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2024-09-25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精选9篇)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篇1

1996年, 青岛植物园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 决定上马新的旅游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 青岛森林乐园于1997年国庆节开业, 为岛城市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游乐设施和天地。在建园伊始, 就重视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尤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上, 采取多种措施, 有效地预防和治理了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为旅游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树立了一个样板。

一、基本情况

青岛森林乐园位于青岛市市区内最高峰—太平山南麓, 属崂山山脉延伸入市区的一部分。乐园占地总面积6.8公顷, 其中水面0.67公顷。园内地形多变, 地貌复杂, 平均坡度在20度左右, 局部甚至达到70度, 主要树种有刺槐、水杉、黑松、耐冬、大叶黄杨等, 草皮以马尼拉草、丹麦草为主。土壤属于棕攘 (棕色森林土) , 肥力相对较高。

该区域在建设森林乐园之前, 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 属于青岛植物园未经开发的一部分。由于坡度较大, 加之从未进行过综合整治, 水土流失强度属于中级, 林草覆盖率达到40%, 土壤侵蚀模数约2430吨/平方公里/年。另外, 由于沟深林密, 游人罕至, 没有人工扰动, 因此, 不产生人为水土流失, 只存在原生状态下的水土流失。

二、水土保持措施

建设过程中, 植物园领导认识到, 不能单纯地为建园而建园, 应当突出“以人为本”思想, 以建园改造为契机, 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集游玩、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大众娱乐场所。遵循这个指导思想, 他们对整体环境进行了全面规划, 对坡、水、林、路、草进行了综合整治, 高标准、高起点建设, 使娱乐项目、休息设施、服务摊点合理配置。现仅就森林乐园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㈠框格护坡工程

1. 目的。

利用混凝土预制构件, 埋设组成框格, 在框格内采用植被、混凝土护面, 以防止坡面侵蚀, 控制表层坍塌, 抑制坡面整体滑动。

2. 施工。

框格护坡工程的底部要预先清基, 预制构件入土深度为5厘米~10厘米。预制构件之间排列要紧密, 形成有机整体。在框格内播种或直接移植草本植物, 忌栽种木本植物, 以免根系影响和破坏框格的整体稳定性。

3. 特点。

蓄水保土能力强, 小强度降水局部入渗, 不形成地表径流。美观,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缺点是工作量较大, 成本比较高。

该项技术措施在森林乐园内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共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2万块, 保护50度以上陡坡7500平方米。建成以来, 稳定性良好, 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㈡木栅护路工程

1.目的。在山坡水平道路的外侧, 固定路基, 保护道路不坍塌。

2.施工。取直径10厘米、长0.8米~1.4米的木桩 (木桩基部经过烧焦预处理) , 在道路外侧间隔1米左右打入土里, 外露0.4米~0.8米, 木桩内侧垂直敷设混凝土板, 里面填充泥沙与路面平齐。

3.特点。成本低, 原材料容易取得, 工程量较少;技术要求低, 施工简单。缺点是木料在地下容易腐烂。

此项措施应用不多, 仅在陡坡且水平路段可见, 坡度较小时则不需此措施。

㈢阶梯式植被护坡工程

1.目的。截断坡面径流, 控制坡面侵蚀。

2.施工。在经过整修后的山坡上, 每隔1.5米~2.0米沿等高线切成阶梯, 在阶梯上栽种苗木, 远望如带状环绕山坡, 故又名“带状植被护坡工程”。部分地力瘠薄的地带同时混进肥料或磷肥, 保证成活率。

3.特点。施工简单, 成本较低, 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此措施主要应用在坡度较小 (一般不大于30度) 、地力较好、土壤质地稍硬的山坡。共应用约1.33公顷。

㈣阶梯式植被护坡工程1997年夏天, 乐园在建设过程中, 施工人员发现, 位于儿童游乐场下方的山坡, 由于长时间的降水, 山体含水量不断升高, 加之棕壤土属于风化和容易软化的物质, 具有可塑性, 有滑坡危险。该处山坡坡度约30度, 滑坡体高度20米, 宽度156米, 厚度1米~5米不等。山坡上面为儿童游乐场, 下方为乐园的主要交通道路, 且邻近入口。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 一旦发生滑坡, 将造成严重后果。

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观测和勘查, 发现之所以出现滑坡险情, 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集中, 地表水入渗增加了地下水, 造成土壤水分饱和, 破坏了土体和基岩之间的粘和力, 导致了坡面变成不平衡状态, 如果任其自然发育和演变, 则必然要发生滑坡, 必须及早采取措施。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排土卸载工程。采用部分排除法, 即只在滑坡体的头部排土, 而尾部不排土, 共计卸载1200立方米。二是排水工程。首先在滑坡体上方的游乐场周遭挖掘排水沟, 将游乐场所汇集的降水集中, 汇流后由其他方向排出;其次在滑坡体沿滑坡方向, 根据排土后的地形修建了两条排水沟, 以加速坡面径流的排出, 降低入深率。当时还设计了第三种排水措施-地下排水工程, 即通过埋藏管道, 将浅层地下水汇集后排出, 但考虑到同时扰动了土体原有状态, 反而加剧了不稳定性, 因而最终施工时取消未采用。三是挡土墙工程。在滑坡体下方修筑了混凝土挡土墙180米, 高度1米~1.5米, 同时保护了道路。

