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的水土保持措施(共7篇)
河道的水土保持措施 篇1
在生态系统管理中,河道的治理至关重要,除了要满足生态发展需要之外,要尤其注意防洪安全和植被保护,针对城乡开发和旅游行业的发展等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现代河道治理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对多方关系进行协调,加强河道管制,减少水土流失。首先要弄清楚当前水土流失的问题。
1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河流对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素,兼顾着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一般河流的形状及支流大小都会对河道治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对河道的支流缺乏思想上的统一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治理过程中,植被的保存率比较低。
当前对河道管理中的水土保护意见不一,很多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而只是一味的考虑经济发展,对潜在的水土流失威胁不为所动,在对保护区的环境治理中,难以权衡企业和政府,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平衡。所以,在水土保持过程中,监督管理是比较欠缺的一个部分,在治理和破坏共存的现象中,监督部分发挥的作用比较小,水土环境的破坏速度甚至要高于水土环境的治理。再加上严重的人员欠缺和技术不足,导致水土保持工作难以正常维持。
2在河道治理关注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在河道治理中,要适中坚持自然修复的原则,科学处理河道管制问题,一个良好的河流形态是保障河道健康的基础,治理中需要坚持以自然修复为基点,保障河流的自然流动和足够的水源、保障其支流和其他水系的畅通、保障河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长环境、保障河流的湿地和湖泊沟通,形成生物和水流之间的相互流通,具备良好的控污能力,保证水质的干净健康。
另外,河道管理中还需要注意对植被保护及堤坝建设的科学性,使用全新的生态理念进行河道治理。当前很多河道治理运用的是土石堤坝,将岩浆砌石进行堤坡的修筑,然后进行一定的绿化保护,通过绿化不仅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能美化环境。利用新的生态理念对河流进行治理,就需要及时的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及河流治理方法。防前一般采取的是疏浚河道和加固堤坝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很难达到根本上治理河道水土问题的效果,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生态河道逐渐提上日程,在治理过程中不单单是治理单位单方面的工作,而是通过相关部门的集体习作,对生物和工程等进行共同的协调处理,从而确保河道的综合管制。
3如何在河道治理中进行水土保持
加强河道治理,确保生态平衡,加强水土保持是当前河流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现代生态系统和生物理念的共同指导下,加强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需要在构景中加强水土保持的工作规划,发展农林地建设、加强生态平衡和生命生活环境的恢复,提出对河道治理的综合管理。
3.1要在河道管理中加强水土保持的构景规划
在整个河道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湿度、河槽等整个灌溉系统进行规划,建构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在水域管制的时候强化对水土保持的构景。
3.2要加强农林灌溉的科学化
3.3要加强河流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
在自然环境不断发展的今天,河流的生命孕育对人类文明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对生态规律的保护,加强河道管理的稳定性,对流域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恢复,加强动植物种群的保护,建设相应的保护区。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强化生态的自然修复,采取景观生态浮床种植水生生物,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保护,进行生物栅的安装等,在河流的两岸建立鱼巢,通过喂养鱼苗来加强对水中污染的治理,提高水流的自然净化。建立科学的水质生态平衡,保护河流的生命力。同时需要加强对河流的综合治理,做好河槽的治理,对农田灌溉和水下游水库的治理也要维持在统一的水平线上。在现代河道治理中,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植被的破坏,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植树造林,植被的叶子可以有效的降低雨水对于河流两岸土壤的冲刷,降低流失率,减少侵蚀和损害。因此在河流沟渠和坡地,需要加强对土壤的固结,营造一个景观河道形象,同时进行植被的综合建设。另外,要对河道辐射区的耕作技术进行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加强地表的粗糙度,对农作物的产量提升有很好的效果。最后要对农作物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两侧的植被种植,对已有的植物进行保护,建立一个良好舒适的休闲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是当前河道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护当前水资源的关键步骤。在河道管理中如果脱离了水土保持,那么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将大大的减小,对城市建设和农林灌溉的效率也将降低。要保障现代人们生活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就需要建立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之上,强化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河道管理的科学性,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权衡考虑,建立比较科学系统的保护方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和学习,建立稳定的生态保护机制和科学的方案,保障河道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魏艳丽.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J]《防洪排水》2015年03期,2015.
