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产品质量(共12篇)
提高产品质量 篇1
银桥乳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坚持走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增长的发展道路, 创新进取、艰苦创业三十年, 现已打造出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优质奶源基地, 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产销量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十五”以来, 仅支付群众鲜奶费一项就高达20多亿元, 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
一、狠抓奶源基地建设, 严把原奶质量关
银桥乳业奶源基地以西安临潼为中心辐射渭南、华县、华阴、大荔、蒲城、合阳、山西、周至、户县、咸阳、三原、泾阳、富平、闫良、蓝田等30多个区县, 建立机械化挤奶站320个, 奶牛存栏数5万头, 鲜奶日收购量400T。为了适应奶业产业化发展, 从2000年开始实行“分散饲养, 集中挤奶”和“集中饲养, 集中挤奶”的规范化饲养方式, 即“统一挤奶、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目前, 奶牛饲养区域已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企业要求奶源事业部, 正确处理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严把原奶质量关。在320个奶站, 都派出驻站监督员监督日常工作, 并要求检测中心驻站人员, 坚持原则, 加强奶牛疾病监控, 加大检测力度, 保证原奶合格率100%。“三聚氰胺事件”也给银桥乳业敲响了警钟, 银桥集团共组织奶源质量专题会议10次, 对广大奶农进行产品质量教育。组织各方面人员400人次, 全面检查奶源基地的各项设施, 保证采集、贮存、运输等设施完好率100%, 杜绝一切污染因素。奶源管理过程中, 事业部成立了奶源稽查队 (配备有专人、专车) , 主要负责巡查各奶站的鲜奶数量、设备、环境卫生及鲜奶的质量控制情况, 直接向主管副总负责, 形成了奶源监督长效机制。事业部每月不定期组织人员对辖区所有奶站的设备、环境卫生进行重点突击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奖罚, 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使奶站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确保硬件质量, 提高占有率
公司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挤奶设备, 实现了清洗、消毒、挤奶、制冷运输、加工等关键环节严格品控一次完成。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的生产标准, 制定了严格的《鲜奶验收规定》。购置进口乳品检测仪FT120及抗生素残留检测仪CHARM-II, 对进厂鲜奶逐车严检, 使鲜奶质量进一步提高, 奶源质量得到国家“白雪计划”专家组的认可和好评。投资3亿元建成了现代化综合乳品生产基地, 并从法国、丹麦、德国、瑞典等国引进了30多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套生产线和检测设备。生产车间采用国际先进的超高温瞬时杀菌 (UHT) 、无菌灌装、巴氏杀菌均质脱气罐装等生产工艺, 实行全自动控制。
企业要求液奶生产部、奶粉生产部、外协单位和各分支机构, 以为人民生命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严把原辅料进入生产线前的检验关, 坚决杜绝不合格原辅料流入生产线。要求生产现场加强“5s”管理, 坚持文明生产、清洁生产, 对质量控制中违反操作规程的人与事紧抓不放, 严肃处理。“三聚氰胺事件”后, 质量、检测、生产管理等部门, 先后派出200人次的检查人员对各生产部门、外协单位、各分支机构的生产受控状态进行全面检查, 对非受控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 进一步杜绝安全生产漏洞, 确保各生产环节无质量安全隐患。企业严格执行出厂产品批批检验制度, 凡检验不合格的产品, 一律不准出厂并予以销毁, 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陕西省技术监督局监督检查组9月17日进驻企业以后, 各部门积极配合做好取样抽检工作, 并以此为契机, 全面展开以“层层把关、层层负责、人人为产品质量负责”为主题的质量大整顿工作。对发现的问题, 要求相关部门不得推诿、敷衍, 及时通报主管领导, 采取针对措施, 及时组织整改。过硬的产品质量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银桥牌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行业前茅, 创造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走上了质量增长型发展道路。
三、对接国际标准, 着眼世界市场
作为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化企业, 银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全公司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 并于1996年率先在行业内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以此为基础, 从原奶的收购、生产、产品检验、出厂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 都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执行, 建立起了一套严格地、规范地、可控的、先进的质量保障运行体系和操作规程, 确保了出厂产品100%合格。为了保障乳品安全, 公司在ISO9001和GMP的基础上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建立起银桥乳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即在业界颇为推崇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为各关键工序设立了CCP点, 并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监控。所有这些努力, 为企业打开世界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 企业产品出口呈现良好势头, 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 吸引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乳业合作伙伴, 为银桥全球化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落实“三检”制度, 做好售后服务
发展过程中, 银桥始终坚持产品“零缺陷”方针。银桥的质量公式是“100-1=0”, 即100个产品中只要有一件不合格, 则合格率为零。公司大力推行“三放心”工程:一是上道工序让下道工序放心;二是原料采购让流水线放心;三是流水线让消费者放心。在此基础上实行“自检、互检、抽检”三结合检验制度, 形成了多层把关的质量管理模式。除严格执行质量规章制度及工艺纪律外, 品控小组成员对各生产线进行全天侯的巡查, 对环境卫生情况、工艺纪律执行、设备参数波动、产品品质稳定性进行重点监控, 并及时将信息分析反馈, 保证整个生产线运转的稳定性, 坚持做到原料不合格不投料, 半成品不合格不转序。生产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有效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问题。各个关键控制点 (CCP) 有明确的控制标准和监控频次。对于参数偏离情况, 做到及时纠偏, 杜绝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银桥企业将诚信作为立足之本, 大力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多年以来, 坚持做到投诉24小时处理制度, 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使银桥牌系列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诚信铸品牌, 质量求增长”。30年来, 银桥乳业坚持走质量增长发展道路, 严把产品质量关, 在科学和谐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展望未来,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银桥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为人民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 生产优质放心奶制品, 为中国乳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提高产品质量 篇2
我工作3个年头,对于质量的认识,我最初也是很肤浅的,认为只要在质量符合法定的标准要求,就一定是合格的、安全的、满意的。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和经验的逐渐积累,慢慢的让我改变了这种狭义的质量观。
我们生产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药品。药品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那么什么又是药品的质量呢?我认为药品的质量就是药品的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的完美统一。内在的质量就是药品的成份及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法定的标准要求,确保其安全、有效、稳定、均一,我们时常贯穿一瓶水一条命的观念,例如齐二药事件的发生,就是药品的内在质量出现了问题,试想,如果,当初有人负责任一点,对质量执着一点,也不会出现9人死亡的悲惨局面。一个人的心中装着质量,也就是装着一份忠诚,装着一份责任。质量工作,以诚为本。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可能出错,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在错误面前我们一定要敢于承认,敢于改正,否则,简单就会复杂,质量就会没有保障。因为承认的背面是隐瞒,隐瞒的前头是虚假,虚假的上面是狡诈,狡诈的顶端是人性道德天良的沧丧与毁灭。因此,要确保我们产品是内在质量,就必须抓源头,管过程,精细管理,全程控制,人人心中都应装着一份重于泰山的责任。
