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案例(共8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案例 篇1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履职、主动出击,围绕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私屠滥宰及注水和注入其他物质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巡查检查和监督抽查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会同公检法机关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其中山西、天津、新疆、安徽、云南、四川、广东、浙江等地农业农村部门紧抓线索,深挖源头,积极查办案件,依法查处了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大案要案。在质量兴农万里行启动仪式上,农业农村部向社会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十大典型案例,供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学习借鉴,推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山西省永济市农委查处邹某某生产含有限用农药山药案
2016年3月,山西省永济市农委在对黄河滩山药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邹某某在其种植的山药地块使用限用农药甲拌磷和甲基异柳磷,送检的土壤样品里经检测含有甲拌磷成份。经查,邹某某共购进甲拌磷12箱,甲基异柳磷12箱,在山药地块使用甲拌磷4箱,甲基异柳磷111瓶,随后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2016年9月,邹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处罚金1万元,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食品有关的农业种植及相关活动。
二、天津市宝坻区农业部门查处怡某某等人在香菜种植中使用限用农药案
2016年4月13日,天津市宝坻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接群众举报,宝坻区朝霞街道中关村园区有人使用限用农药甲拌磷种植香菜。宝坻区农业部门立即派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发现焦某某等5人为了清除虫害,在承包的200亩香菜地内使用了甲拌磷农药,经检测,甲拌磷含量不符合标准。农业部门随后对涉案地块种植的香菜进行了翻耕销毁,将涉案产品1000余斤进行了查封销毁,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怡某某等5人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到一年六个月,并处罚罚金;禁止怡某某等在三年内从事蔬菜类食用农产品的种植、销售活动。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霍城县农业局查处马某某生产含有限用农药蔬菜案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在第四季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发现伊犁州霍城县清水河某蔬菜生产基地油白菜、上海青样品氧乐果超标80倍。霍城县农业局执法大队立即组织追回未售上海青和油白菜,与棚内不合格蔬菜一并集中销毁,同时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2018年4月,生产基地负责人马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四、安徽省霍邱县畜牧兽医局查处王某某等人向生猪注药、注水案
2016年,安徽省霍邱县畜牧兽医局联合县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经2个月的暗访蹲守,成功端掉一个给待宰生猪注药、注水窝点。执法人员现场查获生猪29头,盐酸异丙嗪7支,无名药水1瓶及作案工具若干。经查,该窝点负责人王某某伙同张某某等人,于2016年7月至9月期间,贩购生猪后注射药物并注水,检测其所注入的无色液体以及生猪尿液中含非食品原料肾上腺素,案件随后移交公安机关查处。2018年5月,王某某、张某某二人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查扣在案的猪肉4780公斤予以没收、销毁。
五、云南省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查处董某某销售死因不明牛案
2017年9月29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由旺镇常村村委会中寨组董某某用仓栅式货车装载一头死因不明的黄牛尸体,从旺常村家中运往芒市,途经长水客运站时,被执勤的特警查获并转交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处理。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及时赶赴现场依法进行调查,发现董某某运载的黄牛,为约650公斤的杂交公牛,经临床检查判定无生命迹象,属于死因不明动物尸体。9月30日,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法责令当事人董某某对死亡黄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予以查处。2018年3月23日,被告人董某某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一审被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六、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查处高某某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案 2017年12月6日,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接群众电话举报电话,反映郫都区安德镇安宁村4组有人私自屠宰生猪。2017年12月7日凌晨1时,成都市农业综合执法总队执法人员会同郫都区农业和林业局执法人员对群众举报地点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当事人高某某正在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现场不能提供《生猪定点屠宰证》,涉嫌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活动。执法人员现场对涉案生猪、生猪产品及屠宰工具等物品实施了扣押措施。经物价部门认定,该批生猪货值为人民币20余万元。另查明,当事人当日已销售屠宰的5片生猪胴体和生猪产品共计190公斤,违法所得3490元,当事人非法屠宰生猪的货值金额共计21万余元。2017年12月,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涉案当事人被刑事拘留,公安机关已侦查终结,并移送检察院。
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畜牧兽医局查处吴某某违法使用“瘦肉精”案
201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畜牧兽医局接到群众来信举报,反映乌苏市夹河子乡奎河村某养牛场存在往牛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的情况。经核查,吴某某在乌苏市夹河子乡奎河村饲养有78头牛,采集的尿液、血清和饲料样本中“瘦肉精”快速检测呈现阳性。进一步检测显示,尿液中克伦特罗含量为2.73mg/L,饲料中克伦特罗含量为0.398mg/kg。随后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目前,8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6个月至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首犯吴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65万元。
八、天津市武清区畜牧兽医部门查处李某某使用盐酸克仑特罗养殖生猪案
2017年2月6日晚,天津市武清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驻康华肉制品有限公司检疫员,对当地运猪户朱某某运到屠宰场屠宰的15头猪进行快速抽检,发现2份尿样盐酸克仑特罗呈阳性。经查,该批次15头生猪有10头来自武清区黄花店二街个体养殖户李某某。经进一步调查,李某某于2015年10月从流动药贩手中购买了500片含有瘦肉精成分的药品,用于治疗生猪咳喘。2月8日,武清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不合格的猪肉产品及养殖户李某某饲养的盐酸克仑特罗超标的23头生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武清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6+.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2017年11月,被告人李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假释之日起三年内从事畜产品养殖、销售。
九、广东省中山市渔政局查处中山市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案
2018年4月10日,中山市渔政执法人员对中山市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实施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其仓库内存有禁用药物呋喃唑酮片以及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小檗碱片等人用药物。执法人员当场对药物进行了封存,并对该虾苗场育苗池中的虾苗及水样进行了抽检。经检测,虾苗样品含有呋喃唑酮代谢物。4月27 日,在公安机关和当事人的见证下,渔政执法人员对涉及的9 个育苗池中的287490 尾斑节对虾和20280 尾罗氏虾苗,进行现场无害化销毁处理。目前,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十、浙江省德清县农业局查处沈某某在黄颡鱼产品中使用孔雀石绿案
2016年10月,德清县农业局对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沈某某养殖的黄颡鱼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时,发现其黄颡鱼产品孔雀石绿超标。在此之前,沈某某因同种原因被农业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但因证据不足,沈某某未受到刑事处罚。12月22日,德清县农业局依法将此案移送给德清县公安局处理。2017年6月,当事人沈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案例 篇2
