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共8篇)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篇1
1 红薯种植现状
红薯又称白薯、甘薯、番薯、红苕等, 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 它不仅抗旱耐涝、节水、耐储存, 而且营养丰富, 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 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日前,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经过3年研究和评选, 红薯被列为13种最佳蔬菜之冠。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对红薯等保健食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红薯的生产和加工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红薯栽培在北方地区以垄作铺膜种植为主, 主要的生产环节有整地、施肥、起垄、铺膜、田间管理及收获。在这些生产环节中, 种植和收获环节劳动强度最大、占用劳动力最多, 急需用机械化作业来取代畜力和人力作业。
目前, 京郊红薯种植主要集中在大兴、顺义、怀柔和密云等区县, 种植面积在4667hm2左右, 种植品种有20多个。平均产量在37.5~45t/hm2, 1hm2平均收益在1.8万~2.55万元。例如:顺义区杨镇沙子营村红薯种植专业户张华明, 种植红薯已有10多年历史, 今年种植红薯0.86亩, 平均1hm2生产成本投入1.5万~1.8万元, 预计产量在37.5~45t/hm2, 按2007年市场收购价格每千克1~1.2元计算, 1hm2纯收益在1.95万~3.6万元, 经济效益相对可观, 是老张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京郊红薯种植以一家一户为主, 连片集中种植的不多。种植结构可以分为山区半山区的“林粮间作型”和平原地区的“平原种植型”两种情况。“林粮间作型”种植结构主要分布在密云、怀柔等山区半山区区县, 种植面积约1333hm2。主要是退耕还林后, 在林间进行套种, 一般根据林木品种不同, 树行之间可以套种3~5行红薯。“平原种植型”主要分布在大兴、顺义等平原区县, 种植面积在3333hm2左右。虽然这种种植形式种植面积不小, 但是由于土地确权以后, 地块为一家一户所有, 所以集中连片种植不多。这两种种植结构中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作业方法:一是采用大田机械进行旋耕、起垄, 人工铺膜;二是采用畜力整地、起垄, 人工铺膜;三是完全人工作业。收获作业大多采用人工作业。这几种方法工序复杂, 费时费力。使用畜力收获, 破损率高, 收获不干净, 损失较大, 给农民种、收红薯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红薯生产机械化是京郊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红薯生产机械化现状
北京地区红薯种植面积相对大田或其它作物来说比较小, 新型适用机械很少, 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研究不够, 造成红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比较低。目前, 京郊红薯种植面积较大的几个区县农机研究所都在研制、试验红薯起垄、铺膜和收获机具, 起步较早的有顺义、密云等区县, 起步稍晚的有怀柔、大兴等区县。各区县针对本地区的红薯种植特点进行机具的开发研究, 并进行了小批量的生产应用。
2.1 平原区红薯生产机械化现状
2.1.1 顺义区现状
顺义区针对当地种植结构, 结合种植规模, 研制了单行和双行两种起垄铺膜机具。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行起垄铺膜机配套25马力拖拉机, 作业效率0.1~0.13hm2/h;双行机具配套55马力以上拖拉机, 作业效率0.2~0.27hm2/h。机具起垄作业前, 要求对地块进行旋耕, 使土壤疏松平整, 机具一次作业可以完成起垄、铺膜、打药、施肥等工序。垄型比较均匀, 完全可以满足种植要求, 但铺膜、打药和施肥等作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顺义区研制的红薯收获机配套25马力拖拉机, 作业效率0.1~0.13hm2/h, 挖掘宽度0.7m, 地面下挖深度0.1~0.15m。目前机具还处在试验阶段, 主要存在收获不净、破损率大等一些问题, 有待进一步改进。
2.1.2 大兴区现状
大兴区红薯种植面积比较大, 种植历史比较长, 所以种植户自行摸索改制的起垄机具较多, 类型繁杂, 但整体效果一般。区农机研究所经过几年来的试验, 研制出1QL-2型双行甘薯起垄机, 配套60马力以上拖拉机, 作业效率0.33~0.53hm2/h, 垄型较好, 成垄率高, 一次可以完成起垄和铺膜作业。经过示范推广受到当地种植户的肯定, 现已进入推广阶段。红薯收获机也处在试验试制阶段, 作业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2.2 山区红薯生产机械化现状
2.2.1 密云县现状
密云县红薯种植属于典型的“林粮间作型”, 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半山区。县农机研究所两年前开始研制配套机具, 经过不断试验、改进, 起垄机和收获机基本已经定型, 进入推广示范阶段。红薯起垄机配套18马力拖拉机, 一次可以完成旋耕、施肥、起垄等作业工序, 作业效率0.13~0.2hm2/h, 垄型均匀, 作业质量较好。红薯收获机与18马力小型拖拉机配套, 生产率0.07~0.1hm2/h, 虽然能起到收获红薯的功能, 但收获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当地农机部门采取“一机带两户”的推广模式进行机具推广, 即农机专业户购买机具, 除作业自家地块外, 还服务带动邻近的一户红薯种植农民,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机具的利用率, 而且可以推动红薯机械化的发展, 示范效果很明显。
2.2.2 怀柔区现状
怀柔区红薯种植机械研制工作起步较晚, 自行研制生产的起垄机与18马力拖拉机配套, 一次可以完成旋耕、施肥、起垄作业工序, 作业效率0.13~0.27hm2/h。去年在北部山区进行了试验作业, 功能有待提高和改进。红薯收获机刚开始研制和试验。
3 红薯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3.1 红薯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京郊红薯生产还主要依靠畜力或借助大田机械完成部分环节的作业。红薯种植需要整地、施肥、起垄、铺膜等工序, 劳动强度大, 占用劳力较多。使用人力和畜力收获, 破损率高, 收获不干净, 损失较大, 给农民种、收红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目前各区县的农机研究部门已经着手对红薯生产机械进行研究, 但还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 没有形成成熟的机械化作业模式, 所以提高京郊红薯种植机械化整体水平, 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3.2 红薯生产适宜机具少
近年来, 红薯种植区县的农机部门对红薯生产机具进行了研制、试验, 推出了一些适合当地生产的机型, 并进行了试验示范, 但机具的整体水平不高, 很多功能重复,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财、物投入的浪费, 不利于京郊红薯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制约了红薯产业的纵深发展。
3.3 红薯种植受政策影响大
