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精选12篇)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它俨然已成为一个高度的政治性问题,其重要性不亚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正逐步成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关乎国家声誉,关系农业产业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及政府形象。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产生的源头污染,因而加强基层监管是重要手段[1,2,3,4]。笔者就如何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县应成立由县农业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科室负责人具体抓,下设办公室由质检科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联系。二是完善监管的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层层签订监管责任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细化考核指标,并纳入县党委政府年度考核。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并与各行政村签订目标责任书。
2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一是充分发挥好质检机构在监管执法中的作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必须进一步向下延伸至乡镇,最好延伸至村。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在乡镇或村设监测点,重点负责乡或村级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及分散农户上市农产品质量抽检,从而确保在源头上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二是按照“指导、服务、监管”三位一体的要求,在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及检测室,落实1名及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兼职监管员,在此基础上各行政村和主要种养殖基地也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并对监管站负责人、检测人员、监管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要求监管人员切实做到“身体力行的示范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监管监督的巡查员、先进技术的指导员”。
3 加强农业源头监管,确保生产环节安全
一是开展专项整治。按照果蔬类、初级水产品类、畜禽类和农业投入品开展专项整治,对重点品种区域开展重点整治。二是抓质量抽检。对当地水产品、生猪、蔬果进行抽检,结合部、省、市例行抽检、专项监督抽检、重要活动、节假日等制定全年检测计划。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重点检查,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并对其进行不定期巡查。检查种养殖过程中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督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好生产台账记录。四是隐患排查工作。开展对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畜禽养殖使用违禁药物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及病死猪处理整治,务求监管实效。五是抓好农资监管,把好投入品使用关。深入开展“绿剑”专项执法行动,突出农产品生产区特色产业和基地监管,加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排查。开展农资“放心店”示范创建活动,通过抓典型树样板,积极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逐步建立起农资经营者自律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农资消费环境。对于示范农资店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信息系统,对农资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新型农资长效监管机制。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结合县产业结构与农资经营分布情况,采取自愿申报、初审、评审、评议等程序确定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实行经营单位核定规范化、农药购买实名化、流向记录信息化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做到定点经营、实名销售、限量供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4 创新监管模式,探索可追溯体系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的问题,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监管新模式,明确各个网格责任人,做到每个大棚都有人监管,每个农户都有人服务,实现重点难点监管区域全程监管。按照“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的要求,推进农产品编码标识应用。通过产地编码,能够有效追溯到农产品生产的相关信息。
5 建立奖惩体系
强化检测结果的运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项目申报的重要依据,对使用违禁投入品或连续2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主体,2年内不给予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评定和项目的申报、扶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于完成建设的基地予以表彰和公示并给予奖励。也可以以政府的名义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奖”基金,每年评选1次,获得殊荣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在获得奖励基金的同时,其在申请产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使用统一规定的“XX农产品质量奖”称号和标志。
6 进一步普及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引导生产基地按标准生产,按规程操作,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突出推行“执行一个标准、确定一个主体、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生产模式图、建立一份生产档案”的要求,推动标准化生产。
7 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加强《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做到“报纸有文字、电视有音像、网格有信息、手机有短信、基地有告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聘请社会监督员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
[2]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3]李长健,徐丽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具体对策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62-66.
[4]林涛.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建设的思路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53-2054.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2
发布时间:2013-04-11文档来源:四川省农业厅
近期,安县继续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采取加强宣传、业务指导、强化抽检三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有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加强法规宣传,严格执法监管。以“三下乡”活动和“3.15”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人员深入到全县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生产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知识的宣传。向广大市民、消费者、经营业主发放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三品一标”知识宣传资料,共计发放宣传资料375份。
二、开展业务指导,完善生产档案。结合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同步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农产品生产档案等业务知识指导,切实提高了生产企业(合作社)法人、经营业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加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3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按照省、市、县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近2年内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工作。及时下发上级部门发布的公告,并大力宣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利用会议、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对企业、基地、农户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宣传,主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进行了发放。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强化了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两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10000份,张贴公告800份,出动宣传车50辆次,培训3200多人次。通过两年的大力宣传百姓反响强烈,认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2.强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近几年,长岭县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了农产品(蔬菜)农残的跟踪监控力度,大力开展地产棚膜蔬菜、露地蔬菜、秋菜等专项监测,每年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在全县重点乡镇共抽检1200个样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重点检测,检测种类达8种。同时,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工作力度,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残速测),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两年内没有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连续两年被省农委评为先进单位。
3.加强科学管理,全方位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措施 篇4
1 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
1.1 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的法制建设
健全农药市场准入制度, 严格经营许可和登记管理制度, 同时, 要狠抓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避免劣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
1.2 全面落实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制度
一是禁止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二是做好农药等投入品的经营管理与农业生产使用的有效衔接, 投入品的销售店建立农药进销存台账, 推行实名购药, 要求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建立生产记录;三是实现高毒农药和违禁添加剂的可追溯管理;四是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 实现禁用、限用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有效管理[4]。
1.3 深入开展对安全使用农药等投入品的技术指导
重点加强对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农民的技术指导。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高效安全施药技术, 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全面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切实从源头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5]。
2 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强宣传, 搞好培训。大力宣传, 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技术培训, 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二是示范引导, 扩大影响。加大示范推广的力度, 建立高标准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园 (场) , 通过示范逐步向其他生产基地以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 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三是做好“三品一标”工作。在注重发展质量和提升品牌影响的基础上, 扩大生产规模, 推动产业升级。要有针对性地抓好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优势农产品品牌的培植, 加大品牌推介力度, 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3.1 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数偏少, 且有一部分人是兼职的问题, 要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确保人员的落实, 明确监管职责。
3.2 加强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责任制, 以责任保障安全。要严厉惩处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经常巡查和抽检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始终保持“严防、严打、严惩”的高压态势, 有力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3.3 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为龙头,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骨干, 县 (市区) 检测站为依托, 乡镇检测点为补充的覆盖全市的检测体系, 同时加强对生产基地、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的检测室的扩增和督促, 利用快速检测设备, 做好农产品自检, 做到从产地、生产、流通领域3个监控环节上不断提高监督检测的能力。其他县级机构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 加大对农产品检测体系的投入, 建设并完善农业综合质检机构, 加强学习, 扩项强能。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快建设, 提升区域检测能力;要切实加强检测队伍自身建设, 提升人员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保证检验工作的规范、科学和公正。
3.4 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目前, 全市已初步建成了集政府监管平台、基地追溯平台、企业诚信平台、信息查询平台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在此基础上要明确要求, 突出工作开展规范性, 建立工作制度, 明确责任, 落实各级农产品监管部门及追溯企业责任, 规范操作流程, 落实保障, 维护体系运行的可持续性。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整个农业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将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直至销售等结合起来, 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参考文献
[1]邹永霞.加强农药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湖南农业, 2011 (5) :3.
