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精选8篇)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篇1
田茂现代农庄发展有限公司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公司经理为首,由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田间档案记录员组成的质量保证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责任制度;社长负责组织对职工及基地的生产人员进行无公害生产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生产情况对职工及基地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指导。
二、技术措施
根据本地历年病虫发生资料,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搞好清洁果园;提高施药人员技术水平,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科学施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推广叶面追肥使用技术;人畜粪肥应经过无害化处理,做基肥;推广标准化农业设施和材料;完善果园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三、投入品管理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巨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果树上使用的农药;设有专门的农药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核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果品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害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症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利于 1
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上市果品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之外;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果树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配比合理的无机复合肥。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施用;及时做好肥料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肥料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等场所;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肥力损失和环境污染;外来肥料必须要是“三证”(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俱全的产品。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生产技术和农时操作记录;农药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并分别记录使用的农药名称;肥料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及时做好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需妥善保存1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
四、产地保护措施
禁止使用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学制剂;有计划的制定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科学施肥与节水灌溉措施;及时回收田间的废弃农膜、农药空瓶等,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有计划地实行天敌保护措施,在基地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以花蜜为主的绿化,营造天敌生活环境,增加天敌种群和数量;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检测。
五、产品监测制度
果品采收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合格后安排上市;检测人员熟悉掌握所使用的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各种
检验规章制度开展检查、维修、校正。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篇2
农业部于2002年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深入开展那要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 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 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 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督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无规定动物疾病区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一) 食品中的危害
1.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
食品是生物 (尤其是微生物) 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 (如毒素) 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 这种污染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这包括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和立克次体、寄生虫病等危害。
2. 化学性危害
(1) 农药残留:施用农药后对作物或者食品的直接污染;施用农药的同时或以后对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造成动植物体内含有农药残留, 间接污染食品;经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污染食品等。
(2) 兽药残留:在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用药, 饲料添加剂, 食品保鲜用药, 抗生素及激素药类等。
(3) 添加剂、色素的不正当使用使得食品污染。
(4) 工业污染:工业废水, 工业物质污染造成的汞、镉、铅、砷、铬、氟、二噁英污染。
(5) 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6) 亚硝胺、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
(7) 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带来的污染。
(二)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控制技术
基地在土壤、大气、水上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 其中土壤主要是重金属指标, 大气主要是硫化物、氮化物和氟化物等指标, 水质主要是重金属、硝态氮、全盐量、氯化物等指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是选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标尺, 只有通过其环境评价, 才具有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条件和资格, 这是前提条件 (以下以无公害食品萝卜产地环境条件为例) 。
1. 产地选择。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 远离污染源, 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2.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要求, 需要检测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项目并达到限值要求。
3. 产地灌溉水质量, 需要检测pH、化学需氧量、总汞、总镉、总砷、总铅、六价铬、氰化物、石油类、粪大肠菌群项目并达到限值要求。
4.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 需要检测镉、汞、砷、铅、铬项目并达到限值要求。
5. 产品-无公害食品萝卜, 需要检测敌敌畏、乐果、杀螟硫磷、氰戊菊酯、抗蚜威、百菌清、砷 (以As计) 、汞 (以Hg计) 、铅 (以Pb计) 、镉 (以Cd计) 、亚硝酸盐 (NaNO2计) 项目并达到限值要求。
(三) 产地环境评估报告的编制
1. 前言部分, 包括任务来源, 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的规模, 背景, 员工, 基地面积, 产品及种植情况的描述;
2. 产地环境情况, 包括基地所属的地理位置, 交通情况, 气候特征, 土壤状况, 水文状况, 自然灾害等, 农药、肥料施用, 周边环境状况等;
3.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结论, 根据产地环境评价与灌溉水质、土壤评价相结合, 以现场检查为依据进行环境评价模式:
(1) 严控环境指标的评价
严控环境指标的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公式:
式中:Pi-灌溉水、土壤环境中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Ci-灌溉水、土壤环境中污染物i的实测数据;Si-灌溉水、土壤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Pi<1严控环境指标未超标, 继续进行一般控制环境指标评价;
Pi>1严控环境指标有超标, 判定为不合格, 则不再进行一般控制环境指标评价。
(2) 一般环境污染指标评价
一般环境污染指标评价首先采用单项指数公式:
式中:Pi-灌溉水、土壤环境中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Ci-灌溉水、土壤环境中污染物i的实测数据;Si-灌溉水、土壤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Pi<1未污染, 判定为合格, 不再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
Pi>1污染, 则需继续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3) 综合污染指数法:
灌溉水、土壤Nemerow综合指数法公式为:
式中:P综-综合污染指数; (Ci/Si) max-灌溉水、土壤污染物中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 (Ci/Si) ave-灌溉水、土壤各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
在严控环境指标未超标, 一般控制环境指标污染指数超过1的情况下, 灌溉水、土壤采用分指数平均值和分指数最大值结合的Nemerow指数法。
4. 结论、存在问题与建议, 现场检查员签字。
(四) 结束语
