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分析及措施(共12篇)
现状分析及措施 篇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 医院的性质正在开始转变,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特点向市场经济体系下的自负盈亏转移, 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对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医院的会计工作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医院而言, 医院会计工作意义重大, 它作为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医院财务运行的状况, 是医院有效运行的保障。
一、当前医院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于l998年由卫生部与财政部联合颁布的, 在医院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院形势的不断变化, 医院会计制度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
1.关于成本核算的缺陷
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但是没有明确规定成本费用的划分、归集和计算方法, 规定过于简单和笼统, 加之医疗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多变性, 因此医院的成本核算无法实施。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 很多医院并没有严格按照“配比性、权责发生制、重要性”等成本核算原则进行成本的归集与核算。间接成本只经过一级分摊, 且分摊方法单一。如:水电费、维修费等辅助部门发生的费用, 大多先记入管理费用, 然后按医疗、药品人员比例进行分摊。简单地使用“人员比例法”, 不符合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的原则。另外, 许多医院还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 这部分的成本费用包含在医疗成本中, 如何核算教学、科研工作的成本, 也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关于坏账准备
现行制度规定, 医院应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一5%计提坏账准备, 其计提时间、基数及比例都不尽科学与合理。首先, 在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会造成年末费用支出大增, 并不能科学地反应每月的实际费用;其次, 基体基数不科学, 因为应收在院病人医院费科目余额包含预收医疗款;第三, 按照病人应付医疗款的3%一5%计提坏账准备, 相对于企业的计提比例来说, 增加了医院的经济负担。
3.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该类资产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与公允。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增减、后续支出以及折旧提取的核算方面, 还存在一些问题。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提取修购基金的规定不明确, 没有划分专用设备、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的提取年限和提取方法, 导致各单位提取修购基金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 制度中规定, 医院在退出经济活动前, 始终以原值反映固定资产, 没有考虑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造成资产和净资产总量的虚增。
4.会计报告体系不合理
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现行医院会计报表体系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以及编报说明组成。这种报表体系目前已不能适应医院投融资活动日益增加的实际, 不能满足多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对领导层的参考价值也大打折扣, 而作为企业对外报送的重要报表之一的现金流量表, 在医院财务报告体系中尚没有设立。
二、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会计信息是医院经济活动的直接反映,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及时性、相关性和可比性。而有些医院由于考核和经济利益的驱动, 不顾会计法规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粉饰会计报表, 如, 为了获得投资方的支持, 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医院领导为了获得资质或者社会地位, 也经常指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会计信息失真不但影响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经济秩序, 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 医院管理松弛、自我缺乏约束力、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也导致了医院会计信息的失真。再加上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情况的存在, 也使医院会计信息造假严重。
另外, 会计电算化是很多行业会计的发展必经之路, 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很多医院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医院领导重视硬件的投入而忽视了软件的建设;其次, 很多医院的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既懂技术又懂会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第三, 医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风险较大, 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操作不规范, 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各功能模块关联性也不足, 很多功能不符合会计工作的原则。
三、提升医院会计工作的对策
(一) 根据医院的特点单独制定新的医院会计制度
目前的医院会计制度难以满足现状, 鉴于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性质的特殊性及有些经济事项与企业的趋同性, 建议根据医院的特点单独制定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而就医院会计制度规定涵盖不到的会计事项, 如与企业相类似的, 可以在制度中规定: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例如:坏账准备每月按实际应收医疗费进行计提, 年末调整, 多减少补, 以保证医院经营效益的准确性, 计提基数改为“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加应收医疗款之和”, 并降低计提比例。此外, 可增设“累计折旧”一级科目, 取消“同定基金”科目, 使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净值反映。
(二) 重视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事关重大。一是要强化对会计工作监管, 会计监督是医院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 应当在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严肃财务纪律、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加强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 将会计监督贯穿于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整个过程, 加大对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的会计监督力度, 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改革医院会计管理体制。实现医院会计人员委派制或委派监督员制, 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性;第三, 提高医院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也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途径。
(三) 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建设
首先, 提高医院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医院全体人员尤其是医院领导, 要充分认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 更是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要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使医院会计人员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还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并不断地完善电算化的发展, 最大化发挥其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根据岗位分工情况、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程度, 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规范操作行为, 降低财务风险;三是购买经过财务软件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机构认定的性能稳定、数据安全、功能强大、兼容性好的软件, 有条件的医院也可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四是通过合理进行岗位分开、加强电算化程序操作控制、加强系统安全控制、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监督职能等措施, 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监督与牵制机制。
现状分析及措施 篇2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
治理欠税一直是困扰税务机关的一大难题。欠税既影响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损害税法的严肃性,又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是税收管理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一、欠税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长期以来我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为压缩欠税作了不懈的努力,制定实施了种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清欠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欠税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根治,欠税底子不清、职责不明、管理不严、监控不力,欠税金额居高不下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一)欠税的现状及分析
从我市的欠税情况看,以2004年度欠税情况为例:
1、从欠税区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县市比重较大。数据显示,柳林、孝义和离石、分别占44.78%、25.47%和9.4,三个县市合计占全市清欠总数的79.65%。
2、从欠税税种看,欠税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上,占到欠税总额的73。从清理的结果来看,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和城维税分别占58.51%、8.89%、11.17和9.92%,四个税种合计占清欠总额的88.49%。
3、从欠税行业看,煤炭、洗煤、机焦的欠税数额较大,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2004年统计数据表明:煤炭、洗煤、机焦三大行业的地税收入占全市收入的总额的40,而三大行业的欠税也占欠税总额的55。
4、从清欠比例来看,2004全市欠税清理收入占总收入的11.48,2005年按照年度1.7亿清欠指标计算,清欠数将占到工商税收收入的15以上。
5、从清理欠税的构成看,2004年共清欠入库8656万元,占年度全部税收收入的11.48%,其中清缴以前年度欠税5211万元,占欠税总额的23,本年欠税3445万元,占欠税总额的15。
总体来说,从欠税区域分布上看,经济发达地区,欠税总量较大;从税种上看,主要分布在大税种上,企业所得税占一半以上;从行业上看,主要是煤炭及其延伸产业。欠税对经济生活已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了事实上的税负不公,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直接影响到税收宏观调控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清欠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清欠难,难清欠,清了陈欠添新欠,年年清欠年年欠”这句话形象的表明了清欠工作的现状,困难、问题主要集中于下列几方面。
1、随着税务部门管理手段的日益加强,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欠税也呈急速增长趋势,欠税总额越累越大,欠税构成日趋复杂,其中呆账、死欠与日俱增,清欠难度越来越大,往年陈欠的管理责任日趋淡化,呆账税金基本上成为一个账面数字,不再具有现实意义。
2、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有些乡镇政府不考虑税法的规定,借口发展地方经济,给税务机关定调子、画框框,用变相包税的办法要求税务机关变通税法。有了政府撑腰干预,许多企业把拖欠税款作为缓解资金不足、降低企业成本的“捷径”,致使企业认为欠税有理、欠税有利,加大了我们清欠难度。
3、依法清欠协调难。作为地税机关按规定有工作协调关系的工商、财政、银行、公检法等部门,由于没有太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协作观念淡薄。“工商收费不问税,财政问税不理税,公检法吃税不护税,银行压税不扣税”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我市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地税机关清欠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
二、欠税成因分析
究其原因,欠税的产生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一)企业自身因素
1、从客观实际上看,资金短缺是造成企业欠税的直接原因,而造成企业资金短缺主要有如下情况:一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企业因历史包袱沉重,竞争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佳,造成欠税难以清缴;二是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产品的换代周期急速缩短,企业不得不加大投入用于技术改造,造成虽有大量的资产却无法迅速变现,容易出现短期资金短缺,造成欠税;三是在销售产品后,因购货方拖欠货款致使纳税人资金出现困难造成欠税;四是企业技改投入资金大,短期内难以收回,造成了事实上的资金短缺。