[2]金青龙, 王玉林.关于加强青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思考[J].青海农技推广, 2011 (2) :14-16.
[3]李俊超.狠抓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J].江苏农村经济, 2011 (6) :15-17.
[4]张晓忠, 王洁, 郭洪生.保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3) :19096-19099.
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篇5
一、质量保证与售后服务承诺
1、质量保证
本书作为我公司兰州华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临潭县文化体育影视局临潭县江红坡调频转播台机房设备提升改造和维护采购项目提供的质量保证的证明。我方承诺提供以下质量保证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提供的设备是全新的、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内相关部门手续完备、具有制造商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明)的设备;
2、提供的设备符合投标文件承诺和所签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
3、保证“售后服务承诺书”全部内容的满足;
4、每件设备和器材配件齐全、包装完整、完好未拆封;
5、保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安装和调试,并保证所有投标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保质期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本保证书自投标日起90日内有效,如我方中标则至设备保质期满为止有效。
二、售后服务承诺
1、服务目标
用户第一、信誉第一、优质、完善的售后服务是我们产品价值的延伸和对客户利益的重要保证,我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是: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合理、高效的服务质量保障工作,为我公司的客户建立良好、全面、充分的服务体系。
2、服务内容、范围
为业主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我公司承诺本次投标提供优等产品,并本着对客户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向用户发送货物前,均由技术人员确认设备无任何故障后,再向用户发送货物产品,并制定以下服务条款。
1)、我公司承诺针对本项目所提供的设备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运行操作、维修保养,及设备简易故障的判别、排除。
2)、建立7*4小时值班制度,维修、维护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值班电话: 项目负责人: 3)、我公司保证在交货时均提供原厂家质量保证书,并提供厂家的供货证明。4)、我公司所投产品均免费送货上门、安装调试;
5)、投标设备保质期为1年(包含产品的软件免费升级),质保期从货物验收之日起算、终身维护,在本地长期设有专业售后服务机构,本地库存不少于服务总量3%的备品备件,设备维修时间不超过两天,维护需要超过两天以上的,由供货商免费提供备品使用。
6)、厂家保修期延长的均按厂家标准质保;
7)、质保期内因不可排除故障而影响工作的情况每发生一次,其质保期相应延长60天,质保期内因设备本身缺陷造成各种故障由我方免费技术服务和维修。
8)、在质保期内,同一设备、同一质量问题连续两次维修仍无法正常使用,无条件免费更换同品牌、同型号新设备。
9)、质保期内由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及调试原因造成的零部件损坏,我方无偿予以更换;由于用户原因造成的零部件损坏,我方有偿提供备件,并免费更换。技术服务包括提供现成应用的技术咨询和支持。
10)、定期对所提供的设备进行跟踪调查,消除设备的早期故障隐患,保证设备的可用率;
11)、质保期外,我公司仍保持质保期内的响应服务,免收维修费,对配件进行市场价格按照成本价收取费用。
12)、我公司在合同中明确质量保证金为合同总价的5%,在违法合同内质量保证条款的前提下一年退还。
13)、我公司在中标后提供样品,如需要交由我省电子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申请对中标产品进行检测,相关检测费用由我方承担。如检测结论与投标文件中任意一项投标技术参数不符,我公司愿承担相应责任。
14)、我公司负责协调厂家无条件提供后台管理系统开发的技术支持,保证满足后台开发的技术需求。
15)、定期巡检承诺:我公司为本项目提供1年免费质保。为了招标人使用者更好的使用该项目投标产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咨询使用者对我公司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我公司在质保期内每月到设备使用现场进行巡检。16)、季度巡检:季度巡检时间安排在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的中旬进行,我公司巡检负责人制定巡检计划,报招标人审核同意后,安排技术巡检人员分别到使用单位进行巡检服务。
17)、半年巡检:半年巡检时间安排在每年1月和七月的中旬进行,我公司巡检负责人制定巡检计划,报招标人审核同意后,我公司将安排技术巡检人员到使用单位进行巡检服务。
18)、巡检地点:招标人的各使用部门、地点; 巡检时间:按甲方要求,巡检内容:与相关人员座谈,听取产品使用情况反馈; 对有问题产品进行检测,解决产品问题; 对产品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对客户端软件进行维护; 听取使用人对产品的意见。
每次巡检结束后,巡检负责人负责编制巡检报告,编制成册后交由招标人的负责人保存。
19)、我公司组织投入到本项目的售后服务工作人员均须通过招标人的审查并果果岗前考核后,持招标人核发的上岗证上岗工作,通过招标人审查与考核的工作人员,我公司均与其签订保密协议,并要求工作人员不公开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
三、技术支持方案
本项目主要设备的生产商在甘肃省兰州市设立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机构——客服中心。公司同时均为我公司提供了优秀技术人员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持,为我公司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售后队伍。我公司将指定专职服务经理来负责本项目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的统一协调工作。
1、客服中心
我公司十分重视技术支持与售后 服务工作,成立了客服中心,专门为各类工程项目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客服中心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技术服务队伍,由一名客服中心经理、数名售后服务人员组成,负责统一接受和处理各地的售后服务需求。客服中心已经为多个大型信息系统提供了售后服务,在多年的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优质的支持与服务,深受用户好评。
2、客服中心成员均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丰富的售后服务工作经验; 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和沟通能力;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信守“客户至上”的原则;
3、专职售后服务组织
我公司将本项目设置专职服务工程师,专门负责本项目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的接口与协调工作。
4、客服中心响应流程
在出现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需求时,用户与客服中心专职工程师取得联系,技术人员会根据用户的需求给予相应的解答和现场处理。
用户也可直接与客服中心本部的客服经理取得联系,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对于客服中心收到的一切支持与服务需求,客服中心都会对需求内容、处理办法进行汇总,并录入客服中心的技术支持知识库中。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响应流程如下所示:
技术支持工程师队伍每天24小时在线对客户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客户的一些技术问题,如果通过电话支持服务不能完全解决,将指导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处理故障,提供应急策略。
5、服务规范
我公司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制定了相关服务规范。技术服务人员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时时以此服务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6、规范的服务行为
为了保证客服中心能够提供让用户满意的服务,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为了更好的完成对本项目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工作,我们将对参与本项目的所有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管理,制定专门的服务制度,将人员管理、各项业务指标与本项目的系统特点相结合,以严谨、一贯化、制度化、高效率为主要特色,强调统一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步调、统一制度、统一执行。
8、高效的服务模式
采用两级服务体系和实行规范管理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反应快速、行动迅速等雷厉风行工作作风的形成。我公司客服中心规定员工在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上一定要做到准确、迅速。通过形成这种快速敏捷、雷厉风行的作风,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9、服务方式与响应时间
我公司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保证用户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的服务,主要的服务方式包括电话、传真、远程支持、邮件、网站、现场服务、投诉受理等,另外我们制定了用户重要会议期间的特殊服务预案。服务响应时间 电话服务
我公司客服中心全部人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用户能够及时与技术支持人员取得联系。7*24小时响应用户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需求,并保证对电话服务请求进行实时响应。
用户可以通过客服中心热线电话得到支持和服务,在非工作时间,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专职经理或客服中心技术人员取得联系。
在接到用户的技术支持请求或故障报告后,我公司客服中心将立即以电话方式同该单位技术人员取得联系,详细了解其所需的服务内容,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服务方案、进度计划、质量保证措施
一、服务方案
1、按甲方要求提供相应的设备;
2、按甲方要求实施设备安装工作;
3、按照甲方要求进行调试;
4、协助甲方培训甲方指定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操作。
二、工期要求 按总体建设工程基本要求,以及贵单位针对本项目工程的计划、要求,制定相应的工期计划,并保证按计划施工,按期保质完成本工程。本工程工期要求:按照甲方要求日期竣工并交付使用。要求质量标准:优良。
三、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贵单位对本项目的建设总体要求,以及在同类项目建设中的经验,我们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和整体思路,提出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进度计划。本工程按甲方要求日期进场开工建设,具体日期详见开工申请书,按甲方最终审核批复日期为准。工程一旦开工,须按一下步骤开展工作:
