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2024-11-03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共12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1

摘要:总结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成效,归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成效,问题,建议,湖南衡阳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多年来被列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文件精神的重要内容。农业执法部门作为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第一道关口的把关者,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1]。然而,从衡阳市近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情况来看,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相对农资打假而言,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是短板,处于弱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比较突出。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现状

1.1 工作成效

1.1.1 建立完善了执法检查对象基本信息台账。

建立了全市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一定规模蔬菜生产基地、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主要对象的基本信息平台。平台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对象生产经营农产品的种类、规模或面积、生产经营地点、龙头企业级别、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措施、信用记录等信息[2]。

1.1.2 确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相关2项制度。

一是确立联合执法制度。2013年市局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了市县级执法机构之间、市局内部执法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联合执法的具体事宜。2015年市执法支队联合辖区珠晖区执法大队查处的一起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案就是遵循该纪要查办的一起典型案例。二是确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现场记录制度。近年来,在全市每年都先下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通知》,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区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职责,然后市支队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每个县市区抽查2~3家农产品生产单位,并根据查情况如实填写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现场记录表》。

1.1.3分时段有重点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将全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分为农业生产主要时期、元旦和春节两节期间2个主要时段。农业生产主要时期,结合农资打假,联合农药管理机构,开展农药特别是高剧毒、禁限用农药的专项执法检查[3],在前几年的高剧毒农药专项整治中,衡阳市收缴的高剧毒禁限用农药占全省总量的60%;两节期间开展以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记录、农残检测记录、高剧毒禁限用农药使用、农产品质量标志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1.1.4 以会代训督促引导了县市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借助农资打假调度会、交叉检查交流会、年度工作总结会等会议,召集县市区农业执法负责人集中宣讲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和文件精神、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实践技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实用内容,以会代训的形式督促引导县市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水平。

1.1.5 严厉查处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中,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逾期不改正的坚决予以立案查处,全市每年立案查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8起左右;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产品坚决依法予以处理,祁东县2015年11月销毁了350 kg被焦亚硫酸钠污染的黄花菜;对经营、使用的不合法农药坚决予以收缴并集中销毁,每年销毁的高毒农药及其他问题农药逾20 t。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涉及的面广、线长,执法难度大,实践中凸显出诸多问题[4]。

1.2.1 思想认识上安全意识不够强烈。

一是部分县市区的质量安全执法意识不强:对各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督促和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县市区农业局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执法检查被动敷衍、无措施,个别、县、市区甚至还未涉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领域。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少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能够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规定生产经营农产品,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概念,更谈不上按法定质量安全要求生产经营农产品。衡阳市常宁市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通过大力宣传和到生产企业现场指导,极大地培育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1.2.2 执法能力上队伍建设不够优化。

一是城区基本没有专一的执法队伍:全市5个区虽然都设立了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但没有一个区的执法人员是专一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这些执法人员同时还要负责完成其他股室的工作任务。二是现有执法人员的专业配置不合理: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在岗106人,其中仅有耒阳市有2名法律专业执法人员,全市没有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专业执法人员。三是执法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技能不强:首先,相当部分执法人员对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了解不全面、理解不深刻,对相关的法律解释更谈不上能及时掌握和运用。其次,以往办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相对较少,办案经验和处理技巧都不够丰富[5]。四是执法装备配备不完善:全市7个县市还有1个县没有配备执法车辆,个别县的执法车辆没有做到专用,5个区均未配备执法车辆和执法服装。执法记录仪等现代电子取证设备全市几乎没有配备[6]。

1.2.3 执法力度上工作推进不够平衡。

相对较好的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有整改;而较差的县市区,领导工作不深入,执法人员业务不熟练,工作无亮点、无看点、无特点,甚至未涉入[7]。衡阳市耒阳市和祁东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相对走在前列,耒阳市多年前就对主要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场所开展了质量安全巡查和农残抽检工作。祁东县为加强黄花菜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县农业局对全县10万多种植户种植的逾1.07万hm2、产量逾2.5万t的黄花菜的生产、收获后保鲜防腐以及产品去向等情况建立详细的信息台账,一旦发现滥用焦亚硫酸钠等违法行为将予以严厉打击。

1.2.4 联合执法上执法合力不够有力。

一是与公安、工商等其他部门联合执法不紧密:全市12个县市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上,只有祁东县就黄花菜质量安全在政府层面上建立了农业、工商、食药、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并切实开展执法行动,其余的县市区及市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领域与其他部门基本上没有实际性的协作[8]。二是农业部门内部执法、质监、检测、农药管理等机构之间结合不紧密:各机构之间未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信息交换不充分、联络不及时,管理和执法之间时常脱节。三是农业部门打击违法与资金扶持之间未形成制约机制:执法实践中有时遇到有些相对人一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规定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一边还在农业部门争取到了蔬菜或者产业化扶持资金。

1.2.5 资金保障上执法经费不够充足。

从全市整体情况来看,农业部门的行政执法经费普遍短缺。据了解,全市农业部门执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只有市执法支队40万元和衡山县执法大队20万元,其他县市区的执法经费来源无保障。

2 建议

2.1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认识

国务院改革指导意见和国家食药监总局“三定”方案,明确“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链条长。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入刑和处罚量罪标准。摆在农业部门面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任务繁重,职责明确,风险因素复杂,问责严厉,必须重新定位,提高认识。

2.2 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能力

由于大型蔬菜基地相对集中在城市周边,加快增强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量甚是紧迫;通过公开招录等方式引进法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专业人才,合理配置执法人员的专业结构;引导执法人员自学专业知识、结合技能轮训更新提高业务能力;完善改进执法装备等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执法能力。

2.3 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常态化和制度化

农产品种类多,农产品生产、贮藏、保鲜防腐等存在于整个时空,除在重要时期和关键时期开展专项整治执法外,还应确立常态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制度,日常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2.4 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制约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与公安、食药等外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与部门内质监、检测、农药监管机构联络沟通,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合力;二是探索打击违法与资金扶持制约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与申请蔬菜、产业化资金之间的链接,将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作为能否申请资金扶持的一个硬性条件,对存在违法行为或者经责令改正、处罚后仍不改正的,一律不予资金扶持[9]。

2.5 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不是很健全,现有法律操作性不强,行政处罚力度不大,存在临界问题界定不清、认定标准不明晰的地方[10]。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经检测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同时,《行政强制法》又规定查封、扣押应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且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而农业部门的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是委托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一旦采取了查封、扣押措施,是否会带来法律上的麻烦。又如,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区分标准在现有的相关法律和解释中没有明晰。

2.6 尽快将农业执法经费或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明文规定,政府要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但目前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经费普遍没有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将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翟云忠,王洁琼,堵燕钰,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25-28.

[2]章力建,王文生,胡育骄.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6):5-9.

[3]李萍.加强高毒农药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北京农业,2013(21):208.

[4]费新东,闵小平,张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点、重点及对策建议:张家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的几点启示[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1):32-33.

[5]李友平.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农村改革与发展,2000(2):31-32.