2、从主观意识上看,纳税意识差是企业欠税的主要原因。从当前情况看,纳税人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纳税意识不强,造成部分企业对欠税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欠税不同于偷税、抗税,不属违法行为,于是把欠税当作国家无息或低息贷款长期占用;二是企业贷款的难度大,银行银根紧缩,企业贷款难,为了获得流转资金,宁可背负滞纳金罚款,利用欠税渡难关;三是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一些地方的税收减免税过宽过滥,“欠→缓→免”成了一种通用公式,同时部分税务征收机关对欠税管理不严,导致部分企业企图通过长期欠税希求得到事实上的税收减免。
3、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
水平偏低,也是造成企业欠税的又一重要原因。私营企业账务不健全、不真实,采取账外账,本本账甚至不做账的办法,造成了企业财务核算严重失真,税务机关汇算或检查后税款不能及时调整并足额入库,形成欠税。同时一些企业办税人员知识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对税法的掌握或不全、或滞后,造成对纳税期限、纳税金额的认识与相关税法存在偏差,形成非主观故意上的欠税产生。
(二)税收管理原因
1、税收计划体制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计划的编制以“基数法”(基数*系数 /-特殊因素)为主,税收任务逐年递增,且均为指令性计划,以此来考核税收工作业绩。当核定的收入任务低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便怠于催缴旧欠,或有意压库形成新欠,以控制本年收入基数,为下一年度“储备”税源;当核定任务高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为完成任务,就会加大清欠力度,甚至寅吃卯粮,到下年初不得不给企业喘息之机,以各种变相形式默许企业欠税,从而埋下欠税的隐患。各基层征收单位,为了保证当年任务完成和或确保以后年度的任务不要大起大落,把欠税作为调节器,税收指令性计划是导致欠税的主要原因。
2、税收征管因素。一是征管力度不足,控管力度不够。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点多面广,而基层一线征收人员较少,征管力量明显不足,对企业、个体户和零散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做到跟踪监控,催缴、检查不及时,客观上形成欠税。二是外界环境差,执法难度大。公民的纳税意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扰和制约,以及税务人员的亲情和人情关系,造成了税收环境差,执法难度大的现状,从而导致了欠税形成。三是税务人员的素质及执法意识也是造成欠税的原因之一,少数税务人员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怕得罪人,或同情企业困难,不忍“逼税”,人为造成欠税。
3、现行税制因素。一是从税收征管制度来看,不可能把所有税种的税款都在支付环节预扣,只要不是预扣,缴纳税款的法定时间必然滞后于纳税义务的实际发生时间,在纳税人遇到自然灾害、可供纳税的现金、支票以及其他财产等遭遇偷盗等意外事故等问题时,必然会出现无力纳税的问题。二是税制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如资本溢价的部分应纳所得税;以留存利润增加个人股本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纳税人实际没有得到现金收入,将来还可能存在损失。而我国一般要求在确认收入时缴纳,容易造成纳税人无现金纳税,形成欠税。三是滞纳金罚款加收难度大,给清欠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欠税的及时清理,导致了欠税基数的加大。
4、对纳税人知情权重视不够,导致企业对税法的认识不足,造成欠税。在传统计划经济影响下,税务机关形成“重权利、轻义务”的倾向,造成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知情权重视不够,税务机关自身义务履行不全面,如对纳税人的税法宣传不深入、纳税辅导不到位、欠税公告不及时,导致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办税素质不高、清缴欠税压力不大。
(三)社会环境原因
1、有些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费挤税。在纳税人支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对税款、贷款、规费、摊派的支付肯定存在此长彼消的比例关系。但是,有些职能部门却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部门的权力和地位,强行抢先划缴,造成不应有的欠税。
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涉税务机关的清欠工作。“既要依法治税,又要放水养鱼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论’”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依法治税的宣传效果。部分地方政府违规采取“核定基数,逐年递增”的办法,对超过基数的税款“以欠代免”,默许或者支持企业违法欠税;或者出于对社会管理、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考虑,以政府行为干预企业的兼并、破产活动,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承诺,如允许对欠税实行挂账处理,或者对企业兼并后生产经营实现的税款准予缓缴等。企业往往以此为借口,对税务机关的欠税催缴置之不理,导致企业改制演变成为逃避清理欠税的脱壳行为。
3、相关法律规定的原因。一是破产企业按规定在支付清算费用后,先清偿拖欠的职工工资和安置费用,然后再清偿欠税。但“安置费用”的法律概念十分模糊,弹性很大,加上对破产清算费用又缺乏必要的监督,破产企业安置费用处理完毕之后,基本已无力清偿“破产企业所欠税款”;二是企业破产后,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这样,破产企业原有的欠税合法地变成“死欠”。对于此类“死欠”税款,按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规定无权核销,只能反映在税务机关的欠税总数越累越大与实际可清欠比例越来越小,客观上影响了税务部门清欠的积极性。
三、治理欠税的具体措施分析
欠税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已引起多方重视,深入治理欠税已势在必行,针对欠税基本成因,我们认为,治理欠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和分工
1、欠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涉及面广、法律和政策性强,因此,首先要切实加强对欠税管理的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建立欠税管理长效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欠税管理工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公平竞争,保障财政收入、防止税款流失的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欠税管理工作,增强欠税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清欠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建立欠税管理长效机制,针对岗位制定管理办法和措施,防止因纳税人改制、管理人员变动、人为减免欠税造成税款流失。针对目标制定处罚措施,对欠税底数不清、清欠措施不力、不能有效控制欠税增长的人员,依照执法责任制处理办法,追究责任。其次,要明确各部门在欠税管理中的职责:征管部门负责牵头对欠税的清理核实工作,直接负责对欠税的监控和管理,税政部门负责对欠税的分类和确认,以及对涉及欠税豁免问题上报工作;计财部门负责对欠税的核算反映工作;监察部门和法规部门负责对欠缴税金的违规处理和执法责任追究工作。
2、欠税的追缴应遵循谁经办谁负责追缴的原则,即基层征收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征纳税户的欠税清缴上报工作;稽查部门负责查处案件的欠税清缴上报工作。对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县级局局长批准,各税务所(分局)负责实施;涉及到偷、逃、抗税案件需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县级局局长批准,稽查部门负责实施,监察、征管法规部门负责对欠税清理和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完善欠税管理制度,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方式
1、建立清理欠税报告制度。要改变目前欠税底子不清的现状,基层征收单位应对管辖的所有纳税户存在的旧欠税情况进行彻底的检查清理,逐户按税种、税目、欠税所属时间等建立完善征收单位欠税台帐,并将时间、税种、金额等欠税的基本信息录入征管系统,实现“人机结合”,夯实清理欠税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基层单位还应对欠税情况进行分类,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县级局征管部门,县级局征管部门负责上报材料的审查、核实和建立县级局重点欠税企业欠税台帐,并提出处理意见提交欠税管理机构研究。对需要转呆帐税金确认和豁免的按照《欠缴税金核算管理办法》规定上报市级局职能部门审批。
2、建立欠税约谈和公告制度。一是建立欠税企业财务主管和企业负责人约谈制度。主管税务机关要组织对欠税企业的财务主管或法人代表进行约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产生欠税的原因、提出清欠的具体要求以及告之拖欠税款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形成约谈记录。二是对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经主管税务机关约谈和下发催缴税款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仍未缴纳的,实行催欠公告进行曝光。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舆论工具,公开曝光各典型欠税纳税人名单、企业法人代表、欠税原因和欠税金额等事项,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其尽快缴清欠税。
3、建立清欠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确定欠税清缴情况作为衡量税务机关征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欠税清缴工作进行考核和定期通报。考核指标及内容要在征管质量考核指标和绩效考评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单列考核。具体指标包括欠税额、欠税率和清欠率等。二是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各级税务机关、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欠税管理的工作职责,对出现由于税收工作原因造成欠税的、向上级税务机关虚报、瞒报欠税情况的、没有认真执行欠税管理制度和落实清欠措施等情况,要严格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过错责任追究。
4、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方式。一是淡化税收计划刚性,逐步实现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转变,促使税收计划的制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推动税收职能由收入型转为服务型,努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增强税收收入发展后劲;二是改进现行税收计划基数分配法,逐步过渡为GDP税收负担比重法。对与GDP增长比例弱相关的部分税收收入,应单独测算;三是健全税收考核机制,改变单纯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论英雄的现况,逐步建立注重征管质量的考核机制,以完善的征管手段促进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执法,全面落实清理欠税的各项有力措施。
1、加强税源监控,督促企业制定和兑现清欠计划。主管税务机关每月末要逐户对纳税人欠缴税款及滞纳金的数额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资金流向,力保不形成新欠的前提下,通过“以票管税”等行之有效的管征办法,督促欠税的纳税人制定和兑现清还旧欠计划:对小额欠税要实行一次性清缴;对大额欠税则要求企业在年初制定当年各月份还欠计划,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审批确定,并监督企业按计划缴清当月清欠税款;若企业因自然灾害等缘故确实无力还欠时,主管税务机关可对企业的还欠计划进行微调。
2、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的规定,抑制欠税的产生。如正确实施《税收征管法》赋予的税收强制保全和税收优先权力,并做好协调工作,制止某些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抢夺优先权,使欠税得不到优先偿还。又如《破产法》规定,对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之前成立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债权人享有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应及时要求欠税人(特别是濒临破产的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等保全措施,减少企业欠税的可能。此外,税务机关职能部门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其他法律与欠税有关联的规定,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抑制欠税的各种可行办法,尽量将欠税控制在最低限度。
3、加大对欠税和逃避追缴欠税的处罚力度。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规定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的,除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缴纳和由于税务机关责任造成未缴少缴税款的外,都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加收滞纳金和罚款,对有能力清欠又屡催不缴的,要采取强制入库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加强税法宣传,增强纳税人纳税意识。要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除了不断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外,在税法宣传上还要注意做到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根据税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或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如偷逃欠税造成的恶果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努力提高全社会纳税意识,增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和自觉性。
烹饪职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分析 篇3
[关键词]烹饪文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烹饪;教学
一、烹饪专业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中国烹饪协会2014年餐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餐饮市场稳步回升趋势明显。1—6月份,全国餐饮收入12989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相较一季度,二季度增长明显加快,增速重新回至两位数并且,餐饮收入增幅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由一季度的2.2个百分点降至2.0个百分点。
