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2024-08-30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共10篇)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1

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职责的落实,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特制定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我镇辖区内规模种养殖企业标准化基地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能力,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为重点,全年抽检样品数量1200个以上,确保辖区内农产品“质优、安全、放心、高效”,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100%,加强对水产品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

二、工作重点

(一)摸清农业生产主体

组织开展本村(社区)内农业生产主体基本情况摸底普查,摸清农产品生产、经营、初加工及收、储、运等环节监管对象底数,并建立监管对象信息数据库和监管档案,监管覆盖面100%。

(二)强化现场检查督导

一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定期对农业生产主体进行日常现场检查督导,检查覆盖率不低于90%。

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制度。二是根据辖区行业特点,针对影响质量安全的风险隐患,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品违禁药物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格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建立产品生产记录,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立即予以制止,并及时向镇政府和县农业局报告。三是按照节日期间和重大活动保障的特殊要求,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综合检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不断提高生产主体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操作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能力。

(三)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镇农业站指导生产企业进行自检,督促生产者执行产地准出制度。辖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100%。

(四)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积极引导和鼓励辖区规模种、养殖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制定并落实工作、技术和管理标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辖区规模种养企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达到90%以上。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

辖区有关单位、部门、各村(社区)要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并建立培训记录,全年培训不少于12次。同时,加强农产品健康消费引导,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公众消费信心。

三、工作要求

镇人民政府成立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村(社区)落实一名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人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镇相关人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承担对种植、养殖、销售过程中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种子、肥料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并上报情况。

(一)监管法制化

一是坚持依法监管。

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监管工作,增强严格执法意识,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二是强化信用监管。

把依法治理与信用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认真落实“红名单、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监管的刚性约束。

(二)监测常态化

一是制定全年监测检测任务计划。

镇农业服务中心加强“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和例行监测工作,同时负责本辖区“三品一标”基地及规模种植基地产品检测,每月完成2个批次,每个批次不低于10个样品的快速检测任务。

二是健全村级协管体系。

进一步核实村级协管网格员的具体人员和业务能力,各村(社区)建立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协管网格员的源头把关和安全巡查重要作用。

三是抓好产地准出制度落实。

要在辖区内“三品一标”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落实产地准出制度,进入市场前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和产地证明,不合格产品严禁入市。

(三)档案规范化

一是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档案。

归档内容包括完善镇级文件,检测记录、登记、报告,农安会议,投入品监管、宣传培训等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相关档案记录。镇级档案至少保存3年。

二是督促生产基地建立生产档案管理。

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实施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记录,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制度。基地生产档案至少保存2年。

三是进一步规范农资店经营行为。

落实农业投入品经营诚信档案和购销台账,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

(四)会议制度化

一是每季度召开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会,调度阶段性工作。

二是每年召开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大会,总结当年工作经验和不足,并部署下一年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对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各村(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网格员为工作成员,按照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相关要求,统一组织落实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部署,并积极完成县农业农村局安排的专项整治工作和镇人民政府日常监管工作。

(二)强化经费保障

年初由镇财政所预算2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农产品质量监测室的日常开支。

(三)强化责任落实及考核

各村(社区)、有关单位、部门要按照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评标准,明确监管单位及人员职责,并建立日常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狠抓落实。重点加大对农产品基地在农产品生产中的监测和监管抽查力度,扩大监管范围,增加监测频率,适时发布监测结果,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采取措施,有效处置。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2

1 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1 监管检验体系建设

监管体系方面:成立了13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设立了136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检验检测体系方面:建成了4个区域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室、3个农产品销售市场自律性检测室。

1.2 标准化生产

建立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个, 设施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 示范面积200 hm2。

1.3 农业投入品管理

制定并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 设立购货销货台账, 落实索证索票制度[1]。

1.4 销售市场监管

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检验检测结果公示制度、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 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达到销售监管目的。

1.5 生产基地管理

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档案, 落实监管单位和技术服务人员, 建立健全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印制发放生产记录4 028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卡4万个、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0万枚。