[6]黄忠.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实践与问题探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7):10-14.

[7]冯汉坤.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现状及推进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11(6):16-18.

[8]高兴龙.莱芜启动农机、公安联合执法机制[J].山东农机化,2014(1):44.

[9]陈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突破与政策创新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1):24-27.

[10]张丽,何玉杰.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137-139.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2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管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内乡县农业局有效整合了种子、农药、化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执法力量,成立了内乡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从农业系统选配15名精干人员充实到综合执法大队,并延伸拓展服务功能,从全县8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推选32名责任心强、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来,负责本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巡查,农业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万余元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配备电脑台、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执法纪录仪等执法装备30余台(套),确保综合执法有经费、有装备、有人员,为推动服务型农业行政执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创新执法服务措施,完善服务型行政执法机制

在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过程中,农业局把服务型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与农业综合执法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模式,保证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做出实效。

一是构建农业局系统大执法格局。为延伸农业综合执法服务链条,解决执法人员不足,服务缺位的问题,农业局创新工作举措,拓展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业务职能,从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人员中选拔年轻干部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来,作为专职农

资市场监督员,分包所辖相关乡镇开展农资市场监督巡查工作,发现案件线索报执法大队依法查处,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区域站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构建一个以农业执法大队的专业执法为基础,以相关二级单位的管理职能为辅助,以各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为补充的全系统齐抓共管,全局上下联动的农业综合执法大格局。

二是构建“互联网+”农业执法服务平台。我们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创建了“内乡农业执法”微信服务平台,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了“法律法规、农业科技、备案管理、网上举报、行政处罚曝光台、执法动态”等栏目,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有关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最新的政策动态;传播识别真假农资的技术和先进农业科技;动态发布最新农资备案情况,让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入我县的经过备案审查的合格的农资产品;实时发布农资打假工作动态,曝光农资违法案事件;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动态申请备案所经营的农资产品;广大群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投诉举报农资违法案事件;农民朋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传农资产品图片或信息,由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其鉴别假冒伪劣等不合格农资。自上线以来,微信公众平台整体运行良好,业务办理有序,达到了与取得效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构建农资经营场所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巡查监督制度。我

们建立了农资经营场所巡查监督制度,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对每一个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明确1名执法人员为监管责任人,负责对所分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提醒;对每一个乡镇都明确一位副队长负总责,建立“队长负责全县、副队长负责乡镇、执法队员负责经营户、农业局分管领导负责全县检查督导”的网格化监管服务责任体系;推行“农业执法巡查监督卡”,悬挂在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执法人员每巡查一次,都要如实在巡查监督卡上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是构建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农资备案制度,要求所有进入内乡农资市场销售农资产品的生产企业和代理商,必须将其生产经营的农资产品及有关手续提交农业执法大队备案,经执法大队查验手续及包装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从源头上制止了假冒伪劣、不合格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对经查验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及时告知备案申请人,对没有流入市场销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按规定进行报废或退货处理,不进行行政处罚,充分体现了“柔性”执法、“人性化”执法的服务型行政执法宗旨。截至目前,全县已备案企业和代理商38家,备案种子、农药、肥料品种共410个。

五是构建“分权服务”农业执法新模式。我县建立了管理、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型行政执法模式。即:农业局行使督

查督办权,巡回检查全县农业服务型执法及农资市场总体情况,下发督办单;执法中队行使调查取证权,负责日常巡查和督查督办案件的调查取证等一线执法工作;执法大队、案件审理小组、局领导共同行使处罚决定权,全面审查农业综合执法案件,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形成处罚决定,保证案件处罚的公正、公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型行政执法行为

内乡县农业执法大队自年初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6大类46项586条规章制度,分别是廉政建设制度体系、人员管理制度体系、执法服务制度体系、执法工作制度体系、执法监督制度体系,从执法人员规范着装、文明用语、接待规范到执法过程、处罚程序、执法监督等农业执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了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服务标准化。

四、加强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强化农资打假力度,县政府以农业局为牵头单位,建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总召集人,农业、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质监、县工信、供销、畜牧、农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乡县农资打假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联席办公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农资打假全面工作。认真落实“例会议事制度、执法制度、督导通报制度、清单管理制度”,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开展农资打假联合执法行动,协同查处大案要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农资打

假工作力度的通告》及《关于禁限用农药管理工作的通告》,利用电视、内乡亲民网、内乡在线等媒体宣传报道农业综合执法活动20余次;结合县综法宣传日活动,“3.15”消法宣传活动,采取组织宣传车,制作宣传版面、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出动农业综合执法宣传车120辆次,印发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材料3.2万份,新制作板面26块,悬挂横幅250条,通过大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有效遏制和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滋生环境,净化了农资市场。

三是建立约谈机制。为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建立了事先约谈机制。今年年初,玉米种子上市前对县内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代理商进行了集中约谈会上讲解了种子销售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关法律知识,会后并与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约谈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提升办案质量。我们组织有文书制作经验的执法人员,参照有关农业法律法规、文书制作规范和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制作了在农业行政执法中常用的9种行政处罚案件模板,编写了“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组织执法人员系统学习文书制作知识,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确保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准确、处罚得当,使农业行政处罚更加规范化。

五是创新监管理念。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对5起重大行政处

罚案件进行了事前行政指导,达到了消除违法的目的;对1起种子质量纠纷案件运用行政指导,经过1个星期取证调解过程,采取调查(走访)、约谈、劝导、告诫等多种指导方式,成功调解一起因消费者购买涉嫌未审甜玉米种子引起的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

五、重点监管开展“三次专项行动”

一是农资打假各部门联动专项整治。充分发挥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全年共组织两次农资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农业、质检、工商部门统一行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集中联合检查活动3次30天,深入全县16个乡镇120个重点村、重点企业、重点门店,开展拉网式检查。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多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232家次,农资经营门店1653家次,查处违法案件32起,结案32起。县工商局要求所属各工商所与农资经营业户签定了农资产品质量责任状,要求经营户承诺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县公安局做到了及时出警,特别是对每次异地扣押的较大数量的农资产品,公安干警做到了随叫随到,确保了收缴、扣押整治行动的顺利进行。通过专项打假和检查,依法规范了经营户的经营行为,促进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的好转。

二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了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整治,突出以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和认证农产品为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证农产品生产

基地是否按要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否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查处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种植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行为。全年共检查农民专业合作社121家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51份,并对改正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检验质量,该如何“执法”? 篇3

量管理相当于一个企业的执法部门,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成本、品种、价格和售后服务,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关乎企业的品牌、声誉、生存与发展。在服务制造转型的新环境下,陕汽质量管理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内部变外部

“我对质量管理的理解由过去的产品层面转变到现在的客户体验层面。”陕汽执法部门——质量管理部部长赵承军诉说着企业转型后的变化。他说,一直以来,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标准基本围绕产品以及产品售后服务所产生的维修问题来开展;现在,主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来开展,我们会重点检验那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客户对产品提出抱怨最多的问题。过去,质量管理没有太多关注客户需求;现在,我们质量控制的焦点和客户关注的焦点完全吻合。过去,质量检验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企业内部,检验工作基本在厂内完成;现在,质量检验的重心更多放在企业外部,检验工作转移到客户的身边,质量检验人员会跟踪用户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真实体会,汇总客户反馈的问题,将问题反推,比如零部件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什么损害,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哪些环节等。

