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2024-12-03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精选12篇)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1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在教学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 善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品尝成功的喜悦, 重视课堂总结等多方面来培养中职体育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生,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体育生由于平时训练时间长, 身体比较疲劳, 学习专注度差, 加上数学基础薄弱, 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甚至部分学生极度厌学, 以致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 效果也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没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认真研究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利器

数学课堂是一个互动的平台, 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数学教师一般任教课时少, 师生交流机会不多, 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 如果学生感觉教师很可怕, 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 因此, 教师应对学生怀有深切的爱,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尤其是对体育生的态度, 教师不能动辄训斥, 应该循循善诱, 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有可能的话, 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 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教学套路, 被陈旧观念和方法所束缚, 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我们有怎样的学生, 决定了我们必须有怎样的教学方法, 所以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实际, 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实例教学法等, 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例如讲函数的概念一课时, 提供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具体实例就成了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我想到平时开车进加油站加油, 加油机面板上的加油量 (L) 、金额 (元) 、单价 (元/L) 的关系, 就是一个绝好的函数实例。果然通过这个贴近生活的实例, 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让学生从课上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善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优势明显。多媒体能将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各种手段进行处理, 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 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割线这一概念时, 在黑板上绘制的割线有限且无动感,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把割线的极限位置准确地描绘出来, 使学生轻松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教学效果明显。

四、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如果中职体育生只觉得数学枯燥乏味,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数学的内在美。数学的美表现在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 逻辑上的严密、解法上的严谨、奇异、巧妙, 公式和法则的对称、和谐, 图形的对称美等。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数学, 充分展示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产生学习数学美的情感和追求数学美的意识。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 都不对称、不和谐、不美观, 但当我们了解时, 知道±有两个根, a在分母上必须a≠0, 根号里的判别式会显示根的数目, 以及方程的性质, 就会感到它的美好。当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美时, 就会对它产生持久、执着的追求, 并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

五、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依赖于成功。长期以来, 多数中职体育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数学在他们眼中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成功的喜悦, 导致学习情绪降低, 学习效果变差。在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教师肯定后, 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 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之后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 可见成功的喜悦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 不随便说“错”。在教学实践中, 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教学, 授课过程中设计“难”“中”“易”层次的问题, 提问时, 最简单的基础题鼓励差生作答, 中等生补充, 优等生对差等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由中等生作答, 优等生补充完善, 教师作出评价后, 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 再让优等生回答, 这样全班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拥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六、重视课堂总结

课堂结尾和开讲一样, 是整个数学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 是教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的归纳回顾。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结束时, 教师不能简单地说一句“现在就讲到这里”这样的语句, 而应该千方百计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 精心设计, 使学生急于求知, 给学生留下无穷的韵味和趣味, 为下节课学习作好铺垫。

总之, 教师要以人为本, 根据中职学校体育生的特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更多的体育生热爱数学, 把学习数学真正当成一件乐事,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素平, 《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宋守臣, 《论新课标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J], 《中学生数理化》, 2006

[3].刘生明, 《谈中学数学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科学咨询》, 2008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2

文/孟丽丽

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充满着各种怪异符号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后进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后进生学习数学成绩更差。因此可以说:后进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后进生数学成绩提升的快慢。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想达到有效教学,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在参与教育局提出的小课题研究时,我提出了《提高后进生的计算能力的研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首先针对后进生进行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策略着手,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能增加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是学习最佳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们的思维将会更积极,更有效。抓住了这一点,对转化后进生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后进生由于认知前提差、思维能力差、计算能力差,因此教师在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可能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如:可通过填空、改错、判断等变式练习的方法,使后进生得以接受;讲课时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或多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对后进生要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态度要诚恳、亲切,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诚心诚意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特别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后进生心灵奋发学习的火花。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后进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后进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后进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取得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学习兴趣,数学有着极强的思维性与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若教师没有及时的帮学生来答疑解惑,会严重制约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兴趣是一个人渴望和了解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他们可以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就可以从心底里来接受他。小学生的兴趣有著这样的特点,他们首先产生的是直接兴趣,再慢慢转化为间接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学习活动并没有直接的认识,他们仅仅对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感兴趣。此外,小学生的兴趣会从不稳定转化为稳定,他们的注意力并不集中,会很快产生兴趣,但是也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生是学习兴趣的培养主体