1.6 监测预警

制定了《彬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方案》《彬县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2次, 检测农产品样本30个, 合格率100%。自2010年9月至今, 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18次, 检测农产品样本468个, 农药残留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2]。

2 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一是到目前为止, 仍有3个乡镇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而已建成的13个乡镇站, 各种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二是监管手段和人才队伍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基层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员少, 指导难以到位。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要被科学准确地快速检测尚存在局限性。

2.2 社会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氛围, 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尚缺乏规范性

一是长期存在农产品生产者随意使用廉价、高毒农药, 甚至使用禁用农药和激素生长调节剂, 生产不合格农产品的社会问题。诸如由于局部地区耕地、农田灌溉水、农田大气污染、个别农产品农残超标、重金属残留、化肥和塑料薄膜的长期使用等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发严重。二是社会对相关法律法规, 诸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普及、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 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氛围。

2.3 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

彬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 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处于传统的粗放、分散状态, 给农产品质量技术认证、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

农产品生产者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农民, 生产单元极为分散, 数量也非常庞大, 这就决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难度非常大。目前工作的重点是抓大型销售市场、批发市场、重点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管理, 但对于各乡镇的集贸市场、走村串巷的销售户以及农产品生产的散户, 日常的管理触角无法触及。因此,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死角依然存在。

3 主要对策

按照“政府负总责, 三级有机构, 监管到村组, 检测全覆盖”的要求, 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为重点, 全面提升监管和检测能力和水平, 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开展宣传培训,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加强对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横幅、标语及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 大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 扩大宣传覆盖面, 强化宣传培训效果,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方面的培训, 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科学用药[4,5]。

3.2 深化源头治理,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一是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实行农药经营市场准入制度, 对县区内经营的农药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与所有的农资经营户签订《质量承诺书》, 凡审核不合格和未经备案的农药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 实行封闭农药配送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监管工作, 在春种秋播等农业生产关键季节, 以源头治理和基层农资经营门店整治为重点, 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三是监管内容上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按照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可追溯的原则, 做到“四个结合”, 即: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入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6]。

3.3 强化检验检测, 提高检测业务能力

一是采用普检和抽检相结合、送检和复检相结合的方法, 即对易产生残留农药超标的叶菜类蔬菜进行普检, 对不易产生残留农药超标的茄果类蔬菜实行抽检;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的进行2次以上的复检或交叉检测, 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项目为依托, 充实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 提升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7]。

3.4 推行农业标准化, 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一是加强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 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二是打造和培植大批龙头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改变粗放型经营方式, 狠抓农产品质量建设。

3.5 完善各项制度, 把好生产基地出口关

对全县认定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百亩以上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台账, 实行动态化监管, 及时掌握每个基地的生产状况, 指导种植户建立生产日志, 详细记录记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根据台账的记载, 随时掌握生产基地农产品的生产情况, 做好农产品上市前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 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制订大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技术规程。促进产品包装和标识在指导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范使用[8,9,10]。

3.6 强化市场监管, 把好市场准入关口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18-2

0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需求已由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转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物质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的大事,是目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热点。2006年4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产销走上了法制轨道。

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1988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2003年加挂普洱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06年加挂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块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管理,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真正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从2003年后才开始,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经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无公害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至2009年,全市组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8.5万亩,占全市农业用地的35.8%。完成了景东县、镇沅县,思茅区三县的无公害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二是“三品”认证工作取得突破,到2009年,全市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的企业31家,认证产品82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13家,认证产品32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4家,认证产品8个,产量232吨。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至2009年,全市完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50万亩,辐射带动150万亩;组织制定了20个地方名特优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10个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培训农业标准化科技人员120人,深入标准化示范基地宣传培训2万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4万多份。四是扎实开展蔬菜例行监测及上市蔬菜农残速测工作,完成了15次对普洱市政府所在地思茅區的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检测工作。检测结果超标率有3次排名全省前三名,平均超标率为9%。完成对思茅区的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的蔬菜抽样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做好县区技术指导工作,到目前,全市累计完成7346个蔬菜样品的抽检,检出超标592个,平均超标率为8%。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有了新进展,通过积极争取项目,现思茅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已完成建设,待验收后投入运行,澜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建设中,景谷、宁洱、景东三县已列入投资建设规划。同时全市5个县区、2个乡镇建立了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已开展工作。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困难