关键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 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2]。近些年来, 农药、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农资的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不断增加, 为解决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也因此导致农业生态与环境被破坏及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 基础在农业, 必须正本清源, 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直接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 是实施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的基础环节。因此, 加快基层体系建设, 已是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 明确基层工作任务, 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1.1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 从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及时掌握农药产品使用动态, 杜绝禁限用农药进入农产品生产环节;向农产品生产者广泛宣传农药等投入品使用规范和要求、禁限用农药产品品种、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规定, 增强生产者安全合理用药意识;以农产品基地和用药高峰期、采收前安全间隔期为重点, 加强对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的监管, 及时处置违法违规使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行为。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 乡镇监管力量大大削弱, 为保障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长阳县农业局充分调动县内农药零售商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直接面对农民的第一线优势, 大力推进农技农资结合、企业直销等农业投入品有效服务模式,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服务模式, 有效提升放心农资的配送能力和水平[3]。
1.2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
依法履行农业产地环境监管职责, 切实保护农产品产地环境, 以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重点, 加强对工矿企业“三废”、农村集镇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排放区的日常监测, 防止污染农业产地环境[4]。通过调查我县农膜年残留量每年高达500t以上, 回收率约30% 左右, 残膜率达70% 以上;农药、肥料包装等废弃物每年达到100t左右, 回收率达不到10%;畜禽粪便年产生量每年达到约10 万t, 80% 没有正确处理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每年达到50000t以上。因此, 必须充分运用电视、广播及报纸等公众媒体, 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政策和法规;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垃圾资源回收利用, 开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服务
结合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基地为重点, 确定适用农业标准,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转化入户, 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长阳县农业局根据上级相关农业生产技术规程, 因地制宜编制并审定通过了《绿色食品大白菜高山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萝卜高山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辣椒高山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番茄高山栽培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结球甘蓝高山栽培技术规程》五个地方标准[4], 通过技术培训, 印发资料等形式传达给广大群众, 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种植技术水平;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积极组织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 全面推行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监管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等“五统一”操作规程;加大“三品一标”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在生产、加工、贮藏、流通等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长阳县着力建设0.66 万hm2高山蔬菜、0.2 万hm2优质茶叶、0.2 万hm2优质柑桔、0.2 万hm2优质粮油、0.06万hm2魔芋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全力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 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
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基地为重点, 加强田间指导, 严格监督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 及时违法违规行为, 在病虫防治、农产品集中上市等关键时期增加巡查频次。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基地生产管理,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规范建立生产经营档案。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以农业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国家禁用农药为重点, 强化农药登记备案审批和市场监管, 加强农药使用指导, 严防超范围、超剂量使用。要大力推广农产品基地统防统治;在重点农时季节, 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要农业投入品专项打假和执法。建立假劣农资涉案线索移送机制, 以高压态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5]。
1.5加强农产品产地检测准出
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宗鲜食农产品上市和国家法定节假日为重点时间, 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配置农残检测设备, 开展自律检测[5]。健全农产品监测档案, 对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基地实施重点监控, 限制产地准出并密切跟踪其流向和处置情况, 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消费市场。加强风险排查, 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结合产地准出监管, 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
1.6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
以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环境, 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为目的, 规范经营者行为, 净化农产品安全市场秩序, 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面实行“4 有” (即有记录、有检测、有标志、有包装) 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经营者要建立农产品经销台账, 如实记录经销时间、品类、数量和销售对象。
2 加强能力建设, 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2.1健全监管网络
全面落实乡镇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渠道, 按照符合岗位需要、人员专岗专责的要求, 每个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确定1 名负责人和1 名专职监管员, 确保在岗履职;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基地监督员,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要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市县要规范建立基层监管人员档案, 加强监管队伍管理。在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实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农技推广机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2加强条件建设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验收”的要求, 落实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必要的办公设施和农残速测仪、冰箱、电子天平等监测仪器, 不断提升监管装备水平。
2.3强化业务培训
市县农业部门和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制定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 对监管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 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 组织开展村组、基地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培训考核, 坚持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培训长效机制, 不断提升基层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2.4加强制度建设
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结合自身职责, 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监管、农业标准推广、田间巡查、监督检测、产地准出、质量追溯、诚信承诺、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绩效管理、考核评价、奖惩等管理制度, 明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 规范管理, 落实责任, 推进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3 完善工作机制, 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3.1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管理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畜牧水产、食药监、公安等相关部门参加工作会商调度和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项, 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机制, 整体推进乡镇监管各项工作。
3.2县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管理指导
结合本部门其他职能工作、整合工作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对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合协调管理。要认真统筹规划、统一部署落实乡镇监管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质量追溯、监督检测和管理考核等工作, 稳步推进农产品收购、保鲜、贩运、储存等入市前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要建立与食药监、公安、环保、工商、商务等相关部门工作联动机制, 综合推进农业产地环境监管、投入品监管、专项整治、监督执法、风险应急、诚信建设等工作。