1、工程设计部进入现场进行现场勘测,完善2次线路设计和平面施工图设计,此工作5日内完成。同时材料采购部按照合同进行采购。
2、第一批材料应在15日内采购完毕,并进入工地临时库房。
3、工程部在工程勘测完毕后组织施工人员 进场施工,准备好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程施工图纸,以及一切工程准备工作。一旦进场后,需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并积极与业主和各个分包方取得配合,避免人员安排和工序安排的不合理情况出现。
4、施工过程中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会,由总指挥主持,特殊情况下由项目经理主持,及时调整人员安排,合理化安排工程进度。
5、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经理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工段施工质量,并及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进行监督,保证好工程质量,搞好安全生产。
6、工程每一阶段完工后,要及时整理工程档案,做好工作总结,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7、工程施工阶段性完工后(包括隐蔽工程),及时申请组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工程验收,做好工程结算工作。
8、我方将协同甲方相应负责人员、监理员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完成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组织、技术小组的工作进展、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系统阶段的验收等方面工作,实施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并通过项目阶段性总结,报告项目实施情况,调整建设进度,全面保证项目能够按照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顺利地完成。
三、工程质量管理
1、质量控制管理
我公司除了选用:GB50258-96《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装置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技术规范进行质量控制以外,还以国外相应的规范要求对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材料和设备进行管理、要求、控制。在任何方案中都有专家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性。组织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机关的质检、验收、签证工作。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为此,我公司贯穿工程全过程,在关键位置设立严格的QC质量监控点,抽查、全检并举。监控点及保证措施主要包括:
1)、隐蔽工程施工。为保证办公大楼的美观,我们采取隐蔽线路施工。避免走明线和低空拉线。
2)、设备采购。主要设备器材提前订货、保险运输等措施,从材料供应上岗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设备领用。主要设备器材及附件出库发放,须配有相关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安装手册、维保单等齐全资料。若设备残损或配套器材、资料不齐全,施工员有权拒领并及时向上反映。
4)、阶段验收、检查。分阶段按建设单位要求,会同各有关单位进行抽查检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结果反馈至相关单位。
5)、确定施工界面。与队友密切协作,配合施工、积极推进。
2、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6583-93和国际标准ISO8402-86,质量的定义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其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建设好“临潭县江红坡调频转播台机房设备提升改造和维护采购项目”达到质量设计要求,并达到优良工程质量标准,我公司及现场项目经理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的工程质量法规、规范进行安装,认真按照国家规定的工程质量检测程序把好质量关,并提供全方位的维修服务。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阶段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可分为施工前的控制(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施工后的控制。(2)、施工准备阶段 包括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图纸,对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物质准备,包括设备材料订购和加工准备;施工工具准备,施工办公用品的准备等。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集结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具体措施有: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材料进场有合格证;隐蔽工程有验收;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质量文件有档案;施工记录有签字;行驶质检有否决。(4)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完成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组织联运调试、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
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内容 ※审核有关技术证明文件; ※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 ※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的技术核定书; ※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现场质量检查
※开工前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有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
※隐蔽工程检查。凡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可掩盖。
※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可进行下一项施工。※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施工操作质量的检查。应经常深入现场,巡视检查施工操作质量。
※充分利用目测法、实测法、实验法进行现场质量检查。目测法可归纳为看、摸。※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优选供货厂家,确保供货质量;对于工程中的主要设备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或材质化验单;新材料的应用,必须通过实验和鉴定。
※认真、严格地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定期请质检站人员到工地监督工程质量,并按照质监站人员意见进行调整、安装;不定期请甲方工地专业代表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质量检查保证体系,参与工程的全过程。专职质检员每天必须在工地巡视,现场抽样检测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发现质量隐患应及时纠正,并向项目经理汇报备案。
3、安装工程质量达优的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施工图及会审纪要,技术变更通知等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规程”、“规范”及兰州市质检站颁发的“建筑设备安装质量核查要点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质检部门监督检查、专业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
※原材料、加工件、设备等必须具备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材质证明等,杜绝使用“三无”产品,把好进货渠道关,进场材料必须经专职质量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坚持“三检”制度,对存在的质量隐患及质量通病应立即进行整改及根除。※按施工阶段划分,适时的邀请市质检站等监督部门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必须经专职质安员和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检查后认可并在隐蔽资料上签字后,方可进行隐蔽。
※设备安装的外露部分,除了保证规范规定外,还必须注意外形尺寸的美观。※制定半成品的保护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头,严格执行值班保护制度。
※坚持向班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教育全体职工提高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建立工程质量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的分配制度,动员全体项目人员、施工人员为争创优良工程而共同奋斗。
※安装工程施工记录、资料保证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建筑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配置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 ※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必须每天在施工现场巡视,随时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包括:
常用记录:开工、停工、竣工报告,中间交工验收说明书,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施工质量自检表、工程竣工验收证明等。
设备安装施工记录。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设备安装隐蔽记录、各种仪器仪表检验调试记录、设备及配件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
4、工期保证措施
我公司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并且在以往工程安装中有短期内完成大量工程的经验,若工期提前竣工,我方可提请业主,提前验收。
四、工程的培训及售后服务
1、用户培训
(1)对受训人员的要求
接受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人员。建议对一些关键系统或部门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负责。(2)培训目的
使业主能对整个系统全面了解,熟悉日常维护工作,有能力处理一般性问题,并消除系统因使用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故障,减少突发故障的发生。(3)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可分为面向操作人员和面向管理人员两类。前者注重实际操作,后者偏重系统整体结构、功能和管理等。
