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之兴趣培养(精选12篇)
体育教育之兴趣培养 篇1
从一份调查表中得知, 当今大学生中认为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的占8 0%:每天锻炼已成习惯的占2 0%;锻炼中最喜爱的项目, 球类占6 5%, 健身占23%。影响坚持锻炼原因, 课程负担太重占4 0%, 场地设备差占4 9%;其它1 0%。从上述调查结果发现, 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一定认识。但与具体行动间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 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 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 注意及时消除避免学生运动厌倦心理
教学手段的新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直接兴趣, 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例如, 我们在中长跑教学中, 针对学生对中长跑普遍存在“害伯”的心理, 首先向学生介绍耐力的一般常识, 重点介绍“极点”的出现及克服的方法, 使学生心理上有准备, 并懂得“极点”的出现原因及克服方法, 从而有意识的调节呼吸和跑速, 树立信心。练习中我们又采用走跑交替练习、追逐练习, 并采用“假信息反馈法”, 分段计时练习, 如, 跑一千米以上距离时, 采用每跑一圈报一次时, 第一圈用其实成绩, 第二圈采用少报1—2秒、第三圈又少报2—3秒…。并且一边对学生进行鼓励, 使学生信心大增, 跑完后虽然疲劳, 而感到成绩有进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 有助于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兴趣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兴趣不是天生的, 要靠培养, 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也存在一定的兴趣差异、而这种个别差异往往又决定着知觉和选择性。学生会把不感兴趣的事情排列到知觉的对象之外。因此, 学校除了搞好传统的田径、球类、体操之外。还应开了一些较年青的项目, 如网球、棒垒球、健身健美中心等。投入一定的较先进的设备器材, 同时配合各种宣传栏、广播站、印发锻炼知识资料, 使学生获得一些锻炼的知识, 学生感到体育锻炼对自己身体有益, 从而产生兴趣爱好, 变成自觉行动。
三、增加实践锻炼机会、促进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受一定动机的影响。动机是推动学生课余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是社会和教育对大学生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大学生上课不同于中学上课, 一些学生渴望上一些韵律操的课, 有些希望打球等等, 并不希望老师满堂灌, 希望自己多实践, 对不合口味的课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 体育课应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促使学生加强锻炼, 培养学生自己教自己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同时, 应注意一下几点:第一、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第二、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数、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特别是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第三、要课内外结合, 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 改善运动条件。第五、利用学校的宣传工作。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通过教育的各种渠道, 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与能力的人, 这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因为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如果把体育教学看作是一个系统的话, 那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划分, 体育教学则有理论教学、技术技能教学、身体素质教学和游戏教学等四个系统组成。前三个子系统要解决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反映出规范性、统一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带来了某些制约与不足, 但是游戏教学却能较好地克服这一不足, 成为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最有价值的部分。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动力的源泉, 要想在体育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想让学生养成长久甚至终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在体育教育中就应始终把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放在第一位,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对学生的“锻炼”才能为祖国的的未来发展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王小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2】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3】骆秉全.美与和谐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体育教育之兴趣培养 篇2
乌市第五十九小 一年级(4)班 郭奕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所应该明白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由此见得,培养学习兴趣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所必须拥有的能力。一个人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之后,他的那些自觉行为会渐渐内化成为品德,并在学习、做人、做事方面表现出来,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孩子对学习有一定兴趣,能自觉的投入学习;自觉完成作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积极进行复习及预习,并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等。当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我们家长是不可分割的。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不必直接
回答,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二、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当你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你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三、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家长最好还能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
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很早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总之,我们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孩子如同秧苗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努力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找准突破口,慢慢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孩子的兴趣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孩子的兴趣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们往往有了一种爱好以后,会逐步迁移到另一种爱好上,并发展为多种兴趣爱好。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不能超越他们已有的水平和他们通过学习最近可能发展到的水平,并要及时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父母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切忌粗暴干涉﹑硬性强制或教条主人的方法。家长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参与者的身份﹑商量的口吻﹑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这种心理效应对于激发孩子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 篇3