有一句成语叫做“秀外惠中”,也就是内外都好,表里如一。那么,药品的质量也应注重外的质量,例如药品的外观、装药的数量,包装上的印字及外观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药品质量的组成部分,同样不可忽视,否则一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有专家研究提醒说:凭药品的外包装就有可能达到鉴别药品的真伪。可见质量是生产过程的积累,只有生产过程中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控制,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有可能保证质量,任何一个岗位的疏忽和轻视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有一位在药店工作的同学,一次无意间的聊天中,谈到了我们的亚邦生缘的注射液,她说:你们亚邦生缘注射液在我们那边销路不错,主要还是外包装比别的单位都漂亮。这也许就是在产品同质化的条件下,我们产品的外质量优于别人,因此才得已占得了先机。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可贵,“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我们的制药企业而言,没有什么东西比药品质量更为可贵。让我们都 能站到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提高 药品质量的极端重要性,用心做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要知道:确保药品质量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耀,而因为我们的不负责任导致药品质量,则是我们的耻辱和罪恶。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愿我们都能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树立“质量对内是品德,对外是承诺”的质量观,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好本职工作,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汗水,用我们的心血,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输
液
二
车
间
陈吉梅
质检员岗位职责
1.在职保部和车间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车间中间产品的理化检验,并出具中间体检验报告单。3.负责监督清场工作,对生产记录的检查并确认签字。4.负责包装材料领用.使用中的复核工作。
5.配合车间主任.工艺员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加强对可见异物的检查控制工作。
6.对生产环境,对工艺卫生进行监测保证生产环境符合GMP要求。7.负责对本车间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测,严格执行“质量三不准”原则,对重大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8.分析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研究原因,分析和制定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9.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质量意识和检测水平,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10.参加公司的各项质量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张跃云
开展QC活动,提高产品质量 篇3
关键词:TQC;交验合格率;混频器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08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消耗,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文章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说明TQC(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必要性。
混频器是我公司某产品的关键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混频器里面有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外边安装一个高频插头,在装配过程中要进行装高频插座、装带线、盖板、紧固高频插头等多项工序,装配过程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2009年上半年混频器合格率较低,严重影响生产进度。为此我们成立了QC小组,力求提高混频器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
1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2009年1月至6月生产混频器75套,其中合格65套,平均合格率为86.7%,统计数据表1所示。
对上述情况,小组成员对不良现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造成混频器合格率低的主要问题是:插头松动。运用因果 分析法,对插头松动的原因绘制出鱼刺图(见图1)。
经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环节的逐一分析讨论之后,进一步确认了造成插头松动的14个末端因素。通过对末端因素的深入调查,我们根据其实际情况、重要性、影响程度等情况分析,确定出其要因如下:操作人员培训不够;导电胶配方需要改进;混频器外壳螺纹有漆;粘接工艺不完善;装配工艺要求不严。
2对策实施
2.1培训操作人员
根据操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我们从表面处理方法、导电胶粘剂配制、混频器的粘接方法、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普遍的提高,经考核全部达标。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略有提高。
2.2改进导电胶配方
我们首先分析了原来导电胶的基本性能及实际使用情况,经过讨论、论证后,提出了三个改进方案;经多次试验,我们从体积电阻、剪切强度、固化条件、适用期、工艺性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试验结果:体积电阻是影响混频器电性能的重要因素,A方案和B方案体积电阻均较好;工艺性直接影响粘接装配结果,B方案的工艺性更好,硬度和剪切强度也完全满足要求,优化效果最为明显,因此,我们选择了B方案,据此,我们研制出CLD-11导电胶。经试用,CLD-11导电胶工艺性较好,涂胶较方便,粘接效果更好,混频器的质量更高,8月份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如表2所示。
2.3器件优化
针对混频器外壳螺纹有漆的问题,我们向上游单位反映了情况,并提出应当在喷漆前对螺纹部分采用保护措施,彻底杜绝污染,他们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在工艺文件中规定了混频器外壳喷漆前保护工序,混频器外壳螺纹的清洁性有了较好的保证。达到了器件优化的目标。
2.4完善粘接工艺文件
原来用于混频器插头粘接的胶粘剂是通用导电胶,用于此处有两点需要完善:一是其黏度较大,二是其工艺标准针对性不强;为此,我们在原胶粘剂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研制出CLD-11导电胶,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拟制了相应的工艺标准,在文件中对导电胶的配制、粘接前表面处理、具体的粘接涂胶方法、固化条件、注意事项等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新的工艺文件更规范、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同时,为了确保混频器插头粘接的可靠性,我们还规定在粘接装配的同时,每份胶粘剂粘接一组试样,
进行跟踪测试,9月份装配混频器25套,达到了完善粘接工艺文件的目标,混频器合格率也有较大提高。
2.5修订装配工艺
在试验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改进和完善了混频器装配工艺方法, 修订了装配工艺卡片和关键工序操作指导卡、工序质量分析表等重要工艺文件,对装配的整个过程如装高频插座、装带线、焊插座、装焊绝缘板、装接地线、盖板、紧固高频插头、装档板等等多项工序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并严格实行自检、首检、巡检和全检,对操作者、零件、和作业环境等也都作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使整个操作过程程序化,并处于受控状态,10月份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如表3所示。
3效果检查
2009年7至11月混频器的不良品统计情况如表4。
如表4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良品项目中插头松动已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
3.1质量效果
改进后的混频器装配工艺的可操作性较强,操作过程规范、严格,对生产具较好的指导意义。
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96%以上。通过实施TQC活动,插头松动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漆膜划伤等不良现象也大为减少。2008年11月和12月,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均稳定保持在96%以上。
3.2经济效果
通过QC工作的开展,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大大提高,下半年减少返修150×(96.0%-86.7%)=14套,返修一套成本为360元,共节约返修费用360×14=5040元为工厂节约了资金。
经过半年来的QC小组活动,再一次证明在企业制造流程中开展TQC的必要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全面质量管理这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制造、检验、销售等等方面。同时注重强化统一领导,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严格贯彻质量责任制,制定质量目标,推行质量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持久性,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扩大主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篇4
“十一五”期间, 金隅水泥实现了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水泥、混凝土产能分别由五年前的400万吨、60万方发展到4000万吨、1000万方;营业收入、利润分别比五年前提高了521.2%、675.3%。金隅水泥的核心利润区域逐年扩大, 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金隅集团已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大型水泥企业 (集团) 的名单, 展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金隅水泥积极推进“立足北京、走进津冀、辐射华北”的“大十字”发展战略, 制定了“总部统一决策、区域分部实施”的经营策略, 推行营销统一联动机制, 产生了整体协调效应, 形成了跨区域的资源互补, 在“国家订单”中取得了更多的份额。金隅水泥全面推进统一供应管理, 实现了集团内原材料采购统一招投标, 合理安排生产、检修和技术改造, 确保了产销平衡。金隅加快了商品混凝土产品的发展, 近两年来, 商品混凝土在北京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不断完善, 并积极组织实施新建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加紧进行天津区域混凝土搅拌站的布点工作。通过兼并、重组、联合, 目前集团水泥企业已由原来的3家发展到28家, 在华北地区的优势不断增强, 确保了在环渤海地区的话语权。
