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共8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篇1
***镇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关系到我镇农业产品的生存和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农业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抓好农产品质量的精神,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初步建立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我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一是着力构建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区域内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监控范围;二是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消除风险隐患;三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提升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蔬菜、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力度,确保省、市、县对我镇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成立以镇长刘琴为组长,陈端阳、贺青贞、张文峰、王升(常务)、廖雅妮为副组长,以马武深、刘志、陈昌树、马健、袁爱民及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昌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
对全镇内的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档案,切实开展监管监测工作,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基地环境监管
1、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按照“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打击。
2、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超剂量滥用、乱用农药现象发生。落实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台账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档案。加快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系统防治。
3、开展农业产地环境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开展定期定点监测,掌握产地环境质量变化动态,做好农田污染应急预警工作。
(四)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
1、加快地方标准制定(修订)。以制定大宗和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重点,将农业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让生产者看的懂、学的会、易操作。
2、加快农业标准推广。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为主体,以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为切入点,积极推广统一品牌和包装标示、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三品一标”产品申报和产品认证登记。要进一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建设,严格“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程序,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证后监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辐射带动作用,以品牌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
1、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完成县定监测指标,每月对我镇农产品(蔬菜类、水果类)农残检测不少于10次。协助省、市、县对我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要以蔬菜、水果为重点,全面掌握生产基地各时期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状况,并强化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的专项和突击检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强预警分析突发事件的应对。整合各村(居)委会食品安全成员单位监测资源,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培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严格信息发布,绝不允许擅自发布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误导公众。
四、时间安排
(一)2014年3—4月全年分别在3.15、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日》期间,采取通过媒体报道、张贴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册(单)、宣传车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
(二)2014年5月30号以前对全镇区域内水果、蔬菜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超市、农贸市场、集市)进行普查、统计,备案存档。
(三)对我镇农产品,如蔬菜类(白菜、百合、小白菜、油菜、菜心、甘蓝、四季豆、豆角、豌豆、辣椒、茄子、胡萝卜、白萝卜、花椰菜、芹菜、空心菜、菠菜、生菜、莴笋、西葫芦等);水果类(桃、李、梨、柑橘、柚子、樱桃、杨梅、草莓、西瓜等)分别在每月的1、5、8、10、15、、18、20、25、28、30号进行农残的抽样检测
(四)全年在重要的节假日、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篇2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贮运和农产品销售“三大环节”的质量监控, 严格管好农产品生产产地准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准入“两大关口”,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三个全覆盖”, 从而达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的。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在市镇 (区、处) 两级派驻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农技服务人员36名, 组建了2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班, 进入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规模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准入单位, 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实施农药使用间隔期制度, 做好农产品安全生产记录。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服务[3]。选派优秀执法人员作为农资市场入户监管责任人, 对农资销售的源头市场、重点市场、重点乡镇, 分品种、分批次、分来源逐户抽检。3年来, 共抽检农作物种子样品198份, 抽查农药标签500个、农药样品300个, 抽检肥料样品32个, 立案34起, 下达预警通知书136份。三是强化农产品生产记录服务[4]。在全市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全面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记录。每年发放种植业产品生产记录册4 000余册, “三品一标”产品生产与质量安全监管记录簿100余册。安全生产记录册全面记录种子、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次数、数量和灌溉、田间农事操作以及产品销售情况、检验检测情况等方面内容。四是强化法律法规知识服务。重点强化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农业投入品的采购人员、使用投入品的生产操作人员和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负责人和检验检测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与全市相关基地、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超市签订质量安全责任状122份。
2.2 制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一是制发了一批规章制度。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最放心市的意见》《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夏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工作的通知》等。二是印发了一批实施方案。印发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潜江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整县推进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三是下发了一批规范性通知。向全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组织及农户印发了《告渔民朋友的公开信》《严禁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告知书》《农作物主导品种公告》等规范性通知16.8万份。
