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工程机械(精选12篇)
维修工程机械 篇1
工程机械无论质量好坏都会在后期的使用中涉及到维修处理问题, 对工程机械的维修旨在保障该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 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年限, 从本质上改善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在保障维修质量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维修管理制度, 这一点十分重要。而在对工程机械的维修进行管理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实现降低成本、循环使用机械的过程, 本位将针对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找到的问题的研究来寻求好的解决途径, 争取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在对工程机械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注意建立以下一些问题:首先, 应当建立具有弹性的维修制度, 这样的弹性制度在中小企业中运用的比较多, 以其不受强制限制的维修期限为特点, 并且还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将使用期限适当的缩短和延长。其次, 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维修, 在对工程机械进行维修之前要进行有效性分析, 并且编制预处理预案分析进行统计。最后, 应当建立维修、检查、保养一体化的制度, 定期定点的进行机械的检查和维护, 将集中养护方法结合在一起, 确保在不影响工程机械使用的情况下保证必要的维护时间间隔。
1 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现状
如果说管理是一种体制的提现, 那么我国对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就可以说成是一种综合体制的展现, 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要求员工之间的通力协作, 又要要求管理的过程中相互联系, 具备系统属性。目前, 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第一, 对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模式还不够优化, 效率不高;第二, 进行工程机械相关维护的系统尚不是很健全;第三, 很多地方对工程机械管理的重视度还不够, 只是把目光集中在对工程机械的使用上;第四, 目前的工程机械在就行实际维修的过程中兑现率还比较低;第五, 我国目前对工程机的械维修进行管理的情况还比较滞后,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第六, 经常出现设备在维修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匹配工程机械的情况。
2 常见的工程机械维修管理解析
2.1 使用过度, 保养不及时
由于我们这里讨论的工程机械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行业, 对机械的使用也比较频繁。短期的效益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促使一些机械处在“亚健康”的工作状态。通常情况下, 工程机械都在高复杂和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运作, 因此, 其相应的保养维修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 许多企业和施工队的保养和维修施工机械的认识水平是不足够的, 保养和维护问题总有被忽视。
2.2 重视维修却疏于改造
在许多维修过程中, 只是简单的对工程机械进行维修, 而没有同时追求对机械的创新和改进, 这样的维修过程制度使得工程机械的使用效果日趋下降, 逐渐出现许多新问题, 导致施工效率越来越低。
2.3 维修硬件设施较差
由于使用过程中现场条件的影响, 在对工程机械进行维修时往往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维修的。这样使得在对零件的拆装过程都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 容易造成丢失和不必要的损坏, 而且容易影响零件的清洁, 进而影响零件的工作效果和对工程机械的维修效果。
2.4 配件的供应时效性不佳
工程机械的配套设备往往种类繁多会有各种各样的品牌和型号。又由于工程机械的使用地点一般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导致零配件的配设在工程机械维修的过程中产生很大影响。再加上多数时候交通不是很便利, 会使得工程机械的维修过程无法实现高效性。
2.5 维修技术实力有限
我国目前在工程机械维修方面还缺乏大量的人才, 很多现行的维修人员对技术掌握不够精准和扎实, 虽然理论上比较擅长, 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使得维修的效果不良, 经常因维修而延误工程。
2.6 安全性差、事故率高
由于受到维修现场恶劣环境的影响对工程机械的维修效果时常不好, 经常因为维修问题产生安全隐患。再加上施工现场本来就是危险高发区, 就是的维修过程的安全性和事故率为题严重。
3 针对维修现状制定维修管理对策
3.1 注重保养, 经常维护
对于工程机械来说, 它有着机械的一般问题, 需要定期的进行保养和维护。并且在保养和维护时, 要有针对性的重点进行工作, 在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中, 也是十分重视保养的。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事先的防范措施。
3.2 维修人员是重点, 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维修人员是对工程机械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基础, 没有专业的维护管理人员是无法达到最佳的维护管理效果的。但在我国, 真正的拥有高端技能的维护工人并不多。很多维修人员的理论水平很高, 但缺乏基本的实用技能。因此, 对于这个现象, 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
3.3 以工地为根基, 建立工地组织
建筑机械施工现场往往就是实施现场维护的第一个位置, 因此, 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维修, 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机械故障, 紧急抢修。根据维护计划进行维修。同时, 先进的维修检测技术也是保养的关键。故障发生时, 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故障检测。因此, 应当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 及时发现工程机械的故障检测, 进行有效维修。
3.4 机械配件的供应工作需加强
相应的机构应当做好工程机械的零配件供应工作。良好的记录零配件的消耗量和供应周期,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购和调配。
3.5 处理好工程机械使用与维修的关系
在使用工程机械的过程中, 要有相应的计划, 根据计划来采取最佳的方案进行使用, 避免工程机械的过度负荷化引起的故障和隐患。
4 结语
对于中国的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来说, 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建设机械施工问题, 不能做到及时维修。在施工现场应采取一些紧急抢修措施。而对工程机械来说, 这样的维修不仅会产生安全问题, 也会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此外, 我国还可以提高服务技术人员的平均质量, 加强管理水平。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 中国的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提升工作维修人员的能力, 倡导以养代修, 重视使用过程中的保养, 真正实现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放.如何提高工程机械现场维修的效率[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11) :190-190.
[2]王彬彬.对工程机械空调系统安装及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6) :66.
[3]张秀珍, 胡宗政.知识经济时代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新思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1) :49-51.
[4]杜建军.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J].甘肃科技, 2012 (11) :80-82.