3.3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
落实本地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主体责任, 建立村监督员队伍,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开展农产品基地准出、应急管理等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调配工作场地、经费和人员, 兼顾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乡镇监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6]。
4 加强组织管理, 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4.1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 依法履行属地管理职责, 强化政策措施, 认真部署和推进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加强对乡镇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解决好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办公场地、监管装备、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实际问题, 监管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必须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确保基层监管工作正常开展。市县农业部门要把加强乡镇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把握当前有利的政策机遇,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统筹谋划、扎实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2加强督促检查
县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 督办落实乡镇监管各项制度措施, 有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对乡镇监管机构建设滞后、监管工作缺位、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较低或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 采取专函督办、诫勉约谈等方式及时督促整改;涉嫌渎职违法的, 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4.3加强管理考核
县级人民政府要制订明确具体的考核评价办法, 对乡镇监管工作进行年度考核, 并纳入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4.4加强经验推介
各乡镇要认真总结, 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大力推介典型经验、亮点;积极开展乡镇监管示范典型建设, 创新监管模式和制度机制, 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佟卫芳.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职业与健康, 2007 (07) .
[2]为了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J].公民与法治, 2009 (8) .
[3]孙政才.狠抓投入品监管强化源头治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J].中国动物检疫, 2007 (12) .
[4]陈芳莉.长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植保, 2015 (01) :15.
[5]张爱东.宿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案例 篇3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与安全 管理体系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49-0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一直以来,以中国为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却不得不面临着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尴尬现实。在三聚氰胺、多宝鱼、苏丹红一系列事件被曝光的现实下,体现出了是现阶段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农产品安全的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12年,清华大学针对中国群众的“食品安全信心”调查显示,有95.8%的普通群众对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存在不信任,“食品安全”也成为了继医疗保障之后国人最大的不安。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发达国家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各发达国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彰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农产品监督政策,构建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将成为以中国为首的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的主旋律。
1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分析研究
1.1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用分散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共同维护农产品安全
随着以发展中国家为首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新世纪下世界经济体系发展方向的导航标,而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同样是将农业生产作为生产调控的有力手段的国家之一。美国是现阶段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1997年,农业出口额为534.45亿美元,2001年为576.23亿美元。其中水果蔬菜类的出口增长非常迅速,从1997年的74.99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80.14亿美元。畜产品出口的增长也十分可观,从1997年的50.54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60.7亿美元,鱼及鱼加工品的出口近年来在35亿美元的幅度里波动,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在近20多年里也有很大增长。美国“农产品类”出口至中国的统计分类包括“大宗谷物”“中间原料农产品类”及“消费导向的农产品类”三部分。其中以“大宗谷物”以10.9亿美元居首位,“中间原料农产品类”以5.76亿美元次之,“消费导向的农产品类”则以2.85亿美元居于末位。美国“林产品类”及“水产品类”外销至中国贸易金额分别为1.37亿及1.27亿美元。在如此庞大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过程背后,是一套极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上,美国采用国家—政府的多部门共同监管的体系,国家层面上主要由农业部和环境保护署所负责,根据农产品的类别进行明确分工。地方政府层面上则采用对口化的部门管理模式,人员与农产品一一对应,例如地方农产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包括了4个协助部门,4个协助部门下又具体划分为动植物健康检验局、农业研究服务局等等。这些不同层次的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共同维护美国庞大的农产品生产规模的安全。此外,在农产安全监测方面,美国也具有极为先进的质量监测手段,自生产阶段开始就严格控制了不同类别农产品的合格率,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组织采用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农产品安全控制
二十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过多的偏向畜牧业,使得欧洲的产草量不到上世纪的1/4,进而影响了全球的农业经济建设。但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日益演变为现代的产业部门,很大一部分的欧洲国家农业的产业结构渐渐发生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演变。在这种演变过程中,粮食在农业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总体而言仍是趋于多样化,世界范围内重要农产品的产量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数值。而欧盟作为多国组织,不能像美国一样实施国家主权,但为了确保欧洲各国家的农产品安全,欧盟不仅建立起了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管理体系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是行之有效的。欧盟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与美国的多层次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专门的農产品安全管理局来行使权力,农产品安全管理局可细分为管理委员会、行政主任会、科学委员会等等。其目标除了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评估农产品安全风险等,还包括了为欧盟各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农产品管理政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盟发表的《食品安全白皮书》在进口农产品准入控制、农产品官方监控等多个领域都提供了有效指导。可以说,欧盟这种高度集中式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实现多国组织的农产品安全控制方面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
