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

2024-08-02

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精选10篇)

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 篇1

关于加强北京城区河道污染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的提案

北京的水资源问题是一项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水源安全、供水安全,又涉及水环境安全、防洪排水安全,既有地下水的问题,又有地表水的问题,既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挑战,又面临水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并且这些问题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其中,城区河道是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生产生活用水、防洪排涝、调节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景观等多方面的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重视,河道污染治理情况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各级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区河道污染治理工作的紧迫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力度。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称,20,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进一步认识到,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长期累计效应,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当前北京市面临的水环境安全风险在加大,威胁在加大。加强河道污染治理,特别是城区河道污染治理,改善区域水环境,是未来几年首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

分析

水环境安全是影响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直接关系首都安全的经济和政治问题。目前,分属于海河流域的永定河、蓟运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水系100余条河流面临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在城区,东南地区的河流水质几乎都是劣V类,东部和东北部的河流水质也不容乐观。综合来看,北京城区河道污染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工业废水仍在直排河道,生活污水成为污染主要源头。经过北京奥运会,一批重工业和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迁出北京,工业污水、工业废水对河道水体污染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工业污水、工业废水直排河道情况依然存在,北小河、坝河、亮马河、通惠河等都存在直排问题,使得河水水质受到污染,这些地区的河道大多为劣V类水质。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的人口已经达到多万,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不足,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北京市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区部分雨污合流,致使汛期污水随雨水排入河道,也是导致城区河流水质差且极不稳定的一个原因。

第二,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在全国来说,北京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再生水利用率等都是走在前列的。但即使如此,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依然是北京水环境体系脆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初期,设计能力不足,城市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导致污水排放量增加,城区污水处理率为94%,郊区污水处理率仅为52.4%。五环路外大部分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线尚未实施到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而导致河道污染。

第三,“水少水脏”并存,水资源紧缺恶化城市水环境。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加剧了北京生态环境、水环境安全的风险。对于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城区,城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更加突出。由于将有限的水资源用于更急需的生活、工业用水,河湖几乎无清水补充,城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和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消失,进一步加剧了水生态平衡的失调,造成了水环境的日趋恶化。

建议

1.强化源头治理。河道作为水资源、水环境的重要载体,既珍贵又脆弱,既依赖本地区的保护又极易受上游水质的影响,因此源头治理是做好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保障。以北小河、坝河、亮马河为例,朝阳区下了很大决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境内河道进行治理,但是朝阳区是下游,东城西城是上游,下游治,上游排,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工作成果难以巩固。因此,要加强源头治理,而不是按区域治理,应更加注重上下游的协调和联动,加强水利、建设、环保、环卫部门的沟通配合,进一步明确事权划分和责任分工,形成一套城区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

2.加快系统推进。城区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实现污水截流,保证污水不下河,更要提高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污水的能力,同时在截污治污的基础上,开展河道生态治理,修复水生态系统。另外,城区河道还具有排水功能,应进一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年完成中小河道防洪达标治理任务。总的来说,城区河道治理要在截污、道改、污水处理、防灾等方面系统推进。

3.加强市区统筹。城区河道治理涉及政策、资金、质量及安全等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市、区、镇和村等各个层面,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作为保障,很难推进河道整治工作深入开展。这其中,“市区统筹”是关键,也是根本,决策在市里,落实在区县。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组成统一的市区工作班子,形成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共同研究落实。

4.完善政策配套。发挥市级财力的牵引作用,根据区县工程实施情况市里予以奖励、补助,区县政府负责工程实施的配套资金。针对完善河道管理养护体系出台专门文件,市财政落实专门经费,实现城区河道管理养护规范化、长效化。

5.推动社会协同。进一步加大水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用多样形式和载体,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排污机构和广大市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水法制意识,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城区河道整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共同营造全社会爱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 篇2

隆化县属山区丘陵区, 河流众多, 境内全部河流均属滦河水系, 流域面积在10km2上的河流共有139条, 主要河流有4条, 自北向南流经本县, 自西向东依次是滦河、蚁蚂吐河、伊逊河、武烈河。县内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下、100km2以上的、常年有水的河流有19条, 部分出现季节性断流。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然天气的不规则变化, 河流的生态、水质、行洪安全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县委、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 把河道综合整治、改善水生态环境作为全县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截止2013年, 隆化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共投资2661万元, 修建防洪堤7.68km, 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 常抓不懈地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2013年下发了《隆化县河道清障工作实施方案》, 成立了县清障工作领导小组, 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方法、职责和相关扶持政策。在实施河道整治工作中, 坚持做到农村与城镇同步实施相结合;重点河道集中整治与镇村级河道分级整治相结合;河道整治与长效保洁相结合, 因而收到了良好效果。至2013年5月底, 全县累计整治河道长度200km, 完成土方10余万m3, 建成各类护岸50余km, 总投资300余万元。如武烈河上游清理河道约95km, 清除阻水树木6.6万株, 清除垃圾及弃渣弃土约47万m3, 截止2014年6月, 河道内16个采砂场已经全部取缔。通过集中整治使全县河道的生态环境有了改进, 防洪、排涝能力有了提高, 农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改善。为进一步推动综合整治和河道长效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1 河道管理范围不明确

目前, 隆化县各河道沿岸滩地有旱田、水田、林地、矿场、鱼塘、工厂等, 大部分土地及林地都有权属证明, 河道管理范围无法有效确定。另外像伊逊河、蚁蚂吐河等河道中还有多处村民自己修建的护地坝、丁坝, 由于缺乏相应规划, 造成河道断面极不规则, 行洪时主流摆动, 造成河道动荡, 影响行洪安全。

