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河道(精选12篇)
景观河道 篇1
1 引言
传统的水利工程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 如行洪、排涝等, 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 走向笔直, 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 其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因此, 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浆砌石或干砌块石护坡, 现浇混凝土护坡, 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 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结构。但是传统的河道护岸很少去考虑河道与周边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统一, 治理后的河道往往会使生物种类单一化, 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生态型水利转变的大目标。
2 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设计理念
河道治理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要改变过去工程水利的传统观念, 建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设计理念, 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保持河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河流人文标志性特色的理念。在满足防洪排水、供水、排污、通航等多种功能的前提下, 以“安全、自然、生态、亲水、景观”为设计目标。用美的构思、美的设计、美的实践去建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河流, 从而营造一个方便舒适、整洁优美、生态健康的生活环境。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 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 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 调节河水之丰俭, 缓解旱涝之灾害。然而, 我们的水利部门用百年一遇甚至五百年一遇的标准, 高筑防洪堤坝, 裁弯取直, 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洪水的破坏力被强化, 原因在于没有利用自然做功。
3 现代河道综合治理的原则及内容
河道治理必须符合城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突出防洪安全, 防洪工程是城市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在确保防这种转变是以现代新的科学理念为基础的, 是城市水利体现出“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水文化”等现代潮流的涌现。以生态修复为目标的河道建设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而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治理方式, 从传统的河道整治方法来看往往是:人们为了控制水流, 把水从生态系统中分割出来, 放到了一个由人工设定的特定的、规则形状的空间中, 再用人工材料如混凝土等为水体制作出的某种人工环境, 不可避免地造成滨河生态资源的破坏。其实在该地区以往整治过的一些河道中可以看到水体脱离了生物群落, 自净能力降低, 河水发黑发臭。这样的河道即使河岸上人造景观再漂亮, 也难以让人亲近, 因为它丧失了河流应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现代河道综合治理的内容应包括:以打造防洪保安生命线为规划设计重点;而对不同的城市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侧重面其次重点有所不同, 有的城市以城市排水即沿河的截污和对河流、湖泊的生态补水为次重点, 有的则以除涝、航运、灌溉等作为次重点;在这些前提下, 通过城市河道的地形地貌, 水情工情, 洪涝灾害及周边总体规划分析, 在满足城市河道基本的防洪安全, 排水顺畅的前提下, 通过对入河污水的控制, 生态补水及换水清洁水体, 促进水体流动———流水不腐来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目标, 恢复河道原来形态及生物链, 使动植物实现生态平衡同时对入河的排污口进行控制, 注意河道的清淤处理。结合岸线整治, 进行水环境景观、美化与亮化工程。
4 生态景观型河道的现代化治理
城市是以人口密集和土地、空间、供排水的高负荷为特征的。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 关系到城市的生存, 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紧紧把握住它的中心理念“师从自然, 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实现河流的自我修复”。现代河道治理重点把握以下几点:河流平面流畅化、舒展化。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河道, 对其整治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遵循河道的客观发展规律。河道断面多样化、自然化。合理利用河流空间, 在设计中可采用复式断面或不规则断面等多种形式, 满足人们休闲、亲水、亲自然的需求。护岸生态化、景观化。应尽量避免使用单纯硬质护岸, 因地制宜, 选择生态型护岸材料与结构型式, 兼顾安全、生态、景观的需求。建设河流各河段特色性的水岸。河流各河段的自然风貌、经济用地性质、历史文化以及用地性质均不相同, 要创造出有特色的秀美宜人的河流环境。在城市河道现代化治理中, 要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进行可以持久存续并适应发展的河道治理。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目, 还原水面、绿化河道, 形成具有现代气息又有自然风貌的河道。 (1) 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特别是为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需要对河道治理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河床及浆砌墙护岸进行必要的改造, 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 (2) 还原水面, 绿化河道。对于现有开敞河道要依法划定河流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任何工程不能侵占, 其中包括设计洪水安全通过的行洪通道, 以及塑造城市环境的沿河绿化带。对岸边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 使河流、绿地、树木之间形成网络, 营造动植物生息场所多、空间广、连续性强、物种丰富的生态条件, 使整个河道及周边的生态系统富有生机和可持续性。 (3) 丰富多彩的河道设计。护岸形式的设计和选择, 要充分考虑特定河流、特定河段的自然生态状况, 精心构思, 力求细致全面。为了保护一定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河道治理采用的材料要取自于自然, 使得整治后的河道与周围水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受到人为破坏的河道进行修复, 势在必行, 使城市河道寓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兴利之中, 以人水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结合城市规划, 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有人的活动需求和环境承载力, 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
5 城市河道绿化及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的绿化与景观设计着重与景观配置及营造大众的休闲、亲水空间, 设计注重自然景观的发掘, 并尽量使使人造景观融于自然景观之中。考虑道工程管理、维护、气候等因素, 河道两侧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 河道绿化带以种植杨树、柳树为主, 滩地和护坡为长绿小乔木和花灌木为主。景观设计于河道两侧与人文环境相结合, 在整个河道中设置的景观广场, 建设生态型河堤可以有效改善原有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生态河堤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 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 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 充分考虑生态效果。一方面利用生态河堤生长的水生植物和由此而生存的水生生物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通过河道、河底及坡面表层泥面生长的大量微生物、藻类、水域动植物形成的自然生物膜净化水体, 提高河道本身的自净能力, 达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
6 结语
水利枢纽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多成分、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问题。建立生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预测兴建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 寻找控制生态环境质量的设计和管理水资源的最优方案, 确保生态的平衡, 以使生态环境质量有新的改善和提高。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水利的发展, 许多大、中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河道的兴建,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通过综合整治, 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 改善了城市环境。并以“生态景观”为中心思想, 结合我国河道的实际情况, 从水利工程以及环境景观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规划设计, 全面提高防洪、排水能力, 营造城市水系景观,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对城市水利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水利,河道,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董哲仁.生态水工学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2]董哲仁, 孙东亚等著.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3]冯普林.渭河水文化与生态景观建设刍议[J].人民黄河, 2008, (06) .
景观河道 篇2
1.1人心需求
1.1.1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河道绿化最明显的作用是可以增加城市绿地覆盖范围。城市绿地对城市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例如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污染、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等。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城市用地紧缺,建设者很少把有限的土地用来完善城市绿化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城市河流两岸的绿地建设。
1.1.2丰富城市景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丰富多彩的景观建设是城市稳定发展的保证,与钢筋、水泥建设起来的城市景观相比,人们更加青睐有绿色植物建设起来的景观。
1.2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
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很少有机会近距离地亲近大自然。河道景观建设不仅可以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景物参观点,还可以使忙碌中的居民亲近大自然,使城市居民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河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的原则
2.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河道水土条件不尽相同,河道绿地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河道地区的水土情况,选取适合当地水土的植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在当地选取绿化植物,不仅能够保障植物的存活率,还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因地制宜的原则还要求绿地植物需要与周围现有的景观相协调,设计者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线条以及形态来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美。
