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保障(共12篇)
产品质量保障 篇1
2010年度“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质量保证产品”企业56家, 现公告如下:
一、连续质量保证十年及十年以上的企业 (产品)
二、连续质量保证五年及五年以上的企业 (产品)
三、连续质量保证三年及三年以上的企业 (产品)
四、参加质量保证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企业 (产品)
联合国绿色产业发展组织中国事务部成立
联合国绿色产业发展组织 (UNGDO) 是一个以共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为宗旨的非经营性组织。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绿色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倡导低碳经济, 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应对国外针对我国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联合国绿色产业发展组织 (UNGDO) 中国事务委员会将在轻工行业的食品饮料、家电、玩具、钟表、眼镜、皮革制鞋等领域开展绿色产品认证, 提高轻工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 提升轻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产品质量保障 篇2
1、确保按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及时交货。
2、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出厂产品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确保产品运行的可靠性。
3、对用户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在接到用户通知后及时派出服务人员,并做到故障不排除或末作出结论意见前维修人员不撤离现场。在产品“三包”期内确属产品质量问题,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赔偿责任。
4、对出厂产品实行质量“三包”,既一年内包修、半年内包换、三个月内包退(不合格产品按批次全部召回)。“三包”期外的产品实行终身保修服务。
我公司已于 年 月 日通过xx方式将下列产品发出,请查验。
以上批次产品经公司质检部门出厂检验均符合交易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要求。
本公司承诺在 年 月 日提交质保单或者公司质检机构的检测报告。
XXXXXXXX有限公司(公章)
产品质量保障 篇3
关键词:行业协会 自治 产品质量
0 引言
抓好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是全国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在小政府大服务的前提下,面对产品质量监管的重任,质监部门通过对行业产品实行绝对全面监控确保不出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监管主体与监管相对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方可有效解决在某些产品质量监管领域出现监管缺位的问题。
1 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某行业成员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有组织的团体,该团体有固定章程,所有成员享受章程规定范围内的权利,履行章程规定范围内的义务。
1.1 发挥行业协会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作用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1.1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某些具有共性的行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会组成团体,通过团体实现行业自治,一致对外。行业协会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长期处于皇权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工商文化未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商人的地位长期被打压,行业协会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并不明显。从16世纪开始,由于商业贸易的繁荣,以按照行业或地域组成的商会开始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1.1.2 政府失灵状态下政府职能的有效替代。政府失灵源自两方面原因,一是政府经济理性人角色的出现。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领域,认为官僚本身并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高意识形态,他们同样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人。“公共选择理论体现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行为假设,即那些处于掌握决策权的政治和管理地位上的人和我们一般人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总想成为个人效用最大化者”[1],正是政府经济理性人的本质使其对某些“无利可图”的领域放松监管而造成监管真空;二是法律滞后性产生的监管真空。在实行大陆法系的国家,法律往往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法无规定便禁止”的公权法理原则,无法律赋权的行政部门便无权对某些行业进行规制,从而产生监管真空。正是以上两种因素的存在为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提供了发展空间。
1.1.3 提高政府监管作用所需。行业协会在政府失灵时除发挥弥补政府监管漏洞的作用外,还会在政府与行业成员之间沟通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行业协会要在法定范围内开展活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督,同时它还能及时将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规定或政策向行业成员进行宣传,并依据有关规定和章程实行行业自治,监督行业成员守法情况,从而与政府一起提高监管作用。
1.2 行业协会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
1.2.1 制定章程。协会章程是行政协会进行自治的根本性大纲,在行业所有成员中起着“宪法”作用。所有行业成员必须遵守协会章程。协会通过将国家有关行业产品质量的规定予以吸收作为行业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并通过对违规成员进行处罚方式促使成员严格遵守行业章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1.2.2 行业自治。协会自治是指协会为实现设立本协会的目的,按照协会章程对协会及有关组成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从权力性质上讲,协会自治权力应属一定范围内的公权力,当然这种公权力只能在协会范围内行使,是有别于国家公权力的一种权力。协会自治可以充分发挥协会对成员行为规范和制约作用,也有利于降低了公共产品支出成本,解决政府监管缺位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是一举多得之策。
1.2.3 互相监督。行业协会所有成员之间利益的共性,使得协会成员之间在利益关系上产生一定的“连带”关系,利益关系的“连带”性使协会成员之间能够加强自律并加强彼此监督,防止群体性利益因个体性违法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2 政府定位
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需要政府准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过于干预行业协会的自治权力,使行业协会成为政府的附庸,出现类似于“牙防组”打着政府的旗号,千方百计从企业身上“揩油”的不良情况,同时又不能对行业协会放任自流,使其游离于法律之外,从而损害国家或者消费者利益。
2.1 尊重行业协会自治权 行业协会依法行使自治权是其做好行业产品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因此政府需要充分尊重行业协会的自治权。首先,尊重行业协会的自治权意味着要尊重其制定章程的自主权。这就“意味着不像他治那样,由外人制定团体的章程,而是由团体成员按本意制定章程(而且不管它是如何进行的”[2]。其次,尊重行业协会的自治权意味着尊重其对领导人员的自主选择权。“自主意味着,领导人和团体的行政班子依照团体自己的制度任命,而不像不自主的团体由外人任命(不管任命是如何进行的)。”[3]最后,尊重行业协会的自主权还意味着尊重其在法定与章程规定范围内的规章制定权、非法律惩罚权、争端解决权、监管权、起诉权等多项自治权。
2007年5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行业协会要实行政会分开,行业协会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对确保政府尊重行业协会的自主管理权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发挥行业协会对产品质量监管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2 加强行业协会的引导与管理 新中国建立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现代行业协会才逐渐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某些行业协会作用异化,很多协会行使着政府的职能,起着政府代言人的作用,政府职能、行业协会职能没有明确界限,这已明显不适应法治社会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形势下,政府必须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引导与管理。
2.2.1 引导。行业协会代表着行业所有成员的利益,很多商品生产者已充分认识到这点,在某些领域,商品生产者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自发建立行业协会,但由于协会建立的自发性和组成人员素质的差异性,行业协会组建并不规范。为此,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帮助已形成规模的行业建立起规范的行业协会。
2.2.2 规范。目前,我国有些法律对某些行业协会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律师法》以专章规定律协的作用及相关权利,但行业协会专门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要使行业协会在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控制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行业协会专门的法律规定,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并对行业协会在保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否则,即使建立起行业协会,也不会有效发挥其优势,起不到通过行业自治提高监管效果的作用。
2.2.3 监管。行业协会对产品质量监管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对其监督。为确保行业协会对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性,质量监督部门应当从行业协会章程制定开始,要求行业协会在制定章程时将有关产品质量规定贯穿到行业协会章程中,在章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还要对行业协会执行产品质量规定情况、成员遵守规定等情况进行监督,防止行业协会监管失控。