2.2 现有河道防洪标准低

县域内4条主要河道及其14条主要支流多年来虽进行过多次治理, 但其河道防洪工程还不配套、不完善。经复核各河道防洪标准大多不能抗御10年一遇洪水, 行洪能力极低。

2.3 由于人们保护河道意识较差, 人为挤占河道现象仍然存在

伊逊河主河道大沈屯段, 两岸土地挤占河道情况相当严重, 河道最窄处仅20余m。漠河沟河的洋骡子沟门、烟地、漠河沟门, 三岔口川的牛圈子、唐家店, 偏坡营川的九神庙、河西、榆树林等村挤占河道, 使河道过水断面明显减小, 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

2.4 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河道整治和管理任务重, 但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县政府和民众深感压力大。

3 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全民水环境保护教育

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实效。要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多种形式, 加大对河道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促使广大民众意识到爱护河流是利用国利民的大事, 教育广大群众倡导文明生活风尚, 进一步增强爱护河道的主人翁观念、公民道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 筹集一定的维护资金, 增强村民的成本意识。还可从当地实际出发, 制定乡规民约, 规范村民的行为, 使保持河道清洁畅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2 加快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竖桩工作

县政府成立了河道划界竖桩工作领导小组, 抽调精干技术人员组成划界办公室,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前期工作、界线划定、界桩埋设等具体工作。以《隆化县防洪治导线规划》为基础, 划定河道维护范围。对滦河、小滦河、鱼亮子北沟河、伊逊河、通事营河、驿玛图河、白银沟河、武烈河、鹦鹉河、茅沟河、兴隆河等11条河流干流两岸埋设界桩长度进行测算, 争取2014年底前全部完成任务, 为建立河道现代化管理体系, 规范河道管理奠定基础。

3.3 建立河道管理长效机制

3.3.1 加强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特别是要与司法、国土、环保、农业等部门要加强日常联系, 解决管理中存在问题。

3.3.2 建立起河道管护队伍。

探索建立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各乡镇、村分级管理的框架基础上, 明确管理要求, 落实管护责任, 制定考核办法。

3.3.3 明确河道整治与管护的重点。

把水面清杂、垃圾清理、制止违章乱占、乱排乱放作为重点, 明确各项的具体, 实行分级负责、专人负责、专业管护, 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河道环境管理制度。

3.3.4建好相应的配套管理设施。

重点要建好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场, 确保沿河村庄每村一处垃圾填埋场, 通过集中投放、定期清运, 禁止向河流内倾倒, 从源头上消除河道的污染源。

3.3.5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把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发展意识与公众意识, 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3.4 从源头上控制

水质河道整治为水环境的治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 要确保水质的根本好转关键是要标本兼治, 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生产、生活对水质带来的污染。一是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继续加大水资源的监控和执法力度, 从监控重点污染企业向全面监控拓展, 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对污染企业坚持上网公布制度和加强行政执法处罚力度, 该停产整顿的要停产整顿, 该关的要关, 该淘汰转移的要淘汰转移, 用铁的手腕堵住污染源头。二是组织科学论证, 做好沿河乡镇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整治工作, 加快相关处理措施的落实。同时积极探索畜、禽养殖业污水处理的有效途径。

3.5 推进河道规范化管理

一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严厉打击违章建筑, 破坏河道工程, 非法侵占河道, 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

二是根据河道工程管理规定, 严格控制河道功能范围内的兴建项目和排污口设置, 充分利用水系条件, 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河道综合调度运行管理方案。

三是按照相关法律文件规定, 对于投资建设项目和开发性项目, 应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及河道采砂管理费, 征得的资金用于河道整治管护。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隆化县河道概况和整治的初步成效进行分析, 浅议今后一定时期该县河道整治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 篇3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相关思考

前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激增,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这导致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大,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力度也在逐渐增大。若是人们随意的开发,不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那么将会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要做好河道的治理工作,同时也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以此来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更好的满足人们水资源的需求。

一、河道治理的现状

对于河道来说,主要是包含了河堤、河床、护坡、水体以及相关的生物等生态系统,能够有效起到防洪排涝以及抗旱的作用,同时也是生态、休闲以及旅游的场所。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同时,河道的生态环境越加的恶劣,这给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现今很多河道都呈现出“直线化”以及“平面化”的现象,以往的河道都是曲折蜿蜒的,但是由于水污染日益严重,河道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河道的自净能力逐渐失去作用,水环境的质量抓紧下降,最终导致了河道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现今来看,河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生态环境问题,而对其的修复也要站在生态的角度上进行全面的考虑,改善水环境以及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河流的不断开发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坏,很多生物物种消失,并且还是频繁发生一些洪涝灾害,河床不透水的面积逐渐增大,河流的泄洪大大的削弱。另外,河床硬化对于城市的地下水供给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1]。所以,针对这些现象,必须要做好河道的治理以及生态的修复。

二、河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需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遵循生态治理的原则,现今来看,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并且导致了河道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2]。这样在进行河道的治理中一定要与原本成熟的生态系统进行保留,以此来能够避免对原本的生态系统进行破坏,导致其恶化。可以利用建造河岸的方式来进行河道的治理,选择一些灌木或者是乔木等。其次就是要遵循着远近结合的原则,对于河道的治理工作来说属于一种长期的事业。因此在进行修复治理中,必须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划,能够分阶段的进行,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地形的位置,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以此来决定出最佳的方案,进行治理。最后就是要坚持区域规划一致的原则,能够对城市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工作,以此来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最后最好河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工作。

