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发展途径

2024-10-04

提高发展途径(共12篇)

提高发展途径 篇1

关键词:自我发展,限制,终身学习,课堂改革,反思,反馈意见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全面推进。但在此过程中, 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提高问题很少有专业人士和学者问津, 就连许多英语老师自己也未意识到自我发展与提高在新课改理念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己英语教学的经验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对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的限制

1. 教师自身的观念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与提高。其一,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英语知识和教学能力过于自信, 看不到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必要性;其二, 需要发展与提高的教师往往被看作是教学水平有限、教学能力太差的教师, 这种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严重地挫伤和打击了想要自我发展与提高的教师的积极性。也就是说, 多数教师内在的过度自信和外在的偏见阻碍了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风气的形成。

2.教师的负担过重, 影响了教师自我的发展与提高。过多的课时及频繁的周考﹑月考, 以及备战高考和批改试卷使老师和学生一样倍感身心疲惫, 无心也无力去提高自己。

3.我国由于地广人多, 教育资源有限, 许多教师在学校里难以接触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提高也就因此搁置了。

二、中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的途径

1.要学会终身学习。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内容涉及广泛, 教师要想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同时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就需要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学理论, 还要懂得英语学习理论。目前, 教育新理论、新方法的层出不穷要求高中英语教师不断学习, 既要加强对本专业的学习, 同时要跨学科地学习。新课程所提倡的目前国外流行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任务型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也对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综合的教学能力、跨学科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增加教学的魅力, 可持续地发展, 就需要不断地拓宽知识。

2.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做教材的主人。教师应该大胆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中,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验证自己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看其是否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应力争做教材的主人, 转变忠实于教材的态度,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 适当调整教材。同时开发可利用的资源,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会不断地提高。

3. 高中英语教师要做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学反思, 是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过程, 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思考, 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利用教学札记、日志等材料, 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录像, 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教学的规范性。要敢于突破常规的听课活动, 走出观摩课、公开课的局限, 与校内外的同行达成平等诚信的听课协议, 通过交流更好地反省自己课堂实施的过程, 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校本教研活动、备课活动、说课活动等合作学习组织模式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机会, 但教师要加强教学的反思意识, 采取扬弃的工作态度。

4. 认真收集和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改进课堂教学, 与学生共同成长。广大学生对教师上课的反馈是评价教师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新课标要求当代教师要做开放型的教师, 既要摆脱传统对教师职业的习惯定位, 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又要认真地收集和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使学生在平等交流的教学互动中对学习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 从而使自己能更合理地去组织课堂教学, 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因而, 中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我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性, 紧跟时代的步伐, 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

提高发展途径 篇2

我曾就中学生作文心态的问题,对一所普通中学的5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人数百分比理由说明

喜欢610%(1)能表达感情,抒发感受,反映

作文生活,锻炼思想。(2)受到鼓励。

又喜1526.6%(1)想表达思想,但无从下手。

又怕(2)喜欢写作,但写不好。

害怕2443.6%(1)下笔无物。(2)不知如何写。

作文(3)总也写不好。(4)太浪费时

间。

无所1018%(1)没兴趣(2)考试分值大,不得

谓不练习(3)写了好不到哪,不写也差

不到哪。

据了解,这个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面对实际,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症结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何在?

写作能力,归根结蒂,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丰富的思想感情(包括思想认识、生活素材)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前者是内容,是核心;后者是形式,是载体。内容统审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要提高写作能力须从这两个方面努力。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列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又突出了思想感情的作用。因而,研究中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个规律呢?

1.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德育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所以,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须把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使写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起导向作用。

事实上,提高学生德育修养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古人强调“文章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又说“气大则声宏”。这“意”和“气”都是指思想修养。思想水平提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自然就高了。近年高考、中考命题对考生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进行考查的意旨也是十分明确的。

当代中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改革大潮带来的万千气象令他们惊诧不已,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阴暗面又使他们幼稚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在作文中都时时有所表现。教师应结合具体作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从而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这要比空谈审题技巧有效得多。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正确观点和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受教于课堂,得益于作文。

2.扩大生活积累,培养观察能力,解决“没写的”的问题。

“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调查表却告诉我们: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仔细分析,中学生“无物可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对有些作文题实在是无话可说,是为“真缺米”。对这种情况,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界。第二种情况叫做“假性无米”。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每每作文瞪着眼睛干着急;另有一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觉得身边小事与写作无缘,宁可绞尽脑汁编胡话。这两种学生的共性是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讲读和写作结合,教给写作技巧。

现行教材是综合型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在具体体例上,又以文体相同或类似的范文组成单元为基本结构,以单元知识来体现单元重点,以单元知识中的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这种体制的优点是便于讲读和写作相结合,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使课文和写作两大语文肢体合为一个整体。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除细心体会教材单元意图外,应以课文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可以运用的技能,进而真正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教材的设计落到实处。如教师可以在讲读的同时,让学生依照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多种训练,以提高技能。这样教学,通过作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学习又为写作提供了借鉴,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4.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加强综合训练。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写日记,无疑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方法。就内容而言,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可书写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的一种好方法。就形式来看,小小日记,既可以是具体而微的大作文,也可以是片断训练,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经常记日记,可以促进中学生观察、思考、认识生活。日记是大作文的灵活机动的变形,是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好方法。

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正确的指导仅为作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能否写好文章关键在学生一方。所以,教师在研究作文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还须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秀的文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智力因素得以开掘和发挥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应始终把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放在写作指导的第一位。在具体操作时,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捕捉学生心理,别出心裁巧命题。

命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陈旧的命题,远离生活的材料,往往因直接违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他们的创作欲望,故而教师应在命题上巧用心思,在写作之初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使之以愉悦、好奇的情感进入写作境界。为此,教师命题应把握三个原则:(1)新鲜,满足学生好奇心。(2)使学生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创作的热情。(3)题目要求宜宽。

2.注意动机意志培养,激发写作内驱力。

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地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写作也不例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这种意识就会在其心底变为练笔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策他调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

3.养成快速作文的习惯,提高效率激兴趣。

定时作文,限定时间,势必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量,提高作文的效率。在经过经常的训练,学生将定时作文作为一种不由自主的需要,即习惯时,“少慢差”的现象就去除了。教师应通过训练使每个学生养成“快速定时作文”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认识教育和写作技巧的传授,另一方面要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写作,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再辅之以多读多练等具体方法,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是完全可能的也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途径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提高发展途径 篇3

关键词 提高 就业课程 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10-02

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实用性不强

面对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往往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材内容与就业市场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是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理论知识多,缺乏可操作性。且目前大多数课程教学都是在课堂上完成,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弱化了教学效果。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时数都较少,每学期只有三十六个课时。因此,一些高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大多数是由各系书记、辅导员兼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其中以辅导员为主。由于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导致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强。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培训,教师在就业信息或专业知识的等方面的了解难以达到教学应具备的标准。有的教师虽然经过培训,但自身是刚毕业出来的大学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和实际的就业经验,不能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发挥太大的作用。

3.教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脱离专业实际

教师传授知识多,培养技能少,缺乏互动环节和情景模拟的环节,案例分析少,缺乏个性化指导。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教案,任课教师自行把握教学进度和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不是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来选取,而是对自己知道的、简单的、容易讲的就多讲,对自己不知道的、难讲的、枯燥的就少讲甚至不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及就业市场对本专业的要求,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满足不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难以保障教学效果。

二、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1.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充实教学内容

上课时仅仅讲授课本上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和任课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编写校本教材或学习资料。编写的教材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把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突出教材在就业指导中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将来在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调查,大多数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模糊不清的,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平等交流和探讨问题,通过启发、讨论问题、辩论来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把老师灌输变为老师引导,学生从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讲授面试技巧或应聘常识的时候,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和面试者、群众,模拟整个面试过程,在几轮的模拟中,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目的是为了换位思考),面试后大家分别陈述小结,总结面试的体会和收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摩,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小组讨论法可运用在多个教学内容中,比如在讲授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后,介绍杨澜四次成功的转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杨澜的志向是什么?每次做决策时她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规划是适合她自己的?她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实施计划?如何评价她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在讨论这些问题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用人单位不仅注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更注重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较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整个就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敬业精神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工作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待工作。

