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知

2024-07-0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知(精选8篇)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知 篇1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平原沙土区的通知

苏政发〔1999〕5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全面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保持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我省水上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平原沙土区通知如下:

一、水上流失重点防治区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南京、徐州、无锡、苏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市区的风景名胜区;全省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全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及集水区;太湖、洪泽湖、骆马湖、高宝湖等周边水源涵养林区,沿海、沿江两岸的国家和省级特殊保护林带;按照《森林法》的有关规定,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

重点预防保护区内,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法定权限批准外,禁止取土、挖砂、采石、采矿、采伐林木(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除外)等破坏地形、地貌、植被的活动。

(二)重点监督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丘陵山区建筑材料露采集中的地区:徐州和宁镇等灰岩开采石料地区;东海和赣榆开采花岗片麻岩、蛇纹矿地区;盱眙采石和开采凹凸棒矿地区;仪征和六合开采砂石矿地区;溧阳和金坛开采砂石矿地区;宜兴开采砂石矿和陶土矿地区。重点监督区内,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建成已建投运的项目,存在水土流失情况的,要在规定期限内补报“水上保持方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和林业、地矿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该区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因采矿、办厂等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三)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东海、赣榆、盱眙、江宁、溧水、江浦、句容、金坛、溧阳等丘陵岗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以及宜兴山区涧沟侵蚀地区。

重点治理区内应当采取工程、植物等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并严格控制采矿、取土、挖砂、以及烧窑、采石等生产、建设活动。

二、平原沙土区

我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平原沙土区主要为:丰县、铜山、睢宁、宿豫、泗阳、清河、淮阴、涟水、阜宁、滨海、响水等县(市、区)境内的黄河故道高亢平原沙土区;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等县(市)境内的沿海平原沙土区;江都、姜堰、泰兴、如皋等县(市)老通扬运河以南的高沙土区。

水上流失严重的沙土区应当采取建设农田林网,搞好河、沟、堤坡植被和工程护坡以及沟头防护工程等措施,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同时,严格控制采矿、取土、挖砂等生产、建设活动。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水土保持行政执法行为,加快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步伐。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知 篇2

某水库是一座以以灌溉为主, 结合防洪、供水、发电的多年调节水库, 库区属于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区,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7.64 km2, 土壤侵蚀类型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00 t/km2·年, 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为38%.

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80.62 hm2, 水土流失防治分为5个区, 即主体工程防治区、防汛公路防治区、施工场地防治区、施工道路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

2 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设计是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总体划分及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基础上, 遵循“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的结合, 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的结合, 点、线、面的结合”的原则, 形成布局合理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3 防治措施

3.1 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防治区为大坝、溢洪道、左右岸泄洪洞和防汛仓库等工程区域, 占地面积为66.12 hm2, 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荒地。

主体工程防治区是本工程土石方开挖的主要区域, 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了裸露面, 特别是在一些边坡的开挖面, 易在雨水的冲刷下产生崩塌等水土流失现象。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开挖面的稳定性, 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开挖出来的土石方要及时运至弃渣场, 严禁随意堆放。土石方在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护, 防止因道路颠簸等因素引发土石方滑落, 且要定期清理施工道路上运输所滑落的土石方, 将其及时清理装车并运至弃渣场;确保施工过程中开挖面的稳定性和土石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水土流失。

本次设计主要通过永久建筑物防止水土流失发生, 但在未形成永久建筑物的区域, 需采取植物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比如栽植攀缘植物。对于主体工程岸坡喷锚防护区域, 可采取在坡脚栽植攀缘植物三叶地锦, 株距为1 m, 喷锚区域长度为300 m。经计算, 共需三叶地锦300株。

3.2 防汛公路防治区

防汛公路防治区分为防汛公路滑坡段整治区域和扩建路区域, 占地面积为0.81 hm2, 占地地类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在主体工程设计中, 滑坡段的整治主要采取喷锚加固和生态护坡的方法, 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特别是生态护坡。本次设计在喷锚加固区域的坡脚栽植攀缘植物, 对该区域栽植攀缘植物种类三叶地锦, 株距为1 m, 喷锚区域长度为124 m, 共需三叶地锦124株。扩建路长度为900 m, 原路为土路, 宽2 m, 现扩至4 m, 采用沥青路面。本次设计在扩建的防汛路两侧栽植垂柳, 株距为2 m, 需垂柳900株。

3.3 临时施工场地防治区

临时施工场地防治区主要为临时施工场地区域, 占地面积为3.25 hm2, 占地地类为耕地、园地和林地。该防治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临时措施和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 即在临时施工场地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 为梯形断面, 净尺寸上宽1.5 m, 底宽0.5 m, 深0.5 m, 边坡比例为1∶1.

植物措施为植被恢复, 对临时施工场地防治区占用的林地进行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为栽植杨树, 行株距为2 m×2 m, 共需杨树4 125株。

3.4 临时施工道路防治区

临时施工道路防治区主要为临时施工道路区域, 临时施工道路总长度为5.6 km, 占地面积为0.74 hm2, 占地地类为耕地、林地和荒地。该防治区采取临时措施和植物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 施工单位要注意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道路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 排水沟断面同临时施工场地防治区相同, 并定期清理, 保证畅通。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 先对施工道路区域进行土地整治, 整治面积为0.74 hm2, 随后对临时施工道路防治区占用的林地和荒地进行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为栽植杨树, 行株距为2 m×2 m, 共需杨树1 375株。

3.5 弃渣场防治区

弃渣场防治区为弃渣的堆放区域, 占地面积为9.90 hm2, 占地地类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荒地。本工程永久弃渣量为319 700 m3, 弃渣运至弃渣场进行处理。本工程共设置2个弃渣场。

