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学大纲

2024-10-28

水土保持工程学大纲(精选10篇)

水土保持工程学大纲 篇1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综合说明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水土保持 1.1.2 现有公路概况 1.1.3 本期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1.4 主体工程前期进展及水保方案编制情况

1.2 项目区概况 1.3 防治标准及目标值

1.4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1.5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6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1.7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措施总体布局

1.7.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7.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1.7.3 主要措施量

1.8 水土保持监测

1.9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10 结论及建议

1.10.1 结论 1.10.2 建议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2.1 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2.2 编制依据

2.2.1 法律法规 2.2.2 部委规章 2.2.3 规范性文件 2.2.4 技术规范与标准 2.2.5 技术文件

2.3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2.4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2.4.1 指导思想 2.4.2 编制原则

2.5 编制阶段和设计水平年

2.5.1 编制阶段 2.5.2 设计水平年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项目概况

3.1 现有公路概况 3.2 本期工程建设情况

3.2.1 本期工程建设情况 3.2.2 项目组成及布置 3.2.2.1 项目组成 3.2.2.2 工程总体布置

3.3 工程占地

3.3.1 永久占地 3.3.2 临时占地 3.3.3 旧路占地 3.3.4 工程总占地

3.4 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 3.5 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

3.5.1 施工组织 3.5.2 施工工艺

3.6 拆迁安置及水土保持要求

3.6.1 拆迁安置情况

3.6.2 拆迁安置的水土保持要求

3.7 投资及进度安排

3.7.1 主体工程投资 3.7.2 项目实施计划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项目区概况

4.1 自然条件

4.1.1 地质 4.1.2 地貌 4.1.3 气象 4.1.4 水文 4.1.5 土壤 4.1.6 植被

4.2 社会经济概况

4.3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4.3.1 水土流失现状 4.3.2 水土流失防治

4.3.2.1 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4.3.2.2 同类型区公路建设方面的水土保持经验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1 主体工程选线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5.2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5.2.1 道路选线比选方案分析评价 5.2.2 改建工程方案分析评价

5.3 道路建设方案的分析评价

5.3.1 主体工程占地分析评价 5.3.2 土石方平衡分析评价 5.3.3 取土(料)设置的分析评价 5.3.4 临时堆渣场设置分析评价 5.3.5 施工方法分析评价

5.3.6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5.3.7 水土保持措施界定 5.3.7.1 界定原则 5.3.7.2 工程量及投资

5.4 结论性意见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6.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6.1.1 工程占地 6.1.2 直接影响区 6.1.3 防治责任范围

6.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6.2.1 分区的目的 6.2.2 分区的依据 6.2.3 防治分区的原则 6.2.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果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水土流失预测

7.1 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7.2 弃土(弃渣)量预测 7.3 水土流失量预测

7.3.1 水土流失预测单位划分 7.3.2 预测时段 7.3.3 预测方法 7.3.4 预测结果

7.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7.5 综合性分析及指导意见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防治目标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

8.2.1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8.2.2 分区防治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 8.2.2.1 路基工程防治区 8.2.2.2 桥涵工程防治区

8.2.2.3 取土场及临时堆渣场防治区 8.2.2.4 附属设施防治区

8.2.2.5 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防治区 8.2.2.6 预防管理措施 8.2.3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汇总 8.2.4 施工组织设计 8.2.4.1 施工组织 8.2.4.2 施工条件

8.2.4.3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材料来源 8.2.4.4 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 8.2.4.5 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水土保持监测

9.1 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9.1.1 监测的目的 9.1.2 监测的原则

9.2 监测范围与时段

9.3 监测内容、方法、频次与点位布设

9.3.1 监测内容

9.3.1.1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 9.3.1.2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 9.3.1.3 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效果监测 9.3.2 监测方法 9.3.2.1 实地调查法 9.3.2.2 定位监测法 9.3.2.3 场地巡查 9.3.2.4 遥感监测 9.3.3 监测频次

9.4 监测区域和监测点

9.4.1 监测的重点区域 9.4.2 监测点设计

9.5 监测工作量与工程量

9.5.1 监测工作量 9.5.2 监测工程量

9.6 监测机构及管理 9.7 监测成果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1 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及方法

10.1.1 编制原则 10.1.2 编制依据 10.1.3 编制方法

10.1.4 基础单价和相关费率 10.1.4.1 人工费 10.1.4.2 材料费 10.1.4.3 机械费

10.1.4.4 水土保持措施单价 10.1.5 独立费用 10.1.5.1 建设管理费 10.1.5.2 水土保持监理费 10.1.5.3 科研勘测设计费 10.1.5.4 水土保持监测费

10.1.5.5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10.2 本水保方案投资估算情况

10.2.1 投资估算 10.2.2 分投资

10.3 防治效果评价

10.3.1 防治效果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10.3.2 防治效果分析计算方法