很多校友对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校友的支持。校友工作在就业第一线,了解就业对人才的需求,因而校友职业发展经历以及提出的建议更真实、更具体,对在校学生更具有信息作用和示范作用,也更容易让学生信服。充分发挥校友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力量,每学期邀请就业或创业成功的校友到学校开展讲座,校友的亲身经历、曲折的就业过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就业信息,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对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发挥校友的力量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请进来”是在新生入学教育、就业教育的时候请校友回校进行就业、创业的专题讲座,学校在举行毕业生双选会时请校友回来招聘毕业生;“走出去”是与一些校友的单位建立了毕业生实训基地,学校输送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教师要深入就业市场,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开展教学

面对如今的就业市场,任课教师切忌“闭门造车”,要对市场进行长期深入的了解。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回访,在学生实习期间细致地进行实习巡回指导,调查学生毕业后工作情况,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生一年内换了几次单位,频繁更换工作单位的原因,和单位的同事相处存在哪些问题,怎样避免、克服这些问题;学生在实工作时哪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刚毕业的学生要多久才能独立工作;学生的就业心理有何变化,面对具体问题时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理……只有掌握了学生就业中最新、最基层的信息,教师才能在授课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就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多,但它是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还要掌握公共关系学、社会学、管理学、人才学、礼仪学等相关知识以及在就业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教师的知识要有广博性,教师渊博的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师资队伍的培训、学习、考核、评价要落实在具体的工作计划中。安排教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统一教学进度,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指导师培训、考试,实现持证上岗。经常委派教师参加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相关培训,丰富师资队伍的实力。在硬件上,加大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资金、人员投入,如建设学生就业创业园、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就业咨询室、资料查询室等,保证这些场所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确保师资队伍的软建设和实训基地的硬建设双管齐下。

5.充分利用就业创业基地开展教学

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抓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就业创业基地开展教学,把课堂延伸到教室之外,通过学生到就业创业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与创业基地的建设,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徐雪燕.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改进措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提高发展途径 篇4

关键词:做中学,合作交流,专业引领

当今时代,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就必须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 而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在信息爆炸, 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初中英语教师, 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则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培养个人知识、技能以及作为教师的一切特点的任何活动, 包括自学反思以及正式的课程学习。英语学科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 又是学科教学中唯一一门习得的学科, 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学科, 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提高的途径用一句话概括则是学习提高, 只有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 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一提到学习, 许多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进修一词, 想到院校培训。抛开院校培训的优劣不谈, 如此庞大的初中英语教师队伍, 院校培训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因此, 我们国家大力提倡“岗位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 走校本教研的途径。教师成才是岗位成才, 工作岗位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肥田沃土。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要立足工作岗位, 紧密结合工作实践,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

一、根本途径———实践反思, 即“做中学”

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 但任何一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岗位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有人把在实践中的学习称为“做中学”。“做中学”是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更需要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 首先, 它是行动性的, 而非理论性的。理论的学习只能给我们方向, 很难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因为教育具有艺术性, 我们要把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向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境转化。其次, 它是“经验性”的, 知识, 不同于学问性的知识, 不是通过教授或传递获得, 必须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 依据具体的问题情境, 经由经验与体验来获得,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再次, 它是个体性的, 带有自己个体的价值、情感、审美特征等。第四, 它是具体情境的, 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第五, 它来源于实践, 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主动探究,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因此, 我们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到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促进教育行为的转变, 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反思, 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提升, 促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回顾、教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培养自我意识、思维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 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

二、重要途径———合作交流, 即向同事学习

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经验交流、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学习, 可以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 了解和尊重各种不同意见, 培养集体荣誉, 促进学习小集体或科研小团体的形成, 以求共同进步, 共同提高。

教师合作交流的方式很多, 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而言, 我认为最实用有效的是听评课。听评课也是校本教研的“常规武器”, 被广大教师所广泛采用。在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的过程中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听评课的活动中, 我们要注意增强问题意识、设计意识、行动意识、反思意识和交流意识, 听评课是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 其效果是由交流与分享实现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叙事研究的方式进行交流, 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向同事们叙述出来, 这种叙事不仅可以启发他人, 引起共鸣, 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 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学沙龙也是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它以其开放的内容、自由的形式为广大教师所喜爱。我们可以和同行们一起就教学中的某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可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激活每个人的思维。这种交流能使信息和经验流动, 而被激活而且流动的信息和经验才能够增值。

合作与交流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是教师伙伴们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 协调与合作, 是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有效途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包括专业理论引领、骨干教师引领和先进经验引领。

专业理论引领, 是指教师自觉主动学习教育课程、教育理论,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理论及学习的价值在于给人们以精神与气质的熏陶、思维和智慧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升华。有人风趣地说, 理论是反思的“CT”, 有了理论指导, “病变”就一清二楚了。因此, 教师要十分珍视理论, 逐渐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在接受专业引领的同时, 要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的引领, 他们是教师群体中具有带头、示范、核心作用的那部分教师,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主动接受他们的“缄默知识”的引领, 接受他们的身教。

我们还要注意接受先进经验的引领, 要注重学习借鉴成功的、典型的、具有效法意义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 可以采取上网查询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学习, 条件允许的话, 最好能亲身到外校、外地学习, 因为学习不单是信息获取的问题, 这其中还有情感熏陶、价值判断的问题, 单凭网上的虚拟世界或单看文本, 解决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 囿于环境的狭小, 工作的繁忙, 很难接触理论, 开阔视野, 特别需要专业人员的引领。没有他们的引领, 我们的教学研究往往会局限于低水平的重复, 迈不开实质性的 (下转第18页) (上接第17页) 步伐。我们可以以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的方式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学现场指导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 专业人员可以和我们一切备课 (设计) 、听课 (观察) 、评课 (总结、反思) , 帮助和指导我们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 也能促进我们专业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这样说,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主要靠实践智慧的积累。实践智慧不是别人“教”会的, 不是“培训”出来的, 它是靠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感悟, 靠自己知情达意的修炼而得来的。初中英语教师同行们, 让我们真正行动起来, 在做中学习, 不断进取, 不断提高, 以应有的专业水平担负起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提高管理执行力途径 篇5

【摘要】本文从执行力的定义和行政机关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执行载体、营造执行文化和加强团队建设四个方面的措施,从而达到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促进经营单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执行力;行政管理

(正文)

作为管理学范畴的执行力,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名词和概念。在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并得到有效的运用。在三年前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执行力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行政管理机关来说,加强执行力建设,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务实为民、提高工作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执行力的定义和行政机关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执行载体、营造执行文化和加强团队建设四个方面的措施,从而达到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促进经营单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一、行政管理特点及其执行力内涵和意义

有针对性的做好行政管理执行力,首先有必要分析行政管理的特点。结合行政管理尤其是综合办公室的的工作实际,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综合性。行政管理政策性强,工作繁杂、内容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单位的中枢神经。对上千条线,对下万根针,这是要求工作人员政治上合格,顾全大局,工作上主动,有预见性;二是服务性。行政管理既服务于领导、单位人员和社会群众,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要细化服务,认认真真抓落实。要提高效率,避免拖沓。要淡化名利,端正工作态度;三是窗口性。行政办公室是内外部接触人员最频繁的部门,是展现单位形象的窗口,这要求要注重接待行为上和语言上的工作落实到位,用诚心、热心来对待,圆满完成任务。

执行力的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保罗赫赛认为执行力问题就是领导力问题,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执行力就是把一件事做到底的韧性,台湾著名讲师余世维认为执行力是按质按量的完成任务。作为企业来讲,企业管理的执行力侧重于生产经营目标的提升和完成,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讲,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侧重于政策和制度的落实。

基于上述对行政管理特点和执行力的认识,行政管理执行力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即 1 是执行政令、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能力。行政管理执行力是行政事业单位成功的必要条件,当工作目标的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目标与执行就好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给予实践方向性指导,而实践可以用来检验和修正理论。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执行力抓得好,职工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执行力抓得不好,干部职工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事业就会受到挫折。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务实为民、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营单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管理工作执行中的不良表现

反省我们的日常工作,就不难看出,很多单位成效低下不是战略和决策的问题,而是执行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行政管理干部和职工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以下四种不良表现:一是形式主义的执行。工作上级安排部署后,下级就照本宣科,制定方案、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装模作样程序走完了,认为自己的工作也做完了、执行完了。事实上,安排了不等于落实和执行,这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二是消极应付的执行。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已利的就落实,对已无利的就拖沓应付,态度不积极。缺乏一种敢负责任、敢挑重担的意识;三是教条主义的执行。在执行中机械死板,不调研、不结合实际情况,致使工作没有创新精神和突破性的成绩;四是效率低下的执行。工作不分轻重缓急、面面俱到,付出很多,也很辛苦,就是出工成效低。付出不等于落实到位。上述这些不良表现虽然是发生在少数干部职工身上,但影响的是行政机关的形象和重点工作的推进及目标的如期完成。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执行观念,扎扎实实地提高执行能力。