农业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农业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基础,因此必须强化农业环境保护,从源头上来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当前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部门管理农业环境才刚刚起步,未完全被社会和工矿企业认可,实施农业环境管理需要一定的过程;二是查处污染事故困难。长期以来,由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1.2 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普洱市地处边疆,又是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相关的法令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等缺乏了解,近2年,经过农业、工商相关部门大力宣传,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差、能力弱,在生产中执行标准难。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过多、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及兽药的现象,导致农产品、土壤及灌溉水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导致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影响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

1.3 市场监管难度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担负着本辖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普洱市农环站每年对上市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进行定期农残快速检测,年检测样品量不大,覆盖面小,且因只是进行定性快速检测,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执法依据。而且普洱市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高度分散,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由龙头企业或组织来生产运作较少,这给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不同部门,相关部门间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多头管理,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一是没有符合普洱实际的农产品生产标准,近几年虽然制定一部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但只是简单的标准,不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实施监督缺乏有效的技术依据;二是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2006年6月,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加挂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2003年开始对思茅区蔬菜的超市、基地、农贸市场的蔬菜进行抽样进行农残快速检测,但速测结果是否具有权威性等尚待明确。2009年思茅区虽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并未能真正开展检测工作,同时检测人员力量不足,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全市目前只有5个县区开展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乡镇级只建立了2个速测站,且因速测设备不统一,速测结果不稳定,检测体系也不完善。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品”认证)品种单一,主要集中在茶叶,且认证产品未带来明显经济效益,“三品”优质不能优价,影响了企业申报认证的积极性。

1.5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全民参与,政府推动。但目前各级政府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较少,且未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经费,仅仅只能用于农残速测、“三品”认证等工作。据了解县级基本未安排专项经费。导致检测手段滞后、技术人员检测水平提高较慢等,日常监管工作难于开展。

2 对策建议

2.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围绕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实施生产全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

充分认识良好农业环境对生产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严格监管,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确保产地安全。强化执法,加大产地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力度,着力防治农产品产地污染,切实保护和改善产地环境质量。

2.3 推行标准化生产

把推广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标准化技术作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扩大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结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及新农村建设,向广大农户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4加快农产品“三品”认证

加快“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对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紧紧围绕特色农产品及优势主导产业确定认证重点,在产品开发的结构上由种植业产品向畜、禽、水产品延伸。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宣传“三品”认证知识,发放“三品”认证宣传材料,提高大众对“三品”认证的认知度,扩大认证的覆盖面。

2.5 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环境好坏息息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污染的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態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以及城镇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农业、环保、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力度。

2.6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较突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需要的工作多、难度大。尽快完善机构人员建设,全市的县、乡镇,有专人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综合中心,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较先进的检测设备;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定点屠宰场要加强产品的速测和自检能力,建立监测点,努力构建以县质检站为中心,基地加工企业、市场自律速测点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

2.7 增加财政投入,推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社会事业,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议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以从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技术培训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武兆瑞.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成效与思路[J].农业质量标准,2006,(2):9.

[2] 龚惠启,宋泽芳,张正梁.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肖顺勇,刘钦云,唐建初.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发展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5,(4):17-19.

[4] 钱永忠,王敏,吴建坤,等.试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4,(2):38-40.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4

机构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X市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X府办〔2011〕251号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落实监管职责、搞好监管服务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2011年底,在我镇基本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到2012年底,进一步健全完善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加强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公 益性单位性质和职责任务,有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工作条件,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全面提高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能力。

二、实施内容

(一)机构设置。依托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林站),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规划建立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二)人员配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实行工作人员“兼职专职”并存的工作模式,同时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专业技术人员2名、速测仪器1套、检测用房1间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经费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依法统一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四)人员培训。积极参加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对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开展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服务站建设工作。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服务站,专门安排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作为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机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三、工作职责

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承担对种养等生产环节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

四是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我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四、工作计划

