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控制策略

2024-12-06

产品质量控制策略(通用12篇)

产品质量控制策略 篇1

免疫接种是防控动物疾病、保障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 如何提高免疫质量、保证免疫效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是值得基层兽医工作者重视和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动物免疫质量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策略来控制。

1 疫苗质量控制策略

1.1 疫苗来源可靠

给动物实施疫苗接种, 首先要求使用的疫苗必须来自质量有保障的疫苗生产厂家。在此提醒养殖户, 不要轻信那些兽药推销人员介绍的疫苗产品, 必须对其产品和生产厂家进行详细地了解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否则, 一旦使用了质量差的疫苗, 不但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甚至可能引发疾病, 给养殖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2 运输、保存得当

疫苗运送需使用冷藏车或恒温车, 同时灭活疫苗需防止冻结, 以免降低效价。疫苗在冷藏库中长期保存时, 需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注明的温度保存, 一般情况下猪瘟疫苗、鸡新城疫疫苗等冻干疫苗需在-18~-15℃条件下贮存, 口蹄疫、禽流感等灭活疫苗需在5~8℃条件下贮存。进行动物免疫接种时, 需使用疫苗冷藏箱 (包) , 并于冷藏箱中放置冰块 (袋) , 冬季防冻、夏季防晒。若疫苗贮存不当, 会导致效价降低或失效。

1.3 疫苗在有效期内

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对动物实施免疫接种只能使用处在有效期内的疫苗。凡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应严禁使用, 并作报废处理。同时疫苗启用后, 稀释的疫苗应在4 h之内用完, 灭活疫苗应在当天用完;没有用完的不能再用, 应作废弃物处理。

1.4 包装完好、内容物无变质

疫苗使用前还应检查疫苗包装是否有破损, 内容物是否变质。凡冻干疫苗瓶体破裂、瓶盖松动、失真空, 内容物颜色异常;油乳剂疫苗瓶体破裂、瓶盖松动, 内容物分层、颜色异常、有絮状物或沉淀等情况时, 都必须禁止使用。只能使用包装无破损、内容物无变质的疫苗, 才能保障免疫质量。

2 操作质量控制策略

2.1 做好接种前准备工作

接种前应准备好疫苗及相关物资, 主要有疫苗、冷藏箱 (包) 、冰袋 (块) 、消毒好的注射器和针头、耳标、耳钳、耳标识读器、消毒药、免疫证、免疫档案、保定绳、防护用品等;同时, 根据免疫工作时间安排, 事先通知养殖户关好畜禽, 在家等待防疫员前去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2.2 严格接种操作规程

其一, 防疫人员应做好严格消毒, 防止引起疫病传播, 并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感染人畜共患病。其二, 冻干疫苗应使用专用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稀释, 灭活油乳剂疫苗应充分摇匀。其三, 免疫前应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 只有健康的动物才可以接种疫苗;动物生病或体质不佳时, 应暂缓接种。其四, 给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时, 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免疫方法和免疫途径进行接种。其五, 接种疫苗的针头必须长短适中, 注射剂量、注射部位、耳标佩带位置都必须准确。其六, 应将当天未用完的疫苗进行煮沸处理, 其他废弃物 (如针头、塑料、疫苗瓶) 应作深埋或焚烧处理, 切忌乱扔乱放, 以防散毒或动物误食。

2.3 认真填好免疫档案

对动物实施免疫接种后, 必须规范完整地填写动物免疫证和免疫台帐, 便于日后通过查看免疫证和免疫台帐清楚地了解哪些动物什么时候需要进行何种疫苗接种, 哪些动物因病或未到免疫日龄而未免疫、到什么时候可以补免, 从而做到应免尽免、不漏畜、不漏针, 以提高免疫密度;同时, 做好动物免疫档案也是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的重要途径之一。

2.4 及时处置免疫副反应

动物防疫人员为动物实施免疫接种后, 要嘱咐畜主注意观察, 若动物出现异常情况, 应立即通知防疫员进行处理。动物若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体温略有升高, 可不治疗, 一般2~3 d可自行恢复;若表现为四肢震颤、呼吸困难、站立不稳或倒地等, 应立即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 并注意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 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凡动物因免疫发生副反应而致死亡的, 应给予畜主适当补偿, 以保障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3 免疫密度控制策略

3.1 实行定期巡查制度

动物防疫员应每隔10~15 d对责任区进行1次巡查, 一旦发现新补栏 (笼) 或漏免畜禽, 及时进行补免;对需要接种几种疫苗的动物进行第2种或第3种疫苗接种, 确保应免动物免疫率达到100%;同时, 也可以了解责任区内动物存、出栏 (笼) 状况和疫情情况, 为重大动物疫病提供相关测报数据和防控策略。

3.2 开展养殖场自主免疫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饲养量大, 动物免疫接种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目前散养户仍然较多, 动物防疫员每天需为很多养殖户的动物接种疫苗, 有可能带来疫病传播风险。因此, 养殖场应实施自主免疫, 动物的免疫接种由场内兽医完成, 但动物防疫员需对养殖场的免疫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指导, 确保场内兽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保质保量地完成免疫接种任务, 同时做好养殖档案相关记录。

3.3 推行免疫告知制度

要想提高动物免疫接种效率, 在工作中取得主动权, 最好的办法是推行动物免疫告知制度。集中免疫期间, 动物防疫员进村入户前, 应通知村干部, 村干部通知组长, 组长通知各农户将饲养动物关好, 等待动物防疫员前来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同时, 动物防疫员应公布联系方式, 农户如有需要免疫的动物, 也可以打电话或以其他方式告知动物防疫员, 约定时间来对其畜禽实施免疫。通过相互告知, 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畜、不漏一针, 达到提高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的目的。

3.4 实施常年动态免疫

目前, 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较多, 加之动物饲养量大、养殖分散, 动物免疫工作量非常大, 要想保证免疫质量, 仅靠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是不够的。因此, 必须改变免疫方式, 改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常年动态免疫,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 随时对到了免疫日龄或免疫到期的动物实施免疫接种, 确保动物免疫密度常年在90%以上。这样也可防止非集中免疫期因免疫不及时而出现动物免疫空白期, 从而保证动物免疫接种密度和质量。

4 免疫效果评价策略

对疫苗、操作、密度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后, 动物免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可以通过动物免疫密度检查和免疫抗体效价监测2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也需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检查监管机制来保障免疫质量。

4.1 实施动物免疫密度检查

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动物免疫密度检查, 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散养户和养殖场。通过现场询问、核实动物免疫接种情况, 查验动物免疫档案、免疫证和免疫耳标, 考核和测算免疫密度, 若发现免疫密度过低则必须进行加强免疫。动物免疫密度现场检查必须做到耐心、细致, 并注意方式、方法, 避免走过场;同时, 做到检查时动物防疫人员不在场, 防止养殖户与防疫员串通, 欺骗检查人员, 以保障免疫密度检查的真实性。凡有漏免的动物, 要求防疫员立即补免, 以保证动物免疫密度。