二、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一)完善制度流程,加大监督力度

(二)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执行技能

(三)创新管理方法,营造执行文化(四)整合人力资源,打造执行团队

完善制度是保障。提高执行力,只靠自觉性是不行的,还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企业的制度化主要是指各项管理的制度化,即各项活动是否都按照既定的规则在操作,企业内是否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我们要根据企业实际,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工作,从选人用人制度、薪酬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各个环节入手,借鉴其他一些企业好的经验,做好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工作,用制度来体现清晰、有效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克服利益不 2 相等、职责不清、工作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将岗位职责细化、立体化,使每项工作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查、有考核,形成管理闭环。

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某些制度与实际脱节,又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在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着朝令夕改的现象,有些办法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相互矛盾,结果导致政策变换频繁,连续性不够,刚性不足;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掺杂较多的人为因素,盲目性、随意性很强,制度形同虚设。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存在上面千棵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导致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下;对既定目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持续跟踪考核,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在工作安排上只有形式上的要求,没有实质上的检查和奖惩,抓落实仅仅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就会议落实会议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致使工作力度越来越小。现在有些乡镇部门就存在这一问题,随着上划部门的增加,可能表现会更加突出。

一是要建立一套强化执行力的制度,明确目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要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工作,就要从选人用人制度、工资待遇体系、业绩考核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等各个环节入手,借鉴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的经验,做好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工作。用制度来体现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来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为什么执行力不强或执行力不到位?我认为关键是执行人员不知道如何去执行,不清楚执行到什么标准。往往以为已经执行到位,而实际相去甚远。所以,我认为应该对执行人员进行执行前制定目标任务,让执行人员明白自己要达到的目的?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目标?这样才能目标一致,执行到位,各尽其责。二是要对执行人员的执行情况检查、评估,成立专门的检查评估小组。当执行人员明白了如何去执行,清楚执行目标后,然后去执行。但是,是否执行到位?是否与执行目标一致?就要有检查、监督。不但要对执行结果检查,而且也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这样就能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执行是否正确,目标是否一致。及时发现偏差并给予纠正,从而使执行人员及时改正。我中心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情况实行的每两个月一次的工作督导检查,就在督导中发现了问题,根据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要求限期整改,逐步使工作进一步完善。要健全机制。提高执行力,只靠自觉性是不行的,还要有健全的执行机制,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必要手段。要通过科学设定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强化经常性的监督,加强过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学民主的目标化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刚性化执行机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监督机制、奖惩兑现的导向化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科学的、系统的目标绩效管理,将任务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将目标融入各科室甚至是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中,将岗位职责细化、立体化,使每个目标层次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形成管理闭环,奖罚分明。

奖优罚劣是动力。督导检查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一个好方法。工作任务布置后,我们 不仅要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而且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这样,我们就能够及时发现偏差并给予纠正,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对于执行中做得好的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奖励,做得不好的要根据制度惩罚,不搞下不为例,这样就会保障执行的效果。

(二)创新执行载体、一是缺乏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有少数干部职工缺乏责任心、责任心不强,存在着浮、懒、散、粗、虚、拖等方面的问题,形势变化了仍旧我行我素,任务明确了仍旧等待观望,工作部署了仍旧无动于衷,在非常时期仍旧按部就班,毫无责任感;在关键时刻不能经受考验,面对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无所作为、消极不为、甚至是胡作非为。

二是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不能自觉地贯彻上级要求,而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还有的爱找借口推卸责任。出了问题怪下属,怪环境、怪条件差,唯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有的干部职工只顾眼前指标,不管长远发展,导致上级的指示精神在执行中失真走样甚至是背道而驰。

三是

1、传达到位。

现在很多公司的领导都在喊要提高执行,但是真正的影响执行力提高的就是他们自己,而他们最低级的最不能让人接受的错误就是传达不到位。一件事情,交待给下属,总是不能说到100%,总要学猫教老虎――留一手,当然不见的都是故意的,这里面存在几个问题:(1)可能本身的素质不到位,不会传达,传达不明白;(2)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和下属沟通的形式;(3)避免下属知道的太多,“保密”一部分,“把我和你说的做好就行了,不要问那么多”。事情没有传达明白怎么会有好的执行?所以我们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事情与下属说明白,然后在让他去执行!

2、力求简单,防止问题复杂化。

现在很多的公司开口则哈佛制度,闭口则GE流程,似乎要跑步进入西方管理模式,其实制度化、流程化就好吗?我认为不见得,现在我们大部分企业的大环境现在还不适合那么细化的制度化、流程化的操作,很多事情可能因为教条的制度化、流程化影响执行力的提高。是的,制度化、流程化假如使用的好可能会提高执行力,但是前提是使用的好,不能片面的强调制度化、流程化,应该根据实际来制定制度、改造流程,提高执行力,而不能因为流程化、制度化就将事情搞的复杂化,领取一支笔芯需要N个经理M个副总签字几乎用去一支笔芯,长此以往,什么事情都要领导签字决定,下属只按照领导说的“执行”,下属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会严重影响执行效率的提高,因为只有真正在执行的下属才会知道怎样执行才能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所以我们应该将事情尽量的简单化,防止越管理越复杂,领导什么都要过问。

3、明确人与制度、流程的关系。

制度制定的合理了,流程再造的合理了,人与制度、流程的矛盾也就更加显现出来,尤其是作为领导的人,好想只有我能违反制度才能体现我多牛一样。因而很多很好制度、流程执行不下去就是因为人与制度、流程的关系没有明确,就好像我国长期以来讨论的法律与人 的关系一样:人大于法,还是法大于人?如果制度、流程在企业中管不了某一个人,那么它将慢慢的管不了任何一个人。所以必须明确人与制度、流程的关系:确定了执行的制度、流程是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的,谁逾越就要拿谁开刀!

4、要求、目标的合理化。

有的目标是实现不了的,但是你一定要制定出来,必须实现,那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是“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实现不了一样,那不是执行力的问题。如果目标要求合理了,那么大家认为可以实现的就会努力的去做,执行力自然高,但是目标是遥不可及的,那么大家就会认为:反正实现不了,不干了。这样执行力一定不会高,甚至执行力可能会出现负数。

5、加强沟通,工作重心迁移。

无论什么工作都要将工作的重心向前向后各推移一段,不能仅仅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你仅仅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的,大家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这道工序的前一段工序和后一段工序我们才能真正的弄明白并看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无论是在执行前、执行后还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提高大家对实现执行目标的兴趣。在制定执行目标之前就充分的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足够的沟通,以便更加了解执行目标和自己需要执行的内容,知道自己去执行的意义。在执行过程中同样要不断进行沟通: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沟通、协调,还是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执行后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为什么会是这种执行结果,怎么会是结果更好,下次执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哪里没有配合好,等等。通过这个沟通的过程加强大家之间的联系,增强大家的协作精神,进一步的提高执行力。要将执行力提高我们应该做到:每件工作都事先参与,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6、明确职责、权力、利益。

权责力不明确是影响执行力的最大因素之一。事情出来了,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那么这件事情我们没有责任,我没有权力处理这件事情……有一万条理由不去管;假如有利益可图那么这件事情说破天也是我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再不行,就动用权力压制:谁说不是我的职责我就“精确打击”谁。此种状况一多,大家就会乱,有责任没有利益的事情就会没有谁管,有利益没有责任的事情就大家乱管强迫头。所以执行力不会高,其实“和尚多了没水喝,龙王多了不下雨,菩萨多了不救人”就是没有明确职责、权力和利益的原因造成的执行力不高状况。

7、要好好的指导下属。

下属是需要指导的,无论这件事情在你看来是不是重要,只要下属不能万无一失的作好,那么你就应该好好的指导好,并不是说只有大事情我们才需要去指导,工作当中的事情没有大小之分,因为这都涉及到执行的方法、方式、思路。我并不是说指导下属怎么做这件事,而是说指导下属这“种”事怎么执行,也就是说我们指导的就是一种方法、方式、思路。只有下属学会这种方法、方式、思路了你才可以安心的不去执行,让下属执行。

(三)营造执行文化

在企业中,员工的管理、思想教育、培训也是相当重要的。同样一件事,员工们抱着“要我做”和“我要做”这样两种不同的态度,必然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成效和结果。在提高执行 力建设方面,同样存在着 “要我执行”和“我想执行”两种状况,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上,最终归结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人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做顺了,员工个个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真正做到“院荣我荣,院衰我败”,执行力必然会大大提高。达到了这种思想境界,职工能够自觉地去实践,我们的员工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还会打折扣嘛?还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一套,心里面想的是另一套吗?