总之,利用行业协会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管既可以有效解决政府监管缺位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行业自治优势,减少行政高权性负面影响,是值得推广的“双赢”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产品质量保障 篇4
关键词:抽样方式,抽检,质量
面对质检问题, 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杜绝一些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为了更科学合理的判断产品的规格、质量, 应该考虑采用产品质量检验抽样方法进行产品质量控制。抽样检测是在一批指定产品中, 随即少量的抽取一些样本产品, 并对其进行质量检验, 经过相关标准化、科学化的分析检验, 得出真实的结果,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1 抽样目的与原则及确定检验批
认真对待抽样检验的过程, 在总物料中抽取适当产品之后, 对样品进行检验并得出检验数据结果, 将检验的数据结果控制在一定的误差之内, 测得被检物料、产品某种特性的变异性以及平均值, 这就是抽样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目的。保障样品的代表性以及抽样方案的合理性, 是抽样的原则。符合抽样目的和原则, 才可以有效的掌握整批产品的性能, 通过分析抽取样本进一步了解整批产品的详细情况。
检验批的操作, 保证检验的产品是来自于同一种型号及单位的产品组成集合。格外注意检验批的认识, 实际上在同一检验批中, 除了要考虑到产品型号外, 还需注意产品的加工工艺、设备、原材料等等这些条件是否也都相同, 这样才能获得更具科学性的检测结果。严格按照GB2828中相关的规定来执行, 以免一些干扰元素破坏抽检质量, 在执行中一旦发生误判, 就会影响整个检验效果, 并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 抽样方式的发展
抽样的方法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抽样方式重要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种, 由于非概率抽样无法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通常都采用概率抽样方法。
2.1 简单随机抽样
质检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创新, 发现抽样检验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抽检方式。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是从一批既定产品中抽取部分样本产品, 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分析, 并不再将样品放回。此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个体的几率都是相同的, 可以保证公正性。而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抽样, 还有两种抽取样品的方式, 即抽签方式和随机数方式。抽签方式就是将产品每一个个体进行标签编号, 贴上标签后把这些个体放在容器中均匀摇晃后进行连续性的抽取, 通常在产品总数不多时采用此种方式。通过利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就是随机数方式。
2.2 分层随机抽样
根据产品质检中具体情况, 进行抽样检验时不断创新, 产品比较多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得样品。要根据被检产品的总数来确定检验产品分层的层数, 注意各层之间是不能相互交叉的。确定层数后在各层之间按照一定比例对产品进行抽取, 最后将从各层抽取到的样本合并起来, 即是总体产品的样本。通常来说在分层随机抽样中, 可以允许层间存在差别, 但要保证层内均匀。当发现被检验产品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时, 可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 在保证分层准确性的情况下, 这种抽样检验相比简单随机抽样的效果更佳。
2.3 系统随机抽样
在面对被检产品总数繁多时, 采用分层抽样的效果却没有系统随机抽样的效果好。主要就是在产品质量检验时, 发现被检产品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规律进行排序时, 就可以考虑将被检的产品分成n个部分, 要保证各个部分之间的数量相当, 然后针对每个部分采取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品进行样本, 最终将采集到的各个部分的样品进行合并。然而在采用这种抽样方法时, 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就是当抽样间隔的周期与产品质量周期同步时, 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3 创新抽样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为保证抽取样品的真实有效性, 考虑采用创新型抽样方式进行实践。具体来说, 可根据产品所在企业的销售台账记录, 进行样品的抽取。抽取过程主要是在销售经营单位, 由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订制相应规格的抽样工具, 抽样者可直接进入企业生产流程中进行抽取样品, 以防企业在成品库准备一些事先安排的待抽样样品。
抽样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产品重量检验中应该考虑杜绝检验人员与企业串通伪造检验数据现象, 极力推广抽样检验方式, 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效率。有些特殊产品质量检测, 存在一定的破坏性。比如在检测电线的使用寿命后, 这些电线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 对于这类产品企业应该采用全面的检测方法, 必须使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质量检测。因为创新型抽样检验, 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时, 不存在破坏性的特征, 另外全面检测方法也是非常有难度的。抽样检验方式在创新中发现, 其检验方式可以控制产品质量, 可以提高产品检验的效率。
在实践中发现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 创新改革抽样检验极具应用价值, 但是却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一些事项, 以保证检测进行的顺利。1坚持随机原则, 要求在抽样检验产品质量时, 坚持随机的原则, 以保证抽中每种产品的概率相同, 与此同时将抽样的误差率将至最低, 使得抽样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按检验要求和客观实际进行抽样产品, 科学合理地选择抽样方式。在实际检验中, 注意合理选择抽样的组织形式。整群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和随机抽样是最常见的四种组织形式。应该注意考虑到检验对象、研究目的等因素。3为了避免造成加重抽样检验的劳动强度或降低抽样检验结果的代表性, 应该注意对抽样检验法人样品容量的合理确定。
4 结束语
为了对产品质量检测抽样方法起到借鉴作用, 文章针对提高质量检测, 研究抽样检测对产品质量检验的重大帮助, 更具科学性的抽样方式, 为质检带来很大的方便。检验方式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为基础, 深入抽样方法的应用, 达到最终质检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2]李俊美, 余毅.国家抽样标准的比较研究及应用[J].中国纤检, 2012, (Z1) :48-52.
[3]王茹.产品质量检验抽样方法探究[J].福建质量管理, 2016, (1) :64.
服务质量保障制度 篇5
前 言
网约车是城市客运和公共交通的行业新型运输模式,通过互联网预约模式提供点对点交通运输方式。为提高网约车行业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提高平台企业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驾驶员安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驾驶员安全驾驶技能和文明素质,构建平台、驾驶员和乘客之间的和谐关系,保障平台的服务质量和规范服务标准和要求,需要建立和完善平台服务质量保障管理制度,细化安全管理职能职责,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目标。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平台网约车服务规范标准及监管方式„„„„„„„„3 第二章服务质量及乘客信用在线评价制度„„„„„„„„„4 第三章服务质量投诉处理制度度„„„„„„„„„„„„„6 第四章服务承诺及执行监管制„„„„„„„„„„„„„„9 第五章服务质量社会舆情曝光事件应对处理方式„„„„„„11 第六章营运数据统计制度„„„„„„„„„„„„„„„„11
第一章平台网约车服务规范标准及监管方式
一、目的
为了明确平台服务规范、标准及要求,便于管理驾驶员的服务行为,提高用户服务满意度,特制定此制度。
二、内容
阐述平台网约车服务规范标准、要求和监管方式。
三、服务规范标准
1.两次联系,需接单后联系:接单后1小时内发短信或致电联系乘客确认订单信息并告知会准时到达;抵达后联系:飞机或高铁到达或驾驶员抵达接送点后发短信或致电联系乘客。
2.平台制定联系时驾驶员话术标准,提高驾驶员服务专业度。如“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是接您的伙力专车***师傅,航班到达后我会准时联系您并在指定地点接您上车”。
3.三次按钮,到达按钮:提前十分钟到达约定地点按“我己就位”(系统自动给乘客发短信);开始按钮:乘客上车后按“开始服务”;结束按钮:到达目的地按“结束服务”。
4.三不准,不准迟到、违约;不准额外私自收费;不准私换车辆、私下改派。
5.四必须,必须准时到达;必须文明礼貌;必须着装整洁、形象得体;必须全程静音、禁烟、安全驾驶。
6.车上配置(免费提供),纸巾;雨伞;矿泉水;USB充电线(iphone 和 Android)。
7.主动提前开后备箱,帮旅客摆放行李;上车再次确认目的地及路线,以防有误差。
四、服务要求
1.平台需与当地汽车租赁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要求对准入的驾驶员定期组织服务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等,已提高驾驶员服务水平和安全驾驶 知识。
2.所有专车驾驶员都必须按照平台服务标准及规范向乘客提供服务,如果出现服务违规的情形,不论乘客是否产生投诉,将按照平台发布的《违约处罚》进行相应处理。
3.伙力专车禁止任何形式的接单后爽约,任何情形下,驾驶员都不可以拒绝服务或以各种理由要求乘客取消。伙力专车对此类现象统一定义为“违约”,伙力专车会对每个驾驶员的违约取消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监测,驾驶员须接受伙力专车依照《违约处罚》对其进行管理。如果驾驶员不同意该管理方案,则不能以平台驾驶员的身份在伙力专车接单或向乘客提供服务。
4.所有驾驶员必须遵守行为准则,如果违反驾驶员行为准则,则伙力专车有权禁止该驾驶员使用本服务平台,并不予补偿。若驾驶员的违规行为导致伙力专车遭受了其他损失,则平台有权向驾驶员要求赔偿。
5.平台禁止驾驶员以任何形式虚构订单或进行其他扰乱平台服务秩序的行为,平台将此类行为统一定义为“作弊”。平台有权不经通知,对作弊驾驶员封禁帐号并禁止服务。同时,平台有权就因驾驶员作弊所导致的损失向作弊驾驶员进行追索。
五、服务监管方式
1.平台建立乘客投诉评价体系,既乘客可以通过乘客端APP在线投诉,也可通过客服电话投诉评价驾驶员服务,同时在驾驶员服务完成后,系统自动推送评价短信链接至乘客手机,乘客可通过评价链接对驾驶员进行服务评价。2.平台通过驾驶员服务端APP提取驾驶员服务数据,包括行驶轨迹、服务时短信发送或电话联系、三次点击操作、设备登陆等数据,监控驾驶员是否存在私换车辆、人车不符和服务操作是否规范标准。
3.平台与第三方通信平台进行合作,使用隐私保护安全电话,保护乘客和驾驶员个人隐私电话。同时平台成立品控小组,定期抽查驾驶员通话录音话术是否标准。