2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调查分析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以中国为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人均耕地面积上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比显得远远不如,中国即使幅员辽阔,却仍要面临国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尴尬的关系。2013年最新的全球土地资源联合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25公顷,这甚至不到发达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的1/10。随着近几年来农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世界上农民收人与生活水平多数在近二十年来不同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世界农业的体系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民收入低下,仍然生长在较为贫困的环境当中。这就使得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中,从管理者到生产者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有待提高。表1为湖南省长沙市针对某县城农户对影响农资选择因素的评价得分,不难看出,“政府要求”和“价格保证”仍然是农户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健康保证”的得分为289分,仅仅高于“环境保证”的274分。这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农户仍然受到了中国旧时代尤其是生产年代的农产品生产管理模式的影响,仅仅只关心农产品的经济利润,虽然政府的主导因素也会对其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而言,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在质量安全意识的表现上仍然显得不尽人意。同样,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管理阶层,部分地方政府做的也有所欠缺。2010年,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在湖南省展开试行工作,部分管理者在试行工作中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项目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却没有再接再厉,而是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体现了消极态度。基于此,若想做好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从农户到管理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nlc202309020218
2.2 农药化肥的污染处于较严重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迅速发展,农药、肥料和化学添加剂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然而,投入量大大增加的农药和一系列化学添加剂中往往含有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有害物质。实际上,农药在去除杂草、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使用农药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极大程度的保障农作物的质量。但由于部分地区农户过度追求经济消息,农药的使用情况并不容乐观。湖南省农业厅针对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调查显示,约有56.3%的农户认为,尚不能明确认识到过渡使用农药行为所产生的危害。然而,无论是农药的使用还是化肥的添加,给整个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难以磨灭的。近几年来,部分省市开始组织农民签署《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要求农户对所负责的农产品尽到一系列责任。但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其直辖的县城地区共有两万多名农户签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但这份责任书上仅仅是规定了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明确禁止的农药种类,在化肥和化学添加剂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明文要求。此外,这份文件对于违反条例的农户的处罚措施也并不明确,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也还存在执行力度不够、无明确信息参考等一系列问题。根据表2,仍然有很大比率的农户在肥料的选择上倾向于富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料,而富含微量元素的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也因经济效益等原因难以被农户所青睐,这种过于单一的施肥模式极其容易造成可种植土壤的酸化程度进一步上升,特别是钙、锌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迅速下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农药化肥的污染仍然会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处于较严重水平。
此外,为了分析农产品中有机磷类农药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本文参照了湖南省湘潭市某大型农贸市场中的部分农产品样本的随机抽查结果(见表3)。其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借助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其余农药含量均运用QuEChERS方法提取,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表3显示,在共计150件的蔬菜水果样品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检测率较高,氨基甲酸脂类次之,但總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多种农产品样本中的残留量已然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
3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3.1 加大农业生产体系资金投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全球过去十年的共同趋势,但随着全国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逐渐暴露,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必须在未来的20年来得到有效解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国必须加强对农业生产体系资金的总投入,在技术以及经济上不断参考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中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使得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水平逐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3.2 杜绝农药化肥的滥用,将土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发展核心
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作为整个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源头,在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此,地方政府需要从源头着手,以有效的农业安全管理标准来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普及农药化肥的相关使用知识,以帮助农民有效使用农药,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药化肥的滥用情况。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药化肥处于较高水平的地区的高危险、高残留农药的宣传活动,使得该地区的农户充分了解使用这一系列农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二,相关部门要对农户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农药的正确投放方法、投放数量以及不同农作物种植应选择的农药种类,还应该涵盖农产品安全用药的实地使用示范,确保相关的农户能够对农药的标准化使用和安全化使用有初步了解。其三,相关部门还应从自身着手,进一步健全农药监管制度,对于签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的部分地区,还应当在完善禁止使用农药类别的基础上,添加不允许使用的化学添加剂类别,并将不同农药的种类和对农产品及环境的副作用列入其中,进行汇总登记后,再印刷分册发放给相关农户,确保高危险、高残留的劣质农药无所遁形。综上所述,地方政府需要将土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发展核心,避免过于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农药化肥的频繁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加大新型农药的研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3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就西方的部分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管理制度而言,我国的农产品检测体系还处于刚起步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还是农产品检测的相应标准,都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检测人员必须持有“验级员”的上岗证,并且完成了正规验级员的培训后方可上岗。我国可以仿照这一制度,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后方能上岗。同时,在确保常规项目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非常规项目的检测机制,如化学农药残留检测等等。而为了进一步满足农业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地方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技能,加大检测人员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检测工具的技术水平,还可在部分地区设立起农产品专属质量检验站,实现源流并重的管理模式,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 结语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必须依靠政府制定灵活而又相对应的政策来实行,任何偏颇都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发展不稳定甚至是停滞不前。我国现阶段针对农产品质量的改革仅仅是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冰山一角,若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我国充分借鉴以美国为首的先进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来弥补自身相关经验的不足,更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农产品安全质量加以完善。而如何从理论中不断进取,如何从实践中开拓创新,更是我国农业在未来数十年发展的所面对的棘手难题。
参考文献
[1]宋萍生.无锡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经济学家,2011(12):169.
[2]蔡城龙.基于质量与安全的生鲜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2):97-105.
[3]常平生.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需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版社,1997.246-248.
[4]陈玄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演化问题研究[J].可持续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110-116.
