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9-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9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首位[1]。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001年 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从总体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现状

1.1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

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目前仍缺少对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化措施。各部门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部门利益法定化,这种法律的部门化,进一步加剧了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交叉,而且大多的管制政策出台颁布后没有较好的事后监督和评估[2]。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

(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上,表现在制定和颁布主体分散化,标准交叉现象严重。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相互掣肘,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同时,标准制定不科学、透明度低,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较少,标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咨询的过程。

(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仍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3]。一些质检机构为获取利益往往违背基本的职业操守甚至变成生产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工具。另一方面,检测机构的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镇一级的检测机构数量仍较少,食用农产品安全类质检机构的数量不足,投人品类机构偏多而其检测任务不足。

(3)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有:1)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没有完全纳入法律范畴,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给予明确和肯定。2)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低。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3)是认证)

流于形式,国际互认程度较低[4]。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5]。特别在当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资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加上农资经营环节不规范,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这种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乱,包装简陋,也很难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农民无所适从,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1.4检测机构基础薄弱

农业部门(含畜牧、水产)检测检验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业环境的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主要在农村和城市周边。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上述污染已经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2.1农药、化肥污染

(1)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 由于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用农药防治病虫产生了依赖思想,因而不重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6]。过多使用农药,严重污染环境,加大农药残留,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用药结构单一 有的地方常年使用一种农药,严重伤害天敌,引发病虫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和用药数量,降低防治效果,造成很大的浪费。

(3)农药施用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1)是不能对症下药,乱用药;2)是施药的时间、时机不当;3)是农药配制比例不准确,随意性太大;4)是农药用量偏大、用药次数偏多。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使用限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地下害虫 在蔬菜产区,有的农民在菲菜、洋葱、芹菜等蔬菜上使用限用的高毒农药灌根来防治地下害虫,轻者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重者成为毒蔬菜。

(5)违规使用禁用高毒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主要原因是禁用高毒农药还未彻底清除 1)是企业过去生产留存 下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还未完全处理,随时可能流入市场; 2)是个别农民手中还留存少量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7]。

(6)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市场市场检查中随处可以发现相当数量的假冒伪劣农药。表现在有的掺杂使假,有的以肥冒药,有的有效成份含量不够,有的以次充好冒充名牌,有的纯属“三无”产品等。使用假冒伪劣农药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

(7)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因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2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由于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2/3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8]。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特别是一些含有抗生素类污染物渗入农业土壤,进而通过农作物吸收进人食物链,从而产生“有机污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2.3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2.4工业污染

由于城市的发展,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量增加,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使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部分农田或菜田受到污染。另外,由于城市的扩建,原有良好的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和大气,有可能面临遭受污染或破坏的危险。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3.1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不管每户生产何种农产品,都使用统一配发的、每户唯一的编码。每批产品上市,除)

加贴编码外,还应加贴本批产品采收日期,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为同一个批次。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还应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一方面是一但发现质量问题,便于该批次产品的召回而不影响其它批次产品;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编码溯源找到生产者,有利于责任追究[9]。

3.2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1)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保证检测机构正常开展检测工作;(2)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3)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加大检测频率,及时上报检测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

3.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要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1)农技推广人员、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积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用药、适时采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示范等多种途径的方式,千方百计引导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10];(2)检测部门要不定期对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监测,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要根据检测结果时时监管;(3)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发现违规生产,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4科学使用农药

农作物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实施化学药剂防治。开展化学防治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因此,要坚持预防和综防,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3.5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1)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以弥补因速效肥料后劲短而造成的作物生长后期缺少必要营养而减产;(2)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避免造成浪费,减少化肥对耕地的污染;(3)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做到底肥机械条施,口肥人工穴施,追肥为垄沟深追肥,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11]。

3.6普及综合防治技术

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在病虫害防治上,积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农业与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尽量减少应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必需使用时,也要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在使用上,认4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真选好农药品种、用药时间、用药浓度,使农药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对于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应严格控制高毒、剧毒农药的生产,监督或引导企业研发和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大力投入研发资金,发展生物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要尽快建立一支由植保专业技能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队伍,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进行专业化的统一防治,为生产者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

3.7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起源于农业。可以说“三品”是农产品的品牌,也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它们都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发展和质量安全要求而逐步出现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在,国家从食品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三品”的发展予以重视并大力提倡,地方政府在发展 “三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或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更多的“三品”产品,应该成为当务之急。相信所有农产品都是“三品”以上标准,农产品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总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保证民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行动,需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只有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食用安全的农产品,不安全的农产品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温床。讨论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还时有发生,因此,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对于其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到底该如何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方永美,区晶莹,杨振刚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J].现代农业,2009(1):73~74 [2]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 [3]孙鲁威.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新农村标志[N].农民日报,2006-03-21,13-14.[4]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1-2.[5]田世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对策措施.中国农业信息,2005,4.[6]郭红生,孙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党史文苑,2005,4.[7]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河南农业科学,2007,8.[8]马雷,张洪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效能分析.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8.[9]李振山.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科技通讯,2005,8.[10]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7 [11]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须全面提高[J].中国果菜,2007(1):11-13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致 谢

四个月的毕业实习很快就过去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和忙碌完成了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经验,所以难免有不足之处,尽请老师给与指导。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指导和同学们的支持帮助,完成论文有很大的困难。

本文是在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虽然白老师工作繁忙,但仍抽出时间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在此,谨向白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其次,还要感谢大学三年所有指导过我,教育过我的老师们。正是你们不倦的教诲,使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与提高。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能够顺利地完成此次毕业论文。

最后感谢答辩场的各位老师,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老师的指导。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谢谢!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1 太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1 工业污染影响农产品品质

太和区辖区内工业企业众多, 以金属冶炼加工企业为主。一些企业只追求自身利益, 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将大量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废水废气直接排放,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用被污染的地下水灌溉的农作物, 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直接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1.2 乱用农药导致农产品药物残留增多

目前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有了一定提高, 区内没有发现继续使用高毒禁用农药的情况。但是很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思想守旧, 沿袭落后的农作物生产管理方式, 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速度较慢。施用农药前不看说明书, 根据以往经验随意配药施药, 导致农药施用次数过多, 剂量过大, 进而引起安全间隔期延长, 农药残留量增大。