10.4 损益分析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11.1 组织领导与管理 11.2 水土保持工程的后续设计 11.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 11.4 水土保持监测

11.5 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管理 11.6 检查与验收 11.7 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12.2 建议

水土保持工程学大纲 篇2

水土保方案中工程措施的配置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方案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基础,在工程的生产建设和运营中若不及时采取水保工程措施或措施不得力,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目前针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项目书是建设方作为项目立项、执行和施工内容核准的重要依据,建设方对该文件的编制能够进行严格审批申报,但是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关于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具体方案却难以落实,这是由于建设方对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水土保持的治理方案及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施工方案未纳入项目建设总方案中,把没有针对水土保持治理进行文件编制,或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这直接导致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无章可循,因此本文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1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原则

开发建设项目根据总体布局可分为线形和点形两种类型。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是指布局跨度较大,呈线状分布的公路、铁路、管道、输电线路、渠道等建设项目;点形开发建设项目是指布局相对集中,呈点状分布的矿山、电厂、水利枢纽等建设项目。

1.1 设计总则:

通过主体工程分析评价,布设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做好设计。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和水系的扰动与损毁,采取措施尽量保护好原地表植被,在主体工程规划与总体布置上,应通过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提出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意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也应注重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主体工程设计中的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应布设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在扰动区域做好表土剥离、保存及回覆利用,风沙区施工过程中还应注重保护沙地表面结皮层,防止因施工扰动加剧风蚀和风沙危害;应提出弃土(石、渣)综合利用的意见或措施,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在专门的存放地,即弃土(石、渣)场,不得在江河、湖泊、建成水库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布设弃土(石、渣)场。弃土(石、渣)场应采取拦挡措施,应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地应采取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其利用功能。

1.2 设计基本原则:

: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预防优先的原则、生态效益优先原则、综合防治、突出重点的原则。

2 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在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特别是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总体规划与布置范围、标准等方面评价能否控制水土流失,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并对主体工程设计中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要提出要求或在方案中进行补充设计。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选线(址)、建设方案及总体布局评价;弃渣场选址评价;土石料场选址评价;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综合分析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2.1 主体工程选线、建设方案及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应对主体工程总体规划与布置的比选方案进行总体分析,特别是分析其是否存在制约因素,若存在制约因素,应提出局部或全面的否决性意见。从主体工程的选线、总体布置、施工方法与工艺、土石料场选址、弃土场选址、占地类型及面积等方面,用扰动面积、土石方量、损坏植被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危害、工程投资等指标作出水土资源占用评价、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和景观评价,提出或认定推荐方案。

2.2 弃渣场比选分析与评价:

从弃渣组成、弃渣量、渣场占地面积和类型、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等综合分析比选确定渣场布设选址。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其选址、占地面积、取弃容量及排放方式等的合理性,对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应商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提出新的弃土弃渣场布设方案。

2.3 土石料场比选分析与评价:

土石料因涉及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特性相关工程设计的要求,主要由地质专业分析确定,但水土保持专业应参与工程土石料场选址,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2.4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析与评价:

从施工方法、工艺、进度及时序安排等方面分析是否存在有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因素,提出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分析评价施工交通布置,对可能造成较大水土流失问题的,应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分析地表径流流路变化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5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评价:

对于主体工程中被界定为不属于水土保持工程,但又同时具有水土保持作用的项目,应分析其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不满足的应提出相应要求或意见,或在水土保持设计中加以补充。

3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3.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工程的永久征地、临时占地及租赁土地等建设征占地面积。如建筑物占地,施工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占地,施工道路占地,料场占地,弃渣场占地,对外交通、供水管线、通信、施工用电线路等线形工程占地;水库正常蓄水位淹没区、移民安置区等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但移民工程在竣工验收移交地方后,不属于工程运行期的防治责任范围。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与现有工程共用部分也应列入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包括规模较小的拆迁安置和道路等专项设施迁建区,排洪泄水区下游,开挖面下边坡,道路两侧,灰渣场下风向,塌陷区,水库周边影响区,地下开采对地面的影响区,工程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区域等。应依据区域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主体工程设计文件,经分析后确定,不应简单外延。以主体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等,包括水库淹没、移民规划等,特别是施工布置为依据,通过查阅设计资料,初步划定防治责任范围。进行外业调查并进一步抽查核实后最终确定。

3.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分区不宜太粗或太细,以满足水土保持典型设计为宜。对于一些小型工程采取全部设计,不做典型设计的,亦可不分区。在确定防治责任范围的基础上应划分防治分区,并分区进行典型设计,计算工程量。根据野外勘测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

4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基本目标是: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4.1 防治指标:

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之比。扰动土地整治率,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林草植被恢复率,项目建设区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植被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宜于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百分比。拦渣率,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量与工程弃土总量的百分比。林草覆盖率,林草类植被面积占项目建设区面积的百分比。

4.2 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应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标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2)二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

5 结束语

根据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中关于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但考虑到主体工程的进度安排、水土流失产生特点及各类水土保持设施施工受季节因素影响,拦挡工程须先行,护坡工程同时施工,植物措施可比主体工程略为滞后,但滞后不得超过一年,可采用分期实施、分期验收的方式,根据防治水土流失的轻重绥急,建设项目的进度安排,灵活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尽早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

摘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设计布局、原则及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拟定各类防治措施。最终提出了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学伟,李景成浅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7):45-46.