一、导致中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和西方文化氛围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虽说这种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改观,但这种思想的残余在某些程度上还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教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于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被剥夺,学生在这种外因影响下,上体育课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也不觉得脸上无光,更不要说培养他们自主从事体育的兴趣了。
(二)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理论课程几乎没有,就算在雨雪天气,体育课在室内也不上理论而是改成自习。这种现象造成学生对体育的片面理解,他们没有认识到体育在人体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自身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想法。
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文化课上,甚至连体育课也不放过,导致他们想玩而不会玩。
(三)教师因素
体育课的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体育课堂内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播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新颖、不科学,责任心不强等因素,于是,体育课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教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人对某事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一)体育教师要更新体育观念
1.指导思想的更新。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突出健康是唯一的目的。
2.教师行为的更新。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和练习机会,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的学生上有差别,尽量公开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工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平易敬人,经常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认为教师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如果以上所说的教师都更新了,也只能说他万里长征只走完第一步,后面的任务还很艰巨。他还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 愉快教学,以激其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在于师生互相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情绪,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另外,由于师生的和谐,更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热情、自信中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进勇气。
2.良好的课堂开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体育课也是如此,需要一个好的开头。(1)导语要有鼓舞性、煽动性。上课伊始,教师精神振奋,充满激情地运用有鼓舞性的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语言爽朗干脆,亲切有力,充满活力,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语言更应具有感染力和鼓舞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不利为有利,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2)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结构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鼓励成功,激发兴趣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因此,要想使学生有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应将科学性、娱乐性、直观性、新颖性和启发性结合起来,并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成功的练习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初中生体育兴趣培养之研究 篇4
1. 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原因
1.1 生理因素
由于初中生体质较弱、生理负荷量小, 对“冒险性项目”表现出忧虑、畏惧, 对器械项目如跨栏、跳马、单杠等有畏惧心理, 把动作估计得过难, 信心不足, 遇到困难容易陷入被动, 多数以退却告终。有的学生意志品质较差、缺乏自信,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质差、技能水平低, 在动作练习时不能迎难而上, 力不从心, 并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 他人并无恶意的取笑, 严重挫伤自信心。对体育课兴趣不集中, 对不熟悉、不喜爱的项目注意力不集中, 更没有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就有可能动摇他们的学习兴趣。
1.2 学业压力
在激烈的中考竞争中, 初中生负担着相当大的课业量, 精神和体力都处于疲劳状态, 课余时间经常被其它活动占用。家长只要孩子学好智育课程, 对体育课不做任何要求, 认为只要到时考好必考项目就行, 体育教师则出于升学的压力, 应付教学。由于重智轻体, 导致学校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对体育多采用实用主义态度。这种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的应付态度, 极大地影响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1.3 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中部分项目不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加之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法等方面的限制, 使得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 就不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之中。每次上课教师总是老一套的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教法, 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学生无法产生自觉锻炼意识, 学生的体育兴趣难以激发出来。
1.4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缺乏
由于场地器材设施的严重不足, 如篮球场, 足球场, 缺少或破旧, 使学生原本喜欢的体育项目因缺少场地而无法进行, 久而久之, 学生兴趣爱好受到一定的影响。