就我国的教学体系来看,对于小学生的教学大多还是采取灌输式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常常不集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他们创设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非常的抽象、复杂,学起数学来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如果教师可以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那么学生便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采用这样的模式可以让数学课堂比传统的模式更加的具体、生动,让学生认为数学乐趣是非常有乐趣的,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线段》这一课的教学中,在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准备好吸管、铅笔、药盒、牙膏盒、弯铁丝等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讲课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实现准备的实物,大家一起来看看、摸摸,然后再利用教具引入线段概念。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的紧迫感,让数学与生活变得更加接近,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游戏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益渠道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适当的将一些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小游戏、小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关于物体与图形这一刻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物体先藏在一个箱子之中,让学生伸手来摸一摸,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形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可以回到座位上,回答错误的话就要将物体拿出,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此外,为了让学生记住和熟悉数字,可以在课堂上实施指令动作的游戏,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座次数,那么教师在说到,几号同学起来吃苹果时,对应号码的同學就需要马上站起来,并做出咬苹果的动作。采用该种数字小游戏可以让课堂学习氛围马上被调动起来,还可以帮助教师来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激励措施巩固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鼓励都可以让孩子们产生满足感,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经常使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来赞扬学生,给学生予以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充分的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即便学生回答或者思考的方向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能批评学生,更不能贬低学生,要多用鼓励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思考和努力,微笑着告诉学生,一时的错误是没有关系的,只要自己努力、主动的来思考、学习、探究,就可以充分施展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升数学学习的成绩。

三、结语

小学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数学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创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相信只要各位数学教师做到以上三点,您的数学课堂将会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李宇辉,李保臻. 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2]田玉萍.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8)

[3]赵艳辉,石迎春.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买新书”的个案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11)

[4]郭忠义. 错误的共识 决不是科学——数学应用题表述引发的思考[J]. 内蒙古教育. 2013(23)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4

一、强调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领域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被大量运用于现代各门学科中, 所以学好数学对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不少学生会问, 既然小学数学已经足够应付日常生活, 那为什么还要学那么多抽象难懂的数学?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其实, 数学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思维的体操, 可以不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而这种锻炼是潜移默化的, 并不一定学了哪个数学公式就可以直接用来赚钱或者直接应用于实践。但是, 在学习其他知识时,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 在苦思冥想之时, 这种思维体操所磨炼出来的能力就会默默地发生作用。

二、注重展示数学中的美

让学生体验美, 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是自然, 数学作为“书写宇宙的文字” (伽利略语) , 反映着自然, 数学中当然会存在着美。数学的世界, 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数学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 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从数学内容看, 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 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 有简洁之美 (包括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等) 、和谐之美 (包括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等) 、奇异之美 (包括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常数美等) 等。数学可谓处处充满着美, 正如罗素所说:“数学, 如果正确地看它,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当然, 中职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普遍不足,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 比如讲述数学史中展现的数学美以及数学在实践中体现的美。

三、强化数学的应用性

由于中职数学是专业课程的工具,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差异, 精心准备, 创造专业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本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 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强大的应用功能,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对于民建工专业的学生, 在他们学习“解斜三角形”这一节内容之后, 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测量人员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来拉近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思想上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成就感。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则可以注意多举经济数学方面的例子。

社会生活是数学学科的现实基础, 更是数学教学的意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中职数学教师应当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 积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努力实现日常实际生活与数学教材知识点的有机整合, 不断优化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式, 加强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帮助学生提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生活, 开创性地运用教材内容, 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数学知识体系与中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使中职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符合他们的生活需要。比如, 在进行函数图形知识的讲授时, 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的投资市场、航空航天、军事武器研发等实际, 向学生介绍函数图形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空间位置课程教学时, 教师可以联系教学空间内的日光灯管、黑板等实际形象, 将抽象的概念向学生做最直观的展示, 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以及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在各节教学结束时加入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讨论, 比如在三角函数课程结束之后, 用较大篇幅讲解简谐振动以及正弦交流电, 联系数学知识在物理学科以及电工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这种教学手段,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达到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服务的目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鉴于中职学生的特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应先通过搜集数据、利用图表等进行分析, 然后从模糊的实际课题中经过数学加工建立模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模仿建构模型。认识到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 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阶梯。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将数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给学生举出古今中外的许多建模的楷模,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是众多游客始终未能解决的难题, 大数学家欧拉不是到桥上去试走, 而是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把小岛、河岸抽象成“点”, 把桥抽象成为“线”, 成功地构出平面几何模型, 成为数学史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学生通过数学建模体会到数学的决策意义,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应用意识, 使学生学到应用知识并受到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