同时,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客户对质量的需求,也为了听取到更多、更真实的客户声音,质量管理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重新划分了工作结构,重点新增加了两个科室。一个是质量改进科,该科主要侧重于发现客户需求以及客户反馈问题的改进工作;另一个是质量评审科,该科侧重于对客户需求和客户反馈问题的评审工作。“这样就可以一手抓客户需求,一手抓落实工作,真正把质量管理和客户需求融合起来。”在赵承军看来解决问题将问题归零和发现问题一样重要。

静态变动态

“质量检验由过去的结果式的静态检验转变成过程式的动态检验。我们要在过程中控制质量,而不是在结果上围堵质量。”对于赵承军来说,防患于未然比亡羊补牢更节省成本。“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除了直接责任人外,质量部门就是间接责任人,如果间接责任人不指出问题,就会把问题扩散到市场上,本来在厂内花一元钱能解决的问题,在市场上可能要花五元钱才能解决。”

过去,陕汽的质量检验主要针对下线车辆进行静态的质量检验。现在,质量管理部的成员需要动态跟车检验质量。比如设计质量的检验。他要求每款设计产品都要进行模拟用户实际运行工矿下满负荷的验证工作,并由质量部门人员全程跟踪,从而加强设计质量的检验力度。且每款产品在实际路况上,都要进行空载、满载、超载的检验,所有路况检验合格后,才允许批量生产。“车辆下线后,在送往经销商的路上,我们继续跟车检验,再次验证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情况,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及时调整车辆从整车厂到用户之前的质量问题,尽量减少产品运行到终端后的质量问题,必须把所有问题解决后才允许车辆进入市场。”秉承产品质量大如天的赵承军在反复检验着车辆运营前的每一个环节。

车辆送到用户手里,关于车辆的质量检验并没有结束。赵承军说,对下线产品的检验责任到人后,会不定时安排专门的检验人员,抽查实际运行的卡车产品,检验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一旦发现还有已经要求整改的问题没有解决,倒查责任人,追究其工作责任,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工作氛围。

据介绍 ,陕汽新M3000就是动态质量检验标准的最好案例。无论是车辆开发前的采样,还是车辆开发后的前期推广,甚至用户样车的实际运营,质量管理部人员全程跟踪,了解用户实际运行中暴露的各种问题,问题整改后,再次实际运行,再次发现,再次改进。经过动态质量管理之后,共发现了一千多处问题,经过发现问题、改进问题、验证问题的多次循环,最终98%的问题全部解决。2014年,新M3000实现了全年销售2.5万辆的良好业绩,创造了行业内新产品上市销量的新标杆。“就是因为将质量控制的检验点前移,将问题解决在车辆运营的前端,大大减少产品到客户手里的问题,客户满意,销量自然上升。随着动态检验经验的丰富,动态检验会使用到更多的车型上。” 赵承军说。

客户说了算

售后服务一直是客户诟病最多的地带,提出向服务制造转型的陕汽,对客户用车过程中出现问题解决的速度就成为衡量客户满意度的最直接标杆。

“2015年,质量管理部要实现产品实物质量管理向服务质量管理转型。”

赵承军,在河南郑州办事处卖过车,在西安销售部做过渠道管理,在本部销售公司做过售后服务的管理。多年一线市场经历的赵承军喜欢换位思考。他说:“如果我是车主,买了车想赚钱,车出了故障,修的慢,不赚钱还赔钱,我着不着急?如果我是车主,在拉货的过程中,车辆坏在高速路上,我又着不着急?现在,我们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质量标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对于质量标准的好坏,现在谁说了都不算,客户说了算。”

那么,快速解决客户的服务问题,就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检验点之一。“现在,不是要求工作人员解决客户的问题,而是要快速解决客户的问题。过去,客户出现服务问题,是销售部门找厂里,然后厂里协调。现在,是质量部门找销售部门,我们会定期询问销售部门,客户还有哪些质量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客户及时解决问题的需求,赵承军已经落到了实处。

“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第一,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要有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第二,发现质量问题后,要有敢于大声说出来的勇气,并告知相关责任部门。第三,发现问题之后,要协同相关部门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将问题清除。”赵承军对2015年的“执法”原则很清晰。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4

1 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特点

农业执法部门依法行使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检查权。近几年, 伴随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推进, 农业执法在体制机制建设、队伍能力提升、执法设备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履责工作中逐渐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现投入、生产、销售全程监管

食品安全的基础是农产品安全, 各类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则是农产品安全的保证。农业执法的全程监管、集中监管模式, 有别于现行的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 对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一站式监管, 形成了对象明确、覆盖广泛、责权一致的行业监管方式。

1.2 及时处置各类农业违法行为, 形成强大的执法威慑力

农业执法队伍本身具有行政处罚权, 通过投诉举报、日常巡查等方式, 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置违法行为, 将人民群众的损失最小化, 有效避免了“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行政监管困境, 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1.3 教育与处罚的有效对接

农业执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即是本着教育改正的宗旨, 督促行业自律, 营造公平的行业发展环境。执法人员在进行检查的同时, 能够有效地宣传农业政策法规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服务“三农”建设, 从而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2 农业执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措施

农业执法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在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维护农业经济发展的健康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在实际工作中, 农业执法部门要以长效机制建设为着力点, 完善监管覆盖面, 强化日常巡查, 杜绝管理盲区和漏洞。对此,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以加快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突破口, 充分整合农业执法力量。建立健全多部门配合协调、齐抓共管的监管协调机制, 全面发挥农业执法部门牵头组织作用, 联合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 综合利用检测设备和技术, 扩大抽检范围和数量, 加强对农药、肥料和各类农产品质量监管[1]。对各农资经营网点和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坚决杜绝禁限用农药、肥料的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扎实开展春季、秋季农资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夏季肥料市场专项整顿行动、各类农产品上市前集中抽查, 实现源头式管理, 确保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强化队伍建设, 促进履责能力提升

加大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培训力度, 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监管形势, 使执法人员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法律修养, 在工作中做到业务精通、程序到位、效果显著[2]。完善日常工作机制, 建立起规范的投诉举报、巡查检查、台账建设等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 细化奖惩措施, 以此倒逼执法人员主动学习、依法履责, 杜绝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精心组织开展农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活动, 推进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 提升农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2.3 创新工作方式, 探索长效管理途径

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制度为基础, 指导各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起完整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生产档案及质量检测体系, 对辖区内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 特别是限用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严格健全销售档案, 由此形成问题农产品倒查机制[3]。通过构建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信用体系, 严把市场准入考核, 逐级明确风险责任, 强化法律意识, 督促有关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4 推进全面监督, 构建全民参与格局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 做好农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 把及时公开农产品检查、检测信息作为重心, 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发挥出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4]。以“食品安全月”等活动为载体, 增强部门互动, 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扩大农业执法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多种方式畅通投诉举报途径, 使广大群众能够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来, 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3 结语

总而言之,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要始终立足专业、法治的视角, 认真总结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以制度建设促进步, 以思想解放促发展, 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自身能力, 才能适应日益繁重艰巨的行业监管形势, 真正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贾林.加快辽宁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 (4) :69.