三、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措施

3.1对河道形态进行修复

在对河道的形态进行修复中,对于一些天然的河道,要尽量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因此对其形态的修复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就是要保证河道的连续性,将一些旧的拦河坝进行清除,将直立的跌水进行改造,使其成为缓坡,假设相关的辅助水道,同时也要设置出不同类型的鱼道。其次就是要保证水体流动的多样性,可以将石头埋入到河堤,这样在河堤形成深沟以及浅滩,以此来促进水体流动多样性[3]。再者就是要为河流给予更大的流动空间。最后就是要选择的治理方案要严谨,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要对一些生物物种、河畔林等方面都进行考虑,以此来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工作。

3.2对河床断面进行修复

对于城市中的河床硬化覆盖的处理,要先在处理之前能够清理好河床上的硬质材料,以此来让河床上的自然泥沙状态呈现出来。对于一些局部的河段能够利用复式的断面进行处理,将不同的河道分成不同的等级,以此来针对各个等级进行河道的拓宽。在河道的上部护坡以及平台的过流频率较小,那么便可以对其种植一些矮乔木,以此来直接促进河道的立体绿化,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河道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些休闲娱乐的创所。做好原河道以及护岸的改造要能够建造生态型的护岸。

3.3重视河岸的植被以及湿地的建造

对于河岸带来说,其中湿地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缓冲、廊道以及植被护岸的保护,能够利用河岸带的生物重建技术建立一定规模的植被,以此来做好生物的恢复以及重建。对于生物恢复以及重建技术中含有生物物种的引进,物种的保护,物种的选育以及培育,还有就是种群结构的优化等[4]。另外,对于河岸的缓冲技术含有水土流失控制、土壤的恢复等。

图一,某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作用来说,主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三重作用,来度污水进行处理以及净化,现今来看,这种技术已经成提升提升水体水质的有效方式。人工湿地能够对有机污染物进行一个有效的降解,在废水中的不溶性的有机物能够利用沉淀以及过滤等作用,被一些微生物所利用[5]。对于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的处理,主要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吸附作用,以此来做好对其的代谢降解,并且进行全面的分解处理。在对其的处理中,湿地中的一些微生物也会得到很快的繁殖以及生长,可以定期对填料进行更换,并且对于一些新生的植物进行收割,以此来将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除去。

3.5河流护岸生态修复

现今我国很多河道景观植被十分匮乏,并且植被种植的种类也十分的单一化。很多河道主要是以混凝土以及浆砌块石梯形的明渠构筑形式,这样导致了河道的硬质化现象十分明显,并且也十分的单调。因此在保证其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要能够对一些阻水的结构进行合理的拆除,以此来将人造化的断面修复成自然形态,同时能够针对河流生态学的理念,来进行适当的加宽以及造弯,这样将会满足河道排涝泄洪的需求,同时也要做好的生态的保护工作。

3.6生物膜处理技术

对于生物膜处理技术来说,主要收益有天然材料、合成材料为主要载体,同时能够在表面形成一种生物膜,生物膜的面积加大,微生物能够附着到表面,以此来对一些污染物进行讲解。利用生物膜的自净原理能够在河道内部铺设一些卵石,以此来改变水环境生态链的单一性。对于生物膜技术来说,其中处理效率较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受有机物以及氨氮轻度污染的水体,具有较高效果。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水的修复中将会具有很高的优点,能够对污染物直接处理,并且操作上十分的简单,对周边的环境感染很小。同时该技术的成本投入很小,价格方面价位合理。并且该技术不会形成二次污染,修复的时间也较短。

结语

现今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加的大,并且河道生态的破坏也十分的严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做好河道的修复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对其的修复属于一个长期过程,必须要针对实际的河道情况来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做好修复的工作并改善河流的生态系统,提升其水的自净能力,保护生态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李凤爱.浅谈城镇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04):55-56.

[2]王润宁,梁海东.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浅议[J].地下水,2011,(06):50-51.

[3]张传明,李爱学.沂源县治理河道效益好[J].中国水土保持,2011,(06):30-31.

[4]莫若愚.调整治河思路使河道治理取得综合效益[J].甘肃农业,2013,(03):40-41.

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 篇4

研讨会论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提升广大工作者交流学习,我中心决定于2012年4月份召开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并编辑出版《2012 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论文集将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收录,颁发收录证书及收录编号。大会组委会热忱欢迎水利工作者,科研和院校等行业人员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新时期河道治理的要求

2、目前河道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技术难题

3、河道防汛与堤防加固

4、河道边坡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5、水环境治理与水生生物保育

6、河道环保疏浚设备与脱水固化技术

二、论文及会议时间安排

1、论文征集截止时间:2012年2月28日

2、会议召开时间:2012年4月(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三、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四、学术委员会

主席: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 博导

金相灿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研究员 博导

委员:陈元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 博导

陈永明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站长 高工

丁爱忠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导

汪俊三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万成炎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博导

郑灿堂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教高

五、投稿具体要求

1、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稿件概不返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论文要求

1、内容要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晰、照片清楚,篇幅控制在 5000字以内(A4复印纸4页,含图表所占篇幅),论文摘要不超过200字,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论文必附主要作者联系方式(包括:姓名、单位、职称、职务、通信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地址等)。请见附件:论文撰写规范。

