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精选12篇)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 篇1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人都会有一种情绪色彩, 这种情绪会指引人的意向, 影响人的活动, 我们将其称之为兴趣。对于学生来说, 兴趣是他们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心理表现, 是他们不断探究真理的心理催化剂。在学习的动机中, 兴趣是最实际的一部分, 它会促使学生对一些事物有很大的注意, 并积极地对其进行研究、探索, 逐步掌握事物的规律。这种浓厚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也是科学家、发明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是教学的重点。怎样做才能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新奇事物, 吸引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 对事物的猎奇心很强烈。因此, 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事物吸引。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新奇的事物, 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 让他们敞开心扉, 接受知识, 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以我教学“能被三整除的数”这一知识点为例, 我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任意写下一个数, 然后我给他们写的数后再加上一个数。给所有学生的数都加完后, 我让他们用3去除这个数, 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这种新奇的方式让学生觉得很“好玩”, 他们都认真地去计算。当得知两个数相加得到的数都能被3整除时, 学生的好奇心就更强烈了, 他们很想知道其中的诀窍, 觉得教师一定有自己的秘诀, 也很想让教师告诉他们这个秘诀。他们带着迫切的求知心, 认真地听教师讲解知识点, 很轻松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也完成了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 再到无疑的认知过程的转化。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要注意方式方法, 尽量选取一些新颖的问题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 并用新鲜、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以能够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为目的, 让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如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特征”时, 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不做老师了, 要做一回学生, 让你们考考老师。”学生一听就觉得很新鲜, 问道:“怎么考?”我说:“你们任意说一个最简分数, 我就能在五秒钟之内告诉你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都很兴奋, 都争着要让教师回应自己说的分数, 整节课都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我画了两个大圆圈, 分成两个集合, 分别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 并把学生说出来的分数分别填到两个圆圈内。开始时, 学生都不相信, 但是, 经过他们自己检验, 我这个“学生”的答案准确无误。这样做, 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检验问题, 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真是一举多得。
二、生活实例,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开始新课时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 通过一些身边的问题和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让他们能够快乐学习。如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形状的车轮?为什么没有三角形的车轮?椭圆形没有棱角, 能做车轮吗?”经过讨论, 学生都对这些生活中忽视了的问题进行思考。我又顺势推进, 把圆的特征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之中。这样, 在问题中融入生活中的实际事物, 能够让学生产生熟悉感, 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能够很轻松地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将数学知识变成学生探索的对象, 让静态的知识学习变成动态的探索, 并帮助学生组织材料, 让学生求知的过程变得更顺畅, 能够更轻松地获得新知识。这样做,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为他们打开思路, 让他们更好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我教学“数学反比例”一课为例, 这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从两种变量的变化规律中发现“隐蔽”的其“积”一定。为了突出这一本质, 我为学生进行了情境创设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演示:在箱子里放入一把铅笔, 我每次拿10个出来, 3次就拿完了;每次拿5个出来, 6次能拿完;如果每次拿3个, 要拿几次才能拿完呢?此时, 我的演示戛然而止, 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个演示成功地将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探索, 把本质“隐蔽”的定量 (铅笔的个数30个) 变得很明显, 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去领悟“橡皮擦”的总数一定, 也就是“每次拿的个数”与“需要拿的次数”的“积”一定, 为抽象反比例的意义创造了条件, 也为学生的问答打开了思路。
四、创设悬念, 巧设疑问, 激发兴趣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情绪, 唤起学生的心里共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6、8、12、17、24、26、39、42、53、66。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由于这些数都是一位数或者两位数, 学生当然很快就能判断出来。教师再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上一些四位数、五位数等, 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由于数目较大, 学生都陷入了沉思。教师抓紧时机说:“我能很快就知道哪个数能被3整除。”一一指出后, 教师紧接着又说:“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 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一听, 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了, 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听了, 也争着写出数字, 想考考教师, 当教师一一说出正确答案时学生觉得新奇:数目这么大, 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答对呢?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起来。教师接着又说:“我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就能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这样, 有目的性地创设悬念性的问题, 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五、适当表演, 提高兴趣
对学生的表演越适当越及时, 效果就越好, 激励作用也就越大, 就越能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时机。如每当完成一项哪怕是很少很浅的知识传授以后, 就及时进行目标明确的学习检测:对于答对的学生, 应该及时表扬;对于答错的学生, 也应捕捉其“闪光点”, 给予肯定或奖赏, 并想方设法启发他们答对;对比较好的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 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赞扬, 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学习, 越学兴趣越浓。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 同时要注意及时而且恰当地给予表扬。除此之外, 组织一些小型的学习评比活动, 也能达到表扬激励的目的。比如, 对课堂提问积极的学生进行评比等, 将评出的优胜者及时地在表扬栏里升上不同的小红旗。这些活动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又能照顾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要, 因而引发出人人争先进、个个受表扬的氛围, 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 并且越学劲头越足。
总之, 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 只要使学生对数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就能获得学习的成功。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 篇2
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而且教学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在每节课之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给学生带来一堂高品质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将课堂教学分成以下四个环节:第一,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唤醒学生意识;第二,课前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用这两个三角形进行拼图;
