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2024-07-05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通用12篇)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1

我国水土保持工程发展十分迅速, 但是水土保持工程质量一直为人们所探讨,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重要性, 关键在于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一直以来也为人们所担忧, 尤其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水土保持工程质量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发展的时间不长, 和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 以及水土保持工程存在有别于其他工程的特殊性导致的。而且, 西部地区在我国整体上来说是欠发达地区, 资金、技术、管理各个方面都存在诸多缺陷, 不能有效地实现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主要完成的是, 管理水土保持工程的工程合同、根绝水土保持工程合同内容控制工程开展的节奏, 和施工中的成本投入, 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协调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等任务。既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中存在这么多的困难, 那么, 我们就得思考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 转变思想

水土保持工作本质上就是一项治理工作,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治理, 关键就是要转变治理的思想。首先是实现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变。充分利用水保工程在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中发挥的效益,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实施水保生态工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的工程建设中来, 监督工程建设, 并根据实际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良好的意见。。其次是实现了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就我省而言, 贵州身处云贵高原, 在广大的山区, 坚持“坡水田林路”综合防治是一个不错的水土保持办法, 这样可以建构起良序的径流调控体系, 以工程措施促植物措施, 以植物措施保工程措施, 使各项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相得益彰, 真正达到了治理一坡、成功一片、效益一方的目的。最后是实现了分散治理向规模推进转变。改过去的分散治理为集中连片治理, 由起初的村与村间流域连片治理, 到乡域内流域连片治理。由乡镇与乡镇间流域连片治理, 到现在的县域内流域连片治理, 这种规模化的治理方式能够让治理者对整个水土保持有一个宏观的概念, 已达到良好的水土保持目标。

2 实现良好的管理制度

实现良好的管理制度,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验收制度这两个方面。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实行属地管辖和许可机关监督检查相结合方式。主要是做到对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各级部门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分工, 权责明确, 各部门单位相互协调。同时, 做到开工前有水土保持方案、施工期间有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工程竣工有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凡是没有办理水土保持竣工验收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将不受理主体工程验收。此外, 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制度。加大对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多、水土流失量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监理监测工作。实行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与水土保持监理同步制度。水土保持设施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提出质量评定意见, 作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依据。另外, 要加强制度建设。将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只要工程结束了就好事实不然, 验收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 它对于以后的水土保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社会的有效监督

对于在水利工程中实现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 社会的监督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社会要以国家《水土保持法》为监督的权力来源, 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新理念。社会要甚至国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推介作用, 大力宣传新《水土保持法》, 以及水土保持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土资源的责任和意识, 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由单纯治理向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转变, 使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林权改革、生态工程效益开发等事业达到开发与治理协调、建设与管护同步的实效。总之, 新闻媒介要大力宣扬, 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积极地投身到水土保持工程中来。

总之, 强化在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加大保护现有植被的力度, 努力增加植被覆盖率和光能利用率, 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这对人们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人们要强化和恢复生态系统, 提高环境质量,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建设优质高效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系统, 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促使整个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保障生物群落所依赖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是生命之源, 土是生存之本,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没有水和土, 我们的美好生活, 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举措, 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故而, 人们在实践中, 尤其是在水利工程中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拥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 科技不断进步的前提下, 我国水利工程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 然而, 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治久安的行为, 关系到以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持。从这个角度而言, 水土保持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利工程来水是一项评判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如何在水利工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社会经济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2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水利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单位,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一、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5万km,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三、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一)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二)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三)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

(四)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使河道断流。

(五)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四、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 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能够合理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当河道受到一定程度雨水的冲刷之后,就会导致其产生泥沙淤积的情况,这就会使得水利工程性能的发挥受到不小的影响。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全面的运用水土保持的方法,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保护,就能够对地表的径流进行更加有效地控制,并进一步对水流中的泥沙进行全面的拦截,使其在提高水利工程地表抗侵蚀能力的同时,也能全面的避免河道中流入过量的泥沙。此外,运用水土保持的方法,还能够合理的提升水利工程中河道的实际渗水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对水利工程中河道与湖泊等的泥沙淤积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性能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有效的延长水里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从而在促进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合理提升的同时,也能全面的降低工程自身所需要的各项维修费用,来为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

(二)能够有效避免水利环境的生态破坏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特征,且其往往会在实际的施工中对其所在的水环境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 上的破坏影响。而将水土保持工作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其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同时也能通过植被的种植,来对水利工程的地表层进行全面的防护,提高地表层的肥力与抗侵蚀能力,使得土壤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不会随着水流而进入到水利工程的运行工作中,来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此外,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水土保持防治与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中的水体质量,并进一步保护工程所在地的水环境平衡,所以说,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利工程所处的水环境生态平衡能够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三)能够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通过全面的运用水土保持的方法,不仅能够对地表的植被与土壤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同时也能够全面的提升其自身对于地表水的控制能力。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之后,一旦其自身的地表水出现明显的超标问题时,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土壤就会全面的运用自身的渗水性能,来对地表水的流量进行全面的调控。因此,当河道发生洪水灾害时,水土保持工作就能通过该性能来对洪水的洪峰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将其降低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全面的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实际抗洪能力。此外,当水利工程所在区域发生干旱灾害时,其往往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的办法,来进行河道径流的自动补充,并以此来全面的降低旱涝灾害对水利工程所造成的影响与冲击。