四、改革数学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般是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 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 这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机械性的、重复性的操练比较多, 长此以往, 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 要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这些方式, 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 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 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 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进行数学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 成功的体验对学生增强信心和兴趣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中职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 真正感到学有所获。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屡遭挫折, 原因在于他们不会学习, 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效率低下。要提高数学学习的成功几率, 掌握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学好数学需要注意抓好下列环节:制订计划, 课前预习, 认真听讲, 及时复习, 独立作业, 解决疑难, 系统小结, 课外学习。目前,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总体不佳, 没有抓好上述八个环节是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 抓好这八个环节是学好数学的有力保障。学好数学还要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总结知识展开和问题解决所依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 成功的标准不是唯一的, 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做到评价主体多元, 不仅教师评价, 而且家长、同学、学生自己都可以评价, 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内容丰富, 除了学习水平, 还应评价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学习中的交流能力,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评价形式多样, 如行为观察、情景测绘、学生成长记录等。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及发展的需要,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明确努力的方向。

摘要:当前, 中职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 并且觉得数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笔者提出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注重展示数学中的美、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改革教学方式、进行学法指导五大策略, 以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 从而有利于中职整体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中职,数学,兴趣,策略

参考文献

[1]倪琴.如何激发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20) .

[2]刘奋民.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7 (2) .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的论文 篇5

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教师来说,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处在主导地位的教师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证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是合格的、值得信赖的人,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育过程的有机互动,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

二、课堂教学方法互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不同的问题形成新的见解,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有效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启发式”教学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再把知识表达出来。“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当学生处在这样的学习状态时,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帮助。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知识内化并转为能力,从而实现爱学习、会学习的教学目标。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3“.自主式”教学法

“自主式”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使学生自主地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应用知识———探索求新”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启发。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处在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精心组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例如,听说、演讲、读写竞赛,戏剧表演等。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成果,体会成功的欢乐,产生成就感,强化其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四、提倡小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设一系列小组学习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

五、及时反馈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及时了解学习成果,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通过反馈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得到加强,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通过反馈又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克服困难的决心,继续前进。教学过程中

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评价,充分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音乐、图画、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把学生较快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例如讲《范进中举》一文,对于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腆着肚子”和中举后“弯腰扯衣”这两个反差极大的行为,可以让一个胖学生和一个瘦学生来表演这两个情节,学生马上兴趣大增,也对人物有了深刻理解。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初中学生  数学学习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3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认识到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中虽然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有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取得了好的效果,而有些教师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一定要讲究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培养效果。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时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本人认为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中师生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以一种更加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对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热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反之,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学生势必会对数学课堂产生排斥心理,自然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懂得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教师都要关心学生,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角色转换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采取的一个小妙招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就善于采用实现师生角色转换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那么,为什么该种方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展现自我的欲望强,对于学生能够有效把握的知识点,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当小老师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会十分开心,同时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如果能够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的赞美,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更加高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简单的知识点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也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会到更多快乐,进而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

当然,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注意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难度,教师要让学生讲一些难度较小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学生个人没有压力,其他同学也能够听懂。反之,如果教师让学生讲解的知识点难度过大,不仅会打击学生当“小老师”的积极性,而且其他学生也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影响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也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懂得宽容学生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也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懂得宽容学生。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认为,教师宽容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待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态度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较之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会遇到更多困难,因此,教师对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态度,能够直接体现教师是否对学生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些教师十分宽容,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尤其在对学生反复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如果学生依然存在问题,教师不会责怪学生,会继续对学生进行耐心讲解,这样的教师势必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不仅克服了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而且还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对问题学生的宽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等的不良行为,这不仅对教师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出了巨大挑战。教师对待这些学生也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使学生改掉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赏识教育法