2.3 创建举办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一是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和清洁生产示范[3]。从2008年开始,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定点监测, 每年采集雨水样、径流样、秸秆样、产品样140个以上, 重点监测氮、磷、钾及农药淋溶流失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据检测结果表明, 各项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 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全市组织开展以“两清”、“两减”、“两治”为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3年来, 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4.77万hm2, 使用配方肥1.72万t, 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6 052 t。实施秸秆还田面积11.63万hm2, 其中腐熟剂腐解还田面积3.82万hm2。秸秆还田量45.98万t, 占秸秆总量57%, 土壤有机质提升了9.6%。重点开展借粮湖农业清洁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在借粮湖周边的古城等6个村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试点。3年累计回收废弃包装物58.62万个, 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创建了一批规范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项目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整县 (市) 推进示范市创建活动为依托, 在“219”省道、“318”国道沿线建设了设施蔬菜2 000 hm2、露地蔬菜6 680 hm2、瓜果2 000 hm2、小龙虾标准化生产示范带6 680 hm2;在全市建设10个部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双低油菜生产示范基地、3个水稻标准化生产整镇推进示范区。截至2013年10月底, 全市“三品一标”基地总面积3.9万hm2, 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6.07%;“三品一标”总产量25.9万t, 占农产品总产量36.6%。三是推广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 重点推广无公害蔬菜、水稻、龙虾以及绿色食品西瓜、双低油菜、肉牛等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市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种植规模达到6.667万hm2以上。每年春、秋2季培训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达到20万人次。四是发布了一批农业标准化规程。已有《潜江龙虾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绿色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等42项, 其中省级标准2项。五是认证了一批农业“三品一标”产品[5]。截至2013年10月底, 全市有效使用“三品一标”标志产品总数为170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62个, 绿色食品7个, 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用标率100%, 无公害农产品用标率达到50%。2013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2个, 绿色食品4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 670 hm2, 绿色食品基地面积3 330 hm2。
2.4 培育壮大农业“三品”生产龙头企业
协助尝香思食品、原野蔬菜、瑞旭农业、绿亿园、虾香稻食品、潜穗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制订生产技术规程, 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流程,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 培植其成为带动力强的“旗舰型”龙头企业, 与农户采取多种形式, 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全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迅速壮大, 领办兴办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933万hm2, 带动农户11.5万户。平均增收3 900元/hm2, 户平均增收655元。
2.5 全面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
一是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站。争取国家投资300万元, 完成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项目建设, 购置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仪器逾80台套, 检测能力实现了从定性检测到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的转变。二是建成全市区镇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市财政拨专款为全市23个区镇处全部建成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 将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蔬菜生产基地、市场准入及农贸市场纳入了例行抽检检测范围。三是指导企业建设自检室。全市18个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单位自筹资金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开展质量安全自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验频次由以前的每月2~3次增加至每周4~5次。区镇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每月检测数量达到了25个以上。市场准入单位每天检测样品10个以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快速定性检测数量逐年增加, 区镇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每年检测300个以上。市场准入单位每年检测样品3 600个以上 (每天检测10个以上) 。市、镇 (区、办事处) 、基地 (超市) 检测能力全面提升。
2.6 严管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两大关口
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的农产品全面实行以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 (检疫) 合格证、有包装 (指农业“三品”, 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 、有标识为门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 (种养基地、企业) 准出制度;市场准入单位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收购的经营者销售的产品严格进行入市查验4项条件证明材料, 具备其中任意1项条件的, 允许其入市销售, 不具备其中任意1项条件的, 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市销售。全市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企业已达44家。
3 实施效果
经过长期探索, 成功提出了“农产品安全生产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3个全覆盖的监管思路, 监管目的明确, 体系健全完全, 质量追溯清晰, 易于推广使用。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显著。通过项目实施, 全面提高生产基地农户生产素质, 增强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能和意识,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幅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9.8%以上, “三品一标”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近3年累计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41.29万t, 新增产值9 478万元, 实现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全市农业投入品使用进一步向高效、低毒、低残留发展, 农产品产地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 改善田间环境和气候, 减少水土流失, 保持水源洁净, 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应用前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一项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集成, 适用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摘要:通过农产品产供销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 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三个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建设思路, 并详细总结了潜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对策以及实施效果,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达到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对策,实施效果,湖北潜江
参考文献
[1]许世卫, 李志强, 李哲敏, 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及预警类别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09 (1) :102-106.
[2]林伟君, 柴玲玲, 万忠.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林, 2010 (5) :52-56.
[3]燕香梅.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4) :1170-1171, 1193.
[4]孙继成, 关故章, 何家海, 等.关于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 (16) :4-5.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一、工作任务
(一)成立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各市(州)、县(市、区)开展具体工作。
(二)了解和掌握国家农业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制订的具体方案和要求。
(三)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农委对本辖区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本辖区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有供沪农产品合同、协议及具体行为的生产基地和企业全面情况。
(四)指导相关市(州)、县(市、区)开展相关培训及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对有供沪农产品合同、协议及具体行为的生产基地、企业的全过程监管工作。
二、时间安排
(一)2010年4月15日前,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农委对本地区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掌握我省上海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情况。
(二)2010年4月30日前,各市(州)农委将供沪农产品明细表(见附件2)统计汇总后,加盖单位公章传真至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三)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组织各市(州)农委对有供沪农产品合同的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对全省各地蔬菜生产基地和企业继续进行排查,发现有供沪农产品合同、协议的生产基地、企业,随时上报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加入监管名单,立即对其进行全程监管。
三、组织领导