4.2 加强免疫抗体监测

动物免疫效果可以通过血清学监测结果来评价。血清学监测应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采集血清样本。血清样本采集过程中, 要做到血液及时离心, 防止融血, 冷冻保存, 并做好样品编号和采样登记工作。群体检测时, 必须随机抽样, 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对于被检样品的抗体滴度, 既要看几何平均值, 也要看最低保护滴度。即使平均滴度比较高, 只要有一定比例的被检血清滴度低于临界保护滴度, 就必须进行加强免疫, 确保免疫质量。

4.3 完善考核和督查机制

为确保动物免疫质量, 必须完善动物防疫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 要求动物防疫员严格按照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完成动物免疫接种工作。同时, 兽医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动物免疫抗体抽检, 以暗查为主, 确保检查公平、公正、真实。动物防疫工作考核结果应与动物防疫员绩效工资挂钩, 对工作完成好的, 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完成差的, 给予批评处罚, 以增强动物防疫员开展免疫工作的积极性, 确保动物免疫密度和质量。

4.4 强化动物卫生监管

实施动物卫生监管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动物饲养环节的监管, 落实动物防疫措施, 确保免疫接种和消毒严格按要求实施, 督促防控措施和免疫接种没有到位的养殖户及时进行整改, 保障防疫措施和免疫接种到位, 才能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5 结语

总而言之, 动物免疫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通过保证疫苗质量、严格免疫操作规程来实现, 并且通过血清学监测对动物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同时, 健全动物防疫考核和督查机制, 加强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管, 使重大动物疫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保证动物免疫质量, 达到控制疫病和保障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的目的。

产品质量控制策略 篇2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逐渐进步,人们的目光也更多的转向了土木工程管理以及工程的施工质量方面,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由此工程管理水平以及施工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建筑施工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项目,想要完全改变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存在的各项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导致工程管理以及施工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的存在。这时候应该加大对工程的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逐步改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全面提高整个工程建设的水平。接下来,在本文中就将针对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多层楼房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多层楼房;施工质量

1.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

条石基础施工中的第一轮严禁在未经夯实的回填土上砌筑,应座浆丁砌,天地座打平,不宜塞垫,立缝应用稀浆逐层满灌,不准用干灰抹缝或干塞片石,顺石及转角处不准用立夹石彻筑,厚度小于18厘米的薄片石不准使用,每轮必须错缝砌筑。

回填夯实施工中必须根据使用的夯实机械确定分层厚度,并分层夯实。基槽必须对称均匀的进行,防止漏夯和跳夯。回填用土不准使用含水率过大的粘土、腐植土及未经打碎的大块片石作为回填土。

桩基础施工应根据设计图纸与说明以及地质钻探资料,摩擦桩应严格控制设计标高及直径,端承桩重点控制桩端承载力及桩径,检查其扩大头、轴线是否与设计相符,允许偏差是否与规范相符,检查桩基须请设计、地勘、监理、质监及建设单位人员共同进行。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计量,石子级配、清洗、外加剂的掺量及砂、石杂质含量,浇捣的倾落高度,振捣密实,桩芯混凝土按规定取样送检。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必须齐全、有效,并按规定取样复验。桩芯混凝土强度达规定要求后,应作桩基静载试验或动载试验。

2.砖砌体工程施工中质量的控制

首先要检查水泥、砂、砖的出厂合格证明或试验报告,设计变更通知书有无设计签章,企业自检资料是否齐全、真实。砌砖体查砌体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厚薄均匀情况,组砌方法是否合理,接搓正确与否,转角及承重墙不得有1/4砖,非承重墙1/4砖是否分散使用。同时还应检查架眼位置是否合理、补塞是否认真,最后一层盖板后全面细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以免留下质量隐患。

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首先查水泥、钢材出厂合格证与复验报告、焊条出厂合格证、焊接试验报告,构件出厂合格证,构件混凝土试验报告及结构性能检验报告,砂、石抽样试验报告及其含水率测定纪录。其次,查混凝土有無试配资料,施工配合比是否挂牌,是否逐盘过磅计量,浇灌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外加剂掺量、品种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企业是否认真自检,隐蔽记录是否随检查形成,签字是否齐全。钢筋成型骨架重点检查直径、规格、数量、形状、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有无老锈,保护层支垫是否合理,焊接接头是否与规范相符,绑扎质量是否合格。

模板及支撑系统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检查支撑方法是否正确,模板缝隙是否认真处理,轴线、标高、断面是否符合要求。预制构件安装:外观检查有无断裂、露筋、滑丝、予留、予埋及规格不符等问题。已安装的构件检查、找平、板缝填嵌、搁置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截断的予应力构件不准使用于工程之上。现浇混凝土应狠抓各工程的试配,逐盘过磅计量,石子清洗与级配,试件留置,强度试验报告及浇灌记录。检查混凝土表面有无严重缺陷,施工缝留置处理是否符合要求,轴线、标高、几尺寸、形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予留孔洞与埋件是否与规范、设计图纸相符。

4.内外墙面、顶棚施工质量的控制

清水墙面施工中勾缝是否用专门工具进行,要求深浅宽窄一致、粘结牢固、压实压光、横平竖直、交接处平顺、无漏勾、砖面无污染。水泥砂浆面施工中要求接搓平顺,表面光洁,线角顺直,颜色一致,无空鼓、裂缝出现。饰面砖施工要求选砖、合理调配。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均匀、色泽一致、无空鼓。分格缝嵌填密实、平直。墙面突出物处应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阴阳角砖压向正确。顺直,弹(挂)线施工。墙裙、踢脚线等上口平顺,出墙厚度一致。阴阳角无黑边,灰缝宽窄一致。非整砖使用部位适宜、等滴水线槽做法正确。饰面砖必须粘贴牢固。喷浆施工要求喷刷均匀,无流坠,颜色一致,门窗、灯具、槽板等无污染。内墙面按普通、高级抹灰分别检查评定,要求墙面垂直、平整、无空鼓、开裂、起泡,颜色均匀一致,管道后抹灰平整,阴阳角顺直、方正。

5.楼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细石混凝土要求表面密实压光、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地面、坡度符合要求,不积水,空鼓不超过规定。磨石地面:要求玻璃条(铜、铝条)顺直清晰,嵌设牢固、表面光滑,无明显裂纹和砂眼空鼓,石粒显露均匀,颜色图案一致,不混色,无磨纹,无秃斑,坡度符合要求不积水。板块地坪要求表面色泽光洁一致,图案清晰,接缝均匀,周边顺直、无缺楞、掉角空鼓、坡度符合要求不积水,与地漏(管道)紧密结合,不渗漏,无黑边现象,边角顺直清晰。