金隅水泥奉行创新发展, “好”字优先, 坚持“对历史负责, 不与别人比体重, 而是比健康”;以行业利益和科学发展为己任, 坚持在不增加行业总量的基础上淘汰落后、扩大规模,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利用产业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和集团品牌优势, 积极打造水泥产业链, 有效应对了市场变化;通过增设混凝土商品站点, 扩大了水泥销售渠道, 延伸了水泥技术服务, 巩固了水泥销售市场, 促进了水泥、骨料、混凝土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金隅混凝土在成为北京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生产商之后, 又成为了天津地区最大的混凝土供应商, 目前在石家庄地区也有了快速的发展。金隅水泥充分利用石灰石矿山低品位矿石、废土弃石, 全面提高了水泥石灰石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同时降低了万元GTP能耗指标, 为首都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精细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篇5
查显洲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我国纺织行业既面临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和各种坎坷。适者生存,勇者制胜,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华茂几十年拼搏市场的历程,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坚持抓精细管理,稳定提升产品质量,创出了品牌,创出了市场,成功走出了一条精品之路,从而在市场中树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形象和企业形象。
一、坚持精细管理,确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市场化经营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终要通过实物产品来实现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而产品的质量就成为沟通双方的诚信纽带。有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就能吸引用户凝聚用户,增强竞争优势,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确立了“以质量为中心”的市场化的经营理念。首先,我们从组织上充分保证。质量工作公司由总经理亲自抓,各分厂、处室由部门正职负责,也包括工会、宣传等党群部门。同时,我们坚持半月一次的质量攻关例会制度,对阶段性质量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措施,统一协调,及时攻关,稳步提高。
二是突出质量工作的“四个优先”。即资金投入优先。在企业严格的目标成本管理中,不断加大对质量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人员安排优先。严格保证质量技术、试验、检查和操作需要的人员;物资保障优先。对于质量所需的专件和器材等物资,定点采购,确保物资供应质量;服务配套优先。保证设备维修、空调滤尘、废棉处理,生产环境等环节,符合质量系统的要求。
三是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就制定了《质量管理奖惩条例》,被称为是我们企业的“质量法”。我们用意是使每一个员工在思想上牢牢记住,华茂要稳定发展,质量管理就必须有严格的规矩。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或奖励;造成事故或损失的从严处理,直至除名。经过长期的养成教育和实践,使得公司上下的质量意识变成良性习惯,严谨的工作质量确保了品质的优良,质量波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是分配中实行质量否决权。在华茂的分配考核5:4:1模式中,质量比重占50%。员工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关键取决于质量工作的完成情况,并且是党、政、工捆在一起,奖罚同等,实行质量否决权。
多年来,由于我们在各项管理和工作中都能服从和服务于质量管理这个中心,从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政令畅通,指挥有力的质量控制的管理网络,使得精细管理的每一项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
二、坚持精细管理,满足用户需求,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和效益。
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盛不衰,并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关键还在于产品质量,特别是品牌产品的品质。面对纺织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严峻挑战,面对用户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我们始终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二十多年如一日,以用户满意为标准,从难从严,从细从新,紧抓不松,形成了我们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
提升品质的过程,就是持续创新的过程,市场永远是选择最好的,而“最好的”标准就是用户满意。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如一的强化这一市场化质量管理理念。
——在质量保证体系上做到“严”。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强化执行力,把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每个要素及循环管理,认认真真落实到位。
——质量考核上坚持“紧”。市场竞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你的产品达不达到几个质量指标,最终取决于用户的需求能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只有满足用户“挑剔”甚至“苛刻”的要求,才能占领市场赢得主动。因此,我们始终以用户要求的高标准来锻炼企业,每年修订和加严质量指标几百项次,对主要质量指标增加下限值考核。
——在质量水平上追求“稳”。产品一时的质量好是能够做到的,而要质量好且又长期稳定却是不容易的,但这正是用户需求的,质量管理的真功夫、硬功夫就体现在这里。
——在质量管理上做到“细”。把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工序放到田间,从棉花下种,到采摘、收购、轧花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把关和指导,确保做到投精料、产精品。
纺织的流程性决定了其质量控制的难度和产品质量的随机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生产中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的高水平。为此,我们在质量上创造了一整套以“指标提升、攻关推进、整体提高”为目标的、严密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一个阶段的质量攻关目标的实现并稳定后,又提出下一个攻关课题,一环扣一环,一年一个台阶,如此循序渐进,永不停步,从而逐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华茂特色的质量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目前,我们正在开展“降纱疵、攻下机”的质量攻关目标,这将是纺织产品质量水平的新境界,这必将为我们产品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开辟新的天地。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今天用户要求的质量,已经不是单纯的指标合格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为此我们提出了质量“五要素”,即质量包括了指标质量、实物质量、长期稳定的质量、包装运输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以及合同的履约、用户意见的落实、特殊要求的满足五个方面的统一体,并把这五个要素都放到企业生存的高度来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
如今华茂的纱线主要品质基本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成为高档优质产品的标志。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打细算,华茂的管理模式被誉为是我国纺织业“精品模式”的典型代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端用户,不断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十年磨一剑,质量的高标准和稳定性已经成为华茂产品的重要竞争优势。
三、坚持精细管理,不断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当今市场,产品竞争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核心。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灵魂。
当今市场竞争表明,要想在技术上取得进一步突破,满足国际高端产品用户日益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用新技术对传统棉纺业生产进行改造和高度渗透,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新的基点,为传统技术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为此我们始终把“以科技进步来推动发展”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在项目的选择及技术引进上,坚持走“投入精、起点高、见效快”的发展道路,把技术进步作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的关键手段,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能够立足于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上。
近年来,我们先后投巨资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重点放在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布机以及国际一流的调试和检测仪器等高端设备的改造和引进上,2001年以来,我们先后利用配股资金1.7亿元,实施了“四万锭国产新型棉纺成套设备工业化实验基地技改项目”,提升了公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为延伸产业链,追求效益最大化,我们与深圳纺织集团股份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烧毛、丝光及中和漂染生产线,使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市场得以扩大;利用国债和自筹资金引进了321台当今世界一流的无梭织机,建成了替代进口的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2003年,再次利用配股和自筹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投资5亿元的“十万锭紧密纺技改项目”,去年全部结束,尤其是全引进的两万锭紧密纺成套设备,填补了我省该项设备的空白。十万锭项
