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2024-07-19

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精选12篇)

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篇1

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 是稳定民心、稳定大局的产业[1]。农业机械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民群众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农业机械数量的不断增加, 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稳定农村社会安定团结、建设和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 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农机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 在农机作业领域, 围绕耕地作业、收获作业、播种作业, 由人畜力田间耕作方式向干旱地铺膜保水保墒、滴灌渗灌施水抗旱、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作业方向迈进, 由粮田作业向有固定障碍物的果园等多产业进行机械作业生产方向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向多种农作物品种精细加工方向迈进。在农业机械动力领域, 机械由低功率向大功率方向发展。在作业生产环境条件许可下, 群众积极购买或更新使用新型的农业机械, 机具种类、数量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在不断的增多[2]。

2 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农机安全监督方面, 监督手段单一, 监督措施缺乏力度, 新机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群众安全意识较低, 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 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发展, 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长。因此, 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 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 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来加强依法管理体制, 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户遵守法律法规, 进行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安全生产, 但仍然存在不可轻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3.1 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 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设施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虽然已纳入法规管理, 但还没有出台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对这类大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3.2 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 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行政村对农业机械作业生产的动态活动情况了解掌握的比县乡2级更全面、更清楚, 可是在村里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 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 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 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 在实际管理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 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3 农机安全性能差

近几年来, 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左右。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 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 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 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 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 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 给出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

3.4 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农民进城务工已是新时代的主流, 留在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一代, 文化水平低, 安全生产意识差, 法律政策意识淡薄。为了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 节约生产成本, 切实增加收入, 势必要让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经营使用农业机械, 搞好农业生产。由于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 不能诚恳地接受农机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 出现逃避、躲藏等不愿接受安全管理的不良行为。

4 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4.1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

要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全面依法管理, 依据政策规定扶持发展农业机械,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现有农业机械管理法律法规基础上, 全面研究制定出台与各类农业机械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另外, 对农业机械按种类、生产出厂的技术规格要求、材料的属性等内容综合测定, 并依法明确规定各类农业机械或重要零部件的最长使用寿命, 以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机具的安全使用, 以免使到报废期的农业机械在市场上买卖流转或继续投入作业生产, 从而以健全的法规政策机制来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4.2 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

从国家到县级都专门设立了农机监理机构, 配齐工作人员, 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进一步明确乡村组织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配齐人员和设备, 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真正全面地掌握和监控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生产情况, 从而以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来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生产[3]。

4.3 完善统一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为了管理好本辖区的农业机械, 从上级到下级都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农机安全执法活动, 按照管理职权和范围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贯彻落实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 为了全面准确公正的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安全管理规定, 要进一步完善对县乡农机管理单位的合理规划和设置, 统一管理体制, 统一工作职责, 统一人员管理, 规范行业形象, 规范执法行为, 规范办事程序, 从而以完善统一规范的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来促进农机法规政策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

4.4 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

为了杜绝使用年久的农业机械继续投入作业生产, 鼓励社会上成立合法守信的废旧农机收购站, 国家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联合扶持和监督废旧农机收购站, 以保证废旧农机收购站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国家也要对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机户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 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报废, 进一步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观念, 教育群众遵守国家的安全管理法规, 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投入使用的认识水平, 从而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农业机械安全良好的运转。

4.5 加强宣传, 提高广大农机手的业务素质

农机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农机安全监督职权和依法管理权的职能单位。农机监理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监理员业务技术和熟练的机车操作。所以, 农机监理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机监理员业务培训, 加强农机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法规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提高农机监理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 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服务。

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人们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是调节农机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可以通过举办农机员培训、驾驶员考证培训、农机修理工培训等方式, 培训各类农业机械操作手, 进一步提高农机户的操作使用维修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安全作业生产意识[4]。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要特别强调安全宣传教育, 坚持安全教育领先于法规管理, 并寓于法规管理中。

摘要:就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以期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瑞新, 阚建华, 朱云才.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 2006 (5) :26-27.

[2]杨锁红.泾川县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 (10) :32-34.

[3]黄和祥, 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 2005 (3) :39-40, 43.

[4]黄宁.浅谈新型农业机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示范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6) :113-114.

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篇2

为了加大农机生产的安全管理力度,我国已经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是,因为农业的生产范围主要集中在农村,这种分布地域极为广泛,进而也就导致法律法规的不具有必要的针对性,其应有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诸多地方政府忽视农机生产安全隐患,也没有根据相关的法规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完善,而农民自身也缺乏充足的知识文化素质,农机技能的水平也不高,在缺少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会抱着侥幸心理钻法律的空子,这势必会使农机生产的安全隐患增加。

1.2农业机械生产安全监管部门的建设有待完善

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 农业机械;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26

1 镇雄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安全隐患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多项惠农政策的出台,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购买及使用农业机械(以下简称农机)的积极性,进而使农机数量极速增长,并呈现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给农机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随之产生农机安全隐患。

1.1 田间作业机械操作的安全隐患

目前,田间作业机械还未被纳入牌证管理,操作人员同样也未被纳入培训考核发证的范围内,所以田间作业机械管理现在还是个盲区。此外,现在所生产的大部分作业机械,尤其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农用微耕机,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农村,加工农副产品的机械数量多、分布又广泛,安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大部分操作人员没受过正规技术培训,安全意识较差。且基本是无证操作农业机械,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1.3 农村的道路运输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农机运输存在安全隐患是因为存在着“三差”。这“三差”是山区地理条件限制、文化素质较低及经济比较落后导致的。“一差”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农村经常发生驾驶报废车辆、疲劳驾驶、酒驾、无证驾驶、超速和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二差”是乡村道路路况比较差。一般是路窄弯子多,山高坡也陡。外加平时不注意养护管理公路,很大一部分农村道路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路况比较差,车子的安全性能比较容易受损害,这就加速了车子的“老化”,影响人们的安全出行。“三差”是车辆本身的状况比较差。农村驾驶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且保养意识不到位,只注重使用而不注重车保养和维修。

2 影响农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乡村、山区道路条件情况很差

镇雄县是一个山区的农业县,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县。县域内道路交通情况比较差,尤其是乡村道路。不仅里程长,而且路况还差,且山区路又窄,弯又多,山高坡陡,如果视线不好,驾驶员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生车毁人亡的特大交通事故。

2.2 酒后驾驶农用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且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这种不当行为处罚力度相当大。但酒后驾驶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比未饮酒要高出很多倍。所以,醉酒驾驶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2.3 违章驾驶及缺乏安全意识导致事故发生

许多农村机手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即使有些机手已经有驾驶证了,但侥幸心理普遍存在,无视交通法律法规,一切图方便,导致农机事故发生。

3 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监理的人员少而且装备比较差

镇雄县的农机监理机构设备比较差,装备不齐全。既没有先进的拖拉机年检设备,也没有上路执法的装备。拖拉机年检全靠人为经验来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乡镇上农机的监理人员少,全县一共有农机人员28人,县级的有17人,乡镇上11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农机技术人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农机监理人员还肩负了全县农机推广、培训及购机补贴等工作,很难有效地执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

3.2 农机的管理体制不顺

3.2.1 农机负责人员的队伍素质

一般来说,乡镇农机的管理人员都由当地的政府任命的。政府基本不过问大家的意愿,就是任意调换管理人员。但农机的管理要求技术性和政策性要强,这就得有一个学习熟练过程。农机管理随意调动人员,技术的熟练也就没有了,人员素质很难提高。

