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规划

2024-11-28

河道规划(通用10篇)

河道规划 篇1

众所周知, 水是万物之源, 水资源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河道里的水起着着运输、发电和农业灌溉三个作用, 这其中存在着许多的浪费现象,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比、讨论、总结各个河道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 旨在表明水利综合规划中的河道整治规划需要结合当地环境特点, 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不影响水利发电、水利运输和水利灌溉农田的条件下,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河道整治规划。

1 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的概述

1.1 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

由于河道两侧经常性地受到两侧河水的冲刷, [1]使得河道经常发生改变, 按照河道变化规律及抵御自然灾害要求, 在水利工程建设及航道规划过程中为治理、改造河道形成的规划称为河道整治规划, 通常以流域规划为基础, 并成为流域治理的组成部分。

1.2 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的类型

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主要根据一些特点进行划分, 例如河道的特性、水利的特性及河道的整治特点, 河道的岸边基本是基岩, 每年都会被水流冲刷下大量的石子, 其中存在许多的大粒沙子, 和卵石, 并且由于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河床的一侧渐渐被冲刷的程度更强, 而且一些弯的河流更为蜿蜒, 这些蜿蜒的河流对水利综合规划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另外, 许多河床下的肥沃土壤也渐渐被冲刷殆尽, 有些河道在平原则形成蜿蜒曲折河道。水利的特性影响河道的形状, 水利为人工开采的水库, 利用水利进行发电或者灌溉农田, 有些河道适合水利设施, 而有些并不适合, 河道整治规划应结合水利设施的特点, 使得水利发电和灌溉农田获得最大的收益。河道的整治特点, 整治工程的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尤其是黄河和长江, 这些流域较为广阔, 为整治工程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只有按照河道的特点进行整治, 最终才能在水利发电、水利灌溉农田方面获得最低收益。

1.3 河道整治规划对水利综合规划的影响

众所周知, 物价正在飞速发展, 水利工程的建设费用也逐年递增, 既阻碍了水利建设的发展, 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利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工程类型, 但是水利工程具有极大的变动性, 水利经常性的受到月球带来的潮汐影响, 给水利工程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经常性的使得水利发电设施周围堆积一些泥沙, 对水利设施带来一定的损害, 最终使得河床降低, 而且水利设施及其消耗水资源, 灌溉农田耗水量及其庞大, 水利发电使得水资源很大一部分被消耗, 最终使得河道里的水量减少, 进而水利工程的水利发电量减少, 循环往复, 水量愈发减少, 而且河道的泥沙中存在许多的微生物, 最终使得水利设施被腐蚀, 而且有一些水流急, 水量较大的河道经常把各种水利设施的部件冲刷掉, 而且当遇到洪水时, 水利设施就需要大面积的维修, 给水利建设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2 水利综合规划下的河道整治规划措施

2.1 水利农业灌溉规划下的河道整治程序

水利农业规划主要包括水利发电、农田灌溉和防洪计划。[2]其中农民最为关心的就是农业水利灌溉规划, 水是万物之源, 农业是生活的基础。目前, 水利建设工程已经采取阶梯式灌溉方法, 政府也应出台一些相应的补助政策, 例如给利用节水灌溉方法的农民一些相应的补助, 而采取罚款政策, 对于一些浪费水源的农民进行罚款, 另外, 普遍宣传农田水利建设, 政府应走群众路线, 应用合理配置水源的手段, 精确地分给每家每户确切的水量。应用合理配置水源的手段, 精确地分给每家每户确切的水量, 而且, 引进拥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邀请一些对水利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到实地访查和演讲, 传播专业知识, 教授如何解决日常高发的机器故障、人员不足、机器保养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工资表, 按照平时工作表现计算提成和分红另外, 因为有限的政府经济帮助, 拉拢其他企业投资水利建设也是很好的方法, 因为企业有许多拥有高科技的技术型人才, 也可以持续加大投资, 这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改革能够起到很好地加速作用。综上所述,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目前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举措。

2.2 水利发电规划下的河道整治规划措施

目前水利发电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工程, [3]由于我国水资源较多, 目前整治河道以满足水利发电这一举措势在必行, 水力发电是利用潮汐现象, 利用水位的重力做功, 进而发电, 能支持水利发电的河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例如水流量大, 水流急, 泥沙少等特点, 水利发电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 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 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 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 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

2.3 水利防洪规划下的河道整治规划措施

近几年, 在夏季的多雨时节, 洪水灾害频繁发生, 给当地的居民和百姓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损失, 甚至带走了最为宝贵的生命, 虽然水利防洪建设日趋于完善, 但是水利防洪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 应从多方面分析洪水到来的原因, 因地制宜, 了解当地的洪灾特性, 并通过河道水流特性, 进行河道改造, 模拟洪水到来的想象, 预测受害损失, 制定新的防洪水面标准, 另外建造防洪保护区域, 例如将一些窄的河道进行拓宽, 做好疏通水流的准备, 使得当灾害到来时, 河道里的水面不会过高, 另外, 应用有效的洪灾预测技术, 使得居民能在第一时间撤退, 保护人身安全, 而且, 政府应像居民大力普及洪灾到来前的自然现象, 并多次模拟灾害到来时的自救方法。只有在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 水利防洪规划下的河道整治措施才能发挥大最大功效。

3 结论

众多周知,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人多地少, 水资源短缺, 随着水利建设的高速发展, 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总量正在逐年减少, 现阶段, 水利建设发展极其迅速, 由于水利建设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致使许多河道的水平面下降, 也产生了水量减少的现象, 用来农田水利灌溉的水源也渐渐不足, 最终使得水利发电建设获益减少, 而且, 近几年, 在夏季汛期到来时, 洪水灾害频繁发生, 这些都与河道的形体有关, 因此, 制定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戚振宁.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下城市河道整治措施分析[J].中国水运, 2011 (1) :136-138.

[2]高峰.河道整治排洪减灾——浅议提孜那甫河下游河道的防洪问题[J].中国水运, 2011 (2) :78-79.

[3]孙丽娜, 刘晓敏, 陈星等.河道整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0) :123-125.

河道规划 篇2

简要编制大纲

综合说明

1.1 自然概况

简述河流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洪水概况以及历史洪水灾害、损失及成因

1.2 相关规划情况

简述沿河城市、乡镇、工业园、居民集中居住区等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对河流防洪的要求。1.4治理河段规模

简述河流重点治理河段的起点、终点位置,河道长度

1.5简述规划实施项目以及分期实施意见

简述规划实施项目及分期实施的依据,并综合考虑各治理项目在防洪体系中的重要性,按照建设的轻重缓急对规划项目进行排序。存在问题及治理任务

2.1 农村河道现状调查

以乡镇为统计单元,调查统计县级及以下管理的农村地区河道(包括与河道连通的池塘)数量、长度、淤积情况、水环境状况及管护状况等。填写附表2。

2.2 已开展农村河道治理的情况

2.2.1 治理概况

简述农村河道的治理现状,统计县域内已实施完成河道清淤、护岸、水环境、堤防等相关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与农村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情况。

2.2.2 治理成效及管护情况

评价已完成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规模、效益及投入情况;重点分析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典型示范工程。说明治理后的农村河道管理维护等情况。

2.3 存在问题及成因

重点从防洪排涝、灌溉引水、乡镇排水、水环境及水生态景观、河道管理等角度分析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金投入和管理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

2.4 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结合当地农村河道存在问题及整治需求,主要从沟通水系、提升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程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等角度,分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规划范围和目标任务

3.1 规划范围

县域内集中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的乡镇。3.2 编制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12年;规划水平年2017。3.3 规划目标

到2017年,治理区河道功能基本得到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排涝能力达到标准;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

河畅:通过河道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

施,河道内基本无阻水障碍物,主要河道保持水流通畅,河势与岸坡稳定。

水清:结合农村环境保护,通过综合整治,达到水面清洁目标,整治河段保洁率达100%,做到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河道两岸无污水直排,河道水质逐步改善。

岸绿:岸边无垃圾,植物护坡长度占岸坡整治长度的60%以上,农村河道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景美:应与自然环境融合,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与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农村河道的乡村特色。

各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目标。3.4 规划任务

(1)摸清农村河道基本情况

摸清现状和存在问题。摸清县域内农村河道的分布、特点、治理情况、治理标准等现状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功能的要求,分析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明确整治内容和工程量

调查分析当地农村河道的整治需求并分清其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目标和任务,并以可操作性强、经济节约为原则确定对策措施。按照确定的整治措施,分类提出乡镇的整治河道建设规模、主要工程量。

(3)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从逐级落实责任、加强前期工作、筹措建设资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保障本规划实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建设内容