河道的水土保持措施 篇2
玉溪师范学院
徐斌
一、防洪工程。加强河、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堤防为基础,控制性枢纽工程为骨干,防汛调度指挥系统为中枢,确保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继续加强建设以关田、铅厂二个圩镇防洪堤,并以此为辐射加强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洪护岸,另一个是以建立县城防洪堤体系,拉动小江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以发电和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安排留足防洪库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文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二、水利建设。抓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同时加快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灌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水利水资源有序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和建设水力发电项目,使水电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开口堤的修建。开口堤是在堤防的上游按一定标准设防,头部以下堤防高度逐渐降低,尾部不建堤,这样洪水就从尾部慢慢淹入区内滞纳洪水,可防止洪水从堤防头部进入保护区毁坏农田;洪水退后,保护区内洪水及时从尾部开口处排出,开口堤宜布置在干流区与河源区衔接段,还可与蓄滞洪区的布设相结合。这一技术的推广着眼于减少干流区洪水损失,进一步提高干流区的防洪能力。
四、堤防上设置溢洪堰。堤防上设置溢洪堰是指在封闭式堤防上选择一段,将其设计成允许洪水漫溢的堰坝,堰顶高程与规划防洪水位齐平,当遇超标准洪水时,洪水可从溢洪堰溢入堤防保护区。这样既可起到超标准洪水的滞洪,降低外口水位,保护重要城镇等设施安全,又可平衡两侧水位,起到保护堤防安全,减少水毁工程的作用。
五、防洪排涝。根据滨海平原河网河流汛期水位变化、外海潮汐条件,以及河网内城市、乡村、农田保护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调整,作出最优的排涝方案;并根据新的防洪排涝形势重新规划,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另外,滨海平原河网河流与独流入海河流治理最大不同之处是:除了要考虑排涝的效果之外,还必须考虑航道、河网水面率、调蓄供水作用和水产养殖等多功能的需求。为此,在河道规划方面,有必要实施新河开挖、拓宽、疏浚;对侵占河道的设施如违章建筑、鱼栅、桥涵等进行清障,实现一定河网水面率,保证通航及涝水通畅。
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 先制定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 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 以生态学治理为主线, 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马村河河道水土保持工程探讨 篇3
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势特征为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主要有涑水河、白沙河、青龙河、姚暹渠、泗交河、 清水河、太宽河等河流,其中东部山区的泗交河水资源较为丰富。马村河为泗交河主要支流,发源于泗交镇马家匣村,流经泗交、祁家河两乡镇,于祁家河乡上坪村汇入泗交河,总长16km,平均纵坡4%。本次马村河河道水土保持工程的整治段位于祁家河乡马村金楼山景区入口,距入河口9km,河道紧邻夏祁公路,整治河道长度0.22km。
2主要问题
2.1地质问题
工程涉及地层为绢片岩及钙绢片岩,两岸地层中地下水位均高于河床水位,断裂构造不甚发育,未发现大断层,隔水条件较好,马村河是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 地下水补给河水,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
2.2岸坡稳定
整治段为基岩山区峡谷型河道,河岸局部有耕地, 其余基本为自然边坡,坡度一般18°~ 25°。两岸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为岩质边坡,未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变形位移现象。绝大部分岸坡处于稳定状态,局部地段由于边坡较陡,有小规模坍滑掉块现象。库区两岸局部地段覆盖有低液限粉土、低液限粘土,但厚度一般不大,蓄水后会产生坍岸,其范围较小,对工程影响不大。
2.3诱发地震
区内未发现活动断裂等新构造,河道静水压力不大, 故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3水土保持设计
水土保持是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程序,确保保持水土的各项举措得到有力推进、有效实施,将水土流失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确保水土固有特性得以保持;项目区及直接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3.1责任范围
3.1.1项目占地情况
工程总占地面积83.18km2,按照土地使用性质可分为挖地、踏压地、工程永久占地。其中:1)挖地:挖地为工程建设的取土场,本工程的取土场布置在桥西村汾河高阶地上。堤防使用土方主要为粉土,工程取土场总占地面积38.6km2;2)踏压地:包括施工临时便道、 料场及施工现场压地等,本工程踏压地面积11.2km2;3) 工程永久占地:主要为主体工程占压区占地,占地面积为37.1km2。
3.1.2确定防治工作的责任区域
根据“谁进行开发、谁实施保护、谁造成流失、谁进行整治”的原则,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都要确定合理适当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域,并制定其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加以应对。经科学测算,马村河河道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区域总面积为83.18km2。