餐饮市场2014全年各月度的起伏走势与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几乎完全吻合,餐饮业将消费品市场乃至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分月度来看,餐饮市场一直处于不断尝试调整的过程中,波动性贯穿全年。2014年伊始,市场就以9.6%的增速高开,并不断上行,在5月至最高值11%,限上餐饮也达到峰值6.2%。而之后却开始转为下行,8月滑至小低谷,限上餐饮更是再次跌为负增长。随后,整个餐饮市场运行呈现向好趋势,11月、12月进入冲刺阶段,最后以10.1%收官,限上餐饮也逐渐回升至正增长,并以3.8%结束全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职业教育随之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趋势,为烹饪市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烹饪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新的教学改革规划中也已将烹饪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旺盛的人才需求更为烹饪专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和前所未有的动力。
二、烹饪专业发展现状
1.烹饪专业技能型人才短缺。中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既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更需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人才。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培养高素质人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多数的教育以知识为主,在这样的体制下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新形势下我们对人才素质知识有所要求的同时,还要对人才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在新形势下深化教育,加强专业教育的一个迫切需要。
2.烹饪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这几年的旅游业发展直接的推动了餐饮业,在旅游六大要素之中,餐饮是保证游客旅游行程能够持续进行的基础性支撑要素,游客途中或在旅游目的地的饮食状况直接影响其对该次旅游行程满意度的评价。饮食所具有的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性等人文特性,又使它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并在旅游营销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下,烹饪作为一门具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于一身的学科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饮食文化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吃得饱、吃的好,逐步发展为重品位,重风味,重营养。过去“君子远庖厨”的思想已在餐饮业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中逐渐淡化。“营养、卫生、科学、合理”,促使厨师职业、烹饪专业被更多的人青睐。
三、烹饪专业教学现状改革
烹饪专业有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素质较低、能力较弱,有的教师感到上课缺少激情。烹饪专业技能课教师不是文化水平偏低,就是烹饪技能较差,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得到一技之长。专业基础课教师虽然精通某一专业理论,但对烹饪技能课教学却缺乏深入了解。师徒式的传统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存在教师操作演示和经验传授,学生以模仿、继承为主的局限性,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生本”精神,也并不符合“教有法而学无法”的传承,有碍学生的发展。
1.烹饪教学改革的主要目内容及目标。第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意愿,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流程的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创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第二要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育人能力,让教师吸收最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教学成果,并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上有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够经常发现、研究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但一些教师只是把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有的干脆照本宣科,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必须要比学生有更强的学习欲望和能力,保持良好的积极性才能把你的职业素养传递给你的学生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全面配合支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工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烹饪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加强实践技能教学改革。传统的烹饪教育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际操作为辅。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动手做的却少,没有进行反复练习的机会。学校教学的设施设备、环境气氛、菜品类型等都与行业无法比,学生头脑中根本没有行业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改革教育方法,让学生觉得是才从事一份工作而不是学习形成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一,应增加实际操作与教学影像,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和教师互动起来。例如播放行业中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发言大家参与解决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引导方法,并且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
第二,应加强实作课程的质量,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在中国的美食中讲究的是“色,香,味”所谓“色”最直接的是以“刀工”来体现而后二位要以“调味”为基础,提升烹饪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指数,这些都是指标然而这些不是你看看就会了要学生不断的练习才可以纯熟的。
第三,模拟行业教育模式,将学校操作室布局成行业厨房,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衔接能力,减小从学校进入行业的不适应。最好以厨房工种职能为单位,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适应各个岗位,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再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技术应用性、实际操作性为核心,构建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技术应用和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业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中心线索,对职业岗位、技术型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优化设计建立了适合专业特色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结合的以职业技能而设计模块,综合设课,整体优化,形成了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学中习,习中学。加强专业操作技能、技艺和重要烹饪方法的反复型、强化型训练,改革了传统烹饪教育中过分强调多授菜点数量为主的趋向。建立了教学示范菜点的规范化指标,保证了实习操作菜点的代表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强调学生的应用所学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从职业学校烹饪教学要改革课程设置、职业学校烹饪教学要改革实践型教学以及职业学校烹饪教师的的团队素质改革这三个方面出发对职业学校烹饪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烹饪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藏蓉,罗文.试论烹饪专业的教学改革——从烹饪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谈起[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期:65-67.
[2]许磊.烹饪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期:24-25.
我国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篇4
1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就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来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 主要是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通过低廉的价格来提高出口量, 一是牺牲劳动人员的福利来换取极少的企业利益, 二是利用高能耗、高污染的密集劳动加工来换取自身利益。因此, 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外贸易的结构在不断的优化, 对外贸易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 但这并没从根本上改善国际贸易的增长模式, 企业职工的待遇也并没有得到提高。
1.2 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一般贸易, 自改革开放之后, 加工贸易迅速崛起, 并远远超过一般贸易的增长, 就目前来看, 加工贸易已占到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特别是进料加工贸易, 其发展极为迅速。
1.3 外贸依存度较高
近年来,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总量的大幅度攀升, 外贸依存度扶摇直上, 由2002年的51%迅速上升到2004年的70%。根据大量资料得知, 我国很多产品过于依赖国外市场, 比如鞋类和服装类, 其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了71%, DVD机大约为85%, 摩托车约为63%, 空调约为42%, 冰箱约为47%, 彩电约为46%。此外, 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比如石油、铁矿石等, 其进口依存度也同样很高。
1.4 从事的加工贸易, 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开展, 各个零部件基本上是由不同国家所生产的, 我国正是凭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这些零部件最终由我国进行组装, 这样以来, 便产生了巨大的贸易逆差。控制权以及加工生产带来的利润都掌握在外国公司的手中, 一般情况下, 大规模以及高附加值的经济环节都是由跨国企业所掌控, 而料重工轻的环节则由我国来完成, 这些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 所带来的利润也是极其有限的, 并且在整个生产链中依附于跨国企业, 受跨国企业的控制, 继而出现二元结构的不良现象。
2 我国对外贸易的应对措施
我国要想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就必须在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就我国的应对策略而言, 应具有长远规划和应急之分, 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以期实现我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2.1 不断更新思想意识
自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在量方面得到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我国政府部门到企业、个人, 都要不断更新思想, 树立宏观意识。时时刻刻对我国的微观行为进行衡量, 权衡其是否能切实的增强我国外贸的综合实力, 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不顾国家的长远发展。虽然这样我们很可能使眼前的暴利流失, 但减少贸易摩擦, 减小资源, 逐步实现我国向对外贸易强国转变, 个人以及企业的经济实力也会相应的殷实和雄厚。这不单单是一种经济行为, 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日常的运营过程注重创新意识和长远眼光的培养。
2.2 加强政策体制的改革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外贸的增长, 实现量的增长向质得增长转变, 那么政府部门就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 积极的引导、扶持对外贸易,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而不是在形式上应对具体事件。我国应将能力的培养自始至终贯穿到从幼儿系统到成人系统的教育过程中, 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创新能力, 使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得以完善, 从而可以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以创新产品来激发企业的动力, 为企业带来高收益, 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2.3 进行有效营销
任何一个企业, 任何一件产品都属于一个国家, 国家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和形象对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价格低廉”和“中国制造”两者的内在联系, 对中国在经济市场中的形象进行改观, 实行有效的国家营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国家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还要进行行强制性管理引导, 对出口业绩评价体系进行改善;企业应不断的研制新产品,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力求向中国贸易强国进军。
参考文献
[1]王晶.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2 (1) :13-15.
[2]张琦.我国参与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贸易现状分析我国参与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贸易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8, 1 (24) :68-70.
[3]赵俊平, 马小涛.我国石油贸易现状分析及其改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14 (1) :59-61.