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 是将农业环保工作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一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和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开发, 使以生态农业建设促产品良性开发, 保证食品安全,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摘要: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都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农产品, 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 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产品方可申请产品认证。文章简述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及产地环境评估的方法。
关键词: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环境评估
参考文献
[1]GB/T 22000-200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审核[S].中国标准出版社.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词 农产品;三品一标;质量安全;基层监管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继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障食品安全财税扶持政策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为扎实推进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和扶持政策,为重庆市农业部门推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寿区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采取积极财政扶持政策,加快长寿区“三品一标”的发展,切实加强长寿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确保长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1 “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长寿区积极培育安全农产品品牌,大力鼓励扶持有条件有意向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对新获准“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适当的补助。经过努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取得可喜成绩。2014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企业8家,产品18个,累计已通过国家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57个,长寿区已通过国家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基地有24个。无公害农产品(长寿沙田柚、长寿夏橙、长寿血豆腐)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名优产品地理商标。长寿湖牌白鲢、花鲢,大洪湖渔缘牌白鲢、花鲢、跷壳、甲鱼获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特别是大洪湖渔缘牌甲鱼获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2 主要做法
2.1 长效机制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专门成立长寿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长寿区农委、长寿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单位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并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每年出台一系列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文件,从农产品生产、销售、消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力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成效显著
2.2.1 加强源头控制
按照市农委和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在区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协助配合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研中心、水产站等相关科室,全面开展了农资打假、蔬菜、水产品、“三品一标”、豆芽生产环节等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制购买。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整治排查,彻底杜绝了高残留,高含磷、高毒性农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肥料等违禁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消除了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并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增大项目扶持力度,对生产记录和销售台账不全的生产经营企业出具现场责令整改书,基本达到执法检查面100%,隐患整改率100%、违法行为查处率100%,实现了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零”目标。
2.2.2 多部门联合,夯实免疫基础,强化防疫监管
区政府非常重视长寿区的畜禽产品疫病春防和秋防工作,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由区工商、质监、食监、药监、农委、公安等部门组成,责任落实到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并把防控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项目。从疫病防疫、到养殖环、到屠宰、运输、销售等各环节进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2.3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在全区各街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并确定2~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配备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仪器,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具体负责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同时,协助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开展“三品”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这标志着长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进一步强化
根据市农委统一部署,结合长寿区实际,开展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开展全区蔬菜基地、种植大户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督检测的蔬菜农残速测实施常规化。
2.5 采取激励引导政策
区政府提出,要培育一批安全农产品,对新获准“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适当的补助,每年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2.6 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创建认证工作,结合各街、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确定绿创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依据各乡镇的区域和地理优势分别在邻封镇、龙河、万顺、龙河、云集、长寿湖等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立柑橘、水产、蔬菜、粮油等10个区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3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1 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在生活和消费习惯上,二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无法落实到位,高度分散经营给监管带来难度,生产者往往只追求“量”而忽视“质”。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及检测能力有待提高
街镇监管站刚成立,日常农残监测设备配备简单、经费及手段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较狭窄、手段落后。目前,长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正在建设中,设备缺乏和检测手段落后,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十分健全。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生产分散且规模小,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难,加之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不能自觉根据标准进行生产。无标上市现象比较普遍。
4 对策建议
4.1 强化监管职能,从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抓起
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进行组合,提高农业投入品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食药、卫生、工商、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分工,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4.2 继续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打破现有的农产品分散生产的局面,实行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对从事同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农民、企业组织起来,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和管理。
4.3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对所有进入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并把检测结果公布于众。
4.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
在公共声所对市民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
4.5 加强信息化工作建设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向公众公开,并建立公开投诉电话,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人,也希望人人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每个人吃得安心,吃出健康。
参考文献
[1]程楠.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调查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1).