根据近期规划实施项目工程方案,按照水文、地质、工程规模、工程设计、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等章节进行工程设计。

河道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清淤疏浚、水系沟通、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堤防加固及其他综合整治工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整治工程的内容。4.1 疏浚整治工程

简要分析河道淤积的情况。统计需要清淤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提出清淤疏浚的规模(疏浚的底高程)及工程量。填写附表3。4.2 水系沟通工程

水系沟通工程包括水系连通和引排水等工程。简述河道水系的现状引排问题,通过沟通河道池塘,拓宽引排水河道卡口段,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等,促进水体流动。

统计河道连通长度、连通河道的宽度、护岸长度、植物护坡规模、更新改造建筑物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4。4.3 清障工程

简述阻水构筑物等情况。统计阻水构筑物的数量,提出清障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5。4.4 岸坡整治工程

简述现状河道岸坡面貌(岸坡防护情况、塌岸崩岸情况等)。根据整治河道所在区域划分为生活区护岸与生产区护岸(流经村镇 的河段可划为生活区护岸,流经农田等无人居住区的河段可划为生产区护岸),并提出适宜各乡镇河流实际情况的护岸形式。

生活区护岸应以护岸修整、生态修复,适当考虑亲水设施的设置,尽量减少硬化措施,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果;生产区护岸应遵循“按故道治河”的治理原则,尽量保持原河岸面貌,以河岸整坡为主,保持河道弯曲、平顺、生态的自然形态。

统计各乡镇需要岸坡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护岸长度,提出河道岸坡整治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6。4.5 堤防加固等其他工程

简述堤防建设现状。统计需要加固的防洪堤长度,提出建设规模及工程量。为长效保持农村河道治理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可增加小型清淤设备、保洁船、水面打捞设备等管理设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要求,提出其它治理措施,增列附表。

参考镇域总体规划或给排水专项规划,根据村镇规模提出截污治污的要求。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设施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与城镇污水管网的一体化建设,实施河道沿线截污纳管,减少入河污染物;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宜规划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曝气池、沼气池等。截污治污部分投资不列入本规划。填写附表7。河道建后管护机制

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确定工程的产权归属,落实管护目标、管护主体、管护经费、管护人员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投资估算 6.1.1 编制依据

(1)按各省水利水电工程概算编制规定进行,若水利工程概算定额缺项,可参照市政工程确定;

(2)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单位投资指标;

(3)主要原材料价格按当地市场价确定,人工预算单价按省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执行。6.1.2 投资估算方法

在估算工程投资时,可充分利用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数据。可以参考本县或邻近地区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类似工程的投资,采用指标分析法推算本地工程的投资。填写附表8。6.2 资金筹措

根据当地财力和筹资能力,提出资金筹措方案,主要包括:(1)资金筹措原则;(2)资金筹措方式。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包括:

1、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县级政府负总责,责任分解;力争把加快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前期工作。确保前期投入,加强前期组织,统筹勘测设计力量,提高勘测设计水平,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审查审批,落实审查审批责任,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

3、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农村河道的公益性特点,提倡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4、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采取各种方式加大督导力度。

5、加强宣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认识,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建管工作的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从加强宣传、制定乡规民约、管理养护等角度,提出农村河道管理的其他保障措施。

附件1:附表(见附件)附表0~附表12 附件2:附图

附图1:××县(市、区)行政区划图

附图2:××县(市、区)河流水系图

河道规划 篇3

【关键字】:河道规划管理、生态景观、生态河道、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TV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引言

分析生态景观河道建设问题,针对河道规划管理,可以合理规划河道空间结构,构建生态景观,提出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规划策略,满足河道规划管理实际效益,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就对此做具体分析。

1、项目简介

西苕溪流域上游为山区性河流,下游为平原河道,西苕溪是苕溪流域洪水入太湖的主要通道之一。西苕溪干流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与安徽省宁国县交界狮子山南麓的大沿坑,纳上游各支流,经安城向东北流至梅溪汇浑泥港、昆铜港来水,经范家村至湖州市区的霅水桥,向东北流至白雀塘桥与东苕溪(环城河)汇合。西苕溪(白雀塘桥以上)干流长139.1km,集水面积2267.5km2。

目前西苕溪流域有赋石和老石坎两座大型水库。赋石水库建成于1977年,集水面积331km2,总库容2.18亿m3。老石坎水库建成于1970年,集水面积258km2,总库容1.15亿m3。在支流上有天子岗、大河口、和平、凤凰等一批中型水库。

2、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意义

针对河道规划管理中,实现水利工程项目融合生态景观规划,可以提升河道利用、管理效力,还可以确保水质安全,控制洪水,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稳定,通过构建生态景观,合理利用及保护现有水资源,科学合理的调配水资源【1】。在水利工程项目河道规划化管理中,构建生态景观,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在河道规划管理中,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其因风沙、气候等不良自然因素,对水利工程河道造成侵害,还可以强化保障水利工程项目中河道的周边生态稳定,降低河道的水质污染。同时,针对河道建立生态景观,防风固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当前河道规划管理中的抗风、抗旱能力,同时,也可以保护好水土资源,发挥景观观赏价值,改善当地水土流失状况,发挥实际的应用意义。

3、分析当前河道规划管理的弊端

3.1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缺乏水土保持对策

对于当前河道规划管理中,缺乏对河道水土保持的方案规划,不仅不能结合河道实际情况,不能有效分析当前的水土保持工作,并且,还缺乏有效的监督【2】。河道规划管理中,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水土,保持生态安全,不适应河道规划中的水土治理需要,并且水土保持中采取的治理措施技术含量低。

3.2景观缺乏特色

对于河道规划中,在生态景观建设中,缺乏生态环保效益,不仅没有发挥生态环境价值,并且还不具特色,不足以吸引人,不能发挥经济引导价值,降低河道规划效益。同时对于生态景观建设中,没有实现其与水利工程的融合,不能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特色,构建生态景观。

4、实现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项目的措施

4.1优化河道水生态景观完整性

对于河道规划管理中,在其水利工程项目中融合生态景观,为有效提升河道水质治理,应该确保水生态环境,避免水生态系统破坏【3】。应用湖滨湿地生态手段,清淤和恢复水生植被,提高水质,降低营养盐浓度,加强对内源沉积物治理力度,控制内源污染。同时,可以结合水利工程实情,设置荷花生态观赏景观、水生植物景观,选出具有一定耐受性、可以适应河道水质现状的先锋物种,并维护重建植被群落,避免风浪、水位升高、水质下降因素,造成水生植物死亡,使其形成生态稳定性。河道规划管理之中,利用植物根部的吸附力,有效改善水质坏境,确保河道生态稳定。处理河道断面,确保河道水质安全,避免发生水源污染。

4.2提升生态景观特色

针对河道规划管理中,融合水利工程项目,结合生态景观建设特点,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景观,使人们可以对河道治理有更加感官的认识,提升河道规划管理水平。可以在河道规划管理中,在不影响防洪前提下,适当设置亲水平台,使其观察生态景观,建设各种各样水际空间,设置护岸断面,采用个性化、立体式、分层式、台阶式护岸,提升河道生态景观特色,带来更多观赏性【4】。营造绿化,以树阴遮盖河道,利于市民坐卧休息,使人能够在各种距离与河道水接近,提供观水、戏水景观。有效利用河道河滩地,采取多层台阶式断面结构,丰富滩地景观。同时,还可以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引入文化内涵,以文化来带动生态景观效益,挖掘河道人文、管理历史,提升河道生态景观构建特色。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实现与水利工程项目的融合,能够以乔木、灌木以及花草相结合配置,确保景观布局合理、设计美观。

4.3保持项目水土

在河道规划管理之中,种植有观赏价值的树木,实现河道边坡绿化,发挥生态景观价值。并且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还应该针对河道边坡以及土夹石边坡,能够结合河道的边坡高度以及岩土环境条件,可以在河道边坡采取撒草籽的方式,也可以应用喷播、植草、护坡等多种措施,有效防止河道规划中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5】。减少水库、河道的淤积,尽量避免点源污染,从而可以有效确保河道迅速绿化,达到稳固河道规划中的边坡稳定目的。并且,还应该严禁乱砍乱伐河道沿线的植被,这样可以为河道生态景观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有效保证河道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河道规划管理质量的提升。