第三,引导学生对所拼图形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笔者的这种教学安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不但能够快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还能活跃学生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利用游戏活动实施教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喜欢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获得乐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小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将课堂教学转化为游戏活动,如“看电影”的游戏。
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电影票,电影票上有两道题,第一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座位号,而第二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座位排数,由教师充当检票员,让计算正确的学生对号入座,计算错的学生需要再次计算。
采用这种游戏方式实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水平。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广泛,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体验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来源于内心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所以,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困难,因此,数学学习要讲求循序渐进,当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时候,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也就会越来越强,最终越学越爱学,反之,如果没有体验过成功,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被压制。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数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思想上扭转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在享受成功乐趣的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问题的难度分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的开展。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亲身实践,亲自动手操作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亲身参与,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积极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思考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之前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面积的计算公式。
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能否将三角形转化为之前学过的图形,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经过动手实践,学生发现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以这个为线索,并且向其中渗透平移思想和旋转思想,最终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其它学科难以匹敌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促进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圆柱、圆锥的体积》这节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测量一下鱼缸中水的体积和花盆中泥土的体积;再如,在学习计量单位后,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和桌椅的长度、高度。
一旦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会更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习惯;问题
数学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重点强调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其性格、智力等素质能力还未开发与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会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得到促进与提升,还有助于小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向着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思想的方向迈进。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
1.数学学习近况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实施,但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其心智、能力表现都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启蒙与开发,因此,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目前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是很热衷,并且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数学能力的发展。其不良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或者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在数学习题书写时字迹潦草,不仅存在错别字,还总是写错或漏写,使人不了解也看不懂他在写什么;不懂得审题或审题不认真、马虎,常常计算出错;太过依赖他人,经常抄写他人作业;上课小动作不断、爱玩游戏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制约着小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因此,改正小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是目前教育事业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2.影响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问题
(1)心智不成熟
一年级小学生在心智方面的不成熟是小学生儿童时期所存在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而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的影响,才导致小学生不能以成熟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维转移的情况,这种内在因素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培养的主要问题。
(2)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过程中的引导者,数学是一门由运算组成的学科,其主要依靠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现今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只是采取以讲授的方式为小学生解答难题,却很少运用引导的方式使小学生独立找出答案,这种现象极不利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才会出现不会审题、经常抄袭他人作业、太过依赖他人的情况。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主要措施
1.教师应树立良好榜样,从而正确引导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在其能力的表现中,模仿能力是一种表现极为突出的能力,而教师是与小学生接触非常密切的人,因此,教师在日常对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老师榜样形象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激发小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小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2.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
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具有多样化与新颖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讲授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色彩比较艳丽的辅助教学工具,对小学生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演练,同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被新颖、颜色艳丽、可爱的教学辅助工具所吸引,实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小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成果与教学质量,还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未来的长远发展,为我国的人才之需提供强大的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彭著宇,邱其容.培养学好数学的七个习惯[J].今日教育, 2015(10).