3.2.2 管理农机的人员积极性普遍不高

因为管理农机的人员基本是由当地政府任命的,所以他们认为只需做好政府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就可以了,管理农机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升。

3.3 “动、静态”管理分离,职位交叉

一般来说,农机部门只对上路行驶的拖拉机进行登记注册、培训等的管理,但是处理拖拉机驾驶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则由交警部门进行。这样就造成了“动、静态”管理的分离[1]。农机部门如果发现了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无权进行处罚的,只能教育。交警部门处理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时,又掌握不了驾驶人的相关信息,这样就给办公带来了困难。两者职位交叉了,就不能对农机驾驶进行很好的管理。

4 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思考

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以农机安全管理为主,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的活动,深入乡镇村组及学校进行农机安全宣传。在农忙季节,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标语等方式广泛的去宣传有关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强化农机驾驶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依据《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受县“垂直领导”,也就是说,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和调动以及编制使用是由县农机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的[2]。“双重管理”比较有利于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有素质的队伍,同时对国家的法规、农机政策的落实也有好处。

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农机监理装备。监理队伍素质高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乡镇部门要努力争取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增加管理人员的编制,更新农机的监理设备,最好争取让级部门对农机监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农机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

严查严惩违规驾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拖拉机驾驶者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同时,让那些没有年检过、无牌无证的驾驶人自觉去管理处注册登记并参加培训,拿到合法的驾驶证。

要对田间作业机械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进行牌证管理或登记管理。也就是说,在农户购买这些机械后,要去农机管理部门办理手续,挂上牌照,通过培训才可以进行生产。为乡镇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检测,及时排除农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机械的运行状况。通过这些来强化对生产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

要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机安全环境,就需要农机监管与服务并存。上级部门要注意加强对下级农机人员安全监管工作在业务上的指导,要注意提升他们的素质和完善农机装备。要建设好最基层的农机队伍,深入乡镇村组农机户。在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时,要对农机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的排除,要及时制止违章违规行为,从根源上防止发生农机事故。

参考文献

[1]姚良邦.农机技术培训现状分析[J].云南农业,2012(7):52-53.

[2]余学红.祥云县农机安全监理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2(12):49.

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篇4

一、农机安全存在的问题

1. 农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历史原因, 从事农机驾驶的多数是本乡本土的农民, 他们多数存在文化水平偏低, 后天继续教育不够, 这就决定了他们很少关注有关农机方面的安全教育, 更不会想到去学习农机驾驶方面的安全知识, 对于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更是无从谈起, 造成他们在头脑中没有农机驾驶安全意识, 农机法律法规意识更是淡薄, 这就从意识教育环节制约了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提高。

2. 农机作业环境存在危险因素

农业机械的使用, 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 做到安全意识极强, 规范操作, 才能极大地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危险事故, 从而保障广大农机驾驶人员和在场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大环境中, 只有切实保证人的安全, 才会真正做到安全高效, 脱离安全去搞生产作业, 是不符合客观规律, 也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只有真正做到杜绝一切可能影响到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 才能切实保证农机作业环境的安全。

3. 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存在不尽完善之处

随着我国农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有关农机方面的法规已经很多, 我国初步建立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框架,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但随着近些年农业的大发展, 有些早期制定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了新的形势, 不仅不利于农机的发展, 反而起到制约的作用。而且在新的生产实践中, 也存在和遇到了很多新的棘手问题, 也需建立新的法律法规去完善指导和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立法工作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应新形势, 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只有这样, 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4. 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比较落后, 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 历史欠账很多, 有限的资金只够用于维持基层农机从业人员的开支, 至于农机基础设施方面则无从发展, 更谈不到装备什么设施了。这就造成广大基层农机人员无心工作, 没有设施设备工作, 不能很好地学习新的农机知识, 实践掌握农机技能, 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服务就更是无从谈起。

二、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 要按照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重点突破的原则

如何才能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 必须做到因地制宜, 因为我国地域广大, 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特定情况, 只有针对不同情况, 做到有的放矢, 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区分不同情况, 做到分类指导, 重点突出, 专注于农机工作的主要方面, 下大气力, 真抓实干, 勇于开拓进取, 就一定能够使农机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更上一个新台阶, 取得显著地效果。

2. 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加大整治力度

农机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 只有加强日常管理, 强化农机安全工作常态化,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真真正正做到常抓不懈, 强化管理监督机制, 加大整治力度, 让农机安全工作监督检查深入人心, 切实得到广大农机驾驶人员的拥护, 做到心里时时有农机安全意识, 及时纠正和监督他人麻痹大意心里, 做到齐抓共管, 才会起到好的效果。

3.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针对广大农机从业人员比较缺乏安全意识, 麻痹大意, 存在侥幸心里, 忽视安全生产, 农机操作方面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的情况。我们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 做到大张旗鼓, 深入人心, 时时抓, 事事抓, 有针对性, 有重点的宣传, 教育广大农机驾驶人员, 做到要上岗先学习, 再考试, 最后考核合格才上岗。只要严抓, 狠抓, 强化思想意识, 让安全生产这根弦紧绷住, 才能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4. 加强农机网络建设, 充分保证基层农机安全

要想使农机事业做大做强, 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 在有规模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一定的网络, 让农机网络化的触角深入千家万户。而且通过网络化经营, 使更多人意识到农机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做扎实了此项工作, 才会充分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性, 让农机安全工作的大网铺的更开, 安全才能充分得到保证。

5. 抓好年度审验和坚持田检路查

农机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常态化, 但是重中之重是必须做好年度审验工作。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环节, 才能掌握主动权, 并且配合好田间管理和路面的日常检查工作, 做到随时随地监督检查, 不漏掉每个环节, 才能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切实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篇5

1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对农业技术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加强,有利于机械安全生产问题和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降低,有利于农业机械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保证农业机械的生产安全,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机械应用率的提高。

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2.1农业生产机械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整体上讲我国农业机械起步是比较晚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发展水平比较低,这也导致了我国建设农业生产机械安全监管部门相对较慢。即便有的地区已建立了相关安全监管机构,但整体监管区域较大,相应人员不充足,从而造成部门监管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合理的体现。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种各样新型农业机械的不断运用,容易造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对该农业机械产品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也无法对其安全问题作出有效的控制。此外,安全检查机构人手的不足,造成相关监管条例不能有效及时的传达到各地,尤其是通讯比较落后且地处偏远的地区。

2.2部分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监管机构中从业人员自身水平具有差异性,对相关安全监察知识的了解也存在很大差别,如果监管人员自身都没有发现农业机械产品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就无法对其进行监管。有的监管人员玩忽职守,没有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对安全监察问题没有引起重视,造成监察部门的整体职能无法体现。还有的监察人员在宣讲安全生产条例和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工作的过程中,只将其当做任务去完成,导致宣传效果的不佳。

2.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对某些农业生产机械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来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约束和限制。但目前法律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窄,疏漏地方也比较多,某些安全问题也就有机可乘,钻法律的空子。

3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想要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农业机械能够安全生产,就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机械的使用率,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实现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安全生产管理上可分为2个方面:农村基层管理部门方面,相关管理层和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业机械方面的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提升农业机械综合培训效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方面,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3.2转变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想要更好的运用到农业机械上,就必须对农业机械管理和使用人员的相关观念进行转变。传统“重使用,轻保养”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综合管理,保障农业机械质量,减少损坏几率,不断延长使用寿命。此外,相关政府部门需不断完善报泼和回收政策,加大回收政策的改进,以此来提升农业机械的报泼率,全面减少农业机械超使用期限的使用,达到农业机械生产中有效降低安全隐患的目的。