采取了上述三项工程措施后, 经过观测, 有效地控制了滑坡体的发育和加剧, 达到了预期目的, 目前, 滑坡地段仍保持稳定状态。

三、生态效益分析

青岛森林乐园开业经营至2013年, 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林草覆盖率提高到62%, 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1640吨/平方公里/年, 并且因其沟壑纵横、林深草密、原始风貌保存较好等特点, 吸引了大批游人, 从而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据统计, 开业仅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目前, 已经成为青岛市民娱乐休闲的新去处。

从青岛森林乐园的成功建设和运营, 可以发现,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者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应努力追求生态效益的最优化, 这就是青岛森林乐园带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作者从实践工作出发, 介绍了青岛森林乐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框格护坡工程、木栅护路工程、阶梯式植被护坡工程、滑坡整治工程, 具体阐述了采取各项措施的目的、特点、施工技术要点、优缺点等, 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为相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青岛,水土保持,森林乐园,评价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篇2

山地果园水土保持项目的经济及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分析

作者:黄清南

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4期

摘要:本文综述了福建尤溪县管前镇通过果园坡改梯改造采取保土保水耕作措施及种植水土保持林的经济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评价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评价分析

业部门林班图相对应。造林区属中、轻度水土流失区,采用种植马尾松,营造水保林,涵养水源。造林整地挖穴,主要造林树种为马尾松,株行距2m×2m,隔行品字型种植,种植穴规格40cm×40cm×33cm,每穴下有机肥0.5kg,幼林追肥施复合肥0.25kg/株。造林时间选择春季、雨季。造林后头3年应进行幼林抚育管理,每年2次,经过3年抚育管理,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林木生长良好后进行封禁管理。

新农村绿化2hm2,其中管前村0.3hm2。共整地0.3hm2,种植景观树种4500株,铺植草坪0.24hm区道路绿化0.08hm2,其中柳塘村0.08hm2。共畦状整地800m,种植景观树种8800株。

对项目区内部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金桔园,采取坡改梯改造的办法,有效蓄水拦沙,控制水土流失,共整修了112公顷;在靠管前省道金柑园,沿路边存在梯壁崩塌,采用空心砖(0.39*0.24*0.19)护脚,整修为石坎梯田,并在空心砖上覆土撒播草种。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对项目区内水热条件较好、轻度与中度水土流失的次生林地及所有山坡顶部,采取封禁措施,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以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总面积218公顷;蓄水池采用半埋式和全埋式结构,半埋式蓄水池项目矩形结构,规格为5m×6m×3.3m,容量为100m3/口,共3口。全埋式蓄水池为矩形,规格为2m×2m×2m,容量为8m3/口,共53口。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篇3

【关键词】综合评价;激发保持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的前提。任何人都不会把不感兴趣的东西学清楚明白。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是如此,小学生对一切新生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语言也不会例外,但是随着时间得推移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已不能再靠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新鲜感了,他们需要学习成果来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的学习兴趣。那么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有着自己的优势。试卷和测试是一直以来我们用以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法,甚至将“纸笔”测试当作评价的同意词,考试成绩就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最重要的依据,分数就成了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唯一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外在的,机械的,片面的,它重分数,重结果,忽视了人文性,以考试为中心,使评价过程僵化,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容易受到限制与伤害,这样的单一的评价必然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 对于评价语言学习,这样的评价也不能够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学生的主要学习评价标准不再是只会考试拿高分的终结性评价体系,而是让学生掌握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方法与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得到肯定从而保持学习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

一.课堂评价

1、课堂中的即时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比如问答、朗读、游戏、比赛、会话表演,包括课堂中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举手发言等。教师都可以当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包括口头上的评价,像一些激励性的语言:Good、Well done、Wonderful等,还可以进行物质性的奖励,当学生回答对一个问题或是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小的文具进行鼓励。进行口头评价:Good,Well done,Wonderful来肯定他们的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喜欢用一些漂亮的小贴纸来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我还会发一些贴纸奖励表现出色的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意时刻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奖励给他们。既给学生明确的鼓励,又给学生以自信心。这样就促使每个学生进步,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英语氛围。