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动,一个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执行力强的员工。对一个员工来说,责任,就是一种职业使命,就要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责任就是使命,责任就是目标。责任就是勇气,责任就是智慧,责任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把责任放在心中,从点点滴滴做起;把责任放在心中,从诚信敬业做起;把责任放在心中,从不讲任何借口做起!在其位,谋其事,担其责,人人都能成为负责的人,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也就能成为高效执行的人。这样,一个个强大的执行力就会顶天立地,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四)加强团队建设

是要抓好队伍建设。执行力作为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问题,而是一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一个团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执行力的强弱。首先要抓好负责人队伍建设。负责人是一级组织、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头人,是全面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人物。要提高负责人的执行力,增强其示范性和带动力,关键是要抓好可是负责人的选拔任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以能力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绩和干部评价制度、标准和方法,全面、科学、正确地评价政绩、认识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示范性和带动力强、执行力强的干部提拔重用到领导岗位,把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办事不负责任、工作不在状态、无所作为的干部坚决调整处理。其次,要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要面向社会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改善、优化、提升干部职工队伍;建立干部职工培训学习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形成干部职工能进能退、职务能上能下、收人能高能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改善、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保护、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先要分析一下执行不力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依笔者之见,造成企业执行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责任意识不强。个别企业存在着“浮”、“懒”、“散”、“虚”等方面的问题,形势变化了仍旧我行我素,任务明确了仍旧等待观望,工作部署了仍旧无动于衷,在非常时期仍旧按部就班,在关键时刻仍旧唯唯诺诺,面对上级交给的任务,推诿扯皮,消极不为,致使一些工作在实际操作上往往违背初衷,落不到实处。有的企业对上级三番五次强调的经营纪律熟视无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实际执行中失真走样甚至是背道而驰。

制度办法不全。市县一体化改革后,部分企业没有及时在省公司改革方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各个环节和各个细节,制定科学、细化的相关配套措施;有些新出台的细则办法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结果导致连续性不够,刚性不足。

员工素质不齐。有的企业员工对执行的偏差缺乏敏感性,对任务的认识不统一,行为也不尽规范,导致在实施中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对问题、意外估计不足,导致执行过程中不能对具体环境巧妙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细节,而是反复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由此延缓了执行的进度和质量。

有效沟通不多。有的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存有条块分割现象,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导致协调不好甚至隔阂。有的干部与职工之间没有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彼此缺乏充分信任度,没有形成整体合力。由于有效沟通较少,执行中不仅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而且使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督查力度不够。有的企业存在对具体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的频率不够,或对工作有布置少检查,或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跟进不力;有的对既定目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持续跟踪考核;有的在工作安排上只有形式上的要求,没有实质上的检查和奖惩,抓落实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致使执行力越来越弱。

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们企业存在的执行力不够的现状,笔者认为,提高企业执行力,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强化责任是前提。责任心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是一个人生命的纤绳。它的有无或强弱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有成的关键之所在。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是把责任心挂在嘴上,而是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有了责任心,精力就会集中在执行上,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因此,我们要时刻加强员工责任心 教育培训,引导大家自觉树立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市县一体化岗位职责,不折不扣地将工作落到实处。

选贤任能是根本。企业发展离不开人,经营者的战略思想、方针政策、制度办法必须由人来执行,人是执行的主体。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必须培养一支“执行”意识较强的员工队伍,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首先,抓好中层管理人员建设。俗话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企业执行力能 否提高,执行力能否很好地贯彻下去,管理者,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他们在执行文化中发挥的是上下沟通的作用,在管理执行的落实上扮演着执行落地的重要角色。要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关键是要任人唯贤,选拔聘任那些示范性和带动力强的干部。其次,抓好普通职工队伍建设。职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作用发挥,全面激发职工的动力,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根本之需。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提高职工队伍结构,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这样就会直接激发出职工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的顺利实现。

有效沟通是基础。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每个人的执行力都很强,但不能有效沟通,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执行结果也会很差。由于企业事实存在着管理层级、本位利益,使信息的有效传递受到阻碍,也使有效沟通方式和沟通平台的构建在现代企业更加重要。通过有效沟通,我们不仅可看到事物的表象、存在的问题,还可了解到造成这种表象、问题的真实原因;不仅能了解到目标与执行之间的差距,还能收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效果,从而使执行更加顺畅无阻。

总之,通过以上对提高企业执行力亟待解决问题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实施,笔者认为,定会对我们企业在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市场竞争中增加取胜的砝码,进而为企业实现持续稳健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执行力是关键。本文对企业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认为建立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抓住执行力最重要的载体以及培养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是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企业执行力责任意识制度素质沟通督查对策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执行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人为了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宣称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只占5%而95%靠执行!因此,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如何才能提高企业执行力,这对于国企更好地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性

一流的企业必须具备一流的执行力。通过调研,笔者发现企业在执行各项生产任务的时候,有的单位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而有的单位却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到每一项工作,有的员工能够完成得很出色,而有的员工却迟迟得不到落实。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条无形的“软肋”——执行力不强。那么何为执行力呢?执行力是指企业员工理解、贯彻、落实经营者战略思想、方针政策、制度办法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强弱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任务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

1、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管理心态。

■员工都很聪明,但是对组织的决策,总是持怀疑态度。借口决策不够完美,反复进行讨论而去做。对即使是明确的命令也不去执行。遇到困难就找第二解决方案。不遵守纪律,更不懂得服从,像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最明显是体现在召开会议、工作安排和目标设定上)

■没有责任心:只要没有规定是自己的责任,就不去做。经常埋怨组织的制度不完善,不公平,对职责描述不清。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把全部的责任都归罪于别人和环境。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

■缺乏主动性:员工做事没有激情和斗志,得过且过。常说:“不能”、“不会”、“不可能”、“我们一直这样做”、“这不公平”、“差不多就行了”。

2、管理人员的技能。

缺乏形势判断-情景判断-时间管理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

■形势判断能力差主要表现:没有事物的危机意识。

■情景判断能力差主要表现: 无法预测和控制发展中和未来的事态。■时间管理能力差主要表现:抓不到工作重点。

■管理者角色认知不清:管理人员身陷具体业务中,角色认知不清。不懂怎样抽出时间进行管理,不会辅导员工而是替员工去做。工作效率低下,做事没有计划性,经常救火。

针对企业现实情况,本课程提供两方面的帮助:

1、提高骨干员工的本身能力(心态调整、形势判断-情景判断-时间管理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

2、提高骨干员工的领导管理他人能力。(激励、授权、部属培育)

由于时间的安排,本课程仅能帮助企业解决企业遇到的如下九个问题中的部分问题:

1、执行力差: 员工都很聪明,但是对组织的决策,总是持怀疑态度。借口决策不够完美,反复进行讨论而去做。对即使是明确的命令也不去执行。遇到困难就找第二解决方案。不遵守纪律,更不懂得服从,像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

2、没有责任心: 只要没有规定是自己的责任,就不去做。经常埋怨组织的制度不完善,不公平,对职责描述不清。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把全部的责任都归罪于别人和环境。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

3、沟通困难: 只顾自己和本部门的利益,不能与其他部门合作,不能有效沟通,互相埋怨。总是自己说,不听别人的意见。怀疑其他人的动机,对管理层缺乏信任,故意曲解管理层的 9 意图。

4、管理混乱: 企业快速增长,遇到关口和发展瓶颈。由于人员和业务量的快速增加,以前的过于随意的方法不再适用,而规范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责权不清、内部冲突加剧。缺乏系统的激励机制。

5、缺乏主动性: 员工做事没有激情和斗志,得过且过。常说:“不能”、“不会”、“不可能”、“我们一直这样做”、“这不公平”、“差不多就行了”。

6、管理者角色认知不清: 管理人员身陷具体业务中,角色认知不清。不懂怎样抽出时间进行管理,不会辅导员工而是替员工去做。工作效率低下,做事没有计划性,经常救火。

7、缺乏专业技能:员工缺乏目标管理、沟通、时间管理、解决问题等专业技能。不能独立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无法承担更大的责任。

