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论文

2024-10-05

火针疗法论文(共4篇)

火针疗法论文 篇1

火针疗法古称“大针”“燔针”“焠刺”“烧针”“白针”等, 是将特殊材料制成的针具在酒精灯上烧红后, 迅速刺入穴位或患病部位的治疗方法, 具有借火助阳、开门祛邪、以热引热、祛风止痒、软坚散结等作用。火针疗法从古代发展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有确切的疗效和广泛的适应证, 现介绍如下。

1 火针疗法的源流

《黄帝内经》第一次明确记载了火针疗法, 全书中虽无“火针”二字, 但可见到“大针”“燔针”或“焠刺”, 后世认为这描写的正是火针的雏形。《灵枢 · 经筋》云:“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 以痛为输。”在春秋战国时期, 火针的适应证主要为痹证、寒证、经筋病及骨病, 并适用于体质壮实者。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火针称为“烧针”“温针”。他还指出火针治疗后由于针孔保护不当, 感受外邪, 并发奔豚, 提醒医家注意火针治疗后针孔的护理问题。晋代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则最早提出了“火针”的名称, 首次记载了火针疗法应用于眼科疾病, 书中同时还记载了火针疗法可用于治疗痈、疽等外科疾病, 这是火针疗法在现存医籍中应用于外科领域的早期记载。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痛有脓便可破之, 令脓宜出, 用铍针;脓深难见, 肉厚而生者用火针。”这是火针治疗热证的最早记载, 从此火针突破了只治寒证的局限, 把火针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外科的疮疡疖肿。宋代医家王执中所著的《针灸资生经》中最早将火针疗法用于治疗内脏疾病, 开创了火针病案记载的先例。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对火针疗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首次将“火针”立为篇名, 书中对火针疗法的针具、制作、烧针方法、刺法、针刺深度、适应证、禁忌证及针后处理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将火针疗法与气针法、灸法进行比较;书中还对火针的功效进行探讨, 总结了火针引气和发散的两大功效, 建立起火针治病的理论基础。清代医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将火针用于治疗眼科疾患。民国时期, 火针疗法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 但在民间仍被广泛应用。

2 火针疗法的现代应用

2.1 神经内科

火针疗法是通过加热的针体将火热导入经络腧穴, 具有增强人体阳气、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火针的温热效应可以温通经脉, 行气活血, 驱动风邪无处存留, 从而熄风止痉, 改善血液循环, 促使阴阳气血的平衡, 可以缓解肢体肌肉的痉挛。火针借火之力直接激发经气, 鼓舞气血运行, 从而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故可治疗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偏头痛等神经内科疾病。汲中等[1]用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30例, 结果:痊愈19例、好转6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3.3%。陈天芳[2]用火针治疗面肌痉挛患者18 例, 结果:治愈13 例 (72.2%) 、有效:4 例 (22.2%) 、无效1 例 (5.6%) 。范兆金等[3]用火针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远期疗效结果:痊愈38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9.7%。

2.2 外科

火针刺络放血, 不仅可祛瘀生新, 以血调气, 而且可温通经络、活血通脉。火针通过灼烙经筋而疏通经络, 出针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 加之针具较粗, 加大针孔, 使瘀血、痰浊等有形之邪随针孔直接排出体外, 以达 “开门驱邪”之功。火针点刺后形成的微小灼伤通道不但可驱邪外出, 而且对局部穴位起到良性刺激作用, 可散瘀消肿。《针灸聚英》中指出:“凡症块结积之病, 甚宜火针。”火针能助阳化气, 气行则络通, 故可消癥散结, 凝滞之筋结因而化解。可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淋巴结核、腱鞘囊肿等外科疾病。张洪涛等[4]用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例, 结果: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达93.33%。马新平等[5]用火针治疗淋巴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结果:35例患者痊愈28例, 占80%;好转7 例, 占20%;总有效率为100%。何立等[6]用火针治疗腱鞘囊肿患者,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皮肤科