近几年, 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补贴力度, 农民为了拿到补贴, 调整了种植作物, 以前种红薯的农户有改种其它补贴作物的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郊红薯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势必要影响到相关机具的推广应用, 不利于红薯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快机械化模式与相应作业机具的研究工作
加快红薯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对关键环节作业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力度, 形成从政策、资金到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 促进京郊红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2 发挥推广示范带动作用
科研和推广部门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 加大对红薯起垄机、收获机的试验示范, 通过对现有不同机型的性能试验, 分析其优劣,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推出更加适合京郊红薯生产特点的完善机型。
4.3 做好政策引导工作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着手研究红薯种植补贴政策和机制, 从政策上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红薯种植业, 做大做强红薯产业, 扶持红薯加工企业, 增加红薯产品的附加值, 使之成为京郊农业的一项优势产业。
红薯高产技术探讨 篇2
【关键词】红薯;高产技术;菜用型红薯
红薯,又叫甘薯、红苕,其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既是蔬菜、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还可加工淀粉、薯酒、粉丝、薯片、薯条、薯糖等食品,产值可观。此外,红薯还有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硬化与癌症的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最佳蔬菜。
1 红薯的主要类型与用途
1.1 淀粉型
淀粉型红薯是指淀粉含量高的红薯品种,该类鲜薯的干物率达33%以上,一般鲜薯淀粉含量应超过18%。这种类型的红薯主要用于淀粉加工和制造燃料乙醇,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代表品种有鄂薯6号、鄂薯9号和徐薯22。
1.2 食用型
食用型红薯是指鲜薯干物率适中(25%~32%)、食味好、口感佳、薯形整齐光滑且适宜用于直接煮、烤、鲜食的一类红薯品种,代表品种有鄂薯4号、鄂薯7号、浙薯132、宁薯192等。
1.3 紫色薯
紫色红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分为食用型紫薯和加工型紫薯。食用型紫薯的代表品种有渝紫263、宁紫薯1号、济薯18、徐紫薯1号等;加工型紫薯的代表品种有日本绫紫(农林47)、鄂薯8号、群紫1号等。
1.4 菜用薯
菜用红薯是指以薯叶、叶柄、嫩梢作为日常蔬菜食用的新型专用红薯品种,菜用红薯的叶、柄、梢皆宜炒食,味甘、质滑、可口且营养丰富,其代表品种有鄂菜薯1号、福薯7-6、台农71、福菜薯18。
2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2.1 育苗
育苗是红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只有适时育足苗、壮苗才能不误时机地做到适时早栽、一茬栽齐、苗全株壮的要求。
2.1.1 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制定育苗计划和用种量,选用优质品种并备足物料。
2.1.2 选种和排种
选择具有本品种的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且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的种薯。在当地薯栽插适期前30~35d排种,采用大棚+地膜或冷床双膜技术于栽前40~45d育苗。排种密度不能过大,以每平方米15~20kg为好。种薯的大小以0.15~0.2kg比较合适。
2.1.3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前期高温催芽(1~10d),中期平温长苗,栽苗前5~7d床温接近大气温度,昼夜揭开薄膜晒苗。排种后盖土前要浇透水,浇水量约为薯重的1.5倍。
2.1.4 适时假植
采苗圃主要用于种薯量少时以苗繁苗,要把温床育的苗栽植在向阳温暖、比较肥沃、有灌溉条件的地里。采苗圃垄距为30~35cm、株距为2~3cm,与大田的比例一般为1∶20~25。
2.2 大田准备与移栽
2.2.1 薯田准备
一般深耕26~33cm,可比浅耕15cm的薯田增产20%左右。
2.2.2 移栽
红薯应采用埂栽方式。打埂方向应因地制宜,在坡岗地要沿等高线缠山扒沟起埂,埂向和山坡垂直,以利蓄水和防止水土流失;在多风地区,埂向以东西为好;在平原地带,埂向以南北向较好。
2.3 大田管理
2.3.1 红薯生长前期的大田管理
查苗补苗,中耕除草。
2.3.2 红薯生长中期的大田管理
红薯生长中期即薯块膨大期,此阶段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达到高峰,薯块相应增粗膨大。春薯生长中期一般在栽后60~90d,夏秋薯则在栽后40~70d。此期间要注意防旱排涝;提蔓断根,但不能翻蔓;喷施多效唑,对于徒长地块每667㎡用15%的多效唑50~70g,对水50kg喷雾,一般使用2~3次。同时还要注意追催薯肥,一般每667㎡施用硫酸钾10kg或草木灰100~150kg。
2.3.3 红薯生长后期的大田管理
一是补施裂缝肥(膨大肥)。一般每667㎡施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5kg,对水100kg灌施;二是叶面喷肥。可用0.5%的尿素稀释液、或2%~3%的过磷酸钙液、或5%的草木灰水、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的尿素叶面喷施,毎7~10d喷1次,连喷2~3次。
3 菜用型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3.1 育苗
采用老蔓越冬育苗法来培育红薯幼苗。具体做法是:秋天在种植藤薯的田块中选择健壮的红薯植株,定植或假植越冬;11月中旬,气温降低,光照变弱,红薯茎尖生长速度变慢,相应的生长周期和收获周期延长,茎尖纤维化程度增加,适口性变差,应停止采摘,修整植株以备越冬,生长期较长的老壮苗的抗寒性也较强。
3.2 大田准备与移栽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向阳地块,土壤、水源必须无污染且远离污染源2km以上。翻耙时,应施无污染腐熟厩肥2500~3000kg/667㎡,或浇施腐熟粪3000~4000kg/667㎡、生石灰50~70kg/667㎡、过磷酸钙40~50kg/667㎡。耕耙2~3次后,将大田按需要整成畦备用,畦宽90cm,沟宽20cm。平畦采用专用品种,株行为30cm×20cm。种植时要保证2~3个节位入土。夏季高温季节种植后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苗。
3.3 大田管理
为了保证薯叶的鲜嫩度,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勤浇水以保持较高的湿度,重施有机肥,多施、薄施速效化肥,结合中耕除草,在稀薄人粪尿中加人尿素浇施。薯苗扦插成活后打顶促进分枝,栽后1周及时查苗补缺。另外,应保持高温多湿环境,以利于茎叶生长。
栽插后15d至封垄前,一般要进行1~2次中耕培土,中耕深度为第一次宜深、以后深度渐浅、垄面宜浅、垄腰宜深、垄脚则要锄松实土,即所谓“上浅腰深脚破土”。
采用摘心技術以促进分枝发生。通过摘心能有效控制蔓长,促进分枝发生,使株型疏散,从而改善植株群体的受光条件,进而增强群体光合效能。
参考文献
[1]闫高寿.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0(03).