[2]李长健, 罗洁, 梁菊.关于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5) :114-118.

[3]李花芳.谈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执法[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9) :242.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5

根据《xx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农业发〔20xx〕49号)文件要求,为了解决我市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我局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活动分3个阶段,现就自查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整治方案。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由韩林麟副局长任组长、局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确定了责任人和承办单位。同时各区县农业局按照本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各成员小组分别制定了《种植业(果品)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2、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自查。

从3月10全面开展了自查工作,截止4月25日,全市联合执法检查15次,先后检查农资销售,农产品产、销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11个,自查率100%,自查有问题59个企业,自查阶段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经过对自查阶段工作梳理、分析,发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农产品种植企业超剂量使用农药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农药销售企业以肥充药、过期产品销售、产品以次充好、进货台帐不全亟待治理;

三是“三品”生产企业存在产品包装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等问题;

四是一些养殖企业滥用抗生素、未按合理休药期组织生产;五是农产品检测资金投入不足,检测机构存在设备老化、检测设施配备低下,例行监测频次较少等问题。

3、强化舆论宣传,加强指导服务。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与春季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春耕生产的大好时机,通过流动宣传车,深入城市街道社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共出动流动车40台(次)、制作光盘10盘、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系统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发挥技术优势,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各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发放《简报》共20xx份,利用《简报》宣传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管理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向农民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形成了强大宣传声势,为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开展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认识不足、体制不顺、力度不大、手段不强等问题,影响了整治工作及时、全面地开展,导致整治工作不到位。

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区(县)的个别部门启动速度较慢,行动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的整体进展。

三是一些成员单位向基层延伸不够,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问题。四是信息报送不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自查阶段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将进入集中整治阶段,为了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进综合执法、开展检查监测。

全面加强农业执法,重点推进区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动物防疫监督、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兽药和禁用化学品清理检查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违规生产行为的检查,对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区的检查。全面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频次,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重点开展对主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监测和监督抽查。

2、强化督导整改、及时查处曝光。

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于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严厉查处。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

3、加强指导服务、完善制度建设。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篇6

关键词: 网络安全与执法    课程体系    公安机关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目前的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经从以前的“人群扩散”走向“深入发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已经深深植入网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隐患重重,网民安全意识薄弱,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我国的网络执法建设严重滞后,所以公安机关急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保卫与执法的队伍,以期预防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保证网络环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为了满足国家和政府在网络安全执法方面的人才需求,公安政法类高校相继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2014年教育部新批了7个学校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至此已有21个学校开设了此专业,其中20个公安类院校,1个政法类院校(甘肃政法学院)。

1.研究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历经十年的努力,最早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是,由于早期开设该专业的几所学校里该专业所属学科不同、培养方向不同、师资情况不同等原因,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并不统一[3]。多数学校该专业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招生,尚处于摸索前进状态。目前,公安技术正式被设定为一级学科,网络安全与执法已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因此结合已有的有限经验,认真研究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课程体系十分重要。尤其是作为唯一开设该专业的政法类院校的甘肃政法学院,在借鉴已有公安类院校的学科建设经验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院自身的特色和所处的位置,制定和完善课程体系。

2.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职业需求确定的。首先,要保证该专业的毕业生有优良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警察的基本素质;其次,要掌握网络安全执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最重要的是,要经过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情报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取证技术和网络监察技术的专业学习与实践,确保毕业生能在公安机关的网络安全保卫与执法部门及相关的领域进行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控制、进行网络犯罪的执法工作,也能在相应的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从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这个专业有很强的职业指向性,毕业生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4]。因此在专业建设上,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并逐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5]。

3.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网络安全与执法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法学、公安学等领域的综合知识[6]。该专业研究的领域广、涉及的内容多,且具备明显的跨学科特性。在研究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到总课时、学分,学校的特色定位等细节问题。既要充分兼顾跨学科特性,又不能一股脑地堆砌。考虑到本专业人才的应用型特点,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兼顾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还要掌握可以直接使用的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

(1)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常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搜集整理信息,撰写网络技术文档。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网络安全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4)能胜任网络安全与执法方面的实际业务工作,组织实施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完成互联网的安全监管,进行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侦查办案,监控互联网违法信息,搜集互联网情报信息,并且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监察。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要结合上述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同时,设计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完整性、系统性、交叉性问题。要确保专业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系系统、完整。某个课程是开设还是取消,要作深入调研,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尤其甘肃政法学院是唯一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政法类院校,我们在借鉴公安类院校的经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

我们组织教师到较早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学校进行调研,到相关技术设备企业参观学习,并专门召开多次公安技术学院内部教学研讨会,在内部讨论的基础上,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分析。最终,根据国家和政府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结合及我院师资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调研结论和分析研讨结果,最终确定我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计划,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执法两个课程群。用箭头表明了课程之间主要的选修课关系,实线方框表示必修课,虚线方框表示选修课。

图1    网络安全课程群

图1为网络安全课程群。由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是计算机科学,因此《计算机基础》是后续多门课程的基础。但受限于课时及学生精力,在该课程中仅将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在内。而《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体系与技术》则需要《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门课程的支持。除了必修课之外,网络安全课程群里也包括一些专业选修课,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拓宽知识面。例如,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选修《网络程序设计》,而对信息保密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可选修《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技术》课程。

图2    网络执法课程群

图2是网络执法课程群。这些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并不明显,但是内容有交叉,为了充分利用教学学时,在编写教学大纲时要做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证据分析与鉴定技术》和《计算机取证技术》在当今形势下是非常实用的,现在各级公安系统都十分重视计算机勘查取证,取证专家在实验室内分析从犯罪现场获取的计算机及外设、各种电子产品等[7]。国内的电子数据勘察取证工作正在迅猛发展,甘肃政法学院已经建立电子取证实验室,所以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取证、电子证据分析与鉴定能力,可以考虑把电子取证作为该专业的一个特色方向建设。

4.结语

以上是我们学院确定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要细致地研究每一门课的教学内容,做到前后衔接、内容不重复。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及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社会检验,进一步完善并优化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课程群设置,构建具有政法特色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群体系,力争把我校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打造成西北地区甚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net.c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2015-02-03.

[2]杜瑞颖,张焕国,王丽娜等.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8):1-3.

[3]靳慧云.地方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探究[J].技术研究,2011(10):78-79.

[4]佟辉,齐莹素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11),84-86.

[5]曹金璇,张建岭.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4):63-65.

[6]李瑞生,王秋云,金涛等.公安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3(7):74-76.