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到2012年12月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10月初—10月底)。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10月底—2012年11月底)。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完成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切实做到有牌子、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硬件设备、有相关制度、有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立起来,发挥应有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完善(2012年11月底—12月底)。按照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要求,做好工作信息和典型材料的报送,抓好工作总结、材料汇编归档等工作,迎接好省里和市里的督导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X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督查和协调工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争取他们在人员编制、设备配备、运转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争取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 日程,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促进建设工作顺利进展。要建立定期工作汇报制度,及时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工作。镇政府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督查考核内容。

(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根据市里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精心研究制定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

(三)强化督查,精心指导。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将根据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5

全面落实农业部、省市有关厅局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突出抓两个“一批”:即查处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件,集中力量打击违法添加和假冒伪劣问题;树立一批典型示范样板,以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强化农产品生产

过程管理。通过专项整治、安全预警监测、标准化推广、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

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97%以上。

二是实施**市级农业标准示化示范项目5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4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56%以上。

三是确保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1.0万亩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狠抓责任落实,理顺工作机制

1.强化监管责任。制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责任考核,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岗双责、全员监管”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工作机制。

2.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主体责任,建立不使用禁用药物的承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率、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二)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突出整治重点。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种植业重点查处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使用国家禁用或限用的高毒农药和滥用农药现象,以及保鲜剂、防腐剂等不规范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开展“瘦肉精”整治和滥用抗生素专项整治。渔业重点抓好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使用行为的打击。农资打假要突出春耕、“双夏”、秋冬种时期,重点是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2.狠抓隐患排查。结合当地实际,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全面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带有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及“潜规则”问题绝不能放过。组织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3.加大案件查处。对于整治中发现的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假劣农资等违法案件,要会同公安等部门予以严肃查处,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同时要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犯罪分子,营造打假维权、治劣除恶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开展安全预警监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强化监测机构建设。**年完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项目竣工验收,初步形成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监测点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提升,鼓励重点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2.加大监测力度。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规范,市级以监督抽检为主,镇街道以快速定性检测为主。各地、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年**市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桐农〔**〕2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监测计划,提高监测覆盖面和监测频次,争取省、市、县三级抽检对法定生产主体实现全覆盖。

3.加强风险预警。深入分析例行监测、监督抽检、专项抽检、动态监测等结果信息,综合研判各环节风险隐患,提出管控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4.实行检打联动。对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实行追溯溯源和依法查处,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发挥检测的震慑和倒逼作用。

(四)重视农业标准化推广,推行全程质量管控

1.加强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按照“清理一批、修订一批、制订一批”的要求,对现有的地方农业标准进行梳理和清理,对无应用价值的老标准予以淘汰,对不适应现实要求的加快修订,空缺的标准要加快制定。根据**特色农产品,制修订农业标准2-3个。

2.强化标准示范推广。以农业主导产业、精品农业为重点,以两区建设为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为重点培养对象,组织引导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市级农业标准示化示范项目5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6%以上。积极推进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力争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1个。

3.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按照“产地安全化、生产程式化、产品标识化”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因地制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今年,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以上,绿色食品2个以上,无公害产地面积1.0万亩以上。

4.继续推进产地准出管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五有一追溯”准出管理

制度,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生产主体全程质量管控。

(五)加强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1.提升监管能力。加强业务指导,落实监管服务职能,明确岗位职责,改善工作条件,促进各项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组织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检测员的法律法规与专业知识培训,提升

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

2.强化应急处置。要主动做好各种事件的应急应对工作,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一旦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准确研判,力争把问题解决在事发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加强信息通报。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难点、典型做法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农产品质监科。进一步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对涉及其他监管部门的,要按规范程序通报。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篇6

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为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各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经林场研究决定,特向你村下达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一、主要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制度,各村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村长是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是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二、责任目标

(一)确保本辖区内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禁止国家规定禁用的高毒农药在种植业产品上使用;禁止国家规定的限用农药在对应的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园艺作物上使用;禁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在畜产品上使用;禁止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在水产品上使用。

(二)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蔬菜的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水果、食用菌、茶叶的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3、畜产品的“瘦肉精”等禁用物质和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生鲜乳中的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水产品的禁用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查处率达到100%.(四)监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处理率达100%。