[2]童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
[3]石乔龙,滕树川,杨红霞.红薯高垄倒插平栽秸秆覆盖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
[4]谷素梅,崔建强.夏红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5]陈东华.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浅谈[J].吉林农业.
[6]王全领,马行军,钱海艳.淮北地区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
无公害红薯生产技术 篇3
根据不同用途,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脱毒品种。如:868、辽薯205、辽薯73、半产一号等。
二、育苗
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 充分利用太阳能, 提高床温, 既能早栽秧, 栽壮秧, 又能降低育苗成本。
(一) 育苗时间
选择3月末、4月初进行育苗。
(二) 选择床地
床址选择背风向阳, 地势高燥, 离水源较近, 有浇、排水条件的地方。
(三) 苗床制作
1. 酿热温床覆盖薄膜育苗
(1) 建床:苗床长度可根据地形及需要而定。一般长5~7米, 宽1.2~1.3米。床面要一面坡型, 北高南低, 四周打墙, 南墙高度15~20厘米, 北墙高度20~25厘米, 床深度根据填放酿热物而定, 一般30厘米左右。
(2) 填放酿热物
一般在摆薯前5~8天开始填装, 填装前2~3天用薄膜覆盖床面增温。然后填入已切成6~10厘米长的秸秆。再加入腐熟的牛、马粪或人粪尿, 上铺4~5厘米的细土和细砂, 加水适量。并覆盖薄膜增温, 等待床温升到30℃时, 即可排放种薯。
2.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
苗床规格与酿热温床相似、因无酿热物, 床底可挖浅一些, 在摆种薯前2~3天用塑料薄膜覆盖床面, 待增温后排放种薯。
(四) 种薯消毒
1. 温水浸种:将种薯放在50~54℃的温水中浸泡10~12分钟。
2. 药剂浸种:将种薯放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中浸10~12分钟。
(五) 排种薯方法
挑选个头整齐, 皮色新鲜, 无病害的种薯, 消毒后进行斜摆, 要芽眼朝上, 首尾相压三分之一左右, 由东向西摆放, 然后盖上3厘米厚的细砂, 浇透水, 盖好塑料薄膜。
(六) 苗床管理
在催芽阶段, 苗床温度要保持在30~35℃, 白天温度过高, 要通风换气, 晚间要盖草帘防寒。幼苗期保持床温24~28℃。随着薯苗生长, 需水量加大, 要适当保持床湿度 (相对湿度70%~80%) 。当苗高20厘米左右时, 开始炼苗, 经过几天锻炼, 待苗高25厘米左右, 茎粗0.3~0.5厘米时, 就可以剪苗栽插。剪苗后又转为催苗阶段。为促进小苗快长, 可浇施0.2%尿素溶液壮秧。
三、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无污染, 远离铁路、公路、医院和化工厂, 经检测机构确定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的地块。并且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 或山坡、丘陵地均可。提前深翻整地, 作垄。结合深翻施入腐熟有机肥, 每亩1500~2000千克 (或活性生物有机肥每亩100~150千克) 和含硫酸钾的三元复合肥 (N15、P15、K15) 20~30千克。
四、大田栽培
(一) 时间:栽插时间在5月上旬进行。
(二) 方法:船型朝阳斜插, 入土中3~4个节, 土表面留2~3个节。
(三) 密度:行距55~60厘米, 株距40厘米, 亩保苗3000株左右。
五、田间管理
(一) 查苗补苗
栽插后, 应及时查苗补苗, 保证全苗。宜在10天内完成, 愈早愈好。
(二) 中耕除草与追肥
在生长前期封垄前进行2~3次除草中耕, 结合追肥。第一次在栽后15天左右, 结合中耕追肥一次苗肥, 施三元复合肥每亩5~7.5千克。最后一次除草后穴施三元复合肥5~10千克。施用的钾肥一定要用硫酸钾肥, 切忌用氯化钾肥。否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三) 灌溉排水
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60%~80%。薯苗栽插后及时浇水至成活。分枝结薯期旱灌浅水。薯块盛长期遇干旱及时浇水。要见干见湿, 生长后期遇水要及时排水防涝, 否则造成减产和田间烂薯。
(四) 提蔓
生长在肥沃土壤上, 长势较旺的, 可提蔓。在封垄后将蔓慢慢提起, 再放下, 可提高地温, 降低土壤湿度, 在瘠薄土壤上可不提蔓。
六、病虫害防治
红薯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软腐病、病毒病、茎线虫病和地下害虫 (地老虎、蛴螬等)
(一) 农业防治
建立无病毒种地, 培育壮苗。适时早栽, 深耕改土。施用腐熟肥料, 实行轮作倒茬。培育无病毒及脱毒的种薯。
(二) 化学防治
黑斑病、软腐病、病毒病, 可利用种薯消毒方法进行防治。
茎线虫病用40.8%毒死蝉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喷施, 间隔14天。
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乳油150~200克, 拌土15~20千克, 结合后期施肥一同施入。
七、收获
10月上中旬选择晴天, 土壤比较干时, 开始收获。收获时要轻挖、轻装、轻运、轻卸, 防止薯皮碰伤。
八、贮藏
选择大小适宜, 无病毒的红薯进行贮藏, 贮藏温度要保持在10~13℃。注意湿度, 要通风透气。
