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精选8篇)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 篇1
···········
水土保持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位于深圳市〃〃〃〃〃〃,周围均为建成区,社区配套比较成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本次改扩建工程位于〃〃〃〃〃〃〃〃内,学校总用地红线面积为〃〃〃〃m2,本次新建项目占地面积3049m2。包括两个项目:教学综合楼占地面积793m2;铺装硬化地块占地面积2256m2。
用地范围内现状为砼硬化的篮球场,用地南侧有校园绿化带。总建筑面积5359.70m2,最高建筑高为6层,容积率0.565,绿化率35%。
工程总投资〃〃〃万元,水保总投资19.37万元(其中新增10.30万元)。建设起止年月为2010年09月至2011年3月。
二、工程设计过程
〃〃〃〃〃〃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综合楼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三个篮球场及周边地面设计、恢复部分施工过程中破坏的道路、绿化、路灯等设施等专业内容。
本项目为房地产类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为深圳市观澜第二中学。受〃〃〃〃委托,我院开展了对〃〃〃〃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院第一时间成立了项目组,根据主体工程提供的设计资料,项目组展开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水文水利分析计算、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 防治方案设计、投资概算和实施计划安排等,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于2010年3月完成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最后取得宝安区水务局的批复文件。
三、方案设计要点
1、设计原则和标准
(1)根据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明确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要求,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
(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做到以防为主、防治并重。
(3)依据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地形、地貌、地层特征、土壤侵蚀类型等,首先要做好工程路基工程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尽量减少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人为水土流失。
(4)坚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并注重施工临时水土保持措施与永久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
(5)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治理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及项目区防护安全性要求,设计暴雨标准选定如下:施工期临时排水及项目区路边排水设计标准采用20年一遇暴雨(5%)设计,永久性排水设施控制断面采用50年一遇暴雨(2%)标准设计,沉砂池设计采用5年一遇暴雨(20%)标准设计。
2、防治目标
(1)通过布设合理有效的分散径流措施,使施工期红线内的泥沙输出量控制在500t/km2·a以内,水土流失危害轻微。施工结束后,红线内的泥沙输出量控制在200t/km2·a以内;
(2)扰动土地整治率:预防和治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使因工程建设所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以上;
(3)拦渣率:通过布设临时排水沟、沉砂池、裸露地表绿化等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对项目区裸露地表进行防治,有效防治大面积水土流失的产生,使项目区施工期及施工后期拦渣率达到98%以上;
(4)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对因施工期间开挖、填筑而丧失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因本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达到98%以上;
(5)林草覆盖率: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一块区域后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减少完工区的水土流失,及时恢复地表植被,本改扩建工程的林草覆盖率为27%,可绿化地面植被恢复系数达到100%。
3、防治责任范围
本工程防治范围为红线范围内面积3049m2,另外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区面积200m2也是本工程防治范围,总防治面积为3249m2。
4、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针对施工期及运行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危害,布置对应的工 程、临时措施,进行综合防护,预防和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
(1)施工排水设计
场地现状为篮球场,场地四周均有现状排水沟收集雨水排入校园内的雨水管网,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可以利用这些排水沟进行排水。排水沟末端设沉沙池,经沉沙后排入现状雨水系统。
(2)沉沙设计
排水沟末端设A#和B#沉沙池,A#断面尺寸2.0m×1.5m×1.5m,(长*宽*深),M7.5浆砌石结构,表面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B#沉沙池断面尺寸3.0m×2.0m×1.5m。
(3)临时堆土防护设计
沿临时堆土区四周布设沙袋挡墙,暴雨来临时需用彩条布覆盖临时堆土及其他裸露地表,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减小水土流失。
(4)绿化设计
本改扩建工程后期绿化面积921m2,采用乔灌草混合配置,树草种选择如下:芒果、合欢、细叶榕、紫花马缨草、小叶棕竹等。
(5)洗车措施