[5]查铭.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农业结构[J].金融天地,2009.113-119.
[6]郑武.世界农业与世界经济[J].经济学概论探究,2011(104):71-77.
[7]刘哲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村结构与全球经济,2012(208):120-126.
[8]吴蕊.设施大棚农药污染残留调查分析[J].农学周刊,2009(94):11-12.
[9]吴伟平.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及验证[J].食品工业,2010(98):55-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第三章 农产品产地
第四章 农产品生产
第五章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本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六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由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七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
第八条 国家引导、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第九条 国家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行科学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推广先进安全的生产技术。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第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听取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意见,保障消费安全。
第十三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及时修订。
第十四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章 农产品产地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调整,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农场、养殖小区和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的建设。
第十七条 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十八条 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农业生产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九条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
第四章 农产品生产
第二十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
第二十一条 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兽医器械,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许可制度。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
第二十三条 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二十四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二)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
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
国家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第二十五条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第二十六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第二十七条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其成员应当及时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强自律管理。
第五章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
第二十八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产品,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第三十条 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标识。
第三十一条 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
第三十二条 销售的农产品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优质农产品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志。
禁止冒用前款规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志。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二)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四)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五)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第三十四条 国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予以公布。
监督抽查检测应当委托符合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条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费用,抽取的样品不得超过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数量。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抽查的农产品,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第三十五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
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依法经计量认证合格。
第三十六条 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监督抽查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采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因检测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农产品销售企业对其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经查验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得销售。
第三十八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
第四十条 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发现有本法第三十三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查明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或者提出处理建议。
第四十二条 进口的农产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尚未制定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依法及时制定,未制定之前,可以参照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伪造检测结果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测资格;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检测结果不实,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害的,并撤销其检测资格。
第四十五条 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依照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 使用农业投入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七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销售的农产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情形,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责令停止销售,对被污染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的农产品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或者第五项所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止销售,追回已经销售的农产品,对违法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农产品销售企业销售的农产品有前款所列情形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处罚。
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农产品有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对违法销售的农产品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理,对农产品销售者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罚。
农产品批发市场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至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一款、第四款和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处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处理、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法律对行政处罚及处罚机关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但是,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生产、销售本法第三十三条所列农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农产品有前款规定情形的,消费者可以向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销售者责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权追偿。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要求赔偿。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生猪屠宰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5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监督管理不力,缺乏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制度和监督机制,致使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2、3、4、农产品生产还不能完全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产地环境受到污染 社会诚信的缺失