[2]陈敏.孩子,让我伴你成长[J].好家长,2015(28).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 篇4
一、数学知识形象化,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与概括性,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仅仅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形象化,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与乐趣。
数学知识形象化的教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数字”时,采用形象化的教学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认识和熟记1到9这些数字,我便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把这些数字跟生活中形象、具体的事物相结合,1像粉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等等,这些粉笔、鸭子和耳朵都是学生熟知的事物,用这些来帮助学生学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形象化色彩,将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生动、形象的事物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把数字知识生活化,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新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中。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图形”这一知识点时,我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联想,看是否能想起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其中有哪些是圆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等等,学生经过思考,都会正确地指出物体是什么图形。与此同时,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对每个图形的特征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这种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消化与掌握。
三、数学知识实践化,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主动学习的活动,它是具体的、有可操作性,易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有效开展数学知识实践化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得感知,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实践化,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真正学到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和理解。同时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比如,讲授“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人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测量所画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互相做比较。结果,大家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实践,让其把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结果大家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也是180度。这时,学生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确信无疑。这种实践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采用数学知识实践化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还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促使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其兴趣进行培养。课堂教学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兴趣,进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摘要: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忽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指导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而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重点论述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数学知识形象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激发,培养
参考文献
[1]江鹤.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探析[J].神州,2013(3).
[2]郑晶华,郑金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浅见[J].教育评论,1999(3).
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篇5
琼山二小 徐小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的推出,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与改革同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学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根据《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一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我在教学“时间”这部分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三个星期前就先告诉学生,三个星期后我们要学习时间,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然后我有意创设一些有关时间的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大家接触,结果学生来了兴趣,在学这部分知识时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解决相关的问题就容易多了。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时,我让学生通过判断学校的方向,再来判断教室的方向,最后再判断自己的位置方向,这样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加深对着部分知识的理解。多让他们实践,就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摆小棒计算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 篇6
一、注重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则信其道。”当学生对他的教师有了好感,往往就会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学。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每接过一个新班,不论是否当班主任,都要与上一年级的教师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还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在和学生的聊天过程中,既分享了每一个学生的快乐,也了解了他们的家庭状况与个人爱好。教师热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置教学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设计或制造悬念,悬念的设计,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奋状态,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教师说数让学生判断能否被3整除(从比较小的、学生能一下判断出来的数开始,逐渐增大,以增加学生的判断难度,比如:12,18,30,120,231,321等),然后让学生随便说数(尽量大一点的数),由教师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教师的判断都是正确的,这时学生会有疑问:“教师怎么判断得这么快?有巧办法吗?”学生感到迷惑不解,这样便很自然地设置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三、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数学知识都是前后连贯的,新知的学习有时需要借助旧知来完成,这样既使知识简化,排除学生学不会的心理障碍,还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一上课教师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任务是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问学生:“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你们能不能把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原来学过的平面图形来研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在听完教师的问题后,他们开始小声议论,兴趣十分高涨。这时教师让他们动手试一试,看能否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学生通过操作、转化、交流,自己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四、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加以运用。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自己手中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并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然后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记录下各小组汇报的数据。学生通过汇报交流发现:圆的周长总是这个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动手操作、自主交流、发现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并提高了探究新知的兴趣。