教师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时,还应该懂得使用赏识教育法,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本人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时,就注重采用赏识教育法,本人认为在使用赏识教育法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对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时也要对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引起重视,并不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好,就一定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为了在提升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要求教师要及时对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与自豪感。例如: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教师可以在班里对学生做出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赏识教育

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成为数学学困生,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厚,那么如何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由于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较多,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表扬的机会也较少,如果教师能够看到学生的优点,采用赏识教育法,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那么势必会大大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重新找回数学学习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学生逐渐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赏识教育时,不仅要采用语言去鼓励学生,还要不吝惜微笑,及时给学生赞美的微笑,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7

一、巧妙导课, 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这堂课一定有意思”的初步感觉。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 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悬疑或趣味导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中, 可以用下列三个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1:什么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等式的性质, 是为了与本课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作铺垫,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

问题2:什么是不等式?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的有关概念。

问题3:用“>”或“<”填空:

设计意图:这些是为导出不等式的性质而设置的问题, 激发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采用问题悬疑或故事导入, 或生活实例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不断采用, 并不断创新。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数学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 对数学思想的感悟越来越深入, 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人格不断提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 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就应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数学活动, 如观察, 操作, 实验, 讨论, 交流等。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 形成其乐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同时, 要努力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 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法。

“教无定法, 学无止境”。教学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宗旨, 能有效、高效地实现课时教学目标的课堂, 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 增强趣味性和有效性。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有效地获取经验;合作交流学习能体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采用多媒体教学, 能让数学知识更加生动、直观。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感悟数学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三、变式训练, 尝试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变式训练, 通过一些典型的变式题, 让学生在“变”中找到不变, 体验解题的快乐, 这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的性质综合应用时, 我选用以下问题组进行变式训练。

例:如图1, BI平分∠ABC, CI平分∠ACB, ∠A=80°, 求∠I。

变式一:如果∠A=n°, 其它条件不变, 试探究∠A与∠I的关系?并证明。 (条件变式)

变式二:如图2, BE平分∠ABC, CE平分外角∠ACD, ∠A=80°, 求∠E。 (图形变式)

变式三:如果∠A=n°, 其它条件不变, 试探究∠A与∠E的关系?并证明。 (条件变式)

变式四:如图3, △ABC, BG平分外角∠CBD, CG平分外角∠BCE, ∠A=80°, 求∠G。 (图形变式)

变式五:如果∠A=n°, 其它条件不变, 试探究∠A与∠E的关系?并证明。 (条件变式)

通过本组变式训练题,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性质的关系, 还能让学生在“变”中寻找不变, 充分体会数学的内在美,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四、感悟方法, 提炼精髓

数学课堂上, 教师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 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 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 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 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再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 在解题教学中, 善于找各类题型的共同特征, 寻求解法的统一性, 实现“多题一解”, 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在快乐的解题中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三角形外角性质一节教学中, 我选用了下题作为例题。

已知如图4, 求证:∠A+∠B+∠C=∠D.

方法1:如图5, 延长BD交AC于E, 则∠CED是△ABE的外角, ∠BEC=∠B+∠A, 而∠BDC是△CDE的外角, 故∠BDC=∠C+∠BEC, 所以得到∠A+∠B+∠C=∠D。

方法2:如图6, 连接AD并延长AD至E, 请证明本题结论。

方法3:如图7, 过D作EF∥AC, 交AB于点F, 请证明本题结论。

方法4:连接BC, 请证明本题结论。

五、体验成功, 提高兴趣

成功会激发兴趣, 失败则使兴趣经受考验。人人都有成功的渴望, 即使一次小小的成功, 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别,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 从而使学生获得舒畅的心情、稳定的学习情绪, 保持学习积极性。对于优等生可以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 使他们逐渐的提高数学水平;对于学困生, 应让他们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也享受发现的乐趣。教师尤其要抓住学困生的微小进步, 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 使他克服畏惧数学的心态, 从怕上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实践证明, 在困难之中得到了老师关爱的学生, 学习兴趣往往更大的提高。