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及措施 篇5
一、学校德育工作理解
在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提出“德在行中”的工作理念,形成“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工作思路。
1.德育是对人思想的教育,是对人思想的引领,“德育为首”。德育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行为习惯,这是德育的“根”和“本”,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创设载体,挖掘内容,丰富形式,并要想法设法地使教育为学生所喜欢,这是德育所走的“路”和“径”。
2.德育工作不是亦步亦趋,需要创新,需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在日常的德育实践中,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和活动要求,是指引学校德育发展的指针,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吃透其精神,领会其内涵,至于怎么去贯彻和落实,则需要自己根据本校的情况具体研究,因地制宜,因生制宜,顺势顺时而动,教育内容要为本校学生所熟知的,活动形式要采取本校学生所喜欢的,只有这样的德育才是有生命力,也才是有实效性的,因为我们德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想法的人。
3.队伍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保障。德育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活动,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第一,是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树立“德育为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和敬业爱岗的精神,第二,是要千方百计地提升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第三,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4.特色德育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方向。几年的德育实践,我们不断思考着
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学校德育要想取得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德育常规一定要夯实,这是基础,是重中之重。二是要做大做强学校特色德育品牌,创建学校德育特色的过程也是极大提高学校德育内涵深度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目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着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班主任)
思想是人生的引领,思想于人的成长及其重要,有了思想意识的转变,才能谈工作能力的提高。
1.缺乏一种境界,缺少一种从宏观上思考德育、理解德育、实施德育的理念,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仅仅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点,面对教育,教师不能只着眼于一时一事,要从学生的整个成长着眼,需要宏观上的把握。
2.心中缺少一个思路,不注重思考。我们要培育怎样的人?怎样去培育人?这两个问题,需要教师认真地思考,已形成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计划的去教育,而不是随心所欲,或是心血来潮,或是跟着学校工作布臵的亦步亦趋。
3.少了一份学习,知识积累不够。不需涉猎一点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教师特别重要。
4.班务工作不够细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做事业的意识,缺乏一份敬业,还存在不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倾向,没有去深入研究工作;二是不够入门,对自己的角色需要做些什么工作还不甚清楚,心中没有计
划,手上没有行动。
(二)学生层面
对于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任重而道远。很多方面我们都想到了,都强调了,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坚持不够、贯彻落实不够等方方面面的原因,陷入这样的困境:一直在抓,一直在喊,可成效总不是很大,学生的表现总没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1.文明礼仪,离学校要求相去甚远。脏话粗话,不文明行为,土话交流,大声喧哗,不规范的仪表仪容,细细梳理很多很多。
2.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还存在不安全行为,包括课间的休息、操场上的追逐打闹等等。
3.爱护公物意识不强,破坏现象较为严重。班级里的、校园内的,有一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的手,管不住自己的脚。
4.卫生习惯,校园内学生打扫不可谓不勤,可卫生现状总令人不甚满意,因为随手扔垃圾的同学大有人在。
5.上下学校门口的混乱,家长的随意进出校园。
6.家庭作业完成有部分学生不够理想,年级越大这一情况就越严重。
(三)校园氛围(德育管理)
1.德育管理的粗放,想问题不够细致,做事情不够周到,很多时候是任务观点,对于常规教育等没有一抓到底。
2.校园环境与名校相比,总有那么一点说不出道不明的差距,书香气、育人气、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包括绿化、地面、墙壁、乃至一个垃圾桶,都透着我校的校园氛围真的亟需加强。
3.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年级组长、值日教师等作用发挥不大,“人人都
是德育工作者”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
4.门卫管理的松懈。
二、采取的一些措施、方案
(一)思想层面
1.一种气魄。明晰德育与教学质量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理念,有“既然德育工作这么重要,就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好”的气魄,旗臶鲜明地抓德育,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2.一个思路。德育管理者心中做到心中有数,怎样去规划,怎样去实施,要抓重点,有条不紊,形成自己的想法。
3.一份引领。德育管理者,至于学校德育,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管理者,仅仅扮演任务布臵者、监督检查者的角色,他更应是一个思想的引领者,能引领着广大班主任不断提升思想意识,提高教育素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德育管理工作。
4.一个目标,德育工作必须有近期和远期的目标,这样才能方向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二)管理层面
1.明确一个重点。学校德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永恒的重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去做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要想办法,要动脑筋。
2.紧紧依靠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目标明确了,重点找到了,接下去就是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突破这个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点上,一支好的班主任队伍,便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积极地从事班级管理。这样的德育管理才是有实效的。
3.实施精细化管理,目标定位要高,标准要高,要求要严,不能仅仅走
个过场,或是形式一下而已,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不能抱有这样的心态,需要一份勤勉,一份踏实,一份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教师层面
1.转变思想真的很重要,境界决定眼界,教师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必须真真切切地引导他们外塑形象,内练真功。热爱这份工作了,对这份工作有一定理解有一定思考了,这绝对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提高工作能力,首先帮助他们了解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到底要做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了,再引导他们怎样去做好这些工作,这就牵扯到一个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了。
3.创设一种氛围,形成“先进光荣,后进可耻”的氛围,并有明显的精神和物质作为对于优秀班主任的奖励。
(四)学生层面
学生层面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德育管理者的思维、班主任的工作,上面三个问题有所改进了,这个问题可定会有明显改善的,这是前因后果。
1.要有一个定位:通过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人人都做谦谦君子。
2.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实实在在的校规,要求学生明确在校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以活动促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竞赛、评比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中切实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五)校园文化
由粗放走向精致。一走进校园,就有浓郁的教育气息,书香校园。
1.优化,在现有基础上浓厚校园氛围。
2.净化,强化日常管理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医院西药库房管理现状分析及措施 篇6
[关键词] 医院;西药库房;管理;现状;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6-01
药品不仅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具有康复保健的良好功效,是治疗和保护人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在医院治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药剂人员必须时刻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科学和合理,这也是药剂人员的主要职责。药品的种类较多,数量较丰富,不同药品的治疗功效不同,一旦用错药,将会直接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严格加强对西药库房的管理,对药品的流通以及贮存过程进行合理的跟踪和控制,保证药品的安全,避免药品过期失去效力。
1 医院西药库房管理现状分析
在医院西药库房中,由于存储药品所必备的湿度调节器等设施比较缺乏,导致药品存储的温度、湿度条件难以达到相关规定和要求,给药品的合理存储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在药品的拆零管理中,不能有效及时的进行拆零记录,导致药品标签以及存放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另外,拆零药品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如信息不完整、药带不规范以及卫生状况差等很多问题,给西药库房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之处。
2 提高医院西药库房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对药品储存条件的重視 医药药品是具有高质量特征的特殊商品,其储存条件必须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储存条件以及规定时限直接影响着西药药品的质量,只有存储条件达到了相关规定和要求,才能确保西药药品的药性质量。如果储存条件不达标,且时间多长,超出规定的实效,将会降低西药药品的药效,使得其药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甚至使得西药药品变得具有毒性,导致其不能继续用于治疗。国家对于西药药品储存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在西药库房中,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10度到20度之间,最冷处的温度大致为2度-20度,常温条件下为零度到30度之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同药品对于储存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常温条件下储存的药品,不能在室内温度或者低温状态下进行储存,而且配备一些储存仪器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温度湿度仪器、防潮架和冷藏设备应该合理的配备和使用。
2.2 科学合理的对药品进行拆零 在医院西药库房管理中,对药品进行合理的拆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对药品合理的拆零,才能满足药品的需求。通常条件下,药剂人员会将包装完好的盒装以及原瓶装药品通过外用药袋或者袋装的形式让患者进行使用。药品标签对于明确药品的种类十分重要,妥善的进行药品标签可以极大的便利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在对于药品标签来说,药品口服管理法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必须将说明书附在药品标签中,将附有原包装标签的拆零药品集中存储在拆零专柜中。医院在管理拆零药品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口服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对拆零记录进行建立和完善,拆零记录应该包括品名、产地、批号、规格、拆零日期、有效期限、操作人员签名以及复核人员签名等主要内容。同时,为了对西药药品的来源能够更好的掌握,药品购销记录可以和药品拆零记录巧妙地结合起来。如果发现拆零药品的信息出现问题或者不完整,应该按照口服管理法的相关要求,科学的标识药品的药带内容。医院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拆零操作台,通过使用一定的拆零工具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对药品进行规范的拆零操作,并做到对相应的工具进行定期的消毒,以便保证卫生安全,为药品拆零工作创造一个卫生、无菌的良好环境,减少甚至防治人为污染行为的发生。另外,对于具有冷藏、防潮、除湿以及防虫功效的设施,药剂人员也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设施的卫生和安全。
2.3 加强对药品有效期和特殊药品的管理 药品的药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进行安全的用药,直接关系到药品的疗效和患者的健康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药品有效期和特殊药品的管理工作。在采购药品时,采购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药品的有效期限,并且为了防止药品出现失效现象,应该进行定期的采购,做好能每周进行两次采购。同时在采购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变化、药品使用量、药品库存量、临床需求以及药品的供应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在充分考虑之后进行科学合理的采购并加以储存。并且验收药品时还必须严格参照质量检验制度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着重验收药品的产品规格、质量、数量、日期、规格以及有效期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发现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应该拒绝这些问题药品入库,且必须将这些药品和相关情况及时的向采购人员进行反馈,以便使采购人员能够及时和药品供货商进行交流,对这些问题药品的出现原因进行调查,并及时的进行退货更换,当所有药品经过再次检验全部达标之后,才能准许其入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药品出现过期现象,给患者带来用药保证,避免给医院和患者带来更多的损失。同时,管理人员也应该经常对入库药品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登记和处理,特别对于精神类和麻醉类药品进行重点管理和开箱检验,无论是大包装还是小包装,一律要进行清点和严格查验,以便保证这些药品的安全,防止其流入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3 结束语
总之,药品库房管理作为药事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医院的管理和后续发展问题。目前药品库房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给医院治疗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药品库房的管理,保证药品的药性和质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廖政邦.浅析医院西药库房管理现状与对策[J].医院管理,2012(14):125-126.