6.屋面工程质量的控制策略

根据使用材料差异分别检查,对基层、找平层和保温、隔热层和细部处理分别进行检查,确保屋面不积水不渗漏。重点检查基层的处理,找平层与基层的结合。查坡度控制、防水层层数(厚度)、变形缝的处理是否与设计相符,泛水线、女儿墙、水口及出屋面的抽气筒、边角搭接长度、保温层等处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刚性防水屋面有无空鼓、开裂出现,钢筋是否按规定断开,直径、间距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强度、厚度及施工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振捣是否密实、压光,有无空裂翻砂等现象。

7.门窗、玻璃及油漆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门窗半成品进入现场应指定专人进行检查,检查其规格、数量、尺寸、裁口是否与设计图相符。制作质量是否与规范相符,夹板门透气孔是否钻通,验收合格后应派专人在框外四周刷防腐油,其余框扇最好先刷桐油或清油一遍,整齐堆码于干燥的房内。玻璃安装要求满座底灰,室内拼锒合理一致,油灰与玻璃裁口是否平齐,表面光滑无裂纹、麻面皱皮,不露钉帽、卡头,木压条与裁口边缘紧贴平齐,割角整齐,安装长边大于1.5m的应用橡皮垫,并用压条和螺钉锒嵌固定。彩色压花拼装颜色图案是否与设计相符,朝向是否正确表面无污染。油漆要求无流坠、透底、皱皮、无分色裹楞,颜色均匀,五金无污染,玻璃表面洁净,门窗无漏漆,色泽光亮,颜色与设计相符门窗表面洁净、平整、光滑、大面无划痕、碰伤、型材无开焊断裂。五金件齐全、位置正确,安装牢固,使用灵活,达到各自的使用功能。玻璃密封条与玻璃及玻璃槽的接触应平整、不得卷边,脱槽。密封在门窗关闭时,扇与框间无明显缝隙、密封条处于压缩状态。安装好的单玻玻璃应该平整、安装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内外表面均应洁净,单面镀膜玻璃的镀膜应朝向室内。安装好的双玻玻璃应该平整,安装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内外表面均应洁净,玻璃夹层内不得有灰尘,双玻璃条不得翘起,单面镀膜在最外层、镀膜层应朝向室内。框与墙体应连接牢固,缝隙内应用弹性材料填嵌饱满,表面用嵌缝膏密封。排水孔要通畅,位置正确。■

【参考文献】

[1]贺传伟.高层建筑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J].中外建筑,2004,(06).

[2]唐静波.建筑施工临时现场施工用电技术实施[J].安装,2009,(04).

[3]王聪.小高层住宅建设与设计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才智,2009,(07).

石油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篇4

1 石油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现存问题分析

1.1 被动式的质量管理方式

现如今大部分企业的石油产品质量管理活动都是在国家相关部门颁布指导方针或政策之后, 方会开展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活动, 此时的企业是将其作为一个硬性任务来完成的, 而并非出于自愿的。像这种任务形式的石油产品质量管理方式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执行性的, 这样一来企业员工在得知自己应完成的任务之后, 都会想着如何尽快完成任务, 不仅缺乏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还缺少对质量管理工作应有的工作激情。另外, 在现行石油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中, 还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 这样不仅无法对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科学严谨的监督审查,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石油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十分不利于我国石油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1.2 质量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现如今, 在我国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缺乏清晰的目标和应有的指导意义, 这样一来, 就使得从事石油产品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都各不相同, 而且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方针中, 其所规定的质量管理方针, 根本无法给予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切实有效的指导意义, 这种情况下, 不仅会使得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对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还会使得个别工作人员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 最大限度地为自身谋取各种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 进而导致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及效率不断下降。

2 石油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解决策略

2.1 实现对石油产品质量管理控制的一体化

现如今, 在大多数的石油企业中都普遍存在各部门工作联系不密切、生产销售衔接不够紧密、未建立系统科学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等问题, 因此, 为了提高对石油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整体水平, 实现对石油产品质量管理控制的一体化, 石油企业一定要积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 就应根据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质对其质量好坏进行划分, 以实现对其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其次, 企业应在上述基础上, 对石油产品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理化分析, 以此确保石油产品能够正常出库;再次, 在石油产品的入库阶段, 也应对其开展相应的质量管理控制行动, 以从根本上降低窜油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并进一步强化对石油产品质量管理控制的执行力度;最后, 在石油产品的销售阶段, 也应对其开展相应的质量管理控制活动, 如落实石油产品的有效运输信息、实现石油产品的自动运输系统、通过专业仪器测试所运输的石油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 并在出现不合格提示之后, 取消对该石油产品的输送与销售等, 以此从根本上实现对石油产品质量管理控制的一体化。除此之外, 企业还应加大对各个工作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 不仅要监督其达到相关标准的数量, 更要监督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这样不仅使得石油产品的生产速度以及生产质量得到了提升, 还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产品的质量。

2.2 强化对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理念、构建质量监督机制

企业在开展对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 一定要将管理控制理念贯彻到石油生产的每个环节之中, 对此, 石油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一定要确保所有员工都能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以此确保监督机制能够正常运行;其次, 各部门也应充分认识到其应担负的责任与任务, 并将石油产品的质量保障放在日常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与此同时, 还应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 以此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最后, 企业还应积极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 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理念, 还可以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

3 结束语

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不仅会直接影响石油企业的生死存亡, 还会对石油企业的社会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且石油企业对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 企业一定要充分重视对石油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并将其落实到石油产品生产使用的每个环节, 达到出现问题即可立即解决问题的控制管理效果,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石油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整体水平, 进而提高我国石油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忠保.石化企业质量管理和控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 (19) :48.

[2]沈春羽.石油运输管道施工质量管理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 (下) , 2015, (11) :211-212.

产品质量控制策略 篇5

3.1施工材料问题

施工材料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还有一些水利水电工程起到了抵抗洪涝灾害的重要作用,如水库、堤坝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损失,以及难以想象的后果。当前,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施工中,采用不合格或低劣的材料,很可能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结构,如果水泥、砂石等材料不合格,就会导致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因为偷工减料而导致的问题也较为常见。

3.2质量意识薄弱

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篇6

关键词:绿化 园林 施工 控制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应运而生,成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限制园林绿化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园林绿化工程是由多个单项工程组成的,交叉性强,施工过程复杂繁琐,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有效使用。对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仔细分析和探讨刻不容缓。

1 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概述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扩大,各地均纷纷响应政府建设生态型社会的号召,提出建设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工程。园林工程可分为植物栽植工程、地形改造的土方工程、园林给排工程、园林砌体工程、山石、水景、广场和路桥工程等。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工程可有效的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即迎合了国家建设生态、绿化、环保型社会的要求,也满足了人们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

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即规划设计方案审核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包括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物资材料准备等)、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其中,把握好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核是是创造优质工程质量的前提,严把施工准备阶段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施工跌断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严把工程的施工验收质量关是工程顺利完成和有效使用的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不仅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等特点还要考虑其艺术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要以工程理论为武器,以专业技术为手段,通过现场实践和控制,达到工程质量与园林艺术形象塑造有机结合的目标。然而当今社会中,很多的设计者过度强调艺术性而忽略了工程质量,这是极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工程质量是关键,园林工程的艺术性及休闲娱乐性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展开的。