3.2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
工程位于汾河下游滩区和平原区,该区土地平坦, 土壤肥沃,土地利用率高,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轻微,属于预防保护区,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由于泥沙淤积,地面处于微淤积状态。该区属微度侵蚀区,侵蚀模数一般在500t/km2·a以下,因此该区无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及措施。
3.3水土流失预测
3.3.1预测时段划分
通过分析,确定该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建设时期”和“投入运行时期”两个时间段。工程建设期预测时段与工程施工年限相同,本工程建设期为6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为3个月,挖地、 踏压地及渣场占地时间为3个月。因此工程建设期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水土流失预测年限均取3个月。工程运行期的预测时段应根据施工扰动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考虑到项目区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较适合植被恢复,因此,在施工结束3年后土壤侵蚀模数可恢复到该地背景值。从以上分析,工程运行期的预测时段确定为3年。
3.3.2预测内容及方法
1) 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原区域地貌及植被损坏区域面积测算;建设垃圾废弃量测算;伴随工程建设而新产生的水土流失增量测算。
2)预测的方法。首先对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形式进行分析,结合工程设计和现场查勘情况,确定主要预测方法如下:(1)扰动原地貌、破坏植被的面积预测,主要采用汾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分析的方法;(2)可能产生的弃渣量预测方法,主要是分析汾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工程设计中挖填情况及其数量,经挖填平衡分析后,确定项目建设弃渣量;(3)水土流失的预测主要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法,利用经验公式进行流失量的估算,计算因子和计算参数根据类似工程进行类比,并根据本项目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3.3.3扰动原地貌和破坏植被面积
对原区域地貌和植被破坏的行为主要集中在项目的建设时期,位置主要分布在水土保持防治责任区域。通过对项目的综合测算分析得出:工程扰动原地貌和破坏植被面积83.18km2。
3.3.4弃渣量预测
通过对工程开挖情况分析,总弃渣量为16.8万m3, 渣土主要为耕植土和表层土。
3.3.5水土流失量预测
项目建设将会损坏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土体结构,降低原有区域的土地抗侵蚀系数,加快区域内的土壤侵蚀,引发新的水土流失风险。水土流失量的测算采取土壤侵蚀模数法,新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测算如下:
工程建设期:项目的施工期间会对相关区域的造成植被或多或少的损害,降低原有区域的土地抗侵蚀系数, 同时由于工作行为在某一时段骤然增加,使土壤的侵蚀强度迅速增强。
1)运用土壤侵蚀模数法对应区域的水土流失背景值,采用公式为:
Q0=m0×A×α
式中:Q0―土壤侵蚀量背景值(t) ;m0―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500t/km2•a);
A―破坏的地表面积(km2)( 不含弃渣场地) ;α - 计算年数1年。
2)扰动原地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采用加速侵蚀系数法,按下述公式进行流失量计算:
Qi=A×η×m0×α
式中:Qi―土壤加速侵蚀水土流失量(t) ;A―破坏的地表面积(km2) ;
η―加速侵蚀系数,取4左右;m0―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500t/km2·a) ;
α―计算年数( 按施工年限)。
通过计算,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为38.92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8.51t。
3.4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1)防治区的科学划定。根据该项目对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项目的设计布局,结合分区治理的规划原则,本方案将该工程的防治区划分为3类:挖地防治区域、弃渣场防治区域、踏压地防治区域。
2)防治措施。挖地:土料场开采中表层耕植土处理采取边开挖边回填的方式,施工完成后,表层土全部回填料场进行复耕,其费用已计入工程占压补偿费中。 弃渣场:通过工程措施平整渣面,利用植物措施防风固沙。在植物措施中采用种树和种草结合的方法绿化。踏压地区: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清理、土地整治,全部复耕,费用已计入工程占压补偿费中。
4结论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水利工程的可研报告和项目设计要极力运用新型节能科技,主动执行节能新标准,努力降低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消耗,实现能源物料的循环利用和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助推生态绿色社会建设,打造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S].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S].
[3]邵学军,王兴奎.河流动力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袁光裕,胡志根.水利工程施工[M].5版.武汉:武汉大学.
[5]吴持恭.水力学[M].4版.