(五)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实现质量可追溯。

三、考核办法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农村工作的考核,不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排名并通报。

四、责任追究

(一)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对全年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二)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因处置不当或放任、引导、协调媒体宣传报道不当,或越权擅自向社会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所涉及到的相关负责人和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进行严肃处理。

XXXX责任人(签名)村负责人(签名)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7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关系到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和市场准入等环节的管理, 涉及到种子管理、植保、农技推广、农村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多个单位, 是一个系统管理体系。但就信阳市目前的实际来看, 关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1.1.1 产地环境管理缺乏

产地环境管理需要财政、水利、水产、土地、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 通力协作, 依法进行。目前, 产地环境管理大多实行属地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属地环境负总责。鉴于人力、财力等的不足, 各乡镇并没有对农产品基地制定统一的发展计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县级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没有对产地进行分类与整理、保护与建设, 也未在农产品基地建立长期定位环境监测网点, 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更是缺乏监督机制。

1.1.2 生产过程监督管理缺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情况, 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等。并且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生产过程记录的管理。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多次下发了关于生产记录管理的通知, 但是, 由于当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分散农资经营体制等问题的存在, 使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的难度较大,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县开展生产过程的全面监管工作。

1.1.3 农产品安全生产指导缺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 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据了解, 绝大多数县 (区) 农技推广队伍体系不完善, 并没有专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更没有从推广农业标准化、指导农民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指导服务。

1.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不到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县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信阳市只有市农业局和固始、淮滨县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三个检测机构中只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了监督抽查工作, 还存在着检测范围小、检测能力弱等问题。八县两区因无专职检测人员、检测设备不齐全等, 到目前为止, 监管工作还不能进行。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较低

总体看,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机构、人员和力量上与监管工作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矛盾比较突出。当前的检测能力不足, 通过认证的检测项目少, 不少新的风险参数没有能力检测, 检测的人员也严重不足。

1.2.1 检测设备不完备

从全市范围看, 目前只有市检测中心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室, 设备配置还不齐全, 部分机构的仪器设备已经老化。八县两区中, 只有六个县区分别争取到了300-400万元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资金, 但检测设备还不齐全, 其中的四个县区还都没有建立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的县区, 检测水平只限于定性分析。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更是不足, 大部分生产经营者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

1.2.2 检测队伍素质亟需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具有与其从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活动相适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比例应当占机构总人数的70%以上。申请省级考核认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5人, 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比例不低于40%。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技术人员应当熟悉农业基础知识和农产品生产特性, 具备相应的检测技能, 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和考核合格。信阳市各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严重存在缺编、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 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成为制约当前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市检测中心也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检测人员专业不对口、检测与管理人员混用、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少等问题。

1.3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问题

1.3.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 认知度低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 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较低。认证的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知, 在市场上没有优选性, 直接导致认证作用和意义的削弱, 又导致生产企业认证率低。另外, 有些生产者为逃避监管和责任追究, 直接拒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1.3.2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 GAP、GMP和HACCP体系认证的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前期的考察与标志审批, 对于认证的后续跟踪监管和用标过期企业申请续展等的工作重视不够, 直接影响企业和农户进行质量自我监查的自觉性和进行认证的积极性。

1.3.3 认证流于形式, 国际互认程度较低

我国标准的技术内容老化、标龄过长、标准的层次不合理, 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较低, 缺乏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 使现有标准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 又没有与国际上许多认证机构达成互认协议, 我们认证的产品不被国际认可, 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特别是外企认证的积极性。

2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项规定, 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1 建立有效协作机制

要强化部门协调,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食药、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横向配合, 强化纵向联动, 明确各自职责, 严管各个环节, 对农产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应组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 对违规销售和使用农兽药的行为进行重点清查整顿。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2 加快农产品监测机构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 各县区必须成立独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专业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检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在加强和完善市、县区一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同时, 按照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快建设进度, 加大投入力度, 合理成立镇一级的检测机构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超市检测点, 让其作为县区级检测机构的延伸点, 使检测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建立政府检测机构的同时, 应有重点地扶持一部分企业, 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建立自己的检测机构。