2 基于园林绿化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施工前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规模日趋大型化,建设内容多样化。加之,园林绿化工程学科交叉性强,不仅与土木,市政,给排水等领域有关,也经常涉及有关美学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施工过程繁琐复杂,不同类型的园林工程施工方法各异,质量要求也不同。另外,园林绿化工程还具有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及季节性强特点,因而其施工质量的控制比一般工程更复杂,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是搞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

2.1.1 人员组织 鉴于当下进行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片面最求艺术性和审美观而忽视质量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选择有园林绿化工程资质的优秀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是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理所当然,要保证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工程还要选择有水平的优秀的监理企业进行施工监理。另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时间跨度交长,设计变更频繁,投资费用高,这就需要优秀的园林工程监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快速灵活地应对变更,以缩短施工时间,更要从造价管理的角度提出优化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投资。

2.1.2 材料准备 园林绿化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般包括园林施工机具,构配件及植物材料。施工前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使用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得以保证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植物材料,要在设计人员现场勘查,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之后再做决定。设计人员应在施工范围内的种植土中进行多点取样和测试,以选择适合的植物材料。

2.2 正式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其重点便是绿化施工,在这个阶段是施工全阶段重点,其工程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均在此阶段进行耗费,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形成的主题阶段,为了保证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必须最好正式施工阶段整体工作。

2.2.1 优化工序,实行现场管理 大型园林工程其项目规划时,必定细化主题项目,分工进行完成工程整体,而工资质量形成于施工过程,合理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全面优化施工工序,充分协调每道工序间的和谐关系。现场的管理必须在一道工序完成前夕大力做好下道工序的准备,保持下道工序进行时,不做前面一道工序的尾巴工作。优化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技术工艺、质量、设备、计划调度,财务安全等专业管理保证体系,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综合管理效应,有效地控制施工现场的投入和产出。整治施工现场环境,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状况,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如何安全有序地保障施工,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现代化管理。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现场管理可从理性化、科学化、制度化三方面来着手。充分建立基坑现场管理相应规程,严格按规范实施。

2.2.2 实施施工全过程质量检查 任何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都需要检查手段来跟进,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必须加强施工质量检查,设置质量控制点,实时监控着施工质量问题。在质量检查前,确保技术员对施工任务进行技术交底,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如果在质量检查中,必须委派专业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相关检查,尤其是多种工序进行交接时,必须对前道工序进行详细的检验,以免在后期工序施工时,发现前道工序有问题,而再整改时,极其不便。若在检查中只要存在不满足质量指标的地方,必须进行修复,情况严重者,立即返工。

2.2.3 重点工艺的质量控制 园林绿化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必定是绿化地的施工。良好绿化地的施工不仅仅有利于保证环境整洁,还能为绿化植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在绿化地施工中,决不允许高吨位机械碾压地面,否则,将是严重的质量事故。①绿化地的施工必须能保证植物良好生长,对于绿化地最小厚度,保持在30cm,不然,难保持植物的根系延伸。对于草类等地表植物来说,其根部延伸深度为15cm,小灌木为30cm,大灌木为45cm,浅根性乔木为60cm,深根性乔木为90cm;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础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cm,浅根性乔木增加30cm,深根性乔木增加60cm。②硬度适中。在绿化地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保证土壤硬度,适当硬度能保证植物更好地生长,避免土壤结块。但是土壤硬度不能过大,否则植物无法生存。③增加排水设施。绿化地施工时,可有效增加排水设施,以免大雨将土壤冲散或水滞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过于松散或水分太多,不利于绿化植物生长。④保证土壤酸碱度以及养分。对于绿化地的施工必须对其土壤的PH值控制在植物喜好环境范围之内,对于一般土壤,控制为中性土壤或是略偏酸性。为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必须保障土壤养分,合理优化其肥性。

为保证绿化地质量,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对于种植树木而言,其种植地大小必须根据设计植物苗来定,种植地的范围只可大不可小, 若种植树木带土球,其种植地的范围一般控制在土球直径的20cm~30cm之外,对于不带土球的树木,种植地直径范围控制在根直径20cm~30cm开外。

3 结语

工程质量的核心形成阶段就是工程施工阶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来自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在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在园绿化施工中,我们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工序优化,严格遵循种种规范要求,加强质量检查,只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才能使工程施工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叶华.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9).45-46.

[2]董群.城市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资讯.2009.(21).122-123.

统计信息质量控制策略刍议 篇7

关键词:统计信息,质量,统计技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的今天,党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和企业做出的各项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基础之上。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然而,近年来,个别部门和企业统计数据失真的问题时有发生,主要统计数据仍存在高估或低估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

(一)考核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是源于现行的企业考核制度,如常见的以某个指标大小进行企业排序,不论企业、行业之间的差别,居前者赏,居后者罚,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考核、提拔等,企业客观上促使了作假;二是源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延续,下达不切合实际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企业为了完成“双过”或全年计划,就在数字上做“文章”;三是源于党风不正,报政绩要荣誉,数字就高不就低,报贫困要扶持,数字就低不就高,按需行事,随机应变,导致统计数据失真。

(二)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单位统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目前我国统计基础工作较薄弱,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完整的统计报表制度。原始凭证的传递、统计台账的设置、内部报表的管理和对外报表的审核等方面制度不健全。因此,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将受到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下降趋势。有些统计人员上岗前没有经过严格系统地统计业务学习,个人统计业务素质偏低。由于对一些统计指标的理解不透彻,对一些复杂的统计指标进行计算时常出现误差,难以适应严谨细致的统计工作要求。而且,现在许多企业在职的统计人员专职的很少,往往身兼数职,比如相当部分企业的统计人员往往兼任财务、经营管理、保管、档案、秘书等工作,主要精力难以集中在统计业务上,对上报统计报表只能采取应付的态度,势必会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三)统计技术落后

尽管现在已有些指标及行业抽样调查,但主要经济指标仍依赖于传统的全面报表。随着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仅用全面报表统计,一方面难度增大,同时也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此外,由于统计信息的处理涉及大量的数据,需要运用先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然而,我国许多地方的统计技术还比较落后,尚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规模、高效率、深层次地开发统计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信息的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方面做得很不够。

二、统计信息质量控制策略

由于信息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的来源、收集、处理方法、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及人为干扰。如何使信息准确、高效,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数据质量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切实找出问题的症结,并从多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提高信息质量。

(一)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决定性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干扰和影响统计数据的各种举动,最终能否实现,都会在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上体现出来的。因此,培养造就一支敢于坚持原则,抗干扰能力强、思想端正、热爱统计事业、技能过硬的统计队伍是统计建设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为此,一方面要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细化职业道德规范,以便于统计人员在业务工作中更好地执行、贯彻和操作,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正气;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统计队伍的自身建设,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基础性保障。

(二)严格控制数据产生的中间环节

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产品,统计人员是这一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要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除了有正确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作保障外,能不能一丝不苟地按照被确定了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来操作、来完成,这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