3.3完善相关基层管理网络,健全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需不断制定和健全农业机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安全生产管理在农业机械上有法可依。此外,加强农业机械基层管理网络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理网络平台,才能最大化的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效率。

3.4加大并落实农业机械生产安全的方针、政策宣传

要想从根源上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进行解决,就必须将出台的方针、政策深入到从业者的内心中。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者属于直接参与者,也是安全问题的关键。定期开展农业机械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讲座,规范从业者机械化操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生产安全意识,能有效避免农业生产安全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安全工作,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进行。

4结语

农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加大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投入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水平,认真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生产环境,才能为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浅析农业机械节能管理的主要措施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节能管理;主要措施

0.前言

随着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其节约能源的空间也相当大。从使用环节看,除了要加强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外,农机节能还应当注重减少不必要的功率损失。以降低农机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机作业效益。本文就农业机械节能管理的主要措施谈几点意见。

1.加强农业机械节能管理的主要措施

1.1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要把农机化节能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要利用多种媒体方式,广泛开展农机节能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机节能氛围,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农业生产耗能与节能减排现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节能工作方案和相关措施。要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动员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维修、安全监理等各方面的力量,密切与农业生产相关部门合作,整体推进农机化节能工作。要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主题宣传活动,利用下乡为机手办证时机广泛开展各类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绿色消费意识。

1.2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善装备结构,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适用、技术成熟、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服务周到的农业机械,积极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对农业机械进行细致排查和监测,根据有关法规,淘汰高耗能、重污染、已到报废但未处理的落后的农业机械,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开展“节能从我做起”的节能行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节能意识,提高农机人员整体素质。同时,按照节能的要求,大力宣传农机节能技术,积极倡导农机复式作业,增强农机手报废、淘汰高耗能及落后农业机械的自觉性,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机具逐步更新淘汰,建立节约促发展的新机制。

1.3推广机械化技术

积极争取上级各项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的新型农业机械,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节能农业机械,大力促进农机节能。继续深入开展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坚持市、乡、村层层召开现场会、演示会,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积极性。结合“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的开展,选择2至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机维修点作为示范点,推广农机维修节能技术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农机维修节能工作的逐步开展。大力推广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喷灌微滴灌等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

1.4做好农机燃油降耗工作

结合农机检审和三夏、三秋前的农机检修工作,组织专业农机技术人员,专门对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动力机械的燃油情况进行检测,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达不到核定动力、核定燃油标准和气体排放标准的,进行检修、维护,提高机械功率,节约农机燃油、减少农机作业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排放量。同时,加强农机新技术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机手对机械的维修保养、故障排除等能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促进农机节能。

2.农业机械节能的日常管理

2.1正确使用和维护排气管和消声器

包括经常清除消声器内的积炭、及时修复已经损坏的消声隔板、排气管不向前安装、不使用自制的过细和过长的排气管等。据测定,若195型柴油机排气管的口径缩小10mm,将额外消耗发动机功率0.75kw。

2.2经常保持农用车辆行走系统良好的技术状态

如果车轮轮毅轴承过紧以及轮胎气压过低,都将造成车辆的摩擦阻力增大。据测试,机动车输出功率的30%一40%消耗在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上。因此,应当经常保持轮胎规定的气压,正确驾驶和选择路面行驶。

2.3加强对农用车辆的维护保养

尤其要防止制动器“卡滞”,即非制动状态时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相接触。判断制动器“卡滞”的简便方法是用手触摸制动鼓是否经常发烫。带气泵的拖拉机从事抽水、发电和加工等固定作业时,应当摘掉空气压缩机的传动带。经过对带气压制动装置挂车的拖拉机测试,其发动机驱动空气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率,低气压时大约1.1kw,高气压时大约1.5kw;在额定工况下,发动机驱动附件(指冷却风扇、水泵、发电机、空气压缩机等)所消耗的功率大约占总功率的10%。带动力转向装置的机车急转弯时,在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后要稍微放松,以便分配阀的滑阀能够回到中立位置,否则液压系统内存在最大油压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发动机的功率消耗过多,同时增加机件的磨损。当拖拉机从事运输以及不使用液压悬挂式农具的田间作业时,应当通过操纵手柄分离液压油泵的动力,这样可以减少发动机的功率消耗,同时能够防止液压悬挂系统机件的磨损。若拖拉机配置了永磁式交流发电机,在白天作业时应当摘下永磁式发电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发动机的功率消耗,而且能够防止发电机轴承和调节器的损坏,延长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安装农田灌溉水泵要避免“高射炮式”,即出水口应当尽量接近渠道的水平面。当灌溉地面与水源的高差为10m时,如果安装的出水管管口高出渠道水平面1m,则要多消耗10%的能源(电力或者燃油),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降低水泵出水管的高度。

2.4适当添加润滑油

向发动机油底壳和变速器加注润滑油应不超过油标尺的上刻线;向车轮轮毅填充润滑脂只能达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空间。如果润滑油添加过满,不仅浪费油料,而且增大相关零件的运转阻力,增加发动机的功率损耗。根据不同的工况合理使用油门,这既是保证机车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例如:发动机启动时,应先摇转曲轴数圈,然后用中油门启动。若用大油门启动,几次启动不着,燃油容易“淹死”发动机;车辆起步时,应适当加大油门,防止发动机熄火,若重新启动发动机是很费油的;车辆加速时,应缓加速而不能急加速。据试验,车辆从起步加速到中等车速(30km/h),采用急加速(25s)的耗油量大约等于缓加速(40-45s)耗油量的2倍;行车中,应当采用经济车速,这样既安全又省油;保养和检查时,若摇车应关闭油门,否则喷油器不停地向气缸内喷油,过多的燃油进入气缸,不但浪费燃料,而且造成下次启动困难,同时部分燃油顺着气缸壁流入油底壳,容易造成机油变质,进而加速机件的磨损,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停车时,车辆若超过10min的停车,发动机应当熄火,因为长时间怠速运转对发动机十分有害,而且浪费燃油。

【参考文献】

[1]冯建清.五項措施力促农机节能减排[J].农机科技推广.2011.07.

[2]鞠凤霞.农机节能技术是一个重要课题[J].农机科技推广.2011.02.

农业机械手钳的人机安全设计 篇7

在诸多农业机械中, 手钳是应用最广的机械作业工具, 农业手钳等常用手工工具经常遇到疲劳强度大和受伤率高的问题。1995 年, 世界卫生组织对长期从事农业手工工具操作的农工手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 几乎接近9% 的致残伤害是由手工工具的设计和操作不当造成的。随着生产工作对工作效率的高标准严要求, 估计每年由于使用手工工具致伤的花费在100亿美元左右[1]。因此, 基于农业手工工具的科学合理设计也将是人机工程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农业手钳的分类和生物力学分析

1.1 钳的结构及分类

钳是一种用于夹持、固定加工工件或者扭转、弯曲、剪断金属丝线的手工工具。钳的外形呈V形, 通常包括手柄、钳腮和钳嘴 3个部分, 由两片结构、造型互相对称的钳体, 在钳腮部分重叠并经铆合固定而成。钳可以钳腮为支点灵活启合, 其设计包含着杠杆原理。钳最初仅用于夹持物体, 如打铁用的火钳。