2、小组活动中的评价。小组竞争激励法可以使全班学生统一行动起来作为游戏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作为课堂旁观者。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了表现自己,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此时语言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自我需要,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进行自我展示。所以我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每次的学习任务都要靠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来完成。能力强的同学会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比如在进行会话教学时,就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分角色表演或朗读对话,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小组完成任务后,我会请其他小组的同学给予评价。这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作业评价

在作业批改中,我采用“等级”加“短语”的评价。

1、实行“两评两批”的等级评定。一是评作业质量及对错,分优、良、中、需努力四个等级;二是评作业书写,分A、B、C、D四个等级,例:优A。

2、有针对性的“短语”评价。针对个别特殊学生作业中的得失,用深情、真诚的评语提醒、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三、自我评价。

让小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能使小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主动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形成自我约束力。在课余时间教师和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可以开展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歌曲大家唱、创办班级英文小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评价。

四、阶段评价

学习了一段时间,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对前半个学期进行总结检验,总结取得的成绩和查找存在的问题,以利师生共同调整教学。所以,阶段性的综合评价也是必要的。这个时候也正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关键时刻,以往的教学评价只是把优异成绩给予极少数的学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能够获得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这在无形中把评价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我们不能再用一张单一的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的好坏,应该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比如我把阶段测试分成几个部分:即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部分分A.B.C.D四个等级。再加上一个最大进步奖。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查找到不足,确定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新疆铁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 篇4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扰动小区,对照小区,侵蚀模数,精伊霍铁路

1 项目概况

新建铁路精伊霍线位于新疆西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 线路从兰新铁路的精河车站接轨, 经精河县后穿越北天山进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 经伊宁县、伊宁市, 再向西经霍城、清水河镇, 沿312国道至霍尔果斯口岸, 线路全长286.2 km。全线设车站12处, 新建桥梁126座, 涵洞928座, 隧道37座, 土石方挖填总量约3337.5万m3, 设取土场40处, 弃土 (渣) 场62处。工程占地1587.8 hm2, 其中永久占地1168.9 hm2、临时占地418.9 hm2。工程总投资为65.1亿元。

2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防治责任范围;弃土弃渣动量;水土流失防治情况;施工期土壤流失量情况, 针对不同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 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防治类型区域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因子监测, 包括降雨量、气温、风、泥沙量等;地形、地貌和水系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实施效果;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效益, 包括控制水土流失量、提高拦渣率、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3 监测点布设及方法

结合项目本身特点, 及所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制定了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采取定点定位监测与不定期巡测相结合的方式, 在监测项目、监测时段、监测频率上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设置。

在布设监测小区 (固定监测点) 时注意:水土保持监测点结合分区特点、水土流失类型、水土流失强度等进行布设;在主要工程类别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点作为监测点, 监测点从地域上讲分布在奎屯、克拉玛依、福海和北屯4个县市, 从地貌上讲分布在沙漠边缘区、戈壁荒漠区、荒漠化草原区和绿洲区, 从防治分区上讲分布在3个防治区内 (主体工程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临时工程防治区) ;每个监测小区布置工程扰动小区和对照小区[1];风蚀兼水蚀扰动小区和对照小区的监测设备需布置在同一主风向;简易径流小区尽可能按标准径流小区[2]的布设原则进行布设;监测设备布设地方需开阔 (尤其是料场区)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的监测小区7处、监测样区9处。

4 监测结果分析

4.1 土壤侵蚀模数及流失量动态监测

本项目穿越的区域包括北天山北麓冲洪积平原及低山区、北天山中山区及南麓丘陵区、伊犁盆地区等3个不同的侵蚀区。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依照同一扰动类型的水土流失特点基本一致、不同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明显不同的原则, 在项目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样点进行水土流失量监测, 监测得到的原地貌、扰动地表和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侵蚀模数详见表1。

按照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为水土流失量, F为水土流失面积, Ks为土壤侵蚀模数, T为侵蚀时段) , 计算得到原地貌侵蚀单元、扰动地表侵蚀单元、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水土流失量详见表2。

通过对比, 因工程建设活动引起的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量为49313 t。

4.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利用GPS及其他常规测量工具测定, 建设期末新建铁路精伊霍线工程占地面积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面积相比, 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为1587.8hm2, 较方案设计值3043.5hm2减少了1455.7hm2, 详见表3。

4.3取弃土场及弃土弃渣量动态监测结果

在实际施工中, 为减轻对取土场原地貌的开挖破坏程度, 在沿线又减少布置了取土场4处, 全线共有取土场36处, 增加弃土 (渣) 场10处, 全线共有弃土 (渣) 场62处。本线主体工程土石方实际填挖总量约为3337.5万m3, 其中填方约为1921.2万m3, 挖方1006.2万m3, 总体上填方约为挖方的1.9倍。经对全线土石方进行逐段巡查后确定, 本线通过合理调配土石方, 充分利用挖方, 极大地减少了弃土弃渣量, 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拦挡措施, 减少了弃土弃渣流失量。全线工程实际产生弃土弃渣量为593.4万m3, 比原设计747.4万m3减少了20.6%。