在各个统计数据的统计环节,我们既要对原始记录进行采集、整理、计算,又要对计算结果进行登账、制表和上报。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体现“认真”二字。没有认真的态度,就不能做到准确无误。我们要求各中间环节的统计人员要始终坚持认真计算每一个数字,并采取多次复合的方法,把差错消灭在上报之前,做到统计数据的报出要一级保一级,严格控制好各环节。

(三)建立现代化统计信息处理系统

统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多种方法,对统计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加工、传递和使用,把统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统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使统计工作现代化和科学化。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以综合统计为核心的企业统计工作计算机系统,与各专业职能科室的微机进行联网,与现有的财务、劳资、生产、机动等专业科室的微机互为横向传输并自动计算。与统计任务繁重的企业主体的车间级单位纵向联网,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统计网络体系。这样可广收信息,扩大视角,利用准确、高效、快速的现代化手段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反馈、查询等,可使庞大无序的数字源得以理顺,形成网络状循环的信息流,使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间,企业内各专业部门间共享信息资源。

三、结束语

统计信息功能的发挥,以真实性为前提。真实性是统计信息的生命,也是统计实践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统计信息质量控制策略的探讨,统计信息在质量上将会得到较大提高,对企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栋.现代统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仇洪江.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统计, 2004, (3)

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篇8

1 岩土工程施工的含义及特点

1.1 岩土工程施工

岩土工程施工就是在吃透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组织力量(人力、物力、财力),正确、合理、经济、安全、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设计方案的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设计方法、设计参数,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它与工程特性和具体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蕴藏着很大的可创造性。岩土工程施工包括了岩土工程施工的基础、前提、要求和任务。

1.2 岩土工程施工的特点

岩土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条件差,经常处于地下或水下;二是工期长,一般从基坑开挖到基础修建、基坑周围回填,往往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三是费用高,几乎要花去工程总投资的30%~40%;四是风险大,常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以保证工程和人身的安全;五是变化多,一遇到异常就得变更设计,但是不能延误施工;六是更改难,一旦完成不好,就很难修改补救,甚至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也很难令人满意。根据这些特点,岩土工程的施工一方面要吃透设计意图,另一方面要随时根据暴露出的地质条件和发生的各种现象,对原设计进行检验分析,必要时提出问题,或作出修改,切不可有半点马虎或放任。

2 岩土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地质勘探的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工程地质勘探是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前期重要工作。此项工作不仅需要耗费时间,而且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我国个别工程因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尤其是地质勘探工作深度不够,对地形地貌、变形特征、水动力条件等方面了解不深,造成被动局面,使工程蒙受巨大损失。

(2)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在用钻爆法开挖过程中,未达到光面爆破要求,轮廓欠规整,超、欠挖严重,从而增加锚喷支护、铺设防水板的难度,工程安全、质量也得不到保障,造价也有增加。喷射混凝土多为干喷法,施工效果差。

(3)工程衬砌质量欠佳,基底起鼓,衬砌开裂,留下隐患,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

(4)存在施工事故隐患。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了解肤浅,当遇到不良地质构造、岩性破碎松软、地下水丰富时,束手无策,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施工事故。对设计资料、地质变化的研究、考察不及时、不深入、不持久,酿成隐患产生塌方。

3 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3.1 提高安全思想认识,落实各项保证措施

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项目部和施工队要按照规定来配齐安全生产的专职管理人员,并严格地实行安全生产制度。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要经常对大家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如开工前教育、施工过程中安全教育,并可在施工完成后对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比。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要加强安全生产中的监督和检查,如果发现有隐患,要及时整改,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2 进行严格管理,强化各项防范措施

设备防护、电气、各种机械设备要做好防雨以及安全保护装置,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和保养。施工现场所架设的各种电力线路的悬挂高度和线路间距要符合各项安全规定。配电柜、配电箱、变压器前要有绝缘垫。手持的照明灯要使用安全电压。在检修电气时,要确保停电作业,必须带电作业时要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并确保有专人监护。加强对现场民工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3.3 构建系统的质量控制过程

(1)在合同签订前要进行合同的评审工作,同时也就合同的有关事宜跟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确定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的报价。例如,分析招标文件、投标意向、调查工程环境、研究市场情况、编制投标文件、合同谈判以及签约等。

(2)在合同签订后,负责施工的企业要根据业主所指定的质量要素以及工程设计文件,同时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规划的准备以及施工组织的设计,提出质量保证体系。

(3)在工程方案的实施阶段,要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管理部门,实施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质量、工期、安全、成本、信息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提高施工组织能力,从而使施工更加协调统一。

(4)在竣工阶段,要做好验收及工程总结,保证工程的顺利交工,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技能水平。

3.4 实行有效的施工过程检验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凡用于本项目的所有原材料,不论在采购、运输、存储、加工、使用过程中有多少管理环节,施工单位都必须严格按规范及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频率和方法进行检测,按施工监理程序逐级报验,承包人最终对原材料负全部质量责任。原材料必须符合规范及合同文件的要求,凡规范及合同文件未涉及而本项目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各类原材料在采购、运输、存储、加工、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其质量不受损坏。原材料存储要建立入库、出库台账,做到账物相符。入库、出库、试验、加工、使用的记录台账要一一对应,保证原材料使用过程的每个环节溯源。

(2)对检验和试验的控制。各种检验和试验的控制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一是进货检验,主要对分承包产品和材料(如水泥等)控制,一般由项目负责人或质量经理负责进货检验。二是过程检验,包括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施工现场每个作业点和规定检验点的检验,过程产品(如钢筋笼等)一般由质量检验员检验。三是最终检验,包括现场竣工验收和《竣工报告》的审批,由项目负责人组织进行。

(3)对技术交底工作的控制。设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熟悉并领会施工图;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交底,使其掌握施工要求和质量控制点。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可附图,项目负责人要签字。

(4)产品或信息质量的收集。施工前要确定有关施工参数、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现场岩土条件和设计中的岩土条件的变化,做好设计变更的技术交底工作和洽谈工作,及时改变施工参数。

(5)质量成本控制。由于材料费开支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3%,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一定要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建立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建立质量管理台账,实行材料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管理,避免混料,禁止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质量成本控制,应从人员费用支出方面入手,注重提高建筑质量和人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实行施工质量报酬挂钩制度,将建筑施工质量、效率与人员的薪金报酬相挂钩,用合格施工质量为主导来考核人工的劳动量与支付人工费用,以促进施工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化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机械费的开支约占建筑成本的7%,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选用方面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在建筑技术经济等方面,要考虑到施工质量成本的要求,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使施工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4 结语

目前,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尚不完善,岩土工程施工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这对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已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后,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岩土工程施工质量。虽然目前部分岩土工程施工企业已经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但尚未在实际工程中有效实施。此外,岩土工程作业人员应该履行行业职责,为岩土工程建设的安全和长久尽心尽责。

摘要:岩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质量问题也十分复杂。近年来,岩土工程施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加强岩土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晁海东.浅谈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科技咨询,2009(26).