1.3 多头管理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混乱

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环节, 囊括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等。而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部门, 种类就更为复杂了, 具体包括了农业、牧业、林业、卫生、质检、安全、工商、公安等。在这些众多部门中, 缺少一个领头的协调部门, 每个部门都有职责渗透, 都可以管。但是, 管的都不多, 这样就形成了多头管理, 重要问题互相推诿的尴尬局面, 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混乱问题的出现。

1.4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困难

就目前, 太和区农产品生产情况而言, 多数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 不但生产规模难成气候, 组织化程度也相当低。同时, 由于缺少“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整个太和区农产品生产难以统一化、标准化, 更为接下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

1.5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实施

农产品进入市场没有制约机制, 质量安全难以控制。入市农产品分类检验制度、市场自检自查制度, 质量安全结果公示制度, 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和处罚制度、标示和包装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等尚未实施或者实施不够彻底,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不到位。

1.6 监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太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 虽然建立了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 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检测设备不配套、技术人员不足, 技术基础薄弱, 建设经费短缺, 追踪服务欠缺, 缺乏督查力度, 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

2 加强太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2.1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为农产品生产营造洁净的生产环境,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有毒有污染农产品的产生。由此, 建议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对于辖区内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 严加惩处, 及时整顿治理。对于辖区内安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政府必须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确保其做大做强。

2.2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和引导

就农产品生产环节而言, 农民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由此, 要想从观念上解决问题, 必须要落实到基层农户。加大宣传力度, 让其充分意识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调动起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通过下乡发放材料,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三品一标”等知识进行宣传, 让农民知法懂法守法, 使其自觉的参加到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动中来。

2.3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置

由政府牵头, 明确农业行政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行政执法和监管主体, 将现行分散在其他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能进行整合。明确执法主体, 强化行政监管职能, 加强监管力度, 减少执法资源的浪费,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改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农、工、商多部门交叉管理的尴尬局面, 优化资源配置。

2.4 确保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组织化

针对当前农产品生产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等水平都比较低下的问题, 结合太和区农产品生产经营现状, 建议在区内各乡镇建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实现生产管理标准化, 有效解决分散经营带来的品种、技术、组织管理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更好的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的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2.5 加快推行农产品准入制度

加强农产品的监管, 杜绝有毒有害农产品流入市场。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和双轨制的运行办法, 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专卖店或者专柜, 鼓励生产引导消费, 优质优价。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市场准入的范围, 进而从市场的准入关严把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关, 将不合格农产品拒之门外。

2.6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以太和区农产品质检站建设为核心, 加强监测队伍建设, 补充技术人员,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技术培训, 提高队伍检测能力。以锦州市农产品质检中心专业技术支持, 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 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 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同时基于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作为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决策的技术依据, 提高太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分析与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汉明, 李铜山, 张明勤.论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J].中州学刊, 2001, (4) :46-50.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17-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农资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说明农产品安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既有监管与观念方面的问题,又有机制与管理方面的因素。

1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产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产生责、权、利脱节。因此造成非法生产、使用违禁农药的行为屡禁不止。如: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一般不允许用于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作物中,但由于其杀虫力强,农民将其滥施于蔬菜造成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一些高毒性与高残留品种的农药,在农产品中仍有较高的检出率。出现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监管部门在一些监管环节上没有做到位。监管的程序不规范,监管的力度不够。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农产品安全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者不按农产品生产的规定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部分农民仍然在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喷施农药安全间隔期没到就采收商品上市,造成安全事件增多。三是监管人员素质不高,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不足。四是执法中没有统一协调,导致执法困难。五是对农产品安全宣传力度不够。

1.2农产品检测体系还很薄弱

突出反映在监测队伍、检测手段比较薄弱,检测人员业务水平还需不断提高。最近几年各市、县陆续成立了農产品检测中心及检测站,但只有部分检测单位开展了农产品检测工作。还有一些县级检测机构还没有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究其原因是检测人员文化素质低,检测设施还无法满足检测的需要;市一级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虽然文化素质较高,但检测设备的投入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农产品检测的需要。加之,随着食品安全形势要求及检测标准的不断提高,兽药、饲料检测仪器设备奇缺,蔬菜农残检测设备损坏或老化突出,急需进行设备添置、更新和维护。

2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和办法

严格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食品质量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2.1强化源头监管,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工作,依法规范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增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要贯彻《食品安全法》,将法律、法规的各项职责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2.2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仍然比较突出的实际,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

2.3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明确要求,更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二是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在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交到农民群众手中。三要以治理粮、菜、果农药残毒问题为重点,继续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检测,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药残留专项监督抽查,严把关口,最大限度地减轻药残对农产品的污染。积极推进风险监测工作,加大对禁限用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残留的整治工作。应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标准,进一步加大对用药、用肥不科学、不合理的监控力度。同时,开展好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改良土壤,严控污染,较好地保护生产、生态环境。逐步建立从基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质量过程。

2.4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

要继续把农业品牌化和农业标准化结合起来,在严格准入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农产品。这样,有利于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提高其从事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

2.5进一步完善各级农产品检测体系

针对当前检测监管不到位,管理难度大;检测设备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县乡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管网络的建设力度,制定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检测人员管理措施,尽快建立起布局合理、设备齐全、职能明确、责任到位、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2.6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应急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1、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榆次区农产品生产经营绝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管理,而在现行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农业部门难以对每家每户的生产经营进行技术指导和有效监管。

2、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人员、经费不足等原因,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部门只是对主要农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未能对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性跟踪检验检测,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范围不大、种类不多、频率不高,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难以形成质量报告制度。

3、市场准入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主体也比较多元化,既有农民,也有商贩;农产品销售也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转手倒卖,中小型马路市场35个。这种进货渠道多样化、销售主体多元化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使得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商品备案、质量安全等制度都难以建立、农贸市场比较混乱,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北胡乔蔬菜批发市场,张瑞生:买了多少年菜,都是外地客商自