[2]侯春生.夏宁RFID技术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3).
无公害罗非鱼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篇4
1、生产用水要符合淡水养殖水质要求:每年水产前要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养殖季节对水库水质进行检测.对水源不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源坚决放弃.对养殖过程中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池塘要对养殖过程中的每项操作逐个排除,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2、严把鱼苗、鱼种质量关:在苗种购进前要对苗种水产单位资质进行调查,对不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企业或个人的产品进行检测,杜绝引进已经富集重金属或使用过高残留且具富集性药物的苗种进行养殖生产.3、注重饲料质量,合理投喂:对所使用的饲料要求饲料料厂家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并与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进行对比,对不符合限量标准的饲料坚决不用,并提请有关部门对饲料生产厂家进行查处.对其它需要单独使用的原料应符合各类原料标准规定,不使用受潮、生虫、腐败变质及受到石油、农药、有害金属等污染的原料。
对饲料的使用坚持“四定”投喂,防止因饲料使用不当引起水质污染或鱼类病变.4、合理搭配密养、保护水库生态:合理的搭配、密养使物质循环过程的一些微观物流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水质达到渔业用水标准。同时也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5、科学用药,以防为主:(1)使用渔药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准则。
(2)严禁使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禁用渔药和无证无文号渔药。
(3)鱼病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当鱼病发生时应进行科学的检测,对症下药。防止滥用药和盲目增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5)制定合理的休药期。确保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量符合“NY5070—2002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标准”。
(6)不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和不在水体中泼洒抗生素。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篇5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而质量是竞争的焦点和核心。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产品的质量稳定、对提高食品安全、为顾客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公司产品质量控制制度如下:
1、质量目标的控制,2、采购物资质量控制
3、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4、成品的质量控制
5、不合格品的控制
6、客户满意度控制
为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每年年初依据食品安全和质量目标、指标制定公司及各部门的质量目标、指标。结合内审、外审发现公司、部门目标有不适时,进行修订。
2、为了保证采购的原辅料符合规定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符合性,对采购物资分类,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价,并对验收的物资根据标准验证。
3、为了保证成品的合格,对产品中间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不定期内审或局部专项内审、或产品审核、例行或非例行检查,班组检查,后工序对前工序的互检、操作者自检等等。
4、对成品的检验和验证由各相关部门进行,检验和验证必须按照成品标准和检验试验规范对成品进行检验和验证。并且检验用的检测和试验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合格。
5、对于不合格品,按照来源采取分类,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成品,被退回的,及时将其进行标识,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篇6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安全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现全区共有获证农产品产地8个共2321公顷;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水产品5个,种植业农产品13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生产基地情况
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其地势平坦,空气清新,水源充沛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基地周边环境也较好,均远离有大量“三废”排放点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及清洁的灌溉水源。目前产地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制定技术规程,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真正掌握无公害的生产技术要领,今年共制定了无公害冬瓜、葡萄、瓠子、番茄等生产技术规程20多项,手把手地指导农民正确操作、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掌握用药关键技术,科学预防病虫害。
2、规范农药市场,做到科学用药合理施肥。一是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与镇(街)干部一道,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2次,全面检查区域内所有的农资销售点;二是将禁用农药及替代品种印成明白纸(总数8000份),张贴在各农资销售点及村民集中处,努力将农资安全知识普及率提高到100%。同时,在防治用药上,积极推荐无公害农产品上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三是配合市执法队,几次深入田间地头和各个生产基地,从源头上遏制违禁用药情况的发生。四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禁使用医院粪便、城市垃圾和含过量有害质的劣质肥料(年初就针对义城不规范肥料造成大圩东林油菜受损情况进行了多次协调处理),降低氮肥的使用量,使用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菌肥和叶面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科学防治正确用药。针对病虫害发生受气候、土壤、品种等条件影响相当大,且虫害世代交替现象严重的特点,我们采用现查现报的方式,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对发生程度不太重的病虫害,以挑治为主,即以明白纸的形式,提出防治时间及防治用药;对少数预测将偏重发生的病虫害,采取普治措施。据统计,全 2 年共适时针对“苗情、墒情、病虫情”及其它突发情况,编发《病虫情报》5期,《农技简报》7期。
4、严格遵守无公害管理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要求各基地要积极申购农业部印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加贴商标,所颁发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只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坚决不允许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同时,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各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部门互查换证,全年共完成5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