五、结论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3

[关键词] 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利

一、水土保持在水利工作的必要性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和土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减少其水旱风沙灾害,留住水土,使其充分发挥其有利因素,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生产建设项目的增多,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灾害,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直接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发展。而水土保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调兵山市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由于地下开采的原因,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成了调兵山市的主要问题,调兵山市是辽宁省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目前调兵山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人均水资源量300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仅为全省的1/3。目前调兵山市的总供水量已不能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调兵山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地下开采,已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吃水已成了困难,到本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开发建设项目的增多,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调兵山市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针对上述情况,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

二、调兵山市水土流失现状

调兵山市水土流失面积3559hm2,占区域总面积的13.5%。轻度侵蚀面积1262hm2,占水土流失面积35.5%;中度侵蚀面积1570hm2,占水土流失面积44.1%;强度侵蚀面积727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0.4%;侵蚀方式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下降。调兵山市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2000 t/(km2·a),年均土壤侵蚀量3.89万t。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因素,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①地形因素:地形波状起伏,降雨产流快;②气象因素:降雨集中,地表径流量大,易产生冲沟,同时频繁的冻融交替过程,使冻胀裂隙发育;③土壤因素: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差。人为因素包括:①不合理的垦荒造成水土流失;②工程措施少造成水土流失;③不合理的采石、采砂、开矿造成水土流失。

四、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3.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4.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5.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6.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下降

调兵山市是一座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城市,由于地下开采,造成地面沉陷,原有的耕地变成沼泽地,到目前为止,铁煤集团开采共造成土地沉陷8797亩,形成大小不一的沉坑,使耕地不断减少。铁煤集团共有矸石山14座,占地面积1151253m2,每年排矸量为327.71万m3,现有矸石总量2907.32万m3,如果按矿区水土保持资料提供数据推算,每立方米矿渣流失量一般在9.5~15%,取其中值12%计算,累计流失量约为348.88万m3,属于重点治理区。

五、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

(1)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来源:考试大

(2)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

(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5)水土保持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五、结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孙富行. 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19(4):4~7

[2]王娟,赵琳琳,赵国艳.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6):670~671

[3]张红,李明会.浅论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水利天地,2010(5):19~20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4

1 水土保持理念的概念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 采取水土保持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土起到保护的作用, 避免水土出现流失的情况, 致使环境产生破坏的现象, 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1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原则

水土保持理念在实施时有一定的原则, 给予正确的指导方针。首先, 要求明确实施水土保持理念的目的, 在施工之前对工程环境和水土分布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 预测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会遇到的状况, 提前做好预防方案, 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 制定不同的方案。

1.2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目的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 将水土保持理念有效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可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刺猬, 还对不同方案的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 该环保理念的实施, 可以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而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 理念目的

水土保持理念的应用有着其自身明确的目的。通常来说水土保持理念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更好地考察和确认我国的水土保持区划, 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按照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和情况来分别提出其水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方向。除此之外, 水土保持理念的主要应用目的还包括了确定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和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 在确认治理目标后合理进行治理所必须的步骤。另外, 根据我国行业规划战略和环境保护策略来找出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里也是水土保持理念应用的重要目的之一。

3 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3.1 水土流失预测工作的开展

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的前期阶段, 就应当对水土区域做好详细的规划, 进而可以有效的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这样做也是为了将水土保持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一定会对地基以及排水系统开展开挖工作, 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水体流失的现象。因此, 相关人员在施工的前期阶段, 应当对破坏程度做好全面的掌握, 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 避免成本的浪费。就废渣废屑而言, 希望可以恢复到以往的模样, 亦或是将有关植物种植在上面,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水土流失的现象。

3.2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方案

不同的区域, 施工方案有所差异, 但是目的均是保持水土, 防止流失。比如一些盐碱地土质较为疏松, 要进行土质改良, 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 防风固土。除此之外, 对开挖的土充分的利用, 减少外来土质的利用, 再结合工程学, 合理建设稳固的边坡、河道等设施。

3.3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开展水利水电的施工应当对生态环境引起必要的重视, 这同样也是提倡水体理念的主要途径。从客观角度出发, 避免大风大雨的情况是不容易做到的, 但是可以从外在因素着手, 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 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因此, 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时, 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 提高施工水平。首先, 相关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具体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然后对植被进行合理的种植, 将施工面积做好详细的规划, 最大程度避免施工用地的过度浪费。相关人员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 对设备做到规范操作, 避免破坏植被。当施工全部完毕以后, 就需要利用废弃的土层来做好相应的压实工作。此外, 相关人员还需要将施工现场的杂物处理干净, 减少环境的污染。

4 水利水电工程优化设计应用

4.1 弃渣场的水土防护工作

相关人员在对弃渣场进行水土防护过程中, 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 在弃渣场的两边或者是排水沟附近, 将堆渣做好适当的安置工作, 最大程度避免占地面积的过度占用, 而且将废渣进行铺平, 依据工程的具体规划, 而合理的选择所要种植的制备, 尽可能避免水土出现流失的情况, 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的几率。与此同时, 相关人员在对收集数据时, 将废渣做好相应比例的放坡工作, 然后使用浆砌骨架植草护坡的形式来整理堆渣坡面,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保护生态平衡。