2、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征文奖励

一等奖一名,奖励2000元;二等奖二名,奖励1000元;三等奖三名,奖励500元;大会学术委员会将负责对论文摘要进行评选,结果将于3月通知作者。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第一作者将邀请做大会交流发言,发言时间约30分钟。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国李沙沙

电话:010-63554243(办公室)

手机:杨国*** 李沙沙 1343656710

2投稿邮箱:hedaozhili@126.com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杨国1381143391

4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论文撰写规

一、题目 三黑,一般不超过20个字。段前12磅,段后10磅

二、作者 小四仿宋,一般不超过5人

三、单位 小五宋,应著录全称(不用代号),一般应到系一级或室一级,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例:(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4)

四、摘要 六宋,200字以内。

五、关键词 六宋,5个左右,各词之间空一格分隔。

六、正文 五宋,文中一级标题四黑,段前、段后各加 0.5 行,二级标题小四黑,三级标题五黑,序号分别用“1”,“1.1”,“1.1.1”,顶格;表标题小五宋,在表上方,上空一行;图标题小五宋,在图下方,下空一行;表、图注:小五宋,在表、图下方,下空一行。图表中文字六宋。

七、参考文献 六宋,一般只引正式出版过的文献,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

八、作者简介 六宋,务必提供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 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其他(简历,研究方向,Email,网址,联系电话等)。各项目务必填写完整,100字左右。会员请注明会员身份。

九、文章版式和页面设置:用Word2003或以下版本排版,通栏写作。A4竖排,页边距:上3.5cm,下2cm,左2.5cm、右2.5cm;页眉 1.5cm,页脚 1.75cm;文档网络:行固定,行38,18磅。全文单倍行距。

河道治理的方案 篇5

时代在向前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在逐渐提升,人们对环境生活的质量也更加关注。河道治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河道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河道的生态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完整、健康、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河道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质量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为了提高城市的品味,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将水环境的建设当成了一项重要的举措。目前,我国在河道的治理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均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刻不容缓。1目前生态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1河道中的淤积比较严重一般情况下,城市中的河道淤泥主要来自于建筑泥浆、河道淤泥、阴沟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等。由于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及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毒物,若处置不当,则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河道中出现较多的淤泥后,尤其是在河道的下游,河道中如果出现了过多的淤泥,就会加重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河道的淤泥给百姓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2河道水面的面积没有受到保护目前,很多地方的生态河道由于受到了各项建筑工程以及农民圈占等行为的影响,导致更多的建筑物和垃圾都被倒入了河道,这对河道水面的面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河道的截面积越来越小,导致其面积越来越小,不但减小了河道的容量,还影响了河道的正常使用功能。1.3河道沿岸的保护措施没有做到位河道在长期的发展中,其自然特征也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河道沿岸的保护措施中,将重点放在了水对河道的冲刷、水土保持等因素,所以说,其保护河道沿岸的传统结构形式也只有浆砌石、干砌块石、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钢筋格宾笼等,而这些保护措施都是比较单一的,并且也破坏了各种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这也违背了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与此同时,还严重地影响到了水流的生态功能以及周边植物的景观功能。目前,有很多城市在进行河道治理时,都重点追求的是河岸的硬化覆盖,这种方式只是比较片面的强调了防洪功能,导致河道的形态出现了单一化,而将河道的生态功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破坏了流动的生态链,使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加上在此过程中对水质造成的严重污染,防洪能力逐渐减弱等都是我国当前河道工程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生态河道治理措施2.1在河道设计上体现多样化在河道设计上应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考量,要因地制宜、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以体现河道规划的集成效用。在河道结构的设计上,可采取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方式。纵断面设计重点在构造河道蜿蜒性和创建浅滩-深潭序列。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恢复河道的蜿蜒性可增加栖息地的数量和质量,保持河道的稳定,同时,也可以减少工程的造价、节约成本。创建浅滩-深潭序列是模仿自然界中的河流的纵断面来设计的。一般表现为深潭和浅滩的相互交替。这种结构可以产生急流、缓流等多种水流条件,有助于生物群落的丰富形成,因此浅滩-深潭这一序列的创建也是生态河道设计的重要内容。河道横断面设计要充分考虑生态、地貌的因素,做好河岸边坡、堤线距水面距离等布局。在护岸设计上,也要根据河流自身特点、结合具体的生态情况来考量,重点关注点应是保护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环境。比如可建设适合蛙类生存的两栖块体护岸等。目前,经常采用的是石笼网生态护岸,这是当前的发展趋势。石笼网生态护岸又分为柔性护岸、直立式护岸、自嵌式植生挡土墙(鱼巢砖)护岸等形式。石笼网生态护岸具有防洪、景观、自净等功能,对重建“自然型”河道也有很好的作用。2.2对河道岸坡加强防护河道治理,岸坡防护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重点是设计生态护坡。岸坡原始的形态和原生的植被如果符合生态护坡的标准,则要尽可能保持原貌,或者局部少动。岸坡防护,要少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等形式。石材护岸虽然成本较为低廉,且石材抗冲击、抗冲刷能力强、结实耐用,但并不是必要的形式,采用何种形式的护坡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选。石材护坡以及抛石护坡,应选用天然石材,如卵石、砾石、流石等。石材粗糙的表面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石材之间的间隔和空隙也为河道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再者可以采用木材护坡,常见的有木桩栅栏护坡、树根扎捆护坡、活性木格框护坡等。还有一种作用独特、具有不可替代功能的植物护坡也被广泛运用,主要有草皮护坡、树枝护坡和水生植物护坡等。2.3水质修复设计水质修复设计主要分为两个角度,即空间设计、治理方法选择。在河道生态治理中,人们可以根据植被属性、生长状况等了解水面变化,在周边布置不同类型的植物,提高河道的生态吸收能力。布置水面植物时,人们一定要考虑航运与泄洪因素,满足两者需求后,才能进行布置。生态河道治理期间,人们可以从以下角度选择治理方法:微生物强化异位脱氮技术、异位除磷技术、外源生态消减技术、水体复氧及净化技术。选择生态治理方法的第一条件是适合本地河道现状,同时人们要考虑河道景观、河道空间布置、通航、排洪等因素,以水体生态系统修复为目标,从污染源控制、水生态治理与修复两方面着手,最终全面恢复河道生态系统。2.4划定河道生态空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河道生态空间范围,清除生态空间范围内的河障。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合理布局,与周围城镇相互作用,以降低开发为理念,整合绿色生态的空间规划,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空间内的生态功能,形成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的绿色生态体系,构建健康而开放的生态空间系统,并以此反哺周围城镇,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2.5注重长期维护保养整治水环境、提高河流水质,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以制度建设来保证治理的长效。河道边坡治理作为河道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形成常态化。河道生态治理的长效管理必须结合水环境整治,做好“结合”的大文章,综合治理,常抓不懈。目前,生态型河道的建设成为了水务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为了极力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优美水环境,我们水务工作者正在积极地寻求更加合适的建设方案。建设生态型河道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规划论证工作,注重目标的合理选取,注意施工管理的规范性、时效性,要重点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等关系,既顾及景观和实用,又考虑安全及成本,形成集防洪、防崩、生态、亲水、景观、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争取建设效益的最大化。结束语河道生态治理是保证河道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手段,优化河道生态治理技术,能够帮助城镇更快地恢复和发挥河道的正常功能。与此同时,河道生态治理可以促进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镇建设期间的生态环境。