5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分析

由于新疆地区地理特点, 及特殊的自然条件, 造成铁路线路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有较大差异, 因此工程施工时的生态及水土保持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其实施也较工程本身滞后。为了预防铁路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需要加强防治措施。如何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正确评价, 我们通过对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效果预测, 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计算, 最终确定以这6项指标为标准, 必须全部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目标值。详见表4。

6 结语

由于铁路工程一般监测时段较长, 因此在监测时段的把握、定位监测、资料调查和巡查监测等方面均要做到了及时科学和有效性, 才能获取了较为真实的监测结果, 以便客观评价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局、工程质量及实施效果, 同时总结得出:施工期水土流失监测数据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适时性;监测点布设及对应监测方法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数据连续性较差, 因而需要采取多种监测方法进行有效修正数值;合理监测频次是监测工作时效性的集中体现;GPS定位仪测定面积是快速、动态监测扰动类型面积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郭索彦.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249-252.

[2]李智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134-139.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篇5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甘肃省碌曲县洮河多松多水电站工程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双岔乡多松多村附近的洮河干流上, 电站为低坝无调节引水式电站, 电站厂房距碌曲县城约60km。本工程建设规模为:电站枢纽正常挡水位2915m, 装机容量21MW, 多年平均发电量9106 万KW.H , 利用小时数4336h, 工程属Ⅳ等小 (Ⅰ) 型工程。

多松多水电站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西秦岭山地, 工程区呈侵蚀、剥蚀褶皱山地区河谷地貌景观。该项目区地处内陆高原,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具有冬春季长、夏秋季短、气温日差较大的特点。工程区年平均降水量558.1mm, 多年平均气温2.0℃。

项目区属于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2 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的特点

2.1施工准备期

在施工准备期, 主要是三通一平工作, 以及进行部分挖方及填方工作, 在原地貌土地的扰动和土方的流转过程中, 造成原有的地面覆盖物或地表结皮被清除, 大面积的土地将完全暴露在外, 土体疏松, 可能导致裸露地面的水土流失。

2.2土建施工期

在土建施工阶段, 主要是进行基坑开挖、桩基工程及建 (构) 筑物的建设, 施工材料运输、土石方外运和回填量均很大, 堆置的松散土体较多, 在土石方流转过程中, 极易产生弃土弃渣流失。

3 监测范围

本项目建设区面积29.19hm2, 具体包括:枢纽区、引水系统、厂房区、库区淹没区、料场、弃渣场、施工道路、枢纽及厂房施工区等工程的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

4 水土保持监测结果

4.1水土流失量的监测

水土流失量的监测主要通过不同侵蚀单元的原地貌与扰动地表在监测期内土壤侵蚀厚度的测量、调查, 分别推算其土壤侵蚀模数, 由此计算工程建设产生的新增土壤流失量。

4.1.1原地貌侵蚀模数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及碌曲水文站的观测资料, 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 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1100t/km2·a。

4.1.2地表扰动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在各施工扰动区布设了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 对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了采集、整理与分析, 监测结果表明:面蚀比较明显, 侵蚀厚度最大达到0.8mm, 最小0.1mm, 但无明显沟蚀, 根据扰动地表监测点数据, 得出扰动地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500t/km2·a。

4.1.3不同防治措施侵蚀模数

根据同类项目《甘肃省碌曲县洮河阿拉山水电站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监测成果类比确定, 扰动地表在防治措施逐步实施完毕后初步发挥效益时的土壤侵蚀模数为610t/km2·a。

4.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分析保持实施后的3个侵蚀单元上扰动土地整治率。该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面积29.19hm2,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5.80hm2, 硬化面积为3.34hm2, 扰动土地整治达99.46% (目标值95%) 。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经监测, 该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5.85hm2, 目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达标面积5.80hm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9.15% (目标值90%) 。

拦渣率。本工程建设期内土方回填后多余部分运至道路区铺筑道路, 其他建设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经合理调配利用后挖填基本平衡, 再无永久弃土弃渣。根据现场调查,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调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流失, 因此, 确定本项目拦渣率可达到98% (目标值95%) 。

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前面采取防治措施后土壤侵蚀模数分析计算结果, 采取各类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后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10t/km2.a, 则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82 ( 小于1) 。

林草植被恢复率与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总面积5.80hm2, 扰动土地面积29.19hm2, 项目区可恢复植被面积为5.85hm2, 因此植被恢复率为99.15% (目标值97%) , 植被覆盖率63.11% (目标值25%) 。