五、玩中学,学中玩,延伸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先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为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在情境中参加各种活动,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
例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题目:“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算出一个土豆的体积吗?”看到题目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励的讨论。有的说:“把土豆切成小块,看能切出多少块,土豆体积大约就是多少。”也有的说:“把土豆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收集溢出来的水,测量出它的体积,也就是土豆的体积。”......在其中,教师能感觉到学生的快乐。
六、采取多样练习,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过程只有符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才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如一式多变、一题多变、猜一猜、算一算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在解决知识的新旧矛盾冲突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 篇7
一、数一数家中物品,轻松掌握数字奥秘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数和数字的计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字的加减乘除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实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带来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数数,学生对数数的兴趣就会提升很多。
比如,在学习“数一数”这一课时,当教师教学生学完了简单的十以内的数之后,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练习,教师可以先将在自己在家中的厨房拍成一个照片,然后在课堂中给大家展示出来,然后这样引导学生:“画面中是我家的厨房,下面大家一起数一下,我家有几个盘子、几个水龙头、几个脸盆、几个煤气灶。”学生一听说是老师的家,立刻产生了兴趣,大家都抱着老师家是什么样的思想进行数数,这样就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数数活动之中。
二、量一量生活用品,轻松掌握长短尺寸
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数学知识时,很多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给学生一把尺子,让他们对长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就可以进行题海战术,比如一支粉笔长5(),一支钢笔长约7(),一台电视长约20(),学生本身对长度这一抽象概念比较模糊,仅仅凭这种模糊的概念去填写精确的长度单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我们应该从生活中提取资料,让学生边测量边学习长度单位。
比如,在学习了“厘米和米”这一节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一一个作业:“大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庭,家庭中的物品肯定种类繁多,大家回家后拿起手中的尺子,对自己喜欢的或者能看到的物品进行长度测量,然后用日记的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比如,我家有一台冰箱,妈妈帮我一起进行测量,发现它的高度为1米4。”这样学生在自己家中进行物体的测量,既感到亲切,又有极强的好奇心,于是学生在不自觉中对米和厘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翻一翻瓶瓶罐罐,轻松理解几何原理
几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对于立体几何,由于学生缺乏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和掌握,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这中间的原理进行掌握。其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几何形体,只不过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已,教师如果能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案例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理解几何知识来说,会更加轻松。
比如,在讲授“圆柱和圆锥”一单元时,教师在讲到圆柱体的面积其实就是一个长方体加两个圆的面积这一原理时,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将孩子们都愿意吃的乐吧薯片(桶装)带到教室中,找一位学生上台将这个桶装薯片打开,学生对乐吧薯片非常熟悉,当他们看到这位学生将乐吧薯片的前后盖打开后,很清晰地看到两个盖都是一个面积相等的圆形,然后教师可以让这位学生给出班级中每一位同学一块薯片,然后让他当众将薯片桶拆开,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接地看到薯片桶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这样学生再理解圆柱形的面积公式时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小学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抽象理论的讲解和练习,小学生是很难将数学学好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内容都与数学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师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教学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或作业中,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小学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时,应多从生活中寻找资源,让学生将原本深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象的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不再感到吃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资源,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 篇8
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 也一直是教育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由于课程的特点,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 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学习兴趣不大, 因此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农村小学来讲, 特别是农村的教学点来讲, 由于规模小, 教学师资、教学条件比较薄弱, 教学情况不仅与城市小学有很大不同, 即使与农村中心小学来讲也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说经过这些年的撤点并校, 教学点数量大大减少, 但仍然有近30%的学生在教学点学习, 因此对教学点学学生的学情研究, 对于提高教学点的教育质量, 保证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2 研究过程