[2] 叶凤英.医院药库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探讨[J].今日药学,2010,(03):78-79.
广电网络整合现状及推动措施分析 篇7
我国对广电网络整合从最初的计划到最终的实践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在我国相关部门落实了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进程的政策后, 广电网络整合工作也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很多区域在进行实际工作时, 发现其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利因素, 导致其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所以广电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的探索, 找寻有效的措施对此进行改善, 为广电网络的整合做良好的保障。针对整合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一些区域虽然已经实现了整合计划, 但是都各自为营, 只能顾全本区域的情况, 无法从大局上进行考虑, 最终导致没有将广电网络整合的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
1 我国广电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不清晰
广电可以说是我党的喉咙, 对于宣传我党落实的政策、方针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一定要坚守正确的舆论目标, 将其宣传的作用作为产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传媒领域作为文化传播的有效工具, 要保证其能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其产业的属性问题属于后者。在2001年时, 我国领导人员在对某一杂志社进行视察时明确指出, 媒体不仅需要将党的喉咙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 同时还要坚持走自我经营的道路, 将产业的优越性全面的展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媒体也从原本的事业化向企业化不断的进行转变, 但是因为多方因素的制约, 导致转变的道路走得十分艰难, 并不能真正的实现企业化模式。同时我国广电系统一直坚守的国家政策宣传、广电事业建设、行业管理三者融为一体的传统管理模式, 使得相关政策不能有效的开展, 导致广电网络在整合过程中受到政策的制约。
1.2 体制不顺
我国广电管理是层层分化的, 从中央到地方一共可以分为五个级别, 同时每一级别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经营管理方式, 虽然, 我国对此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整, 但是仍有很多地区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改善, 仍然各自为营, 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的稀少, 都是针对自身的利益进行问题的考虑, 不能站在整体的大局上进行考虑。由于此现状, 各个区域不能良好的交流, 导致信息的传输受到很大的阻碍, 与社会现阶段的信息输送要求有着巨大的矛盾, 同样对于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这种现状必定会造成我国资源的极大浪费, 导致竞争非常混乱, 最终难以实现我国对广电网络整合的要求[1]。
1.3 资金不足
资金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必要保障, 资金不足也是一直困扰我国广电工作人员的重大难题。以往我国广电只能够自给自足, 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获得活动的资金, 同时还会向银行借用大量的资金来保障其正常运转。因为广电事业对于资金的累积是非常缓慢的, 而且银行的借贷也是有利息的, 如果本身的收入不能够有效的增加, 那么借贷的额度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因为广电事业本身具有的特性, 所以对于外界资金的融入也是非常的慎重, 很多地区的广电行业收入要远远小于开支, 一直处于资金的亏损状态中。
2 广电网络整合推动措施
2.1 网络整合手段
首先要利用行政手段, 在二十世纪末期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的一系列建议, 其中也明确的指出了我国广电行业日后要走的道路, 那就是网台分离, 行政与企业相分离的发展道路, 这是加快我国广电发展促进我国广电整合的重要相关文件。广电本身具有的特性导致网络整合不能只是依靠对市场进行调节来实现, 同时还必须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来进行辅导。利用行政的力量为广电整合扫除道路上存在的阻碍, 对于所得的网络资源都要重新的进行合理的配置。对于我国的各个区域来说, 虽然会造成一些经济利益的损失但是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上观看, 只有进行广电网络的整合, 才能使得我国所有的广电网络统一起来, 形成一定的规模, 才能更好的面对日后的发展问题。行政手段对广电网络整合的有效措施有以下内容:要提升对广电网络整合的重视程度, 建立整合工作的领导队伍, 对整合工作的进展进行监督和有效管理, 要将责任落实到实处, 要严格的保障, 即使在整合期间电视的正常运行不受到干扰, 国家的利益也不会受到损害, 信息的传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2 技术保障
广电网络整合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 所以, 做好技术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点要快速的进行有关电视网络、数据广播等技术的规范性要求, 并且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因为, 我国地域辽阔, 一个区域内就可能存在着上百个甚至是更多的网络系统, 所以, 对其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能够对其进行约束和衡量。我国对于电视频道的划分上指定了相关的标准, 为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但是在信息数据的传送和网络方面还没有相关的硬性要求, 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数据的传送, 因为传送的方法、类别众多,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虽然相似, 但是因为信息的保密要求, 各个终端在程序的设定上都设置了一道防线, 使得很多程序都不能有效的应用。
我国的广电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有的资金渠道, 和国家的福利政策进行资金的融入, 获取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的资金, 从而为我国广电网络整合做好资金的保障工作, 不断的创新和优化网络技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广电网络进行整合, 加快我国广电网络整合的进程, 使得广电网络的服务能够更加的科学, 服务内容更加的丰富, 服务的方式更加的专业。
3 结语
我国因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科技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等原因, 我国拥有的电视机数目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电视也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娱乐的重要工具, 所以加强广电网络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能够促进我国广电领域的发展, 有效的缩短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的距离, 将信息资源的价值通过广电领域真正的发挥出来, 广电网络整合是我国广电领域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是我国广电领域寻求发展的首要任务。
摘要:数字电视发展的速度很快, 我国也渐渐步入了数字化的时代, 必定会导致我国的广电网络进行整合, 从而更好的展现我国电视技术不断发展中所取得的良好的成果。但是对于整合过程调查发现, 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严重的制约我国广电网络整合的进程。本文首先对广电网络整合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希望能够对推进我国广电网络整合进程有所帮助, 促进我国广电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广电网络,整合,推动措施
参考文献
现状分析及措施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现状,问题,对策
某电力企业是一家集“发、供、用、建、管”于一体的县级地方供电企业。在公司被托管后, 在市供电公司的领导下, 以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为切入点, 按照“理顺体制、规范管理, 以人为本、效能优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企业在不断接受乐电新的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同时, 在劳动用工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人力资源现状
(一) 公司劳动用工的基本情况 (如表1) 。公司截至到2013年2月28日总员工人数为1315人 (含农电工336人, 内退职工70人) ;其中男职工982人;女职工333人。年龄结构:55-60岁105人;50-54岁145人;45-49岁293人;40-44岁324人;35-39岁179人;30-34岁150人;30岁以下119人。学历情况:本科49人, 大专305人, 中专97人, 高中509人, 初中以下355人。专业技术职称:高级职称14人;中级38人;初级143人。员工技术等级:高级技师12人, 技师95人, 高级工389人, 中级工268人。
由表1可以看出, 公司员工年龄在35岁以上1046人, 占79.54%, 公司员工年龄结构偏大严重。学历中专以下864人, 而且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低, 员工素质普遍偏低。
(二) 公司劳动用工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办理。用工培训:根据员工素质和岗位要求, 实行职位前培训;职业教育和在岗培训。
劳动用工合同管理: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书。
保险:按照国家现行规定为职工购买五险一金及人身意外险种。
工作时间和休假:公司实行8小时工作制, 年休假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工资福利:公司实行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组成。于当月15日前以货币方式支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由于公司是个地方老国有企业, 职工人数较多, 公司员工年龄结构整体偏大, 35岁以上达79.54%;青年员工比例小, 35岁以下职工仅占20.46%。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数偏少, 高级职称占1.98%, 中级职称占10.1%, 高中及以下学历职工达65.70%, 职工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二是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某电气化工程公司, 属于电力施工企业, 电力施工具备施工企业共性, 又具有电力施工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专业性体现在工艺要求高, 流水施工、交叉作业多,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多, 对从业人员技术技能素质有一定要求。特殊性体现在工作任务随项目而定、施工周期短、地区跨度大;施工活动分散, 人员流动性大;施工环境差, 危险性大;季节性施工特点明显、项目临时用工数量多。在赶工期间, 一般施工企业的做法倾向于就地取材, 雇用当地一些劳动力, 人员没有经过遴选, 身心健康和技能素质没有保证, 给企业用工管理带来风险。
三是火电分公司关闭分流安置的职工400多人, 由于大多数职工所掌握的专业和工作技能与新岗位脱节, 加上这些职工分流时已在火电公司工作了20多年, 年龄已偏大,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下降, 不能满足新岗位的需要。
四是劳动用工不规范。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电力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企业用工编制尚不规范, 目前存在多种关系的用工形式, 如:公司正式工、农电工、劳务派遣工, 单从字面就不难理解其用工情况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 国家对企业劳动用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电力企业用工管理情况较以前好了一些, 但用工形式不规范仍未彻底解决[1]。
五是对农电工的使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目前公司有农电工336人, 占职工总数的25.55%, 比例偏大。
六是职工薪酬结构存在缺陷, 没有体现企业管理的效能要求, 对职工的激励作用较差。
七是《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即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从修改的内容看, 必将对企业的劳动用工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关于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问题、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三性原则”问题, 劳务派遣单位和接收单位连带责任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 新规定使得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成本和法律风险增大, 压缩了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空间。
三、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目前劳动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后的工作中, 首要思路是必须理顺工作机制, 优化管理结构。必须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企业劳动用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
(一) 理顺工作机制, 优化管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实施公司管理结构扁平化, 减少中间管理环节, 提高执行力。进一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 根据农电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农电工数量, 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农电工配置零增长, 逐步减少农电工的使用量。
(二) 建立以岗级薪酬制度为主的薪酬管理制度。提高薪酬对职工的激励作用, 促进公司工作效能和职工素质的提高。
(三) 加大职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加强对职工的技能培训, 以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 采取师带徒培训、岗位技能培训, 委托培训等办法, 缺什么补什么, 什么弱强化什么原则, 努力提高职工的素质, 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工作的需要。
