读错误,而永远不会有融会贯通的从容。如此,学生更会无精打采,精神涣散,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

二、激发兴趣,体会情感

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大比例,对初中生来说是进行审美观、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不仅如此,对初中生来说,散文阅读还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但是,散文教学中如果背离了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整个课堂几乎都是是字、词、句、段落的肢解分析,散文理论知识的满堂灌,就不但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和散文之美,而且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会使学生产生厌恶逆反之情,再无兴趣多读散文。初中教师应设置情景,引导想象,引发思考。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对散文进行体悟、分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主体会作者的深厚情感、散文的语言之美和表达的独具匠心,让情感流淌于初中散文教学中。

三、寻路探情,还原情境

散文不同于小说,我们品读小说,可以完全抛开作者个人生活之类的境遇,然而现代优秀散文中任何感情的表达不但离不开社会历史环境,更与作者自身境遇息息相关。要想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情感,就必须强调写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个人心境,还原情境。作者的行文暗藏着内在情感,这里面也包括了散文的意蕴,因此也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意蕴。

以《背影》为例,文章写于1925年,民不聊生,知识分子奔波劳碌。作者朱自清28岁,当时在清华任教。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动机就是父亲的来信,其中写道:“唯独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回忆时说过,当时真是泪如泉涌,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便重现眼前。了解了这一背景,我们就明白了这篇文章为何饱含思念与哀伤。教学中还要寻路探情,引导学生关注四次背影的出现、送别中父亲的所作所为和贯穿始终的细致却又质朴的描写,了解作者思路,把握情感意蕴。

散文语言具有优美、自然、生动、形象、活泼、丰富、凝练、准确的特点。如果没有对语言的咂摸,没有入境的体味,那就不是散文教学。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我们可以分以下几步来还原情境。第一,斯科特的日记本上有一句话:“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然而,“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再现情境,体悟这个心理历程,感悟悲剧的过程。第二,抓住关键词还原所描摹之事物的情态。如关于风———“凛冽”、“呼啸不停”、“狂吼怒号”、“凶猛”;关于探险人———“坚持不懈”、“风餐露宿”、“精疲力竭”、“羸弱”、“蹒跚”、“疲惫不堪”等等。通过这些词还原情境,体味探险之艰难。第三,还原以斯科特为首的人们最终登上南极极点成就的非凡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领悟“伟大”。引导学生通过琢磨细节词语,深入体验情境,让作者的感情准确地映入学生内心。

四、课尾延伸,出乎其外

到课尾之时,学生或沉浸在散文情感中,或结合自身经历重新思考着过往,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出乎其外。“出乎于其外”,指读者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基本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价值取向。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散文的教学和其他体裁课文的教学一样不能仅囿于文本,这就要求教师拓展内容空间,使课堂有张力。

如,在《白杨礼赞》一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可链接其姊妹篇《风景谈》,两篇文章写于同一时期,同是歌颂了北方敌后军民团结一致,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挠抗敌斗争的崇高精神,歌颂了延安人的新生活、新风貌,歌颂延安精神。由此,让学生加深认识,拓展视野,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并把这种情感升华。

信仰情感散文 篇9

经典散文之《被信仰复燃的生命》

奶奶,六个孩子的母亲;体瘦,发白,善良是她的本性,因为在她内心,唯只装着一本书,那书名便是《圣经》。

儿时在奶奶家住,她总是起的很早,待我睁眼时,她已将饭做好,那时我即认定:她就是勤劳与朴实的化身。

奶奶不识字,字更不会写,甚至连她的名字。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学会看那砖块般厚的圣经书的,在学现代简化字的我们看来,她认识繁体字的功夫比我们更有内涵,因为,对于一种即将被淘汰的字体,我甚是羡慕她从右往左颂读经文的习惯。

奶奶白天在田间劳作,种绿豆,收麦子,掰玉米;摘红枣,采果花,烧佳肴,她似乎乐在田地间忙碌,家务事她也拿手,她是如此的深爱这片土地,但她更钟爱她心中的信仰,因为,信仰才是解放她疲惫与劳苦的生命良药。