中医认为痒证多与风邪有关, 痒证或为外风入侵引起, 或为体内的血虚风燥所致。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卷三》云:“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火针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止痒之功, 气通血畅则风散痒止。火针以其开门祛邪之功, 迅速刺入皮损局部, 畅通浅表之经络气血, 使积热外泄, 又可软坚散结, 加快局部皮肤的新陈代谢。火针还可透热转气、引热外出、清热解毒, 寓“火郁发之”之意。明代医家高武在《针灸聚英》一书中总结了火针有引气和发散两大功效, 故火针尤善于治疗湿疹、痤疮、带状疱疹等皮肤科疾病。黄蜀等[7]用火针治疗慢性湿疹,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治疗组止痒时间比对照组快。陈纯涛等[8]用火针治疗痤疮1 148例, 结果:治愈603例, 显效267例, 好转171例, 无效107例, 总有效率为90.68%。林源等[9]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43例疗效观察, 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100%, 痊愈率为90.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7%, 痊愈率为78.9%;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9%, 痊愈率为52.5%。结论:火针组痊愈率、止痛结痂疗效优于针刺组、西药组。可见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显著、止痛结痂快、疗程短的优点。

2.4 妇科

“女子以血为本”, 血得温则行, 得寒则凝, 凝则不通, 不通则痛。而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 既有针刺穴位的功效又有温热刺激作用, 一方面可温通经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另一方面有温散之功, 可助阳化气、软坚散结、祛腐生新, 使有形积滞等实邪得以消散。火针的温热刺激能激发人体的阳气, 启动命门真火, 促进机体自我调节, 抑制细胞的恶性增生, 从而达到补虚祛邪的作用。故火针可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外阴白斑等妇科疾病。刘玲玲[10]用火针治疗妇女痛经患者50例临床观察, 结果:经火针治疗1~3个周期后, 痊愈21例 (42.0%) , 好转26例 (52.0%) , 无效3例 (6.0%) , 总有效率为94.0%。刘辉等[11]用贺氏火针治疗子宫肌瘤患者41例, 结果:痊愈4例, 占9.8%;有效31例, 占75.6%;无效6 例, 占14.6%, 总有效率为85.4%。周以琴等[12]采用火针治疗外阴白斑疗效观察, 结果:20例患者中, 痊愈7例, 占35%;显效7例, 占35%;好转5例, 占25%;无效1例, 占5%, 总有效率为95%, 表明火针治疗外阴白斑有明显疗效。

2.5 骨伤科

火针借火热之力直达病所, 引邪外出, 可以活血化瘀、散结消肿。“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火针具有温壮阳气、疏散外寒、驱散内寒、温化痰湿的作用。《灵枢·官针》也记载:“焠刺者, 刺燔针以取痹也。”火针的高温可以疏通经气, 使不通不荣的筋脉关节得以松解濡养。火针疗法在急性踝关节扭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骨伤科疾病中有确切的疗效。陈建国等[13]用火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62 例, 结果:治愈52例 (83.9%) , 好转10例 (16.1%) , 总有效率为100.0%。吴宏东等[14]用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17例, 显效11例, 好转13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 显效10例, 好转11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1.79%。朱桂玲等[15]用火针治疗肩周炎120例, 结果:痊愈81例, 占67.5%。

3 讨论

3.1 火针疗法与毫针刺法的区别

火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针法”。火针针具必是特制的钢针, 针身较一般毫针粗, 且必须经过加热烧红或烧至发白, 迅速刺入腧穴或病位再疾速出针。火针刺入后不需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操作时以红、准、快为原则。火针疾速出针, 与毫针出针时摇大针孔驱邪外出相比, 与毫针泻法一致。火针疗法与毫针刺法比较, 毫针刺后所产生的经络传导感应明显, 但持续时间较短;火针刺后所产生的局部刺激强烈, 经络传导感应不明显, 但针刺部位不断保持内在传导感应, 作用时间持久。

3.2 火针疗法机理探讨

目前对火针疗法的机理研究尚少, 现代有关的临床研究报道指出, 高温加热后的火针快速刺激患部皮损或腧穴, 在皮肤上形成红、热、痛或有局部充血的现象, 引起机体微小组织损伤, 导致肌纤维断裂、出血等超急性期局部组织反应, 故火针的作用机理并不是单纯的激惹皮肤, 而是可起到激活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火针刺入后不仅可以使机体局部的温度升高, 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 还能增加白细胞的渗出, 提高其吞噬功能, 促使炎症局限化, 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收。烧红的针体刺入体内, 使周围病变组织被灼烧至炭化, 粘连板滞的皮损得到松解, 条索状筋结物可以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火针疗法起源于古代, 发展于当代, 并且综合了针刺和艾灸的优点, 对神经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及骨伤科等诸多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火针疗法的源流, 综述近年来火针疗法在神经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及骨伤科的临床应用概况。探讨火针疗法的治病机理及其与毫针刺法的区别, 以促进火针疗法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火针疗法,源流,现代应用