钳一般用碳素结构钢制造, 先锻压轧制成钳坯形状, 然后经过磨铣、抛光等金属切削加工, 最后进行热处理。

钳的手柄依握持形式而设计成直柄、弯柄和弓柄3种式样。钳使用时常与电线之类的带电导体接触, 故其手柄上一般都套有以聚氯乙烯等绝缘材料制成的护管, 以确保操作者的安全。钳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尖嘴、平嘴、扁嘴、圆嘴、弯嘴等样式, 可适应对不同形状工件的作业需要。按其主要功能和使用性质, 钳可分夹持式、剪切式和夹持剪切式3种, 如图1所示。

1) 夹持式钳。

主要用于钳夹各种物体, 或者将其弯曲成各种需要的形状。钳嘴内侧的夹持面上, 一般都凿有横式、斜式或网状的槽形齿纹, 以便稳定牢固地钳啮物体, 避免夹持物打滑或移动。夹持式钳一般较为小巧, 钳嘴细长, 可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

2) 剪切式钳。

主要用于切断金属线材。专用于剪切大直径金属圆形棒材、线材的称断线钳 (如图2所示) , 通常双手操作。它的钳口粗短, 剪切刃口异常坚硬, 支点距钳口很近, 且手柄较长, 能非常省力地切断粗大的线材。小型的剪切式钳均为单手操作。专供电线安装和切断使用的称斜口钳。制鞋业中用于绱鞋和起拔鞋钉的称胡桃钳, 又称鞋工钳。通常它的一只手柄末端铸造成圆球状, 而另一只手柄的尾端制成拔爪, 分别起敲击和拔钉的作用。专用于切断电线的称电工钳, 它还可剥线或剥线压接, 故又称为剥线钳或剥线压接钳。它主要由薄钢板制成, 带有剪切刃口和不同直径的剥线孔, 并有为冷轧电缆接头逐步代替焊锡接头而设计的压接头。

3) 夹持剪切式钳是最常用的一种钳。

其既有带齿纹的夹持面, 又有供剪切用的剪切刃口, 主要有钢丝钳和花腮钳。花腮钳除可用钳头中部的剪切刃口切断铁丝之类的线材外, 其两侧的旁腮口也可用来剪切。当钳子手柄张开时, 两片旁腮形成直线;当手柄合拢时, 旁腮挤压而切断物件。花腮钳的剪切刃口有一定的斜度, 被剪切的物件断面较为平整, 主要用于农业园林剪切工作。

1.2 钳的生物力学分析

工具是人类四肢的扩展, 使用工具使人类增加了动作范围和力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适应精密作业和粗糙硬作业, 工具的形态设计应尽量能够达到最优的状态, 尤其符合人手的解剖学机能。人手是由骨、动脉、神经、韧带和肌腱等组成的复杂结构, 手指由小臂的腕骨伸肌和屈肌伸肌控制, 这些肌肉通过腱连到手指。当使用工具时, 臂部必须上举或长时间抓握, 会使肩、臂及手部肌肉承受静负荷, 导致疲劳, 降低作业效率。传统的农业手工工具设计大多数将力臂设计成直形或弯角, 如在水平作业面上使用直杆式工具时, 则必须肩部外展, 臂部抬高, 这不合乎手腕的用力方向。由于长期重复和持续使用, 将力集中在手指掌心部位, 加之个人的众多因素如操作姿势、震动等造成人体的重复性外伤, 使手腕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T ichauer (1966) 研究表明, 手腕顺直操作时, 腕关节处于正中的放松状态, 但当手腕处于掌曲、背曲、尺偏等别扭状态时, 就会产生腕部酸痛、握力减小等现象, 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腕道综合症。传统设计使手腕在工作时侧偏, 长时间使用工具会导致手腕发炎、慢性疼痛, 也有可能引起腕部腱的滑液鞘[2], 如图2所示。

2 农业手钳科学设计的合理因素

手工工具的科学合理设计, 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人体生物力学得到改进;另一方面, 在手工工具的材料选择、手柄的外形和尺寸的设计等方面也应从使用者的舒适和安全方面强调宜人性设计。

2.1 农业手钳设计原则

作为农业手工工具的手钳, 设计中必须依据以下原则:

1) 必须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功能;

2) 必须与操作者身体成适当比例, 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率;

3) 适当考虑性别、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的差异;

4) 作业姿势不能引起过度疲劳。

2.2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改进设计思路

从手工工具设计的解剖学原则出发, 可以对传统的手工工具进行改进: ①避免静肌负荷改进。即将把手部分作成弯曲过渡, 可以使手臂自然下垂。当进行手工作业操作时, 手臂就可能处于较自然水平状态, 减少了抬臂产生的静肌负荷。②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的改进。即将握把改良设计成弯曲形状, 一般将工具的把手与工作部分弯曲成10 °, 操作时可以维持手腕的顺直状态, 而不必采取尺偏的姿势。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改良设计后的宜人度对比。③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好的把手设计应在基于合理尺寸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手掌的接触面, 可以在手柄部位增加防护套, 减少手指局部的应力集中。

其次, 工具手柄的材料是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用不适宜的材料和不良工艺制成的廉价工具会导致事故。这些例子包括在正常工作压力下使用扳钳和扳手的作业。另外, 手柄的材料还要考虑美学和功能。手柄的材料设计应在基于工作负荷的基础上, 考虑一些塑性和韧性较好的耐磨材料, 如采用夹层橡胶的木质或弹塑性较好的复合材料制造[3]。再次, 手柄形状和尺寸设计方面也要科学。①根据宜人性的指导方针, 手柄的尺寸应减轻或消除手腕上的压力。手柄的形状应适合人的手形, 使当胳膊处在水平位置时, 钳子的钳口也处在水平位置。②保证使用时产生的压力应尽可能地分布到大面积的手掌上, 从后向前变细的手柄是最好的。不应该有让手指陷进的凹槽, 因为不同的人手形差异很大, 这也许会在粗壮手指的侧面 (布满表面神经和血管) 产生压力。如果工具的手柄太短, 不能横跨手掌, 那么手掌中部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所以工具的手柄应长于人手握持的长度。过渡分明的边角会导致刺痛、擦伤和磨伤。为了避免这种伤害, 要尽可能地将边角做成圆的, 手柄做得宽一些;也可以在手柄上加道曲线, 在手柄部位加一防护套。当用力握持住工具时, 作用部分延伸到了手以上, 避免应力集中使用显得轻便[4,4]。

3 农业手钳的尺寸设计

3.1 手钳的主要设计因素

关于手钳的设计, 其隶属于手握式工具的一种, 把手的设计是最重要的部分, 手钳属于双把手工具, 主要设计因素是抓握空间, 握力对手指屈腱的压力随抓握物体的尺寸和形状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农业手钳来说, 其抓握空间宽度为50~90mm时, 抓力最大;因为农业操作随机性大, 因此两个把手平行的几率比较小, 因此一般内弯情况较多, 可以把两把手的抓握空间定位在70~80mm, 这时最大握力接近于男女握力均值 100N, 如图5所示。

3.2 手钳的其它设计因素

把手的直径、长度、形状和弯角等也是设计必要因素。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 总结了人手的尺寸数据如表1~ 表4所示。

根据表1~ 表4 的数据, 应设计3种尺寸的手柄。分别为大号 (男性第95 百分位) ; 中号 (男性第50 百分位或女性第95 百分位) , 小号 (女性第50百分位) , 50% 成年男性和95% 成年女性的数据接近, 如图6~图8所示。