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按规定进行生产和经营,只图经济利益,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如农产品中掺杂使假,甚至掺进有害物质,影响农产品品质和人身健康。
5、一些地区存在地区保护主义,对市场监管不力。
流通环节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交易和运行方式原始,检测检验手段落后,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卫生条件差,不按照标准执行,随意增加添加剂等人为因素盛行。6、1、确定我国未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改革方向 ☆☆☆☆ 卫生安全状况不理想。
(1)改革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构(2)转变农业科研重点
(3)建立高效的食物安全预警系统(4)推广农产品产地标签制度
2、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1)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培养全新的的理念
(2)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和修改农业标准(3)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机构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的设置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建设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矛盾凸显而出。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削弱,事权、责权却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但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有人权、财权,事权、责权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除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不是。
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趋势 ☆☆☆☆
政府职能已逐渐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机制,按照“精简、便民、技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行政机构实行“三定”方案
一是定职能,确定行政机构的职能就是“十六字”方针: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搞好服务、社会稳定。
二是定机构,将行政机构划为四个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
三是定人员,根据各个办公室的工作性质、业务量的大小,配备相应合理的人员职数。
打造服务型政府 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工作☆☆☆☆☆
一、依据产业特色,合理设置机构
二、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 育才选才厉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有关培养技能服务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实施办法,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
1、整合培训资源,筹措培训资金,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
2、编写实用技术手册。组织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乡镇干部实用技术手册》,乡镇干部人手一册。
3、组织开展了以农牧、林果、水利、财税、司法、劳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七个比赛项目为重点的乡镇干部服务技能“大比武”活动。☆☆☆4、5、三、坚持上下联动,优化干部资源。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和关系的调整,必须统筹考虑。
四、创新工作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理顺工作运行机制,推行“集中式办公,窗口式服务”,工作模式由“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1、2、3、4、建立区域服务网络。“一窗受理,部门联动”。设立村级“为民服务站” 实施每周3+X工作制度。区直部门服务范围延伸。建立以考促学制度。考核 实行干部服务技能特长公开制。
5、6、配套出台相应制度 完善考核机制
五、转移工作重心,促进经济发展 ☆☆☆☆
1、在产业建设上下功夫。突出区域特色,为农民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企业+基地+农行”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全区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贯彻执行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
格式要求
行文结构
评分公式:结构分+要点分-其他扣分
常见公文形式
一、归纳概括题型
(一)会议纪要 ☆☆☆☆
重点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标题、正文、落款。
1、标题。标题一般为《会议纪要》,或者前面加上机构名称或者时间。如《培训部19日会议纪要》;
2、正文。正文(空两格)包括:
(1)具体情况介绍。包括召开会议的时间,主持者或者地点等。(2)会议认为。包括会议上提出的一些问题、现状等
(3)会议强调。将会议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2)(3)合并在一起(4)会议要求,会议决定,会议的具体精神,也就是召开会议的目的,以及会议的决策(有事有,有时没有)。按照“一要”“二要”的逻辑顺序写出来。☆☆☆
(5)落款。包括参加会议人员的名单及日期
汇报纲要
1、汇报纲要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标题、正文、落款。
2、正文。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言,二是主体。前言主要介绍汇报的目的、原因或者概括工作的总体情况,得到有关结论等;主题部分介绍具体情况、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工作经验、下一步打算等。正文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3、落款。汇报单位的名称可放在标题下面,也可以放在文末,与成文时间并行。
情况反映☆☆☆☆
重点:概括现状、提出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情况没有严格的格式,有的时候可以直接写。有的时候分为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1、标题。标题一般为《情况反映》、《关于 的情况反映》、《某某部门关于什么情况的情况反映》
2、正文。称呼,具体看向那个部门反映情况;基本按照概括现状、提出问题、影响(消极、积极),原因究其原因、提出对策
3、落款
整改通知
重点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标题、正文、落款。
1、2、标题。标题一般为《整改通知书》
正文。正文包括(1)称呼,也就是整改通知下发的单位;(2)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原因;(3)下发整改通知书的依据、条例、规定;(4)明确的整改要求;(5)惩罚规定(类似与行政命令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 篇6
**农业局在食品安全领域承担全县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为全面做好这项工作,我委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站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案》,落实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分工负责、互相协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全方位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落实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按照省、市农业部门安排,今年年初,我委组织召开了全县各乡镇分管农业领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销售企业、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门店)负责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工作会议,会上,县政府领导与乡镇签订了《**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书》,县农业局主任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书》,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销售企业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承诺。明确了企业一把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有力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二、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一)、依法查处农业投入品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方案》要求,对全县10个乡镇的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行为,杜绝“五种高度农药”等不安全农资进入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违纪经营活动;对不法经营案件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了全程监管,公布了禁用、限用及推荐使用农药名单;共出动车辆100余台次,检查农资农业投入品经营点(店)、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农业生产企业200余个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农业投入品案件4起,发出整改通知书5份,罚款2100元。有效净化了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环境,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二)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实行农产品质量源头追朔。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县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农业企业建立了农产品生产质量“诚信档案”,健全生产记录。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予以监督管理。