维修工程机械 篇2
1工程机械的远程诊断维修体系
1.1功能模型
1.1.1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
作为工程机械的设计者,设计人员最了解机械的原理和性能,他们能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可组建远程专家组,对故障原因加以分析,并给出解决对策;制造厂是设计方案的执行者,对设备的装配、寿命等非常熟悉。
1.1.2维修指导中心
维修指导中心处于网络与维修工程车组之间,担负着传达维修任务、协调各方关系的重任,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自的工作任务。
1.1.3维修工程车组
维修工程车组负责储存并运输各种零件和维修工具,在现场抢修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修理车组通常都配备有刨床、车床等工具,可及时修复损坏的零部件。目前,维修工程车组已逐渐应用了数字化设备。
1.1.4修理厂和器材仓库
修理厂是专门的维修单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方法,可提供必要的支援;器材仓库是存储和养护各种零部件的场所。
1.1.5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包括信号采集终端、传感器、无线网络等部分,可实时了解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采集设备的温度、压力、振动频率等信息,通过网络传入计算机,并利用相关软件加以分析。
1.2结构模型
1.2.1实施中心
实施中心由工程车组和数据采集终端组成。数据采集终端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其中,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虚拟测试分析软件和驱动软件等;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采集器和采集模块。在获得所采集信息的分析结果后,可根据现场机械设备的实际状况和故障情况对其展开相应的处理。但因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故障较为复杂时,专家系统常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此时,可利用远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完成诊断。
1.2.2技术支持中心
技术支持中心由工程负责中心和维修指导中心组成。工程负责中心主要负责全局工作,比如结合实际状况制订维修目标和方案,选择维修方法,并组织和指挥实施中心尽快解决故障。工程负责中心具有强大的数据库、资料库和方法库,通过指导中心和现场交流,可在数据库中以最快速度搜索解决方法。很多故障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故障。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常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1.2.3后方支援组
设计、制造和维修单位都属于后援组。这些模块均发挥一定的作用,可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加之应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可视化交流,使智能专家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进而帮助现场施工人员及时解决机械故障。在诊断维修工作完成后,此次故障的现象、原因和维修方式等都会被详细记录,并存储在数据库中。
2工程机械远程诊断维修体系的构建
机械远程诊断维修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其功能需要借助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完成。该系统的构建可以下4方面着手。
2.1远程故障诊断部分
在传感器采集到信息后,信息会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借助无线网络传输至维修中心。该部分以ASP.NET编程为基础,可全面检测机械性能,并诊断其是否存在故障。在故障搜索定位时,将机械故障树结构储存至数据库,再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故障定位搜索。诊断时,根据测试数据与故障数据库中各种标准的比较结果,找出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件,并逐一判断其真实性。
2.2可视化部分
远程交流多为视频交流,双方都需要配置摄像头、话筒和声卡等装置。安装与操作系统相适应的组件后,在现场即可与维修中心、设计单位在线对话,打破了通讯的空间、地域限制。网络传输速率关系着信息传递的质量,宽带的速度应≥12Kbps,才能维持正常的视频对话。
2.3信息咨询部分
应建立诊断历史表,对于故障频率高、维修难度系数大的故障,可将其“工程机械名称”“故障部件”和“最佳方案”字段存入历史诊断库中。以后同类故障发生时,即可在信息咨询模块中“访问时间”“工程机械名称”和“故障部件”中输入相应信息后,直接得查询结果,并自动保存在维修方案中的“最佳方案”,从而节约了客户端对服务器端的访问时间,提高了查询效率。
2.4数据维护部分
刍议工程机械维修之细节 篇3
关键词:工程机械 方式 改善
长期的工程机械管理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工程机械维修细节不可小觑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一丝不苟的抓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把这一项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能否维持稳定协调发展的科学过程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职责。
一、熟知工程机械维修的优越性。
100多年以来,工程机械主要采取事后维修方式,其优点不言自明。上世纪中叶后,伴随着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的实现,减少故障停机损失以及提高可靠性,促使定期维修制并在维修活动中改进维修工艺、进行必要技术改造的思路产生。上世纪末期诞生了技术状态监测维修,进而将维修活动向前延伸至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新的维修思维。进入新世纪后,发达国家以状态监测为基础,以可靠性为中心,针对不同设备,采取不同方式。对于关键设备,可在有监测和诊断技术条件下尽可能采取状态监测维修。当监测和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后,即使状态监测维修在整个维修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维修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光电机械一体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产生较大突破。实践显示,设备越先进、越复杂,维修活动越依赖于故障诊断技术。当然,再制造技术亦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性能、寿命、节能、环保和可靠性。以上的优越性值得专业人员铭记。
当然,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利与弊永远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存在的孪生兄弟,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觑。如有的设备常年在施工一线紧张服役,修理次数日益增加,健康状况恶劣,积极因素逐渐减少,并会向不利方面转化,笔者以为,这样的实际情况,若采取无止境地增加修理次数,是断然不可取的。
二、科学选择不同类型工程机械维修方式。
专业工程机械人员明白,工程机械的维修方式基本有三类,一类是事后维修——即工程机械在使用中发生了故障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停产损失较小,只需调整或更换易损件即可排除故障时的经济型维修;一类是预防维修——即从预防目标出发,在故障出现之前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与修理,预防维修包括日常维护、设备检查和预防性修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前瞻意义;还有一类是定期修理——即以实践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其主要特点是具周期性,人力、备件、物料资源可事先预计,并可作长期安排,适用于工程机械劣化与工程机械使用累计时问有直接关系的零、部件。此类维修方式可防患于未然,但由于不考虑工程机械实际技术状态,按事先规定好的周期修理,往往会造成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故也具有美中不足的消极一面。
此外,还可以选择状态维修以及改善维修等各种不同的维修方式,总而言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是选择维修方式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切不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用机械教条理念去应付客观科学的工程机械维修工作。
三、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选择
实际上,处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甚至不同的海拔(平原、丘陵、高原、冰川地带等)的工程机械维修工作所能采取的最佳维修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是用最少的维修费用取得最好的维修效果,是其追求的共同目标。如果仅仅从修理费用、停工损失、维修组织工作和修理效果等方面去衡量,各种不同的维修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每一个企业可根据白己的生产特点、各类工程机械特点、故障规律、资源和资金等情况分别择优选用。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工程机械,多种维修方式可以并存。从故障的发展过程看,有磨损型规律性故障,也有偶发型随机故障,他们都含有发展期和无发展期的两种故障。规律性但无发展期的故障,如疲劳断裂、电器元件损坏等,当出现在重点零、部件上时,最好按其使用寿命期采用定期更换或修理的方式。如果出现在不重要的零、部件上,采用事后维修较经济。偶发性有发展期的故障,较典型的如轴承,虽然某个轴承出现故障是随机的,但有发展期,可测出其故障征兆及时维修或更换。如不管轴承状态如何,只按规定定期更换,则很不经济。对某些易于更换或修理的零、部件、元件,所用修理停机时问不长、损失不大时也可选择事后维修方式。偶发性且无发展期的故障,如在冲击载荷下的突然破裂,液压、电器故障等,因无从得知其将要发生故障,只有采用事后维修,对于非重点工程机械,停产影响不大的,可使用到发生故障后再紧急修理。对于重点工程机械,突然停机影响生产损失较大的,可设置平行功能的备用件,出现故障时可立即更换或代用,直到故障件修复为止。改善性维修侧重在改善原设计的结构、元件等的性能,它可以同其它维修方式同时使用,即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中同时排除故障和改善性能。