1己带包装箱,经纪人帮助收菜组织货源,从中抽取小利。去年,在榆次区蔬菜中心、区、乡两级政府领导的帮助支持下,建成蔬菜批发市场,上了本产地的包装箱,加贴无公害认证标志,包装箱有种植户编号。目的想打造当地的“魏榆牌”蔬菜品牌,河南郑州批发市场不按市场规则程序办事,有标无标一律检验,有标免检、无标必检在哪儿不管用。总的来说,上包装、贴标志是增加了成本,销售价格不高,体现不出优质优价的优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模式有待进一步扩大由于绿色植保技术推广模式比较单一,一般就是项目专项经费,购买设备,无偿给农民安装使用。这样,一方面由于经费有限,购买设备的数量有限,真正使用绿色控害技术的面积也不是很大,防治面积和防治效果都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没有出资,没有责任感,所以对这些设备的使有不是很爱惜,对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也不及时,影响了绿色防控技术的作用发挥。

5、农产品上包装、贴标志的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一项支柱产业。2008年,全区粮食面积51.601万亩,总产量18246.2万公斤,其中:小杂粮9.54万亩,总产量1603.2万公斤,果园面积18万亩,总产量1.15亿公斤,蔬菜34万亩,总产量12.89亿公斤。从规模、产量来看在晋中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多年来一直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来,农产品销售使用的是外地的包装箱,比如:蔬菜类—华北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苹果类—陕西花牛牌包装箱,造成优质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国际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将以个人理财、个人融资为主的个人金融业务列为其主营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国际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渠道之一。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金融市场也在不断进步完善,特别是证券、保险、银行私人信贷等业务的发展与成熟,为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财渠道。本文重点对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环节、营销环节、售后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银行 个人理财 风险

一、工商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背景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含义及发展意义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状况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既包括投资、融资服务等一系列传统业务,也包括个人生涯规划、理财策划、理财方案设计与实施、理财咨询服务和资产管理等多种创新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而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贴身的个人理财服务也成为近年来银行业竞争的主要焦点。

反观国内,随着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的改革与发展,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就业、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住房等保障,已经相继转变为由居民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的风险及费用。“投资理财”也就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需要人们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理财投资,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如何理好财,用好自己的钱,使其能够不断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大多数居民对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很感兴趣,认为未经专家指导的理财方案存在很大的风险,希望能与银行的专业理财人士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机遇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目前工商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内容上,实际上都处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初级阶段,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抓住优质客户,占领客户市场,获取更大利润,对于提高工商银行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商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

在国内商业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是最早推出个人理财业务的银行之一。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已经涵盖了个人结算、代理、资信、投资、委托、特殊服务等八大类业务,从而吸引了各个阶层的个人客户,使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一定发展。(1)基础技术设施优势

工商银行拥有分布广泛的网点资源,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这些遍布城乡的网络和独特的基础设施为工商银行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工商银行的电子化建设一直走在我国金融界的前列,拥有较完整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客户资源丰富

基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工商银行凭借自身的规模和实力,很早就通过发放贷款、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等方式与电信、电力、铁路、航空、医疗、教育等行业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关系,这为其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重要的客户资源。其次,工商银行拥有广泛坚实的客户基础,在各种个人金融业务中拥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再次,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个人客户、电话银行个人客户均居同业首位。

(3)信用良好

工商银行作为中资银行的龙头老大,是中国唯一一家上市银行,其文化背景是很多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他的信誉不仅有国家的隐性担保,也有体制、历史、文化等因素,更重要的是有工商银行的综合实力不容忽视。

二、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从其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情况都可以看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还存在这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在产品开发环节,创新缓慢,同质化严重,存在被复制的风险 个人理财业务针对的是个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然而,工商银行所提供的理财产品与其他银行相比,在产品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在业务范围上更多地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

另外,金融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创新往往会被很快复制,被仿制出来的个人理财产品不仅在功能特点上相似,投资收益也大致相当,致使工商银行在产品创新上很难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对于个人客户而言,现在的理财产品另人眼花缭乱,但是缺乏特色的产品着实缺少实际吸引力。

(二)在产品的营销环节上,宣传力度不够

即使许多人对理财产品很感兴趣,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对于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部分产品结构设计过于复杂,产品说明书中运用大量专业术语,已经超出普通投资者能理解的范围。虽然在银行的营业厅里,都摆放有各种介绍理财产品的小册子或宣传海报,大学城工商银行门口的大屏幕上经常滚动显示各种新款理财产品。但一些新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是顾客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看宣传册,许多抽象数据,还有复杂的条款是顾客根本弄不明白的,常常需要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明白。然而由于个人理财业务通路建设的不完备,以及销售人员的管理出现问题,通常却没有人主动向客户介绍。

(三)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完善

理财产品不同于银行存款,它具有较高的收益,相应也就具有较高的风险。与大多数银行所犯的错误一样,工商银行在履行卖方风险提醒义务上不够积极。

一是编写较为复杂的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对风险的说明只是简单的列示,没有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二是新产品信息披露不透彻,产品设计存在一定陷阱。投资者表示:对新产品的这些潜在风险,银行的理财专员多半不会明确告诉投资者,反而会更多的强调产品保值、增值的潜力。三是投资收益披露含糊不清,在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往往承诺至少能够获得固定收益,但实际上,产品合约上并不允许所谓“保本条款”。

(四)基本没有售后服务

虽然与工商银行业务有关系的个人客户的基础数据和资金交易情况等资料基本齐全,并有专门的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查询到现有客户的有关信息,但对于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挖掘仍很缺乏,通常在营销客户时非常投入,但不重视客户的维护和客户的增值服务,售后服务不到位,甚至没有售后服务。

(五)新的购买方式——团购带来新的风险

近年来,各种团购活动不断出现,有一些金融网站推出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团购活动。目前团购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在手续费用上多大折扣,另一类是通过集合资金,降低产品的投资门槛。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门槛较高,工商银行也设定了20万元人民币的底线为个人理财服务的起点,对VIP客户的要求则更高。监管部门设定投资风险是为了防范收入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进入,通过团购的形式降低投资门槛,可能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鼓励老客户带新客户一起团购,但新客户一般没有投资经验,不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银行向其销售非保本的理财产品,将来如果客户的本金受损或达不到预期,可能会与银行产生纠纷,多人合伙投资信托产品,将全部资金登记在其中一人名下,只有这个人享有受益权。一旦出现内部纠纷,其他出资者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三、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打造品牌形象,加大创新力度,提供特色服务,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工商银行要在个人理财业务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丰富品牌内涵为重点,长期培养固定品牌的理财业务,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有利于赢取顾客的忠诚和信任,新产品容易被复制,但品牌形象却难以被同行复制。