1)、面向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各子系统的理论基础原理结构; 主要设备、器件的作用安装位置; 维护规程及简单故障判定排除; 竣工图的查阅和修改。
2)、面向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系统总体结构及各子系统相互间的关系; 系统重要参数的设定和修改; 3)、竣工图的查阅 培训过程的组织管理
制定各子系统的培训内容和计划; 对培训内容和计划进行审查、确认;
根据业主的要求,在实施工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2、工程售后服务方案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6
陈晓华副部长说,2011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4%、99.6%和96.8%,同比蔬菜和水产品上升0.6和0.1个百分点,畜禽产品持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陈晓华副部长指出,尽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未彻底解决,风险隐患还未完全消除,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各级农业部门要再接再厉,全力以赴,一要以治理整顿为抓手,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一要深入開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行动,强化蔬菜高毒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整治,集中查办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的大案要案,坚决杜绝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二要以监管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要先行在“菜篮子”主产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管理,全面提高投入品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质量追溯和质量监测能力,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覆盖“菜篮子”产品主产县,推动提升监管能力、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质量安全。三要以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体系队伍监管能力。按照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年底前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完成监管机构建设的硬任务;要加强培训指导,强化岗位练兵,切实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四要以检验检测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要科学界定部、省、地、县四级质检机构的业务分工和工作范围,严格规范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要加快推进质检体系建设,加快投资建设地级,补充完善县级,不断提升省部级检测机构的风险评估预警能力;要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实施检测人员执证上岗,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五要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三品一标”要重点加强证后监管,严格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要抓紧建立退出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坚决出局,没有整改机会;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不断扩大“三园两场”建设比例和规模。对标准制修订要依法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步伐,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六要以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要加快完善应急机制,提高信息报送时效性,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和监测评估,实现科学管理、明白生产、放心消费。七要以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要注重挖掘、收集监管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从制度机制层面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不断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责任落实,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积极探索“分兵把守、协调配合”的监管机制;要大力推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管理,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保障质量安全上的激励约束作用;要加强沟通,争取更多投入和支持,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保障体系。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7
1 我国社会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管理现状
1.1 农产品安全监管既有业绩成就梳理
目前, 我国在农产品安全管理上, 主要借助食品安全法令条文作为主体支撑媒介, 为了适应整体安全监管网络覆盖要求, 相关规划主体开始广泛联合动物防疫、农药管理、饲料添加剂管理等法律文件进行农产品安全法律控制网络构筑, 且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农药管制方案[1]。以上充分验证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系统化生产、经营的创新标准疏导特性。经过各个区域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检测技术调整过后, 有关这部分行业内部的农作物种子、种畜禽等项目开始和饲料工业、农村能源环境以及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交流, 标准管理内容也开始透过原有的产品标准, 朝着关键技术下的深加工、保证以及储运环节拓展。
1.2 农产品安全监管实效不足问题
结合长期的实践调查, 目前, 消费者始终将注意力放在农产品种、养殖过程的安全问题层面之上, 但正在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令, 无法全面覆盖各类样式农产品之中, 包括农药种类和残留物规范指标, 都与国际食品安全法预设指标产生较大冲突反应。此外, 不能针对任何假冒伪劣农产品销售开展严格处罚行动, 这便是如今农产品销售市场法律规范网络上广泛呈现的漏洞[2]。
面对此类状况, 相关农业生产单位唯有及时整改传统生产模式, 及时拓展现代化农业监管网络覆盖区域, 这才是提升后期产品安全服务质量的关键途径。现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蒸蒸日上, 基层社会大众对于日常接触的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严格。这一切细节, 都对我国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结构形态和调试方案制备做出全面警示。
2 构建科学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细化措施浅析
目前, 我国不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蔬菜安全生产与监督基地、最终产品批发直销市场都已经配备齐全, 相关人员需要借助快速检测区域点, 事先整个安全监管网络的构筑与覆盖绩效指标。政协委员作为当中核心监督管理个体, 需要竭尽全力聘请足够数量的专业学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承接, 真正配合各类宣传手段将这部分产品安全管理意义灌输到社会每个角落之中。有关细化策略内容则表现为。
首先, 相关监管人员须集中一切创新技术手段, 适当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宣传焦点特性。为了真正稳定农产品阶段化供应质量安全成就, 相关监管主体有必要严格把好关, 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其中, 前者主张确立系统化产地检疫和对应监管工作激励体制, 及时督促各类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将各自职责强化, 确保内部职责直接落实到个人, 确保单位市区内部产地报检点数量的充足结果;而后者则期望深度落实检疫工作责任机制牵引能效, 定期和检疫员制定职责委任条令, 进一步针对特定屠宰生猪区域进行驻场检疫, 确保当中产品受检、检疫出证、病害畜禽与产品无公害化调试效率都达到100%, 尽量将以往病死畜禽和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迹象扼杀在摇篮之中[3]。
其次, 积极布置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程。具体策略内容是:及时稳定农资打假活动中不同人员执法检验力度, 确保农药、肥料、兽药等农资监测合格效率全速提升, 为后期农资下乡和和谐监管长效机制实施奠定深刻适应基础。在农资市场秩序适当规范过后, 相关监管主体便可以着手关于畜禽养殖等特殊性产地检疫活动, 为后期生鲜乳收购站管理水准提升做出高效指导。再就是开展违法使用化学药剂专项整治活动, 督促相关生产主体结合最新技术手段, 将蔬菜、水果、茶叶等产品内部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同步维持在99%以上。特别是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执法单位, 必须集中全力稳固农资经营主体、经销活动的宣传监管实效, 必要情况下, 开展违禁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工程, 坚决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等违禁药物的使用, 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剧毒鼠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
另一方面, 作为地方性政府, 有必要联合既定农产品管理机制, 实施阶段化产业进度和生产监管职责落实策略。希望在政府统一协调掌控范畴之内, 及时稳固农业、商务、质量技术监督等机构合作力度, 而各类街道更应及时明确掌握农服中心产品安全抽查监测规则, 及时针对内部一切非法添加物予以精确排查, 使得乡镇、村委会等节点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获得全面激活, 为后期标准农资打假、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信息发布提供方便适应条件。再就是尽量大幅度拓宽既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交易市场等一切活动监管范畴, 保证人民对于当中事务保留合理程度的知情权、监督权。
3 结语
综上所述, 涉及今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构筑覆盖工作, 需要关注的细节众多, 包括检测点设置、检验技术更新和人员素质强化等流程。笔者阐述的建议内容相对来讲不是十分完整, 希望能够为相关农业监管单位产生些许辅助效用。
参考文献
[1]李俊超.狠抓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J].江苏农村经济, 2011, 13 (6) :77-89.