火针疗法论文 篇2

【关键词】棘上韧带炎;浮针疗法;毫火针

【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59-01

棘上韧带炎是韧带慢性损伤性疾患,系因附着于胸腰椎棘突上的棘上韧带损伤所致。2010年以来,笔者采用浮针疗法配合微火针治疗治疗棘上韧带炎2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发病部位T9-T11,5例,L2-L3,10例,L3-S1,11例;病程最短者为3周,最长者达2年。

2 治疗方法

首先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97-1-14318. 8,公开号:CN-1186653 A)。是一种自制套管针(直径 1.5 mm长度为3. 2cm),主要由软套管和不锈钢针芯组成。具体操作:患者取适当体位,找出痛点,然后在痛点上下或左右约6cm-8cm处选一进针点,避开血管、疤痕,尽量与肌纤维走向一致。进针前用2.5%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操作者右手持浮针,左手食指与拇指固定针刺点皮肤,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度角快速刺入皮下后,针尖对准病灶沿皮下缓慢平行推进至痛点附近,然后针芯退回卡槽手握针柄做扇形扫散运动两分钟左右按压痛点,病患部位疼痛可立即消失或缓解。若疼痛无改善,可反复做数次扇形运动,待症状改善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针柄,用一小无菌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24小时后拔去软套管。然后再用指甲做十字符号标记疼痛位置,将毫火针烧红后直刺疼痛中心位置。隔5分钟后拔出毫火针。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好转: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所有症状同治疗前。

4 治疗结果

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5 讨论

脊椎骨各棘突之间有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使其相互连接。棘上韧带位于浅层,棘间韧带位于深层。长期埋头弯腰工作的办公室一族或长期固定姿势的坐位工作者,不注意经常改变腰部的姿势,易于使腰背部的棘上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慢性劳损性损伤,成为棘上韧带炎;另外,腰部急性损伤,特别是弯腰捡拾重物时腰部扭伤者,也可能使棘上韧带撕裂,如果损伤的棘上韧带没有得到很好的愈合,也可以出现炎症反应。以至于部分地从棘突上剥脱或者分离,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固定性疼痛和压痛,这种情况称为棘上韧带炎,棘上韧带炎常常发生在胸腰交界及腰骶部位。主诉为腰痛或背痛,以酸痛、刺痛多见,弯腰时疼痛明显,压病部位表浅,局限于一个或相邻两个棘突之间,严重者可们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

中医认为“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消散,故久而为痹,或遍身或四肢挛急而痛者、病久入深也”。软组织损伤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血阻滞脉络产生患处疼痛。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药研究所符仲华教授于1996 年首次报道提出的 , 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对治疗软组织损伤等急慢性疼痛 ,具有操作简单 ,疗效迅速 ,安全无痛等优点。该疗法主要是运用一次性浮针针为治疗工具 ,以局部病灶为基础 ,在病痛周围进针 ,针尖对准病灶 ,针体治浅筋膜层行针并扫散[2]浮针的刺激部位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与皮肤的关系密切 ,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肺朝百脉”,《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脉者 ,皮之部也。”通过刺激皮肤以达到宣发卫气和布津于体表 ,从而调整十二经脉的经气 ,《灵枢?官针》篇的毛刺、浮刺、半刺、直针刺等亦是以浅刺为主,注重皮部取效。因此浮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对传统针灸学理论的继承 ,发展和创新。浮针疗法以即时取效为标志 ,浮针针刺后能提高痛阈 , 一般留针时间6小时 ,冬季可留针达 24小时 之久。

毫火针治疗方法是刘恩明教授发明的是针灸中的特色疗法。毫火针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是毫针功能的丰富,又是火针功能的延伸,是高疗效,低损伤,改革与创新的火针疗法。毫火针是在穴内可以留针,可以补泻,可以深刺,具有毫针与火针双重功能作用,是几乎无痛。毫火针取毫针与火针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且兼有其补泻的双向功能与特性,既是机械、热能、生理的无菌性灼伤三种不同刺激方式的叠加,又是毫针、火针不同针具针法的择优,故而毫火针具有一针三通,即“微通”“温通”“强通”的功能[3]。

二者结合治疗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高温消除局部炎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6 结论