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 篇6

在第七届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新性地提出“双网格”管理理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今年以来,市住建局牵头按照治理和建管的“双网格”模式,细化社区网格管理,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按照“共同缔造”理念,打造完整居住社区。当前,打造完整居住社区的阵地和核心就是我们的城市社区。根据调研工作安排,我通过对城市社区参与社会治理及职能发挥情况进行调研,希望能在探索实施“双网格”管理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社区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工作,把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优化城市发展功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社区组织体系日趋健全。

以鄢城街道为例,根据全市基层组织“五化”建设要求,一是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整顿谭垴村、文昌路社区等1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规范发展党员123

名,挂牌党员中心户491个,组建6个党员突击队和48个尖刀班,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二是推进社区治理专业化。成立光彩市场商圈党支部,为19名商户党员“安家”;建好宋玉、陆公堤、郾子台、龙门路社区、腊树党群(居民)服务中心(红色驿站)、谭垴村办公室,打造水岸星都、石油公司、荣豪国际等小区“居民之家”,累计开展“六进”活动300余场次。三是加强社区组织自治化。依法选举居委会干部,配齐配强班子成员,公开招聘部分工作人员,充实力量,明确职责、建章立制,为社区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

在配套投入机制尚未健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市、街道、社区多方调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协调解决办公场所,购置办公设施,构建服务功能体系,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推进,部分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已建成,为推进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一是以增强社区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强化工作人员培训,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目前,基本上实现了社区事项“一站式”办理,方便了群众。二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了网格化集中培训,开展日常信息采集和上报等工作,调处矛盾纠纷、社区治安等各类事件,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在养老服务、家庭和心理咨询服务、纠纷调处和法律咨询服务等领域为居民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在社区的积极引导下参与社区治理,在社会需求、民生意愿、疫情防控等社区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城市社区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体制机制方面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社区规范化建设参差不齐。在阵地建设、硬件设备、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二是部分城区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备。

(二)工作力量跟不上,社区治理工作压力大。

一是行政事务增多。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功能“小而全”,服务项目“多而杂”,承担了大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综治维稳等行政工作任务,存在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服务内容以政府职能部门安排的相关工作为主,每个职能部门几乎都可以给社区交任务、下“指示”,一间办公室挂多块牌子的现象较为普遍,最多的挂有5块牌子,既要完成各项行政工作任务,又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应付各种检查、考核评比等;二是人员不足。部分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缺额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管理服务难度加大。村社合并的社区,居民增多,工作人员减少,涉及到人财物,仍然还是村、社分开管理,各了各的事,各管各的资产,各用各的钱,管理服务难度很大。

(三)投入机制不健全,经费保障不足。

一是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社区干部工资除社保个人部分、医保、失业保险、大病互助,一般工作人员工资低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严重影响基层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社区项目后续资金不足。市直相关部门在社区实施的项目,有的仅有启动经费,无后续资金维系,造成个别项目“虎头蛇尾”。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要立足社区工作实际,创新方式,坚持选拔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着力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一是配足配强人员。要按照社区标准化建设要求,逐步增加社区人员编制,选拔专业对口、热爱社区工作、有基层群众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社区管理工作岗位,配好配齐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二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要强化管理培训,修订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培训和能力培养,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三是改进考核方式,严格兑现绩效奖励。对综合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并推荐提拔任用,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工资待遇保障机制。要逐步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问题,让社区干部安心社区基层工作。