吉林省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省农委统一领导并负责协调,成立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详见附件1)。各市(州)农委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对本辖区内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进行排查,组织有关县(市、区)农业局开展对有供沪农产品合同、协议的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具体监管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供沪农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至关重要。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业部和省农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把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彻底排查,切实掌握供沪农产品供应信息。各地农业部门要对本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定期的彻底清查,凡掌握有供沪农产品信息的,必须彻查到底,掌握准确消息,及时指派专人对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监管,并请各市(州)农委及时将供沪农产品明细表(见附件2)填好后加盖单位公章传真至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同时上报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系人名单、电话、邮箱。
(三)健全机制,切实落实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有供沪农产品任务的市、州(县、市),要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分工负责机制,实行属地管理,强化执法监管,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及要求,明确措施,健全机制,监管任务要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有供沪农产品生产合同、协议的的县(市、区)农业局要指定专人负责对相关生产基地的监管,必要时可指派专业人员进行驻点监管。凡供沪农产品必须按要求通过上海市指定的六个批发市场进入市场,严禁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市场。
(四)强化监管,切实保证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农业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抓好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监管,严格落实生产操作规程和农业投入品进货、使用记录制度;加强产品包装标识管理,确保其包装规范、质量合格;加大对供沪农产品检验监测力度,严格实施产地准出制度,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达到农业部提出的“有记录、有检测、有标识”的三有要求,确保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
联系单位:省农委市场信息处
联 系 人:赵然 李小松
电话:0431—88906017(传真)
邮箱:lxs1805@yahoo.cn
附件: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二○一○年三月十日
附件
吉林省上海世博会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组 长:于文波 省农委副主任
成 员:郭俊英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处长
张永林 省农委农业处处长
张大明 省农委园艺特产处处长
潘希波 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站长
孙振天 省园艺特产管理站站长
张辉 省参茸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 郭俊英(兼)
成员:赵然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副调研员
徐建维 省农委农业处副调研员
李小松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副调研员
杜东明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科员
王大川 省农委市场信息处科员
柴秋泉 省农委园艺特产处科员
乔冬云 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科长
赵伟光 省园艺特产管理站科长
冯家 省参茸办公室科长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篇4
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我县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防管结合的方针,一手抓安全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风险预警与产品追溯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县农业推广体系优势,直面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农业法律法规以及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抓好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一是以示范小区、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农业标准实施工作,要强化对标准化小区、基地的督导和检查,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示范带动效果;二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快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三品一标”的品牌效益,产生放大效应,推动标准化发展。
(三)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检测手段,强化检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努力拓宽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等场所检测覆盖面,严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口,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可靠的检测技术支撑。
(四)强化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禁止在有害、有毒物质超标的区域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大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生产记录。严格整治和处理不规范、不合法的农产品生产行为。
(五)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要时节,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销售农资行为,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行为。
(六)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和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农业和粮食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参照会农字〔2016〕13号文)。各乡镇农业综合站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认识,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强化管理。要建立站长负总责,相关人员负直接责任的责任体系,将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二)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农业综合站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职责及本辖区内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层层落实和分解,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及时汇总农产品生产基地详细情况并上报县局。(见附表1)
(三)严格考核,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2016年基层综合站年终考核指标。
(四)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反馈信息积极开展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动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负责乡镇区域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和乡镇学校的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的检测工作,并严格实施月报制度,每月底将检测总数汇总到县检测站(月报见附表2);
2、协助有资质的企业、合作社等开展申报“三品一标”工作,加大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监督并指导申报企业工作。
3、加强规范生产、安全生产的宣传,提高基地经营者的安全意识。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原则,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实行部、省、市、县四级联动,以杂交稻为重点作物,以制种基地和案件高发地为重点地区,以清理整顿违法生产经营主体为主线,推进检打联动、举报与办案结合,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总体目标
查办并曝光一批违法案件,建设省厅退出一批问题品种,查处违法种子企业,查处违法种子生产经营者,力争2016年种子市场秩序有根本性好转。
三、行动内容及要求
(一)开展企业监督检查。县种子站开展企业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资质、生产经营档案、品种授权合同、种子去向等;抽取企业生产经营的品种样品,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二)开展市场整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市场大检查。对经营门店检查内容包括:种子标签、经营档案、台账、相关合同或委托书等,对于所经营的品种要查清来源,抽取种子样品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对辖区内集中交易市场、种子经营门店进行全覆盖检查,检查中抽取70%以上的品种(其中本省企业生产经营品种占60%以上)。要深入本辖区50%以上乡镇开展入户倒查,每个乡镇抽查不少于5个行政村,每村抽查不少于5个农户。
(三)开展品种清退。认真开展停止推广品种和新审定品种清查,将没有生产面积、存在重大缺陷、未上交标准样品的品种统计汇总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四)开展制种基地整治。杂交稻制种基地所在地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要加强对制种企业的跟踪管理,在播种前及时核对种子生产许可证、制种品种、生产地块信息,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检查是否具有品种权许可或制种委托手续,是否与制种户签订生产合同等。在种子收获前组织拉网式检查,抽取生产品种的种子样品,进行真实性检测。在种子初加工环节,抽样进行品种真实性检测。在种子调运季节,检查调运种子的生产许可、去向和数量。