截至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产品生产记录规范,档案材料齐全,为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追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农产品环节监管,强化抽检,确保安全。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业生产企业生产记录检查时,我们重点对“田间农事记录”进行抽查检查。重点检查投入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发现违禁使用农业投入品问题,没有假冒伪劣农资问题,没有生产记录与实际操作不相符合问题。目前,农产品生产运行情况良好。与此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强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管理,11月县植保站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水果、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取15个品种52个样品,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合格率达100%。
(四)、完善生产规程,加强基地建设。为了确实保证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工作的落实,今年我们认真抓好农业生产基地投入品监督检查工作。一是抓好五大生产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东部地区重点抓畜牧养殖和特色畜产品开发,农业局所属植保站、果桑站、技术站分别在重点产区建立1000亩果树无害化生产示范区,1000亩果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2000亩绿豆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对全县苹果和小杂粮的无公害生产进行示范带动。同时,采取举办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知识培训力度。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合理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的重要意义,确保源头治理。二是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分别就花椒生产、小杂料生产、苹果生产、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由各职能站具体组织指导农民实施,并重点建立苹果无公害生产实施方案,制定苹果安全使用投入品图表,详细标明苹果各生产时期建议使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具体通过生产技术规程的落实,控制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三、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防患未然,及时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根据省、市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参照县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市重大农产品安全事帮应急预案,制定了相应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和工作职责,并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工作。成立了应急组织领导机构,并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程度,依次划分事故等级分四级,明确相关职能站的工作职责,完善相应的运行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分级应急响应,实行协调指挥,依法采取紧急处臵措施,防止事故危害范围扩大,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臵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组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全力投入事故的抢救工作,保证各个工作环节都能落到实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农业投入品市场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手续齐全的农业投入品经销单位(门店)31个,并且大都集中在县、乡镇所在的,这就给一些不法商户、小商小贩提供了非法经营的余地。另外,部分农民贪小便宜,从小商小贩手中购买,农资质量没有保证。所以建议供销部门加大农业投入品供销分店、分点设臵,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工商部门及时办理条件合格的农业投入品经销个体门店。提高覆盖面,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价廉的农业投入品。
(二)、农产品生产现状不容乐观。在目前情况下,农民自发性进行农产品生产占主导地位,农产品质量标准难以控制。建议加大农业企业投资,强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条建设,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统一提供给生产农户,统一农业投入品操作使用行为,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作用,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生产、包装、销售,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可追朔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农产品销售市场混乱,小商、小贩、地摊乱摆乱卖,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建议联合开展农产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全面规范农产品销售市场。
(四)、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滞后,目前,我县农产品检测需抽取样品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时效性极差。鲜活农产品按照规定不得扣留,检测无法现场进行,导致质量监管成为一个有行动无结果的存在形式。应加大财政投资,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单位,购臵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时效和可控制手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案例 篇7
1立足自身, 做一名学法、懂法、用法的农安人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 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 根据宪法和法律, 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作业人员, 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法规意识, 不断用法律法规知识充实自己, 在监管工作中做到认真学法、基本懂法、科学用法。
1.1以学习为手段, 工作中知法懂法
2015年4月24日, 习近平主席颁布第21号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围绕最严谨的标准, 最严格的监管, 最严格的处罚和最严肃问责的要求, 切实化解食品安全治理的难题, 以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新《食品安全法》中对涉及食用农产品的内容有较大调整, 第2条增加了“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 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明确了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的适法依据。新《食品安全法》第49条增加“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用和限用3个方面提出要求。既要掌握“安全间隔期”[7] (安全间隔期是指作物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时所需间隔时间, 是自作物最后一次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残留限量 (MRL) 以内所需的最短间隔时间) 和“休药期”[8] (休药期也叫消除期, 是指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的基本概念, 又要熟悉国家或有关部门关于禁限农业投入品的有关规定。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法规及农业部194、199、274、1157、1586、2032号公告, 农业部相继对33种农药、29种兽药、39种渔药作出了禁止使用规定, 对17种农药、8种兽药和5种渔药作出了限制使用规定。2017年7月1日起, 我国禁用的农药品种将达38种, 限用的农药品种将达19种[9]。新《食品安全法》第88条增加“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4 h内申请复检, 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规定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不认同的处理方式及申请复检的有效时限, 同时明确了抽检机构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1.2以法律为准绳, 工作中善于用法
食用农产品种类多, 一些产品处于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之间的模糊区, 难以界定,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复杂、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等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大的客观原因[10]。化解这些问题, 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理解法律法规中明确的基本概念。《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本法所指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业部食药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农业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农业活动, 也包括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11]。“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指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 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二者将食用农产品和农业活动的概念科学界定, 便于日常监管工作中确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对象。二是依法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新《食品安全法》第4条增加“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只明确了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责任相比, 新《食品安全法》明确的经营主体的范围更为广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可依据新《食品安全法》把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培训、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承诺书等, 落实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三是用好新《食品安全法》增设的处罚手段。新《食品安全法》第123条增加“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 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 可以由公安机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刑事拘留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可加强宣传, 便于农业执法工作的推进。