摘要:红薯的营养价值高, 又具有相当高的保健作用。本文介绍适于作无公害栽培的红薯品种, 并对红薯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育苗、选地整地、大田栽培、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叙述和探讨。
夏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适时早栽是红薯增产的关键, 在适宜的条件下, 栽秧越早, 生长期越长, 结薯早, 结薯多, 块根膨大时间长, 产量高, 品质好;栽秧过晚, 生长期缩短, 红薯少而小, 产量低品质差。因此, 小麦收割后要及时移栽红薯苗。为提高栽苗质量、确保苗旺, 栽苗时要剔除老硬苗和弱病苗, 选用壮苗栽插, 栽时要将红薯苗按个体的大小进行分级, 分别栽插, 使其均衡生长。为防治红薯黑斑病, 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浸秧苗基部 (6~10cm) 10min。红薯应在保证成活的基础上争取浅栽.栽插深度一般以5~6cm为宜。栽插时要求封土严密, 深浅一致, 使叶片露出地面。浇水时不沾泥浆, 红薯苗露头要直。苗不宜露得过长, 以防大风甩苗影响成活。移栽的株距以25cm为宜, 栽后及时浇水, 保证有苗7.50~8.25万株/hm2。
2、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苗期常因地老虎危害造成缺苗, 要及时用敌百虫青草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捉。补苗时带水补栽, 以保证全苗。中耕保墒促早发, 缓苗后及时中耕保墒, 提高地温, 以促早发。注意不要松动根部土壤, 适时适量追肥灌水。实践证明, 薯苗成活后可以轻施氮肥。红薯是耐旱作物, 但在茎叶生长盛期如果遇有干旱天气出现, 可小水轻灌。后期土壤水分不宜过大, 如果遇有连阴雨天气, 应注意排涝, 防止田间积水。
2) 发根分枝结薯期管理
从栽插到有效植株数基本稳定, 夏秋薯需35d左右, 是长根、分枝、培育壮苗的时期, 要及时中耕松土, 增温保墒, 除草, 施用提苗肥, 打顶促分枝。从红薯植株数基本稳定到茎叶生长达高峰 (栽插后40~70d) 是盛长茎叶、分枝薯块膨大的时期, 要看苗追施促薯肥, 以钾肥为主, 配施适量氮肥。一般施草木灰1500kg/hm2或硫酸钾90kg/hm2、尿素75kg/hm2。为防止陡长, 需对茎叶旺长、叶色浓绿、叶柄过长、毛根和柴根过多的徒长苗。结合中耕、打蔓尖等措施, 降低田间湿度, 改善通风条件。抑制茎叶生长, 促进块根膨大。切忌翻蔓, 翻蔓易损伤茎叶, 降低养分制造能力, 打乱叶片均匀分布, 减弱叶片光合效能, 影响养分运转与积累, 常造成减产。
3) 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管理
7月上半旬至8月下旬是茎叶盛长、块根膨大, 叶面积系数达到最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做到“促中有控, 控中有促”。此期正值雨季, 温度高, 植株生长快, 为防止徒长, 可用50mg/kg的多效唑液在田间均匀喷洒, 以叶面沾满药液而不流为佳。此期, 地下块根迅速膨大, 如遇伏旱需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多, 为促进薯块膨大, 可用膨大素15袋/hm2 (每袋12g) 兑水225kg, 隔7~10d喷1次, 连喷2次;若遇雨积水要及时排水防涝。
4) 及时提蔓、打顶摘心
一般品种, 进入雨季, 甘薯茎叶生长茂盛。易滋生茎节根, 分散养分, 不利于光合产物向块根输送。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普遍采用翻蔓来防止茎节根发生和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现在提倡, “提”而不“翻”。因为“翻”蔓对茎叶损伤严重, 破坏了叶片接受光能的最佳分布, 光合强度降低3 0%, 呼吸强度增加1 9%, 减产1 0%左右。改“翻”为“提”, 避免了茎叶损伤, 不破坏叶片分布, 有利于高产。一般在8月底前, 进行1~2次提蔓即可。为控制主茎的长度和长势, 促进侧枝发生和分枝生长, 在甘薯定植后, 主茎长至12节时, 摘去顶端生长点, 促进侧枝发生;待分枝长至12节时, 再将分枝的顶端生长点摘去, 可有利地协调地上和地下的矛盾, 有利于块根膨大。
5) 化控抑旺、巧追肥水
若薯田肥水过猛, 氮素过多, 易形成茎叶旺长, 影响块根膨大。试验表明, 茎叶喷洒多效唑或缩节胺可有效地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 提高产量, 一般7月初雨季来临前喷洒第1次, 每隔l 0~1 5 d喷1次, 喷2~3次即可。用多效唑750~1 500g/hm2或缩节胺105~225g/hm2, 兑水750~1 125kg均匀喷洒。不同的地势、茎叶长势和品种特性、肥水条件下可灵活掌握用药量及次数。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以裂缝肥和叶肥喷洒为主。当田间普遍裂缝时, 用尿素60~75kg hm2, 过磷酸钙浸出溶液150kg hm2, 磷酸钾45kg/hm2。兑水2250~3 000kg配成营养液, 于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逐棵顺裂缝浇灌。叶面喷肥视植株长势而定, 偏弱早衰的, 以氮为主配施磷钾肥, 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1 500kg, 均匀喷洒;长势偏旺的, 主施磷钾肥, 可喷洒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8月下旬可适量喷施甘薯膨大素, 间隔1 0 d, 连喷2次。如遇秋天干旱可适时灌水, 延长叶片功能。增加薯块膨大速度;如遇秋季阴雨连绵, 应及时排水防涝。
6) 茎叶衰退、块根膨大阶段管理