8、创新与学习障碍: 自满,缺乏创新与激情,不愿学习、不思上进。观念难以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难以打破,应变速度慢。对变革持消极抵触态度。

9、缺少核心文化: 企业没有愿景。部分实战出身的企业元老与新进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发生激烈的文化冲突,甚至产生派系。个别高层管理者盲目自大,拥兵自重,而职业经理人象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员工对公司价值观不认同,觉得公司的发展与自己没有关系。

业的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

企业的发展速度要加快、规模要扩大、管理要提升,除了要有好的决策班子、好的发展战略、好的管理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中层的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企业中间层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相对于决策层定位于“做正确的事”来说,作为执行层的经理人的定位应该是“做事正确”:相对于操作层员工“做事正确”的定位来说,作为执行层的经理人的定位又应该是“做正确的事”。

一句话:中层经理人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企业决策层对各种方案的认可,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企业全体中层队伍的执行力很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那么企业的各种方案是无法实施成功的。

执行力不强的3大表现

大部分管理者都乐于布置任务,做决定,但真正有效的管理者却都擅长使布置下去的任务和做出的决定得以执行。要改善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个部门的管理者身上。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执行部门能够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决策方案,也会死在滞后的执行部门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企业中间层执行力不强的表现包括:在决策层面前说的话拥有相当的份量,使已有决策方案发生“自我取舍”现象;虽然具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热情,有令人佩服的企业利益立场,但是在执行方案时缺乏应变操控原则的认知和把握;尽管是尽心尽力,但由于缺乏实施方案中人事之间清晰的操作界面,时有大失水准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度”上:

高度:企业的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

速度:企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速度。

力度:企业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的虎头蛇尾,没有成效。

提高中层的8项能力

中层经理人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要做个“服众”的经理人,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以下八项能力:

领悟能力

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上司希望你怎么做,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活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要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

计划能力

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定计划,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一一分配部属来承担,自己看头看尾即可。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划上。在计划的实施及检讨时,要预先掌握关键性问题,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要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指挥能力

无论计划如何周到,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执行,仍然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为了使部属有共同的方向可以执行制定的计划,适当的指挥是有必要的。

指挥部属,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检测部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也要考虑指挥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是不好的指挥。而好的指挥可以激发部属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清楚指挥的最高艺术,是部属能够自我指挥。

控制能力

控制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虽然谈到控制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控制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要清楚最理想的控制,就是让部属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自我控制。

协调能力

任何工作,如能照上述所说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计划、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工作理应顺利完成,但事实上,主管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协调不仅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与外部客户、关系单位、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协调,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要清楚最好的协调关系就是实现共赢。

授权能力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作为高级经理人不能象业务员那样事事亲历亲为,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给自己机会,更要为下属的成长创造机会。孤家寡人是成就不了事业的。部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是延伸自己智力和能力的载体,要赋予下属责、权、利,下属才会有做事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要清楚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自己一个脑袋琢磨事,这样下属得到了激励,你自己又可以放开手脚做重要的事,何乐而不为。切记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

判断能力

判断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非常重要,企业经营错综复杂,常常需要主管去了解事情的来 12 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洞察先机,未雨绸缪。要清楚这样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最后变成良机。

创新能力

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除了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与大学里那种单纯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学习是很不一祥的,它要求大家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认真想一想,有没有创新的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领导力更需提升

一个部门经理提高完成任务执行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自身对部门员工领导力的过程。因为要提高执行部门的执行力,不是光靠经理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靠带领部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说到底,对上提高执行力、对下就要提升领导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领导力呢?除了提高以上八项能力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 学会用老板眼光看企业。

在老板看来,管理很简单,就是两件事:一是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人;另一件事就是降低管理成本,控制运作费用。其实这两件事,最终是一件事,收入减去成本,减去费用,就是利润。所以归根到底老板是看利润的,利润要从管理中来。从被领导中学习领导。

在领导人看来,领导也很简单,就是两件事:一是用人,内圈用德、外圈用才,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二是激励,解人之难、记人之功,通过正面激励,引导下属往前跑,通过负面激励,推着下属往前走。要知道,任何领导都是从做下属开始的,谁都不可能一步登天当领导。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你会经历大大小小许多领导,只要你用心学习,不管是好领导、还是坏领导,你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学到经验和教训,这对你将来当好领导是十分珍贵的。

国际流行的“80/20法则”说明,企业内中层经理人员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企业成败的基石,更是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担负着重要的管理和领导的使命。为什么其 13 可行性的目标却不能如愿变成具体的结果呢?为什么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岗位责任不能让企业形成活力?为什么开起来是必胜无疑的决策却因为执行不力而付之东流?原因只有一个执行能力的缺乏!怎样提高工作效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从而凝聚团队的力量,推动公司战略的落实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等,成为众多企业中高层经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提纲】

一、怎样认识理解管理和执行力 A管理的概念 B管理的发展 C管理的目标理解 D管理中执行力的理解 E管理执行力的作用

二、执行性管理者应具备的条件 A管理的职业化 B管理者自身的执行力 C管理者对执行力的认识 D注意培养下属的执行力 E主动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

三、执行不到位因素 A没有执行性企业氛围 B管理层对执行力不够重视 C没有严格详细的执行制度标准 D没有对员工培训 E没有持久的监督检查

四、提高管理执行力的几种方法 A正确的授权 B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 C严格的考核制度 D几种常用工作方法 E适时的进行调整

提高检验质量的途径 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提高;质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4-294-01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4.029

我国检验医学近年来发展较好,很多医院检验科更新了仪器和设备,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方便了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对检验标本的要求更高了。检测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检验科内部因素,也有实验室外部非检测性因素。作为医院辅助诊断科室,如何发挥设备的效能,排除外部非检测因素的影响,提高检验质量。这是检验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自已的亲身经历,经过分析和思考,就如何全面提高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1 加强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

有了先进的的设备并不一定能有好的检验结果。要提高检验质量,首先必须对检验项目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1.1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是否溶血,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1.2 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及试剂的稳定

仪器、试剂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前提。当前大多使用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对这些仪器的正确维护、保养及参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稳定性及精确度。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试剂盒的种类越来越多,在选择试剂时要选择配套相对稳定的试剂。检验前要清楚仪器、试剂的性能、特点,定时校正仪器、试剂,试剂要按规定保存,保证仪器计量正确,保证合格的仪器、试剂进入实验室。

1.3 抓好检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检验人员既要具有系统的基础理伦知识和专业水平。还应具有必备的临床医学知识,不仅要熟悉检验设备的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而且配置、结构和层次要合理。对年轻的检验技术人员要注重基本功培训,有计划地选拔年龄轻、有培养前途的人到院校或有一定水平的学习班进行培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2 加强检验科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

检验科对内部质量控制一般都比较注意,但是对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重视不够。临床医护人员相关工作所造成的外部非检测性因素而导致检验误差时有生,一定程度影响了检验质量。

2.1 患者检验前的准备

检验前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的准备是否合理和正确,这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充分,患者是否遵医嘱去执行有很大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拿了检验申请单就来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甚至会使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就要求各级医务人员要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的思想,明白检验质量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源性的因素。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的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1]。

2.2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要正确采集,对采集者的培训非常重要,具体内容要从影响因素、注意事项、采集方法等方面讲解。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即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来采集标本,注意采血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静脉采血,应取座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l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防止出现小凝块,抗凝剂比例要适当;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BD公司的真空管为例,原则上按红头管、蓝头管、金黄色管、橘红色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顺序采血。有报道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标本溶血占溶血标本的62%;采集血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在抽完血后严格做好查对制度,采血试管上要写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上一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将标本注入不同的试管中。要采取具代表性的标本,如大便检查应取黏液、血液部分;痰液检查应防止唾液混入;末梢血采取时防止组织液的混入;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外伤性血液的渗入;输液的患者输液完后至少1 h后方可取血液标本送检。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避免经血、白带、精液和粪便等混入,标本应新鲜[2]。

2.3 标本的正确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保证输送的及时性,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荡,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分蒸发等,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2.4 争取临床科室的配合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提高检验质量决不是检验科单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临床科室的密切配合。临床检验项目是由医生申请进行检测的。临床医师如果开出不正确不规范的申请单,将造成报告单无法投送或患者无法领取,影响检验质量。有的医生开检验单前不认真询问病史,不熟悉检验内容,开出的检验单针对性不强,不注明必须注明的资料。如血气分析检测不注明患者是否输氧,以致造成检验结果失真。在标本检验过程中。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这种情况下检验人员难以发现和消除这种外部非检测因素所造成的误差。遇到这种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有关情况,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

3 结语

要有效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院检验报告问题的发生,仅靠检验科一家足很难实现的,同时加强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和加强检验科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方可从根本上提高检验质量,减少医疗问题[3]。

[参考文献]

[1]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2]徐涛,王荣廷.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50.