从以上可知, 该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6 项指标均达到了防治目标要求。

4.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已完成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有:土地整治面积5.8m2, 排水沟长770m, 干砌石护坡长1764m;植物措施面积为5.80hm2, 其中厂房区绿化面积1.20hm2, 厂房施工区绿化面积0.60hm2;枢纽区土坝后渣场绿化面积1.77hm2;道路回填弃渣场绿化2.18hm2;枢纽综合护坡及护坡旁绿化面积0.05hm2, 均为种草, 草籽名称为垂穗披碱草。根据监测和施工监理报告, 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全部合格。

4.4取、弃土场监测结果

本工程共设计料场4 处, 其中砂石料场2 处, 块石料场1 处, 土料场1 处, 总占地面积10.66hm2。

本工程实际弃渣场共有2 处, 包括枢纽坝后渣场和道路回填弃渣场, 占地面积为4.00hm2。多松多电站总开挖量约为27.45万m3, 除14.07万m3用于工程本身回填外, 其它弃渣经方案优化后大部用于110 变电所、厂区和阿贡公路加高回填利用, 剩余约2500m3弃渣弃在枢纽下游右岸阿贡公路边回填。

5 评价及建议

5.1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有厂房区及枢纽区排水沟、土地整治、弃渣场干砌石护坡, 在施工期内水土保持效果好, 见效快, 是关键措施。各施工区完工后撒播草籽恢复植被, 种草等植物措施可持续拦沙保土。从整个监测结果看, 目前各措施运行良好, 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工程本身安全的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显著。

5.2体会及建议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没有及时进行水土保持方案及监测工作委托, 导致监测项目组错失了施工准备期和施工前期的工作时段, 使项目建设的全程监测不完整, 有些数据无法进行补测。

监测单位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分析, 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建议建设单位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对已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要加强管护、维修, 定期检查其完好程度, 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参考文献

[1]陈子平, 邹战强, 张展羽等.广东LNG站线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其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3) :113-117.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篇6

一、开发项目及水土保持监测研究进展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是定量调查与评价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的重要基础,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监、侵蚀监测:监测侵蚀类型,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功能以及效益的动态监测。随着全国监测网络的建成和完善, 网络化是水土保持监测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土壤侵蚀特点, 西部开发的推进, 地球信息技术的进步, 开展区域水土流失监测评价和分析预报成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开展开发建设项目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地面物质、植被等遭到破坏, 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它造成水土流失有以下特点:流失发生的时空不均衡性, 开发建设项目类型多种多样, 水土流失量大。流失的突发性与高危害性,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分布则较为零散,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有所发展。工程建设破坏了原坡面系统, 尤其是铁路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空间上呈离散型点、线状分布。因此, 要求我们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 采用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与方法, 确保监测成果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地表扰动类型监测法、巡查监测法、测钎法、侵蚀沟体积量测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成为水土保持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项目区概况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某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两台670MW燃煤机组。厂区地势平坦开阔, 地形较为平坦, 为倾斜平地, 由于厂址地势较高, 地面坡度大, 暴雨坡排水通畅。项目区地处北温带, 处在东亚季风区域内, 厂址地区主要河流为潍河、渭水河、汶河,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棕壤土和褐土。项目区域气候温和湿润, 植物资源丰富。

研究内容。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过程的水土流失监测是重点时段, 具体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及实施效果研究, 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以及项目区堆积土侵蚀特征研究。

研究方法。监测点布设, 范围包括厂区、施工生产区、输水管线区和贮灰场区。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包括气象因子、地面因素、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以及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及效果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通过实地调查核实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采用抽样调查和现场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 具体方法为:草本植物的调查研究采用样方法、厂区总的林草覆盖度的监测采用实地测量的方法、植物的生长状况采用每木检尺法;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研究包括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侵蚀沟测量法。

三、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结果与分析

根据本开发项目中电厂建设特点及水土保持目标的要求, 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降雨侵蚀因子, 包括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地表扰动状况。包括项目占地及扰动地表面积、开挖方及弃土弃渣量、其他影响因素。

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集中在厂区、施工生产区和输水管线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包括植物措施总体配置、植物养护管理措施、实施计划与进度和植物措施的实施数量, 以及林木与草本植物成活率, 林草植被生长状况。

水土保持措施土壤改良效应。土壤密度是最基本的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监测项目区原地貌及施工开始时的土壤物理性状, 项目区周围主要为农田, 监测开始时厂区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在植物措施基本完成后, 分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密度的大小反映了植被对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土壤渗透性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采用机械筛分法测定土壤粒径质量分布, 采取措施利于植物生长。

水土保持治理效果评价。经过分析实验得知, 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质量完好, 厂区内草树种配置得当, 管理细致, 但土壤物理性状的各项指标提高的程度很小, 植物长势不良。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采取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径流量的平均值, 不同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自然降雨下三叶草植被区土壤侵蚀特征, 计算各侵蚀沟的体积, 推算水土流失量。