工程机械部件维修作业平台 篇4
1)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该平台适用于工程机械配套的各种型号发动机、变矩器、变速器、驱动桥、主传动器和螺杆式压缩机等总成件的拆卸与装配。它具有旋转、翻转、升降3种功能和人工、电动机2种驱动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总成件拆装作业需要,使传统的地面维修变为台架维修,避免了二次污染。
本机外形尺寸(长×宽×高)1 600 mm×1 200 mm×1 300 mm;整机质量480 kg;最大旋转角360°;最大旋转半径≥800 mm;最大旋转质量≥1200 kg;最大翻转角90°;最大翻转半径≥600 mm;最大翻转质量≥600 kg;最大升降高度:≥200 mm:最大举升质量:≤1 500 kg。
该作业平台(见图2)主要由机座、旋转机构、翻转机构、升降机构、控制系统和各种对应不同总成件的连接盘等组成。
(1)机座
机座外形尺寸1 600 mm×1 200mm×200 mm,由钢板和方钢焊接而成,机座上可根据需要放置1~2个可调支承架或油盆等。较大的底部面积和质量主要起配重、平衡重心和防侧翻作用,还可接盛待修总成件的残余油液,防止污染地面。
(2)旋转机构
采用蜗轮、蜗杆一级传动,由蜗杆、蜗轮、旋转轴、轴承和箱体等组成,蜗杆蜗轮传动比为1:50,最大操纵力300 N。具有减速比大、操作轻便、自锁性好和安全稳定等特点;主要用于将各类部件按水平轴线方向实施360°旋转,并稳定可靠地锁止在任意位置,方便维修作业。
(3)翻转机构
翻转机构(见图3)采用摆线减速机、链轮和链条以及蜗轮和蜗杆三级传动,蜗杆、蜗轮传动比为1:59,链轮、链条传动比为1:2,总传动比为1:2 500;由电动机、摆线减速器(型号为B10)、链轮、链条、蜗杆、蜗轮、上箱体和轴承行程开关等组成。该机构操作简单,自锁性好,安全稳定,主要用于部件的翻转,最大翻转角度为90°,可使作业空间的自由度加大,特别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拆装场合。
(4)升降机构
采用摆线减速机、机械千斤顶二级传动,摆线减速器传动比为1:59,由摆线减速器(型号为B10)、50 t千斤顶和承重支杆等组成,由电器控制,具有减速比大、举升力强、自锁性好和安全稳定等优点。主要用于部件的垂直升降,升降范围可达0~200 mm,既可满足拆装作业的需要,又可保证作业人员位于最佳作业空间。
(5)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通过4个限位器自动切断电动机的电路,使作业平台在最大升降高度、最大旋转角度或最大翻转角度位置时有效停止动作,以防发生作业事故。
(6)连接盘
主要用于待修部件与作业平台旋转轴之间的安全连接。不同的部件对应不同的连接盘,每种连接盘上钻有对应相应部件的安装孔,以保证部件的重心轴线不偏离,以防作业事故。
使用前,首先应仔细检查电动机和电缆的绝缘情况,连接好电源和接地线,并使电动机旋转方向与要求一致。拆装作业前应在上箱体与下箱体相对运动部位涂抹少量润滑脂,然后按照部件型号选择相应的连接盘,并将连接盘固定在旋转轴上;将待修部件吊至连接盘处,此时可转动连接盘,将连接盘的通孔与部件上的内螺纹对正,并用特制螺栓将部件固定在连接盘上;部件安装后,应根据作业需要选择旋转、升降或翻转模式,调节好作业台高度和角度,质量较大的部件利用可调支架作辅助支撑。
基于工程机械的故障与维修 篇5
【摘要】工程机械是构成施工生产的重要因素,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工艺、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零部件会逐渐地被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随着零部件磨损程度的逐渐增大,设备的技术状态将会产生劣化,不可避免地将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设备的功能和精度降低,甚至整机丧失使用价值。保持现场工程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关键词:机械工程 设备 故障 维修
0引言
维修不仅是恢复机械工程原有性能的手段,而是要改善提高机械工程性能,从而提高工程作业质量。也不再是一种辅助手段和应急措施,而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1.工程机械维修的重要性
工程机械维修是对工程机械维护和修理的简称。维护是为了保持延长或改善提高工程机械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修理则是为了恢复或改善提高工程机械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维修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增加利润、节省原材料、优化投资回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生产费用、避免事故和技术性灾难”。维修为工程机械在施工中有条不紊地高效工作做出了重要的前期保障,可以说,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先进的维修可以确保设备无故障运行,而且能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
就维修性质来讲,维修为将来投资。维修不只是排除故障,而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取得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长期连续的投资。做好这项工作,对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增加产量,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改善其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工程机械维修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搞好工程机械维修的措施。未来的维修将是绿色的维修,先进的维修,再创造工程的维修。
2.故障原因分析及其步骤
工程机械在运行使用中,因为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故障,对故障发生的检查和故障原因的正确判断,有利于及时解决和排除故障;对故障机理的认真分析,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故障的发生。故障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理识别清楚,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故障重复发生。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从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例如:离心泵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机械本身的原因、工艺操作或高温、高压、物料腐蚀等使用条件的原因,往往会造成各种故障如扬程降低、流量不足、有异常噪音和振动等。通过对故障情况的具体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才能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指导设计、加工、装配、使用与保养,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在分析故障时,一般是从故障的现象人手,通过故障现象找出原因和故障机理。由于受现场条件的限制,观察到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可能是系统的,如离心泵不吸液;也可能是某一部件的,如离心泵的填料过热;也可能是某一零件的,如轴或轴套表面损坏等。因此,针对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其故障模式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故障原因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测试分析,以及有关疲劳、断裂、磨损、腐蚀等各种学科的知识。对故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现场调查。主要包括收集发生故障的时间、环境、顺序等背景数据和使用条件;故障现场摄像或照相;收集和整理故障件的主要历史资料如设计图样、操作规范、验收报告、故障情况记录和维修报告等;对故障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保存和清洗等。
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机理。主要包括对故障件的无损检验、性能试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等检查与分析;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如强度、疲劳、断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分析结论。当每一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试验工作结束时,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证词和测试数据,按设计、材料、制造、使用四个方面是否有问题来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提出一个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工作、积累资料、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索赔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3.机械工程故障的排除及维修
机械工程故障85%以上是由磨损产生的。解决零部件的磨损,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机械的合理润滑,还需要操作人员的细心操作等。对于机械工程,一要尽可能减少零部件的磨损,预防故障的产生;二要灵活运用修理方法,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维修方法,野外机械工程维修,由于有配件、材料、吊装设备等的困难,要求维修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来尽快排除故障。