[2]戎海新.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J].河北渔业, 2011, 14 (7) :103-115.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8
1 开展的工作
1.1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和项目管理制度
按照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要求, 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 结合项目的特点和垦区的实际情况, 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成立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小组, 制定了《辽宁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制度》等管理制度, 强化了追溯项目责任管理, 规范了追溯项目建设程序, 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2]。
1.2 建设省级数据管理平台
委托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建设省级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信息数据管理平台, 通过USB监管锁登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数据中心, 监管追溯企业上传的数据并加以指导, 做到监管到位, 指导合理。
1.3 监管项目及项目承担单位
对垦区追溯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定期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实地核查, 确保运行质量, 并及时上报运行监管工作情况。对垦区内追溯标识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收集整理垦区内“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情况并及时填报[3]。对追溯项目创建单位信息上报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和实地核查。
1.4 组织项目交流培训和宣传推广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 组织项目单位相关人员相互之间或与其他省、市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举办培训班, 培训项目相关人员, 提高项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确保追溯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媒体, 以及积极组织参加部农垦局开展的农垦可追溯农产品北京宣传日和上海展示周等活动, 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和产品进行广泛宣传和展销。
2 成效
2.1 领导重视, 组织健全
项目实施以来, 垦区领导高度重视, 将追溯项目建设纳入垦区重大议事日程, 成立了以主管局长为组长、以相关处室人员和专家为主要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 强化了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能力。通过召开项目工作会议, 到项目承担单位实地检查, 与项目人员保持电话与网络联系等形式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 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实现了管理科学、督导到位, 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建章立制, 任务明确
建立《辽宁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制度》等项目各项制度, 明确了项目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细化了各成员的具体任务, 明确了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和信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做到了任务到人、人员到位、职责到位, 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2.3 培育品牌, 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追溯项目建设, 对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促使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扩大了产品品牌效应, 提升了产品品牌价值, 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五四农场是辽宁省第1家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单位, 并且是全省唯一一家大米追溯企业, 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为农场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订单。营口富达果菜保鲜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 使公司生产和销售的苹果更加符合人们身体健康的需求, 同时也符合国际市场食品安全的需求, 产品远销国外。盘锦大洼天野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生产的优质、无公害北京填鸭, 销售到西安、沈阳、长春、哈尔滨、香港、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
2.4 广泛宣传, 扩大影响力, 提升消费信心
通过对辽宁农垦报、农垦质量安全信息网和电视等多种媒体的有效利用, 以及对部农垦局开展的农垦可追溯农产品北京宣传日和上海展示周等活动的积极参加[4], 广泛宣传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及可追溯农产品, 产生了良好的推广效应。这不仅让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提升了消费信心, 拓宽了可追溯农产品的市场, 还让多家企业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的建设跃跃欲试, 渴望加入到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中来。通过宣传, 展示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先进性和可追溯农产品安全、诚信的特点, 扩大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可追溯农产品的影响力, 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2年来项目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欠缺可操作性, 需要结合垦区目前和今后追溯项目建设和系统运行情况逐步加以完善;二是省级数据监管平台职能开发不够, 缺乏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监管力度;三是新建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经验, 有的技术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 对追溯系统操作掌握的比较慢, 对项目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四是部分人员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和可追溯农产品的理解和认识不够, 仍按一般性项目和产品加以对待。
4 今后的措施
4.1 健全项目管理机构,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由于垦区追溯项目建设单位和创建单位的数量增加, 对项目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情况对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日常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 增添人员力量, 明确工作职能, 落实人员分工, 从而使项目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针对制度不尽完善, 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项目小组将组织项目单位有关人员和项目专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 修改和完善各项制度, 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使追溯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 确保追溯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4.2 完善省级数据管理平台, 确保追溯系统顺利运行
针对省级数据监管平台职能开发不够, 缺乏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监管力度问题, 应进一步开发功能完善的省级数据监管软件, 购买专用设备、应用网络, 完善省级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信息数据管理平台, 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职能, 督导追溯信息的及时采集和上传, 确保追溯系统的顺利运行。
4.3 加强培训和交流, 提高项目人员的业务水平
针对技术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 对追溯系统的操作掌握比较慢问题, 聘请有关专家, 通过增加培训班和培训次数、扩大培训面等措施, 加强对追溯项目专业知识的培训, 同时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 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打造农产品质量追溯人才队伍。
4.4 加强宣传, 提高对追溯系统和产品的认识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 通过对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有效利用, 对展销会、博览会和交易会等各种活动的积极参加, 加强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先进性和可追溯农产品的安全、诚信等特点的宣传, 扩大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可追溯农产品的影响力。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 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
4.5 发展后续企业, 扩大辐射面, 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是连续性工程, 除了正在建设项目的企业外, 必须选择对具备开展追溯项目建设基础条件的企业加以培训和指导, 使其初步掌握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一些必要知识, 为企业将来能够顺利实施项目夯实基础, 从而确保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 进一步扩大辐射面, 充分发挥农垦的带动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祝峰.谈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345.
[2]张学冠, 姜中国, 郎宏伟, 等.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促进农产品质量提档升级[J].现代化农业, 2007 (12) :7-9.