[7]蔡满春,王宇.公安政法院校开设电子数据课程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2(24):68-69.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7

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从业者思想素质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对象是养殖户、屠商和牲畜贩运户, 相对文化素质不高, 法律意识淡薄。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在执法过程中, 时常受到阻挠, 甚至是辱骂、殴打。因此加强对其的宣传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首先加大《动物防疫法》、《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兽医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悬挂过街红等途径, 把宣传和具体工作实施紧密结合起来, 向全社会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及其相关法律知识, 引起各级政府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奠定基础。再次加强养殖户、规模场、养殖小区、屠宰加工厂、饭店、宾馆、超市等场所的宣传工作。通过在养殖场和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挂图;给养殖场 (户) 和经营者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 增强他们科学养殖和法律法规意识。

2 加强基地监管, 强化源头控制

动物饲养是动物及其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安全卫生的动物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将动物饲养环节的监管工作纳入正常程序化轨道。首先, 监管部门要与各养殖大户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及畜牧投入品使用管理责任书, 明确被管理对象责任和义务。开办养殖场 (户) 必须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建立健全动物饲养场养殖档案、免疫档案、防疫及畜牧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其次, 要加强监督检查, 从动物饲养饮用水、饲草、饲料、兽药添加剂投入品、免疫注射、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场区环境卫生和饲养条件等多方面严格要求,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引种程序上要求事先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按规定办理引种手续, 然后按程序引种, 在出栏销售环节上必须向当地乡镇兽医站申报检疫, 经检疫员检疫合格, 养殖业主方可凭动物畜禽标识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输经营。要从种畜禽生产、饲料生产、动物饲养、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方面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 严厉打击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经营中的违法行为, 强化畜牧生产投入品监管, 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

3 严格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是动物在离开生产饲养地之前所实施的检疫, 即到场到户开展的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的基础, 做好产地检疫工作, 是从源头控制动物疫病流行的根本措施, 决定着整个检疫工作的质量。要做好该项工作, 首先要利用村级防疫员担任产地检疫协检员, 乡站与其签订协检协议书, 明确责任及利益关系, 形成覆盖全县的动物产地检疫网络, 以适应产地检疫的实效性。其次合理设置报检点, 公布报检电话, 公示报检程序及收费标准。再次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免疫档案。实行一户一薄的管理方式, 做为产地检疫的依据。全面掌握动物流动情况, 随时对即将离开生产场地或生产场所的动物进行检疫。

4 加强流通环节监控

检疫既是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 也是确保上市畜产品安全最直接的关口。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实现对畜禽饲养产地、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督、检测, 有效控制有害畜产品进入流通。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控是防止动物疫病交叉传染及控制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对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要严格执行动物运输检疫制度, 对异地销售的畜禽一定要严格检疫, 防止疫情扩散。其次要加大市场环节的执法力度, 严格执法, 决不徇私。执法的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集市等畜产品质量问题高发地, 防止有质量问题的畜产品从这些地方流入市场。再次, 要结合可追踪体系的建设, 严格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一旦经营者违规经营, 要严肃处理, 严重的坚决取缔其经营资格。有效防止染疫动物产品的销售, 控制疫病传播。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保障人类健康, 促进畜牧业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的需要, 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的需要, 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 在当前我国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如何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卫生监督,执法,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加强检疫监管,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动物检疫, 2013, 30 (5) :32-33.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8

1 加快体制改革, 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一是农业部要尽快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以便统领全国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工作。二是各县、市、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大改革力度, 将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检疫站进行整合, 统一命名为“动物卫生监督所”, 并按照执法机构必须具备组织机构代码、独立法人和独立帐户“三要素”的要求, 确立执法主体资格;同时, 在乡镇设立派出机构, 统一命名为“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某分所”。三是各县、市、区政府必须把动物卫生监督所列入行政或参公管理编制, 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坚决杜绝“收费养人、罚款养事”的现象。

2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执法水平

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是畜牧兽医部门的执法队伍, 代表着畜牧兽医部门的形象, 也代表着畜牧兽医部门的水平, 有必要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一是鼓励执法人员接受国家的继续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 各地原来的动物检疫站引进了部分非畜牧兽医专业的人员, 他们有的是中专学历、有的仅初中文凭, 要鼓励这些人继续接受成人教育, 完成畜牧兽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二是各级要以多种形式搞好法律法规培训。省、市、县3级要以多种形式开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 让每个执法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运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办案水平。三是执法人员要加强自学, 提升素质, 提高执法办案的能力。

3 加强各环节的监管, 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3.1 加强饲料和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 把好源头关

一是对辖区内的饲料和兽药生产企业, 要严查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 看是否生产无批准文号、过批准文号期的饲料和兽药或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还要检查是否有擅自改变批准配方进行生产的行为。二是实行兽药准入制。凡是在咸宁市销售、使用的兽药, 必须到当地 (县级) 动物卫生监督所登记、备案, 并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获得准入后, 方可销售或使用;没有登记、备案的兽药, 一律严查。三是严查兽药经营门店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购销记录以及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标签和说明书, 并检查是否经营人用药、过批准文号期的兽药或违禁药品。

3.2 加强动物养殖环节的监管, 把好生产关

一是各县、市、区必须对辖区内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摸底、登记并纳入数据库, 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 督促建立养殖档案, 明确监管人员, 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 监督免疫、休药等制度的执行, 严禁在养殖生产中使用人用药和违禁药品, 把好安全生产关。三是强化规模养殖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管, 严防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和餐桌;同时, 防止虚报冒领无害化处理补助的情况发生。四是强化规模养殖场出栏生猪的监管, 确保所有出栏生猪都经过“瘦肉精”快速检测, 严禁将阳性猪出栏。

3.3 加强动物屠宰环节的监管, 把好加工关

一是强化凭证入场。屠宰场必须凭产地检疫证明和“瘦肉精”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入场。二是强化临栏抽检。“瘦肉精”的检测必须根据农业部的要求, 按照猪群3%的比例进行抽检, 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屠宰。三是强化药物残留的检测。屠宰后, 必须抽取动物内脏和瘦肉进行药残检测, 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出场上市。

3.4 加强动物交易环节的监管, 把好交易关

一是各县、市、区必须在辖区内动物交易市场以及有动物或动物产品交易的农贸市场设立动物卫生监管站 (点) 。二是每天必须派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到动物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实行监管。三是每天必须在动物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区收市后进行消毒;而且, 当动物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区出现重大动物疫情时, 必须按照要求进行休市。

3.5 加强批发零售和餐饮环节的监管, 把好质量关

一是强化肉类批零环节的管理, 严格猪、牛、羊肉的进场查验、检疫、换证和出证工作, 做好冷鲜肉分销、批零的监督工作。二是强化餐馆、酒店和学校食堂的监督, 要将供货商的执照、资质进行建档备案, 还要定期抽查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 严防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向餐馆、酒店或食堂。