3.5.1 1#弃渣场

1#弃渣场位于溢洪道下游左侧, 面积为4.67 hm2。该区域原来为水库修建时溢洪道开挖弃渣区域, 由于堆放时间较长, 且未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原渣体形成了10 m深的陡坡。本次利用该陡坡, 将弃渣沿陡坡自然堆放, 共堆放弃渣179 700 m3。该弃渣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

工程措施为在弃渣场周围修建挡墙, 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 要先修建挡墙, 再堆放弃渣。挡墙为浆砌石挡墙, 长度为657 m。挡渣墙为梯形断面, 墙高1.0 m (含基础埋深0.5 m) , 墙顶宽0.5 m, 底宽0.85 m, 需浆砌石501 m3, 沥青木板33 m2。挡墙以上弃渣边坡为1∶1.5.弃渣堆放后采用88 k W推土机推平压实。

由于本工程产生的弃渣主要为石渣, 考虑到渣场使用后的绿化需要一定数量的土方, 经过对1#渣场范围的耕地和林地进行现场勘察, 土层厚度为50 cm, 弃渣的植被恢复需要20 cm厚的表土, 共需土方9 300 m3。1#渣场的表土量可满足弃渣场植被恢复所需的表土量。因此, 在弃渣堆放之前要清理部分表层土, 并堆放在渣场一旁, 并采取临时措施进行防护。表层土堆高为3 m, 采取装土草袋临时防护, 需装土草袋660个。弃渣堆放后对其顶部进行土地整治, 覆盖预留的表土并整平, 并栽植乔木和撒播草籽。在弃渣顶部栽植刺槐, 行株距为2 m×2 m, 共需刺槐10 925株。在弃渣挡墙以上坡面撒播草籽进行防护, 草籽选择紫花苜蓿, 共需撒播草籽3 600 m2, 需草籽18 kg。

3.5.2 2#弃渣场

2#弃渣场位于右岸泄洪洞尾渠右侧, 地势较平坦, 面积为5.23 hm2。该弃渣场有一面为深5 m的残留开挖面, 本次堆渣利用该开挖面, 弃渣平均堆高为2.5 m, 共堆放弃渣140 000 m3。该弃渣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工程措施为在弃渣场开挖面外周围修建挡墙, 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 先修建挡墙, 再堆放弃渣。挡墙为浆砌石挡墙, 长度为886 m。断面形式同1#弃渣场相同, 需浆砌石676 m3, 沥青木板45 m2。挡墙以上弃渣边坡为1∶1.5.弃渣堆放后采用88 k W推土机推平压实。

由于本工程产生的弃渣主要为石渣, 考虑到渣场使用后的绿化需要一定数量的土方, 经过对2#渣场范围的耕地和林地进行现场勘察, 土层厚度为50 cm。弃渣的植被恢复需20 cm厚的表土, 共需土方10 500 m3。2#渣场的表土量满足弃渣场植被恢复所需的表土量。因此, 在弃渣堆放之前要清理部分表层土, 清理方量为10 500 m3, 并堆放在渣场一旁, 并采取临时措施进行防护。表层土堆高为3 m, 采取装土草袋临时防护, 需装土草袋720个。弃渣堆放后对其顶部进行土地整治, 覆盖预留的表土并整平栽植乔木和撒播草籽。在弃渣顶部栽植刺槐, 行株距为2 m×2 m, 共需刺槐12 250株。在弃渣挡墙以上坡面撒播草籽进行防护, 草籽选择紫花苜蓿, 共需撒播草籽4 000 m2, 需草籽20 kg。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要高度重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 科学规划、设计、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中水土保持施工的方法措施, 确保水库的运行安全。在本工程中, 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后, 工程达到了现行规范要求, 消除了水库隐患, 提高了水库防洪标准, 并通过水保设计方案的实施, 合理安排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有效治理了项目区及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使水库周边的开挖面、裸露面、工程施工被破坏的植被受到了保护, 使整个生态系统趋向稳定, 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13, 33 (08)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篇3

1.我国水土流失原因及危害

1.1原因

我国是不仅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几乎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极易被侵蚀。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的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量常常能达到年降水量的60%~80%。这两个条件便构成了我国易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除了自然条件外,许多人为因素也很大方面促进了我国的水土流失。一方面,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人类开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以提高生产力水平,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剧了我国的水土流失。

1.2危害

1.2.1毁坏耕地,导致土地退化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以至于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约100万亩。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本来就很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加剧了这一矛盾。

1.2.2贫困加剧,生存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降低耕地生产力,而且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恶化,“种地难、吃水难、增收难” 的情况在不少山丘都很普遍。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往往也是最贫困地区,因为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我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多数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

1.2.3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

水土流失造成植被破坏,水旱灾害出现频率加大。1800~1949年,境内水灾40年次,旱灾28年次,出现频率分别为3.7年一次,5.3年一次。大灾出现机率分别为6年一遇和5年一遇。

2.我国水土流失防治中所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局限,我国在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建设上走了一些弯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有的地方在植被建设时忽视了地带性规律。有些地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无灌溉条件下种植乔木,成活率、保存率都很低,有的甚至造成新的人为破坏;还有些地方在人工种草时草种选择不当,耗水过度,最后导致几年后土地就严重沙化。

(2)一些地方在措施配置时忽视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治理成果难以巩固。在生态建设中,就生态论生态,不注重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烧柴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一些生态工程忽视基本农田建设,出现了反弹。还有一些地方,虽然注意了与当地经济的结合,但规模小、品种杂,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不理想,水土保持的成果也难以巩固。

(3)一些地方在生态建设中忽视利用生态自然修复能力,主要依靠人工治理,这样既加大了成本,又影响了生态恢复的效果和进度。实际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态自然修复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它不仅能快速促进植被恢复,而且能形成真正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稳定的生态群落。