[2]严路易,龚金国.上海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现状及监理对策[J].上海水务,2011,(3):23-25.

初探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篇3

【关键词】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生态环境

1、概述

水土保持,指的是当区域由于受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因素导致了水土流失时,人们所采取的对水土流失起到治理以及进一步预防效果的一系列措施。水土保持措施自古便有,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逐步进入了以小流域作为基本治理单元的全新的治理阶段。此处所指小流域其流经面积较小,通常不大于50km2。小流域往往发育于大型河流的中上游区域,具备独立发展其种植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的能力。在某个确定的小流域之内,一旦水土流失发生,则往往依其当地特点所发生、发展,其独立于其他小流域且具备一定的规律。

水土保持有其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十分注重蓄水保土的耕种措施。其中,工程措施主要是指为治理水土流失而修筑的一系列工程设施,以此来确保水土利用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并对当地水土起到保护作用。常见的工程措施分为治坡工程、治沟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具体设施有各类梯田、拦砂坝、水池、排水系统等等。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并非一蹴而就,相反,其自身综合性极强,兼具科学性、地域性、综合性以及群众性的特征。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需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土壤、地质、水利,乃至法律学科;在不同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需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文状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措施开展时,由于工程涉及建筑、交通运输、财政支出、农业改造等方方面面,故应十分重视与当地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国土部门、农业部门以及交通部门等的多方协调,方能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水土保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远措施,其开展过程中需与当地居民协商融洽,应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广大力量,充分发动当地居民,共同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意义

水土流失不但会导致大量优良土壤流失,良田遭受破坏,同时还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升高,河泛现象多发。对于高原及山区而言,只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方能保证土地质量,进而保障当地农业发展,促进经济进步。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对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有着显著的成效,通过一系列诸如梯田、台地、水池、水窖等设施的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涵养水源,调节当地气候的作用,使得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大大降低了水灾、旱灾、沙尘暴的发生率,进而实现农业增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進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全国各地,特别是山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不同规模的工程设施不断建设起来,但就修筑梯田而言,近10年内我国已有约500万亩田地完成了梯田改造,逾1.5亿群众直接受益。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超2000万山区人民得到了更好的农业种植条件,生活水平不同程度提高。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

前文已述,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其主要的治理对象为在斜坡以及沟道处,由于受水力、风力及重力作用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同时,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还包括了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

3.1山坡治理工程

山坡治理工程,即治坡工程,指的是通过改变局部地形而实现含蓄水土的治理措施。在进行山坡治理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对当地地质状况的实地踏勘,确定雨水的常见流径,并对这些区域实施地形的局部改造,对水流实施拦截,从而防止坡地处水流过量、过速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等,同时,还可促进经过截流的水流下渗,从而增加土壤湿度,提高农作物、牧草等的可利用土壤水分。除部分可拦截的水流外,尚有部分水流无法得到充分拦截,针对这一状况,山坡治理措施将修筑相应的排水设施以及支撑性建筑,如水平阶梯、鱼鳞坑、挡土墙等等,依次实现水源涵养并充分防控泥石流的发生。

山坡坡面治理是水土保持山坡治理中十分重要的治理措施,尤其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治理意义,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础措施之一,包括斜坡的固定工程类型以及山坡截流沟量项主要内容。

在山区,由于雨水冲刷,多导致斜坡处岩石风化,随土壤滑动,斜坡处往往稳定性差,泥石流多发,故需采取必要的斜坡固定工程,如削坡、排水工程、护坡工程等等,通过这些设施的修筑,可以降低斜坡处流水流量、流速,加强斜坡的稳固性。

山坡截流沟修筑在山坡之上,且每隔一定距离便有修筑,截流沟依据当地的具体地形而具有一定的坡度,将延伸较长的山坡分截为数个部分。通过山坡截流沟的修建,大大降低了区域径流的流速,从而缓和了水流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同时,其对分散多处的水流汇聚起来,集中输送至蓄水水库或者需要的农田、草场、林地等处。山坡截流沟的修筑,可以很好的实现农田保护,预防泥石流发生,进而实现了对区域公路、村庄的保护并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山沟治理工程