目的建成,不仅增加了我们高档棉纱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而且增强了品种的竞争力。产品投放市场就十分抢手,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的平台。
外延的发展带动了内涵的创新。我们除了利用国债资金和募集资金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外,每年投入的常规技改资金始终保持在2000~400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大大增强。积极引进,立足消化,注重创新,大大提升了产品制造水平,既保证了棉纱质量,又满足了高档面料的市场要求。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多年来,我们坚持精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抓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力求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即用爱护眼睛的意识维护好每台机台;用精细缜密的态度保养好每个部位;用一丝不苟工作质量减少台差锭差;用科学先进的工艺满足每个品种的要求;用严格细致的指标考核保证设备的运转效率。
先进的精良装备不仅成为华茂技术创新、品质高档和产品精品化的重要保障,也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在积累基础上的再创新,最终达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的成效正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 篇6
关键词:4M1E管理方法;制造型企业;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TK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59-02
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现代制造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竞争等方面,更加体现在产品质量的竞争。高质量的产品不仅能够提升客户的好感度,还能够让企业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企业必须制定和采取适当的生产管理策略,充分利用员工的智慧和生产力,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佳的生产目标。企业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为4M1E法则,该法则由五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人、机、料、法、环,每一部分内容对应现场生产管理的某一具体环节或内容,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量化性管理系统,保证各环节协调进行或开展,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为企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升带来显著应用效果。
1 制造型企业的应用现状及4M1E法则的应用意义
为保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就必须采取严格有效地管理措施对生产过程进行管控。目前来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所具有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生产成本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管理难度。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且生产所需的配件和设备较多,若不能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制定适当的生产计划非常容易造成供货不及时、生产成本增加、原料堆积等现象出现,进而对企业的生产效益造成影响。其次在生产产品质量方面很难达到统一的预期效果。制造企业虽然采用的生产模式为流水化、自动化生产,但是很难做到所有产品均具有同样的生产质量。若在某一个环节出现生产缺陷或者出现个别不良品,则会对整个生产线的生产带来影响,为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 4M1E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2.1 4M1E管理方法组成要素
4M1E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五个要素:人、机、料、法、环。人在生产产品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生产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等都具有直接影响,不仅包括现场生产的操作人员,还应该包括其他与生产管理相关的所有企业人员,无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技术层人员,甚至是客户都属于“人”的范畴,都是4M1E管理方法的管理对象。机主要是指产品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一切生产设备及其相关配件设施,如工装、模具、冶具、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产品的生产与这些设备之间同样具有直接关系。这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具的稳定性、完整性以及工作性能等都会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这些设备还会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料则是指生产产品所需要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和辅助用料。由于现代企业产品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了细分,使得各配件或设备生产并行进行,之后所生产的配件统一进入组装过程。故一旦某一物料出现问题,都会制约产品的正常生产。法主要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以及遵循的规章制度等,涉及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如人员控制、流程实现、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具体生产技术及验收标准等。其对整个生产过程具有指导意义,直接决定生产产品的质量。环用来对产品生产的环境进行描述。产品生产除了对生产工艺有要求外,还对生产环境有严格的要求。
2.2 4M1E管理方法的应用
4M1E管理方法基本覆盖了企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为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必须从4M1E管理方法入手,在每一方面制定适当的管理策略,应用其指导企业生产的稳健开展。在“人”这一要素管理方面,管理者应该从每个员工的自身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和竞争优势,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维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对产品生产的质量带来一定的保障,确保整个企业生产活动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在“机”这一要素管理方面,管理者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生产设备和辅助工具等进行定期检修,确保生产设备处于高效稳定运转状态,避免或降低机械故障为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控制生产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设备的更新力度,尽量使用生产效率更高、生产过程更稳定的生产设备进行产品生产或者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料”这一要素管理方面,管理者应该加大对各生产环节的把控力度,加大对各生产环节或生产过程的了解情况,密切关注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进度,确保各生产用料的计划性和实际生产维持相对匹配,确保各环节良好运转。在“法”这一要素管理方面,管理者应该总结实际生产情况、分析生产产品质量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特性制定详细的生产管理方法和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确定适当的生产技术,并严格依照规程开展生产作业,保证产品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达到生产标准。在“环”这一要素管理方面,管理者应该依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及企业自身情况综合分析现场生产环境实际情况,查找和排除可能会对员工安全、产品质量带来潜在威胁的影响因素,确保生产环境与生产需求相匹配。
3 4M1E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图1所示的是4M1E生产管理方法与生产目标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应用人、机、物、料、环管理方式对企业产品生产进行管理可以实现安全六个方面的目标。五个要素综合运用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提升产品生产效率,还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保证生产进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产品生产进行管理效率时成本、人力资源是决定因素。维持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确保生产所需原料和配料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所采取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生产环境事宜都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确保各个工序衔接正常,产品生产周期与计划相符,避免或降低生产故障以及生产缺陷出现的概率,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提升。除此这种平衡性还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可以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在生产操作中发挥能动作用,增强生产各个环境的可控性。加上人在工具和方法运用方面的作用,企业产品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苏剑宏.浅析如何应用4M1E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J].机电信息,2011,(27).
[2] 汤为.基于4M1E方法的大批量生产型企业生产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0,(4).