3.我国水土流失的建议及防治措施

3.1建议

3.1.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此,应当加强预防保护工作。一是加强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资源保护。对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需要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有特殊情况必须建设的,应充分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切实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二是依法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对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应当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管理。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强跟踪检查,做好验收把关,保证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能够落到实处。三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的社会监督。采取政府组织、舆论导向、教育介入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同时不断强化群众监督,唤起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大力营造防治水土流失人人有责、自觉维护、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氛围。四是需要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对于水土流失区的水电、采矿等工业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山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的水土流失治理。

3.1.2减少人工干预,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对于一些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封轮牧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水土流失。沼气池、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也可以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应用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

3.1.3政府加强领导

水土流失是一个综合的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水土保持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政府层面确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落实防治责任,研究防治的重大问题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综合防治当地的水土流失。

3.2具体措施

3.2.1修建防护林,改善林带结构,提高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3.2.2实施封禁措施,在水土流失区划定封禁范围,雇用管护人员严格看管

对无树木的荒山和疏林地,要结合造林或补植林木,以快速增加其覆盖度,提高经济效益。

3.2.3在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集中,无法采用封禁措施治理的侵蚀区强化造林治理

对流失严重,坡度过陡,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要辅以培地埂,挖水平沟,修水平台地等工程强化措施。

3.2.4在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裕,25°以下的缓坡侵蚀地实施开发性治理

3.2.5筑鱼鳞坑,即在侵蚀坡面的浅沟中或石头山的空隙地,挖长约2米、宽1.3~1.4米、深70厘米的半园形土坑,坑内挖出的土用于筑坑的外缘埂之用,坑在坡面的分布呈品字形排列

3.2.6在土层较深、石头少的山头应用水平沟

即在坡面沿水平等高方向挖沟,挖出的土填在沟的外沿,筑成土埂,植物即种于埂上或内坡上;沟内每隔1.7米左右横筑一小土埂,成为竹节沟。

3.2.7 水平台地与水平梯田是最常用的坡面水土保持工程

水平台地适用于山顶和山腰,坡度较陡,地形破碎之处;水平梯田则适用于山脚的平缓地带。

4.结语

总体来看,我国水土流失强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有所降低,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人类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仍然使我国面临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认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存在下去,因此水土流失区仍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秦天枝.我国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及对策[J].河南水利,2009,(10).

[2]冯传杰.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J].水土资源研究,2012-4-20.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知 篇4

环发(2002)1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提高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效率,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现对涉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审批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是涉及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必须有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作为报告书(表)的一个独立章节。

二、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预审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可研深度)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将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情况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三、建设单位在报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时应同时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的书面审查意见,对水行政主管部门未出审查意见的,建设单位应及时请示水行政主管部门,并抄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四、在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期限内,水行政主管部门仍未出具对水保方案审查意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规定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知 篇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山东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取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凡在本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及其他可

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照本办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不能或不便自行治理的,要按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以补偿责任及法律规定的其它责任。

第二条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是指单位和个人在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和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中,毁坏了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使其降低或者丧失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所必须补偿的费用。

水土流失防治费是指单位和个人在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和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过程中,根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产生的废弃土、石、沙、矿渣、尾砂等,按规定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所需的费用。

第四条 收费标准

(一)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应依据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占地面积及对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情况计收,对林草地等水土保持植被设施,按占地面积每平方米一次性交纳补偿费1元。对树木、试验场地、固定观测设施、塘坝、谷坊及其它治理成果,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1992〕鲁价涉字第280号文规定的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计收。

(二)对于季节性、流动性、临时性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不能自行治理,又不便于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交纳防治费的,按下列标准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

1.采矿:按堆弃的废渣体积每立方米2.5元。

2.采砂及卵石:按堆放的体积每立方米2元。

3.烧窑:按应治理的破坏地貌、植被面积每平方米3.5元。

4.采石及加工:采石按堆放的体积每立方米2元,加工石子按应治理的破坏地貌、植被面积每平方米3元。

5.堆弃垃圾、其他废物及其他破坏地貌、植被的行为: 按应治理的破坏地貌、植被面积每平方米2元。

(三)对于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的,按《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执行。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

水土流失责任明确,地形条件适合独立或联合治理的,由开发、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自行或联合治理,治理完成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开发、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不能或不便自行治理的,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的预算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费属于非税收入,应按照规定,全额缴入财政部门开设的非税收入账户,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治理进度和基建程序申请分期拨付使用。

第六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规定标准征收其水土流失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

(一)无固定场所,从事流动性作业的;

(二)水土流失责任不明确的(如有两个以上责任者的);

(三)地形条件不适合独立治理或联合治理的;

(四)受技术、人力等条件限制,不适合独立或联合治理的;

(五)责任单位不愿自行治理的。

第七条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治理计划用于全区水土保持典型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水土流失防治费80%以上用于征费项目的水土流失治理。

收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必须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所收费用纳入非税收入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存储,纳入综合部门预算管理。

第八条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收取、管理人员执行任务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并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第九条 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开垦农作物的及未经批准擅自开垦二十五度以下,五度以上的坡地,每平方米处以1元罚款。

第十条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银行或其他机构代收。

第十一条 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

第十二条 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及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接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交款通知书后,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办理完交款手续,逾期不缴纳的,自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对无故拖欠的,按《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三条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篇6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向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目录

1、工程概况.........................................................................................................................1 1.1 工程总体概况.................................................1 1.2 单体工程概况.................................................1 1.2.1净水厂工程概况..........................................................................................1 1.2.2配水站工程概况..........................................................................................1 1.2.3管道工程概况..............................................................................................1 1.3 工程地质条件.................................................2 1.4 施工总平面布置概况...........................................4