在场地出入口处布设1座洗车池,对出入的车辆进行清洗,以减少泥沙带出项目区,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6)其它措施
为了减轻施工场地对外界造成的景观影响,沿道路两侧红线位置设施工围栏,控制随意扩大扰动区域。采取封闭式施工,同时也能增加工程施工安全性。
四、施工与设计变更
无施工与设计变更。
五、结论与建议
1、〃〃〃〃工程项目各有关单位(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及时解决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好地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造成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后期永久水土保持措施也基本到位,工程总体上达到了本水保方案的设计要求。
2、建议施工单位对项目区内植物的养护措施继续保留,保证其绿化效果的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 篇2
1 水土保持林规划原则
规划遵循的原则是, 从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程度、被保护的地形地势和经济条件、技术力量等出发, 紧密结合农田基本建设, 如梯田、谷坊、塘坝等各项工程措施, 做到以工程养林养草, 以林草护工程, 工程相互结合, 长期发挥防护效益, 沟坡兼治, 全面控制。
2 水土保持林规划方法
规划有主次之分, 先坡后沟, 先上后下, 从一坡一沟到一个小流域, 以至铺开某一河川的整个流域, 分阶段全面设计。水土保持林由于被保护对象及其流失区域的地形地势部位和侵蚀程度差异, 规划很多小林种如下。
2.1 分水岭防护林
在分水岭部位设计, 因为分水岭是径流的起点, 首先要防止分水岭地区水蚀、风蚀, 全面控制径流。因此, 对分水岭或下部坡度转陡处地段, 规划全面造林。如果规划地段原来是农田, 越过了耕种限制坡度, 可退耕规划造林;如未超过限制坡度的农耕地, 根据情况可迎水土流失一面规划水土保持林, 或在其四周规划林带, 既防风, 又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2 护坡林
梁峁坡的坡面径流集中, 这些地块水土流失严重, 往往形成密集的枝状沟。除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外, 就是在合理利用坡面土地的基础上, 设计护坡林, 达到调节径流和固土改土的目的。规划护坡林一般采取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阶的整地方法。而对坡面切割破碎的陡坡, 应规划鱼鳞坑整地。对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全坡面, 应规划全部造林。如坡面上现有农耕地或牧草用地, 可规划农田林网和草场防护林。护坡林树种以乔、灌树种混交为主, 陡坡可规划以灌木为主的灌乔混交, 缓坡可规划乔木树种为主的乔灌混交。
对较缓坡面的坡地草田林网, 规划技术规格是, 由若干主林带与副林带组成, 林带应呈水平方向设置, 由7~11行乔灌木组成, 宽15~25 m。副林带要垂直主林带或者随侵蚀沟两侧的坡缘、道路及坡向转折处设置, 大体呈现顺坡由上而下布置林带。但是, 由于地形多为弯曲, 林地宽度不强求一致, 可宽可窄。另外, 也可在林网内的梯田埂的外侧配置一行灌木, 起到护田护埂的作用。对林缘林带, 根据切沟侵蚀的发展趋势, 可在距离沟沿1.5~4.0 m处挖筑截流沟和坡边埂, 沿沟埂内外设计几种固土能力强的灌木或乔木树种进行造林, 实现固土工程和工程造林相结合。
2.3 侵蚀沟防护林
为控制侵蚀沟的溯源侵蚀和切沟侵蚀, 并充分利用沟地水分好的有利条件, 根据情况分别规划设计沟头防护林、沟坡防护林和沟底防护林。
2.3.1 沟头防护林。
在沟头上部的凹形集水区, 一般规划全面造林, 或在距离沟头边2~5 m处规划修筑沟头埂, 在埂的上方挖成蓄水的“卧牛坑”。在埂上规划适宜的灌木树种, 在坑内规划营造乔木树种。
2.3.2 沟底防护林。
一般在沟坡上规划造林, 如对坡度大、坡面不稳定的, 可设计劈坡调整坡度, 修筑边埂和窄带梯田工程, 然后在调整后的坡面上规划造林。
2.3.3 沟底防护林。
根据汇水面积, 沟底比降和下切侵蚀程度, 从上而下逐段设置土谷坊或编柳谷坊, 然后规划全面造林、带状或栅状造林。
2.3.4 护堤林和护岸林。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 篇3
【关键词】水土保持; 示范园; 景观生态; 规划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87-01
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为人们敲响了环境的警钟,因此,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园、加强景观生态的规划与设计,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一、水土保持示范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却日益突出,尤其水土流失问题,这是水土保持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原因。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及设计的方式加强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加强该地区的生态功能,同时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关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另外,水土保持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特殊意义还表现为,它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可持续思想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将区域化的水土保持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规划方式,在一个地区分析景观、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最终决出适宜本地区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并提出可行方案、建议及对策。
二、水土保持示范园景观生态的规划与设计分析
根据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及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实际设计需要,一般将示范园划分为四个基地,分别为:技术示范基地、技术培训与推广基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和研究基地、、科普教育试验基地。根据四个基地的不同目标细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各基地与功能区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1、科研试验区