2.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择的苏北G县Z乡的中心小学 (记为A校) , 一个完小教学点 (记为B校) 和一个只有一、二、三年级的教学点 (记为C校)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校有20个教学班, 人数近800人, 教学条件好, 师资较为雄厚。B校共有7个班, 有282人, 教学条件一般。C校有三个年级3个班, 共有110人, 教学条件简陋。为了分析教学点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机选择A校二-六五个年级各2个班作为比较对象。B校和C校的全体二年以上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 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教学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因此中心小学的学生学习兴趣只是作为参考对象, 比较二者在数学学习兴趣上是否有显著差异性。中心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与年级、性别、家庭之间的相关性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采用开放式问卷, 以选择和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 对结果做定性与定量分析, 并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以便对有关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问卷见附录)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96份, 收回679份, A小学417份, B小学214份, C小学65份.统计的有效问卷696份。
从上述三个表格来看, C学校的学生兴趣最高, 达76.9%, 但是有于C学校年级较少, 二年级的数据明显拉升了平均数, C学校平均数不具有普遍意义。二三年级数据较为接近, 因此三个学校二三年级的数学兴趣比例大致相同。因此分析的重点放在A、B两所学校的比较上来。
从学习兴趣的来看A、B两校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的比例为66.42%和61.75%, 相差近5%, A校的数学学习兴趣高于B校, 但差距不具显著意义。但是如果去除二三年级的数据, 那么A校的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比例为55.79%, B学校的为45.97%, 经平均数差异检验p<0.05, 具有显著差异.如果分年级比较, 无论A校还是B校学生的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比例随着年级的上升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三四年级、四五年级下降比较明显, 开始出现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的现象。究其原因, 其一, 四、五、六年级数学难度增加;其二, 随着教学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加, 对教师、教学条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远远好于村小教学点, 导致了学习兴趣的差异;其三, 中心小学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来说好于村小, 只要条件允许, 村民们一般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镇或乡中心小学学习, 接受更好的教育。其四, 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 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 村小教学点的学生留守儿童占多数, 父母外出打工, 平时主要靠爷爷奶奶照料生活, 很难有人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
随后对B学校的三、四、五年级学生中, 各抽出10名对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的同学进行访谈, 研究其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在这30名孩子当中, 只有两名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24名学生的经济条件一般, 还有4名孩子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其中留守儿童14名。经过访谈, 这30名孩子都认为数学比较难学, 特别是四年级后逐渐听不懂。有不好意思问到老师, 数学学习成绩下降, 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有18名孩子提到了数学课堂老师讲地不生动,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有7名孩子提到数学教师比较严厉, 对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不屑一顾, 丧失数学学习的信心。有3名孩子提到曾经遭到数学老师的严厉批评, 对老师非常不满, 从此以后不再喜欢学数学。在问到父母是否关心自己的学习时, 大部分学生都说家长忙干活, 一般不过问自己的学习。有三个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做过高的期待, 能念到什么时候就到什么时候, 实在学不下去, 就回来跟自己学手艺或做买卖。
2.4 思考与建议
1) 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提高师资水平, 创设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条件
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 特别是教学设备的配置, 如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等都可以在数学教学化抽象为直观, 变静态为动态, 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高年级的数学内容难度加大,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材处理水平和教学驾驭水平。如果教师水平有限, 缺乏理论知识和敬业精神, 不能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几乎都遵循着教师为主、课堂为主、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 课堂气氛势必沉闷, 必将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要提高教学点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必要在这两个方面加强。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的人际条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的必要条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抛弃高高在上的传统的心理定位, 在教学中, 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朋友。面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 不要冷嘲热讽, 要采用合适的方式, 正确的引导, 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水平, 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个人的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去感染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家校合作, 打造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的空间
从访谈过程可以看出, 父母对小孩学习关心的程度,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观念、学习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学习不重视, 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 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 受到挫折时, 往往顺其自然, 导致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不够。学校要与家长沟通,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增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的空间。
4) 针对关键阶段, 采用有效手段, 破除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的
四、五、六年级是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快的阶段, 究其原因, 这三个年级数学教学内容难度加大, 部分孩子在学习上出现困难, 导致数学学习兴趣大幅下降。因此要加强这三个年级的教学研究, 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集体研究, 提出解决的方案,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具体的教学中尽可能的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 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直观问题出发,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 取材于学生的生活, 以此来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陌生感, 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语
农村教学点问题, 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 由于时间原因, 许多问题都没有涉及, 即使涉及的问题也没有更深入的研究, 这个调查研究仅仅是个开端, 所得的结果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希望以本研究引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心农村教学点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段作章, 田业茹.学习兴趣的发生学探析[J].教育科学, 2012 (06) :33-37.