加强个性化理财产品的研发,新推出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在形式上应该简单明了,以便于顾客接受。在理财产品结构上,应加大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的比例。

在产品创新领先困难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工商银行基础网点多,电子银行服务体系完善等优势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使其更具差异化。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研发,更体现在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创新上。将为高端客户提供的贵宾理财服务——理财金账户逐步普及,提高预约服务的效率,避免或减少客户在理财过程中产生繁琐、不变等不良反应。

(二)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通路成员的开发与建设。依据备选通路成员的基本能力、合作意愿、合作业绩、合作的稳定性等进行评价筛选,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变为实际的通路成员,是存在舆论约束形成退出壁垒。及时了解通路成员的需要和问题,对他们提供支持和持续的领导关系。

加大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第一,以优质产品为依托,做好理财产品、基金、保险代理工作及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的捆绑营销。第二,开展新产品推介会、理财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加强与优质客户的沟通。第三,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推销人员应当加大通俗化的、主动宣传的力度,明确提出产品的特色之处。强调客户的首问制,提高顾客满意度。

(三)积极履行卖方风险提示义务,提高客户的风险意识

在编写个人理财产品简介时,应当尽量简介明了,以具体的案例来告知投资者该产品所存在的风险。银行理财专员、客户经理、销售人员都不得随意夸大或片面的向投资者介绍产品的收益,不得随意向顾客承诺可能取得的收益,并将这一规定制度化。面对客户的咨询,银行的理财专员应当恪守职业操守,详细解答客户提问。建立良好的商誉才能树立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形象。

同时,为大部分有潜力的投资者配备专职的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的理财服务。与客户进行实时交流,详细解释理财技巧,分析理财误区,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无风险获取高收益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事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产品的风险级别,以及合约内容,对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科学评估,不要盲目购买,维护自身权益。

(四)建立健全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

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银行在研发、销售和管理有关理财计划时,对需要处置的风险要有具体的技术安排。在进行相关市场风险管理时,应对利率和汇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评估可能对隐含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

与公司业务相比,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较小,且有较高的门槛,但由于我国并没有建立个人性信用体系,性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因而建立个人性用体系有助于提高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于非保本的,且起点金额较高的理财产品只能销售给有投资经验的客户。

(五)强化售后服务,提高回访率

成立独立完善的个人客户服务中心,建立完整的个人客户对账服务系统,对目标客户资产负债状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计划、主动提出理财方案等方式进行持续的跟进,以便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其次,建立客户回访和交流机制,对客户进行定期回访。除了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俱乐部,通过俱乐部活动的交流,将银行与客户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我们所学的《过程装备成套技术》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是以小型过程工业装置设计、建设所需具备的知识为构架,以“工程材料”、“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为基础,内容涉及新产品生产工艺开发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艺设计、经济性评价和环境评价、机器和设备的选型、重要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方案选择与设计、管道设计、绝热与防腐蚀设计、装置的安装及检验、装置的试车等与过程装置设计、建设全过程有关的各种工程知识。

但是,从学习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化工安全问题。安全管理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现代化的生产性、经营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而言都不容忽视。石油化工作为国家的重点支柱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为国家生产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与此同时石化行业又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石油化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国内外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对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职工的健康保障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石化企业在加强安全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工伤保险等安全保障措施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不明

许多企业领导者片面追求生产进度,严重轻视安全工作,将“安全第一”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在政策上、措施上和制度上搞得都是生产第一。特别是实行承包制后,部分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极为严重,只求自己任期内不出事故,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愿进行长远的安全规划和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少事故看起来是发生在职工身上,但根子还是因企业领导者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当然,不少企业领导者也抓了安全工作,但因认识不到位且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工作常常抓不到点子上,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不能上档次、上水平。而造成如此种种后果的主要原因又是企业未真正建立和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许多企业虽然制定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仍然有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化工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3、安全宣教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企业安全宣教培训工作说起来都知道重要,但实际工作与要求差距甚远。首先是力度不够,大多走过场。宣教培训工许多企业也都搞了,钱也花了,但大多流于形式,根本未按有关法规对学时、内容、考试等严格要求进行,因此,实效性很差。其次是覆盖面窄,安管人员培训多,生产人员培训少,未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其三是秩序十分混乱,任何单位甚至个人发个通知就可搞安全培训,而课时、师资、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有的甚至课都不上,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统一

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安全工作只是安管部门的事,与生产部门无关。负责经营的相当一部分人员对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了解,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生产部门只顾片面追求进度和效益,而常常忽视安全,与安管部门不能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出现生产与安全“两张皮”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安全管理对策:

1、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要扭转安全管理落后、纪律松懈、秩序较乱的状况,就必须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真正做到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安全生产管理进入有序可控状态;其次要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考核与奖惩,使每个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职工,都清楚自己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自觉地抓好分管的和自身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三要改进生产设备质量,加大安全投入,对生产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认真进行整治,积极采用新的安全生产装备,用先进科技手段和装备保证安全生产;第四企业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落实安全生产设施的“三同时”原则,并从营业收入中提取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用于完善安全设施和隐患整改。第五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为职工提供合乎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切实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通过基础工作的加强,规范安全生产的行为,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2、理顺管理体制,重视行业管理

我国化工行业,市场开放,同时对安全生产工作也提出高的要求。其“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遵守国际通行规则”等都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借鉴国际通行模式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规则,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劳动安全卫生三方协商机制,有利于政府加强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和减少腐败现象;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工会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在行业管理方面,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模式是行业相同的企业结合成行会或协会。其对内自律管理,制订行业规范、标准,维持公平竞争秩序;对外和政府、工会形成“三方制”,协调处理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因此,应赋予行业协会(特别是煤炭、石油、化工等高危行业)管理本行业安全工作必要的责任、义务和权力,管理好本行业的安全生产,实现“行业管理”,并与“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相配合,共同组成“安全生产三方制”的工作模式,管严管好,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企业。

3、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依法从严管理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搞好安全卫生工作的必然要求。各职能部门要增强依法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和自觉性。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知法、懂法;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无论监督检查、对事故的调查处理还是生产经营单位所必须做好的安全生产工作,都要依法进行。要认真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必须分清责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切实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4、实行全员安全目标管理