2. 采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 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在满足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 尊重学生个性, 提高身体锻炼能力。他们求知欲旺盛, 有一定的思想,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体育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适度调整, 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尽可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才能, 体验运动的乐趣, 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运动兴趣。笔者认为要培养初中学生的运动兴趣,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由教师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 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提出了要求。教学语言应具有艺术性的魅力和美学内涵。既要生动形象, 又要富有启发性, 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其次, 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形象、耐人寻味、富有情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 融洽师生感情,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再次, 正确运用评价, 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关怀、少批评, 相信他们的潜力。当教师对初中学生一次成功的表演、一次满意的练习乃至一点积极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都会引起学生更加积极的反响, 并产生群体效应。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体育兴趣, 而且这种兴趣还会不断发展。
2.2 运用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常规体育教学中, 教学内容的安排有重复性,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常提不起兴趣, 感到枯燥无味,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若能正确选择体育游戏, 使游戏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比如, 在学习弯道跑技术时, 初中生本来对跑就比较厌烦, 而弯道跑的技术要求高, 又须反复练习方能掌握。这时教师不妨借助圆周接力竞赛跑进行教学。在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后, 就可以进行这个体育游戏。在游戏中, 很快地掌握弯道跑运动技术并提高学生学习、练习的兴趣, 。
2.3 兴趣选项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对选项学习的兴趣, 利用兴趣的定向作用和动力作用,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为了争取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选项学习, 学生往往以最快速度、最优态度来完成体能锻炼, 从而大大提高运动量, 促使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专项运动水平也得到了发展。因此, 在课程安排上可采用男女分组、分层教学相结合, 进行优势分流教学, 实现从“多教师单教材”向“单教师多教材”的转变, 从而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兴趣。
2.4 教学手段要新颖、多变,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 在教学中才能从实际出发, 不断创新, 改革教法、学法、课堂组织结构, 做到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 又“堂堂有别, 课课有异”, 使学生对每次课都保持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耐久跑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 素质练习使学生感到重复乏味, 教师可利用障碍跑、自然地形跑、追逐跑、领先跑等形式的变换来发展学生耐力。这样, 学生会感到教材内容有变化、学习之中有竞争,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情。
综上所述, 体育教学, 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不仅立足于“三基”,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做好体育兴趣的正向引导。初中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鞭策与鼓励, 最终便可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刘定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01期
[3]梁甲仁;大学生体育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写好作文的根源之培养作文兴趣 篇5
一、正本清源,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为学生作文水平低,源在生活、在思想水平、在语言积累。生活,指学生的生活,即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场景里发生的,出现的人、场景和事件,这是狭义的生活。广义的生活指社会生活,即发生、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的人、场景和事件。当前我们的学生关心最多的是狭义的生活,关心自我是培养作文兴趣的良好途径,但大多数学生却陷于庸俗,仍需很好的指导。也有一些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对狭义生活麻木了,熟视无睹,要他写作文自然无从着手了。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很少,或者说没有注意到。正因为我们的中学生丧失了活的生活基础,失去了信息源泉,作文水平自然低了。对于这些问题,笔者以为我们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笼中小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我们经常说的“联系生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马信僵。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演绎生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提醒学生观察,以触发他们的感情;启动他们的思维,归拢对事物的感悟点,提炼文章的主旨,生发深层含义,定点联想,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写就优美的篇章。
生活五彩缤纷,复杂多变,要清楚地表达它,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它,才能深刻的反映生活。这取决于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取决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德育教育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平时教学中去,而且要采用一切能采用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展开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工程,只有解决好了学做人这个根本问题,作文提高那是自然的了。
作文还要选择恰当的形式表达思想。词语的选用,形式的选择,我们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长期指导历炼,学以致用,把阅读指导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新的收获。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材料来源,思想是作文的根本所在,语言是作文的物质外壳,我们必须重视这三个问题。
背记古诗的6中有效方法
古文和诗词是每年考试必考内容。或许在不少同学的周围都有那种背诵古诗流利十分的人,这些同学除了个人的兴趣之外,肯定有自己记忆古诗词的方法。甚至有些人,对诗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这些人有这样令人惊叹的背记力,一定是他们的记忆力很好吗,我看未必,下面小编介绍一些记忆古诗词的方法,来帮助广大考生。
理解记忆法
要记忆一首古诗词,一定要理解这首诗词的内容,了解诗词的思想。这些内容肯定都有一定的逻辑性,只要你将诗中的意思背记下来,到用的时候,在还原成诗词的语言,这样诗词就比较好记了。
例如:“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这句诗,如果你不理解它的意思,是很难记住。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如果弄清了这句诗的意思,就很好记住它了。
情景想象法
所谓的情景想象法,就是发挥想象力,来想象下诗词中描述的景色或人物的原貌,这样帮助记忆。