2.3 提升检测队伍的工作水平

农业行政部门协调人事管理部门, 根据农检机构和认证机构的实际需要, 确定机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 建立专业、精干的检测队伍。各级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要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 加强规范化管理, 加强培训指导, 强化岗位练兵, 切实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 不断拓展工作思路。

2.4 强化制度管理

建立基地准出和农产品准入制度, 对农产品进行售前检测, 凭检测合格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信誉管理档案, 加强跟踪管理;加强产地源头管理, 逐步建立定点采购和检测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规和制度,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5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强基地管理, 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和推广, 对农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 引导他们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开展对生产投入品的监管, 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 实行规范的标准化生产。在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当中, 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 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

2.6 加快建立认证体系

加强认证机构建设, 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提供硬件和人力支持与保障。加强认证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三品认证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严格“三品一标”的认证程序, 提高认证门槛, 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 重点加强证后监管, 建立退出机制, 实行认证产品的持续性监管。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 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冒用品牌、超范围使用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 保护品牌形象。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随之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剖析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幼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6) .

[2]范玮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责任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1.

[3]雷百战, 郑玉燕, 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2) .

[4]李莉, 李阳.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 2011, (7) .

[5]李仕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工作思路[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8, (3) .

[6]任玉娟.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8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信阳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就信阳市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关系到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和市场准入等环节的管理,涉及到种子管理、植保、农技推广、农村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多个单位,是一个系统管理体系。但就信阳市目前的实际来看,关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1.1.1 产地环境管理缺乏

产地环境管理需要财政、水利、水产、土地、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通力协作,依法进行。目前,产地环境管理大多实行属地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属地环境负总责。鉴于人力、财力等的不足,各乡镇并没有对农产品基地制定统一的发展计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县级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没有对产地进行分类与整理、保护与建设,也未在农产品基地建立长期定位环境监测网点,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更是缺乏监督机制。

1.1.2 生产过程监督管理缺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情况,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等。并且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生产过程记录的管理。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多次下发了关于生产记录管理的通知,但是,由于当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分散农资经营体制等问题的存在,使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的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县开展生产过程的全面监管工作。

1.1.3 农产品安全生产指导缺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据了解,绝大多数县(区)农技推广队伍体系不完善,并没有专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更没有从推广农业标准化、指导农民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指导服务。

1.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不到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信阳市只有市农业局和固始、淮滨县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三个检测机构中只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了监督抽查工作,还存在着检测范围小、检测能力弱等问题。八县两区因无专职检测人员、检测设备不齐全等,到目前为止,监管工作还不能进行。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较低

总体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机构、人员和力量上与监管工作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矛盾比较突出。当前的检测能力不足,通过认证的检测项目少,不少新的风险参数没有能力检测,检测的人员也严重不足。

1.2.1 检测设备不完备

从全市范围看,目前只有市检测中心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室,设备配置还不齐全,部分机构的仪器设备已经老化。八县两区中,只有六个县区分别争取到了300-400万元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资金,但检测设备还不齐全,其中的四个县区还都没有建立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的县区,检测水平只限于定性分析。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更是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

1.2.2 检测队伍素质亟需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具有与其从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活动相适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比例应当占机构总人数的70%以上。申请省级考核认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比例不低于40%。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技术人员应当熟悉农业基础知识和农产品生产特性,具备相应的检测技能,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和考核合格。信阳市各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严重存在缺编、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成为制约当前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市检测中心也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检测人员专业不对口、检测与管理人员混用、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少等问题。

1.3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问题

1.3.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低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较低。认证的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知,在市场上没有优选性,直接导致认证作用和意义的削弱,又导致生产企业认证率低。另外,有些生产者为逃避监管和责任追究,直接拒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1.3.2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GAP、GMP和HACCP体系认证的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前期的考察与标志审批,对于认证的后续跟踪监管和用标过期企业申请续展等的工作重视不够,直接影响企业和农户进行质量自我监查的自觉性和进行认证的积极性。