4.平台根据乘客出行场景,制定接机接站情景指引,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乘客在指定位置上车。品控小组定期会抽查驾驶员是否按照平台制定的情景指引接送乘客。第二章 服务质量及乘客信用在线评价制度
一、目的
为了保障用户及乘客的合法权益和实现用户对平台服务质量的监督,平台特制定驾驶员和乘客双向评价体系,为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改善通道,特建立此制度。
二、内容
说明平台订单服务过程中在线如何双向进行评价。
三、服务评价体系
1、平台建立服务质量用户评价体系,在驾驶员服务完成后,伙力专车将发送一条服务评价链接让用户对此次服务进行评价,用户也可通过下单APP应用程序航班管家/高铁管家进行在线评价。
2、平台根据乘客常见问题类型,设定部分常见评价标签,如准时准点、主动联系、车辆不符、服务态度差、危险驾驶等。乘客在驾驶员服务结束后,可在线进行评价驾驶员。
3、平台设定乘客端评价星级,满分五星好评、四星中评、三星以下差评。乘客点击对应的星级会出现系统默认的评价标签。
4、平台风控专员每天核实前一天全国乘客评价信息,注意是差评信息,核实乘客对驾驶员的评价是否属实。
5、平台对乘客差评核实后,会按照规则对驾驶员进行处罚,罚款和扣分(影响驾驶员接单率)。
6、驾驶员服务完成订单后,可在服务端APP对乘客进行评价,采取双向评价制度。
7、对乘客和驾驶员双向差评对方的,平台建立乘客和驾驶员黑名单,后期平台对乘客订单不会推送给黑名单司机,同时司机也不会收到黑名单乘客订单。
四、评价数据管理
1、平台在管理系统建立乘客评价数据系统和驾驶员服务质量数据体系,既是在后台属于某个乘客信息可以查询到此乘客主动评价订单数据及对应的驾驶员信息数据,然后点击驾驶员信息可以查看到此驾驶员在平台历史所有 服务质量数据(包含乘客主动评价、违约、迟到、私换车辆、刷单刷券等)。
第三章 服务质量投诉处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保障伙力专车接送服务质量和提升乘客服务体验度,明确平台服务标准、服务规范、服务承诺以及乘客评价投诉处理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二、服务质量承诺
1、平台承诺订单采取一口价模式中间不收取额外费用,一口价包括系统预计线路的高速费、停车费、夜间服务费等相关费用。
2、平台承诺如驾驶员未在约定时间未到约定地点,乘客可自行打车离开,平台对乘客订单全额退款并报销乘客打车费用。
3、平台严格执行订单退款规则,服务时间前一小时,乘客可免费取消订单,平台全额退款。一些小时内按订单全额收取取消费。
4、平台承诺接送机免费等待1小时、接送站和送机免费等待30分钟。
5、乘客遇航班延误或高铁延误时,驾驶员免费等,乘客无需取消或更改订单。如乘客预定航班取消、航班备降、返航等非自愿情况,平台免费取消乘客订单。
6、平台承诺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乘客自行选择打印或邮寄。
7、平台严格按照乘客预定车型,派单给不次于乘客预定车型的车辆。
8、平台规定每种车型最多乘坐人数和可携带行李数,超过标准平台驾驶员可拒绝提供服务。
9、平台规定驾驶员在服务时提前10分钟到达乘客约定地点等候。
10、平台规定驾驶员接单后,一小时之内与乘客取得联系并确定行程信息。
11、平台驾驶员服务时,应主动帮乘客开车门、提运行李等。
12、平台车辆车上应配置充电线、雨伞、纸巾、矿泉水。
13、平台规定驾驶员服务时三不准,不准迟到、违约;不准额外私自收费;不准私换车辆、私下改派。
14、平台规定驾驶员服务时四必须,必须准时到达;必须文明礼貌;必须着装整洁、形象得体;必须全程静音、禁烟、安全驾驶。
15、平台禁止任何形式的接单后爽约,任何情形下,驾驶员都不可以拒绝服务或以各种理由要求乘客取消。
三、服务评价体系和乘客投诉处理机制
1、平台在驾驶员服务完成后,系统自动推送一条评价链接短信给乘客,乘客根据驾驶员服务情况,对驾驶员进行服务评价。同时乘客也可在乘客端APP应用程序伙力专车订单详情进行服务评价。
2、系统根据日常乘客评价习惯,在乘客评价界面设定评价星级(满分5星),乘客可以自行对服务打星。同时系统会自动显示常用评价标签供乘客选择。(如准时准点、服务热情、帮提行李、服务态度恶劣、车辆不符等)。
3、在乘客端APP伙力专车订单详情和平台发送给乘客的短信中,都会显示在线投诉按钮和人工客服电话。方便乘客在服务前后及服务过程中对服务或其他事件进行投诉。
4、平台专人核实乘客评价,并建立处理复机制。
5、平台成立24小时人工客服部门,负责处理乘客投诉及其他建议事项。
四、乘客投诉处理流程
1、乘客投诉方式 1.1电话客服投诉
1.2航班管家/高铁管家APP应用在线投诉
2、乘客投诉处理流程 2.1电话客服投诉
乘客如对伙力专车接送产品、服务等不满意情况,可通过客服电话4008113390进行投诉或建议。2.2客服工作实行7*24小时工作制。2.3航班管家/高铁管家APP应用在线投诉
乘客如对伙力专车接送产品、服务等不满意情况,可通过航班管家/高铁管家APP里面的“个人中心”点击“伙力专车订单”点击要投诉的订单,在订单详情中有投诉和联系客服两个标签。
2.4在线投诉和电话客服投诉全部在45分钟内回复,24小时之内解决乘客投诉问题。
3、司机被投诉处理方式
伙力专车司机因服务问题被乘客投诉,平台风控及安全专员第一时间核实,如情况属实,则根据投诉类型,按照伙力专车处罚规则进行罚款、扣分或关闭。
五、乘客投诉保障制度
1、平台成立人工客服中心,专门处理伙力专车接送服务乘客及驾驶员突发事件、服务咨询、服务投诉、服务建议及失物查找等事宜。
2、人工客服实行7天24小时工作制,保障平台全天候人工坐席有人接听电话。
3、人工客服中心每班保证不少于3位人工客服人员处理乘客或驾驶员电话。
4、平台建立人工客服考核机制,对人工客服的服务态度、服务处理流程进行考核监督。
5、人工客服定期收集乘客或驾驶员关于产品、服务等投诉和建议,并与平台产品奖励沟通,进行系统、产品、服务流程等方面改进和优化,已提升服务体验满意度。
6、如乘客有物品遗落在驾驶员车上,可通过人工客服电话联系平台,后台客服人员查询订单对应的驾驶员及车辆,并第一时间联系平台驾驶员检查车内是否有乘客遗落物品。同时在乘客下车时,平台规定驾驶员要提醒乘客注意携带好随身物品。
7、对如乘客物品真实遗落在驾驶员车内,平台驾驶员需免费将物品邮寄或直接送至乘客指定地点。费用由平台承担。
8、如乘客关于物品遗落投诉的,我方核实物品未遗落在驾驶员车内的,给与乘客如实回复,对于乘客投诉或报警情况,我平台驾驶员全力配合提供行车记录仪视频核实。
六、乘客投诉处理交接
1、平台针对乘客投诉处理,会按照对应的服务订单,根据投诉类型,将此单写入投诉处罚。
2、系统根据客服人员的写入的乘客投诉处罚订单,后台管理人员进行违约核实,如属实平台将按照规则对驾驶员进行处罚,并按照服务承诺对乘客进 行赔偿。
3、平台对乘客投诉采取人工客服核实写入系统处罚的模式。运营管理部门专人核实乘客投诉并按平台规则和流程处理。
4、乘客投诉处理交接人信息
4.1客服中心负责人:熊刚电话:*** 4.2运营管理风控专员:钟应前 电话:***
第四章服务承诺及执行监管制度
一、目的
为了明确平台开展接送服务的服务承诺,明了乘客在购买平台接送服务产品时享受的应有权益,同时为了有利于实行平台服务承诺的执行和监管,特定制本制度。
二、内容
1、平台服务承诺细则。
2、平台服务承诺的执行和监管。
三、服务承诺细则
1、平台承诺订单采取一口价模式中间不收取额外费用,一口价包括系统预计线路的高速费、停车费、夜间服务费等相关费用。
2、平台承诺如驾驶员未在约定时间未到约定地点,乘客可自行打车离开,平台对乘客订单全额退款并报销乘客打车费用。
3、平台严格执行订单退款规则,服务时间前一小时,乘客可免费取消订单,平台全额退款。一些小时内按订单全额收取取消费。
4、平台承诺接送机免费等待1小时、接送站和送机免费等待30分钟。
5、乘客遇航班延误或高铁延误时,驾驶员免费等,乘客无需取消或更改订单。
6、如乘客预定航班取消、航班备降、返航等非自愿情况,平台免费取消乘客订单。
7、平台承诺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乘客自行选择打印或邮寄。
8、平台严格按照乘客预定车型,派单给不次于乘客预定车型的车辆。
9、平台规定每种车型最多乘坐人数和可携带行李数,超过标准平台驾驶员 可拒绝提供服务。10、11、平台规定驾驶员在服务时提前10分钟到达乘客约定地点等候。平台规定驾驶员接单后,一小时之内与乘客取得联系并确定行程信息。12、13、14、平台驾驶员服务时,应主动帮乘客开车门、提运行李等。平台车辆车上应配置充电线、雨伞、纸巾、矿泉水。
平台规定驾驶员服务时三不准,不准迟到、违约;不准额外私自收费;不准私换车辆、私下改派。
15、平台规定驾驶员服务时四必须,必须准时到达;必须文明礼貌;必须着装整洁、形象得体;必须全程静音、禁烟、安全驾驶。
16、平台禁止任何形式的接单后爽约,任何情形下,驾驶员都不可以拒绝服务或以各种理由要求乘客取消。
四、承诺执行和监管
1、平台通过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服务承诺的执行和监管。
2、平台建立乘客评价管理体系,驾驶员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乘客可实现对“服务承诺细则”中的1/2/3/4/11/12/13/14/15/16项进行执行监管。如出现与服务承诺不相符的情况,乘客可在线进行投诉或电话客服人员进行投诉处理。
3、平台建立线上监控处罚机制,系统可获取乘客的航班动态和高铁动态,已查询是否存在延误、取消、备降等其他情况。并做好同步动态信息到驾驶员服务端APP。平台系统根据乘客预定车型,系统做车型分类并已代码的形式标记。订单预定车型只能排单给等于或高于订单车型的车辆。平台成立独立的技术开发团队,维护平台订单管理系统正常运转,及时处理技术问题或bug。
4、平台乘客端APP伙力专车订单详情里面,在订单服务完成后,乘客可自行选择是打印发票,系统采取邮寄或电子发票邮件发送两种方式。
5、平台奖励乘客和驾驶员双向评价体系,驾驶员服务乘客结束后,可对乘客进行评价。
6、平台成立客服中心,负责在线处理乘客和驾驶员问题。并对驾驶员服务 规范做监督。
7、平台建立驾驶员服务订单轨迹和服务终端设备登陆监控系统,监控驾驶员私换车辆、人车不符情况。
8、平台建立线上奖励规则,实现对驾驶员服务违约执行系统自动处罚。
五、其他
平台将持续完善系统功能和线下服务流程及细节。为保障平台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监管提供更多的支撑。
第五章 服务质量社会舆情曝光事件应对处理方式
一、平台建立社会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小组成员由平台运营管理负责人、公司法务专员、平台风控专员和服务所在地分公司负责人组成。
二、平台在因为服务质量问题造成不利于平台的社会舆情时,为了缩小事件对平台产生的不利影响,平台分公司安全管理员立即启动事件应急预案。
三、平台安全管理员按照准确把握、快速反应原则。力争在第一时间通过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或新闻媒体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四、平台采取新闻发布、新闻采访等处置方式处理社会舆情。
五、应对小组名单
组 长:谢培才 电话:*** 职务:专车部负责人 副组长:王帆勋 电话:*** 职务:法务经理 组 员:钟应前 电话:*** 职务:风控专员 组 员:李博瑞 电话:*** 职务:分公司经理
第六章 营运数据统计管理制度
第一条 统计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营运数据统计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发挥营运数据在平台运营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2.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平台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为各部门及分公司提供运营数据,方便各部门和分公司指定运营目标、工作计划、整改方向。
3.平台运营管理部数据运营专员负责运营数据的统计和管理。
4.根据各部门、组职能和管理需要数据统计专员制定专门的数据结构、数据分类、数据统计维度等。
二、数据统计报表的管理
1.平台整体运营数据统计报表,应当只发送平台总负责人查看,数据运营专员并按照领导要求提前多维度数据报表。如订单收入报表、全国订单统计报表、全国订单流失率报表,财务报表等。
2.平台各部门、组因工作需要,要求运营管理提供统计报表,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查同意,并经主管领导批准,方能定为正式报表。数据运营专员制定各部门定期数据统计报表,按期通报给各部门或组。未经批准的报表,数据运营专员可拒绝提供数据报表。
3.如果部门数据统计报表有个别项目需要修改时,由原制表部门直接通知数据运营专员进行修改,不必再办审批手续。
4.各种定期数据统计报表,由运营管理部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统一保管、发放。
5.各部门对外报送的各种运营数据统计报表,必须部门负责人签字。6.为确保统计报表数据的正确可靠,各部门、组负责人应对上报报表进行认真审查后方能报出。
三、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1.各部们、组向外提供统计资料,公布统计数据,一律以本平台的数据运营专员所掌握的统计资料为准。
2.各级部门领导所需要的统计数据,应由同级统计部门或数据运营专员负责提供,以便克服使用统计数据的混乱现象。