4.4强化监管与维护措施

在当前的河道规划管理工作中,实现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的融合管理,可以在规划管理中,有效应用监测手段,监测河道水质情况;并且可以采取调查监测的方法,有效的收集在河道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土壤、植被、气象与水文资料,分析在河道规划管理中的水土流失状况,根据景观生态建设,认知分析其水土保持的现状,并且能够收集整理河道的地质情况,制定维护管理措施。可以在河道水利工程中,根据水利工程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特征,针对其阶段性水土流失情况,定位观测河道的水土流失动态,并且还将会监管维护生态景观建设,避免雨滴击溅伤害植物的根系,从而可以有效稳定河道坡面的土体。做好河道规划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根据河道规划监管,有效保护河道两边生态。

结论

综上所述,在河道规划管理中,实现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项目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也可以发挥河道在水利工程中的实用价值,促进河道水质提升,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枫.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 [D].福建农林大学,2011

[2]刘德东,高华,姚双彦.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模式分析 [J].山东水利, 2013, (06), pp.21-22

[3]袁敏,唐运平,孙贻超.滨海生态景观河道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净化效果研究 [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11), pp.6-9

[4]张宝森.构建黄河下游生态景观河道探讨 [J].黑龙江水专学报, 2010, (02), pp.124-127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之研究 篇4

1 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河道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 关系到城市的生存, 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河道治理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标准到高标准、由盲目治理到科学治理, 由简单功能到多功能逐步发展提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河道的休闲、娱乐、景观、生态等功能逐步受到重视。目前, 许多河道治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建设挤占河道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河道空间减小, 水面缩窄, 河道行洪能力降低, 如西盐河、龙尾河、大浦河等, 在没有治理以前, 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 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 造成河道水面减少, 如扁担河原为市区南部一条排涝河道, 因城市规模的扩张, 在20世纪90年代, 被开发成暗河, 河面被水泥板覆盖, 河道功能也被改变成排污专道。

(3) 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建设滞后, 致使大量污水进入城区内的玉带河、西盐河、龙尾河等河道, 河流水质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在城市污水集流系统完备之前, 河道仍然承担排放污水的功能。因此, 水的问题常常影响城市环境。

(4) 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河流水量减少, 人为干预严重, 导致天然河道大量丧失, 生物的多样性条件被破坏, 天然食物链脱节, 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5)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内地表被大量的混凝土、沥青等硬质铺装, 导致不透水地面增加, 地表径流量的增加, 洪涝灾害频发, 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 通常的做法是加高培厚堤防, 修筑混凝土河床和浆砌石岸墙等增大河道过流能力。

2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

一般的河道治理规划主要包括总平面规划、横断面规划、护岸护坡规划和辅助建筑物规划等内容, 因此, 做好河道治理规划的前提必须对上述关键内容做细致深入的研究, 才能有效体现河道治理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河道规划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洪水, 河道堤防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安全。但不同河段的防洪标准是不一样的, 主要取决于相应河段的防护对象的重要性。防护对象包括城市、乡村、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等。防护对象的标准以防御洪水的重现期表示, 某河流断面符合设计标准的设计洪水可以通过水温计算得出, 以此作为河道治理规划的水利计算依据。

2.1 河流的平面布置规划

城市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 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 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 因此, 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 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 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 调整好河势和流向, 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 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 阻碍行洪, 抬高水位, 加重损失, 特别是处在山丘区的城市。

(1) 最好不要建丁坝, 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 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 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 既能保护城市用地和自身的建筑物, 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 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

(2) 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 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 并注意上下游堤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

(3) 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 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 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

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实测二千分之一以内的地形图进行布置, 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 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 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 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来统筹规划, 协调布置, 互不干扰, 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总的来说, 平面规划应在努力维持现状河流的条件下, 针对满足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要求进行综合规划, 避免过度裁弯取直、缩窄河道等做法, 尽量保持河流现状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性环境。具体主要体现在遵从自然和现状的前提下, 规划河道主流中心线的走向, 充分保证河流堤内和堤外的预留空间。

2.2 河道的横断面规划

由于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以及旅游等功能, 在河道治理时, 应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规划设计不同的断面型式。在根据过流要求设定标准断面的基础上, 要尽量避免上下游河宽的规划设计, 在可以扩宽河道的地方尽量扩宽, 在预留河道槽蓄能力的同时, 设计具有丰富内容和广阔用地空间的断面。城市需要和功能方面在河道治理中, 河流断面满足设计标准下的过流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河道其他功能发挥而造成的过流能力影响, 需要通过调整基本断面设计进行补偿, 从而得到各项功能相协调的河道断面设计方案, 河道断面的选型设计应充分体现生态水利的理念, 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各种需要, 在考虑防洪安全的同时, 应充分考虑景观要求, 在进行断面设计时可以将防洪工程同景观设计相结合。此外, 对于护岸及周围景观的合理布置应能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的功能, 营造人居环境, 提高城市的品位。

2.3 河道的护岸工程规划

工程护岸规划应在充分考虑水利学计算的水面线条件和堤内自然状况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有利于保持和创造生物生息的环境及自然景观的方法。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 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取, 既要经济合理, 又要安全可靠。在护岸工程规划中, 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 充分遵循自然规律, 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 尽量减少混凝土、石护坡, 以达到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 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 既改变了洪水流向, 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 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 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 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 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 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 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 往往顾此失彼。因此, 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 必须认真调查, 充分研究, 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 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 采取多方案比较, 确定出科学的方案, 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 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约束水流, 保护岸坡, 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4 河道辅助建筑物规划

河道辅助建筑物主要包括与河道控制工程密切相关的闸、涵、站、桥、监测以及相应的管理设施等工程, 在这些辅助建筑物规划方面, 除了一般设计上应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以外, 应特别注意各相关建筑物的造型、色调、施工等与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相协调, 与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

这些水利工程设施一般都是个体庞大、效益显著而且有数年甚至上百年的存续时间, 也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如省内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以及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等水利工程, 在省内或当地都是重要的水利标志性建筑。因此,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 构思具有专业功能的特色目标, 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工程面貌, 还可以实现作用深远的社会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河道的治理, 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 还是在实施阶段, 都必须根据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 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 进行具体分析, 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 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 事半功倍的目的, 所以, 规划在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 结合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保证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针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规划的方式进行详细的研究, 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超.苏南地区新农村水系规划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2]陈婉.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王文玉.生态型护岸净水箱去除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09.

河道规划 篇5

简要编制大纲

湖北省水利厅

基本情况

1.1 自然经济状况

内容主要包括阐述县级行政区基本情况、人均财力,自然的基本情况,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含区域未来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统计分析与农村河道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基准年总人口与农村人口,产业结构比例、GDP和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填写附表1。1.2 河流水系状况

以县为单元,绘制县级行政区图套水资源分区图,根据本省水功能区划分方案,明确规划区域内河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分析河流水系状况、分布特点、河流条数(分级)、河流长度、气候降水特点、集雨面积、水资源量、水环境状况、土壤类型与植被情况等。填写附表1。

1.3 相关规划情况

简述县域规划、乡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及相关水利规划中涉及河道整治、生态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的内容。

1.4 地形地貌特征

简述县域地形地貌特征,地形组成,各高程地形比例等。农村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农村河道现状调查

以乡镇为统计单元,调查统计县级及以下管理的农村地区河道(包括与河道连通的池塘)数量、长度、淤积情况、水环境状况及管护状况等。填写附表2。

2.2 已开展农村河道治理的情况

2.2.1 治理概况

简述农村河道的治理现状,统计县域内已实施完成河道清淤、护岸、水环境、堤防等相关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与农村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情况。

2.2.2 治理成效及管护情况

评价已完成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规模、效益及投入情况;重点分析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典型示范工程。说明治理后的农村河道管理维护等情况。

2.3 存在问题及成因

重点从防洪排涝、灌溉引水、乡镇排水、水环境及水生态景观、河道管理等角度分析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金投入和管理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

2.4 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结合当地农村河道存在问题及整治需求,主要从沟通水系、提升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程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等角度,分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规划范围和目标任务

3.1 规划范围

县域内5个以上集中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的乡镇。3.2 编制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2015。3.3 规划目标

到2015年,治理区农村河道功能基本得到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排涝能力达到标准;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

河畅:通过河道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河道内基本无阻水障碍物,主要河道保持水流通畅,河势与岸坡稳定。

水清:结合农村环境保护,通过综合整治,达到水面清洁目标,整治河段保洁率达100%,做到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河道两岸无污水直排,河道水质逐步改善。

岸绿:岸边无垃圾,植物护坡长度占岸坡整治长度的60%以上,农村河道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景美:应与自然环境融合,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与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农村河道的乡村特色。

各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目标。3.4 规划任务

(1)摸清农村河道基本情况

摸清现状和存在问题。摸清县域内农村河道的分布、特点、治理情况、治理标准等现状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功能的要求,分析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明确整治内容和工程量