山沟治理工程,即治沟工程,指的是以加强沟床的稳定性,减少水体内泥沙含量,降低山洪、泥石流等山区自然灾害发生率为目的而开展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治沟工程通常修筑于山区沟道之中。常见的山沟治理工程包括谷坊工程、沟头防护工程,以及各类拦砂坝、淤地坝、沟道护岸工程等。通过这些工程的修筑,可以实现对径流内泥沙含量的调节,且可建设部分基本农田。

其中,沟头防护工程的修筑可以起到固定沟床,拦蓄泥沙的作用,并对泥石流的发生起着一定的防治作用。由于山区中多发育不同形式的沟坡,一旦坡床不稳定,则很容易出现洪范、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因此,必须将强沟床的稳定性,方能规避灾害的发生。

淤地坝工程是山沟治理中又一十分重要的治理类型。淤地坝以拦截淤泥、淤积田地为目的,修筑于沟道之中。在淤地坝内部,通过长期拦泥淤积,可形成一定面积的淤地,称为坝地。随着淤积时间增长,坝地面积将不断增加,最终将与坝体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成为一个较大型的挡泥墙,即淤地坝。淤地坝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坝体、溢洪道以及放水建筑。洪水不断蓄积,水位升高,高至一定程度时,水流将延溢洪道内排出,从而实现淤地坝坝体不至遭受洪水侵蚀而破坏,保障坝地区域的正常生产。

3.3小型水利工程

为保持水土而修筑的小型水利工程其类型多种多样,常见有小型水库,小型蓄水塘坝、引洪灌地、引水上山设施等。各种类型的小型水利工程其作用不同,但总体上通常会起到拦截坡地径流以及地下流经的潜流,并可将水体含蓄起来,供附近农田、林地、草场灌溉所用,并最终起到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

总之,加强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对于改善区域气候环境,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山区公路、铁路设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增产,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大力倡导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力度,促进区域间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静. 现阶段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博弈[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24)

【2】李宝花. 加强水土保持 促进山西水利可持续发展[J]. 山西科技. 2008(01)

【3】任宇. 简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8(04)

制药工程工程原理考核大纲 篇4

课程名称:《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课程编号:G131048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

所属院部: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考核目标:

知识考核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三传理论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即研究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能力考核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应用食品工程原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规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考核内容及要求: 绪论

理解:《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的学习方法

掌握:制药工程与单元操作的概念,三大传递过程的本质、单位换算 应用:计算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方法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理解: 常用管子、阀门、管件及管道连接方法 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柏努力方程式及其应用,流动阻力及其计算方法,降低管路系统流动阻力的途径。

应用:连续性方程、柏努力方程、常用流量测量仪表——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现象。第二章 输送设备

理解:离心式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真空泵、加料装置等的结构特点。带式、链螺旋式输送机的结构和特点,气力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

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离心泵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汽蚀现象、气缚现象、安装高度、操作注意事项、容积式泵的流量调节方法。

应用:离心泵的类型及选用方法,往复泵、旋转泵、旋涡泵、磁力驱动泵和蠕动泵的结构和特点。第三章 液体搅拌

理解:搅拌功率功率的计算

掌握:常见搅拌器及其特点,搅拌器选型。

应用:打旋现象及其危害,全挡板条件,导流筒安装方式,均相液体搅拌功率的准数关联式子,搅拌器的强化措施。第四章 萃取 理解:液液萃取流程,萃取设备选择,中药材成分、中药材提取类型、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超临界流体CO2特点,超临界CO2萃取原理及装置组成。

掌握:药材有效成分提取机过程及机理,多功能提取罐的结构和特点,平转式连续提取器和罐组式逆流提取机组的工作原理。

应用:分配系数、萃取剂的选择性,常用的萃取剂和提取辅助剂,药材的常用提取方法、固液提取过程的工艺计算。第五章 沉降与过滤

理解:沉淀槽、悬液分离器、管式离心机、蝶式离心机、气体净化方法。掌握:重力沉降速度、过滤操作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

应用:离心沉降、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半框压滤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典型的膜过滤操作机器特点,空气净化专用过滤器机器特点。第六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理解:吸附等温线、固定床吸附过程、典型的离子交换设备。

掌握:吸附基本原理,熟悉吸附的概念、分类及常用的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应用:常用吸附剂、吸附剂再生方法、离子交换树脂特性。第七章 传热

理解:传热基本方程式,间壁传热过程,换热器主要性能指标,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傅里叶定律,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准数关联式。

掌握:间壁传热过程计算,典型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选型,传热过程强化。

应用:导热系数及其意义,稳态热传导过程计算,对流传热过程及其温度分布,对流传热系数的一般准数关联式。第八章 蒸发

理解:蒸发设备及其选型;单效蒸发流程;多效蒸发流程及节能措施。掌握:蒸发过程物料与热量衡算;真空蒸发。应用:蒸发器的辅助设备;查阅图表。第十章 蒸馏与吸收

理解:传质学基础,吸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蒸馏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掌握:填料吸收塔的计算,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气液平衡相图、精馏的原理和计算、蒸馏设备的基本结构,填料塔和筛板塔等蒸馏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吸收和解吸的过程。