实行全员安全目标管理,要在每年年初确定安全目标。目标可以是上级下达的,也可以是本单位自己确定的,但都要保持目标的科学性、先进性,并将安全目标逐级向下分解,直至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为止。每个人也都要制定自己的保证措施。领导要对安全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和年终时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考核,实施奖惩。目标值的确定,应贯彻下级保上级,越往下分解越细致越具体的原则,最好定到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安全目标管理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布置目标任务或者自下而上逐级递交安全目标认定书进行认定等方式。使每个人都有安全指标,每个人都承担安全责任,每个人都要做到明确职责,分清责任,落实措施,分工负责,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5、夯实班组安全管理

大量事故分析表明,大部分事故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安全管理在整个安全管理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从理顺班组长的责、权、利上入手,调动班组长工作的积极性,为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要把有经验、懂业务、敢说敢管的人员放在班组长的位置上。从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抓起,解决职工素质不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问题。要通过开展反事故演习,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活动,培育职工安全工作的技能和自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班前会要认真听取上一班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布置本班安全工作;班后会要通报当天班组及组员个人的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不断完善和巩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对策,青海循化

“政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近年来,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市场上陆续发现出售地沟油、馒头加工使用其他工业原料和增白剂、蔬菜使用甲拌磷等情况, 直接影响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循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作为农业发展的客观要素, 也是循化县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循化县结合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县级监测站建设, 带动循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稳步提升。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亟待解决。现就循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探讨, 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以供参考。

1 循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质量安全检查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对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相关部门认识不够, 投入力度不强[1]。另外, 对安全体系建设宣传力度不到位, 部分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认识模糊, 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1.2 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

一是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正在构建当中, 农贸市场、生产企业、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的产品自检体系尚未建成, 乡镇级没有设置监管检测机构和专职人员[2]。监管检测网络尚未完善。二是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目前专业检测人员少, 检测人员检测能力有限。检测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 循化县监测站编制人数12人, 但目前从事检测人员仅有5人, 全为农业推广相关技术人员, 由于化验检测、分析化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缺乏, 造成了无法适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相关新形势。但是, 目前受经费等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更新知识难, 造成知识构成与工作实际不匹配的问题。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高科技检测仪器设备缺乏相关专业操作人员, 而现有检测人员缺少相关仪器操作培训, 同时由于使用成本较高等原因, 使得这些仪器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三是检测水平低、范围小。由于检测力量、检测力度等不足, 循化县目前主要进行的是蔬菜农残速检, 作为农产品检测主要手段, 造成农产品检测的范围狭窄, 每天可以进行的农产品检测数量有限。同时由于检测手段相对单一, 仅能采用定性的方法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畜禽产品及水产品中的药残、添加剂等无法进行快速的定性检测, 肉蛋奶质量检测无法开展。普遍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

1.3 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环节多, 工作基础薄弱, 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现象。在机构设置上, 无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监管职能挂靠县农业技术中心下属站室, 没有形成统一领导与协调的组织管理体制, 体现不出行政监管职能。在监管执法力度上, 相应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农产品健全监管工作执行难度大。由于在监督管理实际工作中缺少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因此对没有投入品使用记录的种植和养殖业生产者、生产档案、出售含有违禁药物或不执行安全间隔期要求的农产品企业、农户, 不能做到农产品质量可控和可溯源, 从而造成农产品监管工作不能真正从源头做起。

1.4 投入经费不足

检测工作需要大量经费投入, 但目前检测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目前循化县农产品检测、监管工作仅仅在化验室进行,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无法开展检验检测相关市场抽样、基地、人员培训等, 同时检测人员技术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2 对策

2.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要明确职责[3], 学习省内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县级检测站将监管、认证、检测工作同时进行, 并且按政府要求进行相关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坚决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 切实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做到工作措施有力、监督管理有效, 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年终综合考评。农业局要发挥行政职能, 做好牵头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落实生产者的主体责任, 增强生产者的法律法规意识, 规范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 严格执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共同推进循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管理工作。

2.2 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检测机构建设

县农产品质检站要不断完善检测相关机构设施, 并全面配备专职检测人员, 开展现场快速检测, 进而指导农业生产, 对全县最主要生产基地、集镇市场、超市内组建农产品检测机构, 通过使用快速检测仪器设备, 完成农产品检验检测, 为农产品把好质量入口关[4]。在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构建县、乡、企业 (市场) 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强化检测能力, 提高检测水平。加强检测人员技能培训, 规范检测技术人员工作。检测站要积极争取经费及各类项目, 尽早开展工作, 提升检测水平, 并积极做好实验室计量认证和资质认可的准备工作。

2.3 加强人员配备, 壮大检测队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工作任务繁重。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应至少安排5名农产品检测专职人员, 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工明确, 保证正常有序开展检测工作。

2.4 加强检测实验室建设, 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化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必要手段, 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5,6]。循化县农产品质检站应在现有设备和设施的基础上, 采取整合现有土壤化验室资源、填平补齐和完善功能等办法, 根据需要购买必需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 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购置的相关仪器设备应重点用于保障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和检测的需要, 如配备不间断电源、电脑等, 使检测室硬件条件、环境条件等方面与所承担的检测任务相适应。

2.5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

县级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文件精神,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列入本级年度同级财政预算, 同时要逐年追加这方面工作的经费投入, 保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市场监管和人员培训、化验室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

另外, 监管检测站也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 充分利用各项财政支农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倾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积极开展监管检测共组, 以提高循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百灵.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的完善重点[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80-85, 124.

[2]李卿.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亟待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J].甘肃科技纵横, 2005 (1) :65.

[3]王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知识经济, 2011 (23) :84, 87.

[4]王汉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 2013 (4) :43-44.