总之,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 教师应在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变式训练、解题探索等教学环节中, 都要十分关注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要以生动、幽默的语言,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练习时注重探索解题技能, 通过题目巧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 积极鼓励、表扬, 肯定学生的进步。教师要从教学实效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 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 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包装, 隆重地介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8.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8

关键词:学困,现状,原因,转变,策略

一、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动机和现状分析

学困生的学习存在诸多的问题, 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学习的习惯不好, 依赖的心理比较严重, 缺乏自信心;学生普遍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学习动机, 厌学的情绪较高。特别是对数学学科, 由于数学较为抽象和形式化, 容易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 很难持久地吸引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况且有大量的作业和学习本身具有的难度, 学生容易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动力, 因此积极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

二、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当是:既师亦友, 既要保持和学生的亲密关系, 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既要关爱学生, 又要保持教师的尊严。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等, 通过感情沟通, 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消除畏惧心理,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氛围,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这样学生才能听从老师的引导,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动力和学习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不同的人, 学不同的数学,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必须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获得信心,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里包含两个方面:快乐和成功

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 学习的基础不同, 在新知识的讲授、作业的布置、学习水平的评价上、教案的设计上不搞“一刀切”, 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在作业的布置、学习的评价上要有不同的标准, 教案的设计分为几个层次,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 要善于创设情景, 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信心, 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人都不太善于表扬别人的优点, 更擅长批评别人的不足, 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3. 精心设计, 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想办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新课的引入时, 采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或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例子来引入, 改变数学课本中一些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事例, 增加数学趣味性和实用性, 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经过老师的引导, 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内容中来;在新课的讲授时, 学生非常感兴趣, 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和热情,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问题解决, 从中可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同时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 最终指导社会实践的道理,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还有这样多的用处, 从而自觉地培养学习数学的动机,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 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 丰富学生的感官, 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 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同时可增加互动性,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具有传输的网络化, 信息呈现的多样化, 使得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从只是“人———人”互动, 到“人———机———人”的教学系统;这样教学信息传播迅捷、信息量大, 教学中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以协作式、探究式为主。这种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变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 协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使得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许多美好愿望能够得以实现。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 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5. 改变评价模式, 采用分层评价和过程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尝试建构学生学习“分层评价体系”, “分层评价”, 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 重点在于学习过程的评价。采取分层评价, 让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分层评价体系”包括: (1) 评价要素分层, 语言表达、符号应用、计算、推理、分析、阅读、探究、转化、实践应用能力等; (2) 评价时空分层, 课前准备、课堂状态、课后归纳、课外活动等; (3) 评价主体分层,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其他科教师评、班主任评、家长评价、教师总评等; (4) 评价形式分层, 笔试测验、专题作业、面试与辩论、问卷调查等。从而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 形成学生学习轨迹变化数据库;这样形成立体评价网络, 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通过老师的评价模式的改变, 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逐渐改变学生的想法, 使学生能慢慢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不再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多采用纵向的比较, 少采用横向的比较,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加他们的信心。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9

目前,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我校参与新教材实验已近四年.客观地说, 新教材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确实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 近期, 在我校半数以上的班级中, 有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甚至讨厌学数学.要改变这种现象, 必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在我谈谈自己近十几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与大家分享.

一、关注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 教师应经常找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应以生为本, 让学生自主、欢快地去探究知识, 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一些讨厌数学的、基础较差的学生, 应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多表扬, 少批评, 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进步, 就要及时表扬.这样可让他们从“怕上数学课”到“我要上数学课”, 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生为本