保证机械的合理润滑:机械工程的故障50%以上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由于机械工程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润滑可以保持其正常的工作间隙和适宜的工作温度,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机械内部,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速度,减少机械故障。正确合理的润滑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使用润滑剂,根据机械结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润滑剂类别,按照环境和季节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润滑剂牌号。不可任意替代,更不可使用伪劣产品;二是要经常检查润滑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
细心合理的操作机械:作为机械操作人员,启动机械前均应检查冷却液及机油是否足够,不足要及时补充后再启动机械。机械启动后要进入低速预热阶段,待冷却液及机油达到规定温度后,再开始工作,严禁低温下进行超负荷运转。操作人员在机械运行中,要经常检查各种温度表的数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后再工作。在操作机械工程施工时,要注意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工作,要均匀加减油门,保证机械处于较为平稳的负荷变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的大起大落,降低机械的磨损,减少故障的产生。
4.现场应急维修
零件修理法:采用机械加工、焊接、研磨等方法快速修复损坏的零件。例如一台输送泵,料斗的搅拌轴因磨损严重突然不能工作,配件一时又难以买来。这种情况下,可将搅拌轴拆下,采用堆焊及车床加工的方法,迅速恢复机械的作业,同时也节省了资金。
零件换用或替代修理法:用完好备件替换已经损坏的配件,在大修及现场维修时均可采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材料,替代机械工程已经损坏的零部件。如用普通钢板制作的垫片代替缺损的垫圈,用烟盒做垫圈代替低压油路的密封垫圈,用塑料布代替水泵中密封的石棉绳等,可临时解决应急维修的需要。
零件弃置法:越过已经产生故障的零部件,将管路或电路连接起来,快速恢复机械工程作业。如自卸车的刹车分泵皮碗损坏漏气,造成制动不灵。在管路中临时分一个阀门,将通往该分泵的气体关闭,迅速恢复作业;冬季施工时,机油散热器冻裂,在野外无法修复。可去掉散热器,将机油管直接与机体油道接通,将散热器水管短接,迅速恢复机械的作业。
5、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随着材料科学及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要求机械的技术保障与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完善。为此作为工程机械的组织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一要注意保证机械在运输及保管过程中防止机械的损伤、变形、腐蚀等。二要严格机械的日常维护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三是要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四要精心保养机械,要做到正确合理地进行定期与不定期保养,保持机械的清洁、干净,定期检查机械的技术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松动和失调的零部件及时紧固和调整,对一些易损件进行预防性的更换等。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机械的操作过程中,要定期对其可能发生的及已经存在的故障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合理规范的诊断方法,确定维修保养手段,以降低维修保养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焦宏波 白森 《工程机械的故障诊断和维护研究》-中国科技博览2012
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探讨 篇6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对策探讨
引言
机械工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需要的技术装备,为了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将眼光聚焦在工程机械的维护和管理上。
1、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现状
1.1机械的管理与检测工作得不到重视。虽然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人们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但在生产实践中这一理论认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1)在年终的考核和绩效评比时,管理员对设备的管理成绩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员工管理设备的积极主动性;(2)一个普通的生产单位愿意花费几千万元购买一台先进机器,却不舍得配置一套几千块钱的检测设备;(3)现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很多新兴领域都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在工程设备的维护管理上却没有发挥其最大效用,大多数单位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依然沿用旧的体制,工人凭维修经验判断机器故障的方法虽然直观,但是这仅对简单机械有效,现代机械的制造精度越来越高、内部设计越来越复杂、控制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果再固步自封,仅凭个人经验维修机械,难免会出现耗时耗力并且机械返修率高现象。
1.2保养工作不到位。之所以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其目的是减少维修工作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最终减少生产成本。很多企业管理者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他们认为设备维修所需资金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支出,企业从中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因此在设备保养上的投入是减了又减,对机器的日常维护也只是维持在最低可用水平。然而,频繁使用机械设备后如果对机器缺少正确的维护保养和矫正措施,肯定会增加机器的突发事故率,不仅使设备的寿命缩短,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经济收益。
1.3管理不完善,维修水平低。机械设备科技含量的提高要求设备管理者和维修人员都必需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知识技能。在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并没有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而提高,主要体现在:(1)维修者往往只具备单方面的机械、液压设备维修经验,缺少与之相关的电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在维修大型、复杂工程机械时难免会捉襟见肘。(2)某些工程单位由于维修人员数量不够,维修水平也相对较低,当复杂机械发生故障时找不到症结所在,必须停机去其他地方找专门的人维修,导致维修时间过长,耽误了正常的工程进度。(3)企业不重视对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维修人员不熟悉制造精度高、自动化程度也较高的先进设备,更谈不上所谓的维修和保养了。(4)缺少一套维修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于维修不当或配件选用不恰当,使得设备在修过之后依然故障频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维修者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则是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度约束则员工责任心不强,采购的配件质量低劣,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优质原件的损坏速度,从而为下一次机器故障的发生埋下隐患,间接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2、应对工程机械维修难题的对策探讨
2.1提高故障判断的准确性,提升维修人员的业务能力。在设备出现问题后,首先要确认故障发生的原因,避免判断失误,尤其是对复杂的设备进行故障判断时,应尽量采用检测设备进行客观的性能检查,提高故障判断的准确性。要明白一味地采用更换零部件的方法进行维修并非是最优的解决办法,作为企业的一员应做到最大程度地降低机械生产成本。当然,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维修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因此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企业在采购机器设备时,厂家或供应商一般都会提供机器使用和维修方面的技术培训,企业应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其维修人员不失时机地参与其中,以便提高他们的维修技能。(2)也可采用内外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一方面针对内部频发的机器故障和企业在维修方面的薄弱之处有选择性地参与国家或工程协会开展的人才培训会议;另一方面,聘请生产机器设备的厂家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来公司进行专门的培训。(3)在企业内部成立专业的维修小组,选拔合格的小组人员,将责任分摊到个人,为他们创造外出深造的机会,让其多了解先进的维修技术,并将之应用到设备维修上来,使设备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2.2建立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由于服务型经济理念的深入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和工程机械相关联的生产商、供应商以及各科研单位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工程机械维修服务市场的建立,联合中小型机械维修企业扩大维修服务的范围,建成集线上咨询与监测、线下交易与诊断等多种服务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借助生产制造单位的经济优势、科研机构的理论特长以及小型企业分散性服务的特色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设备生产商应改变以往自立门户的售后服务观念,应结合自身产品的分布和特点,设立拥有专业水准的维修服务网点,使维修服务更具体更及时。另外,还可成立设备维修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维修服务机构的同时成立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以保证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2.3完善配件供应和保养工作。首先,在设备维修和保养过程中,若需要的配件出现短缺,即使再有能力的维修工人也会无可奈何,整个工程项目势必要推迟延误。因此,工程单位应提前预备好机械设备在维修和保养时所需要的相关零配件,从根本上确保设备维修时的零件供应。