5、加大果蔬农残检测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对农产品生产源头和销售环节进行农残监控,分别从各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和菜市场采取蔬菜样本,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对其认真检测,以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按照农业部标准,全年共检测了6个蔬菜种类,包括白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瓜菜类、茄果类和豆类,115个样品,增加了对超标率较高的棵白菜、小白菜、油麦菜等绿叶菜的检测数量和次数,经检测,合格率均在96%以上。9月底,我区还迎接了国家农业部的抽检,顺利通过检查。
6、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畜产品监管工作。一是利用广播、宣传栏、印发明白纸、书写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载体,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关心和支持畜产品安全,了解其重要性;二是深入 开展“三进入三服务”活动(进农村养殖小区服务养殖户,进市场服务主办者,进社区服务消费者),大力提高养殖户依法养殖、经营者守法经营和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共开展3次科技下乡活动,累计制作条幅30多条、张贴小标语765幅、发放宣传材料5万多份,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7、强化措施,做好动物疫病的强制检疫和疾病控制。一是全面加强“两监管一检疫”。即: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以全区87家官方兽医监控规模养殖场为重点,规范养殖场生产经营,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防疫监督,积极配合市局进行抗原、抗体监测,构筑畜产品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加强养殖业投入品监管,积极配合开展养殖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推广使用安全优质的兽药和饲料;加强动物产品产地检疫,紧紧围绕生产地做好产地检疫,及时发现和堵塞防疫漏洞。二是加强信息掌握和监控。建立健全定点监测制度,形成区、镇、村三级监测网络,在全区设立87个疫情监测点,确定专人负责,并落实村级防疫员,密切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建立疫情逐级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在疫情多发季节及时掌握防控工作动态;建立快报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逐级上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建立了巡查制度,由监测点人员负责每日巡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 保信息畅通。三是加大防疫用品的投入和使用。全区共购进禽流感疫苗95万毫升、口蹄疫疫苗10万毫升、猪瘟疫苗30万头份、蓝耳病疫苗20万毫升、鸡新城疫疫苗20万羽份,耳标4万套,免疫卡4万张,及时分发到各街镇,并以村和养殖大户为单位100%建立了养殖防疫档案,为加强畜水产品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8、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深入开展了“松香鸭”清理整治工作,区公安、工商、卫生、市容等部门联合出动,对我区内用松香拔鸭毛的“地下拔毛村”开展了大规模突击行动,对该村进行了全面清查,20余家非法制作的农户被责令停业,当场依法销毁了熬制黑松香的铁锅,收缴了有害的“松香鸭”,活动共进行5次,还有配合市局对南七农贸市场进行了3次深夜突击行动,有效地阻止了有害畜禽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开展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根据市里统一要求,制定下发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清理整顿,大力宣传和引导养殖户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批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问题得到深入查处和解决,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9、积极配合区食安办,做好节假日期间市场检查。在配合区食安办做好市场安全检查的同时,我委还单独开展了4次专项督查、2次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活动。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严格实行农药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违禁药品进入销售市场。同时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2、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蔬菜、水产品、农药、化肥等为重点对象,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地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3、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做好国家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正确引导,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进行科学种植。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篇7
1“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长寿区积极培育安全农产品品牌, 大力鼓励扶持有条件有意向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 对新获准“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适当的补助。经过努力, 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取得可喜成绩。2014年,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企业8家, 产品18个, 累计已通过国家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57个, 长寿区已通过国家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基地有24个。无公害农产品 (长寿沙田柚、长寿夏橙、长寿血豆腐) 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 注册为名优产品地理商标。长寿湖牌白鲢、花鲢, 大洪湖渔缘牌白鲢、花鲢、跷壳、甲鱼获重庆市名牌农产品, 特别是大洪湖渔缘牌甲鱼获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2 主要做法
2.1 长效机制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 专门成立长寿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长寿区农委、长寿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单位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 并建立联动机制, 形成监管合力。每年出台一系列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文件, 从农产品生产、销售、消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力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综合整治深入推进, 成效显著