4 强化检疫工作, 消除畜禽产品质量隐患

4.1 加强产地检疫, 把好准出关

一是各县、市、区必须在镇、乡、村合理布局, 设立产地检疫申报点, 要有明显的标志, 还要注明电话号码和办公地点。二是严格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等的要求实施产地检疫, 有疫情一律不得出证。三是按照《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的要求, 强化自宰自食生猪检疫工作。四是督促落实产地检疫申报制, 做到有出必检、严格查验、规范出关, 严格把好准出关。

4.2 加强运输检疫, 把好过境关

一是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农办医[2012]5号) 的要求, 签订责任状, 持证合法上岗, 规范检查行为, 防止“三乱”现象发生。二是不断完善检查站的设置和建设。三是各检查站要严格履行查证、验物、消毒职责, 把好过境关。

4.3 加强屠宰检疫, 把好出场关

一是在乡镇合理布局, 设立定点屠宰场, 推行定点屠宰, 严禁私屠滥宰。二是各定点屠宰场的检疫人员要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的要求认真实施宰前、宰中、宰后的检疫工作, 严防病害肉品出场。三是做好屠宰检疫的各项记录, 把好出场关。

5 推进综合执法, 加大办案力度

5.1 落实“三个到位”, 推进机构建设

在动物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过程中, 要坚持“工作机构到位、工作经费到位、工作手段到位”3个目标, 进一步推进执法机构建设;同时, 完善委托手续, 做到综合执法、程序合法。

5.2 拓展执法领域, 加大办案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县 (市、区) 一级分类规模养殖档案、兽药及饲料经营档案、GSP企业档案、“三品一标”认证档案、交易市场档案、加工企业档案、经纪人档案等, 做到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并能够深入生产的各环节和各领域进行监管和执法。二是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基础上, 重点强化养殖监管、产地检疫和屠宰抽检三大环节的执法工作。三是以“瘦肉精”集中整治、兽药和饲料打假、生鲜乳集中整治、兽药GSP规范、综合执法检查等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 强化日常执法和监管工作, 建立集常态监管、例行检测、重点监控为一体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长效机制。四是以监督促进管理, 以管理促进法律规章及制度的完善, 拓展执法手段。五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营造综合执法的氛围。六是加大各环节的执法办案力度, 不以罚没代替执法, 多办大案、要案。

5.3 加强部门配合, 搞好协同办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9

2009年, 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怎样的局势, 存在哪些问题?整治工作如何开展, 具体方法如何落实?

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

的重要性及面临的局势

首先, 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但我国的畜产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畜产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 对于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我国畜产品生产在养殖、销售、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分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 一些企业和个人无视国家法律, 惟利是图, 致使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严重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构成了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因此,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 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 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 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 我国畜产品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极具潜力的新增长点。尤其是黑龙江省在实施主辅换位发展战略以来, 畜牧业已经占据了农业的半壁江山, 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如果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将会对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 中国国产的所有乳制品在短期内发生了严重的滞销, 到2008年11月份奶粉积压就达30万吨。根据业内人士分析, 根据2007年全国乳制品总产量3 650万吨计算, 如果不发生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的产量应该会在3 800万吨以上, 但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整个乳品市场萎缩的幅度大概在一半左右, 由此, 2008年的乳制品总产量约在3 400万吨, 全年萎缩10%以上。乳品企业陷入困境, 与其紧密相关的奶牛养殖业和饲料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再次, 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存在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时, 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与消费障碍。问题严重时, 还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 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 更重要的是要从稳定社会秩序和保证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 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祖伟在“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暨执法年启动仪式”的讲话中指出,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事关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200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对我省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冲击日益加深。可以预计, 2009年将是近年来我省畜牧业经济发展最严峻的一年, 也是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越是在困难时候, 越是要重视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工作, 千方百计确保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不出大问题。因此, 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 认识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一定要全力以赴、周密细致地切实加强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确保畜牧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开展“执法年活动”的意义

开展“执法年活动”, 可以切实解决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价、处置和发布等工作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 落实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加强执法力量, 加快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开展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 表明国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和整治质量安全问题的决心, 通过加强执法和监督对违法者起到警示作用。

我国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认识模糊, 对“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投入品对人体的危害了解的不多, 只是通过新闻和道听途说了解少部分相关知识。通过开展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可以加强宣传, 制造更强的舆论氛围, 让老百姓更多地了解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引导其正确消费, 并可倡导消费者抵制购买未经检验的畜产品, 对违法者进行监督举报。

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执法年

活动的实施

一、制定质量安全整治方案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为贯彻农业部开展的“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 同时为巩固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成果, 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了《2009年黑龙江省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 《方案》中明确了指导思想、整治目标和整治任务, 并对具体工作的实施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 质量安全整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方案》中明确了畜产品及投入品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即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以畜产品及投入品为重点, 强化执法监管, 坚持标本兼治, 着力转变生产方式, 加快推进基层畜牧业综合执法, 逐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方案中确定整治目标为, 继续保持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实现兽药产品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力争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 饲料质量稳步提高, 总体合格率达92%以上, 杜绝在生鲜乳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 继续保持黑龙江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100%。

(二) 整治范围和任务

此次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的范围包括生鲜乳、饲料和兽药三个行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1. 生鲜乳专项整治

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任务是加强生鲜乳质量监管和实施奶站标准化管理, 落实生鲜乳收购站购置机械设备补贴, 实施《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督执法, 加强监测与执法的衔接, 畅通生鲜乳质量安全举报投诉电话;开展《奶牛场卫生规范》、《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 (试行) 》培训推广工作, 加强奶牛养殖技术指导与服务, 提高生鲜乳质量。整治以生鲜乳收购站为重点, 兼顾生鲜乳运输车辆和奶畜养殖场 (小区) 。

2. 饲料专项整治

饲料专项整治行动主要任务是对各类获证饲料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和清理整顿;全面开展执法检查,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 加大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和频次;组织开展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从源头上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 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重点检查蛋白饲料原料和猪、牛饲料 (含自配料) 、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3. 兽药专项整治

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主要任务是加强兽药生产企业监管, 确保兽药GMP有效实施;强化兽药市场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兽药使用管理, 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监管, 保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加大监督抽检力度, 提高兽药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检查农业部第193号公告、第560号公告中规定的禁用兽药和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假劣兽用生物制品、兽药及兽药标签组方违规产品;非法企业生产的非法兽药;猪、禽、牛奶等动物性产品中禁用药物、抗生素 (抗菌剂) 类药物残留。

(三) 方案实施计划

2009年3月底前为排查阶段, 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工作。对畜产品及投入品存在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开展自查,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行情况开展自查。2009年4月1日—11月底为集中整治阶段。主要方法:一是开展检查监测;二是推进综合执法;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四是及时查处曝光;五是强化督导整改;六是完善制度建设。2009年12月份为总结提高阶段。各地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省畜牧兽医局将于12月下旬召开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结会议。