由于村里的田地既远且陡,以致让她的双膝现在落下了风湿的老病;每每走路,她总得先站起缓和一会,方能走路,我能看出她走路的痛楚与艰难,而每次我打越洋电话问候她,她总是说:

“我的腿好点了,不疼了,你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我晓知她在为我宽心,为的是不让我在外为她多操心。

幸运的是,村里的教会就在奶奶家,每逢周日,村里前后左右的邻舍们都齐聚一堂,大家一周未曾碰面,彼此见了甚是欣喜;周末的天气大都格外清朗,可能是受圣灵的庇护,风和日丽的上午,数十人坐上炕头,每人手捧一本圣经或赞美诗,歌声响亮、浑圆,让每一位经过家门口的锄田路人都会不自然地看上一眼,这大概是大家共同祈祷的一种无形恩赐,也是对一种信仰文化外在的无限珍留。

之前曾听母亲说,我的名字亦是奶奶所取,我不晓知,一位不识字的花甲老人,缘何能有此般才气?这智慧源自哪里?这灵感发自何处?这意念是谁给予?每当安坐在奶奶身旁,我就觉得分外幸福,似乎有一种说不清的无言美感环绕着自己周身,我唯觉得她只是在用一颗心在做事,在唱赞歌,在默念,不论是饭前虔诚的就餐祈祷,或是晚间安睡前静默的跪拜祈祷,对圣灵的虔诚祈祷,已俨然成为她的一种生活,自然又欢快地行进在生命中的每一页,她的善良在时光的长河中在向我辈默默播散,晶莹剔透的露珠正静静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而在我们内心干涸时,那窗外恍若总亮有一盏明灯,灯光煌煌,光亮夺目,我似乎仍能听到奶奶在祈祷,因为,祈祷才是她对生命最好的忠诚仪式。

开始在外工作,奶奶听说我的工作是航海家,范围是七大洲,环境是四大洋,于是,她的祈祷又加增了新的佑护内容,每晚都在闭目中默念完满腔希冀才稳稳入睡,她一遍又一遍地祈祷海上风平浪静,船儿安全,我能身体健壮地平安回家,可自己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一位整天在田地中劳作的老人,不管生活给了她多少的苦,多少的痛,她都在努力地坚守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她仿佛是一位行者,徒步在信念的旷野上,头顶有明星照亮她脚下的路,身旁有棕榈树在风中为她翩翩起舞,那是黎巴嫩香柏树的浓浓心意,亦是天道对生命恪守的一种惠赠。

一次回老家探亲,夜住乡村,村中的晚上,星空璀璨,四下寂静,只有热情的蟋蟀在不停地唱着夏天的歌,我和爱妻阿妮则依偎在炕头的被褥上,听奶奶翻开圣经给我们讲故事。奶奶读字慢,书就放在她蜷盘着腿的双膝上,她左手拿书,右手则用食指指着文字一一从上往下,自右往左颂读,她的认真堪比我高考前,然她的双眸已被岁月改变,厚厚的老花镜架在她的鼻梁上,远看更有一种读书人的风范,她边读边解说,生怕我们不理解,我们在她的颂读声中陶醉,冥想,体念生的善良与爱的伟大,而这一切,此刻只发生在一孔详静的窑洞中。

致曾经情感散文 篇10

腊月里的每一天都在个位数的温度上下徘徊。寒来袖间,我又能为谁添两件,冬日多雨,我的雨伞下何时能多一个她。

每到星期六,我总能在车站里遇上她,我干裂的嘴唇不停地对着冰冷的双手哈气,僵硬的双脚不时地向上抬动着,双瞳不住地凝视身旁,一张很陌生的脸,却又似曾相识,白嫩俏丽的面颊上浮现出微红,长发过肩,唇瓣略显苍白,秀气的鼻呼出温热的气息,长长的睫毛半遮半掩灵气的双眼,但是双眼中竟能看出一行湿润,尽管不是那么明显,她的双手一直插在自己的口袋里面,一直一直,致使我未见其手,但想必一定很好看,我对她总体的印象,当然是建立在偷窥的基础上,她是清纯而略带伤感的,我不知道她为何伤情,又为何煽情,也许我和她正是天涯沦落人。