棘上韧带炎属于多发病,浮针疗法配合毫火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46

[2] 符仲華, 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

火针疗法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应用 篇3

关键词:针刺,腱鞘囊肿,关节,疗效

腱鞘囊肿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该病多就诊于骨科、疼痛等科室。腱鞘囊肿系关节或肌腱附近组织形成的粘液性囊肿, 囊壁为纤维组织, 内膜与关节滑膜相似, 囊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果冻状胶样粘液, 好发于四肢关节, 多见于女性, 该病属于中医的“痹症”、“筋结”、“筋瘤”等范畴。骨科医生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很多患者寻求微创或保守治疗。针灸科的火针疗法是一种较为理想且有效的微创疗法[1]。近年来笔者利用火针疗法治疗腱鞘囊肿38例, 所有患者均随访, 应用该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8例, 男性5例, 女性33例, 年龄17~59岁;手腕背部30例, 脚踝背部7例, 腘窝囊肿1例;病程最短2天, 最长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 (1) 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2) 好发腕背侧或足背附近、腘窝等; (3) 局部肿块, 逐渐发生或偶然发现, 局部酸胀, 握物按压时有疼痛 (4) 各年龄均发, 女性多于男性; (5) 大小不等, 多房, 半球形, 与皮肤无粘连, 附着于深部组织, 活动度小, 有囊性感觉。符合病例的所有患者均要求保守治疗,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选穴为阿是穴 (囊肿位置) , 暴露囊肿部位, 局部常规碘伏消毒, 酒精脱碘。术者左手手持点燃的酒精灯, 右手手持针柄, 将针体伸入酒精灯外焰, 一般根据即将刺入阿是穴的深度来决定烧红针体的长度见针尖通红发白后, 迅速刺入囊肿, 穿透囊壁, 直达囊体, 囊肿体积较大者, 可在四周刺入2~3针, 挤压囊壁, 排尽囊液, 酒精棉球拭干, 加压包扎 (近三日内避免着水) 。若1次治疗未愈者, 可在本次术后5~7日再次针刺治疗。

2 疗效及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好转:临床症状缓解, 体征消失, 短时间内无再次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治疗结果:本组38例, 治愈37例, 好转1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34例患者行1次针刺疗法后治愈;4例患者一周后再次针刺治疗, 3例治愈, 1例好转。

3 讨论

腱鞘囊肿是临床常见病症, 现代医学原因不明, 多系劳损后周围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中医学认为该病症多水湿停留, 寒湿凝滞气血, 水湿流注, 聚为囊肿。现代针刺治疗, 见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隔姜灸、针灸加压法、三棱针点刺法、火针、针刺加罐及学位注射法, 充分体现出针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的方法[2-6]。随着医学微创治疗和低碳的生活倡导与深入, 疾病治疗应“用最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换取最好的疗效, 进而用最低的社会负担和生物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生活[7]”。《灵枢·官针》曰:“扬刺者, 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 以治寒气, 筋痹之博大者也。”火针是从古代“九针”中的大针衍化而来。火针疗法的治病机理在于借“火”之力刺激穴位或局部, 具有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以及以热引热、行气散毒的作用, 火针疗法强调温通经络之气, 对风、寒、湿、痹等具有独到的治疗作用。笔者认为火针治疗腱鞘囊肿具有操作简单、痛苦较小、见效快, 可谓立竿见影;无感染、复发率低、无瘢痕、对关节部位功能无影响。

参考文献

[1]陶思攸, 吴文娜.火针治疗腱鞘囊肿168例[J].湖北中医杂志, 2010, 32 (5) :68-69.

[2]许亚清.针灸治疗腱鞘囊肿[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26 (2) :124-125.

[3]赖书杰, 张安仁, 吴芳鹏, 等.腱鞘囊肿的针灸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 2008, 27 (2) :58-60.

[4]彭桂艳.腱鞘囊肿的针灸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4) :195-196.

[5]张欣.针灸治疗腱鞘囊肿42例[J].湖南中医杂志, 2005, 21 (6) :42.

[6]韩巧萍, 马富勤.针灸治疗腱鞘囊肿3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21 (9) :103.

火针疗法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40 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5年12 月收治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20 例) 和观察组 (220 例) 。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有119 例, 女性患者有101 例, 患者年龄为16-28 岁, 平均年龄 (22.3±4.2) 岁;观察组中,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18 例、102 例, 患者年龄17-29 岁, 平均年龄 (22.5±4.3)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 比较无明显差异, 不可进行对比 (P > 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用氦氖激光治疗机导光纤维头垂直照射患者面部皮损部位, 光源与面部距离在1020cm范围内, 保证光斑能够所有皮损覆盖, 每次照射20min, 一个星期照射2 次, 连续治疗4 个星期。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首先采用火针治疗, 医护人员对面部痤疮尽心消毒后, 左手持一酒精灯, 使酒精灯靠近施术部位, 另一只手持多功能美容针针柄。当将美容针放在酒精灯外层火焰内, 当针呈红色时, 医护人员快速垂直点破皮损。针对黑头粉刺, 医护人员用火针轻刺患者黑头角栓状结节, 针刺深度保证其与周边皮肤在同一水平面上;针对白头粉刺, 医护人员用火针轻触患者粉刺顶部中央, 当粉刺出现白色灼斑后停止针刺;针对囊肿、脓疱, 医护人员需要用火针将其刺破, 然后用棉签挤压刺破部位, 挤出皮脂、脓血等。医护人员对皮损部位进行消毒, 同时用干棉球将伤口封闭。火针治疗结束后, 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氦氖激光照射治疗, 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1.3 效果判断标准