8月中下旬后, 红薯生长后期, 茎叶由缓慢生长直至停滞;养分输向块根, 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 管理上要保护茎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块根迅速膨大。要保证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 0%~7 0%为宜。如果天气久旱无雨、土壤干旱。会使茎叶早衰影响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 造成减产, 因此要及时浇小水。但在红薯收刨前20d内不宜浇水, 若遇秋涝, 要及时排水, 以防硬心与腐烂。在处暑前后红薯叶进入回秧期, 为防止早衰, 延长和增强叶中的光合作用, 促进薯块肥大, 需进行叶面喷肥, 用磷酸二氢钾7.5kg/hm2兑水450~600kg进行喷洒。每隔15d喷1次, 共喷2次, 如果配合使用膨大素效果更好。
3、病虫害防治
温度在3 0~3 2℃时易传播黑痣病。夏季雨水多和土壤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传播途径为病薯、薯苗带菌、肥水带菌等。栽种时用50%的代森铵200~300倍液浸种10min, 或50%的多菌灵1 000倍液浸种10min, 或50%多菌灵2 000~3 000倍液浸薯苗3~5min, 或50%的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浸种10min。红薯的主要土壤害虫是蛴螬。蛴螬可大面积咬食薯块表皮, 影响薯块的商品性。不要让田间有杂草, 减少金龟子在田间的产卵量, 可对春闲地进行灌水杀灭虫卵, 也可在做垄前撒施长效低残留杀虫剂。
特色红薯及其栽培技术 篇5
1 特色红薯特性
红薯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 (小稻、小麦、玉米、红薯) 之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红薯生产大国, 其产量占世界总产的80%。红薯除供人们食用和作畜禽饲料之外, 还是极其珍贵的化工、医药生产的重要原料。
目前, 特色红薯新品种颇受市场青睐。所谓“特色”是指其特征、特性异于普通红薯, 它有2大特点: (1) 从颜色上分, 有紫色、黑色、黄色、红色、橙色等五彩。如日本的‘川山紫’红薯, 为紫皮、黑心, 由日本佛教圣地“川山寺”高僧花了50年的时间才培育定型;又如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张启堂教授主持培育成的‘渝紫263’等系列特色品种。 (2) 从用途上分。有医疗保健型、蔬菜鲜食型、高产型、高淀粉型和工业加工型等5大类别。特色红薯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新宠”, 国际市场畅销, 在日本超市特色鲜红薯每千克标价300日元, 在香港红薯茎尖嫩叶每千克标价100港元。
某些特色红薯的硒、碘含量比一般红薯高20倍, 铜、锰、锌、钾等含量比一般红薯高5.8倍以上;含紫色素 (花青素) 2.6%。红薯叶也被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 在东南亚及香港、台湾地区等称其“蔬菜皇后”。同时, 红薯叶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 常食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的作用。
日本国家癌症预防研究中心对有明显抗癌的蔬菜排名, 其中熟红薯、生红薯被排在第一、二位 (熟红薯的抗癌率为98.7%, 生红薯为94.4%) 。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叫脱氢表雄酮的活性物质, 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目前, 日本、美国、巴西、泰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特色红薯。日本特别重视, 不惜投入巨资在鹿儿岛建立大规模的育种、科研、试验示范和推广基地。
我国亦正在转变观念, 提高对特色红薯的认识, 并在该方面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相信加大特色红薯新品种的研发力度, 定能带来更多商机和造福人类。
2 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保健型品种有日本的‘川山紫’、‘花心王’, 重庆的‘渝紫263’;北京的‘京普6号’可提取色素;‘湘薯1号’为早熟绿色珍品;‘泰国红’特别适于加工薯条、果脯;‘湘红2号’则特矮、特早、特高产, 栽后85天可收挖。
2.2 适期育苗
选用150~200 g重的无伤口、虫蛀、鼠咬、病斑的薯块作种, 在50~55℃的开水中浸种30分钟左右, 捞起置入大棚温床催短芽 (5 cm左右) 后将带芽种薯移栽于露地苗床, 进行二段培育大苗, 按20 cm正方间距排放种薯, 后用细沙、土覆盖1 cm。
2.3 整地作垄
红薯最宜垄栽, 利于通风透气, 作物边际效应明显, 一般大垄宽80 cm、高30~35 cm, 小垄宽60 cm、高30 cm。
2.4 重施底肥
每窝 (穴) 用土杂、厩肥或地灰渣2~3 kg, 拌和三元复合肥100~150 g施入, 并与土混搅均匀, 待种薯苗。
2.5 早期栽插
俗话说“种薯不用巧, 只要栽得早”。 (1) 育苗、栽种时间:2月育苗, 可3月上中旬定植, 也可4月上中旬定植或7月上中旬定植。 (2) 栽插密度:按品种的藤蔓长短和春、夏、秋薯或土地肥力而定。长蔓型, 平均667 m2春季可栽2000株, 夏季2500~3000株, 秋季3500~4000株。 (3) 栽插方式:大苗长藤, 7~9节 (长25~30 cm) , 平栽或斜栽, 切忌直栽、深栽。秋季温度高时, 苗易萎蔫, 应用泥团包苗或糊泥浆后栽苗。
2.6 田间管理