2.2河道交通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河道绿化还应该考虑到河道交通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河道景观必须是在保证河道交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建设,坚持河道交通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是河道作业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2.3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河道景观设计还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河流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绿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设计者还应该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植物种植应该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将河道绿色植物的效益最大化。2.4多目标同时治理的原则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还应该坚持多目标同时治理的原则。绿色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丰富城市景观,还要净化水质、保持水土,降低洪涝灾害。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河道景观时,要始终坚持把绿色植物的功能作用发挥到最大。
3河道绿化景观优化设计的方案
重庆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城市光照充足,因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而且是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所以,水源充足,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这些地理因素直接影响到重庆市河道景观的设计工作,因此,设计者有效结合当地地理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完善河道绿色景观设计工作。
3.1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
3.1.1防浪林植物的选择要求。由于河道地势比较低,遇上汛期植物很容易被水淹没,因此,防浪林的植物必须有较强的耐水性,例如比较适合西南地区生长的柳树、杨树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柳树在可以水里持续浸泡冲刷2个月左右,顺推之后依旧可以正常生长。因此,柳树和杨树可以作为西南地区河道防浪林的最佳选择。
3.1.2堤坡植物的选择要求。堤坡植物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河道的作用,还是固定堤坝、保持堤坝水土的有效保证。堤坡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以草坪为主,比较适合西南地区绿化使用的草坪有四叶草、狗牙根等,这些植物根须发达,不仅可以有效保持堤坝水土,还有利于方便绿化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另外,堤坝上还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获得经济效益
3.2河道绿化植物的种植要求
绿化植物选取好后,设计者应该对河道两岸的距离进行实地考察,河道两侧一般要单独种植一排绿色植物,植物的种植点离河岸至少要有1m的距离,这样不仅美观大方,还有利于保障河道交通安全。假如河道两岸留土距离较大时,可以采取不同植物交差种植的方法,例如,河岸距离较大,可以种植2排植物,可以将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交替种植,保证河道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植物的生长。另外,河道植物还需要与河道两岸的城市环境相协调,以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或者是灌木花卉为最佳选择。
3.3种植背景树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有效降低城市外环线噪音污染,应该在河道绿化带最靠外的地方种植高大的植物为背景树,适合重庆市水土的高大植物有水杉、广玉兰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还能有效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另外,背景树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树木的季节性变化,不能全部种植落叶植物或者是颜色单一的绿色植物,多种颜色相呼应,不仅能增加河道绿化带的美感,还可以增加城市建设的知名度,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3.4花卉种植,增加美感
天然的色彩能够缓解居民的生活压力。植物的天然色彩是非常丰富的,有的植物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有的植物可以散发出清香;有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清新向上的感觉,因此,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者应该从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上,对河道植物的种植作出合理安排。例如,河道两岸可以种植花卉,花卉散发的清香不仅可以产生观赏的美感,还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另外,设计者还可以选择果木植物种植,果木植物开花可以供欣赏,结的果子还可以供人品尝,不仅可以起到美化作用,还可以增添景观的欣赏乐趣。最后,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花卉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有些植物在秋天的时候树叶变得金黄,例如银杏树;有些植物一年四季常青,例如桂花树,桂花种类繁多,很适合西南地区河道绿化景观的选择。
3.5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河道绿化景观植物必然少不了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水质。城市河道污染严重,水中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河流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影响。种植水生植物不仅可以丰富河道绿化景观,还是解决河道污染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选择种植生命力顽强的睡莲、水生美人蕉等植物,这些植物在视觉效果上不仅美观大方,还可以给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另外,水生植物的种植还应该坚持挺水植物与浮水植物交错种植的原则,不仅丰富了单调的水平面,还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6绿化景观植物层次分明
河道绿化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狭长,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在河道绿化带的设计上坚持层次分明的原则。假如河道全线由西至东逐渐变窄,河道前景的植物层次也应该由西至东从单层变为双层,再根据河道两岸的宽度依次增加种植层数。另外,层次分明还需要设计好植物的搭配效果,一层一层之间应该坚持和谐美观的原则,不能因为植物层次太多而胡乱搭配种植植物。最后,河道东段较宽,一般种植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西段河道较窄,种植小灌木与花灌木植物比较合适。
3.7种植其他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虽然灵活性不强,但是在河道绿化景观设计中还是能起到很大的观赏作用。景观设计时,可以在河岸的绿化带中空置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时而靠近岸边、时而曲折到灌木丛中,小道的路线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观赏者的心理,路线安排上可以使观赏者每走一步就发现新鲜的景物,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河道景观的作用,还能提高人们对河道景观的欣赏兴趣。为了增加景观的趣味性,还可以在河道两岸建立一些小品雕塑,雕塑的选择可以根据城市的需求设定,例如人物雕塑、动物雕塑、实物模型等,使简单的河道瞬间色彩化、生活化,让城市居民深切地感受到绿化景观的作用。
4结语
浅谈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生态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景观生态设计
1、前言
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河流的河道分布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当中河道是最活跃的要素,生物群落最丰富,但也是生态适应性也最为脆弱的区域,还是自然地域与居民活动的共同区域。城市河流既要具备防洪、排洪的基本功能,还需具备调节区域性小气候以及形成滨河与水面景观的功能,可以为当地居为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的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
2、分析我国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遵循河流自身的自然属性及自然规律,通過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的自然属性及本质属性得到还原,并实现城市河道须具备的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河流自身特性。这是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河流自身的水力学特性、水流特性、降解特性、生态流量、生物属性等河流的自然属性都是河道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若违背了此项原则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然会留下各种隐患,城市河道的功能也将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2防洪与生态安全。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有效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以及河道生态安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解决防洪排涝安全,水环境质量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河道整治必须将生态安全作为基础,对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进行保留或者重构,使河流水体得到自然循环或者净化,促进河道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2.3截污与治污。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将截污与治污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进行,这也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效果的关键。由于每条河道对于污水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当河道的纳污承载力超负荷时,河道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河道整治预期的目标也将无法实现。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加强控制河道沿岸污水的排放,制定系统的治理方案,保证各类污水能够在达标之后再排向河道。
2.4地域适应性。每个地区的河道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河道整治工作要杜绝生搬硬套,必须根据地域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整治策略。对于城市河道来说,大部分都分布在居民区,必须注重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使人们亲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得到满足,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与城市景观有效结合,创造与当地文化相符的人文环境。