4 结语

农业手工工具手钳是较为典型的农业作业工具之一, 其设计是否合理关乎任何手工工具安全、舒适、易用程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关注的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工具的工业设计密切相关, 而工业设计的主要方面就是工具的宜人性设计, 即考虑“以人为本”, 使设计的工具人们能够安全、舒适、易用。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赵学.农业机械设计与人体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4]刘国余, 沈杰.农业机械产品尺寸与形态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农业机械的安全问题及建议 篇8

随着广大农机用户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有关农机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和司法鉴定案件的数量迅速上升, 每年都有20多起, 今年上半年由于机器的安全问题进行的司法鉴定就有两起。

在农业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设计者和生产者通常只重视机器的功能和使用性能, 而机器的安全性问题往往被忽视。正是因为这些安全性问题导致了诸如铡草机铡手、插秧机伤腿、脱粒机伤人等众多事故的发生,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应有的重大损失。

二、 典型事例

下面列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忽视产品的安全性带来的严重后果。

1. 2009年10月, 通河县连某使用脱粒机进行脱粒作业, 在清理万向节传动轴上缠绕的稻草时被卷入, 身受多处重伤, 至今生活难以自理, 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造成事故的原因:①万向节传动轴无安全防护罩;②机器上没有安全警示标志及说明。

2.2009年5月, 萝北县尚某在驾驶机动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时, 不慎将脚从踏板上滑入水耙轮轮辐间, 致使小腿骨折,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经鉴定认为造成事故的原因:①水耙轮外露,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②机器上没有安全警示标志。

3.2009年5月, 庆安县邓某驾驶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时, 脚不慎被插秧机的驱动轮卷入, 致使脚趾骨折。造成事故的原因:①在转弯时驱动轮外露, 没有安全防护罩;②没有安全警示标志。③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无安全注意事项。

4.2009年9月, 哈尔滨市杨树乡王某在使用机动铡草机作业时将手铡断,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5万元, 而且导致了手臂伤残, 失去劳动能力。经鉴定认为造成事故的原因:①喂入台防护罩长度不够。 (标准要求防护罩长度应不小于450 mm, 而王某使用的铡草机的防护罩长度仅为380 mm) ;②机器各部位没有安全警示标志。

5. 2010年3月, 木兰县葛某驾驶小四轮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时, 拖拉机左侧转向节突然折断, 将一行人的左脚砸成重伤。经鉴定认为造成事故的原因:该转向节的材质是灰铸铁, 根本就达不到标准要求。

6.2010年4月, 肇源县李某给农用挂车车轮充气时, 左侧车轮挡圈、锁圈突然崩出, 崩在李某的右腿上, 致使李某右腿骨折。造成事故的原因:车轮的锁圈为废旧品, 无使用价值。

7.2010年10月, 桦川县山某在清理玉米收获机时右臂被拉断, 造成粉碎性骨折。

8.2010年10月, 双城市有一台玉米收获机由于防火措施不利被烧毁。

类似的事故不胜枚举, 血的事实告诉我们:产品的安全性不容轻视。这些事故不但给受害者的精神和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而且还给操作者和生产企业的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三、 农机产品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的原因

从以上的事例不难看出, 造成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淡薄, 对强制性安全技术标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强制安全技术标准的存在。

具体表现在:

1. 企业安全质量意识淡薄, 未能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贯彻、执行有关的安全技术标准;

2. 外露旋转件未按GB10395系列标准和其他安全标准要求安装防护装置;

3. 对操作者有危险的部位未按GB10396的要求固定或粘贴永久性警示标志;

4. 产品使用说明书未能按标准要求规定安全使用要求;

5. 关键部件的材质、机械强度和机械性能不符合标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也有明确的规定:产品质量应当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应当符合该标准。从法律的意义上讲, 强制性安全标准具有法律效力, 不执行安全标准属违法行为, 造成人身伤害后果的责任方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从产品质量判定方面来看, 不论机器的功能有多么强大、作业性能如何先进, 只要产品的安全性没有达到强制性标准要求, 毫无疑问该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

四、 建议

针对农机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原因, 我们建议:

1. 生产企业的决策层应从维护自身企业和产品的信誉、保障农机用户人身安全的角度提高安全质量意识, 在开发新产品的决策时充分考虑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 严格执行GB10395系列强制性标准。

2.加强生产企业全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教育, 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产品哪些部位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发生安全事故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危害。严格执行强制性质量标准、保证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地了解标准、有效地运用标准, 不仅可以使机器的结构得以优化, 而且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危险。

3.技术监督检验部门应定期对农机产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质量主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对生产不符合安全要求产品的企业应限期整改, 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对拒不执行安全标准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 吊销营业执照。

4.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的技术检测机构加强有关农机安全性强制标准的宣贯, 让生产企业充分认识安全标准并执行安全标准。

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出以下几个零部件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应当引起设计者和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1) 柴油机飞轮, 脱粒机滚筒、粉碎机转子、玉米剥皮机剥皮辊等高速旋转部件。这类部件应当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并应进行动 (静) 平衡试验, 且应有旋转方向标志及额定转速限制, 防止发生爆裂事故。

(2) 机动车转向系统, 制动系统、离合装置及其零部件应确保工作可靠。

(3) 牵引装置 (牵引环、牵引卡、牵引销、牵引架、牵引梁等) 要有足够的强度。

(4) 车轮、支承轮的轮辋、轮辐、轮毂等要有足够的承载、承压强度, 防止车轮碎裂及轮胎爆裂。

(5) 水耙轮、链轮、齿轮、皮带轮, 万向节传动轴等容易引起挤压、缠绕的部位, 应当有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

(6) 脱粒机和铡草机的出草口、夹持式脱粒机的夹持机构、清选机的风机口、玉米剥皮机等, 这类部位无法对实体进行防护, 因此应有永久性安全警示标志以提示操作者避免危险。

(7) 玉米收获机排气管必须设计安装可靠的防火装置。

应该看到, 最优秀的设计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 在无法进行防护的危险部位可以用安全警示标志来警示危险的存在。

警示标志的使用应执行GB10396—200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另外, 产品使用说明书作为重要的随机文件, 它对使用者在操作与维护机器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产品使用说明书需要认真编写, 安全注意事项应为其中的突出内容。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应执行JB/T 9480—200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总之, 产品的安全质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引起产品设计和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将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合理地予以运用, 尽最大可能减少机器存在的危险因素, 不仅可以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会给生产企业带来稳定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几个农机事故案例的分析, 阐述了农业机械现存的安全质量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保证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措施 篇9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就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农业机械的检验、登记、发牌发证等项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农业机械的管理, 实质上是运用法律手段, 通过对农业机械的技术监督和控制, 实现以高效、优质、低耗、安全为目的的最佳管理。

1 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

为保证农业机械能够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进行工作,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技术状态的检验, 督促有机户及时排除故障, 认真进行维修、保养, 保持车容整洁、设备齐全、机件良好、安全可靠的良好技术状态, 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农机监理员为能迅速而科学地对农业机械安全技术状态作出准确判断, 应明确各种农业机械安全检验的项目及其技术要求, 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和步骤, 熟练运用检验仪器和设备。

1. 1 影响农业机械技术状况恶化的因素

( 1) 载荷的影响。农业机械超载超负荷, 零件的磨损速度上升。因为超载使各总成的工作负荷增加, 工作状态不稳定; 发动机处于高负荷且在不稳定情况下工作, 造成冷却系统水温和曲轴箱内的机油温度过高等。这些都会使发动机磨损增大。