2013年的最后一场雪。

那天,密密麻麻的云浮在半空中,见不到边际。同以往,我摸着被雪笼罩的柏油路前行,身边的白桦树一棵棵不断后退着,眼前一片迷茫,每隔一会,就有几片雪瓣落在我脸上,唇上,不凉,甚至带有微妙的暖意。来到拐口,停步转眸,熟悉的面孔呈现在我眼前,不远方的她眼眸也看向了我这边,但随后,捋了捋侧发,更变了视线。

但我的视线却丢了焦点,有过半秒钟的停顿,心情被狠狠地转换了,我怀旧了。此时此景,能令多少人鼻酸;此情此感,可待追忆多少载?

先想想曾经,一次次地错过美好的共处,一遍遍地翻过冰凉的旧忆,再看看现在,也许我们的缘分只值这一刻短暂的四目相视,也许连这个也许都没有,她可能在看我身边的景色,而我,连她的一个路人都不是。

十几秒后,我来到篷下,她在那头,我在这头,我的心忐忑不安,因为我思索着怎么先开口和她说话,我真心想跟她交个朋友,我感觉我和她有共同之处,至少她应该也有着什么令她伤感的故事,我想得到她故事的著作权,然后给添上美好的结局。每当看见她,我都忍不住想奔过去把她拥入怀中,深情地告诉她我喜欢她,尽管会被她说成傻子。但我不管,我不愿再错过眼前的人了,有一种爱情是一见钟情,我不觉得她是我的一见钟情对象,总疑惑她是否曾出现过,我和她似乎本就认识,或许是上天派她没入我的人生,让我原本堕落的人生被感化。

一切只是空想念,我根本拿不出剩余的勇气去面对她,哪怕仅仅只是打声招呼也担心遭无视,可笑吧,我的勇气大部分用在刚才的想象中了。踏出想象,无能的我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成真。我活在梦里。

等车的那几分钟,不长也不短,我不敢看她,我怕我之前的想法会印在脸上,会显得尴尬,会让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远,而她已经离我遥不可及了。

车来,我和她上了车,车里的暖和让我舒服了不少。命运在玩弄我,她坐到了离我很远的位置上,我不能主动坐过去,这样会引来乘客的注意。嗨,这一天,又跟她擦肩而过。

到家,跨年的喜庆包裹了整个简朴的宅子,祖辈们张罗着摆设家宴,父母辈在装饰房间,堂弟也在帮忙,抠出一张卡通贴纸装作很认真地贴在墙上,还使劲地拍着,怕粘不牢,我放下背包,也参与了其中。整个家园洋溢着欢声,我陪着堂弟四处乱窜,婶婶看着笑骂道:你们俩,还不过来帮忙。我们没有答应,只是冲她笑笑。干活时长辈们的事,我们有我们的童年。

几分钟过去,长辈们都简简单单地布置完了,我们一家吃了跨年团圆饭,饭桌上,应有尽有,我吃出了苦味,吃出了一种很令人心酸的味道,吃出了无力和落魄,但也在亲人的鼓动和注视下嚼了几口香甜。

家宴散,人心不散。我们都开怀畅谈,但每句总能有意无意地提到学习,我捏了把冷汗,堂弟却一笑带过。

翌日,我刚清醒便闻到了元旦的气息,热闹的大街,朝气的宅子,兴奋的人儿,还有……久违的阳光和鸟啼。我推开窗,微风抚摸着脸颊,送来缕缕饭香,顿时吵醒了饥饿的肚子。

饭后,我开始了假期的第一天生活,学与乐共存……

假期的第二天,冰雪渐渐消融,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的暖味和融雪的清香,远处一对对鸟儿停栖在枝头、电线杆上、空地里。