调查分析当地农村河道的整治需求并分清其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目标和任务,并以可操作性强、经济节约为原则确定对策措施。按照确定的整治措施,分类提出乡镇的整治河道建设规模、主要工程量。

(3)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从逐级落实责任、加强前期工作、筹措建设资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保障本规划实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建设内容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清淤疏浚、水系沟通、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堤防加固及其他综合整治工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整治工程的内容。4.1 疏浚整治工程

简要分析河道淤积的情况。统计需要清淤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提出清淤疏浚的规模(疏浚的底高程)及工程量。填写附表3。4.2 水系沟通工程

水系沟通工程包括水系连通和引排水等工程。简述河道水系的现状引排问题,通过沟通河道池塘,拓宽引排水河道卡口段,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等,促进水体流动。

统计河道连通长度、连通河道的宽度、护岸长度、植物护坡规模、更新改造建筑物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4。4.3 清障工程

简述阻水构筑物等情况。统计阻水构筑物的数量,提出清障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5。4.4 岸坡整治工程

简述现状河道岸坡面貌(岸坡防护情况、塌岸崩岸情况等)。根据整治河道所在区域划分为生活区护岸与生产区护岸(流经村镇的河段可划为生活区护岸,流经农田等无人居住区的河段可划为生产区护岸),并提出适宜各乡镇河流实际情况的护岸形式。

生活区护岸应以护岸修整、生态修复,适当考虑亲水设施的设置,尽量减少硬化措施,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果;生产区护岸应遵循“按故道治河”的治理原则,尽量保持原河岸面貌,以河岸整坡为主,保持河道弯曲、平顺、生态的自然形态。

统计各乡镇需要岸坡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护岸长度,提出河道岸坡整治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6。4.5 堤防加固等其他工程

简述堤防建设现状。统计需要加固的防洪堤长度,提出建设规模及工程量。为长效保持农村河道治理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可增加小型清淤设备、保洁船、水面打捞设备等管理设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要求,提出其它治理措施,增列附表。

参考镇域总体规划或给排水专项规划,根据村镇规模提出截污治污的要求。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设施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与城镇污水管网的一体化建设,实施河道沿线截污纳管,减少入河污染物;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宜规划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曝气池、沼气池等。截污治污部分投资不列入本规划。填写附表7。河道建后管护机制

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确定工程的产权归

属,落实管护目标、管护主体、管护经费、管护人员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投资估算 6.1.1 编制依据

(1)按各省水利水电工程概算编制规定进行,若水利工程概算定额缺项,可参照市政工程确定;

(2)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单位投资指标;

(3)主要原材料价格按当地市场价确定,人工预算单价按省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执行。6.1.2 投资估算方法

在估算工程投资时,可充分利用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数据。可以参考本县或邻近地区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类似工程的投资,采用指标分析法推算本地工程的投资。填写附表8。6.2 资金筹措

根据当地财力和筹资能力,提出资金筹措方案,主要包括:(1)资金筹措原则;(2)资金筹措方式。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包括:

1、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县级政府负总责,责任分解;力争把加快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前期工作。确保前期投入,加强前期组织,统筹勘测设计力量,提高勘测设计水平,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审查审批,落实审查审批责任,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

3、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农村河道的公益性特点,提倡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4、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采取各种方式加大督导力度。

5、加强宣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认识,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建管工作的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从加强宣传、制定乡规民约、管理养护等角度,提出农村河道管理的其他保障措施。

附件1:附表(见附件)附表0~附表12 附件2:附图

附图1:××县(市、区)行政区划图 附图2:××县(市、区)河流水系图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有效对策 篇6

近几年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改善河道的环境治理现状、促进河道的生态化建设是我国当今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河道治理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大江大河蓄滞洪区和防洪控制型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与此同时一些中小河流却没能得到妥善治理, 对于各级水利部门来说中小河道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 河道及堤防现状

混子河治理工程 (沙湾河段及毛石河段) 是遵义县两河流段防洪体系的疏、排、堤工程, 是构成遵义县沙湾镇、毛石镇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治理段主要是从沙湾集镇上游大市坝至下游岩河口, 属赤水河水系混子河二级支流, 总长2.2km, 治理河段以上流域面积7.2 km2, 河长6.0km。治理段处于河道平坝低洼地带, 河道弯曲, 成s形展布, 局部较为顺直, 河床无堤坎及深槽较平坦, 由于河道於淤积严重、局部过水断面狭窄, 加之常年河堤冲刷水毁严重, 造成河道有时变迁宽窄不一, 洪涝灾害偶有发生, 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3.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混子河两河段河道淤积较严重, 设计断面以上沙湾河段不能抵御 10 年一遇洪水的侵袭。

3.2 由于河道於淤积严重、局部过水断面狹窄, 加之常年河堤冲刷水毁严重, 造成河道时有变迁宽窄不一, 影响行洪安全。

3.3 防洪区河段地形较平缓, 河床浅, 地下水位高, 河堤两侧局部存在低洼地势, 易产生浸没等地质问题。

3.4 河道有多个跨河交通桥及人行桥, 由于桥孔断面小, 对河道行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4.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的有效对策

4.1 设计洪水计算。

赤水河流域在遵义县境内无气象站, 由于邻近的高桥、九节滩、观音阁水文站实测流量测验资料系列较短, 所以仅供参考, 湘江水文站虽然资料实测流量系列较长但由于其控制流域面积较大, 所以其实测洪峰流量资料也仅作为参考。治理河段流域面积在30 km2以内, 设计流域面积较小, 邻近无小流域实测水文资料, 且其流域面积、降雨情况及下垫面条件等均与设计流域相近或相似, 故洪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1) 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之“小面积简化公式 (二) ”计算较合适。公式如下:

式中Qp-某设计频率之洪峰流量 (m3/s) ;

r1-汇流参数;0.32

f-形状系数; (F/L2, L—主河道河长) ;

J-主河道平均坡降;8.0‰

F-流域面积;

C-洪峰径流系数;

Sp-设计暴雨雨力;

H24p-某设计频率最大24小时暴雨量;

在计算中, 汇流系数r1根据流域情况取0.32, C取值范围为0.73~0.80, 设计洪水成果如表2.4—5。

第一段:桩号0+000~0+450段, 河长5km; 流域面积6.0 km2;河道平均比降0.008。

第二段: 0+450~2+100段, 河长6km; 流域面积7.2km2;河道平均比降0.008

第三段: 2+100~2+650段, 河长0.55km; 流域面积13.4 km2;河道平均比降0.016, 汇流系数0.35。

混子河 (沙湾段0+000-0+450) 各段频率洪水计算成果如下表

见表1

混子河 (沙湾段0+450-2+200) 各段频率洪水计算成果如下表

见表1

混子河 (毛石段) 分三段进行洪水计算如下:

第一段: 0+000~0+250段, 河长0.25km; 流域面积4.8km2;河道平均比降0.0158, 汇流系数0.35。

混子河 (毛石段0+000-0+250) 各段频率洪水计算成果如下表

见表1

第二段: 0+250~2+200段, 河长1.85km; 流域面积6.3 km2;河道平均比降0.0158, 汇流系数0.35。

由于积雨面积10≤F≤25km2。采用公式如下:

混子河 (毛石段0+250-2+200) 各段频率洪水计算成果如下表

见表1

第三段: 2+200~2+650段, 河长0.55km; 流域面积13.4 km2;河道平均比降0.016, 汇流系数0.35。

由于积雨面积10≤F≤25km2。采用公式如下:

见表1

4.2 治理河段不良工程地质的对策。

在勘察设计阶段未发现两河段有大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但在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 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软弱土和液化土, 岩溶地区溶洞和土洞的存在, 所造成的地面变形甚至塌陷, 对工程设施的安全也会构成直接威胁。

工程区容易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有软弱土和液化土, 溶洞和土洞。如出现软弱土和液化土, 基础要挖到中风化基岩或老土, 在用M7.5浆砌块石衬砌。出现溶洞和土洞的几率不大, 即使出现溶洞和土洞, 洞径都不会超过2m, 用块石或M7.5浆砌块石回填即可。

4.3 治理河段基坑抗冲刷的对策。

两工程治理所在河段, 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 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河堤安全, 须在凹岸修筑护岸。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 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 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 将水流挑离河岸。

两工程治理河段河堤为M7.5浆砌块石, 基础置于基岩或老土上, 比降较缓, 河水流速不大, 完全可以抵抗洪水的冲刷。建议允许抗冲流速4m/s, 冲刷系数K>1.8。

4.4 堤身维护对策。

沙湾治理河段两岸堤基覆盖层较深, 上部耕植土层结构松散, 不宜作持力层, 沙湾河段建议将堤基置于娄山关群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层上, 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在堤基开挖过程中如遇局部结构松散段时, 应对其进行夯实或深挖回填处理。