提高发展途径 篇7

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适应生活、工作, 并不断创新的能力和本领。具体包括:终身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根据珠三角地区化工行业需求, 提高化工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有:

1 研究社会需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加强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度, 提高核心课程对目前初级职位或学习的满足度

课程体系构建紧贴珠三角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确定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目标是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等高技术产业群, 产业结构将向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转型。中山的国家健康基地形成了以中西药品、生物工程、医疗器械、保健化妆品、健康食品、药包材等六大产业板块。高职院校成立化工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 根据行业需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确定核心课程。

麦可思研究院对珠三角某高职学院研究报告说明, 2011届就业和正在读本科的毕业生认为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重要的比例为74%, 但是认为核心课程对目前初级职位或学习的满足度为52%。[3]重要度和满足度的一高一低说明未充分发挥核心课程功能。因此需要加强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度, 提高核心课程对目前初级职位或学习的满足度。截止到2013年底, 化工专业教师全部通过项目化课程改革评审, 核心课程全部进行了一到两轮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 组织行业专家、职教专家和返校毕业生进行评价, 改革成果获得一致好评。

2 加强校企合作深度, 改革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环节, 对过程考核进行有效评价,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报告43%毕业生认为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毕业生中, 79%的人认为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4]

化工专业立足“产教对接服务经济发展, 政校企合作助推产业升级”学院发展的大目标, 借助“政-校-行-企”合作平台, 走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均采用理实一体化方式教学, 专业核心课程均安排有专门的实训周, 同时安排大型生产实习、顶岗实习, 确保了整个实践教学达到课程总学时的58.7%。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将校内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生产性实训、综合实践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并保证了生产性实训达到了校内实训教学总学时的83.2%。

课程考核上, 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 以形成性考核为主, 终结性考核为辅, 学生参与评价, 考核标准参考技能竞赛模式, 事实证明, 考核优秀的学生在招聘中, 就业中也获得企业的认可。由此可见, 考核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3 组织学生团队运作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场,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有这样一个关键词:自主创业。报告主编、麦可思研究院专家王伯庆说:“自主创业, 今年的大学生中间自主创业全国是1.6%, 本科的是1.0%, 高职高专是2.2%。高职高专自主创业的比例高于本科。”但是王伯庆同时提到, 毕业生们自主创业的坚持度不高。[5]对2008届三年后在跟踪, 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坚持。政策扶植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 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场项目是由专业教师主持, 以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所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促进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训、实践平台, 同时也是专业教师与学生公司的项目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场项目以公司化运作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 应有规范的公司名称, 明确的经营目标, 具体的业务内容, 有效的学生团队分工与合作, 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目前该院化工专业已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山市雅轩化妆品有限公司”和两个院级项目, 正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场项目建设,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4 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 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利益服务的。它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它是通过过以下的功能来实现以上目的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选才、用人乃至整体管理已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课题。概括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要求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 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 员工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断变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可适应社会的要求, 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受到企业的欢迎。

总之,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结构、团队精神、意志力与进取心等方而进行全方位考虑,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人才[6]。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适应生活、工作, 并不断创新的能力和本领, 是高职化工类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提高化工类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研究社会需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深度, 改革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环节, 对过程考核进行有效评价;组织学生团队运作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场,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 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关键词:化工,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两成毕业生就业三年职业有转换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期发展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1) :64-74.

[2]刘洪一, 刘兰平, 徐平利.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及其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1) :49-54.

[3][4]麦可思研究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

[5]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关键词解读[J].人才资源开发, 2012 (11) :104-105.

提高发展途径 篇8

近一段时间, 由于工作需要, 家人被安排负责一个与外地合作的项目, 接触了一个四十出头做了近二十年财务工作的企业财务部部长, 这个部长连如何打资金申请报告都不会。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工人, 在设备操作面板上“侧螺旋、底螺旋、正转、反转”都找不到, 一问是认字太少。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汉语言知识缺乏的现象在不同的阶层普遍存在, 再进一步说, 有的阶层这方面不是简单的缺乏, 应该是匮乏。

如果您感兴趣, 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周边, 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时常会遇到呢?通过我的观察发现, 现在的学生字写得好的太少, 许多同事和朋友, 宁可多做些体力劳动也不爱去写总结、汇报等文字性的东西。试看, 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像前人那样藏诗百斗、出口成章的?就算我们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又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

二、不良影响

汉语言是我们的官方语言, 学习好汉语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去做而且要必须做好的。汉语言方面的缺失不仅对个人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还会给社会乃至国家造成带来负面效应。

1. 对个人层面的影响

在当今法律制度日趋完善的社会里, 必须要懂法。懂法必须要识字, 光识字是不行的, 还要能看懂法律条文的意思。再退一步讲, 就是不太明白条文意思需要请教别人的时候, 还得能听明白别人的解释。此外, 由于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 人们的交往也日趋频繁。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接触的新生事物也越来越多。在日常交流和接触事物的过程中, 也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而汉语言在这些积累中是尤为重要的。

2. 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我在给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时就经常听有的人说:“现在找一个能写好材料的人太不容易了。”我想, 这肯定不是一个或几个企业的现象, 也不是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现象, 这种现象应该是普遍的。因此, 我们每个个体的状况对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诚然, 国家和社会的高层, 尤其是对外机构, 是全国十几亿人优中选优选出来的。但是, 在中层和下层呢?前面所提到的某企业财务部长肯定是个别情况, 但并不能说是极个别的情况。试想, 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改变而被他人加以效仿并蔓延的话, 国家和社会将会走向何方是可想而知的。

三、个人浅识

科学发展观简明扼要地概括就是,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把科学发展观结合到人们的汉语言素养提高方面, 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 必须坚持可持续性,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社会各阶层人民为根本, 提高全民汉语言方面的素质, 从而再回馈人民。

(1) 从幼儿阶段抓起。邓小平同志说过,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素养, 勤学苦读。一是给孩子做榜样, 让孩子养成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二是自己学到了知识, 以后也可帮助孩子进一步提高。

(2) 在小学阶段积累。小学阶段要熟读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在读的过程中去识字。并不一定要去真正地了解其中的含义, 但是一定要熟读, 要记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出口成章。同时, 要注重培养孩子琴棋书画的兴趣, 使之了解宫商角徵羽、了解国画、了解围棋象棋等。

(3) 在中学阶段巩固。进入中学, 学生开始学习语法韵律的运用, 能够写出一些简单的诗词、对联等。这时, 学生能更深一步去学习诗经、春秋、史记、周易、孙子兵法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了解华夏文化, 去了解历史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等。

(4) 在大学阶段提高。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 这个时候的任务就是把汉语当做一种哲学来学习, 去更深地体会和研究。试问, 我们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多少在写作方面能拿得起来的?因此, 我主张大学无论学什么专业, 都必须开汉语言文学课程, 让大学生有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2.“全面协调”

上面说的是孩子从小到大培养过程中的递增教育, 而这里的“全面性”是指要在全社会各阶层中实施。即: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每个家庭都要创造这种氛围, 让这种气氛在全社会推开, 以全面提高国人的文化底蕴, 进而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 必须协调好提高与发展的关系, 不可一味地追求提高。要重视提高, 但不可过激;要重视素质, 但更要注重本质。否则, 可能会适得其反。

3.“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 就是既要提倡“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思想, 又要坚持“吸其精华, 剔其糟粕”的原则。具体地说, 就是在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时, 不可受其陈旧思想观念的影响, 要将其发扬光大, 以利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造福子孙。

4.“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 顾名思义, 就是统一筹划、全面照顾。具体地说, 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不能千篇一律, 更不能顾此失彼。要考虑到城乡、区域、经济、民族、宗教等的差异, 做到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实现良性互动。

总之, 虽然汉语言文学从表面上看不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但从实用性的角度看, 它在提高人们认知能力, 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是不可或缺的。从创新的角度看, 它能够突破专业限制, 推动工作创新, 促进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 丰富国人的知识结构, 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爱梅.注重语文基础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才智, 2011 (15) .