(五)开展大要案查处。对于群众举报和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立案,主动会同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查处。案件信息要实现农业、公安、工商三部门、案发地与种子调入调出地共享;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行为;对于公安部门查处的案件,需要技术鉴定的,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检测或田间鉴定。上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对重大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必要时联合监察部门进行督办。
四、样品检测要求
专项行动中所抽取的种子样品送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种子样品主要进行发芽率、净度、水分指标检测和品种纯度鉴定。
五、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6年底前)农业部联合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11月底召开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后,我省立即召开专项行动动员会进行了动员部署。我县要于12月底前完成动员部署,细化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12月-2016年12月)2016年12月中旬起,开展冬季种子企业监督抽查。2016年1月10日前完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核查和种子样品抽取工作;3月15日前报送净度、水分、发芽率和品种真实性检测结果,4月底前报送品种纯度鉴定结果。
2016年1-5月,开展品种清查,5月底完成品种清退工作。
2016年2月下旬开始开展春季市场检查,3月底前完成抽样,4月底前报送净度、水分、发芽率和品种真实性检测结果,9月上旬报送品种纯度鉴定结果。
2016年5月、9-10月分别开展早稻、中晚稻制种基地整治,并于7、12月报送相关检查结果。
2016年7-8月,开展秋季油菜种子质量抽查,9月底前报送净度、水分和发芽率检测结果。
2016年全年开展大要案查处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年12月)要认真总结专项行动成效与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具体时限,于2016年12月中旬前将专项行动进行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成立由钟跃毅副局长任组长,种子站、法制股、科教站、执法队等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种子管理站,廖会花站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行动协调、具体组织实施、宣传和总结表彰等工作,承担专项行动中的组织抽样和检测、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等,承担对各地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并督办种子大要案查处工作。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统一指挥协调。
(二)规范执法程序。要严格执行种子抽样检测规定程序,在抽样、生产商确认、样品检测、结果通知、异议处理、结果判定和报送等各环节依法规范操作。要做好问询笔录,妥善留存取证、送达等证据,严格保证每一个样品证据链可靠完整,并及时按样品逐个整理备查。对于无法正常取得种子样品的企业,应实地查看加工仓储设施和生产经营档案,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追踪源头,确保抽取相关种子样品。
(三)加强督导检查。专项行动期间,我局将派出工作组对重点市场、重点企业、重点基地进行明察暗访,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于每月5日报送上月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县种子管理站。各阶段检测、鉴定结果和工作总结统一报送,大案要案查处信息及时报送,企业资质检查信息及时报送县种子管理站,品种清退信息及时报送。要及时公开曝光大案要案查处信息,积极宣传专项行动取得成效以及好的经验做法。第3篇
一、工作目标
1、农资市场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2、重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3、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和反馈率达到100%;
4、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进一步净化,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5、确保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二、工作重点
1、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监管内容:①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套牌侵权、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②严格规范品种命名,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③坚决查处违规经营散装杂交稻种子行为,净化种子经营市场;④进一步加强种子经营规范化管理。
主要工作时段:2月10日—6月30日
监管领域:县内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各种子企业委托代销机构、种子经营门市和乡镇农贸集市。
2、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监管内容:①严厉查处经营违法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行为;②强化农药登记管理,查处违法经营无证、一证多用、套证、冒证等农药的行为;③加强农药标签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④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
主要工作时段:①4月1日—8月31日开展农药质量与标签管理专项检查;②全年开展禁用高毒农药检查。监管领域:县、乡(镇)、村农药经营企业、门点,卫生杀虫剂经营门市(含超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3、开展肥料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监管内容:①严厉查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桔杆腐熟剂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效等违法行为;②进一步加强配方肥生产企业及产品监管;③加强对登记肥料产品的后续管理。
主要工作时段:①1月4日—1月30日开展冬储肥料监管;②2月20日—4月30日开展春季肥料市场专项检查;③10月10日—12月30日开展果树用肥专项检查。监管领域:肥料经营企业和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
4、开展兽药专项检查活动。
监管内容:①强化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严格执行兽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贯彻落实兽药GMp和兽药GSp制度;②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决取缔造假售假黑窝点;③严厉打击违法制售假劣兽药行为;④依法查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扩大适应症、使用范围等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⑤加强兽药门市违规经营人用药品检查力度;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使用禁用兽药行为。主要工作时段:①1月10日—2月25日开展省厅通报2016年第一批假劣兽药专项查处活动;②4月1日—10月30开展兽药质量和标签专项检查;③全年开展禁用兽药检查。监管领域:兽药经营企业,畜禽养殖企业。
5、开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专项检查活动。
监管内容:①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②严查在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养殖环节添加抗生素、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剂行为;③开展“瘦肉精”专项检查。主要工作时段:①3月1日—4月30日开展春季饲料专项检查;②8月1日—10月30日开展夏秋饲料专项检查;③全年开展“瘦肉精”专项检查活动。
6、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检查活动。
监管内容:①加大水产苗种生产监管,严厉查处水产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②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带病销售和无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水产苗种的行为。
主要工作时段:①3月1日—4月15日开展春季大检查活动;②7月10日—8月20日开展夏秋专项检查活动。
监管领域:苗种生产基地、苗种交易市场、水产养殖基地和企业。
7、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夏季百日行动。
监管内容:对接省、市专项行动,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主要工作时段:6月20日—9月30日
监管领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资经营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8、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冬行动。
监管内容:对接省、市专项行动,加强季节性农资产品和冬储农资管理。主要工作时段:9月20日—12月30日
监管领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资经营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三、工作步骤
1、部署宣传阶段(2月):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步骤、要求和措施,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2月,组织人员参加全省、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
2、集中整治阶段(3—5月):对重要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准入资格、市场秩序进行深入摸底排查。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全面开展集中整治。3月,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3—5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 4—5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督查。
3、年中检查总结阶段(6月):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
4、整改深化阶段(7—12月):巩固整治成果,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7—9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夏季百日行动; 10—12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冬季行动;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成立县农粮局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好监管责任,做好服务工作,并把农资打假工作细化到具体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员。乡镇综合站要做好农资打假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的角色工作。