项目区堆积土侵蚀特征研究。, 厂区建筑物已基本落成, 对土壤的扰动基本停止。经实验表明, 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径流体积和含沙量不同, 降雨强度相同时, 坡度越大水土流失总量的值也远远小于预测值。

通过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必要水土保持措施后, 在既定时间内迅速获得试验所需数据, 分析了坡度、降雨强度和水土保持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并发现秸秆覆盖有增加入渗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粉煤灰有利于增强耕作土壤入渗, 最大限度地防治工程建设造成地水土流失。

总之, 项目建设过程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很多, 通过分析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项目区堆积土侵蚀特征研究得知, 水土保中持措施具有较好的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具体可以通过增加厂区植物种, 达到更好的绿化美化效果, 积极采取措施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成、夏小林:《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江淮水利科技》, 2007, 3。

[2]丛沛桐、王瑞兰、张玉红等:《中国西部水土流失动态监控体系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10。

[3]曹梅盛、晋锐:《遥感技术监测海冰密集度》,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 6。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篇7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经济评价

黑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 一旦被破坏, 永无再生之可能。黑土, 并不仅仅指土壤的颜色, 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从全球来看, 能称为黑土的只有三大块, 一块在欧洲, 分布在东欧的乌克兰大平原, 面积190万km2;一块在北美洲, 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 面积120万km2;一块在亚洲, 分布在我国东北的松辽流域, 面积101.85万km2, 占全球黑土的五分之一。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区之一,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土区每年流失0.3~1cm厚的黑土层, 而形成1cm表土在自然状况下需要300~400a时间, 由于多年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黑土层从80~100cm下降到20~30cm., 黑土流失后不可再生且降低了土壤肥力, 因此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辽宁省黑土区位于东北黑土区的南部, 总面积123245.8km2, 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3.6%。项目区涉及13个地级市, 92个县 (市、区) , 水土流失面积33267.4km2, 占总面积的27.0%。

50多年来, 辽宁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水土流失治理, 但由于财力不足, 治理速度缓慢, 效益不显著, 截止到2012年累计治理面积达24786km2。为了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本项目从1999年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2003~2005年试点阶段, 2006~2022年项目正式实施, 治理面积33267.4km2, 治理程度达100%, 总投资709950.6万元。

1 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基础效益 (保水、保土)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分别计算各项治理措施的蓄水保土减蚀效益和增产效益。

1.1 经济效益

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 每年增产粮食67029.15万kg, 增产果品207922.07万kg, 增产活立木601.64万m3增产枝条304691.90万kg, 增产饲草18809.75万kg, 共增产值585951.35万元。

1.2 基础效益

经过对项目区各项治理措施保水保土效益计算 (见表1) , 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年均保水效益为325964.09万m3, 年均保土减蚀效益为8719.09万t。

1.3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 林草覆盖率由32.39%提高到43.3%, 治理程度达100%。项目区新增植被面积33267.41km2, 遏制了治理区的水土流失。工程建成后, 随着流域内植被覆盖度的增加,

对近地层气候的改善将起到明显的作用。另外, 还可保护农田, 减缓风沙侵袭,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4 社会效益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 不仅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防止了土壤侵蚀, 减少了泥沙流失, 从而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另外还可减轻河道、河流的洪水危害, 使流失区内河滩两岸及下游居民免受灾害, 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使水库能正常行洪。坡面植物措施、沟道治理措施及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机结合, 将极大地促进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从而使野生资源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不断深化,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商品化、群众收入的增加, 必将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物质上的丰富使得群众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同时带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提高当地精神文明。

项目区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基本农田面积由1775.3km2增加到3108.6km2, 林草面积由39921km2增加到52102.7km2, 农、林、牧、园用地比例由1:0.57:0.11:0.11调整为1:0.91:0.22:0.23, 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2 经济评价

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等规范, 采用动态分析方法, 经济计算期为40a, 以2012年为基准年, 社会折现率分别采用12%和7%。效益计算采用分摊系数法, 粮食、果品、饲草作物为0.4, 其它作物为0.3。

计算期内累计净效益为2820465.74万元, 评价结果见2。

从表2可以看出:工程方案较合理, 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12%, 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 经济净现值大于零, 说明该工程在经济上合理, 效益较好。工程建成后对黑土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改善, 并可以形成新的景点。该工程的兴建将会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对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 保护黑土地, 造福人民, 招商引资, 以利于该地区经济腾飞、社会进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 实施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篇8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终要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该要指标体系要能全面科学的反映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 二是要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明确、便于执行, 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笔者认为, 构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也要适应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技术的要求, 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出区域水土保持现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以及人们为此采取的积极正面的解决措施。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国家水土保持的政策和方针, 便于其他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利用指标评价来加强自身水土保持工作, 提高工作积极性, 提升工作效率。