苗长50 cm左右, 第一次摘芯打尖, 促发侧蔓。
适时中耕除草、提蔓、排蔓, 每株留主蔓1~2条, 侧蔓3~4条, 做到蔓少不见窝 (穴) , 叶多不拥挤, 保证垄上通风透光好, 利于提高垄底土温, 促使薯块膨大。
及时防治病、虫为害, 定植后防治地老虎 (土蚕子) 吃苗, 结薯期防治蛴螬 (老母虫) 和黑斑病。
有机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6
把红薯作为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食品进行消费, 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一种时尚, 市场潜力非常大。为了提高红薯种植效益, 按照有机红薯生产要求, 结合当地生产实际, 提出如下高产栽培技术。
1 选择地块
有机红薯生产地块要求如下:一是土壤疏松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地势高燥, 土壤通透性好, 忌重茬。二是水源无污染, 空气清新, 土壤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 生态环境符合有机农产品生产条件的地区。三是种植地离交通干道较远, 生物多样性好, 水土保持条件佳, 周围无排污的工矿企业, 有机种植基地与常规生产区域间有隔离带[2]。
2 选择品种
根据市场用途不同选择优质、高产、薯块外形整齐美观、商品性好的品种, 目前在汉中市以徐薯十八、宁薯一号、秦薯四号、梅营一号、秦秀等品种为主, 最好选用脱毒薯块作种薯。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转基因产品。
3 精细整地, 配方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犁耙磨, 打碎坷垃。以单产薯块45 t/hm2为目标, 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22.5~45.0 t/hm2、碳酸氢铵750~1 125 kg/hm2、普钙375 kg/hm2、硫酸钾450~600kg/hm2作底肥, 然后起垄。垄高保持约25 cm, 垄距55~60 cm。
4 培育壮苗
4.1 播种
推广薄膜覆盖酿热温床育苗技术。酿热物选择猪、牛栏粪与麦秸、稻草等配合使用, 放入苗床内20 cm厚, 再盖5cm细土, 然后将消过毒的种薯按大小分开排放, 以头压尾, 排放整齐, 后浇足底水, 用细土填满种薯空隙[3];随即覆膜, 做到前期高温催芽, 中期平温长苗, 后期低温炼苗。
4.2 选苗剪苗
苗龄30 d左右进行剪苗或拔苗, 选用叶片浓绿、节间短而匀、老嫩适度、无病虫害的薯蔓作种苗。一般选取顶、中部, 剪留长度l5~20 cm, 剪口要平, 切忌斜剪, 随剪随插, 确保成活率。采苗后2 d适当追施稀水粪, 并加盖2~3 cm厚的营养土, 以保小苗生长。
4.3 合理密植
栽植株数保持在4.5万株/hm2左右, 按照垄距确定株距, 一般以60 cm×35 cm的行株距为宜。高肥力地块可适当稀植, 反之可适当密植[4]。
4.4 抢墒早插
空闲地要求5月10日前插植结束, 回茬地6月10日前插植结束。选阴雨天或雨过晴天下午插植较好, 用斜插法在垄顶按株距足墒插植, 若墒情不足, 可采用人工造墒;插植时用手指将薯苗根部轻压, 使薯苗与土壤密接, 提高成活率。
5 田间管理
5.1 查苗补苗
插植后3~4 d查苗, 对缺株断垄地段选阴雨天及时补苗, 墒情不足可采取人工浇水补苗, 以达到保苗增产的目的。
5.2 早中耕, 勤锄草, 补追肥
待植株成活后及时中耕除草, 提垄, 减少草害和水分散失, 促进营养生长。追肥视长势及时给予补足。底肥不足的田块追施尿素75~120 kg/hm2, 采取先促后控的办法追肥。
5.3 促控结合
由于红薯在中后期易形成薯蔓旺长, 影响块根膨大, 当薯蔓长度达到50 cm左右, 用15%多效唑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抑制其上部营养生长。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分2次喷施磷酸二氢钾、多效唑混合液, 促使块根膨大, 提高产量。7—9月可视薯蔓生长情况, 对薯蔓生长过旺的可轻提薯蔓, 减少节间不定根生长, 促进块根膨大, 一般3~5次为宜。
6 病虫害防治
汉中市红薯生产中的病虫害主要有黑斑病、根腐病、叶甲和地老虎等。生产上可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 建立无病留种地, 培育壮苗, 适时早栽, 深翻改土, 施用充分腐熟肥料。 (2) 实行轮作倒茬。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 有较好的防病保产作用。 (3) 田间发现病株及害虫及时拔除或消灭。 (4) 红薯黑斑病的防治可采用抗菌素401, 或抗菌素402浸种处理;根腐病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为10 d) ;红薯叶甲和地老虎可选用苦参碱、印楝素、苏云金杆菌等防治。
7 收获贮运
根据红薯生长情况、市场需求进行采收, 一般晴天采收, 先破垄把大量泥土清除, 让红薯晾晒半天后再收, 要清除薯蒂、须根, 边收边分级, 轻拿轻放, 防止擦伤薯皮[5]。红薯贮藏, 可在阴凉的屋内逐条叠放在木板上, 并撒禾秆灰、谷虫净防虫防潮, 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凉爽。或者在冷库中贮藏, 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12~13℃、85%~90%[6]。为防止薯块腐烂, 贮藏时要经常检查, 同时在薯块旁撒草木灰。运输前, 清洗车辆, 单独运输。
参考文献
[1]张子明.红薯栽培技术措施[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S2) :59-60.