(二)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

要以制度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抓手,强化社区管理服务能力。一是完善制度体系。要完善社区党组织、居民自治、日常管理等工作制度,从制度上确保社区管理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完善组织体系。要建立健全居委会下设的调解、治保、文化卫生等组织机构。三是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要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不断增强和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综合能力。

河道污水治理的主要方法分析 篇7

关键词: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TV85;X17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53

1 河道污水处理的理念

上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大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河流的污染,当时由于意识和观念的落后,河水污染曾一度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从上世纪60年代起,欧洲一些国家才开始重视河道的污水治理,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及技术水平,在治理方面,只是采用简单的物理方法,效果往往只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并不理想,进入80年代后,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人们才意识到河道的污染治理,不只是简单的改变水质,清除污物这么简单,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河道的生态问题,除了做好河道的污水治理,还要对河床、护岸等河道组成部分进行综合治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综合的技术手段,建立相对稳定的和开放的河道生态系统,保证河道及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最终构建一个人类居住、农业生产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既和谐又统一的理想环境。

2 河道的污水治理方法

2.1 物理方法

这种方法在早期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或者机械,对于污染的河道进行疏挖底泥、机械除藻,或者采用生态调水进行引水冲淤和调节水质。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就是把水体中的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起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生态调水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设施,对河道上游的或附近的水源进行控制,这样来改变下游的河道水质,这两种方法虽然对于河道的污水治理在短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终归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2.2 化学方法

由于河道水体污染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混和入一些化工排放物,有的是一些水生菌类过度繁殖,有的是上游排放过度而造成水体混浊。采用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水体中加入一些化学药剂,起到混凝沉淀、杀藻的作用,促进磷、氮等物质的沉淀脱离,这是一种相对比较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对于水体在短时间内有较好的调节,特别是对于水体的重金属的治理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影响水体生态,对一些水生动植物都有不利之处。

2.3 生态——生物法

2.3.1 人工增氧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河道中建设移动或固定的充氧平台,通过人工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增加氧气,人工增氧是在治理污染河道中较多采用的措施之一。通过增氧,一方面加快水体中溶解氧与臭污物质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一方面提高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从而达到增加河道自净能力,使水质得到改善的目的。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具有方便、省工省力、效果好,而且不影响水生生态的特点。

2.3.2 生物膜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载体,将一些微生物集中附着于这些载体的表面,形成膜状,在与污水接触时,这些微生物会大量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以这些有机物作为营养进行吸收同化,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常用的河道生物膜技术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持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

2.3.3 生物修复技术  水体的净化一方面是通过河道中的一些物质的过滤,一方面是通过沉淀作用,更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水中的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的修复作用而完成。可以通过向河道中投加微生物菌种,或是向河道水体中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这样能够增加河道中的微生物含量,这些微生物具有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降解的功能,通常的降解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2.3.4 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河道污水治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度对水的净化的目的。

2.3.5 水生植物净化法  就是在水体中种植一些浮萍、芦苇等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是一种自然的净化机,对于水体产臭气、害虫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而且一片片的芦苇在春季绿意盎然,在秋季芦花飘摇,对于河道景观的改善也是十分明显的。

河道污水治理是一项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除了一些常用方法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不断的实践探索,一些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不断产生,逐渐应用的河道污水治理当中,比如悬浮填料移动床技术、生物悬浮床技术、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组合生物修复技术、底泥生物氧化技术等,也在实践中不断被采用。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因地制宜的进行治理,建设生态型河道,保持河道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广一,冯煜荣,詹根祥,曹英姿.人工曝气复氧整治污染河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03).

[2] 夏宏生,梁世军.城市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3] 盛彦清,陈繁忠,秦向春,徐文新,盛国英,傅家谟.城市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研究[J].地球化学,2005,(06).

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 篇8

空气污染的防治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北京作为一个迈向国际化的大都市,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必备的条件,如何治理北京空气污染显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空气污染防治制度建设先行

1.法律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法规标准建设,使得空气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加快制定气候变化法,制定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北京市政府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国外有关http://空气污染的防治成本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减少污染。实现空气污染防治以预防为主,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深化工业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要求,2010年底前首钢在石景山区的冶炼、热轧项目全部停产,深入推进50余家石灰生产企业、20万吨以下水泥生产企业和不符合《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的整治、关停,淘汰稀释剂、涂料、油墨、粘合剂等小化工生产企业和小铸造冲天炉等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北京市功能核心区“无煤化”建设

三、空气污染防治技术和标准建立是关键

1.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和现有技术的全面升级是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目前我国有关空气质量方面的技术标准不完善,要加强这方面工作:1.通过科学合理的核算制定相关空气质量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对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标准,既不会压垮企业,也可以有效的发挥保护空气的作用。北京市必须通过科技的创新和研发来推动http://空气污染和防治和改善空气质量。如北京市目前已经开展重点项目研究,启动“北京市实施国V标准相关技术和问题研究”;开展“北京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对策研究”,规范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理。

此外,北京市要加速地热采暖、清洁燃料与实施计划、空气污染预报等研究,进一步实施总量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加速大气环境监测网的建设;积极组织对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研究;环保、气象部门应研究气象条件与大气环境质量关系等重要问题;研究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技术、措施。同时技术创新也是空气质量标准确立的先决条件和支撑。

2.确立标准

推动总量控制,严格环境准入。组织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立法调研,研究制订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方法和总量减排实施方案,构建基于空气质量达标的总量减排体系,探索排污许可和排污交易办法。各区县政府要以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完善大气http://污染的增加越来越不容忽视,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及规范而人性化的引导来实现人口的合理安排和防止对空气的污染值得重视。