以前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 在黑板上写, 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 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生为本,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现在, 教室里有多媒体, 数数学学教教师师应应利利用用多多媒媒体, 在教学资源库中找一些相关的知识内容, 配上动画界面效应, 丰富教学内容,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观察动画, 发现问题, 动手操作, 并总结规律.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人人动手参与, 积极举手发言, 教师只是鼓励或纠正.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 教师也要对他的大胆发言进行充分的肯定.最后, 学生归纳, 教师补充.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一节45分钟的课, 改变了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想法.教师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 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进而协调“教”与“学”的认知活动, 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创造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 教师在课前应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 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就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都动起来.课堂上, 则根据学生的性格、数学能力等, 创造条件, 为学生的“思”和“动”提供平台,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设计关于市场经济的应用题时, 我就把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 创设生活情境, 做到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讲究授课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其标志之一是看其讲授的艺术.一节生动、活跃的课能够极大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 如何讲究授课艺术,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例如,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函数的图像》这节内容时, 我意识到函数是比较抽象的知识, 更应讲究授课艺术.我在课堂上讲解函数图像的画法时, 首先出示了一个错误的画法, 即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把这些点乱连起来, 密密麻麻, 形成一个很不好看的图像.这时, 学生怀疑:是不是老师画错了?借此机会, 我问:“这个图像好看吗?是不是这个图像画错了呢?如果错了, 那么, 它究竟错在哪?”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了.随后, 我让学生再对照有关知识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上述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 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 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在课堂教学时注意讲授艺术, 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课堂手段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 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教学手段, 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 讲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 可以把课本、讲台、日光灯等作为教具;讲解“平行线”时, 可以把窗的铁栏作为教具;讲解“生活中的轴对称”时, 可以利用幻灯片演示.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 学习起来也兴趣十足.再如, 在教学八年级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推导”时, 教师利用教室多媒体投影仪演示“割拼”过程, 化静为动, 一目了然.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因此,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多参与动手、敢于探索, 使更多的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直观教学是数学课的一个特点,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能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练习多样化,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开展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例如, 教学了《相似》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标杆、阳光下各事物的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同时, 课堂教学中, 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的讲解只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 及时反馈信息,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查漏补缺, 从而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灵活新颖, 课后反思回味无穷

课堂小结是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融入知识系统.若教师能根据不同的课型, 采用不同的小结方式, 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而且能使学生耳目一新, 课后回味无穷.

常用的小结方式如下: (1) 对照式, 把知识点板书到黑板上; (2) 讨论式, 由学生讨论本书所学的知识点; (3) 独立式, 把知识点变成题目, 让学生做.

总之,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但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正视学生的实际, 努力发掘有利因素,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 我们数学教师还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通过多种渠道,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要想让初中生学好数学, 必须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初中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由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同, 数学学习能力也不同, 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教学环节, 积极探索各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从师生情感、教学观念、教学情境、授课艺术、联系实际、课堂练习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情感,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宋书文, 梁全进主编.现代教育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6.