2、广泛开展宣传,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继续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新型经营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农资产品的覆盖面。要结合送科技下乡工作,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动员和鼓励农资经营企业参与现场活动,普及农业法制知识,推介诚信企业和优质农资产品,曝光典型案例,传授农资识假辩假和科学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理性购买和使用农资产品。
3、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可追溯管理机制。全面建立和完善农资经营企业监管台账,积极开展农资经营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农资经营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行业规范管理制度,倡导和推行农资诚信经营。加强对农资经营门店的日常巡查,重点整顿规范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运销大户和乡村流动商贩,全面掌握、纠正和查处各类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对公告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积极提供公众查询咨询服务。对利用物流方式、互联网、农资交易会和展销会经营假劣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要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加大禁用农业投入品清缴力度,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
4、加强农资产品监督抽检力度。要进一步扩大农资监督抽查范围,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重点抽检种子质量和品种真实性,抽检农药、兽药、饲料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是否添加其他违禁成分,抽检肥料的养分含量和是否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往年抽检不合格、群众投诉举报、市场检查中问题突出的企业和产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跟踪抽检力度。要积极收集监管线索,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检打联动,健全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报、反馈、共享机制。执法机构要参与监督抽查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及时立案查处并追溯制假售假源头,一查到底。
5、加强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认真做好案件线索的排查梳理,拓展案源渠道,严厉打击侵权、制售假冒伪劣、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加强部门沟通,深挖假劣农资制假售假源头,必要时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严查大案要案。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及时移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
6、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作用,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完善售后服务机制,鼓励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技术咨询、专家会诊、现场服务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让农民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在生产基地设置禁限用农药和禁止添加的药物公示牌,养殖场(小区)张贴规范使用兽药告知书。健全农资突发事件和假劣农资引发农业生产事故的应急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控制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7、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利用送科技下乡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深入乡、村,向广大农民发放“农资打假便民服务卡”,增加农民群众维权意识,及时举报农业违法案件线索。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农资打假投诉举报电话:,畅通农资打假网上投诉渠道,电子邮箱为:。完善农资打假值班制度,健全接报登记和督办制度,及时开展案情调查,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篇5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的特别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水产养殖生产经营秩序,从源头堵住不合格水产品流入消费市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水产品,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就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安排如下:
一、监管重点及目标
1、对水产养殖户、垂钓园、水产品经营单位和个人100%落实告知承诺制度;
2、对水产养殖户、垂钓园生产过程实行全面监控。包括全面实行养殖生产记录日志制度;无乱用或滥用违反法规的禁用投入品的行为;销售水产品达到相应休药期。
3、对水产品销售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经营环节实行重点监控。必须有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记录和资料,严禁销售来源不明,有质量安全隐患的水产品。
4、随机药残抽检全部达标。
通过我们的全面监督管理,使我市水产养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范化,产品优质化,切实保障全市人民的食用安全。1
二、监管范围及内容
所辖区域内的各水产养殖场、户、垂钓园;渔药、饲料生产经销场点;超市、市场、摊点等销售商户。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点集中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进行养殖生产的行为。
(一)对水产养殖场、户、垂钓园的监管
1、规范渔业生产: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国务院特别规定》,合理使用渔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渔业投入品。
2、规范养殖生产记录:全年养殖生产记录要全面、仔细、完善和规范。养殖生产记录包括:购鱼(苗)记录、饲料投喂记录、渔药使用记录、购药记录、成鱼(苗)销售记录及其它生产记录等,且生产记录应保留两年以上。
3、规范渔药和饲料的使用:在全年养殖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违禁渔药,严禁在饲料中(例如甲鱼“加黄”)添加违禁药品及禁用饲料添加剂。
(二)对渔药、饲料生产经销场点的监管
严禁渔药、饲料生产经销场点、门市部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氯霉素、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严禁生产和销售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三)对超市、市场、摊点等销售商户的监管
1、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合法经营。
2、有每一批次水产品进货明细表及有来源地情况、检测信息等相关手续或证明材料(经销商户向供鱼方索取,复印备查)。
3、不得销售含有禁用药物、药残超标、假冒、劣质及不合格水产品,不接收来源不明的水产品。
三、监管区域及职责
1、责任区及责任人
根据全市养殖特点和各镇所处地理位臵,本着统筹安排,便于管理,协调联动,责任到人的方针,将全市10镇395个自然村划分为三个责任区,既东南区、中部区和西北区。
东南区:包括新集、皇庄、段甲岭三镇
管理负责人:刘伟、高福才(昝辛屯由高革负责)、肖爱国 监管责任人:谢拥军
中部区:包括泃阳、杨庄、齐心庄、李旗庄四镇
管理负责人:王建军、冯志军、吴长增、于连生
监管责任人:李俊亮
西北区:包括燕郊、高楼、黄土庄三镇
管理负责人:靳鹏、牛宝征、牛少华
监管责任人:王树军
2、职责
管理负责人:全面登统所辖区养殖户情况,对本辖区内的养
殖场户、垂钓园、渔药饲料生产销售场点门市、水产品经销摊点进行培训,进村入户宣讲《渔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将党的惠农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使每名从业者都知法、懂法、守法,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合法经营,规范生产。发放宣传材料,耐心细致讲解有关内容,检查指导养殖生产,规范养殖生产秩序。定期对生产销售记录、饲料、渔药、肥料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管理。
监管责任人:每月至少三次到所辖责任区进行监督检查,督导检查有无违规使用禁用药品和饲料,是否和每名养殖户、经销户签订了告知承诺书,是否全面实行了养殖生产销售记录制度;对所辖区的养殖场户全面了解,重点掌握,每镇树立1-2个示范户;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及时将有关文件、技术资料下发到所辖责任区;负责水产品药残抽检采样。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及监管工作小组
成立由屈长顺局长任组长、杨艳萍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渔政站长吴瑞峰、水产站长谢拥军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杨艳萍副局长任组长、吴瑞峰任副组长,谢拥军、李俊亮、王树军为成员,11个基层站站长密切配合的监管工作小组。
(二)规范监管体系
1、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在领导小组的工作指导、协调部署下,监管小组具体负责组织落实,周密安排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所辖责任区,加强监督管理,基层站长分派人员进场入户,检查指导养殖情况的三级监管网络,形成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局面。
2、统一技术规范:监督管理人员指导养殖户统一按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进行渔业生产。主要执行标准有: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渔药残留限量;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水产养殖用水水质;NY5053-2001无公害食品 草、青、鲢、鳙养殖技术规范等。
3、统一生产记录:监督管理人员指导养殖户按要求认真填写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的《水产品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监管人员定期检查,发现记录不规范或记录不全的,及时整改补全。
4、统一用药(料)标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渔药及无“三证”或“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不全的渔药,发现违规者,严格按规定进行销毁、没收、处罚。实行休药期制度,在休药期内的商品鱼严禁上市销售,保障上市水产品药检达标。