[2]齐艳华.试论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1(5).

[3]吕立峰,刘刚.浅谈岩土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西部探矿工程,2009(2).

[4]尹志,曹永强.论岩土工程过程控制[J].西北水电,2003(2).

墙体抹灰施工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篇9

1 墙面抹灰施工准备和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前要准备最适合的施工材料和完善的方案, 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 在实施墙面抹灰前要利用有效的工具进行墙面的清洁工作, 清除面上的灰尘、污垢等, 适当进行洒水湿润墙面, 利用水平仪检查墙面平整度, 对于超出限制偏差的局部砂浆进行找平, 对于墙上施工孔洞要进行填实处理, 用水泥砂浆混凝土堵塞, 带墙面处理找平, 混凝土晾干后在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为了更加准确地控制好墙面的平整度, 还要在两个灰饼段内进行冲筋。

墙面顶棚抹灰需要在施工前先安装顶棚, 在搭建完顶棚后才能对房顶进行抹灰处理, 同样对周边进行清洁处理, 抹灰的顺序应该注意从里而外, 最后从门口出去, 抹灰的方向一定要注意, 注意金属网板条方向, 抹灰的方向应该和板条方向一致, 半条缝是比较那处理的环节, 因此对于板条缝要进行找平压光, 充分填充保证抹灰层平整度。对于钢筋混凝土建筑进行抹灰处理时, 其抹灰方向要和预制板方向垂直, 利用墨盒弹准线和竖线, 抹灰过程最关键的是保持平稳的力度, 保证灰层平稳均匀, 防止出现抹纹, 保证墙面平整度、光洁度。

2 墙面抹灰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 质监部门加强质量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部门再摸会之前应该加强工程监理,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对墙面、门窗、顶棚等等进行具体细致的现场查验, 验收合格后, 还要监督承包商按照工程要求对各个部分进行检查审核。对门窗的位置进行检查, 对梁店、过梁、圈架的标准进行审核, 保证无误才能进行后期抹灰施工。

2.2 控制墙体与门窗施工质量的技术要点

在对墙体和门窗抹灰时, 施工人员应该注意要对墙面进行洒水, 一般混凝土墙洒水一次即可, 洒水是为了防止灰层于基底层结构不密实, 出现空层和面裂缝, 利用砖墙和混凝土的吸水性, 粉刷前洒水湿润, 在抹灰过程中灰底如果干了也可以洒水。对于墙面凸出部分要先进行凿毛处理, 之后处理平整, 保证光滑平整度。这些方法对墙面的平整度将有很大的提升功能。找规矩、做灰饼、标筋:先在墙面上部拉横线, 做好上面两角的灰饼, 再用托线板按灰饼厚度吊垂线, 做下面两角的灰饼, 然后分别在上部两角及下部灰饼间横挂小线, 每隔1.2-1.5m做出上下排灰饼, 拉上竖向通线, 再按每步脚手架的高度补做竖向灰饼, 将灰饼面相连, 做出横向标筋或竖向标筋。灰饼及标筋均用1:3水泥砂浆抹成, 其大小宜为50mm见方块体和50mm宽条状。门窗口上沿、窗台及柱子应拉通线, 做好灰饼及相应的标筋或标志。

2.3 控制抹灰层质量的要点

应该注意底层抹灰层强度不能低于面层的抹灰层强度, 水泥砂浆拌好后, 应在初凝前用完, 凡结硬砂浆不得继续使用。空鼓和裂缝是墙面抹灰施工中最容易发生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不合理的施工顺序和不恰当的养护方法。砖墙浇两次水, 混凝土墙浇一次水。施工前底灰如果太干, 就可以对其进行浇水湿润。对于材料的保水性, 工作人员应认真检查, 了解保水性能差的材料。对于这样的施工材料, 要及时进行浇水。水泥砂浆抹灰每遍厚度宜为5~7mm, 水泥混合砂浆每遍厚度宜为7~9mm。严格控制各层抹灰厚度, 防止一次抹灰过厚, 致使干缩增大, 造成空鼓、干裂等质量问题。

抹窗台板、踢脚线或墙裙。窗台板采用1:3水泥砂浆抹底层, 表面搓毛, 隔1d后, 刷素水泥浆一道, 再用1:2.5水泥砂浆抹面层。面层宜用原浆压光, 上口成小圆角, 下口要求平直, 不得有毛刺, 凝结后洒水养护不少于4d。踢脚线或墙裙采用1:3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打底, l:2水泥砂浆抹面, 厚度比墙面凸出5~8mm, 并根据设计要求的高度弹出上口线, 用八字靠尺靠在线上用铁抹子切齐并修整压光。

2.4 控制面层质量的要点

面层抹灰施工要点抹灰抹灰是板形控制的关键, 一旦足够光滑可使表面起泡, 开花或擦起皱现象产生。从负面的角度灰面层应在同一时间两人, 一个在前另一人紧跟在后面的光压力平刀。在开始的时候第一个垂直和水平的薄底, 之后再刮擦二次。阴阳角抹子通过光线墙壁浮起, 然后随着晶粒压光并用毛刷蘸水擦门窗的角窗。水泥砂浆面层, 应注意关节面, 表面压力不得小于两倍, 覆盖后的第二天洒水养护。底灰太干要浇水保持湿润度, 第一层油漆相反, 后刷浆应加入适度的水泥, 这更有利于覆盖下表面层光滑和压力不均等情况。

3 引入墙面抹灰新技术

传统的墙面抹灰施工中, 砂浆上墙是最费体力、工效最低的环节, 现在可以用机械喷涂代替, 为农民工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机械喷涂技术和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机械喷涂施工的优势比较明显, 墙面粉刷抹墙不再是重体力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抹灰施工不再需要重体力活, 可以大幅度减少体力消耗, 保护工人的身体, 缓解了施工人员紧缺的状况。提高效率, 8个熟练抹灰工, 4个辅助小工, 一天可以完成1200—1500平方米的抹灰工程量, 人均每天100125平方米, 是原来的2倍以上, 农民工的日工资收入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机械喷涂施工提高质量、减少维修;机械喷涂喷浆压力大, 砂浆的附着力强、密实度好、粘接牢固, 没有空鼓、裂缝与脱落现象。提高了施工质量, 减少了返工修复工程量。缩短工期、节省成本, 施工效率的提高, 加快了施工进度, 缩短了施工周期。据测算, 尽管自拌砂浆的价格比预拌砂浆低70元左右, 但采用机械喷涂后, 每平方米抹灰综合成本反而比自拌砂浆降低2-3元。

参考文献

[1]刘刚, 许迎军, 纪志全.砼内墙面采用粉刷石膏抹灰施工技术[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7 (5) .

[2]王树丛, 王丹丹.浅谈内墙抹灰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第13卷) [C].2010.

[3]段常智, 陈桂兰, 孙灿锋.内墙抹灰质量细部控制要点[N].中华建筑报, 2001.