( 2) 零件质量的影响。零件质量是指零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零件选材的优劣以及零件的加工质量等方面, 这是零件使用寿命长短的基础。现代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零件结构设计合理性向题上作了周密考虑。在制造工艺方面力求采用最新技术, 努力提高加工质量。选材方面, 合理地考虑了材料的硬度、强度及耐磨性。

( 3) 驾驶技术的影响。驾驶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直接关系到机件的使用寿命。正确的操作方法应为: 冷摇慢转、预热升温、及时换挡、轻踏慢抬、掌握温度、避免灰尘等。这是延长农机使用寿命的有效办法。驾驶中要注意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是否正常, 润滑状况是否良好, 换挡要及时轻快, 减少冲击载荷等。

( 4) 维修质量的影响。及时高质量地维护农业机械是减少零件磨损、延长农业机械使用寿命的关键。如能依照维护周期、作业项目、技术要求, 定期进行调整、紧固、检查、润滑, 及时排除故障等, 不但能保持农业机械的完好技术状况, 且能减少零件的磨损, 延长农业机械的寿命。

1. 2 农业机械技术状况的诊断方法

( 1) 人工直观诊断法。人工直观诊断方法, 又称为感观法, 即借助于检测人员的感官和简单的技术装备, 如听诊器、扭力扳手等进行检查的方法。这种诊断法可以概括为看、听、嗅、摸、试、问六个字。

看, 即观察发动机的排烟颜色, 发动机的异常动作和农业机械各总成渗漏情况等。

听, 即听其声响, 如异常声响发出的部位, 声响轻重等。

嗅, 即用鼻闻农业机械在运转中散发出的某些特殊气味来判断故障之所在。这对诊断用电系线路、摩擦衬带等处常见故障简便有效。

摸, 即用手感触试可能产生故障部位的温度、振动情况等, 从而判断出轴承是否过紧、制动有否拖滞、供油管道有无脉动等。

试, 即试验验证。用试车的方法去验证故障的部位, 用单缸断油法断定发动机异响的部位, 用更换零件法来证实故障的部位等。

问, 即调查。除驾驶员诊断自己所驾机车外, 任何人在诊断前必须问明情况, 包括机车已作业的小时 ( 或作业亩、运输里程) 、作业的环境条件、近期的维护情况、故障发生前有何预兆, 是突变还是渐变等。

总之用人工直观法诊断故障, 能通过“六字”方法, 先搞清故障征象, 后通过具体分析, 从简到繁, 由表及里、按系分段、逐步推理诊断出故障所在。

( 2) 现代诊断法又称仪表法。这种诊断法是农业机械处于或接近实际工作状况, 然后对农业机械工作过程参数 ( 如发动机功率、油耗、制动距离等) 和伴随工作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参数的额定值、允许值和极限值进行分析、比较, 最后对所检验的农业机械、总成或系统等的技术状况和故障作出正确的结论。

1. 3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及其一般技术要求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安全技术检验要求达到:“四不漏”“五净”“六良好”。“四不漏”为: 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 “五净”为: 油净、水净、空气净、机车净、工具净; “六良好”为: 调整良好、紧固良好、润滑良好、冷却良好、电路良好、仪表良好。对整机综合性的要求是: 启动顺利、功率和油耗正常、运转平稳、安全可靠。

1. 4 农具的技术检验项目及要求

农具的工作原理、功用、构造和具体要求等是各不相同的, 但从安全检验的角度出发, 对于农具要求达到: “三灵活”“五不”“四良好”。“三灵活”为: 操纵灵活、转动灵活、升降灵活; “五不”为: 不晃、不钝、不变形、不锈蚀、不缺件; “四良好”是; 紧固良好、润滑良好、安装良好、调整良好。对整机综合性能要求是: 运转正常、安全可靠。

农具的一般检验要求: (1) 对农具的安全性能进行评定: 没有安全保证的农具不允许使用; (2) 农具的各零部件必须完整无损, 装配调整良好; (3) 保证安全的部件应当完整无缺损、可靠, 操作台、杆、手柄、扶手、座位、踏板等均须符合安全要求; (4) 转动部件及操纵机构应灵活自如操作轻便, 工作刃应锋利, 所有非调整部位的螺栓等紧固部件应按技术要求锁紧固定; (5) 认真做好新农具运转的监督和检查, 以确保安全, 延长机具使用期限; (6) 安全销、重要部位的开口销不能使用代用件和用过的销子。

2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牌证管理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应当经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登记, 并核发号牌、行驶证后, 方可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号牌、行驶证和登记证书, 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取得行驶权和所有权的标志和凭证。号牌分临时号牌、正式号牌, 临时号牌为纸质, 是在规定时间内, 拖拉机取得行驶权的标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核发临时号牌: (1) 新购置的拖拉机从拖拉机的销售部门或生产厂所在地, 开往买主的所在地时, 应申领临时号牌; (2) 拖拉机转移, 因原正式号牌已按规定交回原管辖区的农机监理机构, 而需要从原籍驶至新籍, 应申领临时号牌。正式号牌为铝质, 一式两面, 一面悬挂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前端规定的位置, 一面悬挂在拖拉机挂车尾部规定位置, 挂车后栏板外侧喷刷与号牌相同的放大字号。或联合收割机尾部规定位置。

拖拉机号牌与联合收割机正式号牌在颜色上有所不同, 拖拉机号牌为绿底白字, 联合收割机号牌为白底红字。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分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停驶登记、复驶登记等。

浅议农业机械安全的预防与治理 篇10

1 加强农机安全隐患的排查

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基层基础[1]。我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起步落后于农业机械的发展, 造成了农机安全隐患问题繁多, 因此, 全面了解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农机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在有效减少和预防农机事故发生中具有较重要的地位, 也是整个农机安全监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1]。

做好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农机安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 我国农机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 这是由农机驾驶员长期缺乏规范管理与规范培训以及法制法规执行力欠缺所造成的, 当前由于安全意识的薄弱, 导致多数地区“三率”创低, 即登记上牌率低、农机检验率低、驾驶员持证率低;二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农机分布广, 并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 管理较为困难, 加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 都十分重视道路上的安全交通, 相比较, 忽略农村农机安全[2];三是农机质量存在问题,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 部分农机生产厂商为牟取更大利益、无限降低生产成本, 导致农机质量得不到全面保障, 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了解了农机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 可针对性的实行农机安全隐患的排查。首先要完成农业机械的统计与备案, 对现有农业机械的数量、分布、质量状况进行统计, 做好台帐工作, 这是第一步基础性工作;其次是要及时做好有安全隐患设备的维修、淘汰工作, 并定期组织对农业机械的检查;三是要做好农机驾驶员的持证检查、农机的上牌检查, 这对农机安全管理规范、农机驾驶安全规范有重要作用;四是要做好农机生产厂商的资格检查、产品检测, 从源头上杜绝关于农机本身质量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

2 做好农机安全预防机制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要掌握规律, 排除一切干扰和影响, 才能做好农机事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3]。农机安全监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为了使农机安全事故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必须防患于未然, 建立可靠的安全预防机制。

首先, 要增强法律法规的预见性, 农机安全监理法规的建设, 需要结合实践、吸收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使法规的建设先于农机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判性, 当新的农机安全问题出现时, 能够有法可依、依法办理。

其次, 要坚决实施农机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坚持与农机监管人员、农机驾驶员签订安全事故责任书和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 强化安全驾驶和管理的意识。

最后, 制定《农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对安全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归总,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提高农机安全管理人员、