其次,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措施需要一套完善的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做依托,其目的是使人员在维护和保养设备时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机器保养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最后,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负责人应对设备定期地进行检查和保养,提升设备的使用价值,延长其使用寿命。
结束语
工程机械维修是一项对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具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它和工程施工进度以及质量安全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工程机械维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维修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维修技术,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和设备需求进行改善或改进,不断促进我国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维修工程机械 篇7
2010年4月14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维修分会理事长会议暨中国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工程机械维修分会理事长杜海涛主持,维修分会副理事长和有关资质认证的评审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工程机械维修分会秘书长李志勇对分会3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与会人员就分会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认证综合评审标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南京银马修造有限公司的大修工厂。(本刊)
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简析 篇8
一、维修工作原则
工程机械具有机械设备的共性特点, 又有工程专用设备的自有特征。维修工作应从理论规定和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工程机械维修必须保证工程机械在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同时, 必须以最少的人力、资金和较短的时间消耗来达到这一效果。也就是说, 既要达到功能性的目标, 又要考虑经济效果, 这是工程设备维修工作的基本原则。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就是在施工中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使用, 从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 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并努力降低维修成本。在非施工期, 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状况普查、技术更新。总之, 就是追求机械的最大使用寿命、最佳的工作状态、最优的经济性。
二、维修工作的主要方式
工程机械维修根据具体情况有多种方式,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故障维修
故障维修是指工程机械在生产作业中发生了故障所进行的修理工作。当停产损失较小, 只需更换零部件或进行调整即可排除故障时, 适于采用此种维修方式。此方式多用于现场维修。
2.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指从预防的角度出发, 对故障隐患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与修理, 包括日常维护、设备检测和修理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此项工作应在施工期和工程间歇进行。
3.改进维修
这种方式是根据故障记录和设计特点, 在排除故障的同时, 对机械性能或局部结构加以改进, 旨在更正机械设备的设计缺陷、改良设备性能, 减少或避免同类故障的发生。此方式的维修应在综合考察、合理论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三、工程机械维修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重视零配件质量和型号
零部件是机械设备的基础, 它们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更换零部件前, 要对配件进行科学的检查、测试, 确保新配件质量符合要求, 应尽量使用原厂生产的零部件。
另外, 维修人员要对机械结构及其原理进行了解, 参照使用说明书和零件目录, 一定要仔细确认零部件的规格、型号、材质, 避免其他型号的代用和错用。
2.维修人员要进行正确的故障分析
工程维修技术人员在工程机械的维修过程中, 要从机械的结构和原理入手, 对故障进行分析。通过故障分析, 判断故障的性质和原因, 并提出解决方案, 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排除故障。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准确判断、精细维修、修后观察、详细记录、维持设备良好性能。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探析 篇9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零配件质量,制度,探讨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起, 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的大幅增加, 工程机械的发展日新月异, 各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拥有量增长迅速, 机械设备已经成为施工企业不可缺少的主要生产工具。随着新型现代化设备的不断问世, 施工企业所拥有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这也是体现施工企业现代化程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程机械维修是为了排除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其隐患, 以安全生产为最重要原则, 并且以最经济合理的寿命周期使设备维持良好的性能, 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 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 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它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能否维持协调稳定发展, 更关系到职工的人身安全。
1 工程机械维修概述
1.1 工程机械维修的特点
工程机械的维修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更换零件的体力劳动工作, 而是通过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的技术措施和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 使机械恢复、达到和保持其基本工作性能, 并且要保证其耐用性、稳定性, 使机械正常工作的技术手段。随着机械工程的日益发展, 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机械工程上得到了更多的应用, 大幅度提高了机械的性能, 并且机械的技术含量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 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针对工程机械的特点, 在措施上、配置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保证机械的维修质量,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1]。
1.2 机械的工作环境
施工机械的工作环境一般都不是很好, 并且其运行过程中的负荷变化频繁, 这就导致了施工机械在工作时要承受巨大的负担, 更容易出现故障。自然环境的侵蚀以及机械各部件之间的冲击和磨损,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械的工作性能, 更严重的还会损坏机械, 造成严重的机械故障。这就导致了机械不能正常工作, 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因此, 应该重视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 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按照机械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维修保养方案, 强制执行, 并采取恰当的维护措施, 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事故。
1.3 维修工程机械的意义