河道保洁管理措施 篇4
一、河道保洁工作内容 河面保洁
1、主要是利用机械或人工对河道水面的垃圾,枯枝落叶,水草等漂浮物惊醒打捞清理及外运处置,从而保持河道景观,保护河道水环境。
2、要按要求配备保洁人员,保持河面清洁无漂浮物。
3、作业要求
(1)保洁船应有醒目的保洁单位名称。
(2)开船钱船员和打捞人员按各种职责做好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3)打捞的漂浮物应及时运至垃圾中转站或处理场。(4)河道内不经相关部门的批准不得擅自设置拦污装置。(5)每艘打捞船应配备2名保洁人员。
4、安全要求
(1)作业人员同意着装,持证上岗,水上作业时应穿着救生衣。
(2)遇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水上作业,并将船只停靠在安全指定地点。(3)保洁船在行驶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河道巡视
1、巡查范围
(1)除了对养护对象的日常巡查,还包括对涉河建设项目的监督巡查。(2)对各项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服务保障的重点巡查。(3)对河道防汛,设施抢修等紧急状况的特殊巡查。
(4)对违法违章行为和不文明现象进行劝阻,如游泳、钓鱼等现象。
2、巡查要求
(1)按要求配备巡查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进行应急处理。(2)巡查频次要求:每天全线巡查至少4次。
(3)巡查内容:巡查内容包括河道主题设施,河道附属设施。(4)巡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装备,零星垃圾及时处理。
(5)巡查时应认真负责,全面仔细,快生及时地掌握河道,河岸是否整洁。(6)巡查人员时对违法,违章行为有劝阻的义务,并及时上报。
(7)遇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应积极主动加强巡查,配合河道监管部门做好保障工作,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河道的水土保持措施 篇5
双辽市境内的河流有东、西辽河及其支流新开河, 均属辽河水系。
下面我以东辽河为例, 谈一谈东辽河河道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
东辽河发源本省东辽县宴平乡安乐村小葱顶子山东南, 于辽宁省康平县三门郭家子与西辽河汇流, 下称辽河。东辽河是双辽市与梨树县、辽宁省昌图县的界河, 从市内的新立乡荷化村入境, 流径柳条、东明等乡, 于王奔乡三江口铁路桥出境。
一、河道河型
(一) 河道河型的判别式
六十年代《水利学报》一期杂志, 方宗岱同志载文, 载有河道河型判别图:
图中:Cv——河道年际流量变差系数
P0——上游站含沙量
Pp——下游挟沙能力
Cv值的物理概念是河流年际洪峰变化幅度越大, 河道越不稳定。
P0/Pp比值越大, 也是河道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二) 江心洲型河道
所谓江心洲, 是四周皆水变动性不大, 可以居住和可以耕种的比较稳定的陆地, 称江心洲。
以国内外一些主要河流资料记载和推算研究看, 洪峰变差系数Cv由河心洲对比表分析, 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Cv<0.3和P0/Pp<1的河流都发生江心洲, 是稳定型。
(三) 变曲型河道
在研究变曲型河道成因时, 也同样这两个参数, 既然Cv<0.3是决定滩面上开的因素, 同时也是弯曲河道形成的原因之一, 因为弯曲河道有环流作用, 不断从凹岸向凸岸输沙, 滩面上开, 它的Cv可以大于0.3和Cv<0.4
(四) 摆动型河道
因为摆动性河型不具平面稳定两个条件, 因此必然Cv>0.5, P0/Pp≥1。
(五) 宽浅河道
在河道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后, 大量泥沙被控制, P0/Pp<1, 而区间洪水的机会发生Cv>0.4, 可发生宽浅型河道.
二、河型的变化
东辽河过去为弯曲河道, 现在仍为弯曲型河道, 介其宽窄、深浅和平面位置在变化。双辽境内温德河、二道河子、老背河、清河古道等的变化。
据《双辽县乡土志》记载“入温德河, 河深2尺阔2丈余, 再往南越扫竹台入长泡子, 泡子容水多, 水中多菱角尤万盛, 每春夏之交, 茎叶青翠, 水面浮漂。即秋, 居人收菱角, 辄得仁数十斗, 蒸食代谷。此泡又名二道河子。越东辽河必经之渡, 水满汇于辽”。又载“双山平地不及峰峦之多”, 然而每越一岗必有平地, 地掘5尺, 便有泉, 涓涓流长, 清而甘, 居人美之。