应用:双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精馏原理、精馏操作塔板数的求法。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原理,熟悉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和特点。第十一章 干燥

理解:湿空气的热力学性质,湿空气的湿—焓图,湿物料的基本性质,湿物料常压热风干燥过程的机理,干燥过程的物料及热量衡算

应用:湿空气的湿—焓图,湿物料常压热风干燥过程的计算 第十二章 药物粉体生产设备

理解:粉碎筛分混合的原理及其设备,粉碎、混合方法 应用:药筛种类,粉碎、混合方法。第十三章 典型剂型生产设备

理解:丸剂、片剂设备、胶囊剂机械,快速混合制粒机,安瓿洗涤、注射剂灌封设备,平板式铝塑泡罩包装机、自动制丸机。

应用:压片机、胶囊填充机、安瓿洗涤、注射剂灌封机的构造和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制药工程设计

理解:制药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前处理、提取车间布置原则,制剂车间分类。

应用:总体设计;车间设计,工艺设计原则。考核类型:考试(闭卷)

记分方式: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理论考试(70%),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一部分是实验教学成绩(15%),考查学生实验的授课情况;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和考勤(15%),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出勤情况。考核时间:120分钟

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连线、判断、论述、计算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王志祥主编.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主要参考书目:

电力工程水土保持总结报告 篇5

水土保持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珠海110kV柠溪站新增电源线路工程分为两个单项工程:110kV香柠甲丙线T接至珠九乙丙线线路工程和110kV拱北至吉大单回电缆线路工程

(1)110kV香柠甲丙线T接至珠九乙丙线线路工程:本工程从110kV香柠甲丙线19#-20#之间T接双回路至110kV珠九乙线11#附近开断点,新建同塔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为1.012km(其中双回路0.841km,单回路0.171km)。

施工地点主要位于珠海市板樟山,从吉柠路开始横跨板樟山至白莲洞公园附近。

地质特征:地层主要是第四系坡积层和残积层,岩土层从上之下分别为砂质黏土层、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丘陵及山地部分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与第四系各地层中的孔隙潜水类型及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水位随山势变化。本工程基础埋深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2)110kV拱北至吉大单回电缆线路工程:本工程新建拱北站至吉大站综合电缆土建通道,路径长4.288km。即从B4点新建220kV线路4回、110kV线路2回综合电缆通道至吉大站附近(B31点)电缆土建部分路径长4.288km。

施工地点从九洲大道交港昌路开始至石花西路吉大站,线路路径在道路南侧。

地质特征:主要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及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勘察期间,场地的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各地层中的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丰水季节,地下水位明显上升,第四系各地层多处于饱水状态;枯水季节,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另外,在花岗岩各风化带裂隙中尚赋存有基岩裂隙水,主要受上层地下水补给,其赋存水量及导水性均存在各向异性的特征。勘察期间测得各孔位地下水稳定水面埋藏深度介于0.90~3.50m,水位标高介于1.01~6.39m。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

二、施工方式与环境

架空线部分,与水土保持存在关联的施工步骤主要是铁塔基建的制作。本工程铁塔共计7基,铁塔基础主要使用人工挖孔桩方法进行开挖,桩位基础深度在5.2米至9.7米之间,平均埋深8.0米左右。整基铁塔平均占地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注:本文所提及的数字均是根据施工图概算得出,实际具体应以设计单位提供的竣工图为准,下同。

在板樟山上时候时,需要从山脚通过人工和马匹运输水泥沙石、铁塔材料,而板樟山原上山台阶不足以用作运输道理,故在施工初期施工单位报备相关管理部门之后在板樟山内部开辟出一条约2公里长宽1米的临时道路。临时道路主要砍伐了部分草丛,道路均避开树木。

电缆线路部分,主要以顶管施工和开发为主。通过地下顶管施工,做足电缆施放通道,再通过开挖的方式制作工井。顶管施工普遍深度在10米以内,工作井深度在4米左右。施工全程按照设计提供路径进行施工,除深4米的工作井以外,未见相关水土环境问题的出现。

三、总结

在施工完成之后均按照板樟山相关管理部门(林业局)和城市绿化部门(园林局)的要求进行了恢复,目前恢复状态良好。同时,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要求,在施工完毕两年内对施工质量包括环境在内的问题进行质保。