1.2 合理性和高效性。

构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生态学要求, 也要符合经济学、社会学原理, 并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应用其中。体系结构的建立以及目标的取舍应根据科学理论加以论证, 以便区域水土保持工作高效开展。

1.3 客观性和系统性。

符合数据采集与编码要求, 各指标必须客观存在, 内涵清晰, 既无重叠, 也不能有所遗漏, 指标涉及的资料容易取得。同时, 指标体系要包括水土保持功能所涉及到的众多方面, 使其成为一个系统

1.4 避免地方性限制。

指标选取应在比较大的区域范围内, 指标的取值应随着地理位置的移动发生变化。同时, 不同空间尺度水土保持效益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 必须根据研究尺度的水土流失规律, 结合研究目的, 筛选与研究尺度匹配的指标。

2 将DPSIR概念框架应用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

2.1 集成思路

DPSIR概念模型是OECD在研究和丰富PSR模型、DS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目前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工具。DPSIR概念框架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和实践, 现主要服务于海洋资源、土地管理、环境科学等领域, 为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决策, 为资源整合、人类发展、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DPSIR概念框架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 其中“驱动力”是指产生环境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潜在原因, “压力”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是环境问题出现的直接作用因子;“状态”是指环境在人类活动压力下目前的状况, “影响”是指目前环境状况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而“响应”则是人类在意识到环境问题后所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 如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等。大量实践表明, DPSIR概念模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合理性以及灵活性等几大特点。下文, 笔者将DPSIR概念框架应用在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 进而为实现基础数据到综合指数的集成提供新的思路。

2.2 简化步骤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涉及到很多方面,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 借助DPSIR概念框架能够将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 把庞大繁杂的问题进行分解、简化, 进而为各个被分解的部分提供综合有效的指导方法。通过这个被简化了的过程, 可以全面分析产生区域水土问题的潜在原因、人类活动对水土保持的影响、水土保持现状、区域水土问题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以及人们采取的水土保持对策等。这样一来, 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来, 为构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1评价系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总体思路是参照现代化系统论的方式, 采取多层次、多指标且循序渐进的递阶结构 (如图1) 。

首先, 要根据区域水土保持现状和具体实施情况来进行调研工作, 充分收集相关基础数据, 并将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区域农林牧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经验以及各方专家的建议, 确定该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基本构成要素。

其次, 在应用DPSIR概念框架之前, 要草拟出指标层的指标, 再根据不同措施、不同地点以及时不同时段水土效益特点和构建指标原则, 对该项指标进行具体的量化。过程中要对指标所有项目进行明确, 如名称、定义、度量等, 细化和量化过的指标要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当地职能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2.2.2运算过程。在获得定量指标后, 要对指标进行合成, 水土保持效益的综合质量指数可依据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计算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质量指数的方法宜采用加权线性综合指数法[3]。为了更加客观反映出区域水土保持效果, 方便同其他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比较, 我们需要求出一个综合指数, 这个综合指数是各阶段指标合成的结果。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有很多, 如加法合成、乘法合成、加法乘法混合合成法以及代换法, 这几种合成方法各具优缺点[4]。综合指数的合成通常推荐采用加法合成 (加权线性求和法) , 其基本公式为:

其中:f (x) 为综合评价值, wi为各指标的权重, x'i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 n为指标数量。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时, 对系统发展有利的指标, 即指标值越大时宜采用公式x'i=xi/λmax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对系统发展不利的指标, 即指标越小越好时则采用公式x'i=λmin/xi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xi为各指标的初始值, λmax和λmin分别为对系统发展有利指标和对系统发展不利指标的目标值,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目标值确定。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要针对不同区域环境进行区别对待, 并相应的提高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以及运算方法, 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 DPSIR概念框架是分析和评价水土保持高效便捷的重要工具, 本文参照科学的方法, 将此应用在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 可以将整个系统中复杂的因果关系简化出来, 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了的新得思路。并且能够有效的整合区域水土资源开发, 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因篇幅有限, 笔者仅列出了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DPSIR框架, 具体应用应根据不同地区实际进行适当增加。

参考文献

[1]王琦, 杨勤科.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10 (4) .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 篇9

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部的永登县秦川镇六墩子村, 西北距永登县城46km, 西南距兰州中川机场21km处, 距西部管道兰州末站61km。本建设工程设计原油储备能力300 万m3, 设计标准为I级, 项目由储油库站场工程、进出库输油管道、进库道路、输电线路、通信线路、施工便道6 部分组成。工程总投资21.64 亿元, 其中土建工程投资5.29 亿元。工程占地总计106.50hm2, 其中:永久占地87.37hm2, 临时占地19.13hm2, 占地类型分别为水浇地、川台地、荒地。挖方总量148.36 万m3, 填方总量142.57 万m3。