开展水土保持的相关科研项目,是水土保持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其进步的动力来源。以科研成果作为生产指导、以科技服务社会作为试验区的设计宗旨。在科研试验区内,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的效益监测设施、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设施、径流观测区域、可变坡面径流场以及化验室设备仪器、气象站等,该试验区主要研究内容为不同坡长、坡度,以及不同的工程措施、植被覆盖率、施肥与降雨程度等对水土与养分流失的影响状况。通过与径流小区实验的观测相结合,总结土壤侵蚀规律和土壤养分等化学物质在径流泥沙中输移的规律,进而为研制丘陵漫岗区的水土流失情况预测模型提供有力依據。
2、推广措施示范区
在该区域内,主要是以科技手段为支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功能、各种特色的示范工程,作为水土保持措施的示范区。在该区内,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水平,加强治理效果。
首先,改造坡耕地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内容,耕地受到侵蚀是流域内产沙的主要来源,也是限制区域内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水土保持示范园内,主要通过地埂、水平梯田以及改垄等方式,同时加以地膜覆盖、深松免耕以及秸秆还田等措施,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强生物肥料的绿色农业发展,做到科学控制水土流失,合理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林草保护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根本性措施,能够有效衡量治理成果。对示范园内目前已有的各种适宜开展林化的荒地,按照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治理。林草措施大多是通过建设坡面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作为示范典型。在示范区的景观生态选择树种时,可采取工程整地进行造林,应选用改良的树种作为辅助措施。
3、苗木展示示范区
该区主要负责引种、培育优良的保土植物来提高开发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同时一些奇特的园林植物,也能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例如种植落叶松、柏树、柳树、杨树、桦树、樟子松、云杉、刺龙牙、胡枝子、火炬树、丁香、胡枝子、玫瑰、水腊、红瑞木、榆树、地锦、椴树等各地较常见的保图树苗,通过树立说明牌的方式,示范其所属科目、用途和用于水土保持的特别功能等。
4、科普教育区
在水土保持示范园内,建立科普教育楼,在该楼内设置水土保持展览室、电化教室、监测管理室、水土保持观察室以及植物标本室等,通过展览的方式向参观者宣传水土保持的功能及作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5、生态自主修复区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是提高植被恢复率、有效加强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区域内生态修复的能力,可在示范园内规定的区域设立水土保持的效益观测小区,对生物生长情况、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水土流失状况等相关要素进行检测,为设计生态修复功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立新.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中应当重视的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09(2)
[2]张崇庆.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平[J].中国水土保持.2005(5)
[3]王治国、王春红.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1)
[4]张永江、张瑞.水土保持规划中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方法——以三江河流域为例[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1)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 篇4
通过对三坪沟流域水土保持各类治理措施进行优化配置设计和对梯田、人工林、人工草、谷坊、封禁等防治措施的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完成治理后,林草地所占比重由初期的17.89%提高到40.56%,各项措施年总减少土壤侵蚀量6.50万t,年增加产值278.05万元.
作 者:金霞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S1关键词:三坪沟流域 综合治理 优化配置与设计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 篇5
一:游戏体验被打断的现象
我们设计游戏的目的就是要让用户能够高效、愉悦地体验,使我们的产品发挥用户的智慧、提高产品的效力。但事实上我们却常常在无意中已经打断了用户的体验行为。
例如:RPG游戏中我们的包裹经常会满,要求及时腾出空位才能安放后面获得的物品。最常规的游戏会有文字提示:需要更多的包裹/包裹已满(让用户自行处理),而此时用户正在很投入地体验某个玩法或任务,这样的提示首先会先打断用户的行为,即使这样的提示,用户也无暇顾及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才最妥当,它的意识里只想这赶紧把不用的物品处理掉,腾出空位安放更好的物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包裹里不用的物品扔掉。而这样造成的损失已经远不止打断用户的体验“流”严重。
如上图流程所示,就最简单的处理包裹里物品的方法——直接扔掉,就要经过至少7个步骤,如果采用其它方式,可能步骤更多,操作更复杂,耗时自然一个比一个长。而且一般人都有一个心理,不愿意白白浪费自己的东西,即使这样处理,每次也只会腾出几个空位,满了之后没办法再处理,游戏体验就这样一次一次地被打断。这里还只是其中很简单的一个包裹空位处理的问题,类似的打断机制在游戏中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用户的注意力,避免破坏用户的专注状态?