[3]扎实推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J].中国农垦, 2009 (3) :19-22.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9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一) 认证情况。
目前,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9.33×104hm2, 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2.7%, 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0个, 认证绿色有机食品共98个, 临猗、芮城两县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 平陆县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监管县。
(二) 检验检测体系。
一是全市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全市8个县 (市、区) 的农产品质检站建设 (新建或改扩建) 项目已于去年得到批复, 从2009年开始体系建设将逐步得到完善。二是全年较好地完成了农产品抽检工作, 共抽检农产品1600个, 合格率达95%以上。其中市农产品质检站抽检样品482个, 超标率达4.98%。
(三) 标准化体系。
2008年制定小麦、芦笋、西瓜、大葱、韭菜、苹果、梨等13项农业无公害地方标准, 累计修制定标准16项, 引用、推广标准41项;共建设标准化基地120个, 面积20.75×104hm2, 占全市蔬菜、粮食、水果种植面积的31.2%。标准化的实施加强了对农产品的全程监控, 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
(四) 投入品监管。
一是组织实施了为期4个月的农资打假活动, 共查获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1.05t, “共抽查问题肥料115批次, 不合格产品96个, 占问题肥料抽检总数的83.5%。二是组织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工程。三是多次开展宣传培训, 普及农业投入品使用知识。四是多次深入种植基地对投入品的违法使用进行督察。
(五) 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体系。
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头连着生产, 一头连着消费, 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关键环节, 因此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便成为将来市场建设的必然趋势。但因目前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制约因素, 我市仍处于试行阶段, 市场准入和追溯体系的建设还是空白。
(六) 管理制度。
为加强各部门之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能力, 提高监管水平, 成立了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委员会, 并制定了工作规范、组成单位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制、应急预案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一) 生产者意识不强, 部门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农民生产者的意识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首先, 目前我市宣传培训 (包括重要性、生产技术知识、认证补助政策等) 的力度还不大, 覆盖率还不高;其次, 职能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个别县甚至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 分管局长责任模糊, 没有经费, 阻滞了监管工作开展。
(二)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
检测设备不完善, 检测人员素质不高, 检测水平有待提高, 人员编制问题亟待解决。
(三) 投入品的销售、使用环节仍存在隐患。
个别县、乡、村依然存在高剧毒农药的违法销售和使用行为, 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投入品市场的整治仍需强化。
(四) 重认证轻监管。
一些部门单纯追求认证数量, 却忽视了对“三品”的证后监管。
(五) 市场体系建设落后。
按规定全市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应配备速检设备, 将其产品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并实行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日报制。但从目前情况看, 这一制度在我市的实施和完善还面临诸多困难。
(六) 标准化推行仍需加强。
由于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经营规模有限、组织化程度不高, 生产中存在随意性, 加之受资金短缺、技术推广不到位、高剧毒农药替代品的效果不理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标准化生产技术仍保留在局部区域。
三、应对措施
(一)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强化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社会氛围。
(二) 健全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无公害技术规程的制定, 完善技术培训制度, 加大标准的推广、监管及基地建设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三品”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 规范“三品”包装标志。
(三) 加速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管理和地理标志登记进程。
深化优势产品挖掘, 以优质高效的品牌效应辐射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
(四) 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争取每县 (市、区) 一辆速检车和两套速检设备配备到位, 县 (市、区) 质检站对该辖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进行定期质量抽检, 每次抽检样品不少于40个, 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特别是获证“三品”要加大监测频次, 同时做好监测信息发布工作。
(五)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每个市场配备两台速测仪, 确保市场有进销台账制度、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质量检测每日公示制、价格日报制、产品流量信息旬报制, 确保上市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
(六) 开展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活动。
规范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 净化源头。
(七) 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10
1 措施
1.1 科学布局, 精心装修
要建设好一个实验室, 必须从实验用房开始设计、规划, 保证建设效果满足使用要求[1]。按照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 派出了考察组到国内实验室建设、运行一流的单位学习、取经, 在综合了多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基础上, 整理出实验室的功能和分区要求与大楼设计方充分沟通, 确定实验室的初步规划。综合大楼基建完成后, 属于实验室的7、8、9楼内部分隔开始施工, 按照检测区域、管理区域分开的原则, 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从保证光线、通风、排气达到了理想状态的出发点, 实验室采用玻璃窗开放式分隔, 设置色谱室、天平室、样品室、标准溶液室、前处理室等20多个功能不同的分区, 达到了设置规划要求。
实验室内部装修:一是水电通讯布置。根据功能分区估算用电功率并考虑安全系数, 实验室电路分照明、空调、大功率仪器设备、一般仪器设备、通风排风等分别考虑安装, 3条独立接地系统;独立排污系统, 建立三级净化排污管路。二是实验室设备招标安装。公开征求装修方案。三是通风排气系统。采用无级变速全自动控制玻璃钢风机, 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抽风功率大小, 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四是安全防范设施。配备了发电设备和蓄水装置, 根据不同类型的隐患配置了干粉、二氧化碳和沙箱、石棉布等消防器材, 满足实验室各种应急需要。五是环境监控维持设施。在天平室、标准溶液室等需要进行环境监控的功能区配备温湿度计、抽湿机和空调, 以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1.2 采购仪器设备, 确保硬件过硬
仪器设备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设方案, 中心陆续购置了气质联机GCMS-QP2010、PE AA800原子吸收仪、AFS830原子荧光光谱仪、GC7890N气相色谱、Waters1525液相色谱、Gilson XLi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50多台套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 适合开展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农药产品等检测任务。所有重要设备均采用政府采购专家评标的办法来把关, 确保购置的设备满足先进、精密和质量稳定可靠的采购要求。仪器设备到位后, 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逐台按照采购技术指标检查验收, 并邀请计量检定部门上门检定或测试, 全部合格后分别建立档案, 制订操作规程、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文件, 然后移交检测室管理并办理启用手续。
1.3 加强学习, 增强本领
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 派出人员参加转基因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质量检测技术、元素检测技术、色谱光谱仪器使用维护技术、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验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验室每年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 每3年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 建立人员技术档案, 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方式[2]。在引进和配备人员方面, 根据岗位需要的学历、专业技术经历、职称和工作经验, 陆续引进了4名硕士研究生充实检测技术队伍, 整个实验室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达到7人, 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0%。为了确保各岗位技术人员能够胜任工作, 成立技术考核小组, 由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 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知识、质量体系文件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实验技术操作考核。技术考核小组根据考评结果, 书面向农业部质量办公室申请给每位成员办理了工作证和上岗证, 内部办理上岗聘用手续。为了加快实验室认证认可筹建进度, 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内审知识培训和考取证书, 同时还派人参加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
1.4 编制文件, 完善管理