抓好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篇7
1 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半成品尿素粒度偏小、强度偏低, 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尿素粒子容易破碎, 造成粒度下降。
(2) 生产负荷低或开停车时产品缩二脲易超标。
(3) 散装库储存过程中, 由于储存时间长, 料位高, 易造成尿素粒子潮解粉化, 尿素粒子破碎, 从而降低成品尿素的粒度。
(4) 尿素包装过程造粒料和散库料配比不易控制, 造成粒度下降。
(5) 成品储存运输过程中因摔打、踩压、储存时间长、码放高度不合适等, 都会造成粒子破碎, 粒度下降。
2 提高产品质量采取的过程控制
2.1 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是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也是起关键作用的一步。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包装出来的。本着这一原则, 生产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1) 编写《尿素产品质量控制卡》, 明确各工段质量控制内容和责任。
(2) 编写和执行《不同季节工艺操作指导》、《缩二脲控制规定》、《开停车产品质量控制规定》、《蒸发热煮方法》等控制产品质量的管理办法。
(3) 优化系统运行参数, 如高低负荷下尿素质量控制规定、阀位与喷头转速对照表。
(4) 定期检查造粒系统设备运行状况, 如定期进行造粒粒度全分析。
(5) 造粒喷头前加装滤网, 提高产品粒度。每个造粒喷头共有5 400个小孔, 一个小孔堵塞, 一年就会生产96t非优等品。造粒喷头前加装滤网, 使杂物和缩二脲不能进入喷头, 避免堵塞喷孔。并升高造粒塔顶棚, 提高喷头运行质量。
(6) 改造造粒塔底部风窗, 控制产品尿素出造粒塔温度。
(7) 更新造粒喷头, 提高产品粒度和强度。使用旧喷头时, 产品粒度平均为97.5%、强度平均为3.0MPa (2008年4~5月。取样成品均来自造粒塔底部H-102皮带;下同) ;2011年6月更新喷头后, 产品粒度平均为98.2%、强度平均为3.6MPa (2011年9~10月) 。
2.2 中间存储过程控制
中间存储是包装停包时间储存半成品尿素的场所, 在进入包装的过程中, 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采取如下过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
(1) 严格执行现场岗位定时巡检与汇报制度。
(2) 最高库存量制度。散装库存放尿素过多会造成颗粒破碎, 粉尘集中, 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据尿素粒子堆放的安息角和粒子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经理论计算堆放高度不应超过8m, 即散装库库存最多12 000t, 若高于此数字, 则包装另行存放。
(3) 散装库存储实行分区制。在散装库104m的延长范围内, 划分为6个区域:A~D区为优等品区, 存放优等品;E区为合格品区, 存放品质不确定的产品;F区为不合格品区, 存放不合格品。如此一来, 就能区分各种产品, 防止混包。
(4)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防止成品尿素在散装库存放时间过长, 造成粒子粉化或潮解, 导致粒度降低。
(5) 通过技术改造, 实现卸料小车自动运行, 实现均匀布料。
(6) 通过技术改造, 实现耙料机程序化控制, 为包装系统均匀自动供料提供了保证。
(7) 定期清理散装库顶部堆积的粉尘, 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2.3 包装过程控制
尿素成品包装是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步, 在这一控制过程中, 有对粒度的要求, 也有对重量合格率、编织袋合格率及缝口强度的要求。
(1) 工艺管理上突出责任、维护、巡检、检查与改进。
(2) 尿素包装由原来的两班一倒改为三班两倒。实行三班两倒制, 延长直包时间, 提高尿素优等品率 (如表1) 。包装线实行三开三备, 能很好地进行计划检修和设备维护。
(3) 新增五套除尘装置, 改善包装环境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2008年以来, 公司先后通过技术改造新增了五套除尘装置。由2012年10月的统计数字来看, 每日除尘量为20.4t。
(4) 包装系统弧门和电子秤更新, 有利于稳定成品包装重量合格率, 保护消费者权益。
(5) 新增自动断线装置, 确保上封口强度, 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6) 包装口增设振动筛, 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3 结束语
抓好过程控制, 是提高尿素产品质量最有效的方法。随着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尿素产品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摘要:分析尿素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 制定科学的控制手段, 抓好生产、中间存储及包装等过程控制, 确保尿素产品质量。
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 篇8
乡镇企业及产品质量现状
乡镇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营规模也从当初的作坊式家庭工厂逐步演变成企业, 甚至于集团性企业, 规模不断扩大。以河南省浚县为例, 河南省浚县位于豫北,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河南省重要的产粮区, 该县乡镇企业多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截止2013年中旬, 浚县共有集团性乡镇企业一家 (河南省中鹤集团) ;中型乡镇企业7家, 如:河南省益民面业有限公司、河南省谷夫食品有限公司和浚县天龙面业有限公司等;其余30余家均为小型乡镇企业和非乡镇企业。浚县乡镇企业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有5家, 其中亿元以上达1家, 如典型的位于王庄乡的乡镇企业——河南省中鹤集团, 从当年的百十人的小型淀粉生产加工厂, 发展到现拥有职工2000余人、下属6个公司、资产上亿元、年销售产值达数亿元。涉足农业产品深加工项目生产速冻食品、淀粉及淀粉糖、米面食品、腐竹、糖果等, 具有多个“河南省名牌”产品。大型民营企业——河南省益民面业有限公司,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产值已经超千万元、产品荣获“河南省名牌”称号。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全县乡镇企业的生产规模每年都在呈不断扩大、上升趋势。
近年来, 随着乡镇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 大部分乡镇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并添置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 建立化验室, 引进大批管理精英, 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使产品出厂合格率不断提高。例如:浚县中鹤集团就拥有博士3名, 研究生50多名, 管理层全部具有本科以上文凭。浚县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己的内审组, 能独立开展质量管理, 无国家标准的企业都实现产品标准备案。对出厂检验项目外的检测项目, 全部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并每年进行两次比对试验。使得浚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每年的省级定期监督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浚县乡镇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 绝大多数企业老板对市场经济逐渐加深了认识, 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 在创名牌上做文章,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目前, 浚县共拥有多个“河南省名牌”产品。重视产品质量问题, 实施品牌战略, 实现品牌效应, 已经成为部分乡镇企业的共识。如拥有多个“河南省名牌”产品的中鹤集团, 在原来拥有淀粉“河南省名牌”的基础上, 通过生产设备升级改造, 检测设备高精尖发展, 引进新的生产项目, 经过数年的努力, 有逐步拥有腐竹、小麦粉等河南省名牌产品, 给企业带来无形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经济地位。
随着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 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 并形成产业集聚性发展。如浚县王桥村, 共有豆制品生产加工作坊几百家多家, 主要生产豆腐、腐竹等产品, 在周边县市形成了“王桥腐竹”“王桥豆腐”“浚县豆腐皮”等知名土特产。近年来, 浚县政府审时度势, 通过引导和扶持, 淘汰卫生条件差, 生产能力弱的豆制品加工作坊, 引导具有旺盛生命活力的豆制品生产作坊逐步变为企业, 并形成了浚县产业集聚起区这一以豆制品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园区, 通过协调监管部门和质量检测部门, 对园区内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重点抓豆制品生产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出厂产品进行批批产品质量检验, 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使得浚县豆制品这一特色土特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 镇企业主要分布在远离县城的农村, 多数发源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 企业负责人未受过正规的质量管理教培训, 文化程度偏低, 缺乏质量意识, 未能树立“食品质量安全大于天”的思想观念, 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差, 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较重, 小富即安, 凭经验办事, 不经常对企业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技能培训。其次, 些乡镇企业固定人员少、散工多, 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多为初、高中文化程度, 不经权威机构培训考核直接上岗, 一些关键工序人员, 无法掌握质量控制点的工作要素和程序;一些企业经营者不愿重金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舍不得花本钱培训员工, 造成员工素质低下, 形成恶性循环, 无法保证生产环节关键工艺的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大多数的乡镇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生产现场混乱, 生产工序没有逻辑程序;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 但照搬照抄, 无法对应企业进行具体落实实施;有的企业质量职责不明确, 质量责任不落实, 质量管理浮于形式, 造成产品质量低下, 缺乏竞争能力, 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对策
提高产品质量 篇9
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过程。在整个工艺过程中, 各工序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 如其中任一工序处理不当, 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水泥的品种和成分不同, 其凝结时间、早期强度、水化热、吸水性和抗侵蚀的性能等也不相同。这些性能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技术性能和适用范围, 使用时可参照有关资料选用。水泥颗粒越细, 对水化作用发展也越快、越充分, 则混凝土硬化快, 强度、泌水性及和易性好。水泥凝结过早, 施工操作难以掌握, 有时将会破坏正在形成的水泥石结构, 损坏混凝土的强度;水泥凝结过迟, 浇筑的混凝土不能及时硬化, 会妨碍正常施工, 也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混凝土用砂的质量须符合细度模数、孔隙率、坚固性、有害杂质最大含量等方面的要求。混凝土用砂一般以细度模数为2.5—3.5的中、粗砂最为合适, 孔隙率不宜超过45%。混凝土常用的石子有卵石和碎石, 石子的配级和最大粒径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较大。凡是饮用的水都可以用来拌制混凝土, 要求水中不含有可能影响水泥正常硬化的有害杂志、油脂等。除此之外外加剂也要适宜使用。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应按主控项目、一般项目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 除有专门要求外, 一般项目的合格点率就应达到80%以上, 且不得有严重缺陷,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验、验收记录。建筑企业的产品是建筑物,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重视现代施工组织中对质量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参加的、以人的因素为主、为达到安全生产目的而采取各种措施的管理。安全管理是把过去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 从而抓住主要矛盾, 调动全员参与, 见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施工企业要推行安全管理就要做到:认真贯彻“安全第—, 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搞好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安全管理不是某个部门的职责, 也不是单靠某个部门就能完成的, 这需要所有部门, 所有职工的配合。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 减少事故发生, 确保全体员工的安全, 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 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人的行为结果, 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 就会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 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超负荷的不适应原因, 如超体能, 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 以及环境过负荷, 心理过负荷, 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在生产过程中, 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 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 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 事故就可能发生。所以在建筑生产过程中, 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让他们了解与掌握工作流程与要领, 同时也要设计一套奖惩制度, 对安全任务进行包干, 如果在哪个部门没有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 就对相应的员工予以惩罚。