总之, 从新立到王奔120多华里, 泡子甚多, 有荷花泡、长泡、没牛泡等。泡与泡以二道河、老背河相连。西辽河左岸有清河故道, 从敖吉入境, 弯弯曲曲70多华里, 在清河嘴入东辽河。西辽右岸也有故道, 从白市起, 经朱大坑、小白沙桥、奔后旗大蒿子入西辽河。这些故道, 宽度从30—50米不等, 深6—7米, 有泉眼, 水多鱼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泉眼沟被淤死, 顾名思义, 原来沟深7米多, 沟槽呈U型, 建水库初期, 泉眼渗水之多, 冬季冰面鼓一米来的大包, 现在全部淤平。其它小河也如此, 不过有轻有重。
三、生态环境的变化
生态环境的变化,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是致使河型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 东辽河生态环境变化
据《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河卷》记载, “东辽河流域土地均被恳为耕地。林地较少, 植被较差, 而土壤又多为沙壤土, 因此, 水的沙含量较多, 水无停顿之所”。最大径流量与最小径流量之比, 东辽河为13倍左右, 由于植被差, 水土流失严重, 二龙山水库已淤泥沙2亿左右立方米。下游原宽5丈核15米, 窄3丈核10米。现宽达74米, 增宽5倍, 水深由1.5米变成0.3米, 减少5倍 (见太平水文站测水横断) 。
(二) 我市境内小河, 水泡生态环境变化
原业清河故道、二道河子、背河等, 其河道两边有小堤, 堤上长有柳树、榆树, 沟边长水蒿、芦苇、蒲草, 水中长满臭蒲草, 其密度行人困难, 高度达3-5米, 处于草木生态相挡风。解放后当烧柴, 植被砍光, 春风一刮耕地浮土被剥蚀, 都刮到泡和故道中, 沟道淤平, 泉眼淤死。
四、大搞水土保持, 恢复原来生态环境
(一) 生物措施
1、大于35度的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河道内耕地禁止种植农作物, 应种草植树, 固定土址, 防止风沙化。堤外30米护堤植树, 堤坡载种紫惠傀固结堤防, 防雨冲及风蚀。
2、围山打垅, 围山打埂, 垅、埂尽量水平。
埂上栽灌木——榆、柳, 不影响农作物的通风透光。
(二) 工程措施
较大的山豁, 沟道修谷坊 (或跌水) 沟头保护有条件的修石方或混凝土工程。石头方便地方要搞水平梯田, 不能忌讳“农业学大寨”一词。双辽河坨地的排干, 为减缓流速, 用楂子, 可暂修“高丽坝”。
只有水土保持搞好后, 水流潺潺, 溪水涓涓。Cv值变小, P0/Pp比值变小, 河道才能变成稳定型河道。
(三) 异地改良土壤, 发展牧业
(四) 现在平盐碱地一望无边, 过去曾为争草原轮钐刀的地方也变成了盐碱地。
草原碱化, 沙化, 退化相当严重。治理措施有:
1、建草库仑:2、人工种草;3、深松补播, 浅耕翻;4、生石膏化学改碱, (每垧地施2000斤) ;5、施过磷酸钙 (也叫过磷酸石灰) 改三 (每垧地施1000斤) ;6、用施牛、马粪改碱;7、沙压碱;8、种沙棘、灌木;9、挖排水排碱;1 0、以稻治碱。有两种办法, 一是抽、引河水明水进行压碱 (利用水中泥沙) 洗碱排碱;二是打井种稻, 搞垂直排碱。
(五) 以机械清淤挖糖
过去的泡塘或老河道, 只要清塘7米深, 就可挖出泉眼, 即可恢复大部分水面面积和水量, 又可改变小气候, 发展养鱼事业。这项工程要实施, 可有利于水利机械工业的起动。
挖塘要注意的问题, 挖出沙子必须马上栽树, 暂不能栽的, 要压稻草, 一米见方, 成井字型, 避免成为沙尘暴的起源地。
(六)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族对水土保持的认识。
水土保持作为基本国策, 全民对水土保持的认识逐步提高。实际上就让现在的人们明白, 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点遗产, 那就是“一草一木”。
我们现在修堤防、护岸是治标工程, 水土保持是治本。我们应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以治本为主”的原则进行河道治理。水土保持使大面积森林、草地改变生态环境, 有助于改变大气候。水土保持是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的大业, 要进行到底!