3.向合作方提供的运营数据,统由平台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有数据运营专员统计发下。
4.企业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平台安排专门统计员掌管,部门、组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本平台数据运营专员掌管。5.各部门、组应将本平台的统计资料,采用电子版的格式保存,如需需要,由各部门、组自行打印,按月、季、年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使用。6.各部们、组编制的统计数据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已经过时的统计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呈请本平台部门主管领导核准,并经统计员会签后,方可销毁。
四、统计数据差错的订正
1.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出错误,必须立即订正。受表平台发现数据错误时,应立即通知数据运营专员订正,不得推诿或拖延。
2.企业内部报表如发生数据错误时,可根据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订正: ①日报表当日发现差错时,应及时用电话或口头查询订正,隔日发现差错时,应当在当日报表上说明。
②重大差错必须以邮件形式订正,发送邮件说明报错统计数据,应当如何修改,经平台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数据运营专员进行修正。
五、统计工作的交接
1.数据运营专员调动工作时必须认真办妥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数据运营专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数据运营专员调离工作时,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①将经办工作情况全面地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 ②培训接替人员的业务,使其能独立工作;
③所有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手册、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计用具(如计算机、书刊等)应一一造出清单移交。
六、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1.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统计报表要做到:月报有文字说明,季报、年报有分析报告。
2.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必须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后果。
3.分析报告应以报表为基础,以检查计划为重心,测定计划完成程度,分析计划完成与未完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统计纪律
1.各组、部们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
2.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提供时应按厂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第二条 统计工作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邮电部门实施办法》等统计法规,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企业编制建设规划和经营计划以及进行经济分析的依据,是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经济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是领导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信息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
第三条 全面贯彻国家统计法规,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本平台各项工作基本情况,开展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搞好统计服务,发挥统计监督作用。
第四条 本平台建立统计信息网,该网由(1)平台综合统计;(2)平台专业统计;(3)车间专业统计;(4)基层统计;(5)班组原始记录五个层次组成。各车间配置综合数据运营专员,管理车间统计业务,其职能可参照平台数据运营专员工作内容。
第五条 班组记录员,负责将统计资料逐日登记,报告基层数据运营专员,基层数据运营专员负责汇总、审核并按上述层次逐级上报。同时,车间数据运营专员向平台数据运营专员报送综合报表。
第六条 数据运营专员享有所辖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权、统计报告权及统计监督权。被调查平台和人员应当积极协助数据运营专员的工作,及时提供真实资料和情况。
第七条 各平台应当安排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担任(专或兼职)数据运营专员。数据运营专员应当认真负责地搞好统计工作,加强学习,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第八条 数据运营专员如因病、事假等原因不能工作时,各有关平台负责人应当指定临时数据运营专员代理其工作,以保证统计工作正常进行。第九条 各平台应支持数据运营专员的学术活动、培训及晋升,注意保持数据运营专员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员的工作调动,须经平台总经理审批。
二、统计报表与统计台帐
第十条 统计报表是各平台通过统计数据向上级机构报告本平台在生产、业务、经济等方面活动情况的主要形式。各级领导及数据运营专员都应重视统计报表的填制与报送。各平台领导对上报报表均应签名,以示负责。第十一条 上级布置本平台填报的统计调查表,由平台综合数据运营专员及时、准确地填制,送呈总经理签字后上报。个别上由级专业管理部门直接布置给本平台有关专业部门的调查表,由专业部门按上级要求填写,同时抄送平台综合数据运营专员一份备案,以保证本平台统计资料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第十二条 本平台内部的全面性统计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上级要求的项目、本平台领导所需的系统性资料及有关部门所需的重要数据,由平台数据运营专员统一制订表格、统一编号,经总经理审批后统一下达。其他任何平台均不得向各自以外的平台制发统计调查表。
第十三条 本平台的统计报表分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及不定期一次性报表五种。
第十四条 各部门制发的内部统计调查表经各该部门经理审批后下达,并送交平台数据运营专员一份备案。
第十五条 各平台务必按规定认真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迟报,也不准随意修改。各级数据运营专员收到下级数据运营专员的统计资料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责成有关数据运营专员予以核实、订正。
第十六条 原始记录是统计报表的基础,统计台帐是系统整理和积累统计资料的重要工具。数据运营专员必须认真做好这两项工作。
三、统计资料管理
第十七条 所有统计资料均为内部文件性质,某些属于机密甚至绝密性质,均应按国家关于保密工作规定办理;未经批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第十八条平台统计资料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平台综合数据运营专员负责管理上级报表底稿,各部门上报的报表资料、各项文件、资料原稿等文件;各专业数据运营专员保管本专业的统计资料。基层不保管统计资料,整理上交所属部门数据运营专员集中保管。
第十九条 对外公开发表统计数据,在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数据运营专员统一办理;平台各部门向上级机关汇报情况,在重要会议作报告,或公开发表文章中所引用的统计数据,均须由提供资料人员同数据运营专员进行核对,以保证统计数据的一致性。
第二十条 关于统计资料的装订、整理、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均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四、统计工作责任制
第二十一条 综合数据运营专员主要职责
(一)全面组织平台统计信息网,贯彻执行各项统计制度、细则及有关规定,安排统计工作任务;
(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上级布置的统计表及其他统计资料;(三)组织落实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度,检查指导基层统计工作;
(四)开展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适时地提出统计综合分析和调查研究报告;(五)统一管理各项基本统计资料,系统地完整地整理各个时期的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六)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使全平台的统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第二十二条平台专业数据运营专员主要职责(一)全面组织本专业系统内的统计工作;
(二)及时、准确地向综合数据运营专员或上级专业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报表或其他统计资料;
(三)深入基层平台检查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的登记质量,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本专业的登记、统计工作;
(四)认真分析本专业统计资料,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向主管领导提出分析报告,向综合数据运营专员提供专业分析资料。第二十三条 基层统计员主要职责
(一)审核汇总统计原始记录资料,及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及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二)认真分析各项统计资料,及时向生产(施工)平台负责人提出生产(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指挥生产和开好生产(施工)分析会议提供资料。(三)检查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的真实情况,具体帮助、辅导班组记录员做好原始记录与统计台帐登记工作。第二十四条 班组记录员职责
(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本岗位逐班逐日的统计资料登记工作。
(二)对他人代替记录的资料,检查有无错记、漏记之处,如发现差错或遗漏应及时予以纠正或补充。
五、统计工作的考核
第二十五条 为了调动各级数据运营专员的积极性,提高统计质量,平台不定期对数据运营专员进行考核。
(一)统计数据:所有统计报表,每错报或漏报一处罚款5元,迟报一天罚款10元。
(二)根据统计分析报表质量,如出现严重错误的,罚款50元;
多措并举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6
月3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询问会,围绕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向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询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们不断抛出问题,直击农产品质量的“敏感神经”。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平稳、逐步向好”
询问人:李玉德委员 当前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到底如何?