[2]马维民, 孟令奇主编.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10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而当前,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处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的学习中, 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提不起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要做好引导工作, 充分地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摆脱课本的束缚和对课本的依赖, 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笔者在教授《比长短、高矮》这节课时, 就让同学们各自拿出一支铅笔, 然后与同桌比一比, 看一看谁比谁长, 谁比谁短。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 看一看同学们又会发现什么。这样, 让同学们在实物的对比中, 自己得出结论。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让数学贴近生活, 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 这样不仅会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而且会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亲近感, 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 笔者在教授《线段》这节课时, 就提前让同学们准备好他们熟悉的牙膏盒、药盒、直的和弯的吸管、铅笔、直的和弯的铁丝等。在课堂上, 我让同学们拿出这些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实物看一看、摸一摸,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呢?你们能够告诉老师哪些东西是直的吗?”接着利用铅笔和学生的课本作为教具, 引出了线段的概念。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实物教学, 会减轻同学们的紧张感与恐惧感, 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 笔者在教授两位数的加减法时, 就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同学们放学后, 去调查家附近超市的牙膏、杯子、热水壶的价格, 看看一百元钱是否能够将这三样东西都买到呢?第二天上课时, 分别告诉老师你们调查的结果。这样, 我突破了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模式, 将课后作业用一种生活实践的方式展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熟悉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 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 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课堂小游戏, 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把握住小学生多动、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穿插一些简单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小游戏, 来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就经常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瞎子猜物———例如, 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课的内容时, 我就将一些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物体藏在一个袋子中, 然后让学生伸手摸出物体并说明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回答正确的学生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回答错误的学生就要拿出物体, 让班上其他的同学猜测。这样, 在游戏中同学们就掌握了物体与图形的认识。指令动作———在数学课堂上, 为了让同学们记住数字并且熟悉数字, 我设计了一个指令动作的数学小游戏。游戏前同学们要先确定自己在班上的座次数字, 比如16号, 那么另外一个同学说道“16吃苹果”时, 座次在16的同学就要马上站起来, 然后做出吃苹果的动作。这样的数学小游戏, 不仅能活跃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 还能检查学生对数字的掌握情况, 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种课堂小游戏能使得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也没有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开展数学小游戏, 真正是学生在“玩”中学习, 在“乐”中掌握数学知识, 在快乐中实现了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四、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与鼓励, 这样才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使用肯定的眼神、赞美的语言、信赖的动作, 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与一定可以学好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 即使他们一时回答错误, 我们也应该微笑着对他们说:“没关系!”“再仔细想想, 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 不仅能学得主动、积极, 而且能学得生动、活泼, 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的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从而在数学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 这样不仅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还能使得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晶.数学课堂也快乐[J].新课程 (小学版) , 2010, (4) .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11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同时建立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敢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以貌取人,不以势取人,不以成绩取人,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凭着自己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运用启发式教学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即使答错了,也绝不讽刺、挖苦。要对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并鼓励他很勇敢,很善于思考问题。学生在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敢想、敢问、敢回答。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对他们说:“那么圆可以转化为哪一个学过的图形呢?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剪一剪、拼一拼,试试看!哪怕是近似的图形也可以。一会儿各组比一比,看谁拼得好,拼得像。”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终于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愿意动手操作,我们老师就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课而异,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圆形,学生可能会说是长方形,这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化曲为直,使学生发现侧面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及不规则图形。接下来,再通过操作、验证、比较,把长方形纸重新恢复圆柱的侧面,进一步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问:“圆柱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吗?”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继续去操作、去探究。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发现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学起于疑。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问几个“这是为什么”“该怎么解决”,然后经学生讨论,自由交流,必要时加上老师的引导来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老师读完课题,可以提问学生:“读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说:“什么是侧面积。”“什么是表面积。”“侧面积和表面积怎样求。”学完计算方法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提出问题。学生可能还会问:“我们班级的水桶、炉桶用多少铁皮,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呢?”质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这就打破了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开拓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感受创新的快乐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在思考问题时容易有思维定式。发散思维就是没有解题模式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一题多变”是最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对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提出的问题、假设情节等作各种各样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的情境中,多角度地认识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教学反比例时,师生经过探究知道“路程不变,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这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在学习正比例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老师对学生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鼓励、表扬学生,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创新的快乐,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

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12

一、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为“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巧妙的疏导,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不断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目标明确,参与度加深,并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数学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支点。让学生充分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同时我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做到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二、亲身体验、用心感悟,让数学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长期以来,数学课教学称得上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自身的体验,亲身经历过的感受,用心感悟,师生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活数学课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

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作为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主体实践过程。一线教师,在数学课堂内,必须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提供广阔空间。学生可以从容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操作、尝试、做一做、想一想、讨论、交流、思考等方式展示教材内容。教学时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和课本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教材内容与形式达到和谐统一。如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从实际问题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画双曲线让学生明白曲线中有鲜花般的对称美,它们和谐、匀称、富有诗情画意,再从图像中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和性质既独立又相互关联,三位一体。

庞加莱曾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和形的调和,感觉几何的优雅,这是所有数学家都知道的真心的美感。”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通过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给数学课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三、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自信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存在的内在动力。学困生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缺乏毅力,自卑感强。教师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学会数学,学好数学,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变以往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心态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同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遇到困难时采用激励性语言多层次激励和帮助,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扬长避短,并给予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的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即使将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

四、通过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必然产生愉快的情绪;若是不断地获得成功,则学习数学和愉快情绪就会建立稳定的联系,学生对数学学习就有兴趣,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具体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加大题目难度让学生解答,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功感。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在班上及时表扬、鼓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学生具有浓厚的学数学的兴趣,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则在学习数学中显得主动,学得愉快,有利于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和毅力,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策略阐述下一篇:休闲体育旅游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