2.5河道独特性。城市河道治理目标必须与城市发展相一致,但是河道景区的各个景观节点、功能分区、河道护岸风格等必须突出特色,可按照沿河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特点,将河道景观分别划分为亲水景观、生态休闲、商业区域等,各功能的设计方案可按照其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河道的风格,避免简单与重复,从而导致居民出现乏味感。
3、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
3.1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形态
第一,平面形态设计。设计城市河道的平面,必须尽可能的保留城市河道本身的形态,要避免将曲径通幽的河道改变并重新设计为直线或直线的形态,首先要保留河流的原始断面形态以及河道形态的丰富性,设计时无需过分的强调河道的平行等宽及整齐。在河道的两侧可适当修筑实际作用较强的蓄水湖池,既可以用于防洪抗涝,还可用于当地居民的娱乐休闲,这是城市河道治理非常实用的一种设计思路。
第二,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改善河道的流水情况,必须有效的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由于河道当中凹凸不平的浅滩及深潭,使自然弯曲的河道形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大自然为生物打造的最适合它们生存的天然生态环境,所以河道整治设计时自然弯曲的河道原始形态必须尽量保留。
第三,变死水为活水。河道整治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当中所有河道水系统的连续贯通,使原本断续的河流能够连续在一起,变死水为活水,可以促进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构建,更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2景观生态设计之滩地改造
河道整治时,由于滩地的形态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对于滩地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着重滩地的改造设计工作。
第一,自然生态保护区。滩地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滩地作为生物栖息场地,对处于淹没状态的河流滩地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尽量维持河流的原生生物群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亲水公园。针对河流滩地宽阔的特点,滩地设计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修建亲水公园,将河流滩地设计为比较开阔的空间。另外,高低起伏不平也是河流岸滩的主要特点,因此,河流岸滩的设计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对于草坪为主的滩地植物景观,可以融入灌木林设计,灌木林既不影响泄洪,还可以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生态景观环境。
第三,休闲平台。河流滩地可设计为散步、休闲、垂钓的亲水休闲平台,根据河流滩地的宽阔程度,还可设计为广场,并设计座椅及雕塑等设施,再搭配适当的绿化,使河流滩地周围的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
第四,滩地停车场。城市的发展日益加快,车辆停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可将滩地设计为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在铺装停车场地面时,可采用透水结构,可在车位缝隙种植花草,既可以满足滩地的透水功能,还使地面得到了绿色和美观。
3.3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剖面
根据河道的自然形态,可适当设计挡水建筑,模仿瀑布的效果,形成水面落差,增强城市岸滩的景观性。挡水区域的上游可设计为水上娱乐场所,下游的急流区可设计为观赏性区域,使不同的河道形成不同的河流景色。与此同时,水面形成落差,还可使水中氧气的含量增加,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显著。挡水设施的建设可应用橡胶材料等,既可以在汛期防水,对于泄洪需求也没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整治必须因地制宜的融入景观生态设计,在保证原有河流形态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河道景观,河道设计时在满足防洪、蓄水、排涝、航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加强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使居民感受自然河流景观美感的同时,打造园林、水城、水乡、亲水建筑等人工建筑景观为居民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周达.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J].民营科技,2014(01)
[2]韦立秋.河道整治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作者简介
某景观河道水闸设计分析 篇4
水闸是一种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具有挡水、泄水的双重作用,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作用除了通过闸门的启闭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外, 还担负着防止潮水倒灌以及汛期排泄洪 (涝) 水的功能。
水闸作为河道中主要水工建筑, 在设计时, 除了在闸址选择、闸型以及启闭机型式选择等方面综合考虑外, 还需机会制造运输以及运行管理的年各方面的因素, 考虑水闸观测、结构设计, 防腐以及淤积等方面的问题。
水工建筑物不仅要满足传统的防洪、排涝等要求, 而且要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景观相适应, 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貌, 增加新的人文意识, 因此景观河道中水闸的选型必须综合考虑, 选用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又能与周边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闸门形式。
1景观河道中水闸选型分析
M河位于S市境内, 流域面积90.69 km2, 河道全长18.5 km, 其中感潮河段长约3.0 km。工程位于M河下游某立交桥下, 西岸紧邻某市政主干道, 道路以西为为高新技术园区和高尚住宅用地;东岸临河为高尔夫球场用地和滨海公园。
M河口水闸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结合M河生态环境改造和S市滨海景观带的建设, 在M河河口建闸蓄水、形成水体景观,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和海潮, 促进下游河道内水质改善。
1.2水闸基本参数
M河水闸的任务是控制内河水位和泄洪。系统对闸门运行要求为:
闸门正常运用处于关闭状态;当河道水位低于2.1 m水位以下, 在高潮时可开启部分闸门置换河水;当上游水位高于2.6 m时闸门打开;当上游水位低于2.1 m时闸门关闭。
工作闸门操作条件是动水启闭。水闸孔口尺寸, 考虑满足设计泄流的要求及水工布置条件, 共布置4孔开敞式水闸, 单孔孔口宽边两孔为17.5 m, 中两孔为15.0 m, 设计水头2.6 m;水闸底板高程-0.5 m, 墩顶高程4.7 m。
1.2闸址选择分析
M河下游段河道两岸将形成滨河绿色景观长廊, 故水闸选址应尽量靠近M河口, 以尽可能多的营造景观水面。
可供比选的闸址一位于滨海立交桥上游, 闸轴线桩号0-098.5处;闸址二位于滨海立交桥下部;闸址三位于大沙河河口处, 闸轴线桩号0-303.5处。
三个闸址均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闸址一位于滨河立交桥上游, 河道顺直, 对流态影响较小, 水闸主体建筑物上方通透, 河面较窄, 投资较小, 但左岸为沙河高尔夫球场, 施工场地狭小;闸址三位于河口扩散段, 可和规划的滨海景观长廊相结合, 成为滨海一景, 但水闸建于此处将对河口流态及淤积有较大影响, 且投资大;闸址二位于滨海立交桥下部, 两侧均为空地, 施工场地比闸址一宽敞, 水闸隐蔽于桥底, 与桥相结合, 对周围景观影响和冲击相对较小, 故闸址二作为推荐闸址。
1.3闸门形式及启闭机选型分析
闸门选型应根据孔口尺寸、水位组合、水力条件和水工建筑物形式等因素, 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 在满足功能要求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力求闸门及启闭设备经济合理、运行方便、布置简洁、易于维护。
适用于本工程的闸门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直升钢闸门、上翻式钢闸门、下卧式钢闸门。
下卧式闸门存在由于淤积使闸门不能正常开启而导致影响河道行洪的风险, 并且由于上游河道中日常蓄水时流速很小, 河底易沉积使得底层水质较差, 该方案泄水时门顶为逐渐降低, 底层水流速小, 不利于冲淤和底层水体置换, 因此从本工程水闸的功能要求来看, 不采用。
液压上翻式闸和柱塞式液压直升闸两方案相比, 两方案均有利于水体置换和冲淤, 操作运行也很方便, 且后者景观效果明显优于前者, 只是柱塞式液压启闭检修较为复杂, 但通过合理的闸墩局部处理, 可以尽量创造较好的检修条件, 本次设计通过咨询已建同类工程的管理单位, 运行多年检修很少, 并且通过与启闭机生产厂家的密切沟通, 设计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启门时油缸稳定问题, 采取了加高门槽, 保证闸门不脱槽的措施。直升式方案, 造价最低, 门型成熟可靠, 闸门启闭受泥沙淤积影响小。
结合水工布置技术条件和整体景观要求, 本工程工作闸门形式推荐采用制造、安装方便, 闸门结构简单, 柱塞式液压启闭机直升门方案。
2水闸观测设计分析
为全面反映水闸工程的工作状况, 及该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基本状况及受力效应的变化规律, 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分析处理, 确保工程安全, 在大沙河河口水闸工程建立观测系统。
2.1观测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闸工程观测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各项观测设备布置, 结合本工程特点, 满足一般性观测项目需要, 并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代表性, 能较全面反映建筑物的运行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2) 各监测项目统筹安排, 合理布置, 可以全面地反映水闸工程的工作状况。
(3) 选用的仪器要保证长期稳定可靠, 精度高, 观测方便、直观。
(4) 对所测资料应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 以便对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和处理。
2.2观测项目选择
观测项目的选择以工程设计为依据, 针对影响工程安全的制约因素和优化工程设计的需要, 合理地选择观测项目。要求观测项目简便、实用、可靠, 获得的观测数据资料能够满足反馈施工设计, 综合评价工程的工作状态, 预报和控制工程安全。
根据本工程工程的实际情况, 选择以下监测项目:①水闸的上下游水位及过闸流量观测;②水闸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③水闸闸底扬压力观测;④水闸闸下流态及冲刷、淤积情况观测;⑤水闸应力及应变监测。
2.3观测项目的布置
根据大沙河河口水闸工程特点, 布设一个监测横剖面 (垂直河流向) 和两个监测纵断面 (顺河流向) :闸0+26.1和闸0+62.1断面。
(1) 水闸的上、下游水位及过闸流量观测。在水闸上、下游左岸砼岸墙垂直段适当位置布置水位标尺, 对水位进行观测。同时可通过水位观测, 根据闸址处经过定期律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水闸的过流流量。
(2) 水闸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水闸的沉降可通过埋设沉降标点进行观测测点, 在每个闸墩的上游面2.5 m平台和下游面4.7 m平台, 施工期可先埋设在底板面层, 在竣工后、放水前再引接到平台上, 共计10个测点。第一次的沉降观测应在标点埋设后及时进行, 然后根据施工期不同荷载阶段按时进行观测, 在工程竣工放水前、后应立即对沉降分别观测一次, 以后再根据工程运用情况定期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稳定时为止。
水闸的水平位移可通过沉降标点进行观测, 将布置在闸墩下游面4.7 m平台的5个沉降测点亦作为水平位移的测点, 并在视准线上岸上通视的适当位置设置2个观测基点。水平位移应在工程竣工前、后立即分别观测一次, 以后再根据工程运行情况不定期进行观测。
(3) 水闸闸底扬压力观测。为监测水闸闸底的扬压力, 在水闸选择取了2个典型监测断面, 为闸0+26.1和闸0+62.1断面, 每个断面根据地下轮廓线设置7个渗压计, 共设14个。
(4) 水闸闸下流态及冲刷、淤积情况观测。为保证水闸工程安全和正常运用, 应对水闸闸下流态及冲刷、淤积情况进行观测, 以便制定冲、淤措施。本工程可通过自水闸上游连接段和下游海漫末端起分别向上、下游延伸150 m的范围内固定断面进行观测。
(5) 水闸应力及应变监测。水闸闸墩是水闸的核心控制工程部位, 为观测蓄水后闸墩的运行状态, 在2号、4号闸墩的闸门支座及邻近闸墩混凝土内布置钢筋计、应变计、无应力计。
3闸门设计问题分析
闸门及启闭机型式确定后, 闸门结构设计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闸门结构分节
当闸门尺寸超过运输单元限制尺寸是, 闸门则需要分节, 按常规在工厂分节制造, 并整体预拼后, 运到工地现场再焊接 (螺栓连接) 成整体, 以保证其整体工作性能及运用功能。