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记者这首诗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有一位衣着褴褛,但深情悠然自得的老人,在一排竹篱旁欣赏并采摘着菊花,他的身后是轮廓非常清晰的南山。如果你的脑海嫩想象出这样的一幅图画,那么这首诗已经在你脑海里有不可磨灭的印象了。
韵脚记忆法
古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这是古诗对美学的一种回归。在背记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重读韵脚。
例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的韵脚是韵母”an”,因此在记忆的时候,可以记住韵脚的字,从这个字来扩散到这句诗,从而加深记忆。
诵读记忆法
大家或许在电视中看见过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将诵读内容音调拉的很长的样子,也许那时候,很多人还都忍俊不禁,不过这的确有助于记忆。因此大家背记诗词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慢速度,速度放慢了,可以尽情体味诗中的意向,从而加深记忆。
分析记忆法
很多时候分析可以加深记忆,平滑而独立的事物是很难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持久地印象的。如果适当的使记忆的东西和过去的记忆,价值观建立联系,那么就对记忆这件事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大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一句。看完这首诗,不妨分析下。诗人为什么说四月的时候山外的花儿都开尽了,山上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如果进行调查会发现,因为山下和山上的气温不一样,因此桃花开的时节也不一样。如果稍用地理知识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是自然带分布中的垂直自然带,这样一来,对这句诗的记忆肯定深刻了。
对仗记忆法
很多古诗,尤其是律诗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对仗是这些诗歌的一种规律。在记忆的过程中,你可以两句对比着记忆,这样可以克服记忆单句的困难。
例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中,对仗比较工整。两只对一行,黄对白,青对翠等,这样可以对比着记忆,很容易同时将两个诗句一并记住。
以上就是记忆古诗的6种方法,其中很可能大家对其中的一些已经有所了解,也可能另外的几个没有试过,建议同学们对于没有用过的方法,不妨去试一试,也许你会感觉到很有用。
培养学习兴趣之我见 篇6
一、融洽师生关系,唤起学习兴趣
“尊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赢得学生的信赖;要想赢得学生的信赖,必须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必须倾注爱心,并以自己真挚的情和爱,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会使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数学教师要在平时尽可能多和学生接触,通过一起交谈、活动,甚至和他们一块儿拉家常、做游戏,深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近老师,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教师要关爱呵护任何一个学生,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要常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勉励,这样才能使他们由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可用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与主题相关、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而且强调情境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亦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事先让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棒,长短不作限制.上课时,要求他们把自己准备的三根小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结果一部分学生能摆成,一部分无法摆成.接着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自己准备的小木棒中,每两根合起来的长度与第三根的长度大小怎样?通过组织讨论并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教学“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举行赛跑活动,确定了起点和终点后,分了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五名实力相当的学生同时从起点开始,经过不同路线跑向终点,结果每组的第一名都是跑直线路线的学生夺取,接着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气氛当中,情绪高昂,兴趣盎然.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式手段,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感受成功喜悦、提升学习兴趣
教育家珀凯曾说:“大概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师能在课堂上采取的步骤是提供一种教育上成功而不是失败.”每一位老师都期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功,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关键是老师要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设计铺垫通向成功的道路,鼓励他们走向成功.首先,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毫无顾忌的回答问题.如果对了,要充分给予肯定,并阐明正确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即使错了,也绝不能刺伤其自尊心,而应该发挥教师的临场机智,以激励的言语加以引导;假如独具一格有创意,要及时给予赞扬,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常用“了不起,有创意”、“解答正确,加10分”、“思路不错,假如这样做(想)就好了”、“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等语言,鼓励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念,寻找成功的力量.其次 ,教师要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内容题型灵活多样、难易兼顾,并富有趣味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力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学生愈成功,情绪愈愉快,学习兴趣也会有大提升.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习功课的前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黄桂坚)
数学兴趣培养之我见 篇7
一、语言艺术, 激发兴趣
我从教十来年了, 做班主任工作也有十来年了, 在班主任工作中, 我感触颇深, 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 咀嚼过失败的苦涩, 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 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充实的, 因为我们的努力能让学生快乐成才。
我认为班主任要强调责任感教育, 因为责任心的有无或强弱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程度。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 纵有再高的才华和天赋, 也很难发挥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很难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要由自己负责, 这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每接手一个班级, 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班里的每个同学的主人翁意识非常强, 班里只要发生一点小事, 作为班主任的我都会第一时间知道, 因为他们个个都是小班干部, 会及时反馈给我, 以便我及时解决和处理。但是孩子们年龄很小, 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让他们快乐成才呢?