[2]郝明君, 王瑞兰.多元支持: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09 (03) :67-68.
[3]裴芳.对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06) :57.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9
一、直观形象, 唤发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 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 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 以丰富深化感知。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 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唤醒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音乐情境、超市情境、儿童乐园情境等,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起到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引之以悟, 导之以行”的作用。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 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精心设疑, 诱发学习兴趣
“学启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 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 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 使学生在“疑”中生“奇”, “疑”中生“趣”, 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通过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 爱笑, 爱动, 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 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 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 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 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找朋友, 夺红旗, 开汽车, 我是小小邮递员等小游戏都可以。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 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 兴趣浓,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动手操作, 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 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 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 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 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主动,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篇10
一、现阶段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因探究
(一)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与矛盾。
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从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抓起, 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
传统教学以应试教育为总导向, 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通过考试为目的, 因此教师多应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将学生看做知识的接收者, 而自己作为知识的传输者, 单一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强行传授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不仅气氛沉闷,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觉的好坏, 而不是经过理性分析。 这种认知倾向表明,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对于索然无味的东西会表现出心不在焉、充耳不闻。 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对知识的处理方式及传授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节课下来, 教师讲得筋疲力尽, 而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 导致教学效率偏低, 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随之降低。 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存在的弊端。
(二)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重复性较强、较枯燥的事情, 加上小学生对事物的耐心有限, 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表现出厌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当及时发现问题, 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心理, 对数学学习才能更有兴趣与自信心。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关注学困生, 课下与他们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并从教师的角度帮助他们脱离出来, 更多地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接触,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信任老师, 与老师做朋友, 更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 缺乏数学学习兴趣造成的危害。
兴趣就是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即学习兴趣, 兴趣也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便会主动探求知识, 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对小学生来说, 兴趣可以引领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因此, 提高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做什么事情, 只要先产生一定的兴趣, 就会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这件事产生探究欲望, 因此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学习数学也是如此, 首先必须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愿意学, 进而才能学好数学。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究
(一) 建立有效的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 教师应当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 巧妙建立有效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这一课题时,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圆心的位置, 可以引入这样的探究问题: 观察家中的圆形锅盖, 锅盖的把手为什么要设置在圆形的中间?设置在圆形的侧面可以吗? 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 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很容易主动思考, 这样就可以活跃气氛, 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主动思考此类问题, 得出结论锅盖的把手处即为圆的圆心处。
再如:针对《长方形表面积》这一课题,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有六个面, 同时在实际问题中并不是六个面都需要求的, 为此设计这样的探究性问题:假如我们的教室需要重新粉刷, 为了节约成本不浪费涂料, 请同学们观察, 粉刷我们的教室一共需要粉刷几个面? 顿时, 同学们变得活跃起来, 有的抬头左右看, 有的商量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需要粉刷五个面, 还要除去黑板和门窗所占位置。 这样的探究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 因此他们愿意参与其中, 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 如此, 学生可以认识到实际问题中的长方体不一定六个面都需要求。 创建这样的情景, 不仅能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参与, 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 解放数学课堂,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传统课堂中的填鸭式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仅仅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 这对学习是很不利的。 多数学生会因为课堂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 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幅度下降, 因此,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 讨论并自主解决问题, 能够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并在自主学习中学到更多知识, 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应用课题时, 老师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机会, 提出实际应用问题:“学校的操场进行改建, 原操场宽度20米, 如果宽度减少5米, 面积则会减少150平方米, 据此求操场改建后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分组讨论, 动手画一画图, 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最终可讨论出几种解决方案:
1. 先用150÷5=30 ( 米) 求出操场的长度, 操场宽度减少5米, 即20-5=15 (米) , 这样就可以求出操场改建后的面积30×15=450 (平方米) 。
2.同样先求出原来操场的长度30 米, 在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30×20=600 (平方米) , 根据改建后面积减少了150平方米得出改建后操场的面积为600-150=450 (平方米) 。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篇11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 发展学习兴趣 ; 保持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32-01
优化课堂结构,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按“激发兴趣——发展兴趣——保持兴趣”,这样一个模式,来谈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心情舒畅地高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导课新颖,引发学习兴趣
“善始者,事半成”。一堂新授課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能从教材的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以设置悬念情境,以介绍某一数学问题等方法来引入,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讲《年月日》一课时,我是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的。“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同学们听到这个谜语,都瞪大眼睛,认真思考,很快猜出是日历本。然后教师拿日历本讲一天是一日,一年是多少日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年月日》。生动形象的谜语引起了学生的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很快便集中到学习上来。如果上课能有一个好的开端,把学生的兴趣和期待的火苗点燃,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那就已经有了一半的成功。