2、水土保持施工措施.........................................................................................................5 2.1 土方开挖时水土保持措施.......................................5 2.2 回填施工时水土保持措施.......................................5 2.3 挡水墙、坡面防护、排(截)水沟施工措施.......................6

3、水土保持质量保证措施.................................................................................................8 3.1 防水、排水保证措施...........................................8 3.2 渣场排水措施.................................................9 3.3 弃渣场维护管理措施...........................................9 3.4 土方开挖废料、弃渣的处理.....................................9 3.5 保护植被及植被恢复..........................................10

4、文明施工管理...............................................................................................................10 4.1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及职责....................................10 4.2 文明施工的职责..............................................10

5、建立“水土保持领导小组”.......................................................................................11 5.1 组织机构框图................................................11 5.2 机构职责....................................................11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1、工程概况

1.1 工程总体概况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以三座店水库为水源,通过建设净水厂、输水管路和配水计量站,向赤峰中心城区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输水管路总长42.45公里,由三座店水库尾水涵作为取水口,取水头部采用2根1.6m管道,约80m,后接2根直径为1.2米的管道自流引水至水库坝下3公里处的净水厂,经净化处理后,同槽双管输送至红山工业园区配水站,工程设计每年可向中心城区供水4465万m³,日供水量12.23万m³。

项目建成后,可极大改善中心城区生活和工业用水紧张状况,大幅减少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开采,对保障中心城区长远用水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2 单体工程概况 1.2.1净水厂工程概况

净水厂工程位于K3+200,是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用水通过三座店水库用管道引至净水厂,在净水厂净化后水质达到标准后,向赤峰中心城市供水。净水厂的主要建筑物包括辐流沉淀池、净水间堆场、清水池、锅炉房、变电所、综合楼等构造物。1.2.2配水站工程概况

西水地配水站建筑物包括2个清水池、调度控制中心、调流阀室、警卫室等。西水地配水站是城区引供水工程的末端,工程征地约23.5亩,配水站的建筑面积10000㎡,包括土建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1.2.3管道工程概况

输水管道工程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与红山区红庙子镇之间,取水头部位于三座店水库坝下左岸,与三座店水库大坝左侧电站出水口相接,末端位于红庙子镇西水地村南侧配水站,全长约42.4km。地面高程约542~686m,地势由北西向南东逐步降低。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管道主要沿阴河、昭苏河及英金河河岸进行布置,沿线地形较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地貌类型以高漫滩为主,局部为河床、低矮山丘、堆积阶地地貌。

本工程管道吊装安装段全长约42.4km,K0+000-K0+80(取水头部)采用DN1600mm球墨铸铁管,K0+80-K3+200采用DN1200球墨铸铁管,K3+200-K9+431.3采用DN1000球墨铸铁管,K9+431.3-K42+445.9采用DN900球墨铸铁管。其中穿越河流部位采用相应的管径的钢管,顶管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长2000mm,内径1500mm,外径1800mm。1.3 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输水管道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郎镇与红山区红庙子镇之间,取水头部位于三座店水库坝下左岸,与三座店水库大坝左侧电站出水口相接,末端位于红庙子镇西水地村南侧配水站,全长约42.4km。地面高程约542~686m,地势由北西向南东逐渐降低。

管道主要沿阴河、昭苏河及英金河河岸进行布置,沿线地形较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地貌类型以高漫滩为主,局部为河床、低矮山丘、堆积阶地地貌。河床与漫滩过渡地带多为陡坎,陡坎高度多为2~3m,最大约6m;沿昭苏河分布有多个采砂坑,多数已被建筑垃圾回填。沿线植被发育,以耕地为主,局部为温室大棚及苗圃,蜘蛛山附近山顶基岩裸露,植被不发育。

2.地层岩性

输水管道工程跨越阴河、昭苏河以及两河交汇后的英金河三个流域,管道沿线地层岩性主要有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1)粉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平均厚度1.5~2.0m,最大厚度可达3.3m。

2)粉细砂层,主要为冲洪积形成,局部为风积形成。风积粉细砂呈浅黄~灰黄色,稍湿,松散状态,分选性好,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层厚1.8~4.1m;冲洪积粉细砂呈灰黄色~黄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局部粉粒含量较多,层厚一般1.5~2.5m,最大3.5m,局部以厚度小于1.0m的透镜体形式存在。

3)中粗砂层,冲洪积形成,灰黄色~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状态,分选性较好,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局部含少量砾石,层厚2.0~3.0m。

4)圆砾(砾砂)层,冲洪积形成,杂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状态,混粒结构,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及砾石,砾石成分可见有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及少量凝灰岩等,砾石一般粒径3~5cm,最大可达20cm。该层厚度较大,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揭露厚度10.3m,管道全线均有分布。

5)粉土质砾层,冲洪积形成,黄色~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状态。砾石成分较复杂,多呈亚圆形,粒径大于2mm砾石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0~80%,砾石间隙充填物主要为粘、粉粒,含量约占25~35%,最大可达51%。本次输水管道勘察仅在净水厂附近揭露该层,最小埋深5.5m,最大揭露厚度6.5m。

6)粉质粘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湿,可塑状态,局部含少量砾石。本次勘察最小揭露埋深10.0m,最大揭露厚度7.0m。

7)碎石层,崩坡积形成,松散状态,碎石多呈棱角状,块径5~10cm不等,最大可见27cm,碎石间混有少量粉土,粉土含量约30%。仅分布于初头郎镇东侧条形山及蜘蛛山附近,碎石成分分别为玄武岩及钾长花岗岩。

(2)昭苏河流域地层岩性(29+440~39+360m)

表层耕植土,黄褐色~黑褐色,稍湿,松散状态,含植物根系及虫孔等,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层厚0.2~0.4m。除局部河漫滩外,广泛分布于管道沿线。