4.2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用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支流, 它具备传统的建设功效, 又将水流域生态与水资源的调控统一起来的工程。它的建设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 一是由于水域的分布广,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特点, 在施工时会遇到各种问题, 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少实际经验, 没有可供参考的实例, 最终不知如何将生态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在水利工程中。二是由于生态学家和建筑工程师考虑的问题不统一, 两者从不同的方向考虑问题, 往往出现分歧, 这是工程队往往依据建筑工程师的意愿, 而忽略了生态保护, 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将水土保持理念很好地运用在水利工程中, 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利益长久化。

5 探讨多种维修方案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 还体现在维修方面。保持积极地推广先进的维修管理方案, 制定综合维修的制度, 极大地提升工程的维修效率, 降低水土流失的几率。现今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维修工作的方案还比较少, 不能适应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种类, 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合适维修计划, 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维修。单一的养护策略不能够适应实际的需求, 因此, 应该探讨出多种水利水电工程维修方案。

6 结论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居住的同时也对保护自然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 要对水土保持理念引起高度重视, 并且将其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促使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不断提高, 为营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海啸.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19) .

[2]齐继贺, 姜伟华, 齐继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22) .

[3]冷成兴, 蒋淑琴, 周广科.浅谈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J].城市建筑, 2013 (18) .

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土保持规划 篇5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也不断加快,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水利工程的发展,致使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等环境问题蜂拥而至。

这些问题使地球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变成一纸空谈。

所以为了生态平衡,为了可持续发展,要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强调水土保持规划刻不容缓。

1 水利工程管理

我国近来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就是著名的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很好的抑制了我国南部的洪涝灾害,同时也解决了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水利工程一直以来都做着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工作,保护和合理运用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水资源。

但是水利工程建成后必须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是验证水利工程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的过程。

水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工程建筑和设备维护的完整性,安全性,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正确使用工程设备来控制,调节,流通,使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来进行防洪,灌溉,供水,排水,发电,航运,渔业,环保等;闸门启闭机及各类机械、电力设备的正确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事故发生;不断提升工程设备,提高管理水平。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水利工程的护理、保养和维护;更新工程设备,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对技术进行适当的改革;制定、修改、遵守管理措施;运用水利工程对对水资源进行调配等等。

在人们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一直在不断地改变、优化,现在水利工程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属于它自身的管理阶段,科技的进步也为水利工程管理带来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现代化手段,水利工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2 水土保持规划

为了防止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做好国土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农林牧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程度、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利用水土保持的原理生态学和经济规律,综合治理开发。

水土保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国土整治、治理江河的根本,也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

水土保持对国家经济活动和人类的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许多植被遭到严重侵害,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许多耕田都变成了沙漠,人类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沙尘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若干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为此国家格外重视水土流失,甚至出台了一些政治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且面积、时间广的工作,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三种:

工程措施: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而修筑的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比如梯田、水坝、排水系统、灌溉系统等等。

生物措施: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而增加植被覆盖率、种草护林、提高土地生产力等等,具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等。

蓄水保土措施:改变土地的地形、增加植被覆盖率或者增强土地的抗侵蚀力,保土蓄水,改善土壤。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6

摘要:水利工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的产生着变化,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人类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类富饶的物质生活条件却极大程度地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逐步枯竭。目前,当今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在合理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原则,而可持续发展就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根本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遵循,在满足了当地社会需要的同时,也保障了后代需要的社会条件与物质基础。人类追求物质享受与高水平生活质量的需要,这决不能成为凭借技术和投资耗竭资源、污染环境为理由,不能以破坏生态、剥夺后代资源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所涵盖的内容、领域及行业非常的广泛,水利工程尤为突出。对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揭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联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权利,但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凭借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当代人不能只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而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发展的机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单位,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1 水土资源的持续性分析

从水土资源的持续性来分析,可从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3个方面来评价水土资源的能力。

自然持续性是以评价水土资源的质量为出发点,在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过程中,按水土资源质量的承载力决定开发利用程度,最终要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其質量,保持水土资源的自然持续性,这是水土资源持续性的基础。在保证水土资源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使其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持续不断地被人类所利用,这是水土资源持续性的前提;社会持续性主要是指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物质、精神需要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以提高综合国力,使人人都可分享水土资源的净效益,这是水土资源持续的目标。不论是从哪方面讲,水土资源既体现在质量的变化上,又体现在社会发展对水土资源需求的承载力极限上。

在分析、评价水土资源的属性、持续能力之后,可以得出结论:一切自然资源都不能脱离水土,人类生存、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更离不开水土资源。因此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同时又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是破坏土地资源最重要的原因。据水利部遥感普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104km2,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市的土地面积,而且淤积河道、水库,使水利工程效益减退。由此可见,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后果,不仅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而且导致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程度的进一步加剧。

2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水土保持是保证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与积极的作用。

3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①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②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③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④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4 结论

人类社会文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水利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根本的保障,水利作为保障社会经济与物质的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水土的流失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反作用非常巨大,可见,水土保持是保证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与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居仁.加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努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J].水土保持通报,1997,17(1):48-51.

[2]高峰.加快水土保持科技发展 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J].水利天地,2008(1):10-11.