[4]陶有生.推广应用粉刷石膏, 解决加气混凝土内墙面粉刷层空鼓、开裂[A].全国新型墙体材料及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与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推广、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策略 篇10

在高档的酒店、大型的购物商场、高大的写字楼随处可见建筑的智能化设备,这说明电气工程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也不能忽视,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隐藏在每一处细节之中,如果电气工程的质量不过关,将会影响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针对当前电气工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确保电气行业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1 电气工程的质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电气工程质量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管理并且较为复杂。因此,电气工程质量的控制也是一项庞大的工作量,虽说现在电气工程的管理者也很重视质量的控制,在一些方面对于电气质量的控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总结为三个方面。

1.1 材料质量不合格

电气工程材料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电气工程的材料一般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不合格的电气材料将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尽管电气材料的质量三令五申,但是仍然不能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材料的流通。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电气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私自使用质量不过关的电气材料;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对材料的控制比较严格,但是对于这种违法乱纪行为的惩罚却缺少力度。

1.2 细节处理不到位

目前电气工程的细节却存在很多的漏洞:比如部分线路安装不符合规范、灯具的安装不牢固、配电箱开孔过大;线路管敷设中也常常出现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从而影响土建施工。现浇板内敷管集中成排成捆影响结构安全;管子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不设过路箱,留下不安全隐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技术人员没有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再加上技术人员技术不熟练、缺乏行业经验和图省事快速完工等问题。

1.3 工作人员技能欠佳

电气工程要求每个工作人员不仅有娴熟工作技能,懂得电气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高度的安全和责任意识,只有两者同时兼顾,才能算是合格的电气工作人员。据笔者了解,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工作中不严谨、线路随意布置;还有一些工程人员即使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对相关注意事项不够重视,使得电气工程存在隐性的质量问题。

2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质量都是其生存的先决条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放松任何一个程序,严格审核;在工程质量的控制上,以预防为主将质量问题排除在工程之外。所以,应当从三个阶段抓起:

2.1 前期准备要充足

2.1.1 设计阶段

电气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工程量的完成是否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这一切都与设计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在设计图纸的时候,需要将一些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样不仅有利于布局,还能提高整个工程的可行性。首先:在设计上,要考虑整个建筑工程的布局,合理分配工作量,在设计上需要有前瞻性,选择目前最先进的工艺,保障质量,做到科学、合理;其次,选择一个合作单位很重要。在图纸的设计方面要找口碑良好、业绩突出、责任心强的设计单位,这样不仅可以结合最新的设计理念,配置最优的方案。设计单位根据施工单位的要求进行评估,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合理的改良,这样才能严格审查相关标准,保证电气工程与其他工程相互配合,节约施工成本。

2.1.2 读图阶段

电气单位拿到图纸,应该仔细研读并熟悉图纸,因为图纸是一切施工的依据。如果在读图中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及时和施工单位协调沟通,这样就避免了盲目的施工造成的损失。读图时需要从多角度出发,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看线路的设计是否合理,会不会出现交叉重叠等不安全隐患;二是看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设计配合是否到位,例如有时电动防火阀,电气专业没有设置,在暖通专业图纸上设置了等;三是看高低压配电设备、线槽的安装位置、标高及对应尺寸是否符合。只有将图纸的设计了然于心,充分把图纸吸收消化,才能在施工中做到游刃有余。

2.2 施工初期做好检查和监督

在开展施工前,首先要检查以下三点:1)对施工开展中一些证件的审查,主要核查这些资料的是否达到工程所要求的质量,对于存在异议的地方,将召集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召开听证会,对这些问题,制定一个解决的方案;2)对这些工人资质的考核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工程质量最直接的控制者。先要看他们有无最基本的上岗证,或者是否有施工方给予的专业资质,这样才能确保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都达到了设计方案所规定的要求;要做到万无一失,光有考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去实地考察他们的技术水平,眼见为实。3)在施工中监督工作是不能缺少的。主要监督原材料的质量,如果发现以次充好质量不达标的材料,立即撤换。施工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将问题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2.3 施工中期做好上下级协调

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就可以正式开工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有施工人员擅自修改图纸,要立即停工,并将这一情况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由上级部门调配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协调。而对于一些技术要求严格的工序,则需要谨慎对待。比如,电线管预埋时不能铺设在钢筋外面,不同线管交叉时不能超过三条;线管和线盒的连接之处一定要结实,紧密,并且不能堵塞;插座和开关的位置一定要精准,不能有所偏差。这些细节问题,在施工中都要认真对待,不能马马虎虎。

2.4 竣工阶段做好电气设备调试

在所有的程序都完成之后,就接近了工程最后竣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调试,主要包括检查配电箱里面的布线是否整齐并且按照规范进行,是否做到布线整齐有序、压接紧密牢固、地线连接正确。电气系统的各个金属部件都要做好防雷工作,经过严格的绝缘体测试才能投入正常的使用,而且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持续性。调试的时候要从空载慢慢提高负荷,避免因一次负荷过大造成电路短路,从而影响调试结果。

3 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电气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还决定着其具体功能的实现。因此,在电气工程的质量的控制中,应该从细节抓起,对材料的使用、人员的素质和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监管。只有在电气工程中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永民.谈如何加强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26(14):12-15.

对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篇11

引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增强,尤其是给排水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增强,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的事故发生,从而取得较好的预防机制。另外,给排水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过程性的工作,给排水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给排水的施工质量策略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考虑。

对建筑施工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

施工材料的严格检验和控制对整个工程质量和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施工单位的材料员和质检员要严格的对每一批施工材料的品种、外观、规格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具体检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施工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检查给排水使用的管道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破损,以及管道的厚度等。二是,材料员和质检员要对施工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检查,主要对厂家的生产合格证、质量监督报告、生产批号等方面进行检验。待施工材料进场之后,材料员和质检员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在抽样结果达到施工的质量规格之后,应用于施工中。

培养员工建筑工程质量第一的意识

在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中,对于员工的思想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员工施工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是工程质量实现的主观性因素。因此,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员工的建筑工程质量第一的意识,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质量第一的意识,从而促使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员工意识的提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培训,并制定有效的规范质量监督的一套标准,并将其与奖金相联系。

给水管道的控制施工

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给水管道的控制施工对给排水的安全、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则,主要是利用镀锌钢管、PVC管、给水铸铁管,并严格要求给水管道的大小、材质、规格等。另外,在对给水管道控制施工中,需要注意三点,其一是给水管道的连接,主要是镀锌钢管的连接,连接的施工方法有螺纹连接和法兰连接。对螺纹连接的质量控制主要从板牙的正确安装和螺纹连接的松紧度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对板牙进行正确的安装,之后加工管螺纹,其中要严格检查管子的内外径、端部平整度,在符合要求之后,对切削量进行控制,手工套丝时,均匀用力,从而使的板牙达到适合螺纹锥度。其二是安装管道。安装管道的质量控制时,应注意对管道进行准确定位,使横管坡度达标,并引入横管坡向泄水装置,并使得管道的各个方向的弯曲度偏差符合要求。其三是支架,支架的加工质量、安装位置以及其自身的形式要符合设计的要求。采取电钻或是冲床的方式加工支架孔眼,并将支架和管座固定在结构物上。