应询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铁
河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全面加强监管,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初步建成了省、市、县较为完善的监管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了监督管理常态化的工作格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在全省布点监控面积1.1亿亩,全部覆盖主要农产品产区,基本实现动态掌握全省土壤质量状况;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新技术、新产品,杜绝使用违禁农药,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全省有389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了产地准出制度,18个省辖市城区和127个县城区实行了蔬菜市场准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普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连续6年在全省开展了农药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行动、“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行动、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畜禽屠宰专项整治行动、水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专项整治行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目前,我省还没有生产转基因农产品,请大家放心。
询问人:马玉霞委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业厅作为行政主管部门是怎样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履行监管职责的?成效怎样?
应询人: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
在履行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方面,河南省农业厅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首先,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管理,努力优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其次,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努力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第三,完善监管监测体系,努力实现监督管理全覆盖。
目前,河南省基本形成了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常态化工作格局,全省粮食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011年以来,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检测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直接追溯到基地,并及时无公害化处理。对于市场中检测的外省流入的不合格产品,就地做到无害化处理。
询问人:王云龙委员 做好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畜牧部门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请问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如何?面对当前新形势、新要求,将着力强化哪些措施?
应询人:河南省畜牧局局长宋虎振
目前,河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组织开展了21次集中抽检,猪肉平均合格率为98.6%,牛肉为99.3%,羊肉为98.5%,禽肉为95.2%,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合格率100%。农业部对全国大中城市的3次例行监测,我省的畜禽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99.7%。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相结合,重点强化了六项措施:
一是加强源头控制。一方面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认真落实惠牧政策,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二是加强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生鲜乳、生鲜肉、饲料、兽药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放心肉”“放心奶”工程。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四是加强违法案件查处。五是加强应急管理。六是加强体制保障。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了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省市县乡“三级四层”的执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基层执法队伍明显加强。
监管是关键
询问人:房卫平委员 2013年,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对食用农产品监管职责也进行了调整,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养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进入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按食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目前这项工作移交到位了吗?食药监管部门打算怎样履行这项新的职能?
应询人: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朱长青
目前工作已移交到位。为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能,我们一是加强治理整顿,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和农村食品“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二是组织人员对全省食用农产品的流通和监管情况开展调研。三是建立相关制度。四是探索共治机制。把食品行业列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领域,强化信用约束;引导成立新型行业组织,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成立了“河南食品安全新闻协会”,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询问人:戚建庄委员 建立一套完善可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非常必要的。请问我省在这方面的现状怎么样?今后的工作有何打算?
应询人: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
近年来,河南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方面,做了两个方面工作:
做好基础性传统追溯工作,并对已认定的278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全部建立生产档案。
探索以信息化综合平台为主对的追溯体系建设:郑州市正在建设蔬菜、肉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探索以电子信息卡解决蔬菜、水果等无包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问题;鹤壁市和三门峡市建立了具有追溯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信息平台,实时监控企业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情况,等等。
今后,河南省农业厅将通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根本上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公众消费信心;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加快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财政支持是后盾
询问人:王玲委员 近年来,河南省发改委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能否完成“十二五”建设目标?下一步准备如何加强这项工作?
应询人: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孙廷喜
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于2007年启动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以来,河南省发改委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大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争取国家下达我省总投资5.2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53亿元、地方配套1.72亿元。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13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其中包括农业部小麦质量检验中心和肉牛羊质量检验中心、省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18个市级质检中心、113个县(市、区)质检中心。三是大力抓好项目监管。
“十二五”河南省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目标是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规划的项目有141个,目前已建设134个,省级、市级、县和县级市的项目已全部建设,仅余7个市辖区项目将于2015年安排实施。
询问人:刘建功委员 近几年,我省在农产品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方面确实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添置了一些仪器设备,但目前还有一些县(市、区)的检测机构存在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对此问题,今后准备采取哪些措施予以解决?
应询人:河南省财政厅厅长朱焕然
近年来,河南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积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投入。2011年至2013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88.7亿元用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居中部六省第一位,资金量占中部六省总和的四分之一。
省财政将在加大省本级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督促指导市、县政府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不断增加检测机构运行经费投入。
加强统筹规划。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检测能力建设,政府付费购买检测服务。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资金纳入财政重点监督检查范围,定期不定期加大检查力度,及时查处和纠正违纪违规行为。
建立农业标准化和追溯体系的长效机制
询问人:原国辉委员 农业生产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省的农业标准化总体水平怎么样?如何才能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应询人: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智民
目前,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的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漯河、三门峡、鹤壁、周口、南阳等5个省辖市均被评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占全国的半数以上。河南工业大学的卞科教授,担任国际谷物和豆类标准技术委员会主席,参与制(修)订了小麦等多项国际标准。
今后,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力度。一是加强宣传工作,大力完善标准体系。二是积极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大力开展示范区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协会和合作社积极参与,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标准化生产。三是争取建立省级标准化工作协调机构,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工作落实。
询问人:谢国生委员 实现肉菜流通追溯,可以强化流通市场准入管理,提高肉类蔬菜流通的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增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请问我省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方面情况如何?