河道水土资源开发与效益问题探析 篇6
一、河道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措施
(一)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条件
徒骇河、马颊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你际变化大。历年平均降雨量在560—640mm之间, 春秋季雨量稀少, 夏季雨水集中, 占全年降雨量的61%—68%, 地表径流占全年流量的85%。根据水资源评价, 两河多年平均径流3.125亿立方米。由于受降雨量变化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的变化幅度也非常大, 连续丰水年与连续枯水年交替出现, 丰水年降雨量大而集中, 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枯水年水资源量严重缺乏, 形成大面积的长时间干旱。全市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呈递减趋势。聊城市徒骇河、马颊河堤防总长505公里, 堤防土地可利用面积12768亩。其中堤防林带面积6309亩;堤坡5227亩, 护堤地252亩。堤防土地顺堤成长条形状, 两河的林带宽窄不一, 其中徒骇河左右堤林带宽度为14m, 马颊河左堤林带宽度12m, 右堤林带宽为10m。
(二) 河道水土资源开发措施
1、加大蓄水工程建设力度增加河道蓄水能力。
为了加大河道拦蓄能力, 建设以灌、蓄、补、排多功能的工程体系, 先后在马颊河干流上建设了皮庄、张洼拦河闸, 改建了王铺、李奇拦河闸;在徒骇河干流上新建了昌东橡胶坝蓄水工程, 改建了刘桥拦河闸, 现在两河干流共有拦河闸、坝16座, 扬水站点517个, 其中永久性扬水站82座。一次性设计蓄水能力达到4774万m3。在灌溉水源较为紧张时, 实施跨流域调水。利用位山引黄二干渠罗庄闸调黄河水入徒骇河;利用位山引黄三干渠王堤口渡槽调黄河水入徒骇河, 开启王铺渡槽调黄河水及马颊河;通过彭楼引黄灌区的道口干渠调金堤河水入马颊河;利用两河干流的236座支流涵闸调蓄引黄灌溉尾水。拦蓄地面径流及引黄灌溉尾水。根据降雨情况, 在汛期即将结束时, 最大限度地拦蓄上游来水和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增加河道蓄水量。同时, 在农田灌溉季节, 利用沿河各支流分布广的优势, 将农田灌溉尾水排入河道, 关闭各拦河闸进行蓄水, 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2、落实堤防承包责任制。
选择好堤防承包专业户, 是搞好堤防造林的关键措施之一。与承包户签订堤防承包管理合同书, 明确其双方的权力、义务和收益分配方法。推行堤防承包投标制, 开发土地资源, 必须通过投标才能进一步提高土地承包价格, 才能调动承包户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资源效益。实践证明, 投标地段的经济效益增加了62%。改良土壤墒情的技术措施, 搞好造林地的土地平整, 是植树造林的基础工作。堤坡植树时, 造林苗木的选择是造林的关键环节, 要选择适宜堤防特点的优质壮苗, 比如中林107、108、2001、2025等优良品种。苗木下地后一是要加强苗期的管理, 防止人为破坏。同时堤防高亢缺水严重, 每年灌一、二遍水是必须的, 尤其是堤防保水性能差, 更需要适时进行灌溉浇水, 对新植树来说, 麦前必须浇一遍大水, 严防缺水旱死树苗。
二、河道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分析
1、河道水资源开发效益分析
徒骇河、马颊河灌区, 自1985年开发引河灌溉以来, 河道平均年度蓄水2亿m3。其中直接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平均每年8632万m3, 灌区供水涉及阳谷、东昌府区、开发区、冠县、茌平、高唐、临清等7个县市区, 33个乡镇346个村庄, 灌溉面积达65万亩, 受益人口20.76万人, 直接增加经济效益280万元, 有力地促进了沿河农业丰产丰收。收取两河水费增加了管理单位的经济实力, 新建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 使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工农业生产, 水利产业也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水资源开发改善了水质, 河道工程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河道水资源开发可以增加河道的蓄泄水量, 冲刷大量污水, 稀释河道污染浓度。同时, 河道蓄水可以抬高地下水位, 使超采地下水形成的漏斗得到回灌, 沿河人民告别苦咸水的历史, 一大批已经报废的人畜饮水及农业灌溉工程再度得到利用, 避免了大量资金的浪费。河道蓄水使长期荒芜的河床得到滋润, 清水常流避免了河道的次生盐碱, 改良了河道景观。特别是聊城昌东橡胶坝蓄水工程, 从过去杂草丛生、蚊蝇横飞的河床到现在的碧水荡漾, 渔翁垂钧, 生机盎然, 已经成为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
2、河道堤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分析
堤防造林带动了沿岸堤防承包户勤劳致富。由于新的堤防土地承包政策权属明晰, 利益直接, 适应了市场经济规律, 极大地调动了承包户堤防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承包户的辛勤汗水和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 也将换来较高回报, 按照现在的树木价格计算, 一个承包户承包200米堤防, 8年后其价值将达7万元。现在徒骇河、马颊河堤防木材蓄积量已达到30万立方米, 经济价值达到8000万元。堤防造林已成为沿岸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绿色银行”, 河道堤防也成为沿河群众致富的经济带。
据测算, 堤防造林对比非林带区平均风速降低40—50%, 夏季地面温度平均降低0.9—2.7℃, 土地蒸发量减少30—38%, 土壤含水量增加23%, 相对湿度提高7—10%。两条堤防绿化带改良了小气候, 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条件, 由于堤防树木根系发达, 固结了土壤, 浓密枝叶消弱了降雨对堤顶、堤坡的冲击力, 起到了固堤护坡的作用。经测算, 徒骇河、马颊河每年减少堤防整修土方30万立方米, 节约工程经费240万元。堤防植树造林后, 徒骇河、马颊河堤防的木材蓄积量可以达到60万立方米, 一大批农民从事木材加工, 出现了一大批木材加工企业, 组成了许多运输专业户, 产生了几十个木材交易市场, 安置了大批劳动力, 维护了社会稳定。健全了社会化工程管理网络。健全社会化工程管理组织, 走“水利为社会, 社会办水利”的路子, 是开发堤防土地资源效益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结论
近年来通过建设河道拦蓄、引水工程, 进行跨流域调水;通过堤防土地承包投标、改变承包方式、增加土地经营的科技含量、调整堤防土地种植结构、建立社会化工程管理网络等措施, 高效、优质开发土地资源这种水土资源共同开发模式, 有力地增加了河道管理单位的经济实力, 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转, 更好地发挥了水利工程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在两河每年可调蓄水2亿立方米, 引河灌溉面积增加到140万亩, 直接增加经济效益280万元, 两河堤防已经栽植优质速生丰产林60万棵, 经济价值达2000万元, 仅此一项, 管理单位每年的堤防土地资源收入由原来的80万元, 增加到现在的200万元, 堤防植树造林创造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通过河道堤防承包所建立的社会化管理组织, 每年可以节约河道管理经费80万元。河道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决了制约河道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 促进了河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金龙, 董新光, 王毅萍.《水资源保护》, 2009年2期.