水土保持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 篇7

一、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编制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是实施水土保持技术的前期准备工作, 是确保园林工程水土保持效果的关键。只有一个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技术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应用。此外,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还能缩短市政批复的周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水景开发中的水土保持技术

园林中的水景是通过开挖人工河湖和水渠实现的, 水景工程既是园林造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市政水利工程的一部分, 承担着防护水害的作用。除了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 水景工程能改善园林绿化条件, 调节和治理园林中的水体。在水景开发过程中, 应注重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以确保管理水体目的的实现。水体边缘的护坡和驳岸是工程建设的重点, 因为其不仅具有保持湖岸稳固作用, 还能调整水面和地面面积比例。如果湖岸是斜坡, 那么为了减少风浪的冲刷侵蚀, 避免严重滑坡现象出现, 还要采用各种材料对斜坡实施保护。驳岸的建设对材料的要求并不高, 可选用浆砌石、木头、条石、毛竹等, 不过不论选择何种建筑材料, 驳岸一定要比正常水位高出30cm以上, 以免过低导致风浪把水带到岸外。此外, 驳岸的纵向坡度可不必处处平整, 不过一定要保证外观美观, 与园林景观协调一致。

三、植物种植中的水土保持技术

1. 遵循艺术性原则, 植物种植中水土保持技术应用

不同于一般的水土保持技术, 园林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技术讲究艺术性。技术性原则是园林造景的原则, 也是应用水土保持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而植物是水土保持实效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重要办法。在园林造景工程中, 我们可以栽种一些具有艺术性的水土保持植物, 既能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栽种的过程中, 要对植物合理布局, 确保植物的层次感符合艺术要求, 符合园林整体规划要求。总之, 植物是园林艺术的载体之一, 我们在栽种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水土保持, 也要满足园林造景的艺术感追求。

要想在遵循艺术性基础上做好水土保持, 应做到以下两点: (1) 植物要符合园林的整体风格。在设计前, 设计者要做到对园林的设计风格、立意要求有一个整体把握, 确保融合水域特点选择的植物能很好地融入园林中, 避免植物突兀, 破坏园林的整体性和艺术感,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境界; (2) 植物要体现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区有不同气候和环境, 不同地区的园林也应有不同的特色, 从植物的选择到布局上都应有所不同, 尤其是区域性植物。所以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特色植物尤其是区域性植物的引进, 让参观者既能领略到浓郁的区域特色, 又能感受到异国风情。此外, 也应加强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和层次的把握, 确保其艺术性。

2. 基于生态性原则, 植物种植中水土保持技术应用

园林造景的目的之一就是维护生态平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 生态环境几乎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在园林造景过程中, 由于不重视对生态保护, 出现了一些园林事故, 不利于园林生态环境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水土保持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生态性原则, 确保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要想在遵循生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做好水土保持, 应做到一下两点: (1) 加强植物的保护。植物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 我们在进行植物栽培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心存敬畏之情, 保护绿色植物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选择植物时, 要确保所选择的植物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确保绿色植物的存活率, 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充分利用园林的土地资源, 进行大范围种植, 提高园林的绿化效益。运用植物群落混交技术, 保持植被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2) 注重植物群落混交技术的应用。植物本身就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 合理的植物群类布局更能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此外,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具有更高的生态价值, 不仅观赏性更好, 还有利于园林的功能发挥。应用植物群落混交技术, 使得植物群落的发展更符合一般自然规律, 减少病虫害危害, 使园林同时具备科学性和欣赏性, 使得园林特色更生机多样。同时, 不同植物的混交栽种, 能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的特点, 吸收有害气体, 增加植物群落的吸水固土的能力, 改善整个园林的水环境。

四、园林养护管理中的水土保持技术

1. 科学节水, 节能

水土保持技术的核心就是提高园林用水有效率, 利用水资源来促进和维持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内树木种类繁多, 大量种植草坪, 会造成园林大量缺乏地表水, 每到干旱的季节, 园林就需要引用大量的自来水来进行浇灌, 由此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加入这个浇灌的行列, 是一项十分繁琐与浩瀚的工程。一旦应用了喷灌技术以及一些自动化的灌溉系统, 在草坪中采用地埋式喷头, 就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来进行浇灌。我们还可以根据气候变化依照不同植物生长不同土壤需求, 科学合理的调整灌溉。并且鼓励多建立一些智能型的灌溉技术。在平时, 还要加强对绿地中用水设施的维护。在对园林绿地照明的时候, 要大力推行节能灯的运用, 防止浪费现象的出现。

2. 园林植物的修剪

对园林植物进行修剪, 首先要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由专家进行分析各种植物的特征并进行广泛的科学实验, 在养护管理中运用各种方法。最为关键的是, 要针对不同树种的特性, 科学的选择最佳的修剪时间, 和采取合理的修剪措施, 最终到达一种美化的效果。广泛采用组合种植的方式, 形成不同的植物种植方式。不需要过多的浇水, 施肥和修剪, 这种方式能更好的维持生态平衡。当草坪的种植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而种植草坪需水量很多, 在对园区进行管理的时候, 就利用一些植物来取代已经老化的草坪, 这样就节省了很多草坪的种植成本。对于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的园林要进行及时更换, 并且要研究出最为科学的园林养护方式, 从而不断的提高园林的综合经济效益, 也延长了树木植物的生长寿命, 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