应询人: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
河南省商务厅经过积极争取,郑州市、漯河市先后列入商务部全国肉菜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夯实基础 保障质量 篇7
解决夯实什么是教学的第一要义。我们应该夯实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课标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所体现的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体系。例如, 化学学科有87个考点, 183个化学方程式, 三大学科思想。夯实基础,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易错点、易混点、易考点) 。
夯实基础就要遵循“低起点, 高标准;小台阶, 大密度;勤反复, 重能力”教学原则。
一、低起点, 高标准
低起点:就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难易程度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从学生能理解的地方开始入手授课, 能激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学习欲望和情趣。低起点切入强调在学情调研的基础上,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高标准:就是每节课都能让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低起点”和“高标准”是两个状态, “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高标准”为学生确立学习标准, 这中间的差距表明我们老师具有广泛的可作为的空间。从“低起点”达到“高标准”就是老师的最佳表现, 也是我们老师的最大功劳。
二、小台阶, 大密度
小台阶:就是知识传授要从一个学生很熟悉的问题入手, 不断搭设知识台阶, 减缓新旧知识之间的梯度, 引导学生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 逐渐接受新的知识, 增加学生的信心, 使学生自然而然学会新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本学科的一些基本方法、基本技巧来引导学生,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使学生从不愿意学到愿意学,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从要求我学到我要学, 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 在学会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有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差, 就是因为学习新知识时出现断层, 出现空白, 不是不想学, 而是听不懂。所以, 我们尽可能地多搭设几个台阶, 让他们听得懂跟得上, 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密度:就是课堂容量要大。我们的大密度课堂教学应包括明确目标、自学检测、要点精讲、巩固训练、归纳小结、作业精选等环节, 要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精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课后作业的典型性。大密度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多种组织形式, 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 提问面要广, 班级不存在陪坐现象。
大密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投入学习的专注程度, 确保学生该记的记、该背的背、改写的写、该练的练,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一定要用自身的勤快带动学生, 该要求的应要求, 该板书的要板书, 该训练要及时训练, 该检查要认真检查。
三、勤反复, 重能力
勤反复:就是重点知识和方法要反复再现, 这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老师要按此规律在一小时、九小时、一天、两天、六天和三十一天这些关键时刻, 要求学生务必复习知识, 否则就功亏一篑。勤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上的盲点, 消除盲点才能达到学习的。
勤反复要注意把握好质和量的关系。没有量的积累, 就没有质的飞跃,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强调反复强化是必要的。在重视量的同时, 还要重视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质的问题) 。要以课本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基础, 以考查相应知识和方法的部分高考题为标杆, 以有选择的部分课外习题作为强化训练。练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考试大纲和课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符合教学的进程, 符合学生的实际。
重能力:就是教学的落脚点要放在学生能力提高上, 特别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 、鉴赏评析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大部分学生平时的成绩并不差, 为什么高考成绩不理想?关键是缺少综合能力。教师传授知识和方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能力。
产品质量保障 篇8
1影响动物及其产品品质和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生长环境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畜禽品种的遗传特性、饲料搭配、饲养方式、畜禽所占生长空间及卫生状况、有无“热应激”等环境因素, 对畜禽产品品质尤其是产品“风味”、感官性状的影响则更直接、更明显, 对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排放, 农药的滥用都会引起大气、水体、土壤及动植物的污染, 导致畜禽产品的不安全。
1.2 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投入品的种类选择不当或投入过量
主要指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 特别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不当使用, 是导致畜禽产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兽药、添加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则非常广泛, 其在降低畜禽发病率与死亡率, 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质量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 已成为畜牧业不可空缺的物质基础。但兽药、添加剂的过量和不当使用, 尤其是盲目追求“长得快”、“瘦肉多”等而有意添加生长激素、催眠镇静剂、抗生素、“瘦肉精” (盐酸克伦特罗) 等违禁药物, 不仅可引起正常营养成分变异, 品质下降, 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上述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滞留或积蓄, 并以食物链的方式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远期和蓄积性的危害。
1.3 在畜禽产品的加工、贮藏、流通、屠宰环节中易产生二次污染
畜禽屠宰中“注水”、“注胶”掺杂使假、保存不当;动物未经休息被立即屠宰, 其肌肉和实质性器官内有细菌侵入;在剥皮、去内脏, 冲洗、贮藏不当时会造成病菌的生长;包装材料中的有害化学物的污染;鲜活畜、禽、蛋、奶产品具有易腐败变质、保鲜难的自然属性, 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源微生物、化工制剂和因腐败变质而产生的毒素污染;加工过程中,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当。
2突出重点, 切实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饲养、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经营等多个环节, 涵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投入品监管等多个方面, 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我市结合本地实际, 突出重点, 狠抓关键, 着力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2.1 强化畜牧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监管
加大对辖区内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原料进厂把关、生产过程监管及销售环节质量监控制度, 完善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生产、销售质量监管记录, 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辖区内兽药、饲料生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和生产、经营情况月报告制度。严禁生产、经营和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建立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承诺制度、诚信档案制度和劣行“黑名单”制度, 增强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促进投入品产业健康发展。
2.2 强化畜禽饲养环节监管
畜产品质量安全, 生产源头是关键。各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加强辖区内养殖场 (户) 监管, 特别是加强规模奶牛场“一对一”监管, 加快推进高效畜牧业规模化建设、大力推进养殖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严格饲养企业动物防疫条件, 规范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强化动物疫情监控, 引导饲养场 (户) 合理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 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建立健全饲养场 (户) 生产、免疫、畜禽标识及用药用料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推行出栏畜禽报检、补栏畜禽报告、报免制度。加强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及其产品的认定认证管理。
2.3 强化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检测
各地充分发挥县级畜牧兽医站化验室的作用, 加大检测力度, 扩大检测覆盖面。加强动物疫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提高科学预警预报能力。加强畜产品特别是生鲜乳质量的抽检工作, 市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开展畜产品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含量检测。加大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的抽检力度, 抓好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控, 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2.4 强化畜禽屠宰环节监管
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 严格畜禽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防疫条件管理, 入场屠宰畜禽必须凭检疫证明及规定的畜禽标识, 对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检疫人员按规程实施驻场同步检疫, 确保检疫质量。动物产品凭检疫证明、验讫标识出场。对分割包装的动物产品须经检疫合格, 凭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出厂销售。严格消毒、无害化处理制度, 完善入场、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记录。
2.5 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构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 篇9
顶层设计: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是核心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是整个体系的顶层设计, 主要根据社会、学生和举办者的需要及价值取向决定。它是教学质量保障希望达到的结果,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学校层面, 它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方面, 它表现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该系统的作用是确立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方向, 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作为共青团中央直属高校, 学校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是坚定、清醒、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者”, 政治素质的培养一直放在学校人才培养首位。随后, 在办学过程中, 学校不断根据国家需求和经济社会新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凝聚了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汗水, 是学校在推进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创造所得。
确定规范: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是基础
高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应包括:本科专业质量标准 (即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包括实验、实习、实训) , 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标准, 学业考核质量标准, 教学基本建设质量标准 (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基地建设) 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不长的办学历史中, 紧紧抓住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 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学校每年编制、修订《本科培养方案》, 规定各专业的培养质量标准。这些质量标准成为学校对各教学环节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动态评估: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重点
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与相对静态的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和标准系统相比,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动态的, 它是对整体教学运行过程的动态监督和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组织体系指的是负责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和部门, 运行机制指的是质量监控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运行方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具有两大突出特点———按照管办评相分离的原则, 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质量监控制度。
双向互动:教学质量反馈系统是路径