毛石河段两岸多有砌石防洪堤, 河段两岸基岩多裸露, 局部极少段为软土, 堤身多置于基岩上, 但堤身不规整, 变形损坏、开裂较严重。建议将堤基置于河道深泓线1.0m以下的基岩上上, 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但基础应采取合理结构形式, 在堤基开挖过程中如遇局部结构松散段时, 应对其进行夯实或深挖回填处理。

4.5 料场开挖对策。

两河段所选料场为单面斜坡, 地形边坡较平缓, 为顺向坡, 坡角与岩层倾角基本一致, 在开采过程中有切层边坡稳定问题。故建议开采时作好合理的开挖方式, 尽量利用现有已成的凹槽顺坡向向山内开挖出一个工作面, 然后沿该工作面沿斜坡走向方向切层分级开挖, 避免大范围平行切层开挖方式, 使之保持开挖后的边坡自然稳定。场地位于地下水位之上, 易开采, 受地下水影响小。

4.6 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对沙湾河段进行适当扩宽河床开挖, 河道疏浚, 新建浆砌石防洪堤墙和阻水建筑物改造、拆除, 能增大河道的坡降, 消减洪峰。设计河道断面河宽为10 m, 大部份与原河床宽度一致, 土堤防上部1.5 m左右回填, 方量少, 工程占地较少, 工程沿河治理易施工。

对毛石河段进行适当扩宽河床开挖, 河道疏浚, 新建浆砌石防洪堤墙和阻水建筑物改造、拆除, 能增大河道的坡降, 消减洪峰。对集镇段河道约500m局部改造治理 (桩号1+950-2+450) , 沿河段有3座桥 (其中1座景观石拱桥) , 4座风景拦河坝。

4.7 水生态修复对策。

两河段工程建设过程中, 将不可避免的带来地表扰动、植被破坏等影响, 对于整个水生态的修复需要从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

4.7.1水环境保护方面。对施工期生产废水的悬浮物采用絮凝沉淀法进行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在施工营地设置废水收集池, 收集处理后用于周围耕地灌溉;运行期间管理人员生活污水排放进入规划区排水系统。

4.7.2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对施工公路进行定期养护、维护、清扫;无雨日对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简易泥结石路面道路要有专门的洒水装置定时洒水, 在进出口处保持路面湿润;根据渣场的使用情况及时采取耕地复垦或林草恢复措施。

4.7.3水土保持对策。工程建设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必须严格实现“三同时”。

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弃渣采取集中堆放为分散处理为辅的措施, 临时拦挡, 植被恢复, 绿化美化。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利部门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群众和地理环境, 从地质学、生态学等多角度出发, 不断地拓宽治理思路, 形成科学有效地治理措施, 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迈出扎实的一步。

摘要: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是我国当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以混子河治理工程为例, 根据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对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有效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今后河道治理的更好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小河道,规划设计,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雷.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科学治理, 扎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R].2011.7.

[2]李新芝, 王小德.论城市河道中直立式护岸改造模式[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9 (6) :60-63.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河道规划 篇7

洪涝灾害依然是人类遭受的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改变了其原有的下垫面条件。城市化地区是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从而加大了发生洪灾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洪灾损失更为巨大。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市民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因此,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应该在满足城市防洪需要的基础上,按照低影响开发的要求进行河道规划。

1 城市化对防洪的影响分析

1.1 下垫面不透水性大大增加

在天然流域,降水经植物截流、洼蓄和入渗后形成径流。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的透水面积被大量使用混凝土、沥青、砖石、金属等建筑材料的建筑物、道路和停车场代替,透水性能大大减弱,使得降水经少量洼蓄和下渗后直接形成径流,导致了洪量增大,汇流时间缩短,增加了河道的行洪压力。

1.2 天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

城市化增加了原有天然河道的洪峰流量,改变了其洪水过程。同时,城市化也改变了天然流域原有的排水系统,建立了管渠排水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管网化,使暴雨径流尽快就近排入河流中。与此同时,对城市内部原有河道进行整治、衬砌,减小了河道的调蓄库容,降低糙率,增强了河道过流能力,导致了涨洪历时和汇流时间缩短,加大了主干河道的防洪压力。

1.3 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误导

城市化进程抬升了土地价值。为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建设往往侵占天然河道的洪水滩地和滞洪洼地,填埋支流河道,使得城市河道水面率不断减少,大大降低了河道自然滞洪和蓄洪能力,导致城市内部地面淹水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重大涝灾。

2 低影响开发下的城市河道规划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低影响发展(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被认为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雨洪资源排泄及输送系统所带来的水资源问题。LID是以维持或者复制区域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分布式的措施创造与天然状态下功能相当的水文和土地景观,以对生态环境产生最低负面影响的设计策略。

2.1 加强保护城市内部水系

我国有不少城市都有几百年历史,一般都有一个城市水系,包括壕池、河渠、湖泊、池塘组成,不但具有防御、运输的功能,还有防洪、灌溉及绿化功能。城市水系提高了城市地区的水面率,有重要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了城市地区防洪排涝的能力。另外,一个城市如若没有水体,则显得美中不足。水景观可疑提高人们生活的愉悦程度。其实,古城中的水系,一般又数百年历史,是一个不错的风景旅游景点。然而,我国城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水系原有的一些作用如运输、防御等功能弱化,忽视了其防洪、景观的作用,存在占填河道现象严重,使得城市水系日渐萎缩。

此外,我国城市防洪减灾的重点往往在于防洪,这与外河洪水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有关。但在外河防洪取得重大成果以后,城市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近年来的顽疾,逢雨必涝。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较低,一般不足5年一遇,遇到大雨城市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市水系可有效提高调蓄库容,增强调蓄作用,对城市排涝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2.2 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

在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中,要坚持对生态环境产生最低的负面影响。城市化是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的表现,在城市规划中,不是要彻底改造河道,而是要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从而恢复其生态功能。因此,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2.2.1 城市河道河床原始生态化

城市水系在治理中多采用水泥护堤衬底,破坏了水、土、生物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导致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切断了地下水的补充通道,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也导致了许多生物无处安生。而在天然河道中,河床高低起伏,基质不同,水流不定,形成丰富多样的生境组合,为多种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了河道的生态功能。

2.2.2 城市河道形态蜿蜒化

天然河流多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证明,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种蜿蜒的河道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二是可以减少洪水流速,增强河槽调蓄作用,蓄洪涵水,削减洪水的破坏力,降低洪水灾害性和突发性;三是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提供走近自然、感知自然的机会,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同度。

2.2.3 城市河道水流连续化

河流是一个高度连续的自然景观空间,也是大地上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结元素。城市发展中,多拦河筑坝,以求提高水位,美化城市。这一举动将流水变为死水,加剧富营养化,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使鱼类及其它生物的迁徙和繁衍过程受阻,是对天然河道的巨大伤害,也是对城市连续水流景观的严重破坏。因此,应在城市河道规划中,减少坝体等破坏水流连续性的行为,以不影响水流和生态为前提,实施相应的工程措施。

2.3 建立城市雨水储渗排相结合的雨水排放系统

如前文所述,城市化造成了洪量增大,这是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的主因之一。LID理念就是采用生态补偿技术,使城市范围内的水量平衡条件更加接近该地区的自然状况,实现城市区域内的良性水循环。因此,在城市内可以建立以储为主、渗排结合的新型雨水排放系统。在增加城市绿地,提高城市下垫面透水性的前提下,利用城市绿地储存部分暴雨径流,雨水经过植被和土壤层的渗透、滞留等多重净化后作为城市中水的水源,也可恢复地下水的补充来源,多余的雨水可通过市政管网向河流排放。这种雨水排放系统可以延缓径流时间、削减洪峰流量,同时其环保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2.4 维持城市河道的水文特征

河道水文特征与河道地貌紧密相关。城市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属性,河道的水文特征也随之改变,造成了原本依托其而存在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直接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在城市河道规划中,评价其水文特征对城市的影响,可有效弥补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为城市许多生态问题的治理提供依据,实现生态城市建设。

2.5 严格控制城市水体污染

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及城市景观,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道水质的清洁。城市景观由于水质受到污染,景观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河流两岸居民的身心健康。水质污染导致城市河流及其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因此,要严格控制城市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实现城市建设亲水景观的初衷,保证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

3 结语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在不增大城市防洪压力的前提下进行水景观规划,充分考虑到城市河道的生态要求。保持河道的天然属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对雨水进行合理再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车伍,张伟,王建龙,李俊奇.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严重雨洪问题措施[J].建设科技,2010,(21).