那么怎样制定安全措施那? (1)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要在工程开工前编制, 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可能造成的施工危害;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可能给施工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针对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变配电设施可能给施工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针对施工中有毒、有害、易爆、易燃等作业可能给施工人员造成的危害;针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可能给施工人员或周围居民造成的危害, 以及材料、设备运输带来的困难和不安全因素。要考虑全面具体。对大型群体工程或一些面积大、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 除必须在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 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详细地制定出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和措施。
(2)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Ⅰ.土方工程。根据基坑、基槽、地下室等挖土方深度和土的种类, 选择开挖方法, 确定边坡的坡度或采取哪种护坡支撑和护地桩, 以防土方塌方。Ⅱ.脚手架、吊篮、工具式脚手架等选用及设计搭设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Ⅲ.高处作业上下安全通道。Ⅳ.安全网 (平网、立网) 的架设要求, 范围 (保护区域) 、架设层次、段落。Ⅴ.对施工用的电梯、井架 (龙门架) 等垂直运输设备, 位置搭设要求, 稳定性、安全装置等的要求和措施。Ⅵ.施工洞口及临边的防护方法和立体交叉施工作业区的隔离措施。Ⅶ.场内运输道路及人行通道的布置编制施工临时用电的组织设计和绘制临时用电图纸。Ⅷ.采取的防护措防火、防毒、防爆、防雷等安全措施。Ⅸ.在建工程与周围人行通道及居民的防护隔离设施。 (3) 季节性安全防范措施。
措施制定后要合理的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 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方法。
就目前状况而言, 我国正处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阶段, 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也就是加快工业化的过程, 这也正是建筑业发展最有用武之地的时机。
参考文献
[1]侯军政.浅议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 2007, (14)
[2]刘济勇.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探析[J].建筑安全, 2008, (11)
提高木材产品质量方法研究 篇10
1 树木生长特性对木材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这里所指的树木是树高在6m以上且具有独立茎干的乔木。树木是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的, 树干是构成树木的主要部分, 即树木的木材部分。我国木材生产一般只对树干进行造材缴库做商品材。由于树木自身生长不完善或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 会对树木造成各种缺陷, 如节子、树木畸形、腐朽、木材构造缺陷、树干形状缺陷、偏枯等。这些木材缺陷严重的影响木材质量。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在树木生长过程中, 采用整枝、病虫害防治、森林养护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控制节子、腐朽、弯曲等木材缺陷的出现。此外, 由于东北、内蒙地区冬季气候寒冷, 使得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 冻害缺陷出现的非常普遍, 并且随着冻害的加重引发偏枯, 对木材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控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 集材对木材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集材尤其介拖拉机信材, 在伐区中拖行木材时, 力量很大, 容易造成木材损伤, 并对林内保留木和幼树有一定的擦伤和折断, 影响木材产品质量。为了降低集材对木材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应严格按规程进行生产, 尽可能的采用小型拖拉机或轻型绞盘机进行小集中来代替集材拖拉机的绞集。此外, 对伐区的木材无论大小、好坏, 应一齐集出, 不可先集大后集小。
3 造材对木材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为了提高造材质量, 必须做到合理造材。对于每一根原条, 都必须一次量完, 然后再下锯造材。确定合理造材方案, 从根部向梢部划出锯口位置。严格按线下锯, 不得躲包让节。锯板要端正, 不得造成劈裂。此外, 造材时最好在贮木的造材台上进行。如果必须在山场造材, 必须检查原条有无滚动、滑落等情况。对有滚动等危险的木材, 要固定、支撑, 保证原条锯断后不上下左右移动造成木材损伤。
4 木材检验工作对木材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4.1 木材缺陷
木材缺陷是影响木材质量和等级的重要因子, 也是木材检验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 掌握木材缺陷的种类及其对木材材质的影响, 对木材检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种木材缺陷对产品等级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知道, 树木在生长期间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各种病害及损伤, 因此, 如何降低木材缺陷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当前首要研究的内容。将木材缺陷对材质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 合理利用木材, 提高木材的经济价值, 是木材生产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4.2 原木与锯材的检验标准
评定原木等级的基本规定是:①有两种或几种缺陷时, 以降等最低的一种缺陷为准;如两种以上的缺陷评为同一等级时, 仍以该等级计算, 除了有特殊规定的个别情况外, 不按降等处理。②检量各种缺陷的尺寸单位, 规定纵裂长度、外夹皮长度、弯曲水平长度、弯曲拱高、扭转纹倾斜高度、环裂半径、弧裂拱高、外伤深度、偏估深度等均量至cm止, 不足cm者舍去;其他缺陷均量至mm止, 不足mm者舍去。③检尺长范围外的缺陷, 除漏节、腐朽外, 其他缺陷不计。④对于虫眼最小直径和深度、裂纹宽度、外夹皮深度的计算起点尺寸, 均按标准有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评定锯材等级的基本规定是:①各种锯材缺陷允许限度按锯材的有关标准执行。②评定锯材等级, 在同一材面上有两种以上缺陷同时存在时, 以降等最低的一种缺陷为准。③检量各种缺陷的尺寸单位规定为:纵裂长度、央皮长度、弯曲拱高、内曲水平长度、斜纹水平长度、斜纹倾斜高度均量至cm, 不足1cm舍去;检量其他缺陷尺寸时, 均量至mm止, 不足1mm的舍去。④检尺长范围外的缺陷, 除端面腐朽外.其他缺陷不计;厚度、宽度上多余部分的缺陷, 除钝棱外, 其他缺陷均不计。
另外在木材检验中, 木材缺陷对木材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是凭检验人员的经验来判定的, 因此, 木材检验人员检验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木材产品质量。信息技术, 在木材流通管理的全面利用, 可以以一种严密、高效率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展现在人们面前, 取替旧的管理模式, 使企业得到的是效益的增加, 为了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 应定期举办木材检验业务学习培训班, 考核合格的发给检验证, 持证上岗。培训不合格的, 不发检验证, 不准上岗。
5 木材保管对木材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木材产品在贮存保管期间极易发生菌害、虫害、开裂、变形等缺陷, 使木材变质降等, 大大影响其经济价值。因此, 必须采取科学措施, 加强木材产品保管。
木材保管的方法主要有干存法、湿存法、水存法。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木材产品质量的降低。
以上几种因素是在木材生长、生产、贮存过程中, 影响木材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 对充分利用有限木材资源, 提高木材产品质量,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木材产品质量是影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树木生长特性、采伐技术、集材、造材、木材检验等几种因子对木材产品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控制, 以减少木材损伤, 提高木材产品质量。
关键词:木材产品质量,采伐技术,量材造材,木材检验
参考文献
提高产品质量 篇11
[关键词]教育实习 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黄翠红(1968- ),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39-03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既是对师范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师范生心理、思想、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面对当今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特别是全面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师范专业教育实习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规范、创新教育实习管理,保证教育实习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动手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已成为各高师院校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强化师范技能训练,为开展教育实习奠定坚实基础
1.学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加大教育专业课程。前两年为基础平台教学,开好、开足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等师范必修课程,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后两年为模块方向课程,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同时,根据师范生就业需要,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其他模块方向,供师范生选修,以培养师范生的全面素质,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从师技能水平。组织“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演讲”“说课”“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竞赛。制定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和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大纲。从学生入校开始,实行四年一贯,全程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明确不同年级师范生教师能力培养标准,对各年级师范技能进行系统化培训,还可以推出学生职业技能考证制度,全面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创新模式,学做互动,开展“拜师学教”实践活动。“拜师学教”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育专业的特点,是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教育实习基地资源,遴选基地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从大二开始到大三有组织、有步骤地与指导教师结成对子,明确每个指导教师带3名学生,至少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拜师学教”活动,分四个步骤:(1)观摩指导教师的教学生活及工作,同时担任指导教师的教学助手,从事学生辅导、作业批改等工作;(2)着重建构现场实际教学经验,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演示、听课、评课等;(3)模拟教学,试讲一堂课,课后与指导教师共同反思;(4)教学总结与科学研究。通过“拜师学教”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让其尽早熟悉基础教育、懂得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内容、任务及目标,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有序推进,为教育实习乃至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探索教育实习有效模式和机制,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1.改革实习模式,体现教育实习实效性。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教育界也正在积极探索教育实习新模式,一些学校提出了“分散实习”“顶岗实习”“混合编队式实习”等各具特色的教育实习新模式,但是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毕业前一次集中定点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把教育实习从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中剥离出来,成了一个与学科教育脱节的独立的环节,而教师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专业发展过程,应该在中小学校这一大环境下进行。因此,教育实习形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形式之外,还可从学生入校开始,开辟教育实习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相结合、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学生科研相结合、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与毕业预分配相结合的新天地,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