对于平面闸门, 从设计上来一个突破, 即从设计就考虑按分节单独受力独立工作, 工厂按运输单元所允许的分段尺寸制作, 运到工地不再拼焊成整体, 而是将每段之间采用铰接 (吊板与吊轴) 并不止节间止水。这样既满足运行功能要求, 又大大减少现场节间的焊接工作量, 缩短安装工地, 加快工程进度。本工程闸门采用这种设计。
3.2闸门底缘水力学
由于闸门在启闭时底缘处于水流的过流断面中, 底部水流流速一般较高, 因此闸门底缘结构应认真对待。国内外水工闸门叶发生过由于底缘结构 (包括底止水) 处理不当, 造成底缘水利不稳定而引起振动甚至门底被破坏的实例。所以在处理闸门底缘结构时, 要求能在各种泄流条件下及各种闸门开度时, 底缘结构在与水流的接触面上不能出现负压, 更不希望存在交变力, 而且具有良好的绕流条件。
3.3闸门淤积问题分析
由于M河河口水闸常关挡蓄景观水位, 所以闸前淤积情况较为严重。尽管通过小开度开启闸门也能达到一定得冲淤效果, 但还是未能很好解决闸门前的淤积问题, 且经常小开度开启闸门会加快止水磨损的速度, 减少闸门及启闭机使用寿命, 因此还应考虑一定得冲淤方案。
淤积物主要有淤泥、编织袋以及塑料袋等, 因此依靠水力充裕可清除门槽内及闸门前的淤积物。
在闸墩上布置水泵, 在闸墩及闸门底坎上设置冲淤管, 利用高压水通过冲淤管清理闸底及门槽内的淤积物。应定时冲淤, 每次闸门开启前也应该进行清淤。
3.4闸门的防腐问题分析
随着国民紧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充分认识了因腐蚀而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损失。水工金属结构由于它所处环境工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延长构件和设备的寿命, 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M河河口水闸下游为海水, 闸门长期浸泡在海水中, 采用普通的防腐方案很难保证闸门长期正常工作而不受海水腐蚀。为此我们采用了热喷涂技术保护加环氧类封闭涂料+阴极保护牺牲阳极法的联合防腐方案。下面对这个方能进行简要的说明和介绍。
热喷涂技术保护加环氧类封闭涂料。根据《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蚀技术规程》 (DL/T5358-2006) 的7.2.2要求:“海洋大气、工业大气和海洋, 以及污染的淡水中宜选用热喷涂铝、锌合金 (锌铝合金) 和铝合金”。
阴极保护是向被保护金属表面通入足够的阴极电流, 使其阴极极化以减少或防止金属腐蚀的一种电化学防腐蚀保护技术。而阴极保护有强制电流和牺牲阳极两种方法, M河河口水闸金属结构采用牺牲阳极法。
5结语
水闸作为为重要的水工建筑物, 为适应我国城市水务的发展, 在设计时, 闸址选择、总体布置、闸门以及启闭机形式选择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结合景观建设以及环境整治的需要, 选择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景观效果好闸门形式; 闸门设计时应考虑水闸运行管理、制造、运输等各方面条件, 设计合适的结构及总体布置, 做好观测设计, 以便闸门能更好地运行, 在城市河道中的发挥更重要作用。
摘要:水闸是一种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结合工程实例, 分析城市景观河道中的水闸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如闸启闭机型式选择, 淤积以及防腐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景观河道,水闸,防腐,淤积
参考文献
[1]杨逢尧.水工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城市河道景观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5
传统河道景观设计规划的绿地和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通常是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而在现代化的规划设计时注重保护和构造滨水地带的生态环境,避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和不合理的利用。
1.合理利用地形
在进行河道的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求工程师对河流的上下游情况做到充分了解。一些河流附近散落的局部低洼,要在尽可能保持原状的基础上塑造生动的景观,并与河流连通起来。其次,设计水体的岸线要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代替僵硬笔直的直线,来体现流水的顺畅柔美。驳岸和池底要尽可能保持天然状况,并要与地下水连通,这样能使清洁和更新水体的费用大大减少。最后,可以用卵石和原木加藤本植物来稳固冲刷较强的区域。如果是抛石驳岸,在选择石块时应选用带棱角的,并依据风浪的冲击力来决定其大小;或是用碎石打底,上面再铺以大石块加固;或者先在河底设置钢筋框,再填充上比网孔大的石块。总之,要避免过多的使用钢筋混凝土和浆砌块石等不环保的材料。
2.河道护岸形式
在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的普通护岸时,要使其外表朴实自然,这样能很好的和周围环境相融合。在构思护岸的平面形状时,要将舒缓怡人作为出发点,避免小尺寸和小圆弧式的变化,以免破坏河川的美观;也不要为了追求视觉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使用不必要的曲线,
在平面形状的变化上,应该采用大单位空间变化为主细微变化为辅的方式,通过处理局部水体使水流形态发生变化,或者培植水生植物和鱼虾等小动物的方式,使景观变化自然得体。
3.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都不会太短,如果做成同一种主题风格,就会很容易让人产生千篇 一律的审美疲劳,也与设计者的本意大相径庭,同时也不利于营造滨河主题公园。因此,在场地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一条河流分割成长短不一的数段,并使每一段的主题风格都不尽相同,可以使自然风格的,可以是彰显文化气息的,也可以是反映历史进展的,用与之相呼应的景观来营造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样设置出来的景观将是人文与自然融合、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层级结合。同时景观的主题应根据场地条件和环境来灵活设计,如在开阔的场地,其河面景观就要设计的相应开阔,可以通过设置生态驳岸的方法来达成,比如说在岸坡和附近大片地上上种植绿化植物,建造一些休憩设置以供人们游玩,以自然生态为主的亲水走廊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4.水生植物的选择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生态景观;设计
前言
长时间来,传统河道将工作重心放在航运、泄洪等方面,使用河道渠道化、局限化的模式治理,却忽略了生态功能。这类做法的缺点是隔断了生物活动,很容易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刚性护岸限制了河水流向,如果河水流量较大,势必会破坏周边环境。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与规划中,不能只是停留在美学层次,而是设计出集交通、文化、排水、防洪、生态、绿化综合一体的河道景观环境,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成果。
一、城市河道治理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
河流环境一直活跃在历史传说与人类历史中,截至当下河流与河流所在的区域都成了河道治理的重点。同时,人类也将大量政治、经济、生态、科学投入河流管理与利用中。但是我们发现:过量的创新与投入是一种错误表现,甚至属于功利主义,为稳定水源、控制洪水、方便航行,人类将管理集中在河漫滩与河流改造中。因为河流都是相连的,所以在治理河流时,必须弄清管辖责权与责任关系,同时遵循治理原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自然安全
城市河道的首要职能是防洪,所以在治理城市河道时,必须考虑防洪能力,从根本上确保河道安全。然后是规划好河道附近的景观,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这样才能保障城市河道环境、经济效益的改善。河道作为典型的自然景观,有很多深浅不一、曲折的姿态,这些都是自然的杰作。因此,在治理河道时,必须尊重河道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保障河道形态,最终设计出和谐、自然的河岸景观。
(二)生态观赏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必须注重美感,同时为其设计出具有美感的景观,尽最大努力为现代市民提供宜居、优美、生态的生活空间。除此之外,在河道设计中,还必须保障生存空间,这样才能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环境,确保生态平衡,促进现代化持续发展。
(三)亲水性与文化性
城市文化应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思想与内涵,同时这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体现。在治理城市时,必须渗透城市文化,让河道拥有良好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特性。而一个良好的城市河道必须是自然与人文的整合。亲水性则是人类发展的天性,所以必须在河道两边修筑亲水设备,这样才能为市民提高观赏、亲近水源的平台,为其构造出优美、舒适的空间。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一)河道工程的整体布局
在河道治理中,应该将防洪工作放在第一位,结合河道主槽状况,借助中间墙将河道划分成两个领域,然后再把其中一侧堤防与中间墙设置成洪水槽,专门用来行洪;另一侧堤防与中隔墙作为景观规划地带,而景观专门用来蓄水。滨河生态景观区设置在河堤角偏高的滩地,在修建护滩工程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固堤防洪价值。这种方案不仅化解了蓄水、洪水与泥沙间的问题,同时还设置了蓄水景观与滨河生态园区,既有城市河道防洪的作用,又能用作泥沙型河流治理。
(二)城市河道平面设计
河道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所以河道平面设计必须迎合河流走势,适量后退河道暗线,这样才能为岛屿、河滩、湿地留有足够的中间地带,水生、陆生生物才有足够的空间生存。城市河道与人工开挖都属于景观内容,水流较缓,所以在河道平面设计中必须避开笔直与较宽敞的河道,或者结合河道自然趋势,为其设置蜿蜒的水路、水塘,同时设计出多种河岸线,打造多变、灵活的河道模式。通过研究发现:一条曲折蜿蜒、宽窄不一致的河道具备更多的自然气息,它更加活泼、灵活,同时也更适合生物生长。
(三)河道断面设计
在城市河道断面设计中,应避免河道中的浅滩与深潭形态,不能让河床固定,结合多样的水面,让河流拥有良好的摆幅。对于河道纵断面,应形成交错的浅滩与深潭,这样才能避免直线横断面。在河道断面设计中,必须整合园林设计理念,为其建成景观式河道,这样才能着重突出河道的亲水性与绿化功能。传统驳岸属于一墙到底的结构,它隔离了水与人,既不经济也很生硬。现代复式断面和传统驳岸相比,它更注重人性化与经济。在一般水位上面种植低矮灌木、杨柳或者草皮植物;在常规水位搭建水平台,不仅经济而且美观;在常规水位之下使用挡墙与护坡。这种复式断面,不仅能节省投资,还很好的展现了自然、生态与绿色的理念,拥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选择材料和生态护岸
传统的河岸更多的是刚性护面,地面、河岸、护岸会形成三面光与两面光的形式。而现代城市河道在迎合水流冲刷的过程中,结合了河道水生物繁殖与生长状态,它是符合环保生态要求与自然规律的设计。最近几年,在科研力度加大的同时,工作人员也开发了很多新型护砌材料。具体如:江苏南京已经开始应用的随机多空绿化混凝土,它属于生态环保材料,不仅能改变河岸周边植物生长环境,还具有很好的防洪功能,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在生态护岸中,它使用的是卵石笼、山石与干砌石等通透的材质,既能在材料中覆盖土壤植物,还能避免流水冲刷影响。先在水位较低的区域铺设土工布,然后在上面放块石,需要注意的是块石堆放周边应自然弯曲,将种植土铺设在块石上,填满块石间隙。这样过水后,块石缝隙就会长出水生植物。使用木桩、植物梢、棍相整合的河道护岸属于自然、生态的模式,可以在坡面分层进行杨柳、灌木、草皮种植,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植物护坡形式。
另外,在植物造景中,还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空间、时间得到富有个性与艺术魅力的河道景观,着重景观层次、质感与季节变化,这样才能满足城市气候特性。
三、结束语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建设中变化最多、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它不仅能满足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渴望,还能回归自然。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防洪处理,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欣赏自然给予的美感,这样才能实现人文、水清、景美、岸绿的城市河道规划要求。
参考文献:
[1]汤玉芩.议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33(8):43-45.
[2]尚俊伟.城市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设计[C].//2013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3:19-22.
[3]吴秋华.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C].//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92-93.