[2]王建龙,车伍,易红星.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J].工业建筑,2009,39(3).

[3]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9,(14).

河道规划 篇8

孟村回族自治县共有3条河道,5条骨干沟渠,39条乡级支渠和大量的田间斗、农、毛渠,其中市级管理河道3条(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老宣惠河),县级管理河道沟渠5条(孟东干沟、孟西干沟、百里干沟、肖留干沟、孟李公路沟),共有节制闸、蓄水闸9座,桥梁146座,重点扬水站2座。这些河渠、建筑物构成了孟村县水利工程现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排蓄体系。

宣惠河属东西向穿越我县的市级管理河道,为排沥、蓄水两用河道,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在我县境内长12.48 km,汇流面积129.1 km2,过境流量212.7 m3/s,孟村段的设计蓄水量为176万m3,宣惠河1975年开挖,至今未清淤,由于淤积严重(平均淤积3 m左右),影响效益的发挥,由于各种原因,该河段约6 km堤防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该河段的汛期安全。

大浪淀排水渠为另一条市级管理的排沥、蓄水两用河道,设计标准3年一遇,在我县境内长18.5 km,汇流面积223.7 km2,过境流量97.4 m3/s,孟村段的设计蓄水量为226万m3,大浪淀排水渠1970年开挖,至今未清淤。

老宣惠河于1965年开挖,原为宣惠河故道,1975年重新开挖宣惠河时,因取直需要废弃,设计标准为3年一遇。该河全长14.6 km,控制面积41.27 m2,过境流量64.2 m3/s,设计蓄水量为170万m3。该河至今仍为我县南部地区的蓄水、排沥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1992年王帽圈蓄水闸的建成,使该河的效益更上一层楼。目前,该河淤积严重,平均淤积2 m左右(注:该河于2007年清淤正道村至王帽圈段)。

孟东干沟于1971年开挖,全长21.2 km,设计标准10年一遇,孟东干沟中段南联宣惠河、北贯大浪淀排水渠,孟东干沟南段分别和宣惠河、老宣惠河相连,北段分别和大浪淀排水渠相通,针对淤积问题,我县于1993年清淤了该沟,但由于清淤时间已久,现在又淤积严重(平均淤积2 m),影响了效益的发挥。

孟西干沟于1971年开挖,全长17.9 km,孟西干沟中段南联宣惠河、北贯大浪淀排水渠,孟西干沟南段和宣惠河相连,针对淤积问题,我县于1998年清淤了该沟,但由于清淤时间已久,现在又淤积严重(平均淤积1.5 m左右),影响了效益的发挥。

百里干沟于1975年开挖,全长19.05 km3。百里干沟中段南联宣惠河、北贯大浪淀排水渠,南段和宣惠河相连,针对淤积问题,我县于1992年清淤了该沟,但由于清淤时间已久,现在又淤积严重(平均淤积2 m左右),影响了效益的发挥。

肖留干沟于1977年开挖,西至孟东干沟,北与大浪淀排水渠相通,该沟全长9.8 km,设计蓄水量40万m3,该沟1999年清淤,但由于清淤时间已久,现在又淤积严重(平均淤积1.5 m左右),影响了效益的发挥。

孟李公路沟于1972年开挖,该沟全长6.85 km,设计标准10年一遇,汇流面积11.4 km2,设计流量13.6 m3/s,设计蓄水量10万m3,该沟和大浪淀排水渠相通,目前淤积严重(平均淤积1.5 m左右),影响了效益的发挥。

2 建筑物现状

2.1 水闸

高姚闸:位于孟村县高姚村南的宣惠河上,兴建于1975年,设计流量363.8 m3/s,设计蓄水位6.3 m,该闸为孟村县的主要枢纽工程,该闸建成后为孟村县的蓄水、排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过30多年的运用,现已不能正常运转。

1)闸门锈蚀严重:由于长期受高浓度污染水的侵蚀,闸门面板及梁肋锈蚀十分严重,面板多处漏水,梁肋变形,闸门支撑轮等附属结构已不能转动,止水已不能起到封水的作用。

2)机架桥严重破坏剥蚀,排架混凝土表层多处剥落,有的部位已露筋。

3)启闭机存在严重运行故障,不能正常启闭。

小赵庄蓄水闸:位于小赵庄村南的大浪淀排水渠上,1988年修建,设计流量为97 m3/s,设计蓄水位5.1 m,该闸为孟村县的另一个主要枢纽工程。该闸于2008年、2009年分别改建、维修闸前交通桥、机架桥、更换过闸门等设施,基本可以正常使用。

王帽圈蓄水闸:位于王帽圈村北的老宣惠河上,1992年建成,设计流量60 m3/s,设计蓄水位6.3 m。该闸经多次维修后基本可正常使用。

大文台蓄水闸:位于大文台村东的肖留干沟上,2003年建成,设计流量16 m3/s,设计蓄水位6.3 m。该闸基本完好,可以正常使用。

庞庄子蓄水闸:位于庞庄子村西的孟西干沟上,1997年建成,设计流量14 m3/s,设计蓄水位6.3 m。该闸基本完好,可以正常使用。

东河闸:位于东河村西的孟东干沟上,1980年建成,设计流量40 m3/s,设计蓄水位6.3 m。东河闸经维修可以正常使用。

宣北蓄水闸:位于宣惠河北岸的孟东干沟上,2007年建成,设计流量30 m3/s,设计蓄水位6.3 m。该闸属新建,可正常使用。

淀南蓄水闸:位于卜老桥村西的百里干沟上,1991年建成,设计流量13.9 m3/s,设计蓄水位6.3 m。可正常使用。

2.2 扬水站

我县只有两座主要扬水站,赵河扬水站是一座灌排两用扬水站,设计排水流量2.4 m3/s,灌溉流量1.2 m3/s,该站于1990年修建,为赵河洼改变落后面貌起了巨大作用。赵河扬水站由于年久失修,现已不能发挥其效益,急需维修。

大北赵河扬水站修建于2006年,设计灌溉流量2.4 m3/s,可扬黄浪渠、龙池沟之水为我县赵河洼灌溉,该扬水站可正常使用。

我县许多地方出现有水浇不上地的现象,群众迫切希望多建小型扬水站,解决浇地问题。

2.3 桥梁

我县主要干沟上桥梁146座,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经过长年超标准运用,需重建56座,维修37座,基本完好的53座(2000年后新建桥45座)。

3 建设规划

3.1 河道清淤、堤防加固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采取机械化作业,用5年时间,使孟村河道、骨干沟渠达到原设计的排沥、蓄水标准。2)规划原则:先疏通淤积严重的骨干河道,再清淤其他河道。3)2011年~2015年河道清淤、堤防加固工程建设规划。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我县所有县级河道进行清淤治理,共动土方260.8万m3,投资1 986万元。

孟村县2011年~2015河道清淤规划如表1所示。

3.2 水闸除险加固规划

为了使我县的枢纽工程高姚节制闸安全运行,我们计划2011年对高姚节制闸进行除险加固。

1)更换7扇钢闸门:先将原钢闸门拆除,然后按原设计图进行焊接,闸门尺寸6 m×5 m。2)拆除机架桥和排架后,按原设计图重新浇筑排架混凝土、重新预制机架桥。3)更换7台启闭机。

高姚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预计投资500万元。

3.3 扬水站2011年~2015年新建及维修规划

针对我县扬水站较少的特点,在2011年~2015年大力发展扬水站建设。

1)规划原则:a.扬水站必须有水源保证。b.扬水站附近有输电线路。c.重点安排我县主要河渠两岸,地表水充裕地段。

2)孟村县2011年~2015年扬水站建设及维修规划:“十二五”计划投资515万元,对我县10座扬水站进行新建或维修。

3.4 桥梁重建规划

1)规划原则:尽量安排安全隐患突出,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急需重建的桥梁。2)孟村县2011年~2015年桥梁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每年完成3座危桥改造任务。五年间共计完成15座桥梁的建设,孟村县2011年~2015年桥梁重建工程建设规划如表1所示。

4 工程总投资

孟村县河渠及附属工程规划的总投资为5 152万元。具体投资情况见表1。

摘要:介绍了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河道治理现状及建筑物现状,并分析了附属工程建设规划思路,通过河道的有效治理和附属建筑的合理规划建设,为孟村县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渠,附属工程,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河道规划 篇9