2.2.1 加强源头控制
按照市农委和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 在区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 协助配合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研中心、水产站等相关科室, 全面开展了农资打假、蔬菜、水产品、“三品一标”、豆芽生产环节等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 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制购买。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整治排查, 彻底杜绝了高残留, 高含磷、高毒性农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肥料等违禁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 从源头上消除了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 并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记录档案的监督检查,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增大项目扶持力度, 对生产记录和销售台账不全的生产经营企业出具现场责令整改书, 基本达到执法检查面100%, 隐患整改率100%、违法行为查处率100%, 实现了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零”目标。
2.2.2 多部门联合, 夯实免疫基础, 强化防疫监管
区政府非常重视长寿区的畜禽产品疫病春防和秋防工作, 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 由区工商、质监、食监、药监、农委、公安等部门组成, 责任落实到镇、村、组, 层层签订责任书, 并把防控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项目。从疫病防疫、到养殖环、到屠宰、运输、销售等各环节进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2.3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在全区各街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并确定2~3名专 (兼) 职工作人员, 配备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仪器, 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具体负责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同时, 协助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开展“三品”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 这标志着长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进一步强化
根据市农委统一部署, 结合长寿区实际, 开展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开展全区蔬菜基地、种植大户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督检测的蔬菜农残速测实施常规化。
2.5 采取激励引导政策
区政府提出, 要培育一批安全农产品, 对新获准“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适当的补助, 每年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2.6 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 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创建认证工作, 结合各街、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确定绿创园蔬菜专业合作社, 依据各乡镇的区域和地理优势分别在邻封镇、龙河、万顺、龙河、云集、长寿湖等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建立柑橘、水产、蔬菜、粮油等10个区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 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3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1 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在生活和消费习惯上, 二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无法落实到位, 高度分散经营给监管带来难度, 生产者往往只追求“量”而忽视“质”。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及检测能力有待提高
街镇监管站刚成立, 日常农残监测设备配备简单、经费及手段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较狭窄、手段落后。目前, 长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正在建设中, 设备缺乏和检测手段落后, 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十分健全。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 生产分散且规模小, 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难, 加之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 不能自觉根据标准进行生产。无标上市现象比较普遍。
4 对策建议
4.1 强化监管职能, 从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抓起
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进行组合, 提高农业投入品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食药、卫生、工商、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分工, 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4.2 继续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打破现有的农产品分散生产的局面, 实行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对从事同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农民、企业组织起来, 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和管理。
4.3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对所有进入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并把检测结果公布于众。
4.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
在公共声所对市民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 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
4.5 加强信息化工作建设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对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向公众公开, 并建立公开投诉电话, 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人, 也希望人人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 让每个人吃得安心, 吃出健康。
参考文献
[1]程楠.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调查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5 (1) .