以上标准、规范、记录、文件由局渔政水产股、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编印,监管人员及各站及时发放到所辖区养殖户、经营户手中。
同时,渔政水产股主要负责组织监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精神及本局的规章制度,提高监管人员自身素质;起草工作方案、规章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制定工作计划并督促监管人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负责撰写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信息报导等文字性工作以及准确及时汇总上报统计数字,编印下发各级文件等事务性工作。
(三)实行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和监管问责制
各相关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严格执法,尽职尽责,把好关,负好责,同时也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对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控,全方面检查,全方位覆盖,采取市包镇、镇包村、责任人包户的方法,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和监管责任问责制,切实把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
三河市畜牧水产局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方案 篇6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法》、《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加强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渔业,把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实现渔业标准化,整体提升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区域竞争力,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工作目标:着力构建和完善区、镇(街道)二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全区和涉渔镇(街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全覆盖。紧紧围绕“确保不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度,进一步将监管责任重心下移,强化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加强渔业投入品监管,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预警,确保全区水产品产地监测合格率100%。
二、工作任务
1、加强产地环境监管。一是抓产地监测。开展水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划分水产品产地安全区域,并在主要水产品生产区域布设定点监测点位,开展定期监测;二是抓产地监管。重点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对于渔业生产的垃圾、污泥、水产投入品包装物废弃物污染水域的监管,防止造成水产品产地环境污染。三是抓治理修复。推进水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治理修复工作。
2、推行水产标准化生产。一是加快水产标准应用。加快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构建地方特色优势水产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市县两级以制定大宗和特色优势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重点,将水产技术标准推广应用;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大力发展大宗特色优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标准养殖场等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快推进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等“三品一标”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登记工作,并强化证后监管。
3、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一是依法监管。依法强化对水产投入品的监管,严格办证条件,强化证后监管,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水产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吊销水产养殖使用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二是加强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贮存和使用禁用水产药物行为。三是加强指导。督促和指导水产品生产者按照标准使用水产药品,严禁在养殖环节使用违禁品,建立健全水产投入品使用档案,严格执行水产用药休药期的规定;四是抓好防治技术,积极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4、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强化水产品者和企业水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水产企业、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各类水产品生产主体为依托,建立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责任制和承诺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和养殖户,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公示制度和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二是开展质量追溯。要求水产品生产企业和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展水产品质量追溯工作,推广“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和包装标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统一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统一水产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管理);三是开展诚信建设。将生产记录档案列入水产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内容,实行“黑名单”制度,凡列入“黑名单”企业,一律不得享受扶持等优惠政策。
5、强化产品监测检测。一是完善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推进质检机构资质认定和考核认可工作,开展质检机构能力验证工作,提高依法依规检测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检测制度。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严格规范监测行为,逐步扩大监测种类品种和监测参数,例行监测工作以主要生产基地为重点,确保所有“菜篮子”主产基地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加强对重点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以及重大活动期间水产品开展质量年前监测抽查;三是开展“检打联动”。加强会商分析,强化“检打联动”,对监测水产药物超标的水产品,及时通报检测结果,并对产地和经营者进行追溯和依法查处。
6、建立相应监管制度。一是建立企业监管档案。加强对水业生产单位、水贸批零区场、大型超市的监管,逐步建立一企一档。实行包装水产品入区、标签标识、定期检查、索证索票等备案制度,探索对未包装的初级水产品实行入区备案、检验检测合格后上区制度;探索实行水产药物实名购买制度,严格执行水产药物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行水产药物生产、经营和使用溯源管理;二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区水产局及各镇(街道)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并实行举报奖励。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水产部门负监管责任,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水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要求,严格实行属地管理。区水产局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质检科),具体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具体抓、各业务职能单位按行业管理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业务单位领导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质量监管,层层落实责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同级地方财政预算,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持续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监管机构建设、条件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培训、渔业标准化、渔业投入品监管、风险监测、专项整治和执法办案等,特别要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必须的交通工具、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和运行费用等投入,使各级监管部门具备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工作条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篇7
1 阳新县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现状
1.1 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有所提高
阳新县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专项整治、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下乡等活动,密切联系当地实际,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举办培训班、公布投诉电话、发放宣传资料等,充分利用阳新县农业信息网、县电视台、《今日阳新报》等多种宣传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增强了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的行业自律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1,2]。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初步建立