水土保持工程学大纲 篇6

课程设计中文名称:渠化工程学

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analiz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设计周数:2周学 分:3学分 开课单位: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的教学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课堂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渠化工程(主要指船闸)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和提高计算、绘图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通过渠化工程课程设计,可以将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同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目的,加深专业印象,为今后从事航道及通航建筑物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船闸总体规划及平面布置 1.船闸总体布置 2.船闸的平面尺寸 3.引航道平面尺寸及形状 4.船闸的各部分高程 5.船闸的通过能力 6.船闸的耗水

(二)闸首、闸阀门、输水系统选择及水力计算 1.闸首、闸阀门及输水系统型式选择 2.输水系统布置 3.输水分流水力计算

(三)闸室结构设计 1.闸室结构型式选择 2.闸室初步设计 3.闸室结构计算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

1.船闸布置应符合枢纽总体布置和船舶进出引航道的需要;

2.船闸、引航道的平面尺度、高程应满足断面系数和船闸近远期通过能力的要求; 3.船闸输水系统应进行具体布置并确定细部尺寸(包括进出口、转弯、直线段等细部设计),应满足船闸通过能力所要求的输水时间、流量系数的要求,应进行闸室内船舶停泊条件的验算并绘制闸室灌泄水的水力特征曲线;

4.闸室结构型式应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比选设计;

5.在地基稳定计算和闸墙结构强度计算的基础上,应推荐闸墙结构型式,并对推荐方案进行计算完善。

四、参考资料

1.国标《船闸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 2.《船闸设计》,王作高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年; 3.《渠化工程学》,蔡志长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4.《航道工程学》上、下册,程昌华,詹世富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5.国标《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

6.《航道工程手册》,长江航道局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7.《船闸工程布置实例》,涂传仁任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五、成绩评定标准

1.设计内容是否齐全;

2.报告格式、设计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3.分析、计算方法和过程是否正确;

水土保持中工程措施的研究 篇7

1 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分类

1.1 山坡防护工程

我国主要利用水土保持工程来进行整体的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土保持工程中,有专门针对于山坡的防护工程,这种工程主要的开展地点是山区和丘陵地区。这种防护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小范围内的地形,对于水和积雪融水进行储存,在进行植被种植和成长的过程中运用这些水资源进行浇灌,这样能够大大提升植被的整体生产质量。

1.2 山沟治理工程

山沟治理工程主要是在山沟当中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这种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了防止山体受降水的影响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对于山体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安全造成破坏和威胁。通过这种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能够在山沟形成保护墙,防止水土在恶劣环境下大量流失,能够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1.3 山洪排导和蓄水工程

山洪排导工程和蓄水工程是整体水土保持工程的两个方面。山洪排导工程主要是在山洪必经的地方修建沟渠,在发生山洪时能够让山洪的水流通过人工设计的沟渠排导出去,这样能够减少对于农田以及周边村庄的影响。在修建山洪排导工程的同时,同步进行修建的应该有蓄水工程,蓄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山洪的水流拦截下来,并进行澄清和储存,这样能够为当地的农业和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水源,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达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2 水土保持工程概述

2.1 水土保持工程的概念

水土保持工程以水土保持为目的建造的工程设备,这种工程的建设主要是在小流域内对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进行处理,防治因水土流失对山地、农田、森林、操场等造成破坏。这种工程设施的主要原理是对于水土流失的整体破坏过程进行阻断,减轻水土流失的破坏性,提升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整体效果。

2.2 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整体建设过程中,林业、农业、牧业等产业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这些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水土。但是近年来由于环境破坏严重、灾害性天气频发等原因,我国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水土保护,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措施及分类

我国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针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不同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建设工作,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水土保持工程形式有:山坡水土防护工程、山洪排导和蓄水工程、山坡加固工程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等。通过这些不同种类的水土保持工程能够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我国整体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3 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设施

3.1 针对于山坡的水土保持工程

针对于山坡的水土保持工程是整体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山区尤其是在山坡上,在雨水和雪水的侵蚀下十分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因此,开展针对于山坡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能够更好的发挥工程的水土保持作用。这种工程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区域的小地形来避免山坡发生水土流失。同时将雨水和积雪融水进行拦蓄,使其渗入到农业用地当中,提高农业用地土壤的水分含量,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在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建设能够防止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减少对于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3.2 针对于山沟治理的水土保持工程

针对于山沟治理的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是在山沟内进行,因为在出现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大量的水流和泥土会通过山沟排出。因此,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开展山沟治理的水土保持工程能够防治水土流失过程中携带更多的泥沙,这样能够减少对于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真正达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目的。

3.3 开展退耕还林工作

近年来,我国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对于山区的林木进行了大量砍伐,并将砍伐地进行修整,改造成农田进行农业建设。由于对林木的大量砍伐,在农田种植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农闲时期,一旦发生大量浇水的情况就会对当地的水土造成严重影响,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整体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来开展工作。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但是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的建设中,应当加强对于整体环境的考察,要针对于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同时应当广泛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摘要:我国在进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护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开荒和砍伐树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水土。由于地表植被的缺乏,在风、雨水等外界环境的侵蚀下非常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一旦出现水土流失就会对当地的生态保护、农业种植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水土保持中工程措施进行研究,为水土保持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向风雅.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花岗岩红壤坡面异质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