[5]叶其蓝.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3) :174-176.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据统计(2012年底)忻州市大牲畜存栏49万头,其中牛存栏35万头,出栏12万头;猪存栏69万头,出栏92万头;羊存栏276万只,出栏184万只;禽存栏710万只,出栏49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3万吨,禽蛋总产量达到6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1%以上;农民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950元。但是,我市仍然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不高,养殖效益低,安全意识淡漠,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有检测手段等问题。

监管体系不健全,检测体系缺乏。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市畜牧部门从市到县、到乡至今没有专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生产养殖环节的监管不到位,给畜产品质量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同时检验监测机构缺乏,虽然市级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但由于经费、场所、仪器等条件所限,未能开展检验监测工作,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缺乏科学的判断,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养殖水平较低,安全养殖意识缺乏。养殖水平及饲养环境与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密切。近年来,我市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建立了一些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畜产品质量,但是规模小且分散、卫生条件差、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缺乏隔离、消毒、免疫接种等问题仍然存在。这都可能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进而威胁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残留超标。影响畜产品质量的残留分为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兽药残留问题是近几年来畜产品出口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显现出来的。兽药残留检测起步较晚,受工作条件影响检测手段和检测器材滞后。在检测程序上存在抽检频率和覆盖面比较小,主要针对大中养殖场和定点屠宰点等因素影响,对市场的畜产品未能提供全面和准确的监控。散养畜禽产品和非定点屠宰的畜禽产品的首要残留问题存在较大。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仍有残留超标现象。

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达标准,操作不规范已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这也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大隐患。有以下表现:缺乏冷藏设备导致畜产品变质,储运設备清洁不彻底造成畜产品污染,畜产品包装容器破损引起污染。

畜产品掺杂使假。目前由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一些不法分子在畜产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问题时有发生。市场上各种掺杂使假的手段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注水增重、利用病死畜禽熟食出售、在畜产品中添加违禁药物增加保鲜时间等,假冒伪劣畜产品充斥市场,不仅影响畜产品市场开拓,也严重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完善检验监测手段。根据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严峻形势,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市县畜牧部门要尽快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乡镇依托现有畜牧兽医站建立乡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赋予职能,增加编制,增加人员,增加经费,完善监管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同时加大检验监测机构建设力度,市级完善检验监测手段,能够正常开展检验监测工作,县级要建立以速测为主的检验监测机构,增加检验监测经费投入,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改善饲养环境,倡导健康养殖。继续推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突出动物防疫和环保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严格的隔离、消毒、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为主的生物安全措施,建立起防止病原侵入的多层屏障,为畜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加强对养殖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继续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要以预防为主,要有计划的按照农业部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适时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定期开展动物疫病检测、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杜绝动物疫病传播;畜牧部门与卫生部门配合,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防治交叉感染。

规范使用兽药。严格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规范兽药经营、销售和使用行为,严厉打击贩卖假劣兽药的行为。要监督养殖场做好用药记录,严格按照兽药的规定用药量和用药方法使用、合理轮换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自觉执行休药期规定,严禁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兽药。严格执行国家禁止使用或已淘汰的兽药及明令禁止使用的其它物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规定。

加强屠宰、流通环节监管。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严厉打击销售屠宰无证无标畜禽行为,通过产地检疫,从源头上将有病畜禽隔离,监督屠宰加工企业严格遵守屠宰检疫管理规定,凭证凭标屠宰。严格执行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产品不准出厂销售。畜牧与商务等主管部门联合行动,对动物防疫条件、屠宰加工设施及工艺流程不符合动物卫生要求的屠宰场要责令限期整改、停产或关闭。对私屠滥宰的不法业户予以坚决打击。

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贮藏企业、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要求他们建立仓储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登记簿,健全上市动物产品查证验物制度。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上市交易或销售。

建立完善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加强检疫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添置必要的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的快速检疫设备,对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感官检查不能确定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提高快速检疫、诊断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为了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柏林煤矿经过许多年的工作实践,先后出台了很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准,不断规范着我们的安全工作行为,使我们的企业稳步走向安全发展轨道。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居高不下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为企业持续的安全发展带来了隐患。特别是现在川煤集团、达竹公司、柏林煤矿都在积极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落实到班组,企业的安全文化也正在决定着员工的安全行为,而班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们煤矿班组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柏林煤矿积极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柏林煤矿“63333”安全文化建设思路,即“编写六种安全文化教材,打造三大安全文化板块,办好三大安全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好基层区队三项日常安全教育活动,抓好三级安全思想作风整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安全文化建设也存在重检查考核,轻具体指导;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特别是在安全文化向区队、班组延伸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职工安全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打造高素质安全型员工的需要。职工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素质低,职工中中高级技工比例偏低,特别是在今年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的进程中,抽查职工背诵条身边常见的“三违”行为及隐患、安全事故案例、本工种手指口述操作要领的过程中,差距较大。

个别职工安全思想观念不强,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不违章出不了煤,不死人办不了矿”的消极观念在极个别职工中仍然存在,少数职工认为煤矿作业全靠力气,不需要多少技术,发生设备故障和事故是运气不好,规程、标准意识及协作配合意识淡薄,现场操作随意性大,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个别职工按章操作观念不强,不适应规范安全行为的需要。安全文化建设对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职工安全操作技能还不适应安全文化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大部分职工没有形成标准化作业、团队协作和规范操作的习惯,造成现场违章现象屡禁不止,隐患重复出现,而且隐患在现场未能得到及时处理。目前,随着安全文化在内的企业文化推进,对职工安全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业行为要求越来越规范,而职工操作技能低下和行为不规范的现状与之形成了较大反差。

班组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单调。各区队工作内容不同,教育的对象存在着多种层次的差别。个别区队在职工学习、班前会上说教式教育的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动式教育少,有的甚至队长、书记一言堂,在组织学习事故案例、身边常见的违章行为及隐患、各工种手指口述操作要领方面坚持得较差,特别是极个别区队的班前会质量不高,学习纪律松散,根本未开展抽查职工事故案例、身边常见的违章行为及隐患、各工种手指口述操作要领等知识,导致学习效果较差,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个别职工学习动力不够,存在厌学情绪。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 主要对策及措施

建立班组思想文化。安全工作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效益,最大的责任。我们各级管理者及每一个职工就必须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责任,尽心尽力地做好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工作。当前,达竹公司及柏林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安全意识不强、作风不实、管理不严、安全责任不到位,现场落实不细等问题,要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必须解决安全认识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要用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解决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解决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相结合,认真地分析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坚持班前、班中、班后不断线,因人、因地、因时去跟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力求实效,共同构筑牢固的安全生产思想防护体系。要培养班组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要通过建立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语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使“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思想深入人心。

建立班组管理文化。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文化,一要着力提高班组成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因此班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二要给予班组安全管理更大的自主权。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要持之以恒地加大对班组安全装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切实把改善工作环境、维护职工健康放在首位,并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培训教育和文娱活动,为提高员工实践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基础服务。各队要将安全绩效考核、事故处罚权限以及相关责任分解,逐步纳入到班组管理的工作范畴。通过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了班组的主观能动性,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