提高养猪效益的途径 篇9

一、品种选择

养猪户 (特别是养猪场) 应尽量建立基本母猪群, 坚持自繁自养。如须购进仔猪, 到无疫病的养猪场或本村组的健康猪群中购买, 尽可能不从市场上购猪, 以减少疫病传入, 并避免猪群产生不必要的应激反应。

必须选择优良品种杂交猪, 如长白、杜洛克、汉普夏等瘦肉型公猪与本地纯种母猪杂交所产仔猪, 最好是三元杂交仔猪, 这种猪健壮、抗病力强, 瘦肉率高达60%以上。养殖户要购买10~20公斤体重的杂交仔猪, 从群体上选体重达标、大小均匀的杂交仔猪;从个体上选鼻大嘴筒粗、上下唇齐平、身长腰背平直、四肢粗直、后躯丰圆、前胸开阔、胸宽而深、尾巴粗短、断奶体重大的健康杂交仔猪。

二、合理配日粮与科学喂养

1. 合理配日粮

能量饲料玉米、大麦等各类饲料及糠麸, 占日粮比例70%~80%。蛋白质饲料占日粮比例20%左右, 但动物蛋白质饲料占蛋白质饲料2.5%。矿物质饲料组成钙 (石粉、骨粉等) 占2%左右, 磷1%~5%, 食盐0.5%~1%。还要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给, 可以喂青饲料, 做到常年不断青。

2. 育肥方式

直线育肥方式全过程喂全价配合饲料, 随日龄、体重增加而逐步增加营养, 配合饲料粗蛋白要达到16%~18%, 每天喂1~1.5公斤。50~90公斤阶段, 饲料中粗蛋白要达12%~14%, 每天喂1.5~2公斤, 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 提高体重, 增加经济效益。

三元猪生长规律是体重20~60公斤前, 主要生长肌肉和骨骼, 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据此规律, 可采取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 前期实行自由采食, 供给高蛋白、高能量饲料, 让其吃饱为原则。到60~90公斤阶段, 应适当限制饲喂, 每天喂给自由采食的80%左右, 在限食期间, 猪有吃不饱的情况, 可用青粗饲料补充;或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水平, 让猪自由采食, 以提高肉猪桐体瘦肉率, 降低饲养成本。

3. 饲喂方法

不限量饲喂肉猪采食多, 增重快, 但饲料转化率稍差些, 胴体相对较肥。限量饲喂饲料转化率较高, 桐体相对较瘦。俗话说“小猪长骨, 中猪长肉, 大猪长膘”。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猪的肌肉生长主要在60公斤以前, 而60公斤以后的增重, 脂肪比例越来越大, 用多种饲料科学配制各类猪的日粮, 并采取相应的饲喂方法, 才能把猪养好。育肥猪的前期阶段要喂给充足的蛋白质, 让其自由采食, 后期适当降低饲料营养水平, 并分顿限量饲喂。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 又利于提高酮体瘦肉率。供给充足的饮水, 栏内设置自动饮水器。

猪日喂次数要根据年龄和饲料组成来掌握, 小猪阶段胃肠容积小, 消化力差, 而对饲料需要量相对多, 每天宜喂3~4次。中猪和大猪阶段, 胃肠容积扩大, 消化力增强, 可适当减少日喂次数。试验表明, 若是精料型饲料, 日喂2次或3次, 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基本上没有差异, 如果饲料中配合有较多的青粗饲料或糟渣类饲料, 则日喂3~4次, 可增加采食总量, 有利于增重。

三、精心管理

1. 认真防病

严格执行防疫检疫制度, 从非疫区购入猪苗, 应隔离观察15天, 确认健康后, 才能与其他猪混养。小猪20~25日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 60~65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适时注射五号病疫苗。定期驱虫。买回或自繁的仔猪断奶后吃料正常时进行第1次驱虫, 2个月后再驱虫1次。驱虫后第1天早上及时清理猪粪, 第2天每头小猪喂苏打片10克, 过2天喂大黄苏打片5克。治病及驱虫用药选购广谱、高效、无毒、无残留的药物。勤观察, 发现病猪及时治疗, 死猪及时处理。

2. 仔猪去势

中国地方猪种及其杂交后代性成熟较早, 3~5月龄即可交配受孕。及早阉割可使仔猪性情安静, 不乱爬乱闹, 可增进食欲和提高增重速度。此外。不阉割育肥, 后期肉质有异味。因此, 仔猪要在30~35天、体重5~7公斤时去势。

3. 合理分群

不同类别的猪必须分栏饲养。一群猪经过咬斗, 很快就形成了固定的群内排序地位, 群太大, 排序地位不固定, 必将增加咬斗机会, 影响生长。每群不超过20头, 育肥猪每头占地1平方米。分群时把大小强弱分开, 防止仔猪混群后出现打、咬、抢吃等现象。自繁自养仔猪按原窝饲养, 新购进仔猪10头左右单独占1栏。

4. 环境要求

养猪场地要远离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和村庄。做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 猪舍要通气, 冬防寒保暖, 夏防暑降温。坚持定期消毒, 保持圈内干燥、清洁。用1%~2%的烧碱水溶液喷雾消毒地面、圈栏、墙壁和用具, 然后用清水冲洗。圈外墙壁最好用20%的石灰乳粉刷, 猪场出入门口设消毒池。

进栏猪应加强调教, 使其吃料、睡觉、拉屎排尿固定位置。猪粪尿、污水及杂物随时清理, 保持猪栏清洁干爽。食槽清洁, 无过剩饲料, 特别是高温、梅雨季节, 及时清理, 以防剩料霉变。

5. 适时出栏

化肥质量提高途径探析 篇10

一、我国的化肥质量的现状

化肥质量的提高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是使用质量, 二是产品质量。使用质量的提高就是要有效的增强其使用效率, 也就是要将化肥的养分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产品质量就是要增强化肥本身的使用价值。而现阶段我国化肥的利用率仅为百分之四十三, 而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化肥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间, 与之相比, 我国的化肥使用率还是相对较低的, 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提高。

现阶段, 以化肥内含有的主要成分为依据可将其划为氮肥、复合肥、磷肥、中微量元素肥以及钾肥等集中, 以使用方式为依据可划为底施肥、叶面喷施肥以及冲施肥。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 现阶段我国化肥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氮肥掺假现象严重, 像是含硫尿素及含增效剂尿素都是在其中添加了一些价格较低但是效果不好的物质, 但是却依然按照尿素的标准出售, 这就导致了农民以同样的价格买到的确实质量较差的肥料, 最终对农产品的生产造成影响。假磷肥通常是用磷矿粉来代替之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的磷肥, 这就导致土壤板结的现象, 通常假磷肥中P2O5远远低于标准量, 从而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有万能钾等标志的钾肥的主要成分主要是不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钙粉。而劣质复混肥通常是其中的影响成分较低等等, 这些现象就严重的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什么是高质量化肥

想要提高化肥质量首先要明确的是高质量化肥需要满足的要求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高质量化肥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化肥的成分要符合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二是要符合农产品整个成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三是要符合种植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要保证其操作的便捷性;四是要具有多种功效, 比如杀虫作用、灭菌作用等。五是能有效的对农产品生长的土壤的肥力进行完善;六是有效的将施肥和灌溉有效的融为一体, 比如对液体肥料的使用等;七是避免环境污染;八是降低化肥的成本同时确保其高效性。

三、.提高化肥质量的途径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现阶段我国生产使用的化肥所存在的质量问题。通常提高化肥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下:

1、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教育和管理力度。

化肥生产企业作为化肥的生产基地对确保化肥质量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一定要加强对其的教育和管理, 使其树立正确的生产理念, 培养其质量保障意识, 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 不因为过分的追求利益收入而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监察管理制度, 对发现的不良生产行为及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惩罚;

2、加强对质量监督的重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宣传工作的重视, 对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工作, 有效的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确保化肥质量, 避免劣质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对于为了获取一己私利而生产出售不合格的产品的企业或者个人一定要以相关的法律规定为依据对其进行严格的惩处;此外还要加强对流通领域的产品实施严格的监察管理, 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定严加管理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

3、加强对化肥知识的普及

化肥最终还是通过农民的使用而发挥其最用的, 因此, 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使其能正确的分辨优质和劣质化肥, 防止因为缺乏知识而造成的上当受骗的现象发生,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 在发现劣质产品时一定要向相关部门反映, 通过相关部门的干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避免上当受骗的情况出现, 从而降低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4、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通过舆论监督手段来加大对高质量化肥的宣传, 并在第一时间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曝光, 让农民充分认识到高质量产品与劣质化肥之间的差异, 从而使劣质产品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使其在我国无立足之地。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总结

化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因此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不断的提高其质量。现阶段, 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同时通过对法律手段、舆论监督手段等方式的运用来对控制劣质化肥的生产和使用, 有效的增强化肥的质量, 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从而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浅谈化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风, 2010, 4 (8) :67-69.