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依法参加认证认可, 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构建体系和编写文件中, 采取统一领导、理顺关系、分步编写、边写边改的方式逐步完善, 直至通过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一是体系文件编制和宣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查认可细则》, 参考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结合工作实际, 组织人员编制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 规范了上墙管理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 并公布执行。针对各个层次体系文件, 在领导的组织下, 开展了宣贯培训, 讨论并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 补充完善了记录表格、仪器期间核查、质量监督、质量监控等文件, 使各岗位人员理解并执行。二是档案管理。在计量认证档案的基础上, 修订完善了人员、培训考核、仪器设备、报告和原始记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质量监督、体系运行等各类档案, 编制了档案目录, 并由专人管理, 启用了借阅、复制、领用制度, 对受控文件、资料加强了管理。三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要求, 在试运行期间开展了1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1次管理评审。在内部审核当中, 发现12个基本符合项, 开出了不符合工作单和观察项报告, 内审总结会上将所有基本符合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人;在管理评审中, 会议对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方针的适宜性做出客观评价, 对质量体系与实验室内外在变化的适应性做出评价, 并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予以评价。经过内审和管理评审, 初步建立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 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的改进, 促进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从而达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服务的承诺。
1.5 开展方法研究, 提高检测能力
实验室首次认证认可申请项目375项, 其中农产品85项、农药产品类177项、农药残留参数类77项、元素类34项, 其他类2项, 比原计量认证项目多了2个专业198个项目。针对申请要求, 结合已有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特点, 收集了国内最新制订实行的新标准、新方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所有申请产品、参数的技术练兵试验操作[3]。为了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减少人员之间的差异, 加强实验室之间的交流, 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多次人员之间、仪器之间和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针对农药残留检测, 还组织了区内多家检测单位开展了1次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 比对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在已参加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能力验证试验中, 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 结语
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根本保障[4]。为了筹建实验室成立了领导小组,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 制定了筹建工作各阶段的具体工作, 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实验室做了充分保障。二是资金投入是必备条件。项目开始实施后, 自治区农业厅决定在此基础上实施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 2个项目增加投资约2 000万元, 为采购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制定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重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开展工作的依据, 把文件内容宣贯到位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是执行有力的途径。重制订轻宣贯往往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同虚设, 最终严重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四是技术队伍建设是筹建成败的关键。除引进、聘用必要的技术人才外, 还加强技术练兵, 充分利用比对、能力验证等技术手段来检验实验室和人员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光华, 胡京枝, 董小海.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 (3) :42-43.
[2]柯家骥, 翁瑞泉, 林淼.检测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7 (5) :56-58.
[3]蒋士强.浅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各级中心的定位及仪器配置[J].农业质量标准, 2008 (5) :10-15.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机械类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机械类产品。机械类产品的质量不仅仅关乎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对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生产者必须从不同工序和不同环节对机械类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机械类产品;制造;质量控制;措施
近些年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逐渐成为了我国机械类产品制造的主流,这不仅革新了我国传统的机械类产品的制造方式,更进一步提高了机械类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机械化生产在提高产品制造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规模地机械化生产、批量制造产品难以对机械类产品进行逐个地控制和管理,使得对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为了提高机械类产品的质量,实现高效、优质的产品制造,必须对其产品制造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 机械类产品质量的范围
要对机械类产品制造的质量进行控制,首先必须明确地了解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指的是什么。与其他产品的质量不同,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有其独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制造材料的质量以及产品几何质量。
1.1 制造材料的质量
顾名思义,制造材料的质量指的是制造机械类产品的材料的质量。材料质量是奠定机械类产品的质量的基础,没有合格的材料,不可能制造出质量过关的产品。
在选择制造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行业标准,禁止使用便宜而不安全的材料,材料不过关不仅会影响机械类产品的最终质量,更为严重的是,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可能会造成人身的伤亡。
1.2 产品的几何质量
几何质量是机械类产品的独特质量衡量标准,指的是机械类产品完工后其表面和周围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界面误差值。界面误差值越大,说明其质量越低,反之,则说明其质量越高。
几何质量主要包括产品表面的平面平等度和平面粗糙度,这都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由于现在绝大多数机械类产品的制造都是采用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在制造的过程中,机械由于工作发热、外部温度、机械使用年限等原因,制造出来的机械类产品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相同,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而这些误差就表现在产品的几何质量上。
2 对机械类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对机械类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1 增长产品的使用年限
从材料质量的角度出发,合格的材料制造出来的机械类产品由于材料的安全性和标准性,其使用的年限较长,不容易发生损坏。
从几何质量的角度出发,质量高的机械类产品表面较为平滑与光整,而质量低的机械类产品的表面则较为粗糙。较为粗糙的表面产品在进行结合时,其实际的基础地面面积则会相对较小,接触承受力则会变大,容易造成产品的磨损,更为严重的是,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产品表面的金属分子之间粘结,导致机械类产品表面的润滑油层受到破坏,加剧产品表面之间的摩擦,使得产品的抗磨损能力降低,影响产品的使用年限。
2.2 提高机械类产品的抗腐蚀性
由于多数机械类产品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直接接触,极易受到腐蚀,且机械类产品表面若存在不平滑处,腐蚀性物质则更容易从不平滑处渗入,损坏机械类产品,使得机械类产品的整体质量下降。
因此,不论是从使用防腐蚀的材料入手,提高机械类产品抗腐蚀能力,还是从提高机械类产品几何质量的角度入手,降低机械类产品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机械类产品的质量,都有利于极高机械类产品的抗腐蚀能力,最终提高其使用年限。
3 机械类产品制造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对制造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不论是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上市公司,在进行机械类产品制造时,必须根据法律法规/政府规章/条例的规定,选择质量有保障的材料进行机械类产品的制造,从源头对机械类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3.2 在制造过程中对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
制造过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影响几何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在制造过程中,加工制造的基本原理/对制造机器的调控/制造工具的不同/机床的不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等原因,都会影响最终的机械类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这个环节。
(1)加强对制造过程中的精准度控制
在进行机械类产品制造前,必须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合理地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与截面,确保产品的各项数据都符合要求。与此同时,在进行机械类产品的加工时,采用中心架等方式进行,提高产品的硬度,并利用辅助支撑等方式,是的产品的连接面之间的接触刚度也得到提高,使得产品的整体硬度、抗压性得到综合性地提高。
(2)合理控制产品的裂纹,提高其表面的几何质量
在进行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改善冷却的环境和技术,并合理选择磨削工具和砂轮,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要注意控制产品原始的几何误差,通过采用空心结构等方式,利用不同的工具控制制造温度,保持温度的持平,防止由于温度过高影响产品的制造。
(3)机械类产品表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对产品抗疲劳度造成影响
为了提高产品的抗疲劳度,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硬化程度来实现,然而,若硬化程度过高,也会使得产品的抗疲劳度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控制残余力,通过滚压加工等方式,使得产品的表面粗糙度降低,提高表面硬度,防止机械类产品表面出现裂纹,提高其产品的抗疲劳度。
4 小结
在当前多变的社会中,机械类产品面临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然而,产品的质量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甚至是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实现社会的发展,必须从不同的方面对机械类产品的制造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材料质量和几何质量,使得机械类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张旭宁.浅谈机械设计标准及制造质量控制[J].装备制造技术,2014(08).