3.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在完成了丰富植物种类, 改善植物生态环境的同时, 还要有效的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引进并培育园林害虫的天敌, 除此之外还应适当用一些物理防治措施, 增加太阳能诱虫灯的使用, 采用无公害的药物进行局部治理, 尽量不使药物造成植物伤害和环境污染。这些措施降低了生产成本, 并且做好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防治处理, 防治这一危害的蔓延, 要科学的进行管理增加植物的抵抗力。

五、结语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8

1 水土流失的危害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部分地区的治理不到位和受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干旱灾害愈发严重,大大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持水土资源的平衡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由于施工中各个阶段都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协调人口环节、经济应用环节和资源利用等环节的配合必不可少。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有:水土流失会造成沽水季节的水量下降。在沽水季节,水资源对植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方若水土保持不平衡的话,会对周围植被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山区、高坡也是发生水土流失现象较普遍的地方。比如在整个强风暴雨过程中,泥土表面的函水能力变弱,加上受植被和地面坡度的限制,大大制约了坡面的截流能力,从而产生大规模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由此可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除此之外,水土流失不仅只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无论是发生暴雨、山洪事故,其整个过程历时短、突发紧急、破坏力强且坡度陡高陡落,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迫在眉睫。它是防止山洪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有效途径。

2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在进行水利工程开挖作业时,会不可避免地对施工路段上的植被造成一定损坏,从而破坏了植被、土壤表层的生态平衡,使地表土层的抗腐、防蚀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大雨冲刷后极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面蚀等现象。其次,由于土石方开挖回填规模较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临时防护措施,否则稍不注意便会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此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方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堆放弃方的弃渣场应成为重点治理的对象。最后,作业面施工完毕后,若施工人员没有对墙面进行土石渣料清除也会产生水土流失。

3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的实施策略

3.1 因地制宜制定专门的水土保持方案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要有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应根据不同的水利工程施工特点来制定具体的防护方案。一般情况下,水土流失类型分成线状和点状,它与水土保持方案紧密相连。因此,治理水土流失问题要结合施工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和施工区域的土层构造来进行,并以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为前提,因地制宜地制定生物、工程措施,并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两者功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整体的水土保持效果。其次,研究不同弃渣场、土方回填区和开挖区的特征有利于提高设计组合方案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性。良好的设计方案不但能够提高地表土层的抗腐、防蚀能力,还能够加大地表植被覆盖面积,对形成良性健康的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

3.2 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难免会对作业区间的植被造成损坏,因此在进行土层挖方作业时可在施工区域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渠,用以缓解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设置抗滑桩、档土墙有利于防止山体滑坡、山洪情况的发生。另外,进行坡面调整不容马虎。坡面回填是土层回填作业的重要内容,而如何避免水土流失现象是土层回填作业开展的核心。比如适当地在土壤层面上种植林草加大截流力度,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3.3 推进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的建设

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应先明确水土保持的各项指标并根据施工需要拟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同时根据水土保持的监测内容设立监测目标,并将各个施工阶段中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的环节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做到特殊问题具体处理,并对收集到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有利于提高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性。水土保持检测内容包括:统计近年平均降雨量、各地区引发水土流失的具体原因、土质、地貌、气温、气候类型和适宜生长植被类型、主要干道流量、林草覆盖率和水土流失面积等。其中,引发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也属于监测数据的一部分,包括扰动地表面积、土方开挖量、弃渣点、破坏植被情况和发生水土流失的位置和流量等指标。除此之外,水土流失的危害也应纳入监测数据当中,主要包括附近环境受污染程度、对周围人民造成的干扰、对施工项目安全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土层结构、周边生态平衡的破坏指标等。最后,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监测数据包括:种植林草面积、挡土墙尺寸和复耕面积、整治面积覆盖率等。只有不断推进与完善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的建设,才能在治理过程中更好地设计、制定措施方案。

4 结束语

总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缓解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有重要帮助。其次,促进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水平、建设水平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加大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的措施管理是保证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应引起施工队伍的高度重视。

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拉动社会经济效益稳健爬升的有效途径。而在农田水利施工中,水土流失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已出台与农田水利相关的规定和政策,用以缩短城乡的差距,从而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以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作为切入点,突出农田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措施,用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水土保持,要点分析

参考文献

[1]郭玉新.关于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性方案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

[2]范瑛,张乐群.靠专业化的管理实现水土保持建设管理目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科技信息,2009(17).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9

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概述

所谓水土流失也就是在对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受到外作用力的影响或者没有合理开发水土资源, 导致土壤的覆盖物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外表裸露的土壤受到水力的冲蚀, 增大了土壤的流失量, 最终导致地下岩石裸露的一种现象。水土保持即是针对水土流失问题而采用的一种自然或者人为防止措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人民开始以小流域为基础来对其进行治理, 对水土流失问题加以防止。

2 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一般来说,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然原因, 也就是因为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等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另一种则是人为原因, 也就是人们对水土资源不合理利用或者其他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其中对林木资源的不合理采伐、过度放牧、陡坡开荒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大江大河上游地区均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一直以来, 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区域, 只有对这些区域防治水土流失, 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水土流失严重,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 水资源仍然是极度缺乏的资源,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充足, 国家建设了大量的蓄水、引水工程, 在一些大中型的水利工程中, 施工单位一般都会在其中设置水土保持设施, 但是这两项工程往往都是想脱离的, 而还有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因此在工程投入使用之后极容易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 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中,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3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步也就是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与检测, 然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防止方案, 最后还需要经过会计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造价进行估算, 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防治的效果。