1)粉质粘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稍湿~湿,可塑状态,刀切面稍有光泽,局部夹粉土薄层。层厚变化较大,一般0.9~2.6m,最大厚度大于8m。

2)粉土层,冲洪积形成,黄褐色~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厚度1.5~2.8m。

3)中粗砂层,冲洪积形成,灰黄色~黄褐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分选性较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好,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局部含少量砾石,层厚0.3~2.0m。本次勘察仅在桩号37+480~38+526m揭露该层,推测以透镜体形式存在。

4)圆砾层,冲洪积形成,杂色,稍湿,中密~密实状态,混粒结构,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及砾石,砾石成分可见有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等,砾石一般粒径3~5cm,最大可达20cm,粒径大于2mm砾石含量约55~85%。该层厚度较大,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揭露厚度10.7m。

桩号31+760m、35+654m、36+676m处原为采砂坑,现已用建筑垃圾回填,局部坑底沉积有淤泥层,可见有瓦片及植物根系残留,厚度不大。

5)基岩,本次勘察仅在桩号29+830m附近揭露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3)现场入口处设门卫室,挂出入制度、场容管理条例、工程简介、安全管理制度、质量方针、管理机构网络等图牌。所有出入人员凭出入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卫全天候值班,特别加强夜间巡逻,防止偷盗现场材料,维持良好工作秩序和劳动纪律,禁止打架斗殴等行为发生。

(4)凡进出现场的设备、材料需出示有关部门所签发行条,保安进行登记方可,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或改动。

(5)施工现场的水准点,轴线控制点,埋地线缆应有醒目标志,所有材料堆场也必须作好标志,并加以保护。

(6)现场设立封闭垃圾池,施工垃圾采用集中堆放,专人管理、统一搬运的方法,并及时运出场外。

2、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2.1 土方开挖时水土保持措施

本工程土方开挖工艺包括:测量放样、场地清理、植被与表层腐殖土清理、土方开挖等。

清理与掘除采用挖掘机为主,人工为辅的清理施工方法,自卸汽车运输。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配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开挖料除用做回填外,所余弃渣全部由自卸汽车运输至弃渣场集中堆放。

边坡开挖按图纸要求从上至下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边坡成形时应按图纸规范要求设置坡度,根据规范要求按每5m分级,每级设不小于2.0m宽的平台,平台内侧要求设置截水沟,保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沟槽、基坑开挖时应做到在沟槽、基坑成形的同时,保证临时排水沟的成形,保护沟槽、基坑的稳定。2.2 回填施工时水土保持措施

结构物处的填土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度大小于95%,管道回填时,应从管道两侧均匀下料,管道两侧至管顶的回填土必须对称分层回填,每次铺料厚度为15~30cm,根据土质情况和压实机械、压实方法,经过试验确定。两侧回填高度差不应超过一层填筑厚度。管道两侧回填土对称分层夯实。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填筑前结合本标段填方区域选定试验段,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料进行试验,取得试验数据后;再结合机具配备情况,通过试验段得出填筑数据,然后进行填筑。

填筑材料根据各挖填段开挖和填筑量,合理组织挖填料,填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

2.3 挡水墙、坡面防护、排(截)水沟施工措施

工作内容:坡顶截水沟、挡水墙、坡底排水沟、集水井、坡面支护等。各工序施工程序:测量放样→边坡开挖→护坡施工→排水系统施工→挡水墙→截水沟施工。

1、槽顶截水沟、挡水墙施工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为防止季节性施工雨季降雨,雨水流入基坑,在距基坑顶部边线1.0米处设置一道宽12cm,高00cm砌砖挡水墙,在挡水墙外侧设置排水沟、集水坑。排水沟宜距挡水墙不小于20cm,沟宽30cm,沟深30cm,沟中填入3-5cm滤料(碎石),排水沟宜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水能流到集水坑中。集水坑设置深度要较排水沟稍深,间距以能及时收集排水沟中渗水为宜。

2、槽底排水沟施工

基坑开挖至底后,可根据地下水情况在基底设置排水沟、集水坑。排水沟宜距边坡不小于30cm,沟宽30cm,沟深30cm,沟中填入3-5cm滤料(碎石),排水沟宜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水能流到集水坑中。集水坑设置深度要较排水沟稍深,间距以能及时收集排水沟中渗水为宜。

3、异常水处理措施

如果地下上、下水管道漏水严重,这些渗漏水赋存于杂填土和很多已废弃的地下构筑物中,由于具体位置不明确,水量大小无法确定,难以控制,可能造成基坑壁失稳,对地下工程施工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有效预防这种异常水给工程带来损失,应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基坑开挖遇到突然出现的不明外来水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做引流、回填,控制因出水带出地层颗粒形成地层扰动坍塌,然后查明外来水补给源,采取寻源断流措施;

(2)对出水范围的基坑壁,必须采用特殊加固措施,比如小导管注浆、局部土钉补强等方法,稳定后再继续下步开挖。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4、喷锚防护施工

(1)结合土方开挖,分层进行喷锚施工,做到即方便喷锚施工并确保基坑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份层开挖,土钉墙开挖中严格图纸施工保证坡比,采用人工修坡,用线坠及盒尺进行坡度控制检查,在每一步土方开挖后,均在基坑上口线采用线坠及盒尺进行检查。

(2)采用人工成孔,操作时应调整好洛阳铲角度,孔体直径不小于100mm、倾角10°,土钉钢筋置入孔中前,应先设置定位架,保证钢筋处于钻孔的中心部位,支架沿土钉长的间距约为2m左右,支架的构造应不妨碍注浆时的浆液自由流动。

(3)检查钻孔质量,土钉孔深允许偏差±50mm,孔径允许偏差±5mm,孔距允许偏差±100mm,成孔倾角偏差±3°。放入土钉体,土钉弯钩角度不得小于90度,土钉与横筋须焊接牢固,土钉长度均包含20cm弯钩长度;