[4]俞军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生态河道治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浅析城市河道水景观设计 篇7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景观设计,重要作用,现状,发展
在我国城市开发浪潮的推动下, 城市的河道水景观设计的研究与规划工作也进一步展开。而河道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同时, 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亮点。于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 对良好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建设, 在促进人类延续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建立河道生态景观系统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 河道可以看成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所以, 景观设计的好坏是城市形象的整体体现, 而具有特色的城市河道水景观在适应现代城市发展方面也应该做得比较突出。的。具体来说, 合理的城市河道水景观设计, 除了可以在防洪、水利方面满足要求以外, 还可以通过优美的生态环境帮助城市生活的美化。
河道生态系统与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其作用不可忽视。与不同于处于城市外围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内部的核心人工生态系统, 河道生态系统一直将自己独特之处延续, 并因此而把大量的居民吸引到其周围, 这也对房地产的建设有刺激作用, 所以它不断地发挥着自身的独特魅力。
2 我国河道水景观的建设现状与其发展方向
(1) 建设现状
我国的河道水景观设计, 在对保护水域护岸的生态保护方面, 显得特别不重视, 这是由我国的河道水景观设计处于起步阶段所致。而且, 在规划与治理水域空间方面还无法从生态整体上进行设计和规划, 使其一直停留在片断化的层面。
首先, 虽然河流的景观功能和亲水性已得到人们的注重, 但河流的主要作用依然是泄洪和防汛。为了把泄洪速度加快, 在河道弯曲的地方便会用无数的渠道拉直, 于是一个个近乎垂直的人工水泥驳岸被建成, 也造成了“渠化”现严重象的情况。由于思想观念跟不上, 一些成熟甚至还出现固化河道底部的河道, 被戏称“游泳池”式河道。这种错误的设计理念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 而且大大破坏了生态环境, 使得河道原本的水生物在人工硬化的环境中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其次, 建设缺乏新意。目前, 国内的许多水利工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其坝、堤、渠、库在数量上达到了要求, 但却缺乏形式设计的多样性, 使其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不仅使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 也因其毫无新意而无法达到旅游观赏性的要求, 无法成为体现城市特点的名片。除此以上的两点现状之外,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传统文化的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2) 发展动态
河道水景观设计, 从实质上来说, 是建立在我国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精神追求, 也提出了对河道水环境与品质的更高要求。所以, 在河道水景观的现代设计中, 要避免那种单纯以治理水域为目的的设计和规划, 而应该重视构筑生态设计的理念, 并把生态理论作为指导。所以, 在实际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 要尽量把工程与生态结合起来考虑, 使得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缩减到最小, 进而完成可持续的生态设计的高要求。
根据生态设计原则, 发达国家提出了“多自然型”的河流建设和“近自然型”河溪治理。像德国、日本这样的工业化国家, 他们在改善水体环境和治水时所采取的新理念、新方法值得我国借鉴, 也在规划和设计我国的河道水景观方面提供了发展方向。
3 河道水景观设计的发展措施
(1) 坚持生态治水, 努力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新时期,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各个生产建设的思想指导, 在城市河道水景观设计方面也不例外。而要想做到“科学发展”, 首先, 就要把现阶段所倡导的生态保护目标实现, 也就是在人为干扰破坏减少的基础上, 对现有的河道水实施逐步的改善和修复工作, 并重视对节约保护的加强, 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状态, 在这种生态平衡中, 不仅可以实现资源节约、经济发达以及社会进步, 还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其次, 还要坚持“生态治水”新思路, 从“生态治水”的理念理论出发, 做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这样, 就可以努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人水共融”的良好环境。最后, 还要重视人工和天然的河道的自然调蓄功能, 把生态地的强暴雨量尽可能地缓冲, 从而使涝灾风险降低。
(2) 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强调
要想营造出一座城市的传统文化气息, 必须要重视细节, 而这些细节都是使一个城市传统文化得以反映的最为关键之处。在城市的河道设计中, 可以在河道两旁建筑物的门、窗以及园林装饰的一些标志和图案来做文章, 通过细节来体现整座城市的特色。比如, 像苏州园林这样的典型例子, 它里面常见的就是祀字, 另还有一些由海棠窗花、松鹤长寿、祀字、云纹、暗八仙等回旋图案所形成的漏窗, 这些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而且还让前去旅游的人赏心悦目。除此之外, 苏州园林这些细微之处也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 能够很好反应那座城市的地方传统文化, 是城市河道的生态型建设的成功典型。
(3) 河道的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方逐步融合
在很多城市, 城市河道水景观受到了城市用地的很大影响, 这也制约着城市休闲布局的发展。所以, 要加强河道水景观与城市用地之间的调控, 建立完整的河道水生态系统, 也也是使河道的双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 在规划完美的景观带时, 要将至少30m的绿色保护带规划于沿河两侧, 只有这样, 才能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河道的景观设计, 也才能使改善河道的休闲景观成为可能。
城镇河道景观生态的设计方法 篇8
城镇河道建设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而具有更高的要求, 在河道整治方面, 传统方法只是对其实用性过于重视, 多采取传统工程方法进行景观设计。而功能性设计难以跟得上当代城镇快速发展的需求, 并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所以在综合治理河道相的过程中, 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已逐渐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基于生态学的河道景观设计可使河道景观尽可能结合生态环境, 不只实现对河道生态问题的有效治理, 还能使城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 城镇河道中的常见问题
一是河道不具有良好的水质。随着快速发展的城镇建设, 增大了人口密度, 河道受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大量被开发利用的河流两岸土地, 损害了河流功能, 不经处理的大量生活污水及工业用水向河中直排, 污染河水水体, 恶化水质, 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并将生活垃圾分散在村镇及河岸, 导致污染空气、水体及土壤, 特别是在雨季, 污染物随河道漂流扩大污染面积, 对河岸生态平衡及景观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是受到破坏的河道景观减小了亲水空间。取直河道裁弯后将改变河道的水文特性, 水流径流加快速度, 使水流冲刷河底及护岸的后果加剧, 泥沙因水流夹带而大量沉积淤塞在河道下游, 也使地下水补充减少, 河岸降低渗透性, 导致河岸减退调节水量功能, 这种设计方法将原有河道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破坏。并因河岸垂直陡峭、具有较大落差及较快的水流, 也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导致人们在河边行走而产生畏惧感, 对人亲近水体产生一定的阻碍, 将水岸的综合功能忽视。
三是河道丧失了自然生态功能。很多河道都采用渠道化护岸, 将动态自然景观系统彻底改变, 将动植物生存的河道环境扼杀, 清除岸边芦苇、水草, 切断两栖类动物生境廊道, 水生昆虫难以正常羽化, 降低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了河道两岸植物的多样性, 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 影响景观的整体效果, 与环境协调性不足。
四是过度开发了滨河地带。滨河地带的生态环境良好, 吸引开发建设的房地产数量比较庞大, 逐渐盖起楼房的河道两岸, 建筑物过高过密。不仅对延伸纵深的水陆风向城镇产生一定的阻碍, 还使滨河区域失去自然生态环境魅力。很多用地将应属河道的空间大量占据, 不断减少河流过水断面, 增加了城镇防洪的压力。而且因规划不够合理, 背水建筑物建于河道中对行洪安全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3 河道景观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指协调生态过程使其破坏环境程度最小的设计形式。对物种多样性尊重, 使资源被减少剥夺, 动植物生存环境质量得以维持, 对于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改善作用。河道生态设计不只是对河流自然环境进行保护, 而是在防洪抗旱时, 明显降低河流环境受人类的干扰, 与自然达到和谐共存。其目标主要是将河流真正复苏, 河道湿地恢复净化功能, 对滨河地带进行保护以形成多样化生态系统, 从而为生物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提高河道景观的优美性。
4 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4.1 近自然河道设计。城镇河道景观设计应基于对河道生态特征的深入了解, 对其自然生态过程尊重。将自然元素应用于设计中, 为自然界生物创造更有利生存发展的条件。采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法治理河流, 实现与自然接近、降低成本及使景观保持优美的一种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应遵循自然发展生态系统发展规律, 有机结合社会与生态效益, 有力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进而提高河道景观的优美。
一是按照统筹兼顾, 整体协调原则对水域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组合功能, 结构具有多样性, 使河道亲水性得到改进, 娱乐性得到提高。二是保护景观生态原则。基于生态学对自然河道进行模拟, 使河道恢复自净能力,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采用天然材料, 加强植物造景, 对于自然循环具有促进作用, 进而使景观发展实现可持续性。三是亲水及开放性原则。对构建的河道亲水建筑的提高重视程度, 充分利用河流交汇的开阔视野等有利条件, 对浅滩湿地进行精心规划, 架设平台、曲桥等建筑物, 提高沿河空间景观的个性化。
4.2 河滩地生态设计。产生大洪水时被淹没和调蓄的区域形成河滩地, 也是一项重要的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内容。结合城镇特点, 不仅实现对环境的美化, 还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为野生动植物创造有利的生活空间。在建设河滩地植被及恢复生态中, 可将湿生灌木适当进行栽种, 栽种密度在无土壤河滩地及近河道纵向中心区应相应加密, 可提高积累土壤及稳定植被的作用。居民户外活动也可将河滩地作为一个场所, 在与居民区临近区域, 采取分层断面设计为大众提供慢跑、散步及日光浴等场所用于居民活动。河滩地景观独特, 吸引力强, 不可缺少植物景观。滨河植物造景, 应对植物生态习性尊重, 使滨江带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4.3 沿河建筑物生态设计。河道空间开阔, 河道结合河岸两侧建筑能够形成城镇景观环境。在河道生态设计过程中应对沿河建筑物进行景观生态设计, 因各城镇具有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 河道两侧建筑物的构成景观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设计河道沿河建筑物时应协调同地区周围建筑物风格, 使其融为一体。发展速度不快的城镇其河流由于不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通常还主要是非建设用地, 在采用复式断面进行治理。而发展较快的城镇其河道两岸具有较多的建筑物, 狭窄的河床不具有较大的拓宽空间, 难以达到自然河道的弯曲及水系分流效果。可采取河床局部高程变化、生态处理护岸及淹没水面程度等方法形成与自然河道相似的效果, 有机结合建筑与河道景观。
5 结论
综上所述, 城镇河道治理的发展应以景观化、生态化为目标, 加强保护水体, 河道湿地恢复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使其生态涵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进而提高景观效果。不仅能够恢复河道原貌, 还能提供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城镇河道及其周围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发展潜力巨大。只有基于自然发展规律, 合理改造利用河道景观, 才能使河道景观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为不断改进城镇风貌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基于对城镇河道建设中常见的破坏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城镇河道过程中, 应采用结合景观与生态设计的方法, 对于提高河道景观生态的美观性, 以及改进城镇风貌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河道建设,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国平, 王秀茹, 王敏.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 11.
[2]朱国平, 徐伟, 齐实等.山东省招远市城东河河道近自然治理设计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 2013, 10.
[3]王绍斌, 林晨.从凉水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看城市河道的生态设计[J].北京水利, 2014, 8.