一、明确班级责任感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只能用事例来说明。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很多故事, 包括一些革命烈士的故事, 如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尤其是讲了一个和孩子们密切相关的乘校车的故事, 对孩子们触动很大, 通过对那位母亲的话的讨论, 使孩子们认识到一个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培养了他们自觉遵守规则、积极自律的观念和习惯。同时我顺势引导地问道:“我们小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呢?”他们大多数会回答说:“认真学习, 对自己对爸妈负责。”进而又再问他们:“在我们集体中, 你认为还应尽哪些责任?”他们会在我的启发下说关心集体、为班级争光、帮助同学、关心他人等。这使他们明白了怎样做是有责任感的表现。
二、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首先,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的重要渠道在课堂。作为班主任, 应非常重视在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 用心在每一堂课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 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
想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师同样要具备语言艺术, 他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次默许的点头, 一道赞许的目光, 一个鼓动的眼神, 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满足感。我认为只要教师运用好教学语言,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可使用不同的语言, 利用语言来让学生从心里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和对自己的关爱。“抑扬顿挫, 戛然而止”, 是外在艺术, 也为内在修养, 赞许肯定与责备安慰并用, 鼓励与帮助并存, 是教态语言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问题回答不对或不好, 你除了用声音语言纠正肯定外, 还要用无声的语言给予鼓励, 而不是刻意地责备、训斥, 使其保持状态重树信心。而对上课捣乱的学生, 要少一点外在批评, 多一点内在语言运用, 责备的目光要比外在批评效果好得多。再有组织教学语言进行提问, 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一些学生会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 从此爱上数学。
二、倾心交谈, 人格征服
“亲其师, 信其道”这是古人的名言,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与自己的学生交心, 注重自己的人格, 提高人格魅力, 与学生平等相处, 尊重学生, 以“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主旨, 关心学生的生活, 关心学生的家庭, 关心学生今天是否快乐, 让自己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走进学生的生活, 用自己的人格征服学的教育。针对学校开展的上课好习惯和“候课”制度, 我在每一堂课中注意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 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学会听讲、回答问题、读书、写作业, 培养学生做事的认真态度, 教育学生面对知识不要单从兴趣出发, 要磨炼自己学习的意志, 学会坚持, 在学习中能吃苦。
其次, 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责任心。学校每次举行活动, 我都非常重视, 先在班级中发动, 告诉学生这不仅能锻炼他们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而且这是为班级争光的表现, 让他们树立“班荣我荣”的集体观念。因为孩子们的重视上来了, 所以班级的各种活动经常在学校中获奖。获奖后, 我会及时总结, 告诉他们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同时重点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无形中也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再次, 在平时的学习、劳动中, 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责任心。从一开始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 我就特别重视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卫生习惯, 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洁区, 让他们牢记要“管好自己座位周围的卫生区域” (见纸就捡、不再乱丢乱扔、整理好自己的书包) , 并且定期评选“环保小卫士”。如上学期学校要求出一期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外墙板报, 我们就认真地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评选, 还给每个小卫士照了照片贴到墙报上, 无形中每个孩子就有了“捡起一片纸, 美了校园也美了你”的责任意识, 不仅使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也加强
俗话说:“浇菜要浇根, 教人要教心!”孩子的成长先为人, 后为学。因此, 我们要从根本上触动孩子的内心, 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孩子们有了责任心, 才能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才能形成良
(江苏省邳州市陈楼镇大顾小学)
生, 学生信赖你、喜欢你, 就对你所教的学科“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 如果学生不喜欢你, 就不会喜欢你的教学,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因此, 让师生心相通、意相近, 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 让学生“亲其师”, 保持良好的求学心境, 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增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 也要服务于生活, 那么我们对于固定的教学内容, 一定要赋予它生动化、生活化的外延, 改变一下书上的例题或干脆否定它, 也不是不可以。如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入手, 再现数学的本质, 增加数学兴趣, 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我们都要去尝试, 去探索再现过程推陈出新, 让学生乐于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与现今的自主学习不谋而合。同时, 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 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 我们教师要从以上方面入手, 讲究语言艺术, 注重师生交心, 走进学生内心, 善于创造教学环境, 注重过程再现, 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意识或随机创编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充满活力。
培养数学兴趣之我见 篇8
一、兴趣的先导——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首先, 师生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情感场”。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就应尊重、爱护、体贴学生,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其次, 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的前提。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激情怎么能激励人?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当你面带微笑站在讲台的那一瞬间, 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同学拉回到课堂中, 课堂才会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生间才会心灵相通。这样的课堂,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其谆谆教诲, 学生才会言听计从;对于要学习的知识, 学生才会认真去探索、领会、掌握和运用。
二、兴趣的诱因——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奇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他指出应尽量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暂时还不理解的有趣的新奇事物, 展现越多, 学生就越好奇, 从而产生兴趣。
案例1: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时, 对整个初中的学习生活, 都感到新奇, 对数学学习怀有热情,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 珍惜这种情感, 使之由肤浅、短暂的激情转变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并且把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稳定下来。例如:在学习
严密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但是笔者在多次教育实习中发现不少实习教师在这方面常出问题, 有些在职教师对这方面也注意不够。现将笔者在听课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错误分类举例如下, 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一、不适当地“删”、“添”定义、定理或法则中的字句
例如, 对于“同一三角形中, 大边所对的角较大”这个定理, 尽管教材上说明可以简记作:“大边对大角”, 但教师在口述时是应该注意定理的完整性的。由于不少教师口述时只说:“大边对大角”, 致使有的学生对于两个三角形的问题, 也错误地套用这一结论。又如,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 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使部分学生误认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 还有非垂直距离。
二、随意“挪用”一些相近概念
有的教师一面大讲 (a+b) 2与a2+b2不同, 一面又把“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简称作“平方和公式”, 致使有的学生对它们的区别长期若明若暗。有的教师把“-a与+a抵消”说成“-a与+a约了”;把“分子分母约去a”, 说成“分子分母消去a”;把“这两个因式的积”说成“这两项的积”。这些说法干扰了学生对“约分”、“因式”、“合并同类项”等概念的理解和记述。有的教师把 (-a) 2与-a2都读作负a的平方, 把 (a+b) 2与a+b2都读作a加b平方, 使学生莫衷一是。还有不少教师把sin2x[ (sinx) 2]读作“sine平方x”, 发生了概念性的错误。