在水利工程开始建设之前, 项目部工作人员需要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细化并完善, 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因扰动原地表而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并根据相应的监测数据以及当地的条件来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虽然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并不突出, 但是我们必须要从其根本入手, 在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中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从而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4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

4.1 因地制宜选择水土保持措施类型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点状和线状, 因此, 在治理区域内, 需要根据不同地块, 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 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不能互相取代。它们各自具有特有的功能, 同时又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求获得最佳的水土保持效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挖区、回填区、弃碴场、临时生活区等采用工程、可生物措施, 增加地面植被覆盖, 提高土壤抗蚀力, 防治水土流失,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4.2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利工程中的蓄水、引水、堤防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人为破坏原地表植被, 改变坡形、沟床, 施工中往往因主体工程的进展而被忽视。施工过程中的挖方区, 为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可设置截流沟、排水渠等工程措施;设置挡土墙和抗滑桩可以防止可能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在回填区, 注意坡形整理, 并辅以林草措施, 可以防止施工期间可能引起的风蚀、水蚀等侵蚀。在水利工程施工征占耕地、林地上, 对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 在施工期间注重防护, 在退场前应加以整理、补植;对工程中的弃碴, 应尽可能供应水土保持设施使用。在沟道内筑建淤地坝、谷坊等治沟工程, 在施工导流临时工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水文条件设置, 防止对边坡引起的淘涮。

5 水土保持监理监督

5.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监理机构依据国家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 对水利工程中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 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加以监督控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及林草措施对主体工程起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 因此在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水土保持环境意识, 对施工过程中人为扰动原地表植被的行为应进行监督控制, 同时也是对主体工程更好地执更长久地发挥作用负责。

5.2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政府监督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措施实行政府监督, 主要是对水利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措施及成效进行实时监测, 对水利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对工程项目中的各参建单位进行环保竞赛, 鼓励文明施工、科学管理, 监督各参建单位的工程工作质量。

结束语

总之, 水利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 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 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 并有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防治, 主要应从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水土保持监测以及水土保持监理监督四个方面着手,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是一个有机整体, 缺一不可, 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水土流失防治的脱节。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工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灾抗洪和农田灌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为扰动了当地的地表植被以及地下岩土层, 导致各种环境问题的发生, 例如水土流失严重等,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水利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全面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其形成原因, 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各种环境问题, 才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水土保持

参考文献

[1]韩庆, 饶玮, 鲁顺保.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0) .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10

1 工程概况

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境内,工程区地貌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气候属岷江中下游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185.7 mm,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和黄壤土等,植被类型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覆盖度为14%。

工程为大(2)型航电枢纽工程,为河床式电站。总库容为2.27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总装机容量为500 MW,年均发电量为22.85亿kW·h。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建筑物、泄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发电建筑物、过鱼建筑物等,工程施工扰动区域包括闸坝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工程区、料场区、弃渣场区、库区防护区、移民安置区和专项设施复改建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总面积为2 075.70 hm2 (含水库淹没区1 399.62 hm2),扰动地表面积为652.11 hm2,弃渣总量为676.82万m3,工程建设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量为51.02万t。

2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特点

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水电工程的水土流失是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潜在影响,并通过人为生产建设活动的诱发、引发、触发作用而产生[1]。该区地面坡度较大,土体松软、易蚀,降雨集中等自然条件是项目区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施工区场地平整、建筑物基础开挖、施工道路建设、临时设施搭建、库区垫地、料场开挖等扰动地表和弃渣等施工活动改变了原地貌及土壤结构,使得天然侵蚀地貌变成人为开挖或堆垫的土石边坡,侵蚀对象由单纯的地表土壤变为破碎岩石或岩土混合物,地表土壤加速破坏。由于工程区从自然条件分析属水土流失易发区,且本工程占地、土石方挖填、弃渣等规模和强度均较大,若仅以水土保持方案对主体工程进行补充与完善,难以有效地发挥设计阶段的水土流失控制作用,因此将水土保持的理念应用于主体工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 水土保持理念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的新水土保持法,增加了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建设与恢复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环境发展观新水土保持理念,这就对设计工作中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从工程建设需求、经济、安全、施工便利及施工进度要求等方面考虑工程布置、建筑物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对水土流失防治方面考虑较少。四川岷江犍为枢纽工程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在工程的选址、占地和弃渣综合利用及渣场防护措施设计等方面,通过主体各专业与水土保持专业的沟通与协调,将水土保持的设计理念融入工程设计各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坝址选择

岷江枢纽区河段天然河道舒缓,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左岸坡度为20°~40°,下缓上陡,山顶高程大于450 m,基岩零星出露;右岸为基岸岸坡,坡度一般为50°~60°,局部为陡壁。枢纽工程建设、料场开采、施工区布置、弃渣等施工活动可能会诱发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工程运行安全及工程区生态稳定。该工程在规划坝址的基础上,结合梯级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场区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条件、运行要求、淹没损失及投资效益等因素,初拟了相距约3.6 km的上、下两个坝址。

在进行坝址选择时,主体设计从水土保持角度,针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扰动地类型及表面积、弃渣量、破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新增水土流失量、对环境破坏程度及水土保持工作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比选方案。