[4]金舒丽, 袁兴中.城市河流近自然治理概念构架与治理设计[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13.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篇9
1 河道景观设计中要注意的倾向
(1) 河道整治工程的“硬质化”。河道工程的整治采用硬质护坡, 本意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河道的“硬质化”其实是非常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硬质护坡破坏了河道坡土的植被, 损害了植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 对河道生态环境是非常不利的。 (2) 景观建设工程的“奢侈化”和“模仿化”。有的政府部门, 把河道的建设弄成是政绩工程, 片面追求兴建之风,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按照城市的规划进行, 比如, 多处建设水利广场, 并且配备全套的塑像、假山等景点装备, 致使水景观的奢侈。这是有悖于河道景观建设的初衷的。还有的地方, 建筑风格相同, 景观模仿严重, 不能体现城市的特色。 (3) 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中的“急近化”。城市河道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人为地一蹴而就。有些城市的河道景观工程存在生态环境建设“急进化”问题, 盲目移植大树, 以灌木代草坪等, 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规律, 影响了绿地综合生态效果的正常发展, 反而造成景观不协调。
2 城市河道的作用
(1) 生态走廊。河流是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流动通道, 是各种乡土物种的栖息地, 在现代景观生态学意义上, 河流走廊具有维护大地景观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同时, 河滩中的自然岸线、湿地等景观生态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生态脆弱地带和群落类型的代表性样本, 如洪泛区、冲击滩涂等, 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景观等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潜力[1]。 (2) 休闲通道。河道及滨水区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之一, 在考虑河道及滨水区自然承载力的基础上, 布置满足不同居民需求的活动设施, 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河开放空间。并与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系统形成完整的网络。 (3) 开发热点。在今天, 对滨水区及河道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早已超越了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层次, 多数城市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良好的河道及滨河景观, 能够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 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 基于自然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途径
3.1 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
河道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恢复。对城市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应坚持“保持河道自然风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开发原则。
(1) 河道生态功能的恢复与建设应以城市水系为基础, 建立湿地保护区、生态公园或扩大滨水绿地范围, 加强完善水系和绿地的联系网络。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提高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2) 生境的质量和物种的数量都受到廊道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河岸植被的宽度至少在30m以上时才能有效发挥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 包括降温、过滤、控制水土流失、提高生境多样性的作用;河岸植被在60m的宽度, 则可以满足动植物迁移和生存繁衍的需要, 并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2]。
3.2 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1) 宜弯则弯、宜宽则宽, 使设计的横断面的复杂化。要造成河岸边坡有陡有缓, 能缓则缓;堤线距水面有宽有窄, 能宽则宽。在一定长度内, 形成水流速度有快有慢, 在岸边甚至造成滞流, 回流, 以便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切忌河道截弯取直, 避免直线段太长, 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 因为自然状态的河流不会是笔直的。 (2) 生态化护坡。天然河流岸线基本都是蜿蜒的, 沿线由天然植被或石块分布或镶嵌在岸边, 既降低近岸流速保护了河岸, 又稳定了河势;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 可以考虑保护自然状态, 配合种植适合滨水且根系发达的植物, 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 不仅种植植被, 还采用天然石料、木材护底, 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 (3)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 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 也应利用河道绿化带降低挡墙高度、通过设置亲水平台以增加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 (4) 对于河道两岸空间充裕的河段, 宜建造斜坡防护为主。即采用斜坡植草防护, 在天然稳定护岸的基础上, 利用斜坡造鱼巢, 埋大柳纸、水杨纸等, 同时在控制河道岸线外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 避免土壤硬化和裸露。
3.3 水体净化及水污染治理
城市河道中水的质量对水域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 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是对水源的重要危害, 而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汇入河道, 也会使城市河道中的水质下降。因此, 有效截流污水的工程措施是在城市河道改造整治过程中应予考虑的。
3.4 乡土植物选择与生物修复
建立稳定的水滨乡土植物群落并保证其自然演替不受干扰, 应成为河道改造和整治的重要内容。除剔除危害性外来物种外, 应尽量以乡土植物为骨架建立结构稳定的滨水植物群落, 从而得到半自然、近自然和自然形式的景观。乡土植物能体现出明确的地域特色, 并对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有重要影响。
3.5 河滨空间营造及亲水景观设计
河岸的亲水设计是河道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利用亲水平台和开敞的滨水空间, 不仅可以使城市居民有机会亲水, 而且通过趣味性的设计使人们有兴趣亲水[3]。利用河岸植被的覆盖和自然生态要素, 不仅创造自然的生态环境, 而且满足人们享受自然的要求, 在河岸带上利用地形和地势营造植物生长、水流变化、昆虫活动、鱼类洄游、水陆过渡等不同区域景观, 实现亲水目的。
4 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
(1) 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保持协调一致, 尽可能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以叫做生态设计。这种协调尊重物种的多样性, 降低对资源的影响, 保持营养和水循环, 维持植物生存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 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目标。第一是还原河水的水质, 让河水更加清澈透明。二是恢复河道湿地的净化功能, 强化湿地的水体净化作用。三是保护和营造滨河地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是为生物创造具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 使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各种微生物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五是建设优美的河道景观, 让河流的形态尽量与自然相接近。
5 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5.1 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
要重视植物景观在河道景观中的作用。要使植物组团和开放空间绿地的设置, 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做到本地的植物和外来的植物互相结合, 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同时要季节分明, 保证三季有花, 四季有绿, 把科学和艺术进行结合。
5.2 河道道路景观设计方式
河道道路景观设计要坚持自然、朴素的原则。河道景观区的道路有别于其它的道路的最大区别就是以休闲漫步为主。因此, 在道路设置的时候, 就要体现出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的相互交叉, 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 产生多变的景观空间, 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
5.3 文化景观的建设
河道景观建设在新的时期的主要功能不止局限在排涝, 更主要的是休闲观光。在景观设计中, 要体现出景区的特色、特征, 突出亮点, 其中文化亮点是不可或缺的。要想把河道景观打造成吸引人们的焦点, 就要区别于公园和游园, 克服文化体现的局限性, 挖掘河道自身的历史文化。
5.4 设施景观
在河道景观的建设中, 必不可少的就是公共设施的建造, 包括桥梁、座椅、照明灯具等等, 这些公共设施在发挥自身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还能够体现一定的景观价值。比如桥不仅是交通工具, 同时也是景观的观赏点。因此, 在考虑桥的交通功能之时, 一定要注意它的景观及观景功能
5.5 夜景景观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使人们对城市夜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多维空间景观使单一的景观审美方式和感官更为丰富, 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魅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重要方面就是营造城市河道夜景景观。
5.6 重视生态型的景观设计
对于河道的绿化配置, 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 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树种的选择要尽量使用具有乡土特色的树种和特色树种。河道景点配置, 要充分考虑人性化需求, 保证整体景观的和谐、景观的个性化、景观的透视效果和景观的耐看性。
6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趋势
6.1 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在河流的治理中, 一般的方法是更换河流护岸的形式和材料来降低河流水量的下渗, 让小河沿着砼砌筑的水路流去。这样就会造成小河断绝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致使生态环境明显的弱化, 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净化作用, 这样就会给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带来伤害, 小河也就逐渐荒废。
为了克服这种方法的弊端, 人们逐渐把观念转向“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 并通过各种方法, 多多了解河流的特性, 尽可能保持其生态的完整性。河流不再使用混凝土铺设, 改变了原有的僵直的形态, 而是符合河流的自然姿态, 有宽有窄, 有小岛, 河水也有落差, 有浅潭深潭, 人工的河流又重新变成了自然河流。
6.2 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纵观世界, 任何一个著名的城市, 都必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欧洲的很多国家, 都离不开多瑙河的孕育;中国大都市上海, 也离不开黄浦江和东海;华南地区, 有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由此可见,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河流是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 更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保护生态、建设生态, 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人水和谐的理念, 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 指导和规划建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 把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打造得更符合自然规律、更具有本地特色。