三、不适当地引用学生未学过的名词、术语
有的教师把解分式方程时用到的“换元法”说成“变量代换法”;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把“分析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说成“有理数“的概念时, 这样引入:“零上3度和零下3度怎样用数来表示呢”?显然仅用数字“3”无法表示他们的区别, 怎么办呢?昨天的温度是零上2度, 因为不了寒潮, 今天的气温下降了6度, 那么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若收入记为正, 那么小明今天用去20元, 该记作什么?前进10米, 记作+10米, 则倒退5米记作什么呢?通过对问题的答疑, 同学们就会正确的理解有理数了。
三、兴趣的延伸——运用教具, 动手操作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 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再创造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演示教具, 操作学具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理解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它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多种感官协调地进行活动, 从而获取知识, 发展智力。
案例2: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我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s=ab之后, 操作教具, 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s=ab吗?在学生激烈的竞争中, 教师引导学生用教具进行操作演示。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要小于原长方形的面积。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证实得到的结论,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亲自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成功感, 自豪感油然而生, 深切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 自然而然对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四、兴趣的升华——数学生活化
创造性使用教材, 是《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创造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以教材为载体, 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 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 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的途径, 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总之,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贵在培养。在教学设计中, 只要教师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 巧妙引导, 一定可以把学生带到学习的天堂, 促使其
数学教学语言应规范
◇冯晓兵
“找一下应用题中的不变量”。而初一、二的学生尚未学过“变量”概念, 怎么能理解呢?
有的教师在向同学解释“为什么0不能作分母”时说“同学们上了大学就会明白, 0作为分母无穷大”笔者认为一时向学生解释不清的问题, 暂不解释可以, 胡乱解释就不好了。
四、不注意适应教材更新的需要
作为“集合”概念在初中的渗透, 现行教材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都用集合观点给予解释, 但有的老教师总觉得“集合”不如“轨迹”顺口, 提轨迹的时候多, 提集合的时候少, 致使部分学生到初中毕业时, 对“集合”还缺乏感性认识, 给高中正式学习“集合”概念造成困难。
五、说话不完整
例如, 把“方程两边同乘以某数”说成“给方程乘某数”, 把“π弧度等于180度”说成“π等于180度”, 把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应大于或等于零”说成“被开方数应大于零”等。这些说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还会使学生作题时出错。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 它是数学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反映。希望老师们都来注意正确使用、用好数学教学语言。
数学兴趣培养之我见 篇9
一、培养学习兴趣,老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在多次的失败和挫折中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激情,其实,有很多的学生开始时对数学学习是感兴趣的,他们基础扎实,学得也不差。只不过随着年级的增长,有部分同学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老师的授课方式等等一些客观的因素,才慢慢地掉了队。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只要多找他们交流,谈心,及时地进行心理指导,就一定能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也一定能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培养学习兴趣,老师要展现人格魅力,加强品德修养
研究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喜爱与投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授课老师的崇拜尊敬程度。因此,老师要在学生中享有威望,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德修养。老师要真正地施爱于每一位同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喜欢你,从内心尊重你,进而喜欢你授的课。
三、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节曲折、悬念丛生的故事或电影总是让人难忘与喜爱。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将使数学课堂彰显活力与激情,独特的数学情境是诱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讨论热烈,兴趣盎然,每一节课都意犹未尽。
四、科学设疑、巧设盲区,引起思维撞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而不思则罔,疑是产生思维的原动力。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角色转换,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同时,要学会“卖关子”,有时,还要故意地“讲而不透”,留下一点瑕疵,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品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这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开始对新知识的探究。
五、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
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集文字、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口授板书方式,把抽象、生涩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所以,老师也要“投其所好”,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六、以点带面,互助合作,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兴趣的“层次”
数学学习是艰辛的,它需要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向前。在学习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要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冷静思考。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也可以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点带面,辐射全班。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通过这种合作学习,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也能引起学生更深入地钻研某些复杂问题的更高兴趣。
七、表扬、鼓励、理解、宽容,是延续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或表扬,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浓厚、持久。还有,要善意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多用理解和宽容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关爱与激发兴趣始终“一路同行”。
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篇10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 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个性倾向, 它在人的社会实践行为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 20岁在美国读书时, 身无分文全靠奖学金艰苦维持生活, 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 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 是第一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者。当有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 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发自内心地回答道:“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 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 我急于要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学家都强调对青少年学生高尚兴趣的培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在一切当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教师来说, 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呢?