2.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切实来到课堂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有所发展,从而得以保持和培养。
(1)重视讨论,激发兴趣。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是个体与群体的活动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组织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鼓励质疑,激发兴趣。课堂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如我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时,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为了方便其见,我们一般指的数便是自然数,包括0你们还有疑问吗?”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做出相应解释,通过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直观操作,激发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四边形,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很快便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知道了公式的来历。
3.利用先进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好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只用传统的口讲耳听,难以让学生接受,时间长了,学生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但是如果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介辅助教学,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把知识由静到动,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收信息。
二、发展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意识倾向,学生有学习兴趣的是我要学,没学习兴趣的是要我学。我们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重点还在学生如何发展学习兴趣上,其实,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去培养。
1.明确学习目的是发展学习兴趣的根本。
学习目的是发展学习兴趣的根本,作为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有何意义,教师可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中外数学家们刻苦钻研、勇攀数学高峰的例子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们对飞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很是崇拜,那我们就可用杨利伟等人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英雄们是在掌握了足够的知识之后才有今天的成就。
2.多途径地发展兴趣。
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习兴趣。练习是教学必要的环节,新颖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其作用不低于好的开端。在设计练习时,我注重了问题的设计与安排,力争突破一个“新”字。在教学课后,先设计基础训练题,主要是巩固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其次是综合练习题,既有所学知识,又有以往知识,既巩固了新知又复习了旧知,提高了解题的灵活性;最后,在巩固基础知识上,进行加深练习。另外在形式上,注意题材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这样,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利用书中案例:有趣的题目,有趣的故事、有趣的实验。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观察、多思考,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保持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展示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1.展示思维方法,保持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的公数”这节课时,教材上由例1引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后例2讲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为了给学生的一个整体的结构认识,我在教学中把法则和概念放在一个例题中去教学。把概念和法则揉合到一起,而且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归到一个例题中,这样对比明显,学生易于掌握,从而让学生分析归纳,比较推理中突破了难点。然后将例2作为一个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强化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开辟第二课堂,保持学习兴趣。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兴趣培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 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 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 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 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 保持新鲜感。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 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 从而主动深入学习。故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 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 引发学习兴趣
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 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 教学中做到“低起点, 突重点, 散难点, 重过程, 慢半拍, 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 表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 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 在做课堂练习时, 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 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 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 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 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 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 设置游戏性情境,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课堂训练时, 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 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 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 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 以积分多为优胜, 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 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精神高度集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有力地提高了学整理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 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 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 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 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 共3筐, 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 乾隆皇帝很高兴, 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 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 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 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 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 后宫主管90个, 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 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 分90个芋头, 每人不足两个, 而后宫主管34人, 分90个芋头, 每人不足三个, 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 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 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 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 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 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 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 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 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例如,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 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 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 就能举一反三, 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再如, 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 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 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 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 做到“课开始, 趣已生;课进行, 趣正浓;课结束, 趣犹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 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纪迎春.让学生爱你所教的课——从兴趣与学习谈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3) .
[2]成莲莲.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3) .
[3]张秀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 2009, (7) .
【小学数学与学习兴趣】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12-07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06-03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9-10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7-30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11-19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16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10-05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学06-13
小学数学的兴趣教学12-03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数学学习方法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