番茄是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 生长适温为22~28℃, 夏季温室的高温环境已成为影响设施番茄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 番茄的同化作用显著降低;升高至35℃以上时, 生殖生长受到干扰与破坏[1]。

亚精胺 (spermidine, Spd) 是植物天然的一种生长调节物质, 参与植物的生长、性别分化、果实成熟与衰老以及适应逆境等重要生理过程[2]。在逆境胁迫下, 多胺含量改变可以稳定膜结构、调节生物大分子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3]、清除活性氧[4], 对提高植物抗逆性有着重要作用。

实验以对高温较为敏感的番茄品种上海“浦红968”为材料, 采用1 mmol/L的亚精胺溶液叶面喷施处理番茄幼苗, 探究亚精胺缓解番茄幼苗高温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叶面喷施亚精胺处理后, 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 (Gs) 、细胞间CO2浓度 (Ci) 、蒸腾速率 (Tr) 分别升高了58.2%、340.4%、20.2%和161.5%;叶片中脯氨酸、丙二醛含!!!!!!!!!!!!!!!!!!!!!!农机驾驶员应急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 将安全事故的影响降为最低。

3 加强农机安全事故的治理工作

“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明确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特点, 就是“综合性”, 加强农机安全事故的治理工作, 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多项举措并举, 并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扎实开展各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要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 大力在农村地区进行相关法制法规的宣传, 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同时组织各项培训, 从管理人员培训到农机驾驶员培训, 要求各岗位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 杜绝因为安全意识薄弱、技能知识不够而产生的安全事故。

二是政府要加强农机安全的管理和执法行动。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管理工作, 配备管理执法人员, 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到位。并严格执行农机的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38.2%、30.9%和19.6%;叶片中O2-·产生速率降低了30.5%, 有效抑制了高温胁迫引起的O2-·增加, 缓解了膜质过氧化伤害;亚精胺能够保持叶片中较高的SOD、POD、CAT和APX活性, 有助于清除O2-·和H2O2, 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 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 从而缓解高温胁迫对番茄的伤害。

摘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是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核心指导方针。预防与治理是最重要的两道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环节, 具体来说, 包括排查安全隐患、总结原因、制定对策与方法等多道程序。对此进行分析, 探寻农机安全的预防和治理之道。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预防,治理

参考文献

[1]陈杏根.多措并举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J].现代农机, 2010 (3) .

[2]张庆.农机安全事故的诱因与预防[J].现代农机, 2002 (3) .

[3]曲学纯, 朱兰香.农机事故的宏观控制与微观预防[J].中国农机监理, 2009 (7) .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促动下,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这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管理,我国的农业机械管理工作还需不断完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与创

新上。

1 信息建设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信息建设将孤立、静态的信息资源网络化、共享化,从而实现了信息的跨行政区域共享,推动了农村主产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可持续管理。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产品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向农民进行农产品的直接购买,有效降低了供求双方的经营成本。另外,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农业生产者的需求信息,进而为其提供高效的生产及售后服务,从而满足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机需求。

2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2.1 总线通信技术在农业机械间的应用

当前,国内的农业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并且已经实现了控制智能化。借助机械设备上的电子控制系统有效地对拖拉机的运转实现控制。通常情况下,设计者会在农业机械设备的驾驶室内安装通用型职能控制系统。借助光纤通信通道,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转控制。

2.2 人机接口相关技术

无论是传统农业机械设备,还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都需要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当前,电子仪器逐渐取代了传统驾驶室中的表盘等仪器设备。很多农业机械设备都已安装了附有液晶显示屏的智能化设备,其可有效地将操作者的执行意图良好地表达出来。如此,人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合更为融合,操作简单、方便。

2.3 机群调度与管理决策支持技术

在西方的一些大型农场,已实现了农场办公室计算机与移动作业机械间的无线连接,开始建立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交换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可以使得管理者通过农场管理中心的计算机对在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于田间作业数据等资料可以进行远程调用,并直接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中,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的效率。例如,管理者可以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专家知识库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制定详细的农业生产方案,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递给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当机械发生故障时,机械使用者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分析功能和诊断技术,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

程序。

3 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及机械使用能力

随着现代农业理念的不断普及,传统农民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农业建设与发展。所以,作为新一代农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尤其是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自身的农业机械使用能力。先关的农业管理部门要充分结合自身管辖区域的农业发展情况,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技术培训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这样,当新型农业机械化产品推出后,就不用担心因为农民的使用问题而无法

得到大面积推广。

3.2 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研发资金

当前,尽管农业机械设备中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先进,但是,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国内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发展仍是较为滞后。所以,我国政府应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不断加大农业机械的研发资金,更好地推动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信息技术研发,进而大幅度提高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的信息技术水平。

3.3 实现与“三农”问题的有效链接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度关注的问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则是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解决效果,所以,农业机械管理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充分结合“三农”管理的实际需求,认真完成各阶段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城镇化发展。

4 结论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使得“三农”问题的解决更为高效。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还是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农民信息知识不足,农业机械研究人员不足等,这些使得国内的农业机械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加大农业机械管理资金,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解决农业机械管理问题的有效

方法。

参考文献

[1] 聂磊.浅谈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2012(26):57.

[2] 罗红霞,曹建华,王玲玲,等.遥感技术在农业田间信息获取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2012(26):73.

[3] 王京军.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风险概率的计算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83.

[4] 曾小红,王强.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与网络发展概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1(08):121-124.

[5] 宋启道,刘恩平,曹建华,等.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安全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1):35-38.

(责任编辑:赵中正)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陈 洁,杨小荣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农业局,712000)

摘 要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我国农业经济蓬勃发展起来。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使传统农业机械管理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和信息化,进而大幅度地实现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基于此,重点探索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促动下,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这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管理,我国的农业机械管理工作还需不断完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与创

新上。

1 信息建设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信息建设将孤立、静态的信息资源网络化、共享化,从而实现了信息的跨行政区域共享,推动了农村主产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可持续管理。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产品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向农民进行农产品的直接购买,有效降低了供求双方的经营成本。另外,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农业生产者的需求信息,进而为其提供高效的生产及售后服务,从而满足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机需求。

2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2.1 总线通信技术在农业机械间的应用

当前,国内的农业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并且已经实现了控制智能化。借助机械设备上的电子控制系统有效地对拖拉机的运转实现控制。通常情况下,设计者会在农业机械设备的驾驶室内安装通用型职能控制系统。借助光纤通信通道,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转控制。

2.2 人机接口相关技术

无论是传统农业机械设备,还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都需要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当前,电子仪器逐渐取代了传统驾驶室中的表盘等仪器设备。很多农业机械设备都已安装了附有液晶显示屏的智能化设备,其可有效地将操作者的执行意图良好地表达出来。如此,人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合更为融合,操作简单、方便。

2.3 机群调度与管理决策支持技术

在西方的一些大型农场,已实现了农场办公室计算机与移动作业机械间的无线连接,开始建立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交换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可以使得管理者通过农场管理中心的计算机对在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于田间作业数据等资料可以进行远程调用,并直接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中,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的效率。例如,管理者可以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专家知识库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制定详细的农业生产方案,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递给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当机械发生故障时,机械使用者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分析功能和诊断技术,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

程序。

3 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及机械使用能力

随着现代农业理念的不断普及,传统农民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农业建设与发展。所以,作为新一代农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尤其是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自身的农业机械使用能力。先关的农业管理部门要充分结合自身管辖区域的农业发展情况,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技术培训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这样,当新型农业机械化产品推出后,就不用担心因为农民的使用问题而无法

得到大面积推广。

3.2 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研发资金

当前,尽管农业机械设备中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先进,但是,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国内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发展仍是较为滞后。所以,我国政府应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不断加大农业机械的研发资金,更好地推动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信息技术研发,进而大幅度提高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的信息技术水平。

3.3 实现与“三农”问题的有效链接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度关注的问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则是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解决效果,所以,农业机械管理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充分结合“三农”管理的实际需求,认真完成各阶段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城镇化发展。

4 结论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使得“三农”问题的解决更为高效。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还是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农民信息知识不足,农业机械研究人员不足等,这些使得国内的农业机械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加大农业机械管理资金,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解决农业机械管理问题的有效

方法。

参考文献

[1] 聂磊.浅谈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2012(26):57.