一、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学生通过读书, 广泛涉猎知识, 汲取精神营养, 有助于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高, 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会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博览群书。也许有的学生听了教师的话去读了, 并且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并从此爱上了读书, 这固然是好事, 可是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会把教师的谆谆告诫当成耳边风, 对这种好像是被逼迫做的事情感到无奈, 甚至产生厌恶感或抵触情绪, 不仅不爱阅读, 反而视其为苦差使。
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学生可能一时无法理解, 但是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一些格言, 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由于读书而改变命运的事迹, 讲一些学生当中因为喜欢读书而进步的案例, 从而强化学生对于读书重要的意识, 了解读书带来的乐趣。
二、给学生做阅读的表率
“有什么样的老师, 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身教胜于言教, 学生是很会模仿老师的。如果连教师自己对阅读都没有兴趣, 怎么能强求学生们去读书呢?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要给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做学生阅读的表率。在课余时间, 在学生面前要专心读书, 还可以边读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或者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让他们知道, 除了电视和电脑外, 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 得到知识。这样, 学生们就会被吸引过来, 甚至学起教师的模样看起书。因为他们想知道是什么吸引了老师, 又是什么让老师如此快乐, 而获得这个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老师自己去试一试。
当阅读变得像看电视一样自然的时候, 学生就会很自觉地拿起书籍, 享受这种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和学生们一起阅读
聪明的犹太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孩子3岁左右就开始引导其阅读《圣经》, 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净化其心灵, 培养其阅读的兴趣。学生对读书没有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 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另外, 现在部分学生正受到网络和电视等现代科技的强烈吸引, 对读书兴趣不大。对于这些在阅读方面先天不足的学生, 只能靠后天来培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方法、推荐读物和组织交流。
教师可以结合思想教育、语文教学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及时代新潮, 为学生推荐中外优秀文化经典, 同时还和学生们一起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读透, 教师可为推荐书目写书评, 通过读书博客、读书邮箱等网络媒介向学生介绍图书的内容、阅读的重点和阅读的方法, 这样慢慢地等学生们领略到读书的乐趣后, 阅读就会成为学生们自觉的行为。
四、给学生创设阅读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是以读为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课时占语文教学总课时的70%, 这是因为阅读教学担负着重任, 是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是如何如何, 是没有根的, 要有根, 就得追问那些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要践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加强阅读教学, 为学生创设阅读机会和环境。
在教学中, 利用每节语文课前10分钟, 安排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样, 学生为了讲故事就要自己去看书, 为了讲得好就会认真地筛选故事, 理解故事。在学生讲完后, 我们要给予赞许, 这样学生会归功于阅读, 就会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更爱阅读。当然我们也要引导他进步, 给他指出一些他没有理解的及讲述不当的地方。这样持之以恒, 学生的进步才会更明显。除了让学生讲故事外, 还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 组织“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 进行读书报告会、朗读比赛、课外阅读竞赛等, 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当学生获得荣誉, 得到更多人称赞的时候, 就会体验读书的乐趣, 更有自信, 也更愿意阅读。
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 选文贴近学生生活, 适合他们的情感需求, 而且职业模块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 这就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感情充沛的朗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富于情感的吟诵, 都能把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输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使其受到感染, 但是情感的激发是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 要使学生得到情感的陶冶, 教师必须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性讲授, 把课文中深奥难懂的词语讲清楚, 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 才能体会语言的魅力、思想的精深、情感的丰富, 进而受到感染和陶冶, 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会促进阅读兴趣的发展, 扩大阅读量, 撷取广泛的信息, 享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
培养学习兴趣之我见 篇11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至关重要。
【关键词】数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35-01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生活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下面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1 融洽师生关系,唤起学习兴趣
“尊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赢得学生的信赖;要想赢得学生的信赖,必须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必须倾注爱心,并以自己真挚的情和爱,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会使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数学教师要在平时尽可能多和学生接触,通过一起交谈、活动,甚至和他们一块儿拉家常、做游戏,深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近老师,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教师要关爱呵护任何一个学生,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要常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勉励,这样才能使他们由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可用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与主题相关、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而且强调情境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亦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事先让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棒,长短不作限制。上课时,要求他们把自己准备的三根小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结果一部分学生能摆成,一部分无法摆成。接着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自己准备的小木棒中,每两根合起来的长度与第三根的长度大小怎样?通过组织讨论并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教学“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举行赛跑活动,确定了起点和终点后,分了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五名实力相当的学生同时从起点开始,经过不同路线跑向终点,结果每组的第一名都是跑直线路线的学生夺取,接着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气氛当中,情绪高昂,兴趣盎然。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式手段,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联系生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