1.3.3 认证流于形式,国际互认程度较低

我国标准的技术内容老化、标龄过长、标准的层次不合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较低,缺乏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使现有标准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又没有与国际上许多认证机构达成互认协议,我们认证的产品不被国际认可,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特别是外企认证的积

极性。

2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项规定,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1 建立有效协作机制

要强化部门协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食药、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横向配合,强化纵向联动,明确各自职责,严管各个环节,对农产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应组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销售和使用农兽药的行为进行重点清查整顿。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2 加快农产品监测机构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各县区必须成立独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专业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检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在加强和完善市、县区一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同时,按照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合理成立镇一级的检测机构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超市检测点,让其作为县区级检测机构的延伸点,使检测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建立政府检测机构的同时,应有重点地扶持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立自己的检测

机构。

2.3 提升检测队伍的工作水平

农业行政部门协调人事管理部门,根据农检机构和认证机构的实际需要,确定机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建立专业、精干的检测队伍。各级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要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培训指导,强化岗位练兵,切实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不断拓展工作思路。

2.4 强化制度管理

建立基地准出和农产品准入制度,对农产品进行售前检测,凭检测合格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信誉管理档案,加强跟踪管理;加强产地源头管理,逐步建立定点采购和检测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规和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5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强基地管理,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和推广,对农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引导他们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开展对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实行规范的标准化生产。在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当中,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

2.6 加快建立认证体系

加强认证机构建设,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提供硬件和人力支持与保障。加强认证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三品认证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严格“三品一标”的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重点加强证后监管,建立退出机制,实行认证产品的持续性监管。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冒用品牌、超范围使用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幼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

[2] 范玮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责任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 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

[4] 李莉,李阳.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1,(7).

[5] 李仕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工作思路[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3).

[6] 任玉娟.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7] 石雪花.农产品质量安全困境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20).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9

县人民政府、农牧局:

2012年4月17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西北宾馆举行,会议由省农牧厅主持,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食药局、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商务机、省卫生厅、以及部分市县农牧局长和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通报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2011年我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证书企业情况,颁发了获得农业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奖牌,与各市州签订了2012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南等5个市、县做了典型发言,最后省农牧厅厅**文斌同志做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精神,是在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安排部署的前提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根据这次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高度重视,省市为此也做出了重大部署,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要求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属地管理,明确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2、建立机构,完善制度。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部署,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省机构编委会《关于乡镇机构设置的意见》,加大力度、健全机构、配备人员、明确职能,确保2010年底80%的乡镇能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求每个县至少抓2个以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示范点,于每月8日前将各地截止上个月底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送省农牧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同时,科学制定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努力抓好人员培训和日常监管工作。6月份,省厅将对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的督导检查,并向全省通报。

3、配备人员,保障经费。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省上今年将对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的建立、人员配备、职能发挥、经费保障等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县上要在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的同时,加强与编办、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的衔接,认真制定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切实达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的“五有”标准。

4、推进“三品一标”,加强证后监管。今年农业部提出了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活动,要求各地立足实际,设立“三品一标”品牌产品发展专项资金,建基地、壮龙头、育品牌、拓市场,按照“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工作,8月份,省厅对全省“三品一标”认证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5、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要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继续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强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着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7月底,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和《整治方案》,省厅将对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一次督导检查,确保今年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篇10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省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赣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赣市府发“2011”29号、《瑞金市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瑞农粮发“2012”7号)文件要求,以‚坚持不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实抓好,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保障了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汇报如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我局于2011年成立了瑞金市农业和粮食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有关整治行动,今年根据工作分工进行了调整,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农技、植保、土肥、畜牧、水产、种子、质检、执法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2、周密部署、妥善安排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局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下发了《瑞金市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明确了工作重点,做到有

1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工作;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节日值守制度,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投诉电话,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并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果断妥善处理,防止问题扩大蔓延。

二是市财政安排了预算内资金30万元农产品质量监管专项资金,其中包括农产品监管工作经费10万元,检测经费20万元,为我市农产品检测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制度,包括:市场监管制度、农产品抽检制度、信息发布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档案管理中分别建立了农产品种植企业档案、农产品养殖企业档案和各项检测工作档案等。