四、对公司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劳动合同管理机制, 设立专人管理, 专地存放保管。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的审批, 确保填写规范合规, 针对不同工种进行差异化管理。根据不同工种特点, 辨识可能会碰到的一些用工风险, 并针对风险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 减少招工定岗带来的潜在风险。严格审查合同的条款, 特别是补充条款中劳动者备注的信息, 发现苗头, 及时与劳动者进行沟通, 达成共识。建立劳动合同信息管理系统, 依靠科学化、电子化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 及时更新劳动合同信息, 定期跟踪。形成人人有合同、合同形式因人而异, 合同内容因岗而异, 强调适合性, 不搞一刀切等不切实际的做法。
(二) 采取合适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条款, 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 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前提下,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签定这种劳动合同, 这种用工形式对电力企业来讲, 灵活性较大, 既可以避免不签订合同的违法情况, 也可以不用受固定期限限制的麻烦。对于季节性用工、工序施工、临时用工, 企业协商与其订立此类合同尤为合适。这样随着项目任务的完成, 合同正常终止。用工单位既无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压力, 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需要注意的是, 这类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三) 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监督管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人员, 就必须对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是否有营业执照等进行全面了解, 对劳务人员的合同签订、保险交纳、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监督。避免因审查、监督不到位导致对被派遣劳务造成损害而承担连带责任。用人单位与派遣单位应建立合作关系和构建信誉体系, 最大程度兼顾劳动者、派遣机构的利益, 避免不必要的劳动纠纷[2]。
五、总结
当前,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 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劳资矛盾常态化的特点。为此, 我国相继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规范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同时, 也给电力企业用工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特别是对于中小电力企业, 前期管理和经营模式落后, 制度规划不健全以及领导经验不足, 在接受国家电力公司改革时, 对于劳动用工方面更加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 只有依据实际和各种规章制度对电力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改革, 才能实现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宇.针对电力企业劳动用工形式的探讨[J], 中华民居, 2012-10-23.
郑州农资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篇9
听多了“富二代”、“贫二代”,我们还可以成为更加积极向上的“农二代”,不论是生活所迫还是真正被农资的魅力所吸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毕业生投身到农资这片土壤上,他们理论扎实、勇于实践,拥有毅力和韧性,满怀激情和梦想,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农业新突起的曙光!
一、农资市场现状及特点
目前河南省农资市场具有品种规格繁多、技术含量高、 季节性和地域性强、产地不一等特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经过对农资市场近年来总体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到,近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资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区内形成以郑州黑庄农资大市场为批发源头,网络全区各镇基层农资零售经营网点的农资产品经营格局。目前农资市场现状及特点是:
(一)农资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
辖区内常年农业生产使用各类肥料25万吨,使用各种农作物种子12.5万吨(其中小麦种子110 000吨,玉米种子700吨,水稻种子800吨,油菜种子50吨,其他农作物种子30吨),使用农药3 873吨,使用农膜1 368吨。常年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资总量中除了仅有近400吨的农资产品由本地农资产品生产企业直接生产供应外,其余空缺的农资产品总量常年依靠从省外采购供应。从近几年对农资市场供给数量的调查情况显示,每年农资产品供给总量基本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如果遇到农资产业政策调整和自然灾害等特殊年份,农资产品的供应总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会出现部分农资产品供应量不足的状况,但受市场的调节,供给不足的农资产品会迅速被另类农资产品所替换,所以,基本能够保障区内农资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
(二)农资市场经营网点众多
近几年来,辖区农业执法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河南省植物保护条例》 等法律法规设定的条件依法签发农资产品经营资质和证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具备农资经营条件的商户越来越多。目前,全区境内常年稳定的农资经营网点已达到500家,部分农业大镇农资经营网点多达70家,如中牟县白沙镇。这些网点主要分布在城镇主要街道、交通比较便利。农资经营网点的不断增加,客观地讲能够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网点如果不能好好地管理,也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农资经营替代产品较多
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农资产品的经营者多年来在打“产品战”,优势明显的农资产品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被农民认同后,市场上迅速出现了类相似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辖区内常年农资市场供应的农药品种数量达700多个,水稻品种达50个,棉花品种110个,玉米品种60个, 小麦品种达90个、油菜品种达80个、肥料产品达130个。 上述各类农资产品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品性状相似,增产能力相当,防病治虫效果雷同。这些替代产品的出现,对经营商而言,他们看准农民识别农资产品能力不高,就通过产品改头换面、与厂商联合运作后投放市场,牟取高额利润,达到经营赢利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经营理念的引导,辖区常年的农资产品经营数量逐年攀升,农资产品竞争激烈。
(四)农资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长期的农资经营活动,辖区内形成了农资经营网点多、 经营品种乱、市场价格不稳等状况,给辖区的农资市场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一是市场上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的农资产品。二是经营的农资产品品种数量较多,导致境内滥用、滥调、盲目推广违法农资产品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农业执法经费短缺,装备落后,制约了农业执法工作的开展。四是少数农资经销人员隐避经营违法违规农资产品的现象等等, 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农资市场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
1.种子经营主体。依据《种子法》的规定,辖区目前种子经营主体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本地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 (包括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区农业局按程序审批的合法企业), 共15家;第二类是经营登记不再分装的小包装种子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共302家;第三类是违法生产和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他们大都打着发展“订单农业”,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送科技下乡”等名义经营种子。售违法种子。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种子市场管理秩序,同时干预了合法经营者的正常经营。尤其是在偏远的地方,游走的个体经营现象更为严重。
(二)农资产品经营行为不规范
随着农资法律法规逐步修订完善,农资市场的管理突出了依法管理这个重心。而区内的农资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一方面受农资产业政策的调整,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不依法生产经营合法的农资产品的现象;另一方面,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生产经营一些违法的农资产品。再一方面, 随着农业人员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越来越注重农资产品的品牌, 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傍名牌”的农资产品、随意夸大农资产品的性能、盲目宣传、推广和经营,谋取高额的利润。
(三)农资市场体系建设不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农资经营行业的人员达3 200多人,为全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工作。但是,农资市场体系建设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资市场硬件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农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农资经营人员把农资经营当作谋利的手段,只讲埋头经营,不讲售后服务,没有很好地将农资经营与服务结合起来。三是农资市场诚信服务体系不全。主要原因归结于经营者素质不高,对产品的质量意识不高,如果出现质量纠纷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这在某些方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区内还需要完善农资市场体系建设。
(四)农资市场监管措施不到位
农资市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弄虚作假;“傍名牌”、滥引滥调、盲目宣传、推广和经营违法农资产品的行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管制。二是经营的农资产品出现多乱杂的现象;农资市场产品经营“鱼目混珠”、低档次的替代产品层出不穷。三是农资产品经营档案不全。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我区农资市场管理的正常秩序,而且也加重了农民生产投入负担。 所以区内必须加大市场的监管力度,落实农资市场管理的各项措施,使我区农资市场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农资市场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农资经营网点
农资行业的发展对农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情况下,辖区内农资市场对农资经营主体的门槛要求过低,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建议从法律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农资经营主体的“经营门槛”,进一步提高农资产品生产经营的许可条件。首先严把生产经营人员素质关;其次是制定和完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机制,明确规定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农资产品的种类的条例,以及违犯条例的惩罚措施;从法律法规上制定违法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承担的责任。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才能有效地规范农资经营网点的合法地位,确保各农资网点的发展。
(二)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
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和动态的管理过程。法律法规授权的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严格实施依法管理,加强正面引导,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
(三)加快农资市场体系建设步伐
一是农资市场体系的规范建设离不开专项的建设资金, 确保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市场硬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二是抓好农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要建设一个明码标价、公平合理、质优价廉的农资超市服务体系。三是组建农资行业协会。 农资行业协会的搭建可以引导农资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四是着力构建农资市场运行体系。重点是搞好农资大市场专业化市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立项,力争建成一个功能齐全、服务有力、诚信经营、管理有序的专业化农资大市场, 形成有机统一的农资市场运行体系 。
(四)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
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大农资市场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是全面净化农资市场。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快执法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农资市场集中整治和专项整治活动,打击各种违法生产和销售农资产品的行为。二是抓好产品源头管理。重要抓好农资产品的品种管理,全面掌握农资产品来源渠道、质量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的产品信息情况。三是开展市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突出监管重心, 依法严肃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经营违法农资产品的行为。四是抓好农资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的建立。确保农资产品流向清晰,便于出现农资质量事件加强追溯管理。 五是强化农业执法服务功能。重点是扶持农资连锁经营发展,抓好“打假与扶优”相结合,引导农民选购优质农资产品,同时及时处理各类农资质量纠纷事件,营造良好的守法经营环境。