水土保持工程学大纲 篇8

关键词:南水北调上游;水土流失;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1 南水北调上游水土流失现状

在南水北调上游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在总的流域面积占有很大比重,水土流失的程度大致以浅山丘陵的中强度流失逐渐向中山区的轻微度水土流失变化。大部分的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南水北调流域的浅山和人口集中、植被较差的农业种植区和交通便利、建设项目开发比较多的区域。南水北调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可以分为面蚀、沟蚀、泥石流以及重力侵蚀,其中面蚀和沟蚀所占的面积比较大,面蚀一般多发生在上游地区的浅山丘陵地区,这些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打产业,耕地多,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分的能力比较差;沟蚀多发生在水库和河流周围,主要因为人多地少,对土壤的开垦程度比较高。

2 影响上游水土流失的因素

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貌、土壤、植被以及降水等,具体体现在:第一,从地貌上讲,南水北调上游流域的基本地貌特征山脉起伏,沟壑交错,地形比较破碎,坡度比较陡的地域面积比较大。第二,从土壤上讲,上游区域粘重土壤数量较大,土层比较薄,而且疏松,岩石比较容易风化,抗侵蚀能力比较弱,尤其分布比较广泛的石灰岩抗侵蚀能力更差,很容易被风化,对雨水冲击的抵抗力比较弱。第三,从降水方面讲,由于受到汛期和地形的影响,南水北调上游在汛期暴雨比较集中,强度比较大,形成的地表径流很大,成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同时暴雨量越大,泥沙流量也就越大;第四,从植被上看,上游植被和森林覆盖率低,就会降低固土保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土流失。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引起的,大面积毁林、毁草进行开荒,导致植被遭到破坏;另外上游居民的生活燃料沿袭了烧柴的习惯,同时由于观念落后,片面的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对林场和草场无节制的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现象严重,形成很多的荒山和荒地;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耕作方式不够科学和合理,没有对沟埂进行有效修整;在林业生产中,没有实现林业生长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工作没有做好,使得森林土层越来越薄,固土保水能力不断减弱;山坡和坡耕地的排水系统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修,设置的拦淤工程较少;随着上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含有丰富水资源的区域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矿和修路等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成为南水北调上游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 预防上游水土流失规划布局

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南水北调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规划,从而实现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上游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稳定,达到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保护的要求,水利保护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人工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向结合的方法,科学的促进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坚持预防监督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要根据不同地形不同位置水土流失的程度,因地制宜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治理过程中要综合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对上游地区做一个完整性的规划,具体可分为中山区、浅山区和丘陵区三种区域类型分别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中山区多属于轻度流失,采取的措施要以封山育林为主,加强人工造林的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森林自我修复能力;要禁止毁林开荒活动,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对上游地区要对缓坡的耕地进行合理改造,修建水平梯田,在进行沟道治理过程中,要采取闸沟淤地的手段,对耕地进行固定,做到沟坡兼治,建立较为完好的水土保持体系;要充分利用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以水能梯级开发为重点,开发林牧结合的特色资源,进行科学的综合经营。浅山区要对荒山荒坡和坡耕地进行重点整改,要科学调整土地的使用结构,有效安排农林牧渔的比例;要做好沟道工程的建设,采取沟头防护和小型淤堤坝的形式科学的防止水土流失,在部分地区要采用以电和气代替柴碳的生态工程。丘陵地区要把恢复植被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荒坡荒山的育林育草,要采取有效措施改造水平梯田;要大力栽种经济林,提高拦蓄能力;对于较小的河流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的检测,并进行重点的综合防治,使开发建设和水土流失的防治能够顺利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国家级重要水源区实施重点工程,因此,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在南水北调上游的重要水源区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有效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从而有效带动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宋炜,郑良勇,侯新民.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模式和效益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01)

[2] 雷波,焦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南段)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2(05)

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土保持规划 篇9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也不断加快,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水利工程的发展,致使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等环境问题蜂拥而至。

这些问题使地球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变成一纸空谈。

所以为了生态平衡,为了可持续发展,要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强调水土保持规划刻不容缓。

1 水利工程管理

我国近来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就是著名的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很好的抑制了我国南部的洪涝灾害,同时也解决了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水利工程一直以来都做着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工作,保护和合理运用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水资源。

但是水利工程建成后必须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是验证水利工程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的过程。