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措施 篇8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措施
1.搞好安全检测的措施
1.1建好实验室
要建设好一个实验室,必须从实验用房开始设计、规划,保证建设效果满足使用要求。按照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派出了考察组到国内实验室建设、运行一流的单位学习、取经,在综合了多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整理出实验室的功能和分区要求与大楼设计方充分沟通,确定实验室的初步规划。按照检测区域、管理区域分开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保证光线、通风、排气达到了理想状态的出发点,实验室采用玻璃窗开放式分隔,设置色谱室、天平室、样品室、标准溶液室、前处理室等20多个功能不同的分区,达到了设置规划要求。
实验室内部装修:一是水电通讯布置。根据功能分区估算用电功率并考虑安全系数,实验室电路分照明、空调、大功率仪器设备、一般仪器设备、通风排风等分别考虑安装,3条独立接地系统;独立排污系统,建立三级净化排污管路。二是实验室设备招标安装。公开征求装修方案。三是通风排气系统。采用无级变速全自动控制玻璃钢风机,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抽风功率大小,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四是安全防范设施。配备了发电设备和蓄水装置,根据不同类型的隐患配置了干粉、二氧化碳和沙箱、石棉布等消防器材,满足实验室各种应急需要。五是环境监控维持设施。在天平室、标准溶液室等需要进行环境监控的功能区配备温湿度计、抽湿机和空调,以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1.2购置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设方案,中心陆续购置了气质联机GCMS-QP2010、PEAA800原子吸收仪、AFS830原子荧光光谱仪、GC7890N气相色谱、Waters1525液相色谱、GilsonXLi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50多台套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开展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农药产品等检测任务。所有重要设备均采用政府采购专家评标的办法来把关,确保购置的设备满足先进、精密和质量稳定可靠的采购要求。仪器设备到位后,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要求,逐台按照采购技术指标检查验收,并邀请计量检定部门上门检定或测试,全部合格后分别建立档案,制订操作规程、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文件,然后移交检测室管理并办理启用手续。
1.3加强业务学习
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派出人员参加转基因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质量检测技术、元素检测技术、色谱光谱仪器使用维护技术、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验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验室每年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每3年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人员技术档案,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方式。在引进和配备人员方面,根据岗位需要的学历、专业技术经历、职称和工作经验,陆续引进了人才充实检测技术队伍,整个实验室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0%。为了确保各岗位技术人员能够胜任工作,成立技术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知识、质量体系文件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实验技术操作考核。技术考核小组根据考评结果,书面向农业部质量办公室申请给每位成员办理了工作证和上岗证,内部办理上岗聘用手续。为了加快实验室认证认可筹建进度,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内审知识培训和考取证书,同时还派人参加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
1.4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依法参加认证认可,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构建体系和编写文件中,采取统一领导、理顺关系、分步编写、边写边改的方式逐步完善,直至通过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一是体系文件编制和宣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查认可细则》,参考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人员编制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规范了上墙管理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针对各个层次体系文件,在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宣贯培训,讨论并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补充完善了记录表格、仪器期间核查、质量监督、质量监控等文件,使各岗位人员理解并执行。二是档案管理。在计量认证档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人员、培训考核、仪器设备、报告和原始记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质量监督、体系运行等各类档案,编制了档案目录,并由专人管理,启用了借阅、复制、领用制度,对受控文件、资料加强了管理。三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要求,在试运行期间开展了1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1次管理评审。在内部审核当中,发现12个基本符合项,开出了不符合工作单和观察项报告,内审总结会上将所有基本符合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人;在管理评审中,会议对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方针的适宜性做出客观评价,对质量体系与实验室内外在变化的适应性做出评价,并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予以评价。经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初步建立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的改进,促进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服务的承诺。
1.5提高检测能力
针对申请要求,结合已有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特点,收集了国内最新制订实行的新标准、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所有申请产品、参数的技术练兵试验操作。为了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减少人员之间的差异,加强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多次人员之间、仪器之间和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针对农药残留检测,还组织了区内多家检测单位开展了1次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比对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在已参加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能力验证试验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小结
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根本保障。为了筹建实验室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制定了筹建工作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实验室做了充分保障。二是资金投入是必备条件。项目开始实施后,为采购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制定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重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开展工作的依据,把文件内容宣贯到位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是执行有力的途径。重制订轻宣贯往往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同虚设,最终严重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四是技术队伍建设是筹建成败的关键。除引进、聘用必要的技术人才外,还加强技术练兵,充分利用比对、能力验证等技术手段来检验实验室和人员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军,卢维海,谭道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筹建措施[J].论文网,2010,12.
[2]赵光华,胡京枝,董小海.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42-43.
[3]蒋士强.浅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各级中心的定位及仪器配置[J].农业质量标准,2008,(5):10-15.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推荐阅读:
无公害农产品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措施09-13
无公害农产品07-25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06-27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06-06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要点08-15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10-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10-19
无公害畜产品12-14
产品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