(4)土钉钢筋置入孔中后,将直径25mm的塑料管插入孔底,注浆时采用底部注浆方式,注浆导管底端应先插入距孔底500mm处,在注浆同时将导管以匀速缓慢撤出,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注浆采用低压方法注浆填孔,注浆水泥浆用普通PO32.5搅拌而成,水灰比为0.5(即每1方清水配置2吨水泥进行现场搅拌)。注浆压力为0.4~0.6Mpa,强度等级不小于M10,并进行一次补浆,补浆时间不得超过2h,并逐孔检查确保注浆饱满;

(5)锚喷采用C20混凝土,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按照实验室配比单进行施工,砂子、石子、水泥要求采用磅秤进行质量控制,过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搅拌,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混凝土喷射厚度不小于8cm。在锚喷面上渗水部位布置梅花状排水管,材质为塑料管,长500mm,根部用豆石滤料填充。

(6)土钉墙施工前首先应对砂子、石子、水泥、钢筋进行原材复试,具体如下: 1)每批进场的钢筋,各种型号的钢筋必须进行一组原材检验,且代表数量不得超过60T;

2)水泥每200T必须进行一组原材检验; 3)砂石料每600T进行一组原材检测;

4)每一批进场的钢铰线,必须进行一组原材检验,且代表数量不得超过60T; 5)在施工前,由试验室提前出具配置C20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单(中砂、碎石粒径5-10mm、水泥P.S.A 32.5);

6)钢筋搭接焊接头每300个接头为一批,进行试验;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7)喷射混凝土每500m2或每天制作三组试块,一组标养进行28天抗压试验,一组同转标试验,一组同条件试块用于控制下层土钉墙施工时间。

8)水泥浆每天留置二组净浆试块,一组试块进行7天抗压强度检测,只有水泥浆强度达到75%(15MPa),方可进行锚杆张拉,另一组试块进行28天抗压强度检测,要求达到设计强度M20。

9)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在水泥浆达到抗压强度要求后,采用千斤顶及液压电动张拉机进行拉拔试验,试验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10)按规定钢筋、水泥、混凝土要进行见证试验,由监理单位确定见证实验室。(7)、喷射混凝土面层及钢筋网厚度控制措施

1)喷射混凝土时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0.8~1.5m范围内

填钢筋前方,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

2)在砂层部位开挖之后为防止坡面不稳定,应先急时初喷一次,铺设网片之

40mm湿,喷射时可加入速凝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凝结速度,防止混凝土塌落。

3)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可用插入土内用以固定钢筋网片的钢筋作为标志加以控制。当

面层厚度超过80mm时应分二次喷射每次喷射厚度宜为50~70mm。继续进行下一步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仔细清除预留在施工缝接合面上的浮浆层和松散碎屑,并喷水使之潮湿为使施工缝搭接方便,每层下部300mm可喷成45º的斜面形状。

4)钢筋网片铺设时与坡面保护不小于20cm人距离,可采用石块等把坡面与钢筋网片隔开。

3、水土保持质量保证措施

3.1 防水、排水保证措施

(1)、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良好排水状态,修建必要的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2)、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严禁排入引用水源。

(3)、施工区域、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以后,妥善处理和减少对河流、溪流的侵蚀,防治沉渣进入河道和溪流。

(4)、冲洗集料含有沉积物的施工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采用其他措施,保证做到达标排放。

(5)、施工期间严格管理大堆料场和材料库,防治暴雨或山洪将物料冲走,造成成附近水域、区污染。

(6)、施工机械防止严重漏油,并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维修施工机械产生的油污严禁直接排放。

(7)在开挖、回填,护坡施工过程中突遇大雨,而局部边坡存在大量浮渣来不及清理时,采用彩条布(塑料薄膜等)将该部位进行覆盖,以防雨水带走浮渣污染水源。

(8)将排水沟泄水口设置在植被茂密处,以防水流带走大量泥砂进入水源带,并在有条件的部位设置沉砂池。3.2 渣场排水措施

渣场坡面设排水沟,堆渣坡脚采取砌石挡墙保护,弃渣区顶部表面形成排水横坡。以防止开挖弃料侵占到渣场范围外或下塌流入河道引起环境污染。3.3 弃渣场维护管理措施

(1)规划好渣场内的弃渣、存渣道路,并使各个区的弃渣、存渣道路保持畅通;并安排专人负责道路的养护和路面清理工作,必要时使用推土机和装载机,对渣场内的弃渣、存渣道路进行养护和清理;

(2)严格按照填渣坡比进行渣场的边坡防护,设置排水沟,浆砌石挡土墙,并按照监理批准的渣场的防护施工图纸进行渣场的防护施工。3.4 土方开挖废料、弃渣的处理

(1)不得向河道、溪流进行倾倒,并禁止弃于专用堆放地以外的场地,严格按照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土场地,并进行保护。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2)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及废弃物等,在工程完工进即时清除干净,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碍交通。

(3)在弃方时,应及时对弃方进行防护。

(4)开挖时的土方,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对河流、溪流、灌溉渠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5)施工时严禁在附近农田、河道、荒山弃渣,必须运到指定的弃渣场地统一弃渣。并避免施工时的弃方,堵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没冲毁农田、房屋。

(6)施工期间加强对边坡的监测,以防止施工期间出现的边坡塌方。3.5 保护植被及植被恢复

(1)尽可能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施工内外树木及植被,对新开挖的裸露的工作面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引起滑坡造成水土流失而破坏树木植被。

(2)施工时严禁破坏施工用地以外的植被,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时,工程完毕后应及时恢复。

(3)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要求,保护施工区内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4)施工期间,工程破坏植被面积应严格控制,处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应再发生其他形式的人为破坏。