为了保持用户的专注状态,创造流的感觉,那么用户和游戏产品的交互必须是透明的。就如同一个小说写的很好时,作者的技巧消失了,读者能够在不被作者的技巧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下清晰地理解故事和人物。类似地,当一个产品和用户交互的很好,交互机制消失了。让人们和他们的目标面对面,而意识不到软件的介入。虽然要做到这点很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这些策略至少可以让游戏交互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遵循用户的心理模型
在很多情况下,多可能是件好事。但在交互设计的世界中,正好相反,我们应该不断地在减少界面元素的情况下仍旧保留产品的功能。这是由用户的心理模型决定的。Alan Cooper在其著About Face3: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一书中曾经形象地描述过“现实模型”、“表现模型”和“心理模型”之间的关系,用图示说明大概如下:
游戏中的这三个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
实现模型:后台技术实现
表现模型:交互设计师将游戏的玩法机制展示给用户的方式
心理模型:用户感觉到游戏该如何操作,以及游戏产品是如何帮助用户完成这些操作的
人们的心理模型往往比现实要更简单,
表现模型越接近用户的心理模型,用户就会感觉游戏越容易操作和理解。一些小游戏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到位,例如: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这类游戏的表现模型都很简单,但用户可以直接面对面地和游戏目标交互,几乎没有打断机制,可以一直保持专注的状态直至自己主观想中断。
(2)注意处理好负面信息的反馈
我们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既会有升级、技能提升、装备升星、PK胜利等极大满足玩家成就感的正面信息反馈,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背包满了需要腾出空位、药品没了需要购买药品、死亡了需要复活等负面信息(也有可能是错误信息提示)的反馈。而当游戏系统为用户提供这些信息或者反馈时,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很不幸,最常见的方式是不分正负信息,都在主界面上直接文字提示或弹框提示,在返回常态之前,也就是在用户能够继续任务之前处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模式。
但事实上人是有情绪的,而计算机没有,人在感受正负信息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正面信息就不多说了,当然是越凸显越能体现玩家的成就感;但当用户看到一个错误消息提示时,就好像被另一个人说他笨。其实对于用户是很尴尬的。我们很多的用户界面设计者都误认为当人们错了时,喜欢或需要别人告诉他们。但其实这种推断是不正确的,它忽视了人类的天性,绝少有人愿意听机器说他们是错误的。你把这个称为“抵触”,但这是事实。用户在责备自己之前,会先责备发出消息的那一方。
因此我们在设计负面信息反馈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让玩家感受到自己的失误,又不能太过强调问题的严重性,有时甚至导致该问题没有解决,后面的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别说是想要保持用户的体验“流”,最后可能直接会导致用户的流失。
总结: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 篇6
一、课程标准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家园》的第三课。在前面两课已经介绍了我国的国土、人口等基本情况和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本课紧接着介绍我国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不仅能够使学生比较概括地了解我国的地域差异,还能通过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辩证地对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同时,本课内容为学生第四单元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阅读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加上前面的学习已经介绍了有关中国的一些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气候等,也使学生能够对基本的自然环境有一个了解,有了知识的铺垫。但是初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分析能力不足、对于我国各地区之间交流互补的实例也缺乏体验,因此对于分析我国南北方、东西部差异学生需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感知出发,让课堂生活化。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在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评价它们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南北方、东西部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生活、经济水平的影响;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演示法、对比教学法。
七、教学流程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吗?
生:知道(不知道)
师:你们认识它的主持人孟非吗?
生:认识(不认识)
师:今年六月又推出了一个由他主持的新栏目,叫“非常了得”。节目一经播出,就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你们有兴趣参加非常了得吗?今天,我们就把节目搬进课堂,你们都是嘉宾,老师就充当一回主持人吧!咳,先让我来介绍一下节目规则,大家听好了!我们选手的唯一任务就是分辨出表述的真假,回答正确之后顺利地进入下一关,并能获得相应的奖励得分。我把现场嘉宾分成两组(分组),你们就是一个团队,将合作闯关,每组基础分一百分,闯过一关加一百分。哪组得分最高,我们将现场颁奖!今天,要闯关的范围就是中国的东南西北四大区域。闯关的目标是6关。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Action!
<进行复习>
师:请看第一关:南北初印象
师:屏幕上出现的这辆公交车,它是在衢州拍摄到的。请判断,是真?是假?
生:真的(假的)
师:恭喜你,答对了!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车轮上有铁链
师:它的用途是?
生:用于防滑。
师:知识面真广。这就是防滑链,能在结冰或者积雪的路面有效防滑,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一般来说,这种装有防滑链的汽车会比较普遍地出现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生:北方。
师:的确如此,越往北,它就越普遍。轻松闯过第一关。进入第二关:一线分南北。
师:说到南北,我国地理意义上的南北方分界线是什么吗?