二、启动“执法年”活动

2009年3月24日, “黑龙江省畜牧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暨执法年启动仪式”在齐齐哈尔市召开, 全省13个市 (地) 及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的畜牧局长、主管畜产品安全工作的副局长, 67个县 (市、区) 的畜牧局长, 省奶业协会和省饲料工业协会负责人, 省农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农产品或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同志, 省畜牧兽医局相关处室及直属有关单位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齐齐哈尔市畜牧水产局和富裕县政府做了典型发言, 交流了在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供全省各地借鉴和学习。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和饲料工业协会代表乳品企业和饲料企业做了表态发言。受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局长祖伟同志委托, 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洪英华全文宣读了祖伟同志的重要讲话, 并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好祖伟局长讲话精神, 切实抓好饲料、兽药及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 推进执法年全面启动提出了要求。

这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全省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会议, 又是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年的启动仪式, 还是依法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监管工作开好头、起好步的动员大会。会后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孙文志带领由省局科教处、医政药政处、省饲料兽药监察所和齐齐哈尔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共同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齐齐哈尔市的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店进行了突击检查, 迈出了黑龙江省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年活动的第一步。

2009年3月25日, 作为《黑龙江省2009年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的重要环节———黑龙江省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推进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全省13个地市畜牧局的主管局长和饲料办主任、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的相关人员、省饲料工业协会各位副会长、秘书长以及部分饲料生产经营负责人等2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作了部署, 并解读了《黑龙江省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行动实施方案》;洪英华副局长代表省畜牧兽医局与各地畜牧局负责同志签订了《饲料质量安全责任状》。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已经正式启动。

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重点和落实办法

祖局长在讲话稿中, 对黑龙江省过去几年来在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做了总结, 对当前局势进行了分析, 并对执法年活动的具体实施和落实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用五个“抓好” (即抓好执法监督管理;抓好畜产品及投入品检验检测工作;抓好畜牧业标准化工作;抓好预警应急处置工作;抓好培训和宣传工作) 和三个“加强” (即加强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较好地概括了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重点和落实方法。此外, 在《方案》中, 也对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开展、落实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思考

在谈到有毒奶粉引发的企业道德问题时,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 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 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的确, 企业如人, 无道者必自毁。市场经济大潮中, 企业发展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但企业在追求利润和回报的同时, 更应意识到自己同样是社会的细胞, 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是企业的生长环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源, “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这些道理浅显易懂。企业依赖社会, 同样要反哺回报社会, 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 企业家不仅要懂得怎么去赚钱, 也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10

2014年第一季度, 质检总局继续深入推进“质检利剑”行动、“双打”专项行动和重点区域整治, 全面加强缺陷产品召回、12365系统建设, 不断提升质检部门执法打假能力和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质检利剑”行动。在2013年工作基础上, 按照突出重点、重拳出击的思路, 继续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一是开展日用消费品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儿童用品、食品相关产品、手机产品等。确定4月12日至4月19日为全国食品用纸制品集中打假行动周。通过暗访, 发现食品用纸制品违法案件线索83条, 儿童用品产品违法案件线索16条。查办儿童用品案件37件, 涉案货值53万元。二是开展农资产品专项行动。重点以化肥、农药为重点产品, 开展“农资打假下乡”和执法打假行动。各地质监部门共组织暗访活动1 207次, 摸排制假企业和窝点1 216家, 进入乡村12 158个, 进入农户34 276个, 抽查样品11 800批次, 接受农民咨询93 782起, 受理农民投诉举报855起, 查办农资案件806起, 货值1922万元, 移交公安23起。三是部署开展建材产品专项行动。重点检查防水材料、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木地板、采暖散热器等产品, 查办建材案件1 208起, 涉案货值1.4亿元。围绕国务院部署的“化解落后产能”问题, 专门研究进一步打击“地条钢”问题。四是深入开展汽车及其配件专项行动。以专用校车、制动器衬片、制动液、安全气囊等为重点, 打击无证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以假充真、废旧翻新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共查办案件143起, 涉案货值413万元。

同时, 质检系统还开展了网购产品执法打假工作, 摸排出32批次产品质量违法线索, 落实源头打假责任。

二是保持“双打”高压态势。一季度全国质检系统共查处案件4 744起, 涉案货值2.7亿元, 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7起, 捣毁窝点70个。检查服装、小家电、箱包、玩具、鞋类、家具等大宗出口商品37万批次, 查获不合格大宗出口商品2 514批次, 货值1.2亿美元。起草了《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依法公开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

三是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工作。2014年一季度共开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45次, 涉及车辆13.4万辆。按汽车召回涉及汽车总成分类, 因发动机存在缺陷召回汽车数量最多, 共召回3次, 涉及车辆4.5万辆;其次是车身部分存在缺陷实施召回3次, 涉及车辆3.3万辆;召回数量排在第3位的是电子电器缺陷, 共实施召回7次, 涉及车辆2.4万辆。

一季度共实施儿童玩具召回9次, 涉及儿童玩具1 255件;共实施家用电器召回2次, 涉及家用电器13.2万件。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11

几年来,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安全生产体制机制、监管力量、执法能力、基层基础等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与日益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还不适应。因此,必须把基层基础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

(一)加快推进机构队伍建设

加强监管执法机构队伍建设,是我们抓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工作机构,没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监管执法队伍,就无法承担繁重的监管任务。因此,各级安监部门,特别是各设区市安监局,要把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抓紧、抓好。一要推进监管机构队伍建设。目前,三明、龙岩、宁德市的县(市、区)安监局还没有升格,其他一些地方的县(市、区)安监局班子配备还没到位,鼓楼、闽清、湖里、海沧、翔安、芗城、龙文、长泰、鲤城、荔城、城厢、涵江、湄洲、明溪、泰宁、梅列、延平、邵武、建阳、浦城、光泽、松溪、政和、长汀、上杭、柘荣、周宁、泰宁、屏南等于29个县(市、区)人员编制少于5人。所以,机构升格、班子配备和队伍建设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设区市安监局必须责无旁贷地负责推动县(市、区)安监局升格,争取配齐班子、增加人员编制,这项工作要靠上下一起努力,争取在2008年上半年绝大部分县(市、区)安监局能升格,增加人员编制。设区市安监局班子配备问题,我们省局将继续推动。二要推进执法机构队伍到位。省编办文件下发以来,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省执法支队、大队机构编制都已核定,但有的编制没有达到文件规定的下限要求,人员到位慢的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全省还有201名已下达编制的执法人员没有到位,到位率为65.9%。泉州市执法支队尚未成立,台江、芗城、漳浦、永春、湄洲、梅列、清流、泰宁、政和、福安执法大队编制低于5人,台江、福清、平潭、三元、顺昌执法大队人员至今没有到位一个,到位1-2人的有25个县(市、区)。因此,各地要加大力度,人员没有到位的2008年上半年要全部到位,人员编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按文件规定增加编制。同时,执法队伍力量不能分散,要集中强化执法工作。