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 篇9

摘 要:本文通过讨论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影响和解决对策,阐述了部分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强化、公司治理弱化等现状,集中分析了公司治理不健全、三会职能弱化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三会一层对策建议

2007年以来,我国村镇银行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一系列成绩取得进程中,部分村镇银行战略之迷茫、管理之落后、业务之困境、发展之掣肘已经凸显,针对突出问题,本文浅谈了村镇银行治理现状、影响,并进行了分析。

1.我国部分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现状

1.1志向不同促成股东矛盾。主发起行为便于管理,大多持股巨大,远超20%。这使村镇银行实际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农村分支机构,原有商业银行重新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不可避

[1] 免地会有“新瓶装旧酒”现象。特别在筹建之初,部分主发起行以占比51%的绝对控股地位,吸收小股东,开业不久便发现经营理念不和,即使议案通过率在表象上全票通过,但小股东集体不满情绪早已暗流涌动。特别在企稳期内,逐利需求一旦不能被满足,股东会议便很难达成共识。最终主发起行为化解矛盾,牺牲村镇银行长远利益以达成眼前利益平衡。

1.2公司治理架构与业务规模不适应。监管机构窗口指导一般以“建立健全”为指导核心,给予一定完善时限。部分村镇银行为实现监管评级要求,将政策执行偏离,如一家微型村镇银行在治理方式上,董事会下设诸多专业委员会,执行层面又成立若干领导小组,造成人浮于事,形式化过剩。同时,部分村镇银行为实现集约化管理,将多数部门合署办公,例如将办公室与风险管理部合署,将计财部与营业部合署,导致专业性弱化、条线间难以实现真正制衡。

1.3主发起行过分干预日常经营。部分村镇银行三会一层分工仅存在于章程层面,实践上,主发起行往往以一股独大之地位,忽略“三会”议事规则,直接干涉具体经营。以成熟模式生搬硬套植入村镇银行管理体系,会遭遇水土不服,体现在“过分地将简单事情复杂化”、“拉高管理成本”、“风险管理形而上学”,“法人地位”变成了“分支机构”,“灵活高效”变成“臃肿僵化机械”,削弱了村镇银行长期竞争力。

2.公司治理弱化对战略发展带来的影响

2.1输出管理矛盾。实践中,往往执行层越位,成为“三会”运转的中枢神经。特别在以利润与资产质量作为考核核心的前提下,经常忽略人才建设、产品市场力、文化建设等隐性要素。部分主发起行授权分支机构代管,而受权方或蜻蜓点水或束之高阁,把权限锁定雪藏起来,最终总分机构多头管理,分工不清、协作不畅,使独立法人地位的村镇银行成为二等复制品。“管理的主体责任”不清晰,分别领导就是无领导,人人负责就是没人负责,长此以往,输出的管理矛盾远比解决的问题多,造成的管理成本稀释利润,破坏了村镇银行独立法人机构的生态体系。

2.2中枢懈怠导致执行偏离。由于股权分散且缺乏有效的整合手段,加之大部分民间参股者缺乏银行业经营经验和管理知识,导致其在经营决策中处于话语弱势,股东主体意识不

[2]强,内部人控制情况仍较普遍。而董事会成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暇钻研市场业务,仅在宏观方面决策,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乏严格的规范性管理,如制定片面的薪酬管理制度,导致高层管激励效应出现偏差,使执行层处于被动局面。如果顶层设计者迫使职业经理人被动投机,如不能走出深墙高院、走进民间,村镇银行必将走向歧途。

2.3监督无效。日常管理中,村镇银行要面对主发起行臃肿的各条线部门,央行、监管部门省市县三级机构,以及当地政府众多职能部门。业务上,要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要报送众多报告报表,上报时间甚至多于业务开展时间。甚至,一年中要有半年时间来接待各个层面的监管检查、条线检查、业务指导、市场调研、工作质询、审计检查、巡视考察、纪检督查、案件核查,最终实现了一人工作、多人监督的荒唐局面。

3.解决公司治理弱化问题的一些建议

3.1董事会回归决策中枢。过度强调公司规范运行和监督制衡,将严重忽略公司战略管理,董事会应回归决策者身份,将企业战略管理置于制度顶层设计之中。在重大决策、市场定位、业务发展、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方面下足功夫,不仅做好会议务虚工作,更要推进大小股东利益趋同,促进“三会”针对重大决策方面进行现场与非现场调查研究,而决策依据不能过分依赖“三张表”定量分析,应补充更多定性分析,特别在员工访谈、客户座谈、监管机构拜访等方面进行亲自调研,实现了解客户、理解市场,贴进银行宗旨与本质。

3.2制度助力可持续发展。主发起行特别应在三会一层方面,确定科学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制定包括公司治理、条线业务、综合管理等统一标准。唯有统一制度、标准、流程、手册,以及“图文并茂的管理”才能使部分村镇银行回归正途。这要求董事会应按照银监会监管评级标准,进行倒推式、颠覆式的补充完善,将执行层彻底变为执行层,解决运动员与裁判员双重身份的尴尬。

3.3制衡部门绝对独立。一是推动董事长与行长分任,兼职即影响董事长作为决策中枢的业务判断,是导致错位越位与缺位的根源;二是修订章程,使监事长由小股东选派人员担任,或实现小股东派出的监事会成员占比过半,以提升小股东参与决策监督的积极性,提高决策与执行透明度,实现股东间互利互信,推进注意力集中于业务发展;三是设置独立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实现执行层面的监督与制衡。