[2]黄凌.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 2011 (8) :19, 21.
[3]张宏喜.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121, 126.
[4]李开明.红薯高产的技术对策[J].北京农业, 2013 (9) :14.
[5]钟莉传, 赖红飞, 贾先礼, 等.南宁市红薯有机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6) :30-32.
高淀粉红薯栽培技术 篇7
红薯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在全国各个地区种植面积广泛, 但由于大部分种植地区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较为落后, 品种参差不齐, 高淀粉红薯的生产受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和生产种植技术的限制, 导致红薯减产或质量低下, 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加之高淀粉红薯的制造用途广泛, 可制作红薯粉丝、红薯淀粉等多种食品, 也可生产乙醇和制作饲料, 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需求量。因此, 提高高淀粉红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种植栽培水平、改善其生产现状刻不容缓。结合高淀粉红薯的种植现状和我国的气候情况, 加强对其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 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并有效地应对自然环境、科学种植和生产技术等的限制, 提高高淀粉红薯的产量和质量, 满足市场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良种选择及育苗
高淀粉红薯主要用于食用, 或者进行其他副产品如饲料、乙醇和淀粉的加工[2]。因此, 宜选择高淀粉型红薯良种豫薯868、SL—19、桂粉2号、湘薯17号这些品种, 经过试验这些品种出粉率高, 产量较高, 抗病虫害强, 红薯种植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选好品种后, 培育种苗主要有3种方法, 即温床、薄膜和露地。温床育苗是获得高产的主要培育方式。好苗的标准:杆粗节密、老嫩适度、浆汁丰富、无病、无退化[3]。
2 耕作和栽培
由于红薯是根块型作物, 其成长对土壤的要求较高, 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有一定肥沃程度的土壤耕种。采用的耕种方式以深耕为主, 在深耕的基础上配合垄作, 有利于加厚土层的深度, 疏松土壤, 保持内部气流通畅, 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垄作是指耕种时, 让土壤呈小拱, 与平作相比, 其优点在于:增大了土壤的受光面积, 扩大了昼夜温差, 有利于红薯糖分的沉淀和积累, 增加鲜薯的淀粉含量。红薯的种植密度受到地域、选种、土地肥沃程度、种植方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在种植3~7 d后应注意观察, 及时有效地查苗补蔸并对其实行重点管理[4]。
3 田间管理
红薯田间施肥是比较重要的一项管理方式。红薯对钾的要求较高, 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在2∶1∶3最为合适, 薯农应坚持科学施肥的原则, 主施底肥、重施钾肥。根据施肥试验和高淀粉红薯的产量关系进行施肥, 保证红薯能够得到足够的养料。底肥分2次施用, 以氮肥为主要增施, 磷钾肥作为辅助。不要经常性对薯茎进行翻蔓、提蔓。试验证明, 人为地翻蔓、提蔓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 造成对根茎、薯块的损害, 同时降低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破坏根部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 严重影响红薯的生长系统, 导致减产[5]。干旱会严重影响红薯整个生长过程, 薯农应及时有效地进行适当灌溉。在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的地区注意排水, 顺应地势选择排水沟的位置, 防止红薯遭受浸泡根系腐烂导致死亡减产。在红薯种植的地区可每隔7 d灌水1次, 注意小水浅灌, 不要采用漫灌, 保持水分适宜即可。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幼苗期、生长期和贮藏期均是高淀粉红薯病虫害的发生阶段, 主要危害红薯的块根与根茎基部, 对地上的部分没有太大的影响。威胁高淀粉红薯生长的病虫害主要有甘薯麦娥、甘薯叶甲、长足象、蚜虫、鞘翅、蛴螬等, 成虫在田间或薯窖中啃食薯块, 幼虫在茎蔓或薯块内钻蛀腐蚀, 并且在受害薯内潜道内排泄使其散发臭味, 导致无法食用。红薯瘟病又名甘薯细菌性萎病、烂头、发瘟, 是一种萎缩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 其蔓延很快, 损失严重。
针对不同种类的红薯病虫害, 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病虫害对高淀粉红薯产量和质量的损害, 或者可以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相互搭配使用。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常用减少虫源的农业措施:在春秋季节进行翻耕, 冬季清洁田园、拔出杂草或病害红薯、中耕培土、焚烧枯枝落叶、饲用或高温积肥、施用腐熟肥料、选择抗虫品种、从源头上消灭越冬虫源等。物理措施:由于病虫害的种类各异, 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6], 包括黑光灯诱杀、黄板诱杀、性诱杀等。化学防治包括灌根、浸秧、毒土、喷粉、熏蒸等。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在苗期用2.5%氯氟氰菊酯900 m L/hm2+50%辛硫磷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防治小象虫和食叶害虫, 注意结薯期土壤的培护以防成虫啃食薯块或者在土壤产卵, 达到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目的。毒土的制作比较简单:40%毒死虫1 000倍液与细土搅拌均匀, 撒施于土表面, 或与肥料混施, 耕作时翻入地下。也可用2.5%功夫1 000~1 500倍液喷雾, 杀死害虫。生物防治:白僵菌、线虫、中华早蛉、保护害虫的天敌。
5 适时收获
适宜的收获时间是当地均温降至15℃。低温会造成冻害, 过早收获限制了块根膨大的体积, 影响其产量和出粉率, 同时高温收获可能会引起“烧窖”, 不利于后期红薯的贮藏。
摘要:从良种选择与育苗、耕作与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高淀粉红薯栽培技术, 以促进其高产栽培。
关键词:高淀粉红薯,栽培,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杨元胜, 苏鹏皓, 刘东东.红薯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1 (9) :37.