(二)不断强化乡镇安全管理

乡镇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也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更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这几年,通过“创安”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委托执法,乡镇(街道)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但是,目前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大部分乡镇(街道)机构只是挂个牌子,人员也大部分是兼职,而且流动性大,委托执法进展慢。下一步,我们将争取在《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中明确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各级安监部门特别是县(市、区)安监局要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人员,全面开展委托执法工作,切实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一要建立健全机构。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设置独立的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和其他机构合署的,要明确以安全管理工作为主。二要充实稳定人员。要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分管领导,至少每个乡镇(街道)有一个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人员也要相对固定,工作变动的要及时调整充实。三要全面启动委托执法。对委托乡镇(街道)行使部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有一些地方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和不放心的思想,工作进展慢。各地必须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省政府法制办、省安监局的要求,加强工作指导,加快工作步伐,全省要在2008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委托执法工作。四要完善工作制度。各级安监部门要指导所辖乡镇、街道,通过制定乡镇(街道)委托执法工作规范和制度,开展基层执法人员培训,推进委托乡镇执法工作,提高乡镇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水平。

(三)切实加强监管执法工作

行政执法是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的重要工作,是提高监管监察系统工作权威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地方都开展了行政执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执法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2008年,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必须全面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坚决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一是思想认识要提高。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是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是我们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最有效的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监监察,检查督促是一个方面,但光靠检查督促行不通,解决不了问题。对一些无视法律法规、严重违法的行为,必须靠执法、靠处罚来解决。二是监督检查要到位。监督检查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一个手段,但监督检查必须认真细致,有针对性,不能走过场。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检查时必须能发现;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跟踪落实整改,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要及时抄告有关部门,确保整改到位。检查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没有督促整改到位,出了事故就可能要承担责任。三是执法处罚要严格。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有的行政处罚非常严厉,处罚不当后果将相当严重。因此,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查处,不得有半点随意和马虎。要做到适用法律法规依据准确,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合法、合理、公正。对该立案的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立案调查,该处罚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相应条款的规定处罚到位。对各类举报,也要按规定调查核实,该处罚的要处罚到位。四是执法程序要完善。法定执法程序是对执法权力的设防和监督,是公民权力和义务的保障,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正确使用法律文书。对各类事故的处罚,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立案调查,不能以事故调查报告代替调查取证材料,更不能依据事故情况直接下达处罚意见书。重大处罚该报上级备案的要及时上报备案。五是执法服务要强化。要做到执法与服务并重,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及时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六是执法机制要完善。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执法涉及面广、难度大的,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要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对下一级安监部门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建立完善执法分析制度,全面掌握执法动态,调整执法工作重点,增强执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安全管理加强了、安全条件改善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才有可靠的基础。因此,要把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作为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职责。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其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总责,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指导和监督。要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二要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建设。2008年将把“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列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创建责任,并着重抓好四类企业创建工作:规模以上企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和有人员密集场所的企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企业。三要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要督促企业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落实“三同时”制度,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广新技术应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为契机,加强源头控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

(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完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和监控机制,对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故灾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一要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要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推动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要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培训、演练,搞好政府、行业、单位预案的衔接,构建科学实用的预案体系;要规范应急救援程序,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的职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大投入,加快各级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要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事故损失。二要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要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级安监部门要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的指导、督促,定期督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督促相关部门、企业、单位落实隐患整改,确保隐患及时整改治理到位,对跨区域、跨行业、难以协调解决的重大隐患,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明年省局将建立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将一时难以整改治理到位的重大隐患,列入政府挂牌督办项目,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及时协调督促,实时跟踪督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三要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省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及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重大危险源监控机构和系统建设;要完善全省重大危险源评估、登记、建档,实施分级属地管理,建立相关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与省、市监控平台对接;要强化重大危险源管理,修改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明确相关职责和监控要求;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要完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逐步构建省、市、县三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事故预警体系。

(六)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教育

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既依靠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物质基础,但更有赖于全民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安全素质的提高。各级安监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以《安全生产法》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规宣传。省局目前正要开展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课题调研,将研究提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规定。要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加强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安全素质。要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树立“安全生产月”活动品牌。要加强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五送”(送社区、送家庭、送企业、送学校、送农村)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要全面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报》、《安全与健康》杂志、各级政府网站和信息刊物的作用,大力宣传典型、经验,揭露矛盾、问题;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支持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协会、新闻媒体举办企业安全文化论坛,打造企业安全文化品牌。

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键在队伍。全省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服务发展的意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推动全省安全生产进一步稳定好转,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压力大,风险也大。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提高履行监管监察工作的能力。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以及依法治安、重典治乱等一系列安全生产重要理论和工作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要注重学习法律法规。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事故调查处理《条例》,以及陆续出台的“两高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六)等重要法律、法规,正确熟练应用法律条文,依法指导、协调和开展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不断提高我们依法行政的水平。三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结合本职工作,善于思考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新形势、新矛盾,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

(二)强化协调,抓好综合监管

实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法律赋予安监部门的职责。我们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强化运作协调,不断提高综合监管工作水平。重点要把握四点:一是支持配合。就是对各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工作,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把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到工作的“主角”位置上,充分尊重、肯定专项监管部门的工作,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和各相关专项监管部门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协调服务。就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对监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问题,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安办的作用,帮助协调解决。三是监督指导。就是要大胆开展工作,依法监督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以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指导相关部门及其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

抓重点,就是要抓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力求突破重点、带动全局,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一是重点地区。由于各地安全生产工作进展不平衡,地区单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要突出抓住事故多发、长期被动、工作相对滞后的地方和单位,加强监管,重点突破。二是重点行业。从全省来讲,每年都要根据情况,梳理、确定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当前重点打好煤矿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两个攻坚战,强化各专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强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管,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三是重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差别很大,要抓两头、带中间,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重点骨干企业,让他们起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抓好乡镇小企业、安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企业和发生过重特大事故的企业,督促他们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四)注重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落实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工作难在落实、重在落实、贵在落实,落实是抓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抓落实,一是态度要坚决。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对上级布置的任务,领导交办的事项,职责范围的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不能讲任何代价。二是行动要迅速。对需要落实的事项,要做到反应灵敏、动作迅速、执行有力,决不能拖拉。同时,对需要反馈的事项,要及时反馈,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三是措施要具体。对各项工作安排,要结合实际具体化,认真研究提出具体的办法措施,将工作尽可能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决不允许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四是落实要到位。对各项工作落实,必须加强跟踪检查,指导督促,认真研究解决工作落实过程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树立形象,加强廉政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篇12

此次专项行动分为“清新居室”执法、重点建材产品执法两个部分。其中“清新居室”专项执法以油漆涂料、人造板等室内装饰材料产品为重点产品, 重点打击涉及室内装饰材料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建材产品执法以钢材、水泥、砖、防水材料等大宗建材产品, 特别是“五水共治”工程涉及的排水管等产品为重点产品, 重点保障涉及“五水共治”工程用建材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次专项执法行动, 浙江绍兴市、县二级质监部门将切实加强与公安、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 积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形成并加大执法合力;同时, 浙江绍兴市质监局将通过对区、县 (市) 局的重大案件督办和指导协调, 提高此次专项执法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开展此次专项执法行动, 该局将集中查处建材产品质量违法行为, 督促企业认真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不断净化辖区建材产品市场经济秩序,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氟化物含量测定论文下一篇:软土路基处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