我院根据面部皮损恢复情况判断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皮损减少率大于90%;显效:患者皮损减少率在60%-90% 范围内;有效:患者皮损减少率在20%-59%范围内;无效:患者皮损减少率低于20%[1]。其中, 治愈、显效、有效患者所占比例, 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的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 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 ± 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 (%) 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 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 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为出现明显的不良症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45%、85.45%, 比较两组数据, 差异较大, 经统计学分析,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详见表1。

3 讨论

面部寻常性痤疮属于一种多因素疾病, 与微生物感染、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等有着一定的关系。近几年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但是在某一特定时期, 全世界约有85% 的人利用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该病, 临床上目前没有特效治疗的方法。物理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 光疗法是物理疗法中的典型代表, 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 不良反应较少[2]。其不仅能够治疗痤疮炎症,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痤疮瘢痕。光疗法主要包括红蓝光疗法、光动力疗法、强脉冲光疗法、射频技术、氟氖激光照射法等。

氦氖激光功率较低, 有医学专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总结[3]:①氦氖激光输出率较低, 穿透组织的能力较强。②不会产生光热效应, 所以不会对组织结构造成损伤。氦氖激光主要是通过通过激光生物刺激来实现生物效应, 其能够扩张血管, 促进血液流动;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加快细胞有丝分裂, 促进糖原和蛋白质合成, 改善组织代谢;此外, 其还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对粒细胞移动具有抑制作用, 显著增加淋巴因子和溶菌酶含量, 进而加快炎症吸收, 抗菌作用良好。

火针结合了针、灸的双重优势, 其能够发挥引热外出、散结消肿的效用。有文献资料显示[4], 在各种类型痤疮皮损治疗中, 火针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针对面部皮损患者, 火针疗法能够舒畅经络气血, 加快皮损区微循环, 促进代谢物和炎症的吸收, 在较短时间内消除病变组织。再者, 火针具有温热效应, 其对局部微循环失衡具有纠正作用, 其能够促进皮胶原蛋白再生, 缩短皮损恢复时间。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 火针点刺法的治疗优势有:①局部火针能够促使毛囊口开张, 有效清除皮脂炎性物, 缩短了炎症消退时间。②高温能够直接灭杀痤疮杆菌等微生物, 而且还能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充分发挥消炎的效果。③针对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 火针疗法能够将增厚的囊壁刺破, 对增生的结缔组织具有破坏作用, 具有祛腐生新的功效[5]。④火针疗法能够有效预防或者减轻疤痕的形成, 加快皮肤修复速度, 促进新肉再生。⑤高温能够直接破坏增生的皮脂腺细胞, 有效减少皮脂分泌, 毛囊内微生物生存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 降低了病灶的复发率。

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 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火针疗法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其中, 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有166 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察组中, 有188 例患者皮损症状显著改善。比较两组数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提示联合疗法能够促进皮肤组织新陈代谢, 加快皮损区微循环, 达到消除病变组织的目的。而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症状, 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应该首选火针疗法与氦氖激光照射联合疗法。

摘要:目的 探讨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联合应用火针疗法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0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220例) 和观察组 (220例) , 给予对照组氦氖激光照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火针疗法,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经统计学分析, 具有可比性 (P<0.05) 。结论 对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火针疗法和氦氖激光照射联合疗法,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 效果显著。

关键词:火针疗法,氦氖激光照射,面部寻常性痤疮,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2]卢佳宏.针刺对治疗患者面部痤疮、血清IGF-1、DHEA及改善其抑郁焦虑状态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2]杨彦洁.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文献分析及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宋雪英, 卜亚芸, 攸连秀.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 2003, 18 (3) :165-166.

[4]刘祖丽.寻常型痤疮的中医外治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14) :90-91.

上一篇:小学数学兴趣培养下一篇:大型固定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