生:秦岭—淮河一线。
师:参照中国地形图,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生:上来指出位置
师:正是这一条线,将我国分成了南北两方。在南北分解想上有这样一个雕塑,有人说它是中国南北分界地标,请判断:是真?是假?
生:真的(假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说说你的原因
生:……
师:的确,这就是我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性建筑。它就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蚌埠市跨越了一条河流从而号称“一城跨南北”,猜猜它跨的是哪条河?
生:淮河。
师:真聪明。同样是这个雕塑,难度升级。大家猜猜这里的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
师:你为什么这样判断?
生:……
师:有道理。建筑师用冷暖色调形象地表达出了南北差异。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的南方往往是阳光温暖、溪水潺潺的,;而北方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真的是这样吗?请看第三关:哪一方更冷?有位哈尔滨网友写下了这样一段感言,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
生:朗读
师:浙江位于我国的南方,这里的冬天比北方更冷,是真的吗?
生:真的(假的)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生:……
师:别急,让我们来分析这两幅图。
师:这是杭州的气温降水柱状图和哈尔滨的气温降水柱状图。观察两地的气温和降水,你发现了什么吗?请将小表格补充完整。
|
哈尔滨(北方)
|
杭州(南方)
|
一月均温
|
|
|
七月均温
|
|
|
冬季降水量
|
|
|
夏季降水量
|
|
|
生:从气温上看,冬季气温南方地区确实比北方地区低。但是冬季降水杭州比哈尔滨多。
师:嗯。北方温度低,但南方湿度低!南方比较湿润,湿气会从人身上吸收热量,所以给人感觉是阴冷,而北方比较干燥,空气湿度小,是干冷。所以北方人在浙江过冬“不习惯”。可是,是不是所有的南方地区冬天都这么冷呢?
生:不会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海南
师:是啊。现在有很多北方人会选择去海南过一个温暖的春节。
师:由此可见,我国南北方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区域之间,还体现在区域内部。
师:难题解决,我们继续闯关!哦,恭喜您,已经成功闯关前三关,现在是中场休息时间,完成学案上的表格,以便更好地奋战下一回合哦!请同学们把“南来北往话差异”快速地填起来。
师:好。请一个小组开火车下去把差异说出来。
生:开火车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
师:很好,很全面。我们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南北方出现如此差异也有其原因。请同学们挑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深入地分析原因。
生:……
师:还有哪位同学对于某种现象的原因不清楚吗?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
师: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这些原因,我们来看一下,其中我们提到最多的是什么?
生:自然环境、气候……
师:从对差异的原因的分析中,大家可以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生:南北方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北方和南方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认识、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
师:完成表格,中场休息结束。请看第四关:贵州的困境。
师:据新华网最新报道,我国贵州地区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贵州将向贫困发起总攻。请判断,是真?是假?
生:……
师:恭喜你!又答对了!再加一百分。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把中国分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你认为贵州属于东部还是西部?
生:西部。
师:其实,西部有很多地区,虽然不像贵州一样贫穷,但与东部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你能说说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贵州的发展吗?
生:……
师:嗯。可见,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难道西部给人的印象仅仅是落后,一无是处吗?请看第五关:西部聚宝盆。屏幕上显示的这两张照片都拍摄于柴达木盆地,这是真的吗?
生:真的(假的)
师:你确定吗?
生:……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
师:上面的照片具有西部的味道,因为干旱。下面的照片是湖水?大家仔细观察,湖水的边上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的,那是什么?有谁知道?
生:……
师:柴达木盆地被成为“聚宝盆”名副其实。这里的钾盐储量占全国的97%。其实,我们的西部地区不仅钾盐资源丰富,还有很多其它的资源。参照《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西部有哪些资源。
生:说出西部的资源
师:西部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还有许多其它的优势。请一个小组开火车说说西部地区的.优势
生:开火车说西部优势。
师:正是因为东西部各有优劣,所以他们需要进行交流与互补。请大家完成“东成西就须互补”。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东西部的交流与合作吗?
生:……
师:当然,不仅东西如此,南北也一样哦。现在我们已经闯到了第五关,还剩最后一关啦!赶快一起来看看吧。第六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张拍摄于东部平原的照片,是真?是假?
生:……
师:其实,这就是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自清朝以来,当地人引黄河水灌溉,经过祖祖辈辈的辛勤耕耘,终于在黄土地上种上了出了绿色的庄稼,看上去就跟江南一样美丽。可见,不仅仅是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的活动会不会影响环境?
生:会的
师:那要是人类乱砍乱伐呢?自然环境会变成什么样?