[2] 罗红霞,曹建华,王玲玲,等.遥感技术在农业田间信息获取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2012(26):73.

[3] 王京军.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风险概率的计算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83.

[4] 曾小红,王强.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与网络发展概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1(08):121-124.

[5] 宋启道,刘恩平,曹建华,等.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安全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1):35-38.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2

农业机械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1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管理,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化的设备被应用到广大的农业生产之中, 机械化的不断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农业机械化管理是为了使农业机械得到较好使用的一个相关的保障机制, 包含农业机械的推广、维护、技术支持等内容[1,2]。

1 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在农业机械管理方面缺乏较好的认识

目前, 农业机械管理观念的缺乏是最为普遍也是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具体来说, 不只是一些机械管理人员缺乏关于农业管理的观念, 许多农民也根本不重视关于农业机械管理, 他们认为, 这种管理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及其错误的观点[3]。这种态度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如相关的机械管理工作无法实施, 正常的机械维修与使用得不到推广, 不仅会降低使用效率, 还也会大大缩短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

1.2 农业机械维修机制不完善

目前, 存在的农业机械维修机制的不完善体现在众多方面, 主要包括不合理维修网点的分布、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一些较为先进的维修及保养技术缺乏等问题。目前, 机械使用存在比较分散的特点, 它们也大多集中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由于上述问题导致机械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维修, 因为大多的维修能力较好的维修站点都大多集中在乡镇、县城等区域。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只有一些小的维修站点, 维修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维修需求[4]。同时, 人才的缺乏和技术的落后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 我国农业人才的缺乏主要也是体现在了维修机械方面人才的缺失, 正因为如此, 才导致许多先进的相关技术得不到引进。

1.3 在推广机制上缺失

目前, 一些农业机械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主要是缺乏比较好的推广机制, 导致了应用效果较差。近些年, 我国在农业发展上投入较大, 大量农业机械更新换代, 新的机械、新的技术层出不穷, 并且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实验效果,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在推广中缺乏好的推广机制, 很多的新设备和新技术根本没有能够让广大的农民所认识、了解直至接受, 这使得推广进行应用的范围及其有限, 这种应用推广机制的缺乏也反映了我国当前对于农业推广机制的缺乏。相关的制度、人才以及辅助机制的推广根本就没有在各级政府部门间形成一个相互紧密配合的统一的农业机制的推广体系。

1.4 农业机械缺乏保养

农业机械保养工作一方面能够使得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能够使得经济成本得到降低。但农民对于机械的保养意识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都是相当缺乏的, 这一现象就直接导致如在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变形、老化等问题的经常性出现。除此之外, 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因素也使得农业机械使用时间具有季节性特点, 一般就是一个到几个节气间, 其他的大部分时间机械都是处于闲置阶段的[5,6]。在这较长的闲置时间期间的保养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 许多农业机修闲置阶段的损耗大大的超越了使用阶段的损耗, 许多农民朋友也都对此感到十分的困扰, 殊不知问题正出在保养上。由此可以看出, 提升相关农民的关于农业机械的保养知识与保养水平对于实际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针对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较为科学的农业机械管理意识

第一, 从思想意识上对于农业机械管理重视起来。树立科学的农业机械管理意识, 将机械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管理充分完善。第二, 对于当前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给予及时解决, 相关的部门当充分承担机械管理的引导性工作, 并制定起相关的制度并不断完善。第三, 培养机械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 并且能够深入农村进行充分的推广宣传, 从思想上提升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让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的机械管理对于农业机械生产的重要性。

2.2 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维修机制

农业机械维修机制在农业机械管理机制中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维修企业引入的是一个完善的农业维修机制的保障。因此, 现实操作中, 在农业机械维修点的分布上就应该对于一些相关的维修企业做出一定的引导, 使维修点的分布更加合理。另外, 对于各个维修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 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养投入力度。这些年, 我国对于农业机械维修人才是处于十分紧缺的阶段,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许多高校仍然不够重视相关的维修型人才的培养, 相对高校而言, 大多数高职院校却很难有如此的教育力量进行机械维修人才的培养[7]。正因为这一现状更应该在农业机械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做好一定的调整工作, 更加合理的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不仅如此, 还应当大量的引进先进的相关维修基础, 提高农业机械维修的水平。

2.3 积极进行农业机械推广

农业机械的应用效果要想得以提高那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的相关推广, 首先进行相关推广团队的建立;然后进行深入农村的农业机械的相关一系列推广, 使得机械推广模式得到优化, 提高了农业机械推广的效率。在整个推广过程中, 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农作物生产特点, 进行相对应的农业机械进行推广, 如在多山地地区就应当首先考虑到交通和地势条件。这年来, 农业机械推广成效颇多, 一些国内外的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都被广泛应用, 农业设备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

2.4 提高农业机械的保养水平

农业机械保养问题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老化、变形、发霉、生锈等, 要想有效的预防这类问题, 就需要进行科学的使用。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应对的保养方法:弹簧、传送带、拉杆除了需要注意其松紧度以外还需要注意重要、摔碰等问题的出现;机械的防锈根源在于防潮, 应对这类问题可以利用涂抹一层油漆或者机油, 在机械表面已达到相应的效果, 此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看机械表面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次的油漆涂抹[8];对于老化以及发霉这类问题主要取决于存放条件, 所以要控制好仓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干燥程度。

2.5 其他举措

2.5.1 健全管理制度

相关县镇的服务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同时, 政府各部门间也应当紧密协同合作, 积极响应并落实好一系列的政策、制度。相关人员需要进行职业培训, 增强职业素养改善设备的配置等级,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2.5.2 完善保障机制

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 样机试验积极推进, 不断扩展引进先进技术的应用范围, 并且深入加强和开展广大农民的农业机械操作、保养等相关知识的传授, 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技术水平的教育与培训。

3 结语

对于农业实际生产相关农业机械的应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尤其是机械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农业水平往往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得以反应。应当看到, 在当前的农业机械应用中, 还缺乏较好的管理, 农业机械管理模式尚不成熟, 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农业机械维修机制不完善、缺乏较好的农业机械推广机制等。依次, 应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解决, 这对于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促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秋玲, 肖宏伟.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4) :206.

[2]张瑞.探讨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2) :225.

[3]桑嘉娣, 蔡青.浅议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 (8) :60.

[4]徐大志.浅析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意义与对策[J].农业装备, 2010 (2) .

[5]杨维敏, 孙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6) :129.

[6]毕占伟.基层农机管理中的不良现象及该采取的措施[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4 (4) .

[7]贾贵全.浅谈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与发展[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0 (6) :15-16.

上一篇:软件需求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