悠闲的日子往往事不过三,第三日,原本淡蓝的天空一眨眼被一团团灰云遮住,大片的雪降下来,来势汹汹,很快,村庄重新被染上雪白,阳光没有了,雪正飘飘洒洒,有谁来停;鸟啼没有了,呜呜的寒风,有谁会听。

现实往往如此,在给了你们少许时间休息的同时,也为你们准备了将要来临的若干时间的忙碌。我们没有过多的喘息时间,所以要珍惜每次能让我们喘息的机会。

这天,也是我要去上午后课的日子。午饭只能简简单单地带过,匆匆捎上背包,赶向车站。

我习惯性地把身子往车站左侧靠,然后忍不住地侧眸看向另一方,这次的视野里没有她。她真的像路人一样就这么路过了,没能给我喘息的机会。

1月3日,2014年的第一场雪。以往几年,元旦也有下过雪,但此雪非彼雪,我在雪中隐约地看到有一抹微笑忽明忽暗,好像在指引着我什么。

又一个星期六,天气烂透了,又在下雪,如此反复。我快步走在路边,想早点见到她,可是,一切那么的突然,拐口处,我的眼球骤缩,视线再次丢了焦点,愣了好几秒,她竟没在等车,心情被狠狠地转换了,我孤独了,也后悔了,更难过了。幸好身后的同学把我叫回神来,否则,我的鞋子就已经脏了。

“嗨,同学,在想什么呢?都快踩到坑了。”他拍拍我的肩提醒道,但没有停下行走的步伐,很快,他从我的身边经过,像路人一般。

对,路人。他只是一个我人生中的过客,她也只是我生命里的一个路人,而我,可能连她的一个路人都不是。

又过了一个星期,时间依旧,地点依旧,消失的她也依旧。她真的只是跟我擦肩而过。

半空中飞过好几片雪,仿佛我珍贵的记忆,一抬手,一片晶莹的雪瓣在我指尖溶解。

身旁的那片草坪,寒风把瑟缩的那一撮碎花掸落了几块雪片,终于显现了它们本色,那清晰的红色竟如此显眼,像血一样。

像血一样祭奠了一次又一次被我们错过的爱情,它的名字叫断肠红,是一种不出众的草本植物,只在雪天生长,因此被我们普遍地认之为“白色”。它虽小,虽被雪掩盖了鲜红,却一直关注着每一个路过它的人,也祭奠了一个又一个路过的爱情。

不知道此时她在哪个地方怀着怎样的心情做着怎样的事情。

车来,我上了车,坐到了她曾坐过的位置,相思,回忆,平静。

归家,日常生活依旧……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婚姻情感散文 篇11

老姐跟我说,婚姻一定要喜欢,讲究两情相悦,这样才能恩爱甜蜜;

老妈跟我说,婚姻一定要合适,讲究门当户对,这样才能平衡稳固;

奶奶跟我说,婚姻一定要随缘,讲究缘定终生,这样才能自然长久。

三个人的观点各不相同,究其原因,这要从她们的环境和经历说起。

姐姐生活在改革开放后,属于新一代,他们这一代人崇尚自由,追求真爱。恋爱由自己决定,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谈恋爱,甚至还可以谈好几次恋爱;爸妈是成长在制度森严的政治年代,属于老一代,他们这一代人思想传统,注重稳妥,一切都中规中矩,他们恋爱都是以结婚为目的,因此恋爱之前就要考虑各种条件是否符合,符合则谈,不符合则不谈。如果说姐姐那一代是因恋而婚,那么爸妈这一代就是因婚而恋;奶奶出生在半封建社会,属于旧一代,他们这一代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一切都任天任命,他们婚姻都是包办的。如果说爸妈那一代是恋了就婚,那么奶奶这一代则是婚了才恋。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婚姻方式,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婚姻理念。那孰对孰非呢?我认为她们说的都不对。

历世间姻缘,看婚聚婚散。生活中有多少人,当初两人为爱而痴狂,不顾一切而裸婚,后来又被现实无情地打败,最终劳燕分飞,这就是所谓地喜欢,所谓地两情相悦吗;又有多少人,因为各方面都比较般配,在家长催促、众人撮合下而成婚,结果又因感情不合,最终不欢而散,这就是所谓的合适,所谓的门当户对吗;还有多少人,因为信奉缘分,遇缘则婚,婚姻大事就这样草率地随缘了,结果两人只有缘没有爱,最终悔恨一生,这就是所谓缘分,所谓的缘定终生吗?