生:环境遭到破坏,生态遭到破坏。
师:同样的环境,如果我们合理利用自然,就能造福人类,如果我们破坏自然,不遵守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不仅仅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会影响一方水土哦。关键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师: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授予“非常了得奖”!(现场颁奖)那么本期节目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我们下期见!
八、教学反思
根据课标2-5,我选择了复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课。本课内容包括秦岭淮河分南北、东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三部分内容。整节课上下来,个人觉得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优点:1、本课利用江苏卫视《非常了得》的节目形式贯穿,避免了将复习课上的枯燥,调动课堂气氛,将复习课上的活泼生动,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本课中选用的例子全部来自生活中,让学生判断真假引发学生兴趣。通过闯关加分的形式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分组合作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3、利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如防滑链、南北地标、哪一方更“冷“等,真正做到了课堂源自生活,课堂服务于生活。有其是探讨哪一方更“冷”,不仅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困惑。
4、在判断真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判断真假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5、在复习课上,将已学过的只是进行整理,但是更多的时候用在知识的运用上,将所学知识提升,抓住了复习课的本质,已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
6、最后,对本课内容还有一个提升——不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能影响一方水土,达到深化课标、深化教材的目的,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不足:
1、虽然运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但是,每个材料都还没有深入挖掘,材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教师的语言未能做到像一个真正的主持人那样连贯,过渡也不够自然。
3、预设的痕迹过重,面对未预设到的学生的回答,没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应对。
4、对于重点难点,没有突出。
5、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应该要考虑到每个学校的学情也是不一样的,应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6、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升华的时候,教师讲的太多,应该可以让学生来得出结论。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 篇7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设计实施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施行, 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有经水利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才能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 不论是何种建设项目都要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有:项目区域概况、水土流失预测、施工设计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水土保持方案对于建设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环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水土保持方案是项目施工部门针对项目开发区域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 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体流失现象, 保护项目区域水土资源的技术性文件。通过施工建设单位上报的水土保持方案, 水利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域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对施工单位采取的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适当作出修改意见, 对水土保持方案是否可行进行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 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的现状
虽然水土保持方案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 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没有得到施工建设单位的足够重视。
许多施工建设单位为了得到水利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能够制作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开工前十分重视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但是在施工阶段, 许多施工建设单位没有真正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内容, 也没有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更深入的修改和设计, 没有发挥出水土保持方案的真正价值。据相关部门的统计, 水利主管部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2000多个建设项目中, 落实和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工作的还不到200个。施工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少能邀请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 水土保持方案的后续设计不容乐观同时也迫在眉睫。
2 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落后的原因
尽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了施工建设单位要进行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工作, 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引起施工建设单位的重视, 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依旧落后。造成这种状况有如下几点原因:
水利主管部门不重视。水利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对施工建设单位前期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审查和批复, 对前期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工作比较重视。但是水利主管部门缺乏对施工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工作的监督和审查, 对于施工单位是否真正有效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工作呈现一种不管不顾的状态。由于主管部门缺少必要的监管, 施工建设单位为节省成本也就不再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工作。
缺少统一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虽然对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 也制定了相应的设计标准。但总体上, 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标准, 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的要求也不够明确, 相应的制度和配套措施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些问题导致了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现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水土保持方案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 只是附属在建设施工之中, 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的评价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在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时, 会遇到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水土保持设施的安全和质量, 使得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3 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是水土保持方案的具体化, 对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的主要内容应有以下几点:
3.1 合理设计, 严格报批。
在进行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施工时, 必须严格依据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 根据方案内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施工。对方案中的不合理内容技术进行调整, 使之符合水土保持的需要。施工建设单位要对施工区域内有可能出现水体流失现象的区域进行严格调查和记录, 详细记录这些区域的细微变化, 严格控制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如果施工区域内的水土流失部位出现变更情况, 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详细备案, 并对施工建设单位进行相应的指导, 使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方案更加合理。
3.2 重视专项设计。
当建设工程进入招标阶段后, 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施工工程的各项环节基本明确, 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范围、对象、措施等具体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 这时就应该进一步使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细化, 保证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施工的有效性。中标的施工单位要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的具体要求开展工作。要注意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和控制, 保证施工过程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施工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都必须在相关文件中标明, 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追究责任。
在施工过程中要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对水体保持措施进项科学设计, 对施工区域、料场、生活区、施工道路等基础设施都要进行合理规划, 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方案。在进行设计时, 要以水土保持方案为指导, 结合施工区域内外的环境条件、水土保持想要达到的效果等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适当改进, 这样才能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 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
3.3 加强监测。
为了达到最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就需要不断对各项工程进行监测。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初期水土流失的情况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监测, 监测点一般选在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当这些区域出现问题时, 要及时进行处理。要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相关部门也可以对监测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使之更加符合监测的需要。在运行过程中, 要不断对监测方案进行细化和优化, 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
结束语
总之, 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和制定, 为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情况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现阶段, 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阶段, 部分单位对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施工建设单位必须重视水土保持方案的后续设计, 提升水土保持方案的后续设计的质量, 使水土保持方案的后续设计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为减少水土流失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天祥.贺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初探[J].中小企业科技, 2007 (8) .