水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工程建筑和设备维护的完整性,安全性,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正确使用工程设备来控制,调节,流通,使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来进行防洪,灌溉,供水,排水,发电,航运,渔业,环保等;闸门启闭机及各类机械、电力设备的正确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事故发生;不断提升工程设备,提高管理水平。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水利工程的护理、保养和维护;更新工程设备,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对技术进行适当的改革;制定、修改、遵守管理措施;运用水利工程对对水资源进行调配等等。

在人们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一直在不断地改变、优化,现在水利工程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属于它自身的管理阶段,科技的进步也为水利工程管理带来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现代化手段,水利工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2 水土保持规划

为了防止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做好国土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农林牧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程度、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利用水土保持的原理生态学和经济规律,综合治理开发。

水土保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国土整治、治理江河的根本,也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

水土保持对国家经济活动和人类的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许多植被遭到严重侵害,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许多耕田都变成了沙漠,人类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沙尘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若干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为此国家格外重视水土流失,甚至出台了一些政治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且面积、时间广的工作,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三种:

工程措施: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而修筑的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比如梯田、水坝、排水系统、灌溉系统等等。

生物措施: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而增加植被覆盖率、种草护林、提高土地生产力等等,具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等。

蓄水保土措施:改变土地的地形、增加植被覆盖率或者增强土地的抗侵蚀力,保土蓄水,改善土壤。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篇10

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 课程性质:必修 学 时 数:18 学分数:1 课程号:XJ0742006S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大纲执笔人:袁敏 大纲审核人:白丽荣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学科基础课程。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语言”,它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文件。本课程为技术基础课,在第二学期开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投影法的的基本理论、投影原理;学习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纸的方法及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培养绘制和阅读本专业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制图基本知识(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图国家标准,绘图工具的使用和几何作图方法。教学难点: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绘图步骤的掌握。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几何作图方法

3、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绘图步骤 基本要求:

了解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和几何作图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绘图步骤。

(二)投影法与工程图(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各类型工程图的识别。教学难点:投影法的实际运用。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常见工程图 基本要求: 了解工程制图过程中投影法的运用方法和技巧,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工程图并掌握图纸中不同符号的含义。

(三)点、直线、平面的投影(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的掌握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点的投影

2、直线的投影;直线上点的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平面的各种位置投影特性 基本要求: 了解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原理,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和绘图的基本方法。

(四)立体的投影(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立体投影的基本知识,回转体的投影的理解与掌握。教学难点: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两回转体表面相交。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基本平面立体的投影

2、回转体的投影

3、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重点讲圆柱与平面相交)

4、两回转体表面相交(柱柱正交;柱锥、柱球只讲最简单的正交)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平面立体的投影的基本原理知识,掌握回转体投影的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投影方法绘制回转体投影;掌握平面与柱体表面相交的投影规律;掌握两柱体表面相交的投影规律。

(五)组合体(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绘图方法与投影图的识别 教学难点:组合体投影图的读图方法和画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3、组合体投影图的读图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了解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掌握组合体读图的基本方法。

(六)轴测图(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轴测图的基本知识,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绘制方法及轴测图的剖切画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正等轴测图;

3、斜二轴测图;

4、轴测图的剖切画法。基本要求:

了解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原理及绘图方法,能够识别轴测图的剖面,并掌握轴测图的的剖切画法。

(七)机件的表达方法(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剖视图、断面图的概念及绘图和读图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视图

2、剖视图(剖切方法不作要求)

3、断面图

4、其他表达方式

5、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基本要求:

掌握视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剖视图的概念及绘图和读图方法,掌握断面图的概念及绘图和读图方法。

(八)机械工程图(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械工程图的绘图和识别。教学难点:装配图的概念及读图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概述

2、标准件与常用件

3、零件图

4、装配图 基本要求:

了解机械工程图的基本内容,掌握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的概念及读图方法。

(九)房屋建筑图(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房屋建筑图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建筑施工图的概念及读图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概述

2、建筑施工图简介 基本要求:

了解房屋建筑图的基本内容,掌握建筑施工图的概念及读图方法。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践,强化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突出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应多利用模型、多媒体以及动画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学,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现场情景教学法、课堂实训等多种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本课程评价方式(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查学生对工程制图中的一些概念、绘图原理及方法、读图方法等的掌握情况,熟悉各种类型工程图纸的具体含义,而且要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绘制工程图的能力,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1、考核方式: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采取平时综合考核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与考勤及课堂表现的评定共同构成。

2、考核用时:在所授章节课程结束后布置考核内容,根据作业质量评定成绩。在布置作业后两周内上交。如不按时上交,亦按不及格计。

(三)命题要求

课程设计依据设计项目进行工程图的创作绘制,主要包括平面、立面、剖面以及透视图,从图纸的规范性、技术和准确性方面综合考核,设计版面按照主讲教师要求完成设计制作。

五、建议教材和参考书目

上一篇:十项规定自查报告下一篇:托福听力做笔记2大技巧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