2 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及危害

2.1水土流失类型及部位

项目区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为主, 丘陵腹地地形破碎, 沟壑纵横, 梁峁坡陡峭、冲沟发育, 沟道切割较深。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局部沟道和较陡梁峁坡因不良地质现象发生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 冬春风季兼有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裸露的地表, 梁峁顶以面蚀、溅蚀为主, 沟坡以面蚀、沟蚀为主, 主要侵蚀方式是地表在强降雨作用下产生径流冲刷, 造成水土流失。

2.2水土流失危害

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建设在各分区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有:施工期厂区的地基开挖、土方挖填:储油库区以及场地平整等破坏地表植被, 造成土壤松散失去防冲、防蚀能力, 增加了新的水土流失, 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进出库输油管线区:在管线开挖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壤结构的变化, 加剧了沿线的水土流失。

进库道路:道路修筑造成的水土流失类似于水管线, 施工机械和人为扰动加剧了水土流失。

3 水土流失监测重点区域与监测点布局

根据项目建设和重点防治区域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施工期, 重点区域为:储油库区、进出库管道区、进库道路区。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共布设监测点8个, 基本代表了本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类型。

4 水土流失监测方法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采用实地测量、调查与定位监测、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点, 对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在施工建设期进行监测。

4.1实地调查法

4.1.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

采用实地勘测、线路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 结合GPS技术的应用, 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

4.1.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 利用高精度GPS, 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 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 进行对比核实, 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4.1.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 现场测量, 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4.1.4项目区林草面积及覆盖度

林草地面积采用逐块测量统计, 林草地面积为投影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在每一植物措施布设区块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监测。即在本项目每一植物措施布设区块, 选择调查样方, 先现场量测、计算各样方林草植被覆盖率, 对各样方林草植被恢复率经加权计算后计算整个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

具体而言, 灌木覆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用测绳或皮尺在所选定样方 (2m×2m) 灌木上方水平拉过, 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 并用卷尺测量。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 即为灌木覆盖度。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3 条线段求取平均值, 即为样方灌木覆盖度。

草地覆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选取1m×1m的小样方, 测绳每20cm处用细针 (φ=2mm) 做标记, 顺次在小样方内的上、下、左、右间隔20cm的点上, 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 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 不接触则算无。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点数的比值, 即为草地覆盖度。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3 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 即为样方草地的覆盖度。

4.2定位监测法

定位监测法主要监测土壤侵蚀, 主要采用测钎法进行定位观测。在各监测点分别布置测钎, 每次吹风或降雨后, 观测1 次测钎露出高度, 直到1 个完整的监测季结束, 配合风速及降雨观测, 计算侵蚀量。每处简易观测场 (1m×1m) 布设测钎9 个, 测钎长30cm, 测钎直径0.5cm, 测钎地上部分长5cm。布设后定期观测测钎出露情况 (暴雨后加测) , 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

4.3场地巡查

巡查监测法是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监测中的1 种特殊方法, 因为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场地时空变化复杂, 定位监测有时是十分困难的, 如临时堆土时间很短, 来不及观测, 土料已经搬走或回填, 因针对具体施工进度情况, 在开挖填筑施工高峰期根据大风或降雨情况适时巡查、及时监测。

5 水土流失监测结果

5.1实际扰动面积监测结果

根据实地监测该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52.16hm2。其中:项目建设面积106.25hm2, 直接影响区45.90hm2。

5.2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结果

5.2.1工程措施监测结果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有表土剥离35250hm2; 土地整治47.78hm2; 浆砌石挡土墙长2031.5m, 浆砌石量7171.2m3; 浆砌石护坡长535m, 浆砌石量3415m3;碎石压盖21.13hm2;截排水沟3383.6m;雨水收集池土方开挖95600m3, 土壤回填2530m3, M7.5 浆砌石3640m3;灌溉系统1 套。工程基本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和主体工程设计要求施工修建, 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显。

5.2.2植物措施监测结果

植物措施布设在储油库区, 面积17.39hm2。其中乔木10437 株, 灌木254868 株, 花卉96551 株, 草籽3295kg。绿化措施实施后, 不仅减少了的水土流失, 而且起到了美化的作用, 提高了生态环境。当绿色植物覆盖地表后, 将会增加水分的入渗, 减少地表径流, 具有不可替代的水土保持功能。

5.2.3临时措施监测结果

本项目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主要有临时彩条布苫盖、临时碎石压盖与临时洒水抑尘防护。共使用彩条布苫盖15600m2, 完成碎石量3100m3, 累计完成洒水量12900m3。从防止效果上看, 土体苫盖及碎石压盖后有效的抑制了风水蚀, 减轻了水土流失, 对改善施工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洒水后达到了一定的抑尘效果, 对施工环境保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做到了文明施工。

6 结论

上一篇:低碳管理行为下一篇:课本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