建立班组制度文化。一要切合实际地建立安全机制。安全机制是探索和实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措施的基础,为深化班组安全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二要建立健全的班组安全活动制度。班组安全活动是创建安全文化的有效载体。结合当前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今后要在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不断增强基层班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意识。

建立班组人本文化。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煤矿要搞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班组员工素质。多数事故教训告诉我们,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要加大对班组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名员工中,从而促使班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重视安全工作,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安全死角。

总之,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长期熏陶,同时要讲究科学性、普及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途径上要做到日有行动、月有安排、季有打算、年有筹划,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立足于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完整性和实用性,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一定会在安全生产中发展巨大作用。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为了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柏林煤矿经过许多年的工作实践,先后出台了很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准,不断规范着我们的安全工作行为,使我们的企业稳步走向安全发展轨道。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居高不下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为企业持续的安全发展带来了隐患。特别是现在川煤集团、达竹公司、柏林煤矿都在积极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落实到班组,企业的安全文化也正在决定着员工的安全行为,而班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们煤矿班组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柏林煤矿积极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柏林煤矿“63333”安全文化建设思路,即“编写六种安全文化教材,打造三大安全文化板块,办好三大安全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好基层区队三项日常安全教育活动,抓好三级安全思想作风整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安全文化建设也存在重检查考核,轻具体指导;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特别是在安全文化向区队、班组延伸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班组职工安全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打造高素质安全型员工的需要

我矿现有班组85个,职工 1172人,其中小学文化 271人,初中文化525人,高中文化50人,中技72人。职工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素质低,职工中中高级技工比例偏低,特别是在今年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的进程中,抽查职工背诵条身边常见的“三违”行为及隐患、安全事故案例、本工种手指口述操作要领的过程中,差距较大,有80%以上的职工经过区队集中培训、个别辅导、职工自学等方式,都能顺利过关,但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在背诵本工种的手指口述操作要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有极个别职工还存在不配合的态度,有的即使配合,也存在记忆力差、文化基础差,有的字都认不到几个,要想过背诵手指口述操作要领关,真是难上加难,通过职工教育工作组、各区队队干的耐心教育,有的职工勉勉强强地能过关,但各队都存在极个别文化基础较的职工,始终过不到关,成为此项工作的拦路虎,使打造安全型员工的工作进展不大。

(二)个别职工安全思想观念不强,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

以董事长蒋静、总经理徐廷甫、党委书记周明荣为核心的新的达竹公司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多次讨论安全理念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煤矿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新的安全理念,但 “不违章出不了煤,不死人办不了矿”的消极观念在极个别职工中仍然存在,少数职工认为煤矿作业全靠力气,不需要多少技术,发生设备故障和事故是运气不好,规程、标准意识及协作配合意识淡薄,现场操作随意性大,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三)个别职工按章操作观念不强,不适应规范安全行为的需要

安全文化建设对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职工安全操作技能还不适应安全文化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大部分职工没有形成标准化作业、团队协作和规范操作的习惯,造成现场违章现象屡禁不止,隐患重复出现,而且隐患在现场未能得到及时处理。据统计,我矿1至6月共反“三违”308人次,揭隐患463条。个别管理人员、职工在掌握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极个别队干、班组长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都不熟悉,更别谈在现场按标准操作,还极个别职工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规范操作意识淡薄,导致矿在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要求不严、起色不大,与兄弟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随着安全文化在内的企业文化推进,对职工安全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业行为要求越来越规范,而职工操作技能低下和行为不规范的现状与之形成了较大反差。

(四)班组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单调

各区队工作内容不同,教育的对象存在着多种层次的差别。个别区队在周四职工学习、班前会上说教式教育的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动式教育少,有的甚至队长、书记一言堂,在组织学习事故案例、身边常见的违章行为及隐患、各工种手指口述操作要领方面坚持得较差,特别是极个别区队的班前会质量不高,学习纪律松散,根本未开展抽查职工事故案例、身边常见的违章行为及隐患、各工种手指口述操作要领等知识,导致学习效果较差,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个别职工学习动力不够,存在厌学情绪。

二、主要对策及措施

(一)建立班组思想文化

达竹公司董事长蒋静曾说过,安全工作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效益,最大的责任。我们各级管理者及每一个职工就必须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责任,尽心尽力地做好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工作。当前,达竹公司及柏林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安全意识不强、作风不实、管理不严、安全责任不到位,现场落实不细等问题,要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必须解决安全认识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要用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解决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解决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相结合,认真地分析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坚持班前、班中、班后不断线,因人、因地、因时去跟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力求实效,共同构筑牢固的安全生产思想防护体系。要培养班组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要通过建立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语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使“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思想深入人心。倡导大家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煤矿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的安全理念,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从员工培训、管理创新、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等多方面多层次努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

(二)建立班组管理文化

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文化。一要着力提高班组成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因此班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是“选”,可通过公开竞争和择优选聘等方式进行班组长的选拔;其次是“育”,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建立班组长长效教育机制,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重点培养班组长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以及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二要给予班组安全管理更大的自主权。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要持之以恒地加大对班组安全装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切实把改善工作环境、维护职工健康放在首位,并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培训教育和文娱活动,为提高员工实践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基础服好务。各队要将安全绩效考核、事故处罚权限以及相关责任分解,逐步纳入到班组管理的工作范畴。通过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了班组的主观能动性,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

(三)建立班组制度文化

一要切合实际地建立安全机制。安全机制是探索和实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措施的基础,为深化班组安全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在建立安全机制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班组安全管理的科学指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旨在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制度措施。强化安全监督机制,建立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人人监督、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网络体系;实行标本兼治,建立了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从而形成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形成了“逐级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超前控制,健全安全检查评比机制,将安全一票否决制和量化考核指标同劳动报酬、奖励等福利待遇挂钩。二要建立健全的班组安全活动制度。班组安全活动是创建安全文化的有效载体。结合当前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今后要在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不断增强基层班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意识。

(四)建立班组人本文化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煤矿要搞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班组员工素质。多数事故教训告诉我们,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要加大对班组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名员工中,从而促使班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重视安全工作,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安全死角。

总之,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长期熏陶,同时要讲究科学性、普及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途径上要做到日有行动、月有安排、季有打算、年有筹划,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立足于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完整性和实用性,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一定会在安全生产中发展巨大作用。