2.实行分层管理,促进管理模式多元化。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大学的内部事务,而且与地方行政部门、实习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高师院校,应该从教育实习现时状态出发,充分考虑高校、实习学校和学生的受益价值,努力探索教育实习管理的新模式,整合力量,分层管理,促进教育实习管理模式多元化。首先,应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实习学校组成的“教学团队”,构建高校与市县教育局、实习学校共同参与、紧密配合、共育合格师资的新机制,协调管理,分工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实习的协调和监督;高校负责教育实习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实习经费的保障;实习学校主要负责教育实习的过程教学与指导,其任务在于指派优秀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教育实习各个环节的全面指导,和高校一起评价、考核实习生实习情况。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好三者的作用并凝聚成合作精神的关键在于高校要有所作为。高校要从“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出发,在加强教育实习研究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深入中小学广泛合作,争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努力创设出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教育特点的有实效的教育实习模式。其次,高校内部也要建立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下属学院负责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教育实习与招生、就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带队管理与学校招生宣传和就业工作紧密结合,按地区分派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包干负责。教育实习实行“学院包干负责、带队教师全程指导、学校领导带队巡视”的管理模式,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教务处落实实习任务和组织学校领导巡视工作,主要起协调管理的作用;各学院(系部)首先要取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协助,由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实习单位,落实实习任务;带队教师到实习学校具体落实实习生的实习年级、班级、教材、宿食等问题,带队教师在人数众多、专业背景不一的综合实习队伍里,以团队领袖的身份发挥着核心作用。经过教育实习,各市县区教育局与实习学校对高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为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实习、招生、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3.改革评估督查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教育实习管理长效机制。为了确保教育实习质量,高校常常会联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一起对实习生的实习质量进行督查、评估。大部分高校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教育实习总结交流会,听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领导对实习生教学、高校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但是随着招生数量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实习基地的不断增多,分布越来越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交流已不现实。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适时改变教育实习评估督察模式,教育实习工作总结交流可以由“请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由“集中”向“分散”转变。高校应该走出学校,由学校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院分管领导组成一支教育实习巡回检查队伍,到各地进行教育实习巡视,全方位了解实习情况。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将大规模的实习总结交流会化为分散的座谈会;第二,将远距离的沟通化为面对面的交流;第三,能够真正听到教育局和实习学校对高校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四,有利于高校和实习基地学校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双赢的关系;第五,有利于巩固学校招生、就业和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三、健全系统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
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特别强调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校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健全与完善。
教育实习工作也是高校一项教学系统工程,必须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取得持久的效果。规章制度的建立,应立足于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做到“对症下药”。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明确学校、学院、系部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制订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使教育实习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实习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为教育实习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和经济保障。三是建立和健全带队指导教师的遴选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带队指导的政策与措施,调动教师参与教育实习带队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健全与教育实习有关的学籍管理规定,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端正科学态度,保证精力和时间投入。五是建立健全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制度,制定学生实习成绩档案册,明确实习成绩评定程序、评定内容和评定标准,规范、严肃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六是建立健全教育实习档案制度,确保教育实习总结、成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教案等各环节教学资料档案完整、规范,实现对教育实习的全程监控。七是建立教育实习质量监控机制,这是保障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及时开展教育实习评估检查和教育实习先进集体与个人、优秀教案与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工作,做到以评促改、以奖扶优。
四、强化教育实习关键环节的管理,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核心
要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就要强调教育实习过程管理的全程性,强化关键环节的管理。
1.学院(系部)包干负责,落实实习任务。教务处每年根据实习人数及地区分布情况分配实习任务,划分实习管理包干地区,确定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组长和实习生详细名单。学院(系部)以实习包干地区为单位,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基地管理等,实习期间由学院和带队教师全程负责过程管理。
2.带队教师全程蹲点指导,确保实习质量。教育实习质量的保证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构成,内因是学生,外因是带队教师,内因通过外因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带队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院(系部)要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实习点都要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带队教师,进行全程蹲点和遥控监督管理,负责实习生的思想教育、督促检查实习工作、协调各种关系、处理突发事件等,保证教育实习质量。
3.学院和学校领导巡回检查,加强实习检查与监督。实习期间,组织由学校领导带队,院办、教务处、招就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院分管院长参加的教育实习巡回检查团队,进行教育实习巡回检查指导工作。通过走访当地教育局、实习学校,看望实习生,召开教育局、实习学校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和实习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加强与当地教育局、实习学校的沟通,加大对实习生的监督力度。
五、重视总结交流,注重培养实习生反思教学能力
1.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做好教育实习的总结工作。首先,各学院在实习组长、带队教师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召开本学院实习工作总结交流会或汇报会,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找出问题,并对学校及本专业实习教学工作改革和今后组织实习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其次,学校在学院总结交流和召开带队教师、实习组长座谈会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年度教育实习工作总结及表彰会。开展教育实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可以有效提高学院、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为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提供士气保障。
2.组织开展实习优秀教案和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活动。优秀教案和优秀调查报告是学生教育实习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展示,学校每年组织优秀教案和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活动,将优秀教案和优秀调查报告汇编成册,一方面供下一届实习生参考,另一方面送到实习学校,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实习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有效地推进实习教案和调查报告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3.实习生返校后,学院可以组织教师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情况进行验收。对返校后的师范生就“说课”、课件制作以及教案撰写等内容进行考核,对部分实习效果不明显,验收不过关的学生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技能关,真正达到“会备课”“会讲课”“会评课”,全面提高学生师范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汪颖.从教育实习看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12).