参考文献:

浅议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措施 篇10

关键词:黑臭河道污染生物生态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10-02

1、黑臭河道的表现及成因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在河道治理和管理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防涝、泄洪作用,而忽视了生态、景观等其它功能,导致河道成了毫无生机与活力、缺乏美感的“臭水沟”,既有碍于城市景观、破坏城市形象,更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河道污染主要表现为黑、臭等。所谓的黑臭河道是指河道特别是城市河道的水体经过污染源侵入,酸雨、初期雨水、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在河底的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没有及时处理: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颜色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对于黑臭河道的整治,首先要了解黑臭河道的成因,一般来讲,黑臭河道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造成:

1.1生活废水进入河道

生活废水是指炊事、洗涤、沐浴等,伴随人的生活而向公共水域排放的污水。这些废中都含有大量的P元素,极容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不加处理和限制,是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中,将会严重使河道污染,这是造成黑臭河道的原因之一。

1.2初期雨水夹带的污染物质

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管网,进而携带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最终排入水体,形成对河道的污染。

1.3工业污水排放

工业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工业污水直排入河道现象逐步减少,但仍存在零星、小规模企业偷排等现象,尤其是分散的食品加工、餐饮、洗衣等企业,无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就近将生产废水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形成对河道水质的冲击。

2、关于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一些措施

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和市政设施建设的滞后,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直接排入城市中或其周边的河流,造成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城市河流污染以及河流黑臭问题逐步提到日常工作中。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进行城市黑臭河道的整治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来讲,常见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它们分别是根据污染源的不同而进行的治理方式。

2.1物理法

2.1.1人工增氧

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有机物分解耗氧。河流会变成缺氧或者无氧状态。致使河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正常的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话。通过在适当位置向河道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增氧,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消除黑臭现象。人工增氧的方式有多种,如曝气增氧、跌水增氧等等。

2.1.2河道清淤

长期受到严重污染水体的底泥中沉积由大量的污染物。如N、P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造成水质恶化。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可以将底泥中的污染物移出河道生态系统,能显著降低内源磷负荷。

2.1.3引水补水

引水冲污和换水稀释是湖泊净化经常采用的措施,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有应用实例。对污染较严重并且流动缓慢的河流尤其是长期缺乏补充水源的城市内河较为适用。此方法可以在短时间了将河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总量降低,提高河道水体的溶解氧,恢复部分自净能力;并可以置换河道死水区、非主流区的重污染河水。但通过此方法,水体内的污染物仅转移到下游,并末得到有效降解。

2.2化学处理

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的快速有效方法,在滇池治理中得到了应用。城市河道出现严重的水华现象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应急除藻措施。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除藻效果,提高水体透明度。但此方法不能将N、P等营养物质清除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2.3生物生态技术

生物生态净化技术是现代处理城市河流污水的主要方式,由于成本低廉,环保效能好,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因此比传统的截流和清淤方式更具有可行性。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思路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主要目标是恢复和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在科学的人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经过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性能力,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方法很多,如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生物滤床、生物激活剂等,但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载体将有益微生物培育成优势群落,激活其活性能力。

由于水体污染成因不同,有害物质的成份也多样性,在治理污染水体的技术上采用单一的技术是很难治理污染的水体,必须有针对性的、采用综合性的技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根据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体所含化学元素的不同,配合一些化学处理方式,得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生物生态净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使水体生物达到趋利避害,比如“水葫芦”的水生植物处理受富含有机污染的水体,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效果。水葫芦,学名风眼莲。50多年前从南美的巴西引进来的,是外来物种。它喜欢高温湿润,在摄氏25~35度下生长最快,而且速度惊人,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在适宜的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新株,也能开花坚固产生种子而进行有性繁殖,一枝花大约结300粒种子。一公顷水面的水葫芦就能挤满200万株,重达300多吨。这种植物在水中有着特殊的属性,如果平时不加节制的生长,会过分繁殖而导致水资源的污染,但是由于水葫芦具有快速、极强、多效的净水能力,而且投资少,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污水处理方式。

水葫芦的这种惊人的增殖速度造就了它超强的净化水质本领,它的吸污能力在所有的水草中是最强的,研究表明,水葫芦净化污水体系中约5平方米可处理1吨污水,庞大的须根不断地吸收水中的污染物。植物学家们总结了许多研究成果后认为: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适宜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更令人称奇的是:水葫芦还对重金属离子,例如:汞、镉、铊、银、钴、锶、铅等应对自如,对农药和其他人工合成化合物等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它对石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清除率可达95%以上,而且还会向四周环境分泌出杀菌因子,令腐生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大大降低,水葫芦发达的根系所分泌出的物质,可有效降解毒杀酚、灭蚊灵、氰等多种有机毒物。利用水葫芦净化污水可以说是一种成本低廉、节约能源、运转成本低、再生轻易、效益较高的简便易行方法。

3、成本费用比较

综合以上分析看来,生物生态技术在运行费用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操作。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使城市环境更加优化,从而实现整个自然系统的有效循环。因此,生物生态净化方式在处理城市黑臭河道中应加强应用。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各种有效的处理方式只是建立在治理的层面上,因此应加强污染源的控制,从源头上解决污染才是真正的治理之道。

参考文献:

[1]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刘辉BCO与BAC联用处理微染污染原水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3]刘雨,赵庆良,郑兴灿,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苏教七年级数学上下一篇:小故事大道理:扁鹊的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