2、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及规模种养基地的监管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市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相关项目如标准粮田建设、土壤有机质提升、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二是抓好可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我局一方面加强对农业种养生产基地的监管,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派出技术人员驻场监管,指导其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规模养殖场重新登记备案;另一方面加强农资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农产品生产者不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国家禁止使用的兽药;第三对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检,从生产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抓好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我局根据农产品生产特点,在春耕备耕期间,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和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防止发生群体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药市场以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为主进行拉网式检查;兽(渔)药市场重点清查瘦肉精,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限用药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市场重点清查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和化学品;猪牛的生产投入品中严禁使用‚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品,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杜绝违禁药物和化学品的销售和使用,从生产投入品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3、强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监测

开展农产品质量抽样监测,把好农产品质量关,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半年来共检测蔬菜水果等农产品612批次,剔除不合格产品35批次,检测猪牛‚瘦肉精‛2356头次:一方面加大对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生鲜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力度,增加监测的品种和次数,每月开展农残抽检,范围包括花菜、包菜、菜心、黄芽白、上海青、芥兰、豆苗、白萝白、芥菜、油麦、黄瓜、茄子等二十多个品种共307批次;4月中旬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等重大接待抽检小白菜、大蒜、生菜、西兰花、荷兰豆、白萝卜等果蔬品种134批次,剔除不合格产品10个;元月10日、5月29日配合赣州市农产品检测抽样工作,抽检171个果蔬品种;另一方面加强猪牛屠宰检疫和‚瘦肉精‛检测,半年来在生猪生产环节‚瘦肉精‛抽样检测344头,屠宰环节检测2012头(检测全部合格)。

4、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

根据《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配套政策》(赣府厅发“2010”3号),扶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和推广。一是加强企业‚三品认证‛,我市主要有养宝公司和东升蛋鸡场、香山生态园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五星食品公司与正德和食品公司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目前五星食品公司批准为市级龙头企业;二是对我市‚三品‛企业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企业产地环境、生产记录、标识使用管理记录、标识使用情况等;三是与‚三品‛企业签订承诺书要求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依法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强化综合执法,加强农资产品的监督检查

我局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今年我局农业综合执法队积极与工商、质监等部门沟通协作,密切配合,通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农资专项打假‛等活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为重点,对全市各个乡镇的农资市场、经营门店和市场摊点进行了多次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清查专项整顿,对违规经营农资案件依法立案查处,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农资市场,充分发挥了‚打假护农、维权增收‛的作用,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6、大力宣传,营造农产品安全消费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自我学习,参加省市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三品一标‛业务培训。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并充分利用《瑞金报》,《瑞金农业信息网》、瑞金电视台等媒体,积极发挥消费引导生产和舆论监督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瑞金报》刊登了‚我市加大对上市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保证市民‘菜蓝子’安全‛实验室农残检测图片报道等;

三是及时在赣州三农网等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及编印简报等。

四是我局结合阳光工程等活动,到乡村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

五是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安排科技人员深入武阳、谢坊、九堡、壬田、云石山等乡镇圩场宣讲农业实用技术,赠送科学书籍和手册等12000份,接受群众技术咨询达3200人次,张贴宣传标语22条,印发《选购农资产品应注意事项》、《给农民朋友一封信》等执法宣传资料1万多份。

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

1、抓好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建设,建成500㎡的实验大楼,配备了检验检测仪器设备53台(套),项目建成后实现从产地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测,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养殖水面的水质等方面进行检验检测和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成立了瑞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对全市农产品样品的检验检测工作,以及协助接待中央领导来瑞及各项大型活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对粮食、蔬菜、水果、豆类等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以及畜禽和水产品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三、存在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根据省市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包括: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主要是行政执法;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主要是技术检测,分别要有机构和适当专职人员;

2、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身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企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基础设施薄弱,安全工作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

3、需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投入。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要保证检测费用,同时要增加监管工作经费投入,保障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4、‚三品‛认证有待进一步推广开发,广大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知程度有待提高,需要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

5、农产品检测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系统技术培训。

上一篇:推优入党群众意见下一篇:餐饮业企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