可回头看看她们三者的婚姻,她们所说的又都是自己的切身感悟。姐姐,当初因为和姐夫‘门不当、户不对’,家人都极力反对,作为弟弟的我当时也是横刀立马准备将姐夫斩落门前,阻止他娶我姐。可最终两人还是克服一切阻力,修成正果。现在两人通过共同努力将以前各种条件的不符合都已改造为符合,原先生活中种种困难也逐渐消除,而且两人一直很恩爱;爸妈,因为‘门当户对’而结合,可结婚之后因为没有感情基础,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截止到今日两人已‘战斗’了上千回合。但后来我发现其实他们早已把吵嘴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都已经离不开它了,吵架成为他们爱的一种表达,他们相互之间早已经离不开对方;奶奶,说她跟爷爷结婚那一天才第一次亲眼见到爷爷,名字也是结婚之后才知道的。爷爷身材高大、奶奶十分娇小,爷爷脾气暴躁、奶奶性情温顺,可以说两人是性格迥异,相差甚远,极为不合。但现在爷爷的一个动作、奶奶的一个眼神,他们之间都会心领神会。可以说三者的婚姻都是幸福美满的。虽然他们的婚姻方式各不相同,理念也相差甚远,但最终结果却都是一样的——幸福美满的婚姻,可谓是殊途同归。

为什么会这样呢,静思其道,其实她们每个人说的都对,只不过她们都只说了一半而已。婚姻应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感情,一部分是现实。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感情没有现实那叫恋爱,只有现实没有感情那叫交易。唯有两者平衡共存,婚姻才能久远,才能美满。其实,这就是所谓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感性讲究喜欢,理性讲究合适,而将两者统一起来的就是缘分。这好比一个天平,两端分别放着感性与理性,而连接它们的秤杆就是缘分。其实,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性,事物也不都是一开始就阴阳平衡的,往往是要经过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最终归于平衡,始终不能平衡的终将要消亡,只有那些实现两性平衡的才能长久存在。这就是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原则。

婚姻也同样遵循这一原则。两人一见面,就既喜欢又合适,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两人往往是因为其中一点而走到一起,有的是因为相互喜欢而成缘,有的是因为双方般配而成缘。不管你们是因为喜欢而走到一起,还是因为合适而走到一起,只要通过努力实现两者平衡,最终都会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因为爱而婚的人,通过共同努力,现实逐渐趋于合适;因为合适而婚的人,通过后来培养,感情逐渐趋于喜欢。这也正是为什么姐姐、老妈、奶奶三人的婚姻尽管开始方式各不相同,但结局却都是幸福美满。反之亦然,很多人婚姻之所以破裂,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只偏重了一端,而忽视了另一端,没能将两者平衡。

治国不易,但悟透就若烹小鲜;

秋雨情感散文 篇12

秋雨肆虐了浪漫的夏季节.