经比较,两方案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相似,虽然上坝址方案施工征占地和水库淹没影响区面积较小,但上坝址永久占用的耕园地比下坝址多82 hm2、上坝址弃渣量比下坝址多581万m3,且运距长需要跨河调运弃渣、水土流失量比下坝址多12.3万t。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优选下坝址,突出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设计理念。

3.2 工程占地的综合利用

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在坝址、施工区、施工道路、渣场、料场布设等方案确定后,本着节约用地、综合利用的理念,设计上主要从建筑物布置、占地类型、面积、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时序等角度进行优化布局,争取实现占地的综合重复利用。

首先,根据施工时序安排,大坝左岸施工区利用闸坝工程区内的大坝左岸重力坝下游回填平台作为砂石毛料堆料场,后期作为金属结构安装场;大坝右岸施工区的右岸土料场用地与瓷砖厂渣场及施工工厂区用地部分采用重叠布置,对重叠部分先进行土料开采及布置施工工厂区,然后弃渣,堆渣平整后可布置大坝右岸航电枢纽生产运行管理区。其次,本工程建设共剥离表层土115.99万m3,可用作工程后期植物措施绿化或复垦措施的覆土,建设期间需设表土堆放场临时堆放。为节约用地,各区域表土堆放场按就近原则布设在邻近的弃渣场、料场、库区防护区等范围内,减少扰动。最后,石马坝弃渣场堆渣结束后进行平整整治,在渣面上布置石马国道边居民点,占地面积为7.03 hm2,可安置移民251户765人。

通过采用以上综合利用的占地方案,可减少扰动地表及水保设施面积约50 hm2。因此,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场地的综合利用,可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因工程占地而产生的水土流失。

3.3 弃渣的综合利用

工程永久弃渣量约1 668万m3,主要来源于临时航道疏浚、上下游河心滩开挖、建筑物基础开挖、围堰填筑与拆除等。为提高弃渣利用率,主体设计通过对施工时序、施工布局、弃渣的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对弃渣进行综合利用。

首先,工程拟采用天然砂卵石作为混凝土骨料及反滤料,砂石料优先采用施工临时航道疏浚、江心滩开挖及建筑物基础开挖的弃料,经分析论证,该部分弃料数量及质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共综合利用砂石料约742万m3。

其次,为降低水库蓄水后的淹没损失,工程拟对犍为县塘坝乡政府所在地塘坝乡集镇采用防洪堤的形式进行防护。防洪堤的填筑及垫地需土石方约300万m3,工程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中综合考虑施工时序、施工条件等因素,优先利用工程弃渣进行回填。经分析,右岸二期围堰、枢纽右岸区开挖及右岸防洪堤填筑等施工活动可依次进行,因此考虑先进行防洪堤基础开挖,开挖弃料用于二期围堰填筑,然后进行枢纽右岸区建筑物基础开挖。开挖弃料用于防洪堤的填筑,既满足了工程需要,又有效降低了工程弃渣。初步分析,可回填弃渣约249万m3。经综合利用,工程最终弃渣约677万m3,有效地降低了工程弃渣。

3.4 渣场防护的优化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本工程弃渣场防护设计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堆渣前在渣场周边修建浆砌石挡墙及截(排)水沟,堆渣按1:2放坡,渣面采用干砌石护坡,通过与水土保持专业进行沟通,建议在保证堆渣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边坡,以减少占地,并且采用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综合护坡形式。因此,在后续设计中,通过重新论证与验算,堆渣按1:1.75放坡,对堆渣坡面和坡脚采取浆砌石骨架植草护坡,在设计中充分体现植物与工程相结合,强化工程设计与生态景观建设的协调。

4 结语

水电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程度较大,通过上述对四川岷江犍为枢纽工程分析可知,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等水土保持理念应用于工程设计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以显著地降低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控制扰动范围的目的,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摘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论证主体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提出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建议,可以有效控制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但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有关专业与水土保持专业没有协调一致,水土保持专业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往往落实不到位。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在主体工程设计中融入水土保持理念,从水土保持角度对工程选址、占地和弃渣资源综合利用、渣场防护等方案进行设计优化,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关键词:水土保持理念,水电工程,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银,王治国,蔡继清.工矿区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解新芳,赵发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0(1):35-37.

[3]马力,魏元芹.从水土保持角度优化和控制水电工程设计[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2):40-42.

[4]张君,谢光武.水电站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内容与技术方法初探[J].水电站设计,2011,27(3):94-98.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11

1安徽省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局 246400;2 安徽省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局 246400

摘要:水利工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的产生着变化,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人类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类富饶的物质生活条件却极大程度地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逐步枯竭。目前,当今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在合理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原则,而可持续发展就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根本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遵循,在满足了当地社会需要的同时,也保障了后代需要的社会条件与物质基础。人类追求物质享受与高水平生活质量的需要,这决不能成为凭借技术和投资耗竭资源、污染环境为理由,不能以破坏生态、剥夺后代资源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所涵盖的内容、领域及行业非常的广泛,水利工程尤为突出。对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揭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联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权利,但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凭借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当代人不能只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而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发展的机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单位,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1 水土资源的持续性分析

从水土资源的持续性来分析,可从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3个方面来评价水土资源的能力。