[2]陈功楷.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引选与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9.
[3]徐文霞, 安兴智, 李继智.淀粉专用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3 (3) :52-53.
[4]谷云松, 曹国华, 谢家政, 等.高淀粉红薯湘辐一号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 2014 (11) :22-23.
[5]姜祖龙.秋种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1 (5) :84.
红薯增产不黑皮、不裂纹技术 篇8
1 示范户的试验结果
娘娘庄乡白道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喜顺, 2012年栽种红薯共466.7m2 (0.7亩) , 栽红薯的地点是半山坡, 土壤条件是重茬;其中试验面积266.7m2 (0.4亩) 于2012年5月1日, 栽种红薯前用“碧护”1小袋1克与沃力“果丰收1号”1小袋30g兑水7kg, 混合均匀后蘸根5分钟, 然后把蘸根用后的7kg药液再兑水共兑成20kg混合液。即按着栽种红薯顺序先浇水后立即抹秧, 待水下渗后再把蘸根用过的“碧护”与“果丰收1号”混合液, 浇在150~200个红薯坑内。到2012年10月30日刨出红薯, 看到了不一样的效果。用“碧护”与“果丰收1号”蘸根的红薯没有黑皮, 红薯表皮没有粗糙裂纹现象;没用“碧护”与“果丰收1号”蘸根的红薯, 黑皮、裂纹程度在25%以上。黑皮、裂纹的红薯没人买, 用“碧护”与“果丰收1号”蘸根的红薯每公斤卖1.4元以上。没蘸根的红薯面积200m2 (0.3亩) 产量453kg。 (每666.7m2产量1 510kg) , 蘸根的红薯面积266.7m2 (0.4亩) 产量650.4kg (每666.7m2产量1 626kg) , 平均每亩比对照增产116kg。
上峪村的刘绍军, 2012年栽红薯的面积共533.4m2 (0.8亩) , 栽红薯的时间是5月10日, 栽红薯的地点是“龙爪槐”绿化树行间, 光照差, 栽红薯前用“碧护”1小袋1g与沃力“果丰收2号”1小袋30g兑水8kg, 混合均匀后蘸根5分钟, 然后把蘸根用后的8kg药液再兑水共兑成20kg混合液。即按着栽红薯顺序先浇水后立即抹秧, 待水下渗后再把蘸根用过的“碧护”与“果丰收2号”混合液浇在150~200个红薯坑内。到2012年10月25日刨出红薯, 同样看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用“碧护”与“果丰收2号”蘸根的红薯没有黑皮、没有粗糙裂纹现象。蘸根栽红薯的面积266.7m2 (0.4亩) 产量611.6kg, (每666.7m2产量1 529kg) ;对照没蘸根儿的红薯面积266.7m2 (0.4亩) 产量478.8kg (每666.7m2产量1 197kg) , 黑皮程度在25%左右, 而且一部分红薯表皮还有粗糙裂纹现象。每亩增产332kg。
在2013年, 东娘娘庄村席某示范 (重茬) 地块面积633.4m2, 使用技术和上峪、白道子村一样, 2013年633.4m2的产量1 768.9kg (每666.7m2产量1 862kg) , 2013年没有裂纹、黑皮的红薯 (席某在2012年, 虽然是第一茬栽红薯, 总产量1 856kg, 其中裂纹、黑皮的红薯有651kg不能卖钱) 。张某示范地块面积866.7m2, 地块与席某相邻, 2013年是第一茬, 施一样的化肥, 在10月25日挖出红薯时观察, 对比效果很明显, 张某的红薯有裂纹、黑皮的多, 红薯个小, 866.7m2产量只有1 694kg (每666.7m2产量1 303kg) , 原因是2013年雨水较多。席某高兴地说:“要不是搞对比, 我就认为使用‘碧护、果丰收2号’, 只能解决不黑皮、不裂纹的事, 因为今年的产量和我去年的产量差不多, 这一对比我才知道, 我今年栽的是重茬红薯, 他是 (指张某) 第一茬, 还不如我的红薯长得好, 还黑皮了, 比我的产量还少1/3, 这项好的技术确实真正增加了产量, 让我心服口服”。
只蘸根试验。试验的目的是让农户减少投入, 减少浇2次水的时间。在2013年, 大官屯村王书文, 试验面积333m2, 用“碧护”1小袋1g与沃力“果丰收2号”1小袋30g兑水8kg, 只蘸根3分钟, 蘸根的混合液没浇入红薯坑内, 10月29日挖出红薯, 黑皮、裂纹在30%以上。
2 使用说明
1) 用“碧护”与“果丰收2号”混合液蘸根时, 混合液不要碰到红薯秧叶片, 如果碰到立即用清水清洗叶片即可。
2) 栽红薯时间选在上午9∶00以前、下午16∶00以后成活率高。
3) 选择质量好的红薯秧, 红薯秧有萎蔫的, 要提前用干净的凉水浸泡, 浸泡时间以恢复正常为止, 然后再进行蘸根儿, 否则, 栽植成活率低。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推荐阅读:
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08-13
特色红薯及其栽培技术论文07-04
红薯09-20
红薯贮藏期病害07-13
红薯茎线虫病08-11
写红薯种植日记05-24
红薯作文600字07-19
怎么种红薯叶10-16
冬天红薯香抒情散文08-28
吃红薯有哪些好处?05-20