6.3 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在河流景观设计中, 为了彰显景观效果, 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根据河流所处位置的特性来设计方案, 避免把根据其它河流和流经场所状况构想的护岸设计方案照搬照抄, 不结合实际情况。即使是参考学习, 也要转化成自己的角度和立场。
7 结语
城市景观建设中, 河道景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河道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并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 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的。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才能使得景观设计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 并体现出每个城市的特有特点。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们对休闲娱乐更加重视, 其中河道景观属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方面, 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河道景观规划的设计方法, 对于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力民.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2] 张绍喜.对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3] 王涛.浅论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 2011
[4] 李明.城市河道生态化的发展趋势[J].中国河道研究, 2012
关于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的综述 篇10
所谓城市河道是指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城市河流两岸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城区地带, 故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和环境载体, 既是城市发展的依托, 又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河道景观系指以河道和河道周边环境为景观主体的自然、人工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因此, 河道的生态景观建设除了进一步美化城市、不断修复河流生态, 还要为人们亲水提供平台和场所, 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愿望, 从而体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统一。
2河道形态
2.1 河道平面形态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 要考虑周边土地的充分利用, 尽量按照河道天然形态进行拓宽, 从而避免过多的开挖回填,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尽量保留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 时间沉淀下来的东西肯定有存在的必要, 保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 不强求平行等宽、整齐划一。在解决河道淤堵、瓶颈、水系畅通等问题的基础上, 尽量展示河道婀娜多姿的体态, 凸显各种形态美。
(2) 位于居住小区中心地带的河道, 河道宽度受到限制, 无法拓宽, 为了增加河道蓄水能力, 可以在开阔地段开挖蓄水湖池。
(3) 河道的整体规划中, 需要注意将整个城市水系打通形成网络, 形成以中小河道为中心的小循环, 以大河道为中心的大循环, 小循环与大循环相辅相成, 使得死水变成活水, 有益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构建河道生态系统, 最终达到“改善水质, 调活水体”的目标。
2.2 河道横断面
河道横断面设计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 深入思考满足景观及河道生态需水的需求。城市河道横断面常用的形式有矩形、梯形和复式断面等。
2.2.1 矩形断面
矩形断面占地面积较小, 河道槽蓄量较大, 能够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的要求, 但生态性、亲水性和观赏性较差。为此需要通过种植攀缘植物、水生植物或布置假山景观对混凝土护岸进行修饰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矩形断面的缺陷, 达到改善整体景观生态的效果。
2.2.2 梯形断面
梯形断面占地面积较大, 河道槽蓄量较小, 但生态性、观赏性和亲水性较好。梯形岸坡上种植树木、灌木、花卉、草皮, 并采用石块或卵石铺设成小径, 可以很大程度地美化河岸, 使得河道接近天然河道。
2.2.3 复式断面
复式断面占地面积比梯形断面要小, 槽蓄量比矩形断面要大, 生态性、亲水性和观赏性较好, 所以复式断面在城市河道中应用较广泛。复式断面常在两个断面连接处设置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高程略高于设计常水位, 以提供游人与水接近的活动空间。
3河道附属设施
3.1 河道护岸
目前松江地区大部分城镇河流整治过程中, 为防洪需要, 多采用单一的浆砌块石护岸。尽管防洪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浆砌块石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河流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降低了河流的自净功能。因此, 为了维持、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广泛采用生态护岸。目前, 常用的生态护岸主要分自然和人工两种。
3.1.1 自然生态护岸
在原有植被保持较好的情况下, 不进行人工建设, 利用原有的草地, 树木以及水生植物起到护岸的效果, 必要时可补种部分树木。
3.1.2 人工生态护岸
人工生态护岸是指采用天然透水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进行护底, 采用石笼或木桩等护岸, 斜坡种植植被, 实行乔灌结合, 固堤护岸。同时为确保岸坡防洪抗冲刷能力以及岸坡稳定, 局部采用如石笼护坡、干砌石骨架护坡以及树根桩等结构。
3.2 河道附属设施
河道附属设施中最重要的是河坡绿化, 青坎绿化和水生植物, 设计时首先考虑周边环境需要, 与周边景物相一致, 如有特殊需求, 先满足特殊需求。河道绿化的选择以易成活、生长强健的乡土草本植物为主, 尽量引种适宜本土环境生长、具有美化效果、经济适用的植物, 以丰富地方植物品种。出于安全考虑, 河边可以布置一排乔灌木。同时, 还可以选择水生植物对河道进行点缀, 微风吹拂, 花朵在空中摇摆, 倒影在水面上晃动, 充满动感, 使人心旷神怡。绿化的布置上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 应遵循“乔木为主, 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为主, 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慢生树为主, 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的原则, 以形成合理良好的乔、灌、草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草皮尽量用四季常绿的植物比较好, 树木和花卉可以引进季节分明的和一些造型独特的物种, 着重体现出时光变幻的植物美感和体态美感。在直立式护岸的顶部种植攀缘植物, 遮挡混凝土和石块的冰冷感, 凸显大自然情趣, 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桥梁、栏杆、草间小径、警示牌、泵房及管理房在设计时应考虑与河道景观总体风格的一致性。
4结语
城市河道整治应该考虑人文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加强生态景观建设, 满足智慧、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区的要求。河道整治不仅要达到保证防汛安全, 深入美化城市环境、加强修复河道生态的目的, 也要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为居民的亲水愿望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 要重视河道生态性、景观性、安全性, 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基础上, 充分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摘要:历年来, 松江区十分重视河道整治项目, 河道整治的内容主要有河道拓宽、河道清淤、桥梁翻建、小区截污纳管等工作, 同时加强河道保洁和绿化养护工作, 进一步巩固河道整治成果。河道整治项目中多采用生态护岸形式,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结合松江地区河道整治实际工作, 阐述了河道生态建设原则, 并着重介绍了河道形态及附属设施建设内容。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河道形态,附属设施
参考文献
[1]水域综合整治规划中的生态学建议[J].吕亚红, 朱大成.华东水电技术, 2004 (3) :90-92
景观河道 篇11
关键词:景德镇;昌江;地域性文化;滨河景观
一、地域性文化的阐述
(一)地域性文化概念
地域性是“一个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人文传统、社会经济等要素的总称”地域性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文化与环境相融合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独特性,是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等文明表现形式。
(二)地域性在滨河景观中应用的意义
文化是滨河景观的灵魂和内涵,没有文化的场地是不能吸引人类去解读的脚。滨河景观和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印记镌刻于城市建成环境、场所之中积淀了对一个连续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景观的营造是在地理环境的表皮形态下塑造的,每一个城市的地理环境表现出来的地域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小区域的地域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理解地域特征能让我们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创作出具有符合环境的景观。不同的地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人群在这一文化环境中对环境也存在不同的认知,因此,只有从当地的文化展开,才能创造属于某一城市的景观形态。
二、景德镇昌江河道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文化应用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研究对象为景德镇珠山中路历史环境下的滨河空间,北至珠山中路、南抵中渡口,临近曹家码头附近。昌江属鄱阳湖区饶河水系,是景德镇市与外地沟通的唯一水道。在皖赣铁路通车前,它承担着景德镇市物资运输总量的一半以上。总面积约为34公顷,其中滨江部分的面积为4公顷,为重点研究对象。
2.景德镇昌江河道的现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景德镇慢慢失去了过去的特色。昌江建筑景观已经不适合城市发展的需要,被大量拆迁,慢慢消失在历史之中,但沿江建筑形成的独特里弄景观却打下了瓷业城市的烙印。在如今景德镇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对昌江窑址景观的保护也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成员都惦记它辉煌的过去。文化景观需要重建,更需要保护。在昌江文化景观的嬗变和重构中,景德镇城市建设者也在努力地继承传统,并注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二)景德镇昌江河道地域性特征
1.自然特征。景德镇地处依山傍水的丘陵地带,昌江水系大小河网交错,为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与制作创造了条件。景德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矿产资源丰富。昌江河是景德镇城市的动脉,除了东河、南河、西河、小北河及各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由东西分别流入外,还有五十多条小支流,形成纵横交错的河网。
2.文化特征
(1)陶瓷文化。景德镇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镇之一,制陶业开始于汉世(公元25-220年),在宋景德元年,由于造御瓷得到真宗的赏识,而改用皇帝年号,名为景德镇。一直以来,景德镇以制瓷为业,积蓄了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被世人称为瓷都。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造就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灿烂,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瓷文化包括创作理念、制瓷技艺、陶瓷产品、习俗风隋等,它们凝聚了在陶瓷发展中一切思想行为和物质创造的文明结晶。
(2)船运及窑柴文化。昌江作为景德镇瓷业贸易、生活资料和外界交通的主要通道,在与外界及自身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交通景观,包括码头的船运和窑柴运输景观。昌江有着大量来自湖南、安徽、南昌等地区的有地方特色的沙排子船、麻雀船、乌龟子船、抚船等,支撑着繁忙的昌江运输。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昌江对于景德镇而言,是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从而形成了繁忙的昌江船运和船帮景观。