关键词:河道,采砂,规划

1 概况

信江是江西省5 大河流之一, 全流域面积16890km2, 干流河道长329km。河流发源于浙赣边境怀玉山的玉京峰, 由主流玉山水行至上饶市与支流丰溪水汇合后始称信江, 自汇合口而下至余干县大溪渡为信江中下游干流, 河道长213km。沿途流经我省上饶市、鹰潭市2 个设区市的重要经济区, 涉及上饶市的信州区、上饶县、铅山、横峰、弋阳、余干、鄱阳, 鹰潭市的贵溪、月湖区、余江等10 个县 (市、区) [1]。

信江河道以上饶市和鹰潭市区为界, 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玉山水与丰溪河汇合口 (胜利大桥) 以上为信江上游区, 河长116km。上饶市胜利大桥至鹰潭市区为干流河道中游区, 河长144km, 鹰潭市区以下为河道下游区, 其中鹰潭至余干县大溪渡为下游干流河段长约69km, 大溪渡以下进入信江尾闾区, 在八字咀处分为两支, 东大河和西大河 (河长44.6km) , 分别注入鄱阳湖。

信江中下游干流及尾闾总河长304km。沿河两岸在300km2以上集水面积的主要支流有7 条, 其中1000km2以上支流有2 条, 白塔河和铅山水。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已建成拦河工程, 有信州水利枢纽、红旗水利枢纽、九牛滩水利枢纽和信江界牌航运枢纽。

2 采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采砂现状

信江河道机械采砂始于20 上世纪90 年代初,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砂石需求量不断增加, 采砂规模由小到大不断扩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曾无序开采, 滥采乱挖现象普遍, 非法采砂活动一度猖獗, 屡禁不止, 对河势稳定、防洪及通航安全、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带来了严重影响和危害[2]。

自2006 年以来, 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沿河各级政府在履行采砂管理办法职责的同时, 进行统一实施和管理。通过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和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了非法采砂行为, 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砂活动, 信江中下游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得到规范, 在打击和遏制非法采砂活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修法建制, 采砂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2) 严格落实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问责制度; (3) 统一规划, 科学合理开采河砂资源; (4) 强化管理, 执法严明, 成效显著。

总体来看, 《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颁布施行和采砂规划实施, 在沿河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下, 非法采砂和无序采砂得到了有效遏制, 扭转了信江河道采砂管理长期被动的局面, 促进了采砂管理工作的根本好转, 采砂管理状况良好, 未发现对河势稳定、防洪与通航安全、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大的不利影响的事件。强化管理, 执法严明, 成效显著,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使得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管理总体上处于可控状态[3]。

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加强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管理、规范采砂秩序、打击和遏制非法采砂活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离长效管理、精细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采砂管理的形势仍然严峻, 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目前, 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规划情况发生变化, 已难以适应新的采砂需要; (2) 部分地方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采砂管理问责制落实不到位; (3) “五超”问题仍然是难点; (4) 河道界线不清, 因争河砂资源引起的采砂纠纷时有发生; (5) 执法人员不足, 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6) 执法设备落后, 经费不足; (7) 采砂动态管理不到位。

3 规划的必要性与原则

3. 1 规划的必要性

采砂规划是一项控制性和引导性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制定新一期河道采砂规划, 一是适应采砂需求, 二是切实保障防洪等公共安全的需要;三是采砂管理的需要;四是科学合理利用河砂石资源的需要。因此, 全面开展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3. 2 规划原则

1) 依法原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修订) 》《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江西省水利工程条例》《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政策规章。

2) 科学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科学合理。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干流与支流、上下游、左右岸、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等方面的关系, 做到适度、有序地利用河道砂石资源。

3) 河道安全原则。规划应满足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生态与环境保护等要求, 合理开采利用河砂资源, 服务于经济建设发展。

4) 协调原则。规划应服从信江流域规划和其他有关专业规划;协调好各方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

4 采砂分区规划

信江中下游干流规划河道采砂分区规划主要包括禁采区规划、可采区规划、保留区规划。

4. 1 采砂分区总体规划

采砂分区总体规划方案拟定, 依据采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按禁采区、可采区、保留区划定原则, 结合信江河道具体情况与特点, 在对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演变基本规律和河道近期冲淤变化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考虑中下游干流河道来水来砂条件及泥沙补给情况[4]。本次规划统筹兼顾、全面规划、适度利用、有序开采、分步实施, 综合河势、防洪、通航、生态与环境保护、涉河工程等方面要求与影响因素, 拟定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分区 (禁采区、可采区、保留区) 总体规划方案, 具体如下:

上饶市胜利大桥至九牛滩水利枢纽河段:设置11 个可采区, 保留区3 个, 其余为禁采区;

九牛滩水利枢纽至界牌航运枢纽河段:设置3 个可采区, 其余为禁采区;

界牌水利枢纽至大溪渡河段:设置7 个可采区, 其余为禁采区;

信江尾闾西支至出口河段:设置1 个可采区, 其余为禁采区;

信江尾闾东支至出口河段:设置3 个可采区, 保留区1个, 其余为禁采区。

对于国家建设项目需求河道填筑料的, 考虑到难以预测、预留或不确定性, 经综合论证无替代方案而确需采砂的, 采取一事一议, 按照采砂可行性论证的有关要求进行充分专题论证, 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和许可。

4. 2 禁采区规划

禁采区划定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贯彻落实《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 以维护河势稳定, 确保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生态与环境及涉河工程安全等为禁采区划定的基本原则。

本次规划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禁采区具体水域范围规定如下:

1) 堤防:保护耕地面积3333hm2 (5 万亩) 以上的枫富联圩、中潢圩堤、古埠联圩和乐丰联圩临水面堤脚外划定最小水平距离180m以内、其他圩堤临水面堤脚外划定最小水平距离120m范围内。

2) 中型水闸上下游河道各100~250m以内、左右边墩翼墙外25~100m范围内。

3) 中型泵站房及进出水池口外30~50m范围内。

4) 有临水护岸工程其边缘划定最小距离不少于100m, 一般岸线其边缘划定最小距离不少于50m范围内。

5) 主航道中心线两侧划定各50m范围内。

6) 直接影响水环境保护及已批准的自然保护区的水域范围内。

7) 铁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 (1) 桥长500m以上的铁路桥梁, 河道上游500m, 下游3 000m; (2) 桥长100m以上500m以下的铁路桥梁, 河道上游500m , 下游2 000m; (3) 桥长100m以下的铁路桥梁, 河道上游500m, 下游1 000m。

8) 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 (1) 特大型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游500m, 下游3 000m; (2) 大型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游500m, 下游2 000m; (3) 中小型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游500m, 下游1000m。

9) 生活饮用水取水点上游4 000m, 下游200m范围内。

10) 其他:拦河坝上游500m, 下游1 000m、水文站测验断面上下游各1 000m;对锚区和港区及轮渡区等周围水域150m;航道治理丁坝周围100m;过河设施 (包括军事、通讯、管道、缆线、电力铁塔等设施) 标志周围300m的范围内。

本次禁采规划: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对不满足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水环境保护、一些重要涉河工程及设施的区域列为禁采区[5]。考虑到保护主要涉河工程的桥梁、饮用水取水口、拦河坝枢纽、国家和省级保护区等要求, 共提出禁采河段共29 处, 累计总长度136.1km。

4. 3 可采区规划

可采区规划主要包括采区规划年度控制采砂总量, 各可采区规划范围和年度控制实施范围、采砂控制高程、控制采砂量、可采期和禁采期、采砂船舶及机具类型数量、采砂作业方式, 以及堆砂场设置要求和弃料的处理方式等。可采区规划主要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原则;二是维护河势稳定原则;三是防洪安全原则;四是通航安全原则;五是生态与环境保护原则;六是涉河工程正常运用原则;七是采砂总量控制原则;八是属地管理原则。

可采区规划方案, 依据采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信江河道具体情况与特点, 在分析研究河道安全的基础上, 综合河势、防洪、通航、生态与环境保护、涉河工程等要求与关系, 充分考虑采砂需求与采砂管理要求, 充分兼顾沿河各方利益和属地管理及当地经济发展情况, 充分协调采砂与航道整治疏浚的需要[6]。

本次可采区规划:共设置可采区25 个, 其中:上饶市胜利大桥至九牛滩水利枢纽河段设置11 个可采区、九牛滩水利枢纽至界牌航运枢纽河段设置3 个可采区、界牌水利枢纽至大溪渡河段设置7 个可采区、信江尾闾西支至出口河段设置1 个可采区、信江尾闾东支至出口河段设置3 个可采区。可采区年度控制采砂量及有关控制指标如下:

1) 可采区年度控制采砂总量确定

通过对砂石量市场典型年调查统计、根据水文站泥沙实测资料分析计算和2014 年实测水下地形和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与可采区布局, 按年度控制采砂总量确定的基本原则, 综合考虑当地市场砂石量需要与可能, 确定本规划期可采区年度采砂控制总量177×104t。