河道的水土保持措施 篇7
关键词:汉江,河道堤防,水土资源,开发
一、汉江中下游流域概况
自古以来, 长江孕育着半个中国文明的发展, 位于湖北省及陕西境内的汉江则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它同样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估计的帮助。汉江流域覆盖面积极大, 根据其地理环境可划分为上中下三游, 其中上游主要处于陕西境内, 而中下游则是湖北人民的宝贵资源。丹江口以上区域被划为上游, 自丹江口至汉口区域为中下游, 整条河道狭长曲折, 蜿蜒不断, 多险滩峡谷, 河道水流量充足, 径流量大, 污染度较小, 适宜水运。汉江流经区域气候温和湿润, 降水量充足, 每年中游平均降水量在700~900mm, 下游则超过1100mm, 充足的降水为汉江带来了充裕的水源, 无论是主干还是其支流, 集水面积都相当可观。此外, 充分的水资源为汉江流域附近的人们提供着发展经济的平台, 由于该河道的存在, 汉江流域各类资源丰富, 带动着附近工、商、农业发展, 运输业也相当发达, 对湖北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汉江中下游流域每年汛期为5~10月, 12月至来年2月为枯水期, 枯汛时间对农业方面影响较小, 主要应注意短时间内水流量过大导致的洪涝灾害及水土流失问题。汉江中段游流域与南河、唐白河汇流后, 水量、泥沙量激增, 又因中游多数地区河道无堤, 在长年累月的冲击下, 造成了河谷地貌的倒置, 防洪是该地段需要多加注意的问题。汉江进入下游后, 河道弯曲度更高, 水流变缓, 为下游流域制造出了冲积平原地貌, 与附近诸多湖泊呼应, 适宜人类居住, 河流最终与长江汇流, 自西向东进入东海。汉江本为多沙河流, 在丹江口水库建成后, 由于水库拦蓄, 导致河流中泥沙被积蓄堆积在水库内, 大量清水自水库冲泄而下, 使得汉江中下游河道冲刷严重, 多处河岸崩碎, 水土流失问题成为了汉江目前亟需解决的大问题, 汉江流域也是湖北省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如不经管治, 未来汉江流域的人们将会面临着无地可种、无处生存及洪涝等问题。
二、汉江中下游河道堤防水土资源利用现状
(一) 林木业
自1955年起, 汉江中下游的林木资源已经开发利用。首先是为了预防长江的洪灾, 天门汉江管理总段率先开始在岸堤旁边值柳种树, 到现在已经发展为实有0.4万余平方千米的防护林, 既起到了防风消浪的作用, 又能每年为社会提供4000余立方米的商品材, 总价值有200余万元。
(二) 畜牧业
汉江中下游沿堤草坡面积有0.233万平方千米, 是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天然饲养场。以各段管养为主要方法, 民众散养为补充方法的畜牧产业。据统计, 仅天门、钟祥总段常年放养的鹅有5000多只, 菜牛和山羊达4000余头。
(三) 航运业
水运自古以来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汉江作为长江的最大支流, 更是承担着不小的水运责任, 现有10多个船运码头, 尤其是泽口和红旗两港更为重要, 每年的运输能力在50万吨左右, 跨陕西与湖南两省的汉江为这两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及节省了相关费用。
(四) 旅游业
汉江有着“贺龙”纪念碑, 楚章华台遗址, 杜家台分洪工程, 钟祥皇庄的皇陵等多处古代遗址, 以及古代碑文, 砖石建筑等名胜古迹, 更有着因林木业的发展而带来的长林画卷, 给游客一种返璞归真的大自然景象。
(五) 工商业
汉江流域的工商业主要是由它的航运、林业和畜牧等行业带动起来的, 自1967年组建的船队在完成防汛石头运输的任务之余, 同时向外扩张运输市场, 经过几十余年的经营, 现已是拥有1200吨运输能力的运输团队。
(六) 水资源多向利用
水乃万物之源, 有着多项化的资源和利用途径。汉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运输航道,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飞速发展, 汉江水力资源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要更高更快地扩建水利工程设施, 更要加强水运的系统化。所以, 汉江有着泽口与红旗两个自1988年就开始使用的大型港口, 以及10多个小型船运码头, 同时还有岳口、王家营、大同、仙桃等4个码头正在兴建。水还有着孕育万物的作用, 在汉江中下游的管理范围内, 还有着近千公顷的水塘, 其中一部分来自于近几年在加固堤防和回填坑塘时, 结合工程新建的养鱼基地, 每年为社会提供10多万千克的鲜鱼。
(七) 土地资源多向利用
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与畜牧业, 汉江中下游地区有林地0.4万平方千米, 万余公顷的沙洲, 林地的产出效益达到400万元以上, 沙洲的作用除了天然放牧以外, 还会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并且当地的一些管辖区域承包给农民耕种, 既赚取一部分承包费用, 又为社会提供资源。
三、汉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汉江中下游地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 影响着水土资源和土地规划的统一,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 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造成的, 汉江流域因为工厂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正在日益严峻, 很多土壤因为沿岸植被的破坏已经流失严重, 已然影响到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