维修工作是工程机械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 缺少维修工作, 机械将不能正常工作。工程机械的维修过程包括2部分, 即工程机械的修理和工程机械的维护。维护是修理的充分条件, 修理是维护的必要条件。维护能够保证机械的正常工作, 延长机械的寿命, 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通过维护可减少机械出现故障的次数;修理是为了使机械恢复其正常的工作性能或者改进其工作性能, 两者都不可缺少。企业要不断提高设备的维修水平, 维持设备良好的性能, 只有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装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2 工程机械维修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2.1 分析故障
在工程机械的维修过程中, 维修人员要在了解工程机械结构和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 对故障原因进行正确分析, 不能不通过分析盲目地对故障原因下结论, 造成新的问题的出现。通过故障分析, 不仅可以判断出故障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理清故障, 提出更实效的改进措施。如果不通过故障分析, 而直接盲目得出结论动手维修, 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旧故障, 还会造成新的问题。这些不规范的维修方法在应急的情况下是可以的, 但不可经常使用, 必须从根本上查出故障原因, 并且采取正规的维修方法及时排除故障。因此, 在故障分析时, 必须从故障现象入手, 结合工程机械的工作结构和原理, 通过检测设备或者用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 最终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和部位, 切忌“不问青红皂白, 盲目大拆大卸”[2]。
2.2 采取适当的维修方法
分析出故障以后, 就需要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正确有效的维修。由于一些维修人员盲目维修, 有时为了图省事, 减少劳动量, 将可以进行维修的部件采取了将其焊死的方法, 最后导致部件无法拆卸, 给后期维修带来了困难, 甚至导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还有维修人员在机械的拆装过程中将机械任意改造, 不按照要求进行维修, 影响了机械的正常使用性能。例如在安装机械活塞销的时候, 不把活塞先进行热处理, 直接把活塞安进气缸内, 使活塞受到损坏, 无法保证其正常工作。个别机械维修人员在拧螺栓时, 怕螺栓松动, 特意将螺栓拧紧,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如果过分增大螺栓的扭矩, 会使紧固件出现严重变形, 也会造成螺杆的螺纹滑丝或螺杆折断, 严重影响修理质量。
2.3 认清零配件质量和型号
目前, 配件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众多, 不但质量得不到保证, 甚至出现了一些由于保管不当导致性能发生改变的零部件。另外, 在更换配件前, 配件没有经过技术检查, 维修人员就将其直接安装到工程机械上, 这种做法不但会算坏机器, 还会造成危险, 是对工作的极不负责。因此在更换零件之前, 要对配件的质量进行检验, 保证更换的新零件质量可靠,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我们要把安全生产时刻放到第一位。另外, 在机械的维修过程中, 有些维修人员由于疏忽大意, 没有在意零件的型号是否配套, 错将不配套的零件相互组装, 或者由于对机械的组装结构不是十分了解, 胡乱拆装。这类现象会造成配件代用甚至错用的现象, 这严重影响了机械的正常工作性能, 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例如用铁丝代替开口销、用钢筋和旧螺栓代替圆柱销等, 这样长期使用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维修工程机械时, 应尽量使用原装型号的配件, 避免其他型号的代用和错用, 否则将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2.4 做好零部件的清洗工作
在维修工程机械时, 正确的清除零部件表面的杂质、油污对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提高修理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在工程机械的维修过程中, 如果不重视零件表面清洗, 或者不对零件上的杂质彻底清洗, 就会导致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 甚至会快速损坏零件, 出现意外事故, 造成巨大损失。所以, 维修人员应该高度重视零件的清洗工作。维修工程机械时, 在不是很好的环境中, 最重要的是保证设备的清洁, 尤其是缸套台阶、螺栓孔内的杂物和活塞环槽内的积炭等, 如清除不彻底, 将会导致螺栓扭矩不足、缸垫烧蚀、活塞环易折断等问题。另外, 正确选用清洗剂也十分重要, 为防止零件发生腐蚀生锈, 禁止使用碱性清洗剂。精密零件更应该细心清洗。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 才能够顺利完成机械维修。
3 机械维修的制度
目前, 大多数施工企业所采取的是“计划维修制”, 规定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时间或行程, 确定维修保养的内容, 逐级增多, 逐级精细, 按照机械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决定机械的修理范畴, 践行“养修并重, 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在实际维修运用中, 对机械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3]。
3.1 践行预防检修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 施工企业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快维修速度, 提高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和维修水平, 越来越多的先进机械被应用到施工中, 先进的机械设备也延长了实际使用寿命, 机械的稳定性、耐用性得到了提高。如果保修周期和保修内容还是一成不变的, 不符合机械的实际维修情况, 这样不仅增大了修理成本, 而且也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性能, 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定期检查, 按需修理”是“预防检修制”的基本思想。通过对机械进行预防性检查这一技术手段, 确定机械的保养和修理方法, 更加有利于机械的安全维修。按照工程机械的维修的实际功能状况灵活地确定维修时间, 不是按照机械的使用时间来确定维修方式。
3.2 计划保修制和预防检修制有机结合
在机械维修时,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维修方法, 解决“计划保修制”中强制性修理的教条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但也要细心注意避免漏修漏查导致的失保失修。“计划保修制”能够发现机械的故障, “预防检修制”能提出准确的维修记录资料, 针对机械的磨损规律恰当地确定修理周期, 从而发现问题。所以, 计划保修制和预防检修制有机结合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工程机械来说, 这2种制度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总是根据机械的现实状况来决定哪种制度最恰当、最经济、最适用。所以, 要认真结合实际情况决定使用那种制度, 根据机械维修的价值、装备以及机械的自身技术状况综合考虑, 要做到追求零部件的最大使用寿命, 又不会出现漏保漏修的现象。
4 结语
以上是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中几个主要方面提出的一些建议, 机械的维修工作在社会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在今后工作实践中, 我们将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不断完善, 加速机械维修工作的现代化步伐。
参考文献
[1]何万亮.关于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 :126
[2]殷大坤.浅析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维护与保养[J].民营科技, 2009 (6) :22
影响工程机械维修质量因素浅析 篇10
1 影响维修质量因素分析
1.1 盲目大拆大卸
机械维修时盲目大拆大卸, 可能导致旧故障未排除, 新毛病又出来。如一台杭柴6130发动机因油底壳进水, 导致烧瓦事故, 在未对进水原因判断准确的情况下, 盲目拆修发动机, 并更换了缸套、活塞环、大小瓦等材料;装复试车油底壳仍进水, 且增加了新故障———机油压力过低 (只有1~2 kgf/cm2) , 而未拆修前, 机油压力正常 (3.5~5.5kgf/cm2) 。经分析并重新拆检发动机, 发现一缸缸盖漏水才是油底壳进水的真正原因, 而机油压力过低则是人为修出的故障 (经查为粗滤器与缸体平面间的“O”形密封圈漏装所致) 。因此, 当机械出现故障时, 不要盲目拆卸, 应仔细分析原因, 然后确定维修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机械维修质量。
1.2 忽略新件质量
目前工程机械配件市场很乱, 有较多假冒伪劣产品, 若安装前不做检测, 装配后常会引起故障。如一台TY220推土机, 其变速箱因I档工作无力而更换了铜环、尼龙环等密封环以及变速阀总成, 又因变速阀螺栓孔丝牙损坏而更换了II、III档油缸体;更换新品后装复试车, 挂I档推土机有力, 挂II档或III档后再挂I档, 推土机无力, 且工作油温高。在变速阀测压口装上压力表检查发现, 新变速阀油压只有16~20kgf/cm2 (标准压力应为:24~25 kgf/cm2) 。又经对变速箱各档进行气压试验, 发现II、III档摩擦片及钢片在气压解除后仍分离不开, 其原因是由于新II、III档油缸体上6个钢片定位销孔分度误差, 造成钢片装入油缸体后过紧, 致使II、III档摩擦片在油压解除后仍处于半接合状态。那么推土机肯定发热无力。换一正品新变速阀, 再对新II、III档油缸体上钢片定位销孔加工处理, 装复试车, 故障排除。因此, 新件买来后一定仔细检查。
1.3 不注意配件型号、长期代用或错用
应急修理时, 有些型号不符的零配件代用是可以的, 但长时间代用将有害无益。如一台T220推土机变速箱输出轴上双联齿轮一定位轴承, 应为12515E, 却错误使用为12515, 导致双联齿轮轴向窜动, 引起变速箱发响。因此, 不能认为只要能装上就行, 长期代用极不安全, 迟早会酿成事故。
1.4 乱用螺栓
维修人员因一时找不到标准专用螺栓, 就随意用其它螺栓代替, 因代用螺栓材质不合格, 给机械后期使用埋下故障隐患。如一台斯太尔发动机大修时, 装配中将连接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的4颗8mm高强螺栓装成普通螺栓, 结果装车使用一个月, 因4颗螺栓折断导致配气正时紊乱, 气门推杆顶弯, 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因此, 机器某些部位需用的专用螺栓不能用普通螺栓代替。