阳新县先后成立了阳新县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心、阳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检测蔬菜农药残留为突破口,购置农药残留速测设备2套,对几个重点基地和城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新鲜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初步建立。2009年,阳新县被湖北省农业厅、发改委批准实施农业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项目,配置仪器82台套,共改扩建实验室1 012.3 m2,具备了对农业产地环境、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营养元素、种子等的检测能力。此外,阳新县还建立了基地检测室,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一律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开展自律性检测;通过免费提供设备和技术培训,扶持一批示范基地成立农残检测示范点,提升基地及周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
1.3 农业标准化生产战略逐步推进
近年来,阳新县积极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目前正在创建的有一个省级宝塔湖蒿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一个县级阳新葡萄标准化生示范区。示范区按照“六统一”的模式组织生产,通过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杜绝了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初步达到了产品保质增效的目的。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县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并坚持申报与监管并重。截至2013年底,阳新县有效使用“三品”的企业达28家,产品62个,基地面积达2.24万hm2,年产量16万t、年产值达8亿元。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强
遵照习近平总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3]的监管要求,阳新县以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产品产地准出与产品认证规范、农产品储运企业为检查重点,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储运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首先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督促生产单位做好生产记录、检测记录、购销台账,确保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再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执法巡查力度,定期开展监测和执法巡查行动。对检查中产地准出制度执行不力的单位实行限期整改;对质量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的产地和单位进行约谈;对拒不实行产地准出制度的单位,严格按照《湖北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3,4]。
2 阳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仍需提高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阳新县农产品生产者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公司、合作社以及个体农民组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良莠不齐,导致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自律性差。广大消费者的农产品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往往只注重产品的价格,缺乏看证、索证(产地证、合格证)意识,且自我保护意识和权利意识薄弱,没有从质量安全上给予重视。
2.2 监督管理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在实践过程中,阳新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执法依据,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执行细则,脱离本地实际情况,导致执法效果较差。阳新县是农业生产大县,散户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主力军,其粗放式生产过程易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风险隐患。“两法”中没有对个体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提出强制性要求,导致风险隐患不可控、责任难追究。针对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具体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尽快补充完善配套法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
2.3 组织化程度低,全程监控难度大
虽然阳新县加大力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但企业规模仍然不大。2013年年底,全县还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也仅有16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1家[4]。阳新县目前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导模式依然是“千家万户无标准生产、千家万户无规范进市场”的散户经营模式,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增添了难度。散户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往往是凭经验办事;有的则是跟着别人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有的为争取农产品提早上市,大量使用催生剂和激素,滥施化学剂,致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因此,组织化程度较低,是困扰阳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瓶颈性问题。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尚未全行政区域覆盖,乡镇执法难度大
阳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农药残留速测阶段。阳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简称农检中心)质检站还未通过双认证,监测结果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检测人员严重不足。阳新县农检中心仅有4个检验员,同时还需负责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抽检。乡镇级监管检测机构还是空白,没有检测设备和专职人员,仅靠县级检测力量对全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企业、超市进行日常抽检,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监管监测仍显乏力[5,6]。
3 对策
针对阳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对策的主题思路是以信息化推进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和标准化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行难度、拓展监管的深度和广度。
3.1 利用“互联网+”模式,加强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首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模式,建立县域农产品监管信息化平台,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5,6]。其次,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协作,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农产品经营销售场所开展进货查验工作,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材料,严把市场准入关,同时注重产品信息采集。再次,加强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可追溯,严格推行“四有”要求产地准出制度;最后,通过线下、线上2种途径,推行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要求包装上市的农产品标明生产经营者、产地和检验(检疫)情况,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实行责任追究和退出制度,同时在信息平台及时给予披露。
3.2 加强整体规划与支撑机构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成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构;进一步明确农业、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落实法定责任,完善沟通渠道,形成监管合力,联合执法。为此,首先应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建设,结合县级检测站建设项目的实施,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对县级检测站的建站要求,在原有编制的基础上增加检验员编制,配备检测人员,确保项目实施后正常运转,为抓好阳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6];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监测队伍建设,尤其是配备乡镇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监测队伍势在必行,建议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质检体系建设等列入县年度财政预算项目,并逐年增加投入。
3.3 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构建利益捆绑式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系统的重要途径就是推广农业标准化,建立可监控、可追溯信息链[7]。目前阳新县农业生产模式仍以小型农户为主体,个体生产规模不大,若要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8,9],建议如下:①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产销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其在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规划布局、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功能。②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龙头企业牵头,以股份制形式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收农户成为股东或会员,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密切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捆绑式新型农业生产模式。③加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标准化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万晟杰,肖本木,符友知,等.湖北省贫困地区粮食产能提高的障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以阳新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9):251-253.