自然持续性是以评价水土资源的质量为出发点,在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过程中,按水土资源质量的承载力决定开发利用程度,最终要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其质量,保持水土资源的自然持续性,这是水土资源持续性的基础。在保证水土资源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使其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持续不断地被人类所利用,这是水土资源持续性的前提;社会持续性主要是指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物质、精神需要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以提高综合国力,使人人都可分享水土资源的净效益,这是水土资源持续的目标。不论是从哪方面讲,水土资源既体现在质量的变化上,又体现在社会发展对水土资源需求的承载力极限上。

在分析、评价水土资源的属性、持续能力之后,可以得出结论:一切自然资源都不能脱离水土,人类生存、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更离不开水土资源。因此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同时又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是破坏土地资源最重要的原因。据水利部遥感普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104km2,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市的土地面积,而且淤积河道、水库,使水利工程效益减退。由此可见,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后果,不仅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而且导致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程度的进一步加剧。

2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水土保持是保证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与积极的作用。

3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資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①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②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③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④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4 结论

人类社会文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水利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根本的保障,水利作为保障社会经济与物质的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水土的流失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反作用非常巨大,可见,水土保持是保证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与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居仁.加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努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J].水土保持通报,1997,17(1):48-51.

[2]高峰.加快水土保持科技发展 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J].水利天地,2008(1):10-11.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 篇12

关键词:水土保持技术,园林工程,应用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在带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此, 我国在发展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并以此为依据, 推动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作为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工程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做好园林工程建设, 是城市建设部门重点研究的问题。

1 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

在生态工程建设中, 水土保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实行水土整治的基础措施, 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城市园林建设中, 应用水土保持技术, 不仅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城市基础建设中, 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之一, 虽然政府部门一直没有中断对于水土保持的研究和活动, 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土地的侵蚀恶化, 但是, 在局部地区, 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对此, 我国各地区政府部门都提出了构建水土保持工程的概念, 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 要求以保护生态景观和水土资源为基础, 以构建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同时, 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 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实现水土保持与城市景观的相互融合, 而不能一味强调生态保护而忽略城市美观。因此, 在园林工程设计时, 可以将园林绿化、水土保持以及相关园林技术等综合归纳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去, 对具备良好水土保持性能的植物进行应用, 防治水土流失, 优化水土资源结构, 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将园林工程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

2 水土保持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在园林工程中, 应用水土保持技术, 应该遵循相应的应用原则, 从工程实际出发, 确保水土保持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

(1) 艺术性原则:在园林工程中, 应用水土保持技术, 应该与一般的水土保持工程区分开来, 需要首先考虑水土保持技术的艺术性, 确保其能够充分融入园林景观中。在实际应用中, 艺术性原则与水土保持技术的交互, 一般都体现在植物的选择和运用方面, 园林造景中, 应该从设计需求出发, 选择具备美观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水土保持植物, 同时考虑植物栽植的经济性和成活率。对于园林艺术而言, 植物种植是非常关键的载体, 在园林造景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进行搭配和布局的过程中, 需要符合园林造型的艺术性和美观性。

以艺术性为基础, 在园林造景设计中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时, 需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 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设计宗旨。在园林造景设计前, 设计人员应该做好现场勘察工作, 立足周边环境以及园林工程的整体定位, 明确园林造景的整体设计思路和设计风格。另外, 在对水域植物进行选择时, 应该确保其能够符合整体园林设计的立意需求, 实现与其他景观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 应该体现地域特色。在园林造景设计过程中, 应该充分体现出园林所处区域的地域特色。在我国, 受气候和地质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园林植被无论是种类、布局和风格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2) 生态性原则:在园林造景设计中, 生态性原则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以免设计不当造成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设计人员而言, 在设计中应该强调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时, 关注生态保护问题。一方面, 应该强调绿化的普遍性。园林工程建设中, 应该确保植物栽培的合理性, 在对植物种类进行选择时, 要确保其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确保其生态效率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 可以利用植物群落混交技术, 确保植物景观布局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在满足植物生长规律的同时, 丰富园林景观, 使得园林景观具备良好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对于水土保持技术的实际应用, 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1) 方案审核。针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相应的审核工作, 是确保水土保持技术有效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要求。对于城市园林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而言, 应该充分重视起来, 制定相应的审查流程, 提高方案审核的效率, 切实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实际应用: (1) 园林造景。对于园林工程建设而言, 水景工程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主要的工作内容, 是通过开挖人工河湖等形式, 达到调节和治理水体的目的, 对于水土保持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园林水景施工中, 一方面, 应该保证河岸、湖岸的稳固性, 维持水面面积与地面面积的合理比例, 在水体边缘建立相应的护坡和驳岸, 确保驳岸岸顶的高度较正常水位高出30cm左右, 保证水不会被风浪带到岸外;另一方面, 应该对驳岸的材料进行选择, 确保其能够与周边景观和环境融为一体; (2) 新技术应用: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 许多新的水土保持技术不断涌现, 为园林造景设计带来了新的创意和理念, 如生态停车场、雨水花园等, 都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对水土资源进行了优化利用, 从而在保证园林美观性和艺术性的同时, 突出了园林的生态效益, 将水土保持与园林造景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形成了全新的园林景观。

3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园林景观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园林工程建设中, 合理应用水土保持技术, 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建设效果。因此, 园林建设和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将水土保持技术融入园林造景中, 提高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刚.水土保持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 2014 (6) :72-74.

[2]侯清云.试论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1 (11) :171.

上一篇:动画专业教学新模式下一篇:自动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