总结
基层农资建设是一件为人民服务的好事,得民心、顺民意。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仍然要坚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工作,构建和谐农资市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摘要:农资产品质量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农资打假工作高度重视。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一个健康规范充满活力的农资市场做支撑,其产业地位肯定孱弱,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劲肯定不足,从业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肯定不高,如果长此以往,农业产业在国家的基础地位必然会动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篇10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 其中主要的决定性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就不能很好的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就会在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 没有严格的施工标准管理就会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就会使事故的责任无法明确。造成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原因有很多种, 其中在制度方面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对建筑工程管理要求的系统的法律法规文件, 甚至没有法律法规对工程管理的实施准则做出规定, 导致建筑工程单忽视对管理制度的制定。在管理方面体制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是建筑工程单位为了节省工程成本, 没有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做出充足的资金分配, 在管理中经常随意的消减工程管理人员, 导致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不能把工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 我国的工程建筑的主要模式是承包、分包模式。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建设单位和承包企业共同对建筑工程负责, 其中承包企业主要负责工程的建设, 建设单位则主要负责工程的监督管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属于承包企业, 具备足够的施工技术和操作水平, 但是却不能及时的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对工程管理的意识。监督管理人员属于建设企业, 其本身的职业素质决定监督管理人员不能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存在的不足, 不能的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科学的管理。在小型的建筑工程中, 工程比较简单, 涉及的方面不广, 对施工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低, 现行的管理模式还能够驾驭。但是在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建筑工程队专业性要求提高, 工程的工序增多, 施工工序变得复杂, 现行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就会暴露出其本身的问题, 客观使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耗费一定的财力人力, 但是却达不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要求, 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1.3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职业素质较低
我国的建设企业为了节省工程成本, 在工程管理人员上很少很选择针对具体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很对时候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 导致了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跟不上管理工作的要求。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执行者, 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 直接会影响到其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效果。在我国建筑企业中, 企业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 忽视管理人员的作用, 在管理人员素质当中, 大多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职员。企业的这种对管理人员的不重视是造成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职业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
2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加强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建设
在建立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方面, 企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 在工程建设的建设程序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上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在工程建筑开始之前, 对于法律规定的审批环节, 要及时的把相关的材料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工程审批, 在相关部门的审批结果没有下来之前不能擅自动工。相关部门驳回审批时, 要仔细查看相关要求和驳回的原因, 将存在的为题解决之后再进行审批。在工程竣工之后, 要交给专业的建筑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审查验收。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工作的划分, 明确项目领导、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 把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保障, 给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在管理工作进行中, 要做好监督和检查, 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
2.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 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给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都带很大的便利。在建筑工作管理工作当中, 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 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是企业实现建筑工程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 很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醒目的计算机软件相继被开发出来,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从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到工程的竣工验收, 都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给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管理平台和管理资料的支持,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3加强对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的管理力度
在整个工程过程中, 有一些环节的管理直接关系的工程的经济效益, 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对这些环节的管理工作, 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些重要的环节包括工程的成本、工程的施工安全、工程的质量等方面。加强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要做到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避免资源浪费而加大工程的成本。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施工现场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呃主要地点, 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就能有效的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 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要求施工, 避免因为施工人员的施工失误给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3结语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吕肇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优化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风, 2013 (21) :153.
[2]李永华.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05) :75-76.
[3]刘建英, 蒋永前.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10) :222-223.
商场空调系统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篇11
【关键词】商场空调;系统问题;改进措施
Situation mall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Wang Yong-jie
(Hebei sen BaiY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purchasing power and more intense, a lot of medium-sized shopping malls to more customers. In order to give customers a comfortable shopping environment, and medium-sized shopping centers are equipp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mall'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s mal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Conditioned shopping malls;System problems;Improvements
1. 商场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客流量难确定性。
商场空调常采用一次回风集中式空调系统,其空调冷负荷一般由室内冷负荷(室内冷负荷由人体、围护结构、灯光和设备形成)、再热负荷和新风负荷三部分组成,为了避免冷热负荷的相互抵消,节省能量,很多商场的空气处理没有设置再热设备而采用大温差送风。在室内负荷中,人体负荷占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受客流量(包括商场内的工作人员,但工作人员一般变化不大)的影响;而新风冷负荷也主要取决于商场内的客流密度。因此商场内的空调冷负荷受客流量的影响较大。很多认为,商场空调冷负荷中由于受客流量影响引起的冷负荷(包括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两部分)占70%以上。商场的客流量主要取决于商场所在的城市、商场的规模及位置、季节、营业时间段、经营商品的种类、楼层及服务等,因此,设计人员为计算商场的冷负荷,在确定商场的客流密度时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计算出来的冷负荷难免有失偏颇。当客流量比实际取值偏小时,房间内温度偏高,空气陈旧也就在所难免;反之,当计算过于保守,客流量取值偏大,所选设备的型号也偏大,设备数量偏多,也难免造成部分冷水机组常年闲置不用。
1.2 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商场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1)因为没有定期的保养维护和清洗送风管道、空气处理机组等的污染十分严重。几乎所有空调组成构件(如过滤器、表冷器或喷淋室、热回收器、风机、消声器和管道)都变成了污染源。管道、空调箱、过滤器等提供的温湿环境极易生成挥发性微生有机物(Microbial 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简称MVOC),成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IAQ 的罪魁祸首,最终将导致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大楼并发症(BuildingRelative Illness 简称BRI、多种化学物过敏症(Multiple ChemicalSensitivity,简称MCS)等等。同时送回风中挟带的棉絮等物质积聚在管道四周,减少了风道的净面积,增大了阻力。也使系统的运行费用增加。(2)送回风口长时间不进行维修保养,致使某些送回风口的百叶格栅、散流器等的固定松动,随送回风气流振动发出噪音;回风口的过滤器常年没有更换,过滤器失效。(3)部分商场没有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或者其自控系统不够完善,设备的选型匹配存在问题,导致新风比、冷冻水量、冷却水量的变化没有随着季节、室内负荷的变化而同步变化,水泵、冷水机组、冷却塔、风机等设备与电机不匹配,存在大马拉小车和自产自销的现象,运行费用高。
1.3 空调系统的分区不合理。
对于大中型商场,特别是中间楼层商场的内区,基本没有什么耗热量。但很多设计人员在进行空调设计时,冬季将整层商场的热负荷全部按面积进行分摊,没有对空调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区;或者在热负荷的计算中,过于保守,对于室内的照明、电梯等设备的散热量没有考虑,认为商场在冬季只有散热量没有得热量,致使商场的内部在冬季没有任何散热的情况下送热风,造成内区过热。也有些商场虽然进行了内外分区,但冬天内区的供冷没有利用室外的冷源而仍利用冷水机组,造成冷水机组年运行时间长,能耗大。甚至有些设计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计算,完全凭借其经验取值或者指标法进行估算。
1.4 设计过程过于保守或冒进。