[2]李红莉;张卫峰;张福锁;李亮科.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与效率变化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8 (5) :89-91.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篇11

一、转换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满堂灌,学生是被动地听,老师的大讲特讲,则像催眠曲,让学生兴趣索然,有时一篇美文,也被这种教法教得一点美感也没有。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大胆地让给学生,让学生从文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就要设疑,抓住学生的“心”,尊重学生的观点,让他们把疑难、观点大胆地讨论并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和点拨。

二、在阅读内容上加强,提高学生的阅读层面

在初中阶段,记叙文阅读,重点在文章中心的分析,情节结构的把握,及人物描写方法的把握;议论文重在论点的提炼,文章结构的分析和议论方法的把握;说明文重在对事物特征的把握,说明方法的把握和说明顺序的分析上。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从不同体类文章的不同内容上下工夫,让学生明确不同体类的文章,阅读的侧重点不同,语言要求也不一样。

三、在阅读技巧上加强,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1.强化整体阅读意识,学会理解作品的内容

教师上阅读课,要从作品的整体把握上,从题材与主题的统一上、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从有关背景出发分析作品主旨;从字词句的分析层面去分析作品的题材、主题及情感。

2.把握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应把握结构安排;写法运用,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铺垫、衬托,各种想象、联想手段;表达方式的运用;艺术手段的运用,如:对比衬托、环境烘托、欲扬先抑、照应过渡、情景交融、卒章显旨等;修辞的运用;材料安排,哪是主、哪是次;不同文体中的不同写作方法。掌握了这些技巧,在阅读中,学生就会得心应手,不会瞎摸乱撞,当然也不能纯技巧性的训练,要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从自主、合作、探究中去寻找阅读的技巧性,而不是老师纯粹性地灌输。我的阅读课一贯坚持这种做法,学生们特别爱上阅读课。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教学工作,只要我们把握住了教学规律和方法,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北溪村乡学区大流学校)语文教学的情感熏陶 吴建成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这种艺术的传授需要情感的投入,要让学生处处感觉到情感就如三月的春风。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的这种属性告诉我们在教学时要营造出动人的情感氛围。语文教学能否成功,并不必一定如何吃透教材,更主要的在于是否有情绪的感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是一群意气风发、充满感情的中学生。可想而知如果一节课平静如水,尽管她讲课清晰,过程清楚,但没有活跃的气氛,其效果可以想见了。周立波可谓大师矣,他讲的内容也正说明了情感不仅是人交流的基础,更是让人们容易接受的基础。

作为教师如何注意这种情绪的渲染呢?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投入:

一、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基调

教师的情感的发生首先是源于对自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深情感受。去接近作者,感知作者,和作者交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深入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每一个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被课文的人情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也就不可能倾情,情不动就辞难发。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感情基调是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就要在诸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去寻找这种慷慨。如果不是如此,想必也是“言于声也非出于心,不是伪饰,就是矫情”。于漪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还要披文以人隋。”

二、创设好教学导语

教师要创设好教学导语,真正将学生从一开始就带入课堂的情感气氛当中。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在具有快乐气氛的情境中,一个人就会产生快乐感;在具有悲哀的情境中,一个人就会产生悲哀感。这就是情感的情境性。因此,触“境”往往生“情”,或悲愤,或激昂,或缠绵,或理性……这样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有兴味去探索课文。一部好的电影也无不如此。我们在看《边城》时电影景物拍摄衬出了人的美、人性的闪光。沈从文曾说:“景即人。”“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这段极力渲染的景物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月下少女”的美丽图景,更衬托出了女主人公的美。我们导语的任务就是要去渲染出当时的环境、音境、情境,从而为学生欣赏作品打开一扇艺术的大门。

三、调控课堂情绪氛围。调控课堂的节奏

情感的特点告诉我们,高中生的情感还和小孩的情感有诸多相似性。他们的情感或多表露于外,高兴了就笑;对喜欢的老师的课堂多数配合,而对不喜欢的老师则不愿意去学习那一门课。他们情感的掩饰少有虚假,既纯又真。这就要求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爱之切而知之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由读书而引起的精神振奋的状态,是一个强大的杠杆,借助它能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或是声情并茂地朗诵和点拨,或是生动传神的讲析和描述,或是情境相宜的视听辅助。总之要让切合课文内容的情感充盈于课堂始终。

四、围绕于审美的要求设计情感的和谐表达

当年爱因斯坦就是因为看了一本《几何》之后,折服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庄严、精巧,推理的严密性和条理性,这最初对科学的激动,决定了他一生的科学道路。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染给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里洋溢的情与课文的情感韵味必须相统一。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手段;无论是朗读,还是分析都应该一切以文本为中心。

如朱自清的散文,《绿》与《荷塘月色》在情感上所表达的基调有区别,一个是对梅雨潭绿忘情的眷恋,一个是在月夜里那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教师朗诵时就不能基于一样的感情基调。前者需要轻快而深情的朗读,后者只能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的感情色彩到具体形象,也就是从符号到旨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到产生情感的过程。那时刻谁不为那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掷地有声的语句所折服,所动情。

总之,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显而易见在教学中情感熏陶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篇12

一.模仿是我们人类走向成熟的基本经验之一。小孩子模仿成人, 才学会了说话、走路;学生模仿老师, 才学会写字, 解题;人类模仿大自然, 才有了多种多样的创造。瓦特不是模仿蒸气冲开水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吗?仿生甚至还把模仿当作自己的金字招牌, 是人类成功的模仿, 都是从全模仿到半模仿, 再到难于看出模仿, 即所谓:“不模仿”, 也就是所谓的“创造”。提供写作例文, 最好是老师与学生同题作文。就像游泳一样, 教练亲身下水游给学生看, 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因此这种写作示例, 称为“教师下水”。叶圣陶说: “这 (指老师下水作文) 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 无论取材布局, 遣词造句,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而且非常熟练, 具有敏感, 几乎不假思索, 自然也就左右逢源。教师“下水”经常练笔, 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为教学科研打下基础。

二.要用心说话, 要说真话, 要诉真情。写作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要坦白, 不能隐瞒。但是在学生的作文当中, 却很少能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假的, 人是假的, 事也是假的。相应地, 感情自然不会真实。长此下去也便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动人心者, 莫于情也”, 有些文章内容写得很好, 很有文采, 但没有真实的感情流露贯穿其中, 那是很难吸引读者的。“斯读者能生情, 必先作者心有情”这就是说, 只有你吐露了真情, 文章也就有了真情, 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才能使文章产生波澜起伏, 读后让人荡气回肠, 流连忘返, 文章也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要善于观察, 善于积累。有些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常常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原因之一就是对生活缺乏观察, 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所谓观察, 就是要用眼睛去看, 用心去想。因此, 要做到“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事事留心皆学问”, 一种昆虫, 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好样本, 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观察。有句话说的好,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所以首先必须热爱生活, 只有热爱生活, 才能妙笔生辉; 其次是观察生活, 只有观察生活,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最后是要有自己的思想, 对生活中周围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写作的源泉就会滔滔不绝。不是有这样一首诗,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要汲取生活的源泉。

除了善于观察以外, 还要善于积累。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这就是说, 积累在写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要重视训练学生修改文章。修改文章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首先, 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主题表现得如何, 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在修改文章的时候, 应该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或者修改好了, 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接下来, 应该从文章的几个重点部分来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 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 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的问题、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 还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 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 哪些地方应该删去, 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最后, 再从文章的段落、句子来看。段落和句子, 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 所以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进行认真的修改。这一阶段的工作, 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 是否有条有理;还要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 以及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 等等。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 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说基本上结束了。这样学生会掌握思考过程的基本知识。通过修改别人的文章, 看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

上一篇:权力与权利下一篇: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