[2]陈立华, 夏文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 篇8
【关键词】小流域;生态治理;坡改梯;环境 0.项目概况
天等县坡塔小流域位于天等县宁干乡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7°01′~107°08′,北纬23°08′~23°14′之间,流域面积49.17km2。小流域长度约13km,宽度约3.80km,形状为一扁形树叶状,距县城约18km,小流域属中低山地貌,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与流域内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相吻合,境内最高处为九九岭,最低处为宁干河下游段,海拔高程832m~450m,相对高差382m。
小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温度20.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mm,最大年降水量2033.7mm,最小年降水量955.2mm,雨季为5~9月份,汛期雨量占全年雨量80%左右。年均日照时数约1518h,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20mm,无霜期为329天。水土流失的主要型式为水蚀。侵蚀方式以面蚀较为普遍,水土流失面积1545hm2,占流域总面积的31.4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273.24hm2,中度侵蚀面积266.16hm2,强烈侵蚀面积5.60hm2。流域年平均侵蚀量3.63万t,水土流失范围内土壤侵蚀模数为2352t/km2·a。
流域沿宁干河两岸分布,多年来由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流域涵养水能力差,雨季洪水泛滥,枯水期断流,河岸遭冲刷,农田被淹,导致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影响了流域内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1.项目建设目标及规模
为改善坡塔小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流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根据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确定如下建设目标:(1)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到项目实施期末,全面完成计划治理任务,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3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83.03%,治理措施符合质量标准,年减少流域土壤侵蚀量2.47万t,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2t/km2·a降为800t/km2·a。(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小流域综合整治,在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植物措施建设,各项治理措施配置合理,建成有效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防御体系,使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特色产业得到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到实施期末,林草覆盖率从现阶段的63.59%提高到77.89%,流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3)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流域内农业生产现阶段以粮食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蔗等,品种单一,经济价值不高;经济作物为甘蔗,还有少部分为辣椒、黄豆。近年来由于市场萎缩,项目区农村经济逐年下滑。为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天等县县委和政府把开发型生态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以绿色产物为经济支柱,搞好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木林产业。到实施期末,流域内农村各业产值可增加292.33万元,人均耕地1.29亩,耕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土地占总面积的比例由治理前的20.41%、16.50%、25.46%、6.47%调整为19.73%、27.72%、20.96%、0.44%,平均粮食单产达到300kg人/年,农业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09亩,农村人均增加特色产业开发用地0.68亩,农业人均年产值提高到3834元。
从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治理、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的原则,本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15.45km2,设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3km2,工程建设规模是坡改梯面积44.50hm2;种植经济林3.79hm2;营造水保林336.88hm2;封育治理措施897.65hm2。
2.生态治理措施
根据坡塔小流域的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状况,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的角度出发,以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能充分发挥治理措施的最佳效果为目的进行小流域的生态治理。生态治理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封育治理措施:
2.1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坡改梯、坡面水系工程、田间道路、排洪排涝工程、沟道工程等。
(1)坡改梯:根据小斑调查与勾绘以及小流域基本农田发展指标,结合流域土地利用调整布局,确定坡改梯实施面积为44.50hm2,布设在伏漫水库大坝下游永乐村内。本次选择坡改梯的地块坡度较缓(一般在5°~15°),土质较好,距村庄近,水源及交通条件方便,且具有一定规模和集中连片的优势,有利于机械化和水利化的实施,梯田田块沿等高线带状布设,并根据地形、降雨和水源条件在坡面横向、纵向设计配套水系、道路工程。
(2)坡面水系工程:为了防止坡改梯上部坡地的雨水流入梯田内,在梯田上部坡地设置截水沟拦截坡面径流,并通过排水沟引走,以排除地表水。排水沟设在田块两端及田间道路的外侧。截水沟设计总长2.13km,排水沟总长2.00km。蓄水池布置在截水沟汇流最低处,为开敞式圆形蓄水池,每个池子容积为60m3,共3座,以满足旱期的供水要求。沉沙池布置在截水沟汇流进蓄水池之前位置,为矩形沉沙池,单个容量4.50m3,共6座。
(3)田间道路工程:为了便于农作、运输、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及维修,在梯田田块间修建田间道路,主要为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度为2m,因坡就势布设,道路纵向坡比控制在3~15%。田间道路设计总长1.94km。