4、文明施工管理

4.1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文明施工领导考核小组,管理机构将文明施工同安全、质量、进度等同对待,由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制定相应措施、实施的检查、改进、评估等工作,安全环卫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工作。

4.2 文明施工的职责

⑴建立文明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宣传、教育、检查、监督制度的落实情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况。

⑵负责对文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处理和改进。

⑶负责对作业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筛选、采纳和整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落实,保证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

5、建立“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5.1 组织机构框图

5.2 机构职责

“水土保持”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施工建设期间的水保管理,对各施工点和施工班组、人员在施工时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奖惩,同时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责任人为领导小组组长。施工班组严格按照“水保法”进行施工,对本工程的水保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突发水质污染或居民对环保、水保问题的投诉等协调工作,责任人为领导小组副组长。

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为负责落实本施工段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水保”工作,宣传和教育员工在施工时的“水保”意识,并根据项目业主和监理公司的要求,加强“水保”和“防洪、抗汛”的工作。在路基施工中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规范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作业行为,同时建立对施工已完成

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知 篇7

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1.1 自然因素

⑴地形、地貌因素, 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台地, 决定着工程土石方开挖及回填量。随着工程建设开展, 形成新的挖损地貌,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也将逐渐加剧。

⑵气象因素, 影响广东省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降雨。降雨为土壤侵蚀的主要外营力, 导致该区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广东省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降雨量在1350.9~2143.8mm, 降雨在时间分布上较为不均, 季节性较强, 约80%的降水量集中在4~9月。在同一背景条件下, 短历时强降雨产流时间短且量大, 对土壤颗粒的分解、冲刷、搬运作用强, 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短历时强降雨较多, 在工程建设等多种因素集中出现的情况下, 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将更为剧烈。

⑶土壤、植被因素, 广东省地带性土壤主要为赤红壤、红壤以及水稻土为主。山地和丘陵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红壤, 其中以花岗岩风化发育的土壤极易受雨水冲刷而流失;台地主要以水稻土为主, 土壤粘聚力较强, 抗水蚀能力强。植被的存在可以滞留降水、减弱雨滴对土壤的击溅侵蚀、减缓流速等。植被结构以及植被覆盖率的高低决定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强弱。

1.2 人为因素

高速公路建设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如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 还伴随取土、弃渣、临时施工便道施工、施工生产生活区建设等施工活动。路基场地平整破坏地表植被, 造成地表裸露;在路基挖、填过程中形成的边坡和平台将成为集雨器, 降雨汇集后将沿着平台边坡流向低洼处, 造成边坡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甚至坍塌等;路基施工产生的取土、采石以及堆渣活动, 新增大量挖损地貌;桥梁基础施工产生大量泥浆;隧道对地表扰动面积少, 但产生大量弃渣。以上施工活动将对土壤侵蚀起到促进作用, 加剧水土流失。

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2.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原则

⑴各防治分区之间的的自然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特点要具有显著的差异;

⑵各防治分区内造成的水土流失主导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或方向应相近或相似;

⑶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 线型工程应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区;

⑷二级及其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和施工区进行逐级分区;

⑸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 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1]。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原则, 将高速公路划分为5个一级防治区:主体工程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施工便道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和取土场防治区。主体工程区细化为4个三级分区:挖方段防治区、填方段防治区、桥梁段防治区和隧道段防治区。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讨

基于以上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防治分区的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要根据施工特点, 分区提出防治措施。

3.1 主体工程防治区

3.1.1 挖方段防治区

挖方路段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施工环节为路基开挖, 可能存在的主要侵蚀区域为下部边坡以及开挖平台 (路基部位) 。上部边坡主要以面蚀和细沟侵蚀为主, 下部边坡受上部边坡汇集的股流冲刷则以浅沟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防治应以排水为主, 路基开挖前在边坡线外开挖截水沟, 减弱侵蚀外营力;边坡弧化后应及时实施护坡, 护坡方案在保证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生物护坡, 模拟自然生态群落, 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另外, 还应注意对高、陡边坡红线外的植被保护, 防止因植被的破坏而造成边坡坍塌;可通过货币补偿形式对红线外植被进行保护。

3.1.2 填方段防治区

填方路段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施工环节为路基填筑。由于路面碾压密实, 产流量大, 路面径流将对路基边坡造成冲刷, 以沟蚀为主, 并伴随严重的雨滴击溅侵蚀和面蚀。填方路段产生的水土流失容易对道路两侧造成危害, 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应以围闭措施为主, 即边沟围闭。路基填筑前在道路两侧开挖边沟, 并在边沟接入附近水域前设置沉沙池, 防止水土流失对两侧低洼地带造成危害以及泥沙进入附近水域;路基填筑期间, 尽量保持路肩高于路面, 疏导路面雨水经急流槽排入道路边沟, 避免对边坡造成冲刷;路基成型后及时采取护坡措施。

3.1.3 桥梁段防治区

桥梁段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施工环节为桥墩基础施工。基础主要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和机械冲孔灌注桩, 产生大量泥浆。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侧重泥浆处理、桥下施工面场地平整与植被恢复。桥墩基础施工前设置足量的泥浆沉淀池, 存放多余的泥浆;桥墩桩基施工完毕, 平整桥下施工面及固化后的泥浆池, 混凝土块等硬化层应深埋处理, 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山区多以高架桥为主, 光照条件好, 可复垦或恢复植被;平原区桥梁高度受限, 光照条件差, 应以阴生植被为主, 重点恢复桥梁滴水线两侧光照条件较好区域。