窑柴运输也构成了昌江独特的文化景观。景德镇这个瓷业生产的都市,窑柴的需求量很大。窑柴运输到景德镇以后,集中在昌江水面上,有时占整个昌江大半个江面,其验收场面热闹非凡,十分壮观。
(3)昌江水域民俗文化。沿昌江而建的民居和坯房体现了景德镇陶瓷业的独特文化,城市格局和建筑模式皆依昌江而建。民居由于受天气的影响,其建筑外观主要以灰色和白色为主,一般分为2层。景德镇是典型的手工业经济城市,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改变与革新。为了贸易的需要和保证生产的方便,景德镇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前店后市”特点。其中,前面作为瓷器买卖的场所,后面具有仓储作用的建筑风格也是为了满足贸易的需要。昌江民居景观中主要是坯房,多以窑砖、废弃的木材搭建而成。这样搭建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通风散热,使得各种窑坯迅速风干,以保障生产的供应。昌江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其独特的民俗建筑景观,这些建筑景观和昌江一起,见证了景德镇这一世界瓷都的发展历程。
(三)地域性文化在景德镇昌江景观设计中应用原则
1.体现“文化生活”的设计理念。在景德镇昌江河道景观设计中我们突出体现了“文化生活”的理念,将水、自然绿地、文化以及历史遗迹贯穿在一起,承续其历史文脉,形成了一个以“水、火、土”为主题的文化特征。并且与当代都市风貌结合,体现了景德镇当地的地域文化,创造了以自然为背景的新滨河景观。
2.“以人为本、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持续发展”,从人本出发,充分考虑人的生存需求和活动需求,并贯彻环保原则,努力创造自然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全、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融合的人居环境,保留了昌江原有的独特文化特质与历史文脉。通过改造设计,赋予了昌江更开放的功能,实现设计的可持续、人文的可持续和发展的可持续。
3.传承与弘扬地域性文化特色。景德镇不仅是千年古镇,更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设计中通过桥廊、河道、亭台、雕塑小品反映了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人物,点缀在昌江河道的绿荫丛中,宛如一幅时代的画卷。把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等融合于景观环境之中,通过此情此景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将浓厚的历史文化与鲜明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打造出昌江滨河景观风光带的独特韵味,使其成为了传统民俗文化体验休闲街区与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四)地域性文化在景德镇昌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1.在文化上的体现
昌江对当地居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承载着人们共同的记忆,是城市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避免过度的商业化而对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改变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在昌江景观设计中,我们非常重视再现传统民俗文化,并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景德镇人民。可以说我们已将景德镇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整个设计之中。首先,设计中加入了文化景墙、陶瓷艺术雕塑等代表景德镇当地陶瓷文化特征的元素。此外,陶瓷体验馆的设计,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特色,让当地人不断的传承这样的陶瓷文化产业,让外来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陶瓷制作的过程,享受这一过程,更多的了解景德镇这一千年瓷都的不同非凡。其次在昌江中渡口处设计了船只造型的桥梁及船只造型的管理中心如图(1),船运文化和窑材文化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通过窑材和船只的搭配,使人脑海浮现出历史上壮观的窑材运输景观。为了体现“水、火、土”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景观雕塑、主题雕塑中都结合了这三者的特点,实现了很好的融合性。最后,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考虑到周围的居民和游客,我们在设计中加入了亲水平台、钓鱼台、观景台等,让当地的居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丽环境。
2.在自然特征上的体现
(1)建立多级亲水平台。建立多级观水与亲水平台很好地满足了人们休闲生活中亲水的要求,增强了人们与昌江的互动性,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景观环境中。为打造宜人的滨水空间,我们还设置了长约30米左右的木栈道并延伸出去,使人们行走在栈道上仿佛在水中观景,投身于自然的怀抱中,与对面的昌南阁相呼应。在平台处种植可亲水乔木,形成阴凉环境的步行绿色通道,实现了江岸的整体绿化效果。这里也可种植株高2米左右的挺水植物,如菖蒲、芦苇等。木栈道与挺水植物的设计不仅可以打造亲水的空间,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常水位与枯水位时期岸线的美观度,起到软化硬度较高的防洪堤的目的。
某河道景观桥结构选型与设计探讨 篇12
关键词:变截面连续梁,施工工艺,景观河道桥
0 引言
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以其结构受力性能好、刚度大、行车平顺舒适、造型简洁美观、后期养护维修工程量小、抗震能力强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悬臂施工变截面连续桥梁因其施工不需大量施工支架和大型临时设备, 不影响桥下通航、通车, 不受季节、洪水影响, 不受跨数限制, 桥梁施工受力状态与运营受力状态基本相近而普遍应用于高速公路跨江河、沟谷处。中等跨径整体式支架现浇施工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因其施工平稳可靠, 不需大型起重设备;桥梁整体性好, 施工期间无体系转换, 不产生恒载、徐变二次力, 不需临时固结墩, 施工方便, 造价经济, 同时支架施工为景观造型提供了复杂断面的施工平台, 因此, 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景观河道及路口跨线桥之中。本文以某工程实例为依托, 对中等跨径整体式支架现浇施工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做一设计总结及探讨。
1 工程概况
某桥梁工程为一跨越人工运河桥梁。该人工运河是城市与农田景观的过渡带, 同时作为进入新城的第一道风景, 该桥除需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外, 景观上也需融入周围的环境, 成为一座景观桥梁。
根据工程建设单位的规划要求, 并结合工程总体投资控制, 要求该桥结构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力求使本桥成为地区的重要标志性景观。为此, 设计采用了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型作为桥梁主体结构方案, 通过箱梁断面的布置, 为景观工程设计提供了载体。
该桥梁工程主桥主跨跨越人工运河, 为保证游船的通航, 桥下净空要求为:净高不小于4.5 m, 通航孔净宽不小于30 m, 因此主桥跨径布置为 (45+70+45) 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 全桥桥梁按整幅桥设置, 主桥断面布置为双向六车道, 标准断面全宽37 m。
为了体现出桥梁景观效果, 该连续梁立面做成拱桥效果, 故桥梁中支点梁高较高。主桥梁高:边支点及跨中梁高为2.2 m, 中支点梁高为6.5 m, 梁底线形为椭圆曲线线形。梁底为了突出视觉空间效果, 在每道腹板下做一道扇骨线, 并作为主梁结构一部分。主桥立面图如图1所示。
横断面设计:主梁采用单箱8室整体式断面形式。桥梁全宽37 m, 箱室净宽3.5 m~3.95 m, 箱梁外侧上翼缘悬臂长1.2 m, 下翼缘悬臂长1.6 m。顶板厚0.2 m, 底板厚0.2 m~0.5 m, 腹板标准段厚度为0.4 m, 支点加厚段厚度为0.7 m。
箱梁的各条腹板均为等高度, 顶面、底面采用与桥面相同的1.5%横坡。主桥横断面布置如图2所示。
2 施工工艺选择
个别情况下, 主梁采用整体式支架施工, 同时结构高度受限、梁高较小, 这时采用满堂支架工艺进行主梁浇筑, 预留跨中合龙段, 待已浇筑梁体张拉钢束完毕后拆除支架, 使梁体成为简支单悬臂状态, 然后进行跨中合龙段合龙完成主梁施工。此种施工方法使得主梁受力趋势与悬臂施工方法基本相同, 但却省去了悬臂施工机械、挂篮、临时固结墩等施工措施, 但与整体式支架施工相比较, 增加了跨中合龙段施工, 同时主梁纵向钢束配置较为繁琐, 所以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中等跨径的变截面连续梁在采用悬臂施工时, 其施工机械配置, 挂篮、模板数量, 临时固结墩措施及合龙段临时锁定装置与大跨径悬臂施工连续梁相差无几, 但其在工程总造价中所占比例却大大增加, 从而使得工程总造价相对较高。整体式支架施工对城市跨线桥及跨景观河道的中等跨径变截面连续箱梁则显得优势突出。
经过多种施工方案的比选, 本桥梁工程最终采用整体式支架施工工艺。主体结构采用满堂支架现浇, 施工缝双向张拉工艺。先双向张拉中跨腹板钢束, 预留联结器, 再单向张拉剩余部分的边跨腹板钢束, 张拉完钢束后应及时进行灌浆。施工支架应采取预压措施, 减小支架沉降, 确保梁体线形与设计相吻合。支架预压时应注意对变截面箱梁不同截面位置处的结构自重不同, 应分段确定不同截面处的预压荷载。桥梁主墩满堂支架处在张拉腹板钢束时承受荷载将加大, 因此此处支架应特殊处理以保证施工安全。
3 主梁设计
3.1 主梁构造
主桥跨径 (45+70+45) m, 全宽37 m, 单箱8室, 顶板厚度20 cm, 底板厚度20 cm~50 cm, 腹板厚度40 cm~70 cm, 顶板宽37 m, 底板需为景观设计提供布置平台, 单侧宽出顶板0.4 m, 底板全宽37.8 m。中支点梁高6.5, 主跨跨中及边支点梁高2.2 m, 底板线形为椭圆形, 全桥只设中横梁及端横梁。桥面铺装为4 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装+6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装+防水层+8 cm C40防水混凝土铺装。
3.2 技术标准
1) 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2)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3) 荷载标准:汽车荷载:公路—Ⅰ级。
4) 人群荷载:按规范计算。
3.3 主要材料
主梁采用C50混凝土,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标准强度fPK=1 860 MPa, 弹性模量Ep=1.95×105MPa。
3.4 设计参数
1) 一期恒载:主梁混凝土容重26 k N/m3, 程序按模型断面计算单元加载。
2) 二期恒载:桥面铺装+人行道+防撞护栏=215 k N。
3) 活载:车道数, 双向六车道, 单侧布置3.5 m非机动车道, 单侧人行道3 m;车道横向调整系数3 (车道数) ×0.78 (横向折减系数) ×1.15 (横向放大系数) ×2=5.382,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荷载按照规范规定取值。
4) 冲击系数:连续梁负弯矩冲击系数0.15, 连续梁正弯矩冲击系数0.05。
5) 系统温度:整体升温30℃, 整体降温25℃。
6) 梁截面温度梯度:按规范规定取值。
7) 基础不均匀沉降:各墩位按1 cm取值, 由程序自动组合。
3.5 主梁纵向钢束布置
主梁每道腹板布置钢束为:2束 (横向) ×4束 (竖向) , 钢束采用15φs-12与15φs-9。主梁边跨设置施工缝, 钢束张拉顺序为:先双向张拉中跨腹板钢束, 施工缝处预留联结器, 再单向张拉剩余部分边跨腹板钢束, 张拉完钢束后应及时灌浆。
3.6 主梁主要计算结果
1)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计算。
由图3, 图4可知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计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单元上缘最小应力:-0.64;单元下缘最小应力:-0.924;单元最大主拉应力:-0.924
单元上缘最小应力:1.69;单元下缘最小应力:1.59
2) 持久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计算。
主梁跨中最大竖向位移1.05 cm, 挠度与跨径之比为1/6 666<规范要求1/600, 满足规范要求。
由计算结果可知, 主梁强度验算、抗裂验算、应力验算、挠度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4 结语
整体式支架施工变截面连续箱梁因其施工工艺成熟、简便, 工期短, 造价低, 结构构造简洁, 纵向钢束连续, 主梁应力平滑, 受力状态好等优点而成为城市跨线桥及跨景观河道桥的优选结构方案, 但由于其一期恒载受力状态与悬臂施工不同, 故梁截面高度不应按悬臂施工选取, 以免跨中截面上缘压应力过高安全储备不足而造成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2]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3]范立础.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4]徐岳, 王亚君, 万振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
【景观河道】推荐阅读:
山区景观河道01-09
河道景观治理方案07-27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07-10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08-19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哪些局限性特征?10-17
关河道中,关河道中韦庄,关河道中的意思,关河道中赏析06-10
长江河道10-16
河道治理10-18
河道护岸05-19
河道采砂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