(4)排洪排涝工程:宁干乡乡部所在宁干街由于排洪、排涝设施年久失修,淤积堵塞严重,导致排水不畅,为有效防止由山坡上汇集的地表径流对农田、引水渠道和村庄房屋的冲刷,对原有排洪、排涝设施实施整治措施。新建各种排洪沟渠总长670m,维修原有排灌渠240m。
(5)沟道整治工程:流域内宁干村有条泥石流冲沟,每当雨季时暴雨洪水挟带泥沙从沟头冲刷而下,在冲沟出口形成扇形冲积严重,原先建在冲沟出口的土谷坊已被雨洪水冲刷出一大缺口,失去了原有防护功能。通过对冲沟情况的调查,沟头防护措施采取在沟头坡面外延5m处设置总长50m排水型截水沟,根据地形选择在沟底比降较大的沟段布设谷坊两座,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建造。
2.2植物措施
包括种植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
(1)水土保持林:除保留现有林地外,主要针对流域内水土流失中、强度以上适宜营造林地的荒山荒坡、荒草地及25°以上的坡耕地等地块,因地制宜种植水土保持树种。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林草覆盖度。根据实地调查,本次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适宜西南地区生长且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木树种,乔木树种任豆树及灌木树种山毛豆。本次实施造水保林面积约336.88hm2,主要分布在受地表径流冲刷严重的沟头和伏漫水库库区周边等地区。
(2)经济林:本次流域治理选择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土质较好、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头进行造林,营造经济林总面积3.79hm2。选择生态特性与小流域立地条件相适应、并有良好经济价值的树种,本次流域治理选择的经济林树种为黄花梨。
2.3封育治理措施
对流域区内高山远山的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非耕地的轻、中度水土流失区及所有山坡顶部全面实行封山育林,依靠自然修复能力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以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地表植被覆盖度。本次实施封禁面积为897.65hm2,主要分布在永乐村和宁干村。要求采取全封闭的管理方法,连续3年。包括管护、设置封育治理宣传牌、补植和隔离防护措施等。
(1)管护:派专人对封禁区进行管护。
(2)设置封育标志:在封禁区内建立工程碑,在通往封禁林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口设置封育治理宣传牌。
(3)补植封育:本次治理设计选择小流域内郁闭度较低的疏幼林地块进行补植措施,疏幼林地面植被稀少,采取补植措施,主要造林树种为任豆树,本次治理补植面积170.50hm2。
(4)隔离防护措施:在村民、牲畜活动频繁的封禁林区处布设一定的隔离防护措施,采用预制混凝土柱+铁丝网的措施。
3.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三类。三者间的关系是:在保水、保土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1生态效益
(1)蓄水保土效益:根据典型观测数据结合效益分析结果,确定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坡改梯等各种措施的拦蓄水量分别按每年400m3/hm2、250m3/hm2、450m3/hm2,保土量分别按60t/hm2、30/hm2、45t/hm2。经计算各项措施每年内将生产保水效益14.79万m3,保土2.47万t。
(2)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减少沟道泥沙淤积,防治洪水冲刷农田,减轻沿途村庄、农田的洪涝灾害。
2)产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危害减轻。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形成了立体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蓄水、保土能力增强,防止土地继续遭受破坏,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继续扩大。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沟道治理工程的合理布设,有效控制耕地水土流失,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通过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实施生产恢复措施,增加了林草植被面积,提高林草覆盖率,生态环境日渐恢复,人类以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改善。
3.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有:
(1)通过项目的实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生产结构,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2)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恢复部分损毁农田,并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项目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实施该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用武之地,得到合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3)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项目的实施可提高流域内群众的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使流域内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3经济效益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类。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指通过坡改梯和沟道治理工程的合理布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后,耕地粮食增产,营造水土保持林增加木材的产量和产值。间接经济效益指量化分析的蓄水减沙保土效益。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推荐阅读: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0-10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06-06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09-09
水土保持评价论文09-25
水土保持监测论文06-15
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设计06-27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论文10-28
从水土保持角度优化和控制水电工程设计09-25
水土保持模式05-18
水土保持专业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