2创新举措, 抓好食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管控
2.1抓好食用农产品生产产前管控
2013年12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 基础在农业, 必须正本清源, 首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要用“四个最严”,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在农业投入品。因此, 抓好食用农产品生产产前管控, 重点是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12]。一是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遵循“便于农民购买、便于监督管理”的原则, 结合地方产业特色, 科学规划布局区县、乡镇2级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门店, 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制购买制度落到实处, 乡镇基层监管机构要对各定点经营户的高毒农药品种登记备案, 同时摸清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基本情况, 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台账。二是建立农业投入品日常监管制度。农业投入品日常监管工作要做到“全覆盖、有重点”。“全覆盖”就是要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台账上统计在册的投入品经营单位全面开展有计划的日常监督检查, 排查安全隐患, 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有重点”就是对易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高毒农药加强监督管理, 通过日常巡检督促落实实名制购买制度。对未按要求落实的高毒农药经营门店应取缔经营权限。切忌高毒农药经营门店建立“迎检式”“敷衍式”制度。
2.2抓好食用农产品生产产中管控
食用农产品生产产中质量安全管控可从农业品牌认证、生产记录规范管理2个方面入手。农业品牌认证是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途径[13], 通过“三品一标”品牌认证, 依据品牌认证相关的管理办法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措施, 确保产品质量可靠。生产记录档案是食用农产品产中质量安全控制追踪溯源的基本资料, 通过建立规范完善的生产记录档案, 便于掌握生产中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事活动的基本情况。生产记录档案的编制应做到内容精简便于填写且包含法律规定的生产记录关键要素。涪陵借鉴各地经验2015年新编制了600册生产记录档案, 主要内容包括田块基本信息、施肥情况、施药情况、采收情况、销售情况和其他农事记录6个方面29个要素, 内容全面, 关键要素基本覆盖, 生产记录档案的编制对推动涪陵区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抓好食用农产品生产产后管控
食用农产品生产产后质量管控工作重点是抓好监督监测和质量追溯。抓好这2个方面能够基本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合格和产品流向可追踪。抓好监督监测, 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残速测工作的风险预警作用, 通过开展日常监督抽检和数据分析报送, 及时掌握各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状况。基层农残速测工作开展可通过建立“两证+三单”工作制度确保其规范运行。一是建立农产品抽检人员 (监管员证) 和检测人员 (速测室上岗资格证) 系统专业培训执证上岗制度。二是建立农残速测工作全流程“三单” (即农残速测抽样单、检测原始记录单和检测结果报告单) 可溯源制度, 确保开展的农残速测工作科学、公正。对检测中不合格率较高的生产单位加大监督抽检和日常巡查力度。抓好质量追溯, 重点是建立“一个平台+两个制度”。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产地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将互联网信息融入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 建立“互联网+农产品监管”工作新模式[14]。通过建立追溯管理平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企业基本信息和农残检测数据库, 便于对农产品生产单位产品自检和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监督抽检情况实时掌控。安全的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 也是监管出来的, 通过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淘汰劣质的食用农产品, 提升优质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 确保优质优价。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案例 篇8
深入宣传培训,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促使消费环节与生产环节有效链接,通过市场需求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是他们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贯方针。
为此,他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安全消费本领,压缩劣质产品生存空间。先后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制作横幅367条、展板490块,印发宣传资料20余万份,举办各类咨询活动及培训108场次,向广大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传授农产品消费本领。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培训,提高生产者标准化种植(养殖)本领,不断提高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年初,他们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县及局属各单位在组织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穿插进去,将诚信经营理念、优质优价理念灌输进去,通过培训,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帮助生产者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促使生产者自觉按标准组织生产。上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农民科技校训482场次,培训农民群众30250人。
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标杆作用
为开展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洛阳市农业局结合实际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结合下乡培训、执法检查等时机,将“创建活动”宣传至每个生产基地,明确申报条件、标准等。各级质检中心(监测站)、植保站、蔬菜办、园艺站、水产站等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养殖)过程中农药、鱼药的使用等进行具体指导。1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站对辖区内的生产基地进行了排查,进一步规范了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台账、操作规程等,并结合农产品上市特点,对上市产品进行了质量抽检;市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在加强对县级站工作检查指导的基础上,对除洛龙、吉利之外的区所属生产基地进行了监督检查,不断规范基地生产行为,不断提高基地管理水平。8月上旬,他们优中选优,推荐了孟津慧林源种植合作社等3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被市评为第一批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目前,他们正组织人员对各县(市、区)上报的其他基地进行资料审核和现场检查,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注重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洛阳市农业局立足农业工作实际,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打牢基础,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上半年,已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个,认证绿色食品9个,待审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个;有30个产地认定及32个产品认证材料待上报。截至目前,洛阳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5个,面积84.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3个、绿色食品36个、有机食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8个。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以优质粮食及蔬菜、水果、水产品生产区域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为纽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养殖区建设。全市已经拥有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6家、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3家,标准化生产总面积达55万亩。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结合网格化管理、日常监管等,建立了农产品安全信用档案。与所有“三品一标”基地、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要求生产基地悬挂、印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语,向社会作出质量承诺。以洛阳鹏云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本易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先行示范,组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培训班,拟在全市生产基地逐步推行二维码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