[2]阳新县统计局.阳新县统计年鉴[M].阳新:阳新县统计局,2011.
[3]新华网.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3-12-25)[2016-05-16].http://jingji.cntv.cn/special/2013ncgzhy/.
[4]阳新县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阳新县产业化发展年报[R].2013.
[5]罗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和展望[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4):3-6.
[6]高录军,刘玲.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系统建设的思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7):2807-2812.
[7]刘洋,陈洁,邓志喜.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系统的思考和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6):48-51.
[8]钟攀,葛荣,杨文,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大数据分析策略与应用研究:以四川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8-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篇8
1.政府支持,财政扶持,切实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舒兰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把保障食品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健全机制,常抓不懈,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着力解决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3~5万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专项经费,保证了基地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也保证了全市人民吃上放心的食品,近几年舒兰市无任何食源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因此,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
2.独立建站,明确职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农业局作为食品安全成员单位,履行职能,强化管理,创新开展工作。2009年经农业局请示,市委常委会讨论,市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舒兰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隶属农业局,为独立法人科(股)级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名。单独建立农产品质检站,改变了以前混编混岗职能不明确、眉毛胡子一起抓,要求紧了干几天,工作棘手放一边的现象。实现有专职人员指导、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贯彻宣传和培训;监督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市场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工作。同时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防止高毒禁用农药进入市场、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障了食品安全。
2010年,农业局在机构改革中设立了农产品安全监管科,同时借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产品监管机构和体系建设,把农产品乡镇监管服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强化职能,充实人员,提高监管服务能力。做到了一套人马,两个职能。每个乡镇农业站,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解决了乡镇的监管盲区。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建设中逐步配齐检验检测设备,实现了有人干事,有能力干事,有检验人员,有检验设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中心下移,县乡联合发动,深化源头管理,是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的必行之路。
3.建管并重,严格管理,圆满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任务
舒兰市作为我省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县市之一,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在省农委的指导下及时进行前期手续的报批及建设工作。同时争取了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如期按标准完成了舒兰市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
舒兰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此项目列为2010年全市重点工程、建县百年献礼工程。县农业局更是将质检站建设作为完善检验设备,提高检测能力,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契机,将一栋四层办公楼划归质检站单独使用,建检测实验室。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指导、监督与实施运作。多次召开会议,通报项目的进展、成效、问题及整改措施,倒排工期,有序推进项目。由项目法人单位舒兰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具体负责项目建设事宜及建成后的检验检测工作。项目建设坚持四制原则,即坚持招投标制,坚持项目监理制,坚持合同管理制,坚持法人负责制。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70万元,地方配套130万元,改造检测实验楼三层16个房间,实验室面积543平方米,同时进行了周边环境美化,保证了工程形象。采购的仪器设备80台(套)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目前部分已投入使用。建设资金按合同计划已分批拨付给中标单位。在项目投资专项检查中,得到了省农委计划处的肯定,认为政策落实好,财务管理规范,建设标准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达到标准化试验室标准。
4.加强执法,强化宣传,切实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舒兰市一直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一是每年都结合“科技之冬、科技之春”农业技术培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作为必讲课;二是借助舒兰电视台、舒兰消息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知识。在《舒兰消息》上发表了“生产优质蔬菜、保障消费安全”等多篇调研文章,在市电视台“黑土季风”栏目定期做专题,就无公害农产品知识进行电视讲座辅导;三是借专项整治、科普大集,在各农资商店,公共场所、生产基地等发放“拒绝高毒农药,珍爱生命健康”宣传画、食品安全宣传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小册子、张挂宣传条幅等;四是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范围,通过标语、板报等形式,进农村、进社区,让安全消费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的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只有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生产流程全面纳入系统化和规范化轨道,才能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安全的目的。在标准化基地生产上我们坚持“五统一”模式,即统一技术模式、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检测标准、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包装上市。在基地管理上印制统一的生产记录本发放到农户手中,建立生产经营档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08-30
农产品质量监管09-2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07-24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11-08
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11-27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方案11-26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