[2]李崇爱,万成.教育专业化进程中的教育实习:理念、目标、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2号)[Z].2007-02-17.
[4]孙晨红.改革教育实习的新设想[J].教育探索,2006(4).
[5]高思.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抓好质量监测提高教学质量 篇12
关键词:质量监测,教学质量,目标
质量监测是指动态、定量、定期和多次进行检查和验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活动。所谓教学质量监测, 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 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监测和调控, 对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以确保教学的质和量都能达到预期目标,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或行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出名师, 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在全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全市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而且,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高, 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质量低, 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科学、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教学管理中的必要手段,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基本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其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 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 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教学质量监测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测, 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测。
2. 全员性原则。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人人都是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一分子, 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和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的基础和保证。
3. 系统性原则。
教学质量好坏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条件, 同时取决于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理念, 是一个系统中所有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必须从教师、学生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地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
4. 全程性原则。
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 教学质量监测应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做到事先监测准备过程, 事中监测实施过程, 事后监测整改过程。
二、教学质量监测的目标
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包括教学决策与执行、教学监督与管理、教学评价与分析、信息交流与反馈、教学纠偏与考核等监测与管理程序。构建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体系, 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程序和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 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长对教学质量要实行全面监测
校长对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主要有:对教学环境质量的监测, 对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监测,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测等。一是校长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学校校长要坚持每天参与行政值日, 有教育管理思想的校长会坚持经常提醒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办公时间多钻研教材, 多批阅作业, 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上课要搞好组织教学, 落实有效教学和有效训练, ……。有了好的教风, 好的学风, 当然就有了好的校风, 校风好了, 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二是培养中层干部队伍, 对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监测。校长主要负责对中层领导的管理过程进行督促和指导。每次的行政会议, 教学工作应成为会议的必要议题。校长先要总结前一段时间各部门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的工作情况, 查缺补漏。然后, 校长再把当前一段时间教学工作的要点列出清单, 以便各部门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教, 及早安排, 按时落实。对各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大家共商对策, 对难以解决的问题, 校长会给予指导, 出谋划策。
四、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的形式
1. 教务处对教学质量要落实全程监测。
教务处具体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并对教学质量按教学常规实行全程监测。要对教学常规工作实行全程监测, 首先必须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一是落实教学计划。教务处要依据预设的教学进度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进行检查监测, 确保每位教师按期完成教学任务。二是严格课表管理。为了维护课表的严肃性, 教务处应规定未经教务处同意, 教师不得私自调课, 否则, 对课表中该次课的教师予以旷课处理。三是落实有效训练。教务处检查学生作业时, 先检查教师作业, 既保证了作业质量, 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提倡教师分层布置作业, 让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发展。对于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情况, 要做到有制度、有检查、有记载、有谈话、有通报、有处罚。四是严格考试评价。考试是对教学质量较客观而又有效的主要监测手段, 教务处严把考试关, 以考风促学风, 以考风促教风。学校在安排安排和组织期末考试时要做到“八严”:制度严、组织严、管卷严、监考严、考风严、收卷严、阅卷严、分析严。这样做既维护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又便于教务处实施监测, 科任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 教科处要健全教研制度。
学校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以制度推进教学研究, 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机制和模式, 增强教师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互助意识、专业意识, 创新教研形式, 提升教研水平。各教研 (或备课组) 要依据“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好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做到重心下移、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力求实效。学校应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网上教研活动;积极承担和鼓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协作体活动。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认真开展集体备课, 每两周至少一次教研组活动和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要有来自教学实践中的主题, 有中心发言人、有完整的活动记录, 做到人员到位、时间保证。鼓励教师即时交流探讨教学问题, 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日志、教后记等。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立足以“真实的课例”为载体, 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原则, 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为目的, 通过研课、磨课、说课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切实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做到活动不走过场、形式不搞花样、内容不脱离教学实际、研讨不流于形式、学习不空谈理论, 力戒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学校对教研活动的监测理念应该是:数量不可少, 质量更要高。
3. 班主任、科任教师对班级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测。
班主任要对班级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测。一是时时监测。学校要提倡班主任在早、中、晚三段时间多进教室, 维护班级秩序和学习环境, 监测班级的学习状况和质量状况。二是做好学科协调。班主任对各科检测成绩都要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如果学生或学科出现了弱势学科, 班主任应对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进行干预、监测, 与科任教师共同商量对策, 保证班级各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均衡提高。三是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培优辅差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法, 教师应重视和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任课教师要拟定辅导措施, 想方设法增强班级的学习氛围,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了这样的负责精神和温馨氛围, 班级教学质量提高指日可待。
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测是一个探索无止境的话题, 学校要力求做到全面细致, 注重过程, 讲求实效, 全员参与, 齐抓共管, 监测无盲区。充分发挥领导、师生在监测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调节、改进的动态过程, 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著《教育碎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
[2]何光峰, 国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特点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05年22期.
【提高产品质量】推荐阅读:
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11-18
浅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07-02
机械加工提高产品质量11-21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途径10-24
提高产品质量的经济学08-06
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案09-07
软件质量提高07-20
提高决策质量05-16
质量提高措施06-15
提高卷烟质量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