1.5 不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
柴油机各零件配合间隙, 不同机型有不同要求, 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若不经测量盲目装配, 会导致柴油机起动困难等故障。如一台康明斯NH220-CI型柴油机, 大修时忘记测量凸轮轴挺杆座垫片厚度 (该垫片厚薄直接影响柴油机供油时间早晚) , 装配时用上约1.5mm垫片 (标准垫片厚度约1.8~2.0mm) , 试车即出现发动机起动困难, 水温高等故障。经查, 该故障是垫片太薄致使供油时间太晚引起。
1.6 不成对、成套地更换偶件或组件
工程机械上有很多偶件或组件是经过特殊加工, 应始终成对使用, 不可互换。否则由于配件质量差异较大, 将导致运转不稳, 载荷集中现象严重而引起故障。如一台T220推土机变速箱大修时, 因I档齿轮缺损而更换了单个I挡主动齿, 重负荷试车时出现I档跳档 (原来不跳档, 原为变速箱发响) 。重新解体变速箱, 拆下新I档主动齿, 与旧齿比较发现齿轮模数存在加工误差, 遂更换一对新I档主、从动齿, 装复试车, 故障排除。
1.7 不注意零部件装配方向
有些零部件装配时有严格的方向要求, 但由于其外部特征不明显, 而且正反向都可安装, 因此常出现装反的情况, 结果导致机器不能正常工作。如一台康明斯NT855柴油机更换活塞环后冒兰烟, 检查机油油量正常, 拆下一个缸的活塞连杆组, 发现活塞环第三道气环方向装反, 再检查其它各缸活塞环, 第三道气环都装反了。该环使用的是内切槽式扭曲环, 装反后极易出现活塞“泵油”现象, 使机油沿环切口处上窜到燃烧室燃烧, 致使发动机冒兰烟故障。
1.8 垫片使用不规范 (错用、乱用等)
常用垫片种类很多, 有的起密封作用, 有的起紧固作用。每一类垫片都有不同用途, 如发动机气缸垫, 过厚压缩比降低, 使起动困难;喷油器与汽缸盖配合面使用的铜垫片, 若换成石棉垫, 易因喷油器散热不良而烧蚀;因此不能乱用, 否则将影响维修质量。
1.9 零部件除污、清洗不彻底
修理中的清洗工作, 是保证维修质量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零部件清洗不彻底, 将导致许多不必要故障发生。如一台TY220推土机在变速箱大修后, 忽视了变速阀及管道的彻底清洗, 在使用10天即出现推土机无力, 经检测为变速阀中调压阀和急回阀阀芯卡死, 造成变速压力建立不起来, 清洗该变速阀管道和滤芯后试车, 故障排除。
1.1 0 维修方法不正确
维修是一门科学, 有其固有的规律和方法, 若操作不当, 会影响维修议质量。如热车时拆装发动机气缸盖, 安装活塞销时不加热活塞而将其直接打入销孔,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工作无力时, 未查原因盲目调高系统工作压力等。这些维修方法都是不正确的, 它将导致零部件早期损坏甚至机械故障。
2 结语
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探析 篇11
【摘要】结合目前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维修制度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倡“预防检修制”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关键词】机械;维修;制度;探讨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 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经济管理,使机械 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为此作者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1.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 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 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 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 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3.机械维修制度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工程机械维修制度长期实施的是“计划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项目,逐级增多,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则划入修理的范畴。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制定的制度,在几十年的施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维修制度。然而,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进程。但是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周期的一程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 防检修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这一环节(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种制度较好的解决了“计划保修制”中僵化的强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检导致失保失修。
试论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策略 篇12
维修对机械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以及社会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
(2) 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3) 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一台机械如果不经过任何维修, 它只能使用一个大修间隔期, 达到其使用寿命的1/4~1/5。但一台机械的一次大修费用只占新机原值的10%~30%, 所用材料约为新机的10%~20%, 而每大修一次可获得相当于新机80%~90%的使用寿命。如果在全部寿命过程中大修4次, 所需费用不超过新机原值, 而获得相当于新机3倍以上的使用寿命, 可以降低机械使用费的成本, 避免将机械的原值分摊在1/4~1/5的使用寿命期内;
(4) 节约能源和资源。
2 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的发展概况
2.1 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现状
我国工程机械常用的几种维修方式有:
(1) 弹性维修制:根据机械的实际状况, 安排维修, 其修理周期可适当延长和缩短。这种方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检测设备, 只需进行简易检查和诊断, 在中小型企业及机械数量不多的单位实行得较多。
(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定时与视情相结合的维修方式:仍是以计划预期修理为基础, 通过故障分析和统计, 确定哪些项目要按时修理, 哪些需视情修理, 其作业规范仍按原方式执行。
(3) 二保、三检、四修制:二保是指日常保养、定期保养, 以清洁、润滑和调整等为主要内容;三检系指日常点检 (以五官检查为主) 、定期点检 (以五官检查与仪器检查相结合) 和专业点检 (按需要临时制定项目的技术检查) ;四修制系指项修、定期修、故障修和大修, 这种维修方式是以保养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结合, 在港务系统的调运机械及工程机械维修中采用得较多。
(4) 项修制:项修制是以状态监测为依据, 按机械各总成部位针对性按项进行修理。该方式在铁道部各大工程局采用得较多。
(5) 定检定项修理制:这种修理制是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 预测机械连续工作的能力, 根据机械的实际状况, 突破周期制约, 按需定项修理。
上述维修方式的共同点是改革了单纯以时间为周期计划修理的唯一方式。这种局面的出现, 说明一个以检测技术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2.2 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与问题原因
随着工程机械技术含量的不断增长, 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多种多样的维修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 使得维修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的提高。然而, 现阶段施工现场的检测手段和保养、修复技术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这是由以下的一些原因造成的:
2.2.1 检测设备不完善
一些施工单位不愿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 使得维修人员对故障的检测停留在经验判断阶段, 准确率低, 也难以确定故障程度。
2.2.2 施工工地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许多的施工企业都实行二级单位承包制, 设备和维修技术人员都分散到各个施工点, 而各个施工点的技术力量、水平参差不齐, 不能及时解决维修中的疑难问题。
2.2.3 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水平有限
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跟不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 造成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的状况。
2.2.4 施工工地流动性较大, 条件有限
施工工地的流动性使得它不可能在工地现场建立一个多么完善的专业修理厂, 维修设备以轻型、高效为主。其主要任务是承担高号保养和机械的临时性、突发性小修理任务。当现场设备出现故障, 一般是原地拆、修, 由于施工现场工作条件恶劣, 拆下的零配件容易锈蚀、损坏或丢失, 不易保持零件的清洁, 难以保证维修质量。
2.2.5 施工工地缺乏配件
施工工地的流动性较强, 因而工地不可能对所有配件进行储备, 只对易损件、易耗品有一定量的储备, 而工地现场往往是地处穷乡僻壤, 交通不便, 配件的采购工作有一定的困难, 订货时间长, 因而延长了设备停机时间。
2.2.6 维修的机械化程度较低, 劳动强度大, 效率低下
施工工地条件有限, 不一定能够配备举升机、轴套管拆装机、螺栓拆装机等维修设备。由目前工地现场的情况来看, 手工劳动应占主要地位, 因而劳动强度较大, 维修效率低下。
3 完善我国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的基本策略