生活与数学就像鱼和水一样,生活因数学而精彩,数学因生活而绝伦。现行教材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涉及到人们身边事物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从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反过来又可以把数学问题回归到生活中去验证。因此,数学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而应該扩展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诸如,在教学有理数的认识、利息计算、商场购物、行程、测量以及按比例分配、集合、调查统计、面积体积的计算等凡是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知识时,教师都要经过挖掘教材,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必要时可以把学生拉出校外,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现场教学。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了理性认识的发展。
4 感受成功喜悦、提升学习兴趣
教育家珀凯曾说:“大概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师能在课堂上采取的步骤是提供一种教育上成功而不是失败。”每一位老师都期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功,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关键是老师要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设计铺垫通向成功的道路,鼓励他们走向成功。首先,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毫无顾忌的回答问题。如果对了,要充分给予肯定,并阐明正确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即使错了,也绝不能刺伤其自尊心,而应该发挥教师的临场机智,以激励的言语加以引导;假如独具一格有创意,要及时给予赞扬,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常用“了不起,有创意”、“解答正确,加十分”、“思路不错,假如这样做(想)就好了”、“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等语言,鼓励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念,寻找成功的力量。其次,教师要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内容题型灵活多样、难易兼顾,并富有趣味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力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学生愈成功,情绪愈愉快,学习兴趣也会有大提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之拙见 篇12
一、以身作则, 培养学习兴趣
无论接手的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 我都要先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教师了,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从模仿中学。所以在要求他们的同时自己一定做好表率, 自己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 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 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那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要求自己无论在黑板上还是给学生的批语我都会写最工整的字。我写的数字也是规范有致, 绝不会出现既不像5又不像8的问题。我首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还展示他们完美的作业。其次个别指导书写有问题, 书面不整洁的学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它能使“要我怎样”, 变为“我要怎样”, 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旦有了自觉性, 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 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 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 一辈子受用不尽。”“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 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 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这样最基础的学习习惯养成后, 奠定了取得高成绩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甚至可开放时空,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 主动去探索。如果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生就容易形成知识结构。让学生的学习和他的生活紧密联系。
例如, 在教学“买文具”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元=10角, 1角=10分, 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可以让学生带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完新课后, 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 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 掌握元、角、分的关系, 同时掌握了换算的方法。
又如, 在“可能性”的教学中, 学生学习了“可能、不可能、一定”后, 可以让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说生活中的现象, 并和学生做一个游戏, 方法是:我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放了写有2个真棒, 3个加油, 1个进步, 让学生在我准备好的盒子里取, 学生在取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可能性, 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 情绪高涨, 学习起来很是容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联系生活讲数学,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利用资源, 感受数学中的美
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 进行审美化的教学, 充分揭示数学美, 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更加喜欢数学学习。在讲解《圆的认识》一课时, 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圆, 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 说明圆无处不在, 有了圆, 才有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体, 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 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 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 让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 如“埃菲尔铁塔”“罗马圆形剧场”“埃及金字塔”“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 以及生活中的美丽的教学楼, 多姿多彩的花圃, 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 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鼓励学生探索知识, 掌握知识。
四、适时鼓励, 调动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过程中, 多展开一些竞赛活动。因为小学生在竞赛中往往比平时学习更加努力。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好奇心强, 他们都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教师的表扬。在教学中, 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在解数学应用题时可看谁的解法多, 看谁方法更巧妙, 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样化, 可以全班比、可以分男女比、可以分小组比、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比。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 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 他们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会更高。
【体育教育之兴趣培养】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08-18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08-26
小学体育的兴趣培养09-11
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10-04
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05-19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07-29
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08-01
体育课学习兴趣培养论文10-05
培养兴趣上好体育课论文10-12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