[2]马驰.浅谈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J].企业导报,2014(04).
[3]张启龙.浅谈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3(13).
作者单位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篇12
1.产品质量稳中有升, 抽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山西省从2004 年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并开始实施例行监测计划。 例行抽检由原来的省会城市太原, 扩大到了全省11 个市的生产基地, 2007~2013 年山西省蔬菜农残合格率处于平稳向好阶段, 并一直维持在95%以上。 总体来看,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稳中有升、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产品质量有保障, 消费安全可靠。
2.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 监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
(1) 法律法规逐步配套。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农药管理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强制性技术规范 (即标准) 跟进制定。
(2) 监管监测体系建设任务艰巨。 省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成立于2010 年, 全省11 个市农委系统从2010 年开始, 陆续通过编办批复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 其中在行政单位设立了10 个, 事业单位设立了1 个。
全省115 个涉农县, 有71 个县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 全省1265 个涉农乡镇 (包括涉农街道办) 共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1086 个, 其中大部分没有开展工作。 2007 年以来, 中央先后7 批投资山西省建设县级农产品质检站96 个。
3.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通过多年连续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取消了一批剧毒、高毒农药的登记, 积极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 六六六、甲胺磷等农药已基本禁绝, 农药残留急性中毒问题得到遏制, 违法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特别是禁用农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007 年以来国家禁止甲胺磷等5 种高毒农药生产, 农药残留急性中毒问题逐步得到遏制, 从这些年执法检查情况看,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蔬菜农药超标问题依然存在。 从超标农药看, 蔬菜中克百威等农药残留还时有检出;从品种上看, 问题较多的为豇豆、韭菜和芹菜等。
二是产地重金属污染。大多数是由环境污染长期累积形成的。
三是假劣农资。目前危害最大的是地下“黑窝点”和乱添加隐性成分, 主要原因是农资生产经营小、散、乱。
4.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
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在对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的同时, 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 更多地考虑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是分散农户的监管问题。目前全省共有700 多万农户, 其中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62.8 万户, 还不到全部的10%, 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状况很难短时间得到改变,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难度很大。
二是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全省有农兽药生产企业139 家, 经营单位4709 家, 绝大多数为小规模个体经营, 很多农民缺乏科学合理使用知识, 容易出现投入品滥用、乱用的问题。 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是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 目前2/3 的县区农业部门没有建立专门监管机构;乡镇机构人手少、经费不足、执法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 越往基层监管力量越弱, 成为监管手段不能落到实处的难点。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宗作物油菜小麦等传统种植业面积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蔬菜、瓜果、苗木等休闲、观光农业。 种植业化肥、农药大量的投入增加,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快速增长,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生活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 已成为当前影响生态环境三大污染的源头。
2.农产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认识不到位。 主要是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不强, 诚信经营的意识还不够, 缺乏必要的责任感;部分申报企业存在着重视申报、轻视管理的现象, 产品通过认证后证书常常束之高阁,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往往流于形式, 从而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严重隐患。
(2) 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生产者品牌意识淡薄, 没有充分认识到品牌产品的带动作用, 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发展上步伐缓慢。 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未能培育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3) 农产品监测监管体系待健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不配套, 农业标准覆盖率还不高, 农业投入品主要是农药的使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对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监管不力, 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控和有效的监管手段;由于目前大多数安全农产品产地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实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 农产品质量溯源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缺少快捷的信息反馈和统计平台, 难以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动态, 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政府监管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脱节, 难以实现实时监控;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落后, 检测经费严重不足;缺乏专业检测人员。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当前,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应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 转变观念,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逐步建立管理、监督、应急、处罚、服务为一体的监管工作格局。 结合实际, 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 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体系,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组织保障措施,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放心消费
1.加快体系建设, 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保障
(1)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围绕农业生产急需,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 使主要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都有相应的标准来遵循,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2) 加快完善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省、市、县、乡、基地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 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 逐步对粮食、水果、干果、畜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定期进行质量安全监测, 加大对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监控, 加强产地管理, 分类指导, 落实整改, 促使监管体系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力手段。
(3)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途径, 加强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管, 同时加快农产品品牌化进程, 大力培育名优农产品品牌, 通过品牌效应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
2.强化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1)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 加大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示范和推广力度, 全面提高标准化种植意识和素质, 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按标准化生产, 加快建成一批高标准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 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逐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加快实现市场记录可储存, 产品流向可追踪, 储运信息可查询的追溯目标。 把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市场准入等监管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从农田到市场全过程质量安全溯源监管能力。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内容, 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指导, 推行标准化生产, 净化产地环境, 强化源头控制, 规范生产过程,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落实组织保障,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保障措施。围绕四个环节实施监管,
一是在监管主体上重点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督促他们落实主体责任, 同时带动农户依法依规进行生产;
二是在监管产品上重点抓住本县、本乡镇、本村的主导产业, 重点强化上市量大的“菜篮子”产品的监管;三是在生产环节上主要是抓农业标准化, 推广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同时加强用药检查和生产档案记录管理;四是在日常监管上突出农业投入品, 加强农资经营门店的检查, 把住入口关, 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本乡镇。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大胆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模式和有效办法, 提高监管效率。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摘要: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是“农产品质量稳中有升, 抽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 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监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 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通过对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分析, 发现目前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监管措施, 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确保公众安全健康。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形势.
[2]黄梦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21) :33-34.
[3]王芳, 郭晓东, 杨丽杰等.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实证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3) :48-52.
[4]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食物安全, 2010 (1) :49-54.
[5]智红涛.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 (2) :18-21.
[6]章力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 (6) :12-15.
[7]李长健, 罗洁, 梁菊.关于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 2009, 28 (5) :114-118.
【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推荐阅读: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09-13
无公害农产品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措施09-13
农产品质量控制05-15
农产品质量监管09-26
农产品质量检测09-25
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11-11
农产品检测质量标准05-24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07-19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05-26
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