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进行工程验收和交付

给排水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过程性的工作,给排水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给排水施工在竣工和验收时要与其他工程共同进行。建设单位、上級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检测单位、质检单位组成的验收单位,并严格根据工程验收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对工程进行质量审查鉴定和验收。工程的最终验收需要各个单位共同一致表决,若有任何意见或是建议,则需要建设单位、上级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检测单位、质检单位对工程进行整改和补充,并认真的履行各自的职责,达到工程质量。

做好后期的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后期的工作主要有全面清理阀门、消火栓、水表、卫生器、保证箱、器具等清理工作,给水管道的实验工作,给水系统的吹洗工作,排水管道的灌水实验和通水实验测试等。因此,在施工结束之后需要对给排水的各个项目的实验和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编制,并将各个给排水技术资料、质量合格保证书、实验测试报告进行汇总整理。

小结

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给排水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过程性的工作,给排水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对未来应用安全有一定的效益。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对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通过对施工材料的检验、施工过程中的管道控制,以及施工后的验收和后期控制等方面,加强对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控制策略 篇12

1 灭菌质量控制措施

1.1 加大人员培训与教育力度

关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对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树立零缺陷意识。要求医院感染科以及相关科室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对其防范意识进行有效强化。要求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规范化进行独立操作, 强化无菌观念, 对其操作行为加以明确规范, 使其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各个工作环节中, 应保证质量第一, 有效处理医院感染同消毒供应中心间的关系[3]。

1.2 有效落实各项制度

院感科以及护理部门应研究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工作质量, 防止出现医院感染。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定期对每项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并指导。在护士长带领下, 创建质量控制小组, 加以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制订具体的岗位职责, 对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标准明确规范。尽最大努力避免产生缺陷, 有效防止出现医院感染[4]。

1.3 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1) 明确划分各区域, 医院供应中心的整体环境布局同院内感染有重要关系, 要求四周的环境需保持清洁, 无污染的情况出现, 形成相对独立整洁的区域。 (2) 对相关物品进行明确区分, 如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消毒物品以及无菌物品等, 防止出现混淆;完成灭菌后的物品也需要进行分类, 并认真进行分架存放, 发放过程中, 应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加以确认。 (3) 针对有特殊感染的患者, 制订合理正确的器械处理程序, 如先消毒、后清洗等, 将使用后的器械进行独立预消毒后清洗。 (4) 创建具体的质量监督力度, 针对无菌物品、纯化水、空气消毒效果以及灭菌器的效能定期进行监测。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每日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高温预真空灭菌器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每月完成一次无菌物品抽样生物监测。 (5) 正确掌握消毒灭菌技术, 合理进行消毒液配制, 并且告知正确的使用方法, 与此同时, 做好具体的监测工作[5]。

1.4 对清洗消毒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在进行物品灭菌过程中, 首先进行清洗去污。使用器械后, 残留的有机物质 (脓液、血液以及蛋白质黏液等) 会防碍微生物同消毒液以及蒸汽之间的接触, 从而产生细菌保护屏障, 影响灭菌效果。在进行洗涤时, 需遵守先清洗、后消毒的原则。临床科室用过的污染器械以及物品, 在回收过程中应根据器械的特征以及受污染情况予以分类, 进行手工预处理后选择机械的清洗方法[6]。

1.5 包装质量控制

包装是保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有效存放的一种方法, 有效保证包装物品完成灭菌后以及使用前始终确保在无菌状态。包装前应对各类器械的具体性能进行检查, 有效确保清洗质量。主要选择目测或利用放大镜的方法对各种器械的清洗质量加以检查, 清洗完成后, 应保证器械光亮、干燥以及性能良好等。在进行包装时, 应选择透气性良好的医用材料进行包装, 并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即时对完成包装后的器械包进行检查, 不合格的物品严禁进入灭菌室待灭菌[7]。

2 灭菌保障的经验归纳

2.1 清洗属于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灭菌保障过程中, 清洗属于极为重要环节。为了纠正手工清洗的不规范操作, 可选择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以获得明显效果。针对大批量的手术器械, 可以有效进行清洗消毒, 有效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同时选择集中清洗模式进行手术器械消毒, 防止出现院内感染情况, 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2.2 包装对无菌效果的影响

包装间属于包装无菌物品的重要场所, 完成清洗处理的器材, 若在此清洁区暴露, 易导致出现再次污染的情况。对此, 应对包装操作流程进行密切规范, 检查包装材料有无破损。在进行包装过程中, 需要将相关物品按照规定顺序放置, 有效保证待灭菌物品的包装质量。

2.3灭菌属于最为重要的环节

每月应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进行准确抽查, 一经发现问题, 应立即研究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进行灭菌过程中, 需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可明显提高灭菌工作质量, 避免出现院内感染。

2.4 质量监控属于有利保障

质量监测制度的有效建立, 能够对灭菌保障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针对相关医疗器械实施专业化处理, 也已演变成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选择护士长负责制, 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定期进行考核。针对无菌物品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质量监督力度的有效创建, 保证灭菌保障工作顺利执行。

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 可确保灭菌器械的清洗质量。选择集中清洗模式, 能够成功实现医疗以及护理双方工作质量的提升[8], 实现资源共享, 发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明显效果, 从而提高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以及满意度。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完全按照具体的包装灭菌操作规程进行, 定期对包装、灭菌、存放间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为了充分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 根据不同灭菌器选择相应的生物监测方法定期监测。

总之, 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质量控制的每一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效创建质量监督力度, 以促进灭菌保障良性发展, 真正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摘要:灭菌保障主要是通过清洗、包装、灭菌以及质量监控的诸多环节共同实现, 彼此之间密切相连, 缺一不可。若任一环节出现差错, 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此消毒供应中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工作质量以及具体管理, 对最终的医疗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质量研究控制策略, 以保障消毒供中心管理规范良性发展。

关键词:消毒供应,灭菌质量,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月玲, 岑颖, 崔妙玲, 等.广西地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 (5) :199-200.

[2]侯章梅, 陈春燕, 王晓渝, 等.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可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11 (10) :1023-1025.

[3]任小兵, 刘焱银, 陈华丽, 等.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PDCA的效果评估[J].华西医学, 2012, 9 (14) :325-326.

[4]王乃荣.浅析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3 (10) :999-1000.

[5]殷玮玮, 戴霞, 施仲芬, 等.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30) :465-467.

[6]汤井利, 赖紫娴, 李丽娣.浅谈供应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10 (30) :133-135.

[7]涂春兰, 刘彬.消毒供应社会化的成本效益分析[J].护理学报, 2013, 10 (20) :123-125.

上一篇:支撑喉镜下摘除下一篇:文化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