信息论认为, 任何系统的管理实际就是信息的输入、转换、输出、经过反馈进入下一次新的输入的过程, 管理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教学质量的管理也不例外,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获得的信息, 只有经过反馈系统及时、顺畅的反馈, 才有可能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提高。一般来说, 信息反馈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质量要求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以及监控体系实施的有效程度。信息反馈的方式可以是简报、会议、内部文件、刊物、声像 (电话、电视) 和电子媒体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是一个以评估处、教务处为中枢, 由校、院系领导、督导专家、教师、学生信息员、学生组成的多主体、多渠道、多方向的信息传递网络。具体反馈方式包括: (1) 评估处、督导组的日常监控报告。评估处、督导组定期就主要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形成研究报告, 反馈到校系领导、主要职能部门和教师本人。 (2) 教学检查反馈会。学校每次开展完教学检查之后, 均会召开教学检查反馈会。通过反馈会, 集中交流、反馈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并当场落实整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 教学信息员座谈会。学校每学期均定期召开学生教学信息员座谈会, 了解院系教学工作动态, 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 (4) 学生教学信息月报。学校教务处每月将学生对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整理编辑成《学生教学信息月报》, 反馈给校领导、教学院系和主要职能部门, 方便其及时改进。 (5) 网络反馈。学校专门在校园网开设“校务咨询”版块, 接受师生对学校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均由专人进行及时解答和反馈。
电子证据质量保障研究 篇1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与普及, 计算机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个体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这种现状, 世界各国都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打击计算机犯罪。而计算机取证作为有效控制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重要环节, 涉及到对电子证据的获取、保存、分析、证物的呈堂等相关程序、技术和法律问题, 具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物证技术的特点, 对司法领域及计算机科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电子数据鉴定的角度来看, 如何保障电子证据的质量至关重要。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物证, 在鉴定过程中的细微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数据损坏、丢失和证据失效。因此, 对于计算机取证过程中电子证据质量保障的环节和措施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1 计算机取证概述
1.1 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 (Digital Evidence) 也称为计算机证据, 数字证据。计算机证据国际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n Computer Evidence, IOCE) 给出了相关定义:“法庭上可能成为证据的以二进制形式存储或传送的信息。”
目前, 国内法学界大多将电子证据定义为: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
电子证据产生于高科技的背景之下, 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物证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
(1) 隐蔽性:电子证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在于各种电子媒介中, 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或程序加以处理才能以人所能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 电子证据通常隐藏在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 对其进行提取和分析具有很大的难度。
(2)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载体的多样性。随着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处理和存储, 因此, 电子证据也以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 并可存在于不同的信息载体中, 如磁盘、通信线路等, 甚至空气中传输的无线电波和微波也可能包含着电子证据。
(3) 脆弱性:前面说到以二进制存在的电子证据必须要通过转化,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 转换后的电子证据并不是实际的证据形式, 而仅仅是对实际数据的描述, 在转换和提取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差错, 这种差错的出现往往不留痕迹。
正因为电子证据的以上特点, 非专业人员难以判断其真实性、可靠性, 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很少可以作为证据直接运用。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 对于难以认定的电子证据, 一般是通过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方式来转化为可用的证据形式。因此, 电子证据司法鉴定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此类证据的采用和认定。
1.2 计算机取证的概念
“计算机取证”的名词首先在1991年IACI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Computer Specialists) 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中提出的, 它是一门计算机科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计算机取证专家Judd Robbins的定义是:计算机取证不过是将计算机调查和分析技术应用于对潜在的有法律效力的证据的确定与获取。计算机紧急事件响应和取证咨询公司New Technologies进一步拓展了该定义:计算机取证包括了对以磁介质编码信息方式存储的计算机证据的保护、确认、提取、归档。
因此, 计算机取证是指对能够为法庭接受的、足够可靠和有说服性的、存在于计算机和相关外设中的电子证据的确认、保护、提取和归档的过程, 也称为计算机法医学。
1.3 计算机取证步骤
计算机取证的主要工作可归纳为数据保护、数据分析和证据抽取三个步骤:
(1) 数据保护:在已对涉案计算机实施隔离和保护的情况下, 对现场的环境、计算机配置、出现的情况等信息要详细记录在案;对涉案计算机介质进行按位拷贝。
(2) 数据分析:在安全的系统中对备份进行分析, 寻找目标系统中所有文件, 包括可读文件、已经删除但还存在于磁盘上的文件、隐藏文件、加密文件等, 并尽可能多地进行恢复和破解, 分析操作系统状态和网络连接情况等。
(3) 证据提取: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 根据数据重建犯罪过程。比如入侵的时间, 使用的IP地址, 修改 (账号、密码) 、增加 (木马、后门、病毒等) 或删除的文件 (留下痕迹的日志) 。 (2) 打印对目标计算机系统的全面分析的结果, 包括系统的整体情况, 相关的文件列表, 对信息的隐藏、删除等操作记录。
2 电子证据质量保障目标
国家对各行业从事作业和活动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都有明确规定, 以便控制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和活动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 尤其是关键因素。对计算机取证工作同样如此, 既要求计算机取证过程的规范、合法, 也要求取证的对象和结果即电子证据与传统物证一样必须是真实、可靠、完整、符合法律规定的。由此, 我们可以将电子证据质量保障的目标归纳为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规范性五个。
(1) 科学性:指在计算机取证过程中, 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不断提高信息安全技术水平。
(2) 真实性:其实是针对计算机取证结果的要求, 通过所形成的电子证据, 去获得对案件过程的认识。这就必须要求电子证据能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案件过程。如果真实性无法保证, 那么计算机取证所得到的电子证据, 以及由电子证据所得到的任何结论都是不可靠的。
真实性包括电子证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存在性。
(3) 有效性:指所产生的电子证据可以使用, 可进行验证, 可供分析, 而且是及时的, 确实具有证据力的。
(4) 客观性:计算机取证工作是实事求是的, 在取证中保持了独立, 没有受到外界干预。
(5) 规范性:计算机取证过程采用了规范的程序, 确保了取证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
3 影响取证质量的关键问题
计算机取证过程和技术比较复杂, 因此影响取证质量的因素非常多。本文主要从电子数据鉴定工作的视角出发, 对影响取证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3.1 取证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计算机取证特别是电子数据鉴定环节一般是在一定的工具平台上进行, 需要使用的取证工具非常多, 主要涉及数据恢复、磁盘映像拷贝、网络检测、取证分析等多种工具和软件。取证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将会极大地影响计算机取证的质量。
在对取证工具的使用中发现, 即使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取证工具也难免会出现不符合法定取证要求、程序错误、不便使用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电子证据取证的技术标准及程序规范尚未形成, 取证工具的开发和使用仍处于没有规范的状态, 真正可适用的取证工具并不多。目前我国在取证中经常使用的只是国外工具的翻版或汉化, 而这些工具在我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没有经过执法机构的评测和肯定, 在这种情况下, 取证的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都无法得到保证。
3.2 计算机取证人员的素质
计算机取证的过程可简单地总结为:“取证人员使用取证工具去提取有价值的电子证据”。技术人员作为计算机取证整个环节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其素质直接影响着取证质量的好坏。
技术人员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取证的客观性与否。取证人员能否具有法制意识, 实事求是, 排除外界干扰, 公正客观地进行取证对于证据能否成为合法有效地呈堂证据非常重要。同时, 面对海量的数据和取证中的各种繁琐工作, 要尽可能多地发掘证据, 也需要取证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技术素质指取证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程度。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 计算机犯罪的手段和方式不断更新, 尤其是电子证据很容易被不留痕迹地破坏或改变, 因此需要取证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知识水平, 否则将无法满足取证的科学性、真实性要求。
3.3 操作流程的规范
为确保电子证据得到法律的认可, 实现证据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存和分析过程应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技术标准和规范。一方面, 国家应致力于为计算机取证制定一系列的数据恢复、保存和检查标准, 以规范计算机取证过程, 对取证人员提供帮助, 使其能高效率正确地执行任务, 最终获得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另一方面, 从事计算机取证的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和规范, 将破坏和污染证据的几率降到最小, 而在对共性问题的处理上, 规范和标准无疑将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当然, 标准和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 而应根据新技术和实践进行适当的调整。
4 电子证据质量保障措施
为达到电子证据的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规范性目标, 我们应从影响证据质量的关键问题出发, 去寻求保障和提高证据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首先, 加快计算机取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步伐。
我国的司法机构已成功完成了大量的计算机取证工作,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等, 导致在取证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取证机构设备、人员配置方面没有规范性的要求, 各机构自行进行设备选型配置, 没有可参考的标准, 设备的有效性、可靠性难以保证, 直接影响取证的质量。很多取证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或方法无法进行, 甚至造成证据的永久损坏。
二是缺乏操作程序规范和检验方法标准。在计算机取证工作中, 操作的随意性很大, 错误的操作程序和检验方法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也可能会破坏原始证据。在整个取证过程中, 原始证据的保存、管理、使用、移交过程缺乏规范化管理, 证据链质量无法保证, 在没有审计记录的情况下, 无法查明对原始电子证据产生哪些影响, 这给后续的补充和重新取证鉴定等造成困难, 甚至导致无法进行后续的鉴定。
因此, 对计算机取证活动中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研究显得非常迫切。
其次, 应对常用取证工具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行检测评估。
美国于2002年启动了CFTT (Computer Forensic tool Testing) 项目,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评测取证工具的有效性而建立的一套关于工具规格说明书、测试程序、测试标准、测试序列等的方法和标准体系。CFTT对美国各执法部门当前应用的150多种取证工具进行有效性检测, 截止2007年5月, 已完成对8种磁盘映像类取证工具的测评。而国内这方面尚属空白, 显然不利于我国电子取证的发展。因此开展这方面研究具有前瞻性, 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取证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提高电子数据鉴定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
最后, 应加强对计算机取证人员的考核、培训和监督。
计算机取证是一门快速发展的交叉复杂学科, 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要求其快速更新和提高, 因此, 应建立定期严格考核制度, 进行资质审核, 审核未通过的应给予培训的机会以达到取证工作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同时, 针对各类人员 (不同技术工作、特别是某些专门技术工作) 的不同要求, 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良好的人员教育、培训计划, 以使每个取证人员累计足够的规程执行经验和处理未预见情况的经验, 如果内部人员无法胜任取证工作, 单位可授权专门人员进行特殊要求的鉴定工作。
5 结论
保证计算机取证的证据质量是有效打击计算机犯罪的重要方面。本文仅从宏观的角度对计算机取证证据质量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更具体和详细的保障措施, 应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工作需求进行制定。
摘要:本文首先对计算机取证所涉及的电子证据有关问题以及计算机取证的概念和步骤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 主要从电子数据鉴定的角度出发, 对电子证据质量保障目标、影响电子证据质量的关键问题和保障电子证据质量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取证,电子证据,证据质量,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G8Proposed Principles For The Procedures Relating To Digital Evidence.http://www.ioce.ore/2002/G8%20Pronosed%20principl-es%20for%20forensic%20evidence.pdf.
[2]李涛编著.网络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Bamshad M, Cooley R, Srivastava J.Data Preparation for Min-ing World Wide Web Browsing Patterns.Joumal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1999.
[4]赵小敏, 陈庆章, 打击犯罪新课题计算机取证技术[J].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安全.2002.
[5]何明.计算机安全学的新焦点—计算机取证.计算机系统应用[J].2002.