班组是企业生产组织环节的最小“单元”,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的最基层组织,对实施企业决策和管理层的意图,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尽管煤矿企业狠抓“双基”工作,强化班组安全建设,但是班组安全管理的基础仍很薄弱,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班组安全建设的状况与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煤矿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激发了班组职工的生产热情,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班组安全管理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班组安全建设工作,滞后于煤炭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1、班组职工整体素质偏低。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煤矿企业生产的特殊环境,使班组职工尤其是煤矿一线班组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工人工作寿命相对较短,需要在短期内不断补充新的劳动力,而分配到企业的技校学生,大多数都不能坚持本职岗位,加之,多年来未招收合同制工人,导致班组成员主要由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即“农合工”组成。他们中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家庭生活一般比较贫苦,且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另一方面“农合工”来矿的目的在于挣钱养家,他们认为煤矿是粗活,只要有力气就行,因此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差,尽管企业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但是他们的素质很难提高,造成班组职工整体素质偏低。这与煤矿企业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很不相适应,反差很大。

2、班组长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多年来,煤矿企业的班组长习惯于区队领导指定。由于煤矿企业班组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很难选出高素质的班组长。加之,有能力的职工靠本事吃饭,和领导交流,不对的地方就直言不讳,有时很可能伤了领导,真可谓“踢踢骡子好曳手”。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加强“双基”建设,班组长的待遇大大提高,班组职工都想担任班组长。这就在班组长选配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一些区队领导在班组长的选配上,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使本来素质就不高的班组长队伍中混进一些庸才,造成班组长队伍整体素质低下,很难适应班组安全建设的需要。

3、班组自主管理不到位。多年来,煤矿企业班组服从于矿井、区队的安排。班组在工作现场,不管作业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组无权改变作业计划,只有向区队、调度室汇报,听从他们的指挥安排,班组管理属于“被动式”管理。这样长期以来,班组只是服从、执行,造成现场安全管理遇到问题,班组就习惯性地等、靠区队、调度室决策、安排,不利于班组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淡化了班组自主管理,同时由于班组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素质偏低,也是造成班组自主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因素。

4、班组职工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严重。为了每天能出早班,他们在工作起来,对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和质量标准置于脑后,图省事违章蛮干,只想着干完活就出班,这种现象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给班组安全管理带来难度。

二、措施与对策

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我们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才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充分认识搞好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班组的安全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工作,也是企业一项长期的最基础的日常管理活动。纵观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数发生在班组,且第一现场在班组。同时企业安全管理的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最终要落实在班组,所有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均要在基层班组实践中实施,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因此,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在现场,根基在班组,核心在员工,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班组安全建设工作。近年来,尽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生产理念,不断加大安全基础管理的考核,安全基础管理得到了强化,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矿井开采自然条件差,还有瓦斯、火灾、水灾等灾害的威胁,安全生产压力很大,尤其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按程序、按标准作业意识不强,“三违”现象较为普遍,零敲碎打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搞好班组安全建设是势在必行。

(二)全面提高班组长队伍的整体素质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着本班组现场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因此班组长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企业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班组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严把班组长选配关,可采取领导推荐、职工举荐、个人自荐的方式推选出班组长候选人,然后由本班组职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把那些真正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又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的员工吸收到班组长队伍中,为班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把好班组长培训关。要定期举办班组长培训班,给班组长充电。三是班组长要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带头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被班组员工所尊重、信任。四是建立班组长动态管理制度,形成优胜劣汰、优中选优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基层区队要做好班组长的培养工作,一方面要为班组长施展才华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优秀员工的培养,为班组长队伍备好后备军。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实行亲情化管理。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尊重员工基本生存权的具体体现。因而在班组安全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观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

一是强化职工培训抓职工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要把好新工的入矿关,招收素质好的新工人;一方面要强化培训,提高现有职工的素质。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安全操作培训。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以达到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是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班组安全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因此我们要在班组职工中开展安全理念征集活动,用职工对煤矿安全的感受教育感化职工,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心态,实现心态安全。

三是发挥好安全宣传教育作用。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安全宣传教育的中心任务。我们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安全献身说法、安全演讲、事故案例展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职工,让职工从中吸取得到启迪。

四是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要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如在工作面悬挂安全警示语、亲人安全提示语等,让职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五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班组安全之魂,执行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班组安全的基本保证。因此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让班组职工知道自己在岗位该干什么,责任是什么。

六是强化班组自主管理。班组作为企业运作的一个单元,应进行安全区域自治,不定期查隐患、反馈区域内隐患,并对隐患整改情况实施跟踪评价;在日常工作中班组长应明察班组每名成员的工作情绪,实时采取动态的措施,在安排工作时加以考虑,防止出现人的不稳定因素连锁引发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同时要完善班组安全建设记录或台账,记录运行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做好停息沟通与反馈,未解决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四)把班前会作为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阵地。

煤矿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生产的连续性,所以职工的班前会对安全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应该组织职工学习煤矿行业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由班长对上一班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当班的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最后由队长安排当班的生产任务。还可以开展一些安全知识问答、安全讨论、面对“全家福”进行安全宣誓、“一日一题”安全知识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五)认真实施作业标准化

班组作业标准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尤其能够控制“三违”现象的产生。班组作业标准化把企业各项安全要求优化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保证班组人员上标准岗、干放心活、交标准班,从而制约了侥幸心理、冒险蛮干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必须从岗位行为规范抓起,保证现场操作规范。目前,各岗位工种我们都建立了岗位规范操作标准,关键在执行,在落实。要注重把班前的岗位理论学习、班中的岗位实践操作、班后的总结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每一名班组员工熟悉自己岗位操作标准,习惯岗位上按标准操作,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同时提高准军事化训练、“手指口述”确认、岗位技能培训,强化员工的岗位行为规范,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完全摒弃不规范操作的恶习,为班组安全建设奠定基础。

(六)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

班组要充分发挥本班组党员、团员和群监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青年监督岗”等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团员的青年生力军作用,带动其他职工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群监员要对本班组的安全工作进行认真监督,发现隐患,立即报告班长进行处理,升井后要在井口接待站进行登记。对于“三违”人员,安排家属协管员进行帮教。形成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协调、闭合的运作体系,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佳能打印机使用说明范文下一篇:教学设计: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