3.1.4 隧道段防治区

隧道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施工环节为洞口开挖, 防治重点为洞门截水沟、洞脸防护以及洞口沉沙池布置。尽量选择削竹式洞门, 减少洞口开挖面, 保持原地形;加强对洞门周边的植被的保护, 可有效防止洞门坍塌, 并加速洞门景观恢复;另外, 须注重对隧道施工废水泥沙的处理, 在隧道口设置多级沉沙池。

3.2 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包括施工营地、预制场和搅拌站, 扰动相对较轻,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场地平整期间;防治重点为工程后期土地整治及恢复植被。预制场尽量布置在道路永久占地范围内, 减少扰动面积。施工营地人员流动性大, 可选择美化环境兼具水土保持功能的植物;搅拌站运营期间将产生大量废水, 需进行场地硬化, 并设置多级沉沙池或过滤池。工程后期, 拆除工棚和地表硬化层并运至弃渣场或就地深埋处理, 经土地整治后复耕或恢复植被。

3.3 施工便道区

施工便道通常布置于山地丘陵区, 作业条件有限, 经常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修筑, 地表裸露、土壤结构松散, 且建设单位忽于治理, 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以边坡防护和排水为主。便道边坡挖、填高度通常在8m以下, 稳定性较好。挖方边坡可采用三维网植草+栽植灌木相结合方案护坡;填方边坡土层深厚、松软, 可选择种草+乔木方案或撒播草灌+乔木方案护坡;路面尽量保持内倾, 并在道路内侧开挖排水沟, 避免径流对填方边坡造成冲刷。

3.4 取土场区

取土场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往往得不到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重视, 而取土的结果必然会破坏植被、产生高陡边坡, 当受雨滴击溅、水流冲刷以及自身重力作用时, 将产生严重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地表水疏导、边坡防护以及取土平台治理。取土前应适当清表, 表土做为后期绿化覆土;坡面取土时应在上边坡开挖截水沟, 减弱侵蚀外营力;取土高度大于10m、结构较松散的土坡应分级削坡, 坡率应缓于1:1.5;坡面采用三维网植草+栽植灌木相结合方案护坡, 坡脚栽植耐掩埋的高大乔木或竹本;取土平台须进行平整并覆表土, 改善立地条件;取土平台整地后复耕或挖穴栽植乔木+撒播草灌恢复植被。

3.5 弃渣场区

当路基土石方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不能完全平衡时, 将会产生临时或永久弃渣。对于渣土类堆弃物, 结构十分松散、颗粒细小, 表层失水干燥后, 渣体抗蚀性和抗冲性能降低;对于渣石类堆弃物, 其结构为宽体碎屑, 颗粒大小混杂, 堆积体自然稳定角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流失程度较渣土类堆弃物轻。无论渣土类还是渣石类堆弃物, 若在堆弃过程缺乏拦挡及截排水措施, 则可能造成渣场受冲刷, 形成滑塌或坍塌, 易于发生剧烈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渣场排水、堆渣边坡及堆渣面植被恢复。堆渣前适当清表, 表土做为后期植被恢复绿化覆土;渣场周边开挖截水沟, 并在截水沟出口设置多级沉沙池, 减弱侵蚀外营力和降低泥沙含量;根据材料供应条件, 在渣场出口修建浆砌石挡土墙或土坝, 控制渣体滑移;堆渣后期, 严格控制堆渣顺序, 石渣在下、壤土在上, 为植被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堆渣边坡高度大于8m时应分级削坡, 设置2m宽碎落台, 边坡坡率应缓于1:1.5, 坡面栽植乔木+撒播草灌恢复植被, 并覆盖无纺布养护;平整堆渣面并覆表土30cm, 挖穴栽植乔木+撒播草灌恢复植被或复耕, 并覆盖无纺布养护。

4 结语

广东省地形较为复杂, 年降雨量大、时间分布上较为不均, 季节性较强, 约80%的降水量集中在4~9月, 决定着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高速公路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施工环节为路基的开挖和填筑、桥梁基础施工、隧道弃渣堆放、路基填料开采、施工生产生活区场地平整以及施工便道建设等。通过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高速公路施工环节的分析, 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 希望对今后广东省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浅议水土流失防治 篇8

一、水土流失防治的制度创新机制

水土流失防治是一项以恢复和改善生态为主,结合资源开发和产业建设的系统工程,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投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系统创新,以达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要深化市场机制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作用,加大开展有偿投资的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推行项目招标制,提高水土保持投资效果;培育水土流失地区的农地市场,促进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防止不必要的频繁调地行为以及可能的土地寻租行为。

二、强化水土流失的法制化管理

《水土保持法》赋予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审批、收费、监督等权力应得以落实。在具体执法活动中,依法征收水土保持相关费用既是执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水土保持法规贯彻实施的一种经济制约手段。

在防治水土流失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的自愿开发利用方式。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督执法。

三、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工程建设

强化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健全标准体系,突出工程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加强成果管护,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建设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点带片,以片促面,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从点状拉动到组团式发展的新格局。

稳定发展山区森林,兼顾发展平原人工林,切实保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和天然灌木林植被。严禁改变天然草场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好天然草场,严格实行“以草定蓄”。有效控制草场放牧强度,改善草场环境,增强草场的自我更新能力。

四、优化配置水土资源

注重水土资源的保护,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出现,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态用水,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水土保持实践中,充分考虑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因水制宜,保持水土流失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长期动态平衡,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提升科技含量,建立水土流失防治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在水土流失地区应用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实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水土流失地区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同时,应健全水土流失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施重点工程跟踪监测,科学评价工程实施效果,确保国家水土资源生态安全。

六、开展水土流失防治主体的能力建设

水土资源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主体的能力建设是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水土流失防治涉及农业、林业、环保、水利、国土资源等许多部门和企业及农民,需要政府部门在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在各防治主体中开展培训、教育等活动,使其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确保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重大成效。

上一篇: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设计下一篇:书博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