(二) 土地分布不均
由于汉江流域的土地大多都是带状分布, 很难统一开发及利用, 因为历史原因,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汉江流域的很多国有土地都被当地农民分占, 这样就导致土地的小片小块, 不能统一开发利用。
(三) 旅游业效益不佳
在汉江流域, 虽然有着较多的历史旅游景点, 但都未形成规模且较为分散, 所以此地的旅游效益并不显著。
(四) 林木业资源缺失
汉江虽然有着一江两堤四条林的林业资源,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266.7余平方千米的外滩地势较低, 经济价值高的树种难以存活, 只能种植经济价值低的抗旱树种, 而且每年都有大量新种植的树木因干旱而死去, 局面异常被动。
(五) 土地权限不明确
在汉江流域, 因为历史原因和现实的问题, 有着近20平方千米的土地只有名义上的使用权, 有名无实。如市政工程的占用, 单位用地的划分, 居民住宅用地的占用, 加上个人耕种的土地, 都是不可开发地区, 但是实际上却都没有利用。
(六) 沿岸开发利用率低
利用率低主要是因为岸线过长, 沿江开发地区资金缺乏, 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开发利用, 虽然有着金岸银线, 但大部分岸线没有被开发, 所以白白浪费。
四、汉江未来的开发前景
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 汉江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 管理方面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管理, 要系统快速的使汉江发展起来,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就必须制定强力的管理政策和实施强硬的管理手法, 如梨园遭到村名洗劫的问题, 政府如果在之前做好了相关的规定及管理, 村民就不会明目张胆地进行洗劫。
(二) 可持续发展道路
21世纪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在汉江发展的过称中, 必须要结合现实问题, 确定可实行的环境保护策略,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保护好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治理好水土流失问题。
(三) 因地制宜策略
要结合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发展适宜汉江的经济策略, 如土地较为干旱, 可以多种植适合在干旱环境中种植的作物, 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水资源,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把土地条件不太好的地区作为居住或者建筑用地, 条件好的地区发展为大型农场或者林场及加工林木的工厂。
五、小结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发现, 目前湖北省在对汉江流域的开发过程中, 自然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防止水土流失破坏汉江生态环境和防止洪涝灾害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在开发政策上, 失误在于开发过程中紧抓汉江河道的开发利用而对其流域辐射到的土地利用率过低, 使得开发遇到了无地可开, 无钱可用的尴尬情况。因此, 在未来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开发中过程中, 我们应遵循科学发展观, 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 在以保护汉江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的大前提下, 充分利用汉江流域土地, 推动工、农、商业全面发展, 建造更美湖北, 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雷艳.汉江上游梯级水库多目标联合调度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 2011 (09) .
【河道的水土保持措施】推荐阅读:
河道保护措施09-14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支付保障措施12-01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0-10
城市水土保持措施10-27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11-07
水土保持措施方案12-18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06-06
水土保持中工程措施09-1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知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