片片飞舞落地的枯叶凄然而美婉,冷风、冷雨,于是有了份温漉漉的惘然.浓沉的氛围,大自然荒岑;仿佛某种苍茫、淡惨的苦难历程而褪色,留一种赤裸裸的肃穆.面对秋雨潇潇,因疾病绵身而落寂的我,紧锁的眉头滴满了冷凉的雨粒.此时的心境和胡思乱想经不住秋雨一阵又一阵抽淋……在秋雨里独处,寻觉生命的断章,目光的阅历离开了孩子气的嬉闹,天真里多了份秋的成熟、冷雨的深沉.握一把思绪,任心灵与情感在湿淋淋的季节漫游.我喃喃独语夏天的恋情,那浪漫而美丽的夏天,则是汪汪的绿之情结.尽管那时的者,曾含情而亢奋地捕捉风景里的焦点,美丽恋人的诗一一山丰满、水丰盈,绿真挚、花也娇女真,摘一首夏季里的蓓蕾初绽的彩艳.我蜜一样醉意盎然,我的相思正在温馨宣人的港湾里.盛秀的夏天,紧贴太阳的脸颊乏着霞朵嫃羞的红晕;情感美滋滋阅读这至纯至灵的夏,还有洁白的云彩里暗示的一片片爱情的飘逸.我将整个身躯溶入夏天的朝气蓬勃里,让我的情感碰泻出爱的情诗来……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美梦,我不经意间被牵入了这西部四季更替、嘉颤而迷濛的秋雨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一丝“李清照”的呢南,这晚秋的雨水便飘零着一个爱情的哀怨幽沉,凝重的季节使人一种“繁华落尽”的悲凉.我感概系之,五彩的虹会消隐,浪漫季节已随秋风秋雨的飘零化为心中一当凄美的挽歌……

秋雨疏滴稀声,愁肠百结的情感是成熟的经验,一种意境的深邃,从中也是一种人情之味和季节的選释吧!

分开吧情感散文 篇13

淡淡的伤感.突然想看烟花.看那满天的绚烂色彩.温暖.即逝.像青春最美好的样子.也许,烟花就是从天堂流泻下来的瀑布,它能将我们的心推向美好的幻境。于是,虽然我们的眼睛无法真实地看到仙境,但我们的内心却感受到了它,璀璨而又迷离。

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我总是明明知道不可能还要陷进去。

别让别人徘徊的脚步踩碎你明天美好的梦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许这人间真的只有朦朦胧胧才是真。

酒般的思念,一饮就醉,醉时就用全部的热情读这忧伤的月色,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快乐给了你,寂寞留给自己。

相信优美的生命,就是一曲无字的挽歌,漫过心际的孤独,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这个季节里最美的音符。在我的世界里,你依旧纯洁,脏了的只是这个世界…

能够流逝的,始终都只是日子。流也流不走的,却总是真挚的情怀、贴心的关爱和永远的感动。如果再回到从前,我宁愿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而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

思念太过积聚,深沉的有如负赘,会使一些遥远记忆中的说话浮到嘴边,让人忍不住想再听一遍。因为没人堪寄,所以只能借一双耳朵说给自己听。会使你泪流满面。

情感散文:旧时光 篇14

而身后的旧时光里,阳光透过叶子印在地上的斑驳印迹,操场上少年奔跑时扬起的红色衣角,校园里走过的每一条小道,你所熟悉的每一个鸟叫的声音,回家路上结伴同行总也聊不尽的话题,总在不经意间会落满心头,然后静静的怀念,感伤,最终再慢慢劝服自己,说要把她们再次深藏!我总记得那个宁静的午后,身后樱花瓣飘散在风中,肆意徜徉,落到了座椅上,头发上,衣边,最终旋于脚下,而你坐在亭中,捧着书认真阅读的场景,是多么温暖人心,这一片片飘落的花瓣像是被你吸引,优雅的你,像是从油画里走出来的人吧,一切都是那么婉转悠扬,明净中透着美好。

那么就是这样虽然简单却独一无二的旧时光呢,你还是要选择深藏,亦或是永久的忘记吗?

是啊,又怎么能呢,怎么舍得呢!

也许命运的枷锁颠覆了时光的流离;也许经历过的曾经,很难再回头去体味,再去经历;也许有那么多的苦难,让我们重重趴下,压得我们甚至不能喘息,但是,当一切一切都已过去,当你以为的当下早已变成身后的曾经,我们才会警觉,旧时光里留下的印记,总像温暖的壁炉,在我们孤独神伤时给以最大的宽慰,每每委屈伤怀时,除了紧抱自己,总有暖暖的回忆围绕你,为你疗伤,千言万语,都无法说清。

上一篇:“三自”教育的调查报告下一篇:2023年五月软考网络工程师参考答案-软考网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