部分工程设计人员过于“保守”,认为设备选大了比选小了好,夏季室内温度低了比高了好,冬季室内室内温度高了比低了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整个计算过程的每一步,从冷负荷的计算、设备选型及管道的水力计算等各个方面都乘以安全系数,取值偏高,最后为了“保险”又对设备进行无原则的放大。结果是管道管径过大,水泵的扬程流量过大,每台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偏高,水泵及冷水机组的台数较多,占用了大量的空间或造成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困难,初投资高,设备的运行偏离了最佳工作点,并且运行调节困难。如部分商场的冷水机组常年不能满负荷运行、水泵等设备的闲置、冬季温度便高等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但在某些情况下又过于“冒进”,如在新风量的取值、冷却塔等设备的布置选型时叉太冒进,结果造成新风量不足,冷却塔的噪音、飘水、含菌等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太大,冷却水水质对换热设备的影响考虑不足,使换热设备结垢严重出力不足。
2. 针对商场空调系统问题的改进措施
虽然目前商场空调通风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尚可不必大改大动,那样不仅影响商场营业,经济损失大,而且投资费用也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商场空调系统基本能满足需要。
2.1 科学确定客流量。
客流量是商场空调室内冷负荷和新风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确定客流量的大小,应进行充分的调研,特别是对相同消费水平、所处地段位置相近和相同性质商场客流量的统计调研。一般情况下,在空调供冷期商场客流量峰值出现在“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前后,空调供热期商场客流量峰值出现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室外温度最高的七、八月份是商场的淡季,客流量只为峰值客流量的30%~50%。
2.2 加强对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1)加强对送风管道、空气处理机组、过滤器、表冷器或喷淋室、热回收器、风机、消声器等空调设备的定期清洗、消毒或者更换。特别是对作为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咽喉的空气过滤器的更换或者清洗,降低室内空气的含尘量。对空调设备的定期清洗已经被实践和理论证明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方法。
(2)加强对送回风口等设备的定期检修,防止由于长久失修而引起的固定螺丝脱落、锈蚀、风口的振动等问题,并定期更换回风口的过滤器,防止回风管道积尘。
(3)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室内外空气焓差的相对大小,自动调节水泵、风机、冷水机组、冷却塔、新风阀的开度等相关设备运行情况,使空调负荷与设备的运行处于最佳匹配,泵、风机、冷水机组等的运行处于高效工作区。夏季当室外空气的焓值低于室内焓值时,采用全新风方式,以节省能量并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虽然提高了初投资,但通过运行过程中的节能,一般在4~5 年可回收全部投资费用。
2.3 对空调系统进行合理分区。
商场中货架比较高且密集,可以认为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或者耗热量都在商场的周边进行,对商场内部造成的影响忽略不计。这样对大中型商场的空调系统可以进行内外分区,一般选取距外围护结构4~6 米的范围作为外区,如果在商场的周边有办公用房或者出租等其他用房,也可以将这些周边用房作为外区。进行分区后,内区只有设备、照明等的得热,而没有散热,因此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为了节约能量,自深秋到次年初春,内区可以利用室外的空气直接自然供冷(Free Cooling,又称为免费供冷),其费用只是送排风机的运行费用,这可以降低冷水机组的全年运行时间,大大减少运行费用。同时对于内区排风中的余热可以进行回收:(1)利用全热换热器预热外区的新风,夏季对室外的新风进行预冷;(2)冬季外区的供热如果选用风冷热泵型空调机组的,也可以利用内区排风的余热,以改善热泵的运行工况。
3. 结束语
在大中型商场空调系统中,只有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的解决问题,才能使购物人群满意的购物,并进一步推动商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传宝.某商场空调系统现状的分析及改进[J]. 工程建设与设计,1999(07).
[2] 余晓明.某商场中央空调系统现场测试及故障分析[J]. 制冷技术,2006(14).
[3] 亓玉栋.商场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J].建筑科学,2007(11).
林政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强化措施 篇12
1 林政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林地面积广阔, 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得到了持续的加强, 宜林荒山已经基本不存在, 林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也使得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资源的储备量到了提高, 在对林业工作的重视之下, 森林防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目前林业发展十分迅速, 现有的管理工作水平还不能跟上林业发展的脚步, 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人员和设备的投入, 使得森林防火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
2 林政资源管理缺陷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位于世界的前列, 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 对林政资源进行管理, 预防火灾的发生, 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十分重要。目前, 我国林业发展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 但森林管理工作仍存在着几点不足, 需要进行改进。
首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总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 只注重林木的种植, 林地面积增加了, 林木也成林了, 但林地的管理没有跟上, 树木的具体生长情况被忽视了, 造成林分质量下降。一些地区种植一些不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树木, 使得树木生长情况缓慢, 甚至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另外,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忽略了森林中林木层次的存在, 通常是一片林地只种植一种树木, 造成森林质量不佳的现象愈发严重。这种情况下会使得森林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森林质量有所下降。
其次, 我国森林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日趋完善, 但其机制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一些基层乡镇, 还存在林业管理没有独立建制, 受权执法主体不明, 监管环节受限于执法权限, 疲于应对林木林地的违法事件。为了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降低林政资源的破坏率, 需要对森林监管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对乱砍滥伐等现象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 使得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
再次, 目前我国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还不够严谨, 对于资源的权属问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导致林地纠纷事件经常发生, 林政资源管控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 需要对林地划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分类经营工作进行强化, 明确林地经营使用范围。另外, 在管理人员的使用上也存在着问题, 大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 确保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作出合理的判断。
最后, 相关部门需要对林木林地权属单位森林火灾的防范意识进行加强,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 对于火灾的防范技术和发生火灾时的处理方法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目前, 森林火灾发生时所使用的灭火器具还不够先进, 不能够及时快速地对火灾进行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也不够明显。因此, 需要对设备进行研发和改进, 引进先进的防火设备, 提高森林火灾防范等级。
3 林政资源管理强化措施
我国目前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可能会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隐患。因此, 对于上一部分所提到的问题, 以下是几点强化林政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
森林防火工作需要从上级部门的领导做起, 有关领导需要起到表率作用, 对于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要承担起需要承担的责任。根据国家对于林政资源防火工作的相关规定, 对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防火知识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起责任制, 将监督工作分配给具体的部门和人员, 落实网格化管理, 做到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职责负责。在监督工作的具体落实过程中, 要配备专业人员和专业的器具、机械设备, 使得防火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1]。对于火源更要实行严格的管控, 消除一切引发火灾的因素, 消除火灾隐患。
3.2 完善森林防火系统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工作, 利用人为方法来进行火灾防范和治理工作是十分不现实的。对此, 需要对火灾防范方法进行改进, 并引用现代化新型设备, 如目前使用的森林防火定位系统, 令森林防火工作跨前一大步, 提高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的完成度, 对林政资源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与分析, 使得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信息化、现代化。但定位终端设备在实时监控森林资源的过程中, 还存在容易掉线不在网状况, 需完善森林防火系统, 可以对火灾突发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定位, 为火灾的处理工作带来便利[2]。
3.3 建立专业化的森林火灾救援队伍
众所周知, 森林火灾的救援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对救援人员的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救援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需要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 在人员的选用上, 需要选择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并且定期对于救援队伍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巧的培训, 使得救援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救援知识,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火灾扑救。另外, 需要配备专业的防火器具和防火设备, 成员需要熟练掌握防火仪器的使用情况, 规范进行火灾救援, 使得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救[3]。
3.4 完善法制建设
我国对于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而对森林防火的意识高度也可以从相关的森林法规中得以体现。林业资源的保护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执行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森林火灾防范工作还存在着法律法规执行不严格的情况, 导致许多隐患的存在, 从而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为了进一步完善林政资源管理工作, 需要完善相关的法规, 建立一个严格执行的法制监督机构, 使得工作人员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能够端正态度, 提高森林管理水平。
4 结语
森林火灾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 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此需要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如何做好森林火灾的安全防范工作是目前林业部门正面临的重要难题, 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制度管理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 能够有效防范及处理火灾。森林防火工作对于国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务必要完善林政资源管理工作, 保证森林安全。
摘要:森林防火工作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从上级领导到群众都意识到了森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 也自觉参与到了森林保护工作中。由于森林火灾的频发使得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能够保证森林免受火灾的危害,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不断提高林政资源管理水平, 避免严重火灾的发生, 保护森林财产安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林政资源管理的现状, 对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隐患进行分析, 并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关键词:林政资源,森林防火,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俊俏.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J].农业与技术, 2015 (24) :103.
[2]李爱荣.林政资源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园艺, 2014 (14) :227.
【现状分析及措施】推荐阅读:
我校道德修养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09-10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分析及完善措施10-06
现状及特点分析06-19
现状及对策分析07-10
现状调查及分析10-13
腐蚀现状及趋势分析05-09
发展现状及分析10-05
司法鉴定及现状分析06-28
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09-29
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