3.1 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
3.1.1 规划决策阶段
企业所需设备无论是采购还是租赁, 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设备的配套需要等方面的要求提出方案, 根据充分市场调查研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论证, 做出设备是购置还是租赁的决策, 并编制费用预算、确定实施程序和预期效果。随着我国租赁市场的发展, 以及有些施工企业在施工淡季可以出租部分设备, 为设备的租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对一些特种机械, 使用期短, 价格较高, 施工企业往往面临着租赁还是购置设备的决策。在此, 可从购置和租赁对企业利益的影响方面来做决策的一般性考虑。
购置对企业利益的影响。在设备技术性能先进的情况下, 若购进设备经过若干年, 到提足折旧后, 仍能投入运行, 则有偿转让其价码也较高, 留用亦可为企业无偿创造效益。对利用率高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设备, 购置比租赁更能保证工期及工程质量。如果举债购置的借款利率低于出租方的收益率, 从成本方面考虑, 购置较为有利。如果国家实行投资减税, 可使企业获得减税利率。
租赁对企业利益的影响。企业所需设备的使用期与其使用寿命相比只是短期性, 租赁则可节省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企业同出租方签订合同时如果规定承租方不负担设备的维修, 则可降低承租方企业设备的维护费用。租赁可解决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规划。
3.1.2 工程机械的采购
工程机械的采购, 是机械前期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面对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多、产品种类错综复杂、技术质量不一, 生产厂家名目繁多的促销手段等市场现状, 需对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参与机械采购的人员应该具有广博的业务知识、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 采购机构应本着精练、高效、实干的原则进行配置。在机械采购前, 要对机械的实际需求以及工程机械市场发展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论证, 编写机械采购的可行性报告, 呈报上级主管部门, 待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分析、论证批复后方可进入采购的准备和实施阶段。一般有招标采购和定向采购两种方法, 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3.1.3 工程机械的租赁
实行机械租赁的优点:有利于厂家设备的销售;可实现对闲置设备及二手设备的调剂再利用, 提高机械利用率;可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减少了使用单位资金的投入, 人员配备、培训、备件储备和维修费用的支出。
在大型施工企业推行设备的内部租赁, 以节省设备资金投入, 加速资金流通,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由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与设备租赁实体联营, 可以增强生产厂家的竞争意识, 占领市场, 扩大覆盖面, 提高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 促进生产, 避免产品积压, 增加就业机会。扩大横向联系, 建立设备租赁的区域网络。在建立设备租赁实体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性设备租赁网络。
3.2 加强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设备的初期管理
3.2.1 设备的安装调试
对于购置设备, 一定要在设备到场后及时验收, 维修技术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检查随机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零配件目录、随机维修工具和检测仪器等是否齐全。对于租赁设备, 在设备到场后, 要检查设备与租赁合同上所述设备的型号、功能、状态等是否相符。
设备的安装调试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工作, 因此要有严密的组织, 严格地按程序实施, 设备部门和维修技术人员要充分发表意见, 机械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要符合原设计和选型要求 (如果是租赁的设备, 则其各项性能指标应该符合租赁合同所述要求) , 这对于充分发挥设备的投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决不能对这部分工作敷衍了事, 否则将给以后的使用和维修带来后患。
设备经过试用期后要进行技术评价, 按照验收标准给予验收, 新购设备要办理固定资产手续并建立设备档案, 租赁设备也要建立临时的设备档案, 以利于设备的管理。至此, 设备进入初期管理阶段。
3.2.2 设备的初期管理
对于新购设备, 设备使用部门在投产前要领会“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等随机技术资料的全部内容, 拟定操作保养规程, 建立设备维护、润滑及维修制度、收集有关的图纸、资料、组织好操作、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发放操作证以及与试运行有关的一切准备工作, 填好技术卡片, 编入档案, 以进入后期的现场管理。租赁设备一般都是由出租方派遣操作手, 并负责租赁期间设备的维护、修理, 因而承租方对租赁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可以淡化。
3.3 优化设备的现场管理
3.3.1 针对维修制度的对策
由于工程机械的种类繁多、机型复杂、产地不一, 制造工艺和材质的差异, 不同机械运行状态、作业对象、作业环境及各施工单位的维修条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的差异, 使得工程机械的维修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种类型的工程机械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及对可靠性的要求均不相同, 而各种维修制度又各有所长, 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故不宜千篇一律硬性推行某一种维修制度。
3.3.2 针对维修模式的对策
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让“不同的部件 (系) 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让“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3.3.3 针对维修方式的对策
无论各个单位的维修方式如何变化, 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长远来看, 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 (检测) 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 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它的方向是:逐步过渡到设备的“异体监护”之路。例如,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 都按照其各自的故障结构模式, 在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 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 因而使得将状态修理作为维修方式的主流完全成为可能。状态修理的采用, 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
3.3.4 针对维修工艺组织的对策
施工现场修理的重点是对机械突发故障的现场抢修。现场抢修是指在施工现场上运用应急诊断和修复技术, 以恢复施工所需的基本功能为目的, 迅速地对工程机械的损坏部分进行修复, 使工程机械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或撤离现场, 它的特点是:时间紧迫、环境恶劣、恢复状态的多样性。现场抢修的特点决定了修理的作业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它既可以是现有规程上规定的修理方法, 比如总成互换修理、原件修复, 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修理方法, 如配用、粘接、焊接、捆绑、拆拼修理、旁路等。在修理的劳动组织形式上, 现场抢修一般可采用传统的综合作业法 (包车修理法) 。
3.3.5 针对维修管理的对策
无论维修制度是多么的完善, 维修模式是多么的先进, 维修体制是多么的健全, 维修方式是多么的适用, 离开了维修管理都不能得以实现。
(1) 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提高工作效率, 及时准确地完成管理工作。
(2) 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 确保维修质量。
(3) 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 减少矛盾, 提高效率。
(4) 如当地有RCM服务企业, 可将设备的部分维修任务移交, 企业自身只承担基本维护和简单修理任务, 其余由RCM服务企业完成。这样可以简化企业的维修管理体系。
3.3.6 针对维修技术的对策
维修的实践证明, 设备越是先进复杂, 维修工作就越依附于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因而维修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其另外一个研究重点是不解体保养技术以及现场快速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学英.浅谈进口机械设备配件的管理.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0 (5)
[2]薛秀清.设备管理中的竞争机制[J].工程机械, 2001 (5)
[3]刘泽.改革设备维修制度的实践.设备管理与维修, 1999 (11)
[4]张文建.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体系.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2004
[5]易新乾.21世纪的建筑机械维修.建筑机械化, 20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