2) 有关控制指标

主要包括可采区年度控制采砂量、可采区范围、控制开采高程、采砂机具数量与采砂能力控制、可采期与禁采期等[7]。经规划确定:可采区年度控制采砂总量为177×104t;控制开采高程在8.5~50.5m不等;采砂船数为55 艘;各可采区禁采期为相应河段警戒水位以上, 以及要服从防讯统一调度和保护区禁采要求的时段。

4. 4 保留区规划

保留区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具有不确定性, 需要对采砂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的区域。保留区规划必须以不影响河势稳定、防洪、通航、湿地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生态环境、一些重要涉河设施等安全为前提, 以维护社会安定, 避免因采砂引起新的纠纷和争议,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需求, 同时, 考虑到部分有一般采区设置条件, 但暂未进行前期勘探工作的或因存在有技术和行政问题或河砂开采条件暂不具备且一时难以论证的, 而当地又有迫切要求设置采砂区的, 原则上暂列为保留区。若此类保留区经充分论证符合采砂起用条件, 经审查许可后方可转为可采区。在保留区期间按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进行管理, 并严禁在保留区非法采砂活动[8]。

本次规划对有一定设置可采区条件, 但因暂未进行前期勘探工作或涉及面较多需进一步深入论证的, 一时难以确认为可采区, 暂列入保留区。经规划, 本次设4 个保留区。根据2014 年实测水下地形和保留区控制性指标, 预估算4 个规划保留区建筑砂料年度采砂控制量为19.5×104t;其他砂料年度采砂控制上限量50×104t。

5 结论

采砂规划是一项控制性和引导性专项规划, 是以维护河道安全为主要目的。规划结合河道特点及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 经综合分析研究, 规划可采区25 个, 可采区面积2.48km2, 年度采砂控制总量177×104t, 控制开采船数55 艘;规划保留区4 个, 年度采砂预估量19.5×104t;其他砂料年度采砂控制量50×104t。在可采区内的适度采砂, 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无大的不利影响;对规划保留区转化为可采区应进行可行性论证, 符合可采区条件并经审查许可后方可启用。规划划定了禁采区、可采区、保留区, 规范采砂行为, 是指导采砂活动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江西省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R].江西南昌, 2015.

[2]张李荪.水东防护区库岸失稳分析与防护措施[J].江西水利科技, 2001, (s2) :49-51.

[3]张李荪.工程图纸扫描输入及矢量化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 1997, (3) :155-157.

[4]张李荪, 丁维馨, 陈静.基于WEBGIS的廖坊灌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人民长江, 2008 (12) :90-93.

[5]张李荪, 徐俊.峡江水库移民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人民长江, 2010 (21) :92-95.

[6]张李荪, 周放平, 陶伯强.万安水电站库区赣州市旧城区防护工程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12) :110-111.

[7]张李荪.基于WEBGIS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J].人民长江, 2009 (17) :84-85.

河道规划 篇10

关键词:生态景观,河道规划管理,水利工程,融合项目

我国很多地区在城市建设期间都将水利工程项目作为重点, 并且严格的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依据水利工程的特性去治理河道, 最终达到合理治理河道的目标, 在确保水质与水量的基础之上, 大力提倡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确保水利资源能够被合理的应用, 使其能够实现生态自然化的目标。与此同时, 水利工程的生态化转变也能够为堤岸的安全以及生态修复创建条件, 并且发挥着辅助作用, 使得生态环境得到相应的保障。

1 项目概况与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的意义表现

1.1 项目概况

本文主要对某城市的河流流域生态景观以及水利工程融合项目的河道规划管理情况展开相应分析, 该区域上游为山区性河流, 下游主要以平原河道为主, 该区域河流是当地入湖主要通道之一。该河流的干流长度约为139.1km, 积水面积已达2267.5km2。并且, 该流域在当前已经拥有两个大型水库。

1.2 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的意义

在河道规划管理期间,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将实现水利工程项目融合生态景观规划作为目标, 有效的提升河道利用效率, 提升河道规划管理效率, 与此同时也能够保障水质的安全, 这在控制洪水灾害发生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 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的融合, 可以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构建生态景观的基础之上, 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的保等[1], 同时还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在水利工程项目河道规划与管理期间,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构建生态景观作为重要任务, 做好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实施以上工作的原因在于, 河道管理期间通过以上操作能够有效降低风沙天气的出现, 同时也能够减少不良自然因素的出现, 避免给水利工程河道带来侵害, 提升水利工程项目河道周边生态的稳定性能, 有效降低河道的水质污染频率。与此同时, 还需要以河道建立生态景观作为基础, 做好防风固沙工作, 不仅能够使得河道规划管理中的抗风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抗旱能力、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并将景观观赏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有效改善当地水土流失情况, 将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的实际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 当前河道规划管理的弊端所在

当前在河道规划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 这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即:

(1)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期间严重缺少水土保持策略。当前在河道规划管理期间, 缺少河道水土保持的相关方案规划, 这不仅无法与河道实际情况相符合, 还无法给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带来有力保障, 并严重缺少监督体系, 这导致河道规划工作无法有效实施[2]。除此之外, 在河道规划管理期间, 相关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导致生态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 无法与河道规划中水土治理方面的需求相符合, 加之水土保持期间, 所应用的治理措施技术含量较低, 更加导致河道规划中弊端表现明显。

(2) 生态景观缺少特色。在河道规划期间, 生态景观建设极为重要。但是实践表明, 生态景观建设缺少当地特色元素, 严重缺少生态环保效益, 致使生态环境价值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3], 这与刘义兴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分析》一文中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同时由于特色的缺少, 导致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 经济引导价值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河道的规划效益也有所下降。另外, 在生态景观建设期间, 在实现水利工程方面的融合目标中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 无法与水利工程项目特色结合, 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生态景观构建中的弊端不断出现。

3 解决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项目融合弊端的措施分析

要有效解决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项目融合弊端问题, 便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即:

(1) 对河道水生态景观的完整性进行相应的优化。在河道规划管理设计中, 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项目的融合能够有效的河道水质, 提升河道治理效率, 并且为水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并能够有效的避免对水生态系统所带来的破坏现象出现。利用湖滨湿地生态方式, 对河道进行清淤, 并恢复水生植被, 有效提升水质, 将营养盐的浓度有效降低, 提升对内源沉积物治理力度, 对内源的污染进行严格控制等[4]。另外, 工作人员还可以与水利工程的实情相结合, 在其中设置一些荷花生态观赏景观以及水生植物景观等, 选出有一定耐受性的植物, 对植被群落的维护与重建工作实施给予高度重视, 避免受到风浪以及高水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水生植物出现死亡现象, 确保能够有效形成生态稳定形态。除此之外, 在河道规划管理期间, 还需要通过植物根部的吸附力, 改善水质环境, 最终保障河道生态的稳定性。对于河道的断面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保证河道水质安全的基础之上, 避免出现水源污染的现象。

(2) 在规划管理设计中, 还需要有效提升生态景观特色。在河道规划管理期间, 与水利工程项目的融合极为必要, 相关工作单位与工作人员需要与生态景观建设特点结合, 确保能够建设出拥有一定特色的生态景观, 使得人们能够对河道治理给予高度重视, 从而有效的提升河道规划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在河道规划管理期间, 需要确保不给防洪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基础之上, 适当的设置相应的亲水平台, 从而为观察生态景观、建设不同形式的水际空间提供一定的便利。

(3) 要做好保持项目水土工作。河道规划管理工作实施期间, 需要种植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数树木, 最终实现保护河道边坡绿化目标, 使生态景观价值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加之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期间, 工作人员还需要以河道边坡、土夹石边坡为主, 与河道边坡高度、岩石环境条件等结合, 采取护坡措施[5], 有效的避免河道规划中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有效的提升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项目规划管理融合效率。

4 总结

伴随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能够缓解这些问题, 我国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生态景观建设与水利工程融合项目的河道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 研究了项目概况与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的意义; (2) 探究了当前河道规划管理的弊端所在; (3) 析了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项目的措施。在分析中明确, 当前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项目、河道规划管理中还有很多弊端存在, 这些弊端降低了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项目、河道规划管理的价值, 并且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弊端问题成为了相关单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克军.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项目的河道规划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7) :205.

[2]马欣, 马晶.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融合项目的河道规划管理[J].商品与质量, 2015 (14) :140~141.

[3]刘义兴.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分析[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1, 11 (8) :145~146.

[4]王绪刚.新时期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及文化元素的融入[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 (3) :14~15.

上一篇:直面德国的家庭教育下一篇:信息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