欧盟农产品安全保障 篇11
自律型标准是由欧盟委员会及各国政府委托标准制定机构或农业、食品业协会实施管理与监督,由社会自愿采用。目前,在欧盟公众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越来越细化,检测手段越来越精确的趋势下,高品质、具备标准化数据管理信息的农产品,成为参与欧盟农产品市场竞争和进入欧盟民众厨房的必备条件。与此同时,欧盟国家生产的农产品增加了对其内部市场的占有率。对涉及农产品生产、初级加工、储运卫生、检验检疫、销售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主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技术性和操作性强的规则或规范多以条例和规定的形式由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目前,欧盟总共拥有10多万项技术标准,欧盟委员会农业官员表示,其中涉及农产品的约占30%。而近年来,仅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以及化肥、农药残留限量控制和检测方面,欧盟就不断增加各种法规和辅助控制标准,现已达到2万多项。
欧盟为保证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体系的有效运作,实行专家参与和专业小组负责的会商和紧急处理机制。欧盟委员会设有跨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局,由10个专门的高级专家小组组成,分别为粮食作物、家禽家畜、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营养保健品、转基因产品等。各小组在食品安全局的协调下,开展专题研究和科学评估工作,为欧盟食品安全的各项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意见。
欧盟法律规定,所有上市销售的农产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禁止上市或进口。为此,欧盟已经要求各成员国采用国际物品协会的“全球统一编码系统”(EAN.UCC,简称统一编码)。利用统一编码系统,可以掌握农产品、食品的全部必要信息,一旦发生威胁人类健康的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立即追踪到储运、加工和生产的各个环节,直至农产品种植或饲养的源头。该系统自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诞生以来,得到了成员国的广泛应用。欧盟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条例来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信息的真实、可靠。应用EAN条码技术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销售商在供货时会多出一张条码,主要用于标识批次、种植过程、农田状况等信息。同一品种、同一生产条件、同一批次的产品使用同一个条码,专门用于产品追溯。拥有统一编码的蔬菜、水果,就相当于颁发了“身份证”,欧盟可根据这种“身份证”了解产品的上游供应链,跟踪产品的下游消费者,在必要时将农产品对消费者产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损失。
欧盟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主要措施之一,就是依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行政区和农产品品种类型设立全国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检测机构,实施专门的检验和执法监督。从2004年起,欧盟强化了农产品相关法律,规定了140多种禁止使用的农药和添加剂,并规定了各种有毒重金属在农产品中的最高含量,农药和添加剂的残留量不允许在产品检测时超标。对符合及明显低于标准规定从事生产的农户给予补贴或奖励。与此同时,欧盟也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机制,对违规的农场处以大额罚款、停产,直到禁止其从事农业生产。
各行业协会依靠自律机制,对下属的协会、农场和企业开展技术培训、规定自查措施等。据欧盟统计资料显示,在荷、比、卢三国,经政府农业部门授权的农产品质检机构就有350多个,负责建立和管理质量检测与定期预报工作,如荷、比、卢三国仅蔬菜和水果种植取样点就多达3700余处,分析检测基本样品达550多种。欧盟规定质检机构应按照技术标准每年定期、定时和定点监督及汇总取样分析结果,并通过公报或网站向社会公布,从而实现对农产品进行经常性监测和权威性评价。
规范农产品包装和信息标志。欧盟给农产品、食品包装制定了严格的10大类20余种材料及符合标准物质的使用规定,如纸类、塑料、木材、编织物、金属等,并同时规定凡用于包装农产品或食品的物体或材料,应带有明显的“农产品专用”标识或印上“盘子与刀叉”等易于分辨的图案。除了要求包装安全外,还要求包装品质量根据农产品的性质与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材料,以保证农产品经包装后仍能不破坏原有风味,便于储存、运输和延长保质期,同时包装材料本身不能对环境保护构成不良影响。农产品、食品包装要有准确的品质成分、保质期、特殊贮存条件或是否为转基因食品等详细说明。对纯绿色、有机农产品、食品设定专门的衡量标准。
欧盟为应付农产品、食品突发性危害建立了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由欧盟委员会、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和各成员国政府相关机构组成。
产品质量保障 篇12
1 加快体制改革, 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一是农业部要尽快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以便统领全国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工作。二是各县、市、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大改革力度, 将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检疫站进行整合, 统一命名为“动物卫生监督所”, 并按照执法机构必须具备组织机构代码、独立法人和独立帐户“三要素”的要求, 确立执法主体资格;同时, 在乡镇设立派出机构, 统一命名为“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某分所”。三是各县、市、区政府必须把动物卫生监督所列入行政或参公管理编制, 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坚决杜绝“收费养人、罚款养事”的现象。
2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执法水平
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是畜牧兽医部门的执法队伍, 代表着畜牧兽医部门的形象, 也代表着畜牧兽医部门的水平, 有必要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一是鼓励执法人员接受国家的继续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 各地原来的动物检疫站引进了部分非畜牧兽医专业的人员, 他们有的是中专学历、有的仅初中文凭, 要鼓励这些人继续接受成人教育, 完成畜牧兽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二是各级要以多种形式搞好法律法规培训。省、市、县3级要以多种形式开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 让每个执法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运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办案水平。三是执法人员要加强自学, 提升素质, 提高执法办案的能力。
3 加强各环节的监管, 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3.1 加强饲料和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 把好源头关
一是对辖区内的饲料和兽药生产企业, 要严查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 看是否生产无批准文号、过批准文号期的饲料和兽药或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还要检查是否有擅自改变批准配方进行生产的行为。二是实行兽药准入制。凡是在咸宁市销售、使用的兽药, 必须到当地 (县级) 动物卫生监督所登记、备案, 并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获得准入后, 方可销售或使用;没有登记、备案的兽药, 一律严查。三是严查兽药经营门店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购销记录以及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标签和说明书, 并检查是否经营人用药、过批准文号期的兽药或违禁药品。
3.2 加强动物养殖环节的监管, 把好生产关
一是各县、市、区必须对辖区内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摸底、登记并纳入数据库, 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 督促建立养殖档案, 明确监管人员, 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 监督免疫、休药等制度的执行, 严禁在养殖生产中使用人用药和违禁药品, 把好安全生产关。三是强化规模养殖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管, 严防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和餐桌;同时, 防止虚报冒领无害化处理补助的情况发生。四是强化规模养殖场出栏生猪的监管, 确保所有出栏生猪都经过“瘦肉精”快速检测, 严禁将阳性猪出栏。
3.3 加强动物屠宰环节的监管, 把好加工关
一是强化凭证入场。屠宰场必须凭产地检疫证明和“瘦肉精”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入场。二是强化临栏抽检。“瘦肉精”的检测必须根据农业部的要求, 按照猪群3%的比例进行抽检, 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屠宰。三是强化药物残留的检测。屠宰后, 必须抽取动物内脏和瘦肉进行药残检测, 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出场上市。
3.4 加强动物交易环节的监管, 把好交易关
一是各县、市、区必须在辖区内动物交易市场以及有动物或动物产品交易的农贸市场设立动物卫生监管站 (点) 。二是每天必须派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到动物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实行监管。三是每天必须在动物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区收市后进行消毒;而且, 当动物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区出现重大动物疫情时, 必须按照要求进行休市。
3.5 加强批发零售和餐饮环节的监管, 把好质量关
一是强化肉类批零环节的管理, 严格猪、牛、羊肉的进场查验、检疫、换证和出证工作, 做好冷鲜肉分销、批零的监督工作。二是强化餐馆、酒店和学校食堂的监督, 要将供货商的执照、资质进行建档备案, 还要定期抽查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 严防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向餐馆、酒店或食堂。
4 强化检疫工作, 消除畜禽产品质量隐患
4.1 加强产地检疫, 把好准出关
一是各县、市、区必须在镇、乡、村合理布局, 设立产地检疫申报点, 要有明显的标志, 还要注明电话号码和办公地点。二是严格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等的要求实施产地检疫, 有疫情一律不得出证。三是按照《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的要求, 强化自宰自食生猪检疫工作。四是督促落实产地检疫申报制, 做到有出必检、严格查验、规范出关, 严格把好准出关。
4.2 加强运输检疫, 把好过境关
一是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农办医[2012]5号) 的要求, 签订责任状, 持证合法上岗, 规范检查行为, 防止“三乱”现象发生。二是不断完善检查站的设置和建设。三是各检查站要严格履行查证、验物、消毒职责, 把好过境关。
4.3 加强屠宰检疫, 把好出场关
一是在乡镇合理布局, 设立定点屠宰场, 推行定点屠宰, 严禁私屠滥宰。二是各定点屠宰场的检疫人员要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的要求认真实施宰前、宰中、宰后的检疫工作, 严防病害肉品出场。三是做好屠宰检疫的各项记录, 把好出场关。
5 推进综合执法, 加大办案力度
5.1 落实“三个到位”, 推进机构建设
在动物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过程中, 要坚持“工作机构到位、工作经费到位、工作手段到位”3个目标, 进一步推进执法机构建设;同时, 完善委托手续, 做到综合执法、程序合法。
5.2 拓展执法领域, 加大办案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县 (市、区) 一级分类规模养殖档案、兽药及饲料经营档案、GSP企业档案、“三品一标”认证档案、交易市场档案、加工企业档案、经纪人档案等, 做到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并能够深入生产的各环节和各领域进行监管和执法。二是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基础上, 重点强化养殖监管、产地检疫和屠宰抽检三大环节的执法工作。三是以“瘦肉精”集中整治、兽药和饲料打假、生鲜乳集中整治、兽药GSP规范、综合执法检查等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 强化日常执法和监管工作, 建立集常态监管、例行检测、重点监控为一体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长效机制。四是以监督促进管理, 以管理促进法律规章及制度的完善, 拓展执法手段。五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营造综合执法的氛围。六是加大各环节的执法办案力度, 不以罚没代替执法